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业务范文

时间:2023-03-17 20:26:51

融资融券业务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1篇

融资融券业务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思路

融资融券在世界范围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欧美、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分散信用模式,由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独立向客户提供;二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集中信用模式,成立专门的证券融资公司,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融资融券包括证券公司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四种。简单地说,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实质就是买空卖空机制,其中融资就是由证券公司或者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为投资者购买证券提供融资,即“买空”,指交易者利用借入资金,在市场上买入证券,以期将来价格上涨时,再高价抛出,从中获利的证券投资活动。交易者在买空时,除交付少量保证金外,其购买股票的大部分资金由证券公司垫付,即主要依靠借入资金来进行交易。买空交易的全过程是由先买入后抛售股票两次交易构成。而融券就是做空机制,客户可以从证券公司或者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借来证券卖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再到市场上买回证券归还,即“卖空”,指证券投资者对某种证券看跌时,借入该证券抛出,等该证券价格实际下跌时再从市场以较低价格买入该证券归还。卖空者经营卖空时所卖的证券来源主要有其相关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其他金融机构。目前,国际上融资融券业务主要有美国式的市场化模式、日本式的单轨制专业化模式。

当前融资融券业务主要交易方式的比较

融资融券组织模式比较

美国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是典型的市场化融资模式,也是一种分散授信模式。在该模式下,信用交易的风险表现为市场主体的业务风险,监管机构只是对市场运行的规则做出统一的制度安排后监督执行。美国式的市场化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基础上的,在其融资融券业务体系中,不存在专门从事信用交易的融资融券机构。信用交易由证券公司向客户授信。美国市场上,证券公司的融资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借贷资金,融券来源于自有证券和同业调借证券。日本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是典型的集中式模式,其特点是处于垄断地位的证券金融公司的出现。客户不能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只能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证券公司再按照客户的要求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转融资融券;证券公司也不能直接向银行融资融券,只能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向银行融资融券。当持券机构借出证券时,一般要先转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再由证券金融公司转借给证券公司。因此,日本证券公司的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证券金融公司的借贷资金。融券来源于自有证券和证券金融公司的借贷证券。

中国2006年8月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2008年4月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所称融资融券业务,是指在证券交易所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但我国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业务也须符合以下条件:经营证券经纪业务已满3年的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最近6个月净资本均在12亿元以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满足其它内控和风险控制、帐户清理和高管人员的有关规定。

融资融券标的比较

美国融资融券的标的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在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在场外柜台市场交易很活跃的证券;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列名单上的证券。而日本可用于信用交易的证券必须是在主板市场交易且股利回报率比较高,同时经证券监管机关指定。

我国国内融资融券标的的限制条件为: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满3个月;融资买入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1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融券卖出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元;股东人数不少于4000人;在过去3个月内,日均换手率不低于基准指数日均换手率的20%,日均涨跌幅的平均值与基准指数涨跌幅的平均值的偏离值不超过4个百分点,且波动幅度不超过基准指数波动幅度的500%以上;股票发行公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未被ST;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条件。从融资融券标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限制较强。

融资融券保证金比较

美国的初始保证金比率由美联储确定。1934年以来,美联储共对保证金比例做过20多次调整,主要为50%~75%,目前是50%。美国的证交所和证券公司可以修改初始保证金比例,但不能低于50%。日本大藏省通过对融资保证金比例的调整来对证券市场进行调控,目前是30%。

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都规定融资和融券的初始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维持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130%;如维持保证金比例低于130%,必须补仓到维持保证金比例高于150%。只有超过维持保证金比例300%的部分,才能从信用账户中转出。

融资融券业务的意义

首先,融资融券制度是一种证券市场的信用交易制度,将改变我国股票市场单边盈利模式,这直接导致了投资者盈利模式的根本性变化,意味着无论市场处于上涨还是下跌过程,只要能够准确判断市场运动方向即可获利。卖空交易机制的存在,使投资者对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和预期的分歧程度加大,股票价格将融入更多的信息,充分反映其内在价值。同时由于多空双方对股票信息的深度挖掘也将减缓股票价格的非理性波动,有助于市场内在的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

其次,融资融券业务有明显的活跃交易的作用,以及完善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融资交易者是市场上最活跃的、最能发掘市场机会的部分,对市场合理定价、对信息的快速反应将起促进作用。欧美市场融资交易者的成交额占股市成交18%~20%,中国台湾市场甚至有时占到40%,因此,融资融券的引入对整个市场的活跃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融资融券制度在实现双边盈利模式的过程中也间接的为市场提供了额外的流动性,直接增加流入市场资金,提高市场活跃度,增加流动性。

第三,融资融券的引入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融资使投资者可以在投资中借助杠杆,而融券可以使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时候也能实现盈利。融资融券机制能在市场迷茫不知未来走向时扮演稳定器的作用,即无论在市场疲弱低迷状态还是在上涨即将见顶时刻融资融券的双边盈利机制都将成为制约市场重大调整的阻力。

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点分析

首先,融资融券可能助涨助跌,增大市场波动。

在极端情况下,保证金制度的杠杆投资效应,也可能会促使市场的投机气氛更浓,这也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如果投资者对未来有良好预期一致做多,融资可能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大量进入股票市场,现货市场产生大量泡沫,相反,在经济出现衰退、市场萧条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致做空,融券又使现货市场大幅波动,甚至引发危机。

其次,可能增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对证券公司来讲,自营业务业务和结算风险可能加大。证券公司开展融券业务后,势必造成证券公司自营与机构的持仓结构的趋同。以往基金通过对重仓股的锁仓以稳定和拉升净值,而引入卖空机制后,估值偏高的基金重仓股也会存在下调的风险,抱团取暖的现象将大为减少,特别是当信用交易失控之际,往往会形成市场震荡,暴涨暴跌,将增加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难度和风险。而融资融券业务具有类似期货交易的逐日盯市和保证金持续支付的特点,这使得投资者的行为短期化,证券公司对客户要求有很高的流动性管理,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对银行来讲,银行业面临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商业银行是负责融资融券过程中资金托管的核心环节,在第三方存管要求的基础上,银行应为证券公司开立融资专用账户和为投资者开立资金担保账户。这样分别存管了证券公司和投资者的资金,防止了挪用资金风险的发生。但是,随着融资融券业务和规模不断扩大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其自有资金及证券将不足以支持业务的发展,必然会存在如何满足证券公司再融资再融券满求的问题,从而会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因此与一般证券文易相比融资融券文易作为一种信用交易它具有较强的乘数效应,能够在短时间内倍数地增加交易额度,导致市场风险就会加大并通过质押品传递给银行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给银行业带来风险。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2篇

融资融券模式

融资融券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业务。根据投资者信用获取渠道的不同,其可以划分为“直接授信制”和“间接授信制”两种模式。直接授信制以美国为代表,投资者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由证券公司直接对其提供信用。该授信制度属于“多对多”(多个证券公司分别应对多个投资者)模式,因此又被称为分散授信制。在直接授信制度下,证券公司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同时,商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都参与融资或者融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各参与主体的业务风险上。

间接授信制分为日本模式和台湾模式。在日本模式中,政府设立专门的证券金融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证券公司在信用交易中的主要作用是客户的融资或融券需求,是沟通投资者和证券金融公司之间的桥梁。日本式的间接授信制度更强调证券金融公司的作用,风险体现为证券公司与证券金融公司的“机构对机构”形式。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风险迅速积聚之时,日本模式更有利于监管当局的干预。台湾模式突破了日本证券公司与证券金融公司之间“机构对机构”的封闭模式,综合了直接授信制和间接授信制的长处,将专业证券金融公司的融资融券范围扩大到所有的投资者,从而实现了证券金融公司直接对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的“双轨制”。

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仍然较低,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和化解能力较弱,如果实行美国式的分散式授信制度,骤然把投资者和各种机构推向市场,容易积聚市场风险。

市场投资机会

长期向好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有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首先,通过放大交易活跃市场,增强市场流动性;其次,在价格高估时可以卖空、价格低估时可以买空,使价格趋于合理,有助于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再次,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交易方式,提供了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最后,拓宽了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拓展其自有资金和自由证券的运用渠道。

凡事有利必有弊,融资融券业务对市场也有负面影响:第一,融资业务扩张了银行的信贷规模,当宏观经济或市场走势出现大幅波动甚至逆转时,股价可能会失控甚至会诱发危机;第二,投资者往往具有追涨杀跌的心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放大了追涨杀跌的能量;第三,投资者可以“买空卖空”,助长了股市投机气氛。

总体上,从国外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的推行效果来看,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运行。针对全球111个国家(其中23个发达国家,88个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的研究发现,在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期间,在允许卖空交易的发达市场国家中,股票收益总体波动性要比禁止卖空交易的新兴市场国家低。同时,允许卖空交易国家发生市场崩溃的可能性并不比禁止卖空交易的国家高。长期来看,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引入了做空机制,将彻底改变中国市场“单边市”格局,必将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促进证券市场平稳发展。

短期影响难测融资融券业务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当投资者对未来有良好预期并一致做多时,融资行为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大量进入股票市场,现货市场进入繁荣,甚至会产生大量泡沫;相反,在经济衰退、市场萧条时,投资者一致做空,融券行为又会加剧现货市场下跌,甚至会引发股灾。在金融史上的历次股灾中,信用交易几乎都被指责为“罪魁祸首”。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美国、英国、德国等主要市场纷纷对“卖空”实施限制,也印证了信用交易助涨助跌作用带来的风险。

总体上看,融资融券业务转为常规业务之后,作为完善市场交易制度的一种信用交易,将同时放大市场资金和证券的供求,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渠道,提高证券市场流动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从股票市场资金的长期供求考虑,这无疑是实质性的利好。

对投资主体的影响

券商:实质性利好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最大的利好在于券商。今年年初以来,伴随证券市场的暴跌,日交易量一度萎缩到400亿元的地量,市场人心涣散。我国券商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一,活跃市场交易,增加券商佣金收入;其二,拓展获利渠道,券商既可以收取融资利息和融券手续费,也可以收取账户管理费等,还可有效地连通其自营、资产管理等相关业务,同时,也为后续业务创新(如股指期货等的推出)埋下了伏笔,有利于革新券商的盈利模式。

