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0:04:06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网络环境创设情境

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境地。具体可感知性就是情境的特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因此,可以说情境是指引起人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而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求出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主题)的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情境教学一直以来被教育者视为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教育俨然是网络化的教育,语文教学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网络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入了课堂,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环境。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还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因此,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在网络环境下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让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从而优化语文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心理学实验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画面,声响等),可以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学生都没有看见过钱塘江大潮,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所以在上课伊时,我便播放大潮的实况录像,录像内容通过网络传送到学生机上。学生听着岸上人声鼎沸,江上闷雷滚动,而后变成如同山崩地裂的巨响;看着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继而又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磅礴气势。孩子们陶醉、震撼于这动人心魄的在潮之中,他们不但在兴趣盎然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自己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习自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课堂提问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及网络交流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学。首先利用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学生学习提示,让他们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边读边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里,选择同一自然段学习的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于是,电脑界面上一下子便出现了许多问题:“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表达了什么信息?”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你问我答,各抒己见。而更为精彩的是,学生一旦都参与了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求索的思维便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颐和园是哪一年建造的?”“是谁建造的?”同学们纷纷点击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的疑问,大胆设疑,积极求证,他们兴趣盎然的流连其中,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三、创设协作情境,优化师生关系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因此,利用网上交流工具创设协作化学习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优化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如古诗《泊船瓜洲》课后的思考题:“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绿”字。作者曾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我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接着让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展开研究讨论。讨论时,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多向互动,协作学习。此时,教师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又如在《北京》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自学时对第二自然段提的问题较多,他们依靠文字难以形成对天安门广场面貌的全面认识。我先引导学生弄清这段是按方位顺序写的,接着,组织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传送的讨论堤示和有关信息,开展合作学习。我向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存有天安门广场方位图及天安门城楼等五大建筑的图片,学生可以用鼠标随意移动这些图片,计算机会及时告诉学生图片摆放的位置是否正确。另外,课件还提供了课文中未作详细介绍的人民大会堂、纪念堂及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建筑的资料,有文字、图片、录像等,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信息。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是:(1)读读第二段,用“oo”标出方位词,用“()”标出每个方位上的建筑。(2)根据课文内容,用鼠标把每个建筑移到相应的位置上。(3)查看课件中提供的资料,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座建筑向小组同学作具体介绍。讨论要求一明确,各合作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立即活动起来,教室内发言声此起彼伏,那些思维慢、口头表达较差、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已见、互相争论、互相补充,使问题在广泛发表意见和争论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这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材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合作学习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四、创设创作情境,培养创新精神

利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创作工具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自己的作品的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信息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在教学“由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的标志画所想到的”这一想象作文时,因为学生对这幅画感到很陌生,作文时思路狭窄,作文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点,我先为学生提供IE浏览器、WORD等软件和工具,给学生创设一个网上的创作环境,再让学生在信息丰富,资源多样的互联网上浏览查询资料。这样,为下一步写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为便捷有效的是,学生作文之后马上在网上互相评议,修改,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创作的喜悦,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只要我们能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创设一些符合于学生学习特征的多样化的真实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由“遨游”,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教学。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情境创设还应注意:

1、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做到真实。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和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具有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帮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因此,情境的创设应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习者学习特征的分析。并且要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因为只有真实才能更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主题的认知和意义的建构。

2、情境创设要有多样性。

多样性是选择性的基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围绕学习主题,力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变与多样化的情境创设,由学生自己去选择符合自己经验的情境进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意义的建构。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网络课件的优势设置多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能让学生随机进入,灵活跳转,以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与不同认知的需要。

3、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

多媒体网络课件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工具,它不应当是呆板的、单调的,而应该新颖、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促使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多媒体课件的怀境创设要善于创新,富有变化,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新的情境、新的问题,善于运用不同媒体的特点去表现不同的效果,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4、情境创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云计算有两部分管理模型,其一是主动式部件,二是被动式部件,这两种模式的结构属于层级结构模式,主动式部件即为系统中的资源,反复利用系统中的数据,系统结构的组成内容就是操作内容,简单地说,操作过程为传统和非传统计算。然而,整个层次结构的主体为作业,其调度就是将任务转变为资源,而不是将作业转变为资源。资源调度系统是云计算中最为关键的系统,它对资源管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有直接影响,然而资源调度受到其动态性能和结构性能的直接影响,对其系统复杂性也有直接影响。云计算资源的调度系统有三种类型,即集中式、层次式和分布式,其中最常见的调度是集中调度,是利用中央调度中心交换数据,其方式是通过程序完成,数据中心中可以将所有数据体现出来。分布调度就是通过交互式作业,将数据传输到远程存储器中,然后可通过访问这个存储器得到想要的数据,此调度不用经过中心系统就可以进行操作。

