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6 01:37:04

品牌工作方案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规划、高要求实施,努力打造一批体现科技工作特色、展现特点、展示闽西形象的品牌,以品牌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以品牌效应塑造科技形象,以品牌标准提升工作水平,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建设目标

市级科技品牌站位全市,力争建成后服务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科技需求,并在乃至同行业同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县级科技品牌瞄准地方重点产业,力争建成后服务满足地方产业、企业或个人产品创新、技术进步、壮大升级等需求。

改革创新品牌建设重点是改革市级科技管理制度、创新科技项目资金扶持模式、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平台建设品牌建设重点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贯彻政府产业引导政策;工作品牌建设重点是确定新的工作抓手、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水平。

三、工作内容

重点打造改革创新品牌、平台建设品牌、特色工作品牌等市级科技品牌和县(市、区)级科技工作品牌等四大类品牌。各类品牌建设工作内容详见附表。

四、工作措施

1.准确定位,认真谋划。站位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区域发展科技需求,摸清区域科技工作现状,拉长优势,补齐短板,分析科技品牌建设条件、目标任务,从而找准科技工作切入点,找对科技工作抓手。

2.丰富内涵,突出实效。赋予品牌实在内容、实质载体、可操作项目、可努力目标,使其体现科技特色、价值、个性和文化。通过科技品牌打造和带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地方发展,提升科技队伍干事创业能力。

3.精心组织,有效运作。品牌建设任务、目标、内容经论证确立后,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要结合实际,强化责任意识,制定工作方案,拟定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倒排工作进度,克服困难问题。同时,有效运作,积极对接争取区域内外政策项目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品牌建设工作。

4.加强宣传,发挥效益。充分利用报刊网站等媒体,及时准确宣传解读科技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品牌活动实施的进展情况和建设成果,提高人民群众对科技工作的了解、关心和支持,扩大科技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强督查,强力推进。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品牌建设年”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具体方案,落实推进机制,配套相关资源,深化督查督导,开展扎实有效的系列活动,把“品牌建设年”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1)组织领导。成立以市科技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县(市、区)、新区、园区科技局长或相关负责人,局机关各科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和统筹协调。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实现品牌建设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2)制定方案。根据“品牌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品牌建设单位要依据区域现状特色、实际问题解决,提出每项品牌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目标任务、建设内容、进度安排、工作举措、资金预算、政策要求等,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3)推进机制。实行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点评,不定期听取和调研活动开展情况,不定期现场查看和指导协调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品牌建设工作任务落实。

(4)配套政策。市科技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切块专项经费对市(县)区在建科技品牌予以项目扶持、资金资助。同时,积极帮助建设单位围绕在建科技品牌策划生成系列项目并向上推荐争取支持。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州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全州优质农产品市场,全面提升我州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围绕“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总体目标,以“品牌促产业、产业促发展、发展促增收”为导向,加快推进2014年“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的原则,强化政府引导扶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全面提升我州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推进农业跨越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目标任务

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紧紧抓住培育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的机遇,力争完成道孚、炉霍、、色达、理塘、稻城、巴塘、得荣8个县的整体认定,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初步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路子。

三、工作重点

(一)搞好农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各县农业部门要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方案的要求,依据当地实际,做好“十二五”期间农业区域品牌建设规划,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业区域品牌,提高区域品牌产品的市场增强竞争力,促进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牢固树立“质量为本、以质取胜”的理念,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州每个县建设1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标准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0万亩。

(三)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完善我州“三品一标”品牌推荐申报、评(认)定机制和管理办法,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认定和评估机制,各县农业部门要积极做好推荐申报工作。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并将其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依靠品质打造品牌。围绕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规划布局,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建设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五大产业基地,集中培育一批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力争完成道孚、炉霍、、稻城、巴塘、得荣、德格、新龙8个县的整体认定,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

(四)加强农产品基地全程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产地准出,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环节、各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强化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建立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等多个环节的农产品产地生产档案,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大力推行农产品产地标识管理,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行为,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夯实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基础。

(五)建立“三品一标”品牌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强“三品一标”品牌保护和监管、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三品一标”品牌届期续查、年度审查、动态抽查以及公众监督等办法,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三品一标”品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农产品区域品牌健康发展。依法对“三品一标”品牌实施统一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准出制度、准入制度、宣传推介、外形包装、品牌保护、指导服务等。定期公布“三品一标”品牌名录,建立重点支持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和产品目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加快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加快农业区域品牌建设是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各县农业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抓好区域品牌建设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产品区域品牌意识,制定当地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规划。围绕发展抓品牌,抓好品牌促发展,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

(二)实行政府奖励,完善农业区域品牌创建机制。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从2013年起,州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对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和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其中:对获得“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州知名商标的每件奖励1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的每件奖励5万元,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标的注册人奖励10万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件奖励15万元,对获得无公害认定、认证的基地和产品一次性分别奖励1万元,绿色食品奖励3万元、有机食品奖励5万元。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方针,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培育、整合、保护农业品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业支撑。

