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汇报范文

时间:2023-02-26 19:48:45

社会发展汇报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1篇

*年是首都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战胜了突发疫情灾害的严重冲击,取得了“防非典、促发展”的双胜利。市*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计划目标全面超额完成,首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92.5亿元,增长18.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3%,保持在较低水平。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计划执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在遭受非典灾害严重冲击的特殊形势下,坚持两手抓,通过采取减免税费支持、建立投资项目便捷审批通道等有力措施,努力降低疫情的不利影响。在非典影响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全年实际增长比预期目标高1.5个百分点。宏观经济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微观经济效益改善明显。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5.4%,同比提高19.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40.6%和24.4%。

(二)扩大内需和调整产业结构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增强。投资、消费实现双拉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7.1亿元,增长18.9%。其中,非国有投资增长35.4%所占比重达到65.5%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企业自主投资能力明显增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16.7亿元,增长14.5%,增速为近年最高水平。粮食等重要商品供求基本平衡。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增加值增长3.3%。振兴现代制造业成效初步显现,汽车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四大产业基地和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17.3亿元,增长12%。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型服务业比重继续提高,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18.2亿元,增长10%。

(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36条具体措施,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减少。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实施意见和特许经营办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全面开放。国有经济调整取得新进展,推出了一批国有工业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扩大,全年共有15家企业通过境内外股票市场融资333.1亿元。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配套政策和信用担保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继续扩大。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经贸活动,保险、零售、物流等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领域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5亿美元,增长19.8%。实施“大通关”成效明显,对外贸易更为活跃。*地区完成出口168.5亿美元,增长33.6%,其中地方企业出口73.7亿美元,增长24.9%。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软件出口比重继续提高,出口结构趋于优化。

(四)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城市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奥运项目法人招标工作圆满结束项目融资额174亿元。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等重点场馆如期开工,相关设施建设全面展开。道路交通建设取得新成果。城市轻轨全线贯通,地铁八通线已开始试运行,全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114公里。地铁四号线、五号线、十号线也相继开工。五环路全线贯通,三环路改造、西外大街西延等20多个项目建成通车。水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肖家河、吴家村两座污水处理厂和酒仙桥中水处理厂正式运营,城近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56%,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陕北天然气进京市内管线及扩建工程基本竣工,全市天然气年供气总量达到23.7亿立方米。深入实施第九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基本实现了城四区无燃煤锅炉的目标,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61.4%。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等重大生态保护项目陆续启动,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7.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五)公共卫生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医疗体系和卫生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特别是非典疫情发生后,迅速推进公共防疫和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确保了秋冬季节没有发生新的非典病例。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有新的提高,良乡和沙河高教园区建设进展良好,亦庄职业教育园区项目开工建设,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高涨。文化产业改革加快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高度重视和加强古都风貌保护,将14片共56万平方米危改项目重新划为文化保护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达480万人,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95%以上。

(六)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促进就业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2.2万人,有17.9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达68.1%,有7.1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城镇就业。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稳步推进。低保工作扎实开展,15.8万城市低收入人员和6.7万农村困难群众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82.6元,实际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96.3元,实际增长1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03.8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5.9%。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城市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均衡稳固的多支柱产业体系尚待形成。水和土地资源约束逐步加剧。交通、环境等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面临着城乡衔接、体制完善的艰巨任务。从实现“新*、新奥运”战略构想和完善首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出发,必须统筹考虑,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总体考虑和初步安排

*年是实现“*”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筹办奥运的全面启动之年。总的来看,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宏观环境较为有利。特别是我们正处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促进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根据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的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改革,调整结构,扶持产业,扩大总量。安排全年计划具体把握了以下几点:第一,实践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搞好“五个统筹”,涵养山区、发展平原、优化市区,推动发展模式转变。第二,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抓住关键环节,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增强发展的活力。第三,发挥奥运带动效应,增强总量扩张的内在动力。加强奥运经济的协调落实,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第四,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发展,稳固经济增长基础。第五,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改进日常管理与完善应急机制并举,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缓解突出矛盾,促进城乡协调和区域均衡发展。第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和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让广大群众从发展和改革中切实得到更多的实惠。

今年全市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是: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按9%来安排,主要是考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和着力点,引导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与经济增长9%相衔接,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地方企业出口额增长10%。

2、就业和人民生活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

3、可持续发展调控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保证率在62%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8%。全市城乡节水1亿立方米。

三、实现*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改革投融资体制,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继续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着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引导全社会投资逐步实现两个转移:一是在空间结构上,从过于集中在市中心区向卫星城和中心镇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和区域均衡发展。二是在产业方向上,从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有潜力、有后劲的产业领域转移,增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

深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两放开、四转变”。对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除少数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实行核准制外,其余全部实行登记备案制。在放开市场准入,放开非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的基础上,转变投资管理机制、调控方式、政府资金投入形式和项目管理模式,从过去注重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后监管,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和信息披露,搞好投资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储备、推介,利用“投资*”服务平台,加快培育投资服务中介组织,促进项目与资金的对接。按照“增量改革,存量试点”的原则,放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落实特许经营实施办法,打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金进入的通道。对政府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出让、转让其经营权或股权,实现存量资产的再投入。开放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场,满足巨大社会需求。

突出政府投资重点,增强引导和带动作用。一是加大郊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提升郊区发展水平。今年政府投资的增量全部投向远郊区县,投资安排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二是加强道路交通、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项目建设,缓解突出矛盾。三是增加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四是促进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结构升级,重点加强高端行业和优势领域的投资。五是支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特别是城乡节水,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新批建设项目依法必须招标的,百分之百实行公开招标;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试行代建制;对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实行全面稽察。建立和完善对重大项目的听证制度,健全专家咨询和评估机制。

加强资金引导和政策支持,扩大现代制造业投资。通过盘活国有资产、政府贷款贴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多元化增加制造业投资,重点支持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完善土地供应调控体系,增强土地供应计划的权威性,适度把握房地产开发规模,特别是三环路内新建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坚持古都风貌保护的同时,继续推进危旧房改造。

(二)进一步繁荣市场,增强消费拉动作用。

加快中高收入群体消费结构升级,增强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促进消费总量扩张。培育和做大汽车、住宅、数字产品、文化体育等新兴消费热点,提升服装、餐饮等消费档次和水平。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等相关调整机制,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扶持,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政策,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

激活存量房二、三级市场,扩大住房及相关产品消费。逐步推进二手房市场,使之成为中低收入者购买的主要房源。建立全市房屋交易信息平台,地区指导价。简化交易手续,整合交易税费。实现以二手房部分替代经济适用房,以节约土地资源,调整投资结构,有效扩大消费。

扩大外来消费。围绕筹办奥运,策划组织别具特色的旅游宣传活动,开发新型旅游产品,积极开拓海外旅游市场。积极吸引国外留学生来京就读。鼓励名牌特色医院到郊区扩大医疗规模,满足外地患者来京就医的需求。

推进现代流通组织体系建设。继续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便利店等新型经营模式。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强郊区商业、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现代商业设施向城市扩展,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市场监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净化消费市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银行卡工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三)培育壮大支柱,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构建以高技术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做强汽车工业,围绕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发展,扩大现代、福田、吉普整车生产规模。做大电子工业,抓好中芯国际、液晶显示器等大型项目,推进网络计算机产业化,发展以微电子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等基地建设。支持现代都市工业发展,重点是无污染、低能耗的轻型制造业。抓住研发、设计、营销等知识密集的高附加值环节,积极发展虚拟制造业,拓展总部经济。

加快培育知识型服务业。大力发展咨询、律师、审计、市场调研、人力资源开发等社会中介服务业,创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优质高效服务环境。加快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完善口岸设施,延伸并发展国际物流。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开放,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

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推进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调整。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企业并购、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并购政策,积极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更快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实现新的发展。

全面启动奥运经济开发与促进工作。制订实施奥运经济开发的具体行动计划和宣传推介计划,通过举办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国际与国内,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和互动,有针对性地培育市场、产业和品牌。

(四)协调推进城市建设,改进公共服务和管理。

坚决贯彻“勤俭办奥运”的要求,搞好组织协调,推进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确保质量和工期。

综合治理交通拥堵。启动市区南北干路建设,打通二环至四环的联络线、放射线。抓好立交桥等交通节点的改造,打通城市微循环改善重点区域交通状况。实施好地铁四号线、五号线、十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线等轨道交通工程,支持通向郊区的快速路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落实好缓解交通拥堵的阶段性措施,做好重要路段路口的疏导工作。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竞争机制,改革城市绿化、保洁、垃圾及污水处理等传统管理模式,加强城乡结合部重点地区的环境整治,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实施好大气环境治理第十阶段措施,确保空气质量状况有新的提高。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维护机制。强化自然灾害及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管理,增强快速反应和防范处理能力,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要求的城市公共安全维护机制。

(五)严格资源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逐步改变粗放利用状况。认真落实土地供应计划,从源头上加强调控,严格禁止乱占耕地,优先保证工业用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压缩一般项目用地,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改革土地征用方式,规范征地程序,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土地,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标、拍卖、挂牌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域外调水,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节水实施纲要,落实阶段目标和措施。严格执行项目节水标准,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设备,实施好一批城乡节水项目。实行阶梯水价,促进城乡节水,特别是农村节水。加快中水厂及管线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积极探索域外调水,组织实施好南水北调工程。

强化能源和原材料节约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电网受电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统筹煤炭生产与消费政策,促进太阳能和地热应用技术的产业化。