2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

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主要以虚拟化技术为主,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现代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虚拟化,网络资源管理通过逻辑方式实现,以此进行自动化资源分配,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网络资源自动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中基本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管理,而整个数据中心实现各方面虚拟化,还需要时间。利用虚拟技术构建数据中心,不但要实现服务器虚拟化,而且要实现存储和网络设备虚拟化管理,这也是一种动态管理方式。而且这种技术具有节能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节约超过70%的硬件成本。虚拟化技术具有整合工作负荷的优点,在单个系统中可以进行多种操作系统共同运行,便于开发,而且可以使系统的可用性提高。网络虚拟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具体如下:首先,主机内部网络虚拟化技术,将虚拟网络引用到主机内部,使其多个虚拟机之间实现通信,以此对资源进行管理,而主机内部虚拟化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虚拟交换、运用外部交换交换机交换数据、运用主机网卡交换数据三种形式。其次,骨干网络虚拟化技术,其中包括资源隔离虚拟化技术、资源整合虚拟化技术、公平共享虚拟化技术三种形式的虚拟化技术,这三种技术具有不同的技术目标,对资源进行管理。其中资源隔离虚拟化技术以隔离资源的目标,因为传统资源隔离的种种弊端,建议采用的一种虚拟化结构为SecondNet,这种系统适合于多个用户的情况下,这种结构将每个用户虚拟为一个数据中心,即VDC,其中都有固定的带宽,这种技术就是将资源分配问题转变为网络流问题,再运用相应的算法实现资源的利用。与资源隔离恰恰相反,资源整合虚拟化技术,就是将分离的网络整合成一个整体网络,实现虚拟机可以随意迁移,而且可以使部署的灵活性加强,其较为完善的虚拟化方案VL2和PortLand。公平共享虚拟化技术,是与云计算相适应的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这是一种付费服务,通过资源使用的情况进行收费,这需要费用和资源之间形成公平性,通过虚拟化实现共享资源公平,使得资源可以分配合理,实现有效的资源管理。面对现代数据中心不断地扩大规模,传统的资源管理技术必然适应不了数据中心的发展,因此实现自动化是其必然趋势,要根据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创新,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使用智能化管理模式,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结语

网络资源管理技术的运用,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而且会促进数据中心的发展。对数据中心而言,比较常见的就是云计算技术,而虚拟化管理技术是未来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要经过长时间的完善进行推广应用。现代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完善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管理技术中,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与网络安全性,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同时促进网络资源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网络技术做出相应的贡献。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主要以虚拟化技术为主,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现代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虚拟化,网络资源管理通过逻辑方式实现,以此进行自动化资源分配,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网络资源自动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中基本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管理,而整个数据中心实现各方面虚拟化,还需要时间。利用虚拟技术构建数据中心,不但要实现服务器虚拟化,而且要实现存储和网络设备虚拟化管理,这也是一种动态管理方式。而且这种技术具有节能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节约超过70%的硬件成本。虚拟化技术具有整合工作负荷的优点,在单个系统中可以进行多种操作系统共同运行,便于开发,而且可以使系统的可用性提高。网络虚拟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具体如下:首先,主机内部网络虚拟化技术,将虚拟网络引用到主机内部,使其多个虚拟机之间实现通信,以此对资源进行管理,而主机内部虚拟化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虚拟交换、运用外部交换交换机交换数据、运用主机网卡交换数据三种形式。

其次,骨干网络虚拟化技术,其中包括资源隔离虚拟化技术、资源整合虚拟化技术、公平共享虚拟化技术三种形式的虚拟化技术,这三种技术具有不同的技术目标,对资源进行管理。其中资源隔离虚拟化技术以隔离资源的目标,因为传统资源隔离的种种弊端,建议采用的一种虚拟化结构为SecondNet,这种系统适合于多个用户的情况下,这种结构将每个用户虚拟为一个数据中心,即VDC,其中都有固定的带宽,这种技术就是将资源分配问题转变为网络流问题,再运用相应的算法实现资源的利用。与资源隔离恰恰相反,资源整合虚拟化技术,就是将分离的网络整合成一个整体网络,实现虚拟机可以随意迁移,而且可以使部署的灵活性加强,其较为完善的虚拟化方案VL2和PortLand。公平共享虚拟化技术,是与云计算相适应的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这是一种付费服务,通过资源使用的情况进行收费,这需要费用和资源之间形成公平性,通过虚拟化实现共享资源公平,使得资源可以分配合理,实现有效的资源管理。面对现代数据中心不断地扩大规模,传统的资源管理技术必然适应不了数据中心的发展,因此实现自动化是其必然趋势,要根据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创新,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使用智能化管理模式,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2结语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也在不断地更新,现代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是其重要的内容。网络资源管理技术的运用,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而且会促进数据中心的发展。对数据中心而言,比较常见的就是云计算技术,而虚拟化管理技术是未来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要经过长时间的完善进行推广应用。现代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完善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管理技术中,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与网络安全性,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同时促进网络资源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网络技术做出相应的贡献。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本刊特约通讯员(以下称“通讯员”):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科研氛围浓厚。近几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为学校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学校整个资源库的建设状况。

