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企业调研范文

时间:2023-09-27 18:01:28

网络企业调研

网络企业调研篇1

[关键词]市场调研;发展;局限;网络运用

引言

目前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势不可挡,在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除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外,可以利用网络高新技术手段为企业做好市场环境调查研究,对所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做出分析,从而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网络调研概述

(一)网络调研内涵是指,利用网络的新手段和途径,针对具体目标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市场信息,重点探求市场需求状况发展现状,为企业制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降低经营管理的盲目性和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里重点是发挥网络调研独特的特性:1、实施便捷和低成本;2、信息及时共享;3、可控度高;4、时间空间限制小;5、问卷答案较可靠客观;6、互动充分。

(二)目前网络调研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法,另一类是间接法。直接法是直接在网络上收集原始资料。具体方法有:在线问卷调查、直接线索观察、平台专题讨论、网络界面实验法。间接法是网上的二手资料的收集。具体方法有:利用网络信息库;利用各类搜索引擎;访问各类网站。

二、目前网络调研的发展现状研究及局限性分析

(一)在网络调查中,网络调查人员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目前市场调查理论知识和网络理论与技术结合的不好。如何把获得访问对象网址的清单、建立抽样调查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技术这些工作结合在一起,本身就是很艰难的事情,这样就要求调查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和素质,具备综合性的技能。要求调研人员不但掌握调查统计理论方法,还要会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知识,当然对网络技术也要擅长。能够对网络数据库进行管理,掌握一些网络调研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可是我国目前这样的复合型网络调研人才非常缺乏。我们只有在网络调研出现的新问题中,在实际调研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研究出新的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国网络调查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并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

(二)网络调研中,调研问题的网络安全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网络调查中是存在着众多危机性的。以电子邮件调查问卷为例,一个被网络调查者收到一个调查邮件问卷,调查者会误认为是垃圾文件或电脑病毒直接从邮箱永久删除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调研结果和要求了。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只有调查人员不断研究,改变一下调研的方法和形式,才能更好的达到预期的调查研究目的。与此同时,网络的信息技术也是调研问卷涉及的问题很容易就被其他公司获取,可能会泄露本不想让别人了解的商业机密。

(三)网络中的垃圾邮件混乱。网络调查有个拦路虎,就是到处是垃圾邮件,让网民深恶痛绝,这无疑是很大的阻力。调查问卷常常会被当作垃圾邮件删除。受访者不知晓调查机构的真实身份、信用度安全性,无法确立信任。因此,利用调查机构的数字签名、身份验证技术,或者通过大家都知晓的第三方平台,可以提高网络调查机构的可信度,打消受访人的疑虑,充分参与到调查中来。

三、未来网络调研的发展前景

网络调研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是这离不开我国网络市场调查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与支持。必须把调查法律建立为国际性、可持续、可执行性的法律体系,并且和传统的市场调查法相互兼容,避免两者发生冲突,保证市场调研法的权威性,这样有利于网络调研的实施和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加强网络调查人员的知识培训,要求网络调研者必须具备以下知识素质:1、掌握调查统计理论与方法;2、掌握计算机理论网络技术应用;3、熟悉调研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

总体来看,网络调查作为一种新兴的统计调查方法的发展,是更好的运用合适的保护方式来维护企业的利益,同时发挥网络手段及信息化的优势,为企业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服务。

四、提高企业市场调研的网络手段运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政府要为企业信息化创建平台,建立健全的公共信息网络。公共信息网络是开展网络调研的基础,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业信息资源开放有局限,信息不完整,更新不及时,导致企业网络调研不能及时反馈市场的需求,所以政府必须加快改进。中小企业规模小,并且人数少,不能自己组织大型的网络调研,只能把调研任务转拖给调研公司了。但是调研公司调研的结果很难让企业满意,这样需要政府出台一些规定,把研究产品的质量和实物产品结合起来,使市场规范有序。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调研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中小企业调研人才是极其缺乏的,需要政府的扶持,应该大力培养能够从事调研、研究、统计、预测、分析管理、策划、广告等人才。

(二)企业本身也应该重视对网络调研人才的素质修养,树立长远的战略目光。不能只重视短期广告效应,必须完整全面的调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需求及行为模式。同时,要结合传统的调研方式的优点,充分发挥网络调研的新优势,只有树立新的观念,认识到网络调研的重要性,根据市场的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研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建立素质队伍的同时,企业也可与一些比较有实力的调研公司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更好的进行市场调研运作。

参考文献

[1]冷伏海.网络环境下市场信息行为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3

[2]敏学.网络营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13-215

[3]谢泽明.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66-67

[4]同泽.市场研究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36-37

[5]何光瑶.统计调查理论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8

[6]高丽.网络调查的方法与问题[J].国际商业技术,2001,(2):97-98

作者简介

网络企业调研篇2

??报告在对这些网站进行详尽调查的基础上,获得了国内大型企业网站内容、服务、功能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以此为基础,归纳出大型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策略选择建议。报告也对国内大型企业网站的专业性做出了定量的评价。研究报告资料翔实、内容系统、观点明确、结论可靠,对于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制定、实施、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状况研究报告》(2004)的部分研究结论:

??第一、大型企业对企业网站比较重视但网络营销水平总体不高

??超过半数的企业(53.7%)建成于1999年之前,说明大型企业对于网站建设比较关注,并且多数企业网站比较重视网站内容更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企业网站专业性不够高,并且访问量平均水平较低等原因,使得网络营销平均水平不高。

??第二、大型企业网站专业性表现出一定的行业特征

??117个被调查大型企业网站专业性综合评分状况表明,全部网站平均为1.7分(采用5分制),其中家电行业平均水平最高,达到3.1分。其他各个行业的平均得分依次为:汽车(2.4)、航空服务(2.3)、家庭生活用品(2.3)、食品(1.4)、旅游和酒店(1.4)、酒类(1.4)、饮料和牛奶(1.3)、房地产(1.2)、服装(1.1)、百货商场(1.0)。这种状况与网站访问量等指标的行业特征基本一致,这就是说,专业化水平高的网站才能获得更好的访问量,同时也意味着,也只有较高访问量的网站才值得做到更加专业,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体来说,家电行业、航空服务行业以及汽车行业在网站专业水平、访问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领先。

??第三、大型企业网站访问量平均水平较低

??调查表明,大型企业网站访问量总体平均水平很低,每天独立用户数量超过1500人的只占6.8%;每天独立用户数量在500-1500人之间的网站占16.2%;每天独立用户数量在100-500人之间的网站占23.9%;另有9.4%的企业网站每天访问人数在50-100人之间;每天访问人数不足50人的网站合计高达50.4%,其中有33.3%的大型企业网站访问人数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现象表明,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企业网站重视,但由于对网络营销思想和方法缺乏总体的认识,使得大多数企业网站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同时也说明,网络营销并不仅仅只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对大型企业同样重要,而且由于大型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在开展网络营销方面比中小企业更有优势,也更有价值。

被调查企业网站访问量按照行业平均分布状况从高到低依次如下(下面数字指每天的独立用户数量):

航空服务(300)、汽车(200)、家电类(150)、家庭生活用品(100)、房地产(<50)、饮料和牛奶(<50)、旅游和酒店(<50)、食品(极小,可以忽略不计)、酒类(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服装(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百货商场(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第四、大型企业网站的十大问题

??大型企业网站从整体策划、内容、服务和功能等方面都表现出种种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下列十个方面:

??·企业网站总体策划目的不明确,缺乏网络营销思想指导;

??·企业网站栏目规划不合理、导航系统不完善;

??·企业网站信息量小、重要信息不完整;

??·企业网站促销意识不够明确;

??·企业网站服务尤其是在线顾客服务比较欠缺;

??·企业网站对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支持作用未得到合理发挥;