散户投资者:要求更高融资即“买空”,当投资者预期股价在未来将会攀升时,可以提前融资以当前价格买入,待将来股价攀升后卖出获利。融券即“卖空”,当投资者预期股价在未来将会降低,可以提前借入自己并不拥有的证券卖出,在价格降低后再买入获利。融资和融券均是信用交易,具有杠杆效应,放大了投资者的收益或损失,并且,融资融券业务具有期限限制(中国现有的规定是六个月),届时若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不能维持,证券公司将强行平仓,中小投资者需谨慎对待此项业务。举个极端的例子,某投资者使用100倍的杠杆,则价格跌落1%时,投资者就已经宣告破产。因此,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更加深入地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市场走势规律进行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倘若不具备扎实的分析研究能力,则最好通过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

机构投资者:强化了市场优势地位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份额占比已经从2005年的不足三分之一(30.13%),提升到2007年年底的接近半壁江山(48.17%)。相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在资金实力、信息搜集、分析研究等诸多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中国股市历史上一直缺乏做空机制,在市场下跌时,机构投资者缺乏规避系统风险的投资工具,极大地影响到市场交易量,阻碍市场及时发现合理的价格,不利于投资者资金运用效率的提高。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机构投资者将会利用其对经济基本面更强的把握能力,对市场整体、不同行业及个股的走势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扩大其相对于散户投资者的优势,中国市场也有望进入“投资者机构化”时代。

业务操作细则

投资者在交易所进行融资融券交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选择一家证券公司开立一个信用证券账户。

融资买入、融券卖出的申报数量应当为100股(份)或其整数倍。

投资者在交易所从事融资融券交易,融资融券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融券卖出的申报价格不得低于该证券的最近成交价;当天还没有产生成交的,其申报价格不得低于前收盘价。低于上述价格的申报为无效申报。

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后,可以通过直接还款或卖券还款的方式偿还融入资金。

投资者融券卖出后,可以通过直接还券或买券还券的方式偿还融入证券。

投资者卖出信用证券账户内证券所得价款,须先偿还其融资欠款。

未了结相关融券交易前,投资者融券卖出所得价款除买券还券外不得另作他用。

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不得用于买入或转入除担保物及细则所述标的证券范围以外的证券,不得用于从事交易所债券回购交易。

融券专用证券账户不得用于证券买卖。

融资融券交易暂不采用大宗交易方式。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3篇

海外经验表明,融资融券的最大意义在于打通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融资融券可能助涨助跌,增大市场波动,尤其是我国市场化水平不高、融资融券信用评级经验不足、证券公司信用交易风险控制经验缺乏,以及大小非所处的特殊地位等问题,将会加大市场风险,甚至危及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增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融资融券业务也称信用交易,是指客户向具有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申请开立信用证券账户和信用资金账户,以信用资金账户内的资金和信用证券账户内的证券资产作为担保品,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进证券(融资)或者借入证券卖出(融券),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所借资金和证券并支付融资利息和融券费用的交易方式。在实际运作中,融资融券包含融资和融券两个子业务。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中国大陆既是制度创新,又是业务创新,它在完善交易制度、促进合规资金入市、打击透支等非法融资行为、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信用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其杠杆交易和保证金制度也会产生投机放大、高风险等问题。

完善证券市场交易制度

融资融券提供了股票的做空机制,这从根本上完善了证券市场的基本交易制度,改变了我国股票市场一贯的“单边市”,使投资者在震荡市和熊市的行情中也能找到投资机会。

完善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参与融资融券的投资者也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交易者,当市场过度投机或者做庄导致某一股票价格暴涨时,投资者可通过融券卖出方式沽出股票,从而促使股价下跌;反之,当某一股票价值低估时,投资者可通过融资买进方式购入股票,从而促使股价上涨。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对信息的快速反应和对股价的合理定位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增加合规入市资金,增强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活跃度

融资融券使货币市场资金通过转融通的方式,合规入市,为市场输入新鲜的资金血液,这点将会对市场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市场中的存量资金而言,融资融券业务无疑有效的提高了其流动性,放大了资金的使用效用。而信用交易制度也为银行中累计不少的流动性释放到股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此外,场内存量资金的放大也会刺激市场的活跃程度,有利于增加股票市场的流通性。

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并为投资者提供新的风险管理工具

融资融券指的是两个相反方向的交易。这将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获利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在市场上涨的时候才能够获利。而目前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投资者仍然也可以获利。这种双向交易机制的建立,加上机构博弈时代的到来,也有效的降低了单边投机市场走势出现的概率,为维护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作用。

此外,做空工具的出现增加了业务创新能力,使风险对冲和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例如卖空证券使投资者在股指期货交易中可以进行反向套利,能及时表达利空预期。

增强证券公司盈利渠道,提升其控制风险和业务创新能力

首先,融资融券的引入,会大大提高交易的活跃性,从而为证券公司带来更多的经纪业务收入。根据国际经验,融资融券一般能给证券公司带来30%~40%的经纪业务收入增长。

其次,融资融券业务本身也可以成为证券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虽然在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安排下,融资带来的利息收入会相对有限,但无论如何,在目前我国融资融券刚刚引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都会给证券公司提供一个新的赢利渠道。

最后,融资融券的做空机制,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产品创新机会,并为券商自营业务和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极大地提升了券商的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

融资融券试点的推出,将强化蓝筹股的市场地位

在试点期间,最先成为标的证券的应该是基本面好、市值大、流动性强、波动性小且股价难以操纵的大盘蓝筹股。随着融资融券试点的推进,蓝筹股的市场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融资融券是把“双刃剑”

融资融券在完善市场功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多便利和自由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带了新的风险和问题。

首先,融资融券是一种信用交易,会产生对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之间信用分配的不对称,容易滋生信用滥用和内幕交易。

其次,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促进了市场的投机氛围,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如果投资者对未来有做多预期,那么杠杆效应产生的融资资金可能大量进入股市,从而成为制造现货市场泡沫的“热钱”,使金融市场积累大量的风险。反之,如果投资者一致融券做空,将会引起现货大幅波动,甚至会引发危机。

融资融券的业务模式:国际比较

在国际上,经过了300多年的发展,融资融券交易规则日臻完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地位稳步提高。但是,由于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国逐渐形成了适合各自国情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与法律框架,如参与主体资格的认定规则、融资融券标的物的选择、保证金制度、融资融券规模限制等方面。这都表现在他们所选择的业务模式上,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以日韩为代表的集中授信模式

这种模式下,券商对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同时设立半官方性质的、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证券金融公司为证券公司提供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以此来调控流入和流出证券市场的信用资金和证券量,对证券市场信用交易活动进行机动灵活的管理。这种职能分工明确的结构形式,便于监管,适合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地区。

这种模式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战后在日本发展起来的单轨制专业化授信制度。在这种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的模式中,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证券抵押融资上被分隔开,由证券金融公司充当中介,证券金融公司居于排它的垄断地位,严格控制着资金和证券通过信用交易的倍增效应,此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证券金融公司的垄断地位

融资融券业务中,证券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是通过转融通获取买卖差价,而日本的证券金融公司自有资本金很少,如果转融通采用市场化经营,则很难维持,而通过半官办性质的垄断地位,它们可以控制整个市场的融券业务以及大部分融资业务的转融通交易。

分层交易,便于监管

在这种交易模式中,客户必须要通过证券公司进行信用交易,而不允许越过证券公司,从证券金融公司融取资金或者证券。证券公司除了部分资金以外,也不能够直接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那里,获得信用交易所需要的证券或资金。这样,证券金融公司便成为整个信用交易体系中证券和资金的中转枢纽。日本财务省只要通过控制证券金融公司,就可以调控进出证券市场的资金和证券流量,控制信用交易的放大倍数。

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授信模式

香港市场也采用类似的模式。投资者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由证券公司直接对其提供信用,当证券公司的资金或股票不足时,向金融市场融通或通过拆借取得相应的资金和股票。这种模式建立在发达的金融市场,它不存在专门从事信用交易融资的机构。信用交易的风险表现为市场主体的业务风险,监管机构只是对运行的规则做出统一的制度安排并监督执行。

这种信用交易模式的特点主要呈现以下方面:

高度的市场化是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

在这种模式下,监管当局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交易规则,通过这些制度来达到活跃市场、防范风险的目的。市场的参与者则在制度限定的范围内自主完成交易。

相应地,这种模式对市场参与者的资格准入规定也很宽松,例如在美国,只要持有客户有价证券的证券公司符合1934年证券交易法有关净资本的规定,则具有办理信用交易的资格。而非持有客户有价证券的证券公司,则以持有客户账户证券商的名义,收受客户款项和证券,所以也被称为引介证券商。

而对客户的资格限制来说,美国并不要求开立信用账户的投资者具备特殊资格,只要是资金的富裕者,就可以参与融资,只要是证券的拥有者,就可以参与融券。而证券公司之间,同样可以作为客户相互融资融券。

回购交易的广泛应用

以美国为例,融资融券交易不仅把各参与主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这种信用交易体系也与货币市场、回购市场紧密结合,这来源于美国货币市场的高度开放性,各个机构均能进行货币市场工具交易,在这些货币市场工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回购交易了,这就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提供了获得所需资金和证券的渠道。

台湾地区的双轨制授信模式

与日本的“单轨制”不同,台湾地区的融资融券制度实行的是“双轨制”模式,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的融资融券交易同时存在。证券金融公司既可以为证券公司办理资券转融通,同时又直接为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双轨制”模式下,只有一小部分证券公司是经批准可以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其余的证券公司则没有营业许可。获得融资融券许可的证券公司可以给客户提供融资融券的服务,然后再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相当于日本的“单轨制”模式;而没有许可证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的委托,代客户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融券。从台湾地区信用交易的状况来看,基本上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的垄断地位大大削弱

在“双轨制”的结构中,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既可以通过证券担保的方式从证券金融公司获得资金,也可以将不动产作抵押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机构融资,或者通过货币市场金融获得所需资金,因此,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大大削弱了证券金融公司的垄断地位。

竞争促进了证券金融公司运作效率

台湾地区有四家证券金融公司,在信用交易提供转融资上展开了近似有效的市场竞争,促使证券金融公司更加注重市场化经营和风险控制,从而促进了信用交易的运作效率。

从转融资到直接融资

由于台湾地区具有信用交易资格的证券公司很少,加上转融通资业务的萎缩,证券金融公司更多地转向直接为个人投资者提供资券融通,逐渐成了一个市场化的融资公司。

中国融资融券业务可行的运作模式

国际上所存在的各种业务模式,都是与其国情或地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所以我们在选择业务模式上也应该以目前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实际为基础,建立自己的运作模式和业务框架。

