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育范文

时间:2023-02-21 11:33:17

实验教育

实验教育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占地面积35350平方米,校是一所市级一类农村初级中学。校舍面积2710.96平方米。有主教学楼一栋,教学平房两栋,标准化食堂宿舍一栋。标准化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各一个。全校藏书7951册,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达92%以上。学校不但拥有农村初中堪称一流的硬件设备,更有一支敬业爱岗、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8名,校生388人,三个学年12个教学班。其中高级教师6名,中学一级教师18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18名。专任教师100%拥有大专及本科学历。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继续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科研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现代实验技能,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中考成绩连续6年名列全县18个农村中学前茅。年,翻盖了一座将近600平方米的d级教学平房。年安装了全县最先进的标准化物理和化学实验室各一个。中学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推进着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实验教学地位:

1校把实验教学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并有实施方案。实验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认真落实。制订了实验室建设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有具体落实措施。

2能把实验教学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日程。每年召开实验教学专题会议。有总结。对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研讨并认真加以解决。

3明确实验教学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实验教学领导小组和实验教学研究小组。由胡春桥同志兼职负责实验员。

三、实验教学经费:

经费落实到位,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工作。有预算、有计划、有决算。设有实验教学专项经费,并根据需要逐年增长。每年都有经费投入,用于添置和更新、维修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有经费保障,实验材料和低值易耗品能按教学需要及时补充。

四、实验教学条件:

1实验教学场所。物理、化学等各学科有标准的实验室。设置科学合理,采光、通风、照明等环境设施完好,均达到省教育厅规定标准。

2实验仪器配备。实验设备台(套)数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数量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达到年教育部颁发的标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满足“三级”课程教学需要。

3实验室管理。校的实验室利用率及仪器设备完好率达到92%由专职人员胡春桥老师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账目齐全,领用、借出、维修、损坏等都有记录。仪器设备分类科学,摆放合理,账物相符,有防尘、防潮、防腐、防锈等设施。安全保卫制度完备,防火防盗用电安全设施齐全,危险品有安全防范措施。仪器设备说明书,线路图,管线图,实验教学记录等实验室档案资料齐全。

五、实验教学管理:

每学期初都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有实验课的教师。学校实验教学纳入学校年度教学计划中,并有学期课程计划和周课程计划。开课率上,能按新课标要求,100%完成各学科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务处加强了实验教学的管理。制订了健全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目标、设计方案、学习环境、教学组织、教学评价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建立起一整套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对实验教学过程有核查分析和改进措施。能够定期召开实验教学专题研讨分析会,实验课示范教学活动。分管领导关主任听实验课达10节以上。实验室对学校随时开放。

六、实验教学实施:

1课程安排。学校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安排合理,课表编排科学。

2实验内容。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3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教师重视现代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能积极探索符合课程要求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实验教学的互动与合作。努力营造了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4综合实践活。学校能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了实践性的课外活动。

5教学教研。理化生教研组。广泛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研究,确立了研究课题,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6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填写上。书写整齐,能正确的分析实验结果。

七、实验教师队伍健设:

1实验教师管理。学校按规定落实实验教师编制。专业结构,学科比例合理,符合实验教学需要,人员相对稳定。实验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受同等待遇。专(兼)职实验教师所占的比率达到黑教号文件要求。

2实验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校实验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胜任实验教学工作。掌握课程标准,能按课程要求确定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教师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设计实验时,能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3实验教师培训与奖励。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每学年均制定了实验教师培训规划。预算了实验教师培训经费。实验教师持均有本科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对成绩显著的实验教师能够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实验教学效果测评。

1实验操作考核。各学科按时开展实验操作考核。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并能运用实验原理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能够运用学到相关知识解决和处理实验中的问题。

3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能根据实验项目正确选择实验材料。认识。如:显微镜,天平,烧杯等,能够熟练使用。能够正确进行各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观察,亲自动手,如实记录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实验中大多学生熟练掌握了科学实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4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善于观察。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验证,正确制定实验计划,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能力。

