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17:37:33

区域调研报告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虽重点体现了宽,但也不是一味地“从宽”,这里的“从宽”也应依照具体案件区别对待,同样要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统一。正所谓过严易枉,过宽易纵,无论是“过严”、还是“过宽”,都会造成司法不公。因此,在办理聚众性案件中要正确理了解和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作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互补、宽严有度。

(一)重点在宽。

在适用轻缓刑事政策的司法实践中,当宽则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等到体现:一是对未成年人或在校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初犯;二是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三是具有自首、立功、未遂、中止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的案件;四是对自己所犯罪行的危害性认识深刻、认罪态度较好,主观上确有悔过表现,不致发生毁灭证据、串供、作伪证和不致再次实施犯罪或继续犯罪的;五、基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有被害人的案件得到被害人谅解、达成调解协议并赔偿到位的。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犯罪案件,应依法适用轻缓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以处之。例如被告人田某、朱某某、赵某某、高某等人的聚众斗殴案中,涉案的陈某等10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刚满16岁,均是在校学生。我院在审查时了解到这些孩子一贯表现良好,并非那种无可救药的“坏孩子”,此次犯罪具有偶然性,而且被害人对本案的发生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案发后,几名犯罪嫌疑人对自己不理智的行为都十分后悔,积极地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学校领导也请求对这几名学生从宽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检察机关考虑,如将这几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到法院,并进一步予以刑罚处罚的话,一方面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前途;另一方面很有可能将他们过早地置于另类,使他们陷得更深而丧失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非但达不到挽救的目的,反而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决定利用检察裁量权,对这几名犯罪嫌疑人做了相对不处理。如今,几名学生重新开始了他们的学业,并一致表示将改过自新,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宽”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

(二)宽中有严

对于同一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也应当区别其各自不同的情况。对于那些只有给予严厉打击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才能挽救的犯罪嫌疑人,则不能一味地“从宽”,而应当依法从严,坚决打击。具体而言,对具有下列情形的犯罪案件,应做到该严则严:1、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较大的;2、社会反响强烈的;3、系惯犯、累犯、屡教不改的;4、系主犯、首犯的;5、作案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的。例如上述案例田某等4人,检察机关并没有一味地强调“从宽”,而是当严则严,坚决打击,依法对其提起公诉,最终法院对其判处了有期徒刑。这也充分体现了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宽严得当、区别对待”的原则。从而,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对抗、促进和谐,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针对聚众性犯罪的特点和成因,我们应对策略

聚众斗殴、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犯罪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容易使社会产生不安定因素,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预防聚众性案件的发生,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以减少和制止此类犯罪的发生。

一是继续强化对上述三类聚众性犯罪的打击力度。将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毁坏财物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加快办案节奏,确保打击力度,形成震慑力。

二是采取新的治安防范措施,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应对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清理整顿工作,加强对重点场所、部门、行业的治安防范和检查监督,全方位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场所的巡逻防范,对重点人员、高危人群实施监控,纳入视线,提前预警,从源头入手预防减少聚众性案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对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的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该类场所的管理检查,安排人员负责巡查。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网吧,及时消除其中含有反动、暴力、色情和其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内容的信息。特别对于放任未成年人进入的黑网吧要重罚或取缔,对黑网吧的查处要不间断地进行,使其无处藏身。

四是依法做好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少年极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违法犯罪。因此,整合社会资源,全社会齐抓共管,构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杀毒软件。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工作;积极开展青少年生理、心理教育等;狠抓落实《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少年学生,并在全社会形成教育与管理、保护与治理相结合的体系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多建一些青少年娱乐活动场所,使他们旺盛的精力有所寄托,不走无聊、消极、闲逛的道路。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帮助他们解决生长发育阶段的心理困惑,让他们不再迷茫,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看到前途和光明,增强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好学上进,自觉锻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效地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五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围绕治安、交通安全、网络文明等主题,开展法律咨询、专题讲座、摸拟训练、巡回报告、展览、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等等活动,宣传食品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毒、防艾滋、防不良网站、远离伤害、远离犯罪等安全自救知识;组织开展法律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工作;积极开展青少年生理、心理教育等;狠抓落实《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少年学生,整合社会各界力量,通力配合联合行动,实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克服单打一,背靠背,形成多维立体的预控网络。通过法律宣讲团,送法进校园、进社区等普法宣传形式,进行普法教育,适时运用典型案例到当地进行以案说法活动,防患于未然。

六是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管理,引导无业人员等正确对待生活,增强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约束自己的行为。组织开展以创业自谋生路为目的的培训活动,使之有人管,有事做,减少他们结伙游荡的机会和条件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广阳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区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列入区级文化体育部门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55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企业197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224家,文化娱乐场所62家,群众文化活动场所28家,体育经营单位3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14家。从业人员总计5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6家,50万元以上的58家,10万元以上的385家,10万元以下的186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资本的80%,成为产业主导力量。

纵观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从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到个体、私营经济大举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再到今天文化产业合法身份的确立,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竞技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治理政出多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20**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当。行业上除印刷业一枝独秀外,其它领域的发展层次较低,大多数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要业务,经济效益欠佳,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干产业群体。

与此相对照,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年全国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为800亿元,潜在文化消费能力约为4000亿元,以此为标准,仅区内潜在文化消费需求即达1亿元,同时还能服务京、津、冀近亿的消费人群。如此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大力发展我区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有效拉动内需以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全区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明确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第一,政策导向已经明确。党的十六大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写入报告,国家也将文化产业列入“十五”规划。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首要位置,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第二,现实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水平。近年来,全区文化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并显示出清楚的发展脉络和较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文化事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对满足全区人民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涵养税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意义、作用的熟悉不断深化,文化品位不断提高。追求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参与文体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第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阳区为市管县级区,辖廊坊城区大部,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市文化设施水平的整体跃升,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广阳区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我们认为,在内涵丰富的二、三产业中,选择文化产业并逐步将其发展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前途并最切合实际的。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广阳区实际情况,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面向京津及周边市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调整布局和结构,逐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广阳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广阳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一)优先发展印刷装订业。廊坊是全国闻名的区域性印刷产业基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广阳区印刷业已有相当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总计77家印装企业中,有出版物印刷企业6家、出版物专项企业18家、包装装潢企业15家。其主要出版物活源来自北京各大出版社,相互之间已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以百花印刷有限公司为例,北京红旗出版社是其唯一的业务合作单位,社里只要是一两万册以下的小活,基本由百花承印。对这一优势行业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一是对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要加大扶植、服务的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做好有条件的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上档升级工作,提升其经营规格,扩大业务范围;三是在南尖塔兴建占地100亩的印刷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高行业知名度;四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如数字印刷、柔印等技术设备。

(二)繁荣文化服务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包括歌舞娱乐场所、健身休闲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其它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阶段,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实际需要,按照市场供需规律,因势利导,广泛开展各类有偿文化服务;二要积极引进趣味性强的文化娱乐项目和设施,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三要搞好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城区及万庄新城的文化娱乐业,依托城镇,辐射乡村。四要全力做好万庄“城际百万庄园”、周各庄“儿童乐园”、电影公司多功能影剧院等区级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人才、项目引进及包装策划工作。

(三)兴办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发了旺盛的健身娱乐需求,文体用品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区兴办文体用品制造业不失为一条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原因有三,第一,依托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面向京津两大市场,积极融入奥运经济;第二,文体用品制造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京津产业体系形成互补;第三,广阳区实行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又有十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议在旧州、白务工业园区引进相关项目,重点发展文教具、乐器、玩具、工艺美术、全民健身设备、体育器械、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行业。

(四)构建区域文化产品集散地。目前,全区文化产品经营单位的经销业务仅停留在零售出租层面上,局限于本地市场,造成摊点多、规模小、效益差的局面。按照全市打造北方物流、信息流中心的远景构想及我区加强专业化市场建设的要求,在市区或万庄新城筹建文化产品批发市场。可供选择的项目有:图书(含电子出版物和软件)、音像、工艺美术品等。其中以图书项目最为可行,由市、区宣传文化治理部门出面,进一步密切与京津出版发行机构的联系,利用廊坊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以相对较低的要素成本,建立起连接京津、覆盖华北、面向全国的图书储运和批销中心。

(五)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近几年,全国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我区而言,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抓住廊坊争创全国旅游城市这一良好机遇,在自然、历史资源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巧打“文化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具有鲜明特点、较高品味、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对于扩大广阳知名度、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文化旅游,首先,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具有未来市场前景的高品味文化旅游,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卖点。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推出农业高科技园区游、农家游、“京都蜜瓜”采摘节等旅游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资源共享的思路,积极参与文明中华科普游、东方大学城学府游、步行街休闲游、商务会展旅游等文化旅游项目;最后,要充分培育、保护和利用全区固有的人文资源,如军芦村义和团音乐、民间精品花会等,在重大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

