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分析范文

时间:2023-02-28 18:23:03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男女关系仍然延续男性为中心的认知与思维。女性的道德操守与行为,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尺度规范。贞洁是女性的首要课题。女性的身体与其说是个人身心真实感受的承载着与表现着,不如说是社会阶级下的制约体和文化产物。基督教传统对女性贞洁的严格要求以及对肉体享乐的排斥,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通过绘画也表达另一种精神的追求。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琼·凯利(JoanKelly)在她著名的论文《女性享有过文艺复兴吗?》(”DidWomenHaveaRenaissance?”,收录于她的论文集Women,History&Theory,1984)便清楚地指出,在文艺复兴时期,当男性的文化菁英在努力追求个人精神的解放时,女性所必须遵从的礼教制约其实并没有明显松绑的迹象。著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乔凡尼皮克·德拉·米兰德拉(GiocanniPicodellaMirandola,1463——1494)在其传世之作《论人的尊严》(OrationontheDignityofMan,1486)一书中,高倡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精神乃在于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自由意志。可以往上升腾,与造物上帝同高;也可自甘堕落,沦为禽兽之流。此处所指的“人”,是以男性的始祖亚当为代表。米兰德拉并没有相对地谈到上帝在创造夏娃时,是否也赋予她等同地自由意志。也许类似地问题,在当时以男性为主导地文化思维中,根本是不值得纳入考量的。

在基督教艺术中,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所创作的《抹大拉的玛利亚》经常被用来表现不贞洁的女性对自己错误行为深沉的忏悔。从此雕塑中,一方面是美丽的女性酮体,但另一方面,抹大拉的玛利亚满含泪水的双瞳、虔敬望天的眼神,表达在神权支配的中世纪,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苦楚。专制的教皇与残暴的宗教法庭,使得长期处于恐惧、彷徨、绝望之中。再加上基督教义宣扬自我沮丧、禁欲和苦行等,苦海无边确被当时的民众深信不疑。女性在当时社会的角色非常之单一,已婚妇女必须严以律己,善尽生儿育女的职责。因为一个被社会指责为贞洁不保、身败名裂的女子,在社会上几乎没有容身之处。在法律上,更由于女性本身无法享有法律自,一切与法律有关的是想,必须透过男性代表人执行。2222伯克利大学历史学教授布鲁克(GeneBrucker)曾根据弗洛伦萨档案文献馆的资料,针对社会阶层差异悬殊的爱情做了深入的个案研究。在他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文艺复兴时期弗洛伦萨的爱情与婚姻:乔凡尼与露莎娜的故事》(GiovanniandLusanna.LoveandMarriageinRenaissanceFlorence)一书中,他探讨了富商乔凡尼(GiovannidiSerLodovicodellaCasa)与裁缝师的女儿露莎娜当时听闻的恋情。这段恋情最终在一四五五年一对薄公堂终了,传唤了二十九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证人,也因而留下了超过三百页的法庭档案纪录。自古以来,绝大多数拥有古老文化传统的社会,往往是以较为严格狭隘的尺度评判女性的道德操守及作风行为。然而,当女性本身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经济上、法律上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担负起必要的责任,并能坚定地与外在压力抗衡时,她其实也就失去了存活在社会上最基本的个人尊严。当那时的艺术家们努力地在艺术创作中想要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和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是肉体的封锁,女性,就成为了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DiSerpieroDaVinci,1452——1519),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蒙娜丽莎》,画中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之为“神秘的微笑”,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渐变着色笔法。同一时期,“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拉斐尔·桑西(RaffaelloSanzio1483——1520)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宁静、协调、和谐之美。在《西斯廷圣母》一画中,圣母微笑而宁静的抱着圣子从云端降落,圣母体态丰满,面部表情端庄安详,塑造出人类救世主的形象。艺术批评家约翰·伯格(JohnBerger)在《观赏之道》(WayofSeeing)一书中认为,西方画的观者,大多是男性;女性的形象大多是用来讨好男性的。但一部分人认为,伯格的观点只有一半正确,理由是如果女性的形象,只有色情暗示或处于功利性目的观,则是否女性鉴赏作品的美感能力,即可从美术史上消失而无需重视,便成为值得讨论的话题。

上述的例子,或许说明了对女性绘画的问题,出在男性世界对性的主动权一事,仅容许男性单方面出发,牵涉到父权价值和社会道德的范畴。女体除了是男人目光的焦点,同时也作为视觉文化产生意义的存在,作为符号被当代消费文化挪用所产生的意义,显然更丰富于艺术作品本身。艺术中对于女性加以形象化的使用,其所牵涉的不单只有美感形式或艺术表现的问题,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女性身体所象征的性别意识、文化价值观及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女性的身体已成为一种社会化的论述。自女性主义的观点来谈,女性成为一种形象或者符号来使用,这是在父权力量背景下的产物。从古典的绘画、雕刻作品,或是近现代的艺术作品中的女性身体形象,是否为一种艺术美感标准,还是为了符合男性感官满足的社会道德合理化的产物,仍将是个永无止息的一轮。女性温文与柔顺的特质背后潜藏着一股坚韧的能量与本能,她们不是由生理的特性所决定,也不是由社会权利结构所定义。女性自身真我的是天生的欲望,却被男性所建构的沙文主义所物质化,这些身体的之所以会引起哗然,仅仅是因为人们忘记自身最为原初的样貌。女性的美不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更多的应该结合美学、社会性质、绘画的目的等。

作者:黄雨晨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绩效治理;社会环境;生态分析;绩效治理失灵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0863(2013)11-0022-04

我国学界对政府绩效治理的“内部问题”和技术性问题研究较多,对影响和制约政府绩效治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研究十分不够,在已发表的300多篇学术文献中,相关文献只占3%左右。本文试图从行政生态学的视角对政府绩效治理的社会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以揭示社会生态环境影响政府绩效治理的内在机理。

一、政府绩效治理的生态分析框架

生态分析是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视角。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高斯(Gaus)最先把生态学理论引入行政学研究领域,认为行政行为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继高斯之后,美国学者弗雷德·雷格斯(Riggs)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治理工具,新公共管理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政府绩效治理虽然具有技术中立的工具性特征,但它毕竟是西方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会受到社会生态的影响和制约。事实上,在发展程度比较接近的西方发达国家,其政府绩效治理体系和模式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缘于西方各国社会生态的不同。荷兰学者米姆巴(S.H. Mimba)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政府绩效信息供给与需求非均衡的状况,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导致他们对绩效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由于这些国家的低制度能力(low-institutional capacity)和高腐败水平,导致政府绩效信息供给不能满足绩效信息需求,最终出现“不满意的需求”状况。[1]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生态导致了政府绩效信息供给不足,从而影响了政府绩效治理的实施和运行。英国学者基恩·福克斯(Keith Faulks)指出:“无论是在国家影响力难于达到的群体中还是在大国里,任何一个治理机制运作的情况如何,不仅取决于一整套的政治安排,而且要依靠一种社会秩序观念的确立以及每个人在这种社会秩序中的定位。”[2]显然,政府绩效治理需要在一个适宜的社会生态中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运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造成“绩效治理失灵”。

