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04:57:12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乡文化中心现位于××街原××乡政府驻所旁,日常工作业务仍在乡政府小礼堂开展(小礼堂已抵给隆阳区烟草公司),业务用房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开展图书借阅、阅览、电脑培训、上网查阅资料等业务。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5人(包括广播站人员),其中1人为初中学历,2人为大专学历,2人为本科学历。2003年文化站建成了隆阳区第一个乡镇图书馆--邹盛椿健华图书馆,馆内现有图书5000余册,期刊3000余册,阅览桌4张,书架10张,凳子20个,档案柜两张;2009年文化站又配置了2台液晶电脑;2009年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又为文化站配置了3万余元的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设备,美国加州建华社又为乡图书馆配置了2万余元的图书,乡政府为文化站配置了1万余元的图书。

二、夯实基础、努力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明确目标,早计划、早安排,文化工作有序开展

我乡按照“着眼未来、长远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大胆开拓、稳妥推进”的文化工作思路,年初认真分析研究全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文化中心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即“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加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市场监管有力有序,公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繁荣发展,社会效益成效明显”。文化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为××乡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依章依规管理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乡文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主抓文化工作,由文化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全乡的文化工作任务,形成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层层有人抓的文化工作体系,。乡文化中心继制定了6项工作制度后,不断完善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根据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优点、长处,充分调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合理设置岗位,合理分配安排工作,部门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严格依章依规管理。安排专人管理财务,严把财务开支,努力做到增收节支;安排专人从事图书馆的管理;统筹好全乡文体活动、文化市场管理、文物普查等各项工作,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整合文化资源

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要想繁荣××乡文化事业,发展××乡乡文化产业都将成为空谈。一年来,文化站始终把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资金、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自2003年以来,我乡文化中心日常工作业务主要在乡政府小礼堂开展。由于小礼堂建设年代较早,长期以来主要用于电影放映活动和乡党委政府召开各种会议,闲置后被文化中心借用,但小礼堂现已抵押给隆阳区烟草公司,××乡文化中心很快面临无工作场所场地的状况。2009年10月我乡在永信集镇重新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5.3亩的××乡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虽然完成了向区、市、省的项目申报工作,并已被列入2009年的建设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2009年未能列项建设。

(四)力创隆阳区乡镇一流图书馆

加大图书馆的投入,建立健全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力创隆阳区乡镇一流图书馆。××乡邹胜椿健华图书馆位于原××乡政府小礼堂,共分二层,一层为阅览室,二层为藏书室。2009年文化中心共订阅了67种期刊和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保山日报等报纸,订阅报刊杂志经费共计5000余元。目前,图书馆已拥有图书5000余册。文化站专门安排了2名工作人员从事日常管理,加强了对图书馆的日常监管,图书馆的环境整洁、图书摆放规范有序,对外借阅、阅览等业务正常开展。2009年共无偿对外借阅1890本图书,阅览人员达2598人次,借阅、阅览对象有普通群众、学生、教师及乡直各单位部门人员。图书馆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今年十一恰逢建国60周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乡各学校、各村老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此次庆典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中,庆典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对外宣传了××,塑造了××乡的良好形象。

此外,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各村各单位、深入群众指导帮助各村老协、单位和学校积极开展元旦、五四、七一、敬老节等节日文体活动,全乡节日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活跃了节日气氛。

(六)开辟宣传阵地,积极开展“欢乐乡村大家乐”文化创建活动

为提高乡村人民的综合素质和参与“欢乐乡村大家乐”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乡中心在乡政府宣传栏中设立了文化宣传栏。根据季节、气候、中心工作等客观实际,定期通过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向乡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国家的大事、全乡的好事都能及时的出现在宣传栏上,使全乡人民群众能更好的了解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好人好事,既能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又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欢乐乡村大家乐”全民健身活动也正在我乡的石龙老协、鲁图老协、老吴寨老协、吴山老协、大庄老协中有序的开展。

(七)认真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复查工作

2009年,根据我乡拟申报的文物项目,我乡又在24个村开展了文物普查查缺补漏工作。经查,我乡所有符合条件的文物点都已进行了申报,未发现漏报的情况。同时,积极协助区文普办进行了文物点的复查。另外,根据文普办的要求,我乡又在24个村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并按时按质完成上交了古树名木普查表。

(八)村文化室建设

按照区文体工作目标的(七有七落实)的建设标准,“七有”完成四项以上,“七落实”完成五项以上,结合我乡实际,抓好已建村文化室的建设工作,统筹各种资源,积极新建村文化室,争取实现2009年35%以上行政村有文化室并配备村综合文化室专(兼)职管理人员,

(九)深入实施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

为确保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顺利实施,针对我乡有关人员变动的情况,我乡重新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要求各村为电影放映提供好场地、电源、放映所需物资,并安排文化站人员与专门负责放映电影的工作人员一起维护好放映场所的安全。并严格按照隆政办电﹝2009﹞72号文件要求,强化放映质量,规范放映地点、时间和加大科教片放映力度,切实做好放映场次的统计验收工作和上报工作。全乡各村没有出现不支持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实施的情况,放映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

继续取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和工商、公安部门的支持,坚持“打防并举”措施,采取日常与突击相结合的稽查方法,坚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认真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促进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乡现有老年活动室4户,ktv综合服务区1户,网吧1户。2009年共协同公安、工商部门对3户老年活动室、1户网吧进行了检查,全面加强了乡内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掌握文化市场况状,切实杜绝乡内“黑网吧”、“黑电子游戏室”的存在,确保全乡社会无热点形成,无重大案件或事故发生。

(十一)努力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文化站工作人员在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完成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的“智囊”和“上联下联”作用,协调与各村、各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分解分配安排工作,认真办理文件传真,督办好有关工作,筹备召开好各种会议,完成好乡四套班子成员交办的工作。加强纪检监察业务学习,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全乡纪检监察工作。全力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交办的村建、驻村任职等各项工作,完成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工作。

(十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一年来,文化站把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通过从区、乡召开的各种会议中学习,从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中学,从报刊杂志、电视中学,从实践中学,向人民群众学,切实做到了学以致用。学习中,尤其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用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密切联系实际,指导好各项工作。需心地向同事、长辈学,同时利用外出参观和到各地

方的机会多看、多问、多思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拓了视野,创新了工作思路方法,更加坚定了发展××、振兴××的信心。通过系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政治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三、成绩及经验

一年来,××乡文化中心切实立足××乡的实际,不断开拓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和加强了硬、软件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了为人民服务能力,不断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经验主要是:第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经费的大量投入;第三、良好的人才队伍和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不懈努力的工作;第四、走出了繁荣××乡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之路;第五、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

四、问题与差距

认真回顾总结××乡文化中心一年来的工作,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与其他先进地方相比尚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乡党委政府和各机关单位搬迁到永信集镇后,××乡文化中心已不位于××乡的中心集镇,争取各级的项目支持搬迁重建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二、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仍然偏少,藏书量仍然偏少,图书资料尚不够丰富,电子图书室尚未建成,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很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文化中心日常工作业务难以正常开展,而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超编,不得不从事其它工作;第四、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属于事业编制,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偏低,多数时候不得不从事繁杂的工作,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第五、工作人员接受正规业务培训教育的途径少,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第六、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具体工作中有的方面尚还不够深入,在很多细致入微的工作上没有精力花时间去完成。

五、2010年工作思路

(一)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超前谋划,量力而行,夯实基础,大力繁荣我乡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时事和工作业务等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工作能力。

(三)加强对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奖惩力度,依章依规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根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特点、特长合理分解分配安排工作,确保上级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和文化中心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力争早日完成××乡文化中心的长远规划和征地工作,争取乡党委政府承担文化中心建设用地的征地等相关费用,申请区委政府减免划拨文化中心建设用地费用,使各级有限的项目资金能够全部投入文化中心建设,确保2010年××乡文化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乡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总占地面积5亩以上,初步完成文化中心的综合业务用房建设,实现文化中心工作业务全部搬迁转移至永信集镇。初步建成文化中心业务用房后,将进一步争取省市区项目资金,在永信集镇逐步建成集广场、舞台、看台、篮球场、图书馆、小型看片室(教育、会议多用)、宣传教育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于一体的××乡文化中心。

(五)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图书馆的投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有效实施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努力繁荣××乡文化事业,发展××乡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大力发展××乡文化旅游产业。

(六)继续发扬文艺汇演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克服不足,再接再厉,努力使2010年举办的文艺演出、文艺汇演更上新的台阶。

(七)继续抓好已建村文化室的建设工作,统筹各种资源,积极新建村文化室。

(八)切实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九)扩大“欢乐乡村大家乐”全民健身活动范围,促进“欢乐乡村大家乐”活动深入开展。

(十)完成好上级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其它工作。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秦安县博物馆;古籍普查;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72-02

一、秦安县博物馆馆藏古籍的基本情况

秦安县历史悠久,文教兴盛,民风淳朴,人才辈出。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文化遗址的发掘,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整整向前推进了3000年。历史上,秦安曾是州、郡、县、道的治地。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秦安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明清时期,秦安科举发达,出现了众多进士、举人,如胡缵宗、侯一元、李元芳、张锦、杨于果、张位、蔡曰逢、张思诚、安维峻等,秦安名人仅《二十四史》记载的就有247位。基于此,这里养成了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社会风气。这些文化脉络的物质遗存,既体现在古庙宇、牌楼、匾额等建筑文物中,还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数量众多的古籍文献中。

留存于秦安县博物馆的古籍数量众多,馆内现藏古籍约有400多种、4185册,经、史、子、集四部齐全。馆藏古籍的来源主要是县文庙藏经阁的旧藏、县图书馆移交和社会征集。馆藏古籍内容丰富,既有文人学者的著述,也有民间流传的手抄本及戏曲剧本。就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经部最多,约有90多种,以“四书五经”的各类注本、释本为主;史部包括了《宋书》、《金史》、《明史》等《二十四史》的大部,以及《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外纪》等通鉴类史书,另存有《镇原县志》、《秦安县志》、《万县志》等县区的地方志;子部以民国时所刊刻的佛经类为主,还有一些琴谱、园艺类的古籍,如清乾隆年间刊刻的《芥子园画传》、清刻本《五知斋琴谱》等;集部主要以清代刊印的前人诗文集为主,包括诗集、戏剧集、文集,其中有明胡缵宗《鸟鼠山人集》、清安维峻《望云山房馆刻诗》。

二、秦安县博物馆古籍整理工作的成果

近年来,秦安县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关于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遵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部署, 深入领会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和甘肃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有关精神,并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积极推进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成立普查小组

秦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古籍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分管领导曾多次到博物馆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了加强对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馆内成立了由馆长任组长的古籍管理和普查领导小组,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负责,抽调责任性强、业务素质高、热心古籍整理工作的职工组成普查小组,并将抽调人员固定下来专门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以保证人力和时间,充分利用古籍普查经费,添置了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在业务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为古籍整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开辟了古籍普查专用的办公室,进行古籍的普查整理登记工作。与此同时,为更好开展古籍登记工作,结合馆内实际,及时制定了《秦安县古籍整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明确。

(二)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

古籍普查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他们既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字、历史、古籍版本学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电脑和网络工具。为此,博物馆先后派出三人赴甘肃省图书馆和天水市图书馆古籍部学习培训,并积极引进专门性人才,现有两名研究生加入到了古籍普查人员的行列中,为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造册登记,摸清底数

摸清底数,既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以前馆藏古籍乱摆乱放、登记不规范、底数不清等问题,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套一套地清查、一本一本地登记,于2012年6月底前,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所藏古籍的底数及详细情况,并按照《四库全书总目》分类法制作了一套书本式分类目录。通过普查登记发现,秦安县博物馆馆藏古籍共400多部,4185册。

(四)及时整理,分类排架

由于客观原因,秦安县博物馆所藏约400多种古籍没有留下原始登记信息,古籍摆放也极为散乱,没有章法。借这次古籍普查的机会,博物馆增设古籍专库,使用面积40平方米,防虫蛀书架20个。按照四库分类法,分门别类摆放,注明书目。并将各类古籍登记造册,为每部书编写了索书号,并按四部分类法归类摆放,使查阅更为方便。

(五)严格规定程序,完成著录和数据提交工作

在摸清底数、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博物馆严格按照《全国古籍普查方案》的要求,在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按照古籍普查工作的标准和程序,普查人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对400余部古籍逐一填写题名著者、版本、分类、版式、装帧、相关书影等各类信息,一部一部地审查,一遍一遍地推敲,于2013年12月前录入完成了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并向上级单位提交了数据。

(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巩固安全管理

制定和完善古籍书库管理制度及其他各项相关制度,如《古籍部安全责任制度》、《业务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了古籍账目、藏书环境及人员制度的管理工作;严格遵守馆内古籍管理的规则,养成对古籍文献加倍爱护习惯;完善库内安全措施,保持书库环境整洁卫生,空气流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三、秦安县博物馆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古籍普查人员偏少,古籍破损严重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强化顶层设计,提高工作站位