(六)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和区域均衡发展。

优先发展有区位和产业优势的卫星城。采取多种投融资方式,实施好快速路、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区教育、文化、卫生和商业向卫星城发展,增强吸纳社会投资的能力。按照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标准,公开招标确定高水平规划设计,建设几个适合50万以上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推进小城镇综合开发试点,实现人口、环境、资源、产业和谐统一,发展别具特色的小城镇。

积极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推进征占地方式改革,建立集体土地征用与农转非挂钩机制,把相关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成本。改革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收益分配权和土地收益权,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加强农业安全生产体系、检验检疫体系建设,做好禽流感等疫病的防控工作。完善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产品营销网络,把农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边远山区的扶持力度,搞好山区移民搬迁工程,改善山区生态、生产和生活环境。

推行区域功能定位。统筹产业布局,实行分类指导,细化区县产业发展定位。完善财税体制,改进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和布局合理化,提高工业区开发利用效率,促进功能分区的落实。实施倾斜政策,加快南城地区和山区的发展步伐。

(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扩大就业必须鼓励创业。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在税收、融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加强大容量就业项目开发,落实社区就业岗位开发计划,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抓好调整、转制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缓解就业矛盾。

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继续落实好“三年百万”培训计划,建立与工业园区、大企业、大项目培训挂钩制度,重点抓好市场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培训,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区县、乡镇工作,促进新增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推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登记和培训制度增强就业能力。

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积极建立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搞好与就业政策的衔接。继续落实好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政策,解决困难家庭的特殊性、突发性困难。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强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

(八)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和协调*地区卫生资源,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加大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投入,通过托管等多种形式,将部分乡镇卫生院改制为市属综合医院的分院,增加卫星城、小城镇高等级医院数量,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和救治水平。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增强农民抗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推进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运用市场化办法,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供给。健全卫生监管体系,保证群众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

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开展城区优质中小学在远郊区县举办分校的试点,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的合作、重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高校改革,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各类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面向市场,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施好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和企业发展,力求在高新技术产业链的高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发展。分类推进科研机构改革,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首都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在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拓宽文化体育产业融资渠道,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的原则,对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扶持一批、转企一批、重组一批、剥离一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改制。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塑造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以筹办奥运为契机,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继续搞好群众健身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建立社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综合服务能力。

(九)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加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率先放开服务业市场。拓展利用外资新方式,支持高技术创业型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推进外资并购国有企业。鼓励大型跨国企业和知名企业在京设立总部、合资公司、研发中心。以现代制造业、知识型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有大幅度提高。支持有实力企业投资或并购有技术、有市场的境外企业。

继续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适应出口退税政策变化,有效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各种可能的不利影响,健全贸易促进服务体系,调动企业出口积极性。完善出口加工区功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进一步鼓励软件企业发展,扩大软件出口。继续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便捷通关”适用范围。组织好重点关键技术、重要设备和战略性资源产品的进口。

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速首都经济发展圈的形成。推动京津冀等区域合作,促进入才、资金等要素流动,实现产业衔接和互补,力争在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多赢、协调发展。

(十)强化统筹协调和综合平衡,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围绕搞好发展平衡、利益平衡、市场平衡和资源平衡,着重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的统筹安排,重大改革方案的研究设计,重大发展政策的衔接协调,统筹兼顾与正确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调动和引导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加快职能转变。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切实搞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推进审批业务的整合和简化。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促进网上审批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全程办事制,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年检事项,取消不合理收费。

完善市场调控机制。加强经济动态监测分析和日常运行调节,积极创新综合调控手段,及时做好粮油、药品、能源等重要商品供求平衡和应急调节,完善预警和预案管理机制,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提高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的观念,灵活运用规划指引、政策导向、经济杠杆、法律规范、信息披露等多种办法,给市场主体以合理预期和正确导向,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北麓东端,*盆地东南缘,扼居南*与东疆交汇地带,西距自治区首府160公里。全县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下辖5乡4镇,境内有兵团农六师2个团场。全县总人口13.2万人,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29%。

*县气候独特,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5℃,降水量183毫米,水资源总量4.4亿立方米,现有可耕地50万亩左右,各类草场888万亩、林地53.7万亩。*县特色农产品丰富,大蒜、红花、肉丛蓉等闻名区内外,是全疆和全国名优特色农产品盛产区之一,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大蒜之乡、黑加仑之乡、高淀粉马铃薯之乡。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种30余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沸石、芒硝等储量丰富,是*重要原油生产基地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150亿吨、石油1.5亿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县是*旅游资源优势区域,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境内自然风光壮观迷人,人文古迹众多。*县历史悠久,曾是丝路古道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汉代为车师后国所在地,盛唐时设北庭大都护府,境内北庭故城、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贯通*直达吐鲁番的车师古道、疏勒古城遗迹、小西沟遗址等30余处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区、*沙漠温泉度假村和狩猎场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近年来,我县在自治区及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现已创建成国家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民族团结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三次产业比例为46.75:23.32:29.9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92元,增长12.8%,增收429元;实现财政收入6320万元,增长8.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1亿元,同比下降3.7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6亿元,增长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5亿元,同比增长12.7%。

二、20*年发展思路及近期发展重点

*县有着独具特色的经济优势和地缘优势,就特色资源来看,在全州甚至在全疆范围都具备良好的潜在发展优势。但一直以来由于历史、社会、地理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在围绕特色农业及特色旅游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潜在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特色农业规模小,产业没有做大做强;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缓慢;旅游业文化底蕴挖掘不够,缺乏亮点和系统的开发;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来,*县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虽有明显的进步,但与*州发展快的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加快发展,与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是我们面临的第一要务。县四套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短期内我们可能难以改变暂时落后的状态,但我们一定要在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开放的程度、工作落实的力度上寻求突破,奋力追赶,绝不甘于落后。为尽快摆脱这种落后的现状,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尽快富裕奔小康的愿望,我县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和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思路。

20*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两大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和城市两大基

础设施建设,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调优一产,扩张二产,提升三产,加速产业“1132”工程建设步伐(紧紧依托特色农产品,建立十大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延伸形成十条工业产业链,围绕城市建设、科技教育和旅游经济三大产业,加快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的社会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年我县计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现价)11.34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达到2.7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达到3.53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收入7268万元,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30%;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增长2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2元,较上年增加420元。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20*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调优一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多层次增效。通过整合农业资源,调整生产布局,提高产品质量,推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加快形成番茄、黑加仑、高淀粉土豆、草莓、大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支持*酒业、*北庭、*油脂、*飞雪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乌市有实力的企业在我县投资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水土无污染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科技推广服务,把山区15万亩耕地建成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平原区建成无公害产品基地,千方百计地把我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打进乌鲁木齐市场。二是突出抓好以牛、鸡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走专业化饲养、科学饲料配方、体系化防疫和良种化繁育的发展路子。20*年,力争奶牛养殖量达到6000头,土鸡养殖总量达到480万羽,同时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力争使农牧民在畜牧业方面新增收入占到全部增收的51%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和沙生产业,在南部山区利用荒山荒坡发展万亩特色林果业,在*沙漠沿线建立10万亩肉苁蓉生产基地,为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业奠定基础。四是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各乡镇的活畜交易市场,搬迁改造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发展大蒜、土鸡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吸引乌市现代物流企业对我县特色优质农产品进行分级、加工、包装和运销。五是继续做好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特色农产品的原产地商标认证工作,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扩大经济总量工业经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在今后我们将工业作为振兴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牢牢把握*一体化机遇,充分挖掘我县的特色农产品、矿产、土地等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业上规模、上水平。

一是立足特色农产品优势,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扶持*酒业集团黑加仑制品、*北庭番茄制品、*飞雪土豆淀粉等企业扩大特色产品加工规模。通过龙头企业强力带动,促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以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为重点的重化工工业。重点支持哈煤集团、新矿集团建设大型煤矿,支持特变电工加快五彩湾地区煤炭资源勘探步伐,力争煤炭产量突破100万吨。在此基础上,支持正德焦化、派畴新材、哈煤集团进一步扩大焦炭、电石生产规模,依托区内外大企业集团,在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业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全力支持本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依托区内外名优企业,以资产、项目和产品为纽带,引导推进企业间的融合兼并、重组改造,扶持*酒业、庄子实业、小金牛农牧机械、银河化工等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强同乌鲁木齐的交流和对接,依托特色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两大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吸引分工互补型、协作配套型的中小企业在我县投资发展。同时,要认真研究工业园区建设问题,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和发展定位,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

引进投资项目,加快工业发展搭建平台。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重点开发*自然景观、沙漠奇特景观、平原人文景观,逐步形成南部山区自然风景区、*沙漠奇特景观区和中部平原人文景观区。20*年重点抓好北庭故城、西大寺保护开发项目工作;加快对千佛寺、东大龙口水库、野马繁殖中心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争取车师古道综合开发项目立项,使穿越*、连接吐鲁番与*县的公路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立项投资;进一步完善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培育旅游品牌,力争使我县成为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利用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加强项目引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服务效能,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抓好优势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充分发挥投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机关服务职能。建立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不断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以人为本,全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科技文化工作,推进和实施好帮扶救助城乡社会弱势群体工程,积极解决破产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和贫困居民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抢抓机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成立*联合党委和推进*经济一体化是自治区为实现*两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我县带来了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乌鲁木齐是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密集,人才和科技优势突出,具有内在的扩张力和巨大的辐射带动力。*县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也有不少加快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基础,同时*党委又做出由乌市新市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区两区帮扶我县发展的决策,我们相信借助*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县积极与乌市两区进行对接,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找准与乌市两区实现优势互补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一)解放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在认真贯彻区州*经济一体化战略决策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融合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积极把*县经济社会发展置于一体化经济范畴之内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部署,打破局部发展的小框框,用长远的眼光来谋划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定信心,统一思想,通过*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和经济实力增强。

