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5:35:34

数学与生活论文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1.教学导入阶段的生活化教学究其本质而言,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早期,感性思维比较强,而且小学生普遍不具备很强的理性思维,面对这种特殊的规律,广大数学教师务必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学导入阶段的重点内容,只有在此阶段将生活相关内容渗透进去,才能够利于小学生改变学习的动机,并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分类法这一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举一些事例来加以论证,尽量找寻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内容,将数学的思想完全渗透到现实生活当中。

2.教学的内容当中应该完全地渗入生活化当中要想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创设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生活情境。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比较自然地融入教学氛围当中,从而产生对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和学生图片唤起学生的兴趣,运用简单数学模型,便能将这些枯燥的数字比较恰当准确地包含进去。一旦生活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学生再算起来就比较容易接受,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进而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3.课后布置作业的生活化要求长期以来,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任何一门课程课堂教学之后进行知识回顾的最佳途径。数学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如果每天都要求学生去做一些枯燥的纯数字的习题,小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也不能按时、准确、高质量地完成作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尽量将作业的布置和设计渗透进生活化内容,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同样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处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家里在买菜或者去超市购物时候的付账明细,借此让学生在生活中锻炼口算能力,也温习课堂知识,还培养起小学生生活化的数学思想。

二、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准确地定位,找到切实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且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以便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方法。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并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1 善改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小论文中记录着学生自己的观察、预习、课堂学习、复习后对数学的理解,感受和思考,反映了其研究数学沟思绪过程,教师能依据小论文所反映的情况灵活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法,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这就改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课内外数学学习活动,经历势学但的过程,经历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数学学习的情惑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数学小论文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反思型论文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作业或试卷以及课堂中昀表现,对解决某个问题所采用方法的优劣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我澄清有关问题,从而为充满信心地继续学习数学打好基础。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自我反思妁蘸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数学眼光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僧或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通过撰写数学小论文,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为数学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在为数学小论文撰写而进行调查访谈中,还培养了学生事事心中有数的节约、环保等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惑。

4 促进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写出一篇篇数学论文,就是学生对数学课堂中知识的一次次统整梳理,也是仔细观察生活现象、理清活动程序的一次次思维锻炼。将思维通过语言文字清晰表述出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化、系统化,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了思维的有序脂,加强了思维的逻辑性,发展了思维能力。

5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撰写数学小论文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与交流表达的欢乐、成功,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当学生写出数学小日记或编出数学小故事后,教师要尽量寻找某一优点加以表扬,如“你成功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一天的生活中去了”“数学知识在你的日记里面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你会分析自己的数学学习了”“你在日记是介绍的方法特别好”“所编写数学故事非常有创意”等。带着这写鼓励,学生更喜欢学数学、写数学小论文了。同时,教师可对学生撰写的数学小论文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日记或故事。这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从老师、同伴的评价中经历数学学习成功的积极情绪体验,不断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平时我还及时指导、修改有一个定思想内容的日记组织学生投稿、在一些会议上交流。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刊杂志和校报展板上时,我看到了他们最灿烂、最自信的笑容,那里的情景会令他们终生难忘。比如,当五( 3)班的同学日记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刊登出来后,他们写数学日记的热情就更高了,而班级的其他同学在羡慕的同时也对自己更加具有了更大的信心和追求。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资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任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最初,我们从网上、报刊上找来一些优秀的学生日记,让学生阅读,了解数学日记的格式与内容的选择,激发学生的撰写热情。后来,结合学校读书活动,每学期里组织学生相互推荐优秀数学科普读物。如:《生活中的数学》、《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卷)》、《数学万话筒》……同时,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展示活动:学生自编的一张张五彩斑斓的“数学手抄报”、一本本价值连城的“数学剪贴本”、一块块内容丰富的黑板报……带领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数学的世界,体会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数学小论文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需要方式之一。反思型论文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作业或试卷以及课堂中的表现,对解决某个问题所采用方法的优劣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我,澄清有关问题,从而为充满信心地继续学习数学打好基础。每个星期要求学生对一周来的数学学习情况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对学生能够撰写的数学日记及时地进行反馈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前朗读自己的日记。这样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其自信心。长期以往,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教师带头写

数学小论文不能满足于数学反思日记,而要将视野开阔。“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开始,学生不明白如何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中,如何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写反文,读给学生听,并带学生分析:哪些地方应用了数学知识?是怎么应用的?还可以应用哪些数学知识、续编哪些故事情节?学生模仿练写数学小论文,逐步养成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为数学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在为数学小论文撰写而进行的调查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事事心中有数学的节约、环保等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师的写作能力。

四、帮助学生确定选题

学生受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局限,因此,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笔者根据学生的选题进行了分析额,大概有以下几种:(1)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如:父母手机话费调查研究。(2)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如:打折销售中的欺诈。(3)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纸飞机里的数学。(4)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如:小议“黄金分割”。

