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0:03:40

社会管理学论文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学;社会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070-02

对社会管理的关注,其实古已有之,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都关注过它。而对社会管理的现实考察,最深刻最系统的主要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这里面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晚年大量的人类学笔记的摘录,后经恩格斯整理其中一篇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文献《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可以看出,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类活动,确证人类作为主体的存在。人类脱离自然界,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自觉的社会性活动。该笔记摘录中,马克思和摩尔根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对人类社会早期的各种活动进行考察,得出近似的结论。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而且时刻也没有离开过。也就是说,社会管理活动就是人类社会本身的实践。返本开新,我们今天研究社会管理,仍然可以从前人那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吸收丰富的营养。那么国内外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大致有哪些成果呢?

1 国外研究社会管理的成果

国内外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大致有以下的成果。二十世纪八十年,贾泽林先生等人翻译原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著名的社会管理的研究学者阿法纳西耶夫《社会管理中的人》,掀开了对社会管理研究的序幕。该书主要研究人在管理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人之作为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这两个方面对人做了具体分析,对作为人们相互关系的管理关系,进行了相当深刻的说明[1]。作者认为管理关系具有主观和客观双重本质,因为一方面管理关系归根到底都是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产生的,而管理关系本身就具有这种基础的性质,所以说管理关系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管理关系都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又具有主观的性质[1]。实际上,作者把管理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由赵承先先生等翻译原苏联学者波波夫和休休卡洛夫编著的《社会认识和社会管理》,从哲学上论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者把社会管理看成是从社会认识过渡到社会实践的一个复杂的辩证过程,因为科学认识社会管理,首先就要科学论事社会认识的过程,同时反过来社会实践又是检验社会管理理论正确的标准[2]。肯定了哲学的认识论对科学认识社会管理的作用。该书对认识社会管理的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由王思斌先生等编译原苏联学者奥马罗夫的《社会管理:某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一书,则把社会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译者在序言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们对于整个社会及其个别领域的有意识影响,其目的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管理活动,使社会及其个别领域正常的发挥自己的功能,并不断完善与发展,以保证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3]。”该书中,作者依次对社会活动基本领域的分析以及确立社会管理的目标,确立社会管理科学的对象与方法,揭示社会管理的规律与规律性,认识控制论在社会管理中的系统方法,分析社会管理的功能,建立社会管理的组织结构,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社会信息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管理关系的调节等各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的研究了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确立为一门学科。作者仍然沿袭阿法纳西耶夫对管理关系主管和客观的统一的认识,以及分析社会管理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问题。由俞仲文先生翻译保加利亚著名学者马尔科夫著的《社会管理学》一书,概括和总结了当时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社会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与上书一样,作者把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分别从当时对它的认识,社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科技革命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技术以及社会的管理和社会组织的管理等方面建构社会管理这门学科体系。该书认为,管理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管理过程中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管理理论的对象首先是研究管理的社会关系[4]。该书对社会管理主体和客体的分析比较深刻,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 国内社会管理研究的成果

20世纪90年代,童星先生编著的《社会管理学概论》,这是国内学者第一部社会管理学的专著,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学、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社会认识与预测、社会决策与计划、社会组织与协调、社会控制与整合等方面,而由王兰垣、金愈庆、荣长海等先生主编的《社会管理学纲要》以及风笑天、张小山和周清平编著的《社会管理学概论》,都从不同方面对社会管理有进一步的研究。进入新世纪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片生机盎然。其代表性的人物和著作有如下这些:窦玉沛先生主编的《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郑杭生先生主编的《走向更讲治理的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6)》、黄舜先生著的《中国社会管理研究》、何增科先生主编的《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邓伟志先生主编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陆学艺先生主编的《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探索·发现》等。这些著作的主要内容都把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加以研究的。

国内学者研究社会管理的论文代表性的主要有:李培林的《重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人民论坛,2005年第10期),马凯的《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何增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深化十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构想》(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周红云的《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原因与方向》(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理解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一个角度和框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3期),邓伟志的《如何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龚维斌的《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丁元竹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需建设四个机制》(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41期)、《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三个基本环节》(论坛2006年第12期)、《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江海学刊2007年第5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思考》(观察与思考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挑战、进展与问题》(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天津师范大学荣长海先生指导的已毕业博士王勇,其博士论文就是以社会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其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研究》,该论文是一篇比较系统研究中国社会管理的著作。以上论文围绕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内容较多。

3 对社会管理的研究述评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管理的关注,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从诸多层面反映出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呈现如下特点:第一,注重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管理诸方面问题。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认识,从宏观上把握,这样有利于我们看到事物的全貌。这些著作和论文,已经囊括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第二,注重研究当前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也是社会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改革重要的方面。第三,注重与社会建设的研究紧密相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应该说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研究社会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这些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些许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略显不足。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分析有一系列的范畴,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概念和范畴的内涵发生变化,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研究的地方,赋予它们新的内涵。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指导实践的发展。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一定有着其独有的内涵,因此就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论证的准确性。第二,重综合轻分析。马克思认为,分析与综合互为对方思维的前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分解事物的现象,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分析为综合提供了前提;反过来,只有经过综合,才能把相互联系的各个侧面联合成一个整体,使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整体把握。第三,研究社会管理的一般性理论少。表现在一方面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研究界限模糊,社会管理并未“独立”,对社会管理的研究有附属之嫌。虽然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紧密相关,但是作为研究对象应该有清晰的边界。另一方面,社会管理研究的学科模糊。各个学科的研究大有交流的必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阿法纳西耶夫.社会管理中的人[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2] 波波夫,休休卡洛夫.社会认识和社会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 奥马罗夫.社会管理:某些理论与实践问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1月24日,由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慈善协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慈善》杂志社联合组织召开的天津市第二届慈善理论研讨会在市民政局会议厅举行。市级老同志、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出席并讲话。来自各主办单位相关领导,获奖论文作者以及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本届慈善理论研讨会与2005年召开的第一届慈善理论研讨会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报送论文多,参与层面广。研讨会共收到33个单位,47篇质量水平较高的论文。参与论文撰写的作者包括理论界、学界、企业界、慈善从业者和志愿者。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涉及社会关注热点。研讨会的论文作者从选题到研讨的内容,紧紧围绕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企业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指导、推动与支持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观点明确、对策具体,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三是各主办单位高度重视,保证了研讨会成功召开。部分主办单位抽调骨干力量,承担论文的撰写任务,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加相关组织与评审工作,对如何开好研讨会提出很好的建议。

研讨会上,主办单位领导宣读了表彰决定。经过认真评阅,并综合考虑各层面的代表性,由主办单位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8篇,优秀奖29篇。各位领导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河西区慈善协会以及志愿者代表共6人就论文情况在大会上与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领导在研讨会上做了论文综述,对报送的47篇论了深入的分析,分析全面、充分,有助于与会人员对本届慈善理论研讨会形成总体印象。最后,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作重要讲话。她提出,一是要紧跟建成小康社会前进步伐发展慈善事业;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重视发挥慈善事业的作用;三是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实现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四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求慈善组织自强自立。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国内5种学术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特性的比较分析,并用其影响因子进行了部分管理科学期刊的排序比较,发现管理科学期刊排序出现了较大的错位现象,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术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的来源期刊量多少和学科范围不同。

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是科技期刊发展和生存的关键,因此关于科技期刊的质量评价成为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国内几个大型文献数据库的开发成熟,它们各自推出了学术期刊的引证指标,当然也包括管理科学期刊。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各数据库推出的管理科学期刊引证指标进行对比,以期发现各数据库推出的期刊引证指标评价管理科学期刊的优缺点。

