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6:45:22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信息技术能够为语文课堂带来大量直观而感性的图画、照片、影像、动画等等,这些具体而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引起他们的生活感受,从而引领他们走进课文的情境之中,为课文内容的理解埋下伏笔,为突破重点难点做下铺垫。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客观情况,运用计算机、液晶投影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在美好的情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从而更容易走进文本,走进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变色龙》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用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的三个特点。课文因为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所以在内容上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变色龙这种小动物在平常生活中不容易见到,虽然课文介绍得相当详细,但是因为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和生活经验,就难以理解作者在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过程中的那一系列不同感受。基于以上认识,在上课之初,我就准备了一段关于变色龙的影像。影像中的变色龙在大森林之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随着镜头的不断拉近,学生们一下子就见到了这种奇特的小动物,那三角形的头,椭圆形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和那比身体还长的舌头都让学生惊叹不已。最后镜头定格在变色龙身上,我问道:“大家认识这种小动物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认识!它就是变色龙!”这段影像一下子就拉近了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填补了他们之间的空白。这种小动物一下子就在他们的脑海之中变得鲜活起来了。他们也以高涨的情绪,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去。

二、结合媒体,感受自然之美

游记、写景类的文章,往往语言优美,给人带来自然的清新之美和独特的人文气息。但是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生活经验的桎梏,只凭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往往不能完全感受到这样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而直观的景点图片或影像就能极其方便而又容易地解决这个难题。它们能和文本相互结合,共同营造“真实”的景象,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地走入作者所描写的环境,感受自然之美。《秦兵马佣》生动地介绍了西安秦兵马佣的规模宏大以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佣。把秦兵马佣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各式各样的佣的照片。在课堂上,他们的视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其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的认识。在这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让学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兴趣去研读文本。

三、图文结合,抓住训练之处

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读写结合,适时地抓住课文的训练点、生长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训练。但是,在课堂之上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有些情境脱离学生实际,尽管文章写得很好,只要进行一定的练习就会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增长。而借助图片和影像进行写作情境的创设,这对于抓住课文的训练点,进行适时而有成效的训练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大多数学生不曾去过黄山,对于黄山松树的姿态奇特还不是非常理解。我适时地出示了黄山三大奇松的图片,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然后再去品读课文,图文结合后,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黄山松树的“奇”就奇在了它动人的姿态上,作者正是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山松树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相继出示了黄山上一些其他姿态奇特的松树。此时,学生们顺利地凭借着这些图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文章中涌现了许多好的作品。

四、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面非常广,对听、说、读、写有不同的要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教学修辞方法时,把以前学过的几种类型归纳在一起,用投影仪打出来。先让学生分析、判断,再把画面定格。多次判断,让学生掌握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化难为易,还需不断探索。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就一定能把语文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共存,内容充实丰富,形象生动,这样往往能够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距离学生很远的、他们不熟悉的教学内容拉近和学生现有水平的距离,更好地、简化地使学生来了解相关知识,从而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样不但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就能够非常好地来提升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六国论》,作者借六国以赂求和最终灭亡的史实来讽刺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内容涉及较广,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七国之间的复杂局面和北宋与周边列国对峙的形势以及像苏洵一样的中国古代爱国文人们心系国家的胸怀等内容合理地组合起来。如此,学生便可轻松而又清晰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过程,除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之外,还有就是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高。从语文教材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发现美、体会美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靠的是一支粉笔、一面黑板、一张嘴,这样抽象的满堂灌的模式很容易使学生疲劳,也难以落实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利用相关的文字、图片、漫画、视频……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需要学习和感知的内容,为学生审美创造条件。如在教学《琵琶行》一课时,可以先播放抑郁忧怨的琵琶曲,用幻灯片推出皎洁的月色、浩淼的江水、瑟瑟的秋风、凋落的枫叶等画面。忧伤的乐曲,凄清的画面顿时将学生引入低沉的氛围中,为理解文本奠定了情感基调。诗中描写音乐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堪称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典范。学生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陶醉在美妙的情境氛围中。

