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07 15:52:48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 争议 注意问题

一、引言

近年来,许多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双语中学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双语教育已成为国内教育界的一种时尚。这一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失望。就高等院校而言,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这一措施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英语教育重视的增强,也显示了政府解决传统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的决心。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由于双语教学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双语教育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质疑,争议颇大。本文就双语教育的利弊之争,双语教育应当考虑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二、双语教育

Fthenakis(1985)认为,双语教育有三种模式:1)语言丰富模式,这种模式针对的学生来自语言多数群体,目的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拥有双语能力;2)语言过渡模式,这种模式为的是通过在学校部分使用第一语言(少数群体语言)使来自语言少数群体的学生习得第二语言(多数群体语言),一旦学生掌握了第二语言,学校便不再顾及第一语言;3)语言解放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保持来自语言少数群体的学生的第一语言和完全习得第二语言使他们能够参与两个语言团体的文化,也就是说既追求一种社会的融合,又力求保持文化语言的自治(Boeckmann,1997)。本文所讨论的我国目前推广的双语教育属于第一种类型。

三、双语教育的争议

我国教育界对双语教育存在极大的意见分歧。支持者认为,双语教育是实现我国教育制度与国际接轨、加快和高效接受外国科技成果、缩短与国外科技差距的重要举措。用英语授课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增加目的语的输入和使用机会,因而能直接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Brinton et al.1989)。双语教育在欧洲的推广,加拿大的浸入式双语教育都是最好的例证。在双语课堂上,英语的使用围绕学科内容而进行,使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学科或课程来获取交际能力(韩建侠,俞理明,2007)。与传统“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外语课堂双语教学相比,这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新的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根本出路(俞理明、袁笃平,2005)。

反对者主要是担心双语教育会削弱母语学习,影响知识课程,缺乏合格师资,以及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等(胡壮麟,2004)。有的认为,双语教学、外语授课,就是否定了中国语言的优势,打击了中国人的自尊,影响了中国人的素质提高。有人甚至提到政治高度,把双语教学等同于殖民地文化倾向。“用英语授课应该限于外语院校,如果要推广到一般高等院校,那就不是一个英语教学问题,而涉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用语问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问题。解放后在五十年代我们已经彻底消除了高等院校用外语,主要是用英语或英语和汉语夹杂授课,用英语教材这种殖民地教育的残余现象,难道我们今天要恢复这种现象?”(胡明扬,2002)还有学者以香港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而未获成功的实例来提醒内地要慎重处理这一重要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双语教育的失败为世人上了生动的一课(顾永琦,董连忠,2005)。“大多数使用英文实施教学的学校未能培养出预期的高水平学生(Johnson,1997),与此同时,学生的中文水而受到严重影响(施仲谋,1994)”。正因为如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1998年以来在中小学强制推行中文教学。

从小接受双语教育的著名语言学家桂诗春先生这样评价他的双语教育:“我的双语教育基本上是‘自我教育’。我的汉语和英语的好坏都不能说明我所接受的双语教育的成败。我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语学习和写作。”(桂诗春,2004)

四、双语教育应当考虑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我认为,尽管对双语教学有很大争议,但是,国际化的潮流不可逆转,英语的国际地位仍无可撼动,双语教育在中国的开展是一项具有复杂性、挑战性和前瞻性的探索工作。在我国有选择地推行双语教育还是有其现实的意义的,关键是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基本国情

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行双语教育,如欧洲、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但这无不与之历史、地理等基本国情相关。香港的双语教育无疑也是殖民历史的烙印。1998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强制大多数学校使用中文实施教学,是一个国家对其母语地位的重新确立,也是彻底告别殖民历史的标志之一。我国是一个非移民国家,我国的社会主流语言是汉语,我们所生活的语言环境还是汉语,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不计代价地把全民都培养成为英语通。但中国的发展的确需要一大批能够高效接受外国科技成果的复合型人才,加快我国科技进步,缩短与国外先进科技的差距。要提高这类人才的外语水平,双语教育应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2.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听英语授课困难较大;如果业务水平高,还可以用业务知识来补足。对两方面都差的学生来说,则会造成教学上的不公平(桂诗春,2004)。当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足以应付教学要求时(如理解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形成概念),双语教学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达到既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又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只有达到CET6考试及格或CET4考试成绩优秀的英语水平,才能较成功地实践双语教学活动(韩建侠,俞理明,2007)。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三本学生进入大学,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即便在公共英语课上教师用英语授课,大多数学生也都难以接受,以致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注意力下降,教学效果很差。

至于在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就更应当慎之又慎。首先,普通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必须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其次,儿童在他们的外语能力远远不合适的情况下,通过外语来掌握新信息,其困难不言自喻。再者,在儿童母语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时,不恰当的外语输入极有可能造成缩减性双语教育。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重点中学把双语教育作为一门“拓展课程”,让英语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体验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是一种大胆的、有益的探索。

3.英语师资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对于中介语的发展和语言的习得至关重要,通过理解信息和接收可理解性输入可以完成二语习得。语言输入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对语言习得有所帮助。教授英语语言学科(包括英语专业课和公共英语课)的高校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大学以上毕业,英语语言水平相对较高,但对于其它学科的高校教师,绝大多数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其英语语言水平良莠不齐,很难保证目的语的有效输入。再加上用英语来上一门专业课,从内容上看是专门用途英语,从方式上看是口语体。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的口语体和它的书面语并不完全相同(桂诗春,2004)。所以,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是英语一般的专业教师所能做到的。而要找到英语好又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教师并非易事。让学生沉浸在离目的语较远甚至错误频出的劣质语言环境中其后果是可怕的。学生专业知识没有掌握,英语的促进作用更无从谈起。

虽然自2001年教育部将英语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从13岁(初中一年级)降低到9岁(小学三年级),但英语师资力量却未能同步而行,尤其在小学,英语师资严重匮乏,而且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许多中小学(主要是民办学校)打着“双语学校”的牌子,只不过是炒作而已,根本不具备双语教育的师资条件。

4.课程与教材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用英语讲授。比如中文系的课程,中国历史等,用外语讲解母语文化无疑是滑稽可笑的。还有的课程,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懂,中文授课都不一定能全部听懂,再用英语讲那就更是一头雾水,摸不着边了。这样既浪费了课时,又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学习情绪,甚至抵触双语教学。

双语教材的选择同样重要。目前,系统的双语教材匮乏,使得教学没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研发适合双语教育学科的双语教材迫在眉睫。

五、总结

1.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双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它不应也不可能替代母语的教学语言地位。

2.双语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是一项具有复杂性、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工作。

3.双语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行双语课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哄而上。在我国普通义务教育中,完全没有必要大力推行双语教育。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双语教学,比如,可以在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课程中多做试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2001.

[2]顾永琦,董连忠.香港双语教学尝试的经验教训及启示.现代外语,2005,(2).

[3]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外国语,2004,(1).

[4]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现代外语,2007,(2).

[5]胡明扬.外语学习和教学往事谈.外国语,2002,(5).

[6]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中国外语,2004,(2).

[7]施仲谋.华人社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调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8]俞理明,袁笃平.高校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高等教学研究,2005,(3).

[9]Boeckmann,K-B.Zweisprachigkeit und Schulerfolg.Frankfurt am Main:Peter Lang,1997.

