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4-01-02 17:22:36

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

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篇1

关键词:报纸媒体;网络互动;报道影响力;优势互补;新兴媒介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75-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工作、学习、娱乐、商务与网络息息相关,是人们了解社会、更新知识、传播新闻的一种新型媒体。将一种传播媒体推广到5 000万用户,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5年,而互联网仅用了5年,可见网络的传播速度与效力。而作为历史悠久、影响深厚的报纸媒体,其报道有深度、有厚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也能激发读者的探索精神。两种媒体各有优势、各有所长,本文作者认为,重要的是了解两种媒体的特点、优势及不足,以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报纸媒体的特点、优势

传统的大报、大刊,历史悠久、大部分长达几十年,有的甚至几百年,而我国网络媒体的历史最长不过十几年。据记载,《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创刊最早,发行时间最久,发行数量最多的报纸。《申报》的出版发行,冲破了当时中国封闭的社会,成为中国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报纸,是当时中国人民的一种依赖和寄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度,中国人自古对书报就有很深的感情,无论是报纸、杂志、书籍,早已是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消息来源。时至今日,纸质媒介依然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厚重,信息量大。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传递信息,容量较大。特别是一些原创、首发深度报道,能够充分体现出新闻的价值所在,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报纸所刊发的文章程序严谨,无论是采访、写作还是编辑过程,每一环节都要经过细致的加工和认真的制作,才能确保呈现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同时,一些受众对真相的寻找更使得那些有深度的报道产生深远影响。

2.阅读性强,印象深刻。一方面,报纸的编排、设计,都有着独特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体现出较强的艺术性和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阅读性。另一方面,报纸广告也有着其突出的特点,报纸广告被喻为是“没有时间的黄金时间广告”,是让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安排个人的阅读黄金时间,它不同于电视、网络等形式,报纸的阅读习惯来自读者的需求,读者有充足的时间接受报纸广告的宣传信息,并且印象深刻。

3.便于保存,覆盖率高。由于报纸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4.真实可信,权威性强。长久以来,报纸在读者心目中一直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权威性又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特别是各地区的日报大都是党委机关报,所刊登的新闻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广受群众信赖。

二、网络媒体与报纸媒体之比较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媒体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快速的发展速度,是由于它既包含着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又带有其自身许多新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传播迅捷,制作简便。报纸限于版面和印刷周期,而网络一条消息在网上随时,间隔时间长则数小时,短则几分钟。尤其是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和持续发展新闻事件上,网络媒体以其信息公布与更新速度的迅捷比报纸等其他媒体更胜一筹。震惊中外的“9・11”事件,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事件是在网上率先传播的,在短短的几天内网络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访问,一些著名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登录拥挤的情况。网络因其传播的实时性、交互性,迅速异军突起。

2.存量丰富,多维宣传。网络媒体在信息传输量上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其贮存和的信息巨大,有人将其形象地喻为“海量”。网络能够提供无限的空间来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包括背景材料、专家意见、事件发展方向、网友评论等。同时,除了文字单一的宣传外,还可实现声音、视频、图片等多面的多维宣传,给读者以直观、立体的报道印象。网络的多方位报道一时间使这个新兴的媒体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目标,它的蓬勃发展给报纸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3.检索便捷,信息量大。对于报道时间久远的文章,如果想进行查阅,网络查找可免除翻看报纸的麻烦,只需在页面进行关键字检索,便可一目了然。同时,与之相关的新闻、事件等相关资料,一应俱全,第一时间就可以提供信息全面、内容丰富的资料。除新闻报道外,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内容,大到规划生产,小到生活琐事,也不必翻阅报纸,快捷的网络把人们真正带入信息时代。

4.多项互动,全民监督。报纸媒体的报道一般呈现单身性,各方面的评论、反馈和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对接。而网络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开放的网络平台使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对同一事件和问题展开大讨论,实现时时沟通、相互交流。由这种沟通而形成的“聚合效应”更是在网络媒体的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华南虎事件”、“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案”、“周久耕事件”等,都体现出了网民互相协作、揭露真相的力量。

三、两种媒体的优势互补

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都是舆论宣传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媒体与报纸媒体的联系成为可能。其实,网络媒体的出现只是拓展了报纸等传统媒体未曾拓展的领域,就如同电视的出现促进了大众文化繁荣一样。那么,二者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才是提升报道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合作交流:

第一,报纸媒体采编人员的专业化以及采访权限的规范化可以弥补网络媒体新闻采访权及记者队伍的缺失。目前,许多门户网站都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一是没有新闻采访权,二是没有自己专业的新闻采编人才和精良的记者队伍。在国内,新浪、搜狐等已经取得了登载新闻的许可证,但一线记者的采访权限和规范性也一直未得到批准,对于一些地方性门户网站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瓶颈。对于一家门户网站来说,如果没有原创的新闻信息资源,记者队伍不足以取得第一手可靠材料的新闻来源,那么,再强大的网络技术优势也难以转化为全面的竞争优势。相比较之下,报纸媒体的精良队伍和管理方式,正恰巧解决了网络媒体的问题,这种方式,正是网络媒体可以借鉴学习的。

第二,资源整合,加大对重大深度新闻的报道力度。在重大新闻采访报道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无论是报纸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对每一个新闻选题的立题、采访、编前讨论、刊发环节,都比较慎重。对于采访难度大、信息采集难、社会压力大的选题,一线记者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努力,这样的稿件一经刊发,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解决问题的力度也是不可小视的。只有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网站或是报纸媒体才能经得住考验,才能支付这笔开销。既想要保证新闻报道,又要确保经费支持,报纸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资源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一些重大事件和政策,也应该集中力量报道,使信息传播和宣传效应达到最大化,体现出媒体的社会价值。比如,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人类的体育盛会,也是全球传媒的焦点。理所当然是中国媒体报道的重点,同时也是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好机会。既要让国内人民很好地观赏体育盛会,又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绝非一两种媒体所能做到的。因此需要媒体的优势互补合作。