??·企业网站在网络营销资源积累方面缺乏基本支持;

??·企业网站过于追求美术效果,美观有余而实用不足,甚至影响正常浏览和应用;

??·企业网站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内容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

??·企业网站访问量小,急需有效的网站推广策略。

《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状况研究报告》(2004)的主要内容:

??研究报告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关于研究报告的背景说明,同时指出了研究报告的出发点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大型企业的网络营销应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型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供策略建议”。

??第二部分是关于企业网站的研究。系统阐述了企业网站的本质和特点、企业网站与网络营销的关系、企业网站建设对网络营销策略及实施的影响,包括企业网站建设对用户的影响,以及对网站推广等方面的影响,并初步提出了定性评价企业网站专业性的部分指标;

??第三部分关于大型企业网站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对11个行业的117家大型企业网站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的指标包括企业基本状况、企业基本信息、网站内容、网站服务、网站功能、网站访问量等方面,其中涉及到对了解企业网络营销状况大量有价值的调查数据。

??第四部分是关于企业网站网络营销专业性的评价。根据网站整体规划和建设、内容、服务、功能等方面所反映出的基本信息,以网络营销专业的观点,对每个企业网站的专业性进行衡量。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所调查网站的平均专业性水平,以及各个行业网络营销状况的平均水平。

??第五部分是关于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阐述了网络营销的职能和一般任务、网络营销的一般策略等基础内容,在对大型企业网站内容、服务、功能等详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国内大型企业网站所存在的十大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策略选择建议。

网络企业调研篇3

20世纪80年代以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资源稀缺,而且企业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控制和市场的份额上,网络参与者将网络视为一种投机选择,协调成本高和机会主义多,因而网络被许多学者认为有负面影响和缺乏效率,长期以来其优势没有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认真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知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网络化日益凸现,而且网络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日本的企业之所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国际化经营效果显著,就是因为日本的企业并非以单个原子状态来活动,而是以一群合作企业或组织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知识共享、共同发展,形成了世界级的核心能力。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企业网络及其关系管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相继出现了组织生态系统(OrganizationEcosystem)、组织网络化(OrganizationalNetworking)、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组织域(OrganizationField)、企业集群(EnterpriseCluster)、伙伴关系(Partnering)、关系治理(RelationalGovernance)、拓展企业(ExpandedEnterprise)、合作竞争(Co—petition)、组织间竞争优势(Inter—organizationalCompetitiveAdvantage)、关系能力(RelationalCapability)、关系资源(RelationResource)、网络资源(NetworkResource)、联盟网络(AllianceNetworks)、战略网络(StrategicNetworks)、战略区域(StrategicBlocks)、公司间信任(Inter—firmTrust)、供应商网络(SuppliersNetwork)等新概念,有学者和先行的厂商已认识到企业隐含的、不可模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其成功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互补者和联盟伙伴,是“创新关键来源”、“组织学习的关键来源”、“学习和能力的关键来源”。R·Gualti等人将这些具有持久性的、对进入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织之间的节点构成的网络统称为战略网络,这些节点包括了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等。于是,战略网络研究就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热点。

就战略管理学者对战略网络研究历程看,首先提出战略网络概念的是J.C·Jarillo。他于1988年在《战略管理杂志》发表题为“战略网络”的论文,可谓是战略网络理论的经典之作。该文从战略的高度阐述了战略网络的内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关系网络,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和知识的关键渠道,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而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模式,使之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网络组织。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开始。随后,战略管理研究者开始对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网络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兴趣,1992年N.Nohria等编写出版的论文集《网络与组织:结构、形式和行为》,汇集了社会网络理论、组织理论、战略理论、经济理论研究者对战略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战略网络研究的奠基者J.C.Jarillo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证考察,于1993年出版其专著《战略网络》,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基本形成。1999年F.J.Richter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促进战略网络理论走向实践。2000年《战略管理杂志》出版“战略网络’论文专集,介绍了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这一理论要整合和系统化,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这标志着战略网络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研究阶段。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学派

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目前战略管理的学者们都只能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战略网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战略网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作者综合有关文献,将现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分为五大学派。

1.以R.Gulati为代表的结合新经济社会学来研究企业战略网络的理论,我们称之为经济社会学派。R.Gulati的主要代表作有《战略网络》、《联盟与网络》、《网络位置与学习:网络资源和公司能力对联盟形成的影响》。

他的主要观点是:(1)规范了战略网络的定义,界定了战略网络的研究范围,明确将对企业有战略意义的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和一群相似的节点都归集为战略网络,强调它是嵌入于企业之中的关系网络,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用社会网络理论的“嵌人性”和“结构洞”原理,证明了战略网络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说明战略网络及其管理能力是网络资源和关系资源,是战略网络参与者在参与网络后所获得的独特资源,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性,是一种核心能力。(3)强调战略网络是一个公司接近信息、资源、市场和技术的关键渠道,能够取得学习、规模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战略网络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和竞争优势。(4)嵌入于战略网络之中的网络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既有机会又有约束的资源。因为“网络也意味企业被锁定在非生产关系里或排除了与其他可行的组织结成伙伴的机会”。(5)提出要整合战略网络于企业战略研究之中,并提出可从产业结构、产业内分析、企业能力、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网络进化和企业收益来与现有的战略研究相结合。

该学派的主要缺点是:如何整合战略网络于战略研究中,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论框架,缺乏技术方法研究,难于对企业的实践有实际指导作用。

2.以J.C.Jarillo为代表的用组织理论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组织学派。其主要代表作为《战略网络》、《战略网络——创造无边界的组织》(专著)。

他的主要观点有:(1)最早捉出战略网络的概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长期的、有目的的组织安排,其目的在于通过战略网络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2)提出了用商业系统思想来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他认为,实现产品/服务有效地传送到顾客手中,整个过程的所有活动要合作,如何选择组织合作方式的中心问题,就是要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3)提出了组织商业系统活动方式的评价标准,是最大化组织效率与灵活性,并通过比较层级制、市场和战略网络三种组织方式,说明战略网络是网络经济时代最佳组织模式。(4)初步形成了战略网络的基本理论,有利于指导企业进行战略网络管理,包括网络选择的时机和信任机制的建立,利用交易成本理论说明何时建立网络为好,利用博弈理论提出了加强组织间信任的机制。

其主要不足是:没有考虑网络关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网络及其效率的影响,没有分析战略网络的成因、特征等基本问题,没有对战略网络中组织间学习过程和网络进化过程展开研究。

3.以P.J.Richter为代表的文化学派。他根据自身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担任国际跨国公司代表、与这些国家的企业有长期交往的经历,发表了多篇有关东亚企业成长的论文,并于2000年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和促进战略网络在实践中的应用。

Richter的主要观点有:(1)日本经济及其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企业的战略网络管理水平高,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组织不同,它注重知识、能力资源的共享。(2)突出文化在战略网络形成和进化中的作用。强调由于日本企业受传统文化影响,容易形成战略网络的网络文化,包括高度忠诚、相互信任、自然尊重和统一价值观等。(3)运用企业系统理论、成长理论和博弈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的动因,为战略网络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4)重点分析了战略网络企业间的网络学习过程,说明战略网络在知识管理和能力培养中的特殊意义。(5)论述了企业后勤合作、技术合作和全球化合作中的战略网络管理问题,为战略网络走向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6)强调了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在战略网络中的重要性。由于Richter仅从文化视角研究战略网络,没有将战略网络管理整合于战略研究之中,由于文化研究难于定量化,造成缺乏对战略网络进行定量研究,也缺乏对战略网络管理对策研究。