(六)扶植群众文化产业。我区群众文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在都陷入困境,如何用市场手段激活群众文化,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增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文化的意识,必须克服把文化等用同于意识形态的思想障碍,在走向市场中,要逐步摆脱办小班、挣小钱的老模式,确立闯关创业意识;二是坚持多元投入的方针,走群众文化社会办的道路,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和乡村群众文体活动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活动、培训、辅导等有偿服务,用5年左右时间,重新构建起全区崭新的群众文化网络。三是以文化体育社团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文化体育表演、比赛的市场化运作。总之,通过产业化手段,使群众文化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气和活力。

三、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的保障措施

1、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要搞好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明确主攻方向;二要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中,大力引进项目和人才,搞好跨区域合作与联合;三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扶植力度,组建专业性或综合性产业集团,实现集约经营;四要对各级文化产业规划和重要产业项目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

2、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全国、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制定实施“国退民进”的文化产业民营化战略。非凡是在文化产品集散地建设、文体用品制造业项目引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与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多种联合和多种经营方式,以激活文化产业经营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

3、制定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在答应的权限范围内,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一是完善公共财政支付公益型文化建设的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资金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二是执行文化企业多种经营税的减免政策,对大众型的文化娱乐行业和重点扶植的行业应适当减免税收,企业赞助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免征所得税;三是文化市场治理费已取消多年,应尽快从文化经营单位上缴税金中给予文化主管部门一定的返还,集中用于应扶持的文化事业。

4、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对于政府而言,由于全区文化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予以扶持和调控:第一,消除垄断与壁垒,鼓励市场竞争,同时防止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第二,要注重文化市场的培育,对文化市场的政治方向和经营趋势进行定向控制,对运行态势加以正确引导。第三,坚持以治理促繁荣的方针,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治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工程,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第四,组建由文化、财政、公安、工商、税务、城建、土地等部门组成的全区文化产业协调机构,统一步调和口径,避免政出多门。

5、积极引入高新技术。重点跟踪和引进数字化装备、宽频线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依托高新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文化产业与信息通讯、设备制造等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6、培育文化中介市场。转变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直接治理模式,一是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机构和文化经纪人,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对与市场联系密切的文化艺术活动,可具体委托他们承办,进行市场化运作,同时履行政府规定的责任与义务。二是,启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工程,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三是健全和规范文化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实施行业统计、指导和治理,在周边省、市及乃至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行业协作。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问题及难点

__县、__县、__旗__县交接处有乡镇12个,自然村68个,人口13万。其中药械经营企业、专柜28家,乡镇卫生院12家,诊所140家,它们距离县城中心都比较远,一直被视为“三不管”。__县执法监管工作鞭长莫及,市场秩序混乱,主要问题“三杂、三大、三难”:

(一)三杂

1、药品、医疗器械流通渠道杂。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药品、医疗器械流通领域逐步变得自由、广泛,__县周围的“隐性”药品、医疗器械市场已经形成,管理相对人的购进渠道也变得相对杂乱。

2、交界处地形杂。__县交界处的村屯相互间毗邻十分近,有的间距仅400米远,有的只相隔一条30米宽的公路,相互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形错综复杂。

3、从业人员杂。在__县交界的区域,管理相对人中少数民族多,有的是蒙古族人、有的是朝鲜族人,杂居于同一村屯,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民族习惯都不尽相同,受教育程度及掌握医药知识情况也参差不齐。

(二)三大

1、__县交界的区域大。我县的东南部、南部、西部、西北部分别与__县、__旗接壤,约占全县交界线的一半,__县交界的区域大。

2、 游医药贩的流串性大。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游医药贩提供了便利条件,不法分子频繁往来于__县间,加之地域广阔,流串性很大。

3、违法涉案的案件大。在立案查处的案件中,一些大案往往来源于内蒙和__两地,涉及的案值或是案件性质都是较大的。

(三)三难

1、案件查处取证难。对于在__县间发生的案件,一般都涉及需要到__或__旗取证、调查,但由于没有一个相互沟通、联系的平台,所以对于一些涉及外行政区的案件及时进行调查、取证难。

2、净化__县交界区域内药品、医疗器械市场难。__县交界区域内游医药贩多、交界线长,药械“隐性”市场的形成是净化交界区域内药械市场的难题。

3、地域偏远,有效监管难。由于执法车辆少、经费不足,加之日常监管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地处偏远的__县交界区域内药械监管工作难。

二、“三不”原因及症结

(一)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经济落后。__县交界处均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偏远乡村,交通不便,药械经营网点分散,药械流通环节多,盈利空间大,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各种手段来满足农村购药价格低的要求,假劣药械在这里找到了落脚点。

(二)信息不畅、文化水平低。__县交界区域内的百姓中少数民族多,文化水平低,信息交流不便,百姓缺少对假劣药械的辨别知识,使非法渠道采购的药械和假劣药械有了市场。

(三)管理相对人分散、监管不易。__县交界区域地广人稀、乡村卫生所多、药械经营网点分散,加之执法装备差、人员少,致使日常监督效率低,监管工作十分不易。

三、对策及思路

(一)建立监管协作组织

为切实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充分发挥药监系统统一体制和职能优势,充分利用__县跨省毗邻的优越条件,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基础上,建立跨省区监管协作的组织来搭建不同地区共同发展药监事业的平台,加大打击__县间不法分子的力度,及时有效地查处和取缔非法行为。

(二)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区域监管机制,成立监管协作联席会。联席会由各个成员单位轮流主持日常监管协作工作,主持单位负责收集、汇总、交流有关信息,与协查案件有关的部门进行沟通,积极配合,在交界区域适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每年召开联席会议,各旗县间就当地药械市场动态监管工作情况和行政执法业务开展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整章建制,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为建立长效的监管协作机制,保障有效的开展区域监管协作工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使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畅通,形成合力快速有效打击违法行为,提高协查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执法运行成本。

3、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积累经验。区域监管协作工作刚刚开始,我们要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求发展。各成员单位在监管协作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不便之处,面对存在的问题,首先,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形成统一协调、步调一致、保障有力的局面。其次,监管协作工作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监管协作内容,找出适合目前实际情况的工作方式、方法。

四、工作及成效

按上述思路,我局因地制宜,发出倡议,通过与两旗县沟通协商,签定了《__县食品药械监管协作协议书

》,并召开了首届年会,正式启动了__县食品药械监管协作工作。为了使联席会在监管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我局从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联席会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联席会工作制度》、《信息交流制度》、《__县执法案件联动配合制度》等有关制度。之后,在我县召开了首届例会,总结了联席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执法经验交流。今年,通过__县联合检查和旗县交界处药械市场的专项整治,共查处假劣案件26起,进一步规范了交界处的药械市场秩序,走出了一条促进区域间药械协作监管的新路子。

新时期药械监管工作形势为我们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使我们肩负着新的、复杂而艰巨的药械监管任务,我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__县毗邻的地理、人员、行业等条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__县药械监管联席会的成立,必将进一步推进三地药械监管工作,全面规范药械市场经营秩序,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推动药械监管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建议及方向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在盘活现有人才总量的同时,坚持有选择地引进人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的原则,不拘一格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出台优惠政策,招聘急需人才。为有效解决后续人才不足的问题,结合*区实际,制定出台《*区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并设立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100万元,为该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提供了资金保障。从20*年开始,区里每年拿出10个编制,对经济、园艺、畜牧、水利、路桥、法律等急需专业管理人才,到国内重点大学进行招聘。坚持先用后入原则,经考核合格者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期为3年的合同,聘用人员进区全额拨款事业编,工资参照公务员工资标准执行。截止到目前,通过考试共择优聘用了21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生18人。卫生系统对录用的2名研究生家属在本系统安排了就业岗位,解决其后顾之忧。

政府聘用顾问,借用“外脑引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20*年8月组建了*区经济专家技术顾问团,由36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担任顾问,为该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信息、技术服务。两年多来,顾问团发挥了积极作用,共为该区咨询解答各项宏观政策近70次,解决经济发展难题8项,帮助运作项目1*个,为企事业单位引进资金1959万元。通过顾问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2名顾问在该区创办了高科技企业。另外,采取专家引领的方式,对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员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全区的干部教育和外引人才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创优人才环境,形成人才聚集合力。区委人才办和区人事局经常深入企业开展人才工作调研,详实地掌握了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动向,建立并完善了全区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引才渠道。同时,为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树立人才典范,20*年5月全区召开了首届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从人才开发基金里拿出10万元进行表彰奖励,表彰了10个人才先进单位和50名各类优秀人才,并形成两年表彰一次的奖励制度,在区内营造了人才创业、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区已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人,省管专家2人,市级拔尖人才7人,区级优秀人才50人。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现状

**市港南区境内郁江河流西起瓦塘乡,东至东津镇,总长100公里,处在西江流域黄金水道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沿江区域经济虽已初具规模,但总体上仍处在一个初始发展或蓄势待发的发展阶段。