一、五种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

随着国际性大型科学引文分析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全文文献数据库的推出,比较和评价国家、研究机构、团体以及个人宏观与微观研究绩效等工作不断发展。随着大型文献数据库引文数据积累成熟,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量化评价指标统计开始兴盛起来,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早研制并了jcr (isi期刊引证报告),使其迅速成为权威性的世界期刊评价工具。而国际性的科学引文分析数据库对分析中国科学研究状况缺乏普遍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部分部级科研机构开始推出自己的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由于jcr收录中国的科学期刊量少,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中国数以万计的中文期刊的引文指标,国内各大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也开始推出各自的反映国内科技期刊引证指标的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始建于1989年,1990年首次对1227种统计源期刊包括影响因子在内的7项文献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正式对外了统计分析结果;1994年开始了国内期刊论文的引文统计分析工作,被其选作信息统计源的期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的重要科技期刊;1997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设立了多项期刊评价指标,主要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率、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除了期刊基本引证指标外,该数据库还独创性地开展了一些期刊特性指标统计分析工作,如扩散因子、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国际论文比、平均作者数和引用刊数。该数据库有专门的管理科学学科类目,但收录期刊较少,2004年只收录了10种管理科学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始建于1989年,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有期刊600多种,扩展库期刊有300多种。被其选作信息统计源的期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的重要科技期刊。期刊引证指标附录在印刷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中,2005年开始单独印刷出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期刊引证报告》,主要指标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基本相同。该数据库有专门的管理科学学科类目,但收录期刊较少,2004年核心库收录23种管理科学期刊②。

1989年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原中国科学院西南信息中心)推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cqvip),收录期刊2000余种。2000年正式推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收录了1990年至今公开出版的科技类期刊5000多种,其中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1500余种。2005年1月起,《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增加收录文、史、哲、法等学科分类的文章、期刊,形成社会科学专辑,目前收录中文期刊12000余种。2004年开始期刊引证指标统计,没有专门印刷出版期刊引证报告,期刊引证报告可以通过网络版浏览。期刊评价报告分为即年指标评价和期刊综合统计两部分。该数据库没有专门的管理科学期刊分类,管理科学期刊包含在经济管理类目下。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始建于1998年,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1998年来源期刊4%种,1999年来源期刊506种,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来源期刊均为419种,2004年、2005年来源期刊均为461种。1998年开始期刊引证指标统计,没有专门印刷出版期刊引证报告,期刊引证报告附录在印刷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中,主要有期刊影响因子、被引次数和当年被引指数。学科分类有专门的管理学类目。

《中国学术期刊》( cnki)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收录国内6000余种统计源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期刊。2002年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试刊版,它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对其中学术性论文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经统计分析后编制的一部综合性跨学科大型科学文献计量年报。除基本的期刊引证指标外,还开创了一些期刊网络传播指标,如下载频次、浏览量、访问量,h指数等等。该数据库学科分类没有专门的管理学类目,但几乎所有的管理类重要期刊都有引证指标。五种期刊引证数据库的特性列于表1中。

二、管理科学期刊引证指标评价比较

管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从世界范围看,管理科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得到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单独把“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从此开始,管理科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才真正纳人到整个国家的科学研究轨道中去。1996年对管理科学发展进行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管理科学组升格为管理科学部,以及中国工程院成立工程管理学部。这也意味着管理科学地位为社会与科学技术界承认。

然而,与其它学科相比,管理科学在我国仍然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反映在期刊上,管理科学缺少其独有的管理科学专业特点的管理科学期刊群。我国的管理科学期刊大多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管理科学未成为独立的学科建制,专业的学术期刊少之又少。在20多年的发展中管理科学学科地位逐渐确定,管理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部分学术期刊慢慢向管理科学专业靠拢,成为展示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的阵地。但由于管理学科交叉的特点,研究成果分布比较广泛,管理学与经济学、工学和数学期刊论文融合在一起。管理学科的专业期刊看上去又不是那么专业,迄今尚未形成在本学科得到共识的核心期刊群,甚至对于相对重要的期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认识①。国内几个重要的文献数据库都将管理学作为自己的学科范围,各自选出了一些管理学期刊。cssci数据库收录管理学期刊26种,cstpcd收录管理学类期刊10种,cscd收录管理学类期刊22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的重要期刊20种。cnki和cqvip数据库没有专门的管理学期刊分类。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学科期刊,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管理学期刊24种(由于《经济管理》和《未来与发展》部分年份的影响因子缺失,故略去)纳人比较的范围。

由于每年的cssci收录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未公布,本文分为两类排序比较,一类是cnki与cssci收录期刊2001 ~ 2004年5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序比较;另一类是各数据库2004年影响因子排序比较。表2给出排序结果。

从表中可以发现:

(1)cnki与csscis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序比较看,24种期刊排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位。错位超过4位的期刊有《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中国科技论坛》、《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和《管理现代化》。排序完全一致的有4种期刊。

(2) 2004年4个文献数据库各期刊影响因子也不同。整体上,cnki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qvip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stpcd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 cscd的期刊影响因子。4个文献数据库各期刊影响因子的排序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位。cnki与cqvip相比较错位超过4位的期刊有9种,分别为《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软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科学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和《中国软科学》。

为什么同一种管理科学期刊会出现如此的反差,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可以从期刊影响因子的公式找到原因。决定期刊影响因子的最主要因素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其次是该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而决定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学科范围和期刊种类的多少。而管理科学发表研究成果涉及的期刊范围是相当大的,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在1997一1999年对批准资助的443项项目的统计,发表的3320篇论文分布在901种国内外期刊中,19%的在1%种大学学报上①。而且管理科学文献涉及的学科跨度大,特别是经济学、应用数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正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多少,影响了管理科学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这一重要数值,如2004年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全和期刊种类多的cnki普遍大于其它类文献数据库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收录期刊偏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且收录期刊较少的 cscd, cstpcd期刊影响因子小,并且期刊排序较无序。

而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表面看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数值,但由于各期刊有正刊,还有增刊、专辑、专刊和特刊,同时期刊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学术动态、书评和领导讲话等等。期刊来源文献量多少也严重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但各大文献引证数据库在确定这一数值时,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来源文献收录量。比如,本文发现造成《中国行政管理》影响因子排序错位最多的原因在于确定来源文献收录量这一数值,cnki和cqvip两个文献数据库在计算2004年该刊影响因子时,对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这一数值存在较大出人。由于该刊的文献规范性稍差,对于是否属于学术论文存在分歧,才造成了总数这一数值的出人。

三、结论

5种文献数据库都收录了管理科学期刊,并且都编制了其相应的期刊引证指标。但评价期刊影响力的影响因子这一指标却出现了较大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的多少,其次是来源文献收录量的确定。

目前利用5种文献数据库期刊影响因子评价管理科学期刊的影响力,都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cscd, cstpcd收录的管理科学期刊样本量过少,收录学科偏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cssci收录的管理科学期刊样本量虽然较多,但只局限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三个文献数据库不能充分体现管理科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及管理科学文献的广泛性。近年cqvip文献数据库在逐渐扩充学科范围,增加文、史、哲、法等学科,但其收录的期刊过于宽泛,非核心期刊过多,同时期刊引证指标编制开发较晚,还不够成熟。cnki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都较合适,但在来源文献收录量上过于宽泛。