(二)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访,积极建立双方认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研究制定双方合作方案,在发挥乌市两区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加快*县的特色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使*县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开发、旅游业等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并且在合作方式、政策利用、管理模式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利用乌市两区畅通的信息渠道、多元的投资商机为*县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寻求发展的机会。

(三)组建乌市两区与

我县共同发展的领导机构。在两区与我县相互交流和接洽的基础上,我县已经在经济技术合作和项目支持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且初步形成了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与乌市两区在对接和合作方面的工作,两区和我县正在积极筹建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对接和支援工作,协调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关系,推动对口支援工作迅速展开,并且能够有实质性进展。

(四)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面对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大好机遇,我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寻求经济融合发展。一方面将不断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努力破除过去在扶持当中一味的要项目、要资金,“输血”式的帮扶方式,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适当“输血”,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如通过包装、打造和宣传,建立环乌市、天池、沙漠温泉度假、北庭文化遗址、*南部风光、车师古道、吐鲁番等连线的旅游线路,促使我县旅游业尽快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又如通过挂靠、联合等方式创造*县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的新型模式,利用*县的矿产资源优势及土地可利用率高的优势,建设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园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求得在经济上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五)明确目标,同促发展。为确保对口支援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县与两区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共促发展的计划,将在深层次对接的基础上,尽快拿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确定奋斗目标,分步实施,力争在三至五年内使县域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起色。

(六)瞄准目标,寻求突破。把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长期坚持不懈的狠抓不放,重点瞄准我县的特色优势转化项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短期内实现两地经济融合共进,并且使其能够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在融合发展上实现突破。近期内,我县与两区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突破计划,力争在工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资源整合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打开一个突破口,为长期建立合作和发展关系开好头、起好步。同时,我县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与两区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在我县入驻的企业中,已经有高新区注册的企业--派筹泰克公司在我县建立实体,为今后两地更好地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要基础。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3篇

*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首先,我代表__县委、县人民政府欢迎__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以及州经济办的各位领导到文秘站县调研指导工作。下面我就__县的情况,以及近期与乌市两个对口支援区的工作开展情况做以汇报。一、基本情况__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扼居南北疆与东疆交汇地带,西距自治区首府160公里。全县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下辖5乡4镇,境内有兵团农六师2个团场。全县总人口13.2万人,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29。__县气候独特,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5℃,降水量183毫米,水资源总量4.4亿立方米,现有可耕地50万亩左右,各类草场888万亩、林地53.7万亩。__县特色农产品丰富,大蒜、红花、肉丛蓉等闻名区内外,是全疆和全国名优特色农产品盛产区之一,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大蒜之乡、黑加仑之乡、高淀粉马铃薯之乡。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种30余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沸石、芒硝等储量丰富,是北疆重要原油生产基地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150亿吨、石油1.5亿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__县是北疆旅游资源优势区域,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境内自然风光壮观迷人,人文古迹众多。__县历史悠久,曾是丝路古道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汉代为车师后国所在地,盛唐时设北庭大都护府,境内北庭故城、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贯通天山直达吐鲁番的车师古道、疏勒古城遗迹、小西沟遗址等30余处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风景区、北部沙漠温泉度假村和狩猎场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近年来,我县在自治区及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现已创建成国家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民族团结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20__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三次产业比例为46.75:23.32:29.9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92元,增长12.8%,增收429元;实现财政收入6320万元,增长8.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1亿元,同比下降3.7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6亿元,增长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5亿元,同比增长12.7%。二、20__年发展思路及近期发展重点__县有着独具特色的经济优势和地缘优势,就特色资源来看,在全州甚至在全疆范围都具备良好的潜在发展优势。但一直以来由于历史、社会、地理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在围绕特色农业及特色旅游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潜在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特色农业规模小,产业没有做大做强;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缓慢;旅游业文化底蕴挖掘不够,缺乏亮点和系统的开发;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来,__县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虽有明显的进步,但与__州发展快的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加快发展,与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是我们面临的第一要务。县四套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短期内我们可能难以改变暂时落后的状态,但我们一定要在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开放的程度、工作落实的力度上寻求突破,奋力追赶,绝不甘于落后。为尽快摆脱这种落后的现状,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尽快富裕奔小康的愿望,我县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和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思路。20__年吉木萨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两大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和城市两大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调优一产,扩张二产,提升三产,加速产业“1132”工程建设步伐(紧紧依托特色农产品,建立十大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延伸形成十条工业产业链,围绕城市建设、科技教育和旅游经济三大产业,加快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的社会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__年我县计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现价)11.34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0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达到2.7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达到3.53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收入7268万元,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30%;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增长2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2元,较上年增加420元。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20__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调优一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多层次增效。通过整合农业资源,调整生产布局,提高产品质量,推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加快形成番茄、黑加仑、高淀粉土豆、草莓、大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支持三台酒业、屯河北 庭、汇昌油脂、天山飞雪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乌市有实力的企业在我县投资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水土无污染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科技推广服务,把山区15万亩耕地建成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平原区建成无公害产品基地,千方百计地把我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打进乌鲁木齐市场。二是突出抓好以牛、鸡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走专业化饲养、科学饲料配方、体系化防疫和良种化繁育的发展路子。20__年,力争奶牛养殖量达到6000头,土鸡养殖总量达到480万羽,同时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力争使农牧民在畜牧业方面新增收入占到全部增收的51%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和沙生产业,在南部山区利用荒山荒坡发展万亩特色林果业,在北部沙漠沿线建立10万亩肉苁蓉生产基地,为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业奠定基础。四是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各乡镇的活畜交易市场,搬迁改造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发展大蒜、土鸡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吸引乌市现代物流企业对我县特色优质农产品进行分级、加工、包装和运销。五是继续做好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特色农产品的原产地商标认证工作,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扩大经济总量工业经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在今后我们将工业作为振兴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牢牢把握乌昌一体化机遇,充分挖掘我县的特色农产品、矿产、土地等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一是立足特色农产品优势,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扶持三台酒业集团黑加仑制品、屯河北庭番茄制品、天山飞雪土豆淀粉等企业扩大特色产品加工规模。通过龙头企业强力带动,促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以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为重点的重化工工业。重点支持哈煤集团、新矿集团建设大型煤矿,支持特变电工加快五彩湾地区煤炭资源勘探步伐,力争煤炭产量突破100万吨。在此基础上,支持正德焦化、派畴新材、哈煤集团进一步扩大焦炭、电石生产规模,依托区内外大企业集团,在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业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全力支持本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依托区内外名优企业,以资产、项目和产品为纽带,引导推进企业间的融合兼并、重组改造,扶持三台酒业、庄子实业、小金牛农牧机械、银河化工等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强同乌鲁木齐的交流和对接,依托特色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两大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吸引分工互补型、协作配套型的中小企业在我县投资发展。同时,要认真研究工业园区建设问题,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和发展定位,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引进投资项目,加快工业发展搭建平台。(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重点开发天山自然景观、沙漠奇特景观、平原人文景观,逐步形成南部山区自然风景区、北部沙漠奇特景观区和中部平原人文景观区。20__年重点抓好北庭故城、西大寺保护开发项目工作;加快对千佛寺、东大龙口水库、野马繁殖中心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争取车师古道综合开发项目立项,使穿越天山、连接吐鲁番与吉木萨尔县的公路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立项投资;进一步完善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培育旅游品牌,力争使我县成为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利用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加强项目引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服务效能,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抓好优势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充分发挥投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五)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机关服务职能。建立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不断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以人为本,全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科技文化工作,推进和实施好帮扶救助城乡社会弱势群体工程,积极解决破产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和贫困居民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四、抢抓机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成立乌昌联合党委和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是自治区为实现乌昌两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我县带来了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乌鲁木齐是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密集,人才和科技优势突出,具有内在的扩张力和巨大的辐射带动力。吉木萨尔县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也有不少加快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基础,同时乌昌党委又做出由乌市新市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区两区帮扶我县发展的决策,我们相信借助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县积极与乌市两区进行对接,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找准与乌市两区实现优势互补的结合点和突破口。(一)解放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在认真贯彻区州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决策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融合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积极把吉木萨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置于一体化经济范畴之内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部署,打破局部发展的小框框,用长远的眼光来谋划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定信心,统一思想,通过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和经济实力增强。(二)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访,积极建立双方认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研究制定双方合作方案,在发挥乌市两区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加快吉木萨尔县的特色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使__县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开发、旅游业等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并且在合作方式、政策利用、管理 模式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利用乌市两区畅通的信息渠道、多元的投资商机为__县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寻求发展的机会。(三)组建乌市两区与我县共同发展的领导机构。在两区与我县相互交流和接洽的基础上,我县已经在经济技术合作和项目支持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且初步形成了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与乌市两区在对接和合作方面的工作,两区和我县正在积极筹建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对接和支援工作,协调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关系,推动对口支援工作迅速展开,并且能够有实质性进展。(四)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面对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大好机遇,我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寻求经济融合发展。一方面将不断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努力破除过去在扶持当中一味的要项目、要资金,“输血”式的帮扶方式,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适当“输血”,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如通过包装、打造和宣传,建立环乌市、天池、沙漠温泉度假、北庭文化遗址、天山南部风光、车师古道、吐鲁番等连线的旅游线路,促使我县旅游业尽快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又如通过挂靠、联合等方式创造吉木萨尔县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的新型模式,利用__县的矿产资源优势及土地可利用率高的优势,建设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园区成为拉动__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求得在经济上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五)明确目标,同促发展。为确保对口支援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县与两区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共促发展的计划,将在深层次对接的基础上,尽快拿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确定奋斗目标,分步实施,力争在三至五年内使县域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起色。(六)瞄准目标,寻求突破。把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长期坚持不懈的狠抓不放,重点瞄准我县的特色优势转化项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短期内实现两地经济融合共进,并且使其能够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在融合发展上实现突破。近期内,我县与两区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突破计划,力争在工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资源整合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打开一个突破口,为长期建立合作和发展关系开好头、起好步。同时,我县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与两区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在我县入驻的企业中,已经有高新区注册的企业--派筹泰克公司在我县建立实体,为今后两地更好地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要基础。同志们,实现乌昌经济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一定会紧紧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这一历史机遇,牢固树立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只争朝夕的观念,强化内因,突破外联,积极适应首府城市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扩张的需求,寻求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促使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4篇