双语教育范文第2篇

语言接触对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词义理解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探索

维吾尔族儿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检出率探析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维-汉词典编纂

维吾尔语简化复合句的类型及其翻译

新疆维吾尔族网络语言生活调查分析

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民族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与多元创新实践空间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藏族学校双语教育文化建设研究

新疆高校外语学科跨文化教育的区域性特征

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浅谈民族高等院校班级制度建设

贵州民族教育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汉、蒙古、朝鲜族初中生几何认知水平比较研究

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应尝试先行“本导制”

浅谈辅导员做好大学班级学生工作的思路

崇正学堂与贡桑诺尔布的教育观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探析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阴平和去声的语音变异研究

西兰卡普与土家族女性的审美教育

民族拉弦乐重奏教学创新与探索

高等教育与民族地区企业的合作与创新研究

实施双语教学中若干认识和实践问题

蕴藏德育力量的日本中小学宗教教育

在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索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调查研究

试论民族院校预科汉语教学的特点及对策

建构不同语言关系下的双语教学模式

对内蒙古喀喇沁旗蒙古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民族院校双学位专业的思考

内地班语文教学现状与思考

构建双语和谐的多语社会

美国双语教育法的历史演变

多媒体在对外汉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综述

多元智能定向成人英语教学的革新

日本终身教育的特征及启示

四川凉山州双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措施

从"汉语文"到"汉语",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改革

"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

浅谈新《英语课程标准》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根据英语新教材特点以人为本备好课

对小学双语科学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论双语师资的现状与培养

双语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双语教育;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62-01

一、双语教育的基本含义

双语教育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的媒介,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两种语言的教育活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双语教学开始呈现添加性双语教育这一特征。具体而言就是在老师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是采用传统的母语教学,而是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等作为教学语言,这样一来就能在学生熟练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掌握第二种语言的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的实用型人才。

二、幼儿双语教育的优越性

1、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众多的国外科学家研究表明,在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内,对他们及时地进行双语教育会使他们对各个语种之间的差异产生较高的敏感性,这样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便会增强,学习起来也会比较容易。早期进行双语教育的儿童和一般进行单语教育的儿童相比在学习语言的能力上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前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接受其他语种的学习,而后者在以后学习别的语种时就会显得比较吃力,尤其是在发音和语音语调方面。

2、有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开发

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还有利于对其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的单语儿童相比双语儿童的思维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明显要高人一筹。因为在学习双语的过程中,他们要学会如何接受和处理两种不同语言的能力,相同的思想与两种不同语言的交汇给予了儿童更多的思考空间与机会,使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了许多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这就帮助他们形成了一般儿童并不具备的联想能力,并且也开发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能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

通过长期的细致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进行双语教育的儿童他们比一般儿童的表情更为丰富,动作和情绪的变化也更为明显,而且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判断对方脸部表情以及动作的变化。双语学习使儿童能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更好更快的认知这个世界,认识自己,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如何正确开展幼儿双语教育

1、双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双语教育就目前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摸索。现在除了极少数的幼儿园具备了双语教学的条件以外,其他很多的幼儿园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缺乏教学的师资,良好的教学环境很多幼儿园对儿童开展的英语教学都不规范与完善,教学质量也很难有所保证。因此如何不断提高与完善幼儿园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是我们要进一步解决的实际问题。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幼儿学习双语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首先其在教授的过程中就不能有所侧重,更不能有损幼儿的汉语学习。其次,在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的时候,切忌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寓教于乐。孩子在那个阶段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方式来进行双语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也迎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知识掌握理解程度也会比传统的教学来的更为深刻。最后,基于我国目前双语师资严重缺乏这一问题,要全面推进幼儿的双语教育第一步就要不断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学老师。但目前在我国就业的幼儿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英语教学水平不达标,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幼儿双语教师的上岗培训,建立起规范的培训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双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水平,从而保证幼儿双语教育的顺利开展。

3、构建理想的语言环境

幼儿本身便是处在特殊阶段的儿童,在进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特殊性,构建适合他们学习的语言环境。幼儿园作为他们学习的场所,应该为其语言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在幼儿园内装扮一些用字母拼起来的图案,或者张贴带有拼音和字母的彩画等,幼儿在学校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他们在下课后通过这些图案还能回想起上课的内容,就能记忆的更为深刻。另外,家长也要经常与老师沟通,将孩子的情况及时地反馈给老师,以便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孩子回家后,家长也应该为他们在家里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四、结论

我国要全面推进幼儿双语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不断加强培养合格双语师资的同时,也要提供给幼儿一个理想的语言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牢固地掌握所学语言,不断地适应社会前进的脚步,成为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双语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语教育;令人堪忧;观念绝对化;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双语,即汉语和英语的统称。

先说我们的汉语吧,也就是我们的母语,时下已经冷到了冰点。让我们睁开眼睛看看:

一、汉语学习无绩而终

从小学到中学阶段,是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每天都有语文课。然而到了大学,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他科系都不开设汉语课了。老实说,这种中止性的学习体制,等于把我们已经取得的汉语成绩,付之东流了。我们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就像流入沙漠中的清泉,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特别是大学时代,对学生进行母语的灌输和训导,不仅能对华夏的文明有更深的解读,而且还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之情的熏陶,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因为如此,难怪我们的大学生写不好一封合格的家书,甚至于连一篇通顺的论文都写不了;正因为如此,我国有很多留学生,一旦学有所成,就忘祖背恩,改籍换册,永不归来。这些与我们国语教育有没有关系?这是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而我们看看外国人呢,他们对自己国家母语的学习一直坚持到大学二年级,之后才开始选择其他的专业进修,这不能不说明——他们的指导思想、教育体制、学科设置的科学性了。

二、语文教学令人堪忧

自语文教学改革以来,无论大纲、教材,还是考卷,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令语文同仁目不暇接,乃至感到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摸不到北,甚至于产生了一种“越教越糊涂”的感叹,不知道路在何方,这是一忧。从考试效果来说,数理化得满分的学生多的是,而语文这个学科,除了小学一二年级外,可以说往后的任何一次考试都找不到一个学生得满分的,即使能考上清华北大,也概莫能外,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的悲哀,这是第二忧。再从语文教师的课堂效果来看,特别是高年级(包括大学中文专业),能够像理科那样,教师能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教得如痴如醉或者说学生喜欢听语文老师教授的,恐怕不算普遍吧?学生总觉得语文学不学、听不听都差不多,反正考个及格是不成问题的,就连学校外面搞家教或补课的机构也没有语文这个学科。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学生基本上把语文老师当成摆设、“夜壶”了,上课不如看点其他课外读物,或者干脆昏昏欲睡……如此的教与学,难道还不令人担忧吗?

三、写作能力普遍下降

我们且不言当今出现了几个像李白、鲁迅、巴金这样伟大的文学家,单就学生而言,一篇作文,能达到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文句通顺、标点正确、少有错别字的基本要求,不知能有几个学生过关——这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啊!就说高考,在作文方面得满分的考生也是不多见的。加之,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经济富裕,许多学生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网络或者电话上,不愿意动笔练练,写写日记、写写书信之类。学生是如此,连大学教授也不例外。前不久,安徽某大学一个待岗人员为12名教授编著论文的事实被媒体曝了光。这说明什么?专家学者没有写作能力,或懒于写作,就只好请“”代劳。长此下去,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将丧失殆尽。

与此相反,我们对英语学习又是怎样的“疯狂”呢?

