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与担保范文

时间:2023-09-19 10:33:44

融资与担保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1篇

近年来,大量民间资金不断进入担保业,担保行业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参与力量。2010年3月,银监会、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运行,降低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门槛,并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但我国民营融资性担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如下:

1.资本实力差,抗风险能力低。众所周知,融资担保行业是一个对资本金高度依赖的行业,资本金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其业务规模的大小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强弱。以河南为例,截止到2011年6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首批初审合格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名单,河南省第一批共计246家担保机构经营资格经过初审合格,注册资本均在3000万元以上。这246家公司数量不到河南担保公司数量的一个零头,而众多中小担保公司没有被审核通过的原因就是资金达不到要求。

2.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部分担保公司脱离主业违法经营,还有部分公司是打着担保的名义,实为高息揽存或发放高利贷从事与担保无关的高风险业务,资本金过度流动,管理粗放。这些违法业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2008年河南省拨付8.5亿元资金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此后三年时间,当地担保公司的数量在大量的民间资本借贷的促进下达到数千家,同时也出现了虚假注资、高息吸储、违规放贷、超额担保等问题。

3.风险意识差。目前很多中小规模担保公司并未建立起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主观判断,实际运作中不按规定要求提取风险准备金。担保业务没有完善的再担保机制来规避风险,缺乏后续资金补充。实际操作中,不按规定执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的规定,增加了风险。

4.银行与担保公司利益风险共担机制不健全。目前,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担保风险的分担上,合作银行往往只要求权利而不肯承担义务,即要求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而且要求的保证方式通常也是坚持有利于自身的保证方式,这样做,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双方长期的合作发展。

5.担保人才比较匮乏。由于融资担保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因此担保行业需要具有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实现担保业务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但目前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绝大多数仅具有公司财务从业经验,复合型人才极少。这种从业素质显然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地给公司的担保业务带来人为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业务形式

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由于企业自身在财务和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宏观政策的随时变化、资本市场的过高门槛、间接融资发展滞后以及银行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排斥等原因,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般来讲,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主要业务形式可以分为:担保业务、委托贷款、创业投资、中介服务。其中担保业务又分为银行贷款担保业务和民间借贷担保业务,目前担保公司在操作担保业务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少数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不实,资本挪用、抽逃问题时有发生,无法以资本提升信用能力。违规操作担保业务,存在“人情保”现象等。本文将从银保和民保这两种业务形式来具体讨论:

1.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贷款担保业务的问题。在银保业务中,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公司为贷款提供资信担保,两者应当相互支持。但实际情况是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有自己的评价系统,评级相对较低的担保机构会受到许多门槛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壁垒,也限制了民营担保业的发展,造成本就有限的担保资源被浪费。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要求担保机构承担全部的风险,把风险完全转嫁给了担保公司。银行过多过高苛刻的合作条件限制了民营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今年6月河南省工信厅公布的担保公司许可证认定条件的第三条:去年以来与银行开展有融资性担保业务1亿元以上或银行授信1亿元以上。这一条款使得众多中小担保公司被许可证拒之门外。7月,河南省又出台了《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在省内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以及省外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河南设立的分支机构的运营资金,都要实行所在地银行托管。托管资金暂定为注册资本金或分支机构运营资金的40%。这一要求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议,但融资性担保机构今后要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强化银保业务,争取银行的支持,已是非常明确的业务方向。

2.融资性担保行业民间借贷担保业务的问题。民保业务是担保公司的一种重要经营模式,融资担保行业是公认的高风险、低收益行业,利用民间资本,也能有效增加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和担保收益。当前,很多担保公司不务正业,转向那些收益率较高的非融资担保业务,最为典型的就是违规非法揽储或借贷,然后高息放贷。这类贷款融资期限短但利息却很高,也没有规范的借贷合同和担保合同,一旦到期未还的,便采用威逼恐吓,甚至利用黑社会人员来逼债。郑州市中级法院在过去3年中共受理牵扯担保公司的一审案件15件,涉案总标的累计超过1.9亿元。根据法院系统已宣判案件来看,担保公司的案件呈涉案金额增加、风险扩大趋势。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方向

目前担保行业应当建立合作机制,成立担保联保平台,不断加强与银行深度合作。同时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银行也承担部分担保风险,不能完全依靠担保公司来分担风险。只有双方形成深度合作机制,共同抵御风险,才能做大做强担保放贷市场。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2篇

一、全市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过近三年高歌猛进式的发展,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担保机构从2004年1家,发展到2012年21家,其中2010年后成立的有17家。21家担保公司中,由各县、市、区财政出资成立的政策性法人担保公司7家,民营法人担保公司14家,已形成以民营、国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市担保行业从业人员2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8人。

(二)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遍及城区及各县、市、区,其中市直6家,曾都区9家,随县4家,市1家,市经济开发区1家。在21家担保公司中,有13家担保公司分别与开行、农发行、农行、中行、建行、民生行、浦发行、农商行等8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担保业务,另外还有部分担保公司正在与银行合作洽谈。

(三)资本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2年底,21家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为16.8亿元,其中国有出资1.4亿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担保公司达到11家,累计为311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总额51.66亿元。

(四)担保业务趋于成熟。通过多年实践,在担保公司内部制度建设、运营机制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建立了保前调查、保中审查、保后管理的担保流程,从企业申报,到贷款回收由专人负责,将责、权、利融为一体,“谁担保放款,谁负责回收”。

(五)社会贡献日益凸出。全市2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充分发挥融资的扛杆作用,放大倍数最高达8—10倍,最低也达到3倍。担保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压力,有效激发了银行放贷活力,拉动了经济增长。2012年为1396家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1598笔,担保总额达24.87亿元。通过担保,促进了全市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全市中小微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2万人,新增产值82.79亿元,新增利税5.28亿元。

二、融资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需求小。尽管我市工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逆势上扬,但整个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加之大企业、运行质效好的企业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宠儿”,剩下的都是一些小、微、弱企业,生产不景气,贷款需求小。调查发现,大多数担保机构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担保行业有较大影响,仅少数政府注资担保公司认为影响不大。

(二)业务拓展难。调查中发现,全市21家担保公司有19家集中在城区内开展业务,占到担保公司总数的90.5%。担保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业务来源不足,经营收益没有保障,有超业务范围经营的风险隐患。

(三)合作门槛高。国有商业银行将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具备国资背景作为合作准入条件。我市21家担保公司中,14家为民营担保公司,11家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准入门槛,导致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受限。目前全市只有13家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另外8家担保公司至今未能获得商业银行合作。

(四)经营风险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担保行业普遍还没有建立征信系统,也难以共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资源。大多数担保公司仅凭经验或惯例,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少数客户贷款到期后不能偿还,给担保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五)专业人才少。担保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我市担保公司快速发展不足3年,人才培养和积累有限,担保公司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相当多没有专业知识,没有从业经验,对担保业务流程把握不准,极易埋下风险隐患。

三、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着力加强规范引导。一是严格准入。从注册资本的形式及来源、法人治理结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一套严格的准入标准。二是规范行业。坚持循序渐进,对融资担保机构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坚持不同的信用级别开展相应的担保业务。三是加强整改。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银监分局组成工作专班,将于4月对全市21家担保公司进行规范整改验收。对基本合格的担保机构限期整改。对于不合格的担保机构和没有开展业务的担保公司,将按照《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其实行兼并重组或者退出市场。

(二)着力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广泛筹集担保资本金。各级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资本金投入、业务补助、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创新奖励等多种方式,提升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担保能力。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工信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免征营业税要求,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享受免征营业税政策。各级经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继续落实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各项准备金提取及代偿损失税前扣除政策。三是扶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支持担保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吸引外来资本等方式,不断扩充资本总量,做大一批实力强的担保公司。根据担保机构经营业绩,每年开展担保机构排序活动,向社会公布业绩优良的担保机构名单。在经营业绩排序基础上,制定担保机构业绩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示范单位评选活动,评选和认定一批示范单位。对经营业绩优良的担保机构,优先推荐申报中央或省级财政扶持项目,支持做大做强。

(三)着力构建合作机制。借助银行的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优势,为担保项目提供基本依据;对贷款本息实行比例担保,合理分担风险。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与银行合作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门槛,使更多资金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对优质项目担保贷款利率适当下浮,降低担保公司风险,实现银行、担保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的共赢。

(四)着力促成资源共享。推进各担保机构间的横向联合,加强担保公司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发挥资源共享和集合优势,提高整个担保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建立共保合作机制,通过联合担保,对大的担保项目尝试组织担保机构采取共同考察和评审的方式,及时开展分保、联保、再担保业务,以分散担保风险,弥补担保机构实力不足,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