业务模式应便于监管

由于分业经营、投资者素质等因素,“市场化”的信用交易模式并不适合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而只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日本的“单轨制、专业化”模式更具实践性。

首先,目前我们的证券监管手段滞后,“单轨制”可以使证监会通过调控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的放大倍数,控制进出证券市场的资金和证券流量,从而轻松调控市场。这样可以及时、有效的控制金融系统风险。

其次,我国的证券公司资本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落后、创新能力有限,使用证监会主管的证券金融机构的半官方信用,部分替代了券商信用,有利于在信用环境薄弱的情况下,推广融资融券业务。

分两步走策略

虽然现在融资融券的基础性制度已近于完备,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例如现在分类监管下的资格准入问题、证券金融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市场地位问题、证券的选择与折算率问题、证券公司信用评级经验的缺乏问题,都给以后的业务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两步走的策略。

试点阶段

按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控制指引》等的规定,实行证券公司分散授信、证监会统一监管的方式规范信用交易业务。

在资格准入上,采用创新试点资格准入制度,证券公司采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开展业务。

在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评价体系上,由证券公司根据风险监管的标准各自指定客户授信指标和评价体系,这也可以为集中授信提供依据和参考。

在这个阶段,融券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的要求将大大提高,所以建议试点阶段以融资为主,这样做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有积极的作用,防止机构客户利用融券业务操纵市场、形成不正当竞争。

此外,大小非股权在这个阶段不应该参与融券交易,防止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发生,将市场稳定放在首位。

推广阶段

当以混业经营、股权全流通、投资者成熟、客户评级体系的完善等为标志的市场条件成熟后,由证券金融公司进行集中授信,形成“单轨制、专业化”的信用交易模式。证券公司以客户资产作为担保向证券金融公司进行转融通,获取客户所需的资金和证券;证监会通过控制证券金融公司的转融通指标,来达到间接调控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目标。

融资融券打通的是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在分业经营模式下,加大了证券金融公司组织信用交易的难度,在混业经营下,其运作将更加畅通、有效。

另外,全流通也将大小非股权的变相流通和寻租行为变为泡影,可以增强市场各参与方的公平竞争,避免因为信用交易制度产生信用滥用和操纵市场行为,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波动性。

最后,客户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给市场各参与方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减少授信向机构客户的偏移。

市场监管任重道远

对于一项新业务,要保持其平稳运行,有效的市场监管是根本措施,对融资融券来说,由于其杠杆效应,市场的微小波动,就有可能在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所以监管层如何通过对融资融券的控制间接的调控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且任重道远。

加强操纵市场的监控

由于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力量和资信实力的巨大差距,会导致二者在获取信用额度、保证金比例、融资融券利率和费率上向机构客户的过度偏移,这就会很容易产生机构客户的市场操纵行为。所以,为了维护市场稳定与公平竞争,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市场操纵行为,以保证整个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长期的健康发展。

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及时调整放大比例,控制金融系统风险

放大倍数恶性扩大会直接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造成股市泡沫的产生,所以应该通过监控市场流动性指标来及时调整放大倍数,稳定交易秩序,控制市场风险。

细化担保券的折算率体系

担保证券的抵押率即折算率直接关系到客户信用额度的大小,目前交易所规定的折算标准并不能合理的表征担保券的风险,所以,细化担保券的折算率体系,并定期调整,使担保券的风险与折算率相匹配。否则,由于折算率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投机动力。

深入研究客户信用评级体系

客户评级体系的建立是融资融券业务中的核心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客户的融资、融券额度,还与证券公司的业务风险息息相关。但是在业务开展的初始阶段,数据匮乏,国外的现代评级系统并不适用,另外,我国证券公司缺乏信用评级体系的经验和技术,而融资融券的业务特点也决定了不能照搬银行的评级体系,所以建立标准化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解决融券积极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成立证券金融公司

在前期试点阶段,由于融券业务必须以自有证券作为融券对象,融券未来价格的下跌带来的损失将全部由证券公司自己来承担,因此,证券公司对融券业务的积极性会明显弱于融资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角色将由融资业务来扮演。所以为了规避券商因为提供融券业务带来的市场风险,应该尽快设立证券金融公司,建立转融通机制,以规范业务推广的市场主体结构。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4篇

一、国外融资融券主要模式

目前,国外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另一种是以证券金融公司为主体的”专业化”融资融券模式。前者是以美国、中国香港等为代表的分散式模式。后者是以日本、中国台湾为代表的集中授信模式[2]。(1)市场化模式市场化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市场上不存在证券金融公司,券商用自有资金或证券向投资者融资融券;当券商资金或证券不足时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转融通,再借给投资者。(2)专业化模式专业化模式分为”单轨制”、”双轨制”两种形式。前者以日本为代表,后者以台湾为代表,两者在细节上有一些不同。日本融资融券模式日本实行的是单轨制的集中授信模式。国家设立证券金融公司专门从事信用交易业务,当券商资金或证券不足时,证券金融公司可对其进行融资或融券。在单轨制的模式中,证券金融公司只能向证券公司融出资金和证券,不能直接对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证券金融公司在市场中表现出较强的垄断性。证券金融公司通过短期金融市场、日本银行和一般商业银行来筹措资金或股票。台湾融资融券模式台湾实行的是双轨制的集中授信模式。在”双轨制”的结构中,证券金融公司以证券质押的方式获取资金来源。在双轨制的模式中,证券金融公司既可以为证券公司办理融资融券业务,同时又可以直接为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

二、美、日、台融资融券制度的比较分析

不同融资融券模式其区别在于交易模式中隐含的关键性机构不同【3】。在美国”市场化”模式中,券商是绝对的枢纽,承担了最大的风险控制责任,同时也是最大利益获得者。在这种制度中,券商直接面对客户,直接从事再融通交易,所有的风险都由券商共同承担,政府主管部门不需要设立证券金融公司进行控制。在”专业化”模式中,以日本为代表的集中化模式是一种集中授信交易模式。不仅客户不能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而且证券公司也不能直接向银行融资融券,只能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向银行融资融券。以台湾为代表的中间型信用交易模式,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的融资融券交易同时存在,证券金融公司不仅可以为证券公司办理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还可以直接为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在市场发育时间短、监管手段滞后、信用环境薄弱的情况下,使用这种”专业化”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住风险,但在便于监管的同时,也资源配置的效率也有一定的损失。

三、我国融资融券的模式探讨

国外模式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首先,要根据市场的成熟状况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授信模式。其次,市场化模式代表总体发展趋势和方向【4】。要正确选择我国的融资融券模式,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①证券市场规模小;②证券市场受政府影响大;⑨证券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④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⑤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强,信用程度低[5】。同时,应当遵循三个基本理念:交易成本尽可能低、便于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减少交易摩擦。我国融资融券模式的选择,首先考虑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市场化模式;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证券金融公司授信模式。就我国现阶段来考虑,两种模式均不太适合直接照搬。

(1)美国模式尚显不足美国模式确能发挥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但是,这建立在各参与者严格自律的基础上,尤其是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健全、有效,风险监控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要达到较高标准。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法律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也还没有真正建立,各市场参与主体投资行为不成熟,因此完全照搬风险较大。

(2)日本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制度建设不适应日本模式虽然便于风险监控,且与我国现行的监管模式总体相适应,但由证券金融公司专控融资融券交易的机制将极大限制证券公司的积极性,不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整体运行效率,无法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融券服务。应该看到,混业经营是今后金融业发展的总趋势,在我国加入WTO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化取向是必然趋势。我们在制度设计时,也尽可能的采取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减少制度变革成本。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交易是境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种成熟的交易制度,是证券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具有提高市场流动性、缓冲市场波动、发现市场合理价格的积极作用,是完善证券市场机制,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逐步开展,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高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并促成券商经营模式的转变、增强证券公司盈利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一、融资融券的含义及特征

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的定义,融资融券业务,是指在证券交易所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人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根据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中的规定,融资融券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融资融券交易的特征有:双向交易、保证金与杠杆。融资融券结束了我国A股市场只能进行单边交易的格局,为投资者提供了卖空渠道,改变现有盈利模式和市场结构。同时保证金模式为投资带来杠杆效应,当然也带来相应的风险暴露。

二、发达国家或地区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

(一)美国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证券卖空交易开始发展成为大量日间交易的、由专业机构服务的市场。华尔街上许多龙头公司不仅获得了跨越式的利润增长,而且激起了1929年崩盘及以后一系列的萧条之后大量极佳的投资机会。飞速发展的经济燃起了华尔街上的证券投资热情,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和退休基金冲进了市场,许多公司利用股价的上涨而发行混合型证券,如可转换债券,有的公司利用上涨的股价作为资金而参与市场并购浪潮,也带动了套利交易的发展和AmericanDepositaryReceipts(ADRs)的流行。

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于期权交易的繁荣和B-S期权定价公式在资本市场上的广泛运用,以及基于期权的股票借贷行为管理,使得卖空交易得以进一步发展。另外,在供给面上,70年代美国证券托管银行开始为保险、公司投资组合和慈善基金提供证券出借服务,很快法律也允许养老金参与证券卖空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到了80年代中期,美国大部分的机构投资者都使用卖空交易,证券卖空也已经完全制度化。1980~2007年纽约交易所客户信用交易融资余额由1470亿美元增长到3978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5%。美国采用的是分散化的信用交易模式,也是典型的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由于美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回购市场,因此美国对信用交易主要依靠市场因素,对券商的借贷关系并不积极主动地干预,采取了市场化的授信模式。美国《1933年证券交易法》规定了市场化的授信模式,券商可以向任何一家合法的联邦银行借款借券。纵观美国融资融券的悠久历史,融资融券制度为完善美国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市场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市场化的分散信用交易制度下,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证券公司的角度来看,融资融券业务的稳定发展给证券公司提供重要的利润来源;但是关于卖空交易,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待于完善。