4.以波特(Porter)为代表的用企业集群理论来研究区域合作网络。由于企业集群理论起源于区域经济研究,故我们将此学派称为区域经济学派。企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区域内的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各种组织(包括学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客户等),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联盟中获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而结成的网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群是战略网络的一种,集群研究也属于战略网络研究范畴。波特有关集群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有《国家竞争》、《亚当·斯密:区位、集群和竞争的“新”竞争微观经济学》、《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和《产业集群与竞争:企业、政府和机构新议题》,其集群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典型区域的企业集群(如硅谷和波士顿的高新产业区、意大利的皮革制造企业集群等)的实务观察和研究所得,他认为“所有进步的经济体中,都可明显存在着企业集群,企业集群的形成,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波特的主要观点包括:(1)集群是位于某个地方、在特定领域内获得异质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集合,地理位置是一个竞争优势。(2)企业集群是一个开放体系,具有外部效应,同一地区内的公司或机构之间相互联系、共享知识,企业集群是一种“新竞争”和“新经济”。(3)企业集群是由地理位置所处的社会、文化、政策等条件形成的,具有历史依赖性。(4)集群是空间布局上的新组织形式,“代表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是一种合作竞争思想,是一种群体思维的战略思想(突破单个实体的狭隘思想)。(5)分析了企业集群的成因、特征和网络关系,揭示了企业集群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丰富了战略网络研究的内容。

其主要缺点:过分强调地理位置在企业集群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地点仍是竞争的根本”,产业选择首要问题是区位:过分强调政府产业政策对集群管理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在关系网络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利用集群理论侧重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而非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战略研究之中。

5.以J.M.Moor为代表的从生态观的视角来研究战略网络,我们称之为商业生态学派。Moor提出的企业商业系统包括了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对手、顾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政管理部门、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我们认为,各个成员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依赖、共同进化所形成的交错复杂的关系网络,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战略网络,有关商业生态系统研究也应属于战略网络研究领域。Moor的代表作,是其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和战略》。他认为,网络经济世界的运行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像生态系统那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关系。在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彼此间应该合作,努力营造与维护一个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因此,他强调必须有“新的语言、新的战略逻辑和新的实施方法”,用全新的理论——商业生态学来全面阐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战略。

Moor的主要观点包括:(1)用生态系统的观念来透视整个商业经营活动和研究战略,拓宽了战略网络研究的视野。他认为,企业是其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之一,这个系统决定了企业的战略行为和战略价值,这个系统绩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2)按照自相似、自组织、自学习与动态进化的原则来设计网状结构组织和商业生态系统(即战略网络),通过共创愿景、系统思考、网络学习、共享知识、协同作用,使企业在创造未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3)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学习、共同进化的企业生态系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其在这个系统中的合作效率和网络关系管理能力的水平。(4)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间相互合作演化过程,包括了开拓、发展、权威、重振或死亡,企业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不断进化、异化和蜕变。(5)强调了企业与环境的相互渗透,企业的边界模糊。企业的战略行为受其所在的系统制约,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都依赖于整个系统。

其主要缺点是:过分强调系统选择企业的作用,忽略了企业本身初始条件的重要性,忽略了企业核心能力对其战略行为的决定作用和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强调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各成员的合作,忽视了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博弈过程,有合作也有竞争,并认为合作有周期性,无法持久。

综观战略网络研究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我们认为,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研究有以下的特点:(1)应用一种理论从某个侧面研究的多,而综合各种理论从系统观角度研究的少。(2)偏重于战略网络形成和企业战略网络案例分析的多,而对嵌入于战略网络的关系分析与战略网络结构分析的少。(3)侧重于战略网络的静态研究多,企业战略网络管理的动态研究少,更缺乏对深层次的网络管理问题和网络进化问题的研究。(4)在技术方法研究上,以定性为主,缺乏定量的具有动态性的技术方法,更缺乏有关动态战略分析方法、网络信息管理支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正因如此,战略网络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对企业战略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基本战略理论及其技术与方法,使之未能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之中。

四、战略网络研究趋势和主要方向

从上分析,我们认为,现代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是:(1)战略网络研究系统化。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既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内容,又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未来的研究必须整合多个学科的理论来系统研究战略网络,才能对战略网络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2)战略网络研究动态化。战略网络的基本特征就是动态变化和不断进化,只有引入社会网络技术、系统动力学、进化博弈、离散仿真的技术等分析方法来分析战略网络的互动性和动态性,才能真正揭示战略网络的演化规律。(3)战略网络研究定量化。由于战略网络涉及的组织多、相互的关系复杂,未来的研究必须采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收集大量的数据,利用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分析网络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才有保证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结合战略网络研究发展趋势分析,我们认为,今后战略网络研究的主要方向:

1.用系统观进行战略网络理论框架研究。综合应用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协同商务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系统理论和博弈论等,从系统观的角度,构建战略网络理论框架。它包括战略网络的结构、功能和特征,战略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动态关系网络分析,战略网络的目标与选择,战略网络的动态管理,战略网络绩效评价与网络进化。

2.战略网络中的组织间动态关系分析与技术方法研究。要运用系统动力学、社会网络技术方法和离散系统仿真技术,进行组织间动态关系网络分析与仿真模型优化,明确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升和发挥不同作用网络节点之间的动态关系,保证战略网络的优化。

3.战略网络动态管理过程研究,要促进战略网络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和可操作性,这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包括:(1)利用组织学习理论和企业网络理论,建立起有效的网络学习机制: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网络学习中的博弈均衡问题,制定出企业在网络学习中的最优策略。(2)运用委托—理论,建立长期网络信任机制,保证网络知识有效转换、整合与创新。(3)运用协同商务的原理和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开发和实现基于协同商务观的企业战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网络内部信息、知识的快速交流、处理和共享。

4.战略网络进化研究,体现动态性和共生性的特点。要以进化博弈理论为基础,结合进化理论和遗传基因理论,揭示战略网络进化规律,针对有限理者所组成的大群体中多次博弈背景下的进化力量,建立战略网络动态进化模型来描述其进化过程,研究网络行为的稳定性问题。

而动态能力(DynamicsCapabilities)则把企业动态的环境与企业资源和知识所提供的能力结合起来,以企业的动态能力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因此,关于企业分析的基本单元及研究演化轨迹是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正是不同学科分支把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的研究分裂开来,从而得到不同的解释、应用工具及学派丛林,常常也让战略研究者和实践者感到无所适从,这些问题呼唤系统的方法论来研究战略管理。

网络企业调研篇4

一、电子商务初级技术类从业者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电子商务企业以及有进军电商行业意向的企业共计两百家进行人才类型需求调查。对于电子商务初级技术类从业者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

对企业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31.85%;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54.86%;部分需要的企业13.21%;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0.08%。

对商务网页设计制作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26.55%;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54.8%;部分需要的企业16.23%;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2.42%。

对网络客户服务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41%;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46.25%;部分需要的企业9.56%;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3.19%。

对网络营销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43.89%;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44.03%;部分需要的企业6.82%;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5.26%。

由此可知,对于初级技术类的从业者,电子商务企业最喜欢网络营销的能力,也就是个人或集体基于互联网技术、支付中介、物流快递满足顾客欲望及购买力的能力。所以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要重视这些技术的培养。同样网络客户服务能力也是关键,其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客户服务工作,是网络购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细分出来的一个工种,跟传统商店售货员的工作类似。

二、电子商务中级技术类从业者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电子商务企业以及有进军电商行业意向的企业共计两百家进行人才类型需求调查。对于电子商务中级技术类从业者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调研结果如图2所示。

对网络信息处理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34.86%;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50.23%;部分需要的企业8.1%;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6.81%。

对商务网页设计制作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15.54%;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61.23%;部分需要的企业18.35%;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4.88%。

对网络客户服务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42.56%;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48.32%;部分需要的企业4.23%;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4.89%。

对网络营销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34.85%;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52.86%;部分需要的企业7.23%;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5.06%。

