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0 17:37:01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篇1

一、培训目标

更新乡村医生的知识,提高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二、培训对象

经注册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及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3514名。

三、培训内容和教材

按照《*省2009年-2010年度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计划与培训大纲》,2009年培训内容为:小儿发热、小儿腹泻、小儿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消化道出血、贫血、肾炎、尿路感染等常见疾病。培训时间54学时。教材为*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组织编写的《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教材(六)》。

四、资金安排

省财政安排资金10.54万元补助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见附表1)。每人补助30元,为乡村医生免费提供培训教材和培训场所。省直管县补助资金省财政已直接拨付四县财政,其他城区、开发区(新区)省财政按规定将补助资金拨付市财政。市财政根据我局提供的(对县区办组织培训情况)验收合格意见,按规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五、组织管理

本局负责制定全市乡村医生年度在岗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全市在岗乡村医生培训,对各县区办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验收;各县区办负责并实施本辖区在岗乡村医生年度培训。

六、考试与登记

培训结束后采取理论考试,由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建立题库,县区办组织考试,并将培训考试结果作为年度业务考核、执业注册与再注册的必备条件。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篇2

加大涉农专业高层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百名硕士进奇台”引才规划,深入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涉农类硕士研究生人才18名;推行“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先后邀请50名专家学者为我县重点产业把脉会诊。

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全体村党组织书记,推荐选拔一批村级后备人才,采取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和交流发言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集中开展党性修养、社会稳定、“访惠聚”工作、乡村振兴等10个专题方面的培训。每年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人才各2次。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职业农民认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以各类农业科教项目为依托,组织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和培训学校等专业人员,开展农作物病虫防控、农机技术、动物疾病防治、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每个行政村培训4名左右新型职业农民。

引导教育人才服务基层。成立“教育专家人才服务队”,开展了“联盟捆绑学校送教下乡”活动,以城带乡捆绑式发展,捆绑联盟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每年全覆盖开展教研活动5次;引导城乡教师的交流,确保交流教师比例不低于乡村学校一线教师的10%,双向交流教师人数不低于60人。

激励基层卫生人才提升水平。选拔优秀乡村医生,分期分批在上级医院开展1-3个月的跟班培训,每年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所有乡村医生的40%;鼓励乡、村卫生人才参加进修学习,在岗的乡村医生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每月补助800元、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每月补助1000元。

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以产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培养为基础、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一定基础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开展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培训3期,每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精湛技艺和掌握先进工艺的高技能人才。

促进文艺领军人才成长。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乡村文艺繁星计划”,聘请专业教师,对乡土文艺人才、草根宣讲员等文化艺人集中开展理论培训班1期,培训150人左右;发挥各文艺团队主体作用,文化馆牵头,对乡土文艺人才进行无门槛免费教学,培训150人左右。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乡村医生做从业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实施方案》,全面加强我市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采取面授、函授、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等多种可行措施,进一步加强全市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和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适应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农村卫生事业需要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

二、培训目的

通过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工作,建立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平台,为乡村医生在业务上确定长年的指导教师,使乡村医生在学习有内容,提高有目标,困惑有释,难处有人帮,随时了解医学新进展,不断增加医学新知识。同时,霎时城乡医务人员的感情沟通和技术交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过“拜师”培训进一步加强“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建设。不断提高全市农村医疗保健机构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综合服务的能力,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为奔小康,建百强服务,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培训内容

以《黑龙江省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大纲》为基本纲目,主要培训内容:

(一)公共卫生部分。重点学习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我市常见传染病诊断治疗知识;预防接种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射技能;疫情个案及疫区初步处理的相关知识;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二)基本医疗部分、以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西医或中医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为主要培训内容,并结合乡村医生个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本着缺啥补啥、学用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点培训全科医生应该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急症、危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急救知识。