(一)英语观念绝对化

由于地球变小,国界拉近了;由于我们与世界接轨了,与外国人往来频繁了;也由于我们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了。于是乎,我们就喊出了“中国必须向外国学习,特别要先学习英语,不然就有可能当“亡国奴”了。事实上,向外国学习是必需的,学习英语也是必要的,但叫人人学习,就有点邯郸学步、舍本逐末或者说“崇洋”的味道了,犹如时期叫全国人民都写“诗”一样。诚然,我们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多了,但也是要分层次、分领域、分地区、分人群。我想,作为生活在国内的中国人,即使洋人再多,也不可能有与我们中国人交往那样多。老实说,在国内,天天都在你周边转悠的外国人到底有几个(驻华使馆除外,外交部长除外)?我觉得,对外语的认识,外国人倒是很清醒,比如法国把“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写入了宪法,俄国的宪法规定“禁止在俄语里滥用英语单词”,这都是为了纯洁母语,不使母语异化,用法定形式把它强制下来。

(二)英语教育低龄化

据悉,在国外的中学教育体制里,没有开设过中文这个学科的课程。即使目前掀起 “中文”热,也不过是像服装的流行色一样而已,他们的热度绝没有像我们学习英语这般炽热烫手。在我们的教育中,不仅大学、中学开设有英语课程(有时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50年代我们与苏联老大哥友好,学校多开俄语课),连小学和幼儿园也开了所谓的“双语学校”。不仅普通学校开设外语,还有专门的系统学习这种语言的学校(比如重庆市就有属于中学教育的重庆外语学校,并非大学性质的外语学院)。低龄化开设英语课,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弱化了母语的学习,影响了整个民族的教育质量。我想,英语课的开设,最好放在义务教育之后,这是比较符合国情的。

(三)英语考试普遍化

双语教育范文第5篇

当前第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我国中小学校逐步推开,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参与这一历程的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手段方面同样提出了相关要求,更加强调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与趣味性。由于大学生年龄的特点,在教学中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让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完全深入课堂,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地改变以往的陈旧的讲述、板书等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双语课堂的效率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出的正确选择。“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那么就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样,双语教学工作要真正适应大学生们的需求也必须在手段上考虑其身心发展特点。大到宏观双语政策方面的制定,小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步骤、教学方法、教具的使用等等,都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大学生们由于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思想上有一定独立性,单纯的课堂压迫式“满堂灌”的教学思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就必须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们的身心素质,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语言教学。

当前新疆高校双语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面临的问题

首先,观念上缺乏正确认识,重视不够。目前随着双语教学工作的逐年推进,国家逐年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投入,自治区各大高校已经基本具有了充足的现代教学设备,然而仍有部分高校老师对这些设备的重视程度不够,习惯于采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认为这样做效果依然不差,因此影响了他们对教育技术的作用的认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够,更难言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其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上的误区。有的虽然做到了使用,但片面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视它的“内在美”及对教学的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聒噪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对有效地实施语言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另外,重视课堂的“教”,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学生上课就会像看电影一样,只看屏幕,不看老师。使双边的语言学习交流活动更少,这样就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难以体现,其作用大大折扣。

新疆高校双语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与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在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根据课程需要运用相关的媒体设备,这样既可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以便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加大高校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广大教师不仅在思想上有使用现代多媒体等教育技术手段服务语言教学的意识,而且更要懂得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的方法,做到不仅“能懂”而且“会用”。结合语言学科的特点,在课上保证基本语言教学信息准确传达的基础上,不断采用新的多种多样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加强影音、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加强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加大使用力度,不断增强学习语言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

展望

双语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双语教育 教育政策 美国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14-0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之一。其双语教育起始于1568年,至今已经历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美国第一部双语教育政策是1968年的双语教育法案(Bilingual Education Act),该法案明确表示双语教育项目是联邦教育政策的一部分。这是双语教育第一次被写进联邦法律。经过四次修订后该法一直沿用了30年。近年来,加州通过的昂茨提案(1997)和227决议(1998)以及亚利桑纳州通过的203决议(2000),是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使最近几年美国出现了全国范围抵制双语教育的浪潮。2002年,布什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法案,也就是原中小学教育法案的重新授权)的通过更是明确规定不允许开展保持性双语项目。在双语教育开展了近40年以后,双语主义基本上从美国联邦教育政策的词典里消失了。[1]笔者认为对拥有悠久双语教育历史的美国进行历时研究十分有必要,它将对我国的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一、以法律为政策基石

对双语教育的发展而言,若缺失必要的法律法规保障,那么双语教育就会面临重重困难,举步维艰。美国双语教育发展的历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但在《1968双语教育法》未颁布实施以前,美国双语教育基本上处于缓慢发展或名存实亡的境地。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双语教育法》,政府把为母语不是英语的孩子们争取平等教育机会的运动转化成国家强制实行的双语教育政策。这是第一个专门的双语教育法案。法案规定“美国政府为地方教育部门提供财政支持,用以制定和实施新的富有想象力的初中等学校计划,这些计划必须符合特殊教育的需要……计划主要针对那些母语为非英语家庭的孩子们。”[2]《1968双语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1974与1983年两次对该法案的修订,促使着美国双语教育真正走上了长足发展的道路,使语言少数民族学生获得了平等教育的权利。“语言立法是语言政策的升华与保障,是法律行为。”[3]因此,美国的语言教育政策都是通过语言立法来体现的。

二、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两个层面相结合

美国的政策制定有两个层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美国的双语教育决策权部分由联邦政府承担,部分则分属于州政府和地方学区、甚至个人。因此,美国双语教育的实践既不受中央集权的绝对控制,也不受地方分权的完全左右,而是体现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合作。联邦政府的双语教育政策是权威的、决定性的和宏观的,州政府的双语教育政策是临时性的、地方性的和微观的。两个层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州政府的教育政策和联邦政府的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一个刚性,一个是柔性。例如,联邦政府在财政拨款、法令颁布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州和地方政府则更多的是对双语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部分政策制定等具有主动权。这种语言教育政策机动灵活,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应付美国复杂的语言教育生态。[4]

三、政策制定过程民主化

只有民主化的政策制定过程才能确保政策制定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例如美国加州的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一般需要得到以下人员的支持:①行政人员,包括学校和社区的行政人员。例如,他们要把学校的外语学习计划与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教育框架结合起来;学校用于外语教学的配套资金,以便可以聘请外语人才;购买外语资料等;对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的评价等。②学习顾问:鼓励学生尽早地学习外语,并尽可能地延长外语学习的持续时间。③校董事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资助;确保聘请合格的外语教师。④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他们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⑤当地社区:社区是学生练习外语的好地方,社区往往具有很多外语资源。⑥工商业:外语教育和国际教育是最有利于工商业的。学校与当地的企业合作有利于学校的外语教学,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奖学金、语言营、实习、交换学生等项目,企业也可以对大众宣扬外语学习的意识,让大众接触目标语的人和文化,企业还可以邀请重要人物来学校演讲,这可以刺激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5]

美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双语教育发展道路,其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最终美国双语教育还是以失败告终,其中教训又值得我们警醒。

