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课范文

时间:2023-03-04 22:08:53

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 大学化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19

1 当今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化学实验课的系统完整性被其独立性破坏

因为现代的化学实验教学与相关理论的教学是相关联的,而且是同步的或者稍微滞后进行的。应该说,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是依赖于理论教学的。四大基础理论化学完整性以及系统性全部自成体系,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实验内容出现了不必要的交叉重复现象和部分实验项目责任不明导致出现遗漏的现象。

1.2 欠缺新的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出于这种现状,涉及化学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有关联的实验内容非常少见。总体来说,验证性的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大,而设计性与探究性的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小。

1.3 在实验教学方法手段上比较欠缺

化学实验教学在方法手段方面而言,绝大多数学校现今仍然沿袭着过去的老传统,采用教师现场讲解并且示范的方式,老师把相关的实验内容以及步骤详细地写在黑板上,显得单调而古板,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2 改革措施

2.1 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除了让其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外,作为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并且提出问题。应该说,化学实验是最为形象、最为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2.2 加强基础技能方面的培训

对于学生而言,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是所有的学习化学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实验教学的重点是,要使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规范化、熟练化,尽量达到标准化的程度。所以说从实验一开始就要强调操作规范化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通过基础操作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同时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要学会准确地观察实验,重点认识如分光光度计、电导仪、分析天平等中学还没有接触到的仪器;同时对诸如分离、提纯、结晶等基本的实验技能也是要重视的。

2.3 要注意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实验氛围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操作不正确的问题时,要注意不要过分指责,要用婉转的语气进行指导。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正是考验每个学生的时刻。学生面对实验操作,必须要冷静、细心、具体、有条理地去分析每一个获得的结果和数据,并且去观察和回顾每一个实验的步骤以及整个过程。教师应该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民主、宽松、自由的气氛,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设计的方案,即便学生提出的方案不够全面、完善甚至出现错误,也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充分地肯定他们在提出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

2.4 教师角色需转变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进行实验操作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只有如此,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在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应该做到四个不轻易:第一,不轻易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插话;第二,不轻易否定学生得出的结论;第三,不在学生进行争论的时候打断;第四,不直接给出学生正确答案。做到这四个不轻易,就可以让学生在一种相对平等的氛围中和教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5 增加设置探究型和设计型的实验,鼓励自主创新型实验

应该说,化学实验在整个大学系统中是自成体系的,其具有相对的独特性以及独立性。要想真正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在现如今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各种设计型和探究型的实验内容。

2.6 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进行“化学实验”, 使化学实验与时俱进

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究其中的奥妙。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现象都很明显,能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接触多媒体,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技术,这样从多角度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有些问题将会变得很简单。

2.7 重视实验成败的分析

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需要完成实验报告,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报告内容在结尾处要完成课后的相关思考题,而笔者则认为对于学生而言,对实验成败以及自己得失的分析远远比那些思考题重要。对有机化学实验,要注意分析影响产率高低的原因;对分析化学实验,必须要考虑引起各组平行实验数据差异的原因;对于物理化学实验,应该从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温度以及样品的浓度等方面考察实验结果和实际相偏离的原因……这样做更能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8 改变传统实验考核,积极探索和完善实验操作考核制度

一般而言,长久以来大学实验课的考核依附于理论课的考核,理论课的成绩越高,那么学生的总体成绩就越高,如果仅仅根据这个结果是无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动手能力做出准确判断的。作为我们教研室,通过各种积累,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操作考试体系,即先由教师准备好十几个操作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既有学生做过的,也有从未接触过的,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考题,然后一位教师监考一名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各种资料,教师根据提前设计好的操作标准进行相应的评分,现场给出成绩。这一举措既可以规范学生的操作,同时也能够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周锦兰,张开诚.实验化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智钧.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6):81-82.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上好实验课呢?笔者以为,要上好化学实验课,必须注重以下忌讳。

一、忌无准备

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才能无患。因此,教师在上实验课之前,要注意收集材料,为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收集现成的实验器材

教材安排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易找到。因此,平时应让学生广泛的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原料、器材,既能弥补课堂实验器材的不足,又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为自己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铁钉、导线、放大镜、磁铁、纸板、废旧玩具弹簧、干电池等。

