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0 11:01:25

体育教育教学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基本宗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中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身也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不畏困难的学习态度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专才”到“全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育要面向学生,要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而不是单一的以应试为目的,尤其是中学作为中学生人格塑造和思维养成等关键时期,素质教育更加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体育教学作为德智体美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体育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鉴别形体美、健康美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同时对传承和继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从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在逐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但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中学体育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例如有的学校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单纯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还有的学校体育活动以长短跑等田径方式为主,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2.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缺乏科学规划

由于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课时比较少,课程安排也比较紧凑,教学方式也有别于语文和数学等教育教学,因此科学规划显得很重要。但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在科学规划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程安排没有针对性,课程安排的随意性比较大,以及课程安排没有结合当前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效展开等。此外,中学体育的课程设计也大都以考试大纲为主,内容编排也缺乏合理有效地规划和论证。

3.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限

中学体育课程需要大量的体育资源,例如足够的训练场地,完备的体育设施等,此外还需要足够的课时保障等,另外体育教师资源也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担任。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投入。因为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同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的学校在体育教育资源方面有着很大的缺失,甚至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大型的球类运动,如篮球等。此外,由于学校相对于偏重语数外等课程而忽视体育、美术和音乐课程,也使得部分体育教师有主科老师担任,课程教学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等。

三、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丰富教育形式,寓教于乐

中学体育有着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将课堂多媒体教学与室外活动相结合,既可以将一些常见运动的规划生动化,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合理利用这些规则,以篮球运动为例,教师在教授篮球技巧时,可以将nba等体育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或者制成ppt或动画课件,详细解析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传统的战术,然后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利用规则和战术进行实践。再例如,将一些传统的训练方式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展开,例如将传统的短跑项目与背靠背游戏相结合,既可以增加体育的趣味性,也能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竞争的体育精神。

2.中学体育课程要做到科学性和针对性

中学体育课程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作用十分关键,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期和生理的发育期,思维和身体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科学有效地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强他们的体魄,同时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中学体育课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计划,通过科学论证和实践将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体育课。

3.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做好中学体育的统筹和监督工作

中学体育课程的展开离不开学校和相关部门的统筹和监督,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合理利用当地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中学体育的相关课程,并对课程的效果及时评估和反馈,以便为下一步科学规划提供依据。此外,学校和相关部门不仅要支持中学体育项目的展开,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宣传和引导,例如对中国的武术文化的宣传和引导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项目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又可以体育文化的引导和宣传中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文化的认同感。中学体育课程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学体育课程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许多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改革,因此教师作为改革的主力军,既要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要将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孙伟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六中

参考文献:

[1]陈红.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2]喻坚.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1998年04期.

[3]李静.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1年13期.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变革

近年来,城镇化的的大潮侵袭之后的农村面临巨大挑战,既是机会也有挑战。在社会各行业变革的进程中,教育无疑呗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尤其是这两年兴起的“校园足球”的开展,有一次掀起了继“乒乓外交”之后的又一次体育浪潮,让所有从事体育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业看到了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之最密切的应属教育部门,做好学校体育无疑成为教育部门最热议的话题,而体育课堂教学就有了一席广阔发展的天地,必然会掀起体育教育教学变革。

1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

1.1优势

1)民间项目众多。2)农村中学地域广阔。3)农村气候环境适合体育项目发展。

1.2劣势

1)农村中学学校体育师资欠缺。2)农村中学学生流失严重。3)农村中学学生能利用的体育资源有限。4)村中学的所需资源与之不相匹配,形成体育资源有限。

2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拐点

从“新课改”推行至今十多年过去,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教育教学太死板,没能真正的应用“新课改、新课标、新课程”的相关要求推行,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要切地的推行“新课改、新课标、新课程”,就要从新发信啊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拐点”,就是要从体育教育教学变革开始,以“体育游戏”作为主要拐点,将体育课堂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才能真正的做到先学后教、带着问题学习等,才能让体育课堂变“活”起来。

3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策略

3.1规范体育学科工作评价

在规范化办学的进程中,对于教师工作的评价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就是如何科学的对各学科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业绩评价上,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找到一条能符合大众的评价标准,而体育教师的教学业绩也不列外,而规范体育学科工作评价的内容、方式、机制等都应科学化。对体育教学来讲不仅要育体,更重要的通过育体来育人,从而实现体育的育人与育体的双重任务,其关键就在于课堂参与度来考量,在评价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业绩要将“体育游戏”作为考量标准,学生是否玩起来了,是否愉悦的玩起来了,是否每堂课都愉悦的玩起来了。

