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1:24:55

素质教育案例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职业素质教育 案例 德育素质 专业素质 社会综合素质

我校是职业学校,一直以来,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头等大事,由于学生与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素质教育当然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我校的职业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德育素质的培养

德育素质方面的培养可能与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差别不大,这方面主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守纪、谦逊、助人的良好品格,以保证学生踏入社会后能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的合格人才与守法公民。这方面做得最多的应该是思想教育工作。

有这样一个案例:学生甲,刚入学时有一定的基础,也比较勤奋,加上父母是高学历人才,对她的教育很关注,所以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成绩也是中上。但是从二年级开始接触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再加上本身青春期叛逆,把校纪校规置之脑后,把心思花在了化妆打扮上,成绩更是从中上直接滑落到倒数。她的父母也是焦急万分,为此,我和该学生的父母联手,从学校、家庭两方面分别着手,家访、找她谈心,花了很多心思。刚开始和她谈的时候,她很犟,不顶嘴,但是不说话。任凭你说千万句,她就是毫无表情,也没有任何反应。我也曾让她写过保证书,她也不抵抗,“乖乖地”写,但是写了无数张保证书也没有任何改变。于是,有一段时间我索性不和她谈,看到她化妆也不说她,只是对她笑笑,后来发现她其实有一点非常好的地方,就是非常讲“义气”,于是我有意无意地和她聊一些她朋友的事情,她开始开口了,愿意讲一些事情,尽管还是有很多隐瞒。这是一个突破口,而且我发现对这个学生是一点用都没有,而且她会嫌你嗦。所以我每次和她都只聊几句话,而且也不是从班主任的角度聊。同时和她父母沟通,希望父母和她谈话的时候也不要以家长的身份压她,有时候稍微松一下她反而轻松更愿意沟通。另外,这个学生因为讨厌父母的唠叨,所以晚上在外面玩很晚才回家,她妈妈担心出事,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这让她更反感。于是我和她妈妈沟通,只要和她约一个回家的大概时间就可以了,不要去打扰她,但是约好的时间不能变,这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责任感的角度来和她约的。结果,她反而回来得早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她渐渐愿意和父母沟通了,开始和父母说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也愿意和我谈一些事情了。虽然成绩由于中间的脱节还是没有太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看到了她一点一点的进步,如不化妆了,不晚归了,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等。我相信她以后会越来越懂老师和父母的一片苦心的。

二、专业素质的培养

这方面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抛弃“从一而终”的想法,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尤其是职业学校,教学是与就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在从教之前曾经在企业工作过,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在日资企业的工作情况有一定的切身体会,所以在教授商务日语、日汉互译等课程的时候,我会将我的职业体会直接融入到书本中,给学生一个更现实的感受,同时利用实训室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

案例如下:在教授到谈判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普遍认为谈判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有关谈判的词汇背熟了就可以了。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分组,按照他们想象的谈判方式自主进行模拟谈判。结果两组同学要么无话可说直接签合同,要么针锋相对甚至吵起来。我把我在工作中经历的多次谈判的经验介绍给他们听,谈判中需要注意的礼仪,说话的技巧,你对自身产品的了解程度,甚至在谈判中的一个眼神,这些细节都会决定最后谈判的结果。学生很惊讶:原来谈判那么复杂。还有一点,学生一般都会觉得谈判是件很“高级”的事情,是“领导”才会参与的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你所在的公司和另外一个公司坐下来谈任何事宜,那就是一个谈判,你需要运用到谈判所有的技能。也就是说,谈判无所不在,并非一定要总经理出面那才叫谈判。谈判是大事,也是小事,需要我们处处经营。通过这样一些联系实际情况的教学,学生对各个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三、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我认为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展并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进入生产第一线是很重要的事情。学是为了用,只有当你用起来发现自己学得还不够的时候,你才会有强烈的想学的欲望,才能学得更自主、更有效。社会是个大舞台,你可以通过提前进入社会角色,体会这个舞台的精彩,体验职业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更好地提升自己。

我所带的班级是高年级班,暑假过后就进入实习阶段。所以在校学习最后一个学期中,我更多的是和学生沟通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公司里的一些情况的看法与体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这学期已经提前到公司培训或实习,有做了几天就回来的,也有做了一阵子受不了还是回到学校的,当然也有一直坚持做下去的。我不简单地评判对错与否。但是有一点我一直和学生强调,就是“坚韧不拔,不卑不亢”。从企业重回到学校的学生回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还是学校好啊,还是老师好啊!"我跟他们说:“那是当然,因为学校是在培养你,而企业是在用你。”有的学生因为老板一句话或者同事间一点小摩擦就受不了了,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很酷地甩出“我不干了”,到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有个学生,公司招进去的时候说好是做销售,她自己也觉得做销售可以用到语言优势,很喜欢。结果进去以后因为生产部门空缺,所以把她调到生产线上,她一下子就觉得很委屈:不是说好了做销售的么,把我换来换去的。加上她的师傅因为要辞职,老板希望她能顶上,给了她一定的压力,要求她尽快地学习掌握所有技能。她一下子就觉得受不了了:“我本来就不是来做这个的。我也是人啊,我一天怎么学得会!”这是她经常和我抱怨的事情。我告诉她:“在单位换岗位是很正常的,再说你也不能就判断生产线一定比销售岗位差,你的师傅要走,领导让你上,你换个角度想,这个一个天大的机会。你要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他的上司退休好自己顶上。你却把机会当成负担。”她听了以后一下子释怀了,也改变了本来打算辞职的想法。现在她好像做得还不错。所以让学生提前到社会大舞台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工作的艰辛但是有成就感,对他们来说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审计;案例教学法;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的日益兴起、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日益趋同,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新世纪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王明珠,00)。而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无法培养出具有理论功底扎实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改革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笔者从事审计教学工作几年来,常常遇到“审计难教、审计难学”的尴尬境况。而在众多探讨审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文献中,审计案例教学无疑提供了值得努力的方向。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呼声最高。笔者旨在结合亲身体验,谈谈对审计案例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含义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刘淑芬,00)。据称曾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育中获得巨大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特性决定了在审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审计案例教学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有益尝试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导致审计课程严肃性有余而活泼性不足、抽象性有余而形象性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不利于活跃他们的思维和拓展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有案情、有场景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比较有见地的观点,并参与辩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指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即必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专业胜任能力”中“必要知识”的内涵已大大扩展:从主要具备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到应具备税法、经济、市场、金融、期货、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将变得更为丰富、宽广。除此以外,还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快速学习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相关背景知识的能力。这一切都对世纪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专业人才。而案例教学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审计案例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具有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恰恰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了。因此,开展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障碍分析