四、由于受政治因素左右,双语教育政策缺乏稳定性。

美国双语教育的实施与美国政府的权力结构、政治制度、政治理念和信仰密不可分。而正是由于这些政治因素左右,美国的双语教育政策一直摇摆不定,缺乏稳定性。20世纪60年代在席卷美国社会的民权运动中,“双语教育”成了少数族裔强烈要求的权利之一。面对日益高涨的运动形势和强烈的双语教育呼声,美国于1968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联邦级双语教育法案(《1968双语教育法》)。该法案将双语教育作为联邦政策。于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双语教育出现了短暂的黄金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执政的里根政府对双语教育态度消极。他认为双语教育的实际作用是保存少数民族语言,而不是使少数民族获得足够的英语语言能力,从而顺利进入劳动力就业市场,因此双语教育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美国的传统。里根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贝尔(T.H.Bell)根府意愿,迅速采取了以英语教育为主,抑制双语教育的措施,双语教育财政拨款被大量削减。[6]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经济上不利局面的出现,美国社会对双语教育质疑的声音彼伏此起。1997年7月,美国昂茨(Ronk. Unz)和塔其曼(G Lorla MattaTaehman)227号动议案――“为了移民孩子的英语教育”。提案提出的表面目的是努力改善孩子们的语言教学,以提高这些孩子的英语水平,争取经济上与就业机会的平等;但事实上227号动议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废除加州的双语教育法,用英语浸入式教学代替双语教学。[7]

五、受熔炉思想的牵制,双语教育政策发生倾斜。

美国的熔炉思想认为“美国是上帝的坩埚,一个伟大的熔炉,欧洲各个种族得到冶炼和重铸”。[8]熔炉思想的核心是追求美利坚民族在传统方面的一致性,它的实质是同化论,即认为外来民族必须毫无保留地抛弃本民族的传统和习惯,而全盘接受主流民族的文化,完全认同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从而达到所谓的“社会融合”的目的。这种思想一经出台,就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美国政府的信奉和追求,它进一步激发了美国国内民族主义者同化异族的情绪,这种同化情绪在民众中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并逐渐演变成政府行为,一系列限制双语教育的法案在各州纷纷出台,双语教育在美国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9]1992年,宾夕法尼亚州的伯利恒区(Bethlehem)公立学校督学托马司•杰•多略西先生废除了该区长达十几年的西班牙双语教育计划,取而代之的是把英语作为受教育者的教学语言。1998年昂茨提案的通过,无疑是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使最近几年美国出现了全国范围抵制双语教育的浪潮。2000年11月,亚利桑那州通过了类似的反双语教育的203法案。[10]2001年,纽约市教育理事会以全票通过了双语教育改革决议案,该决议案强调家长在其孩子是否接受双语教育方面具有完全的决定权。2002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反双语法案Question 2,该法案认为:双语教育无益于少数族裔学生迅速而有效的掌握英语,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1年的英语学习和训练,然后将其转入完全英语课堂学习。同年,美国颁布的新基础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宣告了《双语教育法案》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英语习得法》(English Acquisition Act, Title III)。

六、结束语

综观美国四十多年的双语教育改革,尽管它曾在许多学校获得成功,并使少数民族学生获益,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双语教育在美国公众心目中已被贴上了失败的标签。本文从教育政策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双语教育实施之成败所在,认为其以法律为政策基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两个层面相结合的政策制定方式和民主化的政策制定过程值得我们借鉴,但受政治因素左右、受熔炉思想的牵制成为了美国双语教育最终失败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东辉.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8(6):61~65

2 Banks, J. 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 Boston:Allyn and Bacon,1994:269

3 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周 瓦.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历程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53~57

5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Kindergarten through Gade Twelve). Sacramento, 2003:53~55

6 冯广兰.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嬗变及其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2008(1):55~59

7 Unz., Ron. Bilingual Education Lives on[J].New York Times. Mar 2, 2001

8邓蜀生.美国与移民:历史•现实•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383

9 崔凤华、李春生.政治视角下的美国双语教育历史与其现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6):66~70

双语教育范文第7篇

一、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藏汉双语教育成就

(一)双语教育学校规模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2008年,青海省开展藏汉双语教育的民族中小学共有2042所,在校学生208441人,其中藏族小学1960所,在校学生183747人,藏族中学82所,在校学生24694人。到2010年,实施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已达2087所,在校学生220714人,分别占民族中小学和在校学生总数的82.51%和43.70%,其中用藏语文授课的小学2005所,在校学生200884人,用藏语文授课的中学82所,在校学生19830人。此外,随着集中办学模式的发展,双语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以果洛州为例,该州把生源少、居住相对集中的花石峡、黑海、清水三乡寄宿小学及花石峡小学“合四为一”,建立了花石峡中心寄宿小学;把一水相隔的拉加、军功寄宿小学合二为一,创办了拉军中心寄宿小学;玛沁县把西部四乡寄宿小学合四为二;达日、久治、玛多、甘德、班玛五县的10所普通中小学合并为5所九年制普通中小学;全州原有的6所县级藏文中学办成能够容纳该县50%以上生源的九年制中心寄宿学校。这些学校合并后,校舍利用率由60%提高到100%,师生比例由1:6提高到1:12,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在校学生最多达700多名,平均增长约4倍,教育投入相对集中,学校管理趋于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汉语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二)双语教材建设成绩卓著

为满足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需要,青海省于1970年成立了青海民族教材编译机构。1982年在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的提倡下,将藏文教材建设纳入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协作编译出版的轨道,加快了教材建设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努力,简易小学、民族小学和民族初中的各科教学大纲、课本、教学参考书已全部出齐;藏文高中教材和民族师范教材也陆续配套。辅助教材方面,自1992年以来,根据原国家教委“同步供书、配套建设”的要求,逐步配套编译了藏语文、汉语文、物理、历史、生物以及高中数理化的练习册、假期作业、实验报告册、课外习题集、填充练习册、课外阅读等辅助教材。截至2002年底,青海省共编译九年义务教育藏文教材373种,其中已出版315种,基本做到了与汉文教材配套建设、同步供书,为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双语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经过多年的摸索,青海藏族地区的双语教育逐步形成了“藏语文授课,加授汉语文”、“汉语文授课,加授藏语文”,以及“以藏语文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汉语文授课为主”三种基本模式。海南、海北州及海西州天峻县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两种教学模式并存(即藏语文授课,加授汉语文和汉语文授课,加授藏语文),小学主要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基本采用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教学模式。黄南、果洛州的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基本沿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两种教学模式并存。且为了协调小学和中学阶段双语教学计划,全省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中小学统一执行原国家教委转发的《五省(区)义务教育全日制藏族小学、初级中学及中学教学计划》;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民族中小学,均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原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随着各地办学条件的改善,部分藏族中小学开始加授了《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实现“三语一机”正成为藏族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

(四)双语教育师资力量日益壮大

新中国藏族师资队伍的建设同藏族现代教育同步发展。截至2009年,青海省中小学师资队伍中,少数民族教师已达26129人,占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的45.08%,比1949年的140人增长了约186倍。教师学历合格率以六个藏族聚居区为例: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已分别达到96.1%、88.8%和48.3%,较2002年提高了54.1、73.7和33.7个百分点。目前,民族自治州、县的小学教师基本实现了地方化、民族化;民族综合职业学校和民族中学“双语”教师比例逐步增长。2009年青海省各级各类藏族中小学共有教师15752人,其中专任教师12510人,兼通藏汉两种语言文字的老师达7500人。

二、影响青海藏汉双语教育的因素分析

(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双语教育的影响

青海藏区除玉树地区使用康巴方言外,大部分地区使用安多方言,且使用藏语的程度又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只用藏语,不懂汉语。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与外界交往较少的纯藏族牧区,此种情况所占的地域和人口比例最大。二是主用藏语,兼通汉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藏族与蒙古族、汉族杂居,各民族间在生产生活中交往较多,使该州的藏族逐步掌握了汉语。三是主用汉语,兼用藏语。居住在城镇和交通沿线的农村、牧区小块农业区的藏族,在社交活动和公共场所习惯用汉语,但在本民族交往和家庭生活中仍使用藏语。四是用汉语,不懂藏语。居住在东部农业区的部分藏族,缺少学习使用藏语的环境和习惯,因而随时间的推移,藏语被逐渐淡化。