(五)着力建立征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公民和企业切实增强诚信意识;建立担保行业征信系统综合利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担保公司开展业务提供方便;依法惩戒失信行为,严厉打击偷逃税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洗钱等违规行为,降低担保融资风险。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申请融资担保;准入;退出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缺乏抵押等的不足导致其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这一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立起了一批具有融资担保能力的融资担保机构,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从而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能够更好的支持我国实体行业的发展,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使得经济发展更为健康、稳定、高效。

一、融资担保机制的本质及特点分析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融资担保指的是为保障特定债权人的权益,以债务人或是第三方的信用或是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面临着长期的“资金缺口”,与国有企业或是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导致且抗风险能力较差。其次,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较差,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完善甚至于没有导致其无法通过银行等信贷机构的信用安全评级,导致无法贷款。在者,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缺乏甚至于是没有抵押物从而使得其在银行信贷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弱势,因此使得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无法完成直接贷款。中、小企业这一贷款过程中的风险与利润的不对称从而导致了“麦克米伦缺口”的产生。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缺乏担保等所导致的融资难问题,担保行业以及担保体系是我国为解决这一难题所建立的,从融资担保机构的产生、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融资担保机构建立的本质主要目的是将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剥离出来,从而承担起银行所不愿意涉足的中、小企业所存的无抵押或是抵押少的问题,从而将银行业的坏账风险降到最低,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信用、经营以及抵押变现等的风险集中到融资担保机构身上,从而可以更为有效的对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管控,在这一过程中,融资担保机构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来作为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和审套费。通过这一模式,使得银行、中、小企业以及融资担保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更好的促进金融行业对于实体行业的支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融资担保机构对企业融资进行担保,可以使得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对于企业运行状况、企业前景以及企业风险等进行更为详细的风险监管,现今,融资担保机构所承担的债权担保已经从原先单纯的担保转变为通过融资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安全来推动中、小的融资,促进金融行业对于实体行业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建立起融资担保机构这一担保体系可以将银行的担保风险转嫁与融资担保机构中,同时通过这一完善的金融担保体系的建立,极大的降低了银行放贷中的风险,减少了坏账的发生,对于提升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强银行的业务收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通过融资担保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监管可以使得中、小企业的自身经营水平和融资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融资担保体系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建立至今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在为大量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发现其存在着一些不足:(1)融资担保机构在融资担保业务中存在着大量的违规操作问题,导致融资担保风险急剧上升。融资担保机构主要是通过为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业务提供担保并从企业中收取一定的中间担保费用来实现盈利的。融资担保机构承担着向中、小企业放贷中风险最大的一部分,在排除风险补偿因素的情况下,担保公司是整个融资担保环节中风险最大的一环,且收益和风险不成比例。在融资担保机构运行过程中发现,一些担保公司在承担担保业务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法交易、财务信息造假等的问题。(2)近些年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企业的融资规模不断的扩大,经济形势及经济行为更新速度极快,融资担保机构的相关监管法律在制定和完善的速度上都较为缓慢,同时,在融资担保机构中一些政策性的担保机构同时兼任审批、监管、风险处置等多项职能,从而使得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管难以有效的执行。再者,融资担保机构的准入门槛较低使得大量的融资担保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为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三、融资担保机构存在问题分析

造成融资担保机构存在上述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方面存着一定的不足,现今在融资担保机构的相关管理文件中主要遵循的是银监会所提出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地方政府根据各省实际情况所出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在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管方面并未设定强制性的监管指标,宽松的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制度使得融资担保机构的非法操作的违规成本极低,从而使得融资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风险急剧增加。(2)融资担保机构在与合作银行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由于银行是掌握资金的一方,从而使得融资担保机构相对于银行出于劣势,银行在选择合作融资担保机构时会优先选择具有政府背景且资金较为雄厚的公司进行合作。其次在相关合同的制定中都是由银行方面单方面所决定的,从而使得合同中的条款都有利于银行方。参考于融资担保机构所承担的融资风险,融资担保机构所收取的担保费用与其所承受的风险不成比例。(3)在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的金融信息并不完善,导致融资担保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无法对通过,加之中、小企业的发展迅速、生命周期较短,信息收集成本较高,使得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并不完善。(4)在融资担保机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缺失,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融资担保机构的准入注册资本进行了规定而对融资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的监控并未有明确的规定。此外,在融资担保机构的退出机制中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在相关的注册融资担保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融资担保机构并未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同时由于退出机制的缺失使得社会资源和监管成本被严重的浪费。

四、融资担保机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机构的管理与规范

为确保对于融资担保机构的管理与规范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融资担保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法人的主体类型等进行明确,做好融资担保机构外部监管机制的确立,梳理银行、企业以及融资担保机构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从根本上对融资担保机构进行规范。

2.做好融资担保机构对于中小企业征信体系的建立

完整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现今,由于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巨大,加之中、小企业的发展迅速、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从而使得征信系统的建立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以工商注册信息为依托,建立并完善企业贷款卡制度,促进企业信息的资源共享。

3.加快融资担保机构的专业化建设

融资担保机构的专业化是融资担保机构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最近一段时间研究发现,融资担保机构正在向着农业、高科技企业以及传统轻工业等专业化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服务,以维持弱势产业的发展。

4.提高融资担保机构的准入与禁止门槛

融资担保机构主要提供的是专业化的融资担保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在企业申请融资担保的准入上应当提高准入门槛,提高注册资本金及后续的注册资本金的使用监管,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应当禁止,同时对于所存在的融资担保机构应当加强监管,规范融资担保机构的运作,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几率,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五、结语

融资担保机构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为规范融资担保机构应当加强对于融资担保机构的准入及禁止的监管,提高融资担保机构的规范运行,确保融资担保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印,曹冰玉.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问题研究.企业导报,2015(4):137-138.

[2]钟士取.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困境及模式转化--以温州市为例.中国金融,2011(24):80-82.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银担合作;融资担保;前景;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5-0065-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5.15

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下文简称“银担合作”)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促进银担合作有利于调整信贷结构、促进对经济弱势领域的信贷投入[1]。贝森科和塔克尔曾指出第三方担保者的存在增加了担保的可获得性,减少了信贷配给的可能性,因此第三方担保总是绝对地提高借款者的福利[2]。但是,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起步晚、发展欠规范、风险偏高,银担合作机制尚不健全。构建新型银担合作关系、推动银担合作是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扩大业务、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手段。

一、融资性担保促进银行放贷的作用分析

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与银行合作过程中,能够分担银行信贷风险、拓展放贷营销渠道、节约贷后管理成本、增加财政补贴收入等。因此,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合作将成为银行机构发展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手段与媒介。

(一)承担信贷主要风险

在实际融资性担保贷款操作过程中,担保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要远远高于银行本身。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两者的比例大致为95-100%与0-5%,如天津所有的银担合作业务都是由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1]。

(二)拓展放贷营销渠道

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利用担保机构的营销渠道及营销团队为我所用,可以将银行机构传统的“银行―企业”营销渠道模式转变为“银行―担保机构―企业”营销渠道模式。通过采取“银行―担保机构―企业”营销渠道模式,银行机构不仅可以能够极大地延伸信贷营销渠道的触角,拓展信贷业务领域,增加信贷业务规模,而且可以把放贷对象的甄选环节交由担保机构完成,节约信贷营销成本。

(三)节约贷后管理成本

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利用担保机构的营销渠道及营销团队为我所用,可以将放贷后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项监督以及合同到期后的催缴还款等工作相应地交由担保机构完成。银行将对众多贷款公司的监督转移到对有限数量的担保机构的监督上来,能够节约贷后管理成本。

(四)增加财政补贴收入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扶持环境下,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目前,海南省政府规定,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可以享受担保贷款额1%的财政补贴,能够给银行机构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二、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前景分析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国银行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合作迅猛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15997家银行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较上年末增加5676家,增长55.0%。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达到127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29亿元,增长39.8%。融资性担保贷款户数18.1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6万户,增长9.6%[3]。

海南自建省办特区以来,融资性担保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末,海南省持证经营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共48家,总资产达29.5亿元,担保总额30.75亿元,2011年共为1500余户融资客户提供贷款担保总额29.40亿元[4]。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海南省2011年初开展的担保行业规范整顿工作顺利完成,海南省融资性担保资金规模增长较快。特别是随着海南省一批重点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以及工业支柱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海南省融资担保需求必将大幅增长。假设海南省全社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与2005―2011年年均增长率相等,为24.11%,担保贷款额占金融机构贷款额的比例按照0.2%至0.3%之间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可预测出未来五年海南省全社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及相应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