五、组织学生踊跃参赛和投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写数学小论文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与交流表达的欢乐、成功,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平时,我校的老师能及时指导、修改有一定思想内容的日记组织学生投稿、参加一些数学小论文评比活动。当看到了他们最灿烂、最自信的笑容,那时的情景会令他们终身难忘。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有思想”,就是你对周遭世界有“想法”。现在有很多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偏见,认为议论文就是现代的八股文,不想写,也觉得没内容可写。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写,对议论文的写作毫无兴趣,这是当前困扰议论文写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我认为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学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议论文教学有时就像是解方程一样,难免会枯燥无味。因此,议论教学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对议论文的兴趣。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组织好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步骤、学生的情绪调动及如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实现。因此,教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应不时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哪?如何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学生,会喜欢教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让学生在探索中接受知识,也能让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及时补充修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单一枯燥的议论文教学过程。

浓厚的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先导,只有当学生乐于探求知识了,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的海洋里,才会集中注意力学习。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越是讲不完,越讲就兴趣越浓,交谈对象也越多,形成良性循环。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我想,那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没有把握他们流行的话题,自然激不起他们表达的兴趣。就好像同样是写一件事,如果把话题定为“道德”之类,相信学生会不想理睬,但如果我们设计的话题是“近日艳照门事件的主角纷纷发表自己的言论,你如何评价他们各自的说法”,相信学生肯定会滔滔不绝,畅所欲言。所以,语文老师要尽力做到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多留意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在写作教学中多运用这些素材和话题,从而提高他们表达的兴趣。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议论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对比辩证思维的培养,因此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讨论交流,主动地发现问题,表达感受。但是,议论文难教,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学更是难中之难。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发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主动地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发表看法,让学生主动地接触知识,掌握知识。议论文教学,和数学教学有些相似,讲授议论文,就像是一个解题的过程。我们可以把数学的解题方式引进议论文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利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分析文章结构。而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步骤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听。如教“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时,我们可以先课前抛几个问题给学生,如什么是格物致知?通过对作者的了解谈谈自身对格物致知精神的看法,用数学解题的方法把这篇文章“解”一下等。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让学生像做数学题那样,分步骤地找出文章论点、论证、论据、并把各自的讨论结果对比一下,查缺补漏,然后让教师对这些进行评价总结。这样,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而且是用数学方法去解语文难题,充满挑战性,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意课堂与生活的联动性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自己的个性,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那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真切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呢?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而且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这要求教师提醒孩子们关注生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发展孩子的情感感受能力,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议论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有很大的联动性。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找出与课文内容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让生活与文章相映照,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联系生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表对社会对生活的观点,教师通过引导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世界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动,让课堂教学充实而有很强的教育作用,这样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顺利进行。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数学作文”写些什么呢?当然应与数学有关。在学数学时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创新,可以在日记中记下来;在生活中看到的某些事物、现象,能联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也可以在日记中记下来。除了写日记,老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小课题让学生写写小论文,比如:《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家距学校有多远》、《买哪种最划算》等,让学生运用讨论、实验、调查、计算等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写出小论文。“数学作文”一般来说不能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写,而要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

在指导学生写“数学作文”的实践中,我发现写“数学作文”有以下好处:

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毕竟有限,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老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一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二可以避免学与用的脱节。让学生写“数学作文”能增强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方法来分析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我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提到在商场买洗衣粉时看到有不同的牌子,同一个牌子又有几种不同的包装,价格都不相同,从而想:买哪一种最划算?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一番计算后作出决定,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学过的知识派上了用场,很有成就感。如果学生能坚持这样记日记,经常去观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逐渐改变“数学既枯燥又难学”的看法,还能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实践能力。

我经常让学生写小论文,有时让学生自己找课题,有时提供一些课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反复做实验、做调查,反复与他人讨论,实践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比如写《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家距学校有多远》、《请拧紧水龙头》(以水龙头漏水为起因谈节水)这样的论文,首先要做一些实验,得出相关数据才能写好。而要写《买哪种最划算》、《警惕白色污染》这类论文,则需要事先做一些调查,收集很多数据才能写好。写这些小论文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也就是采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

三、是渗透德育的一个极好途径。

写《请拧紧水龙头》、《警惕白色污染》这类小论文,学生通过实验、调查、计算,得出了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学生将这些数据、感受写进小论文,公布出来,就起到了宣传环保的作用。这些通过自身参与感受到的东西,对孩子们的教育功效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数学作文”促使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写好这些作文,他们还要学习做实验、做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经常写这样的作文,学生就能逐渐形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实践;作用与措施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数学教学的过程,存在着严重的分离现象。而在现今,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性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探讨,期望可以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现今,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目的性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中,应着重的形成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并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有效的解决实际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数学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进行积累与锻炼。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习惯与学习观念的形成的关键点,因此小学中进行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的笃实学生的生活化认知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形成。

1.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

小学的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受到小学生生理特点的影响,对于知识的理解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此,在教师讲解完知识后,在上课时可能掌握了知识,但若与实际生活没有联系,就会导致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有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讲述的内容,更谈不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的讲述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经验结合,同时引领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知识,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更好的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

1.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兴趣性十分关键。当学生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将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授课,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具体感与熟悉感,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知的欲望。因此,在具体的教授中,教师应该积极的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经验等,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实现“教育回归生活”的主要方式

伴随着新课改,“教育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教学中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在教学中,实现教育回归到生活的主要方式,就是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关键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着重介绍,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措施

2.1、生活情境设置,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后,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可以将知识加以运用。具体的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诸如学生可以扮演营业员;收银员;工人等,用数学知识安排生活,进而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在具体的情景模式中,带动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力。学生通过实际知识的运用,进而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2.2、实际教学前,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

