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23:56:12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模式 开放实验室 本科生导师制 混合型研究团队 科技竞赛

Reform and practice on graduation desig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Li Yanxia, Zhang Hongguang, Liu Zhongliang, Wang Yan, Yao Baofe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 It is one of important measures for graduation project in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By adopting a series of method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graduation project, taking "0.5+0.5" graduation project mode, opening laborator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graduate's tutorial system, hybrid research group, science & technology contest,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project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graduation project mode; opening laboratory; undergraduate's tutorial system; hybrid research group; science & technology contest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大学校园生活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系统梳理以及创新性的运用和提高。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需要相对独立地从事一些系统化的学术活动。毕业设计(论文)应能充分表明学生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或潜质。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生获得相应学位的必要条件。所以,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学生个人、教师及学校而言均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60年,是建校初期开设的首批本科专业之一,一直非常重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近年来,我们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并收到明显成效。

1 “0.5+0.5”毕业设计模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不要做?如何做?”是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减少学生求职、毕业实习等因素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冲击和不利影响,避免由于时间紧张而出现走过场和流于形式的现象,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着“早动手、早定题、全程抓、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间提前至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其他学生提前至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所谓“0.5+0.5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即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在完成正常课程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0.5年,分散方式);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集中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0.5年,集中方式)。

2 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主要配套措施

2.1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化和人性化

本专业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末由指导教师初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初,面向全体学生公布选题,学生填报志愿,师生双向选择,为每名学生落实指导教师,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5人;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初,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课题进行适当调整;本专业的全体教师定期沟通和交流,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群体优势和集体智慧;注意因材施教,尤其要关心学习基础差、心理脆弱等学生的情况,确保师生间的顺畅沟通与交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其指导教师要回避;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均要向专家说明给学生评分的客观依据,以确保公平、公正。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主要有3方面:(1)由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教师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任务、教学研究任务等,提出适当的题目。(2)由学生提出,与教师共同协商。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结合专业特点,依据科技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等提出适当的题目,需要由指导教师把关。(3)社会和用人单位提出,由社会、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商讨,提炼出适合的题目。要求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师生要互相了解,学生要对课题有了解,避免盲目选题。教师需要填写“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表”并且对学生,指导教师在全程需要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要求每周至少两次当面指导学生并如实记录)。

师生双选后一周内,在师生协商和讨论的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填写并向学生下达“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内容要适当,任务书视为一种契约或约定,中途可微调,不提倡大调整。对学生的要求是:踮起脚来有把握,跳起脚来有希望。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注意分层分类,在成绩上要有所反映,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选题内容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确定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和资料查询工作,利用2~3周时间,完成填写“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开题报告表”并进行答辩工作,答辩方式由相关指导教师灵活掌握。填写开题报告最重要且最基础的任务之一是要求学生学会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或专题调研。通过开题报告,学生需要搞清几个重要问题:(1)为何做?(2)做什么?(3)如何做?(4)现有基础。(5)有利条件。(6)风险与困难。(7)预期效果。只有通过开题报告答辩环节,学生才能正式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阶段。

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期阶段,学生需要填写“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学生自查表”并进行中期汇报。中期汇报的目的在于督促和提醒师生,对于师生双方都是约束和激励。学校和学院对中期汇报的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比例约为学生总数的10%,并且会追踪到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

在毕业设计(论文)结束阶段,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书写格式遵照“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并需要填写“北京工业大学学生申请答辩表”;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分,占最终成绩的20%。

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一周,学生将印刷和装订完毕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以及外文文献翻译提交给两位本专业教师评审,每位教师都填写“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评审表(评阅人用)”,每位评审教师的评分占最终成绩的15%。指导教师需要尽职尽责地指导学生准备答辩材料和答辩PPT。

学生需要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本专业的多名教师组成,每名学生用PPT陈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20分钟,答辩委员会提问10分钟,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为学生评分(占最终成绩的50%),填写“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并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答辩结束后,学生应交回所有资料(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阶段资料、实验原始记录、译文、软件文档等),由专人整理后提交学院存档。

指导教师应注意将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性化结合:(1)讲职业道德,真心待学生,有耐心、切忌急躁。全体教师都要起到班主任的作用,将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还要关心学生的就业和思想、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真正成为能够与学生交心的良师益友。(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3)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学生指导得法。(4)引导能力突出的学生总结凝练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让学生在科研论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方面有所收获,这也是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的延续。

2.2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场所

我校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每年承担包括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大量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2 000万元。本专业依托上述科研教学平台,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课堂教学内容、课外科研训练项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全部无条件对本科生开放,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本科教学的基础平台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场所。例如:2005级本科生宋杰静同学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进入冯能莲教授实验室,作为骨干成员与研究生一起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取得了华北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后,从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学伊始,就结合参加科技竞赛的内容和冯能莲教授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2009年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特优毕业设计(论文)奖,最终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2.3 实行四年一贯制的本科生导师制,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新生入学伊始,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为每名学生确定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成为学生思想、生活及学业、人生规划的导师,也要成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这为毕业设计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形式,张红光教授指导的2006级本科生田小飞同学在前期参与“星火基金”项目的基础上,负责申请的项目于2008年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以此为契机,该同学进入导师的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实践和科研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获得2010年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特优毕业设计(论文)奖,其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也为指导教师科研工作和课题申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2.4 组织混合型研究团队,孵化了高水平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

本科生直接进入教授学术团队,与导师(教授或教师)及研究生形成一个整体:一起开会讨论,一起设计方案,一起实验分析,一起撰写论文,一起经历挫折,一起分享成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本科生也成为导师和研究生的得力助手,为导师尤其是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帮助,有效地缓解了研究人员紧张的压力,实现了教学相长。混合型研究团队的组建有利于导师从本科生中及时发现好苗子,尽早有针对性地培养,成为日后高水平研究生的重要来源,使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双丰收。2006级本科生韩雪娇等与2008级硕士研究生白小磊共同组建“内燃机燃烧基础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燃烧基础试验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总结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1篇、发表会议论文1篇,参与5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项。2007级本科生王欣与相关研究生组建研究团队,总结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所撰写的论文"Experimental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lean combustion limit of S.I engine fueled with compressed natural gas and hydrogen blends"于2012年1月在本专业高水平国际期刊Energy(SCI检索,影响因子3.565)上发表,另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EI检索中文期刊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EI检索)、国内会议论文2篇。

2.5 组织科技竞赛,丰富了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

本专业作为具体组织和承办单位,发起并组织了多届“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通过该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践行了“低碳”和“节能减排”理念,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并且极大地丰富了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近5年,本专业本科生获得部级科技竞赛奖励12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鼓励奖2项),省部级科技竞赛奖励3项,校级科技竞赛奖励40余项。其中,很多学生结合竞赛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内容。例如,2007级本科生刘海等同学参加了2010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其参赛作品“气压混合动力概念车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荣获全国特等奖,刘海同学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也与其参赛作品紧密相关。2008级本科生魏宝建等结合其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内容,参加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并获得三等奖,之后携其作品“电液混合动力概念车”参加了2011年第六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于2011年11月12日做了专门的电视报道并现场采访了魏宝建同学,《北京青年报》于2011年11月14日进行了专门报道。

3 效果与思考

通过改革,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受到校内督导专家和校外盲评专家的肯定。自2007年至2012年,每年都有1名同学获得“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特优毕业设计(论文)奖”,获奖比例远高于学校的平均比例。得益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锻炼,本科生毕业时,每名学生至少有4个理想的职位供选择,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受到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和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主要用人单位的肯定。2012年,本专业结合此方面的教改经验与成果,以“扬学科优势 促研究性学习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为题申报了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市的教育教学成果奖,最终获得了2012年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本科生培养的质量决定着一个专业的兴衰存亡。对于本科生,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其中起

(下转页)

(上接页)

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渐进性和规律性,切忌急于求成。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要求务必客观和求实,不能对成果的创新性期望过高。对部分表现突出,获得优异成果的学生,应给予奖励。希望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激励所有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可把其申报科研和教研课题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课题申报书、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都可看做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升级版本。建议今后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的考核,全部学生集中时间统一现场答辩,由本专业多名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考核(指导教师回避)。只有通过公开答辩,才能正式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高质量完成开题报告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 冯莉媚.机械类本科专业设计质量控制点探究――基于浙江省高校毕业设计的抽查结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15-17.