经过多年实践,审计案例教学法在各大高校的运用已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笔者根据亲身体验,结合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下文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发现实施审计案例教学仍有如下障碍:

(一)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对保证案例教学良好的效果至关重要。而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既不是教师“闭门造车”、“自编自导”的结果,更不是会计查账实务的翻版。笔者认为,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具有实践性。即审计案例最好来自于审计实践,或由授课教师亲自参与,或由授课教师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精心提炼和整理而成,做到每个案例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授课教师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具有针对性。即好的审计案例还必须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通过案例教学所揭示的某个知识点或原理,应当与教师所讲授的某个原理或知识点相呼应,使学生所掌握的审计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得到升华。

纵观目前国内高校,笔者发现,选用的审计案例普遍不令人满意,案例要么选自国外,而来自国外的案例大多篇幅较长,脱离中国实情;要么选自国内,而选自国内的案例中,有的只是编者有意设置的错误的会计账务处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审计调整,结果审计案例变成了考会计实务,缺乏真实性和吸引力;有的审计案例先虚构一个背景资料,然后完全按照审计实务的步骤编写,只不过有的步骤增加了一些数据的分析,这样形成的审计案例缺乏引导性和启发性。而来自证券市场上的活生生的例子,如银广厦、郑百文等大多是审计失败的例子,有时不一定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针对性。

(二)教学课时受到限制

实施审计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精心准备和充分的课堂讨论,这对现有的审计课时提出了挑战。根据专业、学生层次的不同,审计课程最常见的课时安排有7课时和54课时之分,而审计、会计本科专业一般以7课时较为常见,教材也一般选用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辅导教材(即使选用其他教材,也需增加新审计准则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总量是大致相同的)。据笔者经验,要在7个课时内完成《审计》教材中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教学内容,即使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下,也是相当紧张的。若采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必要的课堂讲授课时必须保证(这是由审计理论的丰富性、零散性决定的);另一方面,还需运用大量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尚且不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技巧如何,也不谈学生课堂配合和发挥效果如何,单就课时来说,对案例教学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师资能力不够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深谙学生心理,既能在学生辩论过于激烈之时适时进入,缓和气氛,又能在遭遇冷场、气氛沉闷之时循循善诱,调动情绪,使课堂讨论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进。另外,授课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炼总括能力。只有这样,授课教师方能“站得高、看得远”,其最后的案例点评和总结,才可能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学生从教师的点评和总结中捕捉、领悟到的知识也才是水到渠成、记忆久远的。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也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要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驾驭课堂、点评总括等能力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逐渐获得之外,关于审计实践经验,如果不接触实际,是永远无法获取的。这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而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为了利于将来考研,或为了利于出国等等,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案例教学持不理解态度,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或者有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却认为“要花费太多课外时间,太累了”。其结果就是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三、克服审计案例教学实施障碍的举措

为了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克服上述各种障碍:

(一)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二)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笔者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三)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3.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4.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范文)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笔者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审计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和与多门学科的渗透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审计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可行的,是必要的。然而,案例教学法毕竟尚不是一种成熟的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用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笔者结合亲身体验,探讨了在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王明珠,吴安平.审计创新人才培养与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00,(5).

张雪梅.审计学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007,(0).

马琳英.试论案例教学法及审计学教学案例的应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005,().

刘淑芬.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06,().

李秀珠.关于案例教学法与高校审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004,(4).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3篇

一、案例的定义及案例教学的特征

1.案例的定义

案例教学于1870年首次被哈佛大学引入法学教育,1908年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时,案例教学法又被引入商业教育领域。从那以后,案例教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实用教学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它不仅对提高学生能力和改变行为有所帮助,而且是学习结合实践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的特征主要包括:

(1)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模拟真实问题,让学员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员找

到唯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答案,而是依据学员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强调全员参与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员,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好案例,组织和指导好(中国人民空军柳州95275部队,广西柳州545005)张定安运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让全体学员都参与进来,在案例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中,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促使学员刨根问底地找到最佳决策。因而,它强调全体学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主动学习。

(3)案例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

案例为全体学员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从同一起点出发,人们会提出不同见解,它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案,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当问题较为复杂时,也可能会一下子找不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员一步步思考、探索,直到能看出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为止。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选择,可开拓学员思路,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4)高度的拟真性。

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种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特征。案例设计中,其问题往往是若隐若现,提供的信息并非一目了然,有关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加工、推导才能直接用来进行分析。