(三)挖掘潜藏情感,把握文本主题现行

中职语文教材中大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且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多运用语言、手势来引发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但往往效果欠佳。由于受年龄、文化基础及阅历的限制,中职学生凭借现有的文学欣赏能力难以深刻理解过去的生活或情感。假如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便会顺利解决这一难题。如在学习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可先播放散文《荷塘月色》的朗诵带。随着“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周围”等一幅幅直观、形象画面的展示,学生如身临其境,无需教师多讲,学生就可深刻感受文章的索淡朦胧与和谐宁静。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注意点

(一)全面理解,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和技术支持,这些新技术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现代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发挥作用,它只有在现代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时代精神,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简单生硬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嫁接于传统教学中,不仅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反而会成为强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合理运用,提高辅助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是目的。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合理原则:即根据中职学生基础、教学时机及教学内容实际来运用。语文学习是一个反复阅读、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代替不了学生“内化”的过程。部分教师简单地将课件作为“书本和黑板”的搬家,自己成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师生间富有情趣的交流变为人和电脑间毫无情感的交流,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阻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正确认识,处理两种关系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声情融汇、形象直观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当然,传统教学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教师漂亮的字迹、美观的板书、声情并茂的朗诵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疑也是对学生美的熏陶。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把两者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有形、有声、有色,让学生肯学、乐学,为培养动手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优良的环境,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到来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乘着现代信息技术这列高铁,迎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深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中职语文教学激流勇进。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现代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其次,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第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第五、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春》一课,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如要播放录音或影视图像等,不能不加任何必要的指导和反馈,而只是单纯播放。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进行哪些工作,或什么时候播放什么,放在哪个环节播放,以及要综合运用哪些媒体,使其有机结合,教师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安排,全面考虑,恰当组合,以保证教学效果。特别是所采用的电教媒体,应是整体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结合。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知识具有开放性

后现代知识观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探索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吸收陈旧的、有用的和新的实践体验,由此得到知识的新理解;其二,知识是认识者和认识对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方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产物。这样,知识就会随着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修正和变化;其三,知识并不只是对封闭的、稳定的事实做客观的反应,更多的是对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作出相应的解释。知识的开放性对社会变化发展的事实进行解释,可以提升人们对于社会动态的把握,丰富人们的大脑。

1.2知识具有相对性

现代主义知识观主要强调知识的统一性、标准性和绝对性,但从不断满足未来技术发展而不断学习新的操作法来看,教育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因此,知识具有相对性。后现代知识观主张知识的相对性,否定科学知识的绝对权威性和客观真理性,并且认为,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一定的文化体系中的,任何一门知识的确立都有其特定的情境。人类知识的这种境域性特征才能使人们以一种公正的态度看待人类知识的多样性。知识的多样性可以使人类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但随着工业文明的进入,人们最初的一切都在慢慢地被消磨或泯灭,并且逐渐消失。“如果我们不想生活在由某种单一技术、语言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世界中,即不想生活在一个令人厌倦的世界中,那么我们就必须警觉起来。”面对这一问题,世界各国也相继引起重视。正因为知识有着相对性,人类才会有着对知识探索的无限欲望,才能激发人类不断进步。

1.3科学真理不具备唯一性,而是多样性

科学的唯一性、确定性是现代主义知识观的主要特征。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的真理性让科学界的认知达到了尽头。但后现代知识观则认为,知识具有多样性,就连真理都不具备唯一性。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森堡的量子力学导入了一种随机的、不确定的元素,物理学的确定性也逐渐瓦解,精神世界的确定性更是无从谈起。从这里不难看出知识生成的随机性表明了知识具有多样性。知识多样性的累积会让知识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能表达某个特殊时段和某个领域出现的现象,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因为探索是无止境的,说不定哪天就能发现比之前更能说明某一现象的知识内容。

1.4知识具有情境性,在动态中生成

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事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科学与规律的静态陈述,是一种表达的结果。后现代知识观则相反,它认为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在情景中产生,是主观对象与客观世界、个体与外界相互融合的过程。后现代知识观反对主体与客体、个人与外界以及生活与世界的二元对立,在生活中这些被现代主义知识认为是二元对立的两个存在体应该表现出多元化和动态的生成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类的每一个学习过程都是内在与外在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身体机能也一样,它们是一个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是动态的生成。这也就证明了不是一种答案就能适合所有不同的或者类似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体现了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

2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在改革。中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这些年的语文新课改,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高的有效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校仍然停留在教师是课堂知识的权威代表,课堂气氛不够和谐;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不够、视野不开阔,很多地方依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不够强烈;教师的综合素养没有整体提高。

