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8 06:45:18

数学学科总结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1篇

本学期,我市小学数学学科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是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加大了数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培训力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促进学习 理念先行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全市数学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丛书,使全体教师树立起四个观念:(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2)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3)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从而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健康地进行作好准备。

二.狠抓课改 保证质量

⒈本学期,我们除在数学中心组活动中认真贯彻研讨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并布置了有关工作外,一方面,在文化小学和南门街小学对全市一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两次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在绸缪小学对全市五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苏教版(修订版)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使有关教师很好地领会了编者的意图和把握了教材的精神;另一方面,设立了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中心组,并组织在实验、上沛、周城等小学多次上研究课、作课改的讲座和进行研讨活动,为广大实验教师示范、引路。另外,我们还扎实地组织了各种评比活动:(1)一年级课改实验教师优秀案例及优秀课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实验小学的吴红琴老师和平陵小学的马柯老师拍了录像课送省和常州市参加录像课评比;(2)数学年会论文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一部分参加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⒉发挥群体优势,抓实课改工作。在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其精神的基础上,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对全市许多学校(特别是对全市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调研,特别是深入课堂第一线听了大量的课,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校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指导,并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和策略在网上,以供全市数学教师学习,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师每节课的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中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三.抓实课题 深化教改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2篇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 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我在教学“线段”的认识时,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能力。所以,从一开始用消防员滑铁管引入,到最后小明从家到学校得线路结束,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地简单问题。 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二、 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四、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书本第18的例3:“学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3篇

两节课需改进的方面:1.试卷讲评教师应把应试训练穿插其中,包括做题技巧、应试心理等。2.讲评课最好有以下环节:学生独立改正,同学互相讨论(这期间教师注意重点对象),教师讲解点拨(学生之间讨论后还未能完成,或教师认为有必要讲解之处),学生订正,教师多媒体投出详细答案(若有必要),必要的补偿练习(视情况定),学生独立总结收获及注意事项。

对于四节“同课异构”课,四位教师各有特色,风格迥异,均采用了学案导学。

刘光锐老师设计的学案主要内容条理清晰,突出基础,突出热点,分层设置,选题典型。课堂上学生活动积极,教师注重引导,处理细腻,兼有一轮复习特点,当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太好时这种讲法很有实效。

付振凯老师设计的学案“课前摸底”栏目把基本知识习题化,体现了用知识;选取例题典型,融入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划归等数学思想,对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训练到位,涵盖了导数、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对勾函数最值等热点问题,典型例题采用学生板演、教师问题导学并借助多媒体投出解答详细过程,课堂教学效率高,所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情绪高涨,符合二轮复习特点。

谢士奎与孙勇两位老师所用学案相同,授课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两人的重点知识归纳均采用了知识点罗列的方法。谢老师把学案内容简要点评后补充了当堂检测反馈,利用多媒体投影投出,要学生逐一共同完成,但对学生的差别关注不够,效率较低,若分组布置效率会更高一些。孙老师几乎整堂课都是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而后由学生讲解,这样做确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的学案已在课下完成,整堂课都这样做效率过低,另外对有的学生板演的尽管对,但步骤过繁,教师没有点评引导也不妥。

本次“同课异构”之所以呈现的形势差别如此之大,主要由目标的确定、学情的了解、重点的把握、个人的观念等差别造成。“同课异构”的“同”的研究应重于“异”的研究,“异”的研究应围绕着“同”来进行,二轮复习的“同课异构”,教师尤其要注意把重点放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目标上,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寻找创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异构”上,要避免教师在苦苦“异构”里找不到教的方向。

在交流环节,武城二中刘光锐老师对二轮复习学案制作提出了“四环节,三练习”(课前热身演练——温习知识网络——典例精析精练——巩固提升训练)的思路。

数学教研员杨长智老师对二轮复习做了要求,对于专题复习课要求:

1.以3-5个小题(融合本节考点)引导学生在上课后五分钟尽快进入复习状态;

