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3:32:52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1篇

(一)美术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实用艺术以及表现艺术本身具有实用性、装饰性以及表现性等特点,通过艺术,能够表达出人们的主观情趣。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类艺术作品中的不同手法对影响人们主观情感是的不同功能。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逻辑的学习。一般情况下,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通常在工作中都表现得认真和细致,但也更容易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的主动性,而美术专业类的学生的思维通常比较灵活,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较逻辑思维强的学生而言,美术专业的学生个性就显得尤为张扬。要想真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就必须将逻辑学习与美术教育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能否理解艺术的规律性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基础,而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理解艺术的规律。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的著名艺术作品的鉴赏,来认识艺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现阶段,虽然很多学生参观各种各样的画展和艺术作品展,但其中大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以致于他们很难能够领略到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不能够和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不利于其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尽管市面上也不乏关于美术作品鉴赏方法的图书,但这些图书大多只是停留在对美术简单介绍的层面上,很少能够深入涉及艺术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学生很难从艺术类图书以及美术展中认识和理解艺术的规律,也就更谈不上体会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和学生都专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美术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造成了大多数学生思维方式的固化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美术的根本意义主要在于它的真、善、美的一体化,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积极态度。正如“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突出了美术作品对学生树立人生理想以及培育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透射出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优化学生道德修养的宏观环境,利于学生提升道德修养。

二、美术教育应该如何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及鉴赏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等素质教育方面来看,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从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国内美术教育通常被忽视,很多学校缺乏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以及美术师资队伍,以致于出现课程表上有美术课,而实际上没有美术课的现象。美术教育的缺失,长期看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很多学生在进入更高级别的学习后,往往会因为思维的不健全以及美术技法的薄弱而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就。我国教育改革以来,素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因此,探索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一)将审美意识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进行强化培养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往往将绘画技法的介绍和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过于强调这些技术的练习,相比较而言,审美意识的培养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很多学生只能成为花匠,而对于美术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却缺乏必要的审美意识,从而制约其创造美的能力。有效的美术教育需要审美意识和美术技法的合二为一。在训练学生美术技能的同时,应让学生去尽可能多地接受美的事物,使他们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

(二)在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对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过于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他们的素质教育是失衡的,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知识面比较窄,尤其在社会实践方面、创新方面以及审美能力等很多方式是薄弱的,影响他们的兴趣培养,制约他们能力的提升。美术教育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术,它更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在美术教育中,更加应该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去接触非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感受,领会画家创作过程中的思维以及情感,从而学会扑捉各式各样美术作品所传达出的韵味,最终达到共鸣。艺术家为人类缔造了一个缤纷的世界,而学生能否领略到艺术世界的美丽,就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才能够通过对美术的欣赏,来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以及精神方面的平衡。但审美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期的积累,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之外,更应该使他们养成观察以及欣赏的习惯。这样,学生们就能结合自身掌握的美术知识,通过审美实践,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尚的审美兴趣。对学生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需要教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筛选正确的观察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透过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容,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随着社会生活方面的转变,学生们越来越表现出比较强的独立性,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因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应与学生这一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经常组织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的美术论题展开讨论,切实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自发地投入到美术教育中去。

(三)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独特性

美术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主要通过对人类大脑的右半球产生作用,来达到提升其创造力的效果,对于美术教育的这种效果而言,其他很多学科是无法比拟的。对学生创造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不断地巩固其审美素质,而且还能够使其个性向更高更新的审美层次发展。因此,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重点培养。创造意识及创造精神的培养是创造力提升的前提。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使学生认识到创造力对于整个社会以及人生的价值。在强化学生创造意识的同时,应强调对其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在学生具备了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质之后,为了能够使每个学生最大化地发挥才能,就需要从宏观环境着手,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并展出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进一步弘扬他们的创造力。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及实现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适应我国当前阶段的教育改革进程。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有助于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素质的全面提升,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素质以及创新意识,从而使其树立坚定的人生理想。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2篇

科研引路 精益求精 勇创佳绩

——记东华小学教师李同志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 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选《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理念;重要性;策略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养成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作为锻炼初中生身体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拓展,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成为受人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体育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一)顺应素质教育之历史潮流