三、银行与担保融资性机构合作的策略选择

(一)对象选择策略

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需慎重科学地选择合作对象。信息不对称以及担保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都给银行选择合作机构增加了难度。针对合作对象的选择,银行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考察担保机构相关资质证书情况。首先可以考察机构持证及其有效期限,一般而言,有效期限越长,说明经营实力得到政府相关部门认可程度越高。此外,由于政府大力引导和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各级政府或相关基金设立了各类信用平台评选办法。一般而言,这些信用担保平台具有实力较强、业绩突出、信用较好、运作规范、覆盖面广等特点。从海南融资性担保行业情况来看,银行可以优先从持证有效期为3年及以上的机构中选择合作对象。同时,可以优先选择被授予“海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单位”等荣誉的担保机构作为合作对象。

2.考察担保机构出资单位实力情况。选择担保机构的重点策略之一便是考察担保机构的出资股东和发起人的实力。一般认为,依托专业市场的担保机构,即有特定服务范围的担保机构更加具备所服务行业的相关知识与信息,这类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意识,也更具有风险化解能力。例如主要针对医药物流配送公司进行服务的享有“海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单位”荣誉的A公司,其主要出资股东是在海南医药批发行业中占有龙头地位的的B公司。一家在海南地区具有某种药品总权的医药物流C公司向A公司提出贷款担保申请,A公司可以要求C公司以“总权”作为反担保的条件。如果C公司无法按期偿债,那么,A公司在向银行代偿或履行约定违约责任之后,将根据反担保约定,取得“总权”。然后A公司再将“总权”转让出售给B公司,所得转让费用可以补充其代偿或履行约定违约责任之后损失的资本金并获得相应收益。B公司则利用其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取代C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总权”,继续做强做优,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3.考察担保机构高层管理人员情况。首先,高层管理人员的经验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担保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和业务规模。其次,高层管理人员对担保机构发展战略与思路的设定,决定了担保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长期还是短期投资于该行业。最后,高层管理人员同样具有违法经营、牟取私利等机会主义倾向,其危害和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因此,银行需要对担保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风险偏好、职业操守等情况进行详细考察。

除此之外,银行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中,还需要重点审核:①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有无用于高风险的资产投资项目;②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出资单位是否同时控制多家融资担保机构以及实际控制资产经营公司、投资管理公司和典当行等多个准金融机构。

(二)沟通谈判策略

银行在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沟通谈判中,可以适当采取如下策略:

1.努力探明对方合作的基本底线。由于银担合作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础条件之上的,例如责任风险承担比例、保证金提取额度、银行放款额度、违约责任、代偿条件等,因此,银行首先需要探明潜在合作对象期待的、可接受的基础条件,以保证在合作洽谈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2.“让小利”与“争实利”相结合。银行在优质担保机构合作谈判中,在考虑风险可接受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对责任风险承担比例、保证金提取额度、银行放款额度等基础条件适度调整、适度让利。根据斯蒂格利茨和韦易斯的逆向选择理论,如果隐含的担保要求提高到超过某些临界点的范围后,银行的风险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银行的收入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5]。因此,一味追求高的担保要求并不一定科学。当然,针对不同业务责任风险承担比例的确定,需要依据融资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状况而定。例如当前世界光伏产业已经进入寒冬期,责任风险承担比例的调整相对呈刚性,余地较小.而当前我国医疗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责任风险承担比例的调整相对具有弹性,空间较大。

(三)关系经营策略

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应该建立稳固和双赢的良好关系。借贷双方在长期业务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信贷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担保资源,它既能够产生关于借款者品质的信息,也有利缓解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6]。尽管目前银行在与担保机构的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但是海南银行同业竞争压力加剧,优质担保机构数量有限,因此,银行必须把加强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合作放到更加长远的战略中予以考虑。在经营银担合作关系中,银行可以适当采取如下策略:

1.主动与优质担保机构洽谈合作意向。银行相关部门应该在熟悉担保行业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尽早选定优质担保机构作为合作对象,并主动与之接触和洽谈,签署有关合作文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2.建立非正式、多频次的人员往来机制。银行相关部门应该与合作担保机构进行比较密切的人员来往,有利于银行更加及时了解担保机构的公司治理情况、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有利于双方及时分享被担保人相关信息,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巧借外力策略

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可以巧借有关政府部门以及担保行业协会的力量,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银行分析银担合作前景、制定银担合作策略提供更充分的信息支撑。

1.借助相关政府部门的力量。银行不仅需要努力寻求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政府监管部门的支持,而且还需要取得中小企业局、经贸委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以便获取更多关于担保机构及行业信息,例如银行应努力从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政府监管部门取得年度机构概要报告;同时也可以较全面掌握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风险状况等,发掘前景广阔的行业来选择放贷客户群体。

2.借助担保行业协会的力量。由政府引导,众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参与的行业自律组织――海南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协会于2012年8月成立,该协会将在监督行业的规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7]。因此,银行应高度重视与担保行业协会保持联络与沟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并规避行业系统性风险。

(五)风险防控策略

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实现顺利合作、互利共赢离不开严格务实的风险防控。银行自身需要强化以下几方面的防控,将非系统性风险防范于未然。

1. 约束担保机构的信息披露。银行应该严格约束担保机构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的信息,并对重大资金往来的原因进行尽职调查,认真研究。

2.审核反担保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银行应该严格审核担保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的反担保约定,调查反担保措施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例如以存单、债券或票据作质押虽是理想的反担保措施,但要注意查验单证的真实性,并办理核押或背书等手续。再如办理登记的抵押虽是保障度较高的反担保措施,但是下列情况应视为有效力瑕疵的反担保措施:以土地使用权抵押,但有地上定着物,且不能同时抵押的;尚不能办理登记的在建工程抵押;个人居住用房抵押,但抵押人不能出具本人及家庭成员另有生活居所声明的。

3.建立保后风险评价机制。银行应该努力探索并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保后风险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对合作融资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警惕融资担保风险向银行转移可能迹象,坚决杜绝“有担保就放松管理”的现象。

4.排查利益输送现象。银行应当定期进行自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高管私自或亲戚朋友开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情况;是否存在银行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协助担保机构高息揽储、高利放贷并牟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张海峰,银担合作机制促进银行信贷投放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2(6):24-27.

[2]DIVID BESANKO, A.V.THAKOR. Collateral and Rationing: Sorting Equilibria in Monopolistic and Competitive Credit Market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Vol.28, No.3,1987,p671-689.

[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网站http:///

[4]海南省财政厅,2011年海南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报告.

[5]J.E.STIGLITZ,ANDDER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1,1981,p393-410.

[6]梁鸿飞,西方信贷融资担保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57-62.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公司 温州 困境 发展

2011年开始爆发的由温州老板“跑路”的温州金融危机,是由温州金融市场的无序管理诱发的,尤其是民间金融资本。其中大量的担保性公司挂羊头卖狗肉,一方面高息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以更高的利息贷出去,推动着虚拟财富的滚动。当虚拟的泡沫最后崩溃时,大量的老板跑路,金融危机开始爆发了。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经济发展诟病的一个体现,但是担保公司也成为众人瞩目的罪魁祸首的代名词。

尽管列入金改试验区的温州金融改革的内容并没有明确到担保行业,但浙江省对这一行业出台了不少的政策性文件来整顿和肃清这一行业,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引起了不同的争议,甚至有不赞同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声音。但是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存在是市场风险进一步分散的结果,其存在具有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此外,根据调查,温州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加速性因素在于银行贷款的互保链。由于企业之间的互保链形成了一副多米若骨牌效益。而融资性担保公司能促进解开企业互保链带来的困局,形成有效的疏导途径。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的困境

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出了一些主要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目前整体素质和经营水平参差不齐,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外部经营环境不够优化,发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空间有待提升。

根据温州2012年上半年度的统计数据,温州市共有37家,其中民营商业性36家,国有政策性1家。注册资金21.5亿,担保余额68亿,担保笔数20648户,代偿总额8856万。金融危机对融资性担保行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部分公司呈歇业或半歇业状态。尤其是后危机的影响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困,对担保公司带来的影响会更严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整个行业发展存在各种约束性的因素。

1、行业发展环境存在不良的因素

(1)公众认识和认可度偏差。非法集资触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认识存在偏差,社会舆论把非法集资、高利贷和担保公司联系在一起,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被误解甚至被误伤。

(2)实体经济发展的滞缓。温州的实体经济总体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导致利润空间压缩,产生流动性风险,加上企业之间的互保链的牵连,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急剧加大甚至破产。这些风险的传递,担保公司首当其冲,导致担保公司的风险加剧,于是造成担保公司主动收缩业务,很多合法合规的业务也出现萎缩。

(3)整个行业缺乏整体发展规划设计,缺乏操作性强监管机制。虽然目前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有关担保公司的行业政策,初步建立了行业规范发展和审慎监管制度框架,但是融资性担保行业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布局,以及没有明细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测试体系,如何关注担保业务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部分机构业务过度集中所隐含的信用风险及部分机构成为新的融资平台的风险等。如何监控行业的营业规范性、风险管控能力和资信实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担保的配套服务不足