二、工作目标

经过“*”的工作,认定河南省农业名牌产品1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800个;全省县级以上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要全部建成并通过“双认证”(计量认证、机构认可);省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000个;全省名特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5%,形成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名牌农产品。

三、工作重点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加大营销推介,强化监督管理等工作,提高我省农产品品牌上市率,培育、做强、做大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促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农业标准化工作

到2010年,在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修订农业行业标准50项,地方标准100项。使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包装、保鲜、贮运等方面都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形成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体系。

抓好部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示范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到2010年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县10个;创建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个。

研究制定《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标准》。到2010年省建设县级质检中心100个,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250个,全省县级以上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要全部建成,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农产品销售标识。20*年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共同制定《进一步加强河南省超市散装食品标签规范化管理试点方案》,规范标签、标识,引导群众消费。20*年11月起,全面落实农业部《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办法》,20*年全省农产品标签、标识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2008年达到95%以上,2009年以后达到100%。

(二)农业产业化工作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00家,形成农产品名牌300个左右,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000个,30%左右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规范化管理,50%左右的主要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

到2010年,建成省级无公害农(水)产品生产基地600个,出口基地1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80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率明显提高。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加大对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制定监测计划,实施定点监测和例行监测,对监测中超标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农产品要坚决取消其认证资格。

制定《河南省农产品生产区域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计划》,并做好大气、土壤、水体的监测工作,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监测。

(四)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

各省辖市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政策,不断增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走出一条“开发一个商标,创出一个品牌,闯出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的路子。要特别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防止商标的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在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工作

研究起草《河南省农业名牌产品评选认定办法》,引导品牌农业发展,规范名牌产品认定,推进省级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各省辖市农业局,厅属各单位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机构,改善工作条件,把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二)强化责任,完善机制。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是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省辖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科学规范品牌经营。要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业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业绩突出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三)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农业品牌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各省辖市农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发改委、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充分争取和利用好各种社会力量,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

(四)宣传推介,提高影响。品牌的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部门为农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各省辖市要通过展示、展销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为了加快我市实施品牌战略步伐,提升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和社会形象,扩大地方特色品牌、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的知名度,根据市三次党代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品质强企、品牌兴市”为目标,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启动内力与借助外势并举,激励与自律相结合的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围绕“三大领域”(工业、农业、旅游业)、“七大品牌”(林海雪原、中国雪乡、威虎山、莲花湖、东北虎、林海、雪原),强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引进、靠挂优势知名品牌,争创省和国家名牌,带动海林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任务目标

经过3—5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地方特色品牌、优势品牌,争创一批省级以上名牌,叫响品牌经济,凸显品牌效应,初步构筑品牌经济框架和确立品牌经济的主体地位。

(一)培育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地方特色品牌、优势品牌产品10个;其中超亿元的地方特色品牌产品4个。

(二)争创省级名牌产品5个,国家名牌1个。

(三)引进省级以上名牌3个,靠挂省级以上名牌2个。

(四)创建“AAA”级旅游景点3个、“S”级滑雪场1个。

(五)培育“A”级绿色食品种植基地3个,通过GAP认证北药种植基地3个。

三、推进措施

(一)围绕三大领域,确立产业重点

1、工业领域要以酒业、木制品、米业、医药、冶金生产加工和矿产开发等行业为重点,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改造创新,加快产品质量监控和质量体系认证,全面夯实品牌基础。要以威虎山啤酒有限公司、雪原酿酒有限公司、横道河子酿酒总厂、威虎山米业有限公司、装饰材料厂、腾飞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东大先进材料有限公司、巨锋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建龙矿业有限公司和“五大”制药公司等企业为骨干,主打、“威虎山”、“林海”、“雪原”、“耐力”、“海腾”、“虎峰”、“雪都”、“巨锋”等地方特色、优势品牌,努力争创省和国家名牌。

2、农业领域要以山区产业化、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围绕“五大”基地(海浪河流域优质有机水稻基地,以海林镇为主体的蔬菜基地,以横道、山市为重点的小浆果基地,以山市、横道、二道为重点的北药基地,以海林、长汀、三道为重点的食用菌基地)、“两个”小区(新海、长石标准化蔬菜种植小区)建设,开发产业基地品牌,重点培育打造“威虎山”、“林海”、“东北虎”、“海浪河”特色品牌。

3、旅游领域要通过全面完善三区(威虎山景区、中国雪乡景区、莲花湖景区)、一园(俄罗斯风情园)、一线(红色经典旅游线)和主要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精品旅游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加速提升品牌。

(二)保护区域无形资产,抢注特色优势品牌

从突出我市人文地域特点的七大品牌原则出发,使我市的特色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无形资产得到有效利用并得到合法保护,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抢注品牌。

1、结合产业优势抢注。各乡镇、经济部门要结合各乡镇、产业发展的优势,对已经形成优势产业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要扩大注册品牌范围,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资源及尚待开发的产业项目要抢前抓早注册品牌,开发保护海林地方的优势品牌。