近年来,青海藏族地区乡镇以上的城镇社会已形成藏语言为主、汉语言为辅双语社会的初步特征,农牧区也受到城镇双语社会的影响逐步从单语社会向藏汉双语社会转变。但由于青海藏汉双语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农牧区缺乏藏汉双语学习的环境,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双语教育模式和管理机制。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藏族干部群众担心汉语的学习会使本民族的文化消失而对汉语的学习认识不足。可见,缺乏语言环境、语言习惯以及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青海省广大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地理生态环境对双语教育的影响

青海藏族聚居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艰苦的条件导致了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同时,地理交通造成的封闭性,给人才交流、信息传播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十分不利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科技和先进经验的辐射,严重影响着这些地区双语教育的推进。

(三)教育资源不足对双语教育的影响

1 教育经费不足对双语教育的影响。双语教育的经费一般是指超过

单语教育之上的那些额外费用。青海藏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与经费投入的矛盾十分尖锐,大部分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大于当年本县地方财政收入总额。据调查统计,2005年青海省六州地方财政收入为46215.66万元,而教育支出为37316.06万元,其中:青南三州地方财政收入9865万元,教育支出14382万元,三州地方财政收入只占教育支出的68.6%。六州中小学人员工资支出约占教育经费支出的86%。地方财政低收入与藏族地区教育高费用之间的矛盾表现的十分突出:同仁县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210万元,但教育支出达2375万元;达日县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270万元,全年教育支出达549万元;玛多县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206万元,教育支出407万元,全县的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占全县教育支出的一半。由于受地方财力的制约,教育行政部门划拨给各藏族地区中小学的经费则更杯水车薪。教育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的严重滞后。青海藏族地区有的州、县中小学校舍修建于70、80年代,2009年玛多县初中校舍面积中危房面积占67.74%。此外,冬季供暖一直是困扰藏族牧区办学的难题,一般学校只能维持最多三个月的供暖,致使有的学校不得不采取缩短暑假时间提前开学的措施。可见,地方财政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普九”任务的完成,藏汉双语教学就更无法同步跟进。

2 双语教师培养不足对双语教育的影响。青海省培训藏汉双语教师的机构目前仅有青海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和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而目前由于许多现实原因,培养出来的兼通双语的人才不愿到基层民族学校任教。加上某种需要,培养的双语毕业生被有关部门层层截留以及从双语教师中选优、提拔、调任,使得原本不足的双语师资队伍更加紧缺。青南地区有些州县民族中学,因双语教师缺乏而无法开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双语课程。从双语教师质量来看,2002年青海藏族地区小学、初中和高中双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1%、88.8%和48.3%,但仍低于全省96.16%、90.06%和54.88%的平均水平。藏族六州的小学双语教师合格率虽说超过95%,基本实现了地方化、民族化,但如果撇开合格率的纵向发展指标,青海藏族地区初、高中的双语教师学历不合格率分别达30%和55%。从双语教师结构方面看,存在民族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多,音体美双语教师少,民族中学藏语文双语教师多,外语、生物、理化、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双语教师少,且在职双语教师离岗外流严重,黄南州1990-1993年调离的双语教师达104名,占教师总数的2.8%;玉树州某县中学仅2005年就流失8名双语骨干教师,致使停课停学。

3 藏汉双语教材缺乏对双语教育的影响。青海藏族地区早先采用的是译用内地教材。1982年始,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出版发行了藏文各科教材。但从现行教材来看,问题不少,主要是:第一,统编文科教材本土化内容相对匮乏。现行教材主要是以汉文教材内容对译的,藏族儿童对统编教材感性材料十分陌生,这导致了语言转化的困难。第二,“五协”版藏文理科教材问题较多。一是专有名词术语翻译不统一。主要表现在:旧版教材与新版教材之间、各科教材之间、同类学科之间以及同学科的课本与教参和练习册之间名词术语不统一。二是个别翻译的小学、初中的数学教材中有错译、漏译现象,部分小学、初中的数学教材校对不认真。有的教材已再版8次,但错误仍未订正。三是少数数理化、地理、思想品德教材的译文表达模糊,重要人物的姓名翻译不准确,历史事件张冠李戴,致使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对照汉文译本。严重挫伤了师生使用藏文教材的积极性,影响了双语教育。

三、新时期加强青海省藏汉双语教育的思考

(一)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加大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启动“双语教师培训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双语教师。在双语教师考核中,把掌握藏汉双语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把提高和培养教师掌握运用汉语文的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和难点,把普通话考试作为监测手段。争取在两至三年内完成藏汉双语教师的轮训工作,经过考核合格者,颁发“双语教师合格证”。第二,教师培训在兼顾学历培训的同时,应采取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培训形式。通过开展短期培训班、教学观摩、请专家学者讲学和业务报告等手段提高教师双语素质。在校本培训中还应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第三,进一步提高藏汉双语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稳定双语教师队伍。青海藏族地区存在较多影响师资队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在东部经济迅速发展的强烈反差下,藏族地区的教师外流趋势日益增强。牧区教师流向县城,县城教师流向内地,一线教师谋求提干,部分教师弃教从商,教师结构严重失衡。因此,首先应制定能充分调动双语教师教学的倾斜政策,并在职称评定、评选优秀教师、津贴福利等方面优先考虑双语教师。其次要解决藏族地区双语教师面临的实际困难。一方面要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解决教师子女入学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专注于教育,激发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

(二)合理安排教材使用,实现教育现代化

目前青海藏族部分地区不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教材选用各行其是。在此建议尽快调整、修订、完善藏族中小学教学大纲和计划,把进行藏汉双语教育列为主要内容,同时应对全省各级各类学科教材的使用进行规划指导。鉴于“五协”版教材存在的问题,为消除译文表达不清、不易理解的现状,建议聘请相关学科的独立审稿人对藏文理科教材进行审读,审定名词术语不统一的问题。为了加强教材的互动沟通,应不定期召集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开展藏文教材编译专题研讨会,交流彼此的经验和体会,切实提高教材的编译质量。

强化录音教材建设。目前,从整个青海省情况来看,藏族中小学电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应尽快争取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藏汉双语教学软件建设项目,填补藏族教育至今尚无藏汉双语语音像教材软件的局面。此外,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也是实施藏汉双语教育的最佳形式之一。首先,应改变观念,构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改变将深刻地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本由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新情境、协助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也由教

师传授知识过程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知识过程。其次,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远程教育模式。依据藏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有步骤、分重点地实施。选用网络公司开发的“经济型”产品,如:“校校通”工程开发的经济型In-ternet校园网络集中教学系统和普通闭路电视网,仅需投入几万元,就可使一所资金缺乏的普通中小学实现远程教学。再次,加强研究,促进藏族地区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青海藏族地区的人口、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性等因素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积极开展藏族牧区教学模式和校园文化的远程教育研究以及改革藏族牧区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均为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藏族地区远程教育资源的互补;重视软件(库、网、人)和潜件(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方法、模式等)的同步建设,充分发挥藏族地区远程教育的利用效率。