[2] 王勇,张凤荔,程红荣,刘梦娟.本科生研究型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285-287.

[3] 章勇高,高彦丽,黄江平,蔡穆英.工科毕业设计的大项目小课题指导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81-84,109.

[4] 陈希有,牟宪民,刘凤春,刘蕴红.关于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59-60.

[5] 罗怡.基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52-153,155.

[6] 曹丽华,李勇.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33-134.

[7] 韩东太,宋正昶,陈宁,晁阳.实验室面向毕业设计开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55-157,176.

[8] 王东旭.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7):64-66.

[9] 王俊一.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与全过程质量监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84-85.

[10] 袁保伦,韩松来.工程设计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思考与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3):69-71.

[11] 温照方,姜明.毕业设计指导浅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23-424.

[12] 戴隆超.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环节质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26-27.

[13] 解文元,杭涛.加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3):112-115.

[14] 卢艳青,王力军,赵红阳.质量视界的普通高校工科类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55-157.

[15] 张红光,马国远,刘忠宝,吴斌,叶芳,郭航.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1-14,19.

[16] 张红光,孙晓娜,纪常伟,冯能莲,吴斌,张彦琴,雷艳.开放实验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16-19.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创新类题目选题总原则毕业设计选题小组或指导教师在具体拟定创新类毕业设计题目时,如何以统一的标准或目标去选题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就地方高校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教师分别毕业于不同的高校,学缘结构存在差异,职称学历不一,对创新的理解不同。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有个统一的选题标准或者说目标,以保证题目的统一性及有效性,即规定统一的选题总原则。提出的统一选题目标在实际运用中首先要可操作性强,而且可以给选题组或指导教师以较大的自主空间。本专科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努力完成毕业设计,并应用毕业设计成果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可以充分反映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完成了毕业设计,又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申请到实用新型专利,则可认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创新行为。因此,创新类毕业设计题目选题总原则目标是:发表学术论文(小论文)为目标的题目;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为目标的题目。

2.以发表学术论文为目标类题目的选题方法单纯发表学术论文(小论文)为目标的选题方法需要选题小组或选题教师做一定的基础性工作,经过笔者及组成的课题小组研究并实践,认为文献法选题是最可行的一种方法。选题小组教师需要有选择性地查阅大量文献,围绕专业背景甚至本专业特定刊物拟出毕业设计题目。目前国内期刊种类繁多,为了能充分保证选题的质量,并且保证完成的毕业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查阅文献时,应以中文核心期刊刊物为主,辅助一些大学学报或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从中筛选出可以作为普通高校本专科的毕业设计选题参考。对筛选出来的参考题目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适当修改完成题目的拟定。这类题目在保证实践成果的同时应具有一定理论深度,最终可以实现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完成1篇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3.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为目标类题目的选题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对普通本专科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但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是很有可能的。攀枝花学院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笔者所在学院)学生邓清国目前已获27项专利,其他许多学生在校期间也有获得专利的经历,证明普通本专科生是具备相应能力的,此种选题思路是可行的。此类题目可从实际生活经验、观察及分析得来,以解决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小问题为核心选择题目,也可结合学生所在学院实验室建设中需开发的简单仪器设备选择题目,当然进行选题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例如,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家用小型粉碎机设计、汽车实验室用的发动机翻转架等。此类毕业设计题目完成后,有可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便利,或者为实验室增添自制设备,减少实验室建设开支。学生本身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专利,在为母校赢得荣誉的同时,也为其就业或升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双赢。

4.论文专利相交叉的工程实际变形类题目根据企业和生产实践需求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类题目最终成果可以用来或申请专利。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既然题目是来源于生产实践,那么在确定题目时,应选择实际工程问题的变形还是选择企业需解决的一个工程实例呢?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为避免“假题真做”,尽量与企业合作,找工程实例来做。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碰到了两种困难:企业不愿意和高校合作或者认为普通的本专科生不具备承担相应设计任务的能力,导致工作难以推动;因时间有限,即使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情况较好,教师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毕业设计质量较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需要花长时间修改,并做进一步验证后方能采用。因此,来源于工程实际的变形类题目成了选择目标,可以保证此类题目完全来源于企业生产需求,同时经过指导教师的改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比较完整的设计题目,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二、毕业设计选题时应规避的问题

1.指导教师认识不足,选题粗糙在毕业设计选题上,有些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本专科学生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本专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有限,不具备创新能力,担心题目偏难学生难以完成;有些教师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作为学生的岗前职业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于是,在查阅有关资料时不够深入,很多教师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简单、单一、普遍,甚至有的还偏离生产实践。如果毕业设计选题小组或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基础认识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创新类题目选题工作。

2.选题难度过高,学生难以完成为确保毕业设计题目具有创新性,需要指导教师在选题上高标准要求,但是又不能过高要求,以免脱离实际。在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中,毕业设计题目过于偏难,这种问题是存在的,而且经常发生在年轻教师身上。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教师缺乏,且根据学校规定每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人数有限,基本上所有专业教师全部启用方能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年轻教师带毕业设计是无法避免的。这时就需要毕业设计选题小组或者教研室严格做好审核工作,保证题目的可行性,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3.严重偏离专业,学生无兴趣要严格把好题目与专业之间联系的紧密性,避免毕业设计题目偏离学生所学专业或者是专业方向。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学生都会对专业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兴趣,都希望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毕业设计,因此严重偏离专业的题目会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自然影响了其创新行为。以攀枝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分了设计、制造、机电、冶金4个专业方向,如果毕业设计选题时给机电方向大部分为设计类题目,显然是不合适的,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部分有科研课题的教师会结合自己课题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但是很多情况是教师的科研题目与学生专业不符。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只能是过程锻炼,完成结果却偏离专业,这样也不可取。因此,毕业设计题目除了难度适合外,还应符合学生专业或专业方向。

三、结束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培养工科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创新行为关系密切,普通高校应充分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明确创新类题目的特点,注重选题方法,确保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同时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与管理,使毕业设计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二、对策分析

1.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两学年转移,减少第三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五学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包括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总体框架后,到企业、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2.充分利用毕业顶岗实习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我院机械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已提前至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较容易找到相关实习岗位。学生带着各自初拟的毕业设计课题,分散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还有部分学生,在第3或者第4学期已经选择了进入与学校签有合作培养协议的“订单班”学习,我系有“上海鸿得利”、“富士康”、“亿滋”、“无锡松下”等众多订单班,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所从事的岗位联系,如果与初拟的框架有冲突,可再作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调整,甚至重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校企共同指导学校自己聘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内容指导,提供企业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合作环境的协调。学校应支付企业导师一定报酬,同时,企业导师参与答辩要占到一定比例。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至少每周写一次周记,每个周记提出一个工作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问题,学习一个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点,详细记录,并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还要完成手写的实习报告,也按周填写,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4.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此类型题目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及本系教师队伍的完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层次包括院级、市级、省级、部级。