初中体育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于受素质教育历史潮流的影响。素质教育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重要举措,只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初中体育才能真正迈入素质教育之途。众所知晓,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全面而综合的能力,包括修身养心、知识积累、各类能力等诸多方面。要让素质教育的主张从理想转向现实,实现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质的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就应该很好的加以把握。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不至于虚张声势,成为贻笑大方的空中楼阁。当然,在素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得到深化、拓展的基础上,素质教育的理念也会随着素质教育这股潮流前进,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实际,更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一句话,初中体育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历史潮流的应该贯彻到底的方针。

(二)由初中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

初中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积极引导。初中体育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理念和途径,让学生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这决定了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乃必由之路。过往的体育教学,不论是初中抑或高中,都不受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体育课往往被架空成自由活动课、“睡觉课”――教师认为学生课业压力太大,体育不过为响应号召而设,不足为重;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尤其是私立的初高中,直接将体育课程删除,用于补语文、数学、外语等中高考重要课程。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指导,对体育锻炼本身的陌生感油然而生。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与繁重的课业之间形成一股强烈的矛盾。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点学校及师生常常忽略,不论就眼前还是长远来看,过硬的身体素质都是获得优秀而坚实成绩的前提,也是学生一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因此,从初中体育教学本身来看,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也是必由之途。

二、初中体育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策略

(一)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首要的是弄清楚素质教育理念的实质,也就是它的内涵所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它既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等主体的影响,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不论如何,素质教育理念中全面发展的观念不会改变,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论断的一种本土化、具体化应用。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念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理念最为本质的东西,它提倡促成学生达到品德兼优、能力强、发挥所长的目的。这是对学生成长负责任的姿态,也是尊重学生的做法,更是一种符合时代进步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初中体育教学关于素质教育理念内涵的学习,应该紧抓学校、教师和学生三大主体,缺一不可:学校根据学校实情,因校制宜的制定相关发展蓝图;教师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将之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学生应开阔视野与胸怀,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自我作为追求的目标。

(二)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相结合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切不可脱离初中教育的实际特点,须根据初中体育的特点,将素质理念真正渗入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展开教学。否则,很可能南辕北辙。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体育教学受众的特殊性。如前所述,初中阶段属于青春时期,是初中生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未定型。正因为这样,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更应该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用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促成学生身体的锻炼,用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其次,初中体育教学的特殊还在于它对于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的发展作用。小学时期的体育课都比较简单,主要教授学生体操、跑步、乒乓球等基本的体育项目,带有启蒙的性质,而初中体育教学则是启蒙基础上的发展阶段,项目扩大到做操、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铅球、跳高、跳远等。体育项目越来越扩大化、激烈化,只有在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才能收获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信心,激发锻炼的兴趣。因此,将理念和教学特点相结合,也是本命题的一大发展策略。

(三)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要素,初中体育教学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须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以生为本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一大准则。约在2500年前,堪称我国最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的命题,这是教师知人之明的智慧体现,也是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下素质教育理念不可摆脱的指导方针。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的,初中体育教师只有以生为本,才可能真正实践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而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又是以生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初中体育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须坚定不移地将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作为前进的路标,切实关爱学生,促成学生成长。

(四)在实践中总结与前进

初中体育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难以一蹴而就,也不能依葫芦画瓢对别人的经验照搬照套,而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校情,在实践中总结与前进。纵观历史,凡是脱离实际,静止孤立看待问题者,皆难以成功。初中体育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理论探索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尊重时间与历史,不断总结,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不然,光有理论的探索,而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却与理论脱节,这样的体育教学不可能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最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初中体育教学只有在一点一滴的实践的积累下发展,才是稳步的、可靠的发展。万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自欺欺人。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势在必行,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也是由初中体育教学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在实施素质教育理念过程中,要让学校师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所在,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理念与授课主体和课堂特点有机结合,以学生为根本,因人因时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探索,将素质教育的践行深深扎入教学实践土壤,最终才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朱文斌.素质教育视野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教师,2013(01)

[2]苏福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分析[J].中学时代,2014(02)