雷玲校长(以下称“雷玲”):教育资源库具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等功能,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它能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家庭都能得到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能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受益。大量的、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和丰富的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库对于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校于2002年2月参与了西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立项课题――《交大附小校本资源库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整个资源库建设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搜集、整理互联网上大量的免费资源;二是购置K12、中教育星等教育软件公司的商品资源;三是我校自主构建的资源,包括本校教师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资源,注重实用,汇集了我校师生的教育智慧。主要自主构建的资源平台包括:课件、教案下载资源,包括各学科教学课件、各学科优秀教学设计等;网络教研资源平台;教师博客资源系统;vod视频点播资源系统;电教资源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统计管理平台;学生博客资源系统;学生作品资源库,包括学生电脑动漫作品、学生电子板报作品、学生个人网页作品。

通讯员:资源库的建设与具体的教学教研是怎样进行结合的呢?

雷玲:学校将资源库的建设与具体的学校教育科研业务紧密结合,做到在建设中使用和在使用中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如:组织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教研平台进行教研活动;使用vod视频点播资源库及电教资源库,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及专家报告;利用教师博客进行讨论研究,撰写相关研究的教育作品。为了更好地将教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学校每年还分学科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整合课程与专题资源库及特色网站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师生与网络的多边交流沟通机制,使教学信息在师生心灵“碰撞”中迅捷传播。

通讯员:众所周知,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优质的软硬件基础,而且要求教科研各方也要均衡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西安交大附小地处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请问,学校花巨资建设网络环境的校本资源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雷玲:为了顺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学校投资建设这样的网络环境资源库的目的出于以下四种考虑:

(1)实现校内的教育资源共享,进行基于资源库和网络支撑平台为课堂教学服务校本教学体系的研究。

(2)西安地区的学校目前也正积极地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影响造成有的教师对电教媒体的理解和运用的机械化、简单化。有些学科虽然运用了教学资源,但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而自主开发的课件资源更是离教学精品课程资源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学校作为西安示范小学,深觉有责任、有必要推进网络资源,推进教师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生的数字化学习。

(3)希望能探索一条网络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与学校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通过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发挥我校在中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

(4)希望资源库的建设能为日后西安交大附小网校的建成奠定基础,以最优质资源面向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推广。

通讯员:校本资源库单靠学校教师开发,存在开发资源的条件和时间制约。今后,学校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优质资源的动态更新?对于下一步的校本资源库的发展有何打算?

雷玲:今后我们将一方面通过校际交流、网络下载、购买、组织教师开发等多种途径,继续扩充校本资源库的积件数目和增加教学优质资源的数量。另一方面会继续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评价机制来保障学校老师们对优质资源的动态更新,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校本资源库建设与开发一直是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关注的重点,数字校园文化也是我校的特色之一。下一步我校的校本资源建设将从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使资源库向既能支持教又能支持学的方向努力。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申报了省级课题《学科专题网站的研究与开发》,以支持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间的协作交流。希望能为更有效地应用资源,为学校的教科研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素质 个性化服务 信息保障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馆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又经过专业的图书情报培训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在学科领域发挥特殊的优势。学科馆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是信息中心,为高校的学科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学科化建设推动了高校的发展。

一、学科馆员的素质

学科馆员的素质在学科化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学科馆员的专业对口、业务强、职业道德良好。人的才智、能力、道德修养都是素质的表现方式。全面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加快高校学科化建设的步伐。只有高素质的学科团队,才能培养出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

1.专业对口

学科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教学单位与科研机构的主要信息基地。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纽带。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做出了卓越贡献。学科馆员和专业对口的院系建立联系,为用户提供专业性、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学科馆员直接和院系的老师或学生进行需求交流,使用户有效利用现有的馆藏资源。馆藏资源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动力。用户对于网上信息的查询方式和途径不熟悉, 他们无法在网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学科馆员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用户带来便捷,满足各学科领域对信息的需求。