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破除制度痼疾及部门利益藩篱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槛。为寻求改革破局,我们采取避虚就实、直奔主题、向心突破的策略,以“立新”为改革试点的“当头炮”、“先手棋”,建立了事业单位监管工作联席会议部门联合监管工作平台,强化这一平台在统筹决策、集纳共识、化解争端、凝聚合力、推进创新方面的作用,破解了监管部门孤掌难鸣、相关部门拖延不动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立中求破、变中求化、破冰开局、扎实推进。其次,围绕建立理事会为基本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细化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组织人事、财政、文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动发力,形成了各方推动改革试点的工作合力。第三,明确权力责任,强化问责。理事会由出资部门、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及群众等各方代表13人联合组成,其中:部门代表4名(分别为发改局1名、财政局1名、人社局1名、文广新局1名),市图书馆代表8名,专家、读者代表2名(通过举荐等方式产生社会团体代表1名、读者代表1名)。理事会每届任期3年,主要职责是在市委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有关决策,对全市图书馆事业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理事长由市文广新局相关领导担任,设1名执行理事,执行理事任馆长。实践证明,相关方面共同组建理事会,明晰各方责任、权力,便于集纳各方意志,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实现共同治理,避免了单一部门和试点单位独自建立的部门偏狭和有关部门排斥在外的尴尬,较好调动了各方支持配合、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

二、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监管水平

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推动建立了决策、执行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图书文化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政府宏观指导、部门依法监管、图书馆依法自主经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馆模式和经营格局,在保证公共文化事业不偏离公益性方向的前提下,实现了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质增效,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切实提升了监管效能和服务率。一是坚持依法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在监管部门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履职履责,依法全面准确监管,确保依法有效行使监管职权、承担责任的同时,实行管放结合,相关部门充分放权,全方位赋予图书馆经营活动自,相应完善多元化监管体系,实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与加强事业单位监管有机统一,推动了试点工作始终沿着法治化的轨道前行,防止跑偏、走样。二是实行民主治理,提升决策质量。依照理事会决策程序和议事制度,理事会会议须有全部理事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一般事项须经半数以上理事同意方可通过,重大事项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通过。理事会成立之后,理事们迅速进入角色,严格遵守民主议事制度,认真审议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等重要事项,并通过加强培训等措施,学习掌握图书馆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执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包括图书数量、征集地方文献等方面的经常性业务事项,如按以前的“老套路”,一般需要馆长三番五次频繁“求人”、“活动”费时费力方能奏效,而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则使这些正常事项依照职责分工,变为理事“份内的事”,实现了一次会议搞定,第一时间解决。三是强化绩效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图书馆理事会在赋予理事更多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的同时,健全理事会决策失误责任追究、信息公开、审计、绩效考核、评优奖励和信用评价等制度,依照制度问效问责,使责任追究落到了实处。

三、激发创新活力,催生发展动力

图书馆法人治理试点工作的有效运作,畅通了图书馆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路径,进一步简化优化了文化公共服务事业的流程,激发了体制机制活力,全面催生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使图书馆实现了资源整合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一是构建了“两公里文化圈”,拓展了社会服务空间。坚持“建”“管”“用”并举,以方便群众阅读为目的,以建立“两公里文化服务圈”为抓手,以创新农家书屋服务体系为重点,广辟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建好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民心工程、基础工程建设,逐步构建完善了公益、便捷、丰富、活跃、健全的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供给和传播网络,实现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大变化、大发展、大提升。二是推行了“一卡通”借阅,简化优化了服务流程。全市运用“一卡通”服务,实现了城乡图书资源共享、通借通还便捷服务,被誉为“造福农民的新机制”,荣获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一卡通”持证读者达11万人,全年接待读者117万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扩建了社区图书流动站,丰富了服务内容。新建枳沟镇乔庄社区、相州镇曹家泊社区、龙都街道邓戈庄社区、舜王街道岳家庄社区4个图书流动站,流通图书2945册,目前,全市共建市图书馆流动站18个,流动图书1.8万余册。实现了部分图书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四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促进了文化繁荣。组织尼山书院严格按照“图书馆+书院”模式,建立镇图书馆尼山书院7处,社区儒学讲堂15个,并积极开展经典诵读等五大版块的读书活动,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诸城市图书馆尼山书院聘讲师18人,志愿者服务38人,全年开展活动679场次,参与群众2.9万人次。五是发掘了文化资源,厚植了文化土壤。通过组织诸城一中、诸城市实验中学、市档案馆等单位填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三五”规划预研调查表,参与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填报有关古籍图书,为山东省古籍普查阶段性成果的出版编制提供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完成《诸城古籍名录》最后校对等一批重点项目,发掘和保护了民族文化优质遗产,推动了城乡公共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200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协调文物处完成了陈抟庙的工程建设和陈列布展,并与09年元月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

(二)协调文物处完成了花戏楼4a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对整个景区进行升级改造,现该工程基本结束。与此同时完成了花戏楼内部空间“亳商文化展”陈列。

(三)为打造“中华药都,养生××”文化品牌,协调文物处完成华佗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内部陈列及馆区药圃绿化和环境改造工作。

(四)协调市博物馆编写市博物馆陈列大纲----《穿越五千年—××文化寻源》。完成市博物馆外部改造和内部陈列设计及施工招标工作,并与9月底开工建设。在开工建设前,完成该项目环评工作。现外部改造工程按序时进度完成过半,内部陈列也按时开工建设。按原计划明年4月份完工并对外开馆。

(五)按照市政府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完成了市文化活动中心(市文化馆和市图书馆)项目建议书编写和上报市发改委立项工作,选址工作也正在和市城建委、市国土地局协调中。

(六)编写12个文化建设储备项目并上报市发改委,为文化旅游、广电事业以后发展储备了项目,奠定了前期基础。

(七)协助文物处完成我市文物普查中城区新发现的10处市级重点文物确立和公布工作。

(八)在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成立之前,和原旅游局相关科室一起完成了文物景点门票的调价报批工作。

(九)承担了原文广局安全生产材料整理和月报表工作。

二、2012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继续协调市博物馆完成市博物馆工程跨年度的建设。

(二)积极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工程,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

(三)加强文化旅游项目库建设工作,积极做好项目库项目的可研论证等前期工作。

(四)协调文物处做好第7批国保的申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在国家第二次对文化馆(艺术馆)评估工作中,受到文化部、省文化厅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全市有10个文化馆(艺术馆)被命名国家一级馆,其数量和水平都名列全省第一;

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评选活动中,我市新民等9个区、县、乡名列其中,名列全省第一;

在参加全国老年合唱节比赛和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两个项目双双荣获金奖,成为全省的唯一;

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和*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共取得18金、21银、36铜的优异成绩,金牌和奖牌名列全省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项目的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的普遍好评,整体工作水平名列全省第一。

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后劲强盛。

*年,在党的*精神指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文化馆、图书馆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得到了新建、扩建和改建,文化设施的整体水平和功能的发挥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不懈努力,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已列入*年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之中;于洪区投入5,000万元建成近6,000平方米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和4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的铁西区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将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总投资达6,500万元沈北新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浑南新区投资2,700万元,新建的7,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主体已全面完工;和平区图书馆的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苏家屯、法库、新民等区、县(市)也已立项并着手设计新建文化馆和图书馆项目。

二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全年新建和在建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按照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关要求,计划设计新建和改建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3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完成,经政府采购为新建和改扩建的村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24万册,音响300套,使目前全市的1,534个行政村中有文化活动室的达1,132个,占总数的73.7%。

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有了重大进展。投资182万元初步完成了市级支中心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开始投入使用;按照全省的工作部署,与市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初步完成了1,600多个基层服务点的设计和选点任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现。

年初,在组织和设计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确立了“抓导向、抓特色、抓精品”的方针,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全年的活动中基本形成了大型活动系列化、规范化,基层活动多样化、特色化。

1、第十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创意新颖、精彩纷呈。

第十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以“知识成就梦想,文化精彩人生”为主题。通过总结和回顾前九届大学生文化节的成功经验,以紧紧围绕“十届庆”为主要活动内容,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节开幕式是历届大学生文化节开幕式中编排最新颖、舞美最漂亮、节目最精彩的一届,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从11月8日至11月22日,共进行了“青春之歌”校园歌曲创作表演赛、“盛京情愫”主题演讲比赛、“家乡新视角”大学生摄影大赛、“幽默与深邃”校园短剧小品比赛、“异域风情”沈阳高校留学生才艺展示大赛等5项大型主体活动。在此期间,全市25所高等院校的35万师生参与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共635项,在全市高等院校及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评选活动普及深入、影响广泛。

为提升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年初,我们开展了第二届沈阳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的评选活动,从市直有关部门及区、县(市)、开发区申报的1,881项群众文化活动中,确定了203项活动为候选项目。在《沈阳日报》设专版,面向群众公开评选,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评出了“春满家园---百姓风采展示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等100项文化活动,为2007年度沈阳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不仅全面展示了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创新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提高沈阳城乡文化品位、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3、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因势利导,特点突出。

一年来我们组织举办了全市性、区域性的大型文化活动185场,其中市级活动6场,区、县(市)级活动179场,起到了良好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每年一届的“春满家园”百姓风采电视大赛已走进沈城的千家万户;沈阳市图书馆的百年馆庆暨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市少儿图书馆组织的沈阳市中小学生与灾区同学心手相牵——“灾区小朋友让我对你说”书信征文活动,引起社会共鸣,有1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征文活动;市朝鲜族文化馆广开渠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中韩美术、摄影艺术展”等四项活动;市还与部分区县(市)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沈阳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沈阳市广场文化建设现场会,沈阳市“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沈阳市首届戏曲票友大赛,沈阳市首届“东城群众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及奖颁奖晚会等。

同时,市、区、县(市)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各种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图书报刊、电影放映等深入工厂、社区、部队、学校、乡村等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共组织文艺演出和民俗活动1,200余场,送图书报刊10万余册,放映电影近2万场。

此外,全市各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的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我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00多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060万人次。

4、群众文化活动精品频出,硕果累累。

*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时,观看了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老年合唱团的演唱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合唱团于9月10日至13日,代表沈阳市参加了文化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比赛。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勇夺第十届全国老年合唱节最高奖——“骏马金奖”。同时,根据李长春同志的提议,该合唱团将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年春节电视晚会演出。

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铁西区启功二校的少儿舞蹈《仙鹤与女孩》以新颖的创意、完美的表现荣获金奖,同时也是*省获得的唯一金奖。

在全国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中,我市的新民市、皇姑区、和平区、铁西区、沈河区、苏家屯区、大东区、于洪区和大兴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占全省各地区获此殊荣的三分之一。

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我市取得了8个金奖、5个银奖、1个铜奖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其中,大型民族舞蹈《锡伯猎歌》在这次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荣获金奖,并填补了*省没有大型锡伯族舞蹈的空白。

在*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上,我市选送110幅作品中有51幅作品获奖,获得金奖10个、银奖16个、铜奖25个。获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一。

*年,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共获得国际级奖10项、部级奖165项、省级奖211项。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工作科学有序,成绩斐然。

从2007年4月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统一部署,上下协调,全面展开,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调研、摸清底细;全面记录,突出重点;严格登记,合理分类;精心整理,图文并茂”的工作原则,共计出动普查人员4,269人次,普查范围涵盖了我市下辖的13个区、县(市)和两个开发区,覆盖率达90%。举办培训班30余期、座谈交流会219个,投入经费近50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收获珍贵有价值的项目线索206条,门类齐全,涵盖了全部10大类别。普查征集实物1,768件,录音带18盒,录像及CD1277件,资料3,438份。其中“沈阳四平街灯市”填补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空间”类别的空白;“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得到有关专家初步认定,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会填补锡伯族发展史的空白。

根据普查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各区、县(市)相继公布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2项。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汇总梳理、评审论证,经公示和联席会议审批,最后,市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其中有8个项目被推荐参加第三批省级项目的评审。目前,我市已建立了57个项目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有5个项目进入了部级保护名录,有5人被评为部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启动,成果丰硕。

为全面完成农村电影的放映任务,年初我们及时召开了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市文化局与各区、县(市),开发区文化局(社发局)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工作目标责任状;市电影有限公司与各区、县(市)放映单位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放映合同书。同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沈阳市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通知》(沈文发〔*〕31号),要求各区、县(市),开发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管理力度。

各地加大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投入,除了按照市规定的场次补贴外,还投入资金购进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落实。如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新民市等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目前,连同省发改委和省文化厅下发的24套数字电影放映机,全市共有43套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入了农村电影的放映活动中。

经过各区、县(市)文化部门及广大电影放映人员的辛勤努力,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年度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的任务。全年共完成19,526场,其中公益性放映19,166场次,比2007年增加了2,380场,完成了年计划的103.9%,其中数字化放映5,187场次。全年电影观众达402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年,苏家屯区十里河镇电影放映队、康平县东升放映队被省文化厅评为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五)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科学规范,绩效凸显。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关键。为此,今年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了对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以全国第二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众事业管理水平。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在迎检过程中,提升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科学规范,使全市两级文化馆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经省文化厅推荐,国家文化部评估验收,我市参评的14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其中,10个文化馆获得全国一级文化馆称号,还有3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一级文化馆的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市群众艺术馆由于办馆标准规范,准备充分细致,受到文化部评估专家小组的一致好评,继续保持了国家一级馆的称号,出席了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文化馆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二是以绩效考核为动力,分层次、多渠道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中,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其中。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按照文化工作的特点,我们因势利导的制订了具体考核的细则。绩效考核工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文化部门乘势而上,积极工作,使全市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和平区图书新馆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还建设了全省首家自助图书馆,启动了区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建设;

沈河区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站)10个,平均面积达到730平方米,67个社区活动室平均面积近300平方米;

铁西区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流动站达到53个,建设工人村生活馆、博物馆等15万平方米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兴工九纬社区荣获等四部委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大东区新建了22个高标准的“三位一体”(即物业、开发商、社区为一体)的社区活动阵地,平均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图书一万册以上;