[3]洪文忠.试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4]孙利民;周明文.新教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3(09).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教育效果甚至教育本身,本文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独立学院的特点,分析了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独特素质,并提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的途径。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成功。而大学生要成功,大学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体成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是否能够成功,大学生成功素质获取的主要途径乃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因为独立学院教育规律和模式与普通高校不同,所以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基于这种特点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对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呈现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一、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大学教师除了具备普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外;鉴于其独特性,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人文素质

当下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大众乃至对大学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抛开无节制的贪婪、商业上的巧取豪夺,制假贩假售假、腐败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不说,作为任何社会堕落之最后防线的教育事业,其有的腐败程度、人文素质的低下也令人触目惊心。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够勤奋,家境较好,因此就会导致自我认识和控制力差,同时个性突出,自我约束力不够。在社会这样激烈的影响下,就会对学生形成腐蚀作用,出现诸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导致学生主流价值观和自我实现意识的缺失。这种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自身的“精神成人”和阻碍大学生 “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和最终成功。

从当下大学人文素质现状来看,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仍然是实施大学人文教育的关键。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教师的礼仪和服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行为学中讲到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效率好的关键。

(二)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是国家教育大计的重要举措,是民族的希望。创新素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一个人没有创新思维是没有大的的成功的。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然要求大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

对大学教师而言,创新是一种敬业的表现。创新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批判和怀疑精神,敢于设想和想象,敢于实践。在复杂的否定之否定中,建立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在这过程中,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时间的,对教师身心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当然,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本能地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种强烈的教学互动下,学生的智力会得到经常性的开发,有利于学生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三)实践能力

在教育目标上,独立学院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实践能力强是应用型人才的标志,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偏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独立学院更强调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适应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保障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教授方式上,强调产学研结合,不断挖掘教学空间,将课堂搬到现场,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前提是大学教师要有很强实践能力素质。在教学和科研上,大学教师要不断创新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应用转化为生产力。

(四)身心素质

大部分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并呈现阶梯型层次,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就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大学教师身心素质的考验。只用健康的体魄,才能承受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所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认定。健全的心理素质诸如:耐心、信心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可能就需要耐心的讲解和多次重复的强调。

健全的身心素质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不断锻炼和提升大学教师身心素质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五)发现素质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个性突出,潜质明显的特征;鉴于此,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就提出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同步推进。那么,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就要求必须具备发现素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质,使得学生内在的隐性素质升华为显性素质。二是教师同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失败因子,指出和督促学生能够消除失败因子,不断进步并最终走向成功。

往往不是学生缺乏意识或者创新思维,而是教师缺少发现。可见,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在学生的成功教育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成功的体现是培养成功人才,那么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乃是该教育理念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途径

(一)国家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

近年,国家不断关注和重视独立学院的发展,并赋予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诸如规范制度、经济政策等来加强大学教师素质工程的建设。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保证。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1?善于思考,加强交流。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思考,总结自身的不足,寻找素质缺陷不断改进和提升。同时,要加强与人交流,同事相互思想碰撞,产生新的观点,有利于共同素质提升。

2?参加教学培训。参加各种教学培训诸如先进教育理念的陶冶,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竞赛的参与等,都能够在不同方面改善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

3?努力实践。实践是最有效的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投身实践,不断创新并检验。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教学得失,在自我高素质要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结语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和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完善,但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关键还是加强大学教师素质的提升。努力培养大学教师的高素质,进而培养大批的成功人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新课改是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变革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新课改背景高中教学管理简单分析后,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思路,主要包括:突出规范教学规章制度、突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突出素质化教育理念、突出教学成绩的差异化考核等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进行变革,旨在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提高教学运行效率。

1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变革的重要标志,其重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是这次教育变革的重要特征[1]。而且素质教育的变革不仅仅是教师授课思路的变革,而且还包括硬件建设、价值取向,办学理念等各方面的变革。高中正是中学教育的冲刺阶段,而且正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转型时期[2]。所以,充分利用新课改中关于教师热情和责任的促进、学校文化与校本研究制度的建设为契机,以人为本的对高中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教学运行质量,对于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有重要意义[3]。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进行变革,旨在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提高教学运行效率。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思路