二、案例课前准备阶段

在上案例课之前,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课前准备阶段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准备阶段,二是学生准备阶段。

1.教师准备阶段

(1)精选案例阶段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

(2)研读案例阶段

上案例课之前,教师应该做充分的准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选好案例,提出思考题,推荐参考文献,做好案例讨论会的准备工作。在此阶段,教师应完全掌握案例中所展示的全部事实。教师应该对案例一读再读,并做笔记,以便把握案例的重点内容。只有这个时候,老师才会对如何引导讨论做好准备。

2.学生准备阶段

上案例课之前,不仅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也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准备案例时可从以下两个步骤入手:

(1)阅读案例、个人分析。

主要是审读案例文本,把握案例事实,识别案例情境中的关键问题,个人进行案例分析,初步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此步骤,可进一步细分成下列四个程序:第一,阅读前面几个段落,然后以你最快的速度浏览完案例。第二,仔细阅读案例,并在一些重要事实下加线。第三,在便条纸上记下主要的问题。然后再读一遍案例,整理对各个问题所进行的思考。第四,根据你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2)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在小组同学面前呈现个人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依据;听取同伴意见,对案例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讨论,以求达成共识,并形成多个备选方案,等待在课堂上进一步讨论。

三、案例课内讨论阶段

案例课内讨论可分成四个不同的阶段。

1.开始阶段

开始进行案例讨论,也就意味着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快地进入角色,展开讨论,避免冷场。如果没有对案例中的论题予以必要的分析,往往会使后面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种种备择方案变得毫无意义

。2.讨论疑难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学生们会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对于老师而言,应该注意下列一些问题。第一,要将自己置身于讨论之外。教师的任务是促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做出决定。如果发现有些学生由于情绪激动而用言语攻击其他同学时应该予以制止。第二,不要批评不同的意见。在讨论某个问题时,如果某个同学的看法明显不合逻辑,你可以适当提醒该同学,用委婉的方式打断该同学的发言,让其他学生谈谈他们的看法。认识上的不同是正常的,对一个复杂的案例来说,同学们在讨论时,难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他们观点的机会,并了解其他人的不同观点。

3.讨论结束阶段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通过总结来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所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的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在案例讨论即将结束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出任何结论就下课是不适宜的,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案例报告撰写阶段

案例讨论课之后,老师应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这是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撰写书面报告,学生能够加深对所讨论的案例的印象,同时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采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实践的检验,案例教学法有许多优点,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案例教学没有起到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三。

1.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在我国,许多大学老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这些老师很少到企业工作,也没有到企业做过咨询。在分析案例时,不够深入,不能从企业实际情况来探讨问题。

2.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理念的理解

与国外教师授课的计划周密、控制力强的表现相比,部分国内院校的教师并不注重授课的技巧性,很好的内容由于讲课的不生动而达不到好的效果,有的教师则片面地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解为讲笑话;部分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理念、技巧和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经常将举例子和案例教学混淆,使案例教学没有达到最优效果。

3.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由于教学案例都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案例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有关企业中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接受案例教学的学生应该具有一些企业工作经验,至少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否则,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只能单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没有实践经验作为探讨的基础。综上所述,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否采用案例教学,要看采用案例教学的条件是否成熟。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心理素质教育 运用

为紧跟时展步伐,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问题,尤其是当今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日益关注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更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传统的心理素质教育方法、手段、内容势在必行。我在近几年来的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有经验也有教训,认识到案例教学法有很大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在这个方法里可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分析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虽然起源于美国,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已有了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方法与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在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实用性

在案例教学法中,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进入情境,对学习产生一种积极期待和愉快的满足感,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迪他们的创造性;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表现,提高研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逐步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更好地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案例法教学中,师生需要更多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老师是“执导”者,但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在课堂上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做好启发、引导和点拨,这是传统教学法所难以做到的。例如,在“健康情绪的培养”这一课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一天因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大打出手,还动用凶器致使对方伤残,自己也被学校除名。事后,他极其后悔。通过举这个例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很快掌握情绪的定义、情绪的基本形式及情绪的功能,而且掌握宣泄不良情绪的几种较好的方法等,初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这个典型案例,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案例情境之中,分析案情,感知案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掌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与学中的沟通与协作是浑然天成的,使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都成了彩色的、可视的、活动的。教学效果自然是卓然的。

(三)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欠缺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没有热情或热情不高,理论与实践脱离;而案例教学法完全克服了这些不足,它有活生生的案例,真实、典型,让学生看到了所学理论的有用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案例教学的运用中也认识到案例教学不是独立的教学形式,而是讲授教学的辅助手段。案例教学法可以且必须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结合在一起,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恰当运用。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运用

(一)选取案例

案例质量的优劣,即案例的典型性决定了案例教学运用的成败。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选取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与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的,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效果。心理素质教育选取案例,比比皆是,举手投足间就可以找一个,但找一个典型的,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具有很强说服力、让学生一看便受到启发和教育的,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为了上好运用案例法的一堂课,教师须精心选择材料,精心进行材料加工整理,然后运用于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做到教学相长。

(二)案例在课堂中的讨论

案例被精心选出之后,要在课堂上应用这一案例。讲授新课开始就首先提出这个案例及由这个案例引出的知识点,然后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可以分组讨论,让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再由其他同学去点评。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并处理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性。