第三,报纸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可提升报道力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源的多元化,使得网络媒体所传播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大大低于传统媒体,再加上一些色情、暴力及带有各种不良动机和倾向的信息,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媒体打破了我国原来只有新闻机构才能新闻的局面,其信息来源的快捷、迅速,在时效性方面又大大领先于报纸媒体。二者加强合作,也势必有利于提高报道的影响力。目前,许多报纸媒体也纷纷与网站合作,推出专门的与纸质内容相一致的电子报刊,广受读者欢迎和热爱;一些报社已经同网络媒体合作,通过阅读器的方式制作新闻产品,使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看到报纸的内容,等等。这种合作,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体拓宽了阅读群体,另一方面报纸媒体得到了广泛宣传,实现了报纸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双赢。

第四,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传统媒体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都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在传播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网络媒体从一个新兴产业到现在人们的广泛应用,甚至可以说是依睐,它给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舒服便捷,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网络媒体以方便快捷、形式多样、便于分享、不受空间限制等优势受到大众的青睐。二者的品牌形象应是独立存在而又不可分割的,报纸媒体的厚、深、重,网络媒体的快、捷、变,使二者特点鲜明、各占优势。独特的品牌形象得到认可后,在抓住市场资源方面,就会变得“宽而广”,而不会是“狭而狭”,对同一题材的报道,展现给读者的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从而产生的影响力也会各有不同。

四、结语

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篇2

一、互联网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

1、网络新闻信息海量、快速更新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新闻构建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其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轻易实现了传统媒体一直追求的信息量和时效性,使叫络新闻编辑没有任何的空间限制的顾虑。同时,网络媒体的新闻可以24小时随时更新,把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至。

2、网络新闻多媒体表现手段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网络新闻拥有多姿多彩的“超文本结构”,彻底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长期以来径渭分叨,互不干扰的竞争局面。运用超文本结构,网络新闻将声音、图画、动画、影视、文字等各种传播介质揉合在一起,极大拓宽了新闻事件的信息范围。

3、网络新闻专题对深度报道方式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深度报道让报纸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脱颖而出,电视、广播也发展了各S特色的深度报道样式。如今随着网络新闻专题高容罱对以深度和广度见长的传统媒体深度报道产生致命性的冲击。在网络新闻专题咄咄逼人的压力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只有抓住网络新闻的内在缺陷,借鉴、汲取其优点,挖掘自身潜力,才能获得足以生存的有限空间。

4、网络新闻互动性对新闻传受关系的影响

互动性是网络媒体的一大特色。在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屮,受众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传统媒体ill然也比较重视受众,但受众没有什么“话语权”。然而在网络新闻屮,网民的“声音”通过BBS,ICQ,聊天室等方式充分表达出来。可以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谁都可以通过网络放大自己的声音”的可能性,山此形成的社会影响力也丨丨益巨大。比如“宝马撞人案”、“孙志刚事件”等,都显示出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

二、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1、与互联网媒体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楚当前阶段,互联网媒体还处于探索期,其最具特征的楚:互联网山于受到各种条件(如带宽、成本)的局限,在商业运行上处于劣势,使它暂时只能成为主流媒体的附属。冈此,这一阶段传统媒体面临的主要课题楚如何将新兴筝物为我所用,从而获得原有节目形式的创新和技术人才的储备。具体操作上就是积极探索一些能与互联网媒体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合力的表现形式或传播手段。在这一阶段,大规模地,脱离实际应用地投身网络产业还S得盲目,并不可取。

2、主动进军M络媒体产业,努力实现两条腿走路

第二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互联网媒体得以实现商业运行上的突破,其潜在经济价值得到实现和认同,开始对传统的媒体进行整合。山于屮国与美国相比,互联网的发展整整晚了一个周期,W此,美国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经出现了这一整合趋势,美国在线对时代华纳的兼并就跫其典型代表。在这一阶段,传统媒体的主要课题将是如何在与网络媒体的直接冲突和竞争屮把捤主动。冈此,传统媒体必须淡化媒体形态,充分发挥自己在商业运营和行业人才等方曲的优势,通过加大改革力度,主动进军网络媒体产业,努力实现两条腿走路,传统和网络媒体融合,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开拓媒体市场化、商业化新途径

第三阶段,随着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媒体全面整合的时代也会到来。到那个时候,己经不是传统的单一媒体间的竞争,而是以网络为核心的媒体集团间的竞争,各种媒体形式只是其综合技术手段之一,媒体集团的竞争目标只是其他的综合媒体集团。在这一时期,网络信息将按内容进行分化组合,比如新闻、娱乐、交流、商业等互联M频道,明确各自的品牌、宗旨、价值和权威。这种划分已不是技术手段的划分,而是在技术手段配合上的功能性的划分,另外,媒体集团除了在宣传、娱乐等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促进来来往往的物流链屮买卖双方间的沟通,开拓媒体市场化、商业化的新途径。

三、结论

未来的信息社会必然是一个以互联网媒体为核心,以各种媒体为载体的信息媒体融合时代。美好的前景和现实的技术限制间的差距决定了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和优势只能是分阶段地逐步发挥出来的。同时,传统媒体也有着许多6己的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传统媒体并不会完全消亡,就如同广播电视的出现并不会使报纸消亡一样。冈此,传统媒体在能正视叫络媒体的挑战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根据网络媒体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作出决策,正确应付,最终取得顺利融合的局面。

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篇3

关键词:传统广告;网络广告;优势;劣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广告作为新的广告形式出现在世人的面前。目前,网络广告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大有取代传统广告的趋势。本文就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展开对比研究,并探讨传统广告的发展与未来。

一、传统广告

第一,传统广告的优势。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是中国大众认知度较高的媒体,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是传统媒体在信誉、品牌、形象、权威性等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二是中国传统媒体相对于其他国家媒体有着巨大的市场优势,中国的阅读市场呈增长的趋势。而同期,在欧洲等国阅读市场呈下降趋势。三是强大的软硬件系统支持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报刊就采用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近年,又纷纷引入计算机采编综合业务系统。所有的报纸数据均以电子文本方式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报刊资源网络化提供了前提。四是人力资源储备丰富。随着传统传媒竞争的加剧,各单位加速人才流动,形成了一套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储备。五是强大的广告组织、与网络。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影视广告,传统媒体都居于龙头地位,具备强大的广告与网络。