2.1 突出规范教学规章制度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高中教学运行而言,教学制度就是高中办学的“规矩”,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就是“方圆”。所以,建立健全并不断规范教学中涉及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监管体系,是实现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形成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执行教学规章制度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规范教学规章制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从学生考勤、考试,到学籍管理、奖惩措施等等各个环节都包括在内。而且,有了制度再有就是认真严格的落实制度,通过严格落实、严格把关、严格考核、严格奖惩这四个严格来保障规章制度的完整、有效的落实。同时也要培养全体师生的竞争意识,使师生员工懂的通过正常的自我完善提高竞争力。

2.2 突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新课改中一条重要主旨就是注重教学管理人性化,以人为本的办学,而且这种意识要体现在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很多高中都是以学习成绩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甚至有很多学校还公开成绩,目的在于让学生“知耻而后勇”。但这对于部分自尊型强但学习差的同学造成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中可以适度考虑部分公开,部分结合实际情况单独谈话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适当示范性带动相结合;另外教师课堂上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具体情况,教师应该更多的对于学生采取先肯定鼓励,而后对于不足部分用合适的方式与角度为学生指出,这才能慢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如果教师以一种课堂支配者的身份出现,对于那些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学习较差的学生一味的讽刺挖苦,只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日趋严重,直接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3 突出素质化教育理念

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素质教育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办法具体落实,尤其是素质教育中很多都是不可量化、考核困难,而且没有适当的制度与激励机制引导等一系列的原因共同导致素质教育一直是纸上谈兵。结合新课改的契机,要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力求让学生真正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实现应通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同科目不同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以新课改的理念构建富有人文精神的创意姓课堂,使教学工作获得新的活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系列的方式共同实现等。这就给教学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比如在素质教育与传统量化考核习惯下考核方式冲突时,创意性课堂的随意性与传统制度化课堂冲突时,学生自主学习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成绩有冲突时等很多问题的协调的问题[4,5]。所以,素质化教育理念的实施要与新式教学管理制度相对应,为教师开展素质教学提供政策指导与理论支持。也可以开展以某个年级的一门课程,甚至一门课程的某些章节或者学习环节作为试点的方式陆续展开素质教育。

2.4突出教学成绩的差异化考核

教学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较为完善而准确的考评体系,这种完善与准确主要体现在“奖惩分明”和“公平公正”两方面。只有对不同工种工作队伍的工作业绩准确、平等、及时的评价与考核,才能保证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制定,才能保证规范化的管理能有效监督教学的运行。尤其是一部分教辅部门、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不参加高考科目的教学工作等如何公平、公正的评价与考核,也是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新要求。一份有失公平的考核制度会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也会影响到教学机制的良性运行。比如对于图书馆部门可以以服务态度来衡量;对于不参加高考科目可以以知识竞赛等活动来考核,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3 结语

新课改绝对不是以更换教材为主要工作为代表的是一次形象工程,而是一次以顺应时代潮流与社会发展趋势的教育变革,这种变革在高中阶段教学管理工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这种明显又不是简单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或者升学率的提高等可以量化的数据反映的,更深层次的是教育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变革,教学管理部门办学理念的日趋完善[1,2]。同时也只有深层次的改变才能真正使新课改融入到高中教学管理工作中去,才不会是课程改革的内容流于形式。也正是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下一步课程深化改革提供了丰富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金碧. 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j]. 教学与管理,2004(11):17-19.

[2] 罗洁. 高中新课改正向我们走来—对北京市实施高中新课改面临问题的分析[j]. 北京教育,2007(6):4-5.

[3] 王华明. 关于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9-10.