我在案例教学中认识到,不是所有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只是一个具体的事例而已,它必须与系统的讲授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我们所想要的教学效果,即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适时地对案例分析进行更加深入的点拨。有时需要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锻炼学生全面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是真实的、典型的,师生对案例分析倾情投入,感同身受,而且最后必须跳出这个案例,去观去想,再结合自身实际,健康的优良的方面要学习,反之,不健康的不良的方面要坚决抛弃。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评价,学生从书里到书外,从个人到他人,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从理论到现实都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极大地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他们会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现实去指导生活,指导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这样教师会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在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要真要精,所谓的真就是案例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所谓的精就是要有典型性、说理性。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下一番功夫,既要考虑所讲授理论的知识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善于抽象思维还是善于形象思维。所选择案例要恰当,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放得开,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想大胆说,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不要让讨论的问题跑题。在讨论中教师也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语言艺术,这会使这堂案例教学课更加生动,有趣味,让学生印象深刻,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更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教师的点评要抓住中心问题,简洁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正确结论”的标准化、程式化、固定化;而案例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洪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教程.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教育探索,2006.3.

[3]曾峰.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科课程中的运用.高等农业教育,2002.11.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案例

高校图书馆一直具有两项使命,一是提供资源服务职能;二是提供教学辅助职能。因此在高校由于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人员、服务特点,图书馆一直是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近几年来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发展迅速,各大学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学,目前主要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有:信息素质课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

1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新的实现模式,是对传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根据ACRL(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的定义,嵌入式信息素质教学就是把图书馆的资源利用与图书馆服务融合到专业教学之中。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强调馆员与专业教师的配合,采用合作的模式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学科专业课中,明显不同于传统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式,教育主体不再由图书馆独立来完成,而是要由学校的教师、馆员、学生共同来完成,集专业知识教学、科研研究与信息能力实践为一体的新形模式,是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在国外大学图书馆中被广泛推广。

2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形成的原因

2.1 现代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给信息素质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图书馆作为资源与信息的主要集结地、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都已经完成知识化、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资源、技术、设备、人员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和保障,为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传统信息素质教育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充分的开展,因此,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产物。

2.2 在线教育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用到学校学习,而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网络学习或是在线远程学习,这些学生有很少的时间出现在大学校园,更是没有时间到大学的图书馆,因此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根本无法进行。因此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发挥极大优势,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网络教育中,打破时空的局限,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因此,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2.3 学科服务的需要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是图书馆资源与信息服务的重要工作,主要是针对具体学科进行的深入化的资源与信息服务。在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往往忽视专业学科的素质教育,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嵌入到具体的学科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群体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教育和知识服务,一方面有利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文献资源,为其科研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将学科服务更好地延伸,更好的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推动学科服务的发展,因此说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学科服务发展的需要。

3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实现模式及个案分析

3.1 嵌入在线平台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巨大飞跃,当今建设比较有影响力的平台有:Blackboard,WebCT,Moodle等,早期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形式是如TILT的在线教育指南服务,随后开发各个基于Web平台的在线教育平台。嵌入在线信息平台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实效性,对馆员、教师、学生都有重要意义,利于图书馆进行学科服务,为馆员与专业教师搭建合作的平台,双方可以及时沟通教育内容,并共同在教育平台上将教育目的实现,另外,嵌入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平台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及获得信息的通道,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放课件,留作业,习题,馆员可以提供参考文献资源等,馆员、教师可以拥有更灵活的教学性,学生都可以自主的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嵌入在线平台的信息素质教育推动信息素质教育朝着更为自主、互动方向发展。案例分析: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虚拟在线学习平台Blackboard上[1],通过和教师合作,将课程信息、参考文献及其来源、课件等放在平台上,同时将有关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课件也放在平台上,包括如何写专业论文,如何查专业文献等,加强学生对专业信息知识的理解。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和大学的信息科学学院共同建成在线指南,将信息教育嵌入到在线教育指南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指南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得到较为全面的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资料。

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3Vol.33 No.3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及案例研究Mar.,2013Vol.33 No.33.2 嵌入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大学里都设有许多不同的学科,不同学科在具体要求应用信息时,无论是信息源、信息检索过程、检索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具体学科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可以为此学科的教师和学生提供适合该学科领域的信息源,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源的使用进行辅导,嵌入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信息源选择、数据库检索能力,这一点深受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案例分析:韩国Dankook大学和Seoul国家教育大学联合开发的基于医学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系统[2],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设置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另外嵌入医学学科的信息素质课程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软件,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嵌入媒体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中有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就是对新生开展的新生培训工作,传统意义上领着新生到处走、参观讲解的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中,帮助新生熟悉图书馆的环境、资源、馆藏分布、服务等各个方面,嵌入到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中的新生教育给予新生更的自由性、可选择性,新生可以选择到馆参加新生服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浏览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同样可以达到熟悉图书馆的目的。案例分析:美国的RegentUniversity大学开展了虚拟图书馆导航服务,最为有名的是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建设的虚拟图书馆导航服务,名为libraryonlinetutorial,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二个版本,第一版在2004年获得美国ALA组织的Primo奖项[3]。国内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也建设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用于新生入馆教育之中,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大学新生入校所进行的第一堂信息素质教育。

