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4 14:39:12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绩效考评管理

公共图书馆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前沿阵地和服务窗口,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服务网络的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公共图书馆对推进文化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动力不足、员工积极性不高、服务能力水平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在于绩效考评。

一、公共图书馆为什么要实行绩效考评制度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设置定性和定量指标,对企事业单位中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工作业绩、工作效果及其对单位的贡献和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一)有利于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如果没有实行绩效考评制度,所有的馆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馆员庸、懒、散、浮、拖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工作的有效推进。高效、系统、健全的绩效考评制度将有效地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发馆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有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不仅是文化传播的窗口,更肩负着集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务为一体的职能职责,因此,馆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对外形象。基于此,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的意义可见一斑,它不单单是为每位馆员提供了获得相应报酬、奖惩和晋升的客观依据,更重要的是让馆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从而使公共图书馆有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有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的基础管理工作

公共图书馆实行绩效考评管理制度,不仅能将员工的工资与其工作业绩、工作岗位挂钩,更能激励员工加强思考,该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创新性地把工作做好、做扎实,以使自己在绩效考评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二、公共图书馆绩效考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一)目的不明确,定位有偏差

绩效考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图书馆员工工作业绩的考评,激励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及个人目标,从而促进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目标定位将直接影响绩效考评的实施。目前,许多图书馆的绩效考评都局限于年度的评先选优,忽视了对员工平时工作的考核,导致馆员对绩效考评的目的模糊不清,简单地认为绩效考评只是形式主义,不管考不考核,最终的结果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没有意识到,绩效考评只是提升工作水平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对绩效考评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会使馆员消极对待绩效考评管理工作,不认真、不严谨,自然也不会通过考评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这样的绩效考评也毫无意义可言。

(二)考评标准不完善,考评指标不科学

在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绩效考评管理中,通常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如对员工按“德、能、勤、绩、廉”几方面进行“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分级评价。这种考评标准抽象、模糊、脱离实际,没有将考评标准进行有针对性地细化,没有根据部门、岗位、学历、层次等方面的因素对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考评标准,使考评者区分不出不同的馆员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完成情况,这样的绩效考评结果不公正、不客观、不明确,考评过程变得形式化;另外,含糊不清、定义不明确的考评指标会导致不同的考评者对考评标准的差异化理解,造成考评标准全靠主观意识,从而影响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绩效考评流于形式

目前,仍有很多图书馆不重视效考评工作的宣贯、培训,没有及时地将绩效考评工作的目的、作用、方法等向员工宣传、解释,致使许多馆员对绩效考评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错误地认为绩效考评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意义,最终结果仍然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如果管理者也不重视绩效考评工作,没有及时地将绩效考评结果反馈给员工,员工就不知道自己的考评结果及工作业绩情况,这样的绩效考评结果就是流于形式,不仅不能有效地改进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反而可能导致图书馆工作效率降低,馆员缺乏工作活力及动力。

(四)考评结果等级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图书馆绩效考评结果往往简单地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同时规定了员工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占比,却没有明确规定“不称职”和“基本称职”等级的占比,导致绝大多数员工集中在“称职”这一等级上,而“不称职”和“基本称职”的员工几乎没有。实际上,在“称职”这一等级上的员工,业绩表现却是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业绩表现不错的员工,碍于“优秀”指标有限,只能下降到“称职”这一等级上;由于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部分工作表现欠佳的员工,也能被评定为“称职”,这一现象是由简单的考评结果等级所导致的。也就是说,不论工作业绩怎样,绝大部分馆员都享受着同等待遇,这样的绩效考评,难以达到既定的激励目的,反而会影响原本工作业绩不错的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五)绩效考评执行者心理认知存在偏差

绩效考评的执行者实际上就是绩效考评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其业务水平与心理认知直接影响考评结果及绩效考评工作的有效性。员工绩效考评工作影响着员工的工资绩效、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图书馆绩效考评执行者往往怕得罪人,怕丢了“选票”,以致不愿意实事求是地考评,通常都会作正面的评价,以致所做出的考评结果含糊其辞,不客观公正。

三、如何有效改进公共图书馆员工绩效考评管理

(一)确定符合公共图书馆发展实际的绩效目标

确定符合公共图书馆发展实际的绩效目标,有利于馆员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并能够通过绩效考评了解馆员的业绩信息。制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图书馆整体发展目标与各部门、馆员个人的工作目标联系是否紧密,是否能够有效调动全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实行“年度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至月,严格执行“月计划与总结”制度,馆员在每月月初填写本月的工作计划,每周填写工作完成进度,月底进行工作总结与绩效考评时,通过对比当月工作计划与当月工作总结,能够一目了然地对比每个馆员的工作业绩及工作完成情况。如此一来,将绩效考评作为工作计划目标管理的手段,贯穿于平时日常工作之中,从而使馆员意识到,绩效考评只是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来使各项工作上水平,促进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才是目的。

(二)制定可量化的考评标准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考评标准,是公共图书馆绩效考评管理工作的关键。其中,“因人而异”的考核方法是核心,即考评要求、项目及内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馆员的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对馆员工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周期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并时时跟踪馆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考核标准要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即要明确工作量、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等,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兑现馆员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以此斫∪激励机制,发挥绩效考评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培训宣贯,营造全员参与绩效考评的氛围

公共图书馆员工绩效考评管理系统是一套复杂、完整、科学的体系,如果不及时对全体馆员进行宣贯培训,将导致体系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地运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绩效考评工作正式开展前,要以座谈会、集中会议、征求意见、答疑、印发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开展宣贯培训,使全体馆员都了解什么是绩效考评体系,它是通过什么内容、方式进行考核,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切身利益关系等,从而引起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视,营造全员参与绩效考评的良好氛围,保证绩效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在公共图书馆传统的绩效考评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内部评价,而忽视了外部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往往不够客观、真实。在评价工作阶段,应积极思考,创新评价方式,拓展参与评价的主体,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进行。内部评价主要包括图书馆领导、部门领导和馆员之间的自评和互评;外部评价即服务对象、外聘专家等的评价。其中,由于外部评价比内部评价更加客观,更加有说服力,在评价结果中的占比应当更重。这样一来,将读者的满意度评价与员工绩效薪酬直接挂钩,用机制倒逼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

(五)建立考评结果反馈沟通机制

建立考评结果反馈沟通机制,就是建立“双向沟通”机制,以改进大多数馆员“一问三不知”的现状,即不知道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不知道绩效考评的标准和依据、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既要让馆员参与绩效考评,同时又要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并提出努力方向及下一步工作目标,这样的“双向沟通”机制,有助于馆员自我认识、自我总结、自我提升,从而促进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实行绩效考评管理制度,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引领员工成长,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为全面实现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所有文化事业单位都非常有必要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好绩效考评管理制度这个有效的工具,有效激活人力资本,实现各项工作水平提升,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丽.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馆员绩效考评实践探索.图书情报工作,2016(4):47-53。

[2]郑建英.公共图书馆加强绩效考评管理的思考.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3):51-53。

[3]范佳佳. 全评价理论在学科馆员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图书馆杂志,2012(9) :75-82。

[4]卢焱,毛一国.高校图书馆员工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8):115-118。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发展;前景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39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71-01

1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分期

1.1 职业准备

这时期个人还没有进入图书馆,发生在就业之前,人们会在这一时期形成工作选择观。图书馆如果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外积极宣传,是会对个人的工作选择产生影响的。对于个人来说主要的任务是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培养自己的职业价值观、选择观,做出合理的专业选择,接受教育和培训,为进行将来的职业选择打基础。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优雅、稳定的工作和环境吸引,使其成为大家羡慕的工作之一。