5教学总结。教务处在学期未对各学科实验教学效果都进行真实的评价。

实验教育范文第2篇

传统的药学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以教材为模板,依据实验讲义内容,实验前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注意事项等,然后示范,且这些实验中大多数都是教材中提到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几乎都是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按照书本操作方法按步操作就行,实验过程缺乏新颖性和探索性,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并且每次的实验多是相互孤立的,不仅并未与课程开展的进度相配套,还未能体现每次实验内容的相互联系,存在实验教学脱节的情况。

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相对独立性:以上所述,多数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只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绝大多数实验内容也仅为验证书本上某些理论知识而存在,忽略了实验教学安排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且实验教学本身也具有内在联系,这一现象是导致药学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与社会脱轨: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药学实验课的开展多在院校实验室进行,教学地点仅仅是从教室换到实验室,因此教学依然拘泥于课堂,交流范围相对局限,加之部分授课教师不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致使学生学习的操作技能十分有限,学科视野也相对狭窄,对于现实社会需求和实际的工作环境缺少直观的认识,对创新的方向的把握就更无从谈起。考核机制刻板,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常规的实验考核方式多是以实验报告和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为依据,很少使用依据实验成果或结果交流展示讨论会等方式灵活进行,因此无法充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而且传统的考核方式教师的主观性较强,考核机制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其培养创新性设计能力不利[3]。

改革药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并重:药学是一门以实践作为重要基础的学科,而实践教学又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药学教学中,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克服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验教学的陈旧思想,转变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并能够推出一系列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使实验教学成为一个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具有其独立职能,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有较好帮助的平台。转变实验教学观念:药学实验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培养技术工人。

实验授课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实施实验创新教育,在教学中要侧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其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都应该以创新型人才质量观为核心。限制实验课人数:药学实验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实验,各个药学实验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认真按教师讲授、示范的规范实验操作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课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存在部分学生浑水摸鱼,能躲则躲的情况,为此,实验课时学生需分为若干实验组,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试验。这样也方便教师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不规范操作,必要时还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更有利于帮助药学生掌握基本的药学实验的规范操作。

作者:田洲 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技馆;科学教育;实验教育;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03-02

围绕科技馆拓展科学教育功能,加强与学校科学教育,尤其是实验教育的衔接与结合,策划设计并组织实施拓展性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1 科技馆进校园与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载体,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1]。

1.1学校科学教育的特点

学校作为正规教育场所,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职责。在学校里,科学教育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科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学校往往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生好奇心难以得到满足,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不足;缺乏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难以发现问题,不能完全激发对科学知识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1.2科技馆科学教育的特点

在中英科技馆论坛上,英国专家梅兰妮・康指出:科技馆不是一座学校,它扮演的角色是辅助教师的工作,它丰富了人们的体验,开发了人们的科学意识,扩大学生的眼界,增进公众理解科学,这对现代技术社会人们的思辨能力极其重要。这是科技博物馆所特有的,是它的“卖点”,是它同教室里的正规教育的区别所在,是它能够吸引教师、学生前来参观,政府关注的原因[2]。

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场所,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它将较为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示出来,能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解决学校课题教育不易解决的问题。

1.3馆校结合的科学教育

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明确要求将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对科学教育加强前置性研究与多样化设计,为学校探究式学习与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

1995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技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开始向标准靠拢,各种服务活动主动配合学校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这是世界发展趋势,因此将科技博物馆的科学资源融入到正规学校的科学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技馆的战略目标。

2科技馆与学校实验教育

2.1科技馆教育重点的转移

我们正处在创新时代,科技馆务必更新观念,将教育重点转移为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它直接影响着科技馆的展览教育内容与活动的设置。

中国科技馆三期设置了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展览围绕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的若干重要方向搭建展览框架,按照“问题比答案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的原则设计展项,参观者通过融入科学实验之中,享受其过程中的快乐和启发。