3.4 嵌入掌上移动设备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现在,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等掌上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建设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可以利用手机、IPAD、MP4、上网本等一些手边的移动设备借助于移动图书馆服务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工作。3G时代,高校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大学生习惯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这种移动服务更加便利、灵活、互动性强,缩短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时空的距离,扩大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案例分析:像iTunes得克萨斯A&M图书馆就利用3G技术,通过手机、ipad等掌上移动设备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图片等电子资源的下载,读者可以快捷获取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源。另外象弗吉尼亚大学、杜克大学等许多图书馆也提供通过手机接收图书馆短信、短信参考咨询服务、流通服务、查询服务、语音服务等多种移动服务,完全将信息服务的理念嵌入到移动图书馆服务之中,实现提高用户信息素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3.5 嵌入实体课堂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国外许多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专门课程与院系专业课结合在一起授课,把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的实体课堂中,进行实体教学进行,这种专业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专业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及学科信息能力。嵌入实体课堂的信息素质教学,是帮助学生对专业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认识、分析、评价、组织及利用的过程,是一次完整的信息素质能力提高训练。案例分析:美国马里兰大学(UMD)建筑图书馆的学科专业馆员Cossard与UMD建筑学院的老师Gournay合作,共同创作了“建筑学荣誉课程”这门课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在实体课堂授课过程中馆员Cossard承担有关信息素质方面的教学,在现实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辅导解答,强化学生专业信息素质能力[4]。互动性强,并且能够随时搜集和反馈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吸收的能力,评价教学效果。

3.6 嵌入问题导向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嵌入问题导向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基于具体问题,寻找信息资源和寻找解决答案的学习,这种学习,学生从未知开始,通过专业教师与馆员的共同引导,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馆员在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依靠信息环境对专业信息加以研究和使用,在信息资源的支持下解决具体问题。这一种信息素质教学模式中,馆员成为师生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信息顾问,学生的信息素质得以快速提高。案例分析: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医学院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嵌入式问题导向教学方法,馆员与专业课老师一起设计教学的模式,老师设计具体的病例,给每个学生小组一个模拟的患者,因为没有教学生如何医治具体病例,因此如何治疗具体病例这个问题成为学生研究、学习、查找答案的动力,专业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寻找答案,馆员则帮助学生从查找何种信息源、如何检索、如何使用信息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4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有优势

4.1 提高自主学习性当今的大学生大都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但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往往是概括性,不具有针对性,教育形式也较单一,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弥补这个不足,通过嵌入式教学对课堂或课下相的信息知识进行辅导,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性,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可以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信息知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础知识、信息素质总体相关课程、各种图书馆的培训课件、视频,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素质有关课程的教学课件、博客等,并可以通过网上定制系统,请图书馆的指导教师为自己推荐相关的信息资源,同时灵活的安排自己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4.2 突破时空的限制除嵌入课堂教学形式的信息素质外,其他形式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学都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性,提供在线的、远程的、时时的、移动式的多种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由灵活的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具有时空的限制,信息素质教育更具有便利性,图书馆可以实现24/7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学习也可以实现时时的学习。

4.3 提高交流合作能力无论是嵌入课堂信息素质教育还是其他网络、媒体形式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无一不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性、合作性、互动性。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在馆员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馆员要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全程参于课程的设计工作与教学工作,针对教学内容为师生提供课程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并尽可能为课程提供全面的学科资源介绍、服务,同时针对师生的具体要求开展专题性的信息服务工作。

4.4 增强解疑答惑功能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经常会遇到各种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的困难,因此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具体的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在嵌入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的其他方式如MSN、QQ、EMAIL及电话等方式和馆员进行在交流。馆员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为学生进行视频在线的操作演示,另外馆员也可以与专业教师一起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在线交流平台,为学生进行专业解答,提高学生的在专业信息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管理素质教育观 案例教学 案例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93-02

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大学生管理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强化未来管理者管理素质教育,各个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作为管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管理理论知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管理技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管理态度。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一些列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的重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符合管理素质培养规律的教学模式,更新当代大学生的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其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

在这种教育观的影响下,管理学教学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于是,案例教学成为管理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方法。它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将原有的教学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纳入课堂,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角色的扮演中,对管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常见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个常见现象,就是学生面对一个案例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在理论依据的选择漫无头绪的时候,学生一般会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凭直觉入手,使得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大打则扣。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案例选择出现了问题。案例选择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成功与否。案例选择不科学,不仅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学生思考。案例选择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案例选择缺乏系统性

传统的案例教学虽然也关注案例选择,但是没有从案例组合的角度来选择案例。学生不能系统认识和把握,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注重单个案例的选择,但是对课程案例缺乏系统思考,不能将单个的案例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有的教材虽然考虑了案例的组合问题,但是各个案例之间、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性。所以呈现给学生的是单个的、分散的几乎没有关联的案例。

1.2 案例选择脱离实际

常见的案例教学容易脱离实际,既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联系我国实际国情,有的与教学知识也没有紧密联系。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引用现成的西方案例,脱离了国情、文化、法律及制度环境。有的教师引用经典大型综合案例,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不知所措,根本不可能思考讨论,导致案例教学困难重重。

1.3 案例选择过于陈旧

在案例教学中还有一个常见现象就是选择的案例过于成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效果。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有的教材还在使用上个世纪的案例,虽然说有些知识点原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案例不新颖难有吸引力,学生看到过时的案例会觉得索然无味,同时,案例所处的时代环境特征不同,根本就无法实现案例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1.4 案例选择数量不足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符合标准的案例数量不够。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既要考虑教学的整体进度安排,还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得兼顾案例自身实用性。考虑到众多的影响因素,可供选择使用的案例就会受到限制,导致案例选择数量严重不足。

2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

案例选择的标准决定了案例的质量,关于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国内外不同学者看法不尽相同。在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Robert.T. Golembiewski)看来,案例选择有四条标准:案例的现实性、案例的可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案例的实践性。国内管理案例库专家张丽华从单个案例的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符合教学目标、难易适中、适用。这些观点所讨论的案例选择原则对案例教学中单个案例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点关注案例的组合问题。总的来说,案例选择的标准应该包括: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