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的生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性,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具体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是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诸如,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的课程中,可以首先安排学生进行日常的观察,观察在生活中存在梯形面积的物体,通过具体的观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梯形形状,并自己指出梯形的长;宽;高。并让学生量出具体的尺寸,最后再讲解面积的算法,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3、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的学习过程,对比语文而言,较为枯燥、抽象。特别是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生活的素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进行教授。诸如在进行月份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举起小拳头,用拳头的凹凸部位记录月份的大小,既生动又容易识别,学生在好奇心的带动下,可以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热情。

3、结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知识又为生活服务。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为未来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7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很注重知识的传授,在利用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应付考试当然也绰绰有余。但这种教学方式很少注重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忽略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不知道这些知识与生活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感叹数学很枯燥无味,调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数学其实并没有我们说的那样难,只要教师有心设计,让数学融入生活,并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导演下去体验生活,从体验中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于生活,那数学将会从一个枯燥无味的学科变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用的学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几乎都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而且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可是很多教师还是新教材,老方法,不让机会给学生去做,去探究,去体验,去获取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忽略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使新教材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境导入新课,或者进行新课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你导演的情境中亲身经历、切身体验,学习数学。

例如:在“行程问题”的教学中,如果直接讲有很多学生不一定明白,不如把常见的行程问题分成几类,给学生布置好本课的学习任务,放学生到跑道上去上一节室外课。①相遇问题:分别让学生在直道和环形跑道上演示此问题,其他学生观看、思考(起点、终点、时间、路程的关系)、总结,并现场开个总结会马上把这类问题的关键知识点总结出来。②带着相同的要求体验追及问题:把班上学生一快一慢组合成一个小组,让学生在环形跑道上让两个学生同时起跑,到快的同学又追到慢的同学为止,让其他学生数数两位同学分别跑了几圈,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容易知道,快的同学多跑了一圈。③在搞清楚了前面两类基本的行程问题的基础上,体验相遇再相遇问题:分别在直道和环形跑道上让学生相向而行,相遇两次,让所有学生计算他们走的路程和时间是多少?是什么关系?……经过这些一系列的实际体验活动,学生对行程问题中的这些基本问题理解恐怕比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的效果要好吧。

又如:在学习《统计》时,就以班级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统计班级男生和女生人数及比例;统计各个年龄段的人数及比例;统计上次检测全班各个分数段的人数;算出各个小组的平均分、方差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绩好……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来了,干劲来了,个个都投入到学习中,画表格,收集数据,作统计图……且教师可作要求:如果有什么不会的小组交流或问教师,一定要把这个“本事”学会,经历了这样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这个知识点,经历了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他们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即要精心设计,让数学更有生活的气息,更要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体验中学习数学,相信师生都会体验到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

写作小常识:

论文常见模式;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 学科整合教学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07-05

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学会“数学地思维”,获得并提高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学好其它学科准备知识、方法和思维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物质世界和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其他学科的研究需要,其它学科的学习当然也可以促进数学学科的学习。因此,如何将高中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有效发挥中学数学对高中其它学科的工具作用,学校如何更好地推动各学科课程融会贯通,聚合课程合力,使学校课程结构更为合理,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提高,这是一个值得系统研究的课题。我们于2014年4月向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申报教研课题《高中新课程数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研究》,7月被批准为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设计研究本课题,可以对高中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探求合适的整合路径,达成数学学科与相关学科教学的相互服务,转变优化教学方式,同时为高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更合理、顺利、高效地学习各科知识提供保障,开展学科间整合教学研究,也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化建设发展。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数学与物理、数学与化学、数学与生物、数学与政治、数学与地理、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整合等六个专项的研究。作为研究的起始阶段,要搜索高中各学科知识与数学知识方法的基本联系,列举其他各学科哪些知识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方法,研究高中阶段数学学科对其它学科的支撑与辅助作用,分析其它学科中哪些知识材料可以作为高中数学知识方法的背景材料,对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提高各学科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将高中数学教学分别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假设途径并作实践检验修正,获得理论与实践成果。通过课题分解研究,体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践,实现学校各科课程的顺序调整与整合,构建多元、立体的校本课程结构。

分析把握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做无用功,借鉴他人的有效成果,明确后续的研究任务,这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搜寻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现将学习研究的基本情况按学科综述如下:

一、高中数学与物理整合教学研究概况与思考

课题组对国内外高中数学与物理关联性以及整合教学的研究和主要成果进行分类研习,寻找子课题可借鉴的现有资源以及待突破的研究难点,从而初步确定子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和侧重点,以确保课题成果能够进一步促进高中数理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降低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困难”,切实提升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

由于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较多,数学与物理在教学中的关系十分紧密,有关高中数学与物理关联性的研究开展得相对较早较丰富,但多数研究都是基于教学经验,对相关问题做浅层次的讨论,或者是对学科互融的知识做了大致的研读梳理。按研究内容和侧重点大致将这些研究分为如下三类主题进行梳理和评析:

1.高中数学与物理课程的交融性研究现状

⑴对物理教学中某一数学元素的应用在纵向上以案例形式做探讨。

梳理高中物理学习中某一数学知识在不同板块中的应用情况(黄美英,2008)。

分析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某一数学方法的应用要点(徐国华,2014;蔡灵之,2011)。