(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期间,全区经济呈现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年全区生产总值2604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1%,比“九五”提高2.4个百分点,超过**计划9%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3100元,比“九五”末增加5730元,完成了**计划人均生产总值超万元的目标。**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比**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9%,比“九五”提高2.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计划150亿元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2亿元,年均增长17.2%,比“九五”提高4.3个百分点,超过**10.9%的计划目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年均增长11.2%,比“九五”提高3.1个百分点,超过**8.6%的计划目标。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一、二、三次产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九五”末的21.1:39.5:39.4调整为**末的19:44.7:36.3。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特色工业迅速崛起,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石油天然气、重化工、纺织、绿色食品等产业初具规模。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3位和第2位,新疆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原煤产量达4100万吨,比“九五”末增长47%。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钾盐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大,开发利用矿种达90种,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初具规模,锂盐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80%,精铝产量占国内90%以上,居世界第三位。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以大型综合性超市、仓储式购物中心、连锁经营店为代表的新型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迅速崛起;金融、信息、文化、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成长迅速;一大批以社区、社会中介、物业管理等服务为主的新兴服务行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五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投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累计完成投资5034亿元,比“九五”增长了一倍多,超过前45年的总和,办成了多件多年想办而没有能力办的大事,以重点流域开发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代表的水利工程、以精—伊—霍铁路、乌鲁木齐机场扩建和主要干线公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工程、以西气东输为代表的能源建设工程、以覆盖全疆光缆干线为代表的邮电通信工程、以骨干电厂和覆盖全疆电网建设为代表的电力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投产,形成了一大批新的生产能力,极大缓解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效。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自治区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退牧还草等工程,以及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加强了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城市环境改善与工业污染防治,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高。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塔河下游局部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恢复。

(五)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调整机构设置、精简机构编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粮食和棉花流通体制等改革取得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组改造,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非公有制经济也有较快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在市场准入、融资便利、土地使用等方面,自治区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预计**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区GDP的23%左右。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扩大试点工作,完善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制度和工资专户管理办法,加大了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区内资本市场逐步形成,直接融资逐渐增多。

(六)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科技兴新战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大量涌现,科技市场活跃,以高科技园区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投入进一步增加,教育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两基”攻坚扎实推进,已有76个县(市、区)实现了“两基”目标。高等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重点学校建设得到加强,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启动,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的新机制初步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正在形成。“双语教学”步伐明显加快。卫生事业实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建设了19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医院(病区)、紧急救援中心项目,区、市、县三级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公共卫生突发应急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正在积极稳妥地展开,纳入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达到53个。实施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等,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9%和92.5%。文化艺术作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七)对内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坚持“东联西出、西来东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争相落户我区,预计五年累计招商引资额将达1000亿元以上。**期间,自治区外经贸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预计**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75亿美元,年均增长27.1%,比**计划35亿美元的目标超出一倍以上,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将达9.5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保持一定规模,促进了全区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批上市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外经贸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成为新疆出口的主力军。特色农产品、特色轻纺产品、石油石化产品、机电产品、木材及家具等产品出口将逐渐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

(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预计,**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8100元,年均增长7.5%,超出**计划目标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2475元,五年平均增加171元,超过**计划年均增加150元的目标。五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71万人,超出**计划125万人的就业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完成**计划目标。实施了以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防病改水、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为代表的“民心工程”,各族群众的生活条件特别是住房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通过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面落实党的自由政策,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坚决打击民族分裂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为首分子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

**时期,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创造和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做好新疆今后的发展改革稳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概括地来说有以下几条经验: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时期,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计划确立的“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指导方针,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结合新疆实际,大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融合经济,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

3、必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加强以农村水利、交通、电网、住房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对口扶贫支援等具体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措施,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4、必须正确处理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期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站在战略高度,提出“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率先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增长潜力巨大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经过五年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天山北坡经济带对全疆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

5、必须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狠抓固定资产投资的落实,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储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努力吸引区内外资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瓶颈制约,并在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6、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在加大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同时,进一步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坚持扩大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贸易主体多元化、贸易方式多样化和贸易手段现代化,进一步拓展了对外开放的空间,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7、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各族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8、必须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始终是新疆工作的大局,始终是新疆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期间,我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高举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坚决打击“”,深入开展、反恐怖斗争,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新疆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5篇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增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2317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6539美元,继续稳居全省第3位。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4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15.44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313.73亿元,增长10.3%。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3.1∶53.4∶43.5调整为2.7∶55.4∶41.9。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71.2%和27.9%。

财政收支:经济增长带动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增值税14.51亿元,增长11.3%;营业税12.76亿元,增长17.3%;房产税3.12亿元,增长21.2%;企业所得税5.72亿元,增长30.1%。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0.49亿元,增长22.0%。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85亿元,增长20.1%;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13.87亿元,增长15.4%;企业挖潜改造支出0.14亿元,减少31.0%。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5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65.39亿元,增长12.6%;更新改造投资23.85亿元,增长26.6%;房地产开发投资63.61亿元,增长24.0%。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33亿元,下降83.9%;第二产业144.11亿元,增长23.5%,其中制造业投资117.01亿元,增长42.1%;第三产业110.59亿元,增长10.8%。全年在建项目1026个,增长74.2%。其中,新开工项目734个,增长139.9%。

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82宗,增长33.2%;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67亿美元,增长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24亿美元,增长23.7%。

对外贸易:外贸出口强劲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28.21亿美元,增长27.6%。其中,出口额148.42亿美元,增长37.8%;进口额179.79亿美元,增长20.2%。外贸出口增速为三年来最高。贸易逆差为31.3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5亿美元。从类别看,一般贸易出口25.13亿美元,增长36.6%;加工贸易出口117.12亿美元,增长33.7%;机电产品出口119.46亿美元,增长36.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0.5亿美元,增长34.8%。从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3.83亿美元,增长39.1%;内资企业出口24.59亿美元,增长31.8%。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出口分别增长42.1%、31.3%和22.3%。

市场价格: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比上年涨幅低0.7个百分点。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呈现"五升三降"的格局。其中,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的价格分别上涨6.5%、3.1%、1.9%、1.5%和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衣着的价格分别下降了0.8%、1.5%和6.3%(见附表1)。生产领域中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7%。

二、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5亿元,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6.50亿元,下降9.7%;牧业产值5.02亿元,增长17.2%;渔业产值23.31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9亿元,增长1.8%。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1万亩,调减0.3万亩;甘蔗种植面积4.81万亩,调减0.3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6301公顷,增长0.7%。

全年粮食总产量5.70万吨,下降1.0%。水产品产量17.49万吨,增长10.0%;甘蔗产量32.5万吨,下降11.4%。生猪饲养量63.12万头,增长14.5%。其中生猪存栏26.54万头,增长8.1%,生猪出栏36.59万头,增长19.6%。

工业:工业经济整体规模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9.8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52%,增长22.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4%,拉动经济增长11.2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0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产值763.01亿元,增长19.2%;重工业产值1188.44亿元,增长27.7%,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例由上年的42.2:57.8调整为39.1:60.9。国有企业产值1.62亿元,增长92.0%;集体企业产值14.72亿元,增长12.0%;股份制企业产值484.32亿元,增长30.5%;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1443.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0%,增长22.6%。股份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8.8%。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101种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加的有57种,占56.4%。其中增幅较大的主要产品有:移动电话机增长53.8%,家用电风扇增长50.6%,数码照相机增长42.8%,电话单机增长38.9%,房间空调器增长30.1%。产量比上年减少的有44种,占43.6%。减幅较大的主要产品有:化学原料药减少62.7%,传真机减少57.1%,显示器减少53.4%,手表减少48.6%(见附表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6.4,比上年提高12.3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8.96亿元,增长28.4%;实现利润69.87亿元,增长34.0%。其中,盈利企业实现盈利79.93亿元,增长21.7%;亏损企业亏损10.06亿元,下降25.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3.56亿元,增长23.7%。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营运能力较快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829万吨,增长27.1%。完成货物周转量113.4亿吨公里,增长31.2%。其中,公路运输11.54亿吨公里,增长3.6%;水运101.77亿吨公里,增长33.2%。完成客运量5391万人次,增长7.8%。完成旅客周转量55.31亿人公里,增长56.2%。其中,公路运输52.94亿人公里,增长60.0%;水运2.37亿人公里,增长2.3%。港口货物吞吐量3560.6万吨,增长0.1%,其口集装箱吞吐量52.8万标准箱,增长10.3%。航空方面,*机场全年完成运输飞行7885架次,增长12.9%;旅客吞吐量79.91万人次,增长21.6%;货邮吞吐量11419吨,增长1.5%。全年航线累计通达17个城市,平均周运输航班为76班。平均客座率为74.5%,平均载运率为59.4%,分别比上年提高2.6和1.2个百分点。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7.86亿元,增长8.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11亿元,增长10.6%;电信收入总量(含移动电话通信业务)25.75亿元,增长8.0%。全市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83.77万户,增长5.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含储值卡)236.6万户,增长5.1%。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78.55万平方米,增长18.5%;商品房竣工面积192.01万平方米,减少15.1%;商品房销售面积178.88万平方米,减少6.2%;商品房销售额84.62亿元,增长9.9%。