2.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

学科馆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质和量。学科馆员应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检索技能,较强的计算机与网络使用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场所,其作用的发挥程度主要依赖于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的水平。图书情报工作包括传统的与现代的服务工作、用户教育、文献信息检索、科技查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情报工作法律法规等。高校图书馆定期对馆员进行培训,提高馆员的图书情报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完善知识体系。学科馆员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生产出来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3.爱岗敬业

学科馆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还要有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用户服务意识。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原则,为用户需求考虑,提供服务。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遵守职业道德,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钻研学习。干一行,爱一行。热爱图书馆事业,责任感强,做一名有思想修养、有理论基础、有学科知识、有实践经验的图书馆馆员,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馆员和用户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坚持原则,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协商解决,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工作的环境。

4.对学科馆员实行考核制

实行考核制度改善学科馆员服务。考核的结果主要用于工作反馈、报酬管理和工作改进。考核的目的是改善学科馆员的工作表现,提高服务的满意程度和学科馆员的成就感。考核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客观。考核的内容包括本年度完成的工作情况、工作态度、服务的满意度、科研成果等。鼓励那些取得成绩的馆员,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科学的工资报酬福利体系关系到学科馆员的稳定性,充分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个性化服务

读者需要个性化、专业化、层次化的服务。传统的服务模式比较单一。为适应读者需要,我们要对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学科联系人,学科联系人主动和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

1.根据目标用户要求分层次服务

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有教师、研究生、本专科生。学科馆员为他们提供日常咨询与科研课题检索及查新服务,还要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不同的用户,服务的范围不同。用户需要的资源包括所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热门问题,知识的前沿,专题报告,专业论坛,专题讲座等。学科馆员要深入一线进行工作,对学科的发展方向明确,特色鲜明。

2.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在知识环境下,学科化的发展突飞猛进,用户的需求不断丰富。获得资源的内容是新颖的,形式是多样的。和对口院系重点学科建立联系,开展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工作,开展定题和跟踪等个性化学科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主动开展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全面服务。个性化服务以人为本,达到用户满意。通过提供信息与沟通,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具有针对性,学科馆员和用户可以建立长期良好的联系。采用培训或者交流的形式,帮助用户掌握各种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资源获取的准确性。听取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意见与建议,改善图书馆服务。馆藏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作为学科馆员应熟知馆藏资源,对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统计,把利用率很低的馆藏资源要进行剔旧,还要把利用率较高的馆藏资源介绍给用户。在宣传和推广馆藏资源过程中,快速建立学科信息通道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服务,加大服务力度和增加服务内容。

3.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

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咨询、上门服务等方式为用户服务。对某一课题进行深层次的服务。追踪课题的研究进展,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信息支持。学科馆员不仅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还要在工作方法上多样化。不断深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做好流通阅览、电子阅览、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素质教育、读者培训、技术服务、网络化服务、馆际互借等读者服务工作。要建立藏、借、阅、管理、检索、学习、科研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灵活性,加快图书馆的发展。

三、资源建设

用户的需求是资源建设的重点。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于教学与科研,特别是对重点学科的服务。在学科建设体系中,以学科为基本组织框架;结合各专业建设,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重点学科直接反映这个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质量。学科方向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仅对馆藏资源加以利用,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使用文献资源,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1.资源共建、共享

积极参加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文献资源建设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前瞻性。资源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实用的资源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在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必须配合学校教学、科研,建立学科为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实行资源共享,形成开放式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解决教学、科研的需求,同时也加强了馆与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资源共享的基本服务。为了鼓励用户采用多途径的获取文献,高校提供补贴。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快了文献的传递过程。学科馆员在图书馆网页上建立读者论坛,对资源建设进行交流,优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学科馆员要把论坛办好,还要办出人气。及时管理论坛,营造一个愉悦的学术氛围。学科馆员根据学科建设的需求可以建立专业学科导航系统。学科导航是利用网络有效的资源,进行收集、分类。学科导航完善了检索功能,以方便读者检索、获得网络资源。学科导航节省了用户检索时间,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2.资源的管理

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服务,由图书馆各个部门协作完成。资源管理量化到各个馆员的工作中。系统建设为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条件。加大文献资源的使用,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保障。图书馆不仅提供资源,而且还是提供获取资源和服务的场所。图书馆可以通过软件和自主研发的产品等管理资源。建立学科数据库,如针对专业,把本校研究生、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进行管理。把论文上传到自建的数据库中,使更多的用户可以查看和借鉴。

