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6:02:51

体育活动论文

体育活动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试从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关系、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关系及课余体育训练价值展开分析研究。

1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它工作对象是少数具有运动特长或运动天赋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采用竞技训练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水平,对这些学生实施“精英教育”。长期以来体育界把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与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联系在一起;然而普通大、中、小学学校真能成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吗?它在实现学校这一目标有多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探讨。虽然,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1],但启蒙不等于培养。课余体育训练只是为竞技人才的选拔提供一个选拔的平台的功能,我国竞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并没有真正把普通中、小学作为它的组成部分,只是把普通中、小学学生作为它的选材基地。一旦发现可造之才就会使其脱离中小学的课余训练而纳入各级的体育运动学校、各级专业运动队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如果要说课余体育训练真的具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功能的话,也仅存在于国家布点于个别大、中、小学学校的体育训练基地,极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真以为各级专业运动队输送多少人才来评价课余体育训练的成绩的话,绝大部分的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是失败的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一事无成的。由于现行的竞技体育开始走“体教结合”之路,普通大中、小学更多担负的是此类运动员学生文化学习,而不是竞技能力的打造。因此他们除了具有运动学校、各级专业运动队队员身份外,还具有挂靠所在大、中、小学学生的身份。当然他们亦有资格代表所在学校参加校外各类的比赛,并轻易地取得出色的竞技成绩,为校争光。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并不是所在普通中小学培养出来的,而是由体育运动学校或各级高水平专业运动队所培养出来的。从某一角度来说,他们有充当“”,学校有“请枪”的嫌疑。若普通大、中、小学通过他们获得的荣誉鼓叫自己的学校体育工作如何出色;或这类运动员身份的学生在国内外大赛披金戴银,学校而利用媒体大肆宣传自己为国家竞技体育作出极大的贡献;此中给人以自欺欺人、欺世盗名之意。

2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课余体育训练对学生来说不具普遍性,其面对的是少数具有运动特长与天赋的学生,属于高层次的体育教育;其要实现的是学校体育总目标之一的“提高少数学生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1]。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学生整体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对整个学校体育任务完成、目标的实现远次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论文怎么写论文格式模板。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更多是基于学校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学校体育的需要,表现出极强的工具性、手段性。

3课余体育训练价值分析

从理论上讲,课余体育训练较之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其不应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可在现实的工作中,因其能成为学校的“面子”工程和“功利”的争逐场,很多学校对课余训练过分厚爱,很多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以课余训练为主,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为次。这种本末倒置“错位”现象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多学校目前是要据课余训练的需要配备所需专项特长师资,而不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使得不少学校的师资配备不合理,制约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很多学校为了参加校外各类体育比赛取得荣誉而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体育经费用于竞赛,使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缺粮”。学校之所以如此重视课余训练,是为了在校外各级体育竞赛中能获得优异的成绩,而这些都是源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的考虑。

3.1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

各级校际间的官方比赛它能为各个学校提供一个展现体育水平的舞台。各学校都想在此舞台上披金戴银打败对手塑造一个体育强校的形象,并借此宣传学校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高的竞技水平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3.2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彰显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

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对外窗口,很多学校都试图通过这个窗口让兄弟学校和体育主管部门借此窥探到本校体育工作的成绩。虽然课余训练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但是,很多学校都想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竞赛成绩并借此论“英雄”。这就使得很多学校偏离学校体育工作的轨道狠抓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以图彰显学校体育工作的成就。

3.3通过训练以求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彰显“政绩”邀功论赏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当然是主管体育的学校领导和体育科组的工作职责,学校体育成绩当然亦成为学校领导其“政绩”的重要考评

摘要和较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受到校领导和相关人员重视“热棒”,把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中心来抓的关键所在;使得学校体育在实践中不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方针”而是践行“功利”性的方针,扭曲学校体育三大部分的正常关系,这严重影响学校工作的健康、正常发展。

4结语

体育活动论文范文第2篇

一、因地制宜,创造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孩子外表健康高雅

品德教育首先要从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着手。农村的小学生从外表上就不难看出他们的脏、乱、差,他们受教育程度远远比不上城里面的孩子,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方面更是比不上城里面的孩子,为了改变农村学生的外表,我们深入实施"333"工程,创造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1节体育课外活动。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由于具有本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江苏教育电视台专程到校采风,予以高度评价。