3.2丰富教学内容

农村中学包括城镇中学的体育课更多的是强调“运动负荷”,而没有采用多元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体育教学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练”,让内容和形式变的相对较单一,应加强体育教学内容安排,看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案和教学内容的符合程度,从而规范教师的教授内容。

3.3抓落实,强调过程监督

从学校半血规范来看,我国学校现行正在加强“督导”体系的构建,其核心就是强盗过程监督,从学校督导、片区督学整体的规范进程来看,我国的体育课堂的落实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提高的是教师的素养,提高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准,提高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的是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等,让体育教师的整个课堂都受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社会人士的多方监督,从而落实“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和理念。

3.4开拓教学手段

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文化课教师教学手段更应该多样化,其拐点或是突破口就是——体育游戏的开展来看,同样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体育教师有不同的教法,那么同理,我们可以让同一个教师学习多个教学手段或教法教授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真正的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我国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的发展不竭动力,才能真正的改进我们的体育课堂教育教学。

3.5推广多元体育锻炼方式

纵观现有的体育锻炼方式,你很难发现同一个人有多种多样的锻炼方式或是体育锻炼项目,大多都集中在一个或者两个体育运动锻炼项目,在郎治提出的“散点闪点”理论里就明确其点、线、面、体、宇宙的多元锻炼观,要丰富气我们的体育锻炼项目,同时要强化我们的优势体育项目,让我们真正的想到到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和体育运动的成功体验。总之,我们的体育课堂如何让学生“玩”起来,让学生越快的“玩”起来,如何让学生能多体验成功的“玩”起来,将决定我们体育课堂的成效,将决定我国未来人才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基础,还需要同行参与并发挥其才智,为未来人才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石。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现状 改革

一、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走向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无法与城市小学相比。就以我校目前的状况来说,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器材也买进一点,但是数量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就连教材都没有。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是很难得到改变的,这也是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低年级4节,中高年级3节,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就专职教师而言、在冬天的寒风、夏天的烈日下都不大愿意上室外课,更别说兼职教师了。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最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很少经历过专门体育教学培训,因此体育课也就成了活动课。近期内难以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由于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不太规范、器材少,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没有得到改观,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4.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即:教师是主体,教学中过多地主导;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少,运动量又小,因此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再一个是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又难,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学练时间,约束了学生思考、探索等客观因素。

二、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1.适应教育教学大纲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的《体育与健康》规定:体育课“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推进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关注健康意识,促进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①因此,根据新课标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定,体育教育教学应该突破以知识为主的教学原则体系框架,既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发展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已成当前教学原则研究及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2.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一,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联系的群体,他们都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现代教育发展强调个体个性化、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所以,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小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主导与主体统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第二,信息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具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人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丰富多彩个性的人,也需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三,现代教育的个性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农业社会的教育目标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人才,而且要培养发展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既是人才的培养,更是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适应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有用的人。

3.不断满足多元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来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基于多元教育理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因此,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该摒弃固有的、陈旧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革新教育理念,开拓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断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教育关注到学生个体、关注到学生需求、关注到学生未来发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适应学生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多元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多元需要。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网,2010-7-20.

参考文献:

[1]孙宝全.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赤峰学院学报,2012.01.

[2]高枫.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探析[J].体育教育,2012.03.

[3]卞蔚波.重视兴趣培养,提高小学体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2011,03.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4篇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现状

1.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近几年我国各地区小学生身体素质监测结果,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近视、肥胖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缺乏运动、不爱运动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小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及“中国梦”。

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遇到阻力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是教育普遍被认为是人们改变未来生活质量、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更多家长开始为学生的发展谋求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导致“择校”普遍出现。学生家长过多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重视,同时也开始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步提升。此外,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即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学生越来越溺爱,导致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弱,身体素质也进而降低。总而言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普遍特点决定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进程缓慢,不能立竿见影收到较大的成果。

3.体育教育教学理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一直秉承“健康第一”的正确理念。但是,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仍然不乐观。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严重重复,乐趣性低。经济在不断发展,人口特点在变化,我国现在的小学生也在变化。例如,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特点是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这一特点对我国的体育教育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和成长。