单独利用某一年份的影响因子评价管理科学期刊也可能存在问题,随着管理科学研究队伍的扩大和研究实力的提高,不断有管理科学期刊扩版增页。由于期刊当年发文量激增,但被引量不会大幅变化,因而会降低当年的期刊影响因子。同时由于国内的期刊引证指标开发较晚,统计数据的稳定性不够,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合理的评价应尽可能是取多年影响因子平均排序。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自从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家的管理思想就在历史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其理论体系和内容框架,在汉代已经以经学的方式定型。后代的发展演变,主要以解经方式展开。到了唐代,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在现实中推进儒学在国家与社会上的运用。而魏晋以来的清谈玄学和外来佛教的广泛流传,对儒学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儒学除了继续解经外,还需要对其核心理念进行重新诠释,并赋予其更为细密的学理说明以及更为可行的实践方法。韩愈提出的道统说和李翱提出的复性说,实际上就是要再塑儒学的价值理念,把“内圣外王”的儒学思想从实践操作的角度理论化。道统为外王设计出新的治理结构,复性为内圣提供了新的修炼路径。《大学》和《中庸》在儒学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开始奠定。这对儒学管理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儒学的哲学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儒学的实践化。所以,尽管道统不是为管理而提出,却成为管理原理中的原理。正如近代西方韦伯的理论本来不属于管理学,但后来的管理学却离不了韦伯思想那样,道统说为士大夫在政治体系中进行了定位,复性说为养成士大夫人格提出了学术化路径。韩愈与李翱并不属意于管理,却影响了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

韩柳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所以,他们的文学实际上是应用文学,从此,纯文学在中国失去了意义。而纪实、议论、小品、杂说,都成了指点社会、参悟人生的工具。古代的管理思想,也随之而弥漫在各种文体之中。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潮州韩文公庙碑》)韩愈思想对儒家管理思想而言,是从汉代经学到宋学的转折点。

柳宗元与韩愈不一样,他没有承担起儒家管理思想的转折定位重任,却发挥出以文论政的智慧光芒。他的各种议论,偏激而又深刻,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不是专门论证管理而又处处谈论管理。除了前面提到的篇目,柳宗元的各种论、议、辩、状、说、传、对、答、箴、戒,乃至墓志碑铭、来往书启,总会时不时地迸出一段振聋发聩的社会感悟,说上几句发人深省的管理格言。笔者在翻阅《柳河东集》的过程中,看到柳宗元的种种议论,不由会联想到当代的种种管理学说。尤其是他的纪实和寓言,似乎总能提出某些超越时空的卓越识见。柳宗元的灵光乍现,往往与现代管理的某种理论相吻合。限于篇幅,本文所提到的仅仅是柳宗元思想火花的吉光片羽,如果深入发掘,仅仅柳宗元的管理智慧一个主题,也足可以写出长篇大论。不过。柳宗元的管理思想,悟性极高却不成体系,需要进行梳理归类。他的管理思想,是古代文学与管理交织的成就典范。

当然,柳宗元的管理思想与当代的管理学说相比,灵动有余而缜密不足,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实证检验,所以,我们不能看到柳宗元提出了某种想法,就断言某某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更不能用柳宗元的例证贬低当今管理学的学术成就。柳宗元毕竟是文人,是失意官员,而不是管理学家,构建管理学理论体系和提出管理学观点的任务并非他能承担。但是,通过对柳宗元管理思想的探究,我们可以思考另一个相关问题:当今的企业家和经理人,读管理学专著的不多,读管理学论文的更少,但翻阅史书的却大有人在,他们为何不读管理学论文而宁愿读历史?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研究热点;学科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工商管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非常关注在新形势下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方向与热点并进行有益的探索,这对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研究水平、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研究人员把握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促进和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学界较有影响的期刊都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扩大和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学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趋势,综合考虑国际上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工商管理研究领域分为3部分:职能管理领域、应用领域、综合领域?在探讨各分支的热点及重点时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分类方法将工商管理分为11个类别心1。

1本文对国内外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

内容、热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差距,旨在促进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国内一些学者作过类似统计,本文工作的特点和创新之处在于:①选用的期刊范围。国内外管理学科期刊种类繁多,选择的期刊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囊括管理科学研究的全部内容,本文和前者选择的期刊存在着交叉,同时也存在不同,所以二者可以互相借鉴和补充。②统计的时间范围。本文统计年限为1995年1月一2005年12月。覆盖年限较长且反映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③管理学学科分类代码。本文为自然科学基金委2004年最新编制的管理学学科分类代码。④增加了国内外各研究领域的纵向详细统计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确定各个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非常关键。本文通过阅读在近1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国内外期刊上相关综述性的文章以及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工商管理各分支的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能够反映各研究领域的主要关键词,然后通过关键词、题目、摘要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外管理学界主要学术期刊1995一2005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以此得到各年度不同领域发表文章的数量,并在对摘要和相关文章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各个分支研究重点的变化和特点。

2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热点分析1)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历程。

工商管理的研究在国外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本文在综合工商管理各分支核心刊物的基础上,选择了scI和SsCI中影响因子大于O.5的50种期刊在1995—2005年发表的论文作为检索目标,通过对文章的题目、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出了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趋势及热点,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文献重复引用的现象我们采用了逐篇检索的方式。

从国外的检索结果来看1995—2005年间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理论的研究上升趋势比较明显,而企业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非营利组织管理等方向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图l中还可以看出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和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理论是国外工商管理研究较多的分支,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在更广的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面对运作管理觑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蛊源管理——斗一信息忤理与应用一一非企赢业利文组化织管理一市场营销——_一企业理论一一企企业业技臆术略管管理理?一项目管理图l1995—2005年工商管理各分支在国外主要期刊对比更加成熟的客户、如何通过资本运作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等工商管理的基本研究领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因而理论界相关的研究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们认为战略管理也是很热门的分支,但考虑到企业对战略规划的保密性,公开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

在对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得出了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热点。

2)国内工商管理研究历程。

在选择国内工商管理期刊时主要参考了以下相关资料: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学界20种重要学术期刊,②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③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点期刊目录,④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根据上述资料选出国内工商管理研究领域的40种主要学术期刊。

本文以40种期刊发表文献的关键词、题目以及摘要为检索目标,通过逐篇检索的方式,得出了国内1995~2005年工商管理研究的趋势及热点问题。

从的走势来看,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日趋活跃,每个分支的文献数量都呈较快上升状态,其中尤以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理论发展更快。一方面国内近年来逐步从以政府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以企业为主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面临着诸多不适应现象,这是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另一方面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在1996年设立管理科学部,随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教育部在1998年都先后将管理学从其他学科中分列出来,成为与理学、工学、经济学等并列的学科,这些事件都表明了工商管理正逐步为科学界、政府部门和社会认可,开始走向成熟。

从横向来看,企业运作管理是国内研究最多的分支,该分支无论在文献数量还是发展速度上都远高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中国加入wT0以后,对外开放度逐步加大,宽松的政策环境、低成本的劳动力以及巨大的需求正在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作为市场重要组成的企业对提高运作效率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因而企业运作管理成为理论界追逐的焦点。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劳动力、原材料的竞争,更大程度上体现在资本、管理水平的竞争,这些都成为近年来中国工商管理研究非常活跃的分支。同时市场营销和企业理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技术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因素,目前国内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许多行业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中国因此每年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技术,预计未来企业技术管理也将成为工商管理研究的热门。