由此可知,对于中级技术类的从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网络客户服务能力,其次是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营销服务能力。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是网络信息获取、存储、、交流、检索、传输、安全等信息处理和管理的能力。高校对这方面的课程也要引起重视。

三、电子商务高级技术类从业者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电子商务企业以及有进军电商行业意向的企业共计两百家进行人才类型需求调查。对于电子商务高级技术类从业者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调研结果如图3所示。

对网络信息处理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33.45%;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59.23%;部分需要的企业4.59%;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2.73%。

对商务网页设计制作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37.26%;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43.59%;部分需要的企业16.82%;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2.33%。

对网络客户服务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48.33%;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34.25%;部分需要的企业14%;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3.42%。

对网络营销能力需求量的调研结果为:很需要此项能力的企业53.56%;这项能力基本需要的企业33.86%;部分需要的企业6.15%;没有该类人才需求的企业6.43%。(以上所有数据来源教育统计年鉴以及湖北省六所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调研结果。)

由此可知,电子商务高级技术类从业者最核心的能力是网络营销能力和网络客服能力。在校期间,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搜集能力、用户体验能力、自己动手能力、代码了解能力、网页制作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参与交流能力、适应变化能力、终生学习能力、了解企业架构能力、深入了解网名的能力、掌握政策能力。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网络客服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关于商务网页设计制作的能力,在各个岗位中普遍认为比较重要。所以在高职高专和各大高校电子商务的课程体系中一定要突出重点,以实用性为主,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关的职业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尽快地适应工作需求。

网络企业调研篇5

■ 嵌入式网络调查概述

在当今的企业经营中,为了实现有效的市场规划与决策,就必须借助于对市场的充分了解与分析,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全世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公司需要测试和研究其产品或服务,这些公司通常是委托专业的市场调研机构来进行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中国市场研究协会(China Marketing Research Association)对市场调查给出的标准定义为:“是指为实现信息目的而进行研究的过程,包括将相应问题所需的信息具体化、设计信息收集的方法、管理并实施数据收集过程、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确定其含义等。在分类中,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零售研究、媒介和广告研究、商业和工业研究、对少数民族和特殊群体的研究、民意调查以及桌面研究等。”

按照市场调查的方法分类,大致可以将市场调查划分为传统市场调查和网络市场调查。嵌入式网络调查属于网络市场调查,但它又区别于传统的在线网络调查模式。传统网络调查模式是通过独立的自有平台开展数据调研工作,而嵌入式网络调查是将网络调查工具嵌入第三方网站(门户网站、SNS网站、网络游戏、BBS等),利用第三方网站的访问流量和不同的用户类型选择特定的被调查者完成调查任务。受访者完成调查任务便可以得到积分、电子货币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

目前,国内网络调查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嵌入式网络调查在样本容量大、调查成本低的优势基础上,克服传统网络调查公司自建平台吸引网络人群进行调查方式的不足,通过与第三方网站平台的合作,利用其已有的巨大用户流量和细分用户群体,能很好地解决受访人群的流量问题和具体细分人群的需要。而传统网络调查公司自建平台最大的问题是用户流量过少,并且所设奖励没有针对性,因而不能吸引众多的网络人群,同时也增加了调查机构自身的调查成本。

■ 嵌入式网络调查的竞争优势与延伸机遇

信息化建设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为市场调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细分的网络调查行业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网络调查行业的兴起,已成为我国新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加入WTO后全球一体化经济的重要延伸,也将为我国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网络调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特点,能为企业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第二,中国巨大的网络用户群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其采样来源的广泛,网络商业调查访问样本数量众多是其商用价值的重要保证,同时网络经济的粘性是其运用的基础。

第三,依托于第三方网络平台,利用其巨大的流量和忠实的网络用户来进行细分调查,一方面能很好地解决拓展市场的难度和市场营销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性、细分化的网络进行分类调查以获取高价值的调查信息。

第四,目前网络调查市场发展迅猛,而行业中还没有领先的龙头企业,现有的几大调查公司,其市场占有份额也不高。由于网络调查市场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这为第三方嵌入式网络调查的成长和发展减少了一定阻力,企业应利用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自身差异化的定位和创新型的商业模式,稳步推进,可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同时,在商业数据收集与统计服务之外,嵌入式网络调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已有的资源和条件,开拓相关的新产品领域。这主要包括市场与行业研究服务、企业咨询服务等。数据收集与统计服务是第三方嵌入式网络调查的基础,市场与行业研究服务将在拥有大量可靠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专项研究员的研究,为企业提供市场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等服务。咨询服务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进行调研、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导方案的推行实施,以解决企业经营问题,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推动企业健康稳定高速发展。

■ 嵌入式网络调查数据采集方式与实施方案

根据客户的需求,利用调查平台收集第三方数据,可提供以下两种方式服务:针对在线可访问样组(OAP)实施在线调查服务,或针对客户端样本数据库实施在线调查服务。下图为这两种在线数据采集服务方式的流程作业图。

■ 嵌入式网络调查在SNS网站中的实施

继美国的MySpace以及Facebook等社交网站都推出开放平台之后,国内的著名SNS(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如51交友、校内网、开心网等纷纷宣布推出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开放平台的意义在于,网站将程序接口与协议、架构全面开放,将大量的注册用户资源与第三方共享。诸多第三方可以通过开发插件,接近这些交友网站的核心用户,网站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些插件获得更多内容与功能。嵌入式网络调查将根据客户的需要制作调查插件,通过SNS网站开放的API接口植入网站,完成网络调查工作。

■ 嵌入式网络调查在门户、BBS等网站中的实施

在门户网站、BBS论坛等网站,利用Flash或Iframe等形式将问卷直接嵌入到公司网站或博客页面等,利用此项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

其一,便于设计与填答。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填答,既简单又快捷,题目、选项、题目属性(如单选、多选等)都可以在点击之间填选完成。

其二,调查模板灵活多样。可以设计提供多种调查样板,比如用户调查、市场调查、活动报名、方案征集投票等。

其三,形式灵活多样。支持多种方式来问卷调查。包括链接、flash嵌入、iframe嵌入等。

其四,提交形式丰富多彩。对问卷的统计分析较为全面、直观,支持表格、饼图、柱形图等多种方式。

其五,服务功能多种多样。其他支持功能,比如对问卷发表评论、订阅结构、生成报表、导出数据等。

■ 嵌入式网络调查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国际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调查将成为21世纪应用领域最广泛的主流调查方法之一。网络调查既适合于个案调查也适合于统计调查,对于从事专业调查的调查组织来说,可以开展盈利性的网络调查业务。

从国际互联网应用的现状来考察,今天城市中知识层次较高的年轻人群的想法,代表着明天城市社会的价值取向,这种超前的网络调查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从市场调查发展趋势方面来考察,在欧美等国际互联网发达国家,关于市场调查和民意调查的网络调查已经相当广泛。而这几年,随着中国网络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各种盈利性、非盈利性的网络调查发展迅猛,特别是商用调查市场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在美国,GlobalTestMarke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调查公司,能跨越多个国家实施在线消费者调查,并能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国内,商用调查市场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而嵌入式网络调查的出现,必将成为市场调查领域的一片广阔蓝海!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大学)

蓝海:由学者W.Chan Kim和Ren'ee Mauborgne提出,指尚未被完全开发的新兴市场。

网络企业调研篇6

关键词: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价值链;模块化;战略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1)06―0065―06

一、企业价值网络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Michael Porter《竞争战略》(1980)和《竞争优势》(1985)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战略管理研究领域构筑了较为完善和权威的产业竞争理论框架。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五力分析模型和战略集团等概念的提出,使得“竞争”成为企业寻求优势的主流手段,击败对手成为经营成功的首要选择。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各个行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行业内竞争模式日益丰富,互联网技术使得部分竞争对手甚至具备了一定的隐身能力,另一方面,其他行业的领导者随时可能大规模进入本行业,加剧原有的竞争。这些挑战均使得企业很难盯住所有的竞争对手并采取行动,基于完全竞争的战略思想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通过合作构筑竞争优势的战略思想开始兴起。战略联盟、战略网络和价值网络等基于合作的战略思想研究不断深入。