(2)依托技能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级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数控操作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可以依据竞赛时间进行调整,毕业设计可以以综合性竞赛项目实物作为成果,由竞赛辅导教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前期创新过程中的作品进行完善和理论升华。通过技能竞赛学生熟练了技能,树立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更尝到了学习技能、精通技能的甜头。

(3)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题目主要来自毕业顶岗实习或者将要就业的单位,收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说明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机会。对于部分搞不了设计的学生,要求他们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

(4)模具、数控、机械、机电专业跨专业整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探索,使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如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课程中的动画、视频的制作。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大体上把机械类高职毕业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同时,我院已开设指导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或讲座。1)工艺夹具类。此类主要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零件所需夹具的设计。2)数控编程类。主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可以和机械设计类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构的设计、机构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3)注塑、冲压模具类。主要完成各种注塑、冲压模具设计。4)机械设计类。减速器、机器人、机械手、各种泵、控制装备、农业机械、汽车、液压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设计。5)机床类。机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设计、钻床、铣床、组合机床设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各类机床的拆装、测绘训练。6)机械类课程图形库、动画库、试题库建设。7)机电一体化类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各种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8)机电设备或生产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7)答辩形式多样化。答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答辩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也可以搬到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现场,邀请企业指导老师、技术人员、学生的同事一起参加答辩;答辩形式可以是陈述性答辩,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性答辩;团队项目,可指定一人进行答辩。要保证各类形式如实习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市场调研类、创业计划类、售后报告分析类、设计类都可以参加答辩。

三、总结

根据上面分析,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难保证,而现有国情下高职毕业设计暂时无法替代。但是,毕业设计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否则,不能发挥起应有的过渡桥梁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是否能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淡化毕业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CAD/CAM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PLC等进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课程结合实训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更有实效。

(2)毕业设计过程要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3)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训练的环节。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大纲拟定、试验数据获取、理论计算、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可能情况下的深造意义非凡。

(4)为了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毕业实习基地和毕业实习专用实验室。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培养质量;选题;中期检查;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61-02

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时间介于大学理论课的学习和就业或读研之间,既是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是对就业或读研奠定基础,通过工程设计、论文写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科学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首要工作,题目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应付了事、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中期检查既是对学生前期工作的监督和评价,也为后续工作如何合理开展奠定了基础。而完善的评价体系则为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工作进行公正合理的评判,并为之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本科毕业设计现状

1.对毕业设计缺乏重视

目前的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和考研的选择。毕业设计通常在大四下半学期开展,正是就业学生找工作和考研学生复试的关键时期,因此许多同学对毕业设计缺乏足够重视。由于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重,以《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数字表明,本科生签约率仅有35%,而年前签约率更低,造成许多同学忙于参加招聘会或事业单位的考试复习。而考研成功同学的复试时间往往是4~5月份,许多高校加大了复试成绩在学生入学中的比例,因此往往需要花费跟考研复习相近的精力用于复试的复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考研压力面前,毕业设计工作往往处于次要的地位。

2.科研创新能力的不足

大学阶段学生集中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基础知识的开拓运用。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逐渐由复合型人才转向创新型人才,文献信息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科技的发展往往体现连续性和继承性,科研工作者往往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探索,这就需要具有查阅文献的能力。目前许多大学生不仅对外文文献的查阅能力不够,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查阅网站很少使用甚至没有了解。在以往的毕业设计实施工作中,提供学生做参考的几篇论文,毕业设计往往仍然局限于这几篇参考文献,说明了学生查阅文献的不足和惰性。

3.课题设计不够合理

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除了学生的重视和科研创新能力外,一个好的毕业设计内容往往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课题设计中,往往将课题来源分为联系科研实际、联系生产实际、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和假想课题四类。

二、科学的选题

选题首先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与专业课内容密切相关,不应脱离专业范围,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术创新、鼓励解决实际问题并力图贴近学生实际。

1.鼓励学术创新

避免选择已经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毕业设计体现与时俱进。许多毕业设计选题与实际联系不够,缺乏新颖性,造成学生兴趣不够,另外许多毕业设计与往届学生重复,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或同学获取,达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设定题目的时候可以结合目前的热点问题,比如某位同学的毕业设计内容为:新能源汽车目前迅猛发展,与传统汽车进行市场竞争,选择生物种群竞争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分析两种汽车未来30年的市场规模和占有率。

2.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比如,某款电动汽车没有设置变速器,目前存在最高车速低、加速和爬坡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汽车理论知识,对该款汽车设置两档变速器,通过一档提高加速和爬坡能力,通过二档提高最高车速,从而改善其动力性和经济性。

3.贴近学生实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与贴合学生实际的选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就业和考研同学,由于他们的发展方向有差异,因此贴近实际的选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就业的同学,选题往往要与他们的就业相关。比如,某同学选择汽车保险理赔汽车工作,其选题定为如何将微信应用到小型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而考研同学的毕业设计内容最好为其之后的研究内容奠定基础,例如体现为科研软件如Matlab等的学习使用,或者为某个研究方向文献的查阅、综述等。

三、合理的中期进展检查

中期进度检查是对前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是督导毕业设计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工作。

1.分组讨论进展

中期检查通常安排在第8周左右,此时学生通常已阅读完文献,确定了毕业设计的研究方法和组成框架,能够对前期的研究进行清晰的表述,并能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汇报可以采用PPT汇报目前工作进展,听众由老师和分组同学组成,并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既可以帮助指导老师了解每位学生目前的工作进展,也能帮助同学们互相了解工作情况,从而激励自己的学习。

2.专家检查督导

学校组织专家对毕业设计进行督导既可以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状况,同时也督促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个别进展缓慢、存在较多问题的同学进行重点检查,对设计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并经指导未做明显改进的同学通报批评,或者中断其毕业设计资格。

3.横向和纵向交流结合

选择目前毕业设计完成比较好的同学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交流,分享如何选题和确定课题思路,如何有效利用中英文文献,如何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应用到工程实际等,通过横向交流加深了他们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并通过了解其他同学的毕业设计内容,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可以组织往届优秀毕业生与正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进行纵向交流,讲述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及毕业设计全过程的完成经验,从而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

四、完善的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要重视评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毕业设计成绩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评优甚至学位的获得,也能反映其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努力指明方向。同时也是对指导老师工作好坏的具体反映,可以对比不同指导老师的学生表现好坏,从而为以后的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完善的评价体系主要由毕业设计资格审查、毕业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扩大校级答辩规模三部分组成。

1.毕业设计资格审查

制订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制度,申请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的学生需要进行资格审查,毕业设计手册格式书写不规范、内容不合格者通知修改完善才能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对于没有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工作,或存在重大缺陷未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学生,取消一次答辩资格,待整改完毕可以申请参加与院系组织的二次答辩。

2.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在毕业设计的工作中,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的综合评定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打分三部分组成。由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的侧重点不同,需要确定三部分相应的权重及分值,最后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到毕业设计综合评定成绩。在具体工作中,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三部分的权重分别为:40%、20%、40%。

3.扩大校级答辩规模

校级毕业设计答辩会从全校各学院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小组进行答辩,答辩小组成员由各专业系主任组成,答辩委员对组内每份毕业设计提前进行评审,听取PPT汇报,并对其工作内容提问,最终按照毕业设计质量和答辩表现确定成绩。该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组内所有答辩委员的成绩取平均值得到。

五、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时间介于理论知识学习和就业或读研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普遍存在对毕业设计缺乏重视、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和课题设计不够合理三个问题,导致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普遍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本研究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力图提升毕业设计培养质量,其中科学的选题是首要的工作,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术创新、鼓励解决实际问题并力图贴近学生实际。中期进度检查是督导毕业设计进度的重要工作,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进展、专家检查督导以及横向和纵向交流结合三部分来完成。完善的评价体系由毕业设计资格审查、毕业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扩大校级答辩规模三部分组成,是保证毕业设计评价公平合理、对答辩学生和指导老师工作进行有效评判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建新,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6):62-64.