1、沿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区内沿江拥有100公里长的过境主航道,经过多年改造现可通过1000吨级航船。沿江的几个乡镇已建成东津、南江、大寿、香江、思怀等7个码头和三个自来水厂。始建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塘大冲等56条沿江防洪大堤,逐年得到维修和加固。集“路、堤、园”于一体的总长10多公里的江南大堤,已列入**城区防洪堤工程和城区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使江南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江南城区至瓦塘和木格、东津至桥圩共57.4公里的四级水泥路已建成通车。324国道、兴六高速公路和黎湛铁路也从我区沿江穿过。瓦塘至横县、东津至桂平的沿江公路的改建、新建工程已被列入议事日程。

2、沿江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港南区所属的仙依滩工业集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200亩,目前已开发利用330亩,已引进并正在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9个,总投资约1.9亿元。另外,正在规划中的工业集中区还有两个:一是南江码头工业集中区,东至市红砖厂、南至西江农场红砖一厂,西至杜冲江,北至八塘新村,占地面积3500亩。二是猫儿山港对岸工业集中区,东起八塘镇横岭村和劳湾至横岭路,西至八塘镇苏湾村抽水站,占地面积约3500亩。

3、沿江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比重加大。据20**年统计,在港南全区15.3亿元的农业总产值和7.77亿元的水产畜牧业产值中,沿江的五个乡镇分别占60%和48%以上。南宁正大、三路、万千、鑫益、永顺、鸿泰、洪达等科技带动型农业企业都集聚在沿江一带,呈现出经济总量大、规模集中、产业新兴和科技带动型企业集中的特点。沿江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增强了沿江的经济实力。20**年沿江的财政收入已达到5000多万元,成为全区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带动了全区沿江的城镇化建设。目前,沿江5个乡镇的城镇建设面积已达到10平方公里,拥有非农业人口7万人。

二、障碍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港南区沿江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上乘向前的,其潜在的后发优势也愈来愈明显的,但也存在障碍其发展的三大因素:

1、可用的土地不多。沿江乡镇的建设预留用地比较少,且又以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用地为主。原预留用地相对较多较集中的江南沿江一带,除了已开发利用的以外,现剩下的只有大秦码头至江滨中学、南湖周围、万千饲料有限公司北面和东北面一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由于沿江乡镇可用土地较少较分散,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沿江区域经济的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突出表现在“五个滞后”:一是沿江乡镇集市水、电、路等设施建设滞后,发展和投资环境均受影响。二是沿江防洪设施建设滞后,百里长堤至今仍处在十年一遇的低水准上。三是码头设施建设滞后,依江发展、依江繁荣的现象极难凸现。四是区域道路建设滞后,特别是由于进港道路硬化率低,导致陆水交通联接不畅。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灾能力不强。

3、商务成本逐年上升。近两三年来,因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资源配置等要素成本逐年上升,沿江经济区域综合商务成本呈递增势头,低成本竞争优势已受到削弱。结果是,不利于招商引资工作,部分项目因此无法签约落地,从而影响了沿江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沿江区域经济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应该说是有所区别、有所不同的。从港南区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充分做好总体规划工作,确保沿江区域经济有序从速发展。要加快沿江区域经济发展,千头万绪,当务之急是抓好沿江经济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修编。在制定的总体规划时,要充分体现优势互补、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沿江区域经济的开发格局。为此,要突出把握好五个方面:其一,要有现代的理念。所制定的发展规划要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开放性、民主性。要召开专题会审议和向社会公布,广为征求意见,追求规划的最佳,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说。其二,要符合整体的原则。所制定的规划和自治区规划、区域规划与全局规划、单向规划与总体规划、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要层层“接轨”,逐级“吻合”。要打破区划观念,整合岸线资源,合理功能定位,强化整体实施,实现区域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三,是要体现自己的特点。有优势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港南是依江而设的县级区,制定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就要考虑到跳出岸线的概念,放大沿江开发的地域空间;沿江岸线的开发就要考虑到选出最适应、最需要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在有限而宝贵的黄金线上,做到近期利用与中长期发展的相通相统。其四,要符合产业布局合理优化的要求。在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功能配套与项目建设互动,以及集约利用资源和岸线的原则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六靠”战略,“突出快,追求好和高开高走,均衡稳定、高位运行、一路凯歌”的工作目标要求,按“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的方略,构建我区沿江区域经济各园区,并明确各园区的定位,不断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开发生态养殖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船舶制造产业园、高技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木材加工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各具特色的园区。其五,要切实加强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江河流域规划、防洪规划之间的衔接。

2、切实打破土地制约瓶颈,扫清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加快沿江区域经济发展中,要针对不同情况,应考虑从四个方面破解用地障碍因素:第一,依托项目,申请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经同意后,进行用地报批。第二,争取上级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修编时,划出预留建设用地或纳入市工业园建设规划。第三,优先盘活使用国有存量土地。第四,结合正在进行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将编制沿江区域经济建设用地规划报市人民政府,以争取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对沿江特别是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土地规划情况进行调整。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沿江区域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要把沿江区域经济做大做强,首先要筑起利于发展的安全屏障。为此,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沿江的防洪设施建设。以争取早日实施滨江大道“路、堤、园”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固、改建沿江现有的各处防洪堤,提高沿江防洪堤的防洪能力。其次是加强沿江公路,特别是进港公路网络建设。要争取尽快修建兴业至大圩、港南至桂平、港南至横县清江、城区快速东环等级路,以及过境八塘、桥圩、木格、木梓南北纵向的三江至北海高速路。上述公路网络的修建将把我区沿江地区全部贯通起来,并依托高速路北可直达桂林、柳州等地,南可直达北部湾大港北海港,东可直达广州等珠三角地区、西可直达南宁、百色等地。再次是统筹规划沿江港口建设。要按照全国、自治区、市港口布局规划和珠江港口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港南实际,进一步完善沿江港口的发展规划,有序推进港口建设。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优化结构,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的沿江港口体系。同时加强现有沿江港口的集疏运通道建设,提高现有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加快物运转服务平台建设,把建设江海运转和郁江中上游中转联动的运输体系,作为中转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围绕猫儿港航运中心运输体系和功能分工,重点建设东津大李港、横岭码头、新塘码头、京屋码头、香江码头、南江码头、大秦码头的水泥和木材、集装箱等内外货物中转联运服务平台。在近期内,主要是依托五个乡镇临江以及紧靠市江南工业园和玉林物流市场的优势,结合临江港通建设的实施,大上一批第三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物流仓储、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和与之相匹配的加工业。

4、加强沿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沿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郁江岸线资源是我区最具独特的潜在的优势资源,加强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沿江区域经济开发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沿江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基础。要建立郁江岸线资源管理系统,健全沿江联动开发协调机制,制定郁江岸线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要正确处理好沿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到有序开发、集约开发、环保式开发。特别是要把水污染防治放在环境治理的首要位置,包括港口、码头和企业在内的所有新改扩建项目,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禁止在饮用水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新建任何污染项目,禁止新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禁止新上经过评价可能导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项目。在生态的建设方面,要把保持生态平衡,建设适宜人居的生活空间,作为沿江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之一。在产业密集区和城镇周边地区建设开敞式的绿色生态区域,在必须留有和建立的城市沿江景观岸线及江滩建设生态保护区,在沿江各工业园区之间的,建设生态隔离带或防护带,在通江河流的主要水系和沿江区域主要交通干道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一、我区优化投资环境的几点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优化投资软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政务环境,健全服务手段,营造舆论氛围,投资软环境明显改善,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纷至沓来,掀起了招商引资的热潮,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优惠政策不断完善。1998年10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我区第一个优惠政策文件,即《关于扩大招商引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对全区税收政策、服务措施、工作机制等方面做出新的部署和安排。2002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03年出台了《工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此后,区委、区政府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分别对投资政策进行多次修订完善,确定了对投资额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灵活、务实的优惠政策。

二是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区委、区政府先后开展了“作风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等活动;推行了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服务承诺制和区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建设项目制度等工作制度;重新调整了招商局、开发区管委会等机构设置和工作任务,理顺了工作体制;建立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开发区招商引资服务中心,清理了行政审批事项,规范了行政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办和“一条龙”服务,为投资开辟了方便快捷、公平公开、廉洁高效之路。

三是服务手段不断健全。针对我区企业起点低、底子薄、资金短缺的现实状况,区委、区政府先后成立了银丰信用担保公司和元丰小额贷款公司,迄今已累计完成有效担保1.56亿元,贷款1000多万元。制订了《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全区中小企业贷款的奖励暂行办法》,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每年度至少组织一次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部门与企业加强合作。主动帮助企业争资跑项,仅今年以来全区已有8家企业或单位获得上级无偿资金的扶持,总金额达300万元,还有部分项目正在批复之中。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起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

四是舆论氛围不断增强。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全区共查摆出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思路不宽、队伍建设不力、服务意识淡薄等7个方面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共100多条,通过狠挖深层次问题,提高认识,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出台了《区招商引资工作考评办法》、《区招商引资考评奖惩办法》等文件,明确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等等。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不断强化对我区优化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工作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和工作导向。