2.对本节基础知识形成网络,对其中的易混点、易错点进行剖析;

3.对本节考点要有重点的给出3个左右例题,并辅有相应变式,课上以一个例题为重点,进行讲解、板演,另外的题目讲思路,由学生完成;

4.每节课要保证学生有10分钟左右的限时训练时间。

对于讲评课要求:

1.提前让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失分统计,从概念不清、知识遗忘、运算错误、粗心大意、策略不当、逻辑混乱等六个方面去总结失分原因,矫正错误,比较实际得分与应得分的差距;

2.课上进行考情分析,从题目的难易度,学生考的情况等方面,以表扬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分组讨论,要定时定内容对需要讲的题目进行讨论,加深印象;

4.教师分类化归,集中讲评,在讲的过程中要指出学生解题中根本性的失误,着力解决解题中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毛病;

5.讲后满分卷,告诉学生要善待错题,重视熟题与中档题。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4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抓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一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学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并不简单的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知识的获得也不是靠传递完成的,真正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双方循着共同志价值取向而展开的生动的,富有灵性的交流与碰撞。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研究的方向,让学生自己解决。

再次,与学习知识整合,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与学习知识整合,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也可以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在活动中巩固,延伸、综合。

如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后,几个学生设计了以“关注老人、走近老人”的活动。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放开学生,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让学生的探索活动向课外延伸,开放课堂,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角色”转变,教师应像学生一样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三、让学生有个“自由”的空间。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学习提供探索的必要素材和机会。

1、相信学生的潜能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可开发的,教学时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出教师的预计,出现新颖而又奇特的想法。

2、提供发现的机会

教师要设计较大的探究空间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有发现的机会。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5篇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理论价值

对于教学原则的一般概念,教育界的看法基本一致:即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是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是所有教学规则的统一整体。数学教学原则是依据数学教学目的和数学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数学教学指导思想,是人们长期进行数学教学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其源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体系的发展过程也历经曲折和坎坷。主要争议焦点是:数学教学原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原则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本人选择数学教学原则中的一个原则“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教学可行性”作为研究课题,希望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对这个问题作一点理论与实际的研究,进而能够对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教学可行性有一定动态的认识。

二、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教学可行性概念

讨论到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我们就必须先明确什么是严谨性,什么是可行性。吴宪芳、郭熙汉等编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有如下表述: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即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正确;推理要合理、严密。教学可行性即是要求严谨性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学生刚接触“充分而不必要”“存在且唯一”等概念时,往往不能透彻理解,更别说灵活运用。

由此可见,就数学学科的严谨性而言,它是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的。例如,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往往指出“2-3=?”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到了中学学习了有理数后,它又是有意义的。对于这一点,即是严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很好的体现,即教学需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又例如,在高中教材中,在说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的单调性是结合图像来论述的,并没有给予严格证明。这些都是根据学生当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考虑到教学的可行性要求,降低要求。

三、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原则贯彻

由上文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中学数学的严谨性要求必须以中学生的实际基础作为依据来确定。接下来,我们提出几条一般性要求来说明如何贯彻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与数学教学的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可见,我们既需要努力学生发展其直觉思维,大胆猜想,又需要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加强严谨性的训练。

第三,思维缜密,言必有据。思维缜密,就是要求学生遇到数学问题全面思考,不能遗漏,从而体现其严谨性。但是要做到思维缜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要养成这种习惯,必须经过严格训练。

言必有据,是思维严谨性的核心要求,也是保障周密思考的有力措施。这一点在几何证明、计算、作图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

第五,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研究大量近年来中学数学教学的案例,我们发现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待提高。

勇于改革。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在小学、初中对严谨性并未作太多要求,但是高中又要求思考周密,言必有据。学生对这一“突变”会觉得不知所措。所以,改革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大胆创新。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潜力。关于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重庆南开中学解传江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悬念情境、创设幽默情境、创设惊诧情境、创设类比情境、创设欣喜情境等。现在我们以创设幽默情境为例进行一些探究。