皇姑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积极为全区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实施送书到家的等活动,受到他们的欢迎;

于洪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加强大文化建设,被省文化厅、财政厅列为我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唯一的示范单位,新建了2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东陵区通过省文化厅检查验收,被命名为*省文化先进区,积极承办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全区文化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苏家屯区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中心4个,村文化活动室11个,为基础配置音响14套,图书1.4万册,基层文化设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沈北新区投入200余万元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施;

新民市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打造灯会文化,举办了“五彩缤纷”元宵灯会,盛况空前,新民大剧院落成,即将投入使用;

辽中县完成了近海绿洲公园等3个大型文化广场建设,新建了5个村文化活动室和1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法库县的文学音乐创作不断普及深入,在*年“中国杯”歌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康平县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省、市、县资金已全部到位;

浑南新区安排200万元资金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备;

棋盘山开发区实施样板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采取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辅导和培训,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年初以来,我们积极对应群众文化事业的新形势和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对业务人员及业余文艺骨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和培训。6月下旬,对全市文化馆业务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基础理论、戏剧曲艺创作,舞蹈编排与音乐创作以及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共计54课时。此外,全年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辅导活动100多次,共培训和辅导了各类业务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8,000多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

二、几点体会

*年,我们较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在市文化局党政领导班子的直接指挥下,应对主客观上多变的形势,采取了一些新的思维理念和实施了一些新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各项工作全面、健康、有序的进行。回顾总结*年的群众文化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贴近民生、服务基层,始终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党的*精神,实施民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如何贴近民生工程,更好地、全面地为百姓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文化服务是我们各级文化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一年来,我们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我们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如积极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为300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图书、音响和文体活动设备,使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市的“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戏曲票友大赛、市民评选百项最喜爱的社会文化活动等,使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更加贴近百姓的需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体会之二:适应新形势,适时调整思路,是准确把握和定位群众文化工作方法和重点的有效行为准则。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奥运安保、四川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有关指示和要求,由政府主导的大型群众活动暂停。根据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原有的工作思路,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办法来具体组织实施。将原有的常规性集中的大型活动及时调整为小型多样的分散活动,采取了“三个面向”,即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提出了在奥运期间,为丰富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狠抓全市民间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组织,广泛开展全市文化广场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全市各级文化管理部门,为群众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群众既是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又是积极参与活动的欣赏者,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群众业余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开展了群众基础理论、戏曲创作、舞蹈编排、音乐创作、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的讲座和辅导。与此同时,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基层工作的调研和指导上,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先后总结出基层单位发展文化广场的工作经验,写出了全市戏曲票友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现状调查报告等。

体会之三:整合资源,强化亮点,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最佳组合方式。一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全市的文化资源,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双向机制,整合优势,突出亮点,把市里的活动普及到基层,把基层的优秀项目提升到市级活动,形成新的文化品牌。如我们与大东区联合主办了“东城文艺创作奖”评比活动,把区级文化活动上升为全市的文艺创作活动,即扩大了该项活动的影响面,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又填补了我市在群众文艺创作方面的空白;以和平区五环社区京剧活动为基础,组织了全市票友大赛,为全市戏迷票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铁西区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沈阳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有力地宣传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何加强对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问题日趋突出,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二是缺乏对我市群众文化区域性、特殊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造成全市精品品牌的活动项目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不多见;三是基础性的建设还是薄弱环节,整体工作还缺乏有序化、现代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

四、*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面临的形势

*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党和全国战略性、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文化工作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二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举措,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三是时逢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将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文化工作的“三贴近”为原则,以“体现民生、立足繁荣、夯实基础、打造品牌”为工作方针,在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点突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全面实现我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工作目标

围绕全市和全局的中心工作,全力实现“1234”工作目标,即:完善一个体系、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两个品牌、实施五大工程。

完善一个体系:即各项群众文化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开展都要围绕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进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达到布局网络化、活动经常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狠抓两个重点:一要狠建设,使我市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观,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物质基础;二要狠抓活动,以全市性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为引领,区域性特色品牌活动为标志,基层群众普及活动为基础,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三个品牌:一是“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作为城市“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多元性和现代化;二是“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作为农村“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地域性和民间化;三是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城乡群众欣赏和参与最集中的文化场所,要充分体现参与性和特色化。要在普及深入的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使之真正成为代表我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较新形式和较高水平的常态文化品牌。

实施四大工程: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经多方努力,该项目已作为市政府为全市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新的少儿图书馆面积计划1.35万平方米,将为全市102万少年儿童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是各区、县(市)文图两馆建设。要在2-3年内新建的文化馆4个、图书馆、少儿图书馆11个。按照建设标准,15个新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76,000平方米。

三是乡镇文化中心(站)建设。目前,我市还有102个乡镇至今还没文化设施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最低300平方米)。*年,根据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关于扩大内需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的要求,新建或改建48个(*年6月前完工);*年计划将完成12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其余38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将列入2010年建设计划中。

四是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目前,在全市农村1,534个行政村中,建有文化活动室达1,132个,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还有402个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我们将按照每个活动室150平方米标准要求,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用两年的时间为这些行政村建设文化活动室。

到2010年底,使我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达到:每个区、县(市)都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文化馆、图书馆,乡乡建有标准的综合性的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

2、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与手段现代化建设工程

一是提前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市城乡的“全覆盖”。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功能的发挥,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基层网点的确立和完善。

二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年将在完成年度农村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及数字化放映设备,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及时地看到更多、更新的高质量影片。

三是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在全市推广和总结和平区图书馆数字化试点经验,启动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的建设进程;同时做好文化部第四次对图书馆的评估定级的迎检工作。认真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和自评工作,确保市图书馆和五个城区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争取有条件的郊区、县图书馆进入一级馆的行列。

3、文化惠民工程

在市财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主要争取四项文化惠民举措。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辅导群众文艺骨干一万名;二是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一万场;三是为全市新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娱乐设备;四是继续组织开展好送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五是更加广泛的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确保全年各项文化活动和演出超过两万场,观众达一千万人次。

4、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工程

在继续组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文化四进社区”活动、“欢乐进农家”农村系列文化活动、文化广场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等全市性常态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我市现有的9个部级基地、12个省级基地和个60市级基地,挖掘、培育和组织开展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沈阳地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果展示。通过一至两年的培育,使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活动形式,一半以上的乡镇街道成为市级以上的特色文化活动基地,每个区、县(市)都要成为省以上特色文化活动基地和具有一项部级的优秀文化活动品牌。

下大力气抓好群众文化活动精品的的培育和创作活动,全方位的开展评比和奖励工作,打造和推出更多的群众文化精品,为迎接2010年文化部“群星奖”的评比奠定基础。

此外,还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保持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省的领先态势。在做好资源普查和项目挖掘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传承人保护和活性传承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确保2—3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推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保障措施

为全面完成*年的工作任务,应采取和完善以下几项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性、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活动(工作)项目的确立,承办活动(工作)项目的申请、批准活动(工作)项目的要求标准、具体实施、事后评估、奖惩等基本内容,活动经费由市前划拨改为事后奖励或划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二是建立市、区(县、市)联动运行机制。其中包括承办市级大型活动区县的理由、经费的来源,活动方式、规模、程序,双方的责任、任务分配等。

三是建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奖惩机制。其中包括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资金的划拨、使用,设施建成后的人员配备、开放时间、功能利用、奖惩等。

四是建立和完善区、县(市)文化部门的绩效考评机制。其中包括考评内容、方式、时间、标准、奖惩等。

(二)加强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区、县(市)、局属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培训、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对业务干部队伍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群众文化方面的行家里手、高端人才,完善职称评定晋升的相关办法,业务考核、评比奖惩制度。

三是加强对群众文化骨干队伍的辅导,发挥协会、社团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政策。

一是对品牌活动的扶持政策;二是对精品节目、作品的奖励政策;三是对创新或有重大影响工作的奖励政策;四是对特色文化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五是对优秀协会、社团的奖励政策。

*年我市的群众文化工作,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立足基层、完善服务、打造品牌、协调发展”为工作方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整体呈现新的繁荣,登上新的台阶。同时,在全省创造了“五个第一”的佳绩:

在国家第二次对文化馆(艺术馆)评估工作中,受到文化部、省文化厅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全市有10个文化馆(艺术馆)被命名国家一级馆,其数量和水平都名列全省第一;

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评选活动中,我市新民等9个区、县、乡名列其中,名列全省第一;

在参加全国老年合唱节比赛和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两个项目双双荣获金奖,成为全省的唯一;

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和*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共取得18金、21银、36铜的优异成绩,金牌和奖牌名列全省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项目的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的普遍好评,整体工作水平名列全省第一。

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后劲强盛。

*年,在党的*精神指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文化馆、图书馆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得到了新建、扩建和改建,文化设施的整体水平和功能的发挥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不懈努力,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已列入*年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之中;于洪区投入5,000万元建成近6,000平方米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和4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的铁西区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将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总投资达6,500万元沈北新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浑南新区投资2,700万元,新建的7,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主体已全面完工;和平区图书馆的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苏家屯、法库、新民等区、县(市)也已立项并着手设计新建文化馆和图书馆项目。

二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全年新建和在建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按照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关要求,计划设计新建和改建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3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完成,经政府采购为新建和改扩建的村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24万册,音响300套,使目前全市的1,534个行政村中有文化活动室的达1,132个,占总数的73.7%。

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有了重大进展。投资182万元初步完成了市级支中心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开始投入使用;按照全省的工作部署,与市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初步完成了1,600多个基层服务点的设计和选点任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现。

年初,在组织和设计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确立了“抓导向、抓特色、抓精品”的方针,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全年的活动中基本形成了大型活动系列化、规范化,基层活动多样化、特色化。

1、第十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创意新颖、精彩纷呈。

第十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以“知识成就梦想,文化精彩人生”为主题。通过总结和回顾前九届大学生文化节的成功经验,以紧紧围绕“十届庆”为主要活动内容,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节开幕式是历届大学生文化节开幕式中编排最新颖、舞美最漂亮、节目最精彩的一届,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从11月8日至11月22日,共进行了“青春之歌”校园歌曲创作表演赛、“盛京情愫”主题演讲比赛、“家乡新视角”大学生摄影大赛、“幽默与深邃”校园短剧小品比赛、“异域风情”沈阳高校留学生才艺展示大赛等5项大型主体活动。在此期间,全市25所高等院校的35万师生参与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共635项,在全市高等院校及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评选活动普及深入、影响广泛。

为提升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年初,我们开展了第二届沈阳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的评选活动,从市直有关部门及区、县(市)、开发区申报的1,881项群众文化活动中,确定了203项活动为候选项目。在《沈阳日报》设专版,面向群众公开评选,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评出了“春满家园---百姓风采展示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等100项文化活动,为2007年度沈阳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不仅全面展示了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创新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提高沈阳城乡文化品位、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3、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因势利导,特点突出。

一年来我们组织举办了全市性、区域性的大型文化活动185场,其中市级活动6场,区、县(市)级活动179场,起到了良好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每年一届的“春满家园”百姓风采电视大赛已走进沈城的千家万户;沈阳市图书馆的百年馆庆暨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市少儿图书馆组织的沈阳市中小学生与灾区同学心手相牵——“灾区小朋友让我对你说”书信征文活动,引起社会共鸣,有1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征文活动;市朝鲜族文化馆广开渠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中韩美术、摄影艺术展”等四项活动;市还与部分区县(市)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沈阳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沈阳市广场文化建设现场会,沈阳市“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沈阳市首届戏曲票友大赛,沈阳市首届“东城群众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及奖颁奖晚会等。

同时,市、区、县(市)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各种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图书报刊、电影放映等深入工厂、社区、部队、学校、乡村等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共组织文艺演出和民俗活动1,200余场,送图书报刊10万余册,放映电影近2万场。

此外,全市各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的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我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00多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060万人次。

4、群众文化活动精品频出,硕果累累。

*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时,观看了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老年合唱团的演唱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合唱团于9月10日至13日,代表沈阳市参加了文化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比赛。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勇夺第十届全国老年合唱节最高奖——“骏马金奖”。同时,根据李长春同志的提议,该合唱团将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年春节电视晚会演出。

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铁西区启功二校的少儿舞蹈《仙鹤与女孩》以新颖的创意、完美的表现荣获金奖,同时也是*省获得的唯一金奖。

在全国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中,我市的新民市、皇姑区、和平区、铁西区、沈河区、苏家屯区、大东区、于洪区和大兴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占全省各地区获此殊荣的三分之一。

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我市取得了8个金奖、5个银奖、1个铜奖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其中,大型民族舞蹈《锡伯猎歌》在这次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荣获金奖,并填补了*省没有大型锡伯族舞蹈的空白。

在*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上,我市选送110幅作品中有51幅作品获奖,获得金奖10个、银奖16个、铜奖25个。获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一。

*年,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共获得国际级奖10项、部级奖165项、省级奖211项。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工作科学有序,成绩斐然。

从2007年4月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统一部署,上下协调,全面展开,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调研、摸清底细;全面记录,突出重点;严格登记,合理分类;精心整理,图文并茂”的工作原则,共计出动普查人员4,269人次,普查范围涵盖了我市下辖的13个区、县(市)和两个开发区,覆盖率达90%。举办培训班30余期、座谈交流会219个,投入经费近50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收获珍贵有价值的项目线索206条,门类齐全,涵盖了全部10大类别。普查征集实物1,768件,录音带18盒,录像及CD1277件,资料3,438份。其中“沈阳四平街灯市”填补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空间”类别的空白;“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得到有关专家初步认定,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会填补锡伯族发展史的空白。