(二)日本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日本于1951年推出保证金交易制度,保证金率及相关的管理由大藏省进行。1954年日本通过了《证券交易法》,在规范了之前的买空交易的同时,又推出融券卖空制度。很快又成立了日本证券金融公司,专门负责提供信用交易的资金。这标志着日本的卖空机制正式确立。1960年,日本规定允许证券金融公司向客户提供债券交易融资,这成为证券金融公司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交易融资规模一直不断上升,使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股票融资交易发展呈下降趋势,80年代末跌至最低。90年代后融资融券交易占市场总交易额的比例一直在20%左右。在1997年、1998年和2001年,日本又分别对信用交易规则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虽然日本股市一直低迷,但是融资融券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而且个人投资者占信用交易的比重呈不断上升之势。

日本是典型的集中授信模式,由于日本金融体系上的主银行制度,为防止银行资金在证券市场中可能的渗透性,日本实行了以证券金融公司为主的专业化授信模式,日本《证券交易法》专门规定了集中的授信模式,日本现在主要有三家证券金融公司,即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大阪证券金融公司和中部证券金融公司,这三家公司在日本信用交易市场中处于完全垄断的地位,他们提供股票抵押贷款、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面的融资融券服务,而券商在信用交易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中介客户融资融券,并且可以从证券金融公司得到融券资金或借款。日本融资融券发展历史也较为悠久,由于采取了政府专门监管下的专业证券金融公司经营,从而避免日本主银行体制可能带来的过分渗透。另外,债券的融资融券交易是日本的一个特色。

(三)香港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1994年1月,香港的融资融券机制正式出台,联交所推出受监管的股票卖空试验计划,选择了17家总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及流通量不少于50亿港元的股票进行卖空,采取类似美国的报升规则,规定其只能以不低于当前最优价的价格卖空。1996年3月,联交所推出一项修订计划,增加可卖空股票的数目至113只,并取消卖空的报升规则限制。1998年9月,限制卖空规则又被恢复,同时规定豁免此规则限制的情况。香港证券市场的成熟度较高,其融资融券的主要模式是分散的信用模式,具有信用交易办理的券商可以利用自有资金或银行抵押贷款为客户提供借贷资金。香港的授信中介是中央结算公司,它提供自动对盘系统对卖空交易进行撮合成交。中央结算公司建立了股票借贷机制,首先选择可供借贷的证券,建立借贷组合,然后提供给信用交易办理券商,再由券商提供给投资者融券服务。中央结算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中具有较强的中介和管理作用,但并不直接向投资者服务,而是由券商向投资者提供服务,所以,香港市场是一种分散化的市场授信模式。

三、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一)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积极影响。一是信用交易的推开将增加证券公司的利息收入。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初始阶段,证券公司利用自有的资金及证券,通过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直接从中收取利息;而在此后,随着证券金融公司的介入和“分散信用”模式的推进,证券公司可以从更大规模的交易中赚取利差。因而,融资融券业务的信用交易为证券公司增加了新的盈利渠道。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利息收入约占证券公司全部营收的15%左右,日本、台湾等国或地区的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利息收入也占到全部营收的10%左右。从我国内地开展试点以来的情况看,若以8%作为融资融券的统一利率水平,日交易额为1000万元,每年250个交易日,则融资融券业务每年可带来2亿元的利润,若以6家试点证券公司及另外5家参与试点联网的证券公司净资本的20%为融资融券年交易规模计,则每年可带来约30亿元的利息收入。

二是融资融券业务促进了证券交易活跃,将增加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前,我国证券市场一直都是“单边市场”,缺乏有效的做空机制。当行情出现持续下跌时,投资者则纷纷远离市场,证券公司佣金收入也随之大减。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为市场提供做空机制的同时,还可与股指期货相配合,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完备的套期保值渠道,能够降低投资者参与市场的风险,提升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极大地吸引了场外资金进入市场交易。因此,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也必然增加。特别地,在行情看跌时,若没有融资融券这一做空机制,交易活跃程度将受到较大冲击,但利用融资融券工具,投资者可以将融入的证券先卖出,在价格下跌后再买人证券用于偿还以实现盈利。因此,交易的活跃程度将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从而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也将得到较大保障。

三是融资融券业务推动投资者专业性程度的上升,将增加证券公司的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融资融券业务要求投资者对市场行情能有较为准确、全面的把握。因此,投资者在作出并执行融资或融券决策前必然会寻求相关专业建议,这将给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优质的咨询服务创造新的契机。同时,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业务中还可提供专业的财务顾问服务、资产管理服务等,这些中间业务的提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证券公司的中间业务收入。

(二)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潜在风险。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融资融券业务的操作风险。主要指证券公司在动用自有资金或者证券为投资者融资融券过程中由于市场行情判断措施所引起的风险,例如股票上涨误判为下跌时,错误融出资金。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证券公司对此业务的研究不够深入以及相关人员对市场行情判断出现较大偏差产生的,是一种或有损失。理论上讲,如果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量充足,则其资金的融入融出和股票的融入融出可以实现动态平衡,因此在整个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股票风险和资金风险的自我对冲。但在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期间,由于只允许证券公司利用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因此,证券公司很难具有充足的资金和股票规模,同时其研发能力和研发素质较发达国家相关机构相差甚远,因此潜在的操作风险较大。

二是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融资融券的信用交易特征具有放大证券交易量的效应,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所需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当资金向客户融出时,在一定时期内就被客户所占用,在现阶段,由于证券公司从外部获取的资金规模有限,且期限有严格限定,因此随着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到期资金被客户大量占用,而证券公司无法扩展其他有效的筹资渠道,将会造成资金流动性风险。

三是客户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客户在其账面损失超过缴纳的保证金后由于实施违约行为而产生的风险。在融资交易中,证券公司以自有或筹措的资金提供给客户使用,希望获得相关的利息和手续费收入,客户则希望通过融入的资金获取股票市场中的收益,证券公司和客户是在承担巨大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这种利益的。如果证券市场出现大规模的下跌或投资者操作出现失误,通过信用融入资金的投资者将会遭受超过保证金数额的亏损而不履行还款协议,因此证券公司将存在可能无法追回巨额款项的可能。

除此之外,融资融券交易对证券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是一次考验。作为一项新业务,其推出必然会对证券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冲击。若证券公司不能对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及时有效的完善,则可能对证券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完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是战略上要充分重视融资融券业务。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无论是对整个资本市场,还是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经纪业务竞争格局和投资业务、营业收入等都有相当的正面影响,因而,证券公司必须在准确把握其风险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对此业务予以重视。

二是证券公司应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寻求外源性融资扩大自身规模。对于非试点证券公司,由于营业网点相对较少、经纪业务规模小等原因,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并以此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规划;与此同时,积极实施股份制改造,寻求外部融资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实现首发上市,同时大力拓展经纪业务的规模和质量,搞好综合投融资业务,并据此转变自身的经营模式,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大规模展开创造坚实基础。

三是确立转融通制度。融资融券试点展开后,要同时进行转融通业务的设计和准备。尽管一些券商已经完成了上市,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充实资本金,但在市场走弱的环境下,上市的证券公司再融资活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对于那些还未上市的证券公司来说,则只能靠增资扩股这一条渠道。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之初,由于严格控制,资金供需矛盾不会表现得特别突出。但是作为一项长远的制度设计和业务安排,转融通制度的设计和准备充分考虑到了这一业务未来的发展。转通制度的建立和专业金融公司的加入将对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迅速扩大产生积极影响。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海啸;融资融券业务;潜在风险;研究

一、引言

金融海啸爆发的主要表现包括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恶化、商业破产数显著增加、货币币值出现大幅度的贬值、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率急剧增长以及社会经济普遍萧条等,甚至会引起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因此金融海啸的破坏力是巨大的。目前学术界和经济界认为金融海啸产生的内在原因主要包括国际经济的失衡、货币体系的扭曲和国际游资的攻击等,外在原因则直接表现在信用交易制度的潜在风险等方面。因此,从金融海啸的视角分析融资融券业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二、金融海啸概述

(一)美国金融海啸造成的影响。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不仅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破产申请案例,同时也成为了金融海啸爆发的导火索。雷曼兄弟曾经在美国连续40年独占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之首,在一周的时间里股价暴跌77%,次贷亏损的情况愈演愈恶劣,一年内公司股价下跌了近95%。其次,华互银行的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储蓄银行,这些现象的发生都预示着美国金融海啸将全面爆发[1]。

受到美国金融海啸的影响,伦敦股市、德国法兰克福股市、巴黎CAC40股市以及俄罗斯股市均大幅度下跌。引领欧美股市的是金融和保险股,法国安盛保险公司股价下跌8.5%,德国商业银行股价下跌9%,而英国汇丰银行股价更是暴跌到17.55%,宣布收购美林公司的美国银行股价下跌到21.3%。在美国经济危机发生的一周时间里,伦敦富时100指数与日本日经225指数分别跌至21%和24%。全球市值在短短一星期内蒸发6万亿美元,环球股市也同步经历着黑色的一周[2]。

(二)美国爆发金融海啸的原因分析。针对于美国爆发金融海啸的原因,在学术界和经济界众说纷坛,但是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衍生了过多的金融工具,货币信用额度被过分透支;2、国际货币体系的失衡,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质疑;3、国际游资的攻击等[3]。

从美国抵押贷款公司办理业务的对象来看,大部分是没有还款保障能力的、信用等级较低的人群,面对高额的贷款利率,群众还钱几乎成为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在各种产业的推动下,例如房地产等,贷款公司对外的放贷力度会进一步提高。由于美国金融领域的竞争较为激烈,为了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贷款公司不惜设置一些诱惑力极强的优惠条件,例如零首付和延迟本金还款等,这种做法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加了信用风险。在这种市场信用环境下,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依然将“次贷”从抵押贷款公司手中买了下来,并创造出了更多的金融工具,例如MBS、CDO和CDS等,金融工具衍生以后,会通过相同的途径继续在金融市场内贩卖,这使得信用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剧,然而这些金融产品的投资人却没有意识到信用风险的破坏力。当信用风险全面爆发时,债务危机便会进一步加剧,进而形成破坏力不可想象的金融海啸[4]。

三、融资融券业务概述

(一)融资融券业务的概念。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例如现金、国债、基金和股票等的经营活动。由于这种业务对双方的信用度要求较高,因此又可以称之为证券信用交易。