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体育教育问题更加重要。强健体魄是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首要前提。合理的体育运动能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全面发展。此外,当前我国小学生普遍面临的肥胖、近视等问题迫切要求改革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

三、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1.提升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普遍注意力不集中,只有培养运动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推进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小学生的兴趣首先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能和谐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此外,可以通过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的时候穿赛游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2.体育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在“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首先要丰富教材内容,让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体育项目。教材内容来源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学习后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此外,打破传统的仅限于课内教学的习惯,把体育教育教学融入小学生的课内和课外生活中。吸取国外先进体育教学理念的同时要遵循自身特点,不可全盘接收。另外,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采用小学生自编、自导的方式进行教学。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时展的要求。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5篇

体育教育教学小学反思

随着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日臻完善,学校体育设施日益完备,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当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整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还没有真正摆到应有的位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学生的体质和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比例迅速上升,这种情况在小学教育阶段已经显现。因此,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充分认识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事关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战略要求。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少年重要时期。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要把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昂扬精神的少年一代。

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客观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小学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基础和起点,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因此,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来统筹规划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在构成学生素质和人才质量的诸多要素中,身心健康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和道德品质、学识能力同等重要。同时,体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特别是今天的学生大部分仍然是独生子女,通过体育运动能帮助他们锻炼意志、磨炼毅力,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因此,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积极推进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许多城镇小学办学容量处于饱和状态,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导致学校供学生活动的空间和器材设施严重不足,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锻炼习惯和兴趣得不到更全面的培养,学生体育潜能和特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教育部分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加强小学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镇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同时,小学自身也要按学校建设与装备标准,做好建设规划,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努力满足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三、着力规范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造成目前学生体质和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少小学办学思想出现偏差,不按规定落实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要求和任务。特别是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成绩,违规压缩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规范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小学必须开足体育课时,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挪用体育课程时间。要严格控制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合理安排各学科教学内容和作业量,尽可能给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不应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文化课学习时间。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季节变化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要坚持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三是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所占权重。四是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要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和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常抓不懈。要经常检查体育器材破损情况,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体育设施和器材的质量。要完善体育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管理,防止发生群体性体育安全事件。

四、广泛开展群体性学生体育活动

要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小学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鼓励与引导小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真正把仰望蓝天白云的机会、选择体育锻炼的自由还给小学生。要积极开发与推广适合少年特点的个人、集体竞赛项目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小学体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因地制宜经常开展以校、以班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努力营造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校园体育氛围。

五、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目前小学体育师资水平偏低,边远地区体育专业教师缺乏;部分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少数体育教师过度强调学生运动成绩,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幅度增加体育课时、课外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总量的实际情况,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统筹安排好体育教师的编制。要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聘、工资晋级、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师德教育,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师队伍。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情境;习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36-01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同过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道德和意志,也是学生接受体育文化熏陶的第一个阶梯,也是人生初始健康和健身的启蒙教育,如果教育方法得当,会对个人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使体育课堂变得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于未来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创设快乐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我们教师要积极创设快乐情境,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儿童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求趣、喜新,形象认知能力较强,缺点是耐性与理性不够,往往会对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产生厌烦情绪。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应精心建立快乐的教学情境,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教师可以给自己和学生们准备好面具,学生见到后就会为之产生好奇之心,参加活动的兴趣也就增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应采用多种活泼的形式,使他们不单纯以自己的体育知识和习惯方法去理解。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投入到学生的练习活动中,以创设师生同乐,教与学和谐进行的练习情境,增进师生的情谊。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使学生喜爱这门功课,促进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要为小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快乐情境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乐趣,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情感,提高运动的积极性,有助于高效体育教学的开展。