2.2我国科技馆实验教育现状

近年,国内科技馆的实验教育得到日益发展。

例如作为全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单位,浙江省科技馆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场所的教育功能,推出了内容丰富而活泼互动的“暑期趣味实验小课堂”活动,颇受师生家长的欢迎;与省教育部门大力合作,从全省3000余所学校的层层选拔出22位选手,在科技馆展厅联合主办了省首届中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决赛;与区教育局合作,把学校科学课的课堂搬到了科技馆的展厅,结合展品展项实施科学教育实验课并进行竞赛活动;还与教育出版社合作,结合展厅展项出版《趣味科学实验》科普系列丛书,培养孩子不断探索的精神。

重庆科技馆将学生的“科学课”搬到科技馆,开展情景化教学,通过诠释某一展品在生活中的运用,剖析其科学原理,从而引发进一步的科学探究。[3]郑州科技馆把科学实验作为实现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于2010年成功举办“科学小实验竞赛”活动。科学体验活动是广西科技馆的品牌节目,在中小学《科学》课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和学校团体均可通过电话预约,免费参与科学实验活动。

2.3国外科技馆实验教育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展厅中用鹰翅与机翼的剖面加以比对,并辅以图像文字来说明伯努利原理;然后再让观众双臂套上特制的仿生翅膀,通过鼓风实验亲身体验气流产生向上的升力。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科学技术博物馆和学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来馆做理化实验,内容以趣味性而吸引学生,以贴近生活而受到欢迎。

美国科技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围绕着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各种服务活动主动配合学校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其中科学展示与科学实验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新加坡科学中心的各种培训实验活动均围绕教学大纲的内容,每年接待15万名学生,真正成为青少年校外学习的课堂。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3 科技馆实验室的策划与研究

3.1建立科技馆实验室的必要性

科学探索是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一般包括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取得结论,表达和交流五个要素。中小学科学课程把把探究作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强调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活动过程学习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

浙江省科技馆在筹建新馆时,曾邀请一批科学老师参加“展项设置意见征询座谈会”,各位老师表示热烈欢迎有浙江自己的科技馆,还一致提出建立可以做各种理化生实验的综合实验室的建议。一些昂贵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备设施,中小学无力各自独立置办,由科技馆统一设置,然后安排各学校到科技馆做实验,确实是一种最佳选择。

3.2建立科技馆实验室的主要原则

既然建立科技馆实验室很有必要,接下来是讨论建立科技馆实验室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实验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必须保证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过程和结果力求现象明显,直观,以体现实验的科学性;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促使更加投入和专注,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参与性原则:包括过程参与和结果参与,不但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而且体现更好的教育实践性;关联性原则:科技馆流动实验室实验设置要与学校《科学》教程同步进程,紧密结合,还要与生活常识相关联,以期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拓展性原则:不拘泥于《科学》教材的内容于范围,可充分利用科技馆科学资源,拓展与延伸实验内容;差异性原则:考虑学生个体能力、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3建立科技馆实验室的对策建议

国内外科技馆在科技馆科学实验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如下:

1)实验项目的选择

中国科技馆开发的“科普活动体验箱”,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配有使用说明书、课程教案及配套活动器材。例如据《科学》课中“材料”单元设计的《再生纸》实验箱,保留古代造纸工艺,由学生动手制作一张再生纸作品,通过实验直观地了解造纸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养成珍惜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针对小学中年级以上的学生,设置了“奇妙的望”实验项目,利用镜片和筒合,制作多角度观察潜望镜,认识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又通过制作简易的温度控制警报器,认识双金属片的特性及其电路应用原理。

2)实验活动的具体实施

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学教育服务活动影响广泛,每年向各教育局发函,由教育局视辖内各校需要而提供名册给科博馆;科博馆再与各学校联系,以洽商适当的到校服务时间及内容;各校填写相关申请表格,由教育局汇集后函送科博馆,最后确定时间和内容,到校进行科学实验服务。在日本,科技博物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小学校有组织地带领学生来上课,展区中设立若干组书写区域,以方便学生的讨论、记录。美国新泽西自由科学中心与州教育局密切合作,充分研究每个学校使用的教材,邀请当地学生来馆做实验,集中展示学校不能展示的科学原理。

由此可见,科技馆实验室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需求,关键问题是科技馆必须与教育部门经常沟通,与各校密切合作,才能开拓更广阔的道路,使之蓬勃发展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文利.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非正规学习.[J]教育科学,2007,1.