根据普查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各区、县(市)相继公布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2项。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汇总梳理、评审论证,经公示和联席会议审批,最后,市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其中有8个项目被推荐参加第三批省级项目的评审。目前,我市已建立了57个项目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有5个项目进入了部级保护名录,有5人被评为部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启动,成果丰硕。

为全面完成农村电影的放映任务,年初我们及时召开了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市文化局与各区、县(市),开发区文化局(社发局)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工作目标责任状;市电影有限公司与各区、县(市)放映单位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放映合同书。同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沈阳市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通知》(沈文发〔*〕31号),要求各区、县(市),开发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管理力度。

各地加大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投入,除了按照市规定的场次补贴外,还投入资金购进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落实。如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新民市等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目前,连同省发改委和省文化厅下发的24套数字电影放映机,全市共有43套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入了农村电影的放映活动中。

经过各区、县(市)文化部门及广大电影放映人员的辛勤努力,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年度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的任务。全年共完成19,526场,其中公益性放映19,166场次,比2007年增加了2,380场,完成了年计划的103.9%,其中数字化放映5,187场次。全年电影观众达402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年,苏家屯区十里河镇电影放映队、康平县东升放映队被省文化厅评为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五)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科学规范,绩效凸显。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关键。为此,今年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了对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以全国第二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众事业管理水平。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在迎检过程中,提升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科学规范,使全市两级文化馆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经省文化厅推荐,国家文化部评估验收,我市参评的14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其中,10个文化馆获得全国一级文化馆称号,还有3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一级文化馆的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市群众艺术馆由于办馆标准规范,准备充分细致,受到文化部评估专家小组的一致好评,继续保持了国家一级馆的称号,出席了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文化馆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二是以绩效考核为动力,分层次、多渠道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中,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其中。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按照文化工作的特点,我们因势利导的制订了具体考核的细则。绩效考核工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文化部门乘势而上,积极工作,使全市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和平区图书新馆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还建设了全省首家自助图书馆,启动了区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建设;

沈河区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站)10个,平均面积达到730平方米,67个社区活动室平均面积近300平方米;

铁西区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流动站达到53个,建设工人村生活馆、博物馆等15万平方米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兴工九纬社区荣获等四部委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大东区新建了22个高标准的“三位一体”(即物业、开发商、社区为一体)的社区活动阵地,平均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图书一万册以上;

皇姑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积极为全区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实施送书到家的等活动,受到他们的欢迎;

于洪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加强大文化建设,被省文化厅、财政厅列为我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唯一的示范单位,新建了2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东陵区通过省文化厅检查验收,被命名为*省文化先进区,积极承办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全区文化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苏家屯区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中心4个,村文化活动室11个,为基础配置音响14套,图书1.4万册,基层文化设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沈北新区投入200余万元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施;

新民市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打造灯会文化,举办了“五彩缤纷”元宵灯会,盛况空前,新民大剧院落成,即将投入使用;

辽中县完成了近海绿洲公园等3个大型文化广场建设,新建了5个村文化活动室和1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法库县的文学音乐创作不断普及深入,在*年“中国杯”歌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康平县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省、市、县资金已全部到位;

浑南新区安排200万元资金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备;

棋盘山开发区实施样板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采取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辅导和培训,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年初以来,我们积极对应群众文化事业的新形势和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对业务人员及业余文艺骨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和培训。6月下旬,对全市文化馆业务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基础理论、戏剧曲艺创作,舞蹈编排与音乐创作以及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共计54课时。此外,全年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辅导活动100多次,共培训和辅导了各类业务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8,000多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

二、几点体会

*年,我们较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在市文化局党政领导班子的直接指挥下,应对主客观上多变的形势,采取了一些新的思维理念和实施了一些新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各项工作全面、健康、有序的进行。回顾总结*年的群众文化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贴近民生、服务基层,始终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党的*精神,实施民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如何贴近民生工程,更好地、全面地为百姓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文化服务是我们各级文化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一年来,我们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我们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如积极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为300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图书、音响和文体活动设备,使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市的“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戏曲票友大赛、市民评选百项最喜爱的社会文化活动等,使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更加贴近百姓的需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体会之二:适应新形势,适时调整思路,是准确把握和定位群众文化工作方法和重点的有效行为准则。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奥运安保、四川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有关指示和要求,由政府主导的大型群众活动暂停。根据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原有的工作思路,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办法来具体组织实施。将原有的常规性集中的大型活动及时调整为小型多样的分散活动,采取了“三个面向”,即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提出了在奥运期间,为丰富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狠抓全市民间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组织,广泛开展全市文化广场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全市各级文化管理部门,为群众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群众既是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又是积极参与活动的欣赏者,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群众业余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开展了群众基础理论、戏曲创作、舞蹈编排、音乐创作、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的讲座和辅导。与此同时,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基层工作的调研和指导上,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先后总结出基层单位发展文化广场的工作经验,写出了全市戏曲票友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现状调查报告等。

体会之三:整合资源,强化亮点,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最佳组合方式。一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全市的文化资源,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双向机制,整合优势,突出亮点,把市里的活动普及到基层,把基层的优秀项目提升到市级活动,形成新的文化品牌。如我们与大东区联合主办了“东城文艺创作奖”评比活动,把区级文化活动上升为全市的文艺创作活动,即扩大了该项活动的影响面,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又填补了我市在群众文艺创作方面的空白;以和平区五环社区京剧活动为基础,组织了全市票友大赛,为全市戏迷票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铁西区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沈阳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有力地宣传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何加强对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问题日趋突出,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二是缺乏对我市群众文化区域性、特殊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造成全市精品品牌的活动项目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不多见;三是基础性的建设还是薄弱环节,整体工作还缺乏有序化、现代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

四、*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面临的形势

*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党和全国战略性、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文化工作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二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举措,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三是时逢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将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文化工作的“三贴近”为原则,以“体现民生、立足繁荣、夯实基础、打造品牌”为工作方针,在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点突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全面实现我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工作目标

围绕全市和全局的中心工作,全力实现“1234”工作目标,即:完善一个体系、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两个品牌、实施五大工程。

完善一个体系:即各项群众文化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开展都要围绕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进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达到布局网络化、活动经常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狠抓两个重点:一要狠建设,使我市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观,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物质基础;二要狠抓活动,以全市性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为引领,区域性特色品牌活动为标志,基层群众普及活动为基础,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三个品牌:一是“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作为城市“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多元性和现代化;二是“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作为农村“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地域性和民间化;三是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城乡群众欣赏和参与最集中的文化场所,要充分体现参与性和特色化。要在普及深入的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使之真正成为代表我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较新形式和较高水平的常态文化品牌。

实施四大工程: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经多方努力,该项目已作为市政府为全市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新的少儿图书馆面积计划1.35万平方米,将为全市102万少年儿童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是各区、县(市)文图两馆建设。要在2-3年内新建的文化馆4个、图书馆、少儿图书馆11个。按照建设标准,15个新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76,000平方米。

三是乡镇文化中心(站)建设。目前,我市还有102个乡镇至今还没文化设施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最低300平方米)。*年,根据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关于扩大内需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的要求,新建或改建48个(*年6月前完工);*年计划将完成12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其余38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将列入2010年建设计划中。

四是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目前,在全市农村1,534个行政村中,建有文化活动室达1,132个,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还有402个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我们将按照每个活动室150平方米标准要求,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用两年的时间为这些行政村建设文化活动室。

到2010年底,使我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达到:每个区、县(市)都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文化馆、图书馆,乡乡建有标准的综合性的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

2、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与手段现代化建设工程

一是提前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市城乡的“全覆盖”。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功能的发挥,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基层网点的确立和完善。

二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年将在完成年度农村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及数字化放映设备,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及时地看到更多、更新的高质量影片。

三是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在全市推广和总结和平区图书馆数字化试点经验,启动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的建设进程;同时做好文化部第四次对图书馆的评估定级的迎检工作。认真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和自评工作,确保市图书馆和五个城区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争取有条件的郊区、县图书馆进入一级馆的行列。

3、文化惠民工程

在市财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主要争取四项文化惠民举措。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辅导群众文艺骨干一万名;二是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一万场;三是为全市新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娱乐设备;四是继续组织开展好送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五是更加广泛的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确保全年各项文化活动和演出超过两万场,观众达一千万人次。

4、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工程

在继续组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文化四进社区”活动、“欢乐进农家”农村系列文化活动、文化广场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等全市性常态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我市现有的9个部级基地、12个省级基地和个60市级基地,挖掘、培育和组织开展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沈阳地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果展示。通过一至两年的培育,使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活动形式,一半以上的乡镇街道成为市级以上的特色文化活动基地,每个区、县(市)都要成为省以上特色文化活动基地和具有一项部级的优秀文化活动品牌。

下大力气抓好群众文化活动精品的的培育和创作活动,全方位的开展评比和奖励工作,打造和推出更多的群众文化精品,为迎接2010年文化部“群星奖”的评比奠定基础。

此外,还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保持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省的领先态势。在做好资源普查和项目挖掘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传承人保护和活性传承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确保2—3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推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保障措施

为全面完成*年的工作任务,应采取和完善以下几项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性、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活动(工作)项目的确立,承办活动(工作)项目的申请、批准活动(工作)项目的要求标准、具体实施、事后评估、奖惩等基本内容,活动经费由市前划拨改为事后奖励或划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二是建立市、区(县、市)联动运行机制。其中包括承办市级大型活动区县的理由、经费的来源,活动方式、规模、程序,双方的责任、任务分配等。

三是建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奖惩机制。其中包括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资金的划拨、使用,设施建成后的人员配备、开放时间、功能利用、奖惩等。

四是建立和完善区、县(市)文化部门的绩效考评机制。其中包括考评内容、方式、时间、标准、奖惩等。

(二)加强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区、县(市)、局属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培训、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对业务干部队伍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群众文化方面的行家里手、高端人才,完善职称评定晋升的相关办法,业务考核、评比奖惩制度。

三是加强对群众文化骨干队伍的辅导,发挥协会、社团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政策。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在国家第二次对文化馆(艺术馆)评估工作中,受到文化部、省文化厅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全市有10个文化馆(艺术馆)被命名国家一级馆,其数量和水平都名列全省第一;

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评选活动中,我市新民等9个区、县、乡名列其中,名列全省第一;

在参加全国老年合唱节比赛和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两个项目双双荣获金奖,成为全省的唯一;

在辽宁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和辽宁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共取得18金、21银、36铜的优异成绩,金牌和奖牌名列全省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项目的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的普遍好评,整体工作水平名列全省第一。

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后劲强盛。

*年,在党的*精神指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文化馆、图书馆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得到了新建、扩建和改建,文化设施的整体水平和功能的发挥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不懈努力,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已列入2009年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之中;于洪区投入5,000万元建成近6,000平方米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和4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的铁西区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将于2009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总投资达6,500万元沈北新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浑南新区投资2,700万元,新建的7,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主体已全面完工;和平区图书馆的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苏家屯、法库、新民等区、县(市)也已立项并着手设计新建文化馆和图书馆项目。

二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全年新建和在建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按照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关要求,计划设计新建和改建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3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完成,经政府采购为新建和改扩建的村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24万册,音响300套,使目前全市的1,534个行政村中有文化活动室的达1,132个,占总数的73.7%。

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有了重大进展。投资182万元初步完成了市级支中心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开始投入使用;按照全省的工作部署,与市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初步完成了1,600多个基层服务点的设计和选点任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现。

年初,在组织和设计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确立了“抓导向、抓特色、抓精品”的方针,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全年的活动中基本形成了大型活动系列化、规范化,基层活动多样化、特色化。

1、第十届*大学生文化节创意新颖、精彩纷呈。

第十届*大学生文化节以“知识成就梦想,文化精彩人生”为主题。通过总结和回顾前九届大学生文化节的成功经验,以紧紧围绕“十届庆”为主要活动内容,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节开幕式是历届大学生文化节开幕式中编排最新颖、舞美最漂亮、节目最精彩的一届,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从11月8日至11月22日,共进行了“青春之歌”校园歌曲创作表演赛、“盛京情愫”主题演讲比赛、“家乡新视角”大学生摄影大赛、“幽默与深邃”校园短剧小品比赛、“异域风情”*高校留学生才艺展示大赛等5项大型主体活动。在此期间,全市25所高等院校的35万师生参与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共635项,在全市高等院校及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评选活动普及深入、影响广泛。

为提升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年初,我们开展了第二届*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的评选活动,从市直有关部门及区、县(市)、开发区申报的1,881项群众文化活动中,确定了203项活动为候选项目。在《*日报》设专版,面向群众公开评选,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评出了“春满家园---百姓风采展示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等100项文化活动,为2007年度*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不仅全面展示了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创新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提高*城乡文化品位、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3、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因势利导,特点突出。

一年来我们组织举办了全市性、区域性的大型文化活动185场,其中市级活动6场,区、县(市)级活动179场,起到了良好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每年一届的“春满家园”百姓风采电视大赛已走进沈城的千家万户;*市图书馆的百年馆庆暨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市少儿图书馆组织的*市中小学生与灾区同学心手相牵——“灾区小朋友让我对你说”书信征文活动,引起社会共鸣,有1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征文活动;市朝鲜族文化馆广开渠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中韩美术、摄影艺术展”等四项活动;市还与部分区县(市)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市广场文化建设现场会,*市“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市首届戏曲票友大赛,*市首届“东城群众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及奖颁奖晚会等。