那么影响政府绩效治理的生态要素有哪些?雷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最主要的生态要素有五个:1.经济要素,即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机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2.社会要素,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3.沟通网络,包括社会文化水平、使用语言状况、社会舆论及通信和交通的状况。4.符号系统,包括政治神话、政治准则、政治典章在内的一整套政治符号系统。5.政治架构。[3] 根据行政生态学理论,我们把影响政府绩效治理的生态要素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要素,这些要素杂然并存,相互交织,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政府绩效治理的过程和结果。为了揭示生态系统影响政府绩效治理的内在机理,我们从上述三种生态要素中分别选取两个关键变量进行分析,并构建分析框架(见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项研究只是一种宏观性理论建构,相关观点和结论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实证检验。

二、政治生态要素对政府绩效治理的影响

1.政治民主化程度与政府绩效治理。选举是民主社会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它决定了政府的合法性及其公共政策的走向。选举是评价政府绩效优劣的重要机制,正如市场是评价企业绩效优劣的重要机制一样。选举和市场的共同点就是都受竞争机制的支配,企业或政府只有创造出“顾客”满意的高绩效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无论是对于组织绩效还是个人绩效来说,竞争都是绩效产出的最根本的激励机制。在一个缺乏竞争或者不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里,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高绩效。对于政府来说,政府绩效评价过程是一个基于公众导向的公共选择过程。竞争性选举不仅能够激励政府绩效产出,而且能够保证政府绩效符合作为选举者的公众需要,从而防止政府绩效治理的价值迷失。所以竞争性选举不仅是一种政府绩效生产的激励机制,而且也是一种政府绩效生产的价值决定机制。如果选举制度不成熟或者根本没有选举制度,就无法从有效解决政府绩效生产的激励问题和价值问题。

2.政治权力集中程度与政府绩效治理。政治权力集中程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的的纵向权力配置关系。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都存在差异。在集权型政治架构下,政治权力集中于上级政府,下级政府缺乏自,自上而下的单向度权力运行贯穿于政府治理的全过程。集权型政治架构下的政府绩效治理本质上是上级政府控制下级政府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改进组织绩效的一种手段。具体来说,集权型政治对政府绩效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上级政府往往会把维护上级权威、服从上级领导、具有全局观念作为考核下级政府的重要内容,下级政府的绩效生产往往会围绕上级政府提出的中心任务和战略安排而展开;全国各地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分配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和相似性;在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上,自上而下的内部评估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公众和第三方评估面临诸多困难;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政府本位”,其评价活动往往从自身需要出发,较少考虑下级政府活动是否能满足公众需求。在分权型政治架构下,地方和下级政府拥有较多的自,社会具有较高的自治水平。在政府绩效治理的指标体系、评估模式以及评估的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集权型政治架构下的政府绩效治理会有很大的差异性。美国学者Radin认为,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就是分权和授权的环境。[4]我国学者孟华在研究了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经验后也认为,美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政治制度基础就是分权化的政治架构。[5]

三、经济生态要素对政府绩效治理的影响

1.经济体制与政府绩效治理。作为一种政府管理工具,政府绩效治理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政府改革创新、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手段。1993年颁布的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清楚地写道,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并颁布该法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效率和管理能力,最终要落实在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建立和发展公共责任机制、提高公众满意度及增强公众对公共部门的信任。我国政府绩效治理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政府绩效治理在我国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和实施,既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结果,也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西方国家和我国政府绩效治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市场经济体制是政府绩效治理的经济生态基础。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保证宏观经济协调运行,维护市场秩序,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弥补市场失灵,必然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由此导致政府机构膨胀和权力扩张,从而引发行政成本增长和行政效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政府绩效治理来提高政府效能就成为必然选择。其次,市场经济所引发的贫富分化等问题需要政府建立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由此引发公共财政支出的巨额增长。由于公共财政主要来源是社会公众和私人部门缴纳的税收,所以纳税人对政府花钱办事的效率和效果就有了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这必然会促使政府回应公众诉求,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市场经济越发展、越成熟,政府绩效治理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压力就越大,社会对于政府绩效生产的监控和参与绩效评价的需求就越强烈。再次,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和发达的工商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政府绩效治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和治理环境。政府可以借鉴和应用标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弹性化管理等多种企业管理工具,可以建立政府内部市场和引入竞争机制,以提升政府绩效,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2.经济发展状况与政府绩效治理。经济发展状况既是政府绩效治理的结果,又是政府绩效治理的深层环境和影响因素。首先,经济发展是政府绩效治理的物质基础。政府绩效治理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以及必要的财政支持都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例如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而在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公共财政短缺则没有能力推行这种服务模式。其次,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政府绩效治理的指标体系。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政府绩效治理指标体系中经济建设和GDP增长指标通常会占有较大比重,而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政府绩效治理指标体系中非经济指标则占据主导地位。再次,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政府绩效生产过程和结果。有学者研究表明[6],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政府整体绩效指数排序也相对靠前。这是因为,经济越发达,财政收入越高,政府能力就越强。从绩效激励的角度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该地区政府官员的工资和奖金收入有直接影响,当绩效晋升激励机制失灵时,绩效工资奖金就成为重要的激励机制。但在经济欠发达或贫困地区,这种激励机制可能会因为地方财政短缺而失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的政府官员“同工不同酬”现象可能成为影响政府绩效的重要变量。

四、社会文化生态因素对政府绩效治理的影响

1.社会组织与政府绩效治理。首先,社会组织是社会资本的存在形式,而社会资本能够提高政府绩效。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7]帕特南从1970年代开始用了20年的时间实证研究了意大利的公民传统和政府绩效的关系,研究证明,良好的公民传统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资本能够提高政府绩效。他说:“我们的研究得出的第一个经验就是:社会环境和历史深刻地影响着制度的有效性。”[8]他进而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资本促进政府绩效的机理:“在需求方,公民共同体的公民们基于信任、规范和网络,通过集体行动参与获得了更为有效的公共服务,在供给方,公民共同体与官员合作生产共同增加了政府绩效。”[9]其次,社会组织能够促进社会自治,基于参与、信任与合作的社会自治能够实现公共事务的自我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自我供给,大大降低政府的社会治理和服务成本,从而提高政府绩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通过对“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逻辑”等理论模型的分析和对小规模公共资源问题的实证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人类社会的大量公共资源问题不一定要通过“利维坦”和产权私有化途径来解决,完全可以依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有效解决公共事务。[10]再次,社会组织参与政府绩效治理能够使政府绩效产出符合公共价值需求。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整合功能,它能够把多元化的个体需求通过特有的机制整合为社会需求,进而凝聚为公共价值,并通过多种方式把这种公共价值需求传递给政府,从而最终影响政府绩效产出的结构和方向。包国宪教授指出:“政府绩效是一种社会建构,只有来源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也只有根植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产生其可持续提升的需要,这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动力。”[11]他在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政府绩效治理的缺陷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