[2]梅兰妮・康・科学博物馆:交流和学习.[C]//中英科技馆论坛论文报告集,2004,8:1-7.

实验教育范文第4篇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之为理解、掌握书本内容服务,并且培养科学的态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呢?笔者认为: 一、培养探索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态度,鼓励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同学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而在实验报告册上则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一时买不到此种试剂,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再如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和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培养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比如,在实验课上可组织学生观察动植物、制作装片,还可以教学生学做发豆芽、制作标本;请学生组织评比自己的“杰作”,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是生物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生物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在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概念、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等方面起着其它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探究活动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效果都有很大影响。首先,探究活动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是教学的又一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生物探究活动不能脱离开教学实际,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适当深化,做到教学与活动齐头并进。其次,生物实验探究活动尽可能的面向全体学生,并做好分层教学。我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使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参加,因为他们更需要帮助,更需要关心和爱护,于是我将生物探究内容分成两类进行,第一类是普通类,一般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第二类是深化类,是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部分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才能完成的,这样,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生物科技活动,使全体学生都有发展。再次,生物实验探究活动内容要有季节特点,教师可根据季节的不同,安排活动内容,如春夏季多安排一些野外实践内容。如培养和种植植物,采集动植物和制作生物标本,秋冬季多安排些室内的实验,如在实验室教室里能完成的实验,以及动植物标本的鉴定和命名。年初制定可行的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因实际情况而定,不受课本限制将活动内容限定过死,根据情况调整,这样的教学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关心爱护教学仪器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总之,生物教学不仅要重视实验教学,更要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必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实验教育范文第5篇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公平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课堂教学公平性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课堂教学要体现教育民主,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位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尊重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2.课堂教学公平性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多元的能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而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又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因此,学生的智力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3.课堂教学公平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最大发展。

二、实验教学的特点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劳动人士和专业人才。因此做好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实验方式的探究性。新课程倡导实验教学应该以探究式为主,教师不再把实验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等周密地全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自由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展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实验对象的主体性。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动手观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使学生时终处于实验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3.实验过程的协作性。新课标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心理、习惯、能力等方面差异,所以教师在分组时应该合理搭配,既能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发挥,又能让动手弱的学生得到帮助和锻炼,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

三、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

新课标要求每位学生都得到公平合理的教育和学习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我以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实验分组的公平。实验分组要做到公平合理,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充许每个小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稍差的、表达能力强的和表达能力稍差的、男生和女生要均匀搭配,但小组与小组之间要做到大致相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既能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发挥,又能让动手弱的学生得到帮助和锻炼,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对各小组的评价。

2.实验资源的公平。实验资源是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仪器以及多媒体硬件设施等,每个小组都应该享有相同实验资源,这样才能有利于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才能保教师评价的公平性。