[2]黄文聪,常雨芳,宋阿妮,等.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与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172-173.

[3]陈金丹.问题导向的本科毕业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55-156.

[4]郝继升.毕业设计的特点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5):178-179.

[5]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119-122.

[6]赵海军.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5):149-150.

[7]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74.

[8]余魅.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110-112.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中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根据这些文件精神,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上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即二年半在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职业性和岗位性,但是由于机电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如下一些问题:(1)虽然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强调学生实习要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但是由于就业的需要,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中所从事的工种、岗位与机电专业不相适应。(2)有的学生即使是在机电行业实习,但是其工作岗位简单,技术含量不高。(3)企业与学校不同,学校执行严格的作息制度,但企业往往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工作时间有特殊要求,如经常加班等,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4)市场经济背景下,学生与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如果对实习单位或工种不满意,经常会发生单位变动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这些问题将使一些学生没有时间完成或难以选择合适、真实的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其直接的后果将使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从网上下载、拼凑,出现抄袭和弄虚作假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为此,探索适合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2改革与实践基本做法

(1)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选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第四学期暑假及第五学期的双休日时间安排学生进入有关企业进行岗前实践,在第五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利用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种形式是在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根据工作岗位自主确定论文选题。学生可以采取这两种形式中的任一种,其中第二种也是目前我们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所采用的形式。我校对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实践主要针对第一种形式,即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先按照第一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完全体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件精神;二是利用第五学期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于学校与企业距离相对较近,学校和企业指导老师可以真正地共同参与指导。表1为我校学生2013年~2016年机电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安排表,学生在按照这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进入顶岗实习环节后,可以根据所从事岗位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向校内指导老师提出更换课题,指导老师在充分了解、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允许学生更换选题,一旦确认,学生必须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计划、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2)校外指导老师的确定。在采用双导师制时,其中一难点就是校外指导老师的确定。我们主要依托我校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该鉴定所可以开展车工、钳工、数控车工(铣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调试工等48个工种的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每年为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0余人,高级工以上近4000人,其中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培养机电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500余人,占全市培训总人数的40%以上,我校2013年~2016年开展机电类企业培训人数情况如表2所示,这些工程技术人员来自企业一线、分布在一些不同的机电行业、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此我们将机电专业毕业生按照其个人意愿及这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对安排,企业指导老师全过程负责第四学期暑假、第五学期周六、周日的岗前实践、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指导工作。(3)教学过程管理。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指导,我们采取了双线管理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一线为“学校—校内指导老师—学生”,另外一线为“企业—校外指导老师—学生”。具体实施前,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利用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校企双赢发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近几年,我校机电专业先后与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天明机械有限公司、连云港水表有限公司、连云港黄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机床厂有限公司、连云港金麦特现代制造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有效的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选题的确定、设计(论文)的指导由校内指导老师与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完成,由于学校与企业同处于一个市区,两个指导老师的沟通,论文的指导均可方便的进行。

3取得成效

经过四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1)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和形式的改革,构建了专业课程新体系,深化了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2)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和企业需求接轨,学生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学有所用,良性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3)加强了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通过跟岗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优势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工艺问题,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互动”。

作者:史明亮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5,07,27.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08,31.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03,16.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科学生;毕业设计;人才;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0-02

一、高校毕业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

毕业季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到人才招聘市场,为谋求一个良好的工作而日夜奔走,但同时电视求职类节目中各招聘者大呼千里马难求。造成供求紊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2]。大学生在接收四年的全面且规范的高等教育后,无论知识还是素质层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据多数进入企业的应届毕业生反应,对职场中的基本常识和工作中必需的职业技能缺乏了解;学院所学知识在工作应用少;理论脱离实际,动手能力差,这些束缚了他们工作后的发展。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重头开始学习。同时,企业反映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有差距。从校园到社会企业衔接不当,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现状调研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有社会价值的生产力;缩短进入社会、企业后的适应期;为今后的顺利工作积累经验。因此完善毕业设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调查分析整理多所高等院校的工科毕业设计情况,了解到目前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普遍较高:综合性设计在原理上创新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解决了实际问题。总体情况如下[3,4]:毕业设计(论文)分为综述类、研究类和设计类三大类。毕业设计分为开题、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三个环节。开题包括选题、制定工作计划、调研和搜集有关资料及文献阅读。为确保毕业设计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院在毕业设计中期组织中期检查。同时毕业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类毕业设计过分强调机械制图的作用忽略其他工程能力锻炼形式,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设计过程单一、片面与企业需求脱节,设计类毕业设计机械制图的绘制方式过于局限。下表中列出了国内多所工科院校毕业设计中研究类和毕业类毕业设计要求对比。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以攻克技术难题为出发点在设计、组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最终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研究类毕业设计的工程基本训练包含实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机械制图等。机械制图不是工程基本训练的唯一方式。对于选择研究类毕业设计的毕业生,今后工作用到机械制图的领域很少,而且机械制图能力在本科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已经得到训练,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将机械制图作为强化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理论分析计算、实验研究和设备使用与调试或计算机软件使用,这些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基本,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因此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测量、系统调试、工程实践这些同样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工作上,强化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工作量和成果的学术意义作为工程基本训练量化的衡量标准[5]。

2.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某些机构或设备实现特定的功能,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但是很多工科的毕业设计一般是是先按照设计要求画出图纸,然后再根据图纸写出约1.5万字的说明,这与企业产品设计流程概念相违背。现代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中采用的是V模式设计流程[6],开发过程大致包括:市场定位,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建立,系统设计,结构设计,三维实体仿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测试,验证,出二维零件图,制造。工科毕业设计强化的只是产品设计中的工作图设计这一环节。学生进入产品设计领域还是零基础,需要重新学习。故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

现代社会掌握先进技术,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人才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设计是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缩短这一差距的必要手段。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对工科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程能力训练的重心转移至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方案实施、试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上;其次,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使学生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后,提高设计类毕业设计的机械制图方式的灵活性,工科院校设计类毕业设计应灵活掌握手工绘图、二维计算机辅助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三者的比例,提倡使用计算机绘制方式,不必拘泥于图纸的数量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D].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4.

[2]陆英杰,娄华.改革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J].科技信息,2010,(5).

[3]李海志,谭海鸥,董超俊.产学合作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4年01期.