2.1 案例的目标性

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管理素质的培养。因此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围绕相关管理知识,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滥竽充数。每个章节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直接相关,以利于学生对每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的理解。

2.2 案例的现实性

案例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仅要真实可靠,而且要贴近生活。管理学案例的选择,要接近现实生活,有血有肉,真实可靠,不能胡编乱造,同时案例要尽量从本地出发,贴近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学生觉得更可信、容易理解。

2.3 案例的典型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选择的案例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案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让案例很好地体现相关知识,必要的加工处理也是允许的。案例内容结合教学知识,提炼加工,做成经典案例。管理学经典案例,对学生来说能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有利于管理素质的提升

2.4 案例的操作性

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复杂的案例、西化的案例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管理学案例必须考虑学生没有经验的现实情况,选择一些简洁、条理分明、事件清晰的、贴近现实的、与理论知识直接相联系的小难度案例的案例。学生易于学习讨论,有利于提升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5 案例的新颖性

陈旧的案例让人索然无味,新颖的案例让人兴趣盎然。所以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必须选择反映社会热点焦点的全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管理领域也不乏经久不衰经典案例,但是选择经典案例时也要新的内涵,符合时代特色。一句话,管理学案例要与时俱进。

2.6 案例的关联性

案例的关联性不仅是指案例与知识的关联,也指案例之间组合逻辑。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将多个案例依据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成几个专题,案例之间内在的理论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比传统的单个分散案例教学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好。

3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方法

3.1 总体教学规划

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要找到现成的管理学教学案例并不是很难,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要保证管理学的教学实效性,需进行总体教学规划。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的内容安排、重点难点的确立进行总体设计。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安排,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目标。

案例的总体教学规划,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管理学案例教学,根据教材内容体系(总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可以分为六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案例与所涉及的理论直接相关,每个专题之下的案例赋予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去琢磨案例之间的内在关联,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在具体案例安排上,每章每节应该有一个难易适中的开篇案例,学习之中,结合简洁的案例进行理论学习,经过理论学习之后,应该有一个相对难一些的案例强化理论的学习。虑到管理学教学对象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低年级大学生,每个专题、每个章节的案例都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循序渐进的原则,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2 单个案例的选择

按照总体教学规划,教师需要针对具体内容单个案例的选择,教师首先要清楚通过该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学习或掌握什么等,然后再来具体筛选单个案例。单个案例的选择必须遵循现实、典型、新颖、可操作的原则,结合具体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案例后面的问题,则应该围绕主要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分析思考。

单个案例的选择,不经要考虑具体内容结合简洁案例,而且每章每篇之后则需引入综合案例。简洁案例围绕具体的知识点,综合案例则要体现章节的主要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的案例之中。简洁案例应该源自生活、离大学生很近,而综合案例则应该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简洁案例的讨论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大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强化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案例选择必须遵循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六个基本原则,能有效避免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简单案例教学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顾建平.探讨和谐视角下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78-79.

[2]王虹.简论管理学案例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57-158.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7篇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传授某种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最重要的两种基本素质。与此相适应,高校教师的课堂角色也需要转换。

一、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的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人的个体素质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素质教育是作为与应试教育的一个对立面而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中国学者开始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

自1999年国家在政策层面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后,关于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文献层出不穷。这些文献分别从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道德现状和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在高等教育中,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详细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进步和变化。显然,爱因斯坦所强调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

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现代教育的理念相一致。与传统教育相反,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育与生活重新结合,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单单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角色,从传统教育模式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二、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课堂角色的特点以及问题

目前,在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中,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以课堂为中心,与现实社会相脱节,封闭程度较强;其次,以教材为中心,与知识的更新及应用联系较松;第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不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以考试引导教学,考评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的较多,考试形式单一。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教学中的主体,充当的是“主演”的角色。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则同时承担了“导演”和“主演”的角色,而学生仅充当了“观众”的角色。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摄取新知识,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充实的能力。在信息时代,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增强学生个体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推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第二,它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开放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大胆地探索问题,发表己见,学生的创造潜能便会极大地迸发出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封闭性,教师的教学权威的角色向学生讲授现成的结论,学生缺少创新的激情和冲动,在新问题面前要么囿于成说、墨守成规,要么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最后,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课堂角色转换与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 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普遍应用于大学本科生的教育。案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被认为是代表现代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般来讲,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是开放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表见解。在此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于本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对自身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

最后,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思考,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之后,还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权威的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封闭的规定性角色,不是被放在严格限制的知识环境( 教学、课程、考试等) 中,不再具有预先规定明确的角色规范和行为要求。相反,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新思考教师的角色定位,结合所授课程重新思考如下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知识传授方式最有价值?传授知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态度和能力?学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什么样的知识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解决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个体接受知识有限性的矛盾?等等。

对经管类本科生而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重案例的真实性,案例描述的应该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也要关注新闻时事,以积累案例素材。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所选的教育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是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学生能否接受和认同案例,主要看案例所描述的是否为身边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件,所提问题是否为经常遇到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否促进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在课堂案例讨论中,作为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真理的发现者与探索者,师生对话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不是预成的,而是在教学过程,即在对话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此时,教师的课堂角色就由“主演”转换为“导演”,学生就由“观众”转化为“主演”。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笔试,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的形式,全面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不再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增加平时考察、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以过程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教师由单纯分数的评判者转化为学生专业发展的帮助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论