同时,市、区、县(市)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各种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图书报刊、电影放映等深入工厂、社区、部队、学校、乡村等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共组织文艺演出和民俗活动1,200余场,送图书报刊10万余册,放映电影近2万场。

此外,全市各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的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我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00多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060万人次。

4、群众文化活动精品频出,硕果累累。

*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时,观看了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老年合唱团的演唱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合唱团于9月10日至13日,代表*市参加了文化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比赛。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勇夺第十届全国老年合唱节最高奖——“骏马金奖”。同时,根据李长春同志的提议,该合唱团将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9年春节电视晚会演出。

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铁西区启功二校的少儿舞蹈《仙鹤与女孩》以新颖的创意、完美的表现荣获金奖,同时也是辽宁省获得的唯一金奖。

在全国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中,我市的新民市、皇姑区、和平区、铁西区、沈河区、苏家屯区、大东区、于洪区和大兴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占全省各地区获此殊荣的三分之一。

在“辽宁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我市取得了8个金奖、5个银奖、1个铜奖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其中,大型民族舞蹈《锡伯猎歌》在这次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荣获金奖,并填补了辽宁省没有大型锡伯族舞蹈的空白。

在辽宁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上,我市选送110幅作品中有51幅作品获奖,获得金奖10个、银奖16个、铜奖25个。获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一。

*年,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共获得国际级奖10项、部级奖165项、省级奖211项。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工作科学有序,成绩斐然。

从2007年4月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统一部署,上下协调,全面展开,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调研、摸清底细;全面记录,突出重点;严格登记,合理分类;精心整理,图文并茂”的工作原则,共计出动普查人员4,269人次,普查范围涵盖了我市下辖的13个区、县(市)和两个开发区,覆盖率达90%。举办培训班30余期、座谈交流会219个,投入经费近50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收获珍贵有价值的项目线索206条,门类齐全,涵盖了全部10大类别。普查征集实物1,768件,录音带18盒,录像及CD1277件,资料3,438份。其中“*四平街灯市”填补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空间”类别的空白;“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得到有关专家初步认定,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会填补锡伯族发展史的空白。

根据普查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各区、县(市)相继公布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2项。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汇总梳理、评审论证,经公示和联席会议审批,最后,市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其中有8个项目被推荐参加第三批省级项目的评审。目前,我市已建立了57个项目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有5个项目进入了部级保护名录,有5人被评为部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启动,成果丰硕。

为全面完成农村电影的放映任务,年初我们及时召开了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市文化局与各区、县(市),开发区文化局(社发局)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工作目标责任状;市电影有限公司与各区、县(市)放映单位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放映合同书。同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市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通知》(沈文发〔*〕31号),要求各区、县(市),开发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管理力度。

各地加大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投入,除了按照市规定的场次补贴外,还投入资金购进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落实。如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新民市等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目前,连同省发改委和省文化厅下发的24套数字电影放映机,全市共有43套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入了农村电影的放映活动中。

经过各区、县(市)文化部门及广大电影放映人员的辛勤努力,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年度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的任务。全年共完成19,526场,其中公益性放映19,166场次,比2007年增加了2,380场,完成了年计划的103.9%,其中数字化放映5,187场次。全年电影观众达402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年,苏家屯区十里河镇电影放映队、康平县东升放映队被省文化厅评为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五)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科学规范,绩效凸显。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关键。为此,今年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了对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以全国第二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众事业管理水平。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在迎检过程中,提升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科学规范,使全市两级文化馆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经省文化厅推荐,国家文化部评估验收,我市参评的14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其中,10个文化馆获得全国一级文化馆称号,还有3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一级文化馆的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市群众艺术馆由于办馆标准规范,准备充分细致,受到文化部评估专家小组的一致好评,继续保持了国家一级馆的称号,出席了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文化馆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二是以绩效考核为动力,分层次、多渠道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中,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其中。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按照文化工作的特点,我们因势利导的制订了具体考核的细则。绩效考核工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文化部门乘势而上,积极工作,使全市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和平区图书新馆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还建设了全省首家自助图书馆,启动了区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建设;

沈河区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站)10个,平均面积达到730平方米,67个社区活动室平均面积近300平方米;

铁西区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流动站达到53个,建设工人村生活馆、博物馆等15万平方米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兴工九纬社区荣获等四部委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大东区新建了22个高标准的“三位一体”(即物业、开发商、社区为一体)的社区活动阵地,平均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图书一万册以上;

皇姑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积极为全区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实施送书到家的等活动,受到他们的欢迎;

于洪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加强大文化建设,被省文化厅、财政厅列为我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唯一的示范单位,新建了2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东陵区通过省文化厅检查验收,被命名为辽宁省文化先进区,积极承办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全区文化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苏家屯区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中心4个,村文化活动室11个,为基础配置音响14套,图书1.4万册,基层文化设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沈北新区投入200余万元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施;

新民市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打造灯会文化,举办了“五彩缤纷”元宵灯会,盛况空前,新民大剧院落成,即将投入使用;

辽中县完成了近海绿洲公园等3个大型文化广场建设,新建了5个村文化活动室和1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法库县的文学音乐创作不断普及深入,在*年“中国杯”歌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康平县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省、市、县资金已全部到位;

浑南新区安排200万元资金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备;

棋盘山开发区实施样板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采取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辅导和培训,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年初以来,我们积极对应群众文化事业的新形势和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对业务人员及业余文艺骨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和培训。6月下旬,对全市文化馆业务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基础理论、戏剧曲艺创作,舞蹈编排与音乐创作以及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共计54课时。此外,全年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辅导活动100多次,共培训和辅导了各类业务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8,000多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

二、几点体会

*年,我们较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在市文化局党政领导班子的直接指挥下,应对主客观上多变的形势,采取了一些新的思维理念和实施了一些新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各项工作全面、健康、有序的进行。回顾总结*年的群众文化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贴近民生、服务基层,始终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党的*精神,实施民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如何贴近民生工程,更好地、全面地为百姓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文化服务是我们各级文化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一年来,我们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我们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如积极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为300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图书、音响和文体活动设备,使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市的“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戏曲票友大赛、市民评选百项最喜爱的社会文化活动等,使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更加贴近百姓的需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体会之二:适应新形势,适时调整思路,是准确把握和定位群众文化工作方法和重点的有效行为准则。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奥运安保、四川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有关指示和要求,由政府主导的大型群众活动暂停。根据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原有的工作思路,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办法来具体组织实施。将原有的常规性集中的大型活动及时调整为小型多样的分散活动,采取了“三个面向”,即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提出了在奥运期间,为丰富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狠抓全市民间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组织,广泛开展全市文化广场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全市各级文化管理部门,为群众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群众既是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又是积极参与活动的欣赏者,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群众业余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开展了群众基础理论、戏曲创作、舞蹈编排、音乐创作、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的讲座和辅导。与此同时,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基层工作的调研和指导上,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先后总结出基层单位发展文化广场的工作经验,写出了全市戏曲票友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现状调查报告等。

体会之三:整合资源,强化亮点,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最佳组合方式。一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全市的文化资源,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双向机制,整合优势,突出亮点,把市里的活动普及到基层,把基层的优秀项目提升到市级活动,形成新的文化品牌。如我们与大东区联合主办了“东城文艺创作奖”评比活动,把区级文化活动上升为全市的文艺创作活动,即扩大了该项活动的影响面,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又填补了我市在群众文艺创作方面的空白;以和平区五环社区京剧活动为基础,组织了全市票友大赛,为全市戏迷票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铁西区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有力地宣传了*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何加强对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问题日趋突出,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二是缺乏对我市群众文化区域性、特殊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造成全市精品品牌的活动项目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不多见;三是基础性的建设还是薄弱环节,整体工作还缺乏有序化、现代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

四、2009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面临的形势

2009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党和全国战略性、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文化工作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二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举措,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三是时逢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将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文化工作的“三贴近”为原则,以“体现民生、立足繁荣、夯实基础、打造品牌”为工作方针,在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点突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全面实现我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工作目标

围绕全市和全局的中心工作,全力实现“1234”工作目标,即:完善一个体系、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两个品牌、实施五大工程。

完善一个体系:即各项群众文化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开展都要围绕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进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达到布局网络化、活动经常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狠抓两个重点:一要狠建设,使我市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观,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物质基础;二要狠抓活动,以全市性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为引领,区域性特色品牌活动为标志,基层群众普及活动为基础,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三个品牌:一是“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作为城市“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多元性和现代化;二是“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作为农村“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地域性和民间化;三是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城乡群众欣赏和参与最集中的文化场所,要充分体现参与性和特色化。要在普及深入的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使之真正成为代表我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较新形式和较高水平的常态文化品牌。

实施四大工程: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经多方努力,该项目已作为市政府为全市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新的少儿图书馆面积计划1.35万平方米,将为全市102万少年儿童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是各区、县(市)文图两馆建设。要在2-3年内新建的文化馆4个、图书馆、少儿图书馆11个。按照建设标准,15个新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76,000平方米。

三是乡镇文化中心(站)建设。目前,我市还有102个乡镇至今还没文化设施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最低300平方米)。*年,根据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关于扩大内需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的要求,新建或改建48个(2009年6月前完工);2009年计划将完成12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其余38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将列入2010年建设计划中。

四是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目前,在全市农村1,534个行政村中,建有文化活动室达1,132个,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还有402个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我们将按照每个活动室150平方米标准要求,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用两年的时间为这些行政村建设文化活动室。

到2010年底,使我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达到:每个区、县(市)都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文化馆、图书馆,乡乡建有标准的综合性的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

2、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与手段现代化建设工程

一是提前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市城乡的“全覆盖”。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功能的发挥,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基层网点的确立和完善。

二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2009年将在完成年度农村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及数字化放映设备,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及时地看到更多、更新的高质量影片。

三是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在全市推广和总结和平区图书馆数字化试点经验,启动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的建设进程;同时做好文化部第四次对图书馆的评估定级的迎检工作。认真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和自评工作,确保市图书馆和五个城区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争取有条件的郊区、县图书馆进入一级馆的行列。

3、文化惠民工程

在市财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主要争取四项文化惠民举措。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辅导群众文艺骨干一万名;二是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一万场;三是为全市新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娱乐设备;四是继续组织开展好送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五是更加广泛的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确保全年各项文化活动和演出超过两万场,观众达一千万人次。

4、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工程

在继续组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文化四进社区”活动、“欢乐进农家”农村系列文化活动、文化广场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等全市性常态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我市现有的9个部级基地、12个省级基地和个60市级基地,挖掘、培育和组织开展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地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果展示。通过一至两年的培育,使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活动形式,一半以上的乡镇街道成为市级以上的特色文化活动基地,每个区、县(市)都要成为省以上特色文化活动基地和具有一项部级的优秀文化活动品牌。

下大力气抓好群众文化活动精品的的培育和创作活动,全方位的开展评比和奖励工作,打造和推出更多的群众文化精品,为迎接2010年文化部“群星奖”的评比奠定基础。

此外,还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保持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省的领先态势。在做好资源普查和项目挖掘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传承人保护和活性传承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确保2—3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推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保障措施

为全面完成2009年的工作任务,应采取和完善以下几项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性、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活动(工作)项目的确立,承办活动(工作)项目的申请、批准活动(工作)项目的要求标准、具体实施、事后评估、奖惩等基本内容,活动经费由市前划拨改为事后奖励或划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二是建立市、区(县、市)联动运行机制。其中包括承办市级大型活动区县的理由、经费的来源,活动方式、规模、程序,双方的责任、任务分配等。

三是建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奖惩机制。其中包括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资金的划拨、使用,设施建成后的人员配备、开放时间、功能利用、奖惩等。

四是建立和完善区、县(市)文化部门的绩效考评机制。其中包括考评内容、方式、时间、标准、奖惩等。

(二)加强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区、县(市)、局属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培训、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对业务干部队伍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群众文化方面的行家里手、高端人才,完善职称评定晋升的相关办法,业务考核、评比奖惩制度。

三是加强对群众文化骨干队伍的辅导,发挥协会、社团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政策。

一是对品牌活动的扶持政策;二是对精品节目、作品的奖励政策;三是对创新或有重大影响工作的奖励政策;四是对特色文化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五是对优秀协会、社团的奖励政策。

*年我市的群众文化工作,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立足基层、完善服务、打造品牌、协调发展”为工作方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整体呈现新的繁荣,登上新的台阶。同时,在全省创造了“五个第一”的佳绩:

在国家第二次对文化馆(艺术馆)评估工作中,受到文化部、省文化厅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全市有10个文化馆(艺术馆)被命名国家一级馆,其数量和水平都名列全省第一;

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评选活动中,我市新民等9个区、县、乡名列其中,名列全省第一;

在参加全国老年合唱节比赛和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两个项目双双荣获金奖,成为全省的唯一;

在辽宁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和辽宁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共取得18金、21银、36铜的优异成绩,金牌和奖牌名列全省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项目的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的普遍好评,整体工作水平名列全省第一。

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后劲强盛。

*年,在党的*精神指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文化馆、图书馆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得到了新建、扩建和改建,文化设施的整体水平和功能的发挥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不懈努力,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已列入2009年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之中;于洪区投入5,000万元建成近6,000平方米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和4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的铁西区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将于2009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总投资达6,500万元沈北新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浑南新区投资2,700万元,新建的7,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主体已全面完工;和平区图书馆的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苏家屯、法库、新民等区、县(市)也已立项并着手设计新建文化馆和图书馆项目。

二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全年新建和在建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按照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关要求,计划设计新建和改建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3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完成,经政府采购为新建和改扩建的村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24万册,音响300套,使目前全市的1,534个行政村中有文化活动室的达1,132个,占总数的73.7%。