[4]吉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四川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中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5]王强,周刚,朱启超.国内高水平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摇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3月,第31卷,第1期.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

随着国务院和教育部层面的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转型工作的推进,新升本院校全面转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及早进入状态,及早准备,全方位应对是此类院校决策者们的明智之举。

新升本院校多为地方院校。许多原为单一师范类、行业类、经济类和法学等类的专科学校。为了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吸引生源和服务地方,扩招之后又新增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科。通过联合升本、合并升本等途径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专业或学科门类。同时,也集聚了各类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高层次人才。因此,也具有了交叉学科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打破瓶颈制约,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值得深思和尝试。

一、以“挑战杯”为契机,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

2013年9月,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苏州举行。为顺应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趋势,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吸收融合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丰富知识和研究能力体系,本届大赛设立了“交叉创新奖”。

为了迎接本届大赛,笔者结合了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社会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水泥企业自身扩张等多重影响,决定以河南省全部水泥企业的工作水平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水泥企业工作水平评估体系的构建――基于河南省51家水泥企业的调查研究》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旨在对水泥企业的工作水平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评价,为水泥行业健康发展、为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宏观管理与微观把控、引领指导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学校、团委及七个系部的大力支持下,自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组织了近300人次的在校学生,利用暑假等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调查、现场采访、亲临实践、统计报表等途径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集中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环境化学与工程、经济学和会计学六个学科(专业)的优秀在校大学生组成了课题组。以ISO、国标、行标、相关政策法规和水泥工艺学、现代水泥工艺原理、社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和应用数学理论为研究基础,采用交叉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最新学科视角,原创性的构建了普通水泥企业9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66个观测点以及190余项基本要求的评估体系。对产能过剩背景下水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探讨。运用TOPSIS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模型,采用MATLAB编程,开展了对河南省全部51家水泥企业横向排序、分类和单一水泥企业的纵向比较的实例研究。通过评估找出并设立了预警阈值。提出了创建高水平水泥企业的对策及建议。创新的提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企业评估工作方针。草拟了河南省地方标准――《河南省绿色水泥企业技术要求(草稿)》。

课题组七名同学公开发表相关论文共计9篇。其部分研究成果被四家水泥企业采纳应用;受到了原中国水泥协会雷前治会长的高度评价(回信称:“是近八年来我所看到的在校大学生针对水泥企业的第一篇非常难得的好论文”)。同时,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搭建毕业设计(论文)“大平台”,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题目均由各个教学系、专业的教师根据学科方向、专业方向、行业(产业)发展或社会的热点、焦点等加之个人的见长来选题和命题的。完全做到了每生一题。笔者总结归纳了近三年来洛阳理工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竟然发现:有近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题目竟是这样的情况。详见表1、2、3(限于篇幅,仅例举汽车类、工业类和交通运输三类)。

表 1 部分汽车类似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从表1中不难得出:如果把机械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学生关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防撞梁、前端盖、曲轴连杆装置等设计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汽车的核心体;加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学生设计的防盗报警、变配电所电气系统、GPS智能定位等;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学生的倒车雷达及车内外温度显示、全景鸟瞰系统、4S汽车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专业学生的车用保险杠、子午线轮胎、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等配置;土木系学生得到汽车总装车间厂房和办公楼设计等;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学生负责车用三元催化剂生产和车内总挥发性气体检测等;会计系学生负责资金的运作和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等;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学生负责汽车4S店整体营销策划、品牌营销策划和国际化经营的路径选择等、外语系学生负责汽车汽车品牌、汽车广告的国际化运作等内容。一个由多学科交叉完成的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崭新的从资金运作+汽车厂房建造+核心部件生产+智能控制+全景鸟瞰+安全轮胎+儿童座椅+节能环保+4S店整体营销+品牌策划+国际化广告宣传的汽车全产业化链条即将清晰贯通。

表2 部分工业类似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研读分析了表2所列出的工业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试想: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学生将要设计了一个“51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机械工程系学生将要开展“φ4.2×11m中心传动球磨机总体及回转装置设计”;机电工程系学生将要进行“Ф4.8×74m回转窑传动装置的设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学生将要完成“日产5000T水泥厂总降压变电所设计”和“水泥厂集散控制系统设计”;(希望拓展到土木系学生进行厂房及结构设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学生将要开展“水泥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和“水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会计系学生将要开展“财务视角下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学生将要开展“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快速测定”。功能融合之将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学生负责水泥厂工艺设计和生产,同时选型机械工程系学生设计的水泥粉磨设备;选型机电工程系学生设计的水泥熟料煅烧回转窑设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学生负责水泥厂总降压变电所设计和集散控制系统设计;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学生负责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学生负责材料系学生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营销;会计系学生负责控制生产成本核算及利润率……一个由多学科交叉组团完成的、活生生的现代化的新型干法水泥厂,集设计―制造―建设―生产―检验―销售―效益综合为一体的的画面将跃然纸上!

表3 部分交通运输类似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表3中可以选用机电系学生设计的道路机械设备;土木工程系学生设计施工的道路、隧道和挡土墙;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学生路面沥青的改性和施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学生负责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学生负责车流量监测及交通灯和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海陆空的物流组织与管理;会计系学生负责财务风险评价和税收。一个由多学科交叉开展设计研究的,集道路设计与施工+设备制造+新型材料+交通管理+车辆管理+现代物流业+财务管理的交通运输业即将展示。

以上仅列举了汽车类、工业类和交通运输类三个行业(或板块)。如果由学院教务处或实践(毕业)环节的管理部门,能够搭建一个“共享”平台,将每一年的此类题目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公布(开放),设立学科交叉的相关鼓励措施、政策和管理制度(如:学分制、教师工作量、教科研业绩考核、职称评定、教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和利用率等方面)。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方式,形成的跨越单一学科性的一种新的学科体系。

三、结语

(1)相对于理论型本科教育实用技术型教育而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5]。

(2)以“挑战杯”为契机,顺应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趋势。是应用型本科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吸收融合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丰富知识和研究能力体系,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3)搭建毕业设计(论文)“共享大平台”,将每一年的此类题目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公布、开放、自由组合。设立学科交叉的相关鼓励措施、政策和管理制度(如:学分制、教师工作量、教科研业绩考核、职称评定、教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和利用率等方面)。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方式,形成的跨越单一学科性的一种新的学科体系。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2]胡永宏.对TOPSIS法用于综合评价的改进.[J]. 北京: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

[3]司守奎,孙玺菁.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毕业论文改革 新型评价模式

一、 问题缘起

毕业论文作为高等学校普遍采用的毕业生理论水平评价方式,在人才培养体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毕业论文成为高校本科毕业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毕业生、指导教师及高校相关部门,为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论文指导、论文答辩等环节倾注大量心血。然而,就各艺术类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现状并不让人十分满意。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差异性,具体到艺术设计实践类专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选题问题,多数学生往往为论文而论文,选题空泛,没有针对性,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密切;二是内容问题,部分学生选题不恰当,将自己不擅长的纯理论研究作为选题,与自己熟悉的设计实践相去甚远,内容上只能照搬别人的理论,存在材料堆积、拼凑,甚至抄袭现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不能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或设计实践有效结合,抛开设计实践,空谈理论问题,造成内容的空泛、肤浅,造成学生写作、教师指导的两难困境。

为解决艺术设计实践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出现的以上问题,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发挥毕业论文应有的人才培养效果,2007年6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对2008届品牌形象设计本科1班进行毕业论文的试点改革,尝试将原来侧重理论研究的毕业论文改为兼顾设计实践与理论总结的毕业设计报告 。试点结束后在教师和学生中取得了广泛认可。自2009年开始,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实施毕业论文改革,涉及包装工程与设计、品牌与企业形象、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等专业,截至2012年6月先后有一千余名毕业生参与到此次毕业论文改革项目中,本文正是对五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二、 毕业论文改革内容及成效

此次毕业论文改革的重点在于将原来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报告,这一改革并非名称上的简单变化,其包含的内容发生了实质改变,能够更好地将创作过程、毕业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毕业设计报告的完成包括了确定选题,素材积累,编写提纲,撰写与修改,答辩与考核五个阶段。其中素材积累阶段设置的毕业设计进程表,较好地考察了学生的设计统筹能力和工作执行能力,编写提纲阶段要按照给出的毕业设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完成,为报告内容的规范性、严谨性、合理性提供保障。