(二)可以自制实验器材

对于有实验操作的实验课,学校没有现存的仪器时,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这样做不仅能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若选中学生的作品进行教学,那效果则会更佳。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实验选用哪些仪器、型号与规格,药品是否短缺,时间如何安排等等,有一处准备不周全,就会影响实验能否正常进行,甚至实验效果。化学试剂大多是易燃、易爆、易腐蚀品,所以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危险,事故防范及急救措施也定在实验准备之列。

二、忌只说不做

中国有句俗话:“拐和尚能说不能行”,这也正道出了我们中学实验的一种弊端,尽管话不太好听。由于条件的限制或教师惰性的驱使,学生实验只成了教师的口头实验,不让学生动手操作。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所谓“防患于未然”,害怕事故,实行逃避政策,肯定不做实验,不会有操作失误,更不会有事故隐患。这纯粹是教师的“懒”在作祟。如此培养出的学生充其量是说客,动手操作能力没一点,难怪瓦外国学生相比,许多中国学生在理论上高人一等,而在动手操作的技能上却比较逊色。

三、忌无指导

实验课必须有教师指导,杜绝任我行,采取放纵态度。教师不能当甩手掌柜,填填实验报告,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去做吧。如果学生一看就会,还用教师干什么?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正处在长知识时期,教师的指导极其重要。学生有了问题,最重要的是有教师解答。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若不指导,遇到挫折,学生就会放弃实验;若不指导,学生可能会步入知识误区,甚至怀疑结论的正确性;若不指导,一旦不慎,可能会酿成大祸,遗憾终身。只有指导,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可见实验指导至关重要。

四、忌不动脑,不发问

对于初次实验的人来说,就是仪器齐全,操作过程背得滚瓜烂熟,操作细节失误的处理,习惯的养成还颇费一番功夫。那些细细节节正是培养实验习惯的关键,那些问题的发现,失误的处理,方法的改进,正是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核。知识是在问题与解答的反复转量中获得的。间接知识易获得,而直接经验还需自己勤于总结和积累。司空见惯的实验,通过你的智慧、方法也许会改进,大大提高其实验效果,再不断质疑中得以升华。

不动脑还表现在结果第一论结果本来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来的,而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实验过程,认为只要记住结论就行,实验并不重要,因为,做实验的成功与否反应都得聘同样结果,实验又有什么用呢?这种结果造成实验无用论。对于当代中学生,实在可叹呀!而且甚至认为,实验在考试中实验作用不大,实验并不重要。

五、忌不反馈

有的学生对做实验就单纯地做一篇,并不作总结,问及收获,一概不知。现象与结论有何关系,你对实验有何看法,以及实验方法是否可以改进等等,一无见解;哪些方面成功,哪些方面不成功,心啊没数。这样只能早“机械式的实验“,”实验复印机”,这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反馈改进信息,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获取更深更广的知识。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3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验课成功的关键。比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可能会出现学生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甚至违规操作引起酒精灯爆炸,因为加热操作不当使试管破裂,用KMnO4制O2时棉花离试管底太近使棉花在试管内燃烧起来(此时学生一定会很惊慌和害怕),实验结束时错误操作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等现象,这些突况怎么应急和处理,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再如,铁丝在O2中燃烧的演示实验,即使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并反复演练,在课堂上导致实验失败的偶然因素依然很多,比如可能因为铁丝预热时间太短,也可能因为预热时间太长,铁丝伸入集气瓶中速率太慢火柴燃尽而使铁丝无法燃烧导致实验失败。再如,由于铁丝燃烧需要消耗较多的O2,如何让燃烧持续较长时间以便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实验现象等,同样需要教师在课堂预设中考虑。

二、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实验兴趣

在实验课中,教师应多角度、多渠道、多方式创设实验情景,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探究氧气的性质”时,可以用生活中大量与O2用途有关的图片和实例创设情景。再如,在“探究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可用关于CO2用途的谜语创设情景:“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说它是灭火先锋,气象专家说它能呼风唤雨,建筑师说它是天然粉刷匠。”还可以用“干冰冻伤人”的相关视频创设情景。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探究欲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