[4] 覃源滋. 新课改理念下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j]. 广西教育,2006(6):5.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 大学生成功 大学教师素质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成功。而大学生要成功,大学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体成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是否能够成功,大学生成功素质获取的主要途径乃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因为独立学院教育规律和模式与普通高校不同,所以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基于这种特点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对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呈现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一、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大学教师除了具备普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外;鉴于其独特性,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人文素质

当下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大众乃至对大学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抛开无节制的贪婪、商业上的巧取豪夺,制假贩假售假、腐败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不说,作为任何社会堕落之最后防线的教育事业,其有的腐败程度、人文素质的低下也令人触目惊心。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够勤奋,家境较好,因此就会导致自我认识和控制力差,同时个性突出,自我约束力不够。在社会这样激烈的影响下,就会对学生形成腐蚀作用,出现诸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导致学生主流价值观和自我实现意识的缺失。这种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自身的“精神成人”和阻碍大学生 “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和最终成功。

从当下大学人文素质现状来看,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仍然是实施大学人文教育的关键。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教师的礼仪和服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行为学中讲到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效率好的关键。

(二)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是国家教育大计的重要举措,是民族的希望。创新素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一个人没有创新思维是没有大的的成功的。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然要求大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

对大学教师而言,创新是一种敬业的表现。创新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批判和怀疑精神,敢于设想和想象,敢于实践。在复杂的否定之否定中,建立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在这过程中,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时间的,对教师身心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当然,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本能地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种强烈的教学互动下,学生的智力会得到经常性的开发,有利于学生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三)实践能力

在教育目标上,独立学院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实践能力强是应用型人才的标志,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偏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独立学院更强调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适应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保障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教授方式上,强调产学研结合,不断挖掘教学空间,将课堂搬到现场,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前提是大学教师要有很强实践能力素质。在教学和科研上,大学教师要不断创新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应用转化为生产力。

(四)身心素质

大部分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并呈现阶梯型层次,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就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大学教师身心素质的考验。只用健康的体魄,才能承受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所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认定。健全的心理素质诸如:耐心、信心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可能就需要耐心的讲解和多次重复的强调。

健全的身心素质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不断锻炼和提升大学教师身心素质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五)发现素质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个性突出,潜质明显的特征;鉴于此,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就提出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同步推进。那么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就要求必须具备发现素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质,使得学生内在的隐性素质升华为显性素质。二是教师同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失败因子,指出和督促学生能够消除失败因子,不断进步并最终走向成功。

往往不是学生缺乏意识或者创新思维,而是教师缺少发现。可见,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在学生的成功教育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成功的体现是培养成功人才,那么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乃是该教育理念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途径

(一)国家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

近年,国家不断关注和重视独立学院的发展,并赋予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诸如规范制度、经济政策等来加强大学教师素质工程的建设。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保证。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1?善于思考,加强交流。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思考,总结自身的不足,寻找素质缺陷不断改进和提升。同时,要加强与人交流,同事相互思想碰撞,产生新的观点,有利于共同素质提升。

2?参加教学培训。参加各种教学培训诸如先进教育理念的陶冶,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竞赛的参与等,都能够在不同方面改善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

3?努力实践。实践是最有效的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投身实践,不断创新并检验。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教学得失,在自我高素质要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结语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和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完善,但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关键还是加强大学教师素质的提升。努力培养大学教师的高素质,进而培养大批的成功人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包相玲? 论高校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j]? 教育与职业, 2008(6)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探所正确的人文素质理念,营造良好的管理模式及教育氛围。

0引言

人文素质沉淀与我们的内心,形成我们内心的法则与秩序,人文素质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是人们在人文方面达到的一种综合发展的程度。人文素质是塑造大学生灵魂世界的基石、是反映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支柱。高校工作者一定要了解人文素质的含义,并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人文方法教育,以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教育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智慧、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人文知识又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娇子,作为先进文化的掌握着,必须要了解人文知识,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据2004年3月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北京某重点高校,不少学生沉溺网络,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逃课成了家常便饭,多门功课不及格,最严重的一个班30多名学生有20多人拿难不到学位证书”、“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这反映了中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其失位造成的严重后果。

2.1 人文素质促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素质先行于科学技术,它指引我们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而不是等到出现严重后果后才会感到后悔莫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关键所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构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非常重要的。既懂得学习又善于生活;既勤于工作又善于思考;既能发扬传统又能创新创造的学生,是当今社会所急需的人才。

2.2 人文素质激发潜在的自我意识人文素质是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由知识、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是可以慢慢积垫的,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够辨别社会和自我、他人和自我、物质和自我的关系从而做到自我精神和认识的独立,不会在物质世界中迷失,人生理想也会越来越高尚,最终能够以正确的姿态去认识世界,看待社会。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来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可见人文素质在人生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甚至起着更直观重要的作用。