二、重视教学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年级尚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此时是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跟随学生的一生,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我们也可以进行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特别是在新授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了解动作技术的要领、做法、结构、技巧,等等,如果学生做到了这一点,他在练习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时还应注意倾听老师的语言提示。仔细观察的习惯。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一边是老师对动作的讲解示范,一边是学生的观察模仿。学生在学习动作时,观察是重要的一环,善于观察的学生,能很快地了解动作的实质.抓住动作的关键,那么他在练习时就会有针对性地对动作难点加以注意。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示范。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示范对比,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以提问的方式让他们找出各动作的不同点.找出可取之处和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体育学习及活动中同样需要参与者动脑筋,尤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显得更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不会到会,最后达到自动化。这个过程就要求学生动脑筋思考动作的重点、难点,结合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分析该动作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再进行反复练习并用心感觉,直到做得满意为止。以上三种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对体育教学有优势,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有用。新时期,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我们要重视学生三种习惯的培养,并加以落实,提高时效性,真正的做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重视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重在喜欢、新奇。对于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我们教师要准备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各个阶段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自主学习习惯。从目前各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成单凋划。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阳的产生。网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免直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活动,配备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以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体育的传统。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小学体育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合理的使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 身体健康 精神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35-02

当今社会对小学教育的评价不是很满意。“苦”是生活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人的共同感受,“差”是对我国小学教育效果的基本评价。小学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改革教育的真知灼见。笔者认为,加强和改善小学体育是破解教育困局的一种有效策略。

体育历来是中外教育家重视的课程,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在我国古代,孔子就十分重视体育,在他组织的教育实践中,就有射箭和骑马。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成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曾提出教育要健康第一。身体健康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生快乐幸福的必要条件。组织开展体育,从目前的客观条件看可能又可行。

1 体育,促进学生成长

我们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成长。体育可以成就学生成长中多种要素。

1.1 体育,促进学生身体成长

身体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过程。体育可以说承担了促进学生身体成长的重要使命。体育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骼、肌肉发育,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避免豆芽菜、小胖墩身材的出现。体育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耐力、爆发力、柔韧性。

1.2 体育,促进大脑成长

体育锻炼能够使身体的各个关节伸展自如,使身体更加平衡协调、灵活。我们都知道十指连心的道理。体育中手脚的话动就是在不断地刺激着大脑皮层的活动。在体育活动中,身体的协调,手脚的活动,跑跳转都是为大脑做操。我们都知道,许多体育活动需要人的智力智慧。

1.3 体育,促进心理成长

首先,体育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是一个自主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往往决定了学习的成效。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把学生紧锁在课堂课本,上课听讲做笔记,下课读书做作业,单调枯燥,出现了大量的厌学者。体育好玩又有趣。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心情将是另一种状态――喜欢。体育,实践了教育家早就提出的“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其次,体育,可以使得学生变得更加坚强。体育活动锻炼人的毅力,能够提高抗击困难、失败和挫折的能力。第三,体育能够缓解紧张的心理。体育神形兼备,力量与韵律交融,给人享受,陶冶情操,感受体育美感,释放内心的压抑。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力量的增加,速度的提高,体型的变化,从中感受成功,愉悦心情,获得成功喜悦,增强自信。

1.4 体育,促进精神成长

人的成长关键是精神的成长,体育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体育中学习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在体育活动最容易实现人的交流。体育中学习竞争与合作。认识合作的重要,团队的可贵。体育中学习按规则办事,促进人的思想品质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提倡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体育能够很好实现“三生”教育的有机结合。体育处处有规则,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是人类道德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体育活动实现了德育生活化。体育德育更有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针对性和体验性。

2 体育,转变小学教育模式

教育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成长的意义在于适应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的本领。在当下的教育中,把教育的内容绝对化,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把教育的功能狭隘化,认为教育就是获取高分;把教育行为功利化,认为教育就是获取更大的利益。于是教育也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式,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生活。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被严重压制。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情感体验,最后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学习能力低下,厌学情绪抬头。

玩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特征。在儿童少年时期,玩应该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社会家庭一般也不需要他们参与社会竞争。喜欢玩是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共同特征。在孩子们玩的项目中,极大多数与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长的可能变成现实,而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是从喜欢开始的,因此与玩关系密切的体育自然就应该成为教育的首选。所以在学校中应该重视体育教学,重视开展体育活动。

2.1 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中,体育课程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从小学到高中,体育的课时安排呈现递减式,而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时应该增加到学生在校总课时量一半左右。从高中到小学的学生体育活动的总量从每天1~5 h逐渐增加到2.5 h至3 h。