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有了重大进展。投资182万元初步完成了市级支中心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开始投入使用;按照全省的工作部署,与市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初步完成了1,600多个基层服务点的设计和选点任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现。

年初,在组织和设计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确立了“抓导向、抓特色、抓精品”的方针,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全年的活动中基本形成了大型活动系列化、规范化,基层活动多样化、特色化。

1、第十届*大学生文化节创意新颖、精彩纷呈。

第十届*大学生文化节以“知识成就梦想,文化精彩人生”为主题。通过总结和回顾前九届大学生文化节的成功经验,以紧紧围绕“十届庆”为主要活动内容,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节开幕式是历届大学生文化节开幕式中编排最新颖、舞美最漂亮、节目最精彩的一届,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从11月8日至11月22日,共进行了“青春之歌”校园歌曲创作表演赛、“盛京情愫”主题演讲比赛、“家乡新视角”大学生摄影大赛、“幽默与深邃”校园短剧小品比赛、“异域风情”*高校留学生才艺展示大赛等5项大型主体活动。在此期间,全市25所高等院校的35万师生参与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共635项,在全市高等院校及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评选活动普及深入、影响广泛。

为提升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年初,我们开展了第二届*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的评选活动,从市直有关部门及区、县(市)、开发区申报的1,881项群众文化活动中,确定了203项活动为候选项目。在《*日报》设专版,面向群众公开评选,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评出了“春满家园---百姓风采展示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等100项文化活动,为2007年度*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不仅全面展示了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创新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提高*城乡文化品位、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3、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因势利导,特点突出。

一年来我们组织举办了全市性、区域性的大型文化活动185场,其中市级活动6场,区、县(市)级活动179场,起到了良好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每年一届的“春满家园”百姓风采电视大赛已走进沈城的千家万户;*市图书馆的百年馆庆暨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市少儿图书馆组织的*市中小学生与灾区同学心手相牵——“灾区小朋友让我对你说”书信征文活动,引起社会共鸣,有1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征文活动;市朝鲜族文化馆广开渠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中韩美术、摄影艺术展”等四项活动;市还与部分区县(市)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市广场文化建设现场会,*市“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市首届戏曲票友大赛,*市首届“东城群众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及奖颁奖晚会等。

同时,市、区、县(市)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各种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图书报刊、电影放映等深入工厂、社区、部队、学校、乡村等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共组织文艺演出和民俗活动1,200余场,送图书报刊10万余册,放映电影近2万场。

此外,全市各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的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我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00多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060万人次。

4、群众文化活动精品频出,硕果累累。

*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时,观看了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老年合唱团的演唱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合唱团于9月10日至13日,代表*市参加了文化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比赛。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勇夺第十届全国老年合唱节最高奖——“骏马金奖”。同时,根据李长春同志的提议,该合唱团将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9年春节电视晚会演出。

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铁西区启功二校的少儿舞蹈《仙鹤与女孩》以新颖的创意、完美的表现荣获金奖,同时也是辽宁省获得的唯一金奖。

在全国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中,我市的新民市、皇姑区、和平区、铁西区、沈河区、苏家屯区、大东区、于洪区和大兴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占全省各地区获此殊荣的三分之一。

在“辽宁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我市取得了8个金奖、5个银奖、1个铜奖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其中,大型民族舞蹈《锡伯猎歌》在这次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荣获金奖,并填补了辽宁省没有大型锡伯族舞蹈的空白。

在辽宁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上,我市选送110幅作品中有51幅作品获奖,获得金奖10个、银奖16个、铜奖25个。获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一。

*年,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共获得国际级奖10项、部级奖165项、省级奖211项。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工作科学有序,成绩斐然。

从2007年4月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统一部署,上下协调,全面展开,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调研、摸清底细;全面记录,突出重点;严格登记,合理分类;精心整理,图文并茂”的工作原则,共计出动普查人员4,269人次,普查范围涵盖了我市下辖的13个区、县(市)和两个开发区,覆盖率达90%。举办培训班30余期、座谈交流会219个,投入经费近50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收获珍贵有价值的项目线索206条,门类齐全,涵盖了全部10大类别。普查征集实物1,768件,录音带18盒,录像及CD1277件,资料3,438份。其中“*四平街灯市”填补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空间”类别的空白;“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得到有关专家初步认定,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会填补锡伯族发展史的空白。

根据普查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各区、县(市)相继公布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2项。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汇总梳理、评审论证,经公示和联席会议审批,最后,市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其中有8个项目被推荐参加第三批省级项目的评审。目前,我市已建立了57个项目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有5个项目进入了部级保护名录,有5人被评为部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启动,成果丰硕。

为全面完成农村电影的放映任务,年初我们及时召开了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市文化局与各区、县(市),开发区文化局(社发局)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工作目标责任状;市电影有限公司与各区、县(市)放映单位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放映合同书。同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市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通知》(沈文发〔*〕31号),要求各区、县(市),开发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管理力度。

各地加大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投入,除了按照市规定的场次补贴外,还投入资金购进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落实。如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新民市等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目前,连同省发改委和省文化厅下发的24套数字电影放映机,全市共有43套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入了农村电影的放映活动中。

经过各区、县(市)文化部门及广大电影放映人员的辛勤努力,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年度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的任务。全年共完成19,526场,其中公益性放映19,166场次,比2007年增加了2,380场,完成了年计划的103.9%,其中数字化放映5,187场次。全年电影观众达402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年,苏家屯区十里河镇电影放映队、康平县东升放映队被省文化厅评为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五)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科学规范,绩效凸显。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关键。为此,今年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了对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以全国第二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众事业管理水平。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在迎检过程中,提升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科学规范,使全市两级文化馆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经省文化厅推荐,国家文化部评估验收,我市参评的14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其中,10个文化馆获得全国一级文化馆称号,还有3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一级文化馆的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市群众艺术馆由于办馆标准规范,准备充分细致,受到文化部评估专家小组的一致好评,继续保持了国家一级馆的称号,出席了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文化馆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二是以绩效考核为动力,分层次、多渠道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中,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其中。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按照文化工作的特点,我们因势利导的制订了具体考核的细则。绩效考核工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文化部门乘势而上,积极工作,使全市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和平区图书新馆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还建设了全省首家自助图书馆,启动了区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建设;

沈河区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站)10个,平均面积达到730平方米,67个社区活动室平均面积近300平方米;

铁西区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流动站达到53个,建设工人村生活馆、博物馆等15万平方米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兴工九纬社区荣获等四部委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大东区新建了22个高标准的“三位一体”(即物业、开发商、社区为一体)的社区活动阵地,平均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图书一万册以上;

皇姑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积极为全区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实施送书到家的等活动,受到他们的欢迎;

于洪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加强大文化建设,被省文化厅、财政厅列为我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唯一的示范单位,新建了2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东陵区通过省文化厅检查验收,被命名为辽宁省文化先进区,积极承办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全区文化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苏家屯区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中心4个,村文化活动室11个,为基础配置音响14套,图书1.4万册,基层文化设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沈北新区投入200余万元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施;

新民市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打造灯会文化,举办了“五彩缤纷”元宵灯会,盛况空前,新民大剧院落成,即将投入使用;

辽中县完成了近海绿洲公园等3个大型文化广场建设,新建了5个村文化活动室和1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法库县的文学音乐创作不断普及深入,在*年“中国杯”歌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康平县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省、市、县资金已全部到位;

浑南新区安排200万元资金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备;

棋盘山开发区实施样板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采取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辅导和培训,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年初以来,我们积极对应群众文化事业的新形势和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对业务人员及业余文艺骨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和培训。6月下旬,对全市文化馆业务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基础理论、戏剧曲艺创作,舞蹈编排与音乐创作以及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共计54课时。此外,全年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辅导活动100多次,共培训和辅导了各类业务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8,000多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

二、几点体会

*年,我们较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在市文化局党政领导班子的直接指挥下,应对主客观上多变的形势,采取了一些新的思维理念和实施了一些新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各项工作全面、健康、有序的进行。回顾总结*年的群众文化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贴近民生、服务基层,始终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党的*精神,实施民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如何贴近民生工程,更好地、全面地为百姓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文化服务是我们各级文化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一年来,我们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我们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如积极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为300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图书、音响和文体活动设备,使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市的“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戏曲票友大赛、市民评选百项最喜爱的社会文化活动等,使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更加贴近百姓的需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体会之二:适应新形势,适时调整思路,是准确把握和定位群众文化工作方法和重点的有效行为准则。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奥运安保、四川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有关指示和要求,由政府主导的大型群众活动暂停。根据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原有的工作思路,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办法来具体组织实施。将原有的常规性集中的大型活动及时调整为小型多样的分散活动,采取了“三个面向”,即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提出了在奥运期间,为丰富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狠抓全市民间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组织,广泛开展全市文化广场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全市各级文化管理部门,为群众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群众既是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又是积极参与活动的欣赏者,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群众业余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开展了群众基础理论、戏曲创作、舞蹈编排、音乐创作、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的讲座和辅导。与此同时,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基层工作的调研和指导上,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先后总结出基层单位发展文化广场的工作经验,写出了全市戏曲票友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现状调查报告等。

体会之三:整合资源,强化亮点,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最佳组合方式。一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全市的文化资源,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双向机制,整合优势,突出亮点,把市里的活动普及到基层,把基层的优秀项目提升到市级活动,形成新的文化品牌。如我们与大东区联合主办了“东城文艺创作奖”评比活动,把区级文化活动上升为全市的文艺创作活动,即扩大了该项活动的影响面,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又填补了我市在群众文艺创作方面的空白;以和平区五环社区京剧活动为基础,组织了全市票友大赛,为全市戏迷票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铁西区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有力地宣传了*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何加强对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问题日趋突出,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二是缺乏对我市群众文化区域性、特殊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造成全市精品品牌的活动项目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不多见;三是基础性的建设还是薄弱环节,整体工作还缺乏有序化、现代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

四、2009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面临的形势

2009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党和全国战略性、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文化工作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二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举措,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三是时逢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将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文化工作的“三贴近”为原则,以“体现民生、立足繁荣、夯实基础、打造品牌”为工作方针,在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点突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全面实现我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工作目标

围绕全市和全局的中心工作,全力实现“1234”工作目标,即:完善一个体系、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两个品牌、实施五大工程。

完善一个体系:即各项群众文化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开展都要围绕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进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达到布局网络化、活动经常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狠抓两个重点:一要狠建设,使我市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观,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物质基础;二要狠抓活动,以全市性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为引领,区域性特色品牌活动为标志,基层群众普及活动为基础,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三个品牌:一是“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作为城市“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多元性和现代化;二是“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作为农村“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地域性和民间化;三是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城乡群众欣赏和参与最集中的文化场所,要充分体现参与性和特色化。要在普及深入的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使之真正成为代表我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较新形式和较高水平的常态文化品牌。

实施四大工程: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经多方努力,该项目已作为市政府为全市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新的少儿图书馆面积计划1.35万平方米,将为全市102万少年儿童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是各区、县(市)文图两馆建设。要在2-3年内新建的文化馆4个、图书馆、少儿图书馆11个。按照建设标准,15个新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76,000平方米。

三是乡镇文化中心(站)建设。目前,我市还有102个乡镇至今还没文化设施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最低300平方米)。*年,根据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关于扩大内需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的要求,新建或改建48个(2009年6月前完工);2009年计划将完成12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其余38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将列入2010年建设计划中。

四是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目前,在全市农村1,534个行政村中,建有文化活动室达1,132个,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还有402个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我们将按照每个活动室150平方米标准要求,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用两年的时间为这些行政村建设文化活动室。

到2010年底,使我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达到:每个区、县(市)都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文化馆、图书馆,乡乡建有标准的综合性的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

2、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与手段现代化建设工程

一是提前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市城乡的“全覆盖”。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功能的发挥,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基层网点的确立和完善。

二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2009年将在完成年度农村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及数字化放映设备,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及时地看到更多、更新的高质量影片。

三是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在全市推广和总结和平区图书馆数字化试点经验,启动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的建设进程;同时做好文化部第四次对图书馆的评估定级的迎检工作。认真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和自评工作,确保市图书馆和五个城区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争取有条件的郊区、县图书馆进入一级馆的行列。

3、文化惠民工程

在市财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主要争取四项文化惠民举措。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辅导群众文艺骨干一万名;二是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一万场;三是为全市新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娱乐设备;四是继续组织开展好送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五是更加广泛的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确保全年各项文化活动和演出超过两万场,观众达一千万人次。

4、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工程

在继续组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文化四进社区”活动、“欢乐进农家”农村系列文化活动、文化广场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等全市性常态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我市现有的9个部级基地、12个省级基地和个60市级基地,挖掘、培育和组织开展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地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果展示。通过一至两年的培育,使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活动形式,一半以上的乡镇街道成为市级以上的特色文化活动基地,每个区、县(市)都要成为省以上特色文化活动基地和具有一项部级的优秀文化活动品牌。

下大力气抓好群众文化活动精品的的培育和创作活动,全方位的开展评比和奖励工作,打造和推出更多的群众文化精品,为迎接2010年文化部“群星奖”的评比奠定基础。

此外,还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保持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省的领先态势。在做好资源普查和项目挖掘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传承人保护和活性传承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确保2—3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推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保障措施