(三)加大教育投资,保障落实双语教育所需经费

第一,健全投入机制。青海民族地区35个县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12个,其中8个位于藏族牧区。35个县中的14个县(即玉树州6县,果洛州6县和黄南州泽库、河南县)的学龄儿童入学率长期在30%-50%间徘徊,12至40岁人口中文盲率高达50%-60%。为改变此状况,“九五”以来,青海省在中央的支持下,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邵逸夫先生捐款项目”等,加上省上配套资金,综合投资达14.5亿,这对青海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地区实施藏汉双语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应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第二,完善教育经费分配办法。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分配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下达。藏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学校规模不大,大多数学校在校学生并不多,但学生的平均费用却很高,教育成本很大。因此,应根据教育投资的级差效益来确定藏族地区教育投资的比例,实行教育投资的三级分配:一是以全国平均标准对各省区教育经费进行第一次分配;二是对教育投资级差效益较低的民族地区再进行一次追加;三是对教育投资效益最低的海拔3500米以上的纯牧区和边远地区再进行第二次追加。

(四)建立科学的双语教育评估体系,推进依法治教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考”制度已经取消。但在民族地区还有存在的意义。目前,藏族聚居地区的“会考”除藏语文外,其他学科都是翻译试卷,试题与民族中学所使用教材内容不尽相同,很难反映民族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标准化的考试和测验,并针对各地双语教学的实际,建立同类学校统一制卷命题,统一考试的制度,以有效的评估各地教育发展状况和教学水平。

在青海藏族地区实施的汉语水平考试是专门为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部级标准化考试。在青海藏族地区推行汉语水平考试,能够全面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目前,《国家少数民族汉语等级考试大纲》已颁布执行,青海省在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青海省部分少数民族学校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试行方案》。笔者认为,与国家汉语等级考试制度接轨,应是今后青海省藏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尽管需到高中阶段方可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但现在就应该从教材编写、教学设计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汉语就有机会接触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语法理解等模拟训练,接受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

总之,在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增强参与现代社会竞争、就业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提高实施双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双语教育战略。

注释:

(1)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第231页。

(2)五协,原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藏文教材协作小组,现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的简称。

双语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双语优势;沉浸式学习;分层次

一、双语的含义

双语是宏观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不同的语言学家却以不同的方式来定义双语: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双语就是能同样熟练地操两种不同语言进行交流。而有些语言学家则认为,双语是能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但很可能对其中一种语言的熟练程度远远大于另一种。

在中国,双语的含义很广,即指少数民族除了本民族语言之外对汉语的掌握,又指中华民族除了汉语外对各种外语的掌握。而双语更为通俗的含义,是指中国人除了汉语外对英语的掌握。而本文所要提到的双语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的大学生,除了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和熟练的汉语之外,还要把英语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因而,民族高校的双语实际上已经是“三语”了,要达到这个高度实际上是不轻松的。

二、双语的优势

之所以要知难而进,就是因为双语社会各个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和突显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从双语与就业的关系来阐明双语的优势

我经常在课后与我的学生们聊天,他们大多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提起找工作,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一脸的无奈。从与他们的闲谈中我了解到,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的确有些尴尬。以前,他们的父辈们还受到过国家的一些民族政策的照顾,可以再大学毕业后顺利被安排到相应的单位工作。而现在,所有的高校毕业生全部市场化、社会化、甚至全球化,即国内外的所有的单位全部向大学毕业生开放,这就意味着竞争的激烈性及就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这就要求应聘者除了要有非常夯实的专业课功底之外,还要能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成为双语人才,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目前,我校的主打外语是英语。因为,英语程度高与容易就业已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具体地说,英语程度好的人,在就业市场上的确倍受青睐。一位做外企人事部经理的朋友告诉我:“双语者比非双语者更容易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更有可能跳槽。”另一个做秘书的朋友赞同地说:“如果两个应聘者其他方面水平相当,只是一个为操双语者,一个只能讲汉语,或双语程度较差,那么,老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即使该工作根本无须双语。”但老板有其根据,他们认为,双语者更具有创造性头脑,更具有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潜在素质,而正是这种潜在能力使双语者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因此,双语常常被看做是通往成功的护照之一。

正是由于想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薪水,在中国,英语学习的热潮居高不下。此外,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更使得各类英语培训机构生意兴隆,甚至供不应求。英语培训在中国是一个大行业。中国人把学习英语看作是一个通往新的就业领域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通行证。最近,《双语研究》搞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在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远远大于在整个美国讲英语的人数。

三、双语课堂教学

那么,作为英语学习的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如何有效的实施双语教育呢?

众所周知,我国的双语教育一直开展得不尽如人意,似乎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从形式上,我们知道,双语幼儿园早已蔚然成风;各类外语学校也似雨后春笋;许多大学也在搞双语教学。这些听起来应该是很乐观、很有效。按照这样一条龙的双语教育机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双语熟练、运用自如的。可实际情况一直不乐观,甚至是有些失望。有些学生已经拿到了四、六级英语证书,甚至是托福证书。可是,在求职时,面试外语关都很难通过。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也是使许许多多英语教育者感到困惑的一大难题。

不过,近年来,双语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双语教育的基础是立足本国文化,面向国际舞台;双语教育的视野,是站在国际交流的高度来学习语言”——成都双语实验学校2011年成都市双语教学暨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汉英双语教育重点课题研讨会上表达这一理念。同时,“第四届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也于2011年6月15日~17日在长春师范学院举行。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双语教师”。研讨会将目光聚焦于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从宽广的视野和前瞻性的角度来审视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社会变革的关系,探讨社会变革背景下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的新理论、新制度、新模式、新方法,真正做到为国内外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决策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为中国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

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

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大部分人都能讲英语。为了推广法语,加拿大提出了沉浸式法语教学(Immer-sion French)。它首先具备两个明显特点:绝大多数时间(可多达100%)用法语上课;学法语不是通过专门的法语课,而是通过学其他科目进行的。换言之,它是“主要通过法语学其他教学内容,通过学其他教学内容来掌握法语”。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专门的沉浸式法语学校里,学校环境本身,包括校长办公室和各行政部门,都提供一种沉浸环境,整个学校从环境到人形成了小“法语王国”。接受沉浸式法语教育的学生都是以法语为第二语言的孩子,他们在学校用法语,在家用英语。到中学毕业时,双语流利程度是那些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的人所无法比拟的。这种教学方式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被教育专家们称为加拿大对世界的贡献。

这种如此成功的沉浸式教学会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首先,我们要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资料的选用上彻底改变观念。

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作为民族高校,我们的生源十分复杂,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大相径庭。因此,我们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选用三种不同水平的教材来进行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但是,我们知道,传统的教材是按语法项目编排的。近几年的教材改革,虽然是以功能交际为主,但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中国特色”的英语。而且,民族高校的现行大学英语教材都相对陈旧,不仅是英语语言的陈旧,所选的内容相对于当今日新月异的变化来说也过于老套。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们在校成绩都还不错,可是和外教做简短对话都力不从心。所以,我们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即英语水平达到普通大学本科的学生,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范围广,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媒体、文字、宗教、节日等。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学习一国语言,就是学习该国文化。而课堂上所需的相关教学资料,如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最好是从英文报纸或英文网站上节选下来的文章,从收音机上或因特网上直接录下有关的新闻报道、体育报道、广告以及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内容,并且不做任何改动。这样也许有了一些沉浸式的味道。