融资融券业务从业务类型上又可以划分为预测某个或某些标的证券价格上涨的融资业务和预测某个或某些标的证券价格下降的融券业务,不管是融资业务还是融券业务,参与业务的主体主要包括投资者、证券公司和股市,即对于融资业务而言,投资者提供给证券公司担保物,获得资金支持,然后投资者在股市买入预测证券,等待价格上涨以后卖出证券,获得资金。在投资者获得资金以后将资金归还给证券公司,并取回担保物,获得其中价差[5]。

对于融券业务而言,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获得预测证券,并在股市中卖出预测证券,等待价格下降以后再买入证券,最后将证券归还给证券公司,取回担保物,获得差价。不管是融资业务还是融券业务都要遵循一定的限制条件,即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最长期限为6个月。

(二)融资融券业务国内外发展现状。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开始在国内推行,获融资融券余额128亿元,到2011年底,我国融资融券余额已经增长到了382亿元,是2010年的两倍还多,到了2012年,融资融券业务仍然以2倍多的增速上涨到895亿元。在2013年,融资融券业务出现激增现象,上涨到3465亿元,同比增长287%。进入2014年,融资融券业务的膨胀发展趋势并没有减缓,而是保持增速状态,2014年底,仅仅沪深两市融资融券规模就已经突破了1万亿元,2015年4月1日,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5月20日突破2.0万亿元,到6月18日达到融资余额的峰值,即2.2666万亿元,但是自次日之后,融资规模呈现跌落状态,到2015年底,融资余额重新回到1万亿元以上。因此,对于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而言,2015年是跌宕起伏,变化最大的一年[6]。

对于国外而言,绝大多数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允许融资融券交易,对于美国而言,融资融券交易占证券交易总量的16%到20%,日本占到15%。其中,美国采用的融资融券业务模式为分散授信模式单轨制,日本为集中授信模式单轨制,我国大部分是采用集中授信模式双轨制,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台湾地区。

四、透过金融海啸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的潜在风险

尽管金融海啸的爆发与国家的内部环境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从引发金融海啸的直接原因上分析,信用杠杆交易的严重失衡仍然是造成金融海啸的最核心因素,因此,透过金融海啸分析同样作为信用交易的融资融券业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是十分必要的,融资融券业务的潜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杠杆交易下投资者面临更大的风险。融资融券交易具有杠杆交易的特点,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时,与一般交易相同,都要面临判断失误和遭受亏损等风险。由于融资融券交易在投资者固有基础上提供了一定比例的交易杠杆,因此其面临的亏损指数将进一步被放大,例如投资者以100万元买入一只普通股票该股票从10元一股下跌到8元一股,投资者的损失便是20万元,即亏损了20%;如果投资者以100万元作为保证金,以50%的保证金比例融资200万元买入同样的一只股票,股票面临同样的跌落幅度,则投资者的损失将是40万元,即亏损40%,这种杠杆交易的性质便是在高收益和高风险间徘徊。其次,融资融券交易并不是无偿融资的,还需要支付利息费用,因此当投资者买入某只证券以后,如果证券价格下跌,投资者不仅要面临着大量的投资损失,同时还要支付一定量的融资利息。由此可见,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杠杆交易存在的风险是巨大的[7]。

此外,从证券公司的角度分析,信用杠杆交易对其产生的潜在风险也是巨大的。从金融海啸的角度分析,融资融券交易的达成是基于对业务办理双方的共同信任,当一方出现信任问题时,这种交易带来的损失都是不言而喻的。当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市场的竞争环境会越来越剧烈,此时如何保证投资人的信用问题便是众多证券公司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监管风险。融资融券业务是连接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之间的桥梁,其不仅有助于提高信贷资金的合法性,同时也对相关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存在于我做金融市场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和风险监管,作为一项风险指数较高的金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一旦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便会使商业银行的问题进一步严峻。其次,监管部门如何在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中发挥出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样是相关部门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融资融券业务与股票市场息息相关,然而股票是巨大的风险市场,因此股票的风险性特征会抑制监管部门价值的表达[8]。

(三)券商机构将面临严峻挑战。市场风险管理不到位,投资者风险监控机制不完善是引发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分析,在推动融资融券交易的过程中,融券机构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从融资融券业务模式分析,其与传统的经济业务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典型特征,因此为了适应业务特点,提高券商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从业务参与者的角度分析,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投资人中包含大量的中小投资者,即资金水平一般的投资人,对于这样的投资群体而言,很有可能出现投资违约风险,违约原因也是多样化的,因此这对于券商机构采取防范措施而言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当券商机构对投资人风险监控的力度不到位时,很容易出现业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并且进一步放大风险的破坏力。

除上述几种破坏力较大的风险以外,在推动融资融券业务的过程中,投资者和证券公司都会面临着损失惨重的风险。因此,在推动融资融券业务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推出时机,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形成较为完善的融资融券框架体系。其次,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融资融券业务在法制环境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投资者素质的监测力度。最后,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和投资者风险监控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美国金融海啸,探讨了金融海啸爆发的破坏力和造成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融资融券的相关内容,说明了融资融券业务的定义和发展状况。最后,从金融海啸的视角详细探讨了融资融券业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 许鹏伟.透过金融海啸看融资融券业务的潜在风险[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01:35-38.

[2] 许鹏伟.从金融海啸看融资融券业务的潜在风险[J].中国证券期货,2008,12:36-39.

[3] 强欢.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

[4] 陈鹏.配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5] 谢杰.市场操纵犯罪的机理与规制:法律与金融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4.

[6] 谢国.中国经济崛起背景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

[7] 颜延.金融衍生工具卖方义务研究[D].南京大学,2013.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转融通机制;转常规;证金公司

一、引言

当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由于转融通还没有正式推出,证券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证券进行融资融券,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融资规模和融券规模严重失衡,使得融资融券业务的做空功能无法真正实现。推出转融通业务,拓宽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和证券来源,是融资融券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融资融券与转融通

融资融券是指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我国于2010年3月31日,正式推行融资融券业务交易试点。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以往的单边市状况,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机制的积极举措,是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创新。试点以来,总计三批25家券商被批准试点该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取得了平稳、较快的发展,融资融券规模保持稳步上升态势。

但由于试点阶段券商只能使用自有资金和证券开展此业务,导致该业务绝对规模十分有限,融资融券在市场总成交中占比极小。从国际上来看融资融券标的达到全部的50%以上,而25家试点证券公司用于开展融券业务的券源品种及数量都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造成了融资规模和融券规模的严重失衡,融券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融资,个股“做空”力量也极其微弱,融资融券很少发挥到它价格发现的功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融资融券的核心机制――转融通。

所谓转融通,是指由银行、基金、保险公司或专业的证券金融公司等机构提供资金和证券,为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和证券来源,证券公司则作为中介,将这些资金和证券提供给融资融券客户。转融通机制的存在,使得信用交易不仅仅局限于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证券。证券公司可向提供资金和证券的其他市场主体进行融通,这将大大拓展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空间。所以,根据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积累的经验,从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创新的客观需要出发,2011年10月19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转融通业务主体的证券金融公司,将不以营利为目的,在提供转融通服务之外,将肩负对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情况的监控、监督职能。2011年10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转融通业务将适时推出。

“转融通”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宽融券渠道,增加标的证券,改变因券商不愿出借证券而导致的市场“无券可融”的现象,为融资融券业务打开更大空间,它将给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推出转融通业务是融资融券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海外转融通模式分析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的不同,金融体系、信用环境以及社会制度的差异,各国和地区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根据是否存在专门的信用融通机构,融资融券可分为市场化的分散授信和专业化的集中授信两种模式。实行分散授信模式的代表国家是美国,英国。根据融通过程中证券金融公司、证券公司以及投资者的关系,集中授信模式还可以分为单轨模式和双轨模式。单轨模式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只负责对证券公司的融资,再由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实现融通,代表国家是日本;双轨模式是指证券金融公司既可以对证券公司实行转融通,也可以直接向投资者转融通,代表国家是台湾。

(一)美国的分散制授信模式

分散制授信是指没有制度化的集中授信机构,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由大量的、分散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办理,授信机构资金不足时,可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拆借;证券不足时,可向其他投资者或证券公司借入的融资融券体系。有赖于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信用体系,美国实行分散化授信模式。该模式最大特征就是高度的市场化,不存在专门从事信用交易融资融券的机构,对信用交易主要依靠市场因素,对券商的借贷关系并不积极主动地干预,证券公司可以向任何一家合法的金融机构借款借券。在融资融券的资格上,几乎没别的限定,只要是资金的富裕者,就可以参与融资,只要是证券的拥有者,就可以参与融券。所以,融资融券来源丰富且稳定。

(二)日本的单轨集中制模式

集中制授信是指由证券监管机构或其他政府部门设立的、带有一定垄断性的证券金融公司负责对各证券公司提供转融通服务,再由证券公司负责对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的融资融券体系。由于日本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信用环境越薄弱,对专业化机构监控的依赖性越大。因此,日本实行了以证券金融公司为主的专业化集中制授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在信用交易资金流动中处于垄断的专营地位,提供股票抵押贷款、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面的融资融券服务,而券商在信用交易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中介客户融资融券,并且可以从证券金融公司得到融券资金或借款。因此,日本的融资融券模式专业化较强,而市场化不足,融资融券来源也相对狭窄,加大了证券公司的融券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

(三)台湾的双轨集中模式

双轨制授信模式是指投资者的融资融券交易服务即可以通过由证券监管机构或其他政府部门设立的、带有一定垄断性的证券金融公司直接提供,也可以由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提供,当证券公司资金或证券不足时,可以通过证券金融公司提供的转融通业务来弥补的融资融券体系。台湾的金融市场并不发达,因而台湾从自己的市场特点出发,选择了日本式的集中授信模式,但又不同于日本模式的双轨制授信模式。在该模式下证券金融公司处于既垄断又竞争的地位。投资者可以选择是从合规证券公司获得融资和融券,还是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和融券。这样就打破了集中信用模式下专业证券金融公司的垄断地位,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运行效率较高。