2、鼓励企业个人抢注。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对已形成规模的产品和准备研发的产品积极抢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个体工商从业人员要增强品牌意识,结合经营的项目抢注品牌。

3、发挥协会作用集体抢注。协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组织会员企业抢注具有行业特点的品牌。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做到统一协调、统一品牌、统一管理。

4、政府投入重点抢注。政府从扶持企业角度,保护地方特色品牌,对企业维权保驾护航。按照区域宏观发展规划,对企业暂时没有注册产业项目的政府出资抢先注册,企业使用品牌,政府可按成本价格有偿使用。

(三)采取多种形式,整合品牌

在品牌的整合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一业一策的方法开展品牌整合,促进品牌提档升级。

1、行业规范整合品牌。成立“威虎山”、“林海”、“雪原”品牌协会,按照各自产品的特点,制定本行业产品的标准和使用品牌的章程,建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巩固提升地方特色品牌信誉度。啤酒、白酒、果酒、矿泉水、饮料产品的威虎山、林海、雪原品牌企业,要独立经营,联合促销,共同开发市场,扩大地方品牌知名度,同时,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吸引同行业、同类产品的企业,组建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的经营联合体,形成品牌产品多元化,发展壮大食品产业。

2、资产重组整合品牌。以装饰材料厂为龙头,将柴河耐力木业公司、绥欣木业公司、星源木业以及在俄罗斯木材加工厂实施资产重组,成立海林耐力木业集团公司,引进美国大城公司实施合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在原有的“耐力”牌百叶窗、实木地板、实木家具基础上,产品拓展到耐力牌依娃柜、抽屉板、沙特透气门窗系列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实现增长5000万元。扩大耐力品牌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力争3至5年争创国家名牌。

3、借助外力靠挂整合。要全面增强品牌意识、名牌效应的观念,彻底改变“宁当鸡头,不当牛尾”的观念,借助大集团的技术力量、营销渠道、名牌效应发展地方经济。一是让利靠挂。行业协会要组织企业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与名牌企业建立供销关系。要统一质量标准,让利销售,形成规模优势,壮大自已的实力。二是配套靠挂。木业、机械加工业、山产品企业要主动上门,靠大挂强,腾飞配件公司要进一步加大与一汽的配套规模,开发新产品。并加强与海林森工企业的加工协作配套,提高海林机械加工水平。三是兼并挂靠。引导横道果酒厂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寻求同行业的知名企业或有实力的企业实施兼并或零价出售,盘活企业资产,

整合林海牌果酒。4、开发资源整合品牌。一是海林有品质好,储藏量大的沸石、白岩、铁矿石等资源优势,有关部门要制定开发规划,注册具有海林地方特色东北虎、威虎山品牌,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展对外招商,引进大集团到海林投资开发资源整合品牌。二是建龙集团加快二期工程建设,达产达标,注册东北虎商标,整合铁精粉品牌。三是引导巨锋磨具磨料公司与东大先进材料公司合作,利用技术、市场的互补性,实施品牌整合。

5、开发精品项目提升品牌。威虎山景区:一是要通过政策激励、优化环境尽快盘活俄罗斯风情园。二是要按照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要求,积极建设好“七里地”、“佛手山”、“大青沟”、“大石沟”等特色旅游景点。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档次,加快建设好虎园野生动物大世界。

中国雪乡景区:要突出原始生态主题,抓好双峰“雪乡人家”、“太平沟原始森林和海浪河漂流区段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要开发雪雕、雪迷宫、滑雪表演新项目。

莲花湖景区:要在作好旅游规划修编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鹰嘴峰、锅盔湾、群力湾、月亮湾、北方“小九寨”和钓鱼台、原始森林公园等景点的建设。

烈士陵园:突出杨子荣英雄形象和林海雪原主题,新建烈士陵园、纪念馆,开辟红色经典旅游线。

6、联牌联销整合品牌。一是蔬菜基地。要以蔬菜大市场为展示平台,发展扩大蔬菜协会会员,要在各乡镇成立蔬菜协会分会,统一使用“海浪河”品牌,协会要提供技术支持、市场营俏信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要扩大蔬菜标准化小区建设,整合“海浪河”品牌。二是食用菌基地。要以海林镇的猴头菇、三道滑子蘑、长汀的黑木耳基地为重点,统一使用“威虎山”品牌,由乡镇政府引导,食用菌协会牵头进行品牌整合,产品要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销售,扩大营销规模,积极争创绿色食品基地。三是水稻种植基地。以海林、新安地区为主,利用绿色水稻基地和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的优势,与威虎山米业公司建立稳定供求关系,统一使用“威虎山”品牌。四是浆果基地。以山市、横道镇为重点,以完达山健康食品为龙头,统一使用“完达山”品牌,带动我市的浆果业的发展。五是北药基地。以山市、横道、二道为重点,由北药协会牵头将五味子、刺五加、平贝、黄芪等统一“雪原”、“威虎山“品牌,通过协会使基地与种植户连接,再与企业连接,为我市的药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四)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打造品牌