“质疑能力是学生创新素养的温床,而创新素养是个人素养中最有价值的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的方案、思路、过程、操作等进行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同一实验,不同学生的认识和体会也不尽相同,有时可能会提出出人意料甚至相反的见解。对此,教师不能盲目地否定或肯定,应首先肯定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然后在课后由师生协作或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他们的质疑,验证他们的观点。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对于学生“能否用排水法收集CO2”的质疑,教师最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由学生尝试用排水法收集CO2,结果成功收集到一瓶CO2,从而用实验事实回答了学生的质疑:CO2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最后教师对此作出解释:研究资料表明,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虽然约能溶解1体积CO2,但CO2在水中溶解的速率远远低于从水中逸出的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CO2,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科思想,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做好课后归纳和小结

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评价、归纳、小结,其内容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比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就诸如下列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今天所做的实验有哪些成功或不足之处?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你认识和体会到了什么?实验方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或改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归纳、思考和反思,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上一层楼,对以后的实验也有一定的引导和启示作用。当然,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小结,可以是师生协作小结,还可以是学生小组或个人小结,然后教师或学生补充等。总之,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甚至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思考、善于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不能简单地为实验而实验。只有这样,化学实验课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作者:吕永能 聂亚靖 单位:1.陕西省汉中市第九中学 2.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4篇

目前学生的实验课程大多是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较多,学生在实验课上大多就是按照课本上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添加试剂来验证一些实验现象,没有任何创新性,大多数时候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只是照本宣科的操作。这样的实验学生做起来没有任何挑战性和新颖性,实验课上起来就没有激情和兴趣。

2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Micro-lecture)概念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M.Penrose于2008年提出。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并进一步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在维基百科中,将“微课”界定为:“微课(Micro-lecture)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利于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方式呈现的实际教学内容。”而百度百科中,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2微课的特点

2.2.1微课内容短小微课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众多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根据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所以,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为宜。

2.2.2微课教学目标明确传统教学视频往往是一堂课的复制,包含多个知识点,含有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更注重教师的“教”,可以说,微课是传统教学视频精华的浓缩。微课授课教学目的很明确,是教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尤其在授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或者是抽象问题,系统完整的讲述。

2.2.3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针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微课授课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溶液吸收曲线实验中。教师通过微课视频讲授分光光度计的内部元件构造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学生不但理解实验原理,而且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了直观的了解,相对于教师单纯的讲解,微课视频更容易让学生直观接受和理解。在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实验时,我们将酸碱滴定管的使用、滴定过程录制成视频在学生上实验课时看到视频对滴定这类的实验就能一目了然。有的实验装置的改进,我们也将改进过程、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用视频呈现出来,如有机化学中熔点的测定,现在由于都在使用熔点测定仪进行测定,而课本中还是用传统的毛细管、b形管测定物质的熔点,而市场上b形管已很难买到,我们就用长颈蒸馏瓶代替b形管、电热套代替酒精灯,将装置的安装操作过程制成视频;在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中由于没有买到层析缸我们就用大烧杯代替了层析缸,上面加盖培养皿,里面铺薄层的玻璃是我们自己裁的8×10cm2平面玻璃板,将操作过程制成视频;这样上课时学生看到视频一目了然,比我们空讲半天学生还是不明白效果好多了。其实验效果和课本上传统的实验装置效果是一样的,我们保证了学生实验课的正常开出,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在不利条件下创造条件开展工作的实验态度。这样等到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心中对于实验内容就有一个很完整的印象,具体做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对于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成功率也比较高,很少出现实验失败的现象。学生会做实验了,实验做成功了,这样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学生实验课考核成绩较往届学生有很大提高。微课和实验讲授及学生动手实验有机结合,使得我们的化学实验课开展得生动有趣,学生反馈效果良好。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5篇

一、演示实验,设疑激思

演示实验教学,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这时教师设下疑问:能否所有金属都符合这一规律?学生犹豫,不能正面回答,这时教师便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按一般规律设想,说出实验现象,很快有的学生就说出“钠表面覆盖一层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并写出了的化学方程式: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钠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钠漂浮在硫酸铜溶液表面,迅速旋转产生火球并消失,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这精彩的现象,瞬间的变化,学生凝神观察,猜测被,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你从而发现了钠有哪些性质?这一个一个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经讨论和教师点拨,对金属钠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教师解释,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便明确了实验现象的产生和盐与金属的反应规律中应除去“K、Ca、Na”三种活泼金属,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加。

二、学生实验,探索创新

学生实验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中起重要作用。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搞清通过实验要验证哪些性质,培养何种技能,受到哪些教育等。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操作起来自然顺利,由于实验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了对实验改进的问题,学生在操作时就注意了观察思考,觉得课本中的装置图不是很科学,不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改进方法,画出装置图,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尝试创新的体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做好学生实验的改进和指导工作