四、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及转融通模式确定

(一)采用集中制信用模式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总的来说还不够成熟,还存在较为浓重的行政色彩,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法律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也还没有真正建立;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相互割裂,融资融券体系尚未建立,各市场参与主体的规范运作、信息披露机制、有效监管机制都还有着明显的不足。还不能满足“市场机制完善、法制框架健全、信用基础好”这些实施“市场化”模式的必要条件。如果采用分散授信模式,转融通业务开展后将很难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而融资融券业务本身高杠杆率的特点也将加大我国证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因此“市场化”模式只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现在的现实选择。国务院2008年公布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自有资金或证券不足的,可以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和解散由国务院决定。证监会2011年10月26日颁布的《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作为转融通业务的主体,“证券金融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履行下列职责: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服务;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监测分析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情况,运用市场化手段防控风险;证监会确定的其他职责。”通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转融通业务采用了日本的单轨制集中授信模式,这符合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

(二)主要内容

转融通业务将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从前两批11家券商中选择部分券商参与转融通业务试点,选择标准根据券商净资产和转融通业务的具体筹备情况。转融通试点初期,参与试点的券商将会有不同的融资融券授信额度,具体的授信额度将与券商的净资本挂钩,并需要向证券金融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券商自有股票。保证金比例将与券商的评级相挂钩,评级高的保证金比例就要低。作为转融通业务的主体证券金融公司只对证券公司转融出资金和证券,提供融资融券的批发业务服务,不直接面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客户;证券公司从证券金融公司融入资金和证券后,对其客户进行融资融券业务。这样,证券金融公司办理转融通业务和证券公司办理融资融券业务在流程上实现了完全分开,更便于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层控制和管理。证券金融公司通过证券公司的数据报送,并与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机构建立融资融券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完整的融资融券业务统计监测体系,全方位监测监控融资融券交易和运行,这样证券金融公司兼有“中介”和“监管”职能。

五、前景展望

转常规后,融资融券成为一种机制,转融通业务是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一项有力补充,它将加大融资融券业务的做空力量。在转融通业务开通后,其配合融资融券业务和此前已经正式上线的股指期货业务一道,形成了一个较当前相对更加完善的A股市场做空体系,更加有利于资本市场走向成熟完善。

(一)市场机制将更加完善,融资融券市场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转融通业务开通后,证券金融公司在证券公司和资券供给方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大大通畅了融资融券交易的流程,信用交易将变得更加普遍。转融通把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紧密地联合起来,使股指期货的套利、套保等各项功能得以更充分地发挥,使得融资融券的做空功能真正得以实现;可供融资的资金及可供融券的股票数量都将成数量级增长,为融资融券的做多和做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证券支持,解决了券源不足的问题,从而活跃了证券交易,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将得到显著提高,融资业务和融券业务发展失衡的现状也将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些都将进一步平衡市场多空力量的对比,有效平抑股票价格的非理性波动,充分发挥融资融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二)将开启多发共赢之门

转融通的推出丰富了市场的投资策略,扩大后的融资融券标的将更贴近于投资者的需求,使得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风格,采用适合自己个性和风险偏好的投资策略。投资者有了完善的双边交易工具,就可以构建对冲组合,有效实现投资目标;转融通业务几乎利好所有金融机构,届时,保险、银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都可以将其资金和长期持有股票融出给证券金融公司赚取息费收入,从而扩展盈利模式。而处于中介位置的券商被认为是最受益的群体。在转融通业务中证券公司通过向投资者融资融券获取稳定的息差收入和手续费,改变过去“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融资融券规模的扩大又会给其创造更多的佣金收入。因此,转融通业务将会成为各家券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崔媛媛,卢涛等.融资融券运行现状分析及问题剖析[N].证券市场导报,2010,10.

[2]王小丽.论我国融资融券监管法律制度[J].法治研究,2010,8.

[3]冯佳.转融通业务模式选择[J].中国金融.2011,20.

[4]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实行办法[N].上海证券报.2011,10.

[5]王璐.转融通将改变单边市格局[J].经济日报.2011,12.

[6]胡志坚.中国证券市场推出卖空机制对市场的影响[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1.

[7]杜恩斌.当前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完善下的转融通机制[J].2011,7.

[8]聂庆平.融资融券试点情况与转融通业务[J].中国金融.2011,20.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8篇

融资融券交易具体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银行、保险以及基金对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其二是证券公司对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目前,由于我国转融通机制的缺乏,证券公司不能从银行、保险以及基金取得融资融券,只能利用其自身资金以及证券对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业务。融资实质上是指投资者借钱买入证券;而融券实质上是指投资者借入证券卖出,并在事后的一段时间内归还证券。融资融券业务中券商面临着违约风险、对冲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因此需要投资者缴纳一定数量的资金或者债券进行抵押担保。

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引入卖空机制,除此之外还能给券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丰富投资者的选择以及价格发现等,然而试点期间的情况表明融资融券的基本功能并没有得以实现,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统计数据显示融资融券余额在2011年底接近400亿元,按平均的融资融券利率10%来计算,一年可以为带来40亿元左右的利润增长。 然而,由于融资融券的准入门槛过高,大多数投资者无法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并且融券数量以及规模过小,卖空机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以说融资融券业务除了给券商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他功能都是大打折扣。

(1)门槛过高

融资融券试点期间对证券公司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主要体现在对净资本的硬性要求方面——最近半年的净资本均在12亿元以上,过高的门槛导致试点期间只有25加证券公司能够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同时融资融券不仅对证券公司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对投资者同样也存在较高的门槛。首先券商将对参与客户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征信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收入以及支出等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开户年限等。 此外,融资融券对客户的资金量也有硬性规定—最低准入资金50万元,并且要求投资者了解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风险,投资者只有在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开户年限全部达标的情况下才能申请融资融券业务。

而美国对对投资者的准入资金门槛设立在2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大约在1.4万元左右,通过对比我国50万元准入门槛不难看出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是有钱人的游戏,而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融资融券业务则是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的。 相比之下不难看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门槛过高的问题。

(2)总体规模过小

融资融券试点业务在刚开始的时候,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不到1000万元,试点开始后的一个月融资余额就冲破了3亿元,融券余额也上升到了340万元,而到了2011年底融资融券余额已经接近400亿元。 相比试点业务刚开始时,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可以说已经初具规模,但相对于30万亿市值的A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仍很小。而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中融资融券交易量占了整个证券市场交易量的很大部分。

通过图1不难看出日本市场中融资融券的交易规模占证券交易金额的比重在12%至18%之间,而以我国当前融资融券余额400亿元来计算,相当于沪深两市6万亿成交金额的1.5%,与日本的资本市场相差甚远。此外,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市场规模相比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显得非常不足,总体规模过小导致了融资融券业务难以发挥引导市场合理定价以及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作用。

(3)融券品种不足

融资融券试点期间,融资交易的市场非常火爆,而融券交易则很少有人问津。以201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融资余额接近400亿元,而融券余额不足5亿元,融券规模不及融资规模的八十分之一。虽然融券业务规模小于融资业务是正常现象,但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之比一般在8:1到4:1之间。例如,美国的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以及投资银行都可以为投资者可以融券服务,由于美国市场上存在丰富的券源,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融券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其总体规模在1995年接近7000亿美元,占当时纽约交易所年交易额的五分之一。 显然我国融券规模不及融资规模的八十分之一的悬殊比例是不正常的,也严重影响了于融券业务发挥其做空功能。此外,试点期间可以进行融券卖出的股票只有90只,相对于A股市场总计2300多只上市股票,其数量过少,范围狭窄,制约了融券业务的发展。

(4)融资、融券发展两极分化

通过图2可以看到融资交易占融资融券业务总体规模的99%,而融券交易的比重仅有1%,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处于两极分化的地步。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融券交易赋予我国证券市场做空机制,特别是在股价被高估的情况下,理性的投资者能够通过融券卖出促使股价尽快回落。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融资融券成了融资业务的单人秀,双边市场又变回了单边市场。

(5)利率费过高

试点期间监管部门并没有规定对融资融券利率以及费率规定上限,反而规定了对融资融券利率以及费率的下限--不得低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目前,大部分券商将融资融券的利率定在了10%左右,其中融券费率大约比融资利率高2个百分点左右,而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仅为5%左右。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券商给出的融资融券利率高出市场利率2倍,这明显不是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合理价格,而是由于少数券商联合起来垄断市场的结果。例如,融券费率达到11%的话,这是否意味着投资者融券卖出股票必须要超过一个跌停板,才能获利?大部分投资者会觉得融资融券成本太高,而宁愿选择通过银行借贷,或者其他民间借贷的方式来炒股。

此外,券商对融资融券账户中的交易和普通账户中的交易收取的佣金和手续费也有很大差异。目前,普通账户中的交易费率在一般在万分之十左右,而融资融券账户的交易费率提高三倍左右,也是一个不合理的收费现象。

二、如何完善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

通过试点阶段以来的交易量,利润以及余额等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存在总体规模过小、融券品种不足以及融资和融券业务发展两极分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融券的做空机制发挥其功,限制了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针对融资融券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先从从融资融券业务的自身条件来进行优化,例如扩大总体规模、扩大融券品种数量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等。

(1)降低门槛,扩大总体规模

试点期间,我国仅有25家证券公司获得了融资融券业务资格,占全国证券公司总数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证券公司的数量限制导致了融资融券交易供给方数量的不足,是融资融券规模过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我国现有的100多家证券公司都可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那么市场现有的融资融券的规模将会翻4倍左右。因此,如何增加可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证券公司数量成了目前的首要目标。试点期间,净资本及分类评级这些硬性指标则是券商通过审核的主要障碍,现如今融资融券业务已经由试点在向常规慢慢转型,因此监管部门应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使余下的70多家证券公司都有机会参与到融资融券业务中来。例如,监管部门可以降低净资本方面的硬性要求,从原来证券公司近半年来的净资本必须保持在12亿元以上下降到6亿元左右。同时还应该采取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手段扶持中小证券公司发展,提高其在行业中竞争力,随着其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必然有更多证券公司会获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从而增加市场上证券的供给。

(2)扩大融券的品种和数量

融券业务在试点期间的标的股票仅纳入了90只,相比A股市场总计2300多只上市股票,其标的股票数量过少、范围过小,并且券商提供的融券品种多是银行股,众所周知我国的银行股是被严重低估的,用来作为卖空的对象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没有理想的融券品种的情况下,融券的做空机制将成为摆设。因此,如何扩大融券的品种和数量,使融资、融券平衡发展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试点期间融券业务针对的仅仅是单只股票,而随着融资融券业务向常规转型,完全可以考虑将基金也作为融资融券的交易对象。深沪交易所在2011年底扩充了融资融券的标的股票,除了将可以融券卖出的股票由原先的90只增加到278只,更重要的是将6只ETF基金以及一只中小企业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纳入其中。

(3)降低交易费用

目前,大部分券商将融资的利率定在了10%左右,融券费率则比融资利率高2个百分点左右,而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仅为5%左右。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券商给出的融资融券利率高出市场利率2倍,这明显不是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合理价格,而是市场垄断的结果。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利率费率水平过高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定价方法。例如,通过政策手段鼓励和扶持中小证券公司发展,提高其在行业中竞争力,并且在融资融券领域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减少各种各样的行政方式的干扰,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费率水平,促使其利率回归合理范围。

此外,融资融券账户中的交易费用也比在普通交易账户中的交易费用要高三倍左右,也是一个不合理的收费现象。虽然融资融券是信用交易,券商会面临一定的违约风险,但投资者也已经支付了较高的利率费用,可以说券商面临的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仅仅是电脑划拨的交易手续其收费标准应该等同于普通交易账户。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注释:

廖士光,杨朝军.证券市场中卖空交易机制基本功能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

陈晓芳,王亚玲.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利与弊[J].会计之友,2010.