为全面完成2009年的工作任务,应采取和完善以下几项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性、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活动(工作)项目的确立,承办活动(工作)项目的申请、批准活动(工作)项目的要求标准、具体实施、事后评估、奖惩等基本内容,活动经费由市前划拨改为事后奖励或划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二是建立市、区(县、市)联动运行机制。其中包括承办市级大型活动区县的理由、经费的来源,活动方式、规模、程序,双方的责任、任务分配等。

三是建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奖惩机制。其中包括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资金的划拨、使用,设施建成后的人员配备、开放时间、功能利用、奖惩等。

四是建立和完善区、县(市)文化部门的绩效考评机制。其中包括考评内容、方式、时间、标准、奖惩等。

(二)加强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区、县(市)、局属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培训、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对业务干部队伍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群众文化方面的行家里手、高端人才,完善职称评定晋升的相关办法,业务考核、评比奖惩制度。

三是加强对群众文化骨干队伍的辅导,发挥协会、社团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政策。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崇左市文化局是市政府组成部门处级单位,核定编制10人,其中行政编制8人,工勤人员2人;现在编在职8人,其中处级领导3人,科级干部3人,工勤人员2人,空编2人。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社会文化科、艺术科。直属单位有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市演出管理处、市群众艺术馆、市文物管理局、市图书馆。

二、年主要工作

(一)艺术创作和演出取得新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协助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三次较大的文艺演出活动:一是做好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我市慰问演出,二是庆祝建市5周年文艺晚会,三是全市首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我们已筹划《桃花坳》剧目参加全区剧展活动,现在已进行排演。同时,还配合自治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在参加全区的“社区情和谐颂”汇演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在全区举办的“田园欢歌”汇演中,获得组织奖1个,金奖1个,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二)文化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努力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了江州、天等和大新等3个支中心建设任务,并通过了文化厅组织的验收。二是做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11个文化站建设项目工作。具体是:江州区新和镇、太平镇,宁明县爱店镇、寨安乡、峙浪乡,天等县东平乡,扶绥县新宁镇、渠黎镇、渠旧镇文化站,凭祥市凭祥镇和大新县桃城镇文化站。三是发挥文博馆、图书馆的优势,开展公益性活动。全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3.9万人次;开展图书活动21次,参加人数达3.5万人,外借图书16.67万册。

(三)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378场,观众达65.3万人次。全市组织电影进村进社区共放映3578场,观众达80万人次;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1次,送图书4.51万册,送科技资料9.63万份。

(四)文化遗产保护有新进展。一是全面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结合开展“5•18世界博物馆日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基本完成了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二是邀请中科院、广西大学等有关专家到我市研究抢救保护花山岩画工作,花山岩画本体病害勘察及加固研究项目的《花山岩画脚手架施工图设计》再次进行了评审,年底第一期脚手架工程搭建已完成。三是经文化厅批准组织区内有关文物专家对古坡汉墓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新发掘了两处贝丘遗址,出土了汉代青铜碗两件和新石器时代石器两件等一批文物。四是组织、挑选文物送区博物馆新馆展示。

(五)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结合署假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网吧、娱乐场所整治月活动。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网上传播有害信息、超时经营等行为;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反盗版宣传周”活动,全市统一举行了销毁非法音像制品活动;实施了阳光娱乐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的各阶段性任务。去年全市文化执法人员出动检查文化市场2996人次,其中音像市场1733家次、演出场所37家次,电子游戏室338家次,娱乐场所296家次、网吧2459家次、停业整顿13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3115盒,立案调查118件、结案118件,罚款29.18万元。

(六)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加强与越南文化交流,组织文化代表团,参加了越南谅山市、文朗县的文化艺术节。同时宁明、龙州、凭祥等县市组团到越南参加越南谅山文化艺术节并献艺交流。在龙州天琴文化艺术节中,还邀请东盟国家艺术家到晚会同台演出;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水电工会的邀请,龙州青少年天琴业余培训班学员奔赴澳门演出。

(七)文化调研工作扎实有效。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举行座谈会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调研小组深入到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和江州区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座谈会,与县级文化系统有关人员座谈了解情况,发放问卷调查表173份,撰写了《关于崇左市文化系统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崇左市乡镇文化站工作情况的调查》,查找阻碍我市文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八)文化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突破。5月12日市壮族博物馆动工建设,同时征集了部分馆藏文物。图书馆、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展;完成了大石山区8个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11个文化站建设的筹备工作;新建3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本局人员编制适应不了文化工作的要求。编制比建市前少,比其它政府组成部门的少。局机关只有8个行政编制,除局领导班子的4个编制外,平均每个科室只有1名工作人员,很难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他二层机构,如文物局也是如此。市文物管理局只4个编制(2个干部,2个工人)是原崇左县的格局,几年来急需人用,但由于没有编制进不了人,难于完成对市本级51个文物单位的管理、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市壮族博物馆建设等繁重的任务。

(二)机构设置不适应文化发展需要。本级无一个表演团体,重大节庆活动难以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演出任务。没有艺术创作机构,文化产业没有机构、人员策划和管理。

(三)市级基础设施落后。市本级至今没有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合格的图书馆、博物馆正在建设中。

(四)全市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有限。全市7所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586845册,人均拥有藏书0.25册;年全市购书经费21.4万,人均购书费0.09元;全市文化馆事业费17.9万元,人均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经费0.8元;全市文物保护单位199处,文物保护经费9.8万元,市本级仅仅是3万元。、年市本级的文物普查经费请求70万尚未到位,09年只安排3万元,距五年普查共需353万元的预算有一定的差距。

(五)文化产业没有上规模、上档次、体现本市特色的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四、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主要抓好4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乡镇文化站、50个文化站配套设备购置、壮族博物馆、图书馆、民族艺术文化中心、文化市场网络监控中心、斜塔景区项目建设等。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好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在建工程。对规划项目抓紧完善各种手续,做好报批、可研、选址、环评、设计等环节。

(二)切实抓好艺术精品创作与演出。一是围绕庆祝建国周年活动,加强文艺创作,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建国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精品,做好本市“八桂群星奖”文艺比赛及节目评比上报等工作。二是抓好《桃花坳》剧目排演,力争今年参加广西第七届剧展活动获得好名次。三是继续配合好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四是抓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扩大艺术合作。

(三)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周末、月末文化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开展小康文化示范户、农村村屯优秀文艺队评选工作,促进群众文化迈出新步伐。

(四)继续深入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抓好文物普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深入开展市、县两级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积极筹措资金,继续实施太平府故城等项目的维修工程,抓紧修复去年水灾损坏的友谊关、左江斜塔等文物单位。开展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工作,以不断提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县”和 “文化旅游经济兴县”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局职能作用,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为**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二、工作总体布局

围绕一条主线,即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建设**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产业县”和“文化旅游经济兴县”这条主线;实现两个转化,即深入挖掘**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潜力,把潜在的民族、民间文化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把文化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突出四个重点,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色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围绕总体布局,推进各项工作,做到重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实现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2012年工作重点

(一)努力争取国家扩大内需建设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抓好“两馆一站”建设,做好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规划、可研,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二是做好**县民族文化中心的项目规划,对古句町文化大观园项目进行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的尽快实施;三是向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请示、汇

报,争取增加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充实专业技术人才,理顺乡(镇)文化站管理机制,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服务社会。

(二)扎实开展好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服务社会。

(三)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

,扎实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加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工作进度,并做好相关的文档记录,使文物普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二是扎实做好文物征集工作,积极筹措文物征集经费,争取支持,按已上报的征集计划,全力做好散落在民间面临损毁、流失的珍贵文物征集工作,充实馆藏展示内容。三是积极推进两馆的提升改造,加大文物管理所、博物馆的建设力度,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改造,充实内容,完善馆藏条件,提升展示的条件和水平,增强安全保卫,充实提高解说服务的内容和质量。 四是抓实**古城楼恢复重建的可研编制上报,抓好昊天阁、侬氏土司衙署、文笔塔等省、州、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保护项目申报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做好县内各历史文物古迹的抢救、维修、保护,恢复原貌,提升**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五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申请保护工作。

(四)延伸图书馆服务领域,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于“三农”。

加强图书馆建设力度,开展好阵地服务工作,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和辅导工作,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高工作服务力度,增加建设图书分馆,指导好“农家书屋”建设;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建设,努力推进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进程,努力争取县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乡(镇)文化站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进而推动图书馆服务手段和模式,提高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围绕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各项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

创建省、全国文化先进县是我局今年工作的首要目标任务。自明确“创先”目标以来,各级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全局上下层层发动,创建工作扎实推进。3月,我们邀请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陈民宪和副县长戴瑜,专题召开会议,商讨“创先”对策措施,对照创建标准,发掘自身优势,找出存在不足,明确下步工作目标。4月,省文化厅副厅长金庚初亲临我县指导“创先”工作。6月3日,我局又召开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科室长会议,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目前,全局上下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各单位各部门同心协力,认真实施“创先”各项准备工作。

广场文化活动方兴未艾。自春节以来至今,先后组织举办(参与举办)了9场人民广场文化活动,呈现出部门参与热情高、活动形式多样、规模大等特点。这八场广场文化活动分别是*县优秀青年歌手迎新春歌会、“欢乐*,欢乐之家”庆三八节文艺晚会、“美丽*”广场文艺晚会、*县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幕式暨“天安杯”三模比赛、迎五一“移动杯”鼓乐荟萃文艺演出、“移动杯”*·我踏歌而来外来青年创业者歌会、庆五一“中行杯”我爱你·*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婚育新风尚”天安之夜文艺晚会和“先锋赞、廉政颂”庆祝建党84周年文艺晚会。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寓教于乐,不仅充分展示了部门风采,而且丰富了广场文化活动内容,使广场文化真正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外,我们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港国际大酒店、经贸局等单位、部门策划、组织、实施各类活动20余次。石浦文化馆还承办了闹元宵活动、“五县一市”京剧票友演唱会和赴昌国镜架山村的“三为”服务活动;县半岛演出策划有限公司引进了丹城、石浦两场“关东歌舞表演”。

“三月三,踏沙滩”民间文化活动长盛不衰。“三月三,踏沙滩”是我县石浦由来已久的一项传统活动,自1998年政府参与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以来,逐渐形成了在省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渔区独特风情的民俗文化活动。今年的“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活动,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我们的精心策划,活动内容比以往更加丰富,有辣螺姑娘招亲、渔家姑娘结网比赛以及舞龙、舞渔灯、划龙舟、抬彩阁等20多个项目,参与人数达十余万人,三月三期间,整个沙滩游人如织,歌声、鼓声、笑声、欢呼声如潮。

“千影百戏”活动深入开展。“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活动是今年县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由我局和宣传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按照上级要求,去年底就专门组织召开了镇乡(街道)宣传委员和文化站长会议,布置落实这项工作。同时确定*县电影有限公司和*艺术学校艺术剧团为主具体实施。从正月初二在定塘首站演出以来,按照计划全面启动,截止目前,已在全县农村放映电影500多场次,演出戏剧50余场,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万象之春”一乡一村农民文化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当地的节庆活动,以点带面,不断探索和总结好的做法,使今年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全县群众文艺调演活动准备就绪。这次调演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共有15个镇乡(街道)和10个部门组队参加,上报节目40余个。该调演活动将于6月29日在县体育馆拉开序幕,首先举行歌舞场和老年文艺调演,戏曲、小品调演和颁奖晚会分别定于7月底和9

月中旬举行。县文化馆以此三个专场文艺调演为契机,专门组建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业务干部分别到全县各镇乡(街道)文化站,包括农渔村、工厂、社区进行业务辅导,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文化馆业务干部下基层辅导、指导50多次。特别是对涂茨、爵溪、墙头、定塘等地的“农民文化节”的策划、实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倾全力搞好各项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亦十分注重文艺作品的创作工作。上半年,我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小品《两岸心声》、越剧小戏《寻找恩人》、*土语《醉汉打妻》、话剧小品《明天,她和她结婚》、小品《一张“假币”》、荒诞戏剧小品《*龙头烤》等被选送到省群艺馆参加小戏、小品征文活动。我县少儿歌手参加全市少儿歌曲比赛获得2金2银,在省级少儿歌曲比赛中又获得1金2银的好成绩。石浦文化馆业务干部创作了舞蹈作品《欢乐中国年》、《踏浪》、《美丽的心情》和演唱组合节目《激情飞越》、《三月里的小雨》等,这些新作品在有关文艺活动中纷纷登台亮相,尤其是为“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活动该馆再度创作并表演的《辣螺姑娘招亲》、《渔姑踏浪》,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并被中国渔村旅游景点的文艺表演所录用。为配合文化大县建设,我局将出版一部记载我县历年来与电影有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县电影志》。目前,该志的书稿撰写工作已完成,即将付印,现正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号码。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势头不减。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为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年初我们连续发出《关于申报20*年度县级村落(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的通知》、《关于开展创建县级小康文化示范村的通知》,还及时召开全县文化站长会议,做到早计划、早布置。3月9日,又专门组织有关镇乡(街道)文化站长赴慈溪市考察取经。目前共有西山下、虎啸铺、黄埠、下沈等13个村上报创建村落文化示范点,文峰、北路社区申报创建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江北、盐厂、钱仓等5个村申报创建小康文化示范村。从我们检查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呈现出各地干部群众创建热情、规划起点、资金投入“三高”的良好势头。