第二,传统广告的劣势。一是传播地理范围有局限性。地方台和中央台覆盖的地理范围和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二是信息单向传播,带有强迫性。如在电视连续剧中插播商业广告,消费者被动接收,不看也得看。三是重复性。电视上的黄金搭档广告,成年累月的播放,连小孩都知道。重复性播放,对观众的心理承受是个考验,会让观众产生厌烦心理,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四是传统广告资金投入大。在中央台做广告按秒计算费用,投入惊人。原来山东曲阜的孔子酒业,因为承受不了巨额的广告费用负担,而寿终正寝。

二、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是指在互联网站点上的各种经营性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劣。

第一,网络广告的特点。一是信息容量大。网络广告提供的信息容量是不受限制的。网络上公司可以把所有的信息,包括公司的介绍,产品的性能、价格、外观形态等制作成网页放在自己的网站中。只要网站空间允许,可以不加限制地增加广告信息。这在传统媒体上是不可想象的。二是信息传播范围广。通过互联网的广告,传播范围广,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三是时效性强。根据需要随时更新广告信息,即时传播最新的产品信息。四是保存时间长。网络媒体可以长久保存广告信息。五是视听效果好。由于嫁接了多媒体技术,网络广告具备传统媒体在文字、动画、三维空间等方面的所有功能,在传播信息时,可以给大众视听觉方面强烈震撼。六是广告投放准。网络广告将商品广告定点投放到相应的消费站点上,目标市场划分明确,有的放矢。七是费用低廉、收费方式灵活。与传统广告媒体相比较,网络广告的费用低廉,并有多种收费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节省大量的广告预算。

第二,网络广告的优势、劣势。网络广告的优势:传播时空大而远;互动性强;信息传播的非强迫性;广告投放准确;广告内容直观;广告效果可评测;收费合理、经济。网络广告的劣势:一是无序状态。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网络广告经营者主体资格的资质审定,缺乏对违法网络广告的审查力度和处罚手段。二是行业自律差。某些商业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往往违背职业道德,传播虚假报道和低俗新闻,以引起广大网民的注意。虽然信息容量巨大,但良莠不齐,充斥大量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难以分辨。三是诚信度低。网络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缺乏保障,缺乏监管,广告欺骗行为时有发生,导致网络广告市场混乱。四是违法证据难确定。违法证据确定起来很困难。因为网上电子文档可任意修改,不留痕迹,当事人可以对违法事实加以否认。五是违法责任追究难。违法广告经营者给的并非真实的信息,因而寻找真正的违法责任人很难,行政处罚执行起来更难。

三、加速融合,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新媒体,进一步拓展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延伸品牌效应,激发竞争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实践证明,积极推进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确是拓展生存空间的有力举措。

第一,通过融合,进一步拓展资源优势。传统媒体通过建立网站,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如通过媒体网站,把传统媒体无法在报纸上的新闻产品,在网站上出来,给读者深层次的解读。网上可实现延伸阅读,弥补报纸的局限性,扩大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影响力。

第二,通过融合,进一步延伸品牌效应。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向新媒体延伸传统媒体的品牌效应。这样,一方面使新媒体不断增强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逐渐树立新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延伸,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第三,形式多样化,吸引更多读者。通过开辟各种新平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读者。如打造视频新闻、手机短新闻、开办论坛博客等,多与读者、网民互动交流,增强传统媒体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传统媒体的新读者。

四、传统广告的未来

传统媒体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传统媒体网站,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与读者及客户建立更加直接、互动的联系渠道。网站可以运用最新的技术成果,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为社会大众服务。所以,这为传统广告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传统广告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于美成.广告与传媒[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0.

2、阎思甜.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话[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6.

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篇4

关键词 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传播

中国分类号0206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特点

网络传媒是一种依赖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媒,它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连通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网际网。据新华社博鳌2009年4月18日电,工艺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18日说,2009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民新增1620万人,互联网网民总数已达到3.16亿人。其次,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是网络传媒发展的支持。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使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它集交流功能、传播功能、商务功能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人们可以通过它进行网络聊天交友、收发电子邮件等交流活动,也可以进行网上交易、拍卖、股票交易等商务功能,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些活动对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由于使用人群众多,网络本身传播信息的作用就更易发挥。第三,中国网络传媒发展的必然与趋势。在世界网络传媒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传媒也必须紧跟世界的步伐。中国新闻传播媒体的网络化进程,虽然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6目的《杭州日报》电子版,但真正拉开序幕的是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因特网的开通。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开中国出版刊物上网之先河。1996年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网络媒体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一年。到2000年,已是各种网络传媒形态充分发展:报纸电子网络版、网络新闻媒体、门户网站都在蓬勃发展。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加快中国网络传播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成为正式提出了的新媒体概念。网络媒体作为新型媒体自然有其独特的方面:从传播角度分析,网络媒体的出现拓宽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时间空间的许多限制,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网络媒体可以将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信息时效性的重大进步。从受众与传播者的身份来看,网络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统一。在利用网络媒体的时候,受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人进行沟通,甚至也可以“新闻”,受众就可以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而对于任何网络信息受众都可以对其进行自由选择,包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受众,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利用网络受众也拥有了较大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受众热衷网络传媒的原因之一。我们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诉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是谁都可以畅所欲言的。而网络传媒就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社会控制趋向弱化。在这层意义上,网络传媒的确给受众带来了很多权利。

但是网络媒体中受众权利的放大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由于网络可以以匿名、假名信息,并拥有网络的多渠道,许多动机不纯的组织虚假信息,使大众受到蒙蔽;网络的搜索功能使人们的隐私权受到了侵害,而错误的信息给许多当事人造成的巨大的伤害,却因网络的虚拟性无法给予补偿。例如,“人肉搜索”的不当使用致使当事人身心都受到伤害。还有一些网站片面的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刊载虚假错误新闻、传播色情信息、刊登违法广告等,严重危害了社会,也使网络媒体的公信度降低。据2003年9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的网民信任度排名垫底。而网络用户的也呈现低龄化,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据第十二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9.1%,其次是25-30岁(比例为17.2%)和18岁以下(比例为17.1%),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达到了71.9%。网络媒体作为中国媒体的发展最强劲的一股力量,应利用其优势,宣传优秀健康的信息文化,服务人民与社会。