3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

3.1 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人文学科的实施,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为学生搭建和开辟第二课堂活动的平台,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努力构建高校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完整体系,形成多样化、特色鲜明、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陶冶功能,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3.2.1 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3.2.2 重视师资培养,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更应培养工学信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双学位人才,建设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师队伍,使之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实际问题结合到课程中进行讲授。

3.2.3 促进人文精神内化形式举行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她们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得到不断的升华。积极开展课外社团活动。

3.3 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保障高校管理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让制度约束人,让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高校工作者要使管理理念大胆、创新,流程简单、畅通,制度科学严谨。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刊、校报等刊物,发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在校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和学位授予、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加强校园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强广播电台、阅报栏、宣传橱窗的建设,校报要尽快创刊,充分发挥学校主要宣传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校园网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信息交流平台,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重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处理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职 人文素质 教育途径 探析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成为人才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国情的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生人格的完善、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无不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性应用型专门人才,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中,单纯强调“就业导向”,而相对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高职”学生不能“高质”,结果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技术或知识的容器、载体,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以质量与特色取胜的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科学与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此形势下,高职教育如果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就很难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高职大学生势必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这对于当前高职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相对滞后,长期实用主义“重技术、轻人文”的主导思想和“技术能力”本位的价值观,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不尽如人意,实践证明,那些全面发展、有理想、有责任感、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懂得团结协作的人,能更好地胜任社会生产实践任务,为社会所欢迎。因此,高职教育要树立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指导理念,注重将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在人才综合文化水平和行为活动中,在重视学科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总之,对人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初衷和原点。

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包括高职院校管理者与高职院校教师两个层次的转变。高职院校总体理念的设定和教育观念的贯彻,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在看重技术的前提下,学校发展纲要、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等的设置,都缺少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引导,其结果不难想象,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是意料之中的事。通常教育者都深知职业技术是人的安身之本,却又常常忽略一个人拥有的人文素养是其最终发展的关键,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良好的人文内涵素养相结合,才具备成为优秀劳动者的资格。丰厚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品格,所以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学校长远规划目标,是坚持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发展的要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育成效,是人文素养教育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诚然,学业技能的传授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承担的教育任务,但引导做人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肩负的教育使命,从这一点上说,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完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课堂上教师的学识智慧、治学态度、气质形象、处事原则、道德修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选择,最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所以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理念的修炼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以人文本、全面发展”是教育理念的核心。

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置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必须依托合理的课程体系完成,选择合适可行的人文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载体。传统高职院校更多地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划归为第二课堂,以选修课形式出现,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人文素养课程并不重要”的印象,在主观意识中淡化对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人文素养培养结果可想而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一些前瞻很强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并取得令人信服的教育效果。

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当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加完整,在课程层次的表现上愈加分明,在课程择课授课方法的选择上更加灵活多样。在课程内容这个维度上,着力拓宽课目广度,将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基础、心理健康、团结协作、自我管理、礼仪训练、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科目纳入必修和选修的课程体系中,学生凭兴趣进行文、史、哲、艺等方向的选择,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基础性和通识性的结合;在课程层次这个维度上,兼顾认识、实践、素质提升、人文精神养成四个教育层次,基础知识的掌握、人文能力的培养、健康审美生活方式的提升由浅入深,切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奠定全面的人文素养文化基础;在课程择课授课方法选择这个维度上,首先开拓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先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更新人文素养教育思想、转变人文素养教育观念、拓宽人文素养教育渠道、深化人文素养教学内容、深化人文素养教学改革、提高人文素养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效果,促使学生追求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的保障。所以,具体、可操作、有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互相结合,使评价过程既有以教育测量为基础的数量计算,又有以学生表现为根据的观察和分析,既关注学生人文素养“量”方面的分数表征,又发掘学生人文素养“质”方面的价值判断,如此分析评价的结果更为具体和清晰。

同时,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还必须具备完善的考核评价内容,兼顾评价机制本身和评价对象两个方面,才能使评价本身更具有信服力。所以,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案的内容可包括运行机制的评价、师资队伍的评价、课程体系的评价、校园文化环境的评价、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评价、学生个人能力素养的评价等,更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全方位立体式地对学生进行尽量客观的评价和引导。

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重新梳理、界定和总结,最终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高效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成五.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教育途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2]杨礼富,邵春妹.理工科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3.