通过呈现案例的方式指出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误区(董海密,2014)。

此类研究内容一般是针对习题及高考试题,多以案例形式对某一数学知识点或方法的应用进行列举说明,同时从经验出发对应用的要点和技巧做适度的分析提炼。此类研究一方面能够对为学生学习并熟练物理学习中的数学知识提供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可以为物理教学中的“数学困难”的后续调研提供很好的参考。

⑵依据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分布情况,在横向上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数学知识进行统计梳理(袁丽,2009;顾向忠,2013)。袁丽老师的调研统计细致全面,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卷的形式使用“需要度系数”和“困难度系数”表征,梳理了物理课程中各高中数学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一项极为可贵的基础性工程,相关统计结果为同仁们后续的研究工作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⑶从数学和物理教材的编写角度,盘点高中数学与物理知识的交融概况并作评析(张恩德,2012,2013)。 张恩德老师一篇文章通过对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和物理教材的数理交融概况的分析,提出了在教材中体现数理交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对交融的形式做了对比与思考;另一篇文章论述了数理逻辑思想的整合统一的可能性,阐述了数理整合到人文与科学整合的期望与可能。

⑷基于数学教学的视角寻找数学教学的背景材料并探索数理结合的要点(石业娇,2011)。石业娇老师主张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加载物理情境的方式活化以数学知识,拓宽了数理学科整合教学相关的研究的实践领域。

2.新课程高中数学元素在物理课程应用中的困难研究的进程

袁丽老师的研究较为系统全面,获得如下三个主要结论:⑴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大多存在滞后情况;⑵数学知识基础不足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必修系列的物理课程中;⑶数学知识的“应用困难”对学习的影响程度高于数学基础知识不足对物理学习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这类文献仔细研读后,发现文献中所提及的数学困难指的是数学工具中数学知识层面上的难点,即,明确了“物理学习中哪些数学知识点重要哪些数学知识点难”的问题,作者还通过“应用困难系数”这一指标对各类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困难情况做了排序,这对于后续开展的研究工作极有价值;但对于数学困难的具体行为表现(例如,分析过程中在什么环节出现了障碍?出现了什么样的障碍?)及内因(产生这样的障碍可能是因为在知识习得过程或者分析过程中的什么原因造成的?)的研究在该文献中很少涉及。

3.新课程高中数学与物理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进程

段志春在论文《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中对如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做了如下思考:在强调物理规律中数理数学意识;借助充分练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李珍在论文《数理方法思想对物理学教学的指导作用》中对物理课堂中数学知识教学的提出建议:要重视数理方法的思想对物理教学的指导作用;重视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教学,强调公式中的数量关系与物理意义的区别;要注意物理思想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

可见,现阶段一线教师关于高中阶段数理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层面,而研究领域与教学较为接近的硕博论文中,主要是对高中物理学习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做较为全面的调查统计,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也有研究者(袁丽,2009)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梳理出了各数学知识重要度和困难度,并指出数学困难的主要原因并非知识欠缺而是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有同仁基于个人经验对如何在物理课程中开展数学元素的教学提出了一般性的建议,但所持观点较为宽泛,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

我们认为,若要尝试对新课程高中数学与物理课程进行整合,寻找优质、有效、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必须把握好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困难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在这样的学情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及教学理念,探求优质的整合方案,为确保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操作性和时效性,更应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优化、提炼,并凸显出教学策略及方案的核心内涵。

特别:教学的策略与教学形式的确应该是多元的,它应随学情、内容、目标的不同而灵活多变,但这些教学策略中应蕴含着具有根源的课堂内涵;数学工具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与同学科知识的迁移存在很大区别,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即内含着物理意义与规律同时又遵循着数学逻辑的思想和方法。

据此,对于高中数学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性研究中的研究中应加强如下方面的调研和探析:①从三个维度更为深入地对“数学困难”进行调研,探析数学困难的根源:从学生学习角度,对数学工具在应用过程中所所表现出来的困难行为做细致的调研分析;教师教学角度,对培养学生数理结合能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做调研分析;对上述两方面的数学困难(应用困难和教学困难)的形成原因做调研分析。②通过对所获得“应用困难”和“教学障碍”现象作认真分析,剖析共性、寻求最为根源的困难成因,然后基于根源性的困难及成因,结合现代教学与学习理论,以期获得一套具备核心内涵,且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的数理整合教学的策略。③对于研究所得的策略需要经历完整的案例设计及专题式的教学研讨,应强调研究成果的实践性检验与反思提炼。

二、高中数学与化学整合教学研究概况与思考

国内已经有一些有关高中数学与化学关联性研究,但大都是零散的基于教学经验的单一研究,对高中化学学习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缺乏较为全面的调查统计,没有系统完整的梳理出高中化学涉及到的各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研习发现,研究者大都对化学教学中某一数学元素的应用在纵向上以案例形式做探讨。

譬如,论文《论化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渗透》(尹亚东,2002)主要分析数学集合思想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数学归纳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张德华,2007)通过分析化学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列举了排列组合、等比数列等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论文《数学思想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钱春,2012)主要阐述数学模型思想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应用;论文《数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李新发,2000)主要阐述数轴与极限思想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应用;《用数学方法解化学问题的几个误区》(范晋华,2001)阐述用数学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百分数的计算题提出解题要求时存在的误区,并给了相应的对策;论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曹喜平,2005)主要阐述不等式与直线方程思想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应用。