由于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全区招商引资和投资势头迅猛。今年1-10月份,全区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7.3亿元,是十年前的30多倍。招商引资加快了工业强区步伐,工业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全区工业企业已达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已达92家,已形成了机械加工、家电配套、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框架。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增强了全区经济总体实力,据统计工业经济对全区财政贡献率达60%以上,截止今年10月底全区财政收入2.97亿元,是建区时的30多倍。

二、我区投资环境存在的几个问题和教训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的投资发展软环境与企业和群众的要求,与发达地区、甚至和我市其他县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我区投资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解放不够,政策歉优。客观地讲,受市、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区级财力影响,我区在制订优惠政策时受到的制约较多。比如:由于没有规划审批权限,投资项目在落户我区前,必须经过市规委会批准同意;由于没有土地储备交易权限,我们就不能在最快的时限里为投资方办理土地证照等。再如:由于我区财政基数小、家底薄,我们在制定税费政策时,不得不顾及财政收支压力等等。上述种种,导致我们在制订政策,或在兑现政策时,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除此之外,有的人总是把行政手段不全、受制约于市里等客观因素挂在嘴边,不愿意解放思想,在工作中安于现状,怨天尤人;有的本位主义严重,不善把握大局。有的不善于解放思想,人云亦云,作风漂浮。有的不敢于解放思想,不敢勇为人先,不敢推陈出新,缺乏干事闯劲。导致我区在制订政策时,更多的时候奉行拿来主义,效仿发达地区或周边地区做法,导致我们的政策没有自己的特色,缺乏竞争活力。往往是我们的优惠政策刚刚制订,人家已经出台了新的更加优惠的政策。目前我区的许多“优惠政策”并不具实质性优惠,发挥不出比较优势。

(二)行政资源缺失,效率歉高。功能不全,行政资源缺失,是导致我区为投资者服务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市为优化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狠抓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并已在其他县市推广“基建联合审批大平台”和“企业准入一表通平台”,前者将涉及基本建设项目的17个部门共计82个审批事项,通过整合流程、整合人员、统一受理、统一收费、联合图审、联合验收、压缩时限、提速提效,审批时限由原先平均180个工作日缩减到33.5个工作日。后者将企业准入涉及的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发改委等5个部门共计6个审批事项,实行一表受(办)理,有的项目最快在当天就可以完成登记注册等手续。这两个平台涉及的部门及其审批权限大多没有下放到区,导致我区无法建立上述两个重要的服务平台,而只能在企业和市直部门之间起到帮办、协调作用,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从我区现有的行政审批执行情况看,有的部门和干部对区里的政策规定,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有的口头上讲顾全大局,一旦触及到部门权力和利益,就用系统的规定压区里的政策,导致我区行政效率相对滞后。一个项目洽谈签约后,从上报市规委会到办理好各种证件,少则半年,多则1-2年。

(三)跟踪服务不力,信用歉实。一些部门和单位为了招商而招商,只顾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对企业入驻以后的跟踪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能解决的问题拖着没解决,该解决的问题目前无法解决,给部分企业造成了损失,给全区投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我区前些年招商引资存在“先上车,后买票”的情况,很多企业建成后,由于政策趋紧、城市规划调整等多种因素,不能及时办理相关证照。一部分企业虽通过2008年违规建设用地报批,取得了土地证,但是房产证无法办理;一部分企业至今没有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

在滁全路改造时,由于上述情况导致部分企业在拆迁补偿中没有得到最合理的补偿,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来袭时,部分企业因房产证或土地证没有办理,无法以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投资者对此意见较大。

(四)教育监督乏力,奖惩歉严。针对优化投资环境工作,我区至今没有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过系统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导致很少有干部能够对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规定和要求,对招商引资政策了然于胸。曾有一领导干部,由于对乌衣工业园区土地出让情况不甚了解,随口报价,导致投资者移师连云港的教训。

没有建立优化投资环境专门机构,没有健全问责查处等工作机制,没有形成全社会监督的合力。缺少让投资者参与软环境建设的快捷沟通渠道,投资者遇到问题时,要么只能向主要领导倾诉,要么只能忍气吞声,甚至发生反面宣传员的现象。由于问责不到位,有些部门“一把手”不能切实负起责任,对本部门的问题放纵不管,做老好人,导致有些很好的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三、对我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对于一个传统农业区来说,要实现工业强区目标,不仅要解决好观念、人才、资金、经验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还要把优化环境当做工作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着力解决当前企业入驻过程中“审批烦”、“征地难”、“供地慢”等问题。

1、狠抓思想观念转变,抢占发展经济的制高点。

首先,区委、区政府以及各级各部门领导应带头转变观念,从日常工作、一般事务中解放出来,把优化环境、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树立敢于冒险,勇于牺牲的创新精神,不要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只要是为发展创环境,为群众谋福利,就要毫无顾忌地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去做。天下多禁忌而民弥贫。地方的发展,一定要有吃亏让利、宽厚待人的开放胸襟,有细致周到、办事高效的服务意识,树立“投资者是上帝”的思想,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计眼前得失,但求长远发展,尊富不仇富,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敬商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营造优化环境的浓厚舆论氛围和鲜明的工作导向。要广泛深入宣传我区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为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声势,使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深入人心。要加强对全体干部的教育引导,让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人人了然于胸,成为优化环境的宣传员、操作员、监督员。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优良的政务环境。环境决定发展,政府创造环境,只有真正优化了政务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要加紧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认真研究、协调、落实市委、市政府2008年12月出台的《关于新区、琅琊工业集中区建设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主动与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接,协调解决我区行政资源缺失的问题。

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尽快建立“基建联合审批大平台”和“企业准入一表通平台”,实现“一门受理”、“一表收费”、真正做到“一条龙服务”。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终身制,谁招谁服务,谁服务谁负责。规范权力运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权力进行梳理,并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审批时限和办结时间做出一些硬性规定和要求,并告知全社会,尤其是投资者,在接受监督中着力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3、不断提高执行能力,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用足用活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在不违背上级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及各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各部门都应把优化政策环境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对上级政策的研究,加强对外地先进经验的学习,并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依法制定帮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措施,这些措施要具有超前性、类比性、竞争性和可操作性。

致力于维护和提高政府公信力,强化优惠政策的兑现和落实。区委、区政府应采取果断办法,确保各种优惠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最大限度地使投资者体会到政策的优越性,减少对我们发展环境的质疑,确保大项目、大企业和外商投资在我区进得来、留得住。

4、建立健全服务手段,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从扶持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区企业大多存在融资难、创新难、壮大难三大依靠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亟需政府帮助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⑴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一是制订和执行优惠政策,鼓励和动员金融部门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二是区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项目申报和跟踪办理的力度,更多的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的支持。三是继续扶持壮大银丰担保公司、元丰小额贷款公司,增强他们支持企业发展的能力,并促使他们进一步简化手续,缩短流程,为企业融资提供及时有效的融资服务。

⑵进一步建立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尽快建立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产品创新体系和人才创新体系;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人才引进奖励基金、技术创新促进基金等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

(3)进一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要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围绕产业关联度,加强产业基础调查,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招商重点。把龙头带动型、辐射能力强的上游项目作为招商引进和扶持培育的主攻方向,加快产业链条聚集和扩张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关联度。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现有的一批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和“攀高附大”,加快发展壮大步伐。

5、健全工作机构机制,形成长效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政法等机关工作职能,成立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投诉受理、落实反馈、宣传教育的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投资发展环境整治工作。要加大惩处力度。采取查处违纪者、追究责任者、奖励举报者、一票否决,以及“一次举报、查实下岗”的硬性措施,切实筑起保证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高压线。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为研究“发展建筑业强企,培育品牌企业”的思路和对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快培育我市建筑业知名、品牌企业。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决定近期对我市建筑业以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所以我们从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建筑企业情况以及建议和措施等三方面来进行报告。

二、建筑业的发展情况

(一)本地区建筑业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及原因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身的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建筑业方面,不在是简单的遮风避雨,而是从质量,美观,环保等多方面来要求。

就山东省来说,德州市属于三线城市,城市规模小,消费水平低,人们的人均消费有时温饱还打不到,更不要说带动建筑业的发展了,再就是装修的质量严重制约着消费者对于建筑行业的看法,这些都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当前建筑企业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建筑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这一特性是由建筑业多层次、专业化分工承包生产的需要所决定的。而我国建筑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中型或中型偏大型企业较多,小型企业数量偏少。虽然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数量已占行业从业人数87%,但与美国91%,日本94%,德国99%比较,仍然差距很大,主要是我国人口多,而发达国家平均每十一人就有一个小型企业。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直接导致行业内大、小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致使大量企业经营领域趋同,过度集中与相同的综合承包目标市场。一方面,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中、小、精、专企业发展不充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2市场交易行为有待规范