3.合理使用资源

合理有效使用资源,防止恶意下载。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网络伦理建设。正确合理使用资源会对用户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信息资源使用不当或过度会给用户带来负面的影响。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学会辨别有用信息和有害信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良好的信息素养,做有信息道德的用户。

四、总结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发生了质的改变。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结果。图书馆为教学与科研提供舞台,学科馆员承载着高校学科化建设任务。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为高校的学科化建设保驾护航。学科化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做好学科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关键,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学科与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推动学科化建设的创新,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完善高校学科整体布局,构建学科特色。高校发展以特色学科为主,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为辅,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肩负着高校学科发展的使命。学科化建设发展水平决定了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黄承红.高校学科馆员的激励制度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12(15):91~93

[2]袁媛.浅谈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8):211~212

[3]王晓力.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图书情报工作,2008,52(2)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高校辅导员是专门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教育者。他们肩负着教育、管理和组织的责任,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大学生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今天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购物,还可以在网上交友、聊天、开会,甚至玩游戏、等,互联网正在改变网民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如今已以超出网民想象的速度在迅速发展,据联合国互联网管理论坛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世界网民的人数将超过20亿,而中国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居全球首位,而其中,中国青少年网民为接近2亿,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均匀水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一)注重网络娱乐,荒废学业

网络的娱乐功能尤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影视的点击率非常高。目前网络游戏的发展很快,很多网络游戏都免费向网民开放,这给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网络游戏爱好者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能够上升到更高的级数,通宵达旦在线打游戏。晚上睡眠时间不够,就在上课的时间睡觉,甚至干脆就逃课,找别人代替,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一定会荒废学业。相比于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和网络音乐的危害比较小。由于网络下载资源的便利性,很多学生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观看。尤其是肥皂剧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韩剧、偶像剧在大学生群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过度观看这些没有营养的电视剧会影响学生的休息时间、学习时间,同时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

(二)网络信息丰富了教育的内容

一方面,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信息的学习当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变传统的单一灌输为多维空间、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为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实际上我们应该采用另一种方式去看学生上网的问题,有时你可能天天看着孩子,但孩子即使看着书本,但思想却游离在网络游戏之中,这种现象谁也把握不好,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大学生了,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得用网络资源,合理的安排上网时间,知道在网上能收获什么,又要回避什么,也就是完全掌握好这个度也是个很难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的,渐渐的,一点点的去指导,渗透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方法创新

(一)运用网络加强学生的信息化管理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大众化、普及化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辅导员可以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电脑、网络、相关电子传媒以快捷全面的方式采集有关学生的个人、家庭、成绩、道德、生理、心理、生活、诚信、就业等各种信息,要力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依托电子信息系统强大的功能对信息进行即时分析判断,做出决策并执行。辅导员运用网络加强学生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为提高管理水平,为辅导员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辅导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博客空间

博客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集成日记评论、留言板、相册、邮箱等各种即时通信软件的个人网页平台。我国各大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都推出了博客空间栏目。辅导员平时都是面对面地和同学进行交谈,虽然讲得井井有条、合情合理,但却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取得的效果极为有限。并且由于辅导员平时工作繁忙,管理的学生又多,和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非常困难。如果学生不想和你交流,那你就一定不是一个合格,而通过开设博客空间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这样会让学生感觉老师能够理解自己,老师同样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以及意见看法发表到空间中,让学生经常访问该网站并鼓励学生们留言,和辅导员交换意见。这种方式是学生喜欢而且容易接受的方式,一开始会出于好奇登陆空间去了解自己的辅导员的日志和感想,而随着了解程度的增加,便会试探性地和辅导员在空间中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慢慢地便形成了习惯,并乐于通过这个方式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

(三)获取网络娱乐有关信息

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都产生了很大危害,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积极辅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对网络游戏厌恶。但是引导这些“中毒”较深,远离同学和父母的学生回归正常是很棘手的一个问题。因此辅导员要另辟蹊径,可以从网络游戏人手,了解关于游戏的一些内容和特色,让自己也变成一个“行家”,以这种身份和学生交流,从而获取学生的信任,以便接下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渐让他们意识到网络游戏巨大的危害性,从而摆脱网络游戏的束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中庞大的信息流量、多元的社会认知体系给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压力。在网络环境下有序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适当的给学生上网络课,让他们在网络上如何获得有用的医学知识,进行医学文献检索。利用网络写医学论文,这些都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多看健康的知识,多收集正能量的资料,及各种相关知识。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应,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是摆在辅导员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孟国忠,蒋理.网络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工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2):19-21.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双主体学习论;远程教育;知识管理;学习力