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现代教育的理念相一致。与传统教育相反,现代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单单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课堂角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教师课堂角色转换与案例教学之间的一致性。我们认为,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好地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转换课堂角色,普及案例教学。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军.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2):98-99

[2]吴文丰,诸凤鸣.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论[j],高教探索,2003,(3):75-76

[3]王培军.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129-131

[4]赵燕. “百名教授学者看大学生素质教育”问卷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9-151

[5]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m],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

[6]王正福,周志平.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之争及现代教育的走向[j],襄樊学院学报,2000,(6)74-78

[7]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8篇

1.1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水平的根本任务

素质教育中不仅需要提升学生们的素质,而且这也是教育的要求,从开展学专业素质教学不断达到学生们的能力的提升。自古就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从这三点也正好印证了当前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三个重要教育目标。所以自古就有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教育过程中脱离了素质教育,那么教育的就显得很大的不足,仅仅是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知识教授,这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因此素质教育在对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2素质教育体现了当前高等教育的变革

素质教育重在对学生们的身心培养,促使学生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主体性,而且还可以使得学生们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得到全面的提升。素质教育并不会否认知识传授,但是却强调了专业知识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性,改变以前重技术,轻素质能力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知识传授中渗透素质教育,使得专业知识与思想能力培养并重。

1.3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新要求

随着当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对于学生们的素质要求主要包含了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素质,这些都是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所产生的新要求。那么加强素质教育的主要从这些素质要求着手,将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融入到实际的教育之中,切实有效的将素质教育纳入到学生们的学习教育之中。

2民航专业加强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2.1加强素质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近年来,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民航飞行技术专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有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现在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面向综合型,因此民航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走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路线。那么素质教育则在民航飞行专业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够促使民航飞行专业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复合型要求。

2.2素质教育是民航飞行人才创新性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培育出进行探索和突破的学生。那么当前民航飞行专业对于人才的创新性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学习之中,将素质提升融入到知识的吸收之中,切实有效的将知识与素质提升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是当前教育的新目标。人文素质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理念,而且还能够影响到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对于创造力的提升。

3民航飞行技术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对策

3.1树立起素质教育观念

针对民航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树立起足够的素质教育观念,在专业教育中老师要克服以前灌输式教育,而要在课堂上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明确素质教育在民航飞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们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使得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将专业与思想品质提升想结合,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们的身心良好发展。

3.2探究民航飞行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拥有积极的讲授心态,这样可以从意识上感染学生,促使知识学习上的共鸣。教学过程中要富有激情,激发来自内心深处的教学培养热情,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具有深邃的辨证、严谨的思维、精彩的表达方式来提升学生们在学习中拥有更高的热情,使得学生们能够产生更加巨大的学习动力。

3.3提升教学方法开展多模式教学

民航飞行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模式方法进行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对学生开展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互动式和启发式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联想方法进行学习,不断从培养创造性思维上加强对学生们的素质教育。

3.4教育过程中知识讲解与案例相结合

教育过程中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有利于将学生们想象力的提升,通过典型的案例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形象的实例进行讲解。通过对事故案例的讲解,使得学生们注重到人为因素在飞行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他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点评,老师给予学生们鲜活的事实案例讲解,使得学员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素质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4总结语

虽然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的素质进能力行提升,但是并不会忽视对传授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强调在进行民航飞行技术中专业知识与素质教育的相结合,从而达到对民航专业学生更加高效的素质专业培养。素质教育理念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培养,而传授知识则是进行能力培养的基础,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学生们对课本知识熟悉,而且还要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培养内在素质。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缩短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这些现状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21世纪的人才,就要有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打好优良的基础。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包括道德、智力、审美、劳技、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育,强调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而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者乔伊斯与威尔于197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被认为是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的开端。随着属于研究方法的模式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为推进各领域的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样式,包括教学目标、操作方法、实施条件与评价等要素。教学模式对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学模式是对组织教学的一种设计,它将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从宏观上进行调配,对教学具有构造功能;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它解决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问题,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正是新时期教学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曾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曾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总书记还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等。要有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在教育改革后的新课标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研究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当下各教育学者所重视的课题。道德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优良思想行为素质的主要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初中思想品德是培养中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必修课程,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并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与困难。

其一,学生、教师都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内容很抽象,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和道德的训诫,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性的引导,课堂教学只传授了概念性的知识,缺乏引导到生活实践的解释,只让学生将其当做某种理论知识来掌握、识记,难以化为学生真正的思想,用来指导其实践。其三,关注理论、关注权威是大部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模式。这些都是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身边的一切与生活相关的事物。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也正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出合理的教育模式。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符合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要抓住两个关键:学生的主体认知与个性化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两个要求,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效果。

1.导学式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作为引导者来进行师生互动,导学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是指以引导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导学教学模式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导学模式关键在于正确提问。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重要”。导学式的提问包含老师提问和学生发现问题两个方面,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阐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探索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学记》里有:“君子之教,喻也。”其意在于强调教学要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与相关技能。也可以用学生了解的、身边的事物来提问引导。例如,学习“民族文化”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来提问引导,如“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体现文化特色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作品正在流行”“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文化特色”等。

2.案例式

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是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而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人际交互决定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的。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案例模式构建需要从教学目标开始。将案例教学的目标置入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把教学材料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是构建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第二,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就是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撰写。案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预备良好案例,案例的整理与撰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案例要包含教材中知识性的概念和原理,也要切合实际,能反映社会现实。应用的案例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生存的相关问题,如经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升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第三,在实行案例教学的课前要做好准备,老师与学生都要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还要把握教学的难点。第四,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讨论。讨论可以是个人发言、小组分析、大型辩论等,这主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习环境等,由教师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来教学。