证券日报[J],2011.

融资融券四大门槛吓跑股民[J].华商报.

美日和我国港台地区的融资融券模式[J].证券日报.

中国经济新闻库[J],2011.

融资融券研究[J].中金研究部,2008.

曹圣煜.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1.

张沛媛.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的授信模式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证券市场红周刊[J].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9篇

关键词:融资融券;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073-02

随着2008年8月1日起《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的施行,业界普遍关注的融资融券交易终于重新启动,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一次重大的交易制度改革和证券市场新的市场运作机制形成。但由于受到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融资融券并未在2008年底如期实施,反观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确实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而该制度本身的风险性也较强。

一、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融资融券交易在放大资金的同时也在放大风险。这种业务将助长投机行为,加剧价格波动,并增加整个资本市场风险。而通过借贷关系联系在一起的银行、证券公司也逃脱不了被投资者连带损失的命运。

(一)信用交易对新股发行的介入的不对称性

因为根据一般规定,新股在发行上市半年是不允许融券的,即便最短也有三个月的融券卖空禁止期。而同时,对新股发行承销、购券的信用融资在上市以前就存在。这种不对称的信用交易在保证新股发行成功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种不对称的信用交易支持下,市场定价将有利于发行者,而因为有了这种不对称信用交易的运用,发行者和承销商也会在利益驱动下,更为积极地采用市场定价的方式发行新股。从而提高发行价格,降低二级市场的获利空间。

(二)保证金交易的风险

抵押品一般是投资者本身账户的证券资产,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形式。通常抵押资产的价值下降时,投资者的其他证券资产价值也是同时下降的。所以“补充维持保证金要求”发生时,投资者的补偿能力可能受到制约而出现债务危机。

而且,股票市场的波动带来资产价值的变化和投资者财富的大起大落,杠杆效应自动放大这种巨大波动的幅度。当投资者选择保证金交易方式时,其证券组合变成高风险资产。当股市走低时,杠杆作用对一个高风险的证券组合产生“补充维持保证金要求”的概率比对一个低风险的证券组合的负面的放大效应要大得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当“补充维持保证金要求”的情况发生时,由于维持保证金低于最低要求,投资者被要求存放更多的现金或者证券资产进入“保证金账户”。经纪公司在股票下跌时强行卖掉投资者的股票,投资者就失去了在市场回升时重新盈利补偿损失的机会,经纪公司的强行平仓会造成投资者的巨大损失。更有甚者,经纪公司可能并不等待投资者运作补偿资金,甚至不必发出“补充维持保证金要求”,也不给任何通报,就卖出投资者部分或全部的证券资产,以偿还贷款。也就是说,在市场不景气时,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不仅损失资本,甚至失去对自己资产的控制。

二、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

基于融资融券本质上是“证券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四种。所以风险控制也应从信用控制的角度出发,重点考察业务关联各方在信用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交易制度的风险控制

1 在制度设计上的风险控制。重新启动信用交易时,在制度设计上要格外注重风险控制机制的设计。首先,应该创造良好的信用交易的大环境,特别要重视培养信用环境;其次,在信用交易的制度设计上更注重风险防范和控制,切忌仅仅单一地强调资金入市的思路。

2 信用交易模式选择的风险控制。国际比较研究表明,证券信用交易具有双重性,因不同国家及地区证券市场完善程度的差异,对证券市场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中国不宜采用证券金融公司主导的集中信用模式作为过渡型制度模式,而是应吸收市场化模式和专业化模式的优点,在把市场化信用交易模式作为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许可证制度作为过渡模式,严格规定股票信用交易主体的市场准入条件,只有符合规定条件的创新类证券公司才有资格申请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同时要建立信用交易资信评估制度,使证券公司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谨慎选择客户,防范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有效承担信用交易中介功能。

(二)交易主体的风险控制

1 投资者风险控制。为了保护券商与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之前,券商应当与投资者签订融资融券合同。合同中需明确规定券商及投资者的权力与义务。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融资融券业务流程、交易的风险与收益以及交易的杠杆效应。当投资者提交的担保物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低于证券交易所规定比例时,投资者必须按照证券交易所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补上规定比例部分的担保物。采用二级账户体系利于明确融资融券业务中的法律关系,也利于转融通中对抵押资产的运用,但要杜绝挪用客户资产问题。为了防止普通投资者特别是刚刚入市者过度被套,造成社会动荡,相关部门可出台一些硬性措施制止一部分人从事融资融券业务。

2 券商风险控制。融资融券交易有较强的杠杆效应,能在短时期内大规模增加交易额度,券商可以获取更多的交易费用,但是由于投资者水平难以辨别,使得券商风险加大。所以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时,券商要对投资者的资金实力、资产来源、信用状况及过去的交易记录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建立第一道有效的防火墙。

3 金融机构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在审查借款券商的抵押证券时,应着重审查用于抵押的证券是否具有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资格以及借款人资信状况。应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并将评估过程标准化。作为贷前审批的重要依据。在对证券评估时可对该证券的流通股本、股东人数、交易规模、波动性、净资产、净收益、公司的发展前景等指标作出明确的规定。金融机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开展此类业务的实施细则,并在取得监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券商通过质押证券获取商业银行贷款必须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合同应明确券商与商业银行的权利、义务、风险、收益及风险防范措施等事项。同时,实施细则不仅要规定质押贷款业务的流程,还应建立银监会、证监会许可的硬性规定。

(三)交易标的物的风险控制

1 抵押证券的信用管理。不同证券的质量和价格波动性差异很大,将直接影响到信用交易的风险水平,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证券都适合作融资融券交易,而应对其资格进行认定,并将认定标准成文化,作为贷前审批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就明确提出对重要指数股票和未纳人指数的股票应采用不同的质押折算系数。应着重审查用于抵

押的证券是否具有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资格以及借款人资信状况。

2 信用额度管理。(1)市场整体信用额度的管理。包括对融资保证金比率和融券保证金比率的动态管理两个方面。证券公司在融入资金购买证券时,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把购得证券交给商业银行做抵押,当证券价格下跌导致保证金比率低于保证金比利时时,商业银行将停止向该证券公司继续融资。(2)单只证券信用额度管理。为防止股票被过度融资融券而导致风险增加,应限制单只股票的信用交易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规定当一只股票的融资融券额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一定比例时,交易所应停止融资买进或融券卖出,当比率下降时再恢复交易;当融券额已超过融资额时,也应停止融券交易,直到恢复平衡后再重新开始交易。(3)投资者信用额度管理。规定最低保证金,设定投资者进入证券信用交易的门槛,只允许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及资信能力的投资者开设信用账户从事证券信用交易,并根据投资者的资信状况设立不同等级的交易限额。建议以一个季度为期限选择股票信用交易合约。还要以融资买进的全部股票作为担保品进行抵押;同样,在融券时,应按规定的比率向证券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要以融券卖出的全部价款作为担保品进行抵押,以预防可能的未来风险。此外,应建立信用交易的资信评估制度,资信评估机构将把信用账户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信用交易主体的资信等级。这是准确评价交易主体的资信状况,授予证券公司信用交易业务的资格和对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的重要依据,以此实现证券信用交易风险的动态控制。

3 标的证券资格认定。允许融资融券的股票应该是质地比较好的中大型股票,盘子很小的股票被剔除,亏损的ST股票被剔除,涨幅太大或者换手率太高、已经有风险的股票也被剔除。对股东人数的规定实际上是剔除有庄股嫌疑的股票,因为庄股一般股东人数很少,也应被排除在外。

(四)证券信用交易的监管

融资融券业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融资融券 交易成本 熔断机制

本文受2015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

一、融资融券交易的含义

融资融券交易,也叫信用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简单的说,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基于“证券价格会上涨”这一预期,以自有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品,向具有相应资格的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并按照双方约定的期限卖出融资买入的证券或以自有资金偿还借款本金并支付利息,投资者这种向证券公司融入资金买进证券的行为称为“买多”。

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基于“证券价格会下跌”这一预期,以自有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品,向具有相应资格的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在二级市场卖出,在双方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或以自有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投资者这种向证券公司融入证券卖出的行为称为“卖空”。

无论融资交易还是融券交易,核心内涵都在于一个“融”字,都是投资者以在一定期限内的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资金或证券借贷行为,所以融资融券的本质就是一种借贷行为,是借贷关系在证券市场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有利方面

(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价格发现

证券市场本身是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数量众多,每一名市场参与者都可以从公开的渠道快速的获得各类市场信息,市场的交易运行机制对每一名交易者都是公正和公平的。在这样的市场中,交易的买卖双方都可以根据公开的信息独立的对证券价格进行预测、调整和修正,并且做出决策。买卖的双方在竞价交易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预期,修正自己的报价,所以在连续交易的过程中证券的价格真实、连续地反映着市场上最新的情况。这种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高效、竞争的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就是所谓的价格发现。