2.2 强化体育评价的分量

首先要把体育作为评价一所学校的主要的内容。当然,在评价学校体育的指标中,应该有: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学生身体发育的促进、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等。把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比赛的成绩排除在学校体育评价的指标以外。如果学生近视率、肺活量等身体机能达不到要求,学校不能评为各种先进,学校领导要受到相应处罚。其次要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指标。要把学生身体机能锻炼好,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有效的学生在校园中要大力表扬,以改变观念,用评价引导教育。让参与体育活动积极的,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在校园中有威望。

2.3 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的方式

学校体育不应有更多的功利色彩,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搞体育。以参加上级比赛获取名次为主要行为目的,把一部分参加上级比赛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运动队,占据学校体育资源,强化训练。学校体育应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价值取向,把全校师生发动起来。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以游戏的方式增加趣味性,要注意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如:增加体育舞蹈等。在体育活动方式上,要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性,动员学生自行组织体育活动,还要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扩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在体育设施的管理上,要具有更大开放性,学校体育设置向学生开放,学校的体育器具学生可以自由选用,无需更多的管理手续。(有安全隐患的除外)

3 加强体育教育教学势在必行

在一篇《男生危机》的文章中,在谈了男生危机的客观现象以后,作者认为出现男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教育模式与男孩的学习方式不匹配。“被大自然赋予力量、勇气和活力的男孩,本应通过狩猎、保护家人、耕作、大量的实践等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大革命后产生的工业化教育模式――学校,却开始通过印刷品、书面文字和讲授等方式教育男孩。那些过去通过和亲属打猎、管理农场、修理机器等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必要生活技能的男孩,现在被装进了盒子似的房子里,需要通过他们最不擅长的阅读、写作、坐在位子上的方式来学习”。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中,厌学的不仅仅是男生,女生也不在少数,只是男生表现得比女生更为明显和激烈而已。在现代社会,要学生接受原始式的教育培养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体育是原始生活的现代表现形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也就接受了具有原始特征的教育。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冲破了课堂狭隘空间限制,既是教育活动又是社会生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家都认为学生的成长关键是精神的成长。在体育活动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合作有竞争,有情感体验有意志磨练,有身体锻炼也有艺术修炼,学生体育活动中实现了精神的提升,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有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均衡,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内部器官的调节作用,使各器官和各系统更加灵活协调,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使人变聪明不就是教育的目的吗?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体育,并采取各种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尤其是我们能够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自创体育项目、自制体育器械,自由嬉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就有了落脚点。

当下教育由于受考试制度的束缚,在高度功利性的驱使下,把学生压缩在狭小的课堂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道德水平都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反思。笔者觉得要改变,强化体育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因为,体育本来就是从人类狩猎、劳动、战争等行为方式中改变延伸过来的,是现行学校学科中最接近人的自然生活状态的学科;体育最接近青少年的天性,受到学生的喜欢,增强学习的和幸福;体育是学校最容易组织和开展的活动,受到的客观条件限制少;体育符合全社会追求的健康第一的思想。给学生减压,增加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机会,既能帮助学生走出来,又能改变学校教育现状,更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成长发展出发,卸掉功利的包袱,改变教育的评价方式,给学校松绑,给学生机会,体育是能够在校园中开展起来的,学生就会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教育将会是另一个天地。

参考文献

[1] 倪衣克.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文化创新[J].体育学刊,2004(1):65-66.

[2] 刘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价值及其实践途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48-52.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8篇

体育中学习竞争与合作。认识合作的重要,团队的可贵。体育中学习按规则办事,促进人的思想品质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提倡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体育能够很好实现“三生”教育的有机结合。体育处处有规则,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是人类道德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体育活动实现了德育生活化。体育德育更有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针对性和体验性。

2体育,转变小学教育模式

教育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成长的意义在于适应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的本领。在当下的教育中,把教育的内容绝对化,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把教育的功能狭隘化,认为教育就是获取高分;把教育行为功利化,认为教育就是获取更大的利益。于是教育也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式,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生活。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被严重压制。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情感体验,最后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学习能力低下,厌学情绪抬头。玩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特征。在儿童少年时期,玩应该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社会家庭一般也不需要他们参与社会竞争。喜欢玩是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共同特征。在孩子们玩的项目中,极大多数与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长的可能变成现实,而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是从喜欢开始的,因此与玩关系密切的体育自然就应该成为教育的首选。所以在学校中应该重视体育教学,重视开展体育活动。

