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业范文

时间:2023-03-10 08:55:12

农村养殖业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1篇

1.1 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1 兽医队伍人员短缺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兽医体制都还不够完善,村防疫人员要想拿到疫苗,必须要经过农业中心以及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在岗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中,大多数都是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80年代的少之又少,那些50~60年代出生的兽医人员,随着年龄的增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于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此外,随着动物防疫工作量的逐年增加,这种又脏、又累、工资待遇又低的工作已经少有人选,那些生存困难的嫌弃其工资低,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那些稍有能力的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动物防疫工作,长此以往,生猪养殖业中防疫工作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1.1.2 防疫员并没有按照规程操作进行防疫

在我国绝大多数乡村,根本无法组织起人力集中进行防疫注射,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出去打工了,那些村社一级的组织机构又对防疫不够重视,不愿意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在农村,绝大多数的散养户动物防疫工作都是乡镇单位或者是村兽医防疫员单人走家串户,常常到了农户家里面之后,因为没有人在家或者是农户的阻挠而耽误了防疫的时间,这时候相关防疫员就会选择不了了之,马虎了事,面对这样工资低、劳累的活很多人都不愿意花费更多的心思。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疫苗是猪蓝耳病油剂灭活苗,这种疫苗黏稠度大,很难注射,最终只能是降低生猪防疫工作的水平。

1.2 限制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1.2.1 防疫队伍素质过于低下

目前,我国基层兽医队伍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在原来镇上的很多兽医人员都已经转移到其他的行业上去了,就算是有那么一些工作人员,不少都是江湖郎中,只是时不时地走乡串户。这些仍旧工作在兽医行业的人员,就像是一些游兵散将,再加上年龄偏大,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早已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面临即将发生的事的时候,他们常常马虎了事,根本没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1.2.2 普及推广力度不够

防疫工作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饲养管理以及卫生消毒,但是很多养猪户以及防疫人员都没有认识到这点。很多地区的科技普及和科技推广都只是走过场,根本没有落实到实处,农民渴望的那些科学饲养以及科学防疫很难到达农民的手中。

1.2.3 村社一级组织重视不够

村社组织是农村生猪防疫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相关的组织要能够加大农村动物散养户防疫方面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投入,在适当的时机,要给予村级防疫人员一定的经济补贴,真正意义上的加大消毒的力度,但这一工作目前也很难落实。

2加强农村生猪养殖业中防疫工作的措施以及建议

2.1 不断加强基层兽医人员技术培训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兽医人员技术培训势在必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防疫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关单位要做的,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基层兽医人员技术培训,它是评判一个地区兽医体制改革是否完成的重要标准。当下,我国很多农牧民都需要那些思想素质较高、业务素质强的兽医人员,只有这样的兽医人员才能确保生猪的健康养殖,但是我国很多农村的兽医却难以胜任这一工作。为此,市、县两级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加强兽医人员的基础培训,尽早地让受益从业人员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农村动物防疫的形势需要。

2.2 不断优化机制以加强对散养户的科技普及、推广

不断完善并优化动物防疫体制,既有利于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素质,也有利于确保动物的防疫工作,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要加强对防疫的指导、监督、检测以及应急处理,要能够从农村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增强农村的防疫服务系统,真正地提高科学防疫水平以及防疫质量。首先,要帮助散养户树立生猪传染病防范意识。养殖户如果能够做到自我约束,无疑是优化防疫工作的重要因素。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我国农村散养户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自我约束力不强、防范意识较为低下等。那么,怎样提高养殖户的防范意识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养殖户之间不相互串门;猪舍的建设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而不是将就;相邻的猪舍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间隔。

2.3 积极引导散养户科学使用兽药以及疫苗

当前,生猪散养户必须要能够适当地了解并掌握兽药以及疫苗科学使用的基本常识,要根据自身的饲养水平以及疾病发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使用兽药及疫苗。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养殖户可以根据生猪的生长状况,有效地减少各种药物的使用,这有利于降低防疫的难度;其次,在生猪生病的时候,要严格地按照兽药中标注的使用量使用药物,因为不管是过量使用还是少量使用,都会影响到生猪的生长;再次,在储藏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的时候,必须选择科学的方式,以防止饲料出现受潮、霉烂等问题;最后,一旦发现了有疫情的生猪,必须立即隔离,待确诊后再采取可行、果断的防控措施。

2.4 不断加大检疫的力度

加大检疫力度的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在农村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1)不管是在什么地区,都要全面地推行动物防疫溯源标识管理,这既有利于健全动物防疫管理以及养殖管理档案,也有利于全方位的加强规模养殖的管理和指导;(2)深入开展与防疫工作有关的产地、运输、屠宰以及市场检疫,确保生猪防疫各个工作在不同的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3)不断加强检疫过程中的防疫监督,严格执行生猪及产品免疫标识;(4)严格控制病害动物以及产品流通中各种有可能的病原扩散,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展开。

3结语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业防疫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以推动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养殖业;农村;发展;经济

农村养殖业在发展中遇到取不到相应的经济效率,出现亏损的现象。养殖者自身素质低,文化水平差,还自以为是,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一下措施,提高对养殖业的认识,提高经济效益,在学习中掌握实际的技术,政府加以支持和引导。相信通过学习和实际努力会取得好的进展和发展,让农村养殖业做到真正为人民和国家服务,更好带动更方面的发展。

1 当今养殖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方面困境

(1)取不到相应的经济效率,甚至出现亏损的现象。在当今的农村养殖业发展中由于资金投入不大、厂地投入也不大导致经济效率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很多投资者都改变了投资方向,人们很难通过发展养殖业改善经济状况。所以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要求投资者扩大经营范围,让品种扩大,数量扩大,在不断学习和发展中取得好的成果。在发展中并不是投入大就会取得大的效益,还会出现亏损的现象,由于出现自然灾害或养殖物出现疾病导致养殖物成群病死会使投资者出现亏损。同时养植物的价格也可能随着行情大幅度的降价,这也导致养殖业出现亏损现象。很多养殖者养殖技术不过关,导致养殖的家禽出现疾病并得不到好的治疗濒临死亡。这些人为及自然灾害的存在让养殖业出现了困境,大批养殖者放弃农村养殖业投入其他行业,同时养殖者的思想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致使此行业出现赤字,不利于农业的正常运营。

(2)养殖者自身素质低,文化水平差,还自以为是。在养殖中,养殖者素质偏低,文化水平低导致专业水平相对低下,无法使养殖业得到技术上的相应回报。很多养殖者都是文盲,素质低使养殖业的发展脱离了其它行业的帮衬,使养殖只是简单方式上的养殖脱离了与其他农业的相关联系,没有同医学营销学进行相应的联系,导致养殖品种出现疾病销售方面得不到扩展。很多经营者不注重养殖环境,环境不卫生,出现传染病,对相关疾病没有进行预防,这一系列的诟病让养殖业发展出现短路现象。一些养殖者还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达到养殖的要求,不虚心学习,不积极与外界进行学术沟通。这一些列的原因致使养殖业发展前景受到制约,很多养殖者受到自身的约束使养殖出现问题。

(3)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在养殖过程中,养殖者缺乏政府的引导,政府没有对养殖者讲解养殖技术,使养殖技术不过关,或技术的种类太少,达不到养殖要求。政府没有重视对小成本养殖业的关注,也没有给予养殖业过多的支持,导致养殖业的发展靠自身小范围的努力,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的认知。同时政府没有投入过大的关注这也导致很多部门及群众对养殖业不是十分的了解,导致把养殖业当事业来发展的人很少,缺乏大的前景,相关专业也没为养殖业发展进行技术协作,让原本就微薄的养殖业停步不前。政府没有针对养殖业进行成熟的技术支持,有的搞形象工程,只是形式上支持没有深入投入资本以及技术的引导和支持。