四、中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原则

基于此,关于中学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相结合原则已大致探讨完。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相结合原则只是中学数学教学原则中的一种。除了此原则,常见的还有:概念的抽象性与对象的直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等等。在这里,就不再加以论述。

数学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克服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试图建立崭新的数学教学原则体系。并且,应紧密联系实际,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身心发展特点,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切实搞好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同年级开始的其它学科的进度,了解它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要求,并吸取这些课程中的有关实例,来充实、改革数学教学内容。

五、结语

本文的题目是“浅谈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教学可行性相结合原则”,主要研究思路是在一般教学论的原则基础上,对中学数学的学科特征进行了一定理论探索。对备受争议的“中学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相结合原则”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本人的研究旨在继承和发展,并不否定传统的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探讨,提炼的是否具有数学学科性特征,也只是一家之言。

参考文献:

[1]廖哲勋.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郑君文,张华.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3]陈振宣.中学数学思维方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8.

[4]吴宪芳,郭熙汉.数学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分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周文.中学数学教学原则的学科性特征研究.温州大学,2013.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探索

我国重视教学改革问题,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高中的数学学科来说,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结合典型的例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公式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认真分析,明确当前教学案例设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一、当前我国整体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案例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案例的内容落后,已经不适合再作为典型例题来讲解,而且大部分的数学教师依赖所谓的“名家老师”,学习他们的方法,照搬照抄案例的内容与讲解的方式,导致很多内容不符合本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其次,当前数学学科的教学案例形式过于单一,很多老师不愿意在这个方面花费时间,而且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做好案例的设计工作;最后,高中校长没有做好教学案例的评价工作,导致相应的工作停滞不前,而且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也不强,导致学科的教学效果不高[1]。

二、做好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案例的设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做好教学案例的设计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因为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在网络上和书籍中查询资料,钻研如何进行实际的讲解,这就会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课堂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认真设计教学案例的内容,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进行转换,用更直观的形式讲解出来,使内容更便于高中生理解和应用,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效地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提高设计教学案例水平的几点思考

1.高中数学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整合学科的知识

首先,高中教师要做好学科的研究,明确学科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案例内容既具有时代性,又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其次,数学教师整合学科的知识,将需要运用案例的知识总结出来,便于有针对性地设计案例;最后,高中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能照搬照抄网络上的资源,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思考选用哪一种案例,如何将案例引出[2]。

2.注意学生的能动性,合理设计案例的内容

一方面,做好上一c内容之后,高中教师就需要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遵循尊重学生能动性的原则,避免“A或B”选择教学方式,设计开放性的案例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保证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分析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素,为实际的教学应用做好准备,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教学情境的选择、案例教学的目标、讲解的过程设想、实际讲解的效果和总结不足,使设计的教学案例具有完备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案例设计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结构。如讲解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内容时,在设计案例的时候,需要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并且采用循环结构,复习之前学过的平行的概念,然后讲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平行关系,设计学生自我学习的板块,完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好教学的总结,在讲解之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到不足,便于日后改进。

3.高中数学教师提高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能力,保证应用案例的效果

高中教师提高自身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能力,及时在网络上找到可以借鉴的内容,既保证案例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浏览的过程中,扩大自身知识的掌握范围。另外,数学教师在应用案例之前,还要在数学教研组中进行探讨,综合组内各位数学教师的意见,对设计的案例进行改进,保证应用案例的效果。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提高设计和应用教学案例的能力,对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正面的影响,高中校长和数学教师需要重点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设立数学教育专业的学校还要提高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对教学案例的理解和设计的能力,为我国高中数学学科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沈 澄.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课堂教学实践――以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数学课件获奖作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50-54.