二、网络媒体7三大传统媒体

19世纪的报刊、20世纪的广播、电视、21世纪的网络……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播载体、主体与方式。网络媒体的出现不仅集合了传统的媒体的传播功能和优点,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于是有人惊呼:传统媒体要被取代。可是就在耳边还一片喧嚣之时,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博弈之中寻求平衡、和谐。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探究整合的玄机。

首先,从传播的载体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报纸媒体传播主要以文字通过纸张为载体,广播媒体传播主要以声音通过电波为载体,电视媒体传播主要以声音、图像通过电视信号为载体,而网络媒体传播则将无声和有声的语言、图像、文字、声音、传真、通信进行集约化处理,以其多媒体的传播载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较为单一的格局。其次,从传播方式分析,传统媒体有其不可避免的限制,例如。报纸以空间为载体,便会苦于版面有限,不得不将许多内容舍弃;广播电视以时间为容器,要受到时段的限制,也要放弃许多精彩信息。于是,网络在时间与空间的优势就显示出来,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其时间上的无限时,也是时间理想意义上的无终点延伸。网络用超链接的方式将精彩丰富的材料进行了传播。第三,在传播的主体与受众关系来看,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是从事信息传播的专业人士,他们有着自己的新闻视角和信息灵敏度,为大众传播了许多精彩的讯息。传播者占据主导性地位,受传者相对被动,只是单项的接收者。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而在网络媒体中,传播主体不再仅仅是专业人士,更是受众本身;网络媒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网络传播实现了主体与受众的巧妙结合,也实现了单向的大众传播方式和双向的人际传播相融合的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信息,所有网结生产、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从传播模式方面看,传统媒体的传播主要是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是播放型传播,是一种树立中心意识的传播;而网络媒体的传播,除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外,还有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模式,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网络媒体具有许多优势,这种优势的存在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这并不代表它可以取代其他传统媒体。就像电视的诞生并没有让报纸销声匿迹一样,“第四媒体”网络的出现也不会取代传统媒体。这

是由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受众的接受水平和条件所决定的。报纸的版面限制是它的劣势,但也正因如此,报纸上的讯息有极高的可阅读性和公信力;广播的纯粹声音的传播也给听众独特的接收方式;电视作为最常见的传播信息的形式,其公信度也是居第一位的。传统媒体几十年发展中的品牌形象以及精良新闻采编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是随便可以超越的。网络虽然集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但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一定虚拟状态,造成虚假信息肆虐,色情无节制等不好的现象,是网络媒体的很大弊端,也使其公信度垫底。在此网络传播信息的浩瀚无垠与有限高质之间的矛盾便凸显出来。从受众接受程度和条件来看,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经颇为成熟,受众群体也相当稳定,而且对于技术水平及接受条件要求也不高。可是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受众是呈现低龄化的,也并不稳定。因此,网络媒体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有待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法律规范,同时也需要大众的健康使用。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但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传统媒体的自我调节来适应迅速变化的传播业。网络媒体并没有取代传统媒体,它的出现只是增加了一个传媒家族中的新成员而已。可以预想到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新媒体会陆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会出现“第五媒体”、“第六媒体”……毕竟像网络媒体这样的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性远远地大于它们之间的取代性。例如:在电视选秀大浪潮的风行中,就利用了网络媒体、手机通讯等新型媒体的超强宣传攻势。网上投票、电台网站等利用网站进行宣传的方式着实让电视节目得到了空前的传播效果,而网络媒体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我国,除了少数商业网站之外,一些主流媒体,电台、电视台也纷纷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传统媒体也开始出版网络版:例如《人民日报》网络版,不仅在新闻提供方面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知的权利”,而且开设了BBS论坛――“强国论坛”,让用户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有“表达的权利”。这实际上是为中国平民新闻话语体系的建立拉开了序幕。对于网络媒体本身,借助传统媒体的成熟运行机制加以健全和改进自身的不足和提高自身的公信度;对于传统媒体则借助网络的力量提升了自己影响力以及提高了受众的注意力。

三、网络媒体发展趋势与前景

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不仅包括运营机制与规范的问题,也包括网络媒体的技术支持问题;不仅包括某些运营商的个体困难,也包括整个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困难。新技术基础下衍生的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优势集合下衍生的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希望与困难共存。

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篇5

【关键词】电视;新媒体;互联网;共赢

一、在竞争与融合中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以往电视因其内容丰富、形式直观、传播快捷、受众众多等优势而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近年来,虽然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在总体上还保持着增长的势头,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获得稳定自己的阵地,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当是电视媒体的当务之急,而应对之策应是整合嫁接电视与新媒体的特性,取双方之长,共生共赢。与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参与度高、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等优势。电视媒体只有与新媒体合作,融合中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合力,充实媒介市场,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媒体格局。电视有相对成熟的节目采集、制作机制,强大的节目制作团队,丰富多样的原创节目资源,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敏锐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在节目制作方面有着网络媒体难以企及的较高水准。但电视媒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传播信息不具有即时性,不能提供个性化的节目和服务,对受众的关注度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新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所拥有的全新的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在于它所具有的海量性、时效性、开放性、互动性以及高度的信息共享度上,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电视传媒与网络新媒体的优劣互见,利弊各存,使得两者取长补短、相互借力、相互融合成为必然选择。

二、更新观念,强化与受众互动

以网络为首的新兴媒体,凭借网络的交互式平台,与受众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电视媒体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更新观念,认真研究观众的服务需求、收视心理和收视规律,利用网络的交互式特点,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受众即时交流,拓展新的节目形式,在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与受众之间打造出一种活跃、亲密的互动关系。电视台要立足于自身的优势,与新媒体互动融合,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丰富新闻内容,加深新闻内涵;挖掘新的节目形式,实现电视品牌节目的多媒体联动,使电视节目多渠道传播,不断拓展媒体生存空间。