政府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1、工商部门为企业、个人做好注册品牌咨询服务和申报工作,切实保护地方特色品牌和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假冒地方品牌和名牌产品的侵权行为。质量监督部门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做好企业产品质量、环保质量认证咨询服务。为企业打造品牌、争创名牌创造优良发展环境。

2、发改局、财政局、科技局,要围绕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帮助企业搞好项目包装,跑省进厅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扶持资金,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3、旅游局、经济局、农委、各乡镇等部门,一是要深入企业,做好调查研究,并结合产业的特点,按照一业一策的原则整合品牌。二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三是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包装策划,市场营销,产品宣传,要组织企业参加各大型展销会,展示地方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拓宽市场领域。

4、政府服务中心要对地方品牌企业和引进名牌企业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企业需求提供跟踪服务。

5、招商部门要为地方企业引进、靠挂优势企业、知名品牌,牵线搭桥,寻找伙伴,提升企业地方品牌知名度。

6、工商联、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提高的互相促进机制,为企业打造品牌、争创名牌提供沟通、协调服务。

(六)广开渠道,大造舆论,宣传推介品牌。

一是在全市上下宣传品牌。要通过各种会议广泛宣传我市打造品牌、争创名牌的战略思想和相关政策,及时报道打造品牌工作的推进情况、典型事例,利用广播、电视、简报、宣传打造品牌,要在全市上下营造打造品牌的发展环境。二是制作反映我市特色资源、产品、精品服务项目的专题片、光碟和画册,广泛向外传播,重点选择影响面广、影响力大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借助举办“三节一会”即“中国雪乡旅游节”、“莲花湖旅游节”、“海浪河漂流节”,“林海雪原旅游论坛年会”和参加国家各种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文化交流活动的有利时机,宣传海林特色品牌。四是建立网站。利用网上传播渠道推介海林优势资源,优势品牌、招商项目和海林发展环境,提高海林城市品牌知名度。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精心培育品牌

1、对抢注地方特色品牌的企业和个人,市政府按注册品牌直接费用的50给予奖励。政府抢注的地方特色品牌,对企业实施成本价格转让;对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企业实施无偿转让。

2、优势企业允许其他企业共同使用地方特色品牌和优势品牌,按被拉动企业新增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的10给予优势企业奖励。企业、个人已注册的地方特色品牌转让出租给其他企业,按受让企业该品牌新增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的10给予出让、出租方奖励。

3、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发挥品牌效应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按集团成员企业品牌产品新增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的10对品牌所有权企业给予奖励。

4、域外优势企业带名牌来海林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除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外,省级名牌视投资规模给予2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国家名牌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优势企业以名牌与地方企业合资合作,除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外,省级名牌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国家名牌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5、地方企业与名牌企业靠挂,实行联牌经营,拓宽市场增加效益的,按新增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的10给予地方企业奖励。

6、企业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单产品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按新增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给予10奖励,

7、对达到“AAA”级旅游景点和“S”级滑雪场分别给予10万元奖励,在此基础上增加1个“A”或“S”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8、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部级名牌产品或中国施名商标的,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9、对包产业、包企业、包项目的部门引进省级或部级名牌,并产生经济效益的,按企业新增税收的10给予一次奖励。

10、市财政每年拨专款100万元,用于支持海林地方特色品牌促销。

四、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全市“打造品牌、争创名牌”工作顺利推进,成立海林市推进“打造品牌、争创名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宋树发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__*市政府副市长

__*市政府副市长

__*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__*莲花湖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__*市农委主任

__*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__*市发改局局长、项目招商局局长

__*市财政局局长

__*市工商局局长

__*市科技局局长

各乡(镇)乡镇长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李富生(兼)。办公室成员从有关部门抽调。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品牌工程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化我镇品牌建设,根据县委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陶庄镇实际,镇政府决定从2010年到2013年,用三年时间深入实施以品牌战略助动企业发展为主题的品牌工程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做大、做强、做响陶庄品牌,集中力量培育、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大、声誉响、与陶庄的产业发展方向相一致,与陶庄的镇区功能发展相匹配,与营造陶庄的特有文化内涵相融合的省市级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以及知名商号,促进全镇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及其他组织在产品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全面提高,促进产品结构和服务结构的优化,推动我镇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扩大全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的商标拥有量,提高商标注册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品牌企业的经济总量在全镇经济部量中的比重,整合资源,节约能源,发挥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动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品牌工程建设中,要贯彻“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坚持以市场作评判;坚持政府推进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陶庄特色。

三、具体目标

商标品牌是市场主体资质信用产品形象的主要标识,是市场主体获得和提升无形资产的重要手段,是市场主体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层次的代名词和等量物。品牌工程建设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培育企业争创著(驰)名商标,让更多的企业积累更多的无形资产,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让陶庄企业的品牌声名远播。具体目标是:

1、每年新增注册商标10件,到2013年全镇注册商标数力争达到30件以上;

2、新增农副产品注册商标3件、服务商标2件、地理标志性质的证明商标、集体商标1件;