3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趋势比较1)数量分析。

为了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将国内、国外发表文章分别以100%为基数,以各年度文献数量与总量的比值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了1995—2005年中外工商管理发展对比图(见图3)。图中表明,国外工商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各年度发表文章数量趋于稳定,新领域的进入和旧领域的淡出之间平稳过渡;而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则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发表文章的比重由1995年的3%增长到1995—2∞5年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年的16%。

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得出了国内外工商管理各分支研究内容的对比图。图中表明,国外研究较多的分支有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理论,而国内研究较多的是企业运作管理、企业理论、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这说明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不仅在文章数量上有大幅增长,而且热点分支的研究也接近于国外。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应用国际化的视野研究国内工商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工商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最大的不足是研究方法和理论深度上还有较大差距。

2)国内外工商管理热点问题比较。

总体来看,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外主要研究领域在国内均有涉及,但是具体到一些热点问题还存在较大差异。①企业运作管理是国内外关注最多的分支。最近10年以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新兴技术对企业原有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挑战,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供应链管理方式(横向一体化)应运而生,与此相对应引发了一系列的研究热点。国外目前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整个供应链或者物流链的管理和控制,相关的研究热点有闭环供应链、配送中心、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业务流程重组等;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优化和企业运作效率的改善方面,相关的研究有供应链建模方法、存货制度、柔性制造系统、作业调度、牛鞭效应、全面质量管理等。从研究侧重点来看表明中国企业运作管理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而且中国理论研究还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②市场营销是国内外差距较大的分支。现代社会正在逐步进入全面的买方市场,而企业面对的是成熟的消费者群体,这一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最近10年发表的文章来看,国外在传统的品牌营销、渠道策略、广告促销等研究方面趋于稳定,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一对一营销、客户资产、客户生命周期、体验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成为研究较多的热点;从国内情况来看,发表文章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广告、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另外在理论界也引入了一些新兴的营销概念,比如绿色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等,但相关文章题目和摘要表明,多数新兴的营销理念为介绍和综述性的,与实际联系的较少。③项目管理是国内起步较晚的研究内容,分析国内外项目管理领域发表文章的题目和摘要认为国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复杂项目的集群管理、全球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侧重于对项目的整体运作;而国内的检索结果表明项目的融资、安全施工、进度安排等方面发表文章较多,从摘要及部分文章内容来看更侧重于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④技术管理、信息管理是国内外差距较小的分支。结合检索结果及对部分文献的阅读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与国内实际情况结合紧密的一些热点也处于先进水平,例如国企改革、中小企业成长机理。

4提高我国工商管理水平的建议

课题组在总结研究最近10年来国内外工商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对加快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做出如下探讨,供大家参考:

1)从文章题目、摘要及部分文章内容来看,国内比国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比如绿色营销、核心竞争力、跨国并购等领域的研究首先在国外形成热点,随后我国学者将相关理念引入并加以研究。国内在一些我国独有的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的研究有特色,而多数管理理论则是在引进和消化西方文化及其管理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往往是国外形成热点后国内再引入。国内的管理学者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的热点持续深入地加以研究,这将有助于我国管理学科的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管理学各分支问相互渗透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又一特点。

论文的检索过程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新技术对组织结构和商务模式的影响、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创新机制设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与营销结合的服务运作管理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的相互作用机制等。

3)国内外工商管理在研究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存在差别。

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新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管理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内研究应更多地关注管理实践,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强调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而国内多是思辨研究,定性分析的较多,定量研究和试验性成果少。

4)分析所检索文章的题目、摘要及部分文章内容认为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理论性和学术性论文少于应用性、经验性的论文。

这表明工商管理学科在我国仍处于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方法为主的阶段,缺乏结合我国实际的自主性学术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5)与国外相比国内工商管理学科有些分支没有自己的核心刊物。

比如企业文化、非营利组织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只能发表在一些综合性或者以其他领域为主的期刊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国内应加强期刊建设,建立相应的案例库和数据平台,为管理学学术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

6)基于主题词检索对国内外的统计分析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评价

l前言

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是科技期刊发展和生存的关键,因此关于科技期刊的质量评价成为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学术期刊评价可以衡量科研机构和学者的贡献,能够为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图书馆正确订购期刊,方便科研人员获取资料。

管理科学学术期刊的评价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一个研究对象。franke等人根据isi从1977年到1987年出版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引文报告》,统计了l7种战略管理科学期刊每年的当前文献影响(currentarticleimpact)、累积期刊影响(cumulativejoumalinlfuence),计算出它们的排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为了完善其基金项目成果评估,开展了我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的遴选及其认定工作。采用了以专家咨询调查的定性方法为主,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为辅的过程遴选出了管理科学的重要期刊。

随着国内几个大型文献数据库的开发成熟,各自推出了学术期刊的引证指标,当然也包括管理科学。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各数据库推出的管理科学期刊引证指标进行对比,以期发现各数据库推出的期刊引证指标评价管理科学期刊的优缺点。

2期刊评价方法

对学术期刊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专家调查法、引文分析法。

专家调查法作为一种主观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会受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如调查对象会给曾发表过他们文章的出版物以更多的正面评价,并且将期刊的高质量归因于更低的论文接受率,某些调查对象只熟悉自己感兴趣领域的期刊。显然,专家调查方法中的个人认知偏差无法用调查设计来克服。因此,这种方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比较少使用了。

自从美国情报学家garifeldeugene(尤金·加菲尔德)利用引文索引方法创建一系列引文索引工具以来,学术期刊的评价和分级定量化研究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特别是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推出,期刊评价方法有了重要的改进,在评价内容上转向以期刊学术质量为主。由于学术质量的难于量化评价,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评价科技期刊的两个重要评价指标。引文分析方法比专家调查方法更加客观,因此,引文分析方法成为当前评价学术期刊的主流方法。影响因子(impactfactor)这一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是e.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的,是对一篇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定义:期刊前2年的被引次数占前2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期刊被引频次(citednumberofjourna1)可测度期刊自创刊以来的学术影响力,是从信息反馈的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该项指标从历史的角度,用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直接反映了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定义:自期刊创刊以来全部论文在某一年被引用的总次数(绝对数量指标)。

3国内5种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

随着国际性大型科学引文分析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全文文献数据库的推出,比较和评价国家、研究机构、团体以及个人宏观与微观研究绩效等,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随着大型文献数据库引文数据积累成熟,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量化评价指标统计开始兴盛起来,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早研制并了jcr,使其迅速成为权威性的世界期刊评价工具。

而国际性的科学引文分析数据库对分析中国科学研究状况缺乏普遍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部分部级科研机构开始推出自己的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由于jcr收录中国的科学期刊量少,不能从整体上了解中国数以万计的中文期刊的引文指标,国内各大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开始推出自己的反映国内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始建于1989年,1990年首次对1227种统计源期刊包括影响因子在内的7项文献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正式对外了统计分析结果;1994年开始了国内期刊论文的引文统计分析工作,被其选作信息统计源的期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的重要科技期刊;1997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设立了多项期刊评价指标,主要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率、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除了期刊基本引证指标外,有独创性开展了一些期刊特性指标,如扩散因子、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国际论文比、平均作者数和引用刊数。有专门的管理科学学科类目,但收录期刊较少,2004年收录l0种管理科学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始建于1989年,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期刊600多种,扩展库期刊300多种。被其选作信息统计源的期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的重要科技期刊。期刊引证指标附录在印刷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中,2005年开始单独印刷出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期刊引证报告》,主要指标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基本相同。有专门的管理科学学科类目,但收录期刊较少,2004年核心库23种管理科学期刊。