(1)顺位抵押不畅。全国部分城市都在开展不动产的二次顺位抵押,但是很多地方的房管部门一直对二次抵押不支持,即使抵押权与房管部门没有任何利益利害关系,比如温州就是个例证。在温州,除中安担保公司外,担保公司的二次顺位抵押都实现不了。二次抵押的不顺畅,导致担保风险分散机制受阻,不利于担保行业的发展。

(2)不能共享征信系统。目前担保公司不能共享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不利于有效地识别风险,导致担保公司的信用识别成本和时间增加,影响担保业的发展。

(3)资质认可造成一些担保业务无法开展。比如诉讼担保,即使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符合诉讼担保,但是也无法跨越法院的门槛,得不到法院的资格认可。

(4)缺乏再担保公司的再担保。由于没有再担保公司,而绝大部分的担保公司是民营的商业性质,一方面容易造成银行的歧视,另一方面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少了一道风险分散的有力渠道,加大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系统性风险。

3、行业本身的商业可持续水平弱

(1)整体资信水平低,资金规模偏小、担保实力弱,无法实现规模效益。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度,温州市3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共3721.5亿,平均注册资金只有0.58亿。规模小、散使得绝大部分公司综合实力弱,综合实力弱造成业务品种单一,担保机构在业务构成缺乏弹性的选择空间,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或客户集中度容易影响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的稳健性,当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极易引发担保公司的代偿风险,系统性风险非常大。

(2)缺乏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绝大部分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银担合作中承担全额担保,缺乏与银行的风险分担或利益共享机制。另一方面,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反担保措施对风险补偿有限。一些反担保措施的变现力弱、可执行性不强、执行成本高,造成反担保风险分散能力差。

(3)管理水平差距大、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是个资本集聚且风险值极高的行业,融资性担保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其核心是风险控制,需要既能开创业务又需要规避风险的综合型人才队伍。这就必然要求需要具备长期的行业经验的法律财务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构成的专业风险管控团队。

温州是个人才非常短缺的地方,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成本很高。目前融资性担保机构大多数从业人员是由从事过金融工作或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业务骨干。这样的人才构成满足不了该行业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风险甄别与分析评估机制,风险识别和控制弱。有些担保公司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在提供担保时,往往依赖于银行的调查结果,没有形成独立的调查和决策机制,没有形成风险的双重防控体系。

(4)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完善,部分公司仍存在违规经营。很多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股东都是自然人股东,组织结构不完善。目前个别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抽逃资金。主要原因是其主营业务收益率低下,主要因素之一是放大倍数不高,根据行业普遍经验,担保公司的放大陪数至少大于5倍,才有盈利的空间。据测算,温州担保行业的平均担保放大倍数是3倍,担保收费平均标准是0.25%,假定不扣除任何成本费用,由此推算的收入利润率0.75%是很低的。当融资性担保公司没有达到股东预期盈利时,就非常容易造成偏离主业。

(5)新业务新产品开拓有待加强、担保能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担保公司的主业务品种单一,集中在传统的担保业务,创新能力不足。除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外,工程贷款、保全担保、履约担保等品种有待开拓。

4、银担合作地位不对等

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地位不对等,突出表现在风险分享机制失衡。国际通行做法是实行比例担保,银行的风险损失可以采取委托担保机构追收方式。但是在国内银行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置的门槛高,在银担合作中处于绝对的强势,合作条件基本上由银行主导,担保公司全额承担风险,不利于风险的合理分散,也弱化了银行对企业的考察和评估功能,容易造成银行不尽责任的审核,银行甚至会转移不良资产,把偿债能力有问题的企业推荐给担保公司。全额担保会造成风险分散机制失衡,加剧担保公司的代偿风险,扩大系统性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

一方面,担保行业应以市场主导,通过自身的完善,提高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处在发展初期的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扶持、指导和服务。主管部门有必要加强行业规划发展建设,通过清理规范,正确引导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方向,加强行业合规性和稳健性,完善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1、担保公司要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1)加快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行业涉及面广,风险大。需要法律、财会、金融等专业风险管理人才。没有专业的团队支撑,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是无法可持续的。

(2)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从战略的层面出发,完善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下去,建立限额审批、审保分离、内部稽核和报告制度,包括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健全管理责任制和风险准备金制等内部控制体系,在求稳的基础上求发展。

(3)必要的兼并重组,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实力。目前在银担合作的关系中,担保公司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担保公司自身实力不够。因此,可以通过合并重组,提升实力,提高银担合作的谈判地位,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

(4)创新担保风险控制和补偿方式。可以对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性的组合,突破传统的担保业务,开拓新的业务源。

2、政府部门要开展有效的监督和正确的引导

(1)转变支持方式。政府财政每年都有大笔的资金支出,用来奖励业绩好的担保公司。建议政府改变原来的直接优惠政策变更到间接引导上来。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建立再担保公司,完善补偿机制。一方面解决了银行对民营担保公司性质上的歧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担保公司的风险。二是鼓励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推行互信互惠、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可以把财政资金的存款与银行对担保公司的支持相挂钩。另一方面建立由政府牵头召开的银担联席会,定期召开,沟通信息、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2)健全风险管控机制。首先,要明确科学的考核体系,明确关键的监督指标。目前的主管部门的管理大都停留在表面上,虽然定期收集本区域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汇总情况,但并没有形成分析报告,没能对行业的风险预测和管控提供实质性的把握和掌控。其次,加强行业监管,形成定期的行业风险评估报告。既有助于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因为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担保对象是中小企业,通过它们的信息可以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实现监管资源的有效匹配。

(注:本文系温州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课题号12WSK090)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金融司: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J].中国财政,2010(9).

[2] 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Z].2011.

[3]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温政办〔2012〕75号)[Z].2012.

[4] 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状况调研报告[EB/OL].,2012.

[5] 浅议海南省南阳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EB/OL]. ,2012.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信社;规范;担保公司;合作

近年来,随着融资性担保公司(以下简称“担保公司”)快速发展以及与农信社合作的不断深入,对促进经济发展,破解小微企业、“三农”贷款难、担保难困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部分担保公司出现准入资格不达标、风险管理不到位、担保代偿能力下降等问题。例如,某省全辖截至2015年末,全省为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余额97.86亿元,担保银行承兑汇票2.55亿元,不良贷款10.96亿元,垫款0.1亿元,不良率11.2%,高于全省农村信用社平均不良率0.3个百分点,已代偿贷款本金0.7亿元,代偿利息3.26亿元,但仍有12.13亿元贷款本金及3.09亿元利息未代偿。如何严格银担业务管理,规范业务合作,笔者有如下认识,供实践工作中参考。

一、坚持风险防范第一、质量优先和合规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把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平衡点,坚持以规范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在积极肯定担保公司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切实提升银担合作质量。二是要坚持减量增质、做优做强的原则。以名单制管理为核心,清理淘汰经营管理不规范、担保代偿能力不足的担保公司,大力与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合作,完善银担合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精于主业、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向“三农三牧”、小微企业等领域倾斜,创新银担合作金融产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能力。三是要坚持合规经营的原则。要树立合规经营“底线”思维,加大员工培训教育力度,强化业务管理、风险合规及审计监督“三道防线”,筑牢经营发展根基,促进银担合作规范发展。

二、强化准入管理,严格实行名单制

建立以“名单制”为主的担保公司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银担合作质量。省级联社制定担保公司准入标准,负责资格审批准入、核定担保授信限额等工作,定期在全系统内担保公司准入名单。各农信社法人机构要按照准入标准严格审查名单外担保公司资质,报省级联社审核评定及批准后,方可与其开展银担业务合作。未经省级联社审批同意,不得与名单外担保公司开展银担合作。

1.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内,由社会资本创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1)取得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2)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信用记录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3)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担保业务的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且为实缴货币资本;

(4)经营融资担保业务3年以上,且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5)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熟悉与融资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融资担保业从业经验和管理能力,信用记录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6)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范、经营风险控制等内部管理制度;

(7)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不存在应代偿而未代偿的;

(8)其他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

2.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外,由社会资本创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1)获得属地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2)设立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经验;

(3)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实缴货币资本;

(4)经营融资担保业务3年以上,且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5)最近2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6)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不存在应代偿而未代偿的;

(7)其他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

3.财政出资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1)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边远地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2)地市级(含)以下的担保公司应纳入省级再担保体系;

(3)其他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

4.担保限额管理

各农信社法人机构要严格执行担保限额管理规定,在规定的额度范围内开展银担业务合作。

(1)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内担保限额管理。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的担保公司,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内担保总额不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倍;政府出资或控股的担保公司,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内担保总额不超过其资本净额的10倍。