2.公民文化与政府绩效治理。阿尔蒙德和维巴认为“一个稳定的和有效的民主政府,不光是依靠政府结构和政治结构:它依靠人民所具有的对政治过程的取向——即政治文化。除非政治文化能够支持民主系统,否则,这种系统获得成功的机会将是渺茫的。”[12] 1997年,美国学者Tom W. Rice和Alexander F. Sumberg运用帕特南的研究模式从公民参与度、政治平等性、团结、信任与宽容度以及合作的社会架构四个公民文化维度对美国50个州的公民文化和政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公民文化对政府绩效有显著影响。[13]这是因为,公民文化的特质在于公民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关注政治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而且参与政治被视为一种合乎理性的行为,所以公民文化是一种“理性—积极性”的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下,社会公众更加关注政府绩效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参与政府绩效生产过程,对政府绩效产出进行评价,所以,社会公众既是政府绩效的“生产者”、“参与者”,也是政府绩效的“消费者”、“评价者”。公民文化是政府绩效治理适宜的文化生态。

五、对我国政府绩效治理的社会生态反思

上述研究表明,社会生态环境对政府绩效治理的实施和运行存在重要影响。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不同地区政府绩效治理的差异性实际上都是特定社会生态环境影响的结果。我国政府绩效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运用这一结论进行解释。第一,政府绩效生产的激励问题。由于我国政府官员危机感仍显不足,导致政府绩效生产缺乏有效激励。学者周黎安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激励模式是中国经济奇迹产生的重要根源,但晋升锦标赛存在的缺陷就是其激励官员的目标与政府职能的合理设计之间存在严重冲突,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让公众对政府施政的满意度进入官员的考核过程,引入差额选举的方式,让公众意愿能够影响官员的仕途。[14]第二,政府绩效信息的公开问题。在现有政治体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政治压力和社会压力,我国政府绩效信息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导致公众无法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也无法监督政府的行为。第三,政府绩效生产的价值问题。“在西方,政府绩效的价值建构是通过成熟的代议民主制及公民社会建设来实现的。”[15]而在我国,政府产出的是“政绩”,并不全是绩效。第四,政府绩效评价的指标问题。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上级对下级的“控制性指标”占有较大比例,导致下级政府的工作重心就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本级政府工作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一票否决”指标的设定使下级政府始终处于疲于应付的危机管理状态,政府的常态化科学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第五,政府绩效评价的模式问题。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还缺乏稳定的机制和途径。专业机构的第三方评价由于缺乏政府配合和支持以及政府对评价结果的选择性接受和认可而遭遇尴尬处境。上述这些问题都是由现阶段中国的特定环境造成的,仅仅从技术层面很难解决,只能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优化政府绩效治理的社会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Ni Putu S.H. Mimba, G. Jan Van Helden and Sandra Tillema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Organizational Change Vol. 3 No. 3, 2007.pp192-208.

[2]基思·福克斯.政治社会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99.

Keith Faulks.Political Sociology.Beijing: Huaxia Press, 2008. p99.

[3]傅明贤.行政组织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4,76.

Fu Mingxian. Theories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0.p74,p76.

[4]Beryl A. Radi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GPRA): hydra-headed Monster or Flexible Management Tool?.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58, No.4, 1998, p.314.

[5]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Meng Hua.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actice of China.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ress,2006.

[6]郑方辉,尚虎平.2011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26.

Zheng Fanghui,Shang Huping.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 2011.Beijing: Xinhua Press, 2011.p26.

[7][8][9]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195,214-215.

Robert D. Putnam.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Nanchang: Jiangxi People’s Press, 2001.p195,pp214-215.

[10]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

Elinor Ostrom.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Shanghai: Shanghai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11]包国宪,王学军.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12(2).

Bao Guoxian,Wang Xuejun. Public Value-Base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Governance:Origin,Structure and Research Questions.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2012(2).

[12]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 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443,23.

Gabriel A. Almond,Sidney, Verba.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Shanghai: Oriental Press. 2008.p443,p23.

[13] Tom W. Rice,Alexander F. Sumberg. Civic Culture 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in the American States[J]. The Journal of Federalism (Winter 1997).

[14]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Zhou Li-an .Governing China’s Local Officials: An Analysis of Promotion Tournament Model.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7(7)

[15]包国宪,王学军.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12(2).

Bao Guoxian, Wang Xuejun. Public Value-base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Governance:Origin,Structure and Research Questions.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2012(2).

(作者:史传林,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广州510640;包国宪,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730000)

Study on Social Environment fo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Ecology

Shi ChuanlinBao Guoxian

[Abstract]As a new kind of governance tool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governance must be affected by many social factors.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each other to constitute a complex ecological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administrative ecology, the paper clarified the ecologic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governance, and selectively researched the influence of six key variables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ecology o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governance. And based on this,we explored the social ecology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governance in China.

[key words]government performance governance, soci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analysis, performance governance failure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德育;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6-0123-03

收稿日期:2008-09-10セ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5SJD20012)。

プ髡呒蚪椋郝沓な溃1961- ),男,甘肃甘谷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

德育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高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往往忽视高校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整体性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大学生社会性、自主性的增强,以学校为主的德育效果渐趋弱化,因此,整合德育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オヒ弧⒌掠社会环境的内涵及特点

オニ谓高校德育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以及影响高校德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内外因素的总和,包括学校内部环境和学校外部社会环境。

ジ咝5掠社会环境主要指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以及大众传媒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从环境的构成层次来看,可分为宏观的社会系统、中观的社区系统、微观的家庭系统和大众传媒;就环境的形态而言,可分为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文化精神环境;从环境的社会要素分,可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

ジ咝5掠社会环境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可控性特点。构成高校德育社会环境的要素不仅能分别自成系统,而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种有机的大环境系统。由于环境系统中包含了相互交叉、矛盾发展着的多种因素,所以又呈现出复杂性。尽管高校德育社会环境是客观的、复杂的,但它仍然可以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加以控制和改造。

オザ、高校德育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オィㄒ唬雍旯巯低晨矗赫治、经济、文化的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对高校德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ナ紫龋经济体制的转型使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元化,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和心理。如:市场经济的自主经营原则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但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造成了冲击,容易诱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观念;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强化了大学生的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但同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容易诱发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使利益群体多样化,从而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和离心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了冲击。其次,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既给社会带来了无穷活力,推动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向现代转型,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心理造成了很大冲击。多元文化中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并存、有益文化与腐朽文化同在、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互相交织,给进一步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增加了难度。

ィǘ)从中观系统看:社区形态的急剧变化对高校德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コ鞘谢进程的加快使中国城市社区环境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大量流动,人口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体系,改变了城市社区的人群结构和文化特质。从地域上讲,许多地区城乡边缘模糊、交错,城区不断向外扩展,原郊区农村成为城市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一体化趋势,城市市政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从人员结构来看,郊区农民成为社区市民,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越是开放发达城市,外来人员的比例越高,城市管理难度加大,改造城市环境的任务愈加艰巨。从文化上讲,随着外来人员和农村人口的进入,外地文化在不断冲击本地文化,农村文化不断冲击城市文化,城市和社区文化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文化相融与文化冲突并存。高校一般处于城市社区之中,是城市和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必然要受到所在城市社区环境的影响。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很多商家盯住了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众多网吧、娱乐、服务场所开到了校园周边,致使校园周边环境状况日益复杂,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困难和明显的负面影响。