[2]杨建辉.“中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19-122.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59-01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独有优势,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规律、方法、模式,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探索出适合普通初别是农村初中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规律、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农村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一、策略研究的重点和意义

研究重点: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总结利用信息技术“做”数学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整合的规律、方法。

创新程度:构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整合手段、方法的研究。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形成了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方法和模式,对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开发信息化资源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不仅形成了对初中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方法和整合的模式。而且培养出一批有理论、有思想、懂技术的骨干教师,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策略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信息环境下的“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了利用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的教学方法。推进了数学学科教学的改革。

1、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数学课堂的“情境--探究”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几个基本环节。(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供学生观察、思考、操作。(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关系、规律,并要求学生利用QQ或BBS作为意见表达工具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意见。(3)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学生对呈现的情境进行操作实践,验证与原来思考的意见是否一致。(4)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2、指导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自测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由于该模式兼具传统教学师生面对面交流、信息反馈及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资源丰富等特点,在此模式研究基础上,后期还衍生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1)合作性学习模式。综合作学习时,我们借助问题,2人分成一组,共用一台电脑享有学习情境,在具体协作学习功能作用下,同伴之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进行有意义的构建,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2)发现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而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形成假设,启发学生对不同思路进行对比,从中发现新的规律和结论。

3、总结了利用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为数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Excel等其它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工具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如,九年级数学中,“点的轨迹”,学生最终只会认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动态地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4、总结了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工具、载体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规律和方法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件中提供大量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强化课件的选择与交互功能,并设置帮助信息。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美世界”网页,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和模拟情境,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手段

优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手段,应把握课件制作向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发展的方向。因此,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和教学软件,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使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统一起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型游戏;教学应用

一、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游戏的选择以及应用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决定,并且数学教师还应对学科型游戏应用的对象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针对教学硬件设施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学科型游戏.针对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科型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主要为情境创设、讲授和巩固知识等.在新知识的讲授时,运用学科型游戏创设情境,运用游戏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巩固知识时,教师选择合适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游戏实现数学练习,进而巩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并非所有教学内容均适合学科型游戏的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应用策略,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和选择学科型游戏时,要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方案.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游戏的应用对象,要了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以及心理成长规律,然后,再确定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应用内容,应用内容要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应用内容要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游戏的选择

(一)选择学科型教学游戏

首先,数学教师应对国内较为知名的小学数学学科型游戏来源具有清晰的了解,进而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最为合适的学科型教学游戏.教师还要对各种游戏的属性具有清晰的了解,比如,游戏对象、包含的学科内容、游戏版本与游戏特点等.此外,教师还可从国内知名师范类高校搜集教育类游戏.其次,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学科型教学游戏,使所选择的游戏符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比如,“麦麦裁缝店――形状周长、物体长度认识”“美味刨冰――有余数的除法”“蛋糕连连看――分数的初步认识”等.最后,教师通过试用来确定学科型教学游戏,具体做法为:选择一个班级,结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某个学科型教学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得学生的情感态度,最终通过小测试来获取直观应用效果,教师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该游戏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分析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与学习者

在学科型教学游戏应用中,教师应分析目标及教学内容,选择出适合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教学计划和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游戏,之后进行教学实施.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要清晰准确,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模块,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计算,知识要点为认识几分之一及比较大小.认识几分之几及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简单加、减计算;学习目标要求为会写、简单计算、通过计算解决简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与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游戏.对学习者的分析则包括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学习水平及习惯、学生个性生活、学习背景分析等.

(三)学科型游戏的教学应用方案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科型教学游戏之后,教师需进行应用方案设计,具体的教学实施流程为:课前准备导入新课程(包括学科型游戏与生活实例)讲授新知识(在教学游戏应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应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游戏在学科知识点中的应用)知识的提升与迁移运用(小组合作与独立完成教学游戏在数学知识中的综合运用)课堂评价(归纳总结)课后作业与延伸(在练习册中再次运用教学游戏)完成教学过程.