2 针对发展困境提出的措施

(1)提高认识,从而经济效益达标。在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中要提高认识,认识在发展中的困境,首先清楚发展要对资金、技术、厂地进行合理的投资,把不合乎发展规则的要点进行改正。同时要关心时事,关心大环境对养殖业的要求,对自然危害进行防范,对家禽的治疗水平要达到标准,同时关心市场价格,完善基本信息。当出现疾病时要控制好疫情,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家禽的治疗要跟得上发展,对家禽的身体状况要跟踪了解,在病情不严重的时候就要治疗,关心市场的需求,哪些家禽需求大就多投入资本,要跟得上形式需要,同时思想要跟得上形式,对那些大的厂子和经营好的企业要学习,学习他们的发展思想,厂子的投入一定要适应发展规模,只有与规模和相适应才能取得效益。厂子要对设备进行购置,厂主要对检测设备进行购买,随时检测随时发现问题,随时采取措施,让不合理出现在萌芽中就得到补救,让经济效率达到最高发展水平,成就农村养殖业的高度发展。

(2)在学习中掌握实用的技术。养殖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对养殖的技术进行学习和了解。对相关与养殖业有关的专业进行学习,让素质和思想层面得到提高。学习相关医学方面的知识,把疾病控制到可以治疗的范围。还要学习营销学,把营销做好做大,把养殖环境搞好,对那些养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养殖者不要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对养殖业很懂,应当多学习相关的养殖经验。聘请相关的养殖专家对实地进行讲解,加强与养殖专家的学习与沟通,并且雇用一些对养殖专业了解的人员进行工作。进行长期的培训开展座谈会让培训老师进行培训,订阅资料,在网上也可以进行学习,长期把学习坚持下来。采用先进的技术,与国际水平持平,定期到国企或国外进行学习,让技术水平得到长远的发展,持之以恒的努力会取得好的发展,为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做到不断更新技术,通过技术取得突破。对养殖中的环境要科学化,加强庭院管理,让家禽有生长空间,提高家禽的生长速度,加强对家禽的卫生管理,它们吃的食物它们的窝一定要适合生长。同时严控禽类病传染人类,要在健康的环境下提高技术水平,让农村养殖业在健康中发展,让企业在良性下发展,让农村养殖业突破技术困境,取得最大的成功。

(3)政府重视加以支持。在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中,政府要加强重视并加以引导。政府加大对养殖业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对养殖业有个好的认识,引导不规则企业成为正规的企业,加强对小企业引导,资金的引导、技术的引导。让养殖主投入正确的资金,技术达到标准。不要搞形象工程,要深入实际,深入层次的进行帮助。并加强监督对那些管理凌乱的厂子和卫生不合格的企业限期整改。通过不同形式的组织进行引导,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推卸责任。政府要认清职责,认清自己的引导对企业的作用,不能代替企业去生产,要合理的管理,合理的引导。对那些不配合的企业要进行惩罚对那些配合的企业进行奖励,多树立典型,让其它企业对优秀企业进行学习。要传递好的信息、好的市场情报,通过宏观调控来发展养殖业,让养殖业在政府监管下更好的运行、更合理的运行,取得做大的效益,为养殖业乃至农业服务。

3 总结

在当今的发展中,畜牧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存在各种问题,我们应辩证的看待,让农村养殖业更好的为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服务,在好的发展状况下更好的运营,既取得经济效益又更好为其它产业服务,做到提高其它产业的作用。用我们的双手让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飘红,让技术领先,效益领先,政府监管领先,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大做强,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3篇

1推进生态养殖,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在我国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部分饲养主随意排放污水,缺乏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意识,饲养习惯落后,饲养方法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水质、空气和土壤等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新农村建设中,在发展畜牧生产,提高养殖业效益的同时,必须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推进生态化养殖模式。如,在养殖小区或者规模养殖场内,要健全基础设施,配建污水处理设施、沼气池和储气罐设备,利用沼气池,将畜禽粪便、污水发酵转化生成沼气,进而满足生产、生活对燃料的需求。而沼渣作为有机肥,用于果蔬和农作物成长养料,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实行‘集中建池,统一沼气’的环保养殖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效益实现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2实施规模养殖,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我国规模化、标准化的畜牧养殖模式与美国、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历程有限。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仍旧沿袭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散养形式。这种小农式的养殖模式,不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且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极为脆弱,在养殖资金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不具备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因此,我国养殖业发展要积极做好战略部署,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如当地政府合理、科学的选择一块适宜养殖的农业用地,将其建设成为养殖小区或者规模养殖场,并配备齐全相应的基础设施,将饲养主集中在一起,进行养殖技术、疫情防控的指导和管理。基于区域养殖业发展现状,每年应从当地财政收入中划出专项发展扶持基金,加大对养殖小区的投入等,出台规模化养殖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3健全一体化养殖模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畜牧养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多位于农村偏远山区。但农村区域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闭塞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户不能及时获悉养殖动态,了解养殖市场产品需求信息和产品价格变动,导致盲目生产、严重跟风等现象发生。某些饲养主的文化素质水平有限,不会合理调整和控制生产规模,缺乏品牌意识,产品结构单一,造成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因此,对于我国养殖业发展,在紧密结合以上养殖现状的基础上,要引入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建设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畜禽养殖的品种及其规模,成立屠宰场、畜禽加工企业,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提升产品附加值,根据区域优势,创建产品形象,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英明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与升华。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体现其“新”的主要方面。但是不少农村地区为片面发展工、农、旅游业而过度使用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新农村建设不能以牺牲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为代价,新农村建设应该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关系以及协调模式的研究是很少的。

4结语

养殖业发展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对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养殖业发展方向,在沿着生态化、规模化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建设严格的防疫体系,树立“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工作理念,设置疫病防疫站、疫病咨询室等机构,创建疫情防控网站,强化对饲养主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多创并举,降低疫情对养殖业发展的潜在危险,从而确保我国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政府引导;管理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65-1

奶牛业在畜牧养殖中投入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受农民欢迎。但是由于农村奶牛的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回报率差,影响了奶农的收入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不少奶农收入骤减,全国奶业出现行业不景气,随之而来的奶农宰杀、“贱卖”奶牛现象时有发生。奶牛养殖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这种困难与窘迫的形势,我镇畜牧兽医站,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谋划应对措施,在努力推进奶牛养殖业再创业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工作,现把农村奶牛养殖业的几点思考、心得总结如下:

1 目前农村奶牛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1.1 奶业市场走低

鲜奶收购价格波动和变低因素,不仅使部分奶农养殖积极性受到强烈冲击,而且使奶牛养殖数量出现急剧下降趋势。牛奶售价过低,已经不能维持奶农正常生产甚至资金周转;不少农民因亏本经营而被迫放弃奶牛饲养。

1.2 售奶渠道不畅通,收购企业太少,奶农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障

加上奶厅管理无序,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监管体系和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奶厅布局不合理,造成鲜奶收购无序竞争。

1.3 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

许多分散养殖的奶农没能及时拿到有效的资金补贴。或者还有部分分散农户,愿意饲养奶牛却没有相应的养殖业贷款政策。这些都是影响奶牛养殖农户稳定发展的因素。

1.4 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

大部分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饲养技术、管理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弱。部分养殖户,由于受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及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在奶牛喂养、品种选育、挤奶、送奶等环节缺乏科学性,使奶牛产奶量也相应变低。

2 解决农村奶牛养殖困境的有效方法

2.1 转变养殖经营思路,增强发展信心,积极推进奶牛养殖业再创业

首先作为基层畜牧站负责人,我站主要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奶牛养殖户,对养殖及生产情况进行多次调研,并多次和县级农业部门、奶牛协会,奶牛养殖户、奶厅业联手举办主奶牛业座谈会,认真听取奶牛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和座谈,对奶业生产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逐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调整养殖模式,走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养殖之路”的指导思想。