ィㄈ)从微观系统看:家庭环境的不断变化对高校德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ゼ彝ナ怯跋煅生思想品德的重要环境,其结构和稳定性也正在发生令人不安的变化。随着人们婚恋观念和道德观、价值观的变化,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夫妻离婚导致的破损家庭在一些大中城市已有相当大的数目。家庭的小型化、传统家庭意识的淡化及家庭功能的转型等可能会有利于子女主体性的发展,但家庭的缺损、家庭关系和家庭观念的变化对子女又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家庭中,家长的观念意识、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此外,家庭的经济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思想和心理,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ィㄋ模又薪橄低晨矗捍笾诖媒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德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ゾ哂猩桃祷、大众化特征的大众传媒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众传媒的反复强化往往使人来不及思考就接受了传媒所灌输的有关政治、伦理、职业、消费、娱乐等观念。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不同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得到迅速传播,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怀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怀疑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崇尚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生活方式。随着中国传媒建设速度的加快,这一问题愈显突出。

オト、整体建构我国高校德育社会环境

オィㄒ唬府应发挥主要作用

ヒ皇且把学校德育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规划目标和体制建设,引导各级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重视学生德育工作,规范各主体的德育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德育环境。二是要强化对文化单位和传媒主体的领导控制力度。提出明确的导向性要求,严格实行各项管理措施,严格奖惩制度,鼓励文化单位和传媒主体多出高雅、严肃的文化产品,多出文化精品。特别要加大对互联网的管理力度,改变文化输入的被动局面,变被动输入为主动输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三是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杜绝网吧、色情场所、不健康娱乐场所出现在校园周边。同时要加大对社会上色情、等不健康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以德治国战略,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上重视,财力上保证,人才上支持,监督落实好德育为先的方针,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五是要加快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从宏观上、深层次上解决学校德育社会环境问题。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根据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上层建筑体系和国家治理结构,使之更加适应经济基础,更加趋向文明。特别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营造公平、正义、文明、法制的社会政治环境。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和持续增长,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良好社会环境的构建提供物质保障。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提升全民族的精神境界。

ィǘ)社区要发挥主体作用

ジ咝4τ诔鞘泻蜕缜之中,高校与社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社区是高校德育社会环境建设最直接的主体。社区组织、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社区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而增强建构良好社区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要积极配合政府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坚决清除不健康、不文明场所,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强化社区管理,保持社区良好秩序,营造社区文明风气。三是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借助高校文化资源,提升社区的文化品质,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

ィㄈ)文化传媒单位应发挥主体作用

ニ孀殴悴ァ⒌缡印⒒チ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文化和意识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量剧增,影响深刻而广泛。因此,文化传媒单位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构建职责。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服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纪律性,充分认识自身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刻影响力,努力向社会提供更多高雅、严肃的文化产品。二是要增强道德自觉性,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生存发展与追求崇高理想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品格和精神境界,努力做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三是要不断创新,在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新文化,积极发挥优秀文化对社会进步和青少年成长的引领作用。

ィㄋ模彝ヒ发挥主体作用

ゼ彝ナ巧缁岬南赴,是微观层面的德育环境。学生自幼在家庭中成长,父母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德育环境,一是要积极倡导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念,建立和谐美好的夫妻关系,降低离婚率,努力消除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因素。二是家长要重视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以自己的良好言行影响和帮助子女成长。树立现代家庭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家庭成员关系,尊重子女的权利,平等对待子女,经常与子女谈心交流,了解子女内心的想法,帮助子女解疑释惑,做子女的良师益友。三是家长要重视对子女的管理和教育。既要严格要求子女,重视子女的行为养成,又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既要重视抓子女的学习,更要重视培养子女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四是家长要重视与学校老师的沟通联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ィㄎ澹咝R发挥主体作用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Abstract: By taking Shangluo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ocial impact of shantytown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system are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The fuzzy assessment mode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of shantytown renovation project in Shangluo C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similar projects.

关键词: 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法

Key words: shantytown renovation;social impact assessment;fuzzy assess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56-02

0 引言

棚户区是指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房屋密度大、建筑质量差、使用年限久、安全隐患多、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条件脏乱差的集中成片居住区域[1]。棚户区改造不仅提升城市的形象,也改善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性,保证了社会的基本公平[2]。

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部级集中连片贫困区,山大沟深地少,寸土寸金[3],本文拟构建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以期为商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构建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分析

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遵循以人为本、区域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研究项目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适应性和社会风险分析四个方面。

1.1.1 社会环境分析

作为棚户区改造项目,为民众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社会和谐与安定,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对棚户区改造区域内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产生影响,城市的发展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业。

1.1.2 自然环境分析

自然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应受到重视,将这些因素考虑进社会影响评价分析中去体现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先进思想。自然环境分析包括对生态环境、噪声、水源、地质地貌的分析。

1.1.3 相互适应性分析

棚户区改造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相互适应性包括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群众支持率。

1.1.4 社会风险分析

棚户区改造虽然在前期做了详细的调查,有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扶持,但仍然不可避免出现风险,而且带来的社会风险不容小视,包括安置补偿、拆迁居民过度。

1.2 评价指标模型树

针对商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结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根据研究项目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适应性和社会风险分析四个方面,构建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模型树,如图1所示。

1.3 确定权重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营销体系;房屋建筑设计;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筑项目招投标体制下,建筑设计机构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获得客户的青睐,还须在市场营销范畴下建立起前期接触机制。似乎业界同行对此较为反感,但建立在偶然性大于必然性的竞标背景下,惟有加强前期沟通与接触,才能深化客户对该设计方案的理解。毕竟,与采购专用性资产不同的是,这里的客户往往并不是业界专家,其更像是执行资本运作的人格化代表。

所谓“营销体系”可以理解为,营销活动所依次经历的各个环节的总合。以4PS为代表的营销体系,分别经历了产品选择、价格制定、渠道建立、促销构建等四个环节。然而,就房屋建筑设计本身来看,其无法完全依照上述4个环节开展营销活动。理由在于,其作为高端服务型产品无法通过调研来确定产品形态和价格;同时,设计方案的专用性也使得分销渠道成为多余,且更不需要促销的参与。

为此,如何建立营销体系与房屋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模式,便成为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对房屋建筑设计的技术环境分析

本文不打算讨论建筑设计的具体技术流程,而是假设技术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聚焦于技术环境分析。具体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三个方面。

(一)经济环境分析

这里以建筑结构设计为考察对象。众所周知,房屋建筑设计不仅须满足客户对建筑项目的功能要求,也须控制在一定的造价之内。因此,后者便构成了技术环境中的经济因素。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对房地产开发的价值取向,都使得客户对于项目造价更为敏感。当然,在造价控制下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维系正常的资金投入,但造价概算仍然基于房屋建筑设计图纸而进行的。实践表明,诸多由国家设计院所转型而来的设计机构,似乎相对更关注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而弱化了对项目造价的考虑。