而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就是艺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仅仅相当于大专的水平,我们会选用最新出版的普通大学英语教材,因为这些教材从语言、形式到内容上都有很强的时代感,让这些90后的学生们一下子就能够通过教材被吸引到课堂上来。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及彝语系和藏语系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可以给他们选用相当于高职高专的水平的教材,这样,学生们会时常有一些成就感,不会觉得英语距离自己太遥远。

其次,是教学环境的沉浸式。和法语沉浸式一样,沉浸式英语同样需要一个语言环境,不仅在课堂上需要沉浸,在课余时间更需要有一个英语环境。整个校园应该就是一个大的语言环境,校园中一景一物,都对培养学生的双语意识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因此,应当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让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英语村”,学生真正沉浸在英语中。这一点也是需要分层次的。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沉浸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如,英语角、英语路标、校园英语广播台等。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唱英语歌、英语演讲、及英语卡了ok大赛等等活动。而对于彝藏学院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英语活动,如每日的英语值日报告、校园英语歌曲的学唱等等。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师资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师资队伍达不到相应程度,一切都变成了不可能。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专职英语教师能达到这种沉浸式教学模式要求的,也许都不是很多,我们又怎能要求非英语科的教师用英语来授课呢?即使大学里外语系英语专业的教师,恐怕也不能轻松驾御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由此看来,我们的政府还要下大力气,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这需要从政策上,资金上都给予很大的倾斜和投入。

最近,来自2011年10月12日教育部网站的新闻,题目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民厅[2011]7号),文中提到,“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双语教育,建设一支与双语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中西部省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这足以说明政府对双语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直接的参与。

就目前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我们把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老师尽量安排在第一层次的班级授课,因为他们口语相对要流利得多,英语授课会畅通无阻。而一些英语基本功扎实,对学生又十分有耐心的老师,尽量安排在艺术班少数民族的班级授课。

四、结语

当然,能把上述沉浸式英语教学真正落实到位,并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的确有很大难度。可是,这样做的效果会远远超出教者和学者的预想,我们也才能最终跨越多年来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现状,实现英语教学的真正跨越式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地道的双语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增添新的血液,新的生机,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双语教育网http:///

[2]2011年10月12日教育部网站

基金项目:

[1]本文为四川外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资助项目“从需求与动机探索民族高校大学英语通选课的走势研究”(项目编号:SCWYH10-23)

[2]本文获2011年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外国语言文学”(项目编号:2011XWD-S0502)资助”

[3]本文为国家民委本科质量教学改革项目“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双语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幼儿 双语教育 双语课程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Children's Bilingual Education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stage of the pre-school teaching has great significanc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ll Bilingual Education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made some constructive proposals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children; bilingual education; bilingual courses; thinking

1 幼儿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知存在偏差,理论与实践经验明显不足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发展中,对双语教育的认识不足,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幼儿双语教育课程,即使开设了课程,师资质量也不高,致使教学经验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缓慢。通过调查,很多幼儿教师都表示在教学工作中十分吃力,很多教师都表示自己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并希望得到关于英语口语的培训。即使部分教师对于幼儿教学的理论比较明确,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与幼儿双语教育的需求还相差甚远。①

幼儿双语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致使在双语教育中过多地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单词和句型的难易,导致忽视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更无法做到英语知识的利用,不利于后期英语的学习。②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只会一味地灌输,幼儿所需要做的只是单方面地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导致教学结果违背了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利于儿童自身能力的发展。

1.2 师资力量分配严重不合理

幼儿园的教师大都来自师范类学校,其应用水平处于初中的水平,为了顺应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中逐渐开设了英语课程,这无疑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提高,致使部分教师难以胜任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考虑到学生基础的问题,对于教材的选择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难度过低的教材直接导致现在的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仍然得不到提高,最终使幼儿园的双语教育陷入艰难的境地。

另外幼儿园双语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保证幼儿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幼儿教师着手编制适合儿童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本着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和简单有趣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双语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都非常红火,但是在对双语教育活动调研过程中仍然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埋怨,他们很多都没有受过正规幼儿双语教学的教育。如果想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尽快达到双语教育的要求,就只能自己慢慢强化英语知识,这样势必耗费大量的精力。③为了满足双语教育的要求,有些幼儿园高薪聘请一些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尽管在英语造诣程度上,这些教师再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们缺乏对幼儿的教育技巧和实践能力。甚至有的学校聘请外籍幼儿教师,完全没有考虑全英文的课程幼儿是不能接受的。

当前幼儿双语教育的显著难题是师资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双语教师的水平不高,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难以符合幼儿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只能用汉语代替英语表达,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机会很少,真正的双语教育环境很难建设,和双语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④而对于一些高薪聘请英语教师或者外籍教师来说,虽然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相当扎实,语音也十分规范,可以给幼儿提供很好的模仿对象和榜样,但他们并不了解幼儿的特点,对于幼儿教育的技巧十分匮乏。

1.3 课程、教材选择无序

调查发现幼儿园双语教材十分繁杂,双语教材参差不齐。⑤几乎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理论和相应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有的从英文的基础字母单词出发,有的从生活中常见事物出发,有的从儿童每天接触的次数、运用的机率来考虑,有的则按照单词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等等。有些教材需要幼儿教师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后才能真正掌握。而且,每种教材的具体适应性也不同。双语教材种类多样,但是缺乏权威性,使双语教育尚未成熟的幼儿园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困惑,面对各种各样的教材宣传和不断的上门推销,对于教材的选择,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感觉十分盲目,孰优孰劣,很难选择,因此大多数学校在教材使用上十分随意或者盲目跟风。

2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材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强化

2.1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材方面的强化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教材,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对教材的研究和编制着手,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当前的形势着眼,应用于幼儿双语教育的教材主要有“现代教育英语”、“快乐儿童英语”、“洪恩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浸入式英语”等。不同的教材,其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规范教材市场,为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教材,为幼儿双语教育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⑥

2.2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强化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模式的支撑,因此要结合英语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积极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育活动和儿童心理的研究,把英语的教学作为合理的教学媒介,积极推进幼儿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使英语真正成为一种工具,幼儿在学会简单英语歌曲的同时,练习英语发音,逐渐学习英语到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地将英语教学整合到已有的课程中去,在不增加幼儿负担的基础上,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随着对幼儿双语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师资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 结语

幼儿双语教育不仅仅是教幼儿几个英文字母、单词,学习几句简单的英语口语或者课堂用语,也不仅仅是学习几个英文舞蹈和歌曲。而是在幼儿数学、美术、音乐、游戏的教育中,以中文为主,穿插英语的教学,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能够更好地掌握母语和英语。更重要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要努力创造一个具有英语特色的学习环境,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熏陶,让幼儿更轻松地学习英语,掌握好第二语言。

注释

① 陆兰.加强幼儿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规范化管理[J].文教资料,2006(25).

② 卢伟.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③ 李宾.论“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J].开封教育学学报,2010(10).

④ 许琼华.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8).

⑤ 赵琳,强海燕.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整合建构研究[J].学前教育调研,2009(23).