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5.18亿元,增长16.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0.34亿元,增长15.7%。分类别看,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2.62亿元,增长11.3%;汽车类零售额21.81亿元,增长20.6%;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4.45亿元,增长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87亿元,增长1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5.61亿元,增长18.7%;日用品类零售额1.48亿元,增长2.6%。

旅游: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9.02亿元,增长22.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74亿美元,增长24.7%。宾馆接待过夜游客729.58万人次,增长13.9%。其中入境游客202.79万人次,国内游客526.78万人次,分别增长17.3%和12.7%。酒店平均开房率68.1%,与上年持平。*年末,全市星级酒店有80家。全年各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624.56万人次,增长65.3%,营业收入4.31亿元,增长96.4%。全年旅行社共接待游客361.1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营业收入8.51亿元,增长30.1%。组团国内游74.70万人次,增长10.9%;组团出境游15.21万人次,增长41.2%。

金融保险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48.71亿元,比年初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9.41亿元,比年初增长10.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27.42亿元,比年初增长14.5%。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机构(网点)91家,增长5.8%;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26亿元,增长9.9%;赔(给)付金额3.40亿元,增长3.7%。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年全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申请专利2118件,增长26.1%。其中,发明专利401件,增长57.3%。全年有244个项目列入市级科技计划,涉及信息化、医疗卫生、软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有36个项目列入省级计划,获得891万元经费支持。截止*年底,全市生产型科技企业316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9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92家,新增41家,获省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为历年最多。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目前已拥有部级工程中心3家,省级16家,市级8家,各类工程中心总数位居全省各市前列。并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载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市有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市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以企业为依托的各类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已逐步成为我市科研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首批公共实验室6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小试和转化产品性能检测的能力明显增强。截止*年底,全市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3个;拥有各类名牌(产品、商标)称号的企业共有43家。

教育:教育事业成绩斐然。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34万人,在校生6.59万人,毕业生0.71万人,分别增长2.2%、22.7和86.8%;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招生0.58万人,在校生1.55万人,毕业生0.44万人,分别增长1.8%、9.9%和2.3%;普通中学(含初中和高中)招生2.95万人,在校生8.42万人,毕业生2.44万人,分别增长4.6%、4.5%和7.0%;小学招生2.11万人,在校生13.24万人、毕业生2.07万人,分别增长4.5%、3.9%和5.6%。全市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7.7%,高于全省70%的平均水平。在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全市5.5万多农村学生。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组验收,成为广东省第5个教育强市。

文化: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3间,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2万册。全年完成香洲主城区1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转换。先后共举办《迎接*-浪漫*》中英双语元旦晚会、首届钢琴大赛等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的文艺晚会和活动50多场,各类展览60多个,发行各类报纸5470万份,出版图书品种150多个。"陈芳家宅"与"宝镜湾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国保"零的突破。"*沙田民歌"被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卫生: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7个,比上年增加3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位5202张,增长6.2%。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801人,增长5.7%。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13人,注册护士2398人。开展了首届"十佳医生"、"十佳护士"评选活动,实行了医药费控制和评价制度、处方评价和公示制度、病种的限价制度、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等多项举措,对医疗费用进行有效监管,全市医疗机构住院床日费下降4.5%,出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下降12.1%。

体育:成功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首届*市大学生运动会。组团参加第12届广东省运动会,取得了代表团金牌总数第六名的好成绩。在多哈亚运会上,我市有6名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出征,共获金牌2枚、银牌1枚。*免税篮球队夺得首届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总冠军,在*的篮球史上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全年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1106次,体育竞赛活动228次,活动项目217个。先后举办中俄U20国家女子足球队表演赛、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全国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亚洲三级方程式赛车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30场次。

环境保护: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空气污染指数保持优良水平。全年有241天空气质量级别Ⅰ级(优),占66%;124天的空气质量级别Ⅱ级(良),占34%。酸雨发生率为65.9%,比上年低11个百分点。环境空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均有不同程度上升,降尘浓度有所下降。水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4%。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达到国家标准。获得全省环保责任考核总分第一名、全省珠江综合整治考核第一名,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全国前茅,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查。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125起,比上年下降12.1%;死亡172人,受伤2275人,分别下降18.9%和16.6%;直接经济损失1889.19万元,增长84.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016起,下降11.8%;死亡149人,受伤2264人,直接经济损失494.96万元,分别下降18.6%、16.3%和14.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2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8.71,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死亡率为1.927。

四、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4.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2万人,增长2.4%。其中,户籍人口92.63万人,增长3.4%;外来暂住人口52.36万人,增长0.8%。常住人口出生率10.28‰,死亡率2.68‰,自然增长率7.60‰。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3775元,增长8.8%。其中,香洲区25368元,斗门区20999元,金湾区2094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注3)17671元,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426元,增长9.1%,农渔民人均纯收入7006元,增长6.9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8%,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56.5台,冰箱99台,空调器207台,组合音响50.5台,家用电脑84.5台,移动电话224.5部,家用汽车17.5辆。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6篇

一、年我县社会发展主要成效及特点

(一)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58元,分别增长12.9%和1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同比增长17.7%,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农超对接等刺激消费政策的推行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62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2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07人,实现创业培训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有效控制在4.0%以内。在全省率先实施山区乡镇“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集片管理,社区、村创建率均达100%。在全省首创“灵活就业互助社”,组建37个“互助社”,43家企业通过互助社缓解了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2118名闲散劳动力实现了灵活就业。

社保救助全面进步。以“五费合征”为平,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努力实现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全年实现新增企业养老保险14574人,医疗保险12862人,失业保险8299人,工伤保险8729人,生育保险17362人,城乡居保19325人。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低保金1076万元,对1102人实施医疗救助,为369名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安)养,为301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二)公共服务不断深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全县科技经费投入总额2.8亿元。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成效,成功举办第三届科技人才周,成立了县校地合作联盟中心,与北大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项目申报力度加强,全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9项,争取扶持资金306万元。公共服务平建设取得突破,省产业用布及橡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落户,汽车用品产业省级标准化项目通过验收。

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教育均衡扎实推进,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始丰街道中心小学全面建成,职业中专二期工程、成职技校新校区和平桥镇中学教学楼工程投入使用,特教中心综合楼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年高考重点率和上重点线万人比均居全市第一。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9%。在全省率先实施精神病人免费治疗,启动第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体检率达63.1%。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启建设,新城妇保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建设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我县部级非遗项目干漆夹苎技艺确定为向国家申报世界非遗项目,“刘阮传说”积极申报部级非遗项目。《大舞》文化推介交流系列演出成功举办,文化走亲·庆祝建党9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等成功上演。“文化三下乡”活动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县新图书馆建设前期工作已启动,全县已建成农家书屋200家。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规划基本形成,农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完成农民住房改造23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261户,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265亩;改善农民安全饮用水条件4.77万人;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村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完成54个新农村电气化改造,顺利通过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考评验收;完成农民素质培训6774人,转移就业2674人;大力扶持农家乐发展,全年农家乐游客达193.6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1亿元。

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小县大城”战略规划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完成初步方案。城区功能逐步完善,三茅溪(寒山桥至清溪段)游步道、小法溪综合治理一期、新水厂二期综合池主体工程等相继完工,金盘大桥、红石梁广场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优化道路断面,部分路段实行单向通行,加快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320个。新城建设稳步推进,经济适用房(二期)、县民兵训练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拓展。62省道、104国道改建工程加快推进,60省道改建工程完成批复。大力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农村客运网络已形成。双塘水厂开工建设,完成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及赭溪截污工程建设,平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土建工程完工并带水调试,铺设城乡污水管网28公里。完成管道燃气场站建设,发展燃气用户近万户。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秩序更趋稳定。

生态环境治理成绩斐然。大力实施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加大始丰溪保护力度,取缔非法采砂制砂点7处。深入推进“森林”建设,新建森林板块148平方米,城区扩绿25万平方米。重金属行业整治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和谐生态村65个,8个乡镇(街道)通过部级生态乡镇验收。

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强化社会服务,“三中心”和“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建设扎实推进,“微·”公务平投入使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基本建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成立县联合接访中心,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妥善处置企业经营危机,帮扶企业共度难关。狠抓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我县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近年来,全县各级政府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客观条件所限仍有一些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是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紧缺,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学前教育发展步伐亟待加快。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仍滞后于群众需求。三级医疗保健网络薄弱,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卫生信息化系统进展缓慢,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较弱,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三是财政投入仍然不足。年我县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达16.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仍需加快。

一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当前美丽乡村、村庄整治、农房改造等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我县财政支持力度有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建设资金筹措难问题相当突出。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群众观念尚未转变,存在重建轻管,重眼前轻长远思想等原因,造成保洁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难建立、难落实。二是城乡面貌亟待改善。当前我县城市化滞后、半城市化问题突出,低小散乱现象严重,尤其是溪头区块拆迁改造、胡塘殿断头路贯通、城市内涝、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城乡“两违”现象愈演愈烈,并呈蔓延之势,严重制约整个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阻碍了我县“小县大城”建设和城市的转型。