(二)社会环境分析

如果说以上技术的经济环境须在“工具理性”的驱动下来适应,那么建筑设计的社会环境则需要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匹配。上文已经指出,客户方一般并不是建筑设计业内的专家,其只是从概念出发给出房屋的一般构想。此时,设计机构则需要在多元目标导向下给予满足。因此,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人文环境,并在房屋的功能定位上最大化的满足当地民众或商家的使用偏好,这种设计方案才能获得客户青睐。而目前在这个方面更多的体现为,设计机构把设计理念强加给了 当地民众。

(三)自然环境分析

这里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称作自然生态环境。其对于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不仅关于它的室内朝向,还关注于它的整体结构设计能否与自然环境形成共生效果。如,根据不规则的土地表面形态合理设计房屋结构,以及根据当地地质结构科学设计承重结构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环境分析说明,如何通过营销体系的适应性建构来逐一满足它们,将最终决定营销体系的适应性程度。

二、技术环境对营销体系的要求

遵循营销体系的本质特征,将产品选择、营销组合、公共关系等三个方面引入到房屋建筑设计中来。那么技术环境对它们的要求,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产品选择的要求

作为专用性很强的房屋建筑建设方案,一般植根于客户方所给出的基本要求之中。在此基础上针对产品选择的要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环境适应性要求。简单而言,这里的适应性要求便是成本造价控制要求。在造价控制的基础上,再来努力寻求与客户实际需求间的契合态势。实践表明,客户选择方案时的往往更关注方案的建设周期、造价和功能优势。

2.社会环境适应性要求。特别对于涉外房屋建筑设计中,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更为关注。如,针对东南亚、中东国家民众多建设的房屋建筑,对于房间的功能定位应展开市场调研。

3.自然环境适应性要求。关于这一点,一般不构成房屋建筑设计机构的难题。但在竞标中的方案陈述环节应突出本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共生效应。

(二)对营销组合的要求

若要使客户青睐本机构的房屋建筑方案,还应使客户感觉到方案具有增值效果。所谓“增值效果”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且其所释放的功能定位形成了外部性效应。这时,我们把它称为营销组合。由此可见,其仍然依赖于在设计方面的构思,而不是传统意识上的产品组合。

(三)对公共关系的要求

从营销体系的构成上看,公共关系构成了6PS中的一个要素。与客户关系管理不同,公共关系不仅包括与客户的关系,还包括与各类媒介、政府的关系。不难看出,对于诸多从事房屋建筑设计的机构来说,在公共关系的把握上呈现出明显的软肋。为此,设计机构应通过广告宣传、建筑实物展示等途径夯实以上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就为下文的模式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要求驱动下的适应性模式构建

这里并不讨论营销体系的具体构建,并且在“要求”部分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讨论。这里主要关注于,如何在建筑设计机构内部形成营销适应性的土壤,以及如何从企业行为中去满足这一点。为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将营销观念植入机构文化中

首先应在能源机构塑造产品营销的文化氛围,特别对于“客户关系管理”要素更是文化营造的重点。从具体的实施步骤来看,可以遵循这样的环节:(1)机构管理层根据产品营销的适应性要求,提炼出核心价值观;(2)通过仪式、树立标杆,以及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这一核心价值观;(3)在员工岗位培训内容中,增强营销观念培育的权重。

(二)跟踪当地城市的发展动态

房屋建筑设计产品营销的目的存在着社会效益性,因此机构管理者应组建专门团队,密切跟踪城市的发展动态。动态方面着重掌握开发区的建设状况、城市范围拓展的方向、城市社会人文环境的具体情况等。通过主动掌握情况,从而在建筑方案设计上努力与城市发展同步。

(三)与当地政府、民众保持良好的沟通

政府作为管理当地各项事业的实体,必然影响到客户在房地产领域的开发状况。建立与政府良好的沟通关系,不仅能改善政府对自身的态度,还将借助政府的引见来获得客户的重视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因此,建筑设计机构在遵循低碳发展的同时,还应根据政府的目标导向,在社会和自然环境适应性上针对地方房地产发展规划进行整体设计理念调整。与民众的沟通则在于,强化他们多本机构项目设计上的认可度,从而营造出有利于我方的舆论环境。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学大纲 社会环境分析 动力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65-01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科教兴国现代化战略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趋势要求现代的各位大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从而能够在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的在各行各业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在讲授大学IT课程时,我们要根据目前和长远时间内社会发展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该门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保证所教知识的先进性、实用性。

1 深刻理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

《大学IT》是目前高校中的必修课,理论部分主要讲述信息、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程序设计、网络安全、数据管理和多媒体基础理论。实践部分包括办公系统软件的使用、网络知识的基础操作。这么多的知识点,如何去把握重点与非重点部分,我们要仔细阅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分配学时,较好完成每一章节的教学任务。

2 掌握当今社会环境分析,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动力驱动式授课方式

所谓社会环境分析,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社会环境对我们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包括国际、国内与所在地区3个层次的分析,来了解和认清国际、国内和自己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建设、政策要求及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寻求各种发展机会。大学IT课本中内容比较多,每一章节的介绍要充分体现出该章节的社会作用,让同学们分析当今社会环境对该知识点的需求,激励大家主动认真的去学习。

在大学IT教材中,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软硬件是同学们要掌握的重点,但是这部分知识如果只靠学生的死记硬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不好也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去运用该章节的内容。在讲硬件时,可以把同学们带到微机组装实验室,先让同学们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看清楚主机中的结构,包括各种接口和插线,并让同学们亲自动手组装计算机。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真正学到本事。

计算机的软件方面,要让大家明白并会运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制作作品。在讲软件之前,在大家面前呈现出一幅已经做好的作品,让同学们从作品中激发他们对学习该软件的兴趣,并同时给出与该软件相关的题材,在同学们学习完毕后能够完成相应的作品。

网络方面的知识虽然很高深,但是我们也得让同学们掌握最基本的网络知识,比方说IP地址的配置、网络故障的诊断,网络信息的查询等等。我们可以在实验室真实的环境中指导大家来完成该部分操作,让同学们感觉到大学IT不是与他们的专业无关,而是与当今的信息社会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对于数据库这一章节,很多同学感觉这是计算机的专业课,所以就一直有种不想学的想法,只想学专业课,或者只是简单地去背理论知识,应付考试。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可以采用较小的数据库来演示数据库操作的巨大功能,比方说最简单的学生信息查询功能,让同学们达到赞叹的效果,感觉到数据库的神奇功能。

同学们现在正在使用比较先进的通信工具,那他们对于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是否明白呢,在课本的大学IT展望章节中给大家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形势,能够展现出现代大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在讲授该章节时,虽然理论知识占据很大的篇幅,但是我们要通过客观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同学们感知自己生活的信息社会如何较好的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较好的利用现代通信工具。

3 考核模块

大学IT教材总共9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上机时间30学时,既要了解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又要查看同学们的上机能力,所以在考试时还要坚持理论与上机结合考试的形式,像我们今年组织的全省统考,我就很认可,随即抽题,对同学们是一种挑战,同时也督促我们任课教师必须博学,传授给大家新颖的时代信息。

参考文献

[1] 黄梅兰,陆刚兰.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训教学[J].福建电脑,2009,25(4):210.