四、培训目标

2005年完成全市乡村医生的第一轮“拜师”培训工作,全市乡村医生“拜师”培训率达到80以上;乡村医生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考核合格率达到80以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转轨,力争2010年底,使绝大部分在村卫生所执业的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城乡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五、培训方法和要求

(一)培训方法。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工作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流动巡回授课、分散自学、和个别指导四种学习方法。

1、集中授课。由卫生局按“乡村医生集中培训内容”的要求,组织所有乡村医生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并将考试分数记录在案。

2、流动巡回授课。由卫生局组织市直医疗、预防保健单位的带教师,定期到各乡镇进行巡回医疗和巡回带教学。

3、分散自学。要求乡村医生根据本培训要求进行自学。卫生局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教学材料及发放老师的讲课光盘、录像带等,鼓励学员自学。

4、学习指导。乡村医生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电话直接向带教老师咨询和请教,可以将患者送到带教老师单位,请老师会诊当面请教接受指导。带教老师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多种方式直接向乡村医生提供医学新信息和进行业务指导。

(二)培训要求。培训工作要围绕五个“双”进行。即“制定双方条件,实行双向选择,驱动双轨前进,增进双方感情,做到双双有责。”

1、确定“拜师”培训双方条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学员条件:现在职乡村医生,热爱农村卫生工作,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身体健康,年龄在55岁以下者。教师条件:市直医疗防疫保健机构现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并具有中专以上医学学历,中级以上医学职称,政治思想、行业作风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教学表达能力,愿意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做贡献者。教师数量由卫生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并将指标分配给相关单位,每名教师带学员数量最多不得超过10人,实行医疗防保分别教学,中西医分别带教。学员可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选择所学专业和带教老师,坚持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师生关系,并签订师生合同,履行师生义务。

2、驱动双轨前进,增进双方感情。乡村医生在诊疗工作中遇到困难,通过电话或将病人直接到老师单位请教。接受指导,带教学的医疗单位为学员所送患者开辟绿色通道,随时给予接收,给患者治疗提供方便条件。教师要认真背课和讲解,特别要帮助学员掌握急、危、重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技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达到教学相长,增进师生双方感情。

3、做到双双有责。要明确教师和学员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确定教师的教学标准和学员的学习质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使教师和学员在“拜师”培训过程中都能赢得优异的成绩。

五、培训方法和要求

(一)培训方法。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工作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流动巡回授课、分散自学、和个别指导四种学习方法。

1、集中授课。由卫生局按“乡村医生集中培训内容”的要求,组织所有乡村医生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并将考试分数记录在案。

2、流动巡回授课。由卫生局组织市直医疗、预防保健单位的带教师,定期到各乡镇进行巡回医疗和巡回带教学。

3、分散自学。要求乡村医生根据本培训要求进行自学。卫生局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教学材料及发放老师的讲课光盘、录像带等,鼓励学员自学。

4、学习指导。乡村医生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电话直接向带教老师咨询和请教,可以将患者送到带教老师单位,请老师会诊当面请教接受指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带教老师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多种方式直接向乡村医生提供医学新信息和进行业务指导。

(二)培训要求。培训工作要围绕五个“双”进行。即“制定双方条件,实行双向选择,驱动双轨前进,增进双方感情,做到双双有责。”

1、确定“拜师”培训双方条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学员条件:现在职乡村医生,热爱农村卫生工作,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身体健康,年龄在55岁以下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教师条件:市直医疗防疫保健机构现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并具有中专以上医学学历,中级以上医学职称,政治思想、行业作风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教学表达能力,愿意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做贡献者。教师数量由卫生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并将指标分配给相关单位,每名教师带学员数量最多不得超过10人,实行医疗防保分别教学,中西医分别带教。学员可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选择所学专业和带教老师,坚持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师生关系,并签订师生合同,履行师生义务。