3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步入“后现代知识观”

尽管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多次课改,效果颇丰,但对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仍有着一定的继承,并且新课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后现代知识观对于知识的理解是开放的、偶然性的、不确定性的和动态生成的,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步入后现代知识观的行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1讲究师生平等对话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代表,具有权威性,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而后现代知识观则主张课堂权威的消除,让师生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平等的对话建立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上,从而与教师进行知识理解的交流与对话,而不是挑战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扮演的是一个积极的支持者和平等合作的角色,甚至是一堂课的导演和幕后人员,主角是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探讨的资料、环境以及交流的机会,主张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通过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和谐的气氛,教师不再是学生的领导,学生也不再是单方面接受知识的奴役。师生应该共同学习,共同为学习的过程负责。

3.2主张个体意义的主体建构

传统教育教学范式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拥有课堂的语言霸权,学生只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倾听者。后现代知识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对话,通过互动与对话的方式学生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从而建立起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模式。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刺激-反应的教学模式上,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看不到学生的独特性以及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21世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接受和倾听,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提问,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养成批判性反思能力,善于吸纳新的知识。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才能深刻体会到自身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3.3主张多元化知识的表达,丰富课堂知识

后现代知识观主张知识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当封闭的、线性的和追求因果序列的教学模式再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时,传统的知识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知识源于课本,答案源于课本,重视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建构;在后现代知识观看来,课程是一个回归学生成长与发展轨迹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身价值的文化体验。所以,课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知识具有境遇性,它并不遵守线性的循序渐进的法则。因此,在教学过程别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注入知识的多元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快乐地学习。

3.4培养发散性思维,增加课堂隐喻性的生成

发散性思维是引申和创造的前提,是新旧知识碰撞时发出的火花。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基地应该在学校、在课堂。传统语文教学严格遵守书本原意,以书本答案为标准答案,促使学生发展直线思维。中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缺交流和缺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学生发散性思维不强,隐喻性效果的生成更加无从谈起。隐喻性生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出乎老师预计范围内的效果,这是学生自我生成的文化知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整和课堂效果的提高。后现代知识观代表人多尔主张生成课堂隐喻性,一堂有效的课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隐喻性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思想上的交流,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达到隐喻性效果的生成,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真正价值。

3.5主张教学评价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那些年考进清华北大的孩子,那些年在班上拿第一的孩子他们现在究竟混得怎样?调查表明,他们并不是社会各个精英行业的领航人而是在企业默默地埋头工作。相反,那些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们却是那些年班级里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这只能说考试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单一化的评价标准有待改进。社会功能的多样化,要求我国教学评价的模式也应该呈现多元化。后现代知识观主张评价的多元化,并且具有开放性。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的表现、情景的融入、语文素养的高低都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条件。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特有的经验、知识、视角、理想走向课程,他们对于课程的解读各有不同,让每个学习主体都能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后现代主义评价方式的基本宗旨。后现代知识观比较倾向于形成的评价模式,从以往的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本身发展过程,从生成、反思、转变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注重多样型人才的培养,争取不让一个人才流失。

4结语

尽管后现代知识观给我国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影响,但后现代知识观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们要辩证地吸收后现代知识观对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影响,摒弃作为消极的不对的一面。如果过度地向学生引用后现代知识观,学生就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课堂上以捍卫自己地位为借口挑战教师的权威。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把握,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和教学,才能真正体现知识的价值,才能促进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只进行常规式的教学,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没有创见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如果平素在教学中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作法,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个自身受教育的问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学、再受教育。按照现代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应该终生受教育,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博士后毕业,也还要继续受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是世界大趋势,是时代的特点。但从中国国情来说,尤其从我们所处的落后地区的条件来说,国家和社会不可能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职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时时处处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不间断地坚持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最好途径。