3.实验机会的平等。实验机会的平等主要是针对组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一点,就一直由他动手实验,从而使其他学生失去动手的机会,甚至会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我认为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给予适当指导,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实验机会。教师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小组全体成员的参与性,而不仅仅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教育范文第6篇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社会。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甘示弱。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自然学科。为了与社会发展以及新教学理念接轨,现在教改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改革的主要内涵应该是教育向着培养具有理论型尤其是创造型的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化。这样一来,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造就出一批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如何根据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途径和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成了教师肩上的重担,在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发挥自然学科优势,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已安排了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达一百多个,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为“化学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官”,所以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已学化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验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就对我们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基础知识与化学实验的讲解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些在课堂中无法操作的演示实验(如产生有毒气体,损害学生健康,严重污染空气的气体),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形式或挂图的形式进行教学,切忌造成强硬灌输化学知识,以及无法涉及知识的教学过程和取得知识方法的被动局面,对一些较复杂的而且应用广泛的化学实验,只是纸上谈操作,嘴上讲步骤的“空对空”的教学方式,应该是逐渐淘汰的。1、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对自然学科的学习,应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切忌纸上谈兵,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所做化学实验的方法,都是依赖基本化学性质和基本原理为依据来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然而这些操作步骤所产生的效果,只有借助科学仪器才能便于观察其产生的效果。虽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无论是感性材料的获得,还是理性认识的检验和物化,都离不开科学的仪器。自然学科(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等)教学如果没有较好的实验教学来陪伴,就不能将学生学到的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只能是囫囵吞枣,如此而已,无法对仪器的使用过程和特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更谈不上深入思考和在此基础上创造发展了。因此,化学教学应以实验教学为基础,注重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这才是真正体现与素质教学接轨的一个重要方面。2、借助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科学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中学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指导今后的生产实践。因实验教学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够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使实践和理论有机地联系起来,强化实践对象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或运用。离开了实验教学或把实验教学简单化,就谈不上让学生从实践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了,也就偏离了现在教学改革的办学素质,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勿必将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再持续下去。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1)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人翁,让他们多动手操作,多用眼观察,多动脑思考,重视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实验室内的指导性实验等。(2)想方设法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利用一种实验让学生探讨多种实验途径。其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3)加强实验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充分重视起来。

二、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被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它的弊端,但不等于教学没有规律可循,也不等于教学中可以随心所欲,更不等于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要完全对立,严格地说应该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吸取精华,排除糟粕,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是个教学方法问题,是教学实践活动。实践目的产生、内容以及目的的实现,都必然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自生的。在传授化学知识和实践技能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选择一定的教学形式。1、教学原则的探索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形式首先应该明确几项原则:(1)不能脱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2)在原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原则。(3)不能脱离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原则。在这三条原则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化学教学形式。2、运用教学规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多样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学习呆板、枯燥,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1)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2)不断寻找学科规律,尽可能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3)除了指导学生化学实验外,也要将化学理论教学与直观演示教学相结合,演示条件不充足的实验可以采用模拟、挂图、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对化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4)在布置作业方面应将讨论、自学、运算、小制作、课外小实验等练习方法运用到各个教学阶段中。(5)善于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寻找化学规律的方法及用辩证观点接受新知识的思索。

三、善于总结归纳,启发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

实验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美育教育;化学实验;健康成长

党的十八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养育是德、智、体、美四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通常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艺术美的鉴定、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在思想情感上全面健康成长。在中学阶段,美育教育是使学生对事物有认识美、感受美,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主体感受能力、认识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自我完善的追求等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在中学阶段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应率先体现美的启蒙性、先导性、适用性、基础性和综合性,把美育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去。

1、让学生领略到化学仪器的外形美

各种仪器外形有异,应用不同,但都酷似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因此教学中,在向学生介绍仪器名称、用途的同时,让学生对每一种仪器进行观赏、领略到每一种仪器的外形美,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仪器的美凝结着无数化学工作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创造精神,是一种美的创造,利用它,鉴赏它是一种美的享受。

2、让学生感受到实验装置的形式美

实验装置是否美观大方,是教师审美情趣高低的表现,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实验装置安装外形美,做演示实验装置时,教师要选择洗涤干净、大小合适,比例相互协调,搭配合适的仪器,在实验装置上要装配紧凑、稳定、高低适当,错落有序,大方得体,使学生感受实验装置的整体和谐之美。

3、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操作美

实验过程最容易诱发学生的美感,因此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操作不仅要严肃认真,程序规范,一丝不苟,操作熟练,动作灵活,符合最佳程序,使学生感到如行云流水,欢快流畅,似艺术表演,赏心悦目,以熟显美,而且要实验现象鲜明,结果准确,真实可信,以真衬美,使学生体会美的享受。

4、让学生观赏到化学变化的美

化学实验过程中常随着鲜明的现象,如发光、放热、生成沉淀,溶解、气体逸出和吸收,体积膨胀和缩小,颜色骤变和消失,具有瞬息万变,色彩明快的特点。这种丰富多彩的变化不仅准确反映出自然界物质问相互反应的规律,而且会使学生产生科学美的直观感,鉴赏到化学变化之美,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设计美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原理合理选择和装置设计及仪器组装的培养,化学实验设计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化学实验设计的活动中感受到化学实验设计带来美的快乐。