三、整合信息资源,深度报道事件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渠道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让许多媒体都面临着海量信息的困扰。由于信息的门槛低,网民随时随地将身边发生的事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草根记者。但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虚假和无意义信息。而这正是电视媒体可以大有作为之处。电视媒体拥有大量专业新闻工作者,把互联网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平台,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编,经过理性分析和思考,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加工,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探索事情发展的原因,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对于重大题材和社会热点,电视等主流媒体还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打造无可比拟的公信力。

四、大力发展网络电视,进军视频新阵地

网络电视集网络与电视的优势于一身,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用”电视,因其便捷吸引了大批受众,尤其吸引了年轻观众的注意力。面对网络视频的冲击,电视媒体积极寻求新的传播方式,即通过与网站联合或发展网络电视传播自身内容,扩展传播渠道,丰富报道形式,最大限度地获得网络受众。在我们身边,中原油田所在的中国石化集团也于2010年11月开通了中国石化网络电视。中国石化的网络电视借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这些员工不论身处何方,都可以随时随地轻点鼠标获取信息,同时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又反馈回来,实现了良性互动。

五、探索增值服务,开创多元化盈利模式

广告收入是电视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电视长期凭借强大的感召力和公信力对媒体产品进行销售。但受互联网冲击,电视受众大量分流,电视台的广告业务也大受影响。因此,电视台要不断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借助新媒体实现信息内容价值增值并实现盈利增值。实行跨媒介经营,推动媒体产业发展。开发以品牌栏目、品牌节目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电视媒体把网络视频业务的触角伸向购物、游戏和电子商务、视频点播等经营性项目,广开财源。

参 考 文 献

[1]刘卫星.浅论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J].中国广播.2010(12)

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篇6

论文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产业、媒介产业、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以立体高速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果道,以渐趋普及的多媒体电脑、电视、手机作为收发工具,融采编摄演于一体,集声字图像于一身,聚眼耳脑手于一瞬,是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多果道、极具开放性的传播体系。在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成为当今电视人关注的话题。

当互联网裹挟着强大的科技生产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发现从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流方式到商务模式、消费模式、经济模式以及获取信息的模式都已经发生空前多样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子版、门户站点、中文网站、网络电视、宽带电视等层出不穷地出现,对传统媒体和媒体人而言,“媒介生态”逐渐变得眼花缭乱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将技术优势与信息资源充分整合,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所兼容创新的文本结构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媒介营销模式,给传统的纸媒体、电媒体以极具影响的冲击。其中,兼具视听之长的强势传媒电视,在某种程度上因为与互联网有着更为密切的“血亲”关系,它们的联盟与整合显得尤为突出。电视媒体既有着凭借互联网技术再度辉煌的“景气预期”,也面临新兴媒体从观众到广告的争夺和竞争。同时不论是从商业角度看还是从传播层面来看,网络传播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悄悄改变着媒体与公众的传统收受关系。如何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将电视媒体做大做强形成符合受众口味的文化传播,是我们当今电视人着重研究的问题。

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态势

    互联网出现后便在传输速度上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用户可以轻易地引用、转载致使信息的触角达到纵横交错式的传播方式。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化、前沿化、新锐化拓展了传播渠道,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充分满足了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权,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全民传播”(mass-participated communication)的特点,这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基于数字化台的新媒体,其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信息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信息的传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传播中也不乏有其局限性。

    首先,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的“全民传播”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平等性和参与性。但是以个人为报道主体的“自媒体”(we media)在新闻报道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完整、不平衡、不客观,甚至出现误报和失实报道。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个人传播更侧重于表面的现象,通过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描述和评价,主观地传递信息,缺少专业处理信息的公正态度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专业视角,容易造成煽动其他受众情绪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容易成为突发事件中情绪传染、谣言扩散的新路径。其次,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专业采编人员的队伍素质及专业设备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报道中对事件的客观性的尺度把握不够,并对来自社会基层的声音不能及时地审核校对,产生虚假信息的泛滥。

“视网融合”下电视媒体的传播状况

以网络媒体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一直以新媒体自居的电视媒体瞬间成为明日黄花,加人了报纸、广播等成为传统媒体的一员,但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有视听兼备的共同特点,使得其在这一场革命中,得以更大地延伸和发展,也形成其特有的传播现状。

    融合趋势下的传播成为新旧媒体传播的需要。新媒体的加人使我们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信息量加大。同时也极大方便地促使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你想得到的信息,从四川泣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的新闻大战中可以看出,新旧媒体在一场场突发事件中体现其各自的优势特点。在此类的突发事件中,各媒体的竞争虽然激烈,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径渭分明的界限也在逐渐消失,交汇点是二者都是信息的提供者。这首先是社会整体需要的驱使,从汉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印尼地震到青海玉树地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量空前高涨,报道的及时性中首先归功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快捷性,随后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和详细报道,为受众获取信息提供最切实可靠的服务。其次,融合化的传播也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自身的需要。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自身需要在新闻报道中集中精力进行集体作战,网络媒体的优势不是很明显。优势互补合作对网络媒体来说只有好处。在人才上,网络媒体不具有传统媒体所具备的大量的专业性强的记者。在经费上,网络媒体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投放在单一选题上。这对大多数网站来讲是两道难以逾越的“深沟”。在如今重大新闻采访和报道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网络媒体中,只有那些资本雄厚的商业网站,或是传统媒体与网站联手行动才能支付这笔开销。一般的网站是没有这个资本的,更没有专业人才去完成这类重大采访报道。而传统媒体有强大采访实力,对大型的新闻战役有良好的把握和实战能力。