2.2 加强组织引导,千方百计确保奶业平稳运行

一是努力实现挤奶厅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对接,引导奶厅业主与乳制品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与责任共担的企业团体。确保鲜奶收购实现日检和抽检的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指标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相关标准,坚决查处问题牛奶,使鲜奶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努力培养奶农守法意识,加大卫生宣传和牛奶业各环节监控力度。

2.3 切实提高奶牛选育、饲养水平和管理方法指导

通过加强宣传,做好优质奶牛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淘汰劣质或低产奶牛,提高奶牛群体质量;通过推广应用青贮技术,提高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殖奶牛的成本。在奶牛饲养方法和管理方面,针对奶牛的不同生长期,使用不同的饲养方法。例如应根据奶牛的月龄、性别、体重及畜舍情况及时分群管理,实行定位管理。所谓分群管理就是成母牛按泌乳阶段分别集中管理,后备母牛按月龄分别集中管理。所谓定位饲养,就是无论成母牛还是后备牛都要固定床位饲养。同时要固定饲喂程序,稳定饲料品种。无论先粗后精,还是先精后粗,饲喂程序都应该固定和规范,不随意变更。饲料品种要保持稳定,更换饲料时要有一周的过渡期。要按营养需要配料饲养,合理保证奶牛的进食量,保持能量、营养平衡。还要完善奶牛饲养环境,稳定饲养人员,保持牛舍内外及运动场清洁卫生。运动场粪便及时清理,地面要做到夏季不积水,冬季不结冰。饲喂和挤奶用具要及时清洗干净,牛体应每天刷拭,经常保持牛体清洁。 我镇兽医站,配备村动物防疫协防员,每年春、秋两季为全镇奶牛进行免费防疫,定期举办奶牛养殖分散户技术辅导。以上措施,有效维护了奶牛生产的稳定性,鼓励和稳定性奶牛分散户的积极性,带动牛奶牛朝着稳定和健康发展。

2.4畜牧站积极宣传,政府引导、养殖户自愿参加

进入全县奶牛协会,规范奶牛养殖协会组织,形成奶业经营网络。畜牧站、奶牛协会组织专家座谈会,定期交流,市场信息,促进奶牛养殖资源整合和持续、协调发展。

3 推进规模化发展进程

建立奶牛饲养示范基地,向标准化小区养殖要效益。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等措施,加快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努力发挥养殖基地的示范作用,引导养殖户实现进区饲养。奶牛养殖规模化是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必由之路。规模化是基础,只有推行奶牛养殖规模化,才能广泛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因此,我们畜牧站努力积极配合上级政策,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奶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大力推进奶牛规模化经营,促进我国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5篇

>> 养殖业的抗生素危机 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的控制措施 我国农村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 我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调查与应对措施探讨 农村中小型养殖场饲料中超量使用抗生素的原因与后果 抗生素使用误区与指导 中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应对 抗生素药品在河北省农村使用的现状调查分析 浅论农村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和出路 永安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与对策措施 浅谈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 如何使用抗生素 谨慎使用抗生素 农村婴幼儿抗生素滥用现状及控制措施 家兔养殖要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与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养殖业污染现状概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周明丽.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J].畜产品安全杂志,2013(8):20-21.

[5] 李振,王云建.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09(7):55-57.

[6] 杨华,许冰白.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控的进展及重要意义[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1,6(4):39-41.

[7] 陈西钊,朱蓓蕾.食品动物组织中兽药结合残留的毒性[J].中国农业科学,1995,28(6):74-82.

[8] BARKE M G,WILSON N A.Chicken meat isclearly the mostimportantso-urce of human Campylobacter infection in New Zealand[J].N Z Jmed Lab-Sci,2007,61:44-47.

[9] SHAN S A.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霉素耐药基因由禽类菌株向人类临床菌株的转移[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2,25(1):46-47.

[10] LUO N,SAHIN O,LIN J,et al.In vivo selection of Campylobacter isolates with high levels of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associated with gyrA mutation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meABC efflux pump[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3,47(1):390-394.

[11] CUI S,GE B,ZHENG J,et al.Prevalence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Campylobacter spp. and Salmonella serovars in organic chickens from Maryland retail stores[J].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5,71(7):4108-4111.

[12] 田晓菁.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7,7(2):46-50.

[13] 赵丹宇.食品中激素类、抗生素物类物质的残留污染及管理[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5(1):58-64.

[14] 李子杰.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利弊及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08(2):23-24.

[15] 陈昌福,王玉堂.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现状、问题与对策(连载一)[J].中国水产,2015(4):65-68.

[16] 周永辉,张翔,赵子方,等.我国畜禽肉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5(27):148-149.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6篇

一、北镇经济发展的背景资料

北镇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医巫闾山东麓。东接沈阳,西连锦州,南邻盘锦,北通阜新,是辽河平原之屏障,山海关外之要冲。人口仅仅50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辅以工业 ,旅游业的小城镇。

宏观经济方面,07年我国总体的经济运行平稳,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CPI不断攀升,特别是食品价格指数的飙升,客观上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区域经济方面,北镇市总体经济欠发达,众多经济部门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的境地。工业方面,北镇市仅拥有几家成型的现代企业,并且严重缺乏外部资源的注入。商业方面,北镇市区内店铺林立,商业的利润空间已经饱和。种植业方面,农民的贫苦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北镇市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济效益普遍下滑,产生了大量下岗职工。

国家政策方面,国家承诺在农村实行土地的长期承包,至少30年土地使用权不改变①。

二、以西门养殖小区为例看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西门养殖小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缩影,在北镇养殖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意义上的示范效应。

(一)西门养殖小区的概况

该小区位于北镇市的西市郊,在2004年初已经初具规模,占地约50亩,年产值达到600多万元。小区内饲养多种家畜家禽,但主要以饲养生猪为主。小区内采取家庭分散经营的经营方式,每家即为一户,一般不雇佣劳动力或仅仅雇佣零工。采用比较科学的养殖技术,建起一排排整齐的猪社,并在猪社里安装了供暖、供水和消毒等设备,院落干净整洁,颇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味道。该小区的养殖户生活富足安康,其乐融融。

(二)西门养殖小区的人员构成

养殖小区的住户大多是原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下岗工人,这部分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又不具备过硬的技术;他们手中拥有一定的闲余资金,但大都不充裕;担当着较大社会责任,既有抚育子女的义务,又承担着赡养父母的重任。

和真正的农民相比,这部分人又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不具有农民的无法克服的自身弱点-小农意识,并且拥有创业的原始资金,敢于投资风险较大的养殖业。其次,懂得一些科学的饲养方法,为大规模的科学养殖提供了技术条件。再次,这部分人大多原属国营粮库,饲料供销公司等,可以利用原来的工作关系形成比较畅通的购销渠道。

(三)西门养殖小区养殖户的辛勤劳作

养殖是一份辛苦的工作,需要相当的体力、忍受力和耐力。夏季时,养殖户们每天要喂四遍猪,早上六点,上午十点,晚上四点,傍晚九点,还要给猪冲一遍澡,更要不定时给猪检查身体,打针,吃药。这样的劳动日复一日,辛苦可想而知。小型的养殖户一般家里只有两个青壮年的劳动力,大的也只有每月400元左右雇佣一名临时工活料,基本上都是夫妻撑起这个重担。还有一点是不得不提的,就是猪场那难闻的气味,常年在这里的养殖户早已是食不甘味。冬季时,虽然可以少喂上一次猪且没有了难闻的气味,但东北的寒冬也着实难熬。数九寒天,东北人都有“猫冬”的习惯,习惯于“热炕头,聊大天”躲避严寒,但养殖小区的住户们却不得不继续进行艰辛的劳作。这种无寒冬无酷夏的的劳作,与传统意义上的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农家耕作方式区别很大。