[2] 刘东,常静.综合实例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8):42-44.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可行性 外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外包就已经开始如火如荼的发展,而中国于20世纪初也引进了人力资源外包,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也在发展,但是,势头不是很强进,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这时,人们不禁要问,人力资源外包是不是适合在国外西方国家发展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呢?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虽然我过的人力资源外包发展还没形成大的规模,但是那只是从小到大的一个发展时期,将来肯定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下面将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原因分析

在企业里面,无论企业是大还是小,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日常中,经常看到的是从事人力的人员在做一些人员招聘、培训、合同管理、薪酬计算、工作分析等日常性的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最重要的工作确是为企业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企业的愿景。集中主要精力去做最主要的事情,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集中主要精力去做最主要的事情—为企业制定长期战略计划以及愿景。

1.降低由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新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当你开始考虑到决定引进需要走完各种复杂的公司内部程序,最终决定需要引进了,可能这项技术已经过时。一般专门的公司精通这一领域,一般技术都是比较先进的,这样可以降低由于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角色的转变

在人们的认识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能就是进行招聘、整理档案、调节纠纷等工作,而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据企业现在的状况为企业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通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这个最重要的角色,恰恰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将平时的简单的业务外包出去,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好的专注于最本职最重要的工作。

3.获得专业的服务的需求

企业里面的任何部门都要受到人员、资金、技术、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掌握的各个部分都面面俱到,必有其不足之处。而外包公司作为单一的只做这一个方面的企业来说,除了有丰富的经验外,还有先进的技术做起来必定游刃有余。企业要用有限的资源做最主要的事情,这样才能提升整体效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行性的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任何企业都是出于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之中,企业的发展必然要受到企业外包环境的制约,因此,有必要先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再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企业的内部策略,对企业的发展将有重要影响。

1.政治环境分析

影响企业的环境因素很多,但是政治环境是任何企业无法规避的,而且只能被动的接受。有时候,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虽然政治环境环境无法规避,但是是可以提前预防的。当前,我国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国家的政策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尤其在法律环境方面,各项法律规范不断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健全的法律依据。

2.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包括很多方面,一般表现在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等四个主要方面。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一直节节攀升,经济增长速度自二十世纪初以来,每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从而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我国加入WTO更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国际的接轨,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行的各种经济环境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情况、人员流动率、社会等级结构等多个方面。现在我国无论是从适龄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城乡二元化结构取消,加速了人口的流动,都说明我我正处于人口红利的上升时期,劳动力充足。而且,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的扩招,国外的管理思想以及用人理念也日益传入我国,受教育程度及教育质量水平有明显提升。

4.技术环境分析

所谓的技术不仅仅是平时所说的计算机技术,也包括自动化技术、一体化技术、网络资源技术等方面。现在社会,有专门的研究基地、高校、研发公司、研究机构对各个领域有可能的需求进行开发,进最大可能满足社会需求。为了使研究出来的东西得以应用,相应诞生了技术推广应用站,为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科学技术从他的开发、推广、使用一系列的措施,为企业更好的应用技术提供了方便。

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行性的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的外部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能不能抓住机遇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靠企业的内部环境。

1.企业的现状

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一般使用内部人员较多。这时,企业刚刚组建,人员结构职能结构比较简单,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务通常由企业负责人担任。但是,随着企业的壮大,出现档案、员工关系、劳资关系等问题时,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但要应对企业日常的重复、琐碎的事务,还要进行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就可以考虑需不需要将日常的一些自己不太擅长的事务外包出去,以便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需要地方。

2.人力资源外包的收益—成本分析

人力资源外包的收益分析是指企业由于外包活动使原来用于人力资源人员的费用的减少情况,主要包括原来企业招聘的时候需要各种费用,但是当企业把招聘外包后,招聘的费用便节约了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熟练做某些工作,将其外包后,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得到的收益;将部分业务外包后,能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好的为企业的战略服务,这种收益是普通的价值无法衡量的。

人力资源外包成本通常是指一个企业适不适合外包的而进行的调研、聘请专家进行分析以及做这些事情的员工的各项成本;如果适合外包,那么选择哪家外包公司,同样又需要新一轮的调研工作;选择确定了外包公司,同外包公司进行各种谈判、合同的履行等需要付出的各种成本;同时,也需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一定的预测的费用以及和外包公司签订合同后,需要对合同的进行监督、管理、有效运行的各项支出成本费用和风险管理成本费用等。成本需要将以上的各项所需花费进行加总。

人力资源外包的收益—成本分析,最简单的就是将两者简单相减,得出最初步的会计结论。外包的成本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外包的收益,有时候却不是短期或者一两个月就能见效,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所以,收益—成本分析又不是简简单单的将两者相减,需要综合主观、客观多方面的评价才能决定企业适不适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3.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同于上面所说的收益—成本分析,经济效益主要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将人力资源外包前后做一个整体的比较分析,主要是将企业经济效益现状与去年同一历史时期和最高历史时期的比较;与同行业的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的比较。通过经济效益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企业是继续进行外包还是终止外包。

四、结束语

在我国当今社会,无论是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聚焦主要业务职能的需求,还是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都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这种意识,并且将人力资源外包作为企业的一个立足长远发展的一种战略。

参考文献:

[1]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编著人.《力资源管理(三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3

[2]刘兵,郭彩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玛丽库克.吴雯芳译《人力资源外包策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际商务环境;360度;分析框架;应用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139-04

[作者简介]景瑞琴(1973-) ,女,汉族,山西襄汾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还羽茜(1993-),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国外更广阔的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两门以上的语言,更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以及跨文化意识。对具体的企业来说,国际化人才还需要了解甚至熟悉掌握世界前沿的技术。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目标旨在通过构建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环境可能对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的影响,并能够运用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分析具体国家的商务环境,从而为企业选择是否进入及以何种方式进入某个具体国家市场提供借鉴。

一、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面向中澳合作专业的国际商务和物流专业的学生,开设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还不具备专业素养,对国际商务可以说没有任何概念,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学习肩负着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重任。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模糊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尽管属于国际商务和物流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但是该课程与国际商务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国际商务、国际商务问题等)的交叉度很高,甚至和经济学科的国际经济学、管理学科的跨文化管理等课程也有一定的交叉。以往的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体系在设计上基本是按照国际商务课程中“环境”部分的框架进行设计的。对于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缺乏一个完整的设计思路,国际商务环境究竟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每一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也不是很清晰。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逻辑发散,课程缺乏系统性。