在新的时期,远程教育的定位已不限于学历补偿教育、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还包括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校园教育向社会教育延伸,最终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在这一转型与变革的过程中,远程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更新与模式转型,更体现了远程教育当下的新的历史使命:满足学习的多样化、不断延续的专业更新、技能提升等学习需求,并通过“学分积累”的“立交桥”建构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共建共享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完善共建机制。在新的知识经济背景下,远程学习者(学员)无论何时何地都面临一个不断学习的问题,都有不断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即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个体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其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分互换”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丰富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在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比“学习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其竞争力”这一问题更紧迫、更深刻的问题是,学习者更需要在其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学习力。这种学习力,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也可以说是信息时代有效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说是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二是远程教育的教学、学习、管理的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参与其中的教师、学员都需要进行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获取、储存、交流、分享、运用、创新等教或学的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管理的行为。三是远程教育在建设其资源库的同时,要参与社会(公共)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这种共建共享活动可以看作是远程教育要进行社会的(教育教学类)知识管理库的建设。从这一意义来说,新时期的远程教育、开放教育,其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个体与远程教育机构共同进行的知识管理活动。因此,开展远程教育,需要有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理论来指导,这是时代赋予远程教育的使命。

一、“双主体学习论”概念及其对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阐释

知识管理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知识的方法论。它既可以指导企业、组织的知识管理,也可以指导个体的知识管理。正是这一方法论,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的认识才得以更加真切,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活动中。长期以来,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更多的被定位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推送功能,这就弱化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知识管理),远程教育理论的发展也长期桎梏于传统教育的樊篱。在远程教育中,为什么要进行教学交互,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交互,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建设课程资源,如何保证、评价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远程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由于缺乏对知识管理这一方法论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也使远程教育疲于“技术更新”,把远程教育的发展变革重点集中在教学资源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与多媒体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同时,远程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教育投入导致基层教学支持的弱化,理念的不足与支持的不到位等使得远程教育中的自主学习效果欠佳,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也存在着重学历轻“学习力”的应试现象,等等。正是源于对远程教育发展危机的深刻认识,笔者才有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的“双主体学习论”思考和诉求。“双主体学习论”是笔者在借鉴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远程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在《远程教育的新视角:双主体学习论》(2012)一文中提出来的:“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学生都是学习者(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先学’与‘后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学习目标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习力的过程。”对此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习力,是“双主体学习论”的核心概念,也是“双主体学习论”对师生的共同要求: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并完成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学生的学,是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并完成学习的任务,实现顺利完成学业的目标。第二,与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不同的是,“双主体学习论”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管理活动的主体,而不是教的主导与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活动有一个教与学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而“双主体学习论”则把教学活动构建为知识的获取、传播、共享、创新与应用的交互的知识管理过程,师生是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的主体;传统教学活动强调“教”的权威、知识的权威,“双主体学习论”强调的是平等交互(共享、传播)下的创新与应用,尊重知识的权威,更看重基于知识与信息交互的知识管理与创新。第三,“双主体学习论”把教学活动阐释为师生共同进行的知识管理活动,而不是简单的个人知识管理活动,因此,它的基点是师生这个教学组织系统的知识管理活动。“双主体学习论”的提出,首先解决了人们对教育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认识与定位问题,即教师、学生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来进行学习和知识管理的,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其知识管理的能力,即学习力。它认为远程教育不是简单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资源推送与学习支持(交互);它强调教师与学生要培养一种具有“知识管理”方法论意义的学习力,达到具有教学相长意义的互生共进效果,实现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行为的培养,同时也完成其各自的学习任务。其次,它对教师在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新的角色定位———学习者(先行的),这就为教师的工作提出了知识管理的要求。即教师在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既需要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与巩固,科研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还需要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方法论的认识深化。再次,“双主体学习论”既是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审视,包括教学认识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创新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的一种尝试。交互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习支持服务,然而对交互本身的认识还局限于传统教学过程的有限认识,如知识答疑、资源与方法支持、情感支持等。因此,在“双主体学习论”的视域下,远程教学的交互包括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内容与信息渠道的交互,以主体为中心的背景信息与学习的策略、方法的交互,以远程教学平台为中心的资源数据的存储与分析的交互,并共同构成师生知识管理活动的生态圈。最后,它把教师的教学行为,看作是一种先行的知识管理行为,虽然其理论、知识是显性的,但具体到教师个体,因其知识内化与外显的方式不一样而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特色),但通过知识管理方法论的分解,就在内容与方法上都易于让学生理解、接受,这种突出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方法也是“可汗学院”课程(微课)的成功之处。当下许多大学的网上课程,不过是把教授上课的过程摄制下来,强调“教”的引导,而可汗的教学视频,则突出知识的转换与管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学习先行者的“分享模式”比传统的主客体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学习后行者)学习活动的内化理解。如果说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那么大学、继续教育阶段的远程教育,其重点则是培养师生掌握、管理、创新与应用知识的知识管理意识与方法。