不规范市场交易大量存在。虚假招投标、肢解工程、低价发包、违规分包、转包挂靠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出于地方保护或者行业保护目的,通过资质门槛限制本地区、本行业的建筑企业参与公平竞争。

除此之外,由于整个社会的信用机制尚未健全,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加上行业产能过剩,施工能力供大于求,特别市业主行为的不到有效约束,造成工程垫资款拖欠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新建项目工程款拖欠现象依然存在。

建筑市场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现行法规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界定不清、定型不准、执法效力弱,缺乏有效地制约和处罚机制,不适应监管和执法的需要,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优不胜、劣难汰、企业利润普遍下滑。

3从业人员素质还需提高

劳务用工素质。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超过行业从业人员的70%,数目巨大。这部分人文化水平低,90%的人没有经过正规的技能培训,形不成一个真正的产业工人群体。

复合型高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建筑业人才队伍中,管理人员尤其是懂得国际工程承包的项目管理人才、懂得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品牌意识和人才意识还不强

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企业“质量兴业”、“安全生产促发展”的意识虽然逐步增强,但企业品牌意识,品牌效益的理念仍然不强,企业创优夺杯积极性不高。因此,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有待进一步确立。我市建筑企业人才储备普遍不足,特别是一、二级项目经理缺乏,一、二级建造师考核、考试通过的人员还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造成企业人才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企业实力不强,人才培养、引进投入资金不足,企业待遇普遍不高,难以留住优秀人才。有关部门帮助、服务企业开展人才培育工作深入程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造成现在企业为了升级,不得不花巨资去“买”人才,教训深刻。今后,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才的培育工作,特别是要重视建造师队伍的建设。

5企业发展特色还不够鲜明

本地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特色不明显。我市作为百强县和旅游度假城市,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我市的建筑劳务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不快,特色竞争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分析存在差距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绝大部分建筑业企业经过近年来的市场磨练,素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加快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一是从企业层面看,我市绝大部分企业已完成改制,民营企业的优势逐步显现,活力不断增强,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大部分兼营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经营理念不断更新,资质升级步伐加快,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的逐步壮大等等,这些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从行业层面看,我市已形成了涵盖建筑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市政 交通、水利电力、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等能基本满足工程需要、门类较为齐全、专业较为配套的产业体系。随着市场监管的不断加强,招标投标办法的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安全生产平稳好转,市场秩序逐步规范等等,都为加快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从政策层面看,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全力服务,为我市建筑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共促互进,共同扶持和促进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已形成。

综观以上建筑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和新目标,深深感到党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决策是非常英明和正确的。更使我们感到,进一步提升创新项目管理,加快和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和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三、建筑业企业情况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该企业的优势、市场前景

随着市场的方向在逐渐转变,目前国内二、三线城市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一线城市的开发规模目前持稳定状态,今后规模将逐渐削减。因此身处三线城市的我们,将有更大的市场前景去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

利润空间将逐步降低,市场竞争的逐步规划规范,限制竞争的地区保护措施将逐步取消,市场报价竞争将更加激烈,人工成本将高速增长,这样的话,人员的竞争也会加强,会更积极有效地完成施工任务,企业会责任到人,对于施工的质量以及客户的利益有很大程度的保证。

科学管理将日显重要,企业只有练好基本功,从管理挖掘效益。建立一个高素质施工队伍以及管理团队也很重要。我公司拥有一支管理完善质量完备的施工管理队伍,在现有的企业竞争中是很有优势的,另外我们的工程质量也是行业当中的佼佼者,因此在同行业领域的信誉度是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所以这也是我们最有利的优势。再加上建筑业本来就是我市重点扶持培养的行业,这也是在未来市场前景道路上最有效的保证。

四、“发展建筑业强企培育品牌企业”

(一)加快和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走“质量兴业”之路。

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体系是建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永恒主题。

首先是要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体系。

一是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二是坚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通过有效地制度建设,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质量和安全的各项法规、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度。

三是要强化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既要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管理人才素质,更要重视一线操作工人技能水平的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

其次是建立社会化的组织监管保障体系,确保工程建设领域的长治久安。

一是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严格执行“质量、安全”两个条例。

二是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方主体法律责任,实行问责制。

三是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四是加大社会综合评价和奖罚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运用市场机制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五是通过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担保和保险制度规避、转移工程风险,促使建筑市场形成优胜略汰的良性竞争机制。

总书记总书记指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对扩大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望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实施,常抓不懈,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二)加快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树立市场诚信意识,实施“品牌企业”发展战略

“品牌企业”是指企业在社会上要有较强信誉和知名度、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其中包括:

一是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能承担较大的风险,能够为业主提供一般企业无力做到的优质服务;二是较强的人才实力,组织形式上的人员智力密集和人员素质上得高智慧相结合;三是具有先进、完善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技术开发能力都要比一般企业高出几个层次;四是要有拳头产品,也就是名牌产品。五是要开拓务实、精干高效、和谐互补的领导团队。

“品牌企业”发展战略分为战略确定目标,战略实施手段方法,战略目标的确定包括定量化指标和定性化指标。

“业主第一、用户至上、以诚取信、服务为本”。

第一“诚信”是为客户考虑,从市场来的。

第二“诚信”为本,它能转换为商机。

第三“诚信”回归企业管理,它不是空中楼阁。

“以诚取信、用户至上、业主第一、服务为本”的诚信理念,表述了来自市场能转换商机、回归管理的基本内涵。一个企业要集中人力、物力创立一个优质的工程不是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但是一个企业每项工程都做到“优质”就不容易了。由此可见,名牌和品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先有名牌,后有品牌。我们必须把“面向用户、以诚取信”有效的经营理念寓于有效的经营方略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之中。以“市场决定前途,质量决定生存,理念决定发展,人才决定兴衰”。

五、结束语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参与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发展基础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世界著名的HIGH/SCOPE课程就是通过设置特定的活动环境(区域),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获得他们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经验的。“我们坚信,幼儿在一个井然有序但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会学得最好,因为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并按自己的选择去执行。”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本文将结合共享区域来谈点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一、区域业态的新视点:从功能细分的专门区域走向共享区域

传统的幼儿园区域往往根据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功能把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积木区、娃娃家区、科学区、语言区、美工区、数学区等等。每一区域投放的材料不同,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也不同,因而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区域的功能是不同的、细分的。

近年来,区域业态导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共享”,它不是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专设的大型体育器械及玩沙、玩水等“公共”区域,公共区域更多指的是地域空间上的共同拥有,突显的是空间的策略,强调的是空间的有效利用。而“享”,则是“享受”,“享有”,不仅仅是地域的共同拥有,更多的是时间、材料、计划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因此,共享区域往往是在班与班之间相邻的空间,或在某一宽敞、特定地点为全园幼儿,或某些班级幼儿设置的活动区域。如,笔者在幼儿园所进行的“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也在试点的幼儿园利用方便的地理位置开辟了供小、中班级活动的“共享区域”。区域依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小中班孩子可以随时进入,同时也有专门的小中班全体孩子按不同时段共同进入的时间。教师根据观察及幼儿需要灵活调整、投放材料,区域不仅满足了孩子活动的需要,而且也使小班与中班的幼儿扩大了交往的范围,获得了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所以,共享区域突破了单一的空间的共享,进入到空间、时间、规划与经验的共同分享,这样,共享区域就突破了原有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不仅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丰富了他们的活动材料,而且,由于大家彼此要共同规划区域,设计活动内容,收集并投放区域材料,就使得区域业态全面更新,使区域在整体上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二、共享的新境界:从空间的共享走向材料、经验的共享

材料的共享: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仅限本班空间,材料只属一个班级幼儿的状况,利用幼儿园特定的大型场地及班级与班级相临的区域而创设,不仅空间上共同拥有,尤其突出的是创设了幼儿与更为广泛的材料进行互动的机会。不同班级(包括同龄班级和异龄班级)投放的材料不同,不仅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减少了班与班之间投放材料的重复性,而且,由于相邻班级要共同计划区域活动,共同面对不同班级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的情况更多,投放的材料面更广、层次更多,适应性更强,真正实现了区域材料由过去单一、分隔到现在的丰富、共享。如我们所在课题活动的附属幼儿园在中班与大班所在的三楼一块大的场地创设了“社会一条街”共享区域,有超市、银行、学校、邮局、理发店、饭店等活动区域,因为要同时面对中、大班幼儿,所以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要考虑中班孩子的活动特点,也要考虑材料对大班孩子的挑战性,所以几个相邻班级的老师要共同计划,根据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及发展需要投放适当的材料,使每一个幼儿进入这一区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喜欢操作的材料,幼儿与材料之间拥有了更多的、更有效的建构与互动。