确定选题:改革后的毕业设计报告要求选题与毕业设计密切相关。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报告的质量。选题工作在第七学期就开始布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学生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结合自己兴趣爱好及设计实践,同时选题要具有一定实际意义,鼓励学生结合科研项目、实际案例进行选题。学生确定选题后与指导教师沟通,经过商讨、调整、修改后最终确定选题方向。

素材积累:确定选题后,学生着手收集、整理与选题相关的各类资料,获取资料和素材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阅读文献、作品集、期刊杂志得来的文字、图片资料,也可以是毕业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实际案例;可以是毕业考察过程中得到的一手文字、图片资料,也可以是市场调研的问卷统计结果。同时,素材积累的内容也包括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草图、设计构想等创作素材。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填写一份《毕业设计进程表》,主要是对毕业设计各环节、阶段的规划和进度安排,包含项目描述、进度安排、各阶段完成情况、设计心得、不同阶段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评价内容等,完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中的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详细地记录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也将为后期毕业设计报告的完成提供重要参考。

编写提纲:为了保证毕业设计报告能够确实与学生的设计实践紧密结合,使其能够充分反映出毕业生从毕业考察与实习、素材积累、创作到修改完成的整个过程,体现毕业考察与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一体化思想,对毕业设计报告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具体而言,毕业设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选题、项目背景和调研分析、项目设计、项目总结四个部分,其中项目设计部分又包括了项目设计定位 、项目设计流程 、项目设计执行 、项目设计稽核 四个方面。给出毕业设计报告基本内容的具体规范,主要是为增加改革初期以毕业设计报告代毕业论文的可操作性,其规范只是提供参考,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修改。

撰写与修改:学生根据前期毕业考察、毕业设计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编写的提纲,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在写作过程中,建立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关系。教师充分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完成,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独立完成课题与报告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答辩与考核:保留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学生根据毕业设计报告的内容进行项目介绍和具体展示,答辩委员会针对毕业设计报告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现场回答。综合考虑毕业设计报告完成质量和水平、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及现场表现情况,给出答辩环节分数。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答辩成绩并不是毕业设计报告的最终成绩,其成绩是需要由指导教师、小组成员、答辩委员会和专家评审共同组成的三级评分体系综合得出。

通过五年来的探索和努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工作初步取得一定成效,在毕业设计报告的选题和内容、毕业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及新型教学关系的建立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一)选题更具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关注当代社会热点问题

在进行毕业论文改革前,按照原有要求,每名本科毕业生需完成一篇相关专业的学位论文写作,选题由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老师进行相应指导。对于学位论文的选题没有明确限制,学生在选题时有较大空间,但同时存在选题盲目的现象,许多学生的选题没有明确的指向性,研究课题纷繁庞杂,研究意义及价值不够明确。表1是毕业论文改革前,2003级品牌与企业形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

表1 2003级品牌与企业形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览表

学生姓名 毕业论文选题

陈萍 从“王老吉”谈品牌战略

董茜 VI 断层--浅谈VI设计的分化现象

贾蒙 耳中见色,眼里闻声――如何设计一本音乐书籍

李娜娜 浅析吉祥符号在企业标识设计中的应用

李文晶 论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

李向鹏 百泉柴胡口服液品牌形象推广之我见

李欣鑫 谈体验经济驱使下的产品设计

刘慧 浅议图形创意与信息传达设计

刘佳佳 论商业插画与消费意识的相互关系

刘妮 浅谈视觉传达设计的本土化特征

孟旭 让意念贯穿设计

潘光辉 品牌延伸与标识翻新

潘庆斌 绘画和平面设计的关系

邵长磊 从POP广告看促销设计中颜色的运用

肖荣斌 包装设计的现在与未来

杨克娥 浅谈商品包装装潢中的无装饰设计

潘煜 如何把握品牌设计中的形象策划问题

王朝龙 浅谈企业形象策划在企业中的优势体现

司祥运 广告设计中的本土化诉求

钟形磊 论企业的网络形象设计

苏琳 标志三维性设计的思考

孙运翔 浅谈品牌建设中的形象创新

曹亚楠 插画在印刷设计中的应用

常青 试论字体设计与企业品牌延伸

肖卫华 品牌与人的关系之我见

徐醒 图形设计中的性别符号

闫璐 浅谈食品包装中的色彩设计与应用

杨代明 论品牌形象的再设计

李艳娜 主题海报设计的图形意味

尤添一 电视广告发展带来的思考

张璐 论指示系统的便利化设计

赵阿磊 儿童玩具中色彩的设计与运营

秦丽梅 论标志设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杨鹏 由QQ表情开发谈用户中心设计

周策 浅谈PUMA形象广告设计

汤甲佳 单线体设计策略之我见

王瑞君 纳西族刻划符号文字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启示

从选题性质来看,全班37名学生只有6人选题为侧重设计应用的研究,其余均偏理论研究,甚至有一部分为纯理论研究。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其本科阶段的学习主要侧重视觉传达设计实践,纯理论性研究对他们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一现实情况导致部分纯理论研究性的论文深入程度不够,只能停留于“浅析”、“浅谈”阶段。从选题来看较为分散,内容涉及了品牌推广策略、产品包装、产品广告、标志设计、图形创意等多个方面。经过改革后,毕业设计报告选题变得较为明确,专业特色突出,更强调应用性,关注当代社会现实。表2列出了2008级品牌与企业形象班毕业设计报告的选题,从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些改革前后的变化。从选题性质来看,毕业设计报告的选题多转向应用研究,并且结合本专业特点,以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方面的选题居多。同时,从选题表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从设计角度对社会热点问题,诸如“低碳减排”、“空巢老人”、“传统元素的当展”等问题的关注。在符合专业特点、切合社会热点的基础上,学生利用大学四年所学创意、设计、制作、完成一整套方案,将自己所学与社会所需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设计方案表达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表2 2008级品牌与企业形象班毕业设计报告选题一览表

学生姓名 毕业设计报告选题

吴倩倩 “减碳日记”品牌设计及推广

王程鑫 信息图表的设计与应用――汽车尾气的调查与研究

齐晓文 我们毕业了――从2012毕业展形象设计到“格物志”设计展示

刘瑞雪 棘?――毛毡家居生活用品设计及推广

席晓旭 “援”国际应急救援组织形象设计及推广

崔彩峰 “50个改变世界的行动”图标设计及推广

刘思思 与生工作室――微电影拍摄团队整体形象设计与推广

于晓 信息图表的设计与应用――汽车尾气的调查与研究

王帆 传统民间工艺与视觉传达设计――“乐呵”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

王天慈 城市与人文之情感回归?――“城・人”文化探究及个性设计

宫昭 绿色生活的开端――“格林街”环保个性单品设计及推广

柴婷 以 为 是 字――并 非 自 以 为 是

魏涛 绘本创作《旅》

闫鑫 关注空巢老人?――作品“巢”的公益宣传与推广设计

田庆菊 “LOOK”水晶滴胶立体创作?