2.1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中,体育课程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从小学到高中,体育的课时安排呈现递减式,而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时应该增加到学生在校总课时量一半左右。从高中到小学的学生体育活动的总量从每天1~5h逐渐增加到2.5h至3h。

2.2强化体育评价的分量

首先要把体育作为评价一所学校的主要的内容。当然,在评价学校体育的指标中,应该有: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学生身体发育的促进、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等。把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比赛的成绩排除在学校体育评价的指标以外。如果学生近视率、肺活量等身体机能达不到要求,学校不能评为各种先进,学校领导要受到相应处罚。其次要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指标。要把学生身体机能锻炼好,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有效的学生在校园中要大力表扬,以改变观念,用评价引导教育。让参与体育活动积极的,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在校园中有威望。

2.3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的方式

学校体育不应有更多的功利色彩,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搞体育。以参加上级比赛获取名次为主要行为目的,把一部分参加上级比赛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运动队,占据学校体育资源,强化训练。学校体育应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价值取向,把全校师生发动起来。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以游戏的方式增加趣味性,要注意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如:增加体育舞蹈等。在体育活动方式上,要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性,动员学生自行组织体育活动,还要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扩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在体育设施的管理上,要具有更大开放性,学校体育设置向学生开放,学校的体育器具学生可以自由选用,无需更多的管理手续。

3加强体育教育教学势在必行

在现代社会,要学生接受原始式的教育培养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体育是原始生活的现代表现形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也就接受了具有原始特征的教育。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冲破了课堂狭隘空间限制,既是教育活动又是社会生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家都认为学生的成长关键是精神的成长。在体育活动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合作有竞争,有情感体验有意志磨练,有身体锻炼也有艺术修炼,学生体育活动中实现了精神的提升,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有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均衡,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内部器官的调节作用,使各器官和各系统更加灵活协调,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使人变聪明不就是教育的目的吗?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体育,并采取各种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尤其是我们能够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自创体育项目、自制体育器械,自由嬉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就有了落脚点。当下教育由于受考试制度的束缚,在高度功利性的驱使下,把学生压缩在狭小的课堂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道德水平都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反思。笔者觉得要改变,强化体育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因为,体育本来就是从人类狩猎、劳动、战争等行为方式中改变延伸过来的,是现行学校学科中最接近人的自然生活状态的学科;体育最接近青少年的天性,受到学生的喜欢,增强学习的和幸福;体育是学校最容易组织和开展的活动,受到的客观条件限制少;体育符合全社会追求的健康第一的思想。给学生减压,增加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机会,既能帮助学生走出来,又能改变学校教育现状,更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成长发展出发,卸掉功利的包袱,改变教育的评价方式,给学校松绑,给学生机会,体育是能够在校园中开展起来的,学生就会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教育将会是另一个天地。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 教育教学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

休闲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作为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和完善。休闲体育是一种身体锻炼活动方式,能够增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并实现自我完善。休闲体育具有文化性、自由性及主动性等特点,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还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强化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也具有推动作用。结合现阶段休闲体育教育发展实际,探索适宜教学模式,对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休闲体育教育价值分析

休闲体育不受练习场地、体育器材、技术要求及规则规范的严格限制,可单独进行练习,也可参与到群体性锻炼活动中。休闲体育具有非功利性特点,重点强调乐趣与健康并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并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人的积极意义。在专科体育教育中开展休闲体育教学,并将其引入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不仅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相符,也能不断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休闲体育观,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对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休闲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潜在障碍

(一)思想认识障碍

“休闲”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有时被提倡,有时又被制约,直到二十世纪,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被充分显现出来,并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和认同[1]。现阶段,休闲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有人质疑将休闲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是否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严肃性构成影响。实质上,出现这种质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模式长期受到固有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仍然深深植根于多数人心中。

(二)技术实践障碍

正确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教学,须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专科体育发展总体趋势,准确掌握休闲体育教育教学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方式,并不断克服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包括:①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开展休闲体育教学;②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休闲体育健身性和娱乐性,保证相关运动的技术性和规范性,并重点突出教学严谨性和统一性;③明确教学内容,正确协调技能型体育教学与休闲体育教学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技术实践障碍具有随机性特点,实施者应做好良好心理准备。

三、休闲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专科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教学思想作为行动指导,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体育锻炼能力,并将其应用在技能型运动之上。