经验的共享: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幼儿园单一的一个区域内,几个幼儿小范围共同分享经验的局限,走向了更多幼儿间经验的分享。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激发,真正实现了经验的共同分享。如在共享区域的“社会一条街”中,几个大班孩子正在“超市”进行购物活动,使用银行练习点钞用的钱币进行购物后的交款活动。由于交款发生了一些找钱多与少的争执,吸引了正在“理发店”活动的三个中班孩子。他们被大哥哥大姐姐的活动所吸引,于是慢慢地挤了进来,看着并询问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大班的哥哥姐姐说明了情况。中班三个孩子很好奇,不断地追问,而大班的孩子由开始应付他们的询问,到后来主动地与中班的孩子一起讨论、计算,在大班孩子的协助下,中班孩子也获得了10-8=2的数学经验及超市购物自由选择,出口必须付款的经验。共享区域由于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幼儿之间接触互动的机会增多,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丰富,也增加了他们相互之间经验学习的深刻。

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由于区域功能细分,区域的边界造成了区域之间的封闭与隔离,而共享区域既强调区域的相对性、独立性,更强调区域之间的互动,这样就使区域之间的“边界”变为了“边缘”,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成了可能。如在某海边的一个幼儿园,在室外宽敞的走廊上形成了一个供小、中、大班幼儿活动的共享区域:贝壳、海螺陶宝区。这一大型的区域里,老师利用海边的废旧资源——各种各样贝壳、海螺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用品等形成了一个由材料库、生产部、装饰部、包装部、销售部及展示厅等所组成的区域。在这一大的区域里,区域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而有效。不同年龄班级的孩子随自己的兴趣进入不同的区域,有的孩子在生产部,利用胶水、废旧贝壳等制作工艺品,有的孩子对做好的工艺品进行涂色装饰,有的孩子进行外包装工作,还有的孩子对成品进行销售。可以发现的是,区域活动中彻底打破了班级、年级之间的界限,一些小班的孩子做能力要求比较低的工作,或跟在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后面做一些难度低的工作,而中、大班孩子则进行更为有挑战性的工作,或给小班孩子分配任务,区域与区域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离,区域之间通过互动真正拥有了共享,包括材料的共享、经验的共享,也正如克里斯汀•夏洛在《儿童像科学家一样——儿童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方法》一书所提及的:“互惠——被定义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在这里指鼓励区域之间物品和材料的使用。”“学习区域间的互惠能够推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区域走向了新的境界。

三、共享区域开展的方式:平行、互补、合作

平行活动:平行活动是指在共享区域内,同年龄班级之间针对同一内容开展活动。由于所面临的孩子年龄相同,在材料的投放、使用上班级之间可以相互利用与借鉴,教师可以就某一内容在不同班级之间开展活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如社会一条街中的超市活动区域,小班三个班级的孩子开展了包装糖果的活动,孩子们要把彩色的纸剪成小方块的糖纸,还要寻找到合适的“糖”(小塑料球),不仅要比哪个班级包得好,还要比哪个班级包得数量多。孩子们信心十足,干的热火朝天。不仅锻炼了手指的精细肌肉活动,也获得了丰富的数量经验,而且也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

互补活动:互补活动是指在共享区域内,不同年龄班级针对同一内容开展活动,一部分幼儿活动的成果成为其他幼儿活动的背景材料,幼儿之间要相互协作、成果互补,活动才能真正进行。如在上面所举的“贝壳、海螺陶宝区”,由于这一共享区域内有不同的小区域,孩子们进行活动时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协作,也即,制作区的孩子只有把废旧的贝壳、海螺壳等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成“工艺品”后,包装区的孩子才可以对商品进行涂色、装饰与包装,然后产品才能进入到“销售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作。这就是共享区域开展的互补活动。

合作活动:合作活动是指在共享区域内,不同年龄班针对同一内容开展活动,彼此相互合作,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在共享区域“插花工艺”活动中,不同年龄班幼儿共同合作。小班孩子将五颜六色的橡皮泥粘在竹丝上,成了一束束美丽的鲜花;中班的孩子则更多选择皱纸及较容易粘贴的彩色纸团粘在竹丝上,做成漂亮的花束,活动难度有了相应的提高;大班孩子选择更为丰富的材料,如串珠、塑料管、塑料片,以及收集的一些自然植物,进行插花装饰,这些材料对他们的挑战性更强,幼儿工作的作品也更富有了艺术性和创造力。

四、开展共享区域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规则的制订是保障。共享区域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不同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然而,共享区域所具有的空间共享、时间共享、材料共享、经验共享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所带来的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区域活动的有序、高效有赖于必要的规则。因此,共享区域的开展需要制订显性或隐性规则。规则是区域活动中幼儿必须遵守的法则或习惯。规则意味着共享区域的自主、秩序,没有秩序只会有混乱。如果区域活动取消任何规则,其结果是幼儿的自主及互动发展将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所以合理、适宜的规则是共享活动开展的保障。

幼儿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共享区域决定了不同班级、不同年龄幼儿参与活动时的交互作用,而高效的互动建立在双方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基础上。共享区域能否有效地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幼儿自身的经验积累。如果幼儿对某一问题或角色毫无经验的预备,那么他们在共享区域中的活动也只能是“游荡”、“摆设”,或表面的形式互动。如笔者在一共享区域活动中所看到的:“导游”带着旅游团成员前来竹乡一条街参观,并到一茶吧休息喝茶。站在门口的“服务员”身上披着服务员绶带,笔直站在门口迎宾,既无热情欢迎的表情,更没有角色的意识与行为(服务员的语言与行为),那些装扮成游客的幼儿只好进来后自己动手倒茶倒果汁喝,既不需要钱币购买,也没有社会活动中的角色体验,顾客与服务员角色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活动的低效,更使得共享无法实现。所以,经验的缺乏使得活动无法触及幼儿内心的经验体系,那么共享也只能停留于形式,无法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交往互动是开展的前提。共享区域与传统的区域相比,更强调幼儿之间的互动,因为只有交往,材料、经验及区域之间才能互动共享,幼儿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才能得到修正、提升或发展。杜威曾指出,经验不只是环境作用于人的被动的“遭受”,还有人作用于环境的主动的“做”,经验是人与环境交往作用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建构理论所关注的社会交往对于幼儿知识建构的价值和幼儿认知发展的非独立性也告诉我们,“当幼儿与他人共同活动时,他们不仅仅是在对物体进行操作,而且是在与他人共同建构。幼儿会不断地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与他人的进行比较、协调,而与他人的观点所作的比较会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幼儿必须在自己的认知图式和外界的冲突之间进行协调,从而引起了自己认知结构的改变”。“幼儿最好的学习状况是当他们与人、材料、事件和想法做直接互动的时候”。

教师的指导是关键。共享区域虽然强调幼儿主动的活动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动,但教师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教师才更清楚幼儿发展的现有水平及通过活动后的发展水平。没有教师的指导,幼儿的发展只能是自发的,而不是有意识的,更不是有效的。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在地方立法上的积极作用,达到改善地方区域法制环境之目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

一、关于地方区域立法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地方区域立法,目前学界并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孙长文、张希振、梁永强在《论地方区域立法》一文对地方区域立法是这样论述的“本文所称地方区域立法,是指省级国家权力机关依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包括修改、补充、废止)和批准该行政区域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王泽云、石晓在《关于“区域立法”问题的探讨》一文中对地方区域立法是这样论述的:“所谓区域立法,是指省一级人大常委会针对某一方面的特殊需要,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的某一特定区域施行的立法活动。”

笔者认为,地方区域立法是地方一般立法中的一种立法形式。地方一般立法的立法主体既有权力机关也有行政机关,简单的把地方区域立法的立法主体界定在权力机关是不全面的。因此,本文探讨的地方区域立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地方区域立法主体的法定性。是指地方区域立法的立法主体都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有立法权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二是区域立法主体的特定性。是指在有立法权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中,本文只探讨一般省级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制定政府规章的活动。对于自治区立法以及特别行政区立法,以及中央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立法本文不探讨。

三是区域立法适用范围的特定性。地方一般立法法律文件的法律效力是依立法机关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为基础,往往覆盖立法机关管辖的整个行政区域的全部,调整的内容也是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的、共性的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或者经济关系。而区域立法则不同,其法律文件只是在立法机关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某一特定区域生效。这个区域不是泛指而是特定和唯一的,如《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其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适用于其他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适用该地方性法规。

四是调整内容特殊性和针对性。由于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个性。对共性问题,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在其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普遍适用的法律性文件。对于个性问题,立法机关可以针对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就该特定区域内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或者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

五是地方区域立法先行实验性。地方区域立法具有先行实验性的作用。在当前社会急速转型的新形式下,新问题和新事物层出不穷。许多经济和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片面要求立法时一步到位,是不实际的。因此,对于出现的新生事物,在对全部行政区域立法的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地方区域立法的方式,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试行,经过实践取得经验后,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再扩大到其他区域或者全部行政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区域立法更能体现立法试验田的作用。

纵上所述,本文讨论的地方区域立法,是指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针对本行政区域内某一特定地区的某一方面特殊需要,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规范性文件,并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某一特定区域施行的立法活动。