2、驱动双轨前进,增进双方感情。乡村医生在诊疗工作中遇到困难,通过电话或将病人直接到老师单位请教。接受指导,带教学的医疗单位为学员所送患者开辟绿色通道,随时给予接收,给患者治疗提供方便条件。教师要认真背课和讲解,特别要帮助学员掌握急、危、重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技术。达到教学相长,增进师生双方感情。

3、做到双双有责。要明确教师和学员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确定教师的教学标准和学员的学习质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使教师和学员在“拜师”培训过程中都能赢得优异的成绩。

六、培训时间步骤

“拜师”培训工作自2005年5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集中培训时间自2005年6月1日至2005年7月10日。

(一)宣传动员阶段

自2005年5月1日至5月10日为宣传动员阶段。要将乡村医生“拜师”培训活动的目的、意义、具体作法在全市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学习有关文件及培训工作实施计划。

(二)调查摸底阶段

自2005年5月11日至5月20日为调查摸底阶段。要认真对市直医疗、防保机构可做教师人员情况和全市乡村医生应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年度集中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

(三)师资培训阶段

自2005年5月21日至5月31日为师资培训阶段。按照《黑龙江省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大纲》要求对师资进行培训,要求所有带教老师必需参加。

(四)具体实施阶段

1、召开动员大会。自6月1日至6月10日期间,召开动员大会。在师资培训结束后即召开全市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动员大会,公布学习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方法、学习制度、有关要求和奖惩措施。并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师资与学生见面,签订“××市乡村医生拜师合同”,对未能到会的老师和乡村医生,由卫生局组织到分别到各乡签订“××市乡村医生拜师合同”。

2、集中培训。自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间分6批对全市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培训。

3、学习指导。自7月10日至2006年4月10日。乡村医生集中培训结束后,带教老师与学生分别按照“拜师合同”的要求开展面教培训、函授培训、个别辅导及安排学员自学等教学活动,培训活动期内教师辅导时间累计不得少于40天。

4、培训效果考核。自2006年4月11日至2006年4月30日对“拜师”培训的乡村医生分批进行结业考试,对考试合格学员颁发《黑龙江省乡村医生出徒证书》;对学习成绩突出、医德医风好、临床经验丰富的乡村医生,通过卫生局考核后推荐为100名省级优秀乡村医生候选人。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篇4

为切实了解目标人群乡村医生和儿童家长(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加强常规免疫项目[1]执行文本。制定信息传播策略、采取合适的信息传播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传播,并对传播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推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我县于2008年5月2日~10月16日组织免规知识传播小组开展免疫规划知识传播工作,收到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当地人群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以定点接种方式的边阳、板庚和上门接种方式的罗沙、栗木四个乡镇的儿童家长(监护人)和乡村医生开展调查。将边阳、罗沙两乡镇作为干预组,实施传播策略;栗木、板庚两乡镇作为非干预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2 材料准备 在实施传播策略之前,制定需求评估表,于2008年5月2~10日对4个乡镇共40名乡村医生及200名儿童家长(监护人)(每乡镇10 名乡村医生和50名儿童家长)开展参与式免疫规划知识需求评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于2008年9月11日~30日制作相应的传播材料:①对乡村医生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300本,用于基本技能培训;②对儿童家长(监护人),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编写免疫规划知识宣传小手册共10000册,用于宣传培训。

1.3 调查方法 根据制定的《免疫规划知识传播策略问卷》,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儿童家长(监护人)和乡村医生开展调查。 效果评价方法:利用开发制作的免疫规划知识教材、宣传小手册等传播材料,于2008年10月1~10日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实施不同的宣传。对干预组边阳、罗沙两个乡镇60名乡村医生开展培训,提高其传播技能,使乡村医生能主动又生动向儿童家长传播免疫规划知识,向儿童家长发放宣传小手册,召开现场培训会开展培训和宣传,增加其对免疫规划知识的了解,正确认识免疫规划知识的好处,提高其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传播策略实施后,制定传播效果评价表,于2008年10月11~16日分别对干预组边阳、罗沙两个乡镇和非干预组栗木、板庚两个乡镇的200名儿童家长(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00名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调查。