    在传播过程当中,传统媒体往往也依赖新媒体的优势将信息扩大化,并及时通过新媒体产生及时的互动,使一些突发事件形成全民参与的特性.加大民众的参与意识,使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热点事件报道中视网融合的优势。网络媒体的发展使网络传播的信息控制难度加大,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特征,使得其媒介生态、传播图景、舆论态势等是政府很难控制的。媒介竞争的加剧,新媒体所特有的互动、参与等优势,使其在媒介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位置。尽管新媒体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草根性”,但是由于缺少“把关人”的有效监管等原因,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目前,日渐成熟的新媒体格局被不少专业人士认可,有人提出当前我国舆论引导格局是“传统媒体扬善,网络媒体惩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则认为当前情形更多是这样的:“网络较多地抢先揭露问题,传统传媒在跟进的同时,给予理性的关照。因为网上的东西真实程度和观念的理性程度均不够,需要由传统媒体给予适当的‘纠偏’.。这样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有如2009年的“艾滋女”事件,网络的信息使不明真相的人成了害人者的帮凶,经过电视媒体的深度调查报道使得这一事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也给受伤害的同德利一个公道。从“清洁工梁丽拾金案”到“巴东烈女邓玉娇刺死色官案”,从“杭州胡斌粗车案”到上海“钓鱼式执法案”,从“天价捞尸事件”到“躲猫猫事件”再到‘`2010年广西公务员考试泄题事件”,这些事件背后都有网络舆论的身影,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能清晰地感知到网络个体民意聚合之后的强大力量,它带动传统媒体跟进和“纠偏”,同时对政府的决策和作为形成了“无形”的监督和推动作用。

    在许多突发事件中,信息资源的稀缺导致媒体功能的全方位释放,“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之别”、“党报与非党报之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别”等长期以来存在的“业务壁垒”正在走向消解,以“竞合、整合、融合”为特点的多元传媒的舆论格局正在形成。

    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以信息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社会各环节联系日益密切,政府、媒体和受众的关系正在进行深人“调整”。对国家和政府而言,其信息的公开透明成为媒体和受众“常态化”的需求。对于媒体而言,追求真相和监督政府的职能迫切需要进一步拓展。而公众客观上要求政府和媒体层面对于其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  权行使的保障更为便捷和畅通。

网络时代下电视媒体的传播设计

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广泛性和多适用性,使当今的受众人群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主体意识,在这种媒介生态环境中,电视虽然不至于“门前冷落”,但也确实无法回避互联网上升的势头和传播的强大作用。所以电视媒体可以发挥自己传播文化特色,利用网络传播的技术优势形成独有的文化传播方式才是当务之急。

打造电视栏目与网络融合的文化特色。电视栏目是电视台的神经元和子系统,其个性化、特色化的内容及固定的播出时间维系着稳定的收视群。电视栏目可以借助互联网交互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克服电视转瞬即逝的、单向传播的缺憾,形成一种新的传播态势。其一,电视栏目可将内容网络化,构建一块网络园地,采取多种模式实现“网上造浪”,将内容延伸到网络的互动中,进而形成电视节目的及时互动。这种方式运作得当会使一大批网络访问者开始关注、收看和喜爱这个电视栏目。其二,电视栏目可“链接”受众群,构建一种沟通观众、拓展节目的全新渠道。在互联网的无极限的沟通天地,观众有了发表意见、提供线索、参与节目的捷径。使此电视栏目的受众通过网络与节目的互动加深其对电视栏目的喜爱,使之成为此栏目的固定收视人群。其三,电视栏目可策划网络活动,构建一个整合媒介强势、延伸栏目空间的活跃平台;在网络时代,可以说“关起门搞节目,打开门跑广告”的思路已显得滞后了,作为相当于网上icp(内容提供商)的电视节目生产部门,各栏目应利用网络的诸多传播优势为自己服务,通过积极策划网络活动凝集社会的“注意力资源”,在这一点上电视正可运用传统的宣传强势来“炒作”活动,并可联合其他电媒体、纸媒体形成合力,为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注人新的生机。

    电视媒体应树立内容主载全局的传播意识。电视媒体的优势在于拥有海量的内容资源和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使电视媒体固有的节目资源优势找到了新的传播平台,而且还可以根据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创造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不会削弱电视媒体的传统优势,还可进一步加强和发挥这种优势,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无论是未来网络与电视模糊了边界实现融合,抑或是电视以新的面目在未来传媒环境的“网络界面”中继续发挥视听强势,只有真正“链接”受众需求,不断提供主流“内容”,才可能长盛不衰。

电视人的未来生存发展需求。融入网络,适应新规则,打造虚拟中的真实。虽然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但媒介的擅变交递却给媒介从业者的思维方式、工作环境、生存状态带来意味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今的媒介人来说,掌握电脑及网络技巧已是基本素质要求,利用网络寻找选题、了解新闻背景以及为工作提供诸多方便也是寻常之事,甚至应运而生了一门“电脑辅助新闻学”。

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篇7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变为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在网络时代,信息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网络博客、论坛、视频短片,网民从纯粹的新闻受众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以至于如今很多时候,报社的记者、编辑都追着网上的热点跑新闻,传统媒体反而成了被引导者。

新兴媒体来势汹汹,传统媒体似乎到了寒冬。具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已经转变成完全的电子报纸,是首个彻底脱离纸媒的大型美国报纸。去年底,拥有知名的《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10家日报和23家广播电视台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公司,因为不敌广告严重下滑与网络媒体的冲击,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网络普及以来首家申请破产的美国主要报业集团。

英国全国记者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7月以来,英国已削减900多个传媒编辑职位。诺福克一家媒体宣布在179名采编人员中减员54人;《曼彻斯特晚报》原先的90名采编人员中,39人已丢了饭碗。

面对网络媒体的来势汹汹,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又面临怎样局面呢?

有人说:广播本来就是弱势媒体,深度报道比不上报纸,视听兼备不如电视,现在又有新兴的网络媒体围堵,广播成了真正的夕阳产业,是“鸡肋”。

也有人说:报纸老大,广播第二,电视都只能排第三,“草根味”浓重的网络媒体,根本就不专业,完全不必放在眼里。

究竟应该怎么认识互联网时代广播的优势和劣势?