(2)担保放大倍数管理。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的担保公司,在本机构担保总额不得超过其保证金的5倍,对支持就业创业、扶贫开发等惠民领域的担保贷款,以及政府出资或控股的担保公司,可适当提高放大倍数,最高不超过其保证金的10倍。

(3)单一客户担保集中度限制管理。同一担保公司在系统内对单一客户担保信贷业务的总金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10%;对单一客户及其关联方的担保金额,不应超过其资本净额的15%。

三、强化担保公司管理,建立考评、预警、退出机制

建立考核评价与清理退出相结合的准入名单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担保公司管理体系。省联社将按年组织各旗县级法人机构对担保公司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对不符合标准的担保公司,坚决予以退出。农信社法人机构要按季对担保公司进行实地查访,更新档案资料,及时向省级联社上报评价报告。重点对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投融资业务、经营业绩、不良率、代偿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其持续经营和代偿能力。省级联社根据担保机构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依法合规经营情况以及资本、信用、经营业绩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农信社法人机构上报的综合评价报告,确定准入名单。

1.在业务合作过程中,如发现以下风险要及时预警,制定应对化解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1)协议到期,双方没有续签合作协议的;

(2)担保公司有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撤保或变相撤保的行为;

(3)担保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出现重大变化,可能对正常经营将造成不利影响;

(4)担保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或经营亏损超过净资产10%(含);

(5)担保公司出现资本变动,担保金额超过担保限额的;

(6)其它影响担保公司代偿能力和代偿意愿的。

2.凡出现下列情况的,应立即停止合作并向省级联社上报

(1)国家机关或监管部门强制停止担保公司业务经营活动;

(2)参与非法集资、发放贷款等民间借贷或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的行为;

(3)担保公司有提供虚假资料、隐瞒重大不利信息行为;

(4)担保公司存在应代偿而未代偿天数超过90天(含)的担保贷款,或无代偿能力,造成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损失的;

(5)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发生重大纠纷,且不能获得解决的;

(6)担保公司进入停业、破产等非正常状态的;

(7)其它严重影响担保公司代偿能力和代偿意愿的。

四、建立沟通协调联动机制,规范业务管理

农信社法人机构要加强与担保公司的沟通协调,共享项目运营及风险预警信息,共同开展贷前调查、贷后检查、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要严格调查审查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全面掌握反担保具体信息,定期了解反担保物价值变动情况,并针对潜在风险协同担保公司制定应对和化解措施,力争从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严禁以担保公司的贷前调查及贷后检查代替本机构的调查和检查,严禁因与担保公司合作而降低制度执行标准。要切实加强员工管理,业务经办人员和审批人员如与合作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项目有利益关系应主动回避。严禁本机构员工在融资性担保公司兼职,严禁利用职务之便与亲属及其他利益关系人投资入股或实际控制的担保公司进行业务合作,严禁利用职权指令与某一特定担保公司合作。此外,要明确双方责任边界及担保代偿比例,对贷款本金逾期90天(含)以上的,应按比例扣划保证金代偿贷款本息。

五、创新机制,完善银担合作政策

农信社法人机构要按照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原则,主动对接,简化手续,积极扩大、深化银担合作。在与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的合作框架下,对合作的担保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风险分担、提高放大倍数、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等优惠条件。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在做好扶贫开发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下岗再就业等民生领域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审贷流程,提高担保贷款的审批、发放效率,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符合其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六、强化存量担保公司风险管控

各机构要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加强对担保公司的预警监测,强化银担业务管理,切实提高担保公司尽职履约能力。对担保能力不足或代偿后不能缴足保证金的担保公司,要尽快制定落实风险缓释措施,及时协调补足保证金。同时,要督促相关责任人参与清收处置,为担保公司代偿后的追偿活动提供必要的协助。

总之,只有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积极参与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形成风险共担,银、企、政、民多方共赢的新型银担合作模式,才能做好银担合作业务,防范各类金融风险。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营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

融资担保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架构,对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缓解个别企业经营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机制。

一、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的基本状况

2003年我国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此后,全国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迅速发展,民营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中介。总体来看,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融资担保机构发展迅速;2、担保业务特色鲜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担保代偿持续下降;3、增资扩股步伐不断加快,资本规模逐年增加;4、成立担保联保平台,不断加强与银行深度合作;5、通过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培养担保人才,开展担保行业研究。

二、融资担保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纵向来看,温州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较快,业务模式、企业组织和人才培养方面均有所创新。但从经营效益和横向对比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1、融资担保公司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和担保能力偏弱;2、一些融资担保公司不规范经营甚至违规经营,损害了行业声誉;3、担保公司盈利能力弱,没有构建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4、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约束了担保机构的业务拓展和经营创新。

三、促进融资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对策

融资担保既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也有私人产品的特点,政府和民间都有责任和动力参与其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融资担保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有效激励的机制,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鉴于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滞后的状况,我们需要从行业规范、有效激励、自身实力三个方面入手。

(一)行业规范

1.按照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强化担保行业准入管理。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具有金融与中介的双重性质,不能按一般企业来管理,要按准金融机构的特点来监管,特别要重视机构风险和业务风险的监管。首先,要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对从事与担保业务无关的担保机构,或者借担保名义从事违规、违法经营的各类所谓担保、投资机构,由于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损害了担保行业声誉,作为准入管理部门,经贸委、工商局要通过年检制度,予以黄牌、红牌警告,直至取缔或关闭,营造一个公平的担保行业经营环境,重树行业声誉。对于新设担保公司,行业监管部门通过严格的准入资格审查,把不合规的担保机构挡在市场之外。其次,重视担保行业风险管理。融资担保经营的是信用,担保的是风险,其业务性质决定了行业高风险的特殊性。银监局要与担保准入监管部门协调,站在行业风险监管的立场,制定担保行业风险监管指标,评估担保业务风险的积聚状况,定期推出担保行业风险评估报告,会同准入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风险监管措施。最后,经贸委作为担保行业准入的主要监管部门,也是地方担保行业联席监管会的牵头者。

2.按照规范要求,督促担保公司建立担保风险准备金制度。绝大多数合规担保公司基于盈利能力有限,无法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担保公司要按照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的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风险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担保机构风险的化解,有利于促进担保公司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把那些不从事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排斥在外。

3.充分发挥担保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信用担保协会要担负起行业自律规则制定的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倡导会员企业规范经营、自我约束,树立行业社会声誉。同时还要建立行业经营违规、失信惩处机制。而这些功能的发挥一个重要前提是行业协会自身服务能力较强,使违规经营企业的失信成本大于其违规收益。因此,地区信用担保协会可以建立规范的行业信用评级制度,结合协会联盟担保的优势,把合格的信用评级作为联盟担保成员的准入标准;还可以建立统一的业务培训、人才培养机制,扩大和丰富协会的服务能力。

(二)行业激励和政府扶持

随着中小企业不断增多,融资需求不断加大,依靠政策性担保是不够的,培育和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将是解决出路,也有利于提高担保业效率。融资担保业务盈利能力差、风险大,但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却是明显的。民营资本是最活跃的资本,它以追求一定的资本回报率为出发点,要保持民营资本对担保行业的投资热情,需要政府有效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持。

1.完善财政政策激励补偿机制。政府财政扶持担保行业发展不是一项短期的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于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尤其如此,融资担保以民营担保机构为主体。为激励担保行业的发展,补偿担保业务运营中的风险,财政需要从下列几方面予以扶持:一是对新开办的、担保业务运作正常的担保机构,给予一定金额的设立奖励。二是完善担保风险政策补偿机制。对担保公司开展的担保业务,按年日平均担保责任余额大小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补偿金额可以为担保责任余额的3‰~5‰。三是建立担保风险代偿损失补贴机制。目前我国担保机构规模普遍较小,盈利能力有限,风险准备金相对有限,一旦发生代偿损失,担保机构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所发生的损账,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2.真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担保机构实行税收减免,可直接增强担保机构的实力,也是对担保风险的一种间接补偿。凡纳入政府扶持范围的民营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地税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3年内免征其营业税。新建的民营担保机构税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免征其一年企业所得税。所免税额转增担保机构资本金或准备金。政府要协调税务部门,在落实这些政策时,不要打折扣,真正落到实处。