1.4 统计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家长干预的效果比较 干预后免疫规划知晓率及行为改变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免疫规划传播儿童家长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效果比较(例,%)

调查项目

干预组非干预组

人数知晓率%人数知晓率%

χ2P值

孩子出生需打预防针7474303038.78

孩子出生后办接种证7171282836.98

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6868252537.16

打预防针时带接种证7070282835.29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6565242434.03

免疫规划疫苗不收费7474303038.78

预防传染病的最好方法6969272735.34

2.2 对乡村医生干预的效果比较 对接受过培训的边阳、罗沙两个乡镇(干预组20人)乡村医生和未接受过培训的栗木、板庚两个乡镇(非干预组20人)乡村医生进行10项免疫规划知识情况的调查,经统计学处理,在儿童出生后上卡建证时间、流动儿童要建卡或剔卡、接种卡核查和整理次数、接种卡(薄)的保管期限、AFP病例包括的疾病、小儿麻痹症传播途径和接种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处理项目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免疫规划传播乡村医生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效果比较(例,%)

调查项目

干预组(20人)非干预组(20人)

知晓人数知晓率%知晓人数知晓率%

χ2P值

儿童出生后上卡建证时间199512607.025

流动儿童要建卡或剔卡189010507.619

接种卡核查和整理次数178510505.584

接种卡(薄)的保管期限168063010.101

乙肝苗新生儿接种时间199515753.137>0.05

疫苗免疫程序199515753.137>0.05

疫苗保存及使用189015751.558>0.05

AFP病例包括的疾病17858408.640

疫苗针对疑似病例时报告189014702.500>0.05

小儿麻痹症传播途径199511558.533

接种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处理199512607.025

3 讨论

3.1 罗甸县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县,群众卫生及保健意识较差,获取免疫规划有关知识的渠道较少,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

3.2 改善当地群众对免疫规划服务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必须加强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当地群众了解免疫预防的重要性。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3.3 乡村医生的文化水平低,缺乏免疫预防相关知识。尽管这些乡村医生在工作后参加过一些培训,但培训效果和知识覆盖面仍存在问题,应加强在岗继续教育、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和注重培训效果是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努力方向。

3.4 定点接种与上门接种相结合的服务形式在现阶段有助于提高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特别是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采取乡级定点接种可以有效地改善服务环境和提高预防接种安全注射,但对于交通不便,服务半径较大的地区仍应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3.5 免规传播采用人际传播为主,配合大众传媒和宣传画册。当地群众对乡村医生的信任度非常高,因此乡村医生应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不断补充乡村医生的知识,提高信息传播技能至关重要。

3.6 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力度,提高儿童家长(监护人)对预防接种和预防接种证重视程度。

3.7 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向当地群众普及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或维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质量和效果。

3.8 加强法制宣传,家长普遍不知道孩子打预防针是法律规定的,是家长应尽的义务,让家长了解他(她)们的责任与义务。变被动为主动,以提高预防接种率,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86号) 

已经2003年7月30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00三年八月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村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称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

村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依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第六条 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医学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适应农村需要的医学学历教育,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卫生人员。

国家鼓励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第七条 国家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医学专业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 国家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办村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

第二章 执业注册

第九条 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

第十条 本条例公布前的乡村医生,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一)已经取得中等以上医学专业学历的;

(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20年以上的;

(三)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

第十一条 对具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但不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乡村医生,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有关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基本知识的培训,并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进行考试。

前款所指的乡村医生经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可以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经培训但考试不合格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其再次培训和考试。不参加再次培训或者再次考试仍不合格的,不得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

本条所指的培训、考试,应当在本条例施行后6个月内完成。

第十二条 本条例公布之日起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不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其他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三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申请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人员,应当持村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拟聘用证明和相关学历证明、证书,向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执业注册。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执业注册,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乡村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三)受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第十五条 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