二、地方区域立法的现状分析

为了研究地方区域立法现状,笔者查阅了山东省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从查阅的情况看,目前地方区域立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数量看,区域立法数量较少,只约占已出台的山东省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总数的1.3%。正因为区域立法的数量较少,所以人们往往不重视区域立法的特殊性的研究。

二是从立法主体看,区域立法主体既有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也有省政府立法。如**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年4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87号的《山东省南部海域亲虾管理办法》等。

三是从立法内容看,地方区域立法主要集中表现在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三类。对民法商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一般不存在区域的特殊性问题,地方区域立法一般不触及。

四是从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的依据看,区域立法的主要依据是**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年11月16日国务院令322号公布的《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在我省还有20**年2月18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20**年2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54号公布的《山东省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等。从立法程序看,目前地方区域立法的立法程序与一般立法的立法程序完全相同。

从我省地方区域立法的基本现状分析看,在目前的立法体制下,地方区域立法的数量相对不足,满足不了地方有关区域对立法的需求。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立法程序规定欠缺造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没有立法权的权力机关及其行政机关如何展其管辖区域的立法活动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分总则、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解释与备案、附则7章。在立项一章中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应当向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报请立项。”,这也就是说下级人民政府在地方立法上是有向省政府报请立项的权利和资格。但是,对下级人民政府报请立项的规章,应该由谁来负责起草,该条例没有单独规定,只是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确定规章由其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其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换言之,即使下级人民政府报请立项的政府规章的起草也必须是由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具体起草,或者由省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起草,或者由省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由此可见,没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是没有主动地、自主地起草省政府规章的权力和资格。笔者认为,这种报请立项与负责起草工作相分离的制度,在实践很难行得通。因为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省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与市地人民政府不论在财权和事权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并且都有各自的本位利益。由省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提供人力和物力来办理本来应当由市地人民政府办理的事项的机制本身是不科学的;由省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起草或者组织起草的机制,对市地人民政府来说也只能是被动的配合,不能主动积极的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立法工作。

立法法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没有对市地人大及其政府(较大的市除外,下同)立法作出单独明确的规定,那么省级地方立法是否对此问题作出补充规定呢?笔者查阅了《山东省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在山东省人民大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中,有资格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主体有五类:一是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二是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三是省人民政府;四是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五是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中,有资格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主体有四类:一是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二是省人民政府;三是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四是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由此可见,在这两个重要的立法程序规定中,市地人大及其政府都不是地方性法规案的提案主体,它们都没有资格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山东省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是对《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山东省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的细化和补充,遗憾的是该规定对市地立法既没有补充,也没有细化。

在山东省除济南、青岛、淄博3市有立法权外,其他14个市地没有立法权。其他14个市地如何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立法活动,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没有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不仅使人们反思:只有较大的市需要立法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他的市地就不需要立法来保障吗?

三、开展地方区域立法能够有效解决是否继续审批较大的市这一难题。

正如前文论述,在省级以下只有较大的市才有立法权,其他市地在立法上是没有起草权的。这种规定,容易给人们一种错觉:其他市地开展立法活动的前提就是取得立法权,而取得立法权的唯一途径就是向国务院申请批准为较大的市。诸多城市纷纷向国务院申请批准为较大的市这一现象就是明证。笔者认为,申请成为较大的市寻求城市新的发展诉求没有错,但是把取得立法权与开展立法工作捆绑在一起的立法思路值得商榷,没有取得立法权,就不能开展城市立法活动的观点值得探讨。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也没有立法权,它们照样可以开展立法活动。对没有立法权的市地来说,能否开展立法活动的关键不是有没有立法权,而是如何通过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府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立法工作问题。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府,应当充分运用自己本身的立法权,保障没有立法权的市地的立法需求。据报道,虽然诸多城市纷纷向国务院申请较大的市,但是国务院目前已经暂停审批“较大的市”。暂停审批“较大的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审批“较大市”的标准难以确定。笔者认为,我们姑且不论制定这一标准有无必要以及这一标准能否制定出来,假如这一标准有必要也制定出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目前没有立法权的市地迟早都会达到标准,当没有立法权的市地都达到标准时,国务院势必产生是批准还是不批准两难境地,如果不批准,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满足了法定的标准和条件有何理由不批准?如果批准,势必产生各市地都有立法权的。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中央留给地方的立法空间会越来越小,地方立法的任务也会越来越轻,各市地都有立法权势必造成立法机构林立,重复立法现象严重,立法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建议,应该让国务院审批较大的市成为历史。对于没有立法权的市地立法的最佳途径是在省级地方立法上取得主动起草立法项目的权力,使其在省级地方立法上享受省直部门同等待遇。这种思路不仅能够解决市地立法需求问题,也能解决是否继续审批较大的市这一难题。

四、开展区域立法能够使地方立法更符合区域的实际的需要。

在地方区域立法中,首先要各市地提出立法建议项目。把这些来自实际需要的立法项目汇总起来,就可以从中分析和掌握经济和社会关系发生的变化,明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把握矛盾的焦点,正确的决定立法项目,增强立法工作的主动性,使地方立法更加符合地方区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各市地提出的立法项目建议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就可以对立法工作进行通盘的考虑,属于各市普遍反映的问题,制定全省统一适用的地方性法规或者省政府规章;属于部分市地反映的突出问题,可以考虑制定在几个市地适用的地方性法规或者省政府规章;对个别地区的突出问题,则可以考虑制定在特定区域施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使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更具有地方区域特色。

按照目前的立法机制,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府的立法项目绝大部分都是由省直部门提出的。这种立法机制可以充分保障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的立法需求,但是不能充分满足市地的立法需求。事实上,省直部门立法的关注重点与市地立法关注的重点是不完全一致的。涉及行业管理的是省直部门的关注重点,涉及城市区域的综合管理是市地关注重点。这两个关注重点各有侧重。把省直部门的立法关注重点与市地立法关注重点相结合,就能够有效的解决“部门立法”机制的不足,使我省地方立法更加全面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需要。

五、开展区域立法符合立法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立法应当反映不同群体的诉求,这个诉求自然包括下级国家机关对上级立法机关的诉求。在目前的立法体制和立法程序中,上级立法机关为了保障下级国家机关的立法诉求,主要是采用征求意见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区域的立法诉求,但是征求意见的方式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征求或者不征求意见,下级国家机关只能被动接受,不能主动出击。赋予下级国家机关一定的主动出击的权力,符合立法法规定的“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笔者认为,“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既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区域,也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局部区域。至于具体一部地方性法规或者省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什么范围适用,立法机关完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来决定。可见,开展区域立法完全符合立法法的规定。

六、开展地方区域立法能够很好的解决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立法本身就是调整各种利益的关系,当然也包括调整局部利益与全局的关系。由省人大和省政府开展区域立法活动,能够很好的调整局部利益与全局的关系。首先,省人大和省政府及其工作机构都是从全省的高度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对市地提出的立法项目能够通盘考虑,既要照顾全局利益也有照顾局部利益。其次,由省人大和省政府开展地方区域立法既能保护地方正当利益,也能克服地方的不正当利益。各市地提出的立法项目都需要省政府法制机构审查修改,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是地方性法规的项目,还需要提请省人大常委会议讨论,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对全局负责与对局部负责的统一,对省直部门立法项目负责与对市地立法项目负责的统一,从而达到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统一,能够有效地克服了部门和市地的不正当利益。

七、区域立法主要事项和内容。地方区域立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区域立法的特殊性。区域立法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区域立法的事项上。按照立法权限划分的话,笔者认为,地方区域立法的主要事项有三:

一是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立法事项。例如跨行政区域的河道、湖泊,山川以及涉及几个行政区域的开发事项等,都需要由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级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对跨市地行政区域来说就是需要由省人大或者省政府进行立法。

二是需要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事项。按照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市地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假如市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需要设定行政处罚或者行政许可的话,就可以申请出台省地方性法规或者省政府规章。由省地方性法规或者省政府规章按照立法权限设定。

三是属于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或者省政府立法权限内的其他事项。如在地方区域管理中,需要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事项。国务院20**年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这说明在地方区域管理中,凡是涉及影响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以及增设老百姓的义务,都得通过立法解决,不能以制定规范性文件取代地方立法。

如果按照立法内容来划分的话。区域立法的内容大体上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是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条例或者实施办法。如根据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规定。如制定《山东省曲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

二是本地方具有特殊性的事项,不必也不可能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只能由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作规定。如制定《山东省油区管理办法》

三是综合运用有关的几个法律、行政法规,有针对性解决本地方特定问题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如制定《南四湖管理办法》。

四是在有些问题上,改革先在某个地方试验,制定在全省的适用的地方性法规或者省政府规章条件尚不成熟,先制定在局部区域内适用的地方性法规或者省政府规章。如制定《某市公车管理规定》