相对于新兴的网络媒体,不仅仅是广播,包括报刊和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都丧失了曾有的绝对优势地位,但是,哪种媒体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上世纪末产生的电子媒体未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纸媒,今天蓬勃发展的新兴网络媒体也不能让传统媒体集体消亡。

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到底有何种优势,不妨来重新梳理一下:

首先,广播收听简便、受众广泛的优势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存在。广播是完全靠声音传播的,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有收音机就可以收听广播。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听觉始终是我们接触外界了解外界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环。

第二,在国家的应急体系中,广播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广播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灾区,许多群众说,大地震刚刚发生的那些天,孤寂的日子里,他们绝望过。当收音机传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声音、的声音、全国人民的声音,他们又看到了光明。不少灾区群众震后抢救家园时,都要尽最大努力扒出收音机来。

第三,广播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沟通。上下班的路上、车上、街上,只要有电话,有手机,能写信,听众就可以实现沟通,甚至是和主持人一对一地沟通,这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第四,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具有制作简便、成本低廉、及时的优势。广播的直播,比电视在技术上更简便,比报纸和互联网更有时效优势。现在,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基本实现了全天直播,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做到随时插播,这也是其他媒体难以做到的。

广播还有其他的一些优势,比如作为传统媒体,广播拥有庞大的专业采编队伍,日新月异的技术也成为广播的坚强后盾。但是,广播也有限制自身发展的弱势,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传播方式单一,只能靠声音。

在互联网时代,广播该如何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呢?

首先,广播要充分发挥自身时效性强的优势,多做短平快的报道。力争做到和新闻事件零时差,通过电话连线等方式,同步关注事件进展,及时信息,确立权威媒体的地位。

其次,加强与听众的互动。要利用广播便于参与的优势,通过开通热线,短信沟通,让更多听众参与节目。请专家、特约评论员直接参加直播节目,强化报道的深入性和专业性。

第三,应该走出去办广播。户外直播、大型活动,这些都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扩大广播影响的好方法。

第四,各地电台之间也需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技术发展使异地直播、多播变得非常简便,全国广播联盟对于奥运火炬传递的报道就是广播打破地域局限的很好范例。

最后,不同媒体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应该是合作关系。广播应该很好地利用其他媒体的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打破陈规,不固步自封,借助互联网,让自己的声音传得更远;通过网络论坛,短信平台,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广播节目中。

实践证明,新兴媒体不是洪水猛兽,它完全可以成为广播的推动力量,推动广播向更广阔的未来发展。

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篇8

作为地市报从业人员,笔者长期思考着报业尤其是地市报业未来的发展到底路在何方。今年普利策新闻奖的变革,再次坚定了笔者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在数字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报业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步上数字化道路,而借助“融媒”优势,打造本土强势社交平台,这是地市报业探索数字化道路的方向之一。

“融媒”是报业应对新媒体竞争的必然选择

在国内近2000家报纸中,地市报可能是数量最多、势力最弱的一个群体。在上世纪后半叶,电视才刚刚开始成长,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报业竞争尚未白热化,各家地市报还可以借助地利优势,在各自的一方小天地中呼风唤雨,怡然自得。进入21世纪,席卷全席的信息化浪潮同样在中华大地上汹涌澎湃,借助互联网缩短时空的优势,传媒业进入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时代,地市报开展面临着生死攸关的竞争局面。

在报业内部,省级媒体借助集团优势,在各地市排兵布阵,纷纷把战火烧到了地市报家门口,迫使地市报不得不奋起抗争;在报业外部,卫星电视接连落地,央视及以湖南卫视等为代表的地方卫视,在全国风生水起,使得各地报业广告竞争压力倍增。而真正让地市报业感到生存危机的,则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类新媒体的接连兴起,年轻读者受众的不断流失让传统报业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威胁。

在此,笔者不想就纸媒与新媒体孰优孰劣、孰长孰短等问题进行辨析。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博客、微博等正势不可挡地充当着另类的传播者――谁也不知道,第N种媒体会是什么形态,又会在何时出现。而关于互联网将对传统媒体造成如何重大冲击的言论,也已经很难再引起一般传媒人的关注。在有关新旧媒体发展前景的大讨论一次又一次尘埃落定之后,包括地市报人在内的多数传统媒体人大多已然明了:新媒体的冲击势不可挡,但传统媒体也不会走向消亡,传媒产业正不断地迈向“融媒时代”,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在内的传统媒体,正与新闻网站、手机报、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构建着一个又一个横跨多种业态的新型传媒集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在“竞合”中持续前行,共同成长。

事实上,在应对新媒体竞争的过程中,报业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融媒之路。从最初的报纸电子版到地方新闻网站,再到地方门户网站,以及各地的手机报,直到最新的iPad版本数字报……国内的地市报人在应对新媒体竞争的过程中,不是画地为牢,与新媒体新技术泾渭分明,走闭关锁国的道路;而是采取“洋为中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积极地采用移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且战且进,不断地在“融媒”道路上前行。

不管是自觉或是不自觉,如今,绝大多数的地市报业集团已经走上了“融媒”这条不归路。而且,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竞争以及越来越“数字化生存”的年轻受众的需求时,地市报业者注定要在“融媒”之路上越走越远。目前,部分地市报业集团正在不遗余力地申请网络视频许可证等资格,各地报业一个又一个“全媒体”设想也不断出炉。

“本土性”是地市报业集团组建社交平台的最大优势

在2008年于东莞召开的中国地市报发展高峰论坛上,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在演讲中就提到:“地市级媒体最大的优势是区域优势,它不一定在全国或全省做得最好、影响力最大,而只需要在某个区域内是最强大的,是别人不可替代的。”笔者认为,借助区域优势、打造本土强势社交平台,是地市报业集团在“融媒时代”走数字化道路的较好选择之一。

从单纯的新闻传播者,变身“社交平台”,是地市报强化自身存在价值的必然选择。在数字化时代,可供受众选择的新闻源越来越多,报业如果再单纯依靠“内容为王”来求生存,必将越走路越窄。只有向“社交平台”转型,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报业才能真正求得生存和发展。

社交是社会人的天然需求之一。在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并未因手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产生而联系更为紧密,反而因为城市化、多元化、信息海量化等因素而导致社会交往日趋复杂和困难。人们之间,不再那样容易彼此互信,不再那么易于交流沟通。城市人之间,隔起了一道又一道的有形或无形的栅栏,想要跨过并不那么容易。但是,作为社会人,城市居民又不可能自绝于社会。即使是所谓的宅男宅女,也要跟送外卖的打打交道。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本土的、便捷的、可信的社交平台,便成为城市人的最爱。