双语教育范文第10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美国双语教育计划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双语教育是“平权”和“种族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教师、家长和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作用,来推动双语教育重新回到教育改革的最前沿。通过政府、学校、家长和社区深入调查研究,不仅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还要挖掘学生的学业潜力。结论是:双语熟练掌握和学业成就实现,两者相互促进。

关键词:双语教育 ;双语熟练掌握;学业成就;相互促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7-04

一、引言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语言多样性是一大特色。但是,美国语言多样性发展道路并不平坦Crawford。

Fix & Passel认为,在90年代,美国移民数量超过之前任何10年的数量,英语学习者数量也会增长52%。20世纪早期之前,美国移民以欧洲为主要移民来源地,五十年代之后则以拉丁美洲和亚洲为主要的移民来源。移民的孙子辈几乎不会说先辈的语言了 。Haugen把这种语言转变过程称之为“反向通天塔。”这种快速的语言同化过程成了美国现行语言教育政策的其中一个理由:早期移民不需要任何特殊教学或者课程辅导就能完成美国主流文化融合。

不管同化过程是主动与否,两个重大影响不可忽视。第一点是,很多移民学生为放弃母语而焦虑,同时也与脱离主流文化的家庭和社群产生隔阂。这使得他们怀疑自己的母语、文化、甚至价值。第二个影响是:这种语言教育方式也与移民学生越来越差的学业成绩,越来越高的辍学率联系起来.

美国官方对非英语语言的态度是“冷漠无情”的。美国政府一直在英语推广方面担当重要作用。有时候能够接受多语言多文化的现实,有时候却遏制。

以20世纪教育领域语言立法为背景,本文对美国各项重大双语教育计划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作如下分析。

二、美国语言和教育

早在20世纪前,美国政府已向印第安人和西南兼并区居民积极推行英语。到19世纪80年代,印第安办事局实施了一项强制印第安人英语化政策,把印第安人儿童送到寄宿学校。这些政策并没有根除孩子们的母语,却灌输一种耻辱感,使他们认为后代非说英语不行 。

为了确保西南领土的语言文化控制权,美国政府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在划分州界时偏袒英语居民区而损害西班牙语居民区;二是英语定居者达到一定比例才建立独立州政府。正是这一原因,直到1850年加利福尼亚州才建立,内华达州1864年建立,科罗拉多州在1876年建立,犹他州1896年建立。新墨西哥地区1848年被美国吞并,联邦政府花了60年才建立了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 。

然而,直到1906年德克萨斯州通过《国籍法案》,英语才被官方正式认定为唯一的教学语言。罗斯福总统1926年特别强调了英语学习与国家忠诚的关系:“我们这个国度只能容忍一门语言,那就是英语,因为我们希望这个大熔炉锻造出来的是美国人――拥有美国国籍的美国人,而不是五花八门语言的寄宿房客。”

1927年,在Farrington 诉Tokushige案中,最高法院废除了在夏威夷未经允许禁止双语教学的法律。最高法院裁定禁止学校教授外语违反宪法第五条修正案保障的公民权利。

1954年,在布朗诉托皮卡教委案中,最高法院做出了重大教育政策变革,裁定学校教育种族隔制导致不平等,立即取消。最高法院首次承认美国在有色人种教育领域存在不公平,要求立即整改。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民权法案》,消除民族歧视。

20世纪60年代,少数民族语言数量显著增加。国会1968年通过了《双语教育法案》,又称《中小学教育法案》第七条。《双语教育法案》是联邦政府的第一项语言法案也是第一项双语教育计划。其主导思想是为学生提供部分课程的母语教学,这一方式称之为“过渡性双语教育”。

1974年重新修订《双语教学法案》,明确制定了双语教学课程及教学目标,还要求递交教学进展反馈报告。并规定教学课程一旦缺乏系统的成绩评定体系则被认为是失败的。1975年,民权办公室了一系列指导学校落实Lau案裁定的行动纲领。这些行动纲领被命名为“Lau案补救方案”,来切实保障过渡性双语教学。

1980年代,里根政府坚决反对双语教育,主张“返璞归真”教育。早在1981年,参议员S.I.Hayakawa就提出制定一项宪法修正案,目的是把英语定为美国官方语言。1983年,它创建了美国英语――一个非盈利组织,推动英语定为官方语言,废除双语教学。

1994年,《改善美国学校法案》对《双语教育法案》重新修订,明确了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双语技能、促进文化交流”。双语教育首次定位为不仅是帮助移民成为流利英语者的一种策略,也是增强国家前景的一笔财富。

1998年,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大富豪Ron Unz提出的第227提案,终止了整个加州的双语教学,完全为英语教学所替代。亚利桑那州2000年,科罗拉多州2001年也通过类似提案。

老布什政府2002年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把反双语教学浪潮推到顶峰。这一法案重新修订了《中小学教育法案》,设立了一个高风险测试体制,有利于英语教学的推广。

总而言之,民族认同和白人主导的意识形态使得双语教育与智力低下和缺乏爱国精神联系在一起。“双语”这个词已经演变成移民特别是拉丁裔移民的标志。

三、结论

双语教学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双语教学并不能给非英语学生提供足够的学术能力和教育机会。“双语教育体制唤起的不单单是教育体系的讨论,而是有关政治力量以及社会地位的觉醒。”

为了确保双语教学始终处在教育政策的前沿,还需要认真反思以下问题:

《双语教学法案》不是一部完美法律,其教学目的和执行方案都颇为模糊。任何教学模式要想成功,必须做到:明确清晰的指导纲领;健全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教材培训;学校和社区的支持。政权、人种和民族等问题需要明确。比如:1、英语水平作为国家忠诚度标志的合法性;2、标准英语的所谓中立地位;3、掌握英语需要的毅力。保卫双语教学的这些策略不得不被重新考虑。语言对于调动公众的想法是一股很强的动力,不仅影响了语言政策,也推动了州消息、政策和管理。创建“语言权利系统”能够保护公民不受到那些以语言来达到他们目标的领导人的伤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政府和学校。双语教育支持者要积极宣传双语教学的优势和影响。双语教育是“平权”和“种族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为了民主事业,教师、家长和社会组织都应当发挥各自作用,来推动双语教育重新回到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以上问题不解决,双语教学的争论还会无休无止的持续下去。不考虑民主制度和教育公平化作用的话,问题焦点总是被效忠国家和民族同化所干扰。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是造福每一个学生。政府、学校、家长和社区都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还要挖掘学生的最大学业潜力。需要铭记:“双语熟练掌握和学业成就实现之间并非矛盾,两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Baker, K. (1998). “Structured English Immersion: Breakthrough in Teaching Limited-English-Proficient Students.” In: Phi Delta Kappan. 80 (3), pp. 199-204.

[2] Bangura, A. K., & Muo, M. C. (2001). United States Congress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New York: Peter Lang.

[3] Buchanan, P.J. (2006). State of Emergency: The Third World Invasion and Conquest of America.

[4] Facella, M.A. Rampino, K.M. & Shea, E.K. (Spring 2005).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29: 1, p. 209-221.

[5] Huntington, S. (2004). “The Hispanic Challenge”. Foreign Policy. March-April 2004, pp. 1-16..

[6] Macedo, D. (2000). The Colonialism of the English Only Movement. Educational researcher, Vol. 29, No. 3, pp. 15-24.

[7] Martínez, G.A. (2007). Immigr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United States Citizenship: Whiteness and Assimilation. Wash burn Law Journal, April 2007, Vol. 46, pp. 335-344.

[8] Nieto, S. (1992). Affirming diversity: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Fraser, J. (Ed.) (2000). The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 A documentary History. Boston: McGraw-Hill.

[9] Perez, B. (2004). Becoming Biliterate: A Study of Two-Way Bilingual Immersion Educatio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0] Roosevelt, T. (1926). Works (Memorial Ed.).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1] Schmidt, R. (2000). Language Policy and Identity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上一篇:实验教育范文 下一篇:化学实验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