3、培育省级著名商标2件,培育市级著名商标3件,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个。

四、基础工作

(一)建立和健全商标申报注册、延续、转让、注销等信息沟通渠道和服务网络。由西塘工商所牵头,与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建立品牌工作例会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陶庄镇商标数据“五库”,即注册商标库、未注册商标库、闲置商标库、著名商标库、争创著名商标梯队培育库。

(三)建立和健全与重点商标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及商标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制度等。

五、工作内容

1、选择支柱产业,打造知名品牌。选择一批已成规模,颇具影响、技术强、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鼓励和扶持其创牌,形成品牌格局。

2、深入挖掘陶庄的特色文化内涵,努力培育陶庄旅游商标品牌。

3、选择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副产品,打造绿色品牌。要坚持一个品种、一个组织、一个商标,加大对农副产品商标品牌的培育力度。

六、主要措施

(一)行政措施

1、把品牌工程建设工作纳入镇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专门规划,确定一批品培育的指导性目录,并给予财政资金的支持。

2、把品牌工程建设工作列入镇及相关部门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中。

3、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注重调查研究,成立调研小组,根据形势的变化,研究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品工程方案,确保品牌工程顺利开展。

4、加大宣传,扩大影响。使企业充分了解到商标的真正价值,认识到品牌对于企业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典型示范,形成政府正确引导、企业主动运作、社会普遍关注的品牌工程建设氛围。

(二)经济措施

1、对著名品牌企业的品牌创建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精神鼓励。

2、企业围绕品牌产品所做的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质量、提升、品牌宣传市场营销等所引发的信贷资金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贴息补助。

(三)服务措施

1、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商标的申请注册工作,注册商标既是品牌工程建设的基础和资源,更是商标所有人的权利和财富。要大力宣传和指导成员企业都能认知商标、拥有商标、正确行使商标权利。

2、要在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对无注册商标的成员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培训进行引导,建立宣传、引导、注册、服务等一条龙制度,创造良好的商标申请注册氛围,努力提高本镇的注册标准总量。指导和帮助企业培育著名、驰名商标。特别是指导有条件、有意识、有积极性争创著名、驰名商标的企业制定创著名、驰名商标规划,建立与重点企业定点联系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为创牌企业出谋划策,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四)法律措施

1、企业要增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意识,在内部建立、健全商标管理机构,完善商标管理制度,密切关注、跟踪自主品牌的发展、升化历程,及时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并善于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

2、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规范竞争行为,规范创业正确使用注册商标,严禁商标假冒和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诚信经营。

3、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主动出击,积极为品牌企业打假,维护品牌企业的权益。

七、组织领导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一、评选目的

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品牌活动,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规范、延伸,持续推动特色文化品牌发展。以“展特色文化,创品牌活动,炫风采”为主题,不同方面展示市文化事业发展成果,不同层次展现市地域人文风貌,不同角度展示市优秀文化传统,为市“文化名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评选范围

市辖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举办的具有本地特色和传统优势的主题文化品牌活动。

三、评选时间

此项工作将在2016年至2017年开展,利用三年的时间,打造乡镇、街道、村、社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每年9月底,按要求比例申报,开展评选。2015年评选比例为乡镇(街道)50%、村(社区)30%;2016年评选比例为乡镇(街道)30%、村(社区)30%;2017年评选比例为乡镇(街道)20%、村(社区)40%。已评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乡镇、街道、社区、村将不参加下一年度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评选。

四、组织机构

成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评选原则

评选工作要强化“创品牌、树典型”工作目标,文化活动要坚持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相结合,把代表性、示范性和广泛性作为评选工作的重要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优中选优、打造品牌,大力推动“一乡(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创建。

六、评选标准

(一)活动主题突出,导向鲜明,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及风土人情。

(二)活动内容健康,参与度高,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活动感染力强,现场参与活动人数具有一定规模。

(三)活动创意独特,立意新颖,较同类活动设计推陈出新,有显著特点,有突出特色。

(四)活动组织严密,效果良好,活动各环节连接紧凑,有条不紊,活动现场参与人员互动交流明显,氛围浓厚,反映热烈。

(五)活动影响力大,品牌作用强,群众知晓率、认同率和普及率高,在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评选办法

(一)评选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分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同类型文化活动横向比较,根据评选标准评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二)各村、各社区根据本单位组织开展的主题文化活动,填写申报表并附活动视频资料、文字说明、图片档案等,报至所属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组织初评,每个村和社区限报2个不同主题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各乡镇、街道从辖区村、社区报送的参评活动中,评选出5个不同主题特色品牌活动相关资料报市评选办公室进行复评,同时将本乡镇、街道自办的2个主题文化品牌活动申报表、视频资料、文字、图片档案资料等报市评选办公室参评。

(三)市评选办公室对各乡镇、街道报送的初评结果进行复评,同时对各乡镇、街道的自办活动进行评选,统一提出拟评奖名单建议报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终评。

(四)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的终评结果确定后,对创建成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八、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此次申报评选工作为契机,成立评选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人精心谋划,深入挖掘本地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明确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打造出具有本地符号的文化品牌活动。