(二)可选择的教材有限

由于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加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度较高,国内独立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非常少。国际商务环境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在国际商务课程中有所涉及,一般都是前半部分讲国际商务环境,后半部分讲国际商务运作。因此,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教材非常有限,相关内容也是在国际商务或者国际商务管理中略有涉及。即使是单独开设这门课程的院校,也面临教材选择的困境。截至2016年,国内市场上只有三本教材是针对国际商务环境的。其中,一本是英文版本,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窦卫霖主编的《国际商务环境》;另外两本都是2011年出版的,其中一本是齐绍洲、刘威、亢梅玲等主编的《国际商务环境》(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杨言洪主编的《国际商务环境》。但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教学参考资料的严重缺乏使预习和复习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交叉度高、课程体系难以明确等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反映难以把握课程主线,知识点较为分散,逻辑性不强。这必将导致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学生仍旧不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如何确立国际商务环境的分析框架,并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是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 国际商务环境360度分析框架的构建

国际商务活动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各国政治(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等方面环境的差异会对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产生影响。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即通常意义上的“PEST”分析。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跨国合作的加强、各国开放领域的扩大,国际商务环境也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涵义。除了前面提到的“PEST”等环境,文化(C)、自然环境(E)、法律(L)、金融(F)等环境对企业开展商务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具体分析一国的商务环境时,应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该国的商务环境,为企业的国家评价和进入方式选择提供有力的论证。

尽管现有教材包含了以上各方面的内容,但是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教学必然会存在逻辑性不强、知识点分散的问题。经过教学探索发现,企业要想顺利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就要全方位了解国际商务的各种环境。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360度”评估反馈法给构建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提供了思路。构建国际商务环境的360度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可对一个国家的商务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图1是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360度”评估反馈法构建的国际商务环境360度分析框架。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需要了解国际商务的各种环境,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金融环境。这些环境构成了一个360度的圆形,但各自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它们之间的箭头是双向的。在自然环境和金融环境之间用了省略号,其表示的含义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企业可能还会面临比目前更多的商务环境。

三、国际商务环境360度分析框架的应用――以捷克为例

在“一带一路”60多个沿线国家中,中东欧国家约占1/4。捷克有着欧洲“心脏”之称,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节点,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重要成员。可见,捷克是中国企业开展与中东欧十六国商务往来的重要突破口。因此,以捷克为例,采用360度分析框架分析企业进入捷克市场面临的各种商务环境及影响。

另外,中资企业要在捷克长久、成功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应积极了解并正确对待两国间存在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差异,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文化禁忌,认真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提供了重大机遇。了解国际商务环境,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是企业顺利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完善课程体系,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对于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商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360度分析框架的确立有助于学生掌握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核心思想和课程体系。尽管该课程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但是只要理解“360”即全方位的含义、每个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还是可以系统地把该门课程的知识串联起来,并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陈广嗣,姜P列国志:捷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驻捷克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捷克)[M]北京:2014

[3]陆志强 捷克十多年来的对外贸易政策和经贸状况[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2):38-40

[4]捷克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J] 国际融资,2012(4): 62-65

Abstract: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aims to help professionals meet the challen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ecause of short periods of the course instruction in Shanghai University, vague curriculum, and few textbooks available, the course of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lacks an independent analy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referencess the idea of “360-degree feedback” from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s a 360-degree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Using the Czech Republic as an example,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un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360-degree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zech Republic’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to show how to analyze business environment when Chinese companies enter foreign markets.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战略有效执行思路途径

为确保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地发展,不仅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逻辑思维来制定企业战略,还必须确保企业战略的有效执行。企业战略和有效执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制定企业战略是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第一步,而能否成功有效地实现企业战略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本文拟通过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战略有效执行的研究,为实现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 科学制定企业战略的思路

1.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生产价值链和管理价值链)进行分析,也包括对企业内部组织流程进行诊断。可以采用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内部的能力分析框架,并且从生产和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价值链对客户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认识企业在价值链上各环节的相对位置,识别企业的相对竞争状况,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各个环节上的优势和劣势,确定企业内部的能力重大提升方向。

第二,企业外部的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的环境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外部环境的特点,认识企业未来发展构成重大影响的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外部因素,了解企业运营所处的外部发展机会和所面临的挑战。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等。

2.制定企业的中期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在通过对制定总体战略目标与思路在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认清企业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内部优势和劣势之后,即可制定企业的中期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以统一全体企业的工作思路,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中期战略目标要结合企业运营的实际环境及企业的发展远景来制定,为进一步确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关键措施奠定基础。

3.编制战略措施规划

战略总体思路明确之后,应制定落实思路的关键措施并进行措施的中期战略规划分解。这是确保中期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战略措施规划是将目标实现的关键方面层层分解为一系列可执行、可衡量的战略行动(包括战略关键措施、主要工作和项目三个层次)。关键措施是根据战略总体思路确定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方面;主要工作是为实现每一个战略关键措施及其目标需要实施的几个主要方面;项目是每一主要工作下需要相关部门独立开展或者牵头开展的完整的最小工作单元内容。其中,关键措施应由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突出战略重点,对跨部门、跨职能战略工作进行整合,以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 企业战略有效执行的途径

1.建立健全战略管理组织与制度

企业应成立企业战略发展管理委员会以统一决策和协调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大事项,组织企业战略目标与思路的制定、中期年战略规划的编制及年度战略重点计划的制定,统一协调企业战略的各项实施工作,组织和协调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的资源配置,推进企业战略的有力执行。组织开展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课题研究等工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2.注重战略、预算及绩效管理的有效衔接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由战略分析、制定、执行和评估控制等环节构成的管理闭环,战略管理在企业运作的“神经系统”中起着“大脑”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分别由预算及绩效的制定、执行、控制与调整、考核等构成管理闭环,这两个管理体系位于战略管理大闭环的战略执行与评估的环节上。加强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及绩效管理的衔接,强化其相互间的支撑并发挥其综合效能,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战略管理与运营管理的有机结合,有效推进企业的战略落实,确保绩效指标与战略目标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形成由目标到行动,由行动到控制,由控制到结果的完整闭环体系,确保企业向既定目标前进。

3.加强战略实施的评估

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是在战略规划的执行过程中及阶段性任务完成后,对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评价。战略实施评估是战略管理体系形成完整闭环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执行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为开展好战略实施评估,必须建立完善的战略评估体系,明确评估内容、评估时间点和评估主体等三个要素,专人负责、专业评价、高效沟通、电子化评估平台的应用和一定的奖惩措施等确保战略实施评估工作取得成功,确保战略方向的正确和战略的有效落实。

三 结论

为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清晰正确的企业战略,正确描绘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思路,做好战略措施规划的滚动编制。有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后,更重要的是强有力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自己的企业战略。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再好的决策,再宏伟的战略,也毫无意义。只有既制定了良好的战略,又能有效地实施这一战略,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 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将战略“落实”,使战略管理与实际运营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企业上下达成战略共识,使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在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意图的基础上,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融入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快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桂玲.企业战略管理的模型化研究—从执行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7(8)

[2]高新慧.平衡记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具体实施[J].湖南农机,2007(7)

[3]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Boston Consulting Group. Senior executive annual innovation survey[R].Boston ConsuLting Group, 2009

[5]〔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姚小涛.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预测,2003(6)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施工施工企业企业管理

讨论到环境分析,包括的内容以及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这里的环境分析主要从市场营销环境入手。企业的营销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企业的环境分析也应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市场经济在我过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令大多数行业都感到力不从心。建筑安装企业大多属于国营集体企业,都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逐步向股份制企业所改变,以便能更充分的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其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面对的非常复杂的环境。