3.政府部门要转变服务观念,注重服务实效。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为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担保机构资源的使用效率:(1)担保机构开展业务中涉及工商、房产、土地、车辆、船舶、设备和其他动产、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抵押物登记和出质登记,凡符合要求的,登记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为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并只收取工本费。担保机构查询、抄录或复印与担保合同和客户有关的登记资料,登记部门要提供便利。(2)登记部门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积极推进抵押物登记、出质登记的标准化和电子化,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登记成本。同时,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进行强制性评估,不得干预担保机构正常开展业务。(3)抵押登记部门要为担保业务创新提供有效支持。拥有合格抵押品的企业往往也是银行信贷的对象,而担保公司是在银行淘汰过的客户中寻找市场,可接受作为反担保的资产往往是银行贷款不接受的。以这些资产抵押质押,却是担保公司反担保中经常遇到的,担保公司也愿意作为有效抵押物。从鼓励担保业务创新的角度看,政府部门应以发展和创新的思想对待这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处理,而不应拘泥于制度规定,只要不违反法律就应该允许登记。

4.政府为银保合作搭建平台。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牵线搭桥,将更多的优质担保机构推荐给银行,促进双方合作。同时可以考虑在地方银行改制过程中允许担保机构参股,将担保机构业务活动与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形式的与信贷结合,为双方合作共同降低风险打造良好的平台。

(三)自身实力

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在外部有利环境的前提下,注重自身发展,从机构自身的组织机构、内管管理、经营效率、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注重企业文化,提高工作效率,规避风险、提高收益,提高自身实力,才能从内、外两方面都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玲.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模式及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4(11).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8篇

【关键词】担保机构 银行 风险 建议

为有效扩大担保行业规模,促进担保业务的有序发展,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银担合作、担保公司发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担保业务和银行业务的双赢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使得银担合作业务的风险渐显,本文将着重分析银担合作的风险,进而寻求银担合作双赢的有效路径。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张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逐渐规范,风险管控能力和稳健性有所加强。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七部委〔2010〕3号令)下发后,全市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对照《办法》的相关规定,着力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逐步树立审慎经营意识,加强合规性建设,风险管控能力和经营稳健性有所增强。目前,银担合作继续改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性担保业务有所增加。3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698694万元,重点支持了河西水电、张掖市龙达铁合金冶炼、西兴能源、九天商贸、华瑞麦芽以及源博农牧业开发公司等100多家中小型企业。目前,全市与融资性担保机构有业务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6家。也有部分金融机构由于担保公司注册资金未达标、风险保证金不足、融资成本偏高等因素未开展此项业务。发放融资性担保贷款的金融机构对担保公司主要有以下要求:一是担保公司准入后须向金融机构交一部分风险保证金,金额为注册资本的10%;二是向金融机构缴纳单笔贷款金额的10%—20%作为风险保证金。

二、存在问题

(一)融资性担保贷款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有效的准入及退出机制

目前,虽然有的行已经着手对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进行规范。但是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准入和退出条件和指标,大都只是对信用等级、信用记录、资本金以及资产结构等进行一些大致规定。并且,在准入、退出的流程、权责管理上也不够成熟。

2.对担保公司调查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对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核定主要依据其注册资本额度、资产结构质量状况和在保余额。但是,金融机构核实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真实性和资产流动性存在较大难度。

3.对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难以到位

如与农发行发生业务联系的担保公司通常具有异地担保和分支机构较多的特点,对日常监管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担保公司在多家金融机构开立银行账户,资金也散布在各个机构和被担保客户所在的开户行。任何一家开户行要想短时间内掌握担保公司的资金情况都比较困难。

(二)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

1.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是金融信誉问题

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创业时间不长,缺乏历史信用记录,而且其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反映企业资金的具体信息。这就形成了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而在简单的信贷业务中,银行批准、发放贷款,主要考虑的是发放出去的贷款能否按期收回,即企业是否会按期还本付息,履行诺言。判断企业能否履行还款义务的最好依据是过去的还款记录,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历史还款记录方面是空白的,从而使得银行及金融机构无证可考。加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滞后,金融机构在考察企业信用行动方面,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这也成为金融机构无法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原因。

2.抵押担保难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直接原因

我市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企业及私营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负债高,自身的固定资产很少,靠租赁取得的厂房、设备进行生产经营等,不能满足银行关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要求,而且,中小企业多采用挂靠、合作经营方式,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动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不明确,这也构成了抵押的障碍。

3.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大中型企业,使信贷资金流向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数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三、相关建议

(一)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初衷是为了有效分散金融风险,而不是转接银行信贷风险,因此建议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方式,在充分满足共赢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而担保额度一方面可以促进担保机构的业务量的扩张,另一方面也使得银行信贷规模扩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银行严格把握准入原则

商业银行在与担保公司合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握风险可控的原则,重点支持具备一定资金实力且业务发展良好、风险防控制度完善的担保公司,且在合作伊始要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尤其要充分了解担保公司的资金实力、公司背景、合规性以及注册资本是否属实等。

(三)完善融资性担保公司相关扶持政策

建议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用担保相关法律法规,由于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担保公司发展中的法律保障越来越欠缺,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担保公司经营模式,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法律基础。

(四)引入第三方评级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9篇

关键词:担保机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151-02

0 前言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末。自2000年开始组建以来发展迅速,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担保机构成立之初,全省共有担保机构10家,其中省级1家,地市担保机构9家。至2008年4月底,全省共有担保机构217家,全省己有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17多家,其中13家担保机构列入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累计担保贷款38233多笔,担保总额275.5多亿元。其中单笔担保最高额为1000万元,单笔担保最低额为0.5万元。单笔贷款最长期限为3年,最短一般为30天.通过与银行联手,相当程度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促进了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由于资金、监管等原因的制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还未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拟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担保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 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的现状

1.1 规模较小、担保能力不强、风险增大

安徽省现有融资担保公司217家,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及以上的仅17家,大部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在3000万以下。地方政府按县区设立担保基金,决定了担保机构的小规模和大数量。有的基金只有几百万,大部分企业互助基金规模较小,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如固镇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于2002年经县政府研究成立的,担保基金500万元。2000年底,全省各地建立的担保机构只有10家,但至2008年4月底,担保机构已膨胀到217余家,且机构数量还在加速扩张,机构数量如此超常、无序地增长,其背后必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2 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

随着安徽省担保机构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政府资金注入担保领域,安徽省现有融资担保公司217家,其中政府出资109家,非政府资108家,这表明了安徽的担保行业正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型、主体多元化转变。从担保资本金形态看,有货币资本,也有实物资本,其中主要以货币资本为主,大约占60%。

1.3 缺少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连动机制

担保行业的特点是高风险、低收益,低成本。目前,我省各担保机构的资金均为投资者一次性投入,对于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仅靠收取少量的担保费,根本无法维持担保的生存和发展。在业务正常开展的公司的担保业务中,协作银行都将贷款风险全额转嫁给了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承担了全责风险。加大了担保业务的整体风险,一旦担保贷款发生损失,就要从担保公司的担保基金中全额扣除,在担保公司资金补充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影响了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1.4 对担保机构的多头监管造成监管乏力

目前,担保机构的管理可以说没有任何法律明确认可的监管部门。担保业实际上处于一种“多头监管”状态,财政部门、发改委、经贸委、人民银行、劳动部等都有权管理担保机构,分头监管导致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规定,存在监管真空。

1.5 担保机构体系建设不健全

从目前安徽省的担保市场看,缺少担保从业资格准入和失信惩戒机制,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和运作,缺乏既熟悉会计、审计业务、又懂金融、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担保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在保证合同中,对债务人的义务约束不够,个别也有人情担保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担保机构的发展。

1.6 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现有的由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管理和工作人员大多是由政府指派的,没有进行培训而缺少相关知识,不利于担保业务的顺利开展;政府常以出资人身份不适当的干预担保业务活动,出现各种形式的指令性担保;政府在建设相关信用担保业的法律法规滞后和政府部门在提供融资软环境上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现象;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担保行业的发展。

1.7 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

安徽省中小企业面广量大,虽然不乏信用优良的企业,但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对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和惩罚制度。有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规范;有的缺乏偿债意愿;有的采取非正当手续“逃、赖”债务。

2 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的对策

2.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打破国有银行独大的局面,合理分散担保风险;减少对担保业务的直接干预,坚持“管理法人化、运作市场化’,加强对担保公司的协调、管理和领导,尽快成立全省性担保行业协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担保机构实行税收减免和返还,直接增强担保机构的实力;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齐全的民营企业信息库,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可靠的信用信息支撑。

2.2 加强和健全担保自身建设

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专门培训机构,培养专业化人才和学习国内外担保机构的先进经验,加大担保公司间业务交流和信息传递,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给予的关于发展担保公司的政策,不断提高担保公司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加快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分散、控制和化解风险。

2.3 创新担保的形式和品种

目前,我省担保机构开展的业务基本上以贷款担保为主,还可开拓更广阔的担保领域。如证券担保、履约担保、退税担保、政府采购担保、进出口信贷担保等等。

2.4 建议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各商业银行和经推荐的中小企业召开“政银企”协调会,为有效益、有市场、信誉好的中小企业解决在申请贷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5 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联动机制,化解和分散担保机构的风险

信用担保是一项带有政策性的业务,因此政府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很有必要,建议政府同级财政每年按担保总额的一顶比例给予预算安排,用于建立担保风险化解补偿基金。信用担保业务风险较大,信用担保机构难以独立承担担保风险,应当适度引入政府、银行、企业的联合支持,合理分散担保风险,实现政府、担保公司和银行之间风险比例分摊;政府应促进蚌埠的商业银行与市担保公司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6 加强融资担保机构的区域合作

目前,我省融资担保业整体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县(区)的担保机构,因其资本规模较小,银行审批环节多等原因,业务普遍难以开展,有些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开展区域合作十分重要,应整合资源扩大业务,通过分保、共保等多种形式,发挥各机构优势,打破按市、县(区)自成体系封闭运作的低效模式,从总体上扩大担保量,发挥整体效益,实现担保机构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有典,田昆,王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

[2]任文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亟须完善[J].现代工商,2005,(3).