(四)西门养殖小区养殖户的利润可观

这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调查问卷法和实地访谈法相结合。本次共制作调查问卷15张,收回有效问卷14张,问卷的回收率为93.33%。通过对调查问卷简单整理,得到如下数据:西门养殖小区共有住户十五家,其中养殖肉食猪的十二家,饲养肉食鸡的两家,饲养黄牛和奶牛一家。养殖小区的共有38人常驻人口,其中包括临时工5人。小区的年总产值达到600多万元,平均每户的年均产值40万元。

因为考虑到收入问题比较敏感,很难与所有的养殖户进行深入的交流,因此决定从养殖肉食猪的养殖户中抽取两家作为典型的调查对象。养殖肉食猪的养殖户中饲养1000头以上的大养殖户共有4家,饲养500头到1000头的2家,饲养500头以下6家。我从中抽取了张家和李家两家养殖户进行调查,这两家住户肉食猪产量均属于处于小区的第三等级,即500头以下,占总体样本的13.3%,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下面我仅以张家为例介绍小区养殖户的收入情况,首先张家的养殖规模适中,年产成猪400头左右,属于中下游的水平;其次,养殖的时间并不长,从2005年开始养殖,仅仅有2年的时间,所以养殖经验并不丰富。再次,文化程度不高,均为初中文化;最次,家里只有两个青壮年劳动力,并未雇佣劳动力。

张家的纯收入情况如下:辽宁省由于其自身的气候条件,每年肉食猪大约出栏两次,张家每次大约实际出产成猪160头(实际购入仔猪200头,投入产出比为1:0.8,即100头损失20头,这是比较正常的投入产出比),按06年毛斤②的平均价格大约4元,成猪每头220-230斤左右,加权平均求得225斤,以此算来张家年收入160×255×4×2=288000元。每只猪长成大约吃掉200公斤玉米,每公斤玉米的售价大约1.2元,由此可知玉米价钱约1.2×400×200=48000元。每只猪长成吃麸皮一袋,麸皮每袋50元,200×50×2=20000元。营养饲料168元每袋,每头猪成年吃一袋,168×200×2=67200元。各种兽医药钱一年3400元左右。生产用水电费每年550元。房子及场地每年租金2000元。新建及修葺猪社的固定资产投资约10000元,猪社能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2000元。每年维修猪社费用约1000元。流动资金由首次仔猪的购入费44000(200×220=44000)元和玉米的周转资金24000元组成,共计68000元,按06年一年期活期利率计算利息68000?.52%=1713.6元。

2006年张家养殖户纯收入情况

即(4)=(1)-(2)-(3)

李家养殖户年出产成猪400头左右,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李家年获利61243.6元,稳定收入6万左右。

三、养殖小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养殖小区现在的形势一派欣欣向荣,但居安思忧,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养殖小区存在的隐患。

第一,养殖户风险承受能力弱。养殖小区的住户没有充裕的闲余资金,又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所以一旦遇到诸如瘟疫等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损失,很可能使养殖户退出养殖业,无力也无心再从事类似的行业。在东北的老百姓中有句俗话:"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话形象的道出了养殖业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第二,养殖小区的负外部性效应-对环境的污染。西门养殖小区处于北镇市的西市郊,位于北镇市护城河畔,但该养殖小区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备,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护城河中,造成了河水的污染,水质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周围的空气也受到污染,臭气熏天。

第三,养殖小区的养殖户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不高。养殖小区的住户的知识文化水平都不高,且大多年过而立又加之繁重的劳动,一旦有休息的时间或打麻将或看电视或聊大天,不愿意接受农业技术指导站任何形式的技术指导,养殖经验仅仅靠口口相传。

四、对养殖小区长期发展的建议

第一,小区养殖户应该增强自身抗拒风险的能力。养殖业的巨大风险证明养殖业并非是只赚不赔的行业,养殖户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肯干,就能取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对风险的预期不够,结果导致一旦预期的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就可能很大的打击养殖户积极性。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政策宣传,让养殖户从根本上认识到长期从事这一行业的收益性,坚定养殖户的投资热情和信心;养殖户自己也可以参加生猪养殖保险,以规避养殖业的风险。

第三,养殖小区要树立自已的品牌。养殖业是连接饲料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中间纽带,所以树立品牌很重要。要树立品牌,就要象管企业一样来管理养殖场,运用新的管理手段和树立新的观念。在发展养殖业时,既要重视数量的优势,又要重视质量的优势,不能只重数量增长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在绿色食品盛行的今天,要生产“绿色猪”,做到猪也无公害,老百姓吃着放心肉。在提高猪肉质量上下工夫,既要保证出栏快,又要保证肉质的鲜美。养殖小区要借助北镇传统的食品加工工业的优势,和北镇猪蹄厂和沟帮子熏鸡厂④等结成互助对子,为这些工厂提供原料和材料,形成长期的产供销的链条,为养殖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活力。

第三,科学技术是养殖小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却并非易事。由于养殖户的集群效应,很容易形成一种懒惰不愿学习的气氛,养殖的专业技术在这种家庭式的养殖经营中不易传播,科技所起的作用中微乎其微。因此,政府在这个时候要积极帮助养殖户摆脱这一困境,农业技术站的科技人员更要多深入群众中,和群众打成一片,让广大的养殖户真正的了解到技术的甜头。

第四,政府应该积极的消除负外部效应。传统的经济学认为,污染的外部性效应应该由政府来解决,政府应该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这一重任。针对养殖小区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对养殖户进行补贴的方式来处理这一问题,可以免费安装的污水处理设备,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7篇

在实际操作中该模式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宜昌市盛红畜牧为例,该场生猪规模达到12000头,存栏800头,主要利用发酵床养殖方式处理畜禽粪便。其发酵床养殖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投入成本过高。

包括发酵床自身制作成本以及维持发酵床运作的人工成本。盛红牧业发酵床面积为12000㎡,发酵垫料价格为4元/㎡,则发酵床原料投入为48000元,每出一批猪就将发酵床换掉,每年出3批猪,则每年发酵床原料上的投入为144000元。每隔一天需要人工翻动发酵床,维持该场的发酵床正常运作至少需9人,则一年的人工成本则达10万多元。则该场每年在发酵床上的投入就高达25万元。

(2)难以控制温湿度。

发酵床在运作的过程中其中心温度可以达到50℃,在冬天发酵床提供的温度可以帮助生猪取暖。但是到了夏天发酵所产生的热量将会是猪舍内的温度升高,很容易出现高温高湿,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

(3)不利于疫情的控制。

由于发酵床养殖是利用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定期需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杀菌,化学消毒药和抗生素药物对有益微生物也会起到抑制作用,控制疫情便困难。

二、沼气处理法

沼气处理法是厌氧处理技术的一种具体处理措施。沼气处理粪便是指利用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尿液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发酵物质,在无氧条件下,畜禽粪浆中的厌氧细菌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酸等有机物分解成有机酸,然后在甲烷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将有机酸发酵,形成二氧化碳、甲烷、氢等,从而使畜禽粪便得到净化。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用作有机肥,而甲烷气则可以用作燃料。这种处理方式是处理畜禽粪便污染物的最主要方式,其基本可以实现畜禽粪便污染物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目的。沼气处理粪便是宜昌市畜禽养殖业处理粪便污染的主要方式,80%的农户使用沼气作为家庭生活燃料,66%的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用来生产沼气。但通过调研发现沼气处理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处理污染量有限。

目前宜昌市多为户用型沼气池,容积一般在8立方米,其所需发酵物质通常只需要3-5头猪或200只鸡或2头牛来提供,因此政府大力补贴的沼气池不适用于大中规模的养殖户。而宜昌市使用沼气处理畜禽粪便的主要是农村养殖户,但规模化养殖场及养殖小区才是产生畜禽粪便的主体,因此沼气处理法处理的污染量较为有限。