三、学科型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中“几分之几”教学模块,引入“蛋糕连连看”进行教学实践.教学目标与前文分析一致,教学用具包括教学挂图、方形纸片与圆形纸片、教学游戏“蛋糕连连看”等.将学生分组,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试玩“蛋糕连连看”,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彩笔将圆形纸片和方形纸片进行分割,然后说出几分之几.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分割方法,比如,对折纸片等,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堂学习的收获,然后进行总结与测试,最后进行练习巩固.

通过测试与访谈发现,小学生在学科型教学游戏应用的教学模式下,能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效果良好.多数学生认为,学科型教学游戏能够使其注意力保持时间更久,而且在游戏进程的带动下,其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此外,从学习成绩的测试方面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较为准确和深刻,测试成绩较为突出,尤其是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在学科型教W游戏模式下,其数学成绩的进步很明显,而且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玉强.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26):161.

[2]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6):101-102.

[3]张志宗.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5(6):73-75.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学生 数学 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

一、概述

知识体系庞杂、内容丰富、抽象性强是数学学科中十分重要的特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总结,则会导致知识点混乱,在应对问题时无法及时提取有效信息,从而感到所学内容晦涩难懂,学习过程力不从心。因此,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教师会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的素质。

教师培养中学生数学归纳概括能力的途径丰富多样,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从知识内容上进行培养以及从思想方法进行培养两个角度。

二、从知识内容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概括能力

2.1 在知识内容互逆关系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中学阶段,互逆知识点的存在是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项显著特点。特别是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互逆定理、互逆变换、互逆运算、互逆公式、互逆证法等等,这些互逆知识点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互逆知识点往往各自有着特有的内容、功能,同时,彼此之间条件、结论等又往往存在互逆关系,关联性较强。因此,将此类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统一记忆、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关联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互逆知识点有很多,例如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中的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便有相应的逆定理:“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通过对互逆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把握图形对称这一知识点的性质。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可逐步养成归纳记忆互逆知识点的习惯,从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

2.2 从知识内容比较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中,相似知识点多,无论是课本上的定理、定义,还是在平时结题过程中的思路、方法等,均存在大量相关联、相类似的内容,如果不能适当的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则容易导致学习过程中思路混乱,解题时不能快速高效的找准适用知识点,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各类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相似及不同,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从而实现数学学习时课本“由厚读薄”的过程。

例如在学解多元方程式组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回忆,并将一元一次方程与多元方程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解答过程中的相似点及不同之处,逐步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各自的解题模式。同时,由于两类方程无论是在方程形式还是在解答思路上均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应鼓励学生对这些相似之处进行归纳、概括;同时,对于二者间区别也应及时总结,从而形成更加清晰的解题思路。在不断的分析、比较过程中,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将逐步养成。

三、从数学思想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概括能力

3.1 从“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概括能力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字与图形构成了数学学科的两个主要方面,且二者间彼此联系,相辅相成。也正是由于图形与数字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得数学学科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几何”与“代数”成为数学的两门分支学科,二者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作为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学好两门学科,同时又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联系,方能使“数”与“形”的学习相得益彰。

初中数学学习中存在大量需要通过“数形结合”以解决相关问题的实例。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的学习时,sin、cos、tan、cot等三角函数既对应于三角图形定的含义,同时也具备了多种数字意义,特别是对一些特殊三角函数如sin30°、cos60°、tan45°等,其均在对应于一定的三角图形的同时亦具有实用的数字取值。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及总结,学生在看到此类三角函数后可迅速将其等价于1/2、1等数值,实现了数形结合的过程。此类实例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多分析、多总结,并在日常练习中加以应用。通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学生会逐渐形成对此类“数形结合”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的良好习惯,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从而得到提升。