企业价值网络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价值星系的概念。Normann和Ramirez(1993)提出的价值星系(Value Constellation)概念实现了从企业、产业向整个价值创造系统(The Value―creatingSystem)的过渡。价值创造系统是供应商、战略联盟伙伴、客户共同组成的价值创造体系。企业价值网络概念出现于Adam Brandenburger和BarryNalebuff(1996)的著作《co―opetition》(竞合)一书。这本著作强调了两个概念,一是合作双赢,二是企业共生(Symbiosis)。而这个共生网络本质上也是一个价值增值网络。可以说,这个共生网络概念就是企业价值网络最早研究的雏形。Brandenburger和Nalebuff明确定义了价值网(val.ue net)概念,并详细阐释了其五个主要组成要素。

如果说Brandenburger和Nalebuff关于企业价值网络的论述是围绕“竞合”和“互补”等核心概念间接展开的,美国学者大卫・波维特,约瑟夫・玛撒,R・柯克・克雷默(2000)在《Value Nets》(价值网)一书中对价值网的阐释则更为清晰和实用。价值网是一种新商务模式,将客户个性化要求与高效的供应体系相连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合作各方的无缝连接,以高效率提供解决方案。价值网是企业适应巨大竞争压力、全球化趋势和客户苛刻的个性化需求的有效竞争模式。价值定位、经营范围、利润捕捉、战略控制和有效实施是有效构筑价值网的五个步骤。

Kathandaraman和Wilson(2001)强调了企业价值网络的客户驱动性,认为价值网是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Suzanne Berger(2001)则从企业能力成长角度指出价值网络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单个产业环节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Adrian Slywotzk(2002)进一步在专著《Profit Zone》(利润区)中指出价值网络的本质是围绕客户价值重构价值链以实现客户整体价值最优。

国内学者在企业价值网络问题上提出了大量有创造力的见解。刘东(2003)从虚拟组织角度探讨了企业价值网络的实质。模块化、知识整合和快速协调是价值网络显著特点。周煊(2005)指出,信息时代企业新兴运作模式的本质是能够更有效率地让渡客户价值。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源于某些擅长的价值活动,还来自对本行业甚至跨行业价值系统的管理。企业价值网络的概念是对各种新兴运作模式的提炼与深化。胡大立(2006)指出价值网络是企业间的合作而连接起来的价值体系。刘海潮(2007)提出价值网络涵盖了企业自身、客户、市场对手、联盟伙伴等多重经济关系的网络体系。它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网络、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合作关系网络、以网络主体间关系为核心的竞争关系网络。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价值链的个体对抗演化为群体对抗,企业价值网络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群体竞争的网络模式。企业价值网络的本质是多行业价值链和价值系统的整合,将企业竞争战略从个体层面发展到网络层面,通过网络成员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构筑整体竞争优势。客户需求激发、组织动态演化、信息技术整合和群体协作响应是企业价值网络的核心运营理念。

二、企业价值网络研究的核心内容

1.价值链理论延伸与企业价值网络形成机理研究

对企业价值网络运作机理最直接的理论阐释就是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入手。价值链理论认为,五种基本价值活动(内勤、生产经营、外勤、市场营销和服务)和四种辅助价值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构成了企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则组成了行业的价值系统。李垣,刘益(2001)探讨了价值链思想的局限性:单向、静态、缺乏创新。价值网络则具有交互、进化、扩展和环境依赖的生态特性。效用体系、资源选择、制度与规则、信息联系、市场格局和价值活动是价值网络基本构成要素。周煊,程立茹(2004)指出,价值链理论是深入阐释企业价值网络形成机理的基石。企业构筑竞争优势的首要问题就是明确自己的战略价值活动,并不断增强在战略价值活动上的价值创造能力。企业仅仅关注自身战略活动定位已经不够,还必须关注整个行业价值系统的整体效率。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是构筑竞争优势的两个必然维度。王伟(2005)从能力要素、业务单元两个角度探讨了价值网的内涵,指出价值网价值创造源于能力要素分解。罗珉(2006)认为价值星系标志着企业组织形态和价值创造机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指出打造价值星系是企业领袖的核心任务。胡晓鹏(2007)通过对基于价值链理论和模块化理论为基础的产业微观基础的剖析,构建出一个能够解释并适应于不同微观经济基础特征的产业组织理论范式。分解价值链各个活动环节,可以使产业的微观基础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整合方向。价值链环节分解后的模块化运营,使得企业微观运营层面呈现出网络化特征,这为企业价值网络形成演化提供了基础。姜奇平(2009)指出,价值

链明确的是企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而价值网络实现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单元之间的无缝对接,企业的运作融为一体,边界已经模糊。

2.基于模块化理论的企业价值网络运作机理研究

在阐释价值网络运行机理方面,当前的研究主要围绕模块化理论展开,也有学者从虚拟企业和系统理论方面加以阐释。朱瑞博(2004)认为价值模块的出现推动了传统价值链的分解、重建和整合。余东华,芮明杰(2005)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发生以价值模块为基础的解构、整合和重建。价值链解构为价值模块,价值模块整合成为有竞争力的价值系统。余东华,芮明杰(2008)模块化网络组织是在价值模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价值创造的组织形式,价值的创造、转移、实现和分配四个阶段是其核心环节。引导价值的合理流动,既是模块化网络组织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网络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模块化网络组织能够通过知识创新实现价值创新。闫中锋,刘东(2006)指出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很难在所有的价值环节上都保持最有效率的状态,无法依靠有限的资源在各个价值链环节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只能存在某一个环节,这就是核心刚性问题。但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快速变化的特征,对供应商的核心能力提出快速变化和调整的要求,因此,解决核心刚性问题也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企业必须通过组建模块化网络培育、发展和维持核心竞争力并解决核心刚性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结构就显得至关重要

李平,狄辉(2006)从模块化角度区分了企业内部价值网络和企业外部价值网络。全球各产业以标准模块为基础的制造模式推动了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产业价值链是价值链在产业层面上的延伸,是多个企业价值链的整合。当产业从价值链竞争转向价值系统竞争后,就会逐渐形成标准化模块企业。价值网络可以吸引大量的标准模块企业加入,而大量模块标准化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价值创造组合,为价值网络提供新的创新优势。赵骅,丁丽英,王金山(2009)从网络角度围绕集群经济规模问题,研究了最优集群经济规模特性,并探讨了动态和稳态集群背景下网络成员数量的控制方式。

3.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问题研究

(1)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的表现

周煊(2005)认为信息时代企业新兴运作模式的本质是能够更有效率地让渡客户价值。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源于某些擅长的价值活动,还来自对本行业甚至跨行业价值系统的管理。企业价值网络具备网络经济、规模经济、风险对抗、黏滞效应和速度效应五种基本竞争优势效应。李海舰,原磊(2005)企业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围绕自身核心能力打造价值模块,将自身看做全球经济网络的一部分。价值活动是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石,价值活动之间并不孤立,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不同价值活动间的交互作用实现的。企业价值网络中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每一成员企业所具有的核心能力与相关组织核心力的结合实现的。

(2)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的阐释

吴海平,宣国良(2002)提出了价值网络的动力学模型,将价值网络与集成价值链的精益生产模式和灵活制造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价值网络的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模式下的价值传递机制,整体性的运营和利益协调是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的源泉。