八、完善区域立法程序。

一是完善区域立法计划的编制过程。立法计划的编制权是一种准立法权,因而一般由享有立法权的机关来行使。在立法实践中,立法计划往往是由立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来具体编制,报立法机关讨论通过。在这个过程中,通行的做法是法制工作机构只征求本级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本部门有关单位的意见,不征求下级人民政府及其下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从而造成立法计划编制的本身就不能全面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立法需求,更不能反映区域立法的需求。笔者建议,完善区域立法程序,首先需要完善立法计划的编制程序。将征求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意见,作为编制立法计划的法定程序。有关机关提出区域立法项目时,应当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形成正式的草案文本,并对草案文本的立法的指导思想、拟主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立法权限等形成书面说明材料,以便立法机关的工作机构在编制立法计划时参考。

二是完善区域立法案的起草程序。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由省政府主管部门出钱出力为某一个区域进行立法,不能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不利于调动市地立法的积极性。为此,应该充分发挥市地在地方区域立法中起草工作的作用。实际上,市地处于区域执法的最基层,对区域的情况最熟悉最了解,同时通过20多年的政府法制建设,市地法制机构都比较健全,完全能够承担区域立法的起草的任务。

三是完善区域立法的其他程序。如审议、等程序中都要按照区域立法的特殊性加以完善。如在审议时,设区的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参加会议,负责解释和说明;时,法律性文本还需要在区域内的主要媒体公布等。

九、完善区域立法的协调机制

所谓立法协调机制,就是为促成立法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而建立的一些制度与采取的一些方式的总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立法观念,健全地方区域立法协调机制,提高区域立法质量。完善地方区域立法协调机制可以从下列方面着手:

一是协调确定起草单位。从目前的立法体制看,起草地方区域地方性法规草案或者省政府规章草案既可以由省政府的主管部门起草,也可以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起草,还可以由省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组织起草,涉及地方性法规案还可以由省人大专门委员会来起草。具体到某一个立法项目时,立法机关到底应该确定哪个机关来起草?这就需要立法机关进行论证协调。笔者认为确定起草单位,应当掌握以下原则:其一,省直主管部门优先原则,即该立法项目,省直和市地都报请立项时,一般要确定给省直部门起草,因为确定给省直部门起草有利于起草单位与上级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其二,如果该立法项目,只有市地提报,一般情况下应该确定给该市地负责起草,该立法项目如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性文件,涉及多个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的,也可以确定由立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二是确定协调机关。具体说来,协调机关可以确定三个层次:

层次一:由省政府协调,具体协调工作由省政府法制机构承担。协调的主要对象是省直有关部门之间以及省直有关部门与市地之间的争议。

层次二:由市地人民政府协调。这类协调工作主要表现在跨行政区域的立法事项,以及市地政府部门之间的争议事项。

层次三:市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一部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其内容往往涉及到两个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凡是涉及的不同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的,市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都应当协调一致。

三是,确定协调的顺序。虽然协调机关确定三个层次,但是协调还应当有秩序的进行。根据我国的行政体制,协调顺序还是自下而上比较科学。即先由市地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再由市政府出面协调,最后由省政府协调。

区域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1、高度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全市各级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强化了专门办事机构。先后多次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部署和总结调度。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座谈会100多次,组织明查暗访200多次,走访园区、企业500多个(次)聘请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31人。

2、保持对各种破坏发展环境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了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发展环境进行集中整顿治理。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全市受理影响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举报157起,处结155起,查办有关案件61件。

3、健全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龙泉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保证措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还下发了《关于建立龙泉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举报督查中心的通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并下发了《龙泉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办公室工作细则》,同时对行政审批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完善,以改进作风,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4、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工业服务月阳光投诉”活动,大力宣传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现场受理群众和企业发展环境方面的举报,以保证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召开“三乱”案件查处通报会,及时通报和公开案件处理情况。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并对举报属实的人员,按照有奖举报的办法公开进行奖励。新闻媒体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活动和典型经验集中进行了报道。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条幅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5、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和“人民代表评机关”活动。通过“开门评议”,群众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改善。

目前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一是效率意识不够强,与发展需要不协调,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快的发展必须有高的工作办事效率。从调查的情况看,有的单位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办事拖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条路挖开了,停停建建,施工进度缓慢,给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诸多困难和不便。有的事项审批繁杂,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烦琐,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中心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也是一项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的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适得其反。据企业反映,目前办理一个开工项目,至少要跑10多个部门单位,虽然大厅窗口都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完,但是总计10个窗口下来,还要50多天,效率还是偏低。

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乱收费(变相收费)、执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淡薄,摆不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本位主义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收费。还有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有的部门把本应该提供的行政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搞变相收费。有的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有的单位仍然存在“冷、横、硬”现象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三是政策、法律意识不够强,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一些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乱批条子,乱开口子。有的执法人员忽略程序,执法不规范,甚至越权执法。有的凭借职权,办不该办或不允许办的事,违法行政。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明知故犯,违纪违法。

四是诚信意识不够强,政府部门公信力差,欺诈行为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部门,只承诺不兑现,或者兑现承诺大打折扣。有的收费标准弹性大、收费方式变数多,部门私自扩大收费范围,抬高收费标准,但是只要“酒杯一端”就可“政策放宽”。有的职能部门利用职务之便,以某种名义从商家“套取”高档商品,据为己有。如某部门工作人员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习惯于“托关系、找门子”办事,反映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较差,这种不良印象和局面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扭转。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某些行业某些领域的信用匮乏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一些人和一些企业还从“失信”中捞取好处失信有所得、守信有所失的怪现象在不少地方还存在,信用危机也是我市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对外合作的重大障碍。

五是责任意识不够强,敷衍塞责严重,工作落实不到位。由于职能交叉,一些部门和单位“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没油水的事情躲着走”,结果是该管的事情没管住、没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却乱插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上级政策规定,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拖延,以致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的现象。一些职能部门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彻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问题出现的萌芽状态,及时有效整治,使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止。

六是社会意识不够强,社会综合环境问题多。有的地方村霸、街霸、行霸、市霸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行揽包工程。有的敲诈勒索,欺外排外。有的地方因为征用土地和拆迁等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简单地推向社会,造成上访多,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卫生“脏、乱、差”比较突出。

七是农业发展环境滞后,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形成了障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必须把农业发展环境纳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范畴,重视农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促进和保证城乡协调发展。

对策和建议:

“环境的河道必须适应市场的水流”。市场经济是有规则和秩序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有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失去了公平,到处是“垄断”,是欺行霸市,市场也就失去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的资金、技术、人才、贸易,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并最终影响一个地方的区域竞争力。没有规则和秩序就没有效率,任何的“堵塞”与配置的失衡,都会降低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为法治是而且是最佳的能维护市场的规则与秩序、确保公平与信用的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市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优化好我市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应该对我市的发展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全面的分析论证,对未来发展环境需求进行预测认定,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中、长期的目标规划,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走上依法治理、依法规范的轨道,有层次、有目标地持续开展,克服随意性。使取得的明显成效得到巩固和提高,切实树立“环境品牌”意识,避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发展环境出现反复,那么经济发展、区域竞争力就会不获其利,反受其害。

(一)建设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没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速度,没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发展。发展不快,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然要求建设高效政府,努力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解决政府管理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使政府从无所不管转到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服务领域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政府必须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制订经济发展的政策,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等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场调节的,能由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能由企业自主决定的,该下放的下放,该移交的移交,该调整的调整,该取消的取消。对那些不属于政府职能、不应当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门超越权限自定的、虽有上级部门授权但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审批事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经过清理予以保留的审批审核事项,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通过政务公开、政府承诺、行政限时服务,形成有效的行政运行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二)建设服务政府,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开展执法监察,进行专项治理,继续开展好民主评议行风,按照《龙泉市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加大对各类投诉问题的处理力度,要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

(三)、设责任政府,增强责任意识。法律授予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行政机关被赋予权力的同时,一旦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要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行政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明确责任,扎实工作,抓好各项承诺的落实,对违诺和失职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创新层级监督机制,强化上级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作用,要强化社会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打造责任政府。

(四)强化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目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观念。使依法行政观念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使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和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逐步解决不同行政机关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努力实现政府部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职能交叉造成重复检查多的现象。认真解决有的部门和少数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和徇私枉法的问题,及时纠正、制裁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形成与建设法制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强化诚信建设,铸牢诚信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优化开放发展环境的关键之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大“诚信龙泉”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要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信用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要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规范市场交往中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同时要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对那些严重影响形象的恶性失信案件要严惩重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承担失信的风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力求使我市的信用环境明显改善,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奠定坚实的社会信用基础。

(六)强化平安建设,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要把“平安龙泉”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密切结合起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拳出击,采取综合措施,严厉打击社会不法行为,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对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制假售假、侵占公私财物等不法行为,对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路霸、街霸、村霸、市霸、厂霸等黑恶势力,要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充当“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查处,决不迁就姑息。有关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发生的案件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司法部门要从快从重处理。各单位、各部门对这方面的案件,要采取措施,加强力量,及时查处,防止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现象发生。要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根本转变。

(七)强化生态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倡导生态文明,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发展要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注重创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上一篇:功能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销售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