1989年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原中国科学院西南信息中心)推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收录期刊2000余种。2000年正式推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收录了1990年至今公开出版的科技类期刊5000多种,其中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1500余种。2005年1月起,《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增加收录文、史、哲、法等学科分类的文章、期刊,形成社会科学专辑,目前收录中文期刊12000余种,2004年开始期刊引证指标统计,没有专门印刷出版期刊引证报告,期刊引证报告可以通过网络版浏览。期刊评价报告分为即年指标评价和期刊综合统计两部分。没有专门的管理科学期刊分类,包含在经济管理类目下。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始建于1998年,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1998年来源期刊496种,1999年来源期刊506种,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来源期刊均为419种,2004、2005年来源期刊均为461种,1998年开始期刊引证指标统计,没有专门印刷出版期刊引证报告,期刊引证报告附录在印刷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一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中,主要有期刊影响因子、被引次数和当年被引指数。学科分类有专门的管理学类目。

《中国学术期刊》(cnki)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收录国内6000余种统计源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期刊。2002年出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试刊版,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对其中学术性论文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经统计分析后编制的一部综合性跨学科大型科学文献计量年报。除基本的期刊引证指标外,还开创了一些期刊网络传播指标,如下载频次、浏览量、访问量,h指数等等。学科分类没有专门的管理学类目,但几乎所有的管理类重要期刊都有引证指标。5种期刊引证数据库的特性列于表1中。

4管理科学期刊引证指标评价比较

管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从世界范围看,管理科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得到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单独把“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从此开始,管理科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才真正纳入到整个国家的科学研究轨道中去。1996年对管理科学发展进行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管理科学组升格为管理科学部,以及中国工程院成立工程管理学部。这也意味着管理科学地位为社会与科学技术界承认的标志。

然而,与其它学科相比,管理科学在我国仍然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反映在期刊上,管理科学缺少自己独有管理科学专业特点的管理科学期刊群,我国的管理科学期刊大多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管理科学未成为独立的学科建制,专业的学术期刊少之又少。在20多年的发展中管理科学学科地位逐渐确定,管理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部分学术期刊慢慢向管理科学专业靠拢,成为展示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的阵地。但由于管理学科交叉的特点,研究成果分布比较广泛,与经济学、工学和数学期刊论文相融合在一起。管理学科的专业期刊看上去又不是那么专业。迄今尚未形成在本学科得到共识的核心期刊群,甚至对于相对重要的期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认识。国内几个重要的文献数据库都将管理学作为自己的学科范围,各自选出了自己的多少不一管理学期刊。cssci数据库收录管理学期刊26种,cstpcd管理学类期刊l0种,cscd管理学类期刊22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的重要期刊20种。cnki和cqvip数据库没有专门的管理学期刊分类。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学科期刊,以cssci数据库收录管理学期刊24种(由于《经济管理》和《未来与发展》部分年份的影响因子缺失,故略去)纳入我们比较的范围。

由于每年cssci收录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未公布,我们分为两类排序比较,一类是cnki与cssci收录期刊2001-2004年5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序比较;另一类是各数据库2004年影响因子排序比较。表2给出排序结果。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

(1)cnki与cssci5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序比较看,24种期刊排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位。错位超过4位的期刊有《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中国科技论坛》、《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和《管理现代化》。排序完全一致的有4种期刊。

(2)2004年4个文献数据库各期刊影响因子也不同,整体上,cnki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qvip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stpcd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scd的期刊影响因子。4个文献数据库各期刊影响因子的排序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位。cnki与cqvip相比较错位超过4位的期刊有9种,分别为《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软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科学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和《中国软科学》。

为什么同一种管理科学期刊会出现如此的反差,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期刊影响因子的公式找到原因。决定期刊影响因子的最主要因素是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其次是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而决定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学科范围和期刊种类的多少。而管理科学发表研究成果涉及的期刊范围是相当大的,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在1997-1999年批准资助443项面上项目统计,发表的3320篇论文分布在901种国内外期刊中,19%的在196种大学学报上。而且管理科学文献涉及的学科跨度大,特别是经济学、应用数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正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多少,影响了管理科学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这一重要数值,如2004年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全和期刊种类多的cnki的普遍大于其它类文献数据库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收录期刊偏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且收录期刊较少的cscd、cstpcd期刊影响因子小,并且期刊排序较无序。

而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看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数值,但由于各期刊有正刊,还有增刊、专辑、专刊和特刊,同时期刊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学术动态、书评和领导讲话等等。期刊来源文献量多少也严重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但各大文献引证数据库在确定这一数值时,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来源文献收录量。我们发现造成《中国行政管理》影响因子排序错位最多的原因在于确定来源文献收录量这一数值,cnki和cqvlp两文献数据库在计算2004年该刊影响因子时,对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这一数值存在较大出入。由于该刊的文献规范性稍差,对于是否属于学术论文存在分歧,才造成了总数这一数值的出入。

5结论

5种文献数据库都有管理科学期刊被收录,并且都编制了其相应的期刊引证指标。但评价期刊影响力的影响因子这一指标却出现了较大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多少,其次是来源文献收录量的确定。

目前利用5种文献数据库期刊影响因子评价管理科学期刊的影响力,都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cscd、cstpcd管理科学期刊样本量过少,收录学科偏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cssci管理科学期刊样本量较多,但只局限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三个文献数据库不能体现管理科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及管理科学文献的广泛性。近年cqvip文献数据库在逐渐扩充学科范围,增加文、史、哲、法等学科,但其收录的期刊过于宽泛,非核心期刊过多,同时期刊引证指标编制开发较晚,还不够成熟。cnki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都较合适,但在来源文献收录量上过于宽泛。

单独利用某一年份的影响因子评价管理科学期刊也可能存在问题,随着管理科学研究队伍的扩大和研究实力的提高,不断有管理科学期刊扩版增页。由于期刊当年发文量激增,但被引量不会大幅变化,会降低当年的期刊影响因子。同时由于国内的期刊引证指标开发较晚,统计数据的稳定性不够,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合理的评价应尽可能是取多年影响因子平均排序。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一、政府绩效管理与智慧城市管理

政府如何才能更快地提供服务、同时节省纳税人的钱?许多国家都迫切需要智慧治理。也许在众多手段当中,通过向企业家公开政府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够促进智慧政府的建设。毫无疑问,国际、国家、州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已经变得更加智能。然而,我们需要更准确地知道,电子政务能带来什么益处以及如何获得这些益处。一些国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研究。例如,印度计算机化火车票订票系统研究(艾什沃V.阿纳德),尼日利亚无纸化行政的前景(A.I.尤瓦捷赫),哈萨克斯坦电子政务政策的实施和演化,印度警务行政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拉姆•雷迪M.文卡特),信息技术在印度部落生活中的渗透(拉奥K.阿尔琼)。智慧政府建设引起了数位学者的关注。大卫•奥利弗•卡斯丹研究了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紧急事件财务管理的战略途径;萨科瑞•纳亚麦评估了泰国教育分散化作为促进智慧管理的工具的效果;贾斯汀娜•纳姆库伯和金塞利•纳曼加拉研究了赞比亚地方治理为提升效果和效率而采取的新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构;远藤哲也研究了日本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灾后复原过程中的农村创新型领导;莱布赛探讨了澳门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此外,其他论文也对南非公共基准管理以及欺诈和腐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善治与行政体制改革