(2)大中型沼气补助名额少。

对于大中型沼气国家的政策是由用户先自行建造,国家验收通过后便会给予全额的补助。且要建设大中型沼气项目必须要先经过审批,而且名额非常少,竞争压力大。以宜昌市惠明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有意愿建大中型沼气池,但是一直未通过审批。

三、生产有机肥法

生产有机肥是指通过高温堆肥技术将畜禽粪便发酵转化为有机肥。其工作原理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微生物让畜禽粪便矿物质化、腐熟化从而实现无害化。在高温堆肥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氮磷钾等能被植物作物利用的化合物,而且其产生的腐殖质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长期使用可以缓解土壤板结改善土壤肥力。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达到畜禽污染处理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在实际调研中通过与金绿黑乌鸡养殖场负责人访谈我们发现目前生产有机肥来处理畜禽粪便在宜昌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畜禽粪便加工率低。

畜禽粪便作为生产有机肥的主要原料,有机肥生产的过程即是畜禽粪便资源化的过程,有机肥生产厂家消耗了多少畜禽粪便,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就减少了多少。但当前仅7.33%的畜禽养殖户选择生产有机肥作为其处理粪便的方式。

(2)有机肥市场闭塞。

有机肥的肥力比不上化肥,使用有机肥的的成本与化肥相差不大。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化肥迅速占领了市场,近年来虽然在有机农业及环境保护的呼声中有机肥渐渐回归种植业中,但是其市场仍然闭塞,多数农户认为有机肥的效果不比上化肥。有机肥市场闭塞势必影响有机肥生产规模的扩大。

四、立体养殖法

立体养殖是循环农业经济的一种,在传统的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将多种传统模式有机结合而组成的一个循环系统。由于各种种养模式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将在产出与需求上有承继关系的种养模式按照其铲除需要的顺序将其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可以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业向专业化和科技化发展,各种种养模式之间建立起供需要求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立体养殖技术也逐步投入生产。在调研的对象中三头坪镇柏果埫村九组李某即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其所采用的是“猪—沼—草—羊—粪—鱼”的模式,通过研究分析立体养殖模式也存在问题:

(1)拥有大规模畜禽养殖环节的立体模式难以推广。

当一种立体养殖模式中含有大规模的畜禽养殖,要做到畜禽粪便不会扩大污染,其要承载的处理畜禽粪便的压力大,需要各种不同的种养模式相结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种种养模式相互独立且相对分散的现象比较明显。

(2)各个环节实现生态上的平衡很困难。

各个环节对环境都有自己的要求,在多种环节联合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上一环节的产出正好满足下一环节的需要这是很困难的,如鸡—猪—鱼的模式下,如果养殖的猪所产生的粪便高于池塘系统所能消耗的量,那么池塘水体就容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

五、还田利用法

还田利用在传统的农业中,种养模式紧密结合的条件下是畜禽养殖业处理粪便的最常用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低成本处理掉畜禽粪便这是处理掉畜禽粪便,而且畜禽粪便中的有机质及含氮磷钾等物质在自然条件下发酵产生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的物质,使土壤在长期耕作后仍能保持肥力。采用这种方式只要将畜禽粪便量控制在土地荷载量的范围内,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而且这种方式在农村应用也是最方便的,最广泛的,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93%的养殖户选择将畜禽粪便还田利用。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直接还田利用也存在很大问题:

(1)承载粪便的土地超荷严重。

宜昌市需要用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来消耗畜禽养殖多产生的粪便才不致超过土地粪便荷载量,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粪便还田都是就近原则,消耗粪便的主要是规模化养殖场周边的农户或者就是养殖场自有的土地。这些面积的土地根本无法消耗掉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面积的土地粪便载荷量将会远远超过土地合理载荷量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2)容易扩大污染面积。

粪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还田利用,在没有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对环境影响不大,但是当做肥料的畜禽粪便一般只会覆盖于土壤表层,畜禽粪便如被雨水冲刷其中的有害物质可诱发病原虫、病原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影响用水安全。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业;扶持模式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93-02

由于畜牧养殖业具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收益高、回收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家新农村建设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畜牧养殖业虽然在农村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国家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导致畜牧养殖业在发展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如何加强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的优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

1 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

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将对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新时代伟大任务。党中央在建设国家事业上从全局出发,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也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又一个伟大决策。在党的各大会议中,建设现代化新农村都是重点,而想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产业。

畜牧养殖业在我国历史久远,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总体上进入一个质量稳步提高、产量逐年上升、现代化综合能力逐渐增强的新阶段。就我国农村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①不断提高的综合生产实力;②优化的生产布局;③转变成良性发展的方式;④质量的加强;⑤带动饲料加工工业快速发展;⑥增强了抵抗畜禽疾病的能力;⑦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国各地采取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在帮助扶持畜牧养殖业发展中,使我国农民年纯收入上逐年上涨,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2 畜牧养殖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政府部门一直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致力于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使农民创富增收。畜牧养殖业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大力扶持的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益。但是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畜牧养殖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

国家对畜牧养殖业的扶持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来实现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养殖农户没有及时享受到国家给与的优惠政策,不利于畜牧养殖产业的顺畅发展。

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的相关法规中对养殖户保险实行补贴,国家承担每头能繁母猪60元保险中的48元,农户只用承担12元。但由于我国各地贫富差距过大,有些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信息也相对比较闭塞,小规模畜牧养殖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贴,而且信息的闭塞也不利于畜产品的销售,不能顺利进入市场,最后只能低价卖出,极大地影响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2.2 畜牧养殖业缺少多样化的生产结构

我国广大农村中很多农户仍然沿用祖辈的养殖方法,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同时不注重养殖环境的卫生,导致细菌滋生容易使畜禽感染疫病;农户的生产结构也过于单一,基本处于单干状态,没有组织性,也无法创造品牌占据市场。

2.3 畜牧养殖产业链延伸不够,相关产业的带动性不强

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依赖其他产业的带动,如生产加工产业。但就目前调查中显示,我国大部分乡镇中缺少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现有的屠宰厂也仅限于完成屠宰及进行简单的加工,使得产品附加值低,上不了档次也无法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3 对策

3.1 大力推行科学的畜牧养殖技术

政府要加大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畜牧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同时乡镇政府要建立专业的咨询部门,同时多开展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讲座,提高农民专业知识和养殖水平,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3.2 改变传统养殖方式

当前畜牧养殖户生产结构过于单一,很多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因此,要在农村中大力推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其生产手段,提高对禽畜的免疫防控力,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管理水平。

3.3 搞好畜禽疫病的防疫与控制

为了避免农村养殖中因疾病而产生大规模的动物死亡,降低动物疫病给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在农村中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机制,增加农村中疫病防疫站的站点数量,同时还要加强对防疫站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责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疫病防疫措施。

4 小结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9篇

——畜牧局

为了大力推进“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支持猪、抓住羊、突破牛、拓展禽、适度发展水产及特种养殖”的思路,在短时间内实现总量突进、质量突进、加工突进、服务突进,确保“三、十、百、千”工程目标如期实现。让全县农牧民转变观念,突出以养殖业为核心,以科技信息为动力,实现我县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县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加强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科学养畜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加大专项人才培育、有效技术服务力度等措施,畜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到目前,全县牲畜存栏达到136.3万(头)只,其中羊120万只,猪13.7万口,奶牛2.6万头,家禽58.6万只。出栏牲畜140万只,其中羊出栏128万只。

二、重点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畜牧业的发展上,重点是肉羊、奶业、瘦肉型猪三大特色产业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商品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发展肉牛、蛋鸡和肉鸡产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

奶业产业:在奶业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抓好以奶牛小区为主体的优质奶源基地建版权所有设,同时把奶牛小区建成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奶牛小区实行“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配种、统一挤奶、统一青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分户饲养,有条件的小区要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到2010年,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鲜奶产量10万吨;全县奶牛小区达到50以上个,70%的奶牛实现机械化挤奶。