向“本土强势社交平台”转型,地市报业集团有着水到渠成的天然优势。首先,作为传统主流新闻传播者,地市报纸可以说是本土新闻的最重要提供者,是许多人获取本土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具有吸引本土受众关注的天然磁性;其次,借助融媒之势,地市报业集团所属的地方门户网站正在成为当地市民现实与网络社交的重要平台,是许多网友看本土新闻、对当局施政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再次,作为新闻传播者的优势,让地市报业集团所提供的本土社交平台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可以成为本地市民、网友展示自我、发达意见的强大舞台,符合当代人展示自我、发出自己的声音的个性需求。

本土性,是地市报业集团打造强势社交平台的最大优势。一方面,权威性使地市报业集团的社交平台拥有其他网站无可比拟的可信度。地市报业集团大多是以地市党委机关报为核心组建的企业,地市机关报在本土的权威性无可替代。在网络信息泛滥成灾的时代,受众天然对本地党报党网有着较高的信任度,这使得地市报业主办的地方门户网站等社交平台,易于被当地市民、网友所接受。一方面,地市报业集团社交平台的地域性,使得本土受众倾向于选择它。一是作为地方门户网站等社交平台的主办方,地方报业通过报社、报纸、发行人员、户外广告等各种社交媒介,使自己可见可亲,不会像全国性网站一样虚拟化――虽有其名,但难见其实,较难接触,让人有不真实感;二是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或地方门户网站,地市报业集团易于组织发动、聚合联络当地受众或网友,而“同城交际”正是网络时代人们最为迫切的一种交际需求;三是作为本土传媒集团,地市报业集团拥有最大数量的本土娱乐休闲以及购物消费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加上拥有报纸、地方门户网站等本土影响力最强大的渠道,易于吸引本土市民、网友的关注。

本土强势社交平台是地市报业集团未来盈利增长的基石

目前,多数地方报业集团的主营收入百分之八九十还是依靠所属各家报纸的广告收入。即使有部分报业集团在不断地实行多元化经营,但也是以亏损居多。究其原因,各地市报业集团的主营收入往往过于单一,而多元化经营又与主业关联度不大,属于无根之萍,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缺乏优势。

而借助融媒优势打造起来的本土强势社交平台,则有望成为未来地市报业集团盈利增长的重要基石。首先,纸媒数字化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纸媒需要地方门户网站这一平台来维持自身的存在,从而才能够通过或网络新闻收费或在新闻中夹带网络广告的方式来实现纸媒的“数字化生存”。其次,网络新闻台已逐步成为重要的新兴媒体,也慢慢成为广告的投放增长点。拥有地方主流报纸、网络视频等融媒优势的地方报业集团本土社交平台,本土网络视频新闻有可能是其未来最大的亮点,在吸引以本土受众为消费者的商家的广告投放上,有较大的优势。再次,社交平台聚集的流量,是地方报业集团拓展多元业务的土壤和根本。有了海量的点击,有了最广泛的受众群体,报业集团就拥有了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最大资源。第一,借助地方门户网站的公信力和自办发行的配送网络,地市报业集团有着做本土网购、团购等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第二,地方社交平台聚集的人流量有明显的地域性,消费群体相对集中,易于吸引本土消费群体,可以吸引零售商投放广告,也可以构筑本土消费平台;第三,“传媒+本土+受众”的优势,使得平台易于吸引企业合作,组织各类活动,使品牌资源产生现实收益。

“立体、本土、品牌、延伸”:地市报业集团打造本土强势社交平台的策略选择

地市报业集团如何打造强势的本土社交平台,笔者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主动融媒,使平台立体化。地市报业集团虽是做报纸出身,但不能囿于纸媒一隅,而应积极主动地“融媒”。打造地方门户网站,开发手机报,为纸媒开发iPad版,开办网络视频,开通官方微博等,都应该是报业集团主动与各类新媒体融合的选择。而借助这些新媒体的受众,纸媒的影响力也将得以拓展。

融媒平台的立体化,并不是各种媒体的简单叠加。而应以纸媒为核心、地方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数字视频为主要辅助、手机报和微博等为拓展延伸,分层次、形成立体结构。

在更深层次上,地市报业集团社交平台的立体化,还应该是各种媒体优势的充分整合。譬如,平台应该整合发挥纸媒内容可信度高的优势,地方门户网站的及时性、互动性优势,网络视频的可视性优势等。

2.主动贴近,使平台本土化。本土性,是地市报业集团打造强势社交平台的优势,也是根本。因此,必须强化平台的本土性。地市报业集团应该利用集团的融媒优势,通过纸媒、网站、手机报、官方微博等多种传播渠道,加强与本土受众和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强化地市报业集团与本土受众和消费群体的联系紧密,使社交平台更具本土性。在具体运作中,地市报业集团社交平台的业务拓展,应该紧紧抓住“服务本土受众和消费者”这一核心,提供更具服务性的消费信息、选择更为便捷的网购服务方式、开发更有地方特色的网络游戏等,吸引更多本土受众,服务更多市民生活。

3.积极造势,使平台品牌化。为了吸引广告,传媒人最常对广告主说的一句话是:在信息爆炸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地市报业集团自身。虽然作为地方传统主流媒体,地市报业集团一般都在本土受众心中留有较为深刻的正面印象;但是,如果地市报业因此而觉得不需要再进行自身宣传的话,那就有可能慢慢地为受众所忽略,尤其是越来越年轻化的网络族群。因此,地市报业集团应该通过主办各类活动,加强自身宣传,塑造报业集团作为本土强势社交平台的形象,不断强化平台的品牌,使之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积极借势,使平台延伸化。打造本土强势社交平台,并不意味着只把眼光放在本土。事实上,在网络时代,没有任何一家传媒可以脱离整个社会而发展壮大。地市报业集团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就需要懂得借势借力,使本土强势社交平台不断延伸化。所谓借势借力,既可以是与同城异质传媒如广播电视等的合作,使融媒更为充分;也可以是与异地传媒的跨区域合作,使平台网络得以延伸拓展;更可以是与全国性门户网站的区域性合作,以“地市报本土优势+门户网站全国品牌”的模式,深化本土社交平台的品牌度。

上一篇: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范文 下一篇:生命起源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