民间文化标准化普查和试点工作顺利完成。这次自上而下全国统一标准的民间文化普查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市普查工作会议后,我们积极开展文化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择定西周儒雅洋和石浦东门岛为试点村,从县文化馆和文物办抽调专干,蹲点开展农耕文化和渔文化详细调查。目前已撰写完成调查报告,圆满结束普查试点工作。与此同时,我局按照签订的《宁波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责任书》的要求,于5月份召集县文化馆、石浦文化馆有关人员会议,分解任务,确定32个重点普查项目,其中竹根雕、农民画、剪纸等造型艺术9项,鱼灯舞、龙舟舞、渔鼓等表演艺术18项,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谢洋妈祖赛会等民俗活动5项。抽调和聘请有关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全面实施普查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文字材料的撰稿和照片拍摄工作,录像和录音也进入编辑阶段,争取7月份全面完成普查迎接市验收。

图书馆事业又有新进展。上半年,县图书馆积极发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作用,不断增加馆藏图书和电子读物,共采购图书51*册,视听文献242种,外借室、阅览室、少儿室、电子阅览室等窗口累计接待各类读者阅览51217人次,新做借阅证274本,举办少儿读者活动8次,下基层辅导12次,帮助分类编目图书2万余册,帮助安装计算机管理系统1家。打破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创新的业务领域——信息收集,对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为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文化信息网站正在积极创建中,科技人才俱乐部在新馆即将创建,流动图书馆已开始对各个确定网点流动图书。加强基层图书馆室的指导辅导力度,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小学校图书室管理员业务知识培训班,对爵溪街道私企业主创办的“外来工图书馆”予以了全力扶持,帮助选购设备,指导合理布局,分类编目图书,安装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赠送了一批图书。继续做好军民共建工作,邀请五狮山部队官兵和县消防大队官兵到新馆电子阅览室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加深了军民双方的情谊。响应市文化局的号召,积极组织开展了“捐好书、读好书”活动。

文博工作继续得到加强。新增石浦城隍庙、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两处省级文保单位,至此,我县有省级文保单位5家。强化文物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殷夫故居、黄公岙山海楼和贺威圣烈士故居爱国主义基地的作用,配合

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上半年共接待参观者5000余人。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县文物办在丹城公园门口举办*出土文物图片展,邀请县司法局、普法办专业人员开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同时发送省级文保单位塔山遗址、花岙兵营遗址宣传折页2000张,为群众义务鉴定文物、古玩等10余件。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和抢救性考古调查工作。调查了省级文保单位和古建筑文保单位的保护维修情况,调查了*民间收藏情况,为筹备成立*县收藏家协会作了准备;进一步做好了馆藏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实施了欧家祠堂的保护性维修工程;积极参加申报儒雅洋、东陈、黄埠、东门(岛)四村为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工作,形成了东陈陈汉章故居维修保护方案;配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专门对日寇“茅洋华中矿业公司遗址”进行检查;配合省文物局鉴定中心,继续做好旧家具出境鉴定和监管工作。先后多次对涂茨大双岙古文化遗址进行调查,配合环城西路工程建设,对红庙山遗址进行探洞、探沟调查,及时抢救了基建暴露的古墓葬;根据业余文保员报告,全面清理了凤跃山宋代姜氏墓葬,获得了一批对研究*地方史及宋代书法有较高价值的出土文物。此外,县文物办还启动了“*史前文化研究”和“*抗倭历史研究”两个社科课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县博物馆项目作为县政府2002年的一项实事工程,由于土地问题一直拖延至今,经过我们与规划局、中心城区办公室、丹东街道、国土局等部门协调,终于有了眉目,现土地征用、变更用地性质报批等各项工作正在实质性的有序推进,力争于8月份启动建设。

此外,*剧院转制工作即将启动,要求加快*剧院转制的申请报告已提交县政府。经过局党政班子慎重研究,并经县领导同意,从下半年起,*艺校正式停止招生,对现有学生将实施稳妥分流,高二学生并入县职技校。由*艺术学校毕业生组成的艺术团在参加“千影百戏”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上海大观园的协议演出,别具匠心的节目编排和学生们精湛的演技,为大观园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二、稳妥推进县第七届运动会筹备工作,兼顾发展各项体育事业

第七届全民运动会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展开。第七届全民运动会是今年我县体育工作的重头戏,为及早准备、从细入手,我们拟订了《*县第七届运动会实施方案》并由县府办转发,同时制定了运动会竞赛总规程和十一个单项比赛的分规程,还确定了县七届运动会工作机构和组成人员以及机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组委会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也已召开。

在群众体育工作方面。拟定了20*年体育健身器材安置方案,落实经费,汇总申请,勘察场地,为下半年全面启动实地安装60套器材的任务作好了准备。组织参加了宁波市一期国民体质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班,为下步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奠定了技术基础。4月21日,召开了县体育社团会长、秘书长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去年体育社团工作,部署、落实今年工作任务,确定工作目标。依托各体育单项协会,举行了全民健身月活动以及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石浦军民篮球赛、墙头镇门球邀请赛等40余次的群众体育活动,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在我县城乡各地的蓬勃开展。

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乡文化中心基本情况

××乡文化中心现位于××街原××乡政府驻所旁,日常工作业务仍在乡政府小礼堂开展(小礼堂已抵给隆阳区烟草公司),业务用房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开展图书借阅、阅览、电脑培训、上网查阅资料等业务。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5人(包括广播站人员),其中1人为初中学历,2人为大专学历,2人为本科学历。20__年文化站建成了隆阳区第一个乡镇图书馆--邹盛椿健华图书馆,馆内现有图书5000余册,期刊3000余册,阅览桌4张,书架10张,凳子20个,档案柜两张;20__年文化站又配置了2台液晶电脑;20__年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又为文化站配置了3万余元的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设备,美国加州建华社又为乡图书馆配置了2万余元的图书,乡政府为文化站配置了1万余元的图书。

二、夯实基础、努力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明确目标,早计划、早安排,文化工作有序开展

我乡按照“着眼未来、长远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大胆开拓、稳妥推进”的文化工作思路,年初认真分析研究全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文化中心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即“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加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市场监管有力有序,公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繁荣发展,社会效益成效明显”。文化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为××乡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依章依规管理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乡文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主抓文化工作,由文化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全乡的文化工作任务,形成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层层有人抓的文化工作体系,。乡文化中心继制定了6项工作制度后,不断完善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根据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优点、长处,充分调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合理设置岗位,合理分配安排工作,部门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严格依章依规管理。安排专人管理财务,严把财务开支,努力做到增收节支;安排专人从事图书馆的管理;统筹好全乡文体活动、文化市场管理、文物普查等各项工作,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整合文化资源

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要想繁荣××乡文化事业,发展××乡乡文化产业都将成为空谈。一年来,文化站始终把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资金、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自20__年以来,我乡文化中心日常工作业务主要在乡政府小礼堂开展。由于小礼堂建设年代较早,长期以来主要用于电影放映活动和乡党委政府召开各种会议,闲置后被文化中心借用,但小礼堂现已抵押给隆阳区烟草公司,××乡文化中心很快面临无工作场所场地的状况。20__年10月我乡在永信集镇重新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5.3亩的××乡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虽然完成了向区、市、省的项目申报工作,并已被列入20__年的建设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20__年未能列项建设。

(四)力创隆阳区乡镇一流图书馆

加大图书馆的投入,建立健全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力创隆阳区乡镇一流图书馆。××乡邹胜椿健华图书馆位于原××乡政府小礼堂,共分二层,一层为阅览室,二层为藏书室。20__年文化中心共订阅了67种期刊和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保山日报等报纸,订阅报刊杂志经费共计5000余元。目前,图书馆已拥有图书5000余册。文化站专门安排了2名工作人员从事日常管理,加强了对图书馆的日常监管,图书馆的环境整洁、图书摆放规范有序,对外借阅、阅览等业务正常开展。20__年共无偿对外借阅1890本图书,阅览人员达2598人次,借阅、阅览对象有普通群众、学生、 教师及乡直各单位部门人员。图书馆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本文来源:文秘站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今年十一恰逢建国60周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乡各学校、各村老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此次庆典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中,庆典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对外宣传了××,塑造了××乡的良好形象。

此外,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各村各单位、深入群众指导帮助各村老协、单位和学校积极开展元旦、五四、七一、敬老节等节日文体活动,全乡节日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活跃了节日气氛。

(六)开辟宣传阵地,积极开展“欢乐乡村大家乐”文化创建活动

为提高乡村人民的综合素质和参与“欢乐乡村大家乐”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乡中心在乡政府宣传栏中设立了文化宣传栏。根据季节、气候、中心工作等客观实际,定期通过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向乡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国家的大事、全乡的好事都能及时的出现在宣传栏上,使全乡人民群众能更好的了解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好人好事,既能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又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欢乐乡村大家乐”全民健身活动也正在我乡的石龙老协、鲁图老协、老吴寨老协、吴山老协、大庄老协中有序的开展。

(七)认真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复查工作

20__年,根据我乡拟申报的文物项目,我乡又在24个村开展了文物普查查缺补漏工作。经查,我乡所有符合条件的文物点都已进行了申报,未发现漏报的情况。同时,积极协助区文普办进行了文物点的复查。另外,根据文普办的要求,我乡又在24个村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并按时按质完成上交了古树名木普查表。

(八)村文化室建设

按照区文体工作目标的(七有七落实)的建设标准,“七有”完成四项以上,“七落实”完成五项以上,结合我乡实际,抓好已建村文化室的建设工作,统筹各种资源,积极新建村文化室,争取实现20__年35以上行政村有文化室并配备村综合文化室专(兼)职管理人员,

(九)深入实施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

为确保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顺利实施,针对我乡有关人员变动的情况,我乡重新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要求各村为电影放映提供好场地、电源、放映所需物资,并安排文化站人员与专门负责放映电影的工作人员一起维护好放映场所的安全。并严格按照隆政办电﹝20__﹞72号文件要求,强化放映质量,规范放映地点、时间和加大科教片放映力度,切实做好放映场次的统计验收工作和上报工作。全乡各村没有出现不支持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实施的情况,放映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

继续取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和工商、公安部门的支持,坚持“打防并举”措施,采取日常与突击相结合的稽查方法,坚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认真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促进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乡现有老年活动室4户,ktv综合服务区1户,网吧1户。20__年共协同公安、工商部门对3户老年活动室、1户网吧进行了检查,全面加强了乡内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掌握文化市场况状,切实杜绝乡内“黑网吧”、“黑电子游戏室”的存在,确保全乡社会无热点形成,无重大案件或事故发生。

(十一)努力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文化站工作人员在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完成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的“智囊”和“上联下联”作用,协调与各村、各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分解分配安排工作,认真办理文件传真,督办好有关工作,筹备召开好各种会议,完成好乡四套班子成员交办的工作。加强纪检监察业务学习,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全乡纪检监察工作。全力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交办的村建、驻村任职等各项工作,完成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工作。

(十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一年来,文化站把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通过从区、乡召开的各种会议中学习,从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中学,从报刊杂志、电视中学,从实践中学,向人民群众学,切实做到了学以致用。学习中,尤其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用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密切联系实际,指导好各项工作。需心地向同事、长辈学,同时利用外出参观和到各地方的机会多看、多问、多思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拓了视野,创新了工作思路方法,更加坚定了发展××、振兴 ××的信心。通过系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政治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三、成绩及经验

一年来,××乡文化中心切实立足××乡的实际,不断开拓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和加强了硬、软件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了为人民服务能力,不断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经验主要是:第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经费的大量投入;第三、良好的人才队伍和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不懈努力的工作;第四、走出了繁荣××乡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之路;第五、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

四、问题与差距

认真回顾总结××乡文化中心一年来的工作,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与其他先进地方相比尚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乡党委政府和各机关单位搬迁到永信集镇后,××乡文化中心已不位于××乡的中心集镇,争取各级的项目支持搬迁重建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二、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仍然偏少,藏书量仍然偏少,图书资料尚不够丰富,电子图书室尚未建成,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很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文化中心日常工作业务难以正常开展,而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超编,不得不从事其它工作;第四、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属于事业编制,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偏低,多数时候不得不从事繁杂的工作,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第五、工作人员接受正规业务培训教育的途径少,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第六、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具体工作中有的方面尚还不够深入,在很多细致入微的工作上没有精[:请记住我站域名/]力花时间去完成。

五、20__年工作思路

(一)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超前谋划,量力而行,夯实基础,大力繁荣我乡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时事和工作业务等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工作能力。

(三)加强对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奖惩力度,依章依规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根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特点、特长合理分解分配安排工作,确保上级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和文化中心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力争早日完成××乡文化中心的长远规划和征地工作,争取乡党委政府承担文化中心建设用地的征地等相关费用,申请区委政府减免划拨文化中心建设用地费用,使各级有限的项目资金能够全部投入文化中心建设,确保20__年××乡文化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乡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总占地面积5亩以上,初步完成文化中心的综合业务用房建设,实现文化中心工作业务全部搬迁转移至永信集镇。初步建成文化中心业务用房后,将进一步争取省市区项目资金,在永信集镇逐步建成集广场、舞台、看台、篮球场、图书馆、小型看片室(教育、会议多用)、宣传教育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于一体的××乡文化中心。

(五)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图书馆的投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有效实施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努力繁荣××乡文化事业,发展××乡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大力发展××乡文化旅游产业。

(六)继续发扬文艺汇演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克服不足,再接再厉,努力使20__年举办的文艺演出、文艺汇演更上新的台阶。

(七)继续抓好已建村文化室的建设工作,统筹各种资源,积极新建村文化室。

(八)切实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九)扩大“欢乐乡村大家乐”全民健身活动范围,促进“欢乐乡村大家乐”活动深入开展。

(十)完成好上级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其它工作。

上一篇:图书馆应急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图书馆检查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