实验教育范文第8篇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第八章“酸、碱、盐”无机物相互关系的教学是全书的重点。其教学内容的特点有“六多”,即基本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反应规律多,必须记忆的多、实际运用的多、题型变化多。而无机物相互关系又是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综合和深化,它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乃至关系到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本章究竟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很值得探讨。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此目的,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就难以获取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经过反复实践认为,如果在“酸、碱、盐”一章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取得明显的实效。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下述三个优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代呼唤主体精神。“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初三化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乃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将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如果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就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酸、碱、盐”一章“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

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动脑,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其次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出层次性,要面对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仅就“酸、碱、盐”一章的教学而言,可打破现有教材的先后顺序,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分如下四个阶段进行教学,即

第一阶段:接触性阶段,又可视为入门阶段。由于“酸、碱、盐”一章主要是学习复分解反应条件和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涉及的物质种类多,且颜色状态不一。因而在入门阶段,为给后面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学进度宜求快。可以给学生准备三酸、四碱、八盐、三种金属、两种氧化物和指示剂,用两个课时让学生真实地“摸”到实验,并认识物质的化学式(标签用化学式书写),感知固体物质的颜色、溶解性及其对应水溶液的颜色,从而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使学生产生对化学药品的亲近感,让他们会认并敢于接触化学药品,为下一步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做好心理准备和基础知识的铺垫。

第二阶段:直观感知阶段。“酸、碱、盐”一章,主要是通过学习两种重要的酸推导出酸的通性;通过两种重要的碱推导出碱的通性;又通过三种重要的盐推导出盐的通性。然后,再总结出无机物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在这一阶段,应组织学生探讨具体物质的性质,引导他们去感知每一种重要物质的性质。例如:学习稀H2SO4的性质时,就可做如下设计:

模式结构:

具体操作: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可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

第三阶段:理论感知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实验探究教学,学生就对单一的酸、碱、盐的性质获得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就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并总结酸、碱、盐的通

性及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例如:当探讨酸的通性时,可设计为:

模式结构:

具体操作:

在以上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知识的内化,很好地理解了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而且还学会了探索化学知识的一般方法,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四阶段:应用和创造阶段。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就可引导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即对物质进行鉴别和除杂。还可让学生做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探寻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等。通过这一训练途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当鉴别H2SO4和NaOH时,就可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检验。有个班的学生居然找到了十多种方法,即

(1)石蕊(2)酚酞(3)Na2CO3溶液

(4)BaCI2溶液(5)Ba(OH)2溶液(6)CuSO4溶液

(7)FeCI3溶液(8)Zn

(9)PH试纸(10)CuO,等等。

可见,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

在学习了这一章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

请利用给你的药品(同上),自行设计并进行操作实验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请注明为哪一种级别反应(其中,直接利用药品反应的为A级;利用一种制得的药品反应的为B级;利用两种制得的药品反应的为C级)。

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每人能够做出并写出A、B、C级的反应各8个,如多做则多给分。对此训练学生异常兴奋,决心大展宏图。他们紧张地操作着,记录着。结果,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两两合作,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有些学生竟操作了三四十个实验,书写了近六十个化学方程式,制备了大量原先没见过或没用过的物质。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

我们认为,在“酸、碱、盐”一章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寓科学方法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的体现。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为检测其效果,我们对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四个实验班的13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在掌握知识方面,有87%的学生认为,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由自己或师生交替操作实验,更有利于掌握实验技能。有98%的学生感受到通过“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学习,更有助于对酸碱盐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2)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95%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实验探究”化学课;(3)在培养学生科学品质方面效果明显。过去,能够镇定沉着地操作实验的学生仅占18%,而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之后,已有66%的学生能够熟练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4)在发挥自身潜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有98%的学生认为,通过参与“实验探究教学”的锻炼,实验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60%的学生能够自己带着问题,目的明确地去做实验。93%的学生对物质进行鉴别或除杂时,能够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更有60%的学生产生了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检验或鉴别的想法,其中有20%的学生曾主动做过这类化学实验。