[3]龚爱蓉.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工业人学学报,2004.3.

[4]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207-01

一、澳大利亚大学素质教育目标

澳大利亚大学素质教育目标: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进一步掌握实践性的指导能力、开拓能力。

具体主要包括:1.鼓励并激发学生开发其最大潜力;2.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3.重视学生实践性培养,以及创新精神和事业心;4.树立环境意识;5.培养学生面向全球的视野。

二、澳大利亚大学素质教育培养路径

(一)素质教育理念

澳大利亚大学的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首先,学校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换之让学生自学为主,自己想办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助和帮助;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论据的重新思考。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也可以把问题提给老师,老师组织全班一起来讨论,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学生则更活跃更积极。其次,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的不是主导者而是促进者、指导者。

(二)人才培养模式

澳洲大学的培养模式分三种,分别是证书、文凭和学位,前两种是学分制培养,而学位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和独立思维能力。学校学习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参加考试,二是写论文,也可以将两者融合起来。如果有需要,学校还为想提前毕业的学生提供一个选择余地。即:按规定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选择提前毕业,但是只能获得证书或文凭,而拿不到学位。

(三)课程设置特点

1.人性化

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和背景,在“纯课程选修”和“课程加论文”这两种不同形式中进行选择,菜单式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

2.科学性

学生除了学习指定的核心课程外,同时也可以自由选择与专业培养关系很大的选修课程,而与专业无关的课程则不予开设。除此之外,还有免费为新生开设OFFICE培训课程和学术论文写作培训课程。

3.国际化

交流教学将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置于全球背景和国际社会中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跨国、跨文化的多元活动方式,形成基于国际化平台的一种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动的教学模式。

三、澳大利亚大学素质教育仍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高校素质教育激发了学生的能力,使教育贯穿学生的一生,促进了国家的研究和创新,创造了多元文化环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高校众多,有公立学校,还有更多的私立学校。因此学校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招到更多质量更好的学生,就需要加大投入,学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也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开设新的课程。此外,澳大利亚大学课程重复率较高,几乎全澳所有的学校都开设有商科专业,几乎所有学校都有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法学等课程,不同的学校优势又不同,所以导致有的学校很多课程选择的人较少。重复设置和课程安排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二)学校管理

现在澳大利亚高校几乎都是综合类大学,而且都有几个不同的校区,学生的人数也日益增多,这对学校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些高校的管理部门还停留在旧的水平上,缺乏综合管理能力。另外,有的学校管理部门职能不清晰,责任也不明确,校本部和分部之间存在着重复设置管理部门的问题,导致管理工作互相交叉,使学校的运作缺乏效率。

【参考文献】

[1]马玉立.澳大利亚教学方法对中国高校的启示.科技促进发展,2008年,第12期.

[2]崔爱林.世纪初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评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11月.

[3]舒晓燕.澳大利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10期.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第10篇