肉羊产业:在肉羊产业上重点以提升肉羊质量,增加有效产出为中心,努力实现“四个突破”:即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突破,在种畜利用上取得新突破,在纯繁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种羊场和养羊小区,迅速增大种羊的饲养规模,提高羊肉品质和产量,加快育肥速度;通过建立专门的肉羊加工厂,提高羊肉的深加工能力,推进肉羊产业化。到2010年,全县肉羊存栏达到150万只,出栏25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4.25万吨。

瘦肉型猪产业:加快繁育推广力度,以我县的河套大耳母猪为母本,引入优质种公猪,开展二元、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出栏率要达到80%以上,带动瘦肉型猪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50万头。

无公害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畜产品生产示范,强化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工作,使畜产品监控工作步入常规化、规范化轨道,加大畜产品残留的检测,健全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全面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实现从畜牧业生产投入到畜产品市场准入过程安全化,确保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到2010年全县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社30个,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养殖小区20个。

三、五年主要发展目标

1、到2010年,全县总体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较2006年纯增2000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5%以上。

2、主要生产的产量指标增长。到2010年,羊、猪、奶牛、肉牛、禽存栏分别为342万只、50万口、3万头、2万头、30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1.5万吨、10万吨。

3、养殖业科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对养殖业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4、养殖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动物保护、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生产过程与环境保护、畜禽良种市场信息,较为完善的现代养殖体系。

5、养殖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建设一批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养殖小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6、畜产品加工和外销有较大突破,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成县、镇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养殖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实现上述目标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以区域化布局来提升现代养殖业;二是以规模化生产来推动现代养殖业;三是以标准化养殖来带动现代养殖业;四是以产业化经营来发展现代养殖业;五是以社会化服务来促进现代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引导,龙头牵动的原则。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创造名牌产品,增强牵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利益对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2、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推进的原则。根据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确定各地主导品种,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基础,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重点推进的发展格局。

3、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依托科技和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的不断增长。

4、坚持完善体系,安全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疫病防治、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等体系,规避市场和疫病风险,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三、十、百、千”工程为突破口,利用五年时间,突出抓好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市场建设、龙头培育等环节,推进畜牧养殖业产业化进程。

(一)、加快种子工程建设

畜产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提高牲畜的品种质量,就必须在牲畜“种子工程”上下功夫,种子是基础、种子是核心,没有好的优质品种,就没有养殖业的高产出,高效益,只有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如下牲畜“种子工程”五年规划。

1、肉羊生产;五原县羊基数大,母源基础好,是全市肉羊育种的项目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区域划分上,把西部的塔尔湖镇、银定图镇划分为肉羊育种区。把中东部地区以及110国道沿线为肉羊育肥杂交区,主要开展肥羔生产,积极推广德×寒杂交模式。把沿黄河北岸一带作为绒山羊发展区。

2006年以五原县良种繁育中心原种繁育为依托生产的原种种羊,重点放到塔尔湖、银定图以及全县的14个纯繁场,进行纯繁扩大规模,14个纯繁场生产的种羊要重点放到91个育种核心群进行扩繁,91个核心群生产的种羊重点放到257个选育群进行扩繁,257个选育群生产的种羊全部放到肉羊杂交区进行杂交利用,发展肉羊生产。

2、奶肉牛生产:以隆镇、塔尔湖镇、套海镇、新公中镇为奶、肉牛生产的重点镇。奶牛生产要逐年淘汰低产劣质奶牛,引进进口高产奶牛,继续实施“六统一”冷配供精的管理办法,规范奶牛冷配市场,确保冷冻精的质量。

肉牛生产以经济杂交为主,在现有牛群的基础上,利用利木赞、西门塔尔、海福特品种的冻精开展杂交,提高后代生产性能。

3、生猪生产:继续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优良公猪进行二元、三元杂交改良,提高瘦肉率。

各项目标:(1)、肉羊育种基础母羊存栏见(2)、生产优质种公羊(3)、肉羊杂交利用(4)、奶、肉牛冷配(5)、引进瘦肉型猪(6)、禽类生产(见表)

“种子工程”五年规划表

单位:头、(只)、千克、吨

项目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育种基础母羊存栏

7000

10100

12000

15000

20000

生产优质种公羊

2000

3000

4000

5500

7000

肉羊杂交

53万

70万

85万

100万

120万

奶牛冷配

5000

7000

10500

16000

20000

肉牛冷配

5000

7000

10500

16000

20000

引进繁育瘦肉型公猪

200

300

400

500

600

瘦肉型猪杂交改良

6万

8.5万

10万

12万

14万

肉羊平均胴体指标

14

15

16

18

20

奶牛年平均产奶量

4.0

4.5

5.0

5.5

6.0

禽类生产

130万

150万

180万

210万

250万

(二)、加强动物防疫建设

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动物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目标:动物防疫要实现八项目标: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等人畜共患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逐年降低,在2010年达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风险明显下降水平。

(2)、狂犬病、炭疽等人畜共患传染病在2008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全县消灭标准。

(3)、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在2008年达到无牲畜感染人,2010年达到畜间无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彻底消除结核、布鲁氏菌病对人体的危害。

(4)、猪瘟、猪肺疫、猪丹毒、鸡新城疫、羊痘、羊四病在2008年达到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5)、寄生虫和其它传染病逐年得到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免疫密度逐年提高。

(6)、牛、羊、猪、禽的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7%、10%以内。

(7)、新发生的传染病能够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所造成的危害。

(8)、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使动物防疫制度化、长期化,在春秋集中防疫基础上全年月月补针,始终使动物处于较高的抗体水平,计划免疫的传染病始终处于较低发生风险的标准。

2、实施措施:要通过实施以下五项措施达到规划目标。

(1)、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县兽医站提高现有化验室标准,建成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备,配备必要的监测、化验、诊断设备和交通工具,到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县级先进水平。2007年要建设隆兴昌、塔尔湖、套海三个镇级畜牧兽医站,2008年建设其它四个镇级畜牧兽医站。

(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加强防疫员培训,防疫员实行村推荐、县考核、镇管理、持证上岗、年度考核、能进能出的制度。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2006年县财政负责禽流感、口蹄疫防疫工资,根据考核平均每月200元,2007年县财政负责计划免疫的全部传染病防疫的工资,根据考核平均每月500元,到2010年防疫员的平均月工资达到1000元,从2008年开始解决防疫员的养老问题,按照县财政和防疫员个人各承担50%的办法解决。

(3)、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动物防疫必须有经费保障,防疫员工资、防疫反应补贴、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疫苗供应经费等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从2007年开始免收防疫费,每户只收10元消毒费,2008年将防疫费、消毒费全部免收,县、镇两级建立物资储备库,2007年县级以同时应对三个疫点、镇级应对一个疫点的需要进行物资储备,2008年县级以同时应对五个疫点、镇级应对二个疫点的需要进行储备。

(4)、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免疫标识制度。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防疫员管理制度、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消毒制度、防疫员考核办法等。对“三、十、百、千”工程在动物防疫方面要重点加强,建立专门的防疫制度。

(5)、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定期考核:各镇党政“一把手”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村级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动物防疫工作,职责是宣传教育农民,报告动物疫情,督促检查防疫员。加强动物防疫的宣传工作,每年三、十月为动物防疫宣传月,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宣传动物防疫工作,到2010年全县实现户户都有动物防疫明白人。加强动物防疫的督查,定期对防疫员开展检查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工效挂钩、末位淘汰。

(三)、加强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的大形势下,畜牧养殖发展面临的最大两个不适应:即首先不适应市场法则,只抓生产,不看市场。二是同市场经济机制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做好中介组织建设和规划,通过中介组织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建立适应市场的新体系。

建立覆盖全县的协会组织,党委抓支部,支部建协会,充分发挥引导生产、服务生产、连接市场的纽带作用。

全县在每一个镇都要建相应的协会组织,到2010年协会组织125个。每一个村利用闲置学校建成一个规模化肉羊育肥场发展村集体经济。

协会组织及肉羊育肥场建设目标见表:

协会组织及肉羊育肥场建设五年规划

年度

项目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建协会组织

45

60

80

100

125

410

(四)兴草业、抓转化,在营养工程上有新突破

今后我县人工种草要由种草养畜向草产业发展过渡,逐步开发草产品,人工种草要规模化,实现机械化平、种、收,形成草产品,打出品牌,提高效益。要强化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秸秆转化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认识水平,积极开展草粉加工、秸秆微贮、糖化等加工转化工作,要想方设法调动养殖户的青贮积极性,实现应贮尽贮,应加尽加。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饲养模式和饲喂营养配方,按养畜户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并派专业人员到户指导,实现科学饲喂,优畜优饲。为加快我县养殖突进步伐,特制定2006——2010年全县营养工程规划。(见附表)

(五)加快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推动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五原县良种畜繁育中心,繁育中心总占地1000亩,总投资680万元。将分为办公生活区、饲料贮备区、养牛区、养羊区、研发中心五个功能区。养牛区将建标准化棚圈2413m2,养羊区已建标准化棚圈8018m2,饲草料生产示范基地200亩,已种紫花苜蓿80亩,青贮玉米120亩。该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为:1、新建公牛站,分批引进美国、澳大利亚纯种乳用公牛,年生产冻精10万枚。2、引进德美、萨福克、杜泊优质公羊100只,供体母羊300只,受体母羊1500只,每年提供胚胎移植羊1000只。3、新建年出栏肉羊10000只育肥场一处。4、中心建成后,将作为我县县养殖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和扶贫基地,同时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不同类型的优选模式。良繁中心2006底基础设施已全面完成,2007年投入运行。

基地拥有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掌握着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进一步延伸肉用羊产业和奶牛业链条,加快杂交改良步伐,把肉用羊产业做强做大,使肉羊产业和奶牛产业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六)、加强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和县委政府打造内蒙西部人居环境最好县城的总体设想及五原县城市建设的要求,五原县新建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县城内从事牲畜屠宰、畜产品加工、畜产品交易的企业五年内统一规划进驻加工流通园区。套海镇、塔尔湖镇、银定图镇各自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

1、规划目标

(1)政府在东环和北绕城路之间征地500亩作为牲畜屠宰加工畜产品交易统一规划的用地,在2006年—2010年建成全市最大的集屠宰加工,畜产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化园区。土地征用后企业有偿使用,企业可转让出售,政府负责疏通,享受“三免二成半”优惠政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免交。

(2)园区按规划和产业布局要求建成功能区、屠宰加工区、皮毛交易区、活畜禽交易区、污水污物处理设施。

a、功能区:主要是管理部门,有畜牧、工商、卫生、商务、税务,具体由畜牧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建成服务大厅,实行微机管理,负责活畜禽交易、动物产品的检疫、市场信息收集、信息等一条龙服务。

b、屠宰加工区:用地300亩,建4—6个屠宰加工厂,到2010年,年屠宰生产达100万头以上。

c、活畜禽交易区:年交易牲畜100万头(只),仔猪10万头,雏鸡100万只。

d、皮毛交易区:年交易皮张150万张,绒毛7500吨。

e、2006年底,内蒙古草原聚鑫肥羊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园区,投入生产。年屠宰羊30万只,其中分割羊20万只。

f、计划2006年底,五原县益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园区,屠宰羊30万只,其中分割加工20万只。

g、计划2007年—2008年底,草原肉联厂、享通肉联厂进驻园区,年屠宰羊40万只,其中分割加工20万只。

h、2007年—2010年底,皮毛收购、仔猪、雏鸡贩运企业进驻园区,年交易绒毛7500吨,皮张150万张。交易仔猪10万头,雏鸡100万只。

k、2006年底,银定图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年屠宰羊5万只,交易仔猪1万头,雏鸡5万只。2007年底,塔尔湖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年屠宰羊5万只,交易仔猪3万头,雏鸡10万只。2007年底,套海镇畜产品流通园区改造建成,年屠宰羊5万只,仔猪交易2万头,雏鸡8万只。

2、管理措施

(1)、建立严格科学的市场综合制度:对原有的定点屠宰厂进行技术认证,依照标准进行评定,对新建屠宰厂进行初评认证,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后决定是否审批。

(2)、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畜牧、工商、卫生、质检、商务开展联合执法,对畜禽交易、畜产品流通、肉类市场联合执法,加大打击处罚力度,取缔违法经营行为。

(3)、完善提升技术标准:进入屠宰厂的动物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出厂的动物产品,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验讫印章;分割加工的肉类有检疫标识。

(4)、法律措施:依法管理畜禽屠宰行为,使市场经济国家通行作法,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严格屠宰厂和肉类生产经营,保障生产流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肉品质量符合食用卫生标准。

3、加强畜产品安全

(1)、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完善检疫监督手段,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有效监控,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加强动物检疫员、监督员的法律和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水平,增强执法能力,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实现操作技术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学习经常化。

(2)、园区内的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坚持畜牧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防止疫病的发生,加强粪便的综合利用(如可发酵产沼气),加强对畜禽病害肉尸及畜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屠宰加工废物无害化处理。

(七)、加强养殖场、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污物治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及落实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我县要把养殖场、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污物治理列入重点治理范围,制定统一的规划,5年内达到治理的目标。

1、规划目标v版权所有

(1)2006——2007年底存栏1000头猪、存栏300头牛、存栏500只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粪便全部利用,污水达到达标排放。

2006——2007年底塔尔湖屠宰场、套海镇屠宰场、银定图屠宰场完成屠宰车间改造,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污物处理、污水排放达到标准。

(2)2008年底,存栏500头猪、存栏100头牛、存栏300只羊、存栏1000只鸡以上的养殖场粪便全部利用,污水达标排放。

2008年底在隆兴昌镇牲畜屠宰畜产品交易流通园区内建的屠宰场必须建设高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污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3)2009年底存栏猪300头、存栏牛30头、存栏羊100只,存栏鸡500只以上的养殖户取粪便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用沼气处理的方式解决。

2009年底城区的屠宰加工,毛皮收购,活畜禽交易企业全部进驻隆兴昌镇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并且达到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污物治理标准。

(4)2010年底全县117个村的散养户全部禁养,按照规划划定区域饲养,达到粪便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排放达标。

2010年县城内的所有养殖场全部搬迁到新建的隆镇园区内彻底禁止城内养殖,达到污水污物全面治理的目标。

2、治理的方法

(1)养殖场的治理从改进饲养方式,加快畜牧生态小区建设入手,改传统的饲养方式为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实现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2)按照畜牧法的要求,解决我县目标养殖小区少规划不合理的局面,对条件较好的养殖场给予政策扶持,对于不达标的小规模饲养户要严加限制逐步禁止采用散养方式,制定政策和引导养殖户到规划的养殖小区合伙股份制经营。

(3)牲畜屠宰加工企业在建厂时必须建设高标准的畜禽病害肉及其产品和污水、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病死畜禽和病畜禽产品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竭尽全力“抓龙头、带全局”扶持好“三”个类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城市环保、社会生态、污水垃圾、粪便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出发,建议政府在建设东环路与北环路交叉位置,规划200—500亩土地建设归并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

1、肉类屠宰、分割加工企业:年屠宰量要达到100万头只以上,设备一流、生产线符合国家对屠宰场的要求标准。

2、乳品加工企业:年处理鲜奶要达到105万吨以上,设备一流,生产线符合国家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要求标准。

3、绒毛、皮张收购加工企业:年内皮张交易量达到150万张以上,绒毛交易量达到7500吨以上。

套海镇和塔尔湖镇要与县畜产品加工企业园区相呼应,引进建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样全县上下的畜产品加工业就可连成一体,有规模成气候。扶持的上述三类企业力争分年度在五年内逐步完成。