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验空间,但教师如果不给予必要的指导,它发挥的作用必然减弱。因此,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规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6篇

一、演示实验,设疑激思

演示实验教学,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这时教师设下疑问:能否所有金属都符合这一规律?学生犹豫,不能正面回答,这时教师便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按一般规律设想,说出实验现象,很快有的学生就说出“钠表面覆盖一层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并写出了的化学方程式: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钠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钠漂浮在硫酸铜溶液表面,迅速旋转产生火球并消失,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这精彩的现象,瞬间的变化,学生凝神观察,猜测被,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这一个一个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经讨论和教师点拨,对金属钠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教师解释,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便明确了实验现象的产生和盐与金属的反应规律中应除去“K、Ca、Na”三种活泼金属,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的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加。

二、学生实验,探索创新

学生实验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中起重要作用。

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搞清通过实验要验证哪些性质,培养何种技能,受到哪些教育。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除总的目的外,我们还要求学生把握以下几点:块状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倾倒;导管连接;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检验、验满方法;对该实验装置满意吗,如何改进。这样,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操作起来自然顺利,由于实验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了对实验改进的问题,学生在操作时就注意了观察思考,觉得课本中的装置图不是很科学,不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改进方法,画出装置图,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尝试创新的体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做好学生实验的改进和指导工作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课程;探究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化学实验课越来越受到中学教师的重视,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化学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科目,而通过实验进行化学这一科目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各个学校逐渐开展化学实验课,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化学实验课的授课情况并不理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中学化学教师就必须创新授课方法,引用探究式教学法展开化学教学,更好的实现化学实验课对于化学知识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积极性差。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普遍体现出积极性较差、参与度较低的现象,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或者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完全照做,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极度缺乏,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整个课程较为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被集中,难以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验证性实验是课堂的重要组成。目前的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师和学生一般都是参照教材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同时也违背了实验教学的本质要求。对于旧知识进行验证学习仅仅只是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开展实验课程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验考核方式不够完善。就传统的考核方式来看,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课相关考核的时候,主要设置的考核内容多为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实验课上更重视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理解实验课的教学重点严重偏离方向,直接导致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严重下降。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中学化学科目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设置教学情境。中学化学教师在展开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可以在引入实验内容以前,通过设置问题、讲述一些化学历史、化学名人的故事的办法先使得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产生一些化学方面的疑惑,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化学实验。例如,教师在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的讲授以前,可以先引入一些有关酸雨危害到人们生活的电影如《酸雨幽灵》,通过电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实验内容的引入,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时候带有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

2.注重方法的传授。化学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不应该仅仅着手于教材,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传授实验的步骤、内容以及结果和原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懂得化学实验的本质原理,更好的为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是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根据实规划好的教学目标,提前进行探索步骤的设计工作。让学生都能够在实验课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和观察,与同学展开探讨和交流,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建立起自信心,除此之外,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后所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和深刻,使得学生的智力被充分开发出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比如,中学化学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盐类水解相关实验的时候,想要让学生能够碳酸钠的水溶液中[OH-]>[H+]的原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类似于“水中含有哪些离子,为什么不能引发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在碳酸钠中是否可以电离出H+离子或者OH-离子”等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逐步探究盐类水解相关知识。

4.知识的巩固和升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是化学实验课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探究式教学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将已经探究出来的结论和知识不断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最终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产生较大的飞跃,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灵活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应用已经探究出来的结论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路获得较大的拓展,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学会举一反三,提升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

5.注重练习和实践。探究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实验课程结束以后,能够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种办法不仅能够有效的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智能结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扎实。

6.重视评价和反馈。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最后的环节是评价和反馈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做练习题的情况掌握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三、结语

化学实验课作为中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科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的寻找全新的教学方法,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探究式教学法作为适合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中学实验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更好的结合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芳芳. 探究式教学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269.

[2]王绍云,唐文华,文正康.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J]. 化工管理,2014,21:20-21.

[3]王立荣,梁文生. 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0:66-67.

[4]吕文娟.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12,08:166-167.

[5]隋海新,李娟. 浅析探讨式教学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 才智,2014,36:152.