(二)强化宣传报道。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及时跟进报道评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实效,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成果,深入普及特色文化品牌知识,大力营造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长效机制。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评选工作将持续进行三年,按照“一乡(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的文化工作重点要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完成后,要坚持在每年固定时间积极组织开展,丰富辖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参与中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在共享中繁荣文化事业。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进入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市场竞争已从单一依靠一种优势取得一时发展的产品竞争阶段,逐步转向通过培育综合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竞争阶段,品牌成为决胜市场的利器,成为企业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获得利润回报的重要保证,高知名度的品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还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因此,党和国家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作为我国“”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将实施名牌战略、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当前,我市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既是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经济竞争力,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实施名牌战略的紧迫感、责任感,真正把创名牌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市场覆盖面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

二、明确品牌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

(一)争创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新创中国名牌产品3--4个,总数达到9—10个;新创名牌产品30个,总数达到90个;培育市名牌产品120个,总数达到300个。新创中国驰名商标2--3件,总数达到8—9件;新创著名商标40件,总数达到100件;培育市知名商标150件,总数达到300件。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名牌食品、农产品20个,服务名牌3个;新创国家免检产品20个,总数达到30个。

(二)强化商标注册基础工作,争取到“”期末,市注册商标发展到10000件左右,比“”期末的7467件增长34%,其中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占10%以上,农副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达到3-5件。

(三)在做大品牌规模上求突破,到“”期末,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品牌100个,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品牌4—5个,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品牌2--3个。

三、强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引导和培育

(一)引导企业增强运用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宣传“市场竞争靠品牌,品牌出效益”的企业现代经营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经营者主动注册商标,合法使用商标,积极争创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自觉维护品牌权益,不断提高其运作品牌的水平。

(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大力鼓励企业不断开发出更多的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新产品。加快实施专利新产品产业化工程,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新产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创立更多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专利新产品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秀专利新产品的评选,深入挖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和我市产业导向,技术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且市场前景好,能够取得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利新产品,每年评选一批“市优秀专利新产品”,并以市政府名义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行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积极推广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等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抓好先进工艺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和研发,努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重点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要瞄准世界级和部级名牌产品的质量水平,制定赶超目标和措施。中小型企业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制定质量改进措施。

(四)引导企业以优势品牌为核心,实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与组合,促进品牌的集约经营与连锁扩张,力争形成一批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组织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的高层次品牌群体。

(五)引导企业重视商标注册工作。把商标注册作为品牌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普及《商标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对商标注册的指导和服务。对已具备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潜力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引导生产经营者及时注册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创立品牌。积极挖掘、开发和利用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扶持引导注册农产品商品商标、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对出口创汇产品,及时指导生产经营者申请商标境外注册,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积极鼓励和指导自然人申请注册商标,扩大社会注册商标总量。

四、努力营造品牌建设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充分利用新闻舆论、广告宣传、社会活动等手段,帮促品牌企业巩固市场、扩大市场、开发市场,不断提高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报刊、广播等新闻单位,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机构,要积极配合实施名牌战略搞好服务工作,形成有利于品牌建设的社会氛围。品牌企业要加快建立面向市场的现代营销体系,利用国际互联网营销及制、买断经营、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不断加大企业产品和服务推向国内外市场的力度。

(二)加强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名牌产品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严禁一切乱评比、乱认定、乱推荐活动。除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委或省政府授权外,任何部门不得组织名牌产品评审和质量、品牌评价活动,坚决杜绝借名牌评比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

(三)强化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要建立和完善《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充分运用“五省一市商标管理协作网络”和“经济区商标保护协作网络”,积极与市内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企业联手开展打假行动,及时有效地保护我市企业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海关要鼓励商标专用权人积极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主动缉查假冒注册商标和其他商标侵权的产品,加强对我市注册商标产品进出口的管理。公安、司法机关要加强对商标违法案件的侦查和审判,严厉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行为,及时审结进入司法程序的商标纠纷,为注册商标所有人提供有力的司法保护。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在广大企业中宣传普及商标保护知识,积极指导企业加强商标管理,提高企业的自我保护能力,切实防止滥施许可、轻易转让等问题的发生,切实防止知名品牌在企业兼并、改制过程中流失,在境外遭遇恶意抢注。

(四)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服务。争创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知名商标是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必须强化对企业创牌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在摸清各地区、各行业的产品和质量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培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每年都要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瞄准创建部级和省级品牌实施重点突破,指导和帮助重点企业按照要求制定创牌工作计划,及时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实施创牌计划中遇到的困难,并督促企业落实创牌措施。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国家、省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的推荐申报工作,组织创牌企业认真学习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申报要求,指导和协助企业制作申报材料,积极协调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在企业申报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市政府每两年对创名牌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一次表彰奖励。

五、加大对创牌成功企业的奖励扶持

从年开始,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的生产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5万元;对新获得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认定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获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分别按每件20万元和1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对出口创汇产品到境外注册商标按每件5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对获准注册的农副产品商标按每件1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奖励资金由市、县(市、区)同级财政予以落实。