[3]刘满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7,(4).

融资与担保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担保融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创新

Abstract:On account of the plight of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and farmers’secured financing,as well as breach of contract on high rate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Shandong Blue Mountain Group adopts the way of providing mortgage credit,not only easing the financing plight of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cooperatives and farmers,but also controlling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effectively,stabilizing the entir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o develop enduringly,steadily and healthily and it achieves a total benefit of all parties.

Key Words:secured financing,leading enterprises,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produc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7-0043-05

一、引言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基本延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合作共生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系统状态。一般而言,龙头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和产品销售市场,基地(生产合作社)负责组织、安排农户分散生产。但这一理想状态的延续,需要通过合理的利益或价格调节机制,来确保龙头公司、基地(生产合作社)和农户在合作中获得应有的收益。但实际上,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十分频繁、剧烈,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订单农业”各参与方的利益。当市场价格低于订单价格时,基地(生产合作社)和农户会执行订单,把产品出售给龙头公司,市场风险就由龙头公司独家承担,此时可能会发生龙头公司私自降低产品收购价格甚至毁约等违约行为。但当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情况则恰恰相反,基地(生产合作社)、农户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采取各种方式拒绝执行订单合同,直接向市场或龙头公司的竞争对手出售产品。在产品价格因素之外,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波动,同样也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但这些因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所引发的双向违约行为,都直接影响到“订单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对而言,龙头公司一旦违约,不仅对整个产业链条产生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龙头公司也可能会因此陷入绝境,其违约成本或者代价要高于基地(生产合作社)、农户。因此,“订单农业”的违约现象一般不会在大型龙头公司身上发生,更多的是发生在基地(生产合作社)和农户的环节。对此,在整个合作环节占有主导地位的龙头公司,往往通过“高进高出”的方式增加对下游各合作环节的控制。比如,山东省庆云县的部级龙头企业――中澳集团,就采取了一种对鸭农高价出售鸭苗、然后在高价回收产品的策略,以防止鸭农私自向中澳集团以外的市场出售成品鸭的问题(山东省金融学会课题组,2010)。滨州市六合饲料公司则采用商业化担保、定点采购农资和资金封闭运作的方式,确保对整个养殖产业链条的控制(李庆胜,郑方敬,2008)。可见,在价格或利益调节机制之外,合理的控制措施,同样有助于“订单农业”的执行效率。山东省蓝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蓝山集团”)则采取了“担保渗透”的策略,通过对缺乏信用担保的生产合作社和农户提供担保和融资便利,要求生产合作社以资产反向抵押和农民销售产品为前提,一举较好解决了困扰整个产业链条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

二、蓝山集团“担保渗透”的基本起因及其操作流程

蓝山集团是一家集油料、饲料、肉类加工与种畜养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9年末,公司总资产达163415万元,下辖3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累计带动2.52万专业养殖户,肉鸡养殖规模达到2250万只。蓝山集团是“公司+农户”模式经营较为成功的企业之一,已被多家商业银行授予三“A”级企业。2007年以来,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集团对原材料特别是对肉鸡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企业生产出现了两个方面的大难题:

难题之一是养殖资金缺口大、成本高。随蓝山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张,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数量不断增加,其融资需求也快速增加。以高唐县养鸡类专业合作社为例,2007年末,3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需资金1.46亿元,社均540.74万元,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资金9700万元,资金缺口4900万元,资金需求满足率仅为66.43%。尽管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大量政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但由于农业弱势禀性以及农户信用资源少且分散的特点,农村信用社从风险管理角度对农户放贷仍然持谨慎态度。在资金问题之外,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由于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均在农村信用社贷款,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上浮50%以上,2007年加权平均利率高达12.81%,如果再把入股农户使用资金时缴纳的保证金计算在内,其融资成本更高。在当前养殖业一次性投入明显增加时,融资成本已经超过许多农户的承受极限,影响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难题之二是蓝山集团的货源得不到保障。蓝山集团规模的扩张,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以至于蓝山集团在整个产业链条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最大的问题是,农户违约现象越来越常态化。鉴于蓝山集团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合同存在一些漏洞,公司与农户之间契约约束力较弱。这其间,肉鸡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旗下农户的趋利行为导致农户单方违约现象明显增加。2008年集团与农户契约的履约率由2007年的45.1%下降为37.4%。为此,蓝山集团对合同条款进行了多次调整,比如,鸡苗、饲料和肉鸡收购价格改为浮动制,按月调整,鸡苗、成品鸡参考全国农业产业化总商会公布的当月价格,前者就低不就高,后者为平均值;饲料价格取当地物价局公布的同类饲料月初与月末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对价格调整情况以及调整依据每月公布;同时有偿服务为无偿服务,在防疫方面仅收取成本费,在技术推广方面免费进行人员培训等。但这些合同订单上的内容修订,并没有完全阻止农户违约的问题,从运行效果看并不理想,履约率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

在上述两大难题的共同困扰之下,蓝山集团发展乃至生存都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和考验。在2007年6月-2008年4月间,肉鸡市场价格不断上升,毛鸡由最初的3.95元/斤上升至5.8元/斤,而同期执行的合同价格为4.1元/斤,市场价格最高时高出合同价格1.7元/斤。虽然蓝山集团不断上调收购价格,但始终落后于市场,因此合同农户出现了大范围的违约现象。2008年1-3月份的平均契约履行率仅为23.1%,尽管旗下农户因违约支付32.7万元的违约金,但明显高于合同价格的市场行情诱使农户违约现象进一步增加。当年合同的平均履约率较2007年下降了7.7个百分点,蓝山集团因此仅完成了全年订单的6成左右,不仅支付了高达65万元的违约金,而且较2007年减少利润1100万元。

困境之下,蓝山集团意识到,当下自己最需要的,是谋求稳定的货源;而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户最缺少的,则是融资及其信用担保。2007年初,为解决养殖农户融资难问题,起初有关部门提出由县财政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其提供贷款担保,然而,担保公司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不合理为由,拒绝为其提供担保;其后农村信用社采取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信和五户联保等方式,但因贷款手续繁琐和额度较小,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一般来说,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存在较大的互补优势:专业合作社有产品自主生产和供给的便利,但具有融资及其信用担保劣势;龙头公司拥有原材料供应、市场销售、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比较优势,而在货源及产品价格波动中处于被动或不利地位。显然,龙头企业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存在理论上的合作动力和利益渗透机制。对此,蓝山集团清醒地看到,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信用担保,并以此为契机,找到兼容点,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稳定在蓝山集团旗下,确保有一个稳定而且不断增长的货源,进而确保整个产业链条就此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基于这种考虑,2008年上半年,蓝山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入股农户、农村信用社四方就担保成本、贷款成本、贷款方式、销售折让四方面的问题进行反复协商,并达成共识:(1)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利率按蓝山集团的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实行“随贷随用、余额管理”的贷款方式,蓝山集团的担保总额以该企业在农村信用社总的授信额度为上限;(2)龙头企业免收担保费;(3)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以低于市场价2%的价格优先提供肉鸡,如果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则销售折让降为1%;(4)联合社及入股会员以全部资产抵押给蓝山集团,并出具有效抵押合同。

2008年9月,蓝山集团与当地农村信用联合推出的信用担保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当地农业局等主管部门的协调下,2008年12月18日,34家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重新入股组建新的法人联合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设立理事会等管理机构,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产生了新的法人代表。原专业合作社均设成分社,不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仍然相应设立管理人员;其次,蓝山集团与联合社重新签订担保、购销协议并与农村信用社达成全面融资合作意向。