融资融券交易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交易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融资融券能否获利完全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某时点上证券价格预期是否准确,一旦有信息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会传递到市场上通过交易价格反映出来。市场传递信息的滞后时间与信息的类型和投资者根据信息所做出的预期相关。一些诸如加息、印花税调整等当明确而清晰的信息滞后期较短,甚至第一时间就可以做出反应;而类似对调控政策的预期、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一些模糊信息,传递的滞后期可能较长。一般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在信息获取、交易速度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所以相比较而言中小投资者利用模糊信息实现操作策略的可能性更大。

融资融券机制的引入,让交易价格中融入更多的信息,从而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比在价格发现功能上更近了一步。

(二)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

融资交易中投资者对证券的未来价格的预期是看涨的,所以当某一证券价值被市场低估时,投资者就会通过融资买进该证券,从而促使证券价格上涨,当价格达到或超过证券正常价值区间时,融资买入者会反向卖出所融入证券,从而获利并偿还融入资金;反之,融券交易者会在市场过度投机时,选择价格暴涨并偏离其实际价值的证券融券卖出,从而导致其价格下跌,直至回到正常股指区间以下,此时融券卖出者可以在市场上以较低价格买入并偿还所借证券。可见融资融券交易可以有效防止证券价格过渡偏离其正常估值区间。

一般融资融券业务中,无论融资买入还是融券卖出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而且通常融资融券还会受到期限限制,出于成本和期限的考虑,大多数融资融券交易者都是中短线交易者。当市场在短期内出现价格的非正常波动时,通常会有大量中短期融资或融券获利者采取反向操作获利离场,从而能够有效熨平价格的震荡幅度,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

(三)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

融资交易的开展能够有效盘活存量资金,加大资金供给,从统计数据看,从2010年3月31日启动融资融券业务后沪深两市融资交易余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二季度一度达到两万亿以上,即使是市场低迷的三季度也保持在万亿左右;从国外的市场数据可以看到,在欧美市场上,融资交易的成交额占股市成交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台湾地区市场的这一比例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四十。从另一方面看,融券交易中融券卖出的行为明显起到盘活存量证券加大了短期证券供给的作用。

另外,无论是融资交易还是融券交易都是中短期内一买一卖或一卖一买成对交易的,这一特征在中短期内增加了交易的频次,同样起到增加市场交易量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证券市场的活跃度,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四)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投资者操作策略选择

投资者可以通过自有资金买入或自有证券卖出操作与融资融券操作的不同搭配选择形成不同的操作策略。单一策略中,可以通过融资买入后卖出或者融券卖出后买入的策略通过财务杠杆放大价差收益。

多空策略中,投资者可以在融资买入看多证券的同时融券卖出看空的证券,并且通过调整多头与空头的比例调整锁定收益的空间。当预计证券价格日内价格波动较大时,可以采取先买入后融券卖出再以券还券或先融券卖出再低价买入还券的T+0操作实现当日锁定收益或亏损。

配对交易策略的特点是无论市场行情是上涨、下跌还是震荡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其中差异配对主要关注资产的差异性,寻找价差趋于扩大的配对组合进行操作,买入强势证券卖出弱势证券获取收益;协整配对注重资产的协同性,力图寻找价差趋于缩小的配对组合进行操作,买入弱势证券卖出强势证券获取收益。

(五)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投资者风险管理

传统的证券现货市场基本都是只能做多无法做空的“单边市”状态,因为缺少做空机制,所以投资者只能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获取价差收益,而这种收益模式完全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准确判断,一旦投资者判断失误则只能追加资金补仓或眼睁睁的看着证券被套牢,期待早日解套,即使有投资者顺势而为,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卖出止损或者卖出后在更低价位处买入扩股,但依然要承担踏空的风险。

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后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工具,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对不同操作策略的选择及时锁定收益或亏损,从而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

(六)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改善盈利模式

对于投资者而言,融资融券业务的引入成为盈利的又一重要渠道。以往,投资者投资于股票市场的盈利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获取分红派息,另外一种就是期望通过股票价格波动而低买高卖取得的资本利得收入。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后,投资者不仅可以在上涨的过程中借助杠杆效应放大投资收益,而且还可以在市场下跌过程中通过融券卖出的高卖低买操作同样获取价差收益。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为自有资金以及自有证券的应用开辟了新渠道。当前国内各个券商在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的利率水平一般在百分之八以上,而融券利息则能达到百分之十以上,可见融资融券的利息收入已经成为证券公司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在融资融券的交易过程中证券公司还要按照经纪业务的标准收取相应的交易佣金。所以,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拓宽了业务范围,吸引到更多的客户群体,同时增加了利息和佣金两项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三、当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者从事融资融券交易的门槛较高

当前我国证券投资者取得融资融券交易资格存在硬性规定,即资金量要求达到五十万人民币以上,此外还要求开户年限达到半年以上。仅最低资金量一项指标就把融资融券交易限定成为“有钱人”的游戏,设立这一指标的初衷是为了对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提出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要求融资融券账户余额始终保持在五十万以上,所以很多投资者在取得融资融券资格后账户余额并非一直保持在五十万以上。因此这一指标的设置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反而将大量普通大众投资者排除在外。

(二)信用交易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融资融券交易的信用交易本质决定了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杠杆获取更大的收益。无论在融资还是融券交易中,由于保证金的存在,只要投资者能够正确地预测市场走势,就可以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担保品或保证金获取成倍甚至数倍的融资或融券,从而获取的收益被成倍的放大。反过来,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用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当市场走向与我们的预测相反时,我们的损失也同样是成倍放大的,甚至达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者还要面临因强制平仓而血本无归的惨境。所以,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时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收益的多少而应该是自己能够承担多大风险,并为此设置合理的止损线。

(三)融资融券费率较高

如前所述,融资融券业务的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而借贷关系的前提是以债务方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本金并支付相当数量的利息作为前提条件的。当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利率普遍在8.6%左右,融券利率则达到10.6%的水平,此外有的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中收取的交易佣金达到千分之一,这一费率水平远远高于普通交易中万分之二点五的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如此高的交易成本成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有效刺激融资融券交易的活跃度是不利的。

(四)融资融券交易部分交易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健全完备的融资融券交易细则可以有效的稳定市场,防止非正常、非理性的市场波动;可以合理而有序地增强市场流动性;可以促进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高效准确的形成证券的市场公允价格。目前我国的融券卖出申报中还不接受市价委托,而且申报价格不得低于该证券最新成交价格,这一规定虽然可以有效控制融券卖出风险,但同样限制了交易的活跃度,如果交易不能及时完成投资者将面临被要求追加保证金,进而会存在被强行平仓的风险,这样会使得投资者交易意向降低。目前我国证券交易规则对单日价格进行了涨跌停设置,但是在极端的市场行情下依然无法有效抑制投资者过热的头脑,在融资融券的助涨助跌作用下涨跌停制度形同虚设,在过去的极端市场行情中甚至出现了千股涨停和千股跌停的“奇观”,所以合理借鉴国外市场的成熟经验,引入熔断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五)融资融券业务对比失衡,融券业务发展缓慢

从国外成熟的市场经验看,融资业务规模与融券业务规模相比保持在四到八倍属于合理区间,然而我国的融资与融券规模比例远远大于这一比例区间。融资融券业务的长期失衡严重阻碍了市场做空机制的发挥。由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选择在流通股本、股东人数、历史日均换手率、历史日均涨跌幅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所以符合条件的标的证券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对融券业务来讲,标的证券数量的稀少直接导致了融券业务规模较小,从而业务发展缓慢。

四、完善融资融券业务的建议

(一)适当降低交易者从事融资融券交易门槛

参考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降低投资者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硬性标准,以考虑将投资者的资金准入门槛设定为十万到二十万之间甚至可以更低,这样可以使得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到融资融券交易中来,聚少成多可以有效提高市场活跃度。而由于降低资金门槛带来的相应风险可以通过,对不同资金量的投资者设置不同的保证金比例来加以规避。

(二)合理降低融资融券交易成本

融资融券利息成本,本质是一种资金借贷成本,是债务方所借入资金或者证券的价格。利息成本的高低体现的应该是市场自身的供求状况,融资融券利率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所以应该逐步完善市场定价机制,避免过多行政干预。在市场定价机制形成完善的初期,我们可以考虑参考借鉴国外成熟市场融资融券相关费率的收取经验,可以考虑针对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者采用不同的融资利率,交易不频繁的长线投资者采用相对较低些的利率,而对短线投机者则采用较高的利率,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投资者的平均交易成本,兼顾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投资者整体参与交易的意愿,进而显著增加交易活跃度。

(三)对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标的适当放宽,有效扩大融券业务券源

融资融券业务的标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融资融券交易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但采取过高过严的界定标准选择投资标的又会限制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影响市场的活跃度。所以在标的证券的选择上可以把范围适当放大,除了绩优股外一些业绩稳定、经营状况良好的非绩优股也可以纳入考察视线。在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成熟后甚至可以考虑采用“负面清单”制度,只规定一些明确的不适合作为标的证券的条件,除此之外都可以作为标的证券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这样可以把大多数上市公司证券纳入到融资融券业务中来,特别是有效扩充了融券业务的券源,对促进融券业务规模起到积极作用。

(四)引入熔断机制,防止价格剧烈波动

熔断机制是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是指对某一证券价格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当证券价格达到熔断点时,系统自动暂停交易,暂停时间结束后再继续恢复交易直至达到涨跌停板或收市。熔断机制的设立相当于在市场交易中设置了一个“减震器”,是在涨跌停板制度触发前设置的一道过渡性闸门,其作用有三个:一是在暂停交易的时间里为市场提供短暂的冷静期,二是可以通过熔断价格向投资者提出风险警示,三是为有关方面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有力措施赢得时间和机会。

(五)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素质

作为发展完善融资融券业务的总要环节,无论证券公司还是证券交易所都有必要也有责任对投资者进行全面的投资风险教育。要让投资者深入理解融资融券的内涵,熟悉融资融券交易的规则,充分认识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客观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正确掌握投资策略也手段,合理安排投资结构,科学理性的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者的培养和教育要常抓不懈,高素质的投资者群体是证券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仝浩辉.对我国证券市场高虫资高虫券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思考 [J].经济师,2015年第8期

[2]黎少仪.论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N].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3]盛青红.融券难求解――一券商欲联合机构造券源平台[N].华夏日报,2014年7月10日,第10版

[4]崔艳峰,秦子甲.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保证金的法理基础与创新应用[J].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第2期

上一篇:票据融资范文 下一篇:创业融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