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

 

第十六条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申请再注册。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核,对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准予再注册,换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再注册,由发证部门收回原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 乡村医生应当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变更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十八条 乡村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注册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销执业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中止执业活动满2年的;

(四)考核不合格,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准予执业注册、再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向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村民公告,并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应当依据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遵循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十一条 村民和乡村医生发现违法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反映的情况应当及时核实,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第二十二条 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第三章 执业规则

第二十三条 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一般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

(二)参与医学经验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三)参加业务培训和教育;

(四)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五)获取报酬;

(六)对当地的预防、保健、医疗工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 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常规;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乡村医生职责,为村民健康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第二十五条 乡村医生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处置。

第二十七条 乡村医生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对超出一般医疗服务范围或者限于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情况紧急不能转诊的,应当先行抢救并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第二十八条 乡村医生不得出具与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范围不相符的医学证明,不得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

第二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乡村医生一般医疗服务范围,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乡村医生应当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第三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乡村医生开展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四章 培训与考核

第三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规划,保证乡村医生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培训规划制定本地区乡村医生培训计划。

对承担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其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对边远贫困地区,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经费支持。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第三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负责组织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为乡村医生开展工作和学习提供条件,保证乡村医生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三十三条 乡村医生应当按照培训规划的要求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三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对乡村医生的考核,每2年组织一次。

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医生本人、所在村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意见。

第三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检查乡村医生执业情况,收集村民对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工作质量的评价和建议,接受村民对乡村医生的投诉,并进行汇总、分析。汇总、分析结果与乡村医生接受培训的情况作为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

第三十六条 乡村医生经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执业;经考核不合格的,在6个月之内可以申请进行再次考核。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原注册部门应当注销其执业注册,并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三十七条 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村民和乡村医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投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村民或者乡村医生。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一)执业活动超出规定的执业范围,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转诊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处方药品的;

(三)违反规定出具医学证明,或者伪造卫生统计资料的;

(四)发现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不按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九条 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违反规定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四十条 乡村医生变更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未办理变更执业注册手续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四十一条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由发证部门收缴乡村医生执业证书;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未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以及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按照乡村医生培训规划、计划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人员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者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不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收回或者补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或者再注册申请,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工作的,或者未按照规定将准予执业注册、再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向村民予以公告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村民和乡村医生反映的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违法活动未及时核实、调查处理或者未公布调查处理结果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 寻衅滋事、阻碍乡村医生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乡村医生,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篇6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将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下同)纳入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下同)和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并轨的地区)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执业条件,规范执业行为,健全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确保每个应设村卫生室的行政村都有1所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示范化建设率达到90%以上,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2名乡村医生执业,农村每千人有1名以上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门诊统筹实施范围,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保障等政策得到落实并逐步提高;村卫生室全面达到标准建设要求,实现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覆盖,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改善乡村医生执业条件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1.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同)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其以上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2.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是乡村医生的合法执业场所。结合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村卫生室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较多或服务面积较大的行政村酌情增设。村卫生室原则上由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举办,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鼓励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2011年底前完成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制订工作。

3.加强村卫生室设施设备建设。按照省定标准配备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和示范化建设。重视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管理范围,配备必要的信息设备,实施县、乡、村卫生机构宽带联网。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加快建设乡村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对乡村医生服务行为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管理及绩效考核。

(二)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1.统一建设标准。村卫生室应设全科医疗诊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健教室和药房等室。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及设备。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功能分区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每个诊室使用面积一般在1015平方米,应配备诊断床、观察床、诊桌椅、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压舌板、耳鼻镜、身高体重器、清创缝合包、出诊箱、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药橱柜等必备的器材设备。

2.统一人员管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原则上按照服务人口1‰~1.2‰比例配备。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可在乡镇或街道范围内各村卫生室之间合理调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凭证执业、定岗定职。