研究性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可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因此在平素的教学中就要做研究、写文章的有心人。平时教有所得,要勤动笔记录在案。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某个观点,体悟到某个规律,形成某个经验,慢慢就会自然地找到写文章的题目。确定了研究的题目之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确自己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研究过没有,结论是什么,要尽量多找有关的文章、着作来看看,对自己会有所启发。凡是参考过的文献,应在自己文章后面列出书名和篇名。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在文章的写法上,同样也要体现这种态度,力求做到朴实平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写学术论文要平易、平易,第三个还是平易……”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确定,与平素研究的课题自然是相关的,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平时的研究课题代表的是研究方向,不妨大一些;而写语文论文时的题目最好不要过大,它是把自己平时研究范围之内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看法的那一个问题写出来。比如教语问题,如果把它作为平时研究的题目,那么不管是教语方面的活材料(口头实践材料)、死材料(着作、文章中已经刊登的有关论述)都可以注意搜集.但写文章时,可以只从里边选择一个点来做文章.这就是说,研究题目无妨大一些,便于扩大视野;论文题目则最好小一些,便于论述深入。小题目如果写得深入、写得充实,也可以成为大文章;反之大题目如果没有东西装,也会写成小文章,甚至不成文章。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高中语文; 注重;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46-0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工具性的体现,还应该是人文性的体现。而人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情感的培养。那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入情

高中语文教学就应该“披文入情”,让学生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如在读沈从文《边城》时,可以让学生领略“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纯朴美:在读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生就需要洋溢的激情,不竭的追求,才能活得精神。当然,随着学生认识的逐步加深,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动情的导语,可用文章中的生动情节,可用传神的语句,可用教具等,以情打动学生,使之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从而感悟作品中的“情”。

比如我在试讲《狼》一文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没有感情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是软弱无力的,只有激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才能入迷,教师才能开发出学生的潜力,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执教《窗》这一篇课文时,这样说:“人确实就是这样,比如说我,每次听到《回家》这首乐曲,都深有感触论文怎么写。‘回家’,我认为它不仅是呼唤我们回到身体栖息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呼唤我们回归灵魂升华的家园——那就是人类要永远求真、求善、求美。”最后用顾城的一首诗“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结束了课堂。这部分内容融合了音乐、诗歌以及文化哲学等多种“入情”的元素,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使课堂真正充满了“语文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开放与创造性升华。

而对于借景抒情的散文和诗、词等,就不仅要领“入情”还得领“入境”。

2入境

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世界。它充满了美,美的山河、美的故事、美的形象、美的思想、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钻研,细心品味,发掘出教材大量美的潜因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心神“入境”,让学生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净化,获其美感,达到“励志移情”、“以美润心育人”的最佳教学情境。

音乐是对诗词鉴赏的最好的辅助不同的旋律能勾起阅读者不同的阅读经验,人生体会与无限想象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学杜甫的《登高》,先用多媒体展示背景黯淡、满目萧瑟的秋景图,配放萨克斯风笛演奏的《伤感》,接着配合字幕,老师再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解说着: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的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树叶漫天地飘,江水滚滚而下。凄冷的风中,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此时课堂的气氛一定非常凝重,接着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情境,把学生感情波涛推向了高潮,产生强烈的共鸣。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教学,实际已使教学成功了大半,也完成了对审美情感的传达与表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体验要淡化功利,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顺应其心理轨迹,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情感的传达与表现,并不是认为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无疑是有作用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对知识本身的掌握。特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正确的审美教育,应该在知识教育中发掘审美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情感的渲染和理想的把握同步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再如在教王羲之《兰亭集序》时,我先用古琴曲《高山流水》作背景音乐,再配以竹林、小溪等自然风景图导入,再展示一张“流觞曲水”图,激起学生们的兴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体会本文作者极力营造的这种素淡、雅致的格调。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因此,学生经过适当的点拨,进入了这“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在自由飞翔的想象过程中完成审美创造,使之达到“入境”的高度。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一、理论培训活动

每周三召开语文学科校本培训例会,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听取专家教授或者有突出贡献的语文教师的理论知识讲座和经验知识讲座,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收看了全国历届阅读教学大赛实况,组织他们到“孺子书院”查阅教学方略,还组织他们对全校的语文教学论文进行评审,以促进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旨在提高他们的理性反思能力和教育研究水平,积累工作经验。

二、青蓝结对活动

在新教师和本年级段的优秀教师之间开展“青蓝结对”活动,为期两年。师徒之间经常性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师傅”无私帮助,“徒弟”虚心学习,围绕制订教学工作计划、确立教学目标、营造良好教风、开展教科研活动、帮助后进生等方面,通过研讨、指导、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新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三、对症下药活动