1.2 进入组织

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这一时期,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招聘、选拔工作。馆员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群体,虽有性别等方面的弱势,但也具备了温和、善良、敏感、细腻,工作认真仔细,擅长待人接物,柔韧性强,拥有亲和力等优势,因此图书馆在招聘时根据工作性质也多倾向于新员工入馆后,要接受培训。除了培训与实际工作有关的技能外,还要加强图书馆组织文化方面的教育,使新员工能够尽快融入到组织中,与组织达成就业协定。进入组织后,要尽快学习组织文化,取得组织成员资格,开始进行实际工作。

1.3 职业生涯初期

这是图书馆与新员工相互了解的一个时期。图书馆要尽快分配给新员工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既能让新员工全面展现自己的能力,也能在此基础上对他的实际状况做出分析,确定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时期,对于馆员个人来说,要学习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能力,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工作岗位,适当调整职业目标,组织也要根据员工个人的表现,决定该员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于馆员来说,馆内领导根据每个馆员的特点及特长,了解其最想做的工作,而不是一刀切,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又容易造成馆员闹情绪。另外,岗位定期轮换,增加工作的挑战性与新鲜感,尤其对是年轻富有活力的年轻馆员来说,增加工作的挑战性是热爱自身职业的第一步。

1.4 职业生涯中期

这是个人职业生涯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段时期,持续将近20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个人已选定了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这一方向上保持持续不断的努力,以争取在这一领域得到较为稳定的地位。这也是变化最多的一个时期,有些员工具有上得去的可能性,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而更多的员工由于没有提升的希望而放弃努力,只求在原有的岗位上保持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对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来说,应该加强对馆员社会与家庭角色的关注。这一时期的馆员,馆员既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又肩负着家庭重担,社会对职业的双重要求和标准给馆员带来不小的压力,有的甚至造成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严重影响了馆员的职业发展。图书馆应了解馆员的工作情况和家庭状况,帮助馆员寻求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点,制订维持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可行性计划,并尽可能给馆员时间和空间上的方便,解除馆员的后顾之忧。

职业的发展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由于家庭的重担,馆员的学习主动性一般不够。这就需要图书馆创造一个学习型组织,让馆员时时刻刻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激发馆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应帮助馆员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通过与同事、专家探讨问题,获得工作经验和知识信息,更好地促进工作。

1.5 职业生涯后期

馆员在经历了前3个阶段之后,已有了充分的经验和技能,可以指导他人完成工作,成为一名良师益友。还要关心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做好退休人员的心理工作,帮助其接受退休这一事实。对于有经验,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进行返聘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2 鼓励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

信息时代的来临,新技术挑战图书馆的传统工作,馆员的工作不再只局限于一般阅览及流通服务,更重要的任务是必须开始从事较具深度的信息服务,以及具教育性的信息利用指导。在此种环境下,广大图书馆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新知识与技术,因此,馆员必须利用不断的自我学习及接受继续教育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方能跟上时代需要,满足读者之信息需求,进而提高图书馆整体之服务品质。因此,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规划及进行更是当务之急,这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

2.1 参加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是指针对某一种学术专业,由某一有关学校或机构召开的会议。主要在于广邀各校际或机构间对于此类学术的某些研究题目发表研究成果,对于某些问题也许有不同的观点,提出讨论等,必要时还会再细分若干小组分组讨论。参加的好处除了可以增长见闻之外,也可有机会与一些学有专精的学者请教,另外一个附带的好处,可多认识同行的专家学者。

2.2 参加学会的研习班

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学会每年都会针对图书馆业务开设不同的研习班,每班为期一周左右,且多有固定的主题,而每次课程数量的多寡,则因承办单位组织的大小不同而规模有所差异,这种研习班堪称继续教育的最好方式,通常馆员参与研习班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个人工作能力。

2.3 参加各类专题演讲

馆员可以邀请各种主题或学科的专家莅临演讲,通过演讲的方式来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增长见闻,或趁学者专家来访之际,举办小型的座谈会、专题演讲。馆员可将演讲内容通过录影或录音的方式加以记录,以供未来其他馆员或读者再学习利用。

2.4 参加座谈会或读书会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为满足学院师生读者在教学和科研中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创建让师生读者满意的图书馆.

工作思路:

1、通过调研学院师生读者的文献需求规律,依据读者的特点来制定图书馆的服务策略,调整并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2、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的服务模式,图书馆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要基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来考虑;

3、在充分实现图书馆的辅助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同时,尝试发挥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具体的工作计划:

一.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形式来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拟建立起一支能提供优良服务的队伍,为顺利实现图书馆年度工作目标创造条件.年图书馆计划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人员的职业素养:

1.坚持每二周组织图书馆员工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员工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及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的学习由等同学负责,学习的形式主要为集中讲课并讨论;职业道德及价值观的学习由等同学负责,学习的形式为组织大家阅读相关资料及展开讨论.

2.每学期对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勤工俭学的同学进行四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知识.通过相关的培训使勤工俭学同学的信息素养要比普通的学生读者高一个台阶,让他们能在学生读者中充当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宣传者及引导者,以此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面,改善服务效果.此项工作由各服务口的员工具体负责.

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相关宣传活动来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以此来创建让读者满意的图书馆.本年度计划开展的宣传活动有如下内容:

1.将图书馆员工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图书馆读者应拥有的权利形成文字,张贴在图书馆各服务口进行宣传,让读者知晓他们的权利及应获得怎样的服务,以此来促动馆内员工提供优良的服务,以保障图书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这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在月份之前完成.

2.采取多种方法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及其利用方法,进一步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出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的辅助作用.宣传的方式包括:加强与系部教学秘书的联系,拟通过他们向系部老师宣传图书馆的资源,这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对重点读者,如科研课题负责人、教学团队带头人,定期用OA电邮及短信的方式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利用文献资料辅助教学和科研,此项工作由同学负责;在图书馆门口设立宣传栏,向学生读者宣传图书馆利用相关知识,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编制图书馆利用知识小手册,向级新生宣传图书馆的资源,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分系部对全体老师进行电子资源使用知识的讲座,年内要完成对七个系部老师的讲座,此项工作由同学负责.

三.围绕图书馆的工作目标作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计划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分解学院下达的预算指标,编制好图书政采计划,上报学院有关部门.这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

2.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认真听取系部的意见来征订、采买图书.年度图书采购计划如下:90万元采买纸质图书3.5万册,其中专业图书占70%,以充分保障学院教学和科研对文献资料的需求;4万元用于购买数据库资源,以补充教师科研对文献的需求;6万元用于订购期刊和报纸.此项工作由卢儒珍、唐清、刘滨兰负责.

3.每学期在图书馆举办一次书展,邀请学院的师生读者为图书馆挑选图书,以保证读者能在图书馆借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书展的时间定于月份、月份,具体由等同学负责,全馆员工及读协成员一起参与.

4.加快我院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争取在月份能对全院的教师读者开放.此项工作由何国亮负责.

四.注重服务工作的细致化,人性化,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具体的计划如下:

1.在各服务口增设电脑终端,让读者能方便地利用电脑查阅图书馆的资源,其中报纸阅览室设置4台、期刊阅览室设置4台、参考阅览室设置6台,流通书库设置6台.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

2.面向教师读者的参考咨询工作要主动深入到系部,定期将参考咨询单发送到系部,请系部教学秘书收集老师对图书馆的要求及利用图书资源所遇到的问题,以促使参考咨询工作能真正对老师的教学和科研起到帮助作用.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

五.努力拓展图书馆的职能,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组织读协开展相关活动,以协会的读书活动来带动、吸引全院学子热受阅读,发挥好的图书的教化功能.年度计划开展的相关活动有:月份开展"书海漫步"阅读交流活动;月份组织读协成员听有关阅读的讲座;月份开展"图书馆利用知识"有奖竞赛活动.