3.统一业务管理。乡村卫生机构应根据功能定位提供适宜的基本医疗服务。把劳务密集型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主要交给村卫生室承担。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日常服务的监管,督促村卫生室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抗生素使用、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医疗服务规范;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乡镇卫生院要组建有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全科)医师、护理人员等组成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实行区域分片责任包干,每月不少于1次到责任村开展巡回医疗,指导村卫生室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村卫生室基本台账和相关制度。

4.统一药械管理。加强村卫生室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建立规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药房要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村卫生室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备。指导乡村医生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5.统一财务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范村卫生室医疗服务项目。制定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看病有处方、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公开收费项目和服务价格,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村卫生室资产和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地区,村卫生室的经常性收支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卫生室的业务收入全部上缴乡镇卫生院,实行集中管理、分别核算。

6.统一绩效考核。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和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意见的通知》精神。每季度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至少开展一次绩效考核。考核应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岗位责任和群众满意度等,并应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考核结果在乡村医生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收入分配的依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乡村医生基本信息电子档案,对乡村医生聘用、培训、考核、奖惩、乡村医生执业考核等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促进乡村医生改善医德医风,转换服务模式,保障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三)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合理补偿机制。

1.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全部配备使用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全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不得使用目录外药品。

2.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明确应当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拨付相应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参保人员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各地要在村卫生室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合理制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以及新农合支付标准和办法,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并实行年度总额预算管理,根据考核情况分期结算拨付。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3.实施乡村医生定额补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定额补偿标准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核定后的乡村医生人数制定,具体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定。要根据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的服务年限、岗位职责、学历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补助分配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市级以上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的乡村医生应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

4.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意见》精神。对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退职乡村医生,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地政府要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有条件的地区,要创造条件为乡村医生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等提供政策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和医疗风险互助分担机制,努力降低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风险。

(四)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健全培养培训制度。

1.开展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计划要求。统一制定乡村医生年度培训计划,强化乡村医生“三基”训练。采取务实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统一组织选派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定期参与培训工作。制定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规划,依托农村卫生信息网络,大力开展乡村医生实用技能在线培训,促进适宜技术在农村基层规范、合理应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建立乡镇卫生院人员派驻村卫生室轮岗工作制度,力争尽快使每个卫生室配有一名执业(助理)医师、一名执业护士。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着眼长远。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根据乡村医生队伍发展需要,做好免费定向培养工作,鼓励本地高等学校、高职院校开设适合于村卫生室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培养机制,解决乡村医生队伍的生源问题,及时为村卫生室补充服务人员。鼓励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各地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对到村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纳入规范化培训。

3.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鼓励在岗乡村医生参加规范的学历教育。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管理、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省定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乡镇卫生院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进行统筹安排,用于公开招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或者用于引进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和公开招募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已签订意向就业协议书的定向招生、定点培养、协议就业的医学类毕业生,以及村卫生室新补充的其他符合执业资格条件的人员,有效解决常年工作在最基层的乡村医生的上升通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农村人才工作规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完善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市将把乡村医生队伍和村卫生室建设有关指标纳入医改年度考核内容,适时通报考核结果。

(二)细化政策措施。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落实到位。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篇7

持执业证书方可上岗

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满3个月申请再注册。

条例还规定,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受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行政处罚。

乡村医生如有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受刑事处罚的;中止执业活动满2年的;考核不合格,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由原注册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销执业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乡村医生执业实行注册

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按照这一条例规定,在条例公布之日起凡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这一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其他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未经注册执业将受处罚

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

条例规定,未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以及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电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参加一次考核。

按照这一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保证乡村医生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乡村医生的考核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每2年组织一次。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执业;考核不合格的,在6个月之内可以申请进行再次考核。

须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

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发现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不按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用药须在基本用药目录内