近几年有关高中数学与化学的关联性研究的相关文章较少,研究方式一般是针对习题及高考试题,以案例形式对某一数学知识点或方法的应用进行列举说明,同时从经验出发对应用的要点和技巧做适度的分析提炼,这类文献中提及的数学方法和知识大多是数理结合中的重点和难点,此类研究的成果,一方面能够对为学生学习并熟练化学学习中的数学知识提供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可以为化学教学中的“数学困难”的后续调研提供很好的参考。研究文献中所提及的数学困难指的是数学工具中数学知识层面上的难点,即明确了“化学学习中哪些数学知识点重要、哪些数学知识点难”的问题,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具体行为表现(例如,分析过程中在什么环节出现了障碍?出现了什么样的障碍?)及内因(产生这样的障碍可能是因为在知识习得过程或者分析过程中的什么原因造成的?)的研究在相关文献中很少涉及.这也就为我们的后续研究找到了侧重点和突破点。

我们认为,若要对新课程高中数学与化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构建高效课堂,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数学思维,优化教学策略,必须掌握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数学困难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在这样的学情基础上,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高考实情,探求更加有效的整合方案,完善教学策略,并且还应该基于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学生实情,对不同课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并逐步改善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以确保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课题组后续对于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性研究中应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调研和探究:①通过发放调查,以调研的方式从学生、教师两个方面更为深入地对“学习困难”和“教学困难”进行调研,探析困难的根源。②对“两个困难”作认真分析,剖析共性、查找文献、与化学、数学教师探讨分析等方式,从不同层面全面地调查并分析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时存在数学障碍的根本原因,结合新课程理念、现代教学思想,创造性地探究开发高中化学课程中数学元素的有效教学策略。③基于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学生实情,对不同课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并改善教学策略。

三、高中数学与生物整合教学研究概况与思考

目前高中阶段对数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文章比较多,通过比较分析文章的研究点大都类似,都处于简单的经验型阶段,局限于用数学的某个知识来解决生物的某个知识点,缺乏系统性,与课堂教学实践应用不相匹配,因此在提高教学效率上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对于课堂整合的研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何把数学知识融合到生物教学中,并且要把生物知识应用到的数学知识反馈到数学教学中,达到数学教学和生物教学课堂的试探性改革。

1.数学模型对生物教学的研究现状

数学模型对生物教学,生物知识重难点理解的国内外研究较多,其形式也有所不同。论文《运用数学模型探究生物进化的实质》(徐宏余,2014)以生物课本图表的形式探究进化的原因和实质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目的是采用数学模型来体验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运用数学探究生物进化的实质》(刘本举,2008)也是通过图表设计让学生应用数学计算与分析主动探究得出结论,来体验数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促进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论文《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中的具体应用》(颜丽敏,2014)联系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探讨了数学模型建立的几个阶段以及所使用的方法,数学模型的应用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假设阶段、建立阶段、求解阶段、检验阶段,并对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涉及构图法,比较分析法和函数计算法,从理论上实现生物现象或生物知识与数学方程式的对应与转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论文《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物学问题》(钟静2012)把数学模型分为:表格图像排列组合、数学归纳法、概率计算,进一步对各种类型进行分析并举例,来说明数学在生物教学应用的重要性;论文《通过遗传规律计算的一个例题》(杨建胜等,2010)介绍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的直观性应用,用数学模型来辨析各种解法的正误。

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学的应用文章在国内研究的比较多,表达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⑴强调数学模型对生物教学应用的重要性,希望引起高中生物教师的重视;②举例用数学模型来解释生物的某个知识点或难点,以达到生物知识的理解;③让学生尝试数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生物学问题。

这些研究不能满足生物教学的实际需求。数学知识融入到生物教学课堂已刻不容缓,数学知识点与生物知识点和联系有哪些?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融合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是克服数学教学与生物教学整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同。

2.数学知识点与高中生物知识点融合研究的现状

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前提要清楚高中生物教材中哪些知识应用到高中数学知识的哪些点,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多,国内有很多研究文章,论文《数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陆文锋,2010)归纳得出:数学集合论与生物概念教学的联系;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一次函数方程与碱基互补配对规律的有关计算,脱水缩合的有关计算,酵母菌呼吸比例的相关计算之间的联系;指数函数方程与DNA复制,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遗传中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之间的联系。譬如论文《数学计算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陈德芬,2006)通过数学计算解答生物中有关计算问题的详细过程来说明数学计算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数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李志万、彭宝华,2012)分析涉及图像法与解答光合作用有关计算题的联系;完全平方式与生物进化遗传平衡定律计算的联系,排列组合与遗传计算的联系。

众多文章所涉及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点大都类似,只是解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大多只是用例题的方式来叙述数学与生物的联系,没有系统性,与生物实际教学很难匹配,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效性不高。