(一)整合资源,将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专科体育学校在选择和设置教育教学课程内容时,应将“运动”和“休闲”两种特性充分展现出来,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目前,专科体育学生主要休闲活动为户外运动,如郊游、游泳、爬山等。实际上,具有竞技性质(足球、排球等)的团队活动也在休闲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开展休闲体育教学活动时,选取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体育运动,不仅会加强学生锻炼兴趣,也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瑜伽、太极、健身操、轮滑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要大力将休闲类运动项目引入教学中,但竞技类运动的注意地位不能被弱化。总体来说,休闲体育教学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继承与发展,属于一种“重构”行为,因此要对其教学内容和整体功效进行研究和评价,使其更好服务于专科体育学生,促进学生休闲体育锻炼方式的养成[2]。

(二)创新模式,合理开发专科体育教学场地

休闲体育教学通过体育锻炼实现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需要依靠具有针对性和娱乐性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因此,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对提高休闲体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成立体育教学俱乐部(属于建制教学组织)。体育教学俱乐部以专科体育学校相关运动场馆为依托,以某种项目作为具体选项,将把兴趣相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并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俱乐部形式的教学模式可将体育教学与学生课余生活充分练习起来,既突出体育教学的统一性,也注重提高学生体质和个性化发展。另外,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班级和时间对学生的限制,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需要,充分结合自身兴趣,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现阶段,我国部分专科体育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俱乐部形式,并取得良好成果[3]。

四、结束语

休闲体育的开展为专科体育教学带来新契机,也使得教育教学工作面临更多挑战。应该利用专科体育学校的优势,不断将休闲体育理念传递给每个学生,为强化学生休闲体育观念、提高业余体育锻炼意识提供指导,为学生更好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彬.休闲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研究[J].体育师友,2011,2,(28):92~93.

[2]张颖颖.基于休闲体育视野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1):25~26.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第10篇

在教育教学理论中,“高校公共体育”是对普通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塑造学生健康体质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让学生知道生存与人的生命、生理和心理都是息息相关的,从体育教学中明白关于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人性、精神都是与体育相关的。从而让大学生懂得爱惜生命的重要性。

二、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现阶段,建立公共体育教育教育模式,主要的实施路径有课程项目的选择、体育环境的营造和教育教学的执行等过程,这也是教学的三个基本项目。第一个项目:通过合理选择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课程,以准确把握体育教学方向,制定可行的教学制度和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项目的内容和大纲,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对应的课程内容,使公共体育教学路径的制定方法行之有效。第二个项目:教学实施项目是体育教学环境的基本保障,高校应基于这个教学项目来确定教学目标。此外,教学公共体育项目主要有体育运动场地和健身设备等,在教学资源的辅助作用下,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第三个项目:教育教学的执行项目是现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执行的项目包括确定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文体活动、高校社团对体育健身运动的设立,从多个方面来开展体育竞赛的项目环节

三、公共体育的课程建设

高校公共体育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功能性在于丰富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教学的特点来改进教学方法。

1.体育教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了解。

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帮助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明确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并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创造人生价值。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

高校有效开展公共体育课程,与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息息相关。对此,学校应重视课程内容设计工作,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体育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活力。

为完善公共体育教学手段,课堂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同时,课堂教学内容还应该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这样才真正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以前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只有完善了教学手段,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活力,因此,需要完善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教学手段。

四、增强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育人实效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合理运用公共体育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1.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要与体育文化教学相结合。

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直接体验过程,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涉及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任何一项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都会涉及运动发展技术的演变过程,高校应不断更新体育规则,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引发学生对体育的思考。所以,教学不能只简单地局限于技能、技术,而应该与体育文化知识相结合,以实现丰富的体育文化教学。

2.教学的实效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的教学工作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与难处,帮助学生增强体育锻炼能力。其次,教师应及时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且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善于及时寻找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蜕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加强公共体育教材与教学育人的可行性相结合。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要掌握教材要求的基本方法。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体育的本质,老师应当运用教材的内容来开展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去体验运动技能,这对教学育人有很大的帮助。体育是动和静的相结合,可以安静地看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动一下身子去运动,通过动静结合,让学生理解教材,应用教材,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从而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它。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承担着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应明确公共教学在高校中的责任和义务,体育运动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而且是现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这种体育精神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上一篇:法律专业技术范文 下一篇: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