由蓝山集团所主导的融资担保模式大致有如下流程:第一步,相关部门对蓝山集团进行资产评估,由联合社人员将评估结果录入信用档案,并在每年评估后及时更新,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与农村信用社及蓝山集团的数据共享。蓝山集团按资产评估价值的70%向额度农村信用社提供贷款担保,期限为一年,第二年按抵押合同同步更新。第二步,专业合作社各分社根据入股会员的贷款申请,经过初审(依据资产、信用状况等),再经过分社入股农户表决后,确定每户最终申请贷款额度,汇集后向联合社提出贷款申请,联合社汇集后向农信社提交贷款申请,同时出具经公证处公证的资产抵押合同,期限为一年,次年按评估价值更新。第三步,农村信用社审批后发放贷款,贷款拨至联合社账户。联合社根据分社的贷款申请将资金分配到每个分社。分社根据入股会员的申请,规定10万元以上的必须有5名入股会员连带担保,10万元以下的由3名入股会员连带担保,签订连带保证合同后分配资金。第四步,贷款到期后,联合社及时将分社的还款资金存入信用社的专用账户,农村信用社根据资金余额情况计收利息。每还款年度前10日,联合社发出贷款还款通知,到期后归还农村信用社。

到2009年末,蓝山集团为其养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供了总额为4300万元的担保,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2650万元,支持联合社入股会员297人,人均贷款8.9万元,当年实现年经营收入11378.07万元,虽然同比少获得利润227万元,但由于贷款利率的优惠以及担保费用的节约,仍然多收入31万元。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户均增收2424元,人均增收441元,比当地非成员多增263元。蓝山集团2009年合同完成情况良好,肉鸡的销售量较上年增长21.7%。而且,在蓝山集团与养鸡专业合作社合作成功后,不仅吸引了大量养殖户加入,壮大了养鸡联合社的实力,而且吸引了其他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入,主动要求与蓝山集团进行合作。

三、蓝山集团信用担保渗透的合理性分析

产业化龙头企业之所以愿意提供担保,而众多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又愿意联合,主要是博弈双方为实现各自利益的博弈中,选择了既满足对方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策略,从而达成合作均衡的结果。

(一)龙头公司提供信用担保具有比较优势

在“公司+农户”格局下,龙头公司提供信用担保具有以下比较优势:一是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都是市场激烈竞争的佼佼者,积累和拥有相对雄厚的市场运作经验和经济财富,自身资产充足,信用资源丰富,而且与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利益关联体,理应成为信用担保的理想供给者。蓝山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的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资产超过16亿元,是当地金融机构支持的重点对象,其协作银行的综合授信额度为11.7亿元,完全有能力为同一产业链条上的农户提供信用担保。二是较强的控制能力和信息对称的比较优势。龙头企业与农户在是同一产业链条上互为原材料的主要供应者和最终产品的销售市场,双方是一种标准意义上的契约式共生关系,合作共赢是双方一致的理性选择,因此双方具备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龙头企业借助清晰的契约条款与农户耦合在一起,农户从生产到销售都执行公司所提供的标准化技术,龙头企业对农户一端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几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而,由其所提供的信用担保可以视作无风险或低风险的。

(二)蓝山集团的信用担保渗透具有稳定作用

蓝山模式表明,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激励,通过信用担保渗透,采取联合增信、强化风险控制等措施,将农业合作社、龙头公司和农村信用社三方有机结合,打通资金供应与资金需求之间的障碍,在稳定资金供应、稳定货源供应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1)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满足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入股农户的融资需求。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户,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工商企业,其特殊法人地位的有效性受到质疑,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被金融部门边缘化,而且也被担保组织边缘化,这也正是有关部门协调,由县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为蓝山集团旗下的专业合作社担保却遭到拒绝的主要原因。另外,农民专业合组织多采取租赁他人场地经营的方式,其固定资产有较强的专业属性,流动资产也多是生物活体物质,不仅银行难以识别其价值,而且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不足以成为银行认定抵押物品。因此,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抵押进行融资难以实现。农村专业合作社虽然可以通过联保等方式向信用社申请融资,但这种模式融资额度较小,并不足以解决农户生产中资金缺口问题。因此农村专业合作社要想得到足够的融资,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担保等手段借用其它信用资源,达到农村信用社要求的风险控制与效益增长的双重要求。本案例中农村信用社通过这一模式充分运用了闲置资金,并获得了风险可控的利息收入。由于龙头企业的担保参与而不需要进行风险甄别,从而大幅降低了贷款成本,也为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入股农户带来了供应充分、价格低廉的信贷资金。

(2)蓝山集团信用担保条款中资产反向抵押,意在谋求产业控制。龙头企业旗下的专业合作社众多、分散,企业为其分别提供担保不仅管理难度大,而且成本较高,龙头企业担保介入,客观上要求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成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便统一管理。这正是蓝山集团要求旗下的34家专业合作社组成联合社的主要原因。同时,专业合作社联合后,将单个农户的经营风险与企业“捆绑”在一起,将专业农户个体的风险转化为集体的风险,不仅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而且道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抵押、担保的信用传递,实现了农业产品的可抵押。本案例中,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以自身的资产和产品向龙头企业进行抵押,再通过龙头企业向银行的担保途径,实质上是通过经济体中信用传递的方式,使银行认为不可抵押的资产成为可抵押资产,实现了养殖农户可抵押资产多元化的创新。

(三)信用担保渗透后的合作共赢机制

农村信用社、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作为博弈三方之所以能达成“联合+担保”的融资结果,主要是博弈三方在策略的选择,不仅实现了利益共享,而且使各自的利益关系深度渗透,成为牢固的利益共同体。案例中,农村信用社为确保资产质量安全,选择的策略是:以抵押充分的蓝山集团提供担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利率优惠(基准利率上浮30%,以往联保或抵押贷款利率一般是上浮50%以上)和简化贷款手续(实行“随贷随用、余额管理”的贷款方式)。这一策略的采用,不仅农村信用社资产安全得以保证,而且贷款管理成本明显下降,经营收益得以最大化实现。蓝山集团为确保原材料来源充足,选择的策略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担保,但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并以低于市场价2%的价格优先提供肉鸡,如果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则销售折让降为1%;而作为承贷对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为获得融资需求,选择按要求联合并将资产抵押给蓝山集团,严格按合同约定价格优先为蓝山集团提供原材料。上述蓝山集团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合作条件,表面看有失公平,但实质上,这些合作条件不仅确保双方各自利益的实现和增加,而且因利益关系深度渗透使双方利益关系更加稳固。以2007年为例,当年34家养殖协会的销售收入为8100万元,虽然按2%的折让比市场收益减少162万元,但通过集团担保所获得的优惠利率使融资成本也同时下降126万元,而且不用缴纳理应承担的122万元担保费,总体计算,相当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套利86万元。龙头企业虽然不收取担保费,但低价收购原材料节约成本162万元,足以抵消担保费用。因此,三方的利益博弈中,由于各方所选择策略能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确保对方的利益实现,使博弈各方不仅利益共享,而且深度渗透,从而达成合作均衡的结果。

但是,蓝山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专业合作社虽然具有信息对称度高和产生基础好的特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具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共享并有硬性合同条款限制的基础之上。蓝山集团与旗下的专业合作社虽然利益共享,但合作条款中所设定的违约成本较低,不足以起到对违约方的惩戒作用。在个人趋利行为下,一旦有局外交易利润大幅超过局内交易利润时,交易一方便极有可能违反合同条款进行局外交易。其次,由于农村信用社是一次性针对联合社发放贷款,其它如贷款分发、跟踪管理、还本付息的结算等复杂而且重要的工作均转嫁给农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仅提高了联合社的工作难度,而且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明显提高。在目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人员普遍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贷款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三,由于联合社的信用管理系统与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评定系统不存在任何联系,而且联合社贷款并不显示贷款的最终使用者信息,因此入股农户可以向专业合作社提出贷款申请,也可以按个体农户的身份直接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可能形成农户重复贷款的问题,在资产有限的条件下,一旦出现风险将出现贷款的双重损失。因此蓝山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四、简要结论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的信用担保渗透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意义,是当前破解农业产业化链条除价格机制之外,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蓝山案例表明,龙头企业依托其资源优势,通过对旗下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入股农户提供贷款信用担保,使农村信用社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提升融资激励,增进规模效益。既缓解了养殖专业合作和农户的融资困境问题,又借此实现了对其生产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有效控制,确保了整个农业产业化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了各方共赢,这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兵.企业强强联合现象的中间组织理论分析[J].南方经济,2001,(1).

[2]曹鸣风.试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J].浙江金融,2007,(3).

[3]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09,(3).

[4] 栗明耀,王俊峰.扶持一个产业组织 推动一方经济发展――凤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实践[J].农业经济,2008,(12).

[5]山东省金融学会课题组.农业产业化企业主导新农村建设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中澳模式[J].金融发展研究,2010,(2).

上一篇:财政补贴范文 下一篇:工程质量项目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