3.数学教学与生物教学课堂的整合所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数学教学与生物教学课堂的整合在国内的研究很少,并处于基本的探索阶段,如催剑平论文《例谈数学问题与生物教学整合的问题》(2008)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探索如何运用数学知识,研究数学教学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还要探讨数学课堂怎样才能为生物课堂服务?对于生物应用到的数学知识点,数学老师如何讲才能做到既把数学掌握了,又能有利于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生物老师怎样讲解才能把数学知识整合到生物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研究,现在还是一片空白,这就需要用实践来探索。首先系统地罗列出高中数学教材与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联系点,生物老师与数学老师掌握好相关的点,并相互交流,把生物知识应用到数学教学实例中,生物老师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很好的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其次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弄清楚生物计算的难点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进行课堂实践反馈。希望通过数学教学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研究能提高学生对知识迁移的应用,提高生物学科教与学的效率。总之,希望通过数学教学与生物教学课堂整合的研究能提高高中阶段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对生物本身的兴趣,又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融合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以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高中数学与政治整合教学研究概况与思考

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才是整合的“行家里手”,比起数学教师,学生更熟习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的知识。而比起政治教师,高中学生更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相信学生能够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数学、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大胆将讲台交给学生,教师自己不妨做做学生,或许有不少数学课知识与政治课知识整合较强的点,学生比我们专科教师理解得透,运用得活,讲述得巧,吸收得好。同时这个过程是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实现我们教学活动本真目的的过程。

⑶适度调整课程结构。现行的高中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证和教学实践的证明,有着不可置否的科学性,但任何的认识都会因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创新。在一线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当出现不同学科知识、方法交汇的时候,我们多希望相关学科已经介入到了。比如,高一《经济生活》开篇讲消费现象,分析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变化与需要变化的关系、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汇率变化与汇价的关系等等就需要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运用。又如,在高二《生活与哲学》中对一些哲学命题的分析,需要运用到极限知识。再如,高中数学入门就需要的辩证唯物思想背景则是高二年级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内容。这样的教学现实启示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思考和研究适度调整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使学校课程结构更为合理。

⑷立足教学实践 研究要从实际出发,挖掘研究课标教材,设计整合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先精选若干内容,设计撰写教学案例,集体讨论,专人执教,课后反思、评论、总结,形成案例分析书面材料,以课堂教学实践检验修正假设,构建学科间知识方法联系与教学联系。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并探索规律。

五、高中数学与地理整合教学研究概况与思考

高中地理涉及数学的内容较多,中学地理教学应逐渐加强数学知识的融合,国内对地理与数学整合问题已经有了一些研究,综述如下:

1.当前研究的主要特点

地理与数学的整合问题已有一定的研究,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理论层面对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概括;另一类是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当前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地理学科中那些与数学明显相关的常见内容,如:宇宙与地球知识、时间计算的知识、等值线的知识等,多集中于自然地理部分,对人文地理与数学的结合研究较少。

对于某些与数学关联性较强,有研究价值的地理内容(如:经纬线与球面几何;地图投影;气候类型各类参数的数学定量等)恰好研究较少,更缺乏从学校管理角度对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整体整合研究。

2. 当前研究的主要成果

譬如,潘玉君、丁文荣等(2004)论述了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发展、内容体系及如何应用,并对地理学中数学方法作了简要评价;周富贵、李生忠等研究了在具体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王文亮(2010⑸教育硕士论文)在新课改理论和建构主义数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提炼出了可以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探究了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意义和作用。

结合具体地理问题的研究较多,譬如,孙中旭(2007)梳理了以下方法:①借助数学中的“空间想象”来论述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②利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来理解与解决诸如: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太阳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经纬网、时间计算、等值线等问题;③通过公式分析的方法能够合理解释诸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小”等问题;④利用逻辑推导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释黄赤交角的变化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关系;⑤结合数据分析方法,选择关键性判断依据,能够客观准确地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统计数据来判断出所属的气候类型。

高振军(2009)论述了以下几类应用:①运用数轴法进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②巧用函数知识解决气温垂直递减率、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等问题;③用几何中的法则、公式、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适用的地理知识有航空、航海、飞机飞行速度、卫星发射、地理规律证明(如证明:60°纬线的周长是赤道的一半、北极星仰角等于北半球观测者的地理纬度);④还可利用集合知识理解和解决分类、相互关系这一类问题。

马晓维(2011)论述了数学知识的两种应用:一是借助数轴来理解东西半球划分的问题;二是利用有理数的知识来理解时区的计算。

周富贵(2007)阐述了四种数学思想在地理分析计算题中的应用:①化归思想:例如等高线图中计算两点相对高度;②函数和方程的思想:例如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求某地坐标;③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在等高线图中计算坡度;④分类讨论的思想:例如日期与时间的计算问题。

何双(2004)论述了以下几类应用:①运用立体几何,在建筑规划上的应用。如楼间距的计算问题;②运用函数导数的知识,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应用。如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城市化水平问题;③运用数列、统计知识,在国情发展中的应用;④运用统计图表,在国情对比上的应用;⑤运用解析几何的知识,在人口增长率对比中的应用。

王建华用实例列举了人文地理中的四类数学方法:①极值法:如人类活动(农业、工业、交通、商贸等)总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效益最大化为原则;②图像分析法:如三角坐标图、人口金字塔图、各类统计图(线状、柱状、扇形、雷达图、直角坐标象限图等)及复合图;③数据处理法:即利用地理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通过对其二次处理得到新的图像或有用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④综合评价――打分法:如交通线路、城市总体布局最优方案的确定。