(九)、建设新农村,打造新五原,逐步解决人畜混居的局面,全县建立猪、牛、羊各“十”个高标准的养殖示范样板小区。

用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将来新农村的变化格局,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以建立新型的高标准的养殖示范样板小区为抓手。全县要“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彻底解决人畜混居、脏、乱、差、臭的局面。(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上育肥、连环节”每年着力培育“百”户肉羊育肥大户,提高养殖环节的效益。

近年,在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养羊业上,我们短了一条腿,短了一条育肥环节赚钱的腿,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各镇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些闲置的校舍、厂房因陋就简,大力开展肉羊育肥。全县上下要搞好宣传,大造声势,11月中旬要实地组织观摩,镇与镇之间要比高低,户与户之间要比收入,把育肥产业做大做强。(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一)、“扩规模、走专业”以养殖大户为抓手,全县每年发展“千”户养殖专业户。

“向规模要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彻底转变与更新现有的养殖思维,引导农户“扩规模、走专业”给农户洗脑,从根本上解决“家有千万,四条腿不算”的陈旧观念,更新“不打不算,小打小闹”的意识,以每年培育千户养殖专业大户为突破口,形成镇连镇,村连村,户连户的养殖大规模格局,使我们的龙头企业满负荷运转,保证企业要什么,我们的生产基地就有什么,向定单养殖跨进。通过千户养殖专业大户的培育,带动千家万户的养殖业快速发展。畜牧部门保证各项养殖技术的服务到位,严把品种质量关;疫病防治关;饲喂技术关;改良配种育肥关;食品安全监督关,各项技术要过硬,使农户的养殖不因为技术的滞后或延误而影响其发展。科技人员要深入到地头,棚圈、窖池边进行服务,与农户结成真心朋友,随时随地解答养殖疑难问题。(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二)、逐步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新农村的养殖模式。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走专业专项的路子,提倡种、养协调发展。专业专项就是种地的专心种地,养殖的专门养殖,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长远发展模式。大量的生产资料要向能人手中集中,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大型牧场过渡。打造新品牌,创造新特色。

各镇要尽快依此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五年规划,制定出“三、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使全县畜牧生产实现新的跨跃。

五、组织机构

农村养殖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奶牛养殖业

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河北省奶牛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15-01012)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0日

河北省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这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河北省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众多,农民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与此同时,河北省奶牛养殖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现代化的奶牛牧场纷纷建立,奶牛养殖企业的用工需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存在互补性,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河北省奶牛养殖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分析

河北省是奶牛养殖大省,奶牛存栏量及牛奶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奶牛养殖业受到冲击,部分奶牛养殖小区的经营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一些现代化的大型奶牛牧场纷纷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散户养殖模式,规模化的奶牛养殖场奶牛数量可达几千头甚至上万头。这些规模化养殖场需要大量的职业工人,基于对土地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奶牛养殖场必须远离城市,这就为吸收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一)规模型奶牛养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河北省拥有千头以上大中型牧场400余个,新型规模化牧场奶牛数量普遍在500头以上,部分牧场可达到1,000头以上甚至更多,涌现出张家口塞北现代牧场、唐山玉田恒天然牧业、三河市华夏牧业等一批大型奶牛养殖企业,越来越多的规模奶牛牧场正在规划筹建的过程中,原有的奶牛养殖企业也纷纷推出规模扩张的计划,这些牧场的新规划普遍在万头以上,这些不断新增的奶牛牧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奶牛养殖企业用工范围广,但并非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已经建好的大型奶牛牧场组织形式先进,实行企业化运作,多数采用公司的形式,与奶牛养殖小区有明显的区别,这也导致在用工上存在差异。企业员工构成中管理岗位包括经理、人事、财务、后勤、销售等,生产岗位包括技术员、资料员(统计员)、兽医、配种员、产房、仓库管理、饲料工、挤奶工、乳室工、质检员、牧草种植、沼气管理,此外还有卫生员、电工、设备保养维修、安保、炊事员、司机等岗位。因此,新型奶牛牧场工作岗位种类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大,生产人员是主体,其中饲料工、饲喂工、挤奶工占的比例较大。

奶牛牧场相对于奶牛养殖小区在成本上有明显的优势,奶牛养殖数量越多,规模效应越明显。在奶牛养殖行业竞争激烈和低价进口乳制品的冲击下,奶牛养殖企业也在严格执行成本的控制,这当然包括人力成本,应当认识到现代化的奶牛牧场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区别,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提高了效率,一些大型牧场虽然奶牛存栏量上万头,但所需要劳动力的数量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多,这也是与传统养殖模式的区别与优势。尽管如此,该行业提供就业岗位的绝对数量是增加的。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奶牛养殖企业的用工需求具有互补性。新建规模化的奶牛牧场有着大量的用工需求,但也面临用工难的问题。基于土地和环境因素的考虑,奶牛牧场一般都远离城市。一些牧场在建立初期生活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很多城市员工和大学毕业生基于交通、家庭等因素的考虑并不愿到牧场就业。但是农村本身就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在奶牛养殖场实现就业具有“地利”优势。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寻求就业机会,不仅加重了城镇化的压力,而且由此造成的留守儿童、老人等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如果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奶牛养殖场就近就业,不仅可以实现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时也解决了奶牛养殖企业以较低成本满足用工需求的问题。调查中,牧场的农民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待遇多数比较满意,普遍认为比外出打工要好。

二、河北省奶牛养殖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奶牛养殖生产的专业知识,这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与以往小规模的奶牛散养模式不同,现代化的奶牛牧场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不仅产量大而且必须保证质量安全。需要做到清洁的环境卫生、科学的饲养、严格的用药,这对员工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民工在牧场中从事饲料种植、饲料加工、饲喂、挤奶、粪污清理等体力劳动,企业在录用工人时还要进行培训,而兽医、技术员、机修等一些技术岗位和人事、会计等企业管理岗位人员紧缺的情况难以缓解,一些牧场招聘专业技术员工要求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这使得多数农民工难以符合条件。

农民工维权意识薄弱,一些养殖场的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有的虽然签了劳动合同,但是对合同的内容并不清楚。此外,个别奶牛养殖场雇佣的农民工临时工比例较大,没有给农民工缴纳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部分农民工缺少参保的意愿。

三、利用奶牛养殖产业转型机遇,推动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一)通过培训帮助农民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就业。文化水平偏低及职业技能较差是影响农民转移就业的最大制约因素。随着奶牛养殖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对务工农民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新形势,这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

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农民职业教育的开展应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在财政资金上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建立职业培训机构,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借助高校等师资力量,帮助接受培训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取得必要的从业资格证书,满足上岗工作的条件。此外,应当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一些大型奶牛养殖企业,不仅可以起到行业示范中心的作用,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作为当地奶牛养殖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不仅为企业自身培训员工,也为当地整个行业培养人才。

(二)健全农村转移劳动力服务体系建设及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就业信息相对比较封闭,这也是造成农民工就业困难或盲目就业的因素。可以考虑成立农村就业服务指导小组或组建农村劳动者就业协会,为农村劳动力多方收集就业信息,随时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劳动维权等“一条龙”服务。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避免企业不同员工存在社会保障的不公正待遇。

(三)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将对奶牛养殖企业的扶持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综合考虑。河北省是重要的奶源基地,奶业的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各级政府对奶牛养殖业都很重视,为了扶持该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包括收获机、割草机、饲料粉碎机等农业机械的补贴、奶牛良种补贴、对规模化养殖场的补助投资等。为了鼓励奶牛牧场吸纳农民就业,可以将对奶牛养殖业的扶持政策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综合考虑,对于企业员工中农民工达到规定比例的企业给予特殊扶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敬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6.

[2]蔡P.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谜[J].中国人口科学,2007.2.

[3]朱巧玲.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3.1.

上一篇:社会学概论范文 下一篇:养殖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