将教师的课堂录制下来,通过自省、他人建议等方式,不断回放,深层研讨,教师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过程中的不妥之处,教师群策群力,商议改进策略,探索更为合适的处理方法,帮助其积累教学经验。

四、读书竞赛活动

定期为教师购买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朱永新《新教育之梦》、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等,并要求教师撰写读书体会,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学校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学以致用,学校定期开展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竞赛、说课竞赛等,优质课予以展示,促使其自主学习,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沟通交流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节奏,如何使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怎样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已经成为语文教师面前的“拦路虎”。学校每周举行半天听课评课活动,先由一名语文教师上课,课后,该教师说课,之后,听课的教师各抒己见,进行评课,最后请教研组长进行整体点评。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有一支善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学生的福佑,家长的期盼,更是学校的理想,社会的召唤。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中走校本管理之路,引领他们真正用心、用情地去工作,能促进语文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引领他们不断专业化成长。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重视 朗读 提高 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驾驭语言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若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发挥朗读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一、为什么要强调朗读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冷淡甚至厌烦,学习自然没有劲头,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朗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朗读,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感受艺术的熏陶,从而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深厚兴趣。

2.帮助学生强化记忆。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机械记忆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强化记忆知识容易记牢,而通过朗读来强化记忆是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口、眼、耳、脑、心需要同时运用,文章信息向大脑的输送渠道增加,因此教师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朗读时间,使学生能够熟读成诵,从而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3.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因为初学语言,声音会在大脑皮层建立起听觉表象作用,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从中读出文章中的韵味,领悟文章中的深层含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迪;,声音经过大脑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形象感及画面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读、轮流朗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领读、默读或者朗诵等形式,使学生边读边思考,达到熟读精思的效果,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不同、认识水平及心理特点的差别,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朗读训练,同时从感性到理性也要各有侧重。

5.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小学生处于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最重要时期,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模仿性,由练习正确发音开始,逐步达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通过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开展个别或者集体音节拼读、字词朗读。通过规范拼音促进准确读音,使小学生从小学习标准普通话。长此以往,就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由大脑记忆转变为语言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1.激发朗读兴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教学时机,努力为学生创设具有丰富感染力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可以通过导语调动朗读兴趣。教学时教师的巧妙导入,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朗读兴趣。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影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优美的教学情景,诱发学生朗读激情,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2.保证朗读效果。首先,留给学生充足朗读时间。教师应该在上课以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朗读课文时间,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实际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要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要多把时间留给学生朗读,使其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其次,鼓励学生扩大朗读范围。朗读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采取默读、轻读、集体朗读的形式,采取“默读勾画——轻读品味——议论表达——朗读反馈”的教学方法,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来,体验朗读乐趣,提高朗读效果。再次,提高学生课堂朗读质量。朗读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同时保持协调一致;要用心朗读,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感受文章内涵,取得朗读效果;要让学生有重点地朗读,每篇课文的侧重点不同,朗读也不能平均用力,要选择对词句训练、挖掘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利的内容进行重点朗读。

3.做好朗读评价。朗读教学的方法有许多,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切实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了朗读训练,要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朗读方法。此外,教师对学生朗读评价的语言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朗读热情与效果。教师应讲究评价艺术,巧用评价语言,应多使用激励性评语,多进行正面指导,巧妙指出不足,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热情,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变学生被动、从属地位为主动、主体地位,学生不应仅仅是观众,也应走上“舞台”当“演员”。主体性的诠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不是专属于德智体美哪一“育”,而是综合地表现出来。只有少年儿童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教语文归根结蒂必须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其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教和学的矛盾,感动“学生”这个“上帝”,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只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学到方法,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组织领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致力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掘发智力,加性学生学习的节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叶圆圆》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它是怎么样的姿势?你来做一做吧!停在绿绿的荷叶上,蜻蜓又是怎样的心情?孩子们高兴地上讲台来表演,把自己想象的演出来,说出来,自然也就体会了蜻蜓此时高兴舒畅的心情,朗读就轻而易举的非常到位了。

三、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春雨的色彩》一课,“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省略号带给我们更多的想象,我引导学生想象,春雨还会听到谁的争论?他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胖乎乎的小手》写到兰兰长大后,小手变成大手,还会帮大家做更多的事情。但文中没有写兰兰长大后的情景,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四、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