(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融资、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权益维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较为突出,导致了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增加。二是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增多。随着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外来人口犯罪现象越来越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降低外来人口犯罪的难度较大。三是基层基础层面仍然薄弱。突出表现在镇、村级综治机构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上下联动渠道不畅,信息迟报、漏报现象较多,基层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三、加快我县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社会发展涉及面广,涵盖内容丰富,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我县目前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突出民生保障,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抓好民生事业,让群众生活更为幸福。以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县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协调发展职业、特教、成人、民办等各类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优化校网布局。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优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巩固扩大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创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强化基层基础,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全面推进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实施社会保障卡医保“一卡通”,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全民慈善,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争成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人员的住房困难。

推动文化发展,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不断挖掘、传承、创新、提升山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教育群众、引导社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项目,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抓紧启动山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实施一批传承山文化项目,加快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可观可感的文化产业亮点,努力打造文化强县。

优化生态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加健康。围绕生态名县战略,实施“811”生态文明行动,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整治,确保今年通过国家生态县验收。按照环保部技术评估反馈意见,在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基础设施、绿色社区等方面加强整改完善,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以增点、延线、扩面为抓手,加强城区沿路、环城绿色长廊建设,沿溪打造绿带、绿地、绿景,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努力建设“森林”。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整治力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启动坡塘医化园区搬迁工作,确保2013年完成搬迁,让广大群众居住环境更舒适、生活环境更美好。

维护社会稳定,让群众生活更加安全。深化“平安”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完善维稳大调解体系建设,发挥县联合接访中心作用,开展下访、约访活动,化解积案,抓好企业经营危机处置工作,进一步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校园安保等工作,坚决遏制和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监测及准入制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增强处置突发事件、应对自然灾害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加大民生投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安排和重点保障民生支出,确保各项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继续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积极引导公共教育资源面向农村、面向职业教育、面向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投入的普惠性;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投入,完善基层卫生医疗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补助资金,积极推动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大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土地出让总额的2%用于廉租房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好就业、再就业扶持。

(二)突出城乡统筹,加快构筑品质县城。

以“小县大城”规划为统领,推进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主城区亲山临水、六水穿城的优势,做好沿溪沿路开发文章,启动建设城市规划展示馆、飞鹤公园、始丰湖公园,完成城东湖公园设计方案;全力推进溪头区块拆迁改造,启动中山东路改造保护工程,抓好红石梁广场、秀园小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老城整体形象。启动入城口改造,实施县行政中心东边区块拆迁改造,抓好云锦路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演茅、大户丁安置房回建工作,贯通胡塘殿断头路,推进县人民医院迁建、县委党校迁建等项目,不断丰满新城形象。以打造城市副中心理念,加快平桥、白鹤、坦头三个中心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公共服务,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世界银行贷款申请力度,进一步做好各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集中力量打好新农村建设资金“组合拳”,争取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启动建设10个精品村和特色村。扎实推进和谐生态村创建活动,争取建成140个初级型和谐生态村。抓好农房改造工作,大力推进中心村和国省道沿线行政村改造。加快下山移民进度,力争完成下山移民1400人。深化清洁家园活动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保洁体系。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对外畅通、对内循环”的要求,加强交通网络建设,确保62省道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统筹推进104国道、60省道改建工程,做好杭绍高速公路段、203省道段、县城至临海清水坑段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农村联网公路项目,加强通村公路养护。抓好220千伏山岸变电所工程建设,推进九龙抽水蓄能电站、山风电场二期、大雷山风电场、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切实保障全县人民饮用水安全。

(三)突出改革创新,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面完成三年医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做好基本药物、乡镇卫生院管理机制、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等医改后续工作,深化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机制,引导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

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心镇扶持政策,加大中心镇扶持培育力度。在完善“一室三中心”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就业保障、土地开发储备和应急维稳等五大公共服务中心。通过进一步强镇扩权、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和要素保障体制等改革,加快产业人口在三大中心镇区域的集聚,提升中心镇在我县“小县大城”城市功能完善方面的独特地位。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更加灵活的户籍迁移政策,促进人口向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集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继续实施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并为农村居民免费保险住房。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7篇

____,

现将我们__镇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20__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双新”战略统领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强势推进,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可以这样说,去年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一年,投入最大的一年,环境最好的一年,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

1、坚持率先发展,凝心聚力奋勇争先,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04万元,分别增长21.6%和38.3%,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拐个弯。四方会计公司强化记帐服务经济发展的做法在全区得到了推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增长42.8%,跻身全市重点镇行列,为全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座谈会提供了高质量的现场。

2、注重科学发展,三次产业协调推进,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新提高。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的要求,狠抓落实,奋勇争先,全镇经济平稳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7:58:25调整为现在的15:59:26。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企业总数达450家,税收5万元以上企业由上年的63家增加到__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25亿元,增长38.4%;税收超百万元企业达7家,超50万元企业18家,净增定报企业10家,总数达64家。特别是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盐城鞋机博览会,摘取了江苏省轻工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牌子,被评为20__年度全区十大新闻之一。中国鞋机城称号正在申领之中。我镇创建中国鞋机城的经验做法分别被省委研究室《调查与研究》和市委办、市委研究室《决策参考》简报登载。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产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新增龙头企业1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9个,农民经纪人228人。政策效应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增长28%。全市乡镇首家三星级酒店——卧龙假日酒店投入营运,温州好又多和各类专卖连锁品牌及旗舰型企业先后落户__。

3、致力加快发展,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经济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一是重抓项目推进、招商引资。20__年共接纳实施项目36个,协议引进资金12.5亿元,实际引进资金5.3亿元,引进财政拟款类资金20__万元。新竣工投产项目中有15个企业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达效,新增税收230万元。规划引领迈出新步伐。聘请苏州科技学院编制鞋机工业区和民营经济创业园规划,并顺利通过了省市区领导专家评审,经镇人代会通过、区政府批准,一区一园内已有部分企业投产达效。农业项目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区验收。“挺圆”牌鸡蛋得到国家工商局认可,获得省无公害产品证书;盐康生态养殖生产的虫子鸡蛋畅销大江南北。重大项目取得新成效。去年新引进的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二是紧抓契约服务、培大育强。去年新增放贷资金6000万元,先后为36家企业办理了土地、房产过户等手续,为企业加快发展了提供了宽松环境。三是强抓技术创新、机制创新。20__年申请国家专利45项授权20项,列国家星火计划4项,获市以上科技无偿资金100余万元。完成外资合作项目6个,协议引进外资460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19万美元,自营出口总额260万美元。

4、突出和谐发展,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00元,增长14.8%。存款余额达6.9亿元。新增民营企业106家,个体工商户998户,注册资本2.4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680人;新增城保人数560人,新增低保户479户。投资240万元新建老年公寓三幢2400平方米,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38%。冈中敬老院被命名为全市首批文明敬老院和省级文明敬老院;省级优美小

城镇规划顺利通过领导专家评审;新植树木25万株,建成10个林业示范村,完成农田林网4.6万亩,镇区新增绿地5000平方米;电子技防实行全覆盖并在全区率先建成技防示范村,省级宁盐路治安卡口点建设多次为市区政法会议提供了现场。规范化司法所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共创建省市区级文明单位26家;无流生乡镇;省级卫生镇顺利通过复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建设,我镇代表全市通过省级验收。我镇开展“计生帮办”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挂牌土地近200亩,实施房地产开发3.6万平方米;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硬化了双冈路、大葛路和镇区主要道路。投入250多万元新改建排涝站2座,圩口闸12座,清理镇村河道36条45万方。累计投入800万元,新建通村水泥公路23公里,桥梁12座。基础设施建设是__历史上10多年来最多的一年。5、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新加强。盐南禽业协会把支部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被市委组织部列为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典型范例,并被《盐城通讯》简报登载,区委李纯涛书记专门作了批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推行“一档一证、两卡三制”新模式在全区得到推广。抬头、卧龙、佳富申报了区廉政建设示范村;人武部规范化建设多次接待省市军分区和其他市县领导的视察,并多次为市区人民武装工作会议提供了高质量的现场。

以上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中共__镇委员会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8篇

根据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对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昌办电〔20*〕15号)的文件要求,现将我镇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县十五届人大一次、县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精神的情况

(一)召开班子会议进行学习贯彻。2月29日,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党政班子会议,10名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县十五届人大一次、县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总结了今年第一季度全镇经济运行情况,找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后三个季度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通过会议精神传达,全体班子成员认识高度统一、团结一致,狠抓香料烟采收调整、甘蔗和蚕桑载种等工作,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积极性,振奋精神、埋头苦干,确保完成任务目标。

(二)召开镇村干部会议进行传达贯彻。3月2日,镇党委、政府召开了镇机关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村三职干部,香料烟、甘蔗、蚕桑工作队员共100余人参加的干部职工大会。会上,党委、政府对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县十五届人大一次、县七届政协一次会议主要精神进行传达贯彻;通报了我镇第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认真分析了存在困难和问题,对当前需要抓好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要求全体与会人员和各村、各单位要将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同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促进各项工作,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二、20*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任务分解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我镇在接到《中共昌宁县委昌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各村乡镇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考核的通知》(昌发〔20*〕9号)文件后,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于20*年2月29日召开班子会议,专门研究此项工作,制定出了《中共**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充实**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等12个工作领导机构的通知》(勐发〔20*〕7号),制定出了粮食、香料烟、甘蔗、蚕桑、茶叶、泡核桃、林业、畜牧业8个产业生产文件,与各村、镇直各单位签订的党建工作、廉政工作、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安全生产、平安创建、森林防火等责任状。对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作出了详细的责任分解。使每项产业、每件工作都有一个领导小组,一支工作队伍,一套工作措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确保圆满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学、讲党性、促三力”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20*年12月份全县开展“三力建设”实践活动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统一认识,以较强的政治责任心,足够的领导精力,良好的精神状态,把“三力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使全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更加统一、能力更加提高、行动更加有力、工作更加扎实,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一)加大宣传发动,制定活动方案