讨论的营销环境,大多数会提及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复杂的,难以控制的。外部环境由那些内容构成呢,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人口分布环境,自然环境等。看起来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这只是宏观环境包括的内容。微观环境包括,供应商、竞争者、中介机构、客户和公共机构等。所以说,当一个公司的领导不是件容易的活。对我们来说政治环境是不用考虑的,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国走一条最正确的发展道路,我们所处的政治环境是健康的,稳定的。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老企业好像有点反映慢了,没有及时的随环境的转变而调整自己的战略,当然,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改革开放的时候也是在深圳和蛇口两个地区开始尝试的,没有将上海框在里面,更不要说整个中国了,中国西北部分的老企业发展缓慢和企业自身的关系很大,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发展条件所限制的。要怪就把责任推到邓小平同志身上吧!中国的社会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在这个社会环境里游刃有余的走动,别人不了解这个环境,中国这个环境连我们自己都感觉到很难跟的上节奏,更何况别人呢,所以那些早期的大公司驻扎在中国的分公司都是通过中国人、或者中国的公司来做市场营销,公司管理的工作,等发展了几年,等中国人适应了他们的方式,他们也适应了中国人的做事方法,事情做起来变通性就更大了。

每一个人对这些外部环境或多或少都了解些,但是作为我们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找出有利的机会,避开对企业不利的威胁,而且好时刻保持警戒。如果反映不够及时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反之如果能时刻把握环境动态,掌握行业最新变化信息,就能及时的发现机会,避开威胁。只有去尽快适应快速变化中的环境,适应能力越强,才不会被落在后面。外部环境的分析内容很多,说起来很专业,但是给企业最大威胁的往往来自公司内部,而不是外部。公司内部的威胁造成的损害可能远大于你所发现的外部威胁。

内部环境指公司的内部环境,内服环境分析也成为功能核查,找出公司内部的优势和略势。方法通常有:列举公司的优势和略势,确定优势和略势的程度,将他们与机会和威胁进行比较。首先要找出“关键成功因素”这部分比较简单。最困难的是在这些成功的因素里达成一致的看法。首先应设定公司的发展方向。确定一个公司几年中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公司的问题很多,首先,最重要的是产权的不清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机构过于庞大,公司内部对外部市场的威胁反映太慢,导致企业的利润率过底,归根到底所有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这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还好,现在的大部分企业都在解决这种问题,但是有些企业做的好,有些企业反映慢了,发现的早解决的早,就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例如,青岛电冰箱总厂,也就是海尔,何等的成功就不用多说了。反映慢的例如西安标准缝纫机厂,上海上工,并不是缝纫机没有市场了,他们的市场分额已经被飞跃集团所占有了。拿建筑业来说,例如陕西有很多很有实力的建筑安装企业,但是近几年来,已经被来自其他地方的建筑企业抢占了大笔大笔的生意,已经威胁都了很多企业的生存。

拿某建筑公司安装公司来说吧,以上的严重问题他们基本上都存在,他们的优势正在变的不在那么突出,公司的管理很好,没有问题,只是在沿着其他公司的模式在走,没有自己独到的管理技术,一味的模仿别人。当你在像大星星一样盲目模仿竞争对手的时候,你顶多变成一只猴子,而不是星星,更不是大星星。当然这些事情做起来要比说起来难很多。这个严重的战略问题确实值得领导们好好思考。技术方面,现在的建筑中,环保型,智能型,已经被广泛应用,楼宇自动控制方面,智能型设备的安装方面,他们的技术已经落后了,这样他们的业务范围在不断的缩小,与现在的那些高速发展的企业的经营方式有太大不同了。产品方面,公司现在可以销售的东西,也就是建筑安装企业所能承接的业务范围都是很多年前的资质了,近几年来没有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变动。这样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了。尤其是现在的新安装技术,新安装工艺,新设备在不断的更新,企业必须在这方面增加投入,使自己的视野变的更为的宽广。例如,提升产品线的深度,介入所需的原材料够入以及生产,成立设备销售公司。提高企业产品线的宽度,成立中央空调安装部,成立专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成立专门的装修公司,我想这要比那些几个人的小家装公司要更有优势吧!现在建筑安装企业都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但是这种制度就真的符合我们现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吗?可能很符合,但是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越来月多的专业性的公司正在把那些技术含量高,利润高的定单从安装工程中分开做,他们的优势很大。只有专业的,技术含量高的公司在时常上才有更高的竞争力,把公司以个各专业分为若干个分公司,在企业现有的产品线上做的更宽更广,提高本企业在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要是还在原地不动的话,就等于你在不断的后退,你投上的项目就只剩下那些技术含量底,工程施工工期长,利润底的那些了,这样将走向一条错误的路,使自己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

所有的问题归跟到底说,还是人的问题,人力资源的浪费,人才的浪费比浪费材料,浪费金钱,都严重的多。企业用人制度的不完善,带给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中国不缺人,但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很缺的,能带领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拼杀的高层管理人员太少了,不是没有这些人,是这些人没有在我们这些公司里,即使他们在我们公司里,这样的环境也没有给他们发挥的余地。

内部的分析首先应设定公司的发展方向。确定一个公司几年中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建筑安装企业优势在那里呢,通常的建筑安装企业大多都成立在50年代或60年代,有相当的长的发展时间,在早期的计划经济中,各个地方的重要建筑企业是由建设部直接主管的,后才由各地方上管理,其有相当深的企业文化,非常完善的管理系统和管理人员,很强的技术力量,完善的厂房、设备,这是建筑企业非常大的优势。但是这些东西经过时间的洗尘,纯度正在衰减。

教科书上讲企业内部因素大部分是可控的,但是在中国这种企业中不可控的因素占很大一部分,我们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可控因素应该变的更多,但是现在却相反。尤其是在国营(或国家控股)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例如,某安装公司新上任的经理想增加企业的利润,精简机构,经计算,要减掉一半的员工,你认为可以吗?可能不行,即使员工没有过大的意见,政府也会干涉你的行为,如果你是一个上万人的公司,那就更不太可能了。在或者,公司有一块很值钱的地皮,你准备买了,准备改进公司的设备,恐怕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吧,因为那些东西不是你的。所以内部环境的可控制程度在这些企业中被大大的降低了。这又回到了前一个问题,是产权的问题。是由产权不清晰引发的这些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就不是某个人可以决定了。

问题的出现的同时,机会也在来临。西部的开发,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机会,把握不住机会,生存问题马上就摆在面前了。企业内部的问题,改革的方法很多,但是到具体实施的时候,困难就相当的大,这就是企业贯彻力度的问题(用流行的话讲就是执行力的问题),没有执行力,或者力度不够,带来的问题是很麻烦的。西方谚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在当今的环境下更应该把这句话贯彻进去,变的慢都不行,你慢了别人是不会等你的,等你在去追赶的时候就很难了,看来确实需要变化了。

上一篇:污染环境罪范文 下一篇:自然环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