部级、省级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商品,可优先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其生产企业可优先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等方面优先扶持,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技术基础工作、信息咨询等方面优先服务,在其他资源配置上尽可能优先安排。外经贸、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对其进出口业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核程序。对部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生产企业,有关部门优先帮助其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六、加强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的实施品牌战略领导与服务工作网络体系。市政府建立由市经贸委、质监局、工商局、市科技局等部门组成的品牌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集相关成员单位研究解决品牌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充分发挥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协调指导作用,组织实施名牌产品的确认和管理,做好我市名牌产品的宣传、培育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明确领导分工,制定工作措施,狠抓落实。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结合当前在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党员目标承诺”等活动,把机关服务品牌建设作为展示机关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和服务文化的重要载体,把机关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品牌理念

“情系三农,强农富民”,是以建设现代农业、富裕农民、繁荣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赢得基层和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农民、贴近实践,全面提升本行业行政效能和干部队伍素质,以真挚的情感为农民搞服务、解难题、办实事、求发展,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再跨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三、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情系三农,强农富民”活动,实现我局干部职工在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质量、办事效率上有新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机关的满意度上有新提高,努力打造一流的机关服务品牌和新型和谐高效机关。

(一)服务承诺

1.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3.下大气力实施苹果提质扩量增效工程。

4.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持之以恒地为帮扶村、敬老院办实事、办好事。坚定不移地加强部门自身建设。

(二)服务重点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和方法,推进“强农富民”深入持久开展。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和良种推广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生态种植业。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密切利益衔接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提升农产品总体质量和档次。大力实施基于产业链整合的招商模式,引导外资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研发环节和现代服务业,重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规划和招商。

(三)服务措施

1.组织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放心农资下乡等活动。在每个农业镇(办事处)建成一个配送中心。

2.加大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等的农产品抽样检测力度,防止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让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3.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5000座、小型沼气工程5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新建沼气乡村服务网点20个,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5处。

4.对2007—2011国家沼气项目计划中已建成的沼气池开展大回访,逐户登记造册,帮助解决使用中的实际困难,确保已建沼气池真正发挥效益,农民长期得实惠。

5.举办技术培训班,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大力推广郁闭园改造技术,推广现代苹果栽培模式。

6.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确保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

7.实施阳光工程,对有就业、创业意向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8.在全市所有的农业镇(办事处)普遍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的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好流转各方的利益,确保农村土地流转依法、自愿、规范、有序地开展.

9.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部门职能,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努力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果取信于民。

(四)服务形象

要围绕树立机关新形象,打造一流公务员队伍的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勇于开拓、注重实干的高素质、复合型职工队伍,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方法步骤

参加“情系三农,强农富民”活动的对象为我局各支部、各单位(科室)。活动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活动分宣传推广、组织实施、巩固提高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推广阶段(2012年6月至7月)。一是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二是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目标,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委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措施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我市争当全省“三个发展”排头兵提供有力保证;三是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在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情系三农,强农富民”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走出机关、走近群众,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专题调研活动,下移工作重心,设身处地地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形成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机关各项工作首位,真正办好一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突出问题,努力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8月至10月)。强化创建措施,加大创建力度,把服务品牌建设的各项要求具体化、部门化、责任化,真正落实到每一项服务项目、每一个工作过程和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在落实过程中,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服务品牌推广宣传结合起来,二是与创新服务机制结合起来,三是与加强干部培训结合起来。建立品牌创建责任制和各项检查监督机制,对本方案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务求实效。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1月至12月)。以创建服务品牌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服务工作。进行创建品牌效评估活动,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事迹进行表彰,并向上级机关推荐。对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年终进行经验总结,对创新的工作机制在全局推广,逐步建立完善服务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制度。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情系三农,强农富民”活动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与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党员目标承诺”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主要领导亲自抓,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部署安排阶段性各项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创建工作及时进行指导、协调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政工科,具体负责实施创建工作。

(二)加大舆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进行宣传,让全社会充分了解我局开展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优化创建服务品牌的社会环境。在农业信息网站定期刊登创建活动信息,努力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培训,每月开展一次学习讲座,鼓励干部职工进行在职继续教育。组织开展涉农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规章制度的学习竞赛活动;开展服务能手评选活动;认真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注意培树典型,以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认真受理效能投诉。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切实解决群众投诉事项,做到投诉必查,查有结果。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和工作制度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要依法依纪进行严肃处理。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文化执法中心工作,以增强机关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为目标,以创建机关文化品牌为契机,全面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流的执法队伍,创造一流的执法业绩,树立一流的执法形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服从于工作的原则。机关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我局承担的文化综合执法工作职责进行。通过文化建设,形成机关品牌,推动文化执法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机关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三)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机关文化品牌是全局干部职工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体现。全体干部职工要树立“人人是品牌建设主人、人人是机关形象代表”的理念,积极参与机关文化品牌建设。

(四)坚持与党建和学习型组织建立相结合的原则。机关文化品牌建设要与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深化岛城先锋品牌创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使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机关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机关文化品牌的形成必须依靠机关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丰富完善,确保机关品牌建设取得实效。