新公布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乡村医生一般医疗服务范围,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乡村医生应当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条例规定,乡村医生违反规定使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处方药品的,将承担法律责任。有此类行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相关链接

我国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

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按照这一条例规定,在条例公布之日起凡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这一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其他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条例公布前已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的乡村医生,如果已取得中等以上医学专业学历,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20年以上,或者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条例还规定,对具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乡村医生,在条例施行后6个月内,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有关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基本知识的培训,并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进行考试。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才可以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

乡村医生持执业证书方可上岗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满3个月申请再注册。

条例还规定,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受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均不予注册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如有死亡或者被宣布失踪的;受刑事处罚的;中止执业活动满2年的;考核不合格,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由原注册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销执业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按照条例,符合规定申请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人员,应当持村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拟聘用证明和相关学历证明、证书,向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执业注册。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准予执业注册,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非法行医将面临法律处罚

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未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以及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还规定,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由发证部门收缴乡村医生执业证书;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乡村医生合格与否村民拥有发言权

乡村医生合格与否,村民拥有发言权。新出台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对乡村医生考核,应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执业的所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意见。

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检查乡村医生执业情况,收集村民对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工作质量的评价和建议,接受村民对乡村医生的投诉,并进行汇总、分析。汇总、分析结果与乡村医生接受培训的情况,作为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

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准予执业注册、再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向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村民公告。村民和乡村医生发现违法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反映的情况应当及时核实,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条例还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村民和乡村医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投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村民或者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须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条例还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乡村医生开展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对承担国家规定的预防、保健等公共服务的乡村医生,其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按照这一条例,乡村医生在执业活动中,发现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不按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乡村医生须每两年培训、考核一次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参加一次考核。

按照这一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保证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培训规划制定本地区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据此负责组织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同时,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条例规定,乡村医生的考核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每两年组织一次。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医生本人、所在村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意见。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执业;考核不合格的,在6个月之内可以申请进行再次考核。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原注册部门应当注销其执业注册,并回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

乡村医生须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内用药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乡村医生一般医疗服务范围,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乡村医生应当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条例规定,乡村医生违反规定使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处方药品的,将承担法律责任。有此类行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乡村医生;人才队伍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基础,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健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兴业县13个镇210个村卫生室的518名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兴业县13个镇210个村卫生室的518名乡村医生,发放问卷518份,收回502份,有效率为96.91%。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对全县13个镇210个村卫生室的518名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职称、执业资质及收入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1.3统计方法 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及整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

2.1年龄与性别结构 502名乡村医生中年龄23岁~75岁,年龄中位数为45岁,60岁以上乡村医生占比例最高,占总数44.82%,31~40岁仅有105人,所占的20.92%;性别分布:男性415人,女性87人,分别占总数的82.67%、17.33%,从年龄结构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人员占的比例比较低,见表1。

2.2工作年限与学历结构 505名乡村医生工作年限的中位数为30年;学历分布情况见表1。

2.3毕业学校情况 如表1所示,485名乡村医生,卫生学校毕业的占51.96%,其次是专科毕业11.54%,普通本科以上仅占0.42%,仍有36.08%的人员未接受过正规学历教育。

2.4所学专业情况 496名回答此问题的乡村医生专业分布情况依次为临床医学36.69%,社区医学14.11%,中西医结合13.31%,护理9.88%,中医7.66%,没有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的乡村医生。

2.5职称结构 482名回答此问题的乡村医生中,无职称375人,占77.80%,初级107人,占22.20%,没有中级以上人员,见表1。

2.6执业资质情况 调查显示,502名乡村医生中没有任何资质的有85人,占16.93%,乡村医生312人,占62.19%,执业医师23人,占4.58%,执业助理48人,占9.56%,其它34人,占6.77%,见表1。

2.7月平均收入情况 391名回答此问题的乡村医生月平均收入低于500元以下,高者达2500元,月平均收入500元以下的占15.27%,500~999元的占44.40%,1000~1499元的占19.15%,1500~1999元的占10.79%,2000元以上的占7.54%,见表1。