调查表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和认可。其实际效果还可从实验班与对比班第一次化学统练成绩比较看出(表1):

表Ⅰ第一次化学统练成绩对比统计表

毕业考试成绩对比亦可说明问题(表Ⅱ):

表Ⅱ毕业化学考试成绩对比统计表

实验教育范文第9篇

一、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学校在开设选修课上,开展课外活动和发展学生特长中,以及“减负”中,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素质教育进程。但是,我们从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来看,有不少学校对实验教学的开展、落实不够,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没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实验教师配备不足,实验员工作过重,造成实验课流于形式;而担任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在素质教育观念上的模糊,认识上的不足,也是实验教学不能真正开展的因素之一,如:有的教师还不“习惯”使用实验教学仪器,认为太麻烦,没有一张嘴一支粉笔简单、来得快,从而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纸空文。也有一部分教师觉得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太费时、太费心,干脆把学生动手操作的分组实验改成以教师操作为主的演示实验,觉得这样省事、来得快。以上诸种做法,都不能使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而有的学校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没有按要求配备配齐实验教学仪器,使得实验教学无法开展。实验教学得不到落实,学生就只能从教师口中、从书本上、从几副插图上得到一些感性认识,不动手实验、不深入实践,学生对事物就谈不上理解,认识也是肤浅的。实验教学得不到落实,学生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没有实践、没有创新,素质教育口号喊得再响,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实验教学。因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爱学、愿学,通过实验,可以发挥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实验教学能满足他们的好动性、好奇心。素质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源动力,挖掘他们的多种潜力,使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二、实验教学与学生素质

(一)实验教学能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正确了,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好的学习科学的方法就是实践。实验教学能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而不是“唯书至上”或“唯书是从”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动不动就说:

“书上说的……”自己从来不敢有任何想法。

(二)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如果不让学生做实验而直接将实验结论告诉给学生,让学生背诵记忆,其效果和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它违背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也违背了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宗旨。通过背诵,学生也许记住了一些东西,能在考试中考出高分,但因为学生没有实践,他们对所记住的东西或将信将疑或一知半解,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理解很重要,因为理解了才有能力去应用,应用了才可能有创新。

(三)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

从单方面看,实验教学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实,在动手的同时,学生要观察、要思考、要分析比较……所以,一堂成功的实验课,往往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观察、分析比较、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落实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使他们成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可谓一举多得,一箭多雕。

三、怎样落实实验教学

(一)完善实验装备

作为学校,应积极筹措资金,按规定配备配齐实验教学仪器、实验教室、实验基地等配套设施,保障实验教学能够正常开展。

(二)落实人员配备

学校要尽可能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合理安排工作量。作为实验教师,要争取领导支持,配合各学科教师,制定周密计划,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勤动脑、勤动手,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优化教学过程

作为学科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深入教研,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备好实验课,每一节实验课为什么做,如何做,做什么都要心中有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环节:

1.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如果实验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起来就会显得被动,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就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内容新颖、方式方法独特、活动变化多样、有趣有味的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这节课将要研究什么。

2.亲自动手实践,获取事实材料

事实胜于雄辨。在没动手做实验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如何实验,猜测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结果.然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他们能主动地、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从中获取实验得来的事实材料。在指导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及时鼓励他们的新思路、新设想,帮助他们研究可行性方案,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3.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结论常常是简单的,但得出结论的过程往往是复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得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分析交流,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把这个复杂的过程搞简单了,绝不能算是贡献。教师要耐心、要虚心、要大方。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分析,要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想法,要大方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哪怕是无数次摔跤或碰壁,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财富。

4.巩固拓展,学以致用

通过实践的锻炼,要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要学以致用。教师可设计一些可行性课题,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搞一些有针对性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活动,培养他们从小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搞创新。