什么是善治?这个问题的答案广泛,颇有争议。善治是确保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繁荣发展?维护社会公正?还是主张伦理型政治领导?印度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尤其感兴趣,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包括:《印度的善治》(甘塔•多莱葛•拉奥),《基层治理授权》(K.希瑟拉玛•拉奥),《高效和善治促进繁荣发展》(N.N.奈克),《印度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困境》(D.斯里拉姆,阿姆瑞塔•杰哈),《公平选举的善治的基础》(拉内哈左维)。此外,俄罗斯学者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借鉴俄罗斯在建立促进金融和经济稳定的机制方面的经验,对善治进行研究。中国学者叶林等人的论文《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挑战、政策和善治》基于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搬迁至城市的农民工选择是否定居在某个区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许多制度因素都会影响农民工的选择,决定他们及他们的家人是否愿意成为长期的城市居民。这些因素包括生活福利、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险以及工作保障。

三、网络化和合作伙伴关系

公共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国内甚至跨国合作。这方面的论文主要研究这些机构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合作伙伴和,探讨协作组织/管理的新特点。其中,有几篇论文以印度公私合作关系的迅速扩张为背景,讨论了医疗服务供给(南迪塔•考沙尔,拉维德尔•考尔,瓦桑塔•古里,D.斯里拉姆),高等教育(妮哈),以及现代化公共汽车站建设(L.斯蒂霍)。此外,美国72个政府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了多样支持活动,涉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和会计(加里•施瓦尔茨)。还有学者从倡导联盟框架视角出发,研究韩国医疗改革中的非政府组织(洪秀珍、孟相浩)。另外,南非学者提出了一种整体性管理方法,来综合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活动(弗雷德里克M.尤以斯)。

四、“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

公共管理是不断变化的研究领域和专业,尽管未来的事情不可预测,有少部分学者对即将面临的或是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课题包括全球环境下的应变策略,改变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人类,跨边境治理,创造新型行政过程和结构,培养新技能和新能力,提升行政领导力,采纳新的财政和问责工具,探讨新的伦理挑战。涉及以上一个或几个话题的论文包括:《全球公共管理:推动力和约束力》(Y.帕哈萨拉蒂),《公共管理在线项目典范—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华莱士•斯旺),《政策魔力:领导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里安特•努格罗霍),《危机和应急管理中的合作:单个任务多个部门模式》(辛格纳特•拉波汉达拉克),《援助美国无家可归者策略研究》(乔安妮•格拉姆),《公共管理/行政相关性作为南非公共发展模范的一个条件》(哈利•赫伯特•巴拉德),《财务可持续的地方政府未来面临的挑战:南非案例分析》(恩瑞•库盖姆普),《中国公共管理大问题初探》(马修S.明格斯),《非洲理智主义促进未来行政领导和专业人才行政发展和领导力提升的模型研究》(卡里•莫夫奥),《印度警务改革潜能挖掘:猎狗突击队研究》(N.柴坦亚•普拉迪普),《成熟度模型在新兴民主/冲突国家能力开发中的潜在用途》(利达•波斯维尔,塔努施里•巴格瓦),《医疗卫生政务微博服务内容优化研究———以中国21个省会城市为例》(汤志伟、易可、张会平)。汤志伟等人通过实证分析了中国21个省会城市医疗卫生政务微博的26994条微博数据,研究医疗卫生政务微博服务提供现状以及供需存在的问题。

五、社会管理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包括:核心价值的鉴定和评估,专业行政建设和择优雇用,公职人员招聘和保留的人口统计学影响,重视和促进种族多样性,人才招募,能力评估,引介和评价绩效管理,培训需求和策略,同种工作和不同工作的薪资福利对比研究。涉及这些研究课题的论文有:《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和公共组织离职意向:具有变革导向的公民行为的作用》(杰西W.坎贝尔,托宾尹),《南非基于性别敏感的服务提供》(B.C.姆邦奇兹),《公共管理行为培养和研究》(雷蒙R.布鲁斯)。本届会议特设2014年暨第二届国际行政伦理高峰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行政伦理专家围绕主题“善治与反腐倡廉”讨论了当前行政伦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借鉴与比较各国廉政反腐的经验,共商廉政反腐的对策与建议。大会组委会收到国内外学者提交的会议论文共679篇,录用333篇,会议论文集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学术委员会评选出8篇最佳论文及10篇最佳提名论文,并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从2005年至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已连续举办十届,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之一。前九届会议论文集已成功获得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WebofKnowledge(CPCI-SSH)的收录。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已送检。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8篇

.kbv403 { display:none; }

美国着名管理大师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就提出“对管理学——人们认识、指导、实施和改进管理的知识体系来说,工商管理仍旧是一种样板,论述管理的任何书籍……都必须以工商管理为中心”,理由有三点:一是工商企业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构;二是只有经济领域才能用数字对资源分配和决策成果加以度量;三是工商企业是20世纪成功的历史。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德鲁克指出把“关心他人”和“关心工作”整合到一起,构筑了西方管理学中完整的“对人管理”思想。首先表现在“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在企业可以得到的资源中人是“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其次表现在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它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再次表现在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关键是把“使工作适应于人”,使职工有成就,这样激发职工工作中的责任心,当然参与某一特定工作的职工首先应具备某种特定工作的基本行为能力,其次人们是否愿意参与此项工作。 论文

西方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的思想是“以人治人”,其所指的管理,就是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影响手段,促使人们形成有序的人类共同体,且在此共同体中,规范协调地工作,以实现预定的目标。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农业社会管理模式,要在不但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向未来知识社会管理模式发展,而且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利用知识进一步发掘知识和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生产力,而进一步发掘和应用知识的管理体系。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西方管理理论在水务管理工作的运用,其实就是把“水”当作商品,根据市场需求通过经济杠杆原理来平衡高效用水,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合理的有效配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涉及江河上下游、左右两岸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现可包括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的关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管理内涵并不排斥人们为了追求高标准生活质量对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需求应在环境与发展的总框架下进行,需求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限制,没有限制就不可能持续,但此限制是有效配置。 论文

目前我国水务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水资源的管理,是人对从事水资源经营——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人施加影响。水资源是指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是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够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缺水、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水资源污染,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首先表现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2200m3,低于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其次是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长江及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6.5%,但水资源却占全国的80.9%;西北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3.5%,但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6%。最后是中国水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水利部门的检测,中国现有河流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十分之一的河长污染严重,仅有的有限水资源都失去了使用价值。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为此,中国水务管理工作是相当艰巨的,任重而道远,特别表现在城市供水,中国的南水北调,深圳的东水西调就是殷实的例子。所以我们要加强水务管理创新步伐,援引西方的管理经验,以人治人,以人管水,水法自然,人定胜水。加速实现从国家治理向工商管理的转变,走出中国古代****式人治管理的残余影响,解脱****式人治管理的思想钳制,建立依法治水,依法用水的局面,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经营运作机制。西方管理理论在水务管理中的运用,根据目前我国水务管理的格局分为中国农村水资源管理和中国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国农村水资源配套改革道路较长,涉及面广,加上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可考虑暂缓进行,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创造条件,等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再进行深度改革创新。中国城市水资源管理及运用的改革步伐可加快,各城市发展虽有一定程度的不均衡,但是人的素质、收入及思想意识相对较高,水资源利用的人群集中,以人治人,以人治水的管理创新的条件比较成熟,充分发掘人的潜在能力,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水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实现以行政依法管水,市场依法用水,改革水务管理机构中的治理结构不健全、布局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结构矛盾突出,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以上种种问题解决都需要我国加大改革的政策效力和工作力度,建立与发展市场相适应经营运作机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论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和健康地使用,但应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整体、协调、优化与循环思路,应用系统方法和高新技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和高效发展。水资源的公共物品和外部特性等特点,仅依靠单纯的市场机制,单纯的政府机制,或者是单纯的产权机制等都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有效的利用,只有政府宏观调控下产权明晰的水资源市场配置,才能充分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这也体现了西方管理理论在我国水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运用。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何似龙 施祖留: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河海大学出版社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张德震 陈西庆:我国水价的变化过程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学 毕业论文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9篇

>>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 协同治理视角下失地农民问题政府管理路径初探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机制研究 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治理腐败机制的构建与实现路径 社会组织协同社会管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社会组织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功能及路径分析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的路径探究 国外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集成平台与创新引擎:政府与社会组织协作治理的实践 社区建设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研究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绩效评价探讨 理性选择视域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向关系探究 基层政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的探索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进展、问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孵化与社会治理创新 政府职能转型与社会组织培育:政治嵌入与个案经验的双重路径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养老机制的建构 社会组织党建的突出困境与破解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1.