2.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提高学院学子的信息素养,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六.重视图书馆的科研工作,继续走以科研促管理、服务之路,用科研成果为图书馆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帮助.

1.完成年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工作,争取在月前结题.充分利用课题的研究成果来提出改进我院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工作的若干策略,为创建读者满意的图书馆献计献策.这项工作由卢儒珍、唐清、邓己红负责.

2.总结图书馆在建设我院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工作的成果,组织图书馆成立科研小组,将成果申报学院年度科研课题.此项工作由同学负责.

七.尝试建立图书馆绩效评估制度.

图书馆的绩效测度是图书馆在特定时间实现其目标的系统测度,是对图书馆工作的总体评价,可以帮助图书馆观察工作进度,确定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年,图书馆将努力尝试进行绩效评估,要求各服务口对所有工作进行认真统计记录,每学期将收集统计数据进行绩效测度,来作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决策的依据.此项工作由卢儒珍负责,各服务口工作人员负责做好日常工作数据的统计.

八.加强馆内安全工作,尤其是消防安全工作,确保为读者提供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环境,让师生读者满意.具体措施如下:

1.修订、完善《图书馆安全保卫制度》,细化为保障图书馆的消防安全的相关措施,从制度上规范图书馆消防安全的具体要求.制度完善之后,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全馆同志认真学习相关要求,力求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此项工作由马南湘负责.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 人力资源 绩效评价 过程管理

[分类号]G251

管理的本质在于及时激励、引导员工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设计出工作内容的丰富性、技能的多样性、任务的完整性、责任的独立性,从而使馆员从完成任务中产生高度的内在激励,形成高质量的工作绩效,是高校图书馆绩效考核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微软集团推出了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平台的绩效管理应用程序Microsoft Office PerformancePointServer,高校图书馆不妨借鉴微软的管理思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以客户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引入绩效积分制,构建起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积分评价框架。

1 什么是绩效积分制

绩效积分制是市场营销学上客户服务的思想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建立在组织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基础上,通过明确哪些行为或者结果可以获得绩效积分,确定各个积分项目的积分额度标准,拟定具体的积分规则,对员工绩效实行积分的一种管理制度。绩效积分管理是确保内部员工客户化管理能够成功的基础。

2 高校图书馆实施绩效积分制的意义

2.1 有利于完善和落实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一定的人为性,往往摆脱不了关系、面子、人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管理者有必要利用客观的制度杠杆,平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这些人为性因素。在绩效积分制下,重要的制度落实了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该怎么办的,不允许怎么办的,规定得清清楚楚,可操作性较强,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减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误解与摩擦。

2.2 有利于实施过程管理

搞好对服务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连续性控制,使图书馆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是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发展的大方向。在绩效积分制下,绩效积分项目的增减过程就是馆员在日常读者服务工作中的行为及其后果显性化的客观体现。它有利于了解与监督图书馆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

2.3 有利于管理的人性化

“人本管理是图书馆服务高质量的保证。”员工是组织的内部客户是绩效积分制的理念所在。关心员工、尊重员工、肯定员工、客观评价好员工的点滴努力、不断激励员工是实现图书馆和谐管理的必由之路。

3 个体馆员绩效评价框架研究

截止2009年9月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图书馆绩效评价”作为关键词可模糊检索到44篇文章;而以“馆员绩效”作为关键词只可模糊检索到15篇,其中11篇论及的仅仅是学科馆员。刘贵勤先生在2008年出版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虽有专章论述个体馆员绩效,但并未建立评价模型。可见,在图书馆学绩效研究领域,关于个体馆员的绩效评价相对偏少、分散。“图书馆的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馆员的努力来达到”,为此,我们应继续加强对个体馆员绩效评价的研究。笔者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实际,提出了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个体馆员绩效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不仅建立起影响个体馆员绩效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有利于评价个体馆员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个性化服务”中的作为。

公式1:馆员绩效=服务质量(Epw)+科研能力(Epw)

(w服务质址=0.8,W科研能力=0.2)

公式2:服务质量=服务作风(Epw)+知识挖掘(Epw)+思想传播力(Epw)

(W服务作风=0.7,W知识挖掘=0.2,W思想传播力=0.1)

说明:各评价因素最优的评价值为100分,Epw为加权平均评价值,w为权重。加权平均评价值Epw=平均评价值(Ep)×权重(w)。

绩效积分评价框架以服务质量为核心,是由图书馆工作的本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图书馆工作的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读者工作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社会效果,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尺度”。

3.1 个体馆员绩效评价框架的纵向研究

个体馆员的绩效评价框架是极为复杂的。我们这里暂不考虑馆员岗位间的差异,从馆员工作的共性人手,对馆员的绩效评价框架做一纵向研究。

3.1.1 服务质量积分 首先,我们要探讨“服务质量积分”在馆员绩效评价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图书馆员从事科研,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图书馆工作规律的认识,搞好服务读者的工作。一个馆员的科研能力再强,如果不能真诚地为读者服务,那么,他的工作绩效是不高的。“服务质量积分”相对“科研能力积分”在评价模型中的权重应显著大,笔者这里设为0.8。

・馆员的服务作风是其能否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思想的外在反映。读者服务工作涉及面广,好的服务甚至是无微不至的。“服务作风积分”建设宜抓大放小,重点解决好读者反映强烈、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严肃考勤纪律、认真看待读者评价、加强对工作进度与质量的监测。

在“读者评价”的积分项目选择方面,笔者借鉴了钱佳平、刘兹恒确立的“用户感受值最高的6项评价指标”,分设4项指标。在积分规则设计上,笔者借鉴了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考核体系的做法,馆员服务作风积分评价采取百分制。另外出于指标弹性的考虑,我们将评价结果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差五个等级,如表1所示:

评价馆员的服务作风,主观性较强,为了公平公正,应成立评标委员会。高校图书馆读者相对固定,评标委员会成员除了馆内专家外,还应吸纳在校师生参与进来,为馆员评分,取平均评价值(Ep),从而形成管理者与使用者共同评分的互补机制。平均评价值(Ep)等于全体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评价值之和除以评委数。

・馆员的知识挖掘能力制约着其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深度。图书馆“要有深加工的情报信息”,深入文献的知识单元,注意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重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理,促进知识创新,这是图书馆工作的大方向。

高校图书馆应依托网络数据库技术,引导图书馆员将汲取的知识无私地贡献给读者,设立知识挖掘积分,及时肯定、强化馆员在这方面的点滴努力,同时以知识管理促进图书馆科研型人才成长,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就技术可行性而论,知识挖掘积分软件已经出现。“2005年以来,国内出现众多wiki维客站点,wiki技术得到空前关注。至2009年下半年,各种wiki试验站点达到数千个”。wiki使知识深度挖掘与实行积分制成为了现实。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学会能否联手

牵头建立一个类似维基的站点,打造一个中国图人知识奉献、知识共享的公益性网络平台。

・培养思想传播力是馆员实现与读者互动、提升服务活跃度的重要途径。“图书馆是人类社会进行思想交流的场所”。高校图书馆要给馆员提供“在场”的机会、“言说”的舞台,鼓励他们发挥个人特长,大力为读者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实践好图书馆学家杜威提出的“图书馆是一个学校,图书馆员是广义的老师”。这一至理名言。近年来,图书馆讲座在中国的许多图书馆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成为最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种图书馆服务内容和形式,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馆员若能承担或组织起受读者欢迎的讲座,可获得相应的思想传播力积分。年度终了,还可让读者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讲座,加大积分奖励额度,从而将图书馆办出生机、办出活力、办出灵气。