低年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遇到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

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把常见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科学童话改写成说明文;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等等,使学生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发散性表达,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五、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

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让孩子创造,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想象契机,让学生组合成新的形象,学生就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我班的孩子写《我的航母梦》、《我多么想有一对翅膀》、《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未来的桥》等想象性作文,创造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本人1993年7月从零陵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于1996年10月取得中教二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同期被聘为中学语文二级教师,至今已九年,符合申报中教一级的各项条件,现就任现职以来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工作表现述职如下,请组织审议。

一、政治思想表现

身为国家干部,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思想觉悟高。关心时事,遵纪守法,自觉按时参加政治学习,写下笔记心得达数万字之多,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专业思想巩固,工作责任心强。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从领导,团结他人,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教育教学能力与工作实绩

我潜心教学,热心教改,细心育人,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强,成绩显著。

任现职以来,我一直满负荷工作,尤其是近五年来,根据工作需要,我都跨年级执教两个班的语文,所教年级从初一直到高三,其中三年还担任班主任,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成绩显著,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为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进修和培训:自2002年起,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两年内系统地学习了本专业的十一门课程,并于2004年12月完成论文答辩,顺利地拿到了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文凭。在此期间,我还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和普通话培训,分别拿到了计算机操作初级证书和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2004年参加新课程培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论,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

为了搞好教学,我一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刻领会新理念的精神实质,一方面大胆实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路。为此,我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报刊杂志,阅读了几百万字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从中获取了最新、最详实的教育教学信息,并积极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与同事一起探讨教改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推出了以“语文集体性阅读教学程序”和“加强管理,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阅读教学中所作的改革是采用了集体性阅读教学程序。该教学程序是根据课堂教学社会学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设计的,包括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集体评价和演练总结等五个环节。它特别适用于高中、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满足学生对自身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所作的改革是采用了“加强管理,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方案。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大胆为学生减负。事实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正确之举还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

我热爱班主任工作,任职期间,我认真履行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职责,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成绩。下面谈谈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一)抓好德育工作。我一贯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与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会课的教育也逐渐摆脱传统的说教、强制灌输的模式,而是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采取主题班会、讨论、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了教育,并且他们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正所谓“一举多得”。除了重视班会课以外,我注意将德育工作纳入正常的制度建设中,结合本班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班公约,将德育工作正规化、制度化、日常化。

(二)抓好班团干部队伍建设。班团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在班内的影响甚大。对于班团干部队伍建设我一向非常重视。我认为必须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班主任通过了解从学生中指定一定数量的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由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记票。对班团干部要特别严格要求,对他们的工作既要指导,又要放手让他们去做,不要限制得太死。对于犯错误的班团干部要严厉批评,甚至严肃处理。

(三)抓好班集体建设。一个班级的好坏,从班风中可以体现出来。要使整个班级拧成一股绳,增强凝聚力,就要着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具体做法是帮助照顾生病的同学,与同学一起过生日,组织旅游、烧烤、文艺演出、运动会等。作为班主任,主动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对于后进生,要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给予帮教,甚至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帮教关系,由某个班团干部负责帮教某个(或某几个)后进生。作为班主任,我认真帮他们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尽量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整个班级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爱学习、同上进的良好学风。要组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还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此,我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考勤制度、纪律制度和卫生制度,由班长统一领导监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辛勤的劳动为我带来了不少荣誉。

在2000年,2002年,2003年的年终考核中,我都被评定为优秀。近四年期期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所写论文也频频获奖:《转变观念,突出思路,改革教法》获2002年度中学语文论文评比一等奖,《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获2003年度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改革,让创新的灵光闪现》获2004年度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之我见》获2004年度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辅导的学生作品《关于智力竞赛者素质的调查报告》在2003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三等奖,所上的示范课《皇帝的新装》在2003年度暑期新课程教师培训中荣获教改示范课奖。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我还经常无私地帮助初涉教坛,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作为语文组的老教师,我和他们一起备课,热心地指导他们上课,帮助其熟悉教材教法,提高教学能力。在我的帮助下,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三、出勤

任现职以来,我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未因事因病请过一天假,耽误过学生一节课,特别是担任班主任以后,总是比学生先到学校,待学生就寝后我才离开学校,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上一篇:竞技体育文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校园网络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