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程序进行:理论讲解―出示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全班分析―课堂总结。当然课堂教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教学。如案例出示可以提前,个人分析可以放在最后或以作业的形式布置。案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与学双方面的良性互动,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

每个学校的学生认知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除了教师上课的教案,还要为学生学习准备学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教师根据在校学生的认知情况,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文字材料,称之为学案,这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发展而来的。大多学校和大多科目大都采用学案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角度出发,用于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形成可以组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讨论而产生。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要在教师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它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在集体研讨中互相启发;另外教师们由于年龄、教学经验、个人见识等方面的差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准备适合在校学生的学案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符合学生个性化培养目标的。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案不能简单拿来当教师上课的教案,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每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差异性,所以每位任课教师还要针对学案进行第二次备课,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与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每个教学环节要认真思考设计,这就是备学案,也就是说教案、学案要一体化。初中思想品德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精讲、学生完善知识体系、课堂巩固、学习反思等环节。教师的导学性应该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要深入了解;准备合适学案,备好每一个教案,在实际教学中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灵活运用,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交叉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穿插丰富的教学方法,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法律 实践教学

伴随素质教育在我国全方位的展开,高职院校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的系列整改,但在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方面,所采取的方式,还是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传授,而实践教学这一素质教育所大力提倡的教育方法却沦落为课堂理论的教学辅助形式。这种教学理念上的错误意识,与现代的职业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形成了根本上的相反。因而在法律技能全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加注对素质教育的培养有着其必要性需求,只有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那么法律的实践教学才可能经历规范化的革新道路,取得法律教学上的优异效果。

一、高职法律实践的教学形式及问题现状分析

(一)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的形式体现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呼吁院校进行推动实践性教学模式,因为实践教学可以检验和巩固学生自身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到实践中。在目前法律课堂的实践教学形式共有两种:首先是模拟法庭,这种形式是令学生参与到法庭模拟审判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利用不同角色的安排,对庭审中存在的各项工作问题进行模拟,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第二种形式为案例教学。它通常是根据教师在实践需求较强的法学课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典型性的现实案例,在课堂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最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提升学生自身法学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手段。

(二)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的不足

1.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法律实践存在的诸类教学方法,都为了一个目的进行,便是令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法律,知晓法律的含义。而在教学中多数教师习惯以自身法律认识来影响学生,忽视法律教育的基本是为了培养将来适用于社会的全能型法律人才,一味的指导学生跟着自身理念进行,那么对法律教育所提倡的批判精神就形成了根本上的忽略。

2.模拟法庭真实度低。由于教学场地方面的限制,模拟法庭的建设不到位。在部分学校中存在应付教学评估,而设立的模拟法庭,其硬件俱不达标,使得法庭模拟效果的物质保障严重不足。在此环境下,学生对于角色融入很难到位,令模拟法庭的训练无法呈现真实法庭的精彩辩护场景,甚至影响学生对于法律意识的严谨态度。

3.教学案例过于简单。作为法律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教学,因其简单易操作性被广泛运用于课堂,但也正是其简单性而影响了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价值。无法就学生说、写、辩的基本法律技能完善训练,对社会事实的法律实践,造成相对的低弱,毕竟案例分析无法达到亲身实践法律的成效。另外因教学案例的更新周期慢,部分教师所用案例过于老旧,使得案例教学与社会发展下的生活现实距离更远。

二、完善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究

(一)建立规范化法律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

实践教学应对每一门实践课程进行目的与要求的明确,统筹教学大纲,精细教学内容。以合理方式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是改变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最好方法,因而建立社会调查,加注学生专业见习与课程毕业实习方面,完善的教学大纲与监督机制,已成为当下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改制环节。

(二)加强案例教学的规范组织性

案例教学的规范,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在案例的挑选上,要具有针对性的挑选能够服务教学目的的案例,使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其次还要关注案例的趣味性和综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投入兴致,以训练学生利用案例综合分析,培养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另外还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将案例最大化完全真实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法律是如何进行案件处理和作用发挥的,教师不能够为了案例的完美性和教学便利性擅自修改案例,应真实的令学生感受到司法实践的程序及问题,并就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分析,这对学生培养严谨的证据意识及作风有着现实的作用。最后在教学案例的使用中也要细分为导入深化案例与训练案例,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分析能力。

(三)加强模拟法庭效果的提升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应首先做好模拟法庭的硬件方面建设,配备专有场地,准备完善国徽及审判桌椅与庭审人员服装及法槌等道具,做到真实法庭的庄严。其次严格按照真实法庭审判过程进行,模拟审判中,各审判组、控辩双方都不可私下进行交流。以保证在开庭过程中举证、辩论、控辩的现场,发挥出真实感,避免去形式化的模拟情况出现。另外应做到学生人人参与,进行人员分组和不同案例选取。让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参与模拟的实景感受。

总结语

根据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研究发现,完善法律实践教学是所有高职法律院校发展都应加强重视的现实问题。因为其具有着指导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并且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良性手段,制定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是必然的要求。目前各院校就实践教学虽没有共同规则,但可就实践形式的各种内容手段及方法步骤,进行积极探索交流,以寻求出一条适合高职法律实践教学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冯秋香.法律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9,(4):135-136.

[2] 盛高璐.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46-47.

[3] 王勇.对我国高职法律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120-122.

[4] 邢彦明.法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54(3):86-89

上一篇:实践课程建设范文 下一篇:农业财务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