(一)开展好阳光长跑活动。学校没有操场,为了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落到实处,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自主与规定相结合,贯彻安全第一原则,跑前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跑完带领学生做整理放松,多采用自然地形跑,螺旋形跑,往返接力跑等形式,校长、分管校长带头跑,中层干部分到各级部,师生参与率达100%,使"健康第一"落实处。

(二)开展好大课间和体育课外活动。深入挖掘传统的民间体育内容,如:滚铁环、胶圈、掷沙包等,充实和丰富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每天安排两次,分别是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下午两节课后30分钟,合计60分钟。上午的大课间活动采用先集中做广播操(希望风帆),再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活动项目设置上,既安排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关的内容,也安排学生喜欢的、活泼多样的游戏.下午的大课间先做一套自编特色绳操,动作富有童趣,旋律轻松活泼,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立足农村,扎实开展"五好"活动,让孩子言行文明礼貌。

学校是一个学知识,讲文明,树新风的地方,应该具备有十分优良的品德教育环境,在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过程中,坚持以"八荣八耻"为做人标准。从细节入手,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五好"入手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学生要做"五好学生"即写好字、唱好歌、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

(一)"走好路"带动"做好操"。我校学生原来做操进退场都是便步走,进场地的队列也不统一,看上去学生没精神,也不整齐。本学期刚开学,学校先从"走好路"入手,用了四周时间专项练习踏步进退场,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的踏步走路姿势,并将走路姿势编成童谣,让学生熟记。经过两周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进退场路队便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精神振奋,队列整齐。在"走好路"的基础上,学校开始教授新广播操。校长和体育老师先学,再教其他老师,最后教学生,所有老师参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每每遇到看图解有争议的时候,还要看录像。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校的新操教学任务便顺利完成。同学们的广播体操做得整齐、规范、到位,同时一排女教师站在队前领操成了学校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唱好歌"规范升旗仪式。我校学生由于之前未能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国歌唱得既不整齐也不雄壮。升国旗唱国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契机,唱好国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特别是国歌中的附点音符节奏学生不容易唱准确。学校请音乐教师先分班级教,然后集体练习,要求唱准节奏、音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同学们的唱国歌有很大的起色。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学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教育。以此为突破口学校进一步规范了每周的升旗仪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基于校情,有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情感纯洁高尚

教育向来是以关注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加大人文主义关怀的一项重大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就要从活动入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几乎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这就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确立一个实施模式。为了便于课程的有效实施,确立"长线为主,短线穿插,长短结合,促进发展"的实施模式,遵循"集中安排和分散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将两节综合实践课连排在周二下午,另外一节灵活安排在其他时间。从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思考,学校上、下学期分别以"种大蒜"和"孝敬教育"长线活动为主,同时穿插"叶贴画、制作书签、手工制作、编织、十字绣"几个短线活动,通过长短结合的形式推动课程向常态化发展。

(二)建立一种实施制度。为了帮助教师们克服畏难情绪和解决课程实施中的疑难困惑,学校建立"教师帮扶激励制度",对综合实践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定期学习,引导教师熟悉课程性质,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师自学等手段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良性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搭建一个成长平台。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阶段性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实践经验和体会并提出实践中的疑难困惑,同时展示各班的实践成果,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同时,多学习,多研究,多笔耕,每个月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每学期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或高质量的活动案例。今年我校的赵士凤和姜洪琴老师的论文就分别获区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一、二等奖。

四、追求实效,用心开展"孝敬教育"活动,让孩子道德高尚文明。

"孝"是人的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孝敬文化是学校德育的根基,孝敬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孝敬文化贯穿孝敬教育,孝敬教育依托孝敬文化。孝敬教育实践操作旨在知行统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挖掘古代、现代身边的"孝敬"教育资源,确立教育目标及行为规范准则,不断实践,营造良好的"孝敬"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从小培养具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道德情操的新一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凸显实效性和针对性,寓教育于活动开展之中。2009年9月29日我校以"孝行天下,爱满校园"为题成功举办了新浦区中小学生"成长体验"暨"三养成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连云港市教育局基教处杨庆真处长、新浦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王宏新局长亲临会场并作重要讲话,现场以"真实、鲜活、有特色"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2009年10月22日,我校以"孝敬教育"为载体为抓手,成功创建"新浦区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顺利通过验收,受到乔月亮书记、燕书记等领导充分肯定。继而又成功创建"连云港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作为新浦区唯一学校推荐参加省级验收。"孝敬教育"逐渐成为林场小学的德育特色。