参考文献

[1]《小学自然实验教学》,中国工人出版社

[2]《素质教育指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验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开放实验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以及实验教学理论的应用,都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不得不继续革新优化。

一、关于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1.开放实验教学的内在含义

所谓开放实验教学,即就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它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实验教学,并在实验的时间、空间、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开放,在开放试验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的内容,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实验的方案。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实验教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

“动态灵活”是开放实验教学的显著特征。

3.管理过程

开放实验教学的差异性决定了管理过程的灵活性。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学生实行自主安排实验内容,试验时间,确定试验方法和试验次数。也就是对学生的实验教学的限制少了,甚至是不加限制。开放实验教学的过程与理论教学不必同步,在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提高学生自主创作能力。所以,开放实验教学是一种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

4.教学内容独特性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灵活多变。其教学内容与学科、社会等外部环境紧密联系,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实验项目。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一直与时俱进,大都来源于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的生活。既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也在关注社会的同时,服务于社会。

5.学生个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依附于理论教学,一成不变,学生学习相对较为被动化。开放实验教学则与之相反,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实施不同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采取灵活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与培养。同时,让学生切实得到实验收获,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二、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生的实验障碍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很多学校在教学中都过分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训。造成在实验室开放初期,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参与意识。大部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缺乏实习动手操作能力,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团队意识较差。

2.实验教学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开放是有指定的时间和次数,只是在教学时间对学生开放,下课就不允许学生进入实验室。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实验教学带来了阻碍,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开放。

3.实验室的教学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根据学时和学习计划进行的,能够让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进程达到同步。然而开放实验教学,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验时间进行教学,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验相冲突,不能够达到同时进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和客观。处理好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实验指导之间的矛盾,是开放实验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4.实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院系层面,对于教学计划中的实验教学和相关的实验教学部门,都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但在开放实验教学中,却表现出了很多不和谐。这是由于开放实验室工作时,工作的分工不明确,职责安排不清楚,缺乏明确的负责部分而造成的。

5.费用运转的问题

对于实验室的开放,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实验费用。例如设备维修护理费、实验器材消耗费、教师的课时费、以及实验管理人员课时费等。这些费用相当高,而且使用效率低。对于开放实验室,由于其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化,导致对于开放实验的投入经费难以统计。大部分学校又没专项的经费投入开放实验室,造成开放实验室资金不足,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针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开放实验教学问题的策略

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实验教学。开放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中的“教”与“学”进行了很好的协调。使实验管理人员和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加实验教学的责任心。但是,通过笔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的研究发现,对于当前的开放实验教学存有很多的问题,例如,对于学校关于教学实验烤房的理论性的研究很少,生搬硬套,实验室的管理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实验的矛盾,实验室经费危机等。为了现代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能够更为有效全面的开展,从而避免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实践的盲目导向,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综合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加强系统性安排,开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把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分析其组成和功能,构建其模型。通过研究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主要分析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整系统结构,优化系统目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各个要素、环节都围绕学生展开。重视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情感、以及价值观,根据其需求,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在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中,要求鼓励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扩宽开放实验室所涉及到的各个层面,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开放实验室当中,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2.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

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学校可以通过利用多种方式来增加经费,通过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给实验室的顺利开放提供保障。例如,可以通过在学校内部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由勤工俭学的学生来担任。如此不仅解决了因为开放实验室而导致实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还锻炼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使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减少了人员经费的支出。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现有实验室的器材以及相应的调剂材料进行有效地整合统计,统一化管理,做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与利用。对于专业课的实验室教学,可以采取联合建立试验班级。共用实验教室,优化配置,节省资源。四、结语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室的管理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实验的矛盾,实验室经费危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开放实验教学质量。笔者提出,首先应该加强系统性安排,开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其次,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开放实验教学的研究探讨之中,不断提高我国实验教学水平,使开放实验教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作者:李仕友 涛涛 刘海燕 单位: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军.也谈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3).

[2]宋国利,盖功琪,苏冬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2).

[3]赵扬,王凤华.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3)

上一篇:无机化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双语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