[11] 刘翔.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10.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国家重点学科资助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号:2015004)。

作者简介:韩沛锟(1989-),男,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组织。

社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研究述评;展望;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063-04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变迁的社会结构与旧有的社会管理机制之间的冲突因社会分化的加剧、社会矛盾的增多而不断放大,现实的诉求催生出社会管理这一时代的研究主题。200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自此以后,从2002年到2011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社会管理。农村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学术界集中对农村社会管理进行研究也是近十年的事情,其研究成果给社会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本文基于1999-2013年期间在中国知网CNKI上查阅的与农村社会管理相关的533篇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我国近十年农村社会管理的研究现状,并做简要的述评和展望。

一、研究的规模和质量

(一)从研究规模来看,研究成果严重不足

在中国知网CNKI上先后以题名、关键词作为检索途径,分别以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为检索词进行查询,显示的文献记录情况如下。

以“题名:社会管理”检索,截至2013年5月31日,显示7 881条记录;以“题名:农村社会管理”查询,显示675条记录,其研究成果数量仅占社会管理研究成果总数的8.6%。

以“关键词:社会管理”检索,截至2013年5月31日,显示10 680条记录;而以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检索,仅显示80条记录,农村社会管理通过关键词检索途径查询的研究成果数量占社会管理研究成果总量的比重极其微弱,为0.7%。

(二)从发表年度来看,研究起步较晚

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题名:农村社会管理”查询,共有533篇期刊论文符合条件,占总记录(675条)的78%,基本上反映了其研究现状,因此本文主要基于这533篇论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不同年度发表的论文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术论文集中在2005年以后,比例接近89%。其中2011年、2012年的研究成果最多,这两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加总所占比例高达68.1%,超过了其余近十年论文的发表总量。这与我国近些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执政理念和相关措施有很大的关系: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社会管理受到政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更是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2011年成为媒体热议的“社会管理年”。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波助澜,与现实的诉求相呼应,使2011、2012年的研究成果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三)从论文质量来看,高水平的论文比重较低

鉴于学界公认的期刊分类的评价标准,我们将期刊分为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而核心期刊又分为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简称C刊),由于许多C刊同时也是北大核心期刊,因此我们将核心期刊分为仅北大核心和C刊。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论文所发期刊与论文水平本身并不能完全画等号,但期刊分类主要是基于所刊发论文学术水平的相关指标来划分的,如影响因子、转载、引用情况等,还是可以大致反映研究论文的质量的。这里我们认为期刊的学术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一般期刊、仅北大核心、C刊。期刊类型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发现,一般期刊的研究论文约占6成,核心期刊论文约为四成,其中代表最高水平的C刊论文篇数所占比重仅为11%,说明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比例较小,研究成果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二、研究队伍及学科视角

(一)研究队伍呈多元化态势,政论界和高校成为研究的主力军。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作者来自于各类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根据表2的统计数据,作者来自于高校的有385篇数,占论文总数的72.2%,其中来自师范高校、党校、行政学院和农业院校的论文之和达到161篇,约占论文总数的3成,成人高校有9篇,约占2%,其他普通高校有215篇,约占40%;来自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有125篇,占论文总数的23.5%;来自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共23篇,约占论文总数的4%。可见,农村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队伍在不断扩大,多元化态势明显,高校和政论界成为研究的主力军。

(二)跨学科及交叉研究的趋势初显端倪

农村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土地流转问题、政府的统治、村民的自治等,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应采用多元的综合的学科视角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深入地解读这一社会现象。笔者对近十余年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研究视角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知,目前学术界关注农村社会管理问题的学科视角已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这五种研究视角,其中管理学有179篇是从公共管理视角来进行研究的,有3篇论文是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来分析的。虽然统计数据显示,学者们多从社会学和公共管理这两种视角(其比例之和接近80%)对农村社会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但是近年来一些相关学科对其的关注度在增加,如政治学、经济学以及历史学等视角的研究,可见,农村社会管理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视角在逐渐拓展,跨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的趋势已初步显现。

三、研究的方法、主要领域和基本观点

(一)研究的方法

图2显示,从研究方法来看,绝大多数学者采用文献法进行理论推演和分析,有411篇论文使用了文献法,约占总数的77.1%;沿袭传统的社区分析方法的也有一定的比例,有74篇使用了个案及案例法,以点带面地阐述农村社区管理问题,约占总数的13.9%;有25篇使用了调查法,其比例为4.7%;此外,有少数学者尝试使用了统计法、比较法和质性研究方法,所占比例极小。

(二)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基本观点

整体来看,理论界对农村社会管理的研究在逐渐拓展,已开始呈现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态势。归纳起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社会管理的内涵、主体、体制、农村公共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五个方面。

1.农村社会管理基本内涵的阐释。阳信生(2008)认为农村社会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农村社会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为维护农村的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依法管理农村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农村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调节农村收入分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开展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俞可平(2000)引入和发展了西方学者的治理与善治理论,主张治理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但治理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它也内在地存在着许多局限,为了克服治理的局限性,就有必要实施良好的“治理”或“善治”。

2.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研究。涉及主体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困境两方面的研究。首先,有关主体的历史演变。张翠娥、万江红通过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认为改革开放以前是依附性组织与单一化主体;改革开放到新农村建设是自治性组织与多元化主体;新农村建设以来是合法性组织与社会化主体。其次,有关主体的现实困境。钟涨宝等认为,现阶段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机制陈旧,管理理念落后,社会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不足。

3.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研究。伴随着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及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期刊论文主要涉及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现存问题、影响因素及改革设想。

一是关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考察:从治理单元角度,项继权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社队制、村组制到社区制三次重大改革;从国家权力配置的角度,高广景认为我国经历了乡政并立、政社合一和乡政村治三个阶段,与此同时,国家权力在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中也基本经历了一个下沉、全面渗透和向上回抽的过程。

二是关于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现存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第一是乡政村治问题,即乡村权两级权责不清,权力运行中的体制摩擦;“两委”关系定位不清,形成权责交错的局面;村自治组织内部运转不协调,存在机制上的障碍等。第二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建问题,即如何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第三是公众参与机制搭建问题,包括社会组织相对匮乏、社会事务单边处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参与意识等。第四是如何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机制问题。