除了平时,我们特别利用寒暑假,以"孝敬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主题,要求孩子们在假期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家长督促和指导孩子写下了事情发生的经过,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请家长协助填写"家长感言"。家长非常支持。学校发放的表格在开学报名时如数收回,并在开学典礼上作了全面的总结,达成预期目标。

活动成效:

1.学生方面,由传承孝心走向播洒爱心取得初步成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明显的进步,具体表现在学习态度的转变,尤其是毕业年级的孩子更是自觉勤奋,对知识如饥似渴。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取得好成绩,就是孝敬父母这个朴素的道理。孩子遵章守纪,以前那种追打皮闹、满口脏话,做操、跑操嘈杂无序的现象得到根本好转。劳动的时候更能表现出农村孩子的那种不怕脏不怕苦的淳朴。

2.教师方面,由学生的孝敬教育走向教师自觉地敬业爱岗取得初步成效。我们不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也抓住师德建设不放松,要求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由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转化为自身的爱岗敬业。

3.家长方面,由家长的"被动抵抗"走向家长的"主动配合"取得初步成效。我们这里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得不够全面,对学校的工作不够关心,甚至冷漠,比如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来不了几个人,通过开展孝敬教育,看到自己的孩子变了,家长对学校的看法也变了。

体育活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 本质 价值观 关系

1.体育本质与体育价值观的定义

1.1.体育本质

体育本质是体育本身固有的,决定体育性质、面貌和发展根本属性,体育的本质反映了体育过程内部的特殊矛盾,对种种纷繁复杂的体育现象或体育表现形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宏观上看,对体育本质认识直接影响着对体育功能认识,包括体育目标的确立、体育内容 和方法的选择,体育发展战略和各项体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体育经费投入等;从微观看,对体育本质的不同把握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体育价值判断和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1.2.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指主体根据体育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它是人们根据长期体育锻炼和反复性体育情感体验,对体育的价值属性、主客体之间的体育价值关系,以及一定形式之间的体育价值创造活动,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取向或心理和行为定势。它是人们认识和评价体育和体育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特有的内部标准。个体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确定自己的体育目标,并按目标主动地从事体育活动。它是人们在一定环境中的动机、目的、需要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

2.体育本质与体育价值观的特征分析

2.1.体育本质的特征

体育本质的特征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而仍未解决的问题。体育本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多质论”、“体质论”、“教育论”、“身体活动论”、“社会文化论”。

2.1.1.“多质论” 。多质论者认为,体育作为各种身体活动的总和,有着多种多样的本质。健身强体只是体育初级本质的表现,是体育的一个方面的本质;对于人的培养和教育是体育本质的进一步表现;体育最本质的特征在于促进人本质力量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因此,多本质论者主张体育的本质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本质属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本质特征。

2.1.2.“体质论”。体质论者从体育是增强体质教育的观点出发,认为体育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体质。

2.1.3“教育论”。在这方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描述,如,体育是通过可视为手段或媒体的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体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方面,它采用运动活动和有关经验从心理上、体力上、道德上、精神上和社会上来使个人充分发展,使他成为国家和世界上的一个有用的公民;体育,整个来说,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是体能全面发展,形成和提高人的生活中主要运动技能和本领的有计划过程;真义体育者坚持认为体育的真义是身体教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的教育本质,是人两重属性所决定的;体育和运动是一对矛盾,不能用一方代替另一方,体育是从身心发展出发,以身体活动为内容进行的教育行为等等这些观点都在说体育就是教育。

2.1.4.“身体活动论”。这种观点认为,“体育是以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不是体育所独有。持这种观点的人尽管把身体活动的目的性限定于“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但这种通过“健身”和“娱心”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体育所特有的。