3.1.2 科研能力积分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说:“早期的图书馆员都是学者”。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第一条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员的科研能力是图书馆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不懂科研的人难以想象能做好科研服务工作。“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服务高质量的保证”。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很重视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予以定期考核。例如,在美国高校图书馆,被考核者除了述职外,“还应呈交有关的附加材料”,如“所参加学术团体领导者的介绍,参加学术会议的通知及本人宣读过的论文副本,公开出版与发表的论著,科学技术革新项目及其成果的论证文件”,“这些都归人被考核者的个人业务档案”。这一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并加以完善,设立科研能力积分,如表2所示:

3.2 个体馆员绩效评价框架的横向研究

我们知道,馆员岗位大致可分为:办公管理、采访、编目、数据库建设、阅览、外借、信息技术维护、读者咨询、用户培训等。馆员因岗位设置不同,获得或被扣减积分(特别是读者评价积分)的机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绩效评价框架在纵向研究的基础上再做一下横向研究,尽可能消除岗位差异对个体馆员绩效评价的影响。

总的思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可依据岗位职责与工作计划,分部门就各岗位分别制定馆员服务作风指标体系。首先,对于适合内部轮岗的岗位,实行轮岗,让“员工各岗位的在岗时间基本一致,履行的职责相同,每个人所承担的工作量基本处在同一水平上”。其次,对于不适合内部轮岗的岗位,如古典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应加强量化管理;不便量化管理的,如办公室岗位,应加大“考勤积分”的分值比例;对于工作失误,可斟情扣减其“工作质量积分”。对于一线服务窗口,应加大“读者评价积分”的分值比例。再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岗位,应加大与该要求相对应的积分项目的分值比例。如阅览部要求安静,杜绝馆员聊天,“有利于读者安静地学习和思考”的分值比例就应显著调高。再如,编目要求数据准确,“工作质量”的分值比例应显著调高。

4 以“科研能力积分”为例,对积分奖励形式与积分规则设计的探讨

为了使图书馆馆员能在绩效积分奖励制度下得到足够的激励,奖励形式一定要多样化和个性化,针对不同等级的积分设计相应的小额奖励菜单,菜单中的奖励项目要尽量丰富,具有吸引力。图书馆可向员工提供多种多样的奖励项目,如提高星级馆员的图书借阅量、送生日蛋糕、工作餐、带薪假、助游、学历进修资助、学术会议资助、科研休假日、版面费资助、科研用书购置费补助、奖励生活及办公用品等等。

高校图书馆可以让馆员根据自己实际生活工作需要选择奖励形式,也可以将具体的奖励项目与馆员的特定绩效表现结合起来。比如河南大学图书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专门设立了文献信息研究所,将馆内科研能力强的员工组织起来,优先选派科研成果拔尖的馆员参加国内图书情报学会议。这一做法的实质就是将馆员的科研积分表现与“学术会议资助”这一奖励项目挂勾,极大调动馆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从积分设计的科学角度看,我们还可设计些积分“门槛”,发表在同样刊物的学术成果可以因发表人一定时段内的累计积分额度而有所差别,鼓励馆员向“高门槛”迈越。从心理学上讲,当馆员的累计积分越高时,馆员积分的愿望将更强烈,那么馆员将努力以更好的绩效获得更高的积分;从经济学角度,在跨过积分“门槛”之前,馆员的积分越多,沉没成本越高,馆员将越努力;如此循环往复,绩效积分奖励制度无形中对馆员的“锁定”逐步增强,将有力地保证馆员在到达科研积分“门槛”之前行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图书馆服务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54-01

近几年来,图书馆界把“以人为本”引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之中,使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县级图书馆的职能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县级图书馆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中,就是要满足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要求,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现他们的价值,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最终获得人的全面发展。

1 县级图书馆要及时做好管理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县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更多的是考虑馆舍的面积、图书经费的投入、设备的配置、以及图书的外借量、接待读者人数的多少等,一味追求各项指标的完成,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管理”和“读者第一”这两个根本所在,限制了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作为图书馆来说,应深刻认识到如何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新创新。

2 县级图书馆应对馆员实施人本化管理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员是知识和读者两者间的纽带,是文献信息的整理者和传递者,他们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因此,必须对图书馆员实施人本化管理,使馆员感受一切“以人为本”,积极跳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求知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使图书馆管理走向新局面,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的建设。

2.1 尊重馆员的人格

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馆员、充分相信馆员,尽量适应和满足馆员的精神和物质的合理要求。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馆员,尊重馆员的劳动。要以人为本的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合理规范的工作计划,科学地配置设备等,最终激发馆员的自尊心、责任感、成就感。只有当馆员们真切的感受到了领导对他们的尊重、关怀、赏识、认可时,才能极大地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图书馆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2.2 了解馆员的需求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是一项细心、耐心的工作,更是一项无私奉献,甘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但是有时候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这对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很大地影响。对于图书馆馆员来说,更看重尊重的需求,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图书馆的领导来说,应该经常关心馆员的心理想法,了解馆员的需求,肯定馆员的能力,使馆员感受到尊重与重视。从分析研究馆员的心理需求着手,针对个体差异,根据不同馆员的工作需要和个性心理特征,创造有利条件,开辟各种渠道,尽量满足馆员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2.3 重视馆员素质的提高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图书馆要不断发展,馆员就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巧。所以就必须制定长效机制的人才培训计划,如定期开展培训,参加学术交流和研究,组织考察学习和脱产进修等,不断提升图书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县级图书馆管理层次多,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较低,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图书馆员工作状态低落,优秀人才大量流失,这终将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留住人才,稳定队伍,就要逐步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具体来说,第一,制订科学合理的考勤、考核制度,建立一套良性的竞争机制,避免在职务、职称晋升及岗位安排中少数领导说了算的不公正作法。第二,鼓励全员参与,实现民主管理,使馆员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和应当享受的全力,更进一步的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应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性化原则,定期实行“竞争上岗”,发挥其潜能,并制订合理的奖惩制度,满足馆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第四,要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措施的实行。

3 县级图书馆要对读者实施人性化服务

3.1 尊重和关心读者

图书馆的主题是读者,而不是书,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图书馆员必须改变“以书为本”的传统服务理念,将读者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到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工作才能得到读者的信任和配合。

3.2 服务环境人性化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优雅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条件。图书馆在建筑功能和内部环境建设中,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与装饰上应符合美学原理,做到布置典雅清爽,布局设计大器,色彩搭配合理。走廊墙壁上适当装饰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过道上随季节变化放置花卉,心情舒畅地进行阅读。还可以把书库里所有图书实行全方位开架,在书架旁尽可能的摆设一些阅览桌,在桌上放一些铅笔、书签、便条等,真正体现“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氛围。使读者在步入图书馆后立即被浓厚的文化气息、优雅的陈设所感染,产生渴望知识的激情,激励读者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3.3 服务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县级图书馆在保留以往较好的传统服务方式的情况下,要将可用的信息转化为读者使用的资源,不断为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第一,大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建立馆外服务网点,延伸服务范围,由被动式服务变为主动式服务。第二,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设置读者意见箱,召开读者座谈会,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立读者回音栏,倾听读者的心声,接受读者的监督,帮助读者解决疑难问题等。第三,实行藏、借、阅一体化,采用三合一管理方式,实行开架服务。第四,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刻录各种光盘,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为农民朋友带去图书及声像信息资源。第五,延长开馆时间,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总之,县级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要不断搞活服务方式,以最优良的服务质量、最充足的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充分体现图书馆对读者人性化服务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田小俊.“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

[2] 要红.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J].图书馆工作,2006(3).