王元波等(2003)列举和阐述了借用数学的思想对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加以理解和记忆,文章梳理了四类创新方法:①数学分析创新,如在进行时差计算时,学生由于空间思维较差,往往出现计算错误,但如果在教学中借用有理数和数轴进行计算,问题就变得简单了;②数学记忆创新,即在教学中找到地理数据本身的联系与规律,让学生利用这些联系或规律进行记忆,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回归线的度数为23.5°,记忆方法为:2+3=5;③数学联想创新:即在不同的地理数据之间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就可以把他们记住。如黄赤交角度数(23°26′)=回归线度数(23°26′)+极圈度数(66°34′)=90°;④数学归纳创新: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等多条地理分界线穿过的地区。

司北镇(2007)举例说明了以下方法:①利用不等式求两点间的差值:如求等高线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②利用集合的概念,判断等值线的取值范围。如闭合等值线的取值问题;③根据数值递变规律判断等值线取值范围。例如据此可得出闭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④添画辅助线判断数值大小。如在等值线凸出处作横向辅助线并取值进行比较,可化难为易。

鲁慧勇等(2007)论述了几个较为深刻的问题:①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和变化规律;②加法原理(求和思想)的应用:如用此原理可全面解释秦岭南坡年均温高宇北坡的原因;③乘法原理的应用:乘法原理即综合分析各因数项及其大小的求积的思想,如用此方法可全面分析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的原因;④用数学上的图像解决地理问题:如可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转化为一正弦曲线,对于理解该问题大有帮助。

李生忠(2014)列举了四类方法:①用数学中的方程解决地理问题;②用数学中的公式解决地理问题;③用数学图形解决地理问题;④用平移法解决地理问题(如天气系统的移动)。

周正朝(2014)分析了以下问题:①采用公理化思想解释日食与月食的发生;②采用集合思想分析天体系统;③采用图像思想分析太阳直射点变化(同王元波等及鲁慧勇等);④用归纳思想巧记地理数据(同王元波等及鲁慧勇等);⑤逻辑思想分析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同孙中旭)。

可见,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和数学相互整合的意义及方法论;②地理中与数学关联性较大的内容的梳理和统计;③借助数学思想加深对某些地理问题的理解;④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地理问题。

现有研究中较少关注的问题有:①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储备哪些数学知识及达到的深度;②高中地理教学与数学教学之间如何整合,以达到应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③在高中教学中地理教学及数学课程如何地安排,如何来重组两个学科的课程以及有目的地显示数学为其他学科服务功能的研究还很少。

参考文献:

[1]黄美英.例析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1:128.

[2]徐国华.数学是物理最自然的语言--谈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4,03:52-53.

[3]袁丽.中学物理课程中数学知识的支持性研究[D].西南大学学报,2009:42-48.

[4]顾向忠.高中新课程数学与物理学科知识的教学整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3,05:27-29.

[5] 张恩德.[J]基于课程整合的若干数学与物理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探析.嘉应学院学报,2012,07:83-85.

[6]尹亚东.论化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渗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120.

[7]钱春.数学思想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12.23:117.

[8] 曹喜平.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6:117.

[9]徐宏余.运用数学模型探究生物进化的实质.教学研究,2014(4),104-105.

[10]陆文锋.数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生命科学及生物学现代化教学研究(增刊),2010(4),66-68.

[11]刘本举.运用数学探究生物进化的实质.生物学通报,2008(6),36-38.

[12]钟静.数学模型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萍乡高等专科学样学报,2012(3),107-110.

[13] 林承初.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ZJ01-0038-03.

[14] 朱兰.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辅助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安徽学院学报,2012-0037-03.

[15] 雷继鸣.高中政治教学渗透数学思维的途径研究.现代阅读,2013(11)-0261-02.

[16]高振军.高中地理教学中数学知识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2):37-38.

[17]何双.例谈数学知识在地理方面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81-83.

[18]司北镇.数学思维在解决地理等值线问题中的运用[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7,9:34.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9篇

初识恩师钱敏先生是在三年前的初夏,我还记得那天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先生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手中拿着一把雨伞。也正是在那一天,钱先生表扬了我的本科论文,并且答应帮我修改,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自那之后,我就正式成为了钱先生的学生。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到硕士期间的第二年终我已完成数学内容的论文四篇。鉴于此,先生在和我多次商量之后为我作了一个规划,即(一)四年完成硕博连续,(二)研究方向定在跨学科领域,即跨数学、化学与生物等学科。

在钱先生指导我的三年时间里,他不仅帮助我找到了研究方向,踏上了跨学科研究之路,而且,还以不断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树立了信心。因为随机过程理论在现代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和生物化学系统建模上的应用方面的研究是探索性的,我自己要做许多探索性的学习,而钱先生总是能够凭借多年的研究经验敏锐地告诉我做什么是有前景的,而做什么可能是无用功,从而让我的科研工作深入而又有效率。

不仅如此,钱先生也用他高尚的人格在一直感染着我。钱先生生活极其朴素,却总是能体谅学生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先生指导我完全是尽义务,而在这三年期间,他还一直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科研基金中拨出相当部分,在经济上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每当钱先生以81岁的高龄围坐在学生中间,和大家讨论甚至是激烈地争论问题时,我总是很感动。先生那种对生活和科研的热情,将一直激励着我;我