2.1.5.“社会文化论”。这种观点认为,体育从本质上看属于社会文化活动。因此,体育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任何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身心健全发展的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教育性的社会文化活动。

2.2.体育价值观的特征

2.2.1.主观性。体育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它带有很强的主体性色彩。组成体育价值观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价值主体和客体,他们分别是:具有不同体育需求的人和具有多种功能属性的体育。体育价值观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主体的体育需求为尺度的,体育需求是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和起点。因此,体育价值观体现着主体的需求和利益,体现着主体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自觉的不自觉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需求,蕴涵着主体的体育情感、体育追求的方向。体育需求是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和起点,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运动经验和体育情感。体育价值观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欣赏、评价体育活动,有强烈的自主性。

2.2.2.选择性。体育价值观是经过选择获得的。这种选择必须是自由的而不是强迫的,是从可选择的范围内进行的,选择时必须同时具备可选择的内容。

2.2.3.稳定性。体育价值观是个体具有的一种相对持久的体育信念,这种较稳定的信念可使个体的体育行为一致地朝向某一体育目标,并为体育目标的实现做出努力。

2.2.4.社会历史性。个人的价值观是长期社会化和内化的结果。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人们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客观的,体育价值观也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主体社会化的产物。从外在的形式上看,人们的体育需要表现为主体对体育的主观愿望和需求,然而,需求总是有其对象的,离开对象空谈需求是唯心的。实际上,人们的体育需求是体育本身具有的健身、娱乐等客观属性在人们的意识中的反映,是一种被意识到了的实际存在的客观需要。

2.2.5.阶段性。人们对体育价值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相对的,不同生理、心理水平的人所持有的体育价值观是不同的。随着人们体育认识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对体育功能属性的认识的增多,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体育需求层次不断上升,作为价值客体的体育的功能属性也由单一的健身功能向多元化功能演进。这必然会引起人们对体育需求的质和量的不断提高,反过来又进一步地推动和利用体育,建立和拓宽新的体育价值关系领域,从而引起人们的体育价值创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引起新的体育价值关系的变化,产生和形成新的体育价值观念。

2.2.6.导向性。价值观是学习动机中最具长远目标且有长期效应的成分,它可以使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具有更大的自觉性和方向性,是人们体育行为的最基本的内部指针,是指导各种活动的标准,对体育行为决策起着指导作用。

2.2.7.系统性。体育价值观不是孤立地、单个地存在着,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意义联系在一起,按一定的结构层次或系统而存在的。人们体育价值观念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认识能力、在校期间所受的体育教育,以及体育实践的程度等,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体育宣传形式和效应的变化等,都会对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体育价值观的复杂结构。

3.体育本质与体育价值观的关系

3.1.当代体育价值观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发展取向要求在理解体育本质时采用整合的思维方式。

3.2.当代整体体育价值观要求体育本质的确立必须抓住体育的共性特征,理解体育价值得以实现的关系范畴以抓住体育的社会文化性。

3.3.整合当代体育价值观要求体育本质的确立须处理好体育与人身心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使之与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一致。(作者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 1999(11)

[2] 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 1999

[3] 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 1999

[4] 刘一民,孙庆祝 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体育科技 2001(01)

[5] 杨宜音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 1998(02)

体育活动论文范文第4篇

“美润教育”是指具有“闳约深美、润泽东风”文化内涵的教育,其核心要素是“核心素养、文化特质”。“核心素养”是指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社会参与(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文化特质”是指东风人具有的特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心胸视野,坚定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大美的境界,博学的审慎笃行,知行合一的精神。

一、基于文化愿景的实践探索

校园文化布局概括为一个理念、两项特色、主题。一个理念就是“闳约深美、润泽东风”;两项特色就是“快乐英语、科幻空间”;主题就是校园“三大宝”主题系列、新课程理念主题系列、学校管理文化主题系列、虚拟博物馆文化主题系列、全员班主任管理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主题系列、班级文化主题系列、文化长廊主题系列。让校园的时空充盈着文化,让每个角落都是一首“无声的歌”,让每个文化符号润泽师生的心灵。