[3] 鲁慧明.浅谈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6).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1.1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对成功实施绩效管理至关重要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周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管理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5个环节。然而大多数图书馆不重视绩效反馈,事实上绩效反馈作为绩效沟通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并对各个环节的实施都有影响。在绩效计划方面,由于绩效管理是一个往复不断的循环,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开始,通过绩效反馈面谈,管理者与馆员可以协商、确定下一个考核周期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在绩效管理与实施方面,反馈本身就是进行持续沟通和收集绩效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绩效考核方面,绩效反馈往往影响着绩效考核的效果及其激励、奖惩与培训等功能;最后,在绩效改进方面,绩效反馈面谈的成功与否决定着馆员接受绩效改进的认可程度和积极性,影响改进计划的实施。因此,反馈环节是否科学、合理对整个绩效管理实施的成功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7]。

1.2有助于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图书馆整体绩效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往往只是进行了绩效考核而没有将绩效考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馆员,也没有思考影响绩效背后的原因。从而馆员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很难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绩效反馈的目的是通过反馈使馆员与管理者对考核结果进行双向沟通,管理者对馆员的每个绩效考核的指标结果进行反馈,并分析考核结果的原因,肯定馆员的优点,分析其不足的地方;馆员可以向领导提出自己对于考核结果的看法或是需要上级提供怎样的支持,从而制定绩效改进的计划。深入而有效的绩效反馈沟通,不仅能为馆员的努力指明方向,激发馆员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馆员的自我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图书馆良性的沟通氛围和积极的组织文化环境,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绩效。

2绩效管理反馈机制的可行措施

通过建立正式的绩效反馈渠道、非正式的绩效反馈渠道以及考核申诉制度,多种措施全面结合,进而保证绩效管理反馈机制的有效实施。

2.1保持畅通的反馈渠道

畅通的反馈渠道是保证绩效管理反馈机制运作的基础,反馈途径有很多种,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是上级与馆员之间进行面谈。面谈存在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包括在绩效计划实施过程中、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正式的指导性面谈,以及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后进行总结的反馈面谈,根据面谈形式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面谈[8]。采取正式的绩效反馈面谈,要先建立《绩效反馈面谈表》,将面谈内容记录下来,形成正式的书面记录,为员工改进绩效提供事实依据。正式的面谈通常会给下级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而非正式的反馈面谈能够补充正式面谈的不足,它的形式、时间和场合比较随意,能够让馆员更加放松,比较容易建立部门领导与馆员之间的融洽关系。与此同时,反馈应该是经常性且及时的,在实际工作中,部门领导要通过日常的工作汇报、部门周例会、日常工作指导等关注馆员的工作状态,管理者一旦发现馆员的绩效或工作存在缺陷,就应该立即沟通,防微杜渐。

2.2建立考核申诉制度

考核申诉制度是绩效管理反馈机制能够良好运作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相比,绩效管理的独立性较弱。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绩效管理多数由学校人事部门主导,《调查》反映88.14%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其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组织过程由学校人事部门主导,甚至近一半(49.15%)的图书馆完全由学校人事部门决定,客观上导致高职图书馆的考核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较高。另外,由于部分高职图书馆的馆长没有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对图书馆业务不是很了解,在工作管理上和与馆员的沟通过程中容易出现摩擦。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馆绩效管理实施中,必须建立申诉机制,使馆员对考核结果不满时能够有申诉的机会,通过规定一定的有效申诉期间和申诉方式,如考核结果公布后在规定的申诉期间内提出申诉,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向图书馆或学校人事部门提出申诉[9]。通过实施考核申诉机制,无论是管理者还是馆员都能够感受到绩效管理的严肃性,也能较大程度上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2.3提高管理者的沟通能力

图书馆管理者在与馆员的绩效反馈面谈中起到主导作用,其表现直接影响到面谈的效果。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较多高学历和学校领导的“家属”,图书馆领导在与这些“家属馆员”进行绩效反馈面谈时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图书馆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部门领导应在面谈中更多地以倾听的方式同馆员交流,让馆员自己谈工作的进展情况,站在馆员的立场去倾听,允许馆员对考核反馈提出不同意见,与其共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馆员的沟通中,应注意对事不对人,明确指出问题所在,不要用一些模糊而笼统的评价,如“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等,语言上多肯定少批评,要善于营造一种平和的氛围,建立与馆员的信任关系。管理者要真诚地帮助馆员认识到考核不是在挑他的毛病,而是帮助他真正去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能力。

2.4采取灵活的沟通方式

在绩效反馈面谈中,面对不同绩效的馆员,要因人而异。面对绩效优秀的馆员,一定要对其优秀的表现加以认可;另外,表现优秀的员工往往要求较高的成就感,有比较强烈的个人发展愿望,所以在沟通时尽量采用讨论的方式,和馆员一起制定工作计划。面对绩效较差的馆员,不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关键是要分析其绩效差的原因,而不要一概认为是个人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对年龄大的、工龄长的老馆员,要以尊重、鼓励为主。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较多的“家属馆员”和从其他行政部门转岗的人员,因此年龄大的馆员较多,他们缺乏图书馆的工作经验,可能对一些新知识、新工作方法的掌握比较慢,因此绩效可能不高。对待老馆员,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的同时,要适当提醒过去的成绩不能代表现在或将来的成绩,让他们接受现实的差距,但也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绩效[10]。

3结语

反馈是绩效管理沟通的重要方式,没有绩效反馈,绩效考核的结果就会失去意义。建立绩效管理反馈机制,有助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促进馆员的绩效改进,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图书馆推进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反馈机制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希望本研究能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关爱人、理解信任人、完善发展人。

当前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工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图书馆员工的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在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手段,鼓励其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充分地体现出员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笔者以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凝聚力最强的手段之一。

1 “以人为本”的诠释

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d·e·johnson)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这里的“人”,既是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又指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员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人”—读者、馆员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众所周知,早在1929年,陶述先先生就提出,“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与读者。”由此可见,除了图书就是“人”这个要素。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被服务的主体,是图书的受益者。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人,是服务的主体。若没有书籍,何谈读者、馆员。有书籍,有读者,无馆员,书籍也不可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书籍一馆员一读者三者构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的路径。馆员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大量资料显示:“以人为本”,既包括读者,又不能离开馆员。在馆员与读者构成的图书馆“人”的这个要素当中,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馆藏与读者的媒介。图书馆的馆藏要发挥最佳效益,读者要得到最佳的服务都是靠馆员来实现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馆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养、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和发展就越持久。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馆员”为本,没有馆员高度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水平、敏锐的创新意识和持久的进取理念,“一切为了读者”的提法只能是空谈。

2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于硬管理而言的。硬管理是指在一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然后由管理者去监督执行,保障规章的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以人为本”由于是以“人”为中心,因而必然是软管理。在硬件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图书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软件因素的优越。

2.2 重视人文资源

人是管理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而确切地说是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与人力资源不同,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和可塑性,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2.3 管理手段兼容、协调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各种管理手段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毫不相关。而人本管理,由于强调集体的整合放大功能,因而各种管理手段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相互兼容的关系,以便使管理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优化效应。

3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的实施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图书馆的长远获益,因而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馆员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有效的实施途径为:

3.1 用平等尊重人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发挥作用的程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程度,都离不开图书馆的主体— 馆员的直接参与。而渴望尊重是人类所有动机中最强烈的动机。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前总裁小托马斯·森在《一家公司和它的信念》一书中说:“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信念,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不应专属于图书馆的领导层,不论是默默无闻的一般馆员,还是业绩卓越的信息咨询专家,只要做出了业绩,都应该得到尊重。管理者应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在民主的氛围中把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馆员个人的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在一起。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科学地安排岗位,量才使用,发掘每个馆员的潜能,给他们以发展的空间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样,既体现了个人价值,又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3.2 用理解尊重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管理者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这种需要,激发这样正常的需要,多深入一线,了解馆员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多交流、多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他们觉得图书馆需要他们,图书馆工作离不开他们,他们才会以馆为家,才会发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具有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用信任尊重人