郑媛媛 乐活“轻与慢”品牌设计与理念推广

袁小童 寻找一种接近自由的方式――微电影《涩》及其品牌设计推广

王晓青 子女归巢之情感回归?――“巢”公益宣传及推广

刘亚辉 分析山寨文化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于山寨文化的态度

郭彬 “十二生肖道教护符 再设计”

张志敏 我们毕业了---从2012年毕业展形象设计到“格物志”设计展览

魏 玮 棘―毛毡家居生活用品设计及推广

刘袁媛 城市与人文之情感回归?――“城・人”文化探究及个性设计

尹美美 以 为 是 字――现代汉字再设计

程宇 乐活“轻与慢”家居品牌研究与开发

李甜 “减碳日记”品牌设计及推广

李志国 动静结合的独特体验――“济北郡”屏风设计及推广

(二)以毕业设计进程表形式,综合锻炼和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

改革后的毕业设计报告与毕业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并以毕业设计进程表的形式强化学生对设计过程的记录和整理,在毕业设计进程表中详细地记录了毕业设计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安排及完成进度、指导教师及学生讨论小组对下阶段工作的指导建议以及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设计心得。毕业设计进程表既是合理安排整个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报告各阶段任务的工作安排表,又是督促设计者完成各个环节的时间推进表,对整个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报告的最终完成提供有效保证。

对大四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他们步入社会,走向设计工作岗位前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课。填写和修改毕业设计进程表、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统筹、协调设计各环节,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推动整个方案如期、有序开展的设计实践能力、设计执行能力的综合提高和锻炼。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以课程形式被人为划分为不同阶段,学生分别学习了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知识,但是往往缺乏整体运作和协调的能力。毕业设计报告正是对他们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整合,从设计方案的选题创意到制作草图,从确定设计方案到做成实物进行展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毕业生亲自完成。对毕业生而言,毕业设计及毕业设计报告的完成是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整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考验,有利于综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三)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关系

在毕业设计报告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由他们自己统筹和安排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各环节。通过毕业设计报告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水平,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毕业设计报告这一新型模式,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今后从事设计、创作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报告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创作进程,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关系。

三、毕业论文改革后配套评价模式的重建

评价模式问题是毕业论文改革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改革前,学生评价主要由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即是最终成绩,这一评价方式主要基于结果性评价,不能全面体现学生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如继续采取此种评价方式,则无法突显毕业设计报告的优势和特点。因此,配合毕业设计报告的推行,我们尝试性提出新的评价模式,这一新型评价模式综合了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指标评价与人文评价,较原有评价方式更为灵活、全面、客观、合理。概括地说,这一新型评价模式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形成性评价,将结果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统一

在评价方法上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统一。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指导教师的阶段性评价,结果评价主要是评审专家和答辩环节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过程中学生表现情况的多角度评价,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通过学生自评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项目进度,不断校准自己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增强主体意识,提高自觉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同学互评及指导教师的阶段评价,能够引起学生反思, 使学生更能客观、公正、全面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二)加入人文评价模式,将量化指标评价和人文评价相结合

在过去的评价方法中,我们过多地依赖量化指标评价,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使学生巩固专业理论与技能,获得解决相关问题方法的同时,通过市场调研、信息资料分析、交流讨论,学生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特点,对人际交往、设计沟通、设计表达有了切身体会,对自然、社会有了一定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需要量化指标,还应有反映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学生变化与成长情况的人文描述性评价,注重教育和教养的统一。

(三)构建由学生、指导教师、评审专家、答辩委员会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

这种由学生、指导教师、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 体现了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统一的原则,与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相比,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成果,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认知情感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毕业论文改革工作的不足与反思

通过五年来的持续改革,我们实际地感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效果,较为突出的是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及毕业设计报告质量整体提高很大,优秀作品越来越多,学生作品被社会相关部门、公司采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在下一步工作中需继续探索以求解决的。

首先,以毕业设计报告代替毕业论文,获得大部分学生的支持,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可以不用东拼西凑写长篇大论的空洞文章,实行改革的目的也正是避免这种情况。从实施的效果看,多数同学完成得较好,但也有小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报告出现理论性降低问题,将毕业设计报告写成了单纯的流水记录或设计说明书,不能够很好地达到毕业设计报告的预期目的。若严格按照毕业设计报告的要求来做,最终结果应当是既有设计实践又有理论深度的一份专业报告,如果毕业设计报告质量不能保证,改革的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在下一步的改革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报告的质量,或者继续探索出更好的改革形式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其次,新型评价模式的建立还处于尝试和磨合阶段。目前,在具体操作时是按照一定比例分别打分,最后折合成总成绩,具体而言,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占总成绩的50%,评审专家评价占20%,答辩委员会评价占30%。就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方案基本可行,问题主要集中于更为细化的评价标准没有完全制定出来,比如素材积累阶段,以什么形式、什么标准考核学生,怎样为优秀、怎样是合格,应当有一个可供教师和学生参照的标准,实际打分时以此为参照,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分数。

当前,我国设计艺术事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应“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评价”。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也应当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将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以上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改革工作是为一点探索,改革工作中还有诸多后续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毕业作品 毕业指导 顶岗实习

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内实训、技能抽查训练到顶岗实习以及今后从事汽车保养、维修的一个综合性实训总结。毕业作品的制作过程可以让学生将实践操作与所学理论知识相联系,提高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减少学生对作品准备的恐慌心理,正确引导学生真实有效地去完成自己的毕业作品,而不是一味地去下载复制往届学生的论文,使毕业设计成为学生就业过程中必须完成的综合练习。

一、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过程的现状

由于学院的教改体制和毕业生本身的种种因素,使毕业设计在制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生双方都感觉困难重重,经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毕业设计题目直接关系到毕业作品的质量

选题需要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从事的维修和保养的操作提炼,才能使毕业设计作品具有真实性、实践性等。学校往往在公布各位指导教师的毕业指导任务后,要求学生认真确定自己的题目。

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他们对待毕业作品的态度不重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全忘记了需要为自己的毕业作品做准备。在师傅操作过程中,他们有时只看到结果却没有认真地弄清维修诊断具体分析过程以及解决方案。这样的情形下,毕业生会比较浮躁,相当一部分学生走形式,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直接下载网上的论文就交给老师,根本无法提高毕业作品的质量。

2.“一对多”式的指导与监督很难以保证学生的毕业作品质量

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对毕业生的指导精力有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水平不一致,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毕业作品要求学生在实训和实习过程中收集资料、查阅书籍、网络搜寻以及请教实训老师或师傅。对于高职高专生,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逐一把关,详细指导。由于学生不重视,常常不能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使毕业生无法正常在实习过程中按照老师的布置去准备作品资料,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思维往往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毕业作品质量难以提高。

3.毕业生在选题时有些不切实际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的题目是学生实习过程中真实操作的选择。然而,虽然部分学生在汽车行业从事维修和保养工作,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工作。他们没有实际操作过,导致很难选择真实且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设计,有的同学干脆从网上搜,选题很大,根本不适合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即使选好了题目,有些同学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准备设计内容,尤其是故障诊断过程和排故结果等,这些最终都会影响毕业作品的完成效果。

4.指导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审查未落到实处

通常,学院的毕业生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时间上还是比较宽松,而有的毕业生在技能训练或顶岗实习中,能按老师布置的作业去准备自己的毕业作品,也有很多学生在校内技能训练中敷衍过关,实习报告抄袭其他同学的,更不用说在实习中去准备毕业作品了。甚至还有些学生不愿意接受学校联系的顶岗实习单位,自己也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种问题就使得有些学生对毕业证的获取态度无所谓,也就让老师无法掌控他们,也就没法指导了。

5.毕业设计制作过程的评价制度不完善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不同于其他数控、机电一体化专业。往年的毕业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毕业答辩,有些同学到毕业答辩时才开始准备论文,急急忙忙弄一篇论文发给老师,在短短几天返校期间,希望老师能给出合格的评价。有时候部分老师可能会由于自己带教的学生比较多,尤其在毕业答辩季节气温较高,这样带学生就很辛苦,每位指导老师会花费很多精力才能指导学生做出合格的作品,而且作品质量好坏无关奖惩,这样不但对学习努力的学生不公平,也使指导老师产生不正确的印象,不带学生也只是少拿几个课时,因此同时打击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作品制作过程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制度。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作品教改分析与实施建议