方润生,李垣(2002)提出企业内部产出和外部产出的概念,强调内部产出对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企业高效率的内部产出能为企业外部产出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要有效实现企业内部产出对其最终产出价值优势的贡献,企业应努力建立宽松的文化和制度环境、与企业战略相容的相关利益主体的效用体系、非官方活动与官方活动协调与转化机制,进而促进企业非官方活动的健康发展。高效率的内部产出是价值网络竞争优势源泉。

周煊(2006)认为企业价值网络是核心能力和异质资源的强化平台、调整平台和保护平台。通过以认同为基础的信任减少网络的交易成本,这是价值网络提高客户价值让渡效率的重要原因。在组织学习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过程中,价值网络具备良好的沟通结构,能够从战略高度对整个网络的知识分配加以规划、管理,提高了学习效率。价值网络竞争优势源于其内生的知识管理优势。(2007)从知识视角出发提出了智力资本价值网络的概念,分析了网络中的知识转移和知识转化,并构建了智力资本价值网络内的知识转化模型。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市场资本三个维度。

蒋琰(2005)从资源观角度阐释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活动,主要体现在价值的交换关系上。资源运动及其价值交换关系使得网络管理者能够统筹企业价值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合各方资源并平衡网络各方利益。这种网络关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开放式的动态关系网络;价值网络处于远离平衡态;价值网络的非线性作用机制。

(3)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的构筑与演化

林子华(2006)从虚拟企业角度阐释了企业网络的价值增值机理。企业虚拟化运营过程中对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内的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和虚拟组织方法的结合运用,不仅为企业之间的网络合作提供了更加快捷、准确、宽广的信息支持,而且为企业之间的网络合作创造了新的组织机制。企业虚拟化运营的这种创新的技术经济特点,大大地促进了信息时代企业总体劳动创造价值的网络化实现。

邓龙安,徐玖平(2007)指出,技术范式(Technology paradigm)演进与现有企业的生存方式有密切联系,破坏性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导致企业成本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从而导致新的价值网络形成。技术范式要成功实现转移,需要考虑现有产业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并接近“自然极限”,此外是否出现新的破坏性技术也是关键。企业价值网络的价值形成依靠规模报酬效应和垄断势力,但是技术范式转移使企业价值网络失去规模报酬优势。在技术范式转移时期,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网络价值活动的横向联系,减弱纵向联系,并运用松散连接法对企业价值网络活动的联系进行管理。

俞荣建,郝云宏(2009)认为构建客户化的价值创造网络是企业组织演进的最新趋势。价值创造网络的系统绩效根本上表现为网络系统的客户化水平和动态的顾客价值创造能力。价值模块构成价值创造网络的系统要素,价值创造网络系统绩效的提升有赖于价值要素的丰富化与多样化、价值要素的模块化设计、价值模块的处理策略选择和价值创造网络的系统结构和价值创造机理设计。俞荣建(2009)还运用模块化的价值网络理论,分析了素有“小狗经济”之称的浙江产业集群,阐释如何从价值网络理论角度提升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一些具体建议实践指导性较强。

4.企业价值网络的其他问题

(1)企业价值网络的公司治理问题

卢东斌,李文彬(2005)认为公司治理研究个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转向公司间关系的治理研究。这是一种超产权关系的治理问题。在以网络关系为基础的公司治理中,价值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和客户网络关系是企业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公司必须采取分类治理思想,协调、维护、发展好对各种网络关系。协调企业创造价值、维持价值创造各方关系,不断吸引各种资源进入网络,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卢福财,波(2008)探讨了全球价值网络中中国企业的定位问题。论文指出在全球价值网络体系中,跨国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挤压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其长期锁定在价值创造的低端状态。这种全球价值网络发展模式会强化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并可能造成环境破坏。论文从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微观角度构造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低端锁定博弈模型,模型的结论指出跨国公司会无条件地对中国企业的价值升级路径实行封锁。中国企业突破跨国公司技术封锁主要障碍表现在国内消费市场结构与规模差异、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以及企业自身心智模式与创新能力低下。

傅代国,田小刚(2008)指出当前价值创造的重心已经从价值链转向价值星系,价值星系中存在一个主导性“恒星”企业,它往往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创造资源,如核心技术、知名品牌、领袖人物等,其他模块企业自身优势往往需要与“恒星”的这种资源结合才能充分地发挥出价值。“恒星”企业是价值星系得以形成、演化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企业价值网络的文化问题

方本新,张宁(2008)重点探讨了价值网络的文化概念。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价值网络也为企业创新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企业网络构建往往容易忽视文化问题,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战略定位、组织结构和运营上。但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价值网络竞争力,还必须培育价值网络成员企业认同的文化。只有开放、平等、共享、创新的文化空间,才能改善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营造一个产品、知识交流的平台。企业的价值取向、价值活动方式乃至整个价值生态系统必然随文化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产业或企业个案研究

欧阳双喜,王世豪(2008)以海尔公司为例分析了企业价值网络的运行机制及得到的启示。该文分析了海尔价值网络的价值定位,信息交换机制和能量交换机制,指出海尔公司通过有效的构筑价值网络赢得了竞争优势。文章分析指出企业价值网络的运行需要以高度的网络化为基础,需要企业转变观念,重新思考和设计整个业务模式,确立全新的价值定位和价值让渡流程。

吴晓波,杜健,韦影(2005)在战略联盟和价值网络等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中国3G业务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策略,作者将价值网络看作战略联盟关系的网络化,认为价值网络即战略网络,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3G业务发展的5大因素的各自权重,并探讨了战略网络在3G业务发展中的实践应用,提出了3G业务网络发展的平台构建策略、合作内容策略、合作模式策略、终端整合模式策略、营销服务渠道整合策略以及宣传合作模式策略。

刘蔚(2006)运用价值网络工具分析了旅游产业,指出旅游业价值网络是以具有核心能力要素的企业为中心,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各种纽带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客户整体服务网络。旅游价值网络要做好核心企业的选择、旅游价值网络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网络收益的稳定性等工作。中国旅游企业构筑价值网络应该以航空公司,饭店集团等为核心,也可以构筑基于旅游中介的旅游价值网络。

陈宇科,喻科,孟卫东(2009)以重庆汽车产业为例,对纵向合作创新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作了阐释。论文基于价值网理论,提出建立以客户价值为出发点、以产业链为主要路径、以价值创新为目标的纵向合作创新网络,并探讨了其网络内涵、控制机理和运营特点等问题。

三、企业价值网络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1.构筑价值网络战略理论模型

当前的竞争已经由个体竞争转向群体竞争,战略制定也已经由个体层面发展到群体层面。因此,系统性的网络战略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取代传统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企业的未来竞争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企业价值网络的提出源于管理咨询实践,虽然操作性相对较强,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系统、对企业战略制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模型。如何将价值网络与当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相结合,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具有创新性的网络战略理论体系,以便更深入、透彻和系统地指导企业经营实践,将是未来企业价值网络研究的重要方向。

2.整合战略网络的现有研究成果

在价值网络研究之前,战略网络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Jarillo(1988)年在《战略管理杂志》上,首次提出了“战略网络”概念,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开始。Gulati,Nohria和Zaheer(2000)系统地阐释了战略网络的研究现状。毋庸置疑,要深入展开企业价值网络的研究,就必须理顺企业价值网络与战略网络在理论逻辑方面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融合战略网络的现有研究成果。目前,这方面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没有见到。实际上,企业价值网络从本质上而言也是一种战略网络,其核心战略逻辑源于网络运营的客户需求驱动。战略网络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价值网络研究的深入展开。

3.整合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成果

价值网络的本质是客户价值驱动的网络。价值网络的研究显然应该与营销学领域大量与客户价值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联系起来。周煊(2005)指出价值链理论过于局限于厂商价值,创新性地运用客户让渡理论丰富价值链理论,从微观层面阐释了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除了客户让渡价值理论外,对企业价值网络的研究还可以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网络营销理论等大量营销领域现有理论和成果结合起来,对客户价值驱动的网络竞争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察。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4.价值网络定量研究的展开