管理者必须与全体馆员交朋友,对每一个人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和责任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时,要懂得有效授权,授予馆员一定的权力,实现馆员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强馆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又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4 用发展空间尊重人

图书馆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渠道让馆员了解事业发展现状和工作计划,诸如,确立“馆训”作为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开展为图书馆献计献策活动促使他们参与决策,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心馆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等。由于每个馆员都希望在当前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管理者应当根据每个馆员的才干、能力、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确定其最合适的工作岗位,,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且真正关心其个人成长和培训,为其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调动其兴趣,鼓励馆员制订个人事业发展计划,允许并提倡个体模式多样化的存在,鼓励尝试与探索,赞赏从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图书馆内建立学习网络,使馆员的知识达到内部共享,协作创新;在外部吸收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活跃创性思维,从而把图书馆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馆员的隐性知识结合起来,生成物质性和观念性产品,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3.5 用严格的要求尊重人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与纽带。馆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和心态,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图书馆要想做好服务工作,管理者必须根据每个馆员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来安排与他的特点相匹配的工作责任和权力,给他们注入潜力,充入动力,加入压力,往往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要经常督促、检查,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决不姑息迁就,以保证规章制度的客观性、公正性。此外,在工作中引入竟争机制,使每个馆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达到能者上、平者下、庸者让的目的。

3.6 用宽容尊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员工,充分了解馆员的优点和特长,对待馆员要有宽容之心,给馆员充分的信任,合理安排馆员工作,用其所长, 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任务,发挥其优点长处,从而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馆员心情舒畅,精神偷快,以积极的心态待人处世,以高姿态处理个人得失,也就更有利于其缺点毛病的抑制。对管理者来说,你对馆员1%的忽视,就是100%的不尊重。只有以诚恳、宽容、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馆员,才能减少上下级之间的隔阂,促进团结,增强凝聚力,形成一个和谐轻松偷快的人际关系环境。

综上所述,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并创造效益,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从现状分析,图书馆改革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在管理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员工的重要性。因此,“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搞好图书馆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莫其强.现代图书馆激励管理的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2,(4):7-8.

[2] 陈.从"建馆藏书"到以人为本[j].图书馆,2003,(6).

[3] 徐诗涛.谈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心理契约 馆员沉默 组织沉默 职业规划 图书馆管理

[分类号]G251.6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馆员由于其教辅人员定位,在高校整个教师群体中普遍处于劣势,心态不平衡普遍存在。沟通和人际关系问题日益增加不仅仅存在于即将离退休的馆员中,一些刚刚到馆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也同样有工作士气下降、工作满意指数偏低的倾向。值得关注的是,在工作中,普遍有这样的共同现象:当馆员的个人意见与领导或同事的主张有明显的分歧时,在明明认识到图书馆中存在某方面的潜在问题,甚至馆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评价时,馆员大多会选择沉默。馆员沉默行为限制了决策者获得多样化信息进而影响了组织决策和变革的效能。更重要的是馆员沉默阻碍了负面信息反馈,使得图书馆领导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高校图书馆馆员沉默实证研究

2.1 问卷调查与分析

笔者在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中进行了,一次小样本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四个城市22所高等学校图书馆进行。调查者在问卷调查之前,首先向被调查人员解释问卷内容,避免被调查人员理解不同而产生误解,同时说明是一份匿名学术问卷,需如实填写等。此次发出问卷50份,回收45份,均为有效问卷。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问卷导语:“在图书馆工作中,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您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对同事的意见,甚至足一些好的建议,这是正常的事情。依据您自己的实际体会和现在您所处的这个图书馆背景,您在多大程度上因为以下每个题项所陈述的原因而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按照符合程度进行选择,并勾选题后相应的数字。”

在中国背景下,员工沉默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是默许沉默、防御沉默和漠视沉默。本问卷是由12道题目组成的5点问卷,员工沉默的每个维度都包括四道题目。每道题目答案有1、2、3、4、5五个选择。“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基本不符合”,“3”代表“不清楚”,“4”代表“基本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在图书馆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每个维度的得分由四道题目得分进行加总而得,分数越高表明这种沉默行为现象越多。如表2所示:

该问卷中默许性沉默、防御性沉默、漠视性沉默以及总体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1、0.77、0.84、0.89。

2.2 高校图书馆馆员年龄、专业对沉默维度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选择三种沉默维度的比例相差并不悬殊,如图1所示:

默许沉默最多,可能因为图书馆馆员对领导和组织都缺乏足够信任,普遍认为自己的建议不会被采纳;防御沉默居中,可能因为调查对象中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图书馆馆员较多,他们选择避免人际隔阂和他人攻击而自我保护的防御性沉默行为较多;漠视沉默是第三,可能因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比较稳定,馆员对图书馆有一定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关心图书馆的改革创新,但又采用中庸之道,不愿发表见解,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1 高校图书馆馆员年龄对沉默维度的影响,对20-30岁年龄阶段的馆员影响平均分值较高的二级项目是1.1、1.2、1.3、2.1、3.3、3.4。这一阶段馆员比较年轻,中庸思维程度较低,对图书馆岗位工作熟悉后虽然认为自己的建议不会起太多作用,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讲出自己的意见,但对同事关系比较维护,很大部分选择默许沉默和防御沉默;

对30-40岁年龄阶段的馆员影响平均分值较高的二级项目是1.1、1.3、1.4、2.1、2.2、3.3。这一阶段馆员进入工作、家庭负担重的时期,中庸思维程度提高,大部分认为提意见没有意义,更加重视同事问的人际关系问题,“办公室政治问题”敏感,同事问和上下级间存在潜在的人际冲突,馆员迫不得已选择沉默,其中选择防御沉默和漠视沉默的比例提高。

对40-50岁年龄阶段的馆员影响平均分值较高的二级项目是1.2、1.3、1.4、2.1、2.2、2.3、3.1、3.3。这一阶段馆员进入中年后,中庸思维程度较高。鉴于图书馆行政岗位有限,很多普通岗位的馆员对自己的职业热情度降低,除了选择默许沉默和防御沉默,也有很多人选择漠视沉默。对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兴趣降低,抱着“不多说也就没有太多责任”的想法。这个年龄层的馆员需要更多的情感激励。

12个二级项目对50岁以上馆员影响平均分值都很高。这个年龄层的馆员临近退休,与图书馆有很深的感情,关心图书馆的发展,适当的情况下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他们有相当高的中庸思维。高度中庸思维的馆员会思量领导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判断领导是出于真心的“广开言路”或“面上工程”,不会轻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避免因为提不合领导心意的话语而遭到领导或组织的“报复”。

高校图书馆馆员年龄对沉默维度的影响见图2。

2.2.2 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对沉默维度的影响

高校按照学科建设,分为综合性高校和专业性高校,综合性和专业性高校图书馆馆员所选择的沉默维度结构有所不同。前者选择的3.3、2.4、2.3的平均分值较高,3.4最低,而后者选择各个沉默维度结构的比例近乎均等。综合性高校图书馆馆员在沉默维度的选择上,远低于专业性高校图书馆。如图3所示:

综合性高校图书馆馆员中图书馆学专业学科背景的较多,而这个学科背景的图书馆馆员受过职业教育,有较高的图书馆职业精神,在职业道德层面达到较高层次。他们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度高,对图书馆组织的高度责任性和对事业的自觉性、能动性强。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组织中更容易出现组织公民行为,包括助人为乐,自愿帮助同事解决问题;对图书馆组织忠诚,保护组织免受外部威胁,在恶劣环境下保持对组织的承诺;图书馆员个人主动性强,为达成目标或提高绩效进行创新行为,为完成工作保持一种额外的热情,并自愿履行责任;在受到不公正或不舒适待遇时无怨言,“事与愿违”时能保持积极地心态,自己意见建议不被采纳,也能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运动员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图书馆组织中的馆员沉默行为。