二、基于课程的实践探索

“美润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价值是“立德树人”。课程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润教育”特色课程是实施“美润教育”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校本活动课程。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一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班会认知活动,二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团队体验活动,三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基于活动的实践探索

在“美润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美润教育”系列活动:美润德育主题活动、美润阅读主题活动、美润社团主题活动、美润综合实践主题 活动。

1.“美润德育”主题活动

一是“以美润德”,培养品德高尚的淳美学生。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东风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文明有礼的谦谦君子。重视仪式教育,重点打造初一年级学生的入学仪式、初二年级学生的入团仪式、初三年级学生的中考誓师仪式,规范学生的行为,锻炼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爱祖国、爱人民,富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向学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姿,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学生在欣赏美、学习美、展示美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品德高尚的淳美之人。

二是“以美育才”,培养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通过开设社团艺术活动、校园艺术节文艺节目评选活动、岭南文化传承艺术讲座暨学生现场书画活动、艺术节闭幕式暨迎中考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以诗情文韵、墨香书韵、琴音画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展示美的能力,塑造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

三是“以美健体”,培养健康阳光的健美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冬季长跑活动”,丰富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开设羽毛球、足球、篮球、田径、舞蹈等社团活动,加强体艺结合,提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力量美、技巧美的感受。作为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润物无声的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体验青春美、享受健康美的过程中颐养心灵美,培养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健美学生。

四是“以美感人”,培养和谐尚美的美润学生。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在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设,开展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如小广场的雕塑《翔》和石雕的动静结合,寓意东风学子畅漾在知识的海洋里,乘着东风展翅翱翔;挂于教学楼走廊及楼梯壁上的学生书画错落有致,课室内的图书角充满书香气色,让每一位师生美润心田。学校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美育培训,家长的率先垂范,对子女的成长起到表率作用。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美育合力,使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始终都浸润在美的氛围中和美的环境里,逐渐成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润学生。

2. “美润阅读”主题活动

一是“美润阅读”启慧怡情。学校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将读书活动当做常规工作抓好抓牢。近年来,语文科组也致力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顺利完成了区级课题《初中课外阅读课程化案例研究》和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多篇的研究论文获区级、市级奖项,其中《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研究二等奖。

二是“美润阅读”傅采长才。年级班级围绕“阅读・悦读”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我读书,我快乐”等活动,并围绕“聆听智者的教诲”的主题指导学生阅读《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语文科组还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常规化,将名著导读纳入课堂教学,如《名著导读》《察言观行识好汉・名著导读》《阅读成果展示课》等区级公开课赢得同行一致好评。以经典名著阅读为主,美文名篇阅读为辅的美润阅读为学生生活增添诗意,为学生生命增添钙质,使之灵魂更丰盈,精神更强健。

3. “美润社团”主题活动

一是“美润引领”,社团活动课程丰富。学校教导处设计异彩纷呈社团活动招募海报,初一初二级全体老师参与社团活动课程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需要在微信选课平台上报名。

二是“美润主导”,社团活动形式多样。运动场上跑跳投拦,音乐室里吹弹唱舞,学科培养讲练研讨,综合实践亲力亲为,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活动体验,学生灵性在活动中迸发。

三是“美润展示”,社团活动成果丰硕。学校艺术节上体艺类社团精彩呈现,学校羽毛球队篮球队在区市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合唱队舞蹈队在区市比赛中均夺桂冠。综合实践类社团在省市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均获佳绩。

四是“美润延伸”,社团活动拓展生活。学校鼓励社团活动“走出去,引进来”,支持社团活动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如风之声小记者社团对番禺好人进行走访调查;创造机会请专家入场,如专家讲座粤曲文化、摄影文化、旗袍文化、番禺祠堂文化等,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 “美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一是课程开发规范性、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2003年新课程实施伊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的课程领导机构和综合实践科组,科组拥有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思想品德、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艺术等学科的全体教师。根据番禺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领域主题课题问题”,结合学校现实基础和发展,围绕“四大领域”(学生与自然、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学生与社会)开发了系列活动主题,如“南国红豆”“陶艺社会实践”“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走进生活”等活动主题。

上一篇:学校体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体育科研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