20*年12月,认真组织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三力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思想发动,结合我镇当前工作实际,制定并下发《**镇开展“三力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实践活动作出周密的安排部署。

(二)加强学习,统一认识

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以“增强‘执行办、创新力、凝聚力’”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严格按“三力建设”的要求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领导关于落实、创新、团结、作风方面的论述,系统学习*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特别要将党的*精神、《中国共产程(修正案)》列为学习的重点内容,认真学习党的*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建设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准确把握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对各级党委重大战略部署的理解。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以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领导重视,活动进展顺利

目前,“三力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内容已基本结束,第一阶段,我镇按照党的*精神和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六条要求”,重点解决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不力、工作效能不高,开拓创新不够、整体省略不足,组织纪律不严、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努力把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上坚定、认识上统一、能力上提高、执行上有力、作风上硬、团结上增强、自律上从严的坚强集体,为全面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四、农业产业生产情况及春耕备耕工作情况

(一)主要农业产业生产情况。20*年,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分析镇情、村情,制定出了“调优粮蔗,调强烟茶,发展蚕桑,做大竹子、核桃”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农民增收后劲。规划出坝区10000多亩稻田作为香料烟生产基地,海拔1400米以下、公路沿线25000亩耕地作为甘蔗生产基地,山区发展出茶叶15000亩、泡核桃35000亩、甜龙竹49000亩,并在全镇范围内规划出6000亩蚕桑发展基地。甘蔗产业:甘蔗以巩固现有水平为目标,普及良种、推广良法,计划新植5500亩,*/*榨季实现社会总产量8.9万吨,入榨产量8.3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950万元,现已完成新植3226.7亩,入榨6.82万吨。香料烟产业: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完成种植面积9745.5亩,产量可达2.65万担,目前已调制并下架的干烟有377.5吨(合7550担),其中ab级烟占24.1%,可实现产值1430万元。蚕桑产业:加强宣传力度,加大扶持投入,积极培植发展新兴产业,计划发展桑园2550亩,现已完成新植2666.4亩,计划养蚕1330张,产茧39900公斤,实现蚕农收入60多万元。茶叶产业:以整合提升为目标,适度新植,总面积达1.14万亩,投采面积8600多亩,预计产量720吨,现今各产业初制所下在抓紧进行机器维修,3月底可开始茶叶收购。林果产业:以泡核桃和甜龙竹发展为重点,计划新植泡核桃7000亩、甜龙竹2000亩,现已完成泡核桃工程造林2500亩,社会造林5000多亩。

(二)春耕备耕工作情况。目前,全镇农用物资就位情况良好,基本能保证春耕所需。截止3月25日,共就位各类化肥1300吨,其中氮肥700吨、磷肥300吨、复合肥300吨,农药7吨,薄膜8吨,两杂籽种2.6万公斤,其中杂交水稻种1.1万公斤,杂交包谷种1.5万公斤。

五、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项目申报及实施情况

(一)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20*年,涉及我镇的重大项目是大箐河水库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402.53万元。工程已于20*年12月21日顺利开工,去冬今春,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85万元的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已顺利发放到农户手中,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投资647.49万元,其中主体工程614.49万元,临时工程33万元。

20*年,涉及我镇的重大项目是**河水电开发工程,计划开工建设四、五级电站一座。目前,我镇正积极配合做好开工建设前期工作。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1、新农村建设试点。20*年,我镇新农村试点建设计划完成5个:其中马家田村芒黑山自然村属市、县级试点,**村马田头自然村(续建)、新庆村中寨自然村(续建)、大河村大歇场自然村、刺竹山村马场自然村属镇级试点。目前,正在准备各项前期工作,预计4月初可以开始部分建设工作。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年,我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涉及酒药村芒糯村民小组、**村方家寨、望郎寨村民小组,计划总投资19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4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50多万元,预计4月全面结束。

(三)20*年10件实事进展情况

1、村卫生室建设。目前,我镇已顺利完成新庆、小**、长山、板家寨、马家田、刺竹山、酒药、大河8个村的村卫生室建设,4月份可全部投入使用。

2、村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建设。20*年,我镇村委会建设项目定在**村,计划投资27万元(其中县级补助10万元、镇财政自筹17万),新建两层七格砖混结构房屋一幢,建设面积360m2。预计下半年择时开工建设。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9篇

一、以民族地区市情本身为依托,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本地现状,把握住地区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市情

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地跨北纬25°23′-27°56′,东经99°23′-101°31′之间,东西最大横距21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13.5公里。东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宾川三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永仁两县,西、北分别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毗邻。

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地区,全市辖一区四县,即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有两个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22个民族乡,3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11个,少数民族人口66.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1%,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高原坝区占7.7%。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13.76万人。贫困人口42.1万人,占总人口的43.3%。人口密度为53.6人/平方公里。是省民族乡最多的两个地区之一。

历史上就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市孕育了丰富多彩、神奇灿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心理素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多姿多彩的风格。各民族有众多的特有节日,如纳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节、三朵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普米族的吾昔节,摩梭人的转山节和他留人的粑粑节等。这些旅游资源开发后,是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支撑点。

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土资源、人文资源及交通发达,可以看出,其发展前景较好,我认为可以通过重点投资,重点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地区的中心,不仅可以进一步繁荣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够就近引导带动各个民族城市的经济,并对整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二)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现状

1.少数民族村及自然村基础设施

少数民族村及自然村基础设施包括村道、安全饮水、通电、广播电视、民居建设、农田建设等等。

就拿市建设情况来说,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村357个,比上年增加31个,通汽车的村431个,增加3个,通电话的村394个。全市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80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681公顷,增长42.0%,其中:天保工程造林1957公顷,退耕还林造林14334公顷,增长133.5%,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73720公顷,增长4.90%。

全市先后完成了华宁路、玉龙县西线游路、华坪二级路、丽大路、丽宁路、香格里拉大道、丽华通县油路、南过境改建工程、祥宁线、瓷厂至永胜县二级公路、宁蒗县城东过境线等一批经济干线和旅游干线的建设,建成了机场并已经开通国内航线14条。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2005年全年货运量1011万吨,客运量604.11万人次,并提前10年实现机场年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电力方面,建成了黑白水二级电站、三级电站;白浪花电站、金庄河电站;永胜五郎河一级电站;宁蒗干布河电站、拉都电站;华坪新庄河一级电站、四级电站等一批水电工程。到2005年,全市共有大小电站85座,总装机容量17.24万千瓦,年发电量7.09万千瓦时。

建成了市程控电话本地网,并与国际联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区县间和部分乡镇为大容量光纤传输,县城至乡镇为光纤传输。至2005年底,固定电话用户14.1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4.81%;移动电话用户18.16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30部;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市话;全市邮路总长2058公里,邮政业务总量2481.85万元。

全市各县城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和扩建,小城镇发展战略开始实施,到2000年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小城镇有24个。主要城镇加强了交通道路、绿化美化、供水排水、环卫园林、市容市貌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2.社会事业发展

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旅游、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务输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等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教育上,“十一五”期间,巩固、完善并新建自治县、边境县(市)民族中学,在2万人以上的民族乡和边境乡镇各建设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加强41所省定民族中小学建设,建成全省民族中学的示范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双语”教学,积极推广普通话。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继续实施科技示范村建设,积极推广使用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先进适用技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医疗卫生上,十五”期间,投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共计24个,资金96万元,其中: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22个,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我县16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上划管理工作,并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和分配制度改革;113个村卫生室实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了对口支援、巡回医疗、考评、奖励制度,积极挖掘中医药宝库,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务输出上,地区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结束,经济形势好转的良机,充分发挥3个培训基地的作用,把开展对贫困农民的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2015年3个基地计划培训2500人,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引导性培训5000人,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促进转移相结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途径,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旅游业上。鼓励开发建设天然旅游风景区、休闲度假旅游、特色旅游小镇。多层次开发旅游业,建立旅游文化影视基地、生态旅游基地、民俗文化旅游基地、特色工业旅游基地,配套发展旅行社、拓展旅游交通运输、旅行食宿设施等一条龙服务,发展星级农家乐等,促进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推进全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3.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发展情况(安居、温饱、异地搬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预计全市各类扶贫投入达33219.5万元,比上年增加6687万元,增24%。其中:各级财政扶贫资金6974万元(中央、省6016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560万元,区县财政扶贫资金398万元);扶贫贴息贷款19500万元(信贷扶贫贴息贷款105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9000万元);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1623万元;各级挂钩单位直接投入资金、捐款捐物折资共859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协调引进项目10个,投资3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20万个工日,折资3600万元。扶贫项目覆盖1396个贫困自然村,6.7万户28万人,预计减少5万贫困人口。

4.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语言、服饰、民居建筑、礼仪、节日、习俗等)。

当前地区特别是市在实施文化立市发展战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与构建和谐宏伟目标而奋斗。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之一,是急需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改革和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我市也和国内一些地区一样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正在失去其生存条件的严峻形势。老一代的民族文化传人因自然规律离开人世,大量的文化遗产正在失传、损坏、流失,一些口传文化遗产正在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灭亡,大量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严重毁坏遗弃或流失等,这将影响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市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部分民族文化资源正在流失和面临濒危。没有传承就意味着不复存在,传统文化是不能再生的文化资源,传承就是有效的保护,没有传承就无所谓保护。政协市委员会对此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和区县政协用半年的时间,集中力量进行了专题深入调查研究,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对策建议。