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国民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个民族兴衰,能承担起历史重任的新一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高层次的专业知识还应有高尚的精神与丰富的情感,强化素质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目前教育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更有其特殊的意义而艺术教育则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思想,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改革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等,都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必须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简单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整体发展教育观,强调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这一改革客观上要求高师美术教育必须建立起一个有别于其他美术教育培养要求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教学体系。 高师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并通过这个媒介达到对人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维方式、情感和道德感等方面的培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完善人格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如何看待“专业”这个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首先是师范教育。我国香港地区的美术师范教育,甚至只把教育类课程称为专业课,而把绘画与设计类课程列为选修课。作为未来的教师,美术高师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一个人掌握了一门或多门专业技能不等于具有了高素质,从能力和素养角度上看,素质是一个人在文化的全面性、文明的进步性与身心的健康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所以,仅仅掌握了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等于具有了从事美术教育的能力,未来的教师应该是“多元素构成的”,高师美术教育必须注重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但现实中许多高师院校安于现状,无视基础教育改革,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致使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观念落后。一些专业管理者和教师对美术师范教育专业的发展认识不清,没有充分认知和理解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对新《标准》的推广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少同基础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很少考虑自身师范性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过分强调“美术专业”的“专业”教育,认为高师美术教育仅是较高层次的专业(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的)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面窄。课程设置多局限于美术专业的“专业”范畴内,狭隘理解“一专多能”的内涵,将“一专”往往定位在国画或油画等某一画种的技能水平上,“多能”也多圈定在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等层面。 在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法等方面有待改进。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技能灌输上,在考试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这些都难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满足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近年来高考中的“美术热”使得美术师范教育生源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许多院校竞争意识淡漠、安于现状的思想,对培养的学生是否能胜任未来工作漠不关心,造成认识上和工作上的“滞后现象”。 高考中过于重视“专业”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化课录取线过低,难以支撑其以后学习;专业考试落入新的“八股”之中,人物头像素描和静物色彩成为高考中的“永恒”主题,许多考生不是在“画”画,而是在“背”画,艺术天性正在被抹杀。新《标准》将着眼点放在未来,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从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能力。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应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必须是超前的必须与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文化意识并驾齐驱;面对素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加剧,高素质人才培养已成为竞争获胜的最重要因素。面对基础教育全面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作为培养美术教师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确立科学、合理、系统的师范美术教育体系培养出既有较强专业知识,又具有全面综合素养的美术教育人才,以适应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师范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新形势,必须组织教师(尤其是教育教学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学习和研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按照新《标准》要求调整现有课程设置、结构和教学内容。对美术高师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范围之内,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凸显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加大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教育力度。美术“专业”课程也应拓宽知识领域,按照中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加大美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设计、民间艺术、手工制作等课程的教学。 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将知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科知识的交叉和信息量输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互动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考核评价方法上要将重点放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p#分页标题#e# 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到应有地位。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美术高师生是未来的教育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参与者,一个对本民族缺乏情感、对自身文化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的人,是不可能胜任教育之职的。 积极开展职业意识教育。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教育性决定了其职责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因此,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意识培养。要让我们的学生热爱教师职业,明白他们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参与者,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承担者。 加强教学实践,提高美术高师生教学能力。教育理论以及实践已充分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美术高师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多因素的,在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充分重视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丰富实践课程形式的多样性,拓宽教学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要增加教学实践课的时间。 重视学年论文的写作,提高美术高师生的科研能力。新《标准》中学习领域的划分对美术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的高师生不仅仅要会“画”画,更重要的是会“评”画;没有一定理论水平将无法胜任美术教师之职。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学术研究与学术论文的写作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为此,高师院校学生的论文写作不能仅限于毕业论文,应高度重视学年论文的写作,以学年论文写作作为提高师范学生科研能力与水平的重要补充和途径;可根据师范专业特点在选题上尽可能围绕教学研究来展开,以提高美术高师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加大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力度。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是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自身具备了较高综合素养,才能帮助受教育者接受和领会知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思想中历来十分重视教与学、言传与身教、教育者的教学与受教育者的个人体悟的统一。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墨子强调教师只有“得一善言附于其身”率先实践表里如一“使言行合一犹合符节”。 《墨子•兼爱》,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仅要“言教”而且要“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受教育者做出表率。为此要重视教师的再教育,逐步提高他们的学历、知识与能力,完善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以研究促教学;要加强教师职业教育,由于复杂的因素,目前从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教师大多出身于绘画专业而非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因此强化教师职业教育十分必要;教师的引进也应从单一学历和技能考察转向综合素质方面。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开展多种多样文艺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在具体课题训练中尽可能多采用课题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教师职业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合作。 根据师范教育自身特点,对现行招生政策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有别于美术院校选拔人才的标准。专业考试应从单一技能考试走向多元,可参照目前一些院校美术史论专业的方法,增加文艺常识、写作等方面的考核;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避免将那些综合素质差、有“技”无“文”的学生招入师范美术教育专业。 面对基础教育全面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新形势高等师范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基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培养出能胜任基础素质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学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的美术教育人才。

上一篇: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快乐教学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