3讨论

从笔者访谈了解和调查结果看,兴业县非常重视村卫生室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些工作走在广西前列。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性别比例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不同年龄阶段比例差别很大,大于50岁的性别比极为不合理,100人中仅有10位女性,随着年龄的减小女性比例逐步提高,小于30岁的乡村医生中,女性稍高于男性,说明了更多的年轻女性加入到了乡村医生的队伍中。502名乡村医生年龄的中位数为45岁,45岁以上的占50%以上,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严重,高于上海市、湖北省和广西的乡村医生年龄结构[1-3],30岁以下的人员所占的比例仍属偏低,不到20%,说明乡村医生后备力量缺乏,可能出现断层的现象。因此,培养充实乡村医生的后备人才应是当务之急,建议要根据乡村医生的年龄结构状况,合理制定规划,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方式,不断年轻的医学毕业生进入乡村医生队伍。

本次调查的乡村医生中,工作年限有25.30%在10~19年,大于20年的则占57.77%,表明有超过50%的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赤脚医生阶段或80年代乡村医生初级阶段发展而来的,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他们的医疗水平很难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工作。建议对工作年限大于20年的,要强化新知识新技术的系统培训,选送他们到县、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对接受能力的乡村医生,也可进行学历教育,使其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高。

从学历分布和毕业院校看,他们大都来自中等卫生学校,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2人,仅占0.40%,还有36..8%的乡村医生未接受过正规学历教育,可知乡村医生仍存在学历偏低的状况,受教育的层次也较低。与《中共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到2015年,农村地区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以及《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才发展纲要》要求至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仍相差甚远[2-4]。建议在对乡村医生做好短期培训的情况下,要采取定向、委培、代培、函授等方式提高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还要制定政策吸引大专以上的毕业生从事乡村医生工作。

乡村医生所学的专业和职称结构不尽合理,缺幼卫生人才,预防医学和中医专业偏低,分别为1.61%和7.66%。建议针对各村卫生室的实际情况,①要有计划配备全科医生,②要对现有的乡村医生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包括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药学以及卫生、药品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医学复合型人才。大部分没有职称资格,具有初级职称102人,仅占22.20%。表明专业职称结构不合理,乡村医生高层次人才匮乏,能力不足,难以实现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及医疗"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功能,所以乡村医生的职称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议主管部门建立乡村医生职称晋升制度,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制定方案、标准和晋升条件。

从执业资质状况看,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仅占14.14%,执业水平仍属偏低,明显低于其它省份[2],大部分在持乡村医生资格证执业,这是目前乡村医生执业的一个特点,与《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才发展纲要》"至2015年农村地区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其中85%的乡村医生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2-4]"的要求差距较大。建议①乡村医生培训中要合理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专门安排一定时间,加强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强化训练;②要根据乡村医生的特殊性,国家进行执业医师考试时,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单独出题,考试内容应着重在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③在目前医改背景下,要深入探讨加快乡村医生执业化的对策。

本次调查的乡村医生月平均收入有一定的差别,总体水平偏低,59.67%的乡村医生不足千元,有些还达不到兴业县农村居民月收入853元的标准,低于广西、广东、安徽等地乡村医生收入水平,这样很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不能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广大人民进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建议要建立乡村医生基本工资制度,根据兴业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低于标准收入的乡村医生政府要给予适当补贴,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多渠道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梁华,谢平,曾小平,等.广西乡村医生基本状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0(12):1013-1014.

[2]赵南,贾红英,陈迎春,等.河南省乡村医生现状调查与执业化对策研究[J].河南省医学研究,2011,15(6):160-163.

[3]金建强,刘军安,王云霞,等.村卫生室医生执业化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6(10):103-105.

上一篇:内科年度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医生支援农村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