二、远程教育中的知识管理活动分析

“双主体学习论”是基于人们应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的一种继续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是用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力”。如何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来分析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知识管理呢?笔者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探讨:一是教师层面,即学习先行者的学习;二是师生交互的层面,即对知识的“分享模式”;三是学生层面,即学习后行者的学习。1远程教育中教师的知识管理远程教育的教师同样面临教师专业化建设、学科建设的问题。不同的是,远程教育的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由教育技术支撑的特殊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能力就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此种能力的认识只限于其工具性层面,还没有达到方法论的层面,没有把这种利用工具的能力作为其学习工作的能力进行认真对待。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本质上也是知识分子,那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关键的生存能力的就是知识管理的学习力,即“双主体学习论”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继而才是分享者。而教师这种学习力的培养,则涉及到其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和教学工作的管理过程,见表1。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需要掌握的有新的知识点(包括在层次与范围上的突破),新个案的实践方式,或者是新的知识组合方式,新的信息技术,新的知识渠道,等等。不可否认,长期的教学实践会不断夯实其专业知识的基础,但要有一个质的提升往往需要一个新认识、新方法、新结构等的突破,而新时期知识的不断推陈出新,也是其学习的压力所在。教师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需求等方面的内容。如教学内容的新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情况反馈出来的新的教学需求等。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科研过程是一个合作活动,而了解合作者的研究背景信息则是开展项目研究合作的重要前提;科研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前提就是要把握问题研究的现状与不足,通过理论借鉴、新方法实验寻求新的突破口。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过程:教师分为专业教师和管理岗位的兼职教师,因此其管理活动包括一般的课程教学管理和管理岗位的管理职责。管理效率的高低在于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是否适合其管理任务,提高管理效率就主要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以上对教师四个活动类别知识管理内容主要分析的是显性知识的学习,而其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中的隐性知识,则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合作交流、研究讨论等社会化活动进行强化。2远程教育中师生交互的“分享模式”知识管理并非单纯的关于知识学习的方法论,而是包括学习中的获取、储存、分享、交流、运用、创新的方法论,是一种学以致用的方法论。通常我们认为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互,就是教学活动中的答疑互动、讨论互动、研究互动、信息互动等显互。而“双主体学习论”把师生放在学习的同一起点,通过对知识点的分享、讨论、创新来进行理解、掌握与发展应用知识。在这个分享的交互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双方的知识背景、理解角度和把握程度会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这个理解基础就是双方共识所在,只要双方共同达到了这一平衡点,关于知识的师生对话就更具建构性、创新性和持续性。在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分享、交互除了专业课程的内容,还需要有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就涉及到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信息的认识与把握方法,知识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电脑、互联网、手机移动网络不断普及,使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相当的信息技术能力,但这些能力在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整合与指导下,才能转化、培养成进行知识管理的学习力。具体来说,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师生交互的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分享交流、基于专业课程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的分享交流,与学习相关的重要信息及信息渠道的分享和学员的反馈(学习需求、学习效果、有效教学模式的建构),甚至还包括师生共同开展课程教学资源的交互式建构。3远程教育中学生的知识管理在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管理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动分享及其引导下进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是远程教育的第一目标。因此学生知识管理的内容,首先就是学习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模式。知识管理的知识,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首要部分,因此它既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信息的学以致用,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也是远程学习的工具性知识。而当下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甚至没有专门的关于指导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课程,或者只有一般的针对远程学习平台的应用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所能获得的远程教学支持弱化了很多。再次,专业课程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不是所有的专业知识都需要进行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学生主要向学习的“先行者”学习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效果检验与选择,最终确定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形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力。远程教育中的学生,主要通过向教师的学习模式进行模仿借鉴、讨论交流,与同学的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等交互活动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其学习力的培养。