3.2 从“化归”数学思想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概括能力

“化归”思想包含两部分的含义,即“转化”与“归一”。其中,“转化”指的是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变换,“归一”则指将复杂的、多样的内容归纳整合为某一类基础的、常用的知识点。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庞杂,学生日常接触的题目类型亦是错综多变,只有经过“划归”思想的整理、概括,方能逐步找到知识体系的主线,在“举一反三”的同时抓准知识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化归”思想可应用于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时,主要思路通常是将线面之间、面面之间的关系转化为线与线的关系,从而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转化为线线垂直的证明。这一过程便充分体现了“化归”思想的应用。在学生逐渐形成“化归”思想后,对于同类的问题会进行主动的划分、归纳,从而将复杂的知识点简洁化、体系化,并在做题时进行练习、应用。学生会逐渐明显的发现自己解题思路更加清晰,从前的“偏题”、“难题”变得相对简单起来,从而更加主动的在后期学习中应用“化归”思想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久而久之,会培养起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

总之,对于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而言,归纳概括能力是学生的必备素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选择科学、合理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认识到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教、学双方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方能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齐长波.影响数学归纳能力的要素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

[2]叶丽仙.培养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方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自我监控能力 学法指导

关于自我监控能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十几年前紧密结合具体学科的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尚不多见。然而现在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结合具体学科的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其中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不少。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研究者逐渐注意到自我监控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也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重要性。可以说,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实质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矫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重新审视数学学习过程,我们认为,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我试图对高中生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力求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思路和方法。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提高记忆、加深理解,灵活应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心理机制

1.自我监控是一种元认知高度醒觉状态。弗拉维尔等认为,元认知监控的实质就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学生自我监控是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尼尔逊认为,人类认知过程应区分为两个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水平,即元水平和客体水平。对学习而言,客体水平即通常所说的知识或技能获得过程,而元水平则类似学习的自我监控。我国有学者董奇等将自我监控的结果区分为认知指向型和非认知指向型,并划分为计划性、准备性、意识性、策略性、执行性、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8个维度项目。自我监控作用的基本特点是元水平调节客体水平,从而改变客体水平的信息加工状态。因此,学生自我监控是一种元认知高度醒觉状态。

2.自我监控是一种自发状态的认知结构特征。机能派生于结构,个体的策略行为总是以主体已经具有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为转移的。没有一种行为,构成一种绝对的开端,它是嫁接在以前的格式上的。学生自我监控是一种自发状态的认知结构。它需要启迪,需要教学干预以促使其唤醒,进而过渡到自觉水平。从这个意义讲,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实施教学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方法

1.学法指导。笔者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状况出发,把学习方法指导的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一是严格落实学习常规。对于学习的主要环节如预习,听课,作笔记,作业,复习等制定明确的学习常规,并严格检查落实,帮助学生达到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二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特别是进行成功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和长处,让学生尝试进行自我归因,肯定强化正确归因;及时矫正不恰当归因,维持学生的成功期望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三是提倡自我检查与自我批改,鼓励学生书写学习日记。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及解题训练中笔者要求学生不能做完便完事,必须按一定程序和方法进行自我检查。指导学生建立“错解档案”,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鼓励学生书写学习日记,把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

2.构建数学思想。在教学中,加强策略性知识的讲解,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一是帮助学生分析数学思维过程,梳理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使思维精确化、概括化。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活动的过程的条理性、逻辑性等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数学解题质量,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反思学习过程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分析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概括解题思想,使思维条理化、清晰化、精确化、概括化。二是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思维策略上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通过反思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通过解题促进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的熟练掌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分析具体方法中保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让他们寻找自己解题过程中在思想方法、思维策略方面的差距,在思维由特殊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形成自我评价意识,培养自我监控能力。三是引导学生重新剖析问题的本质,对问题进行推广引申。解决了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实质,可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实质,在解决了一个或几个问题后,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从中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可使问题逐渐深化,还可以使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提高。数学中的许多问题,其表现形式各异,但内在本质往往一致,通过适当的数学变换,可以把它们归结为同一个问题,这就是“变式”。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除了平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外,还必须对学生加强检验与反思习惯教育,提高他们的检验技能。

上一篇:数学高一总结范文 下一篇:数学课堂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