[6]孙宏,都雪.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 高师理科学刊,2013,06:112-114.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媒体技术;动手操作;总结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化学课的教学,已由原来对理论的重视,逐渐转变为对实践的重视。教师希望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当然,实验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外,所有的操作都强调规范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亲自实验,给学生做好演示工作,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步骤,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试验。一种理论,一旦经过学生自己的双手的检验,摸索到了其中的奥秘,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牢牢的记住与其相关的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获得大大的提高。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现状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初中化学实验课而言,所谓有效性教学,就要求教师能把实验落实到实处。但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课,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方面,许多教师的观念还很陈旧,不重视实验操作的过程,轻视其在化学教学与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实验室的资源也时有短缺的情况发生,资源不足,使得化学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不论是教师态度上的不积极,还是学校实验资源准备上的不充足,都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课面临的具体实情,这样的情况,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理论及规律都有很多不良的影响,对于教师授课的顺利进行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和阻碍。

二、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验演示

在化学课上,学生都喜欢做实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在实验之前,一定要向学生灌输科学的实验方法。那么,没有什么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验演练能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的了。教师可以提前把实验的过程制成PPT或者flash,也可以自己亲手操作实验过程,然后制作成微课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例如,教师让学生做“氧气的制取”这个实验之前,可以先在实验室里给学生播放整个实验过程的视频,并且在重点处做认真的讲解和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实验中的重难点,设置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样的问题,夯实教学成果。

(二)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深化理论认识

关于学习,有一句诗说得非常到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推理演绎的能力,但是,如果能够配合亲手实践操作的训练,那么就能把课本上学得的理论知识加以深化,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初中生在刚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对化学的概念并不了解,教师就可以安排一节简单的化学操作课――“蜡烛的燃烧过程”,以此拉开学生探索化学反应是导致物质性质变化的学习序幕。课堂上,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一根蜡烛,让学生细心的观察蜡烛本来的颜色和状态,然后,让学生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实验,为学生最初的化学学习打开一扇窗户,把抽象的化学理论一下变得形象生动了。

(三)师生共同总结,构建统一的知识框架

一节化学实验课要想获得成功,决不是简单的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就大功告成了,这样的过程无异于虎头蛇尾。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实验结束之后,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更要总结在实验之后,学生发现的一些化学规律和方法,如果学生能够在每次实验之后,都进行系统的总结,那么就能建构一套自己的化学知识框架。例如在“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自己绘制空气组成图表,完成自己的认识模式。

(四)把生活常识引进实验室与课堂

在化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化学并不是一门抽象的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带入化学实验室与课堂中来,实现化学与生活的接轨。

结语

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能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化学课上是否有探索的热情,学生是否愿意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质疑,这些都与化学实验课的实施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经常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操作的过程,只有拥有了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才能对化学课的学习有强烈的探究的欲望。所以说,推动初中化学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每一节化学实验课,要把每节实验课都上好,真正创设出高效的实验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传宝.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及注意的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7)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教育教学方式也在迅速更新,微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不断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与传统课堂接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微课的教学功能,对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化学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均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发挥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5分钟一学习,300秒一思考”,碎片化知识点,点点精致解读。相比传统教学,微课在突破难点、分散重点上更具优势,学生接收效果更佳。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略显陌生,笔者尝试用微课作为切入点,挖掘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功能,从而构建教学新局面。

(一)用于实验教学的课前预习

九年级化学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学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若能录制相关知识点的微课,供学生课前课后观看,对学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初中生初进实验室,实验仪器种类繁多,基本操作技能要求高,课堂中教师要先讲解,再让学生操作,时间有限。通过课本的课前实验预习仅有文字和图片,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太多的帮助。这就需要将实验教学内容分段录制成微课,更好地促进实验课的进行。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了解实验中所用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然后再对照文字描述实验步骤,做到课前心中有数。

(二)为演示实验提供新的教学平台

描述性知识是指描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等内容,化学教学中多以演示实验的方式来介绍物质的性质。但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真正参与实验演示过程的学生不多,距离越远,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越不全面。当微课出现后,可以将这些演示实验制作成微课,辅助课堂教学。微课画面清晰,在播放过程中还能将现象停留在某一瞬间或回播。微课与简单的录像不同,不但配有教师的讲解旁白,还有相关的知识讲解,不但可用于课堂教学,还能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或自学。