5.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良好

6.生产生活水平与本地比较情况相差很远

7.“十一五”期间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幅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需要民族自治地方承担配套资金的,应根据实际困难降低配套资金的比例,财力确实困难的,应免除配套资金。

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民族自治地方倾斜,重点帮助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公益性项目。

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民族自治地方高等级公路到州、二级或三级公路到县、硬化路面到乡,县乡公路通畅,乡村公路通达和村村通路。提高村村通电话率,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完成农网改造及县城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提高城镇化水平,每个县(市)发展2—3个特色鲜明、辐射功能较强的小城镇,扶持以一个农村集贸市场、一条文明路或商贸街、一所设施完备的中心小学、一个卫生室、一个文化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小集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水利和农村能源建设,要使边境县(市)和民族乡90%以上自然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有条件的自然村农户基本用上沼气等洁净能源。

8.“十一五”规划中以民族问题的形式,需要反映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民族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对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贫困落后问题还比较突出;民族问题与当今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相互交织,引发矛盾的因素有所增加;各民族间交流日益频繁,但因利益关系、风俗习惯、等因素引发的磨擦和纠纷仍然存在;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境外敌对势力不断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反渗透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

9.“十二五”期间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10.把少数民族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要把加快发展少数民族事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要把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少数民族事业与国家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落实规划实施目标责任

建立健全实施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面通力协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实施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的协调监督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相关内容纳入本部门、本地区工作计划,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委委员制,充分发挥委员单位和兼职委员在实施少数民族事业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制定和完善支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投资政策,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少数民族事业的支持,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的贷款需求,加大信贷投入,采取优惠政策,优先安排重大工程项目。继续搞好中央国家机关和发达地区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对口支援,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参与少数民族事业建设。

四、加强民族事务管理和监督检查能力建设

推进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手段,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民族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民族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少数民族事业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和民族事务管理网络系统建设,提高民族事务管理水平。各级政府民族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监督检查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的执行情况,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建立科学规范的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综合评价监测体系,关系少数民族事业的重大决策,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事前要听取民族工作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社会监督的原则,实行公开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少数民族事业进展情况,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有效机制。

第(九)条内容因为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结合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第10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期,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分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今年1—10月份,全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18亿元,占全镇总量的70.8%,规模企业比重同比上升了20.8个百分点;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47万元,其中尖峰公司5219万元、登城公司371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51亿元,利税率9%;实现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增加值率为19%。

1—10月共引进内资1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11万美元;完成出货值1212万元;自营出口99万元。财政总收入2788.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完成年初预算的125.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67.5万元,同比增长48.8%,完成年初预算的73.4%;国税收入2121.3万元,同比增长106.5%,完成年初预算的161.2%。

二、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主要特点

1、加强“三农”工作,强基固本谋发展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业作为“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农业经济呈现蓬勃生机。

①切实加大支农扶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欠资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44.3万元,完成6个扶欠项目建设,投资390多万元,基本完成新浦溪综合治理及6个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原创: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今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9500多亩,比去年增长26.7%。

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调整结构的重点放在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上,坚持面向市场调整结构,突出特色调整结构,着眼效益调整结构。目前官亭登城果园翠冠梨项目和董湾粮油基地项目已顺利通过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验收;全镇水果、竹笋、畜禽、特种水产等四大块状经济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清晰,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③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完善镇、村二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成功创建杭州市科普示范乡镇;进一步加强农民业务素质培训,全年“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受训人数1260人。

2、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核心竞争力

××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①立足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是实现强镇富民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兴镇”战略,把培育特色建材产业摆上区域竞争的重要位置,形成了以尖峰登城水泥有限公司为首,登城公司、南方建材、时代墙体、华顿矿业等公司组成的特色建材产业集群,做好建材产业的延伸化、集群化、规模化这篇文章。目前集水泥、砖材、石子、黄沙及石灰石等建筑材料为一体的建材基地已初具规模。产业集群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②开发闲置地块,重建发展平台。为了进一步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我镇正在二联规划建设1个工业小区,以引进新型环保、节能、高新企业为主,逐步完善多元化发展格局。目前小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继去年引进2家轻纺企业后,今年又有3家新型企业落户,其中西安1家电缆公司投资600万元建设新型电缆企业,预计年底可投产。

③创新方式方法,做好多元化招商。重点选择新型环保、节能、高新技术型企业,优化工业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富源纺织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入驻杜邵村,并已竣工投产;杭富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积极与日本外商联络洽谈,在二联村内扩建食品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协议外资111万美元,预计明年4月可动工、8月可投产,能够带动整个××片的农副产品生产销售。

④落实责任,抓好环保和生态镇建设。以抓尖峰公司投产为主,开展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抓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关停了登城、南建两家公司的2条水泥生产线,取缔了2家造纸工厂;全镇生态镇、村规划顺利通过论证并得到专家一致肯定,整个×ד灰蒙蒙”的旧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尖峰公司还被评为浙江省清洁生产示范点。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①促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镇党委、政府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构建和谐××的基础工程、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民心工程来抓,正确处理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开安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发企业岗位150个,转移劳动力就业241人。

②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努力,××镇已基本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工伤医疗保险,初步形成了制度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以来,全镇共完成基本养老保险864人,完成任务的90.2%;工伤保险749人,完成任务的118%。加强住房救助和残联工作,进一步健全弱势群体帮扶机制,全镇低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上报2006年度享受低保待遇对象149户、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户,总人数达246人,救助资金19790元/月。

③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镇党委、政府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踏踏实实地努力办好“实事工程”:一是创建省级“东海明珠”工程,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于本月下旬迎接上级验收;二是创建杭州市级体育强镇,并于8月15日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完成新浦辅小综合教学大楼和敬老院工程;四是投资350余万元开展新浦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五是建成客运沿途停靠站点和筹建中心车站,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六是大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保障农民身体健康。

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改革发展正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突显,××镇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三农”增收难问题仍然存在;二是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三是土地、电力、资金制约要素日趋凸现;四是城乡一体化难度较大,统筹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五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六是少数干部执政为民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办事能力不够强,部分群众思想意识还不能与时俱进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四、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思路及举措

2006年是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基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镇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讨论、科学论证,确定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积极实施“工业兴镇”和“一二三”战略,即一抓新型工业化建设、二抓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抓城乡一体化进程,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根据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实际,力争明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净增1个亿,总量达10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振兴××,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抢抓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努力破解“三农”难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实施“工业兴镇”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科学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灵魂,今后几年,是××镇建材行业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水平的关键时期,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加快建材产业基地建设,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①巩固和壮大建材产业。重点做好尖峰公司等规模企业的服务提升工作,力争尖峰二期工程顺利上马并竣工投产;

②完善工业小区“一区二点”建设。利用土地修编,在下村和二联区块规划推进工业小区“一区二点”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发挥区块优势大力引进机械电子、生物医药、轻纺电子等低污染、低消耗的新型节约型产业,逐步在我镇形成3-4个分布均匀的支柱产业区块,实现工业经济良性发展;

③积极招商引资,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坚持招商引资“三个一”不动摇,以建材产业为重点开展对口招商;同时有重点地引进低能耗、节约型企业,完善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

④争取××江航道拓宽升级。利用得天独厚的××江航道优势,拓宽生机后由6级航道提升为4级航道,届时可通航500吨船只,年货物运输能力将达到800—1000万吨,能直接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实现××乃至新登地区发展的再次飞跃。

⑤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原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督查监控力度,消除事故隐患,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以“三农”工作为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生态效益农业为主攻方向,发挥2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水果、竹笋、畜禽、水产等生态效益农业。

二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打响“桃花岭”和“山亚”两大绿色品牌,规划建设以××为中心的农副产品经营基地,进一步扩大销售半径;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抓好农村经合组织和专业市场发展,发挥农业招商引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是结合“百千”工程,进一步建设农村公共事业。2006年我镇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推进6个整治村和集镇所在地的整治建设,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二)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和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集中力量新建和改建一批农村文化设施,逐步完善镇、村二级文化网络;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公民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进科技、文艺、卫生、体育事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计划生育工作,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人大监督作用,落实依法、民主、科学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镇党委、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努力为群众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1、大力实施“五项民心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省级体育强镇创建、××中心小学综合楼建设、阆坞片道路规划建设、集镇配套设施建设和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等“五项民心工程”,为政一方,造福于民。

2、突出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大力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积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3、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加强工作,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认真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以加强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自身建设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扎实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各项工作;积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先锋工程”为载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入开展“两个务必”和落实“两个《条例》”教育,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作用,为建设××美好明天作出更大贡献。

五、有关建议

1、希望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欠发达乡镇的支持力度,对我镇的工业小区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在实地查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予立项和建设资金扶持。

2、希望市委、市政府制订欠发达乡镇的扶持政策上更具针对性,对××的各项事业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矿产资源税的返还上能适当给予优惠政策,更好地改善我镇三产发展环境。

2、以“百千”工程为载体,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公共财政的建设成果;

3、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对我镇的建材行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矿产资源的利用,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和行业内耗,提高建材产业的集群、规模效应。

4、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对××江航道的拓宽升级给予充分重视、科学论证,进一步创造××乃至新登地区二次发展的机遇。

中共××镇委员会

上一篇:旅游发展战略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系统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