三、远程教育知识管理模型的建构与思考

1建构

“双主体学习论”为我们明晰了远程教育活动的性质———知识管理,主体———教师与学生。即这两类学习主体之间存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三个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通过对远程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三个方面的知识管理论述,以知识管理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双主体学习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远程教育的认识论基础,笔者提出了远程教育知识管理的模型,见图1。在这一模型中,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中知识的交互、传播、共享、创新与应用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的知识与信息的分享交互活动中:A.教师知识管理平台、B.教学交互平台、C.学生交互平台(学生知识管理的实践平台)。这三个层面,两个学习群体(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都是围绕着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并以其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学习任务与研究活动为实践载体来开展的。通过这一模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远程教育中教与学的活动本质,及其内在的方法策略。在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双主体学习论”中知识与方法的同一性关系:在学习知识中掌握知识管理的方法,利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培养其学习力,以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开放教育的真正本质:远程教育的目的超越了继续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而这种超越就彰显在学习力的培养上,彰显在学习者的培养上,彰显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学习者”所做出的贡献上。

2思考

在远程教育的知识管理模型框架下,我们对开展远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教学管理平台和教学资源等提出以下四点思考:(1)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促进远程教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远程教育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也是其发展的优势,因为相对传统教育的教师,远程教育的教师更具有知识管理的技术环境、工作环境。因此,无论是时展的需要,还是职业发展的需要,远程教育的教师首先就需要普及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强化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其学习能力。(2)强化远程教育中知识管理的方法论教学。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管理理论一般有知识管理基础、个人知识管理,同时,对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也要进行重点指导,如知识管理的MindManager、PKM2.0,知识获取的百度文库、百科、新浪共享,知识保存的Evernote、麦库、有道笔记本,知识分享的Blog、Twitter、微博、豆瓣、wiki,文件检索整理的Everything、Totalcommander。通过对知识管理的理论学习、方法指导与实践练习,在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同时,利用这些理念、方法,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引导,形成专业课程教学的由信息渠道、知识库、分享交流渠道等构成的知识管理分享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以知识管理的方法论为基础,以知识管理的工具为技术支撑,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最终达到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培养、提升其学习力,真正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3)对传统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平台进行系统的结构性调整。结构性调整的内容包括教师知识管理平台、教学交互平台,这两个平台以下面两个信息库为基础:教师信息库(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学历背景、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继续学习等信息)、学生信息库(包括学历背景、就业背景、专业课程背景、学习条件、学习时间等信息)。教师知识管理平台除了一般意义的知识管理,因为其涉及到教师最新的基本信息、学习信息、研究信息等,也可以增加人事管理、科研管理的功能;教学交互平台也可以增加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的功能。当前,教学交互平台资源的丰富性(内容建设)已经不是什么瓶颈问题,关键在于平台功能拓展、交互延伸与数据的储存分析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因此,这两个平台最重要的还应有一个知识库建设和分享交流的功能:教师知识管理平台的知识库包括专业理论前沿与热点、教学课件、教学模式与经验、典型或优秀案例分享,科研论文、科研模式与经验、典型或优秀案例分享,管理模式与经验、教学管理的程序性知识,以及教学管理的政策性文件分享等;教学交互平台的知识库包括知识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分享,教师的重难点解析与学生的疑难点解答、课程案例分享,还有代表性的教学指导日志等。其中,平台应具有开放性、建构,可以根据实践需要进行再建构。(4)利用知识管理理论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双主体学习论”强调在分享知识中交互、创新,我们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就需要有分享的主题、解构的方法、创新的方向等。“双主体学习论”强调知识与方法的统一,这就为我们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提出了要求:一是要保证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独立性,即保持专业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不能因为分享交互而杂乱无章、毫无体系;二是以重难点知识的分享交互为载体,在分享、传播、创新的过程中融合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三是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统一为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过程,只有融合了师生“分享认识”的教学资源(知识素材)才更具有储存分享传播的价值,才更具有创新的潜质。

四、结束语

教与学的最高境界都是乐在其中。在“双主体学习论”视域下的远程教学,由于知识管理理念与方法的介入,就会出现:当教师发现自己的学习理念、方法与学习模式可以供学生分享,平常的工作日志、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可被同事借鉴分享引用,或者从其他同事那共享来的日志、经验等也非常受用时,当学生发现自己有了学习方法的认识和学习目的,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分享如此受益,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设了不小的知识库,还有不断建设积累下去的欲望时,基于对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认识与应用,师生就会把学习与交互的每一个环节转换成了对于知识的理解转换、存储编码、显性化分享和创新应用等可视化、可操作、充满惊奇与快乐的旅程,并乐此不疲。

作者:李兵 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兵.远程教育的新视角:双主体学习论[J].继续教育,2012,(8).

[2]田志刚.你的知识需要管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易凌峰,朱景琪.知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范太华,曾凡秋.远程教育学习过程的知识管理模型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4).

上一篇:创意产品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院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