(三)建立实验微课系列,促进考点立体化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考点及考查形成相对比较固定,在备课时路线比较清晰,平时的训练、模拟考试也相对有题可依。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部分热门小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形成系列,提供给学生课后反复观看。微课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和思维等多方面感官的冲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扎实。而对教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教学素材的积累,在不断地改进的过程中,逐步将这部分内容系统化,促进考点立体化教学。

(四)为中考实验探究复习开辟新路

中考复习时间有限,想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能够快速提高应用、应变能力,微课和化学实验复习巧妙地结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考中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实验探究题,离子共存题,常常是学生的丢分点,这些内容涉及的实验又属于可不做实验范畴,并且九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联系能力有限,只是通过练题、讲题训练,复习效果并不佳。教师可以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微课,包括实验视频和分析讲解,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必然能解决这一难题。

二、合理利用微课

教育要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课就是其一。微课具有三“微”:第一,时长微,学习者可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第二,内容微,旨在将某个知识点讲解透彻;第三,使用微,可便捷嵌入各种教学活动:课前与课后的自主学习、当堂教学、集体培训等。但是,微课仍是一种“接受性”“灌输性”“情感单向性”的教学,缺乏师生互动。而化学学科知识有理论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操作技能性知识等,单靠微课视频的播放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其次,微课是服务于教学的,而不是教学为微课服务的。一节微课视频的录制,虽然只有5~10分钟,但录制的过程很不容易,教师要备课、精心设计流程、细心录制剪接等,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基于这种情况,教学者应该在设计时间和教学功能上作比较,要认真思考是否已将教学方式最优化。例如,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本可以在学生的探究中生成结论,并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若将其录制成微课,这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与教学目标有些相悖。另外,微课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平台,如电脑、网络等。教学者设计的微课,基本上都是带有校本性质的,那么就得考虑几个现实问题:学生是否有播放平台?是否会影响学生的休息时间或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总之,微课的使用,要讲究实效,不要流于形式,要让微课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综上所述,微课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只要善于挖掘,合理利用,注入新的观念,我们的教学定会与时俱进。

化学实验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探究课导学案 基本教学流程 注意事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是指通过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把自学、辅导、合作实践、交流、练习、反思评价等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并始终贯穿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是优化导学的操作平台。下面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进行阐述。

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5.课堂的情景引入:结合本堂课知识,以故事或图片或事件或史实或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情景引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迅速进入新课。

6.疑难点、易错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

7.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或实验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

8.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诸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种多样的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

9.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

10.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流程及实施过程: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可构建如下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精讲点拨---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实施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查、互查、抽查、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课前学案的完成情况,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其设计思路为:提前发放提前收取教师抽批课前发放自查梳理。

2.讨论交流:

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探究前的“假设”创设探究情境,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分析、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其设计思路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取长补短最佳方案。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通过情景引入,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方案设计:

实验探究既“探”又要“究”,而学生间的交流恰恰体现了“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更能考察出学生对知识内化理解的深度,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极好时机。所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应该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理解他人设计的意图并进行比较,同时加以判断,选择出最佳方案,这样才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3)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课学生实验,然后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揭示出物质变化特点及其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解决发现的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现象或数据记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做出对现象的科学解释。一是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二是要记录反应控制条件;三是记录“反常现象”。

(5)解释或结论: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其设计思路为:问题引入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现象或数据记录解释或结论。

4. 精析点拨:以教师主导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的功能。学生把通过合作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对每个方案或设计或操作进行评价。其设计思路为:收集归纳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归纳形成板块例题突破难点师生反思释疑。

5.反馈矫正:学生学习情况要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反馈矫正的题目要围绕本节知识点精心设计,题不在多在精,要典型,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在讲解时要多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其设计思路为:学生定时练习个别回答答案组内讨论答案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点拨释疑。

6.巩固拓展:在梳理课中问题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并完成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注意课时的连贯性,布置下一次的“自学查测”内容。其设计思路为:梳理课中问题归纳构建体系完成课后作业自我反思问题预习下节内容。

三、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化学新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得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2.要控制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自主学习绝不等于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要动态地把握好“学”与“教”的度,要加以适时的引导和调控。

3.处理好“三个结合”。(1)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的结合(2)紧扣导学案与课堂生成的结合(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指导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总论 2008.05

[2] 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2009.07

上一篇:双语教育范文 下一篇:微课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