三、实施步骤

机关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总体部署、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局机关文化品牌建设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发动准备阶段

召开全局人员会议,进行广泛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强化创建机关文化品牌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创建机关文化品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营造人人关注品牌建设、人人参与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围绕“为什么要创建机关品牌、怎样打造机关品牌”开展大讨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品牌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持续打造品牌、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完成时间:11月5日前

(二)品牌创立阶段

1.品牌征集

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发动机关每一个处室队,每一位工作人员结合我局主要工作职能,按照易懂、易记、易识别的原则,构思具有特色的品牌名称及品牌内涵。每个处室队至少提报一套品牌名称和相关的品牌释义。同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对我局创建机关品牌的意见建议,找准品牌建设定位。

完成时间:11月19日前

2.品牌提炼

对征集的品牌进行反复论证及筛选评定,评出备选品牌;将备选品牌下发各处室队,再征求处室队干部职工的意见,并进行合评议,将评议结果反馈局机关品牌建设办公室,从备选品牌中选出最能反映文化执法工作精髓及发展趋势的品牌作为我局创建的机关品牌成果,提交局机关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审定。

完成时间:11月26日前

(三)品牌传播阶段

品牌确定后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做好宣传推介,以发挥其在机关建设、推动工作等方面的作用。

1.网站宣传。利用我局的门户网站设立机关文化窗口,由专人负责,对机关品牌、相关理念及机关文化建设等系列内容进行。

2.办公区域宣传。通过设计制作机关文化走廊,处室队悬挂品牌挂板,个人桌前摆放品牌标识等途径宣传机关品牌及相关文化理念。

3.印发相关宣传资料。编制局机关文化手册,内容涵盖整套品牌体系,发至全局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

4.会议宣传。依托全市文化执法工作会议、相关研讨会和交流会等平台,做好机关品牌的宣传推介。

5.媒体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6.电话宣传。与网通公司接洽,将我局办公电话铃声做成品牌对外宣传平台。

7.办公用品宣传。制作带有品牌标识的信封、信纸、工作桌牌等。

8.机关工作人员电脑工作平面宣传。对每台电脑设计开机后首先显示品牌页面,使机关人员时刻牢记机关品牌,用实际工作行动自觉践行机关品牌。

四、组织领导

品牌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进一步深入开展“就业直通车”品牌创建工作,落实“政策惠民、援助扶民、创业富民、服务便民、培训利民、社保安民”的六项为民措施,丰富就业服务内容,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打造就业服务品牌,为促进“全面赶超、跨越发展,实现五年大变样”的战略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落实为民服务措施

(一)政策惠民

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国家、省、市促进就业的各项方针,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为各类纳入政策扶持范围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发挥就业政策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统筹做好各类群众的就业工作。

(二)援助扶民

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基础台帐建设,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管理工作,将“4050”人员、“双零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单亲家庭、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等类型的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帮扶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援助工作,不断拓展就业门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保障援助对象就业。及时兑现各项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扶持政策促就业的效应。

(三)创业富民

以“培训促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为指导,努力打造我区“创业促就业、真情祝成功”创业服务品牌。按照2010年创业培训目标,在广泛宣传的同时,重点了解参训人员状况、综合能力,最终帮助他们实现创业。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创业者的咨询和服务。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争取在全区14个保障中心全部建立起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创业指导员、专家志愿团,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资金、项目等主要服务,在全区形成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服务便民

落实服务承诺制、信息公开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努力实现“真心办事无差错、真诚待人无距离、真情服务无投诉”。为确保“五项制度”落到实处,我区与各科室签订业务目标和争先创优目标双向责任书,落实创新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全面完成各项目标的工作责任,同时明确责任追究,公开局长电话、信箱,落实领导干部每日接访值班和巡查制度,接受群众投诉和意见建议。

(五)培训利民

按照我区全年1200人技能培训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广泛宣传培训政策,通过接受咨询,问卷调查各种方式了解百姓要求,并使他们了解各项劳动政策,加强与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的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不同服务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各定点培训机构在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及时的沟通了解市场需求,加强校企联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就业率。按上级的要求,及时报道培训信息,让学员及时享受到培训补贴。

(六)社保安民

在为失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就失业服务工作基础上,加大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支出力度。按照全市统一规定,为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补贴,为符合条件的职业介绍机构拨付职业介绍补贴,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试点和援企稳岗工作,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或者岗位补贴。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就业直通车”品牌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连贯性,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做好组织和调度工作。将品牌创建活动纳入2010年目标考核工作范围,与日常业务工作、各项就业服务活动和就业优惠政策落实相结合,按照活动方案计划,扎实开展好创建工作,推动品牌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弘扬求真务实,提高效能

通过开展“就业直通车”品牌创建活动,丰富创新劳动就业系统的文化理念和服务理念,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争先意识、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把创建品牌的过程作为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过程,努力实现就业服务水平的新提升。

(三)增强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上一篇:防雷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年度工作方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