网络企业调研篇7

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涉及网络还非常有限,处于相对基础的应用层面,仅是在互联网上广告、建立公司网站等。而全国拥有网站的企业不足20%,做过网络广告的企业不足5%,其他高级网络应用更是无从谈起。

绝大部分企业认为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效果并不明显的宣传方式,其价值非常有限。其实,网络对于企业经营的应用范围远远不止于此,随着我们对其应用的深入、广泛,网络所能带来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换言之,企业认为互联网缺乏价值的原因只是其挖掘的很少而已。笔者以为,互联网的诞生不亚于当年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更加成熟,其不仅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会颠覆企业的经营模式。因此,我们今天的企业该先行一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如果操作得当,甚至可以借助网络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企业对于网络的应用应该从现在的建个企业网站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打点网络广告促销产品的网络基础应用层面,上升到把网络应用融入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只有把互联网应用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纳入战略规划当中,网络才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

网络在企业经营上的应用分为两个方面:

1.管理方面;

2.营销方面。

下面分别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进行探讨。

网络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企业将网络应用于管理中的基本是电话会议、即时沟通与电子邮件等基本功能上。这只是网络最基础的应用,网络的真正价值仅被开发了一成左右。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网络达成调度中心、虚拟办公室、信息库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1.整合调度中心

网络技术的成熟将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因为,传统的产业结构受到地域与信息沟通的限制,只能在小范围内把不同分工的上、下游企业连成一条线,即所谓的产业链。但是,因为网络工具的介入,打破了传统的产业线性连接结构,让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掌控大量的下游客户与上游供应商,使产业链变成产业网,如果操作得当,可以成为整张网的核心枢纽,由此打造出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优势。比如,可以根据每一笔下游客户订单的个性化要求在众多的合作商中选择最适合的生产商、原材料采购商及下游的物流商等,自己只是一个调度控制中心。由于网络的应用,企业的上、下游合作者将不止一个或几个,而可能是几十个、几百个,或更多,同时也打破了地域限制,生意可以做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比如,美国某企业需要一批服装的信息,我们可以轻松从网络上获得,几秒钟就可以与其取得联系,如果达成合作意向,就可以根据订单的情况在众多的供货商中选择最适合的生产商、原材料采购商及物流配送商等。企业可以在擅长款式研发的流行之都法国巴黎寻找设计师,而后把设计方案交给劳动力便宜的印度或中国去生产,在布匹等原材料便宜的越南采购原材料或在生产地采购。整个环节只有原材料采购与配送成品需要物流运输,其他环节都是通过网络来无成本、高速度完成的。而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物流成本在逐步降低,扣除这些成本还是会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加之是精选各个环节,产品的品质也会有很强的竞争力,比如,法国的设计肯定比当地要好。虽然这些现在听起来离我们的企业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其实只要我们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至少拥有这样的思维,很容易就可以达到,因为,很多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在这样做,并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获得了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

2.虚拟办公室

我国企业基本还都停留在每天固定上班,固定下班的工作形式中,其实这样的工作形式所产出的效益低于现在西方国家一些企业采用的虚拟办公室。所谓虚拟办公室指的是一些企业的部门,甚至是所有部门,都不需要员工按时到实体办公室上班,而是通过网络在家里,在路上,甚至是在旅行时工作,连接一个企业的就是一条网络。这样的好处是节约了很多经营的成本与开支,比如办公室的开支、员工交通费的开支及办公用品的开支等。更重要的是,给予员工更大的自由空间反倒使他们有更充足的精力来全力投入工作,而非是每天靠着时钟,等待下班,遇有私事或不在工作状态时又不愿意因请假而失去奖金,工作的效率反倒很低。弹性的虚拟办公则可以让员工自由活动,最终以劳动产出作为绩效衡量标准,而非时间。这样、能让不在工作状态的员工可以去放松休息,状态好了的时候在全力投入工作,这对于一些需要创意等高度脑力劳动的工作岗位尤为重要。

当然,虚拟办公需要根据企业形态来决定,生产型企业的车间不可能没人工作,如果采用虚拟办公就只能是部分部门,比如财务、营销等部门。而作为财务公司、经纪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网络公司等适合虚拟办公的企业则可以把大部分公司部门虚拟化或组合化。比如,一家商业网站制作公司,他们业务开发部门设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以获得高价值的客户,当接单后会通过网络把业务交给擅长创意设计,位于南京的创意设计部门进行创意设计,完成创意后,创意部门把完成一半的订单在通过网络发给劳动力相对低廉,位于沈阳市的技术制作部门来完成,最后通过网络把产品交回给北京总部的验收部门,合格后交付客户。虽然公司的几个部门分别在全国各地,但是通过一条网络光纤,就可以让他们随时保持沟通与协调,和在一个办公室里没什么区别。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办公成本,企业的组成结构也更加灵活、高效,这对于一些网络相关的公司最为适合。但对于需要实体物品交易的企业同样适用,因为,只要结构设计合理,扣除运输成本外,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还有,通过网络远程视频监督生产、验货、交易,都在网络逐步升级中实现。而IBM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网络召开全球公司大会,全球公司员工分享资讯与下达工作指令早已很平常。目前全球采用不同程度虚拟办公的企业已经超过200万家,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一数字还会成倍增长。

3.网络信息库

信息对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大企业或小企业,一条信息都可以使其获得一个巨大的商机,甚至是改变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运。网络信息获取的便利,让原本信息不对称,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拥有了和大企业一样公平竞争的机会。任何规模的企业都可以与地球另一端的客户做生意,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国际上最新的科技动态、金融形势与流行趋势等最新的信息,这对于企业敏锐、正确地做出经营决策至关重要。遗憾的是,我国企业对这个重要的资源重视程度并不够,没有系统的,有效地把网络作为一个信息获取工具。导致自己的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境地,这是非常遗憾的。

网络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目前企业多是把网络作为一个单纯的广告工具,在企业网站或是其他网站投放一些广告而已。但是,网络对于营销活动的帮助大得惊人,而且有逐步取代很多传统营销工具的趋势。我们可以使用网络这个强大的营销工具来达成产品销售平台、体验媒介、市场调研、病毒传播等很多功能。采用网络营销最大的优点是低成本,而操作得当,效果是传统营销工具所无法比拟的。

1.产品销售平台

看一下我国企业所建设的网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的企业网站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功能很单一,只能算是一张多媒体宣传单。自己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明明很多,可不是不上传到网站上就是只上传几个而已。当问及原因,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认为网络无法带来实质的销售:“建站一年了,访客不过十几个人,能有什么用?建个网站只是因为别的企业都有,自己也建一个来装点门面”。

有点企业认为网络无法促销商品,原因不在网络,而是我们并没有开发出能够销售产品的网络营销工具。根据长尾理论所述,网络在产品展示与销售上具有传统方式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如果有效利用,其销售能力绝不逊于传统销售渠道,而网络的成本损耗更是远低于传统销售渠道。

全球销量第一的戴尔电脑公司,其5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网络,每年其网站浏览量超过两亿人次,在中国上百亿的销售额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网络。戴尔的网络销售模式是跨过中间商,直接与网民顾客对接,把中间的成本节省下来让利给消费者。顾客直接通过网络订购电脑,机器的软、硬件配置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来量身定做,方便快捷。戴尔生产的每一台电脑都可以是量身定做的,当顾客确定了购买电脑的详细数据后,戴尔就根据订单利用互联网检索相应组件的生产商,买回组件进行组装,完成后由物流配送给顾客。整个流程听起来很麻烦,而戴尔通过网络的整合与无缝衔接,使消费者从下订单到收到产品,不会超过15天,平均基本7天就可以拿到订购的商品,而这7天还主要是运输所占用的时间。