三是关于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因素及改革方案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影响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首要因素是乡镇体制改革。鉴于现行的模式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学者提出的改革设想可细分为:张厚安的“乡政村治”,徐勇的“县政乡派村治”,沈延生的“乡镇自治”,吴理财的“乡政自治”,贺雪峰的“乡派镇治”,甘信奎的“县政乡社”等等。而关于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完善治理机制;另一个是重视制度设计及运行。在完善治理机制层面包括如下主张:农村治理模式应由以政府为核心的“单中心”管制模式向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转变;稳妥发展农村政治组织,积极扶持农村经济组织,引导规范社会文化组织,逐步精简乡镇组织;建设服务型、效率型、透明型、节约型、法治型有限责任政府等构想;在制度设计及运行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改革方案:陈进(2005)提出构建“强政府、强社会的乡、村治理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王华(1990)提出通过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合理划分权限,规范政府行为,改进工作方式,以实现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甘灿业(2010)等学者从政治学、法学的角度论述了加强党的领导以及依法治村的重要性;而钟宜(2005)所提出的两委会实行“一肩挑”不仅简化了乡镇与村庄关系,而且从结构上解决了“两委”冲突的组织基础,特别是在实施“一肩挑”时引入“两票制”解决了合法性问题。

4.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积极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此议题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理论视角。

一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论,涉及供给背景与农村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如徐小青、郭建军从社会变迁角度,考察了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税费改革后三个阶段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特征及当前农户的需求意愿;万龙运用制任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制度后,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变迁的可能性及其路径选择;伏玉林、符钢战以农村税费改革为背景,运用湖北与浙江农村实地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两地农村公共服务的变革差异、改革经验及存在的深层体制问题。

二是需求一供给论。“需求一供给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公共经济学理论看来,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与公共产品的需求状况直接相关,只有达到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才能使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需失衡问题;另一方面是供给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在供需失衡方面,林万龙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包括总量失衡与结构性失衡两个方面:供求内容的不匹配、供给方式的不适当、供给机制过于单一、供给中重建设轻管护和重县城轻乡村是日前农村公共服务供求失衡的主要表现;而财权过于向上集中所造成的基层财力紧张、公共服务严重依赖省级以上专项资金,是造成农村公共服务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在影响供给效率的因素方面,陈东重点分析了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供给制度因素和供给主体行为因素。内容包括农村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变化对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影响、各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比较及其效率特征差异、公共品供给主体的行为特征和博弈、行为的机理及其影响等问题。

三是福利多元主义论。福利多元主义是关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及其关系的理论。Johnson分析了政府、市场、农户等在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供给中扮演的角色;陈定洋等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各级政府、农民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行为特征,提出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应该早现混合性、多元性。

四公共财政论。学者运用公共财政理论主要关注了三个层次:第一是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二是公共财政手段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关系;第三是公共财政制度与农村公共服务的关系。

五是社会资本论。国内学者在研究农村公共服务时,多数运用帕特南的社会资本概念。如郑传贵着重分析了家庭社会资本在提供社区儿童福利和老年人福利中的作用;邻里社会资本在提供村民日常生活互助中的作用;民间组织社会资本在提供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中的作用等。

六是乡村治理论。乡村治理主要指人们运用公共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过程和绩效,涉及政府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关系。治理与善治理论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分析框架,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人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运用乡村治理和善治理论,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第一是研究乡村治理绩效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第二是研究不同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影响。

5.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针对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弊端,学术界围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主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对策措施。吴玉敏(2011)认为现代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政府的管理方式要与自己的服务型政府的定位相契合;社会的力量应尽快充分释放出来,并以其自治功能的增强来实现现实公民社会的成长建立。刘青等(2009)通过对蓬莱市村级规范化建设的调查,总结了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机制四点启示:制度规范是根本;奖惩机制规范是保证;程序规范是关键;组织规范是重点。徐世雨(2011)认为发端于西方的网络治理理论对我国农村社区的管理有一定启发意义,并指出,与传统的治理不同,网络治理模式主张多元化参与的治理主体和治理过程中分权的理念,各参与主体在开展治理工作的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状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吴开松(2012)则认为农村社会管理应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社会资本的丰富性与物质资本的稀缺性等自身特点,将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指出应通过社会资本的建设来增强各民族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解决国家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四、简要评价与展望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农村社会管理的研究在不断拓展和深入,在较短的时间内产出了相对丰富且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总体而言,理论界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导向性误区,这可以从上述的相对比例做出判断,加上研究起步较晚,数量和质量都很欠缺,农村社会管理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整体上较为滞后和粗糙。

其次,在研究视域上,虽然已呈现跨学科及交叉研究的趋势,目前已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历史学这五大类学科视角,但大多数研究仍然延用的是政治学的范式,社会学、新公共管理理论等视角的研究偏弱。

再次,在研究领域上,关注的重心主要在农村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及现行农村社会管理政策的探讨上,对具体的农村社会管理事务和具体领域的研究偏少。具体而言在研究层面上大多从宏观抽象层面进行考察,对于具体的地区和领域的实证性分析较少涉及;在研究内容上,学者们较多关注的是具有普遍性的现状和问题,而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农村社会管理的内在机制和多元管理主体的合作模式未进行深入的分析。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多采用归纳式逻辑架构,定性分析及归纳评价的多,而定量分析方法使用偏少。在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献中,文献法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使用调查法和统计法等进行定量研究的比例仅为6%。

可见,近十余年我国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为此,提出未来研究的几点建议。

一是,研究视角还应进一步扩大。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嬗变,许多时代的变迁元素“嵌入”到农村这个特定的社会系统中引发了农村社会管理的诸多问题,如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农村公共服务问题,利益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社会心理问题等,涉及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这些研究视角还很缺乏,有的甚至是空白。

二是,研究领域要向纵深层次发展。一方面研究层面应向具体领域倾斜,从整体转向部分,从宏观转向微观,既有研究比较关注农村的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未来还应拓展农村公共文化、社会事务等具体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具体领域内部也要细化研究。如关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研究,现有文献较关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即村两委)的研究,未来还应拓展农村民间组织、农村宗族势力、精英富人团体等现象对农村社会管理产生的影响研究。

三是,加强实证研究,倡导研究方法多样化。与当前的研究现状相呼应,现有的研究方法偏重定性研究,且多为文献研究方法。随着农村社会管理研究向纵深层次的扩展,研究领域重心的逐渐转向,研究方法相应也要发生改变:一方面应加强实证研究方法,即倡导学者多运用调查法和统计法来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倡导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科学性,定性研究方法中质性研究方法和社区分析方法对于深入研究某一个地区或个案的内在运行机理和特征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拓展这方面的研究,但同时要注意这两种方法自身的缺陷即代表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建峰.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研究述评[J].科技经济市场,2011,(12):52-53.

[2]郑鸿,李翔宇.农村社会管理研究述评[J].克拉玛依学刊,2012,(6):6-7.

[3]同春芬,高中亚.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绥化学院学报,2011,(8):64-66.

[4]侯志阳,孙琼如.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服务研究述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73-75.

[5]李洁.我国青年研究述评--对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的统计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4):105-108.

[6]阳信生.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缺陷与政府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36.

[7]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7-32.

[8]项继权.从社队到社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J].理论学刊,2007,(11):85-89.

[9]高广景.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述论[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1,(1):34-36.

[10]陈进.关于对当前农村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山西农经,2005,(5).

[11]王华.论农村行政机制的过渡性调整[J].浙江社会科学,1990,(2).

[12]钟宜.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和完善[J].探索,2005,(6).

[13]吴玉敏.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社会自治能力增强问题[J].社会主义研究,2011,(4):109-114.

[14]刘青,唐锡彤.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机制的积极探索——关于蓬莱市村级规范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学刊,2009,(2):91-93.

上一篇:公共行政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心理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