为了让学生能稳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在实习过程中联系所学理论知识,顺利完成他们的毕业作品。学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制作过程中结合了学生的顶岗实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作品选题要求真实

针对毕业生毕业作品很难完成或者说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问题,可在校内课堂教学、实训过程中,将实训项目作为题目,模拟设计作品完成方向引导学生对自己分组的项目进行车辆信息记录、故障现象记录、拍摄老师示范以及同组同学操作图片、过程数据记录等,这样学生可以从训练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题目,并且可引导他们的选题思路,也让他们的作品题目具有真实性。

2.设计作品制作过程管理

往届毕业生存在将自己的作品制作看得过于简单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根本没有准备自己的作品,导致在短暂的答辩期间,学生和老师都很辛苦,最后马虎应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因此建议学生在课程设计和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分组与指导老师对接,开始着手引导学生为毕业设计作品做些基础工作,这样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时间比较充裕。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沟通,同时也让学生多向师傅请教,弥补老师的不足。笔者发现,有位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已经选定好了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离合器发出异响的故障排除,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他一直关注所选题目,并亲自跟师傅一起维修了各种离合器故障现象,然后通过师傅和老师的指导,经过十多次修改,最终完成了符合学校模板的毕业作品。可是也有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准备过程资料,相当被动,后来仓促准备设计作品,这样影响学生的作品完成进度,甚至拖了整个班级小组的后腿,导致指导老师检查时工作量大,无法保证小组完成作品时间。

另外在制作过程中也要加强检查、审核管理。比如可以通过逐级把关管理,责任到人,改原来的抽查为普查,即首先由教研室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查,及时更改作品的内容和模板格式不当之处,然后由系教务组对其作品进行审核、纠正,最后由院教务处组织核查作品,对于存在问题的作品一定通知到人,认真更改直到复查合格。这样让毕业设计过程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准备维修或保养方案设计、故障原因分析和诊断排除等工作,学生们在实习单位有充足的时间请教师傅,准备自己的作品内容和操作过程资料,有效地监督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达到实效性。

三、小结

以上提到的教改分析和实施,使汽修专业的毕业生受益匪浅。毕业生一致认为毕业设计作品制作应该从理论教学、课程实训和技能训练开始着手,在各自的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从毕业设计的选题、资料收集,到设计作品准备,对创新性、专业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均起到了提高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分发挥了指导老师的作用。结果表明,只有让学生提前对毕业设计作品有初步认识,在实训过程中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经历,到顶岗实习单位进一步加深某一零部件或系统的故障诊断现象分析、故障排除,才能真正保证毕业设计作品具有真实性。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流工程;实践教学;实习;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94-02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用人的趋势。传统的大学教育通常存在教育与产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教育过程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了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需求不相适应Ⅲ。物流工程专业相对其它传统专业来说是个比较新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来说更显滞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校内学习与企业现场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实践教学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

一、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场地和设备不足

物流企业使用的设备有很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目前高校实验室中很难得到满足。在相关专业课程涉及到的设备包括了物流运输设备、搬运装卸设备、仓储保管设备等,要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接触到与物流企业使用一致的物流O备,学校能够提供的实验场地和经费都明显不足。若仅限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则会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实践时间分散,连续实训的时间较短

本科院校相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但是对于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般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该增加连续的实训实践时间。如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实践通常有认识实习、物流工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除了认识实习的1周以外,其它每个实习课程有2~3周的时间,实践时间分散、连续实训的时间较短,不同的实习时间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性。由于实习时间次数多,完成所有的实践教学需要多次联系实习单位,而由于每次实习延续的时间较短,实习单位不好安排,也不太愿意接收。

3.毕业设计环节偏重理论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基本上是由专业教师结合课题拟定题目或者自拟设计题目,多为理论性、研究性的题目,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题目偏少,企业参与毕业设计的仍为少数。

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要改变普通本科院校物流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就要在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强校企合作。

1.实习实训

(1)改进培养方案

将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分散的几个实习实训进行整合,如我校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实习中,可以讲生产实习与专业实习合并成―个专业实习,总周数定位4周,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利用假期刚好与第八学期期初的毕业实习有一定的连贯性,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就业意向,则在实习安排的时候就可以连续进行,以便实习实训更深入地进行。

(2)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实习基地

选定有实力并且有联合培养学生意愿的物流企业,协商建立实习基地,并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根据双方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赞助,共建实习基地;或者由企业提供场地和大环境,学校根据经费大小购置部分实验设备,基地平时归企业管理和使用,学校有学生的实习需求就安排学生进场实训,企业派出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同时学校指定教师进行监管,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定考核。

(3)依托行业培养物流人才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柳州市已经成为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全国七大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2015年全市汽车产量近23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2200亿元。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定位坚持地方性办学特色,依托柳州西南汽车城的工业背景,依托学院汽车专业重点学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坚持“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这一点与柳州五菱物流公司的需求高度一致,并签订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协议。物流业飞速发展,依托汽车产业的物流人才需求旺盛,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环境和就业舞台。

2.毕业设计

(1)合作企业选择

合作企业应该是签订了实习基地的企业或者与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有意愿和能力与学校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企业。优先考虑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大中型物流企业进行试点合作,积累经验,逐渐形成常态化的实践教学合作教学模式。确定选择的单位,要与学校签订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权责,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

(2)合作培养模式

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要求至少指定两位指导老师,一位是企业指定的指导教师,一位是学校的指导教师。设计题目可以由企业结合实际项目拟定,也可以与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拟定。对于采用校企合作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的课题,学生主要在企业进行实习获取相应数据资料并从事毕业设计的一系列工作,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考核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符合学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按质按量完成。

如本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在签约单位完成毕业设计,依托签约单位的工作内容,撰写了题为《集装箱海铁联运优化方案研究》的毕业论文。整个过程中,学生对所选的课题兴趣浓厚,平时与员工一起上下班,下班后还查阅很多的相关资料,所做的科研活动既与工作相关,又是毕业论文的内容,工作学习两不误。由于在企业获取了第一手相关资料,论文写作过程顺利,论证丰富可靠,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见解和方法,同时也提前积累了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都感到满意。

(3)监管方式

在校企联合指导模式下学生毕业设计的监控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监管的“真空”,当学生外出,既不在学校也不在企业的时候,学校的指导教师以为学生在企业,而企业的指导教师则以为学生在学校,造成了对学生的管理和监控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学生的监管非常必要。

对纪律和工作态度的监管,本专业设计了“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管理表”,含学生用表、校内指导教师用表和企业指导教师用表,学生每离开或到达学校和企业均同时记录在学生用表和教师用表上,实时记录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动态。通过以上跟踪管理表,掌握W生的行踪,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纪律及安全。在执行的过程中,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之间也要互通信息,当签字同意学生离开后,应及时通知另一位指导教师,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到另一位指导教师处签到,学生要主动跟教师联系并说明原因,否则教师须及时联系学生,了解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教育批评。毕业设计结束后,学生及两位指导教师的三张表要回收核实,确保考核内容的真实性。

对毕业设计质量的监控,要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检查: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检查工作由学生、指导教师填写相应的检查表,再由院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汇总分析和监督,再由教务处检查小组进行检查备案。

(4)考核方式

联合指导的毕业设计,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考核。企业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在企业期间的科研活动成果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按照学校提供的考核表填写相关考核内容。

三、保障措施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共享,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平台的实践创新和科研工作,推动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目。

校企协同加强保障条件。探索构建企业协同、共同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加强对企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机制,克服企业人员在授课讲述方面的不足;学校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技能培训,加强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

上一篇:汽车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子设计应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