2.广告传播

这里指的广告传播不仅仅是在网站上平面或多媒体的广告,而是把网络作为一个系统的广告传播工具。因为网络具有倍增的病毒式传播特性,因此,网络可以创造出传播的奇迹。所谓倍增特性就是一个浏览者把一条信息传递给其他5个人,而这5个人再分别发给5个人,这一过程重复十次的话,就会有2500万人收到这条信息,而这个过程通过网络来完成,仅仅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而已。由于这个传递过程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时间成本、体力成本与物质成本,所以很多浏览者会愿意进行传递,与好友分享。因此,像传统模式那样只是按照一对一接收的思维来制作网络广告或传播内容将会失去99%以上的接收对象。必须要熟悉网络作为传播工具的特性后,针对性的制作传播内容,才可能发挥出网络传播媒体的优势。

网络传播的原则是必须包含病毒传播功能,不能达到自动倍增式传播的广告或宣传就不能算成功的网络广告传播,这种病毒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企业及产品的不同可以发挥创意。比如,能够引起大家议论的事件、有趣而独特的广告小游戏等,但切忌为了广泛传播而忽略了其必须包含的销售功能及品牌塑造功能。也就是说这个信息的接收对象必须都是产品的目标消费者,而非毫无关系的人。

3.体验媒介

如今,无论是服务型企业还是生产型企业,都在倡导与消费者的零距离接触,为其提供各种体验,以此提高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并促进销售。于是企业纷纷在销售终端设置体验元素,在服务中设置体验环节等。其实,在如今网络带宽不断拓展,3D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最便捷,成本最低,最容易与消费者接触的体验媒介,而我们企业却忽视了这个重要的体验营销手段。通过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互动体验可以做到超越传统思维的全新形式,能够创造出现实世界无法达到的各种视觉、听觉的体验。这样独特的体验会让体验者印象深刻,而塑造这种体验营销所需要的成本却是非常低的。

宜家家居也在网站上建立了3D模拟体验空间,让访客把自己喜欢但又担心几样组合后摆放在自己家里是否会适合的家具“拽”到一间虚拟的房间中,自由摆放与组合,提前看到家具摆在家里的样子。此举受到了顾客的好评与欢迎,为其家具的销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些企业都通过网络的体验营销有效地促销了商品,宣传了品牌,但遗憾的是,它们都是外国企业,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水平还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

4.市场调研

随着营销水平的不断进步,营销的基础――市场调研工作在逐步得到各企业的重视。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些企业每年市场调研的费用高达几百万美元,在我国市场调研也开始逐步受到重视,投入也在增加。但是,我们的调研形式多为终端访问、电话统计、发放问卷等形式,成本较高,收效却有限,大部分问卷都是无效问卷。原因主要是形式死板、操作麻烦、和受调对象没有利益联系等。而网络市场调研具有低成本或无成本、调研形式拓展性强、参与简便等优势。可以进行一些趣味互动、有奖互动等形式,由于参与非常方便,会有很多目标消费者愿意参加。

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有趣的形式进行市场调研,短短十几天就收到了近百万份的有效调研信息。而成本仅为几千元的奖品,这次调研不仅达到了满意的调研需要,同时更成为一次成功的网络营销活动,仅几百万浏览量所产生的广告效果就是传统形式望尘莫及的。宝洁、通用、迪士尼等国际大公司也都经常采用这样的调研方式,在网络普及的美国,网络调研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市场调研的主要形式。

网络企业调研篇8

关键词:网络战略 管理战略 网络

 

一、导言

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步入网络时代,它将彻底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战略行为。网络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合作网络之间的竞争,这是一种新的竞争形态——网络竞争。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基于“公司是独立、自治实体”的假设和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研究企业战略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必须从嵌入于企业的关系网络视角来研究企业战略。战略网络 (Strategic Network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新战略思想。

所谓战略网络,是指由社会的不同组织或个人为了共同的远景,通过一定的协议或契约联结在一起,以彼此间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为基础而构成具有战略意义的、不断进化和优化的动态合作网络。战略网络及其管理“必然将成为新的管理范式与新的竞争游戏规则”,“战略网络管理是当今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战略网络研究既是一个急需研究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正如《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在2000年3月出版“战略网络专集”时,编辑所评论的那样:“我们觉得认真地强调战略网络是如何影响公司的利润率问题——战略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的时机已成熟”。战略网络作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但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现有的战略网络研究系统性不够,缺乏定量和动态分析及其支撑技术。为此,本文在评价现有战略网络研究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战略网络研究将是系统化、动态化和定量化,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可操作的战略网络理论与技术方法,使得战略网络理论能真正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之中。

二、战略网络研究沿革

20世纪80年代以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资源稀缺,而且企业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控制和市场的份额上,网络参与者将网络视为一种投机选择,协调成本高和机会主义多,因而网络被许多学者认为有负面影响和缺乏效率,长期以来其优势没有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认真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知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网络化日益凸现,而且网络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日本的企业之所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国际化经营效果显著,就是因为日本的企业并非以单个原子状态来活动,而是以一群合作企业或组织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知识共享、共同发展,形成了世界级的核心能力。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企业网络及其关系管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相继出现了组织生态系统(Organization Ecosystem)、组织网络化(Organizational Networking)、网络组织(Network Organization)、组织域(Organization Field)、企业集群(Enterprise Cluster)、伙伴关系 (Partnering)、关系治理(Relational Governance)、拓展企业(Expanded Enterprise)、合作竞争(Co—petition)、组织间竞争优势(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关系能力(Relational Capability)、关系资源(Relation Resource)、网络资源(Network Resource)、联盟网络(Alliance Networks)、战略网络(Strategic Networks)、战略区域(Strategic Blocks)、公司间信任(Inter—firm Trust)、供应商网络(Suppliers Network)等新概念,有学者和先行的厂商已认识到企业隐含的、不可模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其成功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互补者和联盟伙伴,是“创新关键来源”、“组织学习的关键来源”、“学习和能力的关键来源”。R·Gualti等人将这些具有持久性的、对进入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织之间的节点构成的网络统称为战略网络,这些节点包括了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等。于是,战略网络研究就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热点。

就战略管理学者对战略网络研究历程看,首先提出战略网络概念的是J.C·Jarillo。他于1988年在《战略管理杂志》发表题为“战略网络”的论文,可谓是战略网络理论的经典之作。该文从战略的高度阐述了战略网络的内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关系网络,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和知识的关键渠道,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而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模式,使之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网络组织。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开始。随后,战略管理研究者开始对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网络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兴趣,1992年N.Nohria等编写出版的论文集《网络与组织:结构、形式和行为》,汇集了社会网络理论、组织理论、战略理论、经济理论研究者对战略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战略网络研究的奠基者J.C.Jarillo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证考察,于1993年出版其专著《战略网络》,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基本形成。1999年F.J.Richter出版了其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该书以日本企业的战略网络为例,研究了战略网络的理论基础、战略网络形成动因、战略网络的管理与进化,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网络理论,促进战略网络理论走向实践。2000年《战略管理杂志》出版“战略网络’论文专集,介绍了当前有关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这一理论要整合和系统化,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在网络竞争环境下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这标志着战略网络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研究阶段。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学派

由于战略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动态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目前战略管理的学者们都只能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战略网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战略网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作者综合有关文献,将现有战略网络研究主要分为五大学派。

1.以R.Gulati为代表的结合新经济社会学来研究企业战略网络的理论,我们称之为经济社会学派。 R.Gulati的主要代表作有《战略网络》、《联盟与网络》、《网络位置与学习:网络资源和公司能力对联盟形成的影响》。

上一篇:工程项目基本管理方法范文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