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能够不辜负先生的厚望,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前行。

蒋达权老师从2003年秋季就开始指导我写作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我的研究生导师之一,蒋老师已经指导我作科研达四年之久。应该说,是蒋老师带领我踏进了科研的大门,并且给了我非常细致的指导;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得以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上。2005年秋季,蒋老师远赴德国进修,在这之前,他把我介绍给了钱敏先生。在他2006年底回国之后,我们又一起写了有两篇论文。蒋老师扎实的数学功底和细致认真的作风,也深深的影响着我。

陈大岳老师作为我的博士生导师,在我硕博连续这四年中,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经常会有很多的事务性手续要麻烦他,而他总是那么地平易近人,不厌其烦的回答我的问题,关心我生活和科研的近况。对此我深表感谢。

其次,我还要特别感谢的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应用数学系的的钱纮教授,正是在2006年夏天参加完钱教授的《生物数学》课后,我才正式开始进入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在那之后,我经常要通过电子邮件请教他问题,其中有一些是很幼稚,很初级的,但是钱教授总是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这篇博士论文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在阅读钱教授的论文时产生的想法,受到的启发;甚至还有一些就是钱教授直接提供给我的科研题目。特别地,本论文的第七章就是和钱敏先生以及钱纮教授一起合作完成的。

当然我还要非常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退休之后就到北京来陪伴和照顾我,正是他们的支持使我的博士期间的学习更加顺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子女的付出都是博大而无私的。今年是我父母六十岁的生日,我谨以这篇博士论文作为献给他们六十大寿的礼物,希望他们能够喜欢。

我还要感谢数学学院系统生物学讨论班的各位老师同学,特别是钱敏平老师,刘旭峰老师和邓明华老师等。

我还要感谢所有曾审阅过我的投稿论文的审稿人,每一次的审稿意见都会使我的论文增色不少,从中受益匪浅。

最后,我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 10701004, 10531070, 1062510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为2006CB805900)的资助。

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学;生活;运用

我在看陶行知选集时,陶行知先生的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面对这句话,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从毕业工作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有面对基础好的普通高中的学生,也有现在所要面对的处于徘徊中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他们有基础和思维习惯、学习态度的差异,但他们还是喜欢有生活实际的数学,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学好数学,正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体会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的引入要与生活实例联系,引起学生的兴趣;(2)数学的一些内容,要充分发掘生活实例,将两者有机结合;(3)课后作业的选择不能呆板,要精心选择,与生活情境相互转化。

以下我就来具体的谈谈我的体会:

一、课题的引入要与生活实例联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要吸引人,就要抓住人的第一印象,就好比“一见钟情”。因此,教师要通过查找资料,找生活例子,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让学生在自然力的推动中得到指引、启发、提高。我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就遇到这样的一个数学知识“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在上课之前我就想到了我在看李咏节目的一段:当时主持人李咏介绍了一些规则,他拿出一个电吹风,让大家猜出它的价格,在猜的过程中他只提示你是高了还是低了,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差距最小的价格。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活实例,如果通过这样自然地引入课题肯定比直接给出要好很多。

二、数学内容,要充分挖掘生活实例,将两者有机结合

数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所以,一旦脱离了生活实际,那么数学就显得并不是那么十分的重要。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地方,不仅是学生,包括我一直觉得学了没多大的实际应用。但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其实这是片面的,数学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得以正常运行。只是中国这样现况,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在权衡利弊以后,我觉得既然不能改变大的环境,那么就改变我们自己,然后再通过我们教师来改变学生。具体实施为(教案的标准步骤):(1)师生互动。这个过程是将学生领入课堂,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实例,那是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的,课堂必将是枯燥无味。我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讲到这样一个知识点“分段函数”,在上课之前准备例题我就想到在邮局寄成绩单的实例,所以我就准备了这样一个例题:锡山区东北塘邮政所邮寄信函的收费标准如下:不超过20 g的,每封收费1元;信函重量超过20 g,但不超过50 g的每封收费2元……问王超要寄一封89 g的跨市信函,但只带了5元,那他够了吗?这样的生活经历得到解决,也是为生活很好的服务吧;(2)数学运用。要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正确地运用到数学中,那才是教育的最大益处。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下面举一个我们在讲“指数函数”这个知识点时用到的:2014年,农业银行的一年定期利率为3.3%,按照复利计算,若本金为50000元,设存入年后的本金和利息为x元,问什么时候能使本金和利息为存入时的1.5倍?这样的例子引入后能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以给他们讲讲其中的一些道理,以及投资理财的一些方法,这算是知识点的拓展吧。(3)课后作业。这一点在最后一点中谈到。

三、课后作业的选择不能呆板,要精心选择,与生活情境相互转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课后作业应该是知识的巩固点、运用点、体会点。因此,我要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让学生能做出,可动手,可动脑,觉得有实际意义,有的地方还能有讨论价值,如果能做到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所以,要大量查阅资料,针砭时弊,将最新、最前沿的实际知识转化为数学题目,实现生活知识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转化。总之,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做作业不能死记硬背。

综上所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持之以恒,为数学、为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姚文蔚.行知教育论文百篇.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07.

[2]顾沛.数学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小学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