专业性高校图书馆由于自身的学科特色,在图书馆用人上与综合性高校图书馆有很大不同。由于专业性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学科性,有相当大比例的馆员是本校毕业或本校学科背景,只有比例甚少的图书馆学专业人员。这些本校毕业的图书馆馆员由于未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十分缺少图书馆职业精神,迫于

就业压力,享受学校的“就业垄断”带来的工作待遇。但就他们心理而言,在图书馆工作只是谋生手段或跳板,更愿意到本校图书馆以外岗位工作,组织忠诚度低,并无对图书馆和专业的热情与期望。馆员大多数具有较高的中庸思维程度,导致专业性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沉默更多,领导决策和组织变革更加困难。

3 从馆员的心理契约动态角度采取职业生涯管理对策

职业生涯管理是个人对自己和所处环境加深认识,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战略,并获得有关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反馈的过程。处于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馆员具有不同的职业需求特点,与组织间的心理契约也各有特点。针对高校图书馆中馆员的沉默行为,应该采取职业生涯的分阶段管理对策,根据每个阶段馆员的心理契约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3.1 探索阶段(30岁以下)

一般指年轻人刚涉足工作岗位时期。这一阶段馆员的特点是:通过不断地自我认同,试探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他们不满足于某种固定的工作,流动率比较高。处于这一阶段的员工与组织的雇佣关系更符合过渡型心理契约的特点。这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心理契约,组织与员工之间还处于一定的磨合期。这时如果出现心理契约失信的情况,则容易产生退出的行为反应模式,大多数人会选择到其他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编辑部、出版社等工作;鉴于专业的就业面窄、就业压力大,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或者放弃退出。放弃退出后,最可能选择的就是防御性沉默和默许性沉默。

为了避免和阻止馆员沉默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阶段图书馆应该为馆员提供较多的职业成长机会,如岗位轮换、馆员内外部培训,使员工产生初涉职场的满足感、成就感,增加工作的自信心,使过渡型心理契约向交易型转变。

对于刚毕业分配到图书馆的大学生和新调入未从事过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为了获得较宽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不要立即确定他们的工作岗位,而让他们在各个岗位上轮流工作一段时期,让他们亲自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经过这样的岗位锻炼,馆领导对新馆员的适应性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确定他们的正式岗位。在每个岗位上做好相应的馆员培训计划,如各学会和重点高校承办的分类、中外文编目、标引、检索和查新的培训班;鼓励在职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包括在职考研、考博等。

3.2 确定阶段(30岁-40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图书馆员,已经完成了职业探索过程,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这时他们最关心的是工作的发展和晋升机会。工作本身的成就感和不断发展的职业生涯是最大的激励因素,员工看重培训、公正薪资等期待因素。

这时组织和馆员之间更可能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交易型心理契约。馆员希望通过明确的工作绩效来满足自身职业发展的愿望。对于心理契约失信的反应更可能采取申述和破坏的积极方式。如果图书馆领导对馆员的一系列反应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敷衍了事,则会使馆员进一步丧失对组织的信任,最后导致大多数人的沉默,即组织沉默。组织应该从长远眼光出发,赋予员工更多的工作自,启动职业培训计划,帮助馆员提高各种工作技能,使交易型心理契约模式向平衡型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馆员更需要图书馆组织有效的公正激励。公正激励包括:①分配的公正,除工资、奖金外,在职位、工作内容等方面体现公平性;②程序的公正,领导者要及时公布组织制定的晋升计划与工作计划,通报有关晋升与工作内容的实际情况,公开条件,公平竞争,以法治馆;③人际的公正,在用人上,维贤维能,不唯亲,不存偏见。领导者要与馆员及时沟通,了解他们心理契约的动态变化,通过正确评价、奖励和晋升提拔,使他们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成就感和树立信心。

3.3 维持阶段(40岁50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馆员,期望能够在自己确定的职业领域获得相对永久稳定的发展,通过知识更新学习,期望保持已得到的成就和地位。这时馆员更注重福利、工作稳定与组织公平等协商的期望要求。图书馆与馆员之间可能形成平衡型的心理契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对于心理契约失信的反应可能是消极的、沉默的方式。

针对馆员这一时期特点,组织同样应该支持馆员提高适应内外职业发展机会的知识和技能,使馆员满足并保持高绩效的工作状态,满足馆员达成自我实现需求的愿望。这一阶段馆员更需要情感激励,需要领导的信任。馆领导要从内心信任馆员,相信他们会把工作做好;要时刻关注老馆员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馆员做好日常工作;应该重视对人才的情感激励,建立人与人、人与图书馆、主管与人才的“亲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营造馆员成就感。

3.4 下降阶段(50岁以上)

处于这一阶段的馆员,开始为自己退休作准备,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下降,更多地关注退休后的自由生活。这时馆员对组织的期望更在乎关怀、友善、协调一致的要求。这时更有可能达成关系型的心理契约,对于心理契约失信反应一般采取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或沉默。这时候员工的稳定性、忠诚度都较高,是准退休人。组织向员工承诺稳定的福利、经济支持的同时,创设一种让老员工充分展示丰富工作经验的机会,对新、老员工都将是一种激励,对于各层次心理契约向着长期信任稳定的方向转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好的薪酬福利,是一个相对很稳定的工作,但馆员更关注在这个组织中是不是能够不断地成长,是不是受到足够的关怀和尊重。在馆员沉默和组织沉默中,领导和组织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图书馆领导只有根据馆员的个人特性,用最适当的方式帮助馆员成长,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力为组织献计献策;只有打造良好的图书馆人际环境,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领导必须清楚地知晓员工在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心理期望,进行有效沟通与管理,打破馆员沉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郑晓涛,柯江林,石金涛,等中国背景下员工沉默的测量以及信任对其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40(2):219―227,

[2]何轩互动公平真的就能治疗“沉默”病吗?――以中庸思维作为调节变量的本土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9(4):128―134,

[3]刘燕,黄维德心理契约的特征与失信模型――兼论对职业生涯管理的指导意义,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4):30―33

[4]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企业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关系,心理学报,2002,34(2):183―191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2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关爱人、理解信任人、完善发展人。

当前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工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图书馆员工的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在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手段,鼓励其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充分地体现出员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笔者以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凝聚力最强的手段之一。

1 “以人为本”的诠释

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d·e·johnson)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这里的“人”,既是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又指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员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人”—读者、馆员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众所周知,早在1929年,陶述先先生就提出,“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与读者。”由此可见,除了图书就是“人”这个要素。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被服务的主体,是图书的受益者。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人,是服务的主体。若没有书籍,何谈读者、馆员。有书籍,有读者,无馆员,书籍也不可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书籍一馆员一读者三者构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的路径。馆员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大量资料显示:“以人为本”,既包括读者,又不能离开馆员。在馆员与读者构成的图书馆“人”的这个要素当中,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馆藏与读者的媒介。图书馆的馆藏要发挥最佳效益,读者要得到最佳的服务都是靠馆员来实现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馆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养、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和发展就越持久。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馆员”为本,没有馆员高度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水平、敏锐的创新意识和持久的进取理念,“一切为了读者”的提法只能是空谈。

2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于硬管理而言的。硬管理是指在一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然后由管理者去监督执行,保障规章的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以人为本”由于是以“人”为中心,因而必然是软管理。在硬件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图书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软件因素的优越。

2.2 重视人文资源

人是管理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而确切地说是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与人力资源不同,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和可塑性,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2.3 管理手段兼容、协调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各种管理手段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毫不相关。而人本管理,由于强调集体的整合放大功能,因而各种管理手段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相互兼容的关系,以便使管理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优化效应。

3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的实施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图书馆的长远获益,因而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馆员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有效的实施途径为:

3.1 用平等尊重人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发挥作用的程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程度,都离不开图书馆的主体— 馆员的直接参与。而渴望尊重是人类所有动机中最强烈的动机。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前总裁小托马斯·森在《一家公司和它的信念》一书中说:“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信念,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不应专属于图书馆的领导层,不论是默默无闻的一般馆员,还是业绩卓越的信息咨询专家,只要做出了业绩,都应该得到尊重。管理者应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在民主的氛围中把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馆员个人的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在一起。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科学地安排岗位,量才使用,发掘每个馆员的潜能,给他们以发展的空间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样,既体现了个人价值,又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3.2 用理解尊重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管理者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这种需要,激发这样正常的需要,多深入一线,了解馆员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多交流、多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他们觉得图书馆需要他们,图书馆工作离不开他们,他们才会以馆为家,才会发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具有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用信任尊重人

管理者必须与全体馆员交朋友,对每一个人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和责任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时,要懂得有效授权,授予馆员一定的权力,实现馆员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强馆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又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4 用发展空间尊重人

图书馆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渠道让馆员了解事业发展现状和工作计划,诸如,确立“馆训”作为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开展为图书馆献计献策活动促使他们参与决策,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心馆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等。由于每个馆员都希望在当前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管理者应当根据每个馆员的才干、能力、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确定其最合适的工作岗位,,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且真正关心其个人成长和培训,为其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调动其兴趣,鼓励馆员制订个人事业发展计划,允许并提倡个体模式多样化的存在,鼓励尝试与探索,赞赏从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图书馆内建立学习网络,使馆员的知识达到内部共享,协作创新;在外部吸收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活跃创性思维,从而把图书馆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馆员的隐性知识结合起来,生成物质性和观念性产品,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3.5 用严格的要求尊重人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与纽带。馆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和心态,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图书馆要想做好服务工作,管理者必须根据每个馆员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来安排与他的特点相匹配的工作责任和权力,给他们注入潜力,充入动力,加入压力,往往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要经常督促、检查,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决不姑息迁就,以保证规章制度的客观性、公正性。此外,在工作中引入竟争机制,使每个馆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达到能者上、平者下、庸者让的目的。

3.6 用宽容尊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员工,充分了解馆员的优点和特长,对待馆员要有宽容之心,给馆员充分的信任,合理安排馆员工作,用其所长, 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任务,发挥其优点长处,从而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馆员心情舒畅,精神偷快,以积极的心态待人处世,以高姿态处理个人得失,也就更有利于其缺点毛病的抑制。对管理者来说,你对馆员1%的忽视,就是100%的不尊重。只有以诚恳、宽容、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馆员,才能减少上下级之间的隔阂,促进团结,增强凝聚力,形成一个和谐轻松偷快的人际关系环境。

综上所述,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并创造效益,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从现状分析,图书馆改革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在管理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员工的重要性。因此,“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搞好图书馆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莫其强.现代图书馆激励管理的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2,(4):7-8.

[2] 陈.从"建馆藏书"到以人为本[j].图书馆,2003,(6).

[3] 徐诗涛.谈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关爱人、理解信任人、完善发展人。

当前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工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图书馆员工的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在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手段,鼓励其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充分地体现出员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笔者以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凝聚力最强的手段之一。

1“以人为本”的诠释

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D·E·Johnson)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这里的“人”,既是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又指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员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人”—读者、馆员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众所周知,早在1929年,陶述先先生就提出,“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与读者。”由此可见,除了图书就是“人”这个要素。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被服务的主体,是图书的受益者。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人,是服务的主体。若没有书籍,何谈读者、馆员。有书籍,有读者,无馆员,书籍也不可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书籍一馆员一读者三者构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的路径。馆员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大量资料显示:“以人为本”,既包括读者,又不能离开馆员。在馆员与读者构成的图书馆“人”的这个要素当中,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馆藏与读者的媒介。图书馆的馆藏要发挥最佳效益,读者要得到最佳的服务都是靠馆员来实现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馆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养、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和发展就越持久。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馆员”为本,没有馆员高度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水平、敏锐的创新意识和持久的进取理念,“一切为了读者”的提法只能是空谈。

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于硬管理而言的。硬管理是指在一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然后由管理者去监督执行,保障规章的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以人为本”由于是以“人”为中心,因而必然是软管理。在硬件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图书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软件因素的优越。

2.2重视人文资源

人是管理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而确切地说是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与人力资源不同,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和可塑性,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2.3管理手段兼容、协调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各种管理手段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毫不相关。而人本管理,由于强调集体的整合放大功能,因而各种管理手段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相互兼容的关系,以便使管理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优化效应。

3“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的实施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图书馆的长远获益,因而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馆员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有效的实施途径为:

3.1用平等尊重人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发挥作用的程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程度,都离不开图书馆的主体—馆员的直接参与。而渴望尊重是人类所有动机中最强烈的动机。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前总裁小托马斯·森在《一家公司和它的信念》一书中说:“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信念,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不应专属于图书馆的领导层,不论是默默无闻的一般馆员,还是业绩卓越的信息咨询专家,只要做出了业绩,都应该得到尊重。管理者应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在民主的氛围中把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馆员个人的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在一起。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科学地安排岗位,量才使用,发掘每个馆员的潜能,给他们以发展的空间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样,既体现了个人价值,又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3.2用理解尊重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管理者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这种需要,激发这样正常的需要,多深入一线,了解馆员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多交流、多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他们觉得图书馆需要他们,图书馆工作离不开他们,他们才会以馆为家,才会发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具有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3用信任尊重人

管理者必须与全体馆员交朋友,对每一个人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和责任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时,要懂得有效授权,授予馆员一定的权力,实现馆员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强馆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又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4用发展空间尊重人

图书馆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渠道让馆员了解事业发展现状和工作计划,诸如,确立“馆训”作为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开展为图书馆献计献策活动促使他们参与决策,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心馆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等。由于每个馆员都希望在当前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管理者应当根据每个馆员的才干、能力、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确定其最合适的工作岗位,,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且真正关心其个人成长和培训,为其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调动其兴趣,鼓励馆员制订个人事业发展计划,允许并提倡个体模式多样化的存在,鼓励尝试与探索,赞赏从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图书馆内建立学习网络,使馆员的知识达到内部共享,协作创新;在外部吸收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活跃创性思维,从而把图书馆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馆员的隐性知识结合起来,生成物质性和观念性产品,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3.5用严格的要求尊重人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与纽带。馆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和心态,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图书馆要想做好服务工作,管理者必须根据每个馆员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来安排与他的特点相匹配的工作责任和权力,给他们注入潜力,充入动力,加入压力,往往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要经常督促、检查,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决不姑息迁就,以保证规章制度的客观性、公正性。此外,在工作中引入竟争机制,使每个馆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达到能者上、平者下、庸者让的目的。

3.6用宽容尊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员工,充分了解馆员的优点和特长,对待馆员要有宽容之心,给馆员充分的信任,合理安排馆员工作,用其所长,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任务,发挥其优点长处,从而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馆员心情舒畅,精神偷快,以积极的心态待人处世,以高姿态处理个人得失,也就更有利于其缺点毛病的抑制。对管理者来说,你对馆员1%的忽视,就是100%的不尊重。只有以诚恳、宽容、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馆员,才能减少上下级之间的隔阂,促进团结,增强凝聚力,形成一个和谐轻松偷快的人际关系环境。

综上所述,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并创造效益,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从现状分析,图书馆改革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在管理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员工的重要性。因此,“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搞好图书馆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莫其强.现代图书馆激励管理的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2,(4):7-8.

[2]陈.从"建馆藏书"到以人为本[J].图书馆,2003,(6).

[3]徐诗涛.谈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上一篇:图书馆少儿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高中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