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04 10:56:03

民办中学教育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 政治教育 学生社团

1.民办高职院校社团活动的重要意义

现代的社会活动对民办职业院校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深远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异,接触的信息跟多。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的,但现在的学生缺乏适当的指导,缺乏凝聚力,而且综合素质不高。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全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建立。[1]

2.民办高职院校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虽然在开展社团活动,但学生社团活动进度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民办高校大多建立于私人资本上,并且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业技能为基础进行教育的,机构在分配的补贴时,主要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正常的学生社团发展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的。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的社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而且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较少,也间接造成了学生社团没有获得财政支持,但通过社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度停滞是学生社团目前的一种现象。学生社团开展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场地的限制,高职院校原本就不重视开展学生社团。再加上场地是有限的资源。而且学生社团的类型很多,在使用上地点和时间分配存在冲突。如何解决空间问题的先决条件是社团正常发展的基础,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有不足。高职院校在辅导社区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很强的专业知识,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在社团中发挥作用,但很少人会专业性很强的指导,无法引导学生在社团上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中的社团中,许多学生由于专业社团知识的缺乏,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被迫解散社团。[2]

还有一些协会有专门的教练,但教练在社团活动中出现的频率太小,也重视不够。大多数教师还自己能力不过关,为时过早的指导协会工作,而且后期的任务都是被分配到独立完成的。由于教师在教育专业知识方面努力了很多,分配给社团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在指导社团工作的同时,分配的时间不足。因此,精力较为分散,造成的后果是社团进步问题无法突破,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3.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

建立学校社团需要学校的各种部门批准后才可以实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以及发展方向,由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进行集体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加强个人的交流水平,提高个人的修养,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社团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展示自己,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协会的活动,可以不小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的整体素质。

3.1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当代社会影响学生的各种因素太多,学生的专业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思想教育。传统的教育太死板,说教成分过重。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对应到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研讨会上,社团活动或活动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可以提高学生互相学习的能力,它也可以减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乏。[3]

3.2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影响

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在生理和心理特征。学校要执行学生工作的道德教育,专业素质是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心理方面质量的保证。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专业操作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提高在社会中的能力。学校要完成在意识形态上更高层次的进步和文化素质的要求,要学生能够努力工作,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专业培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走正道的一种方式,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社团活动,同时还积极的加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积极的指导作用。学校应加强社团的管理,使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发挥作用。

3.3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足够的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集体的一部分,需要有团队合作的能力,要不断的在活动中间接的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文精神。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的合作精神也是当代学生需要锻炼的。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一种良好方法。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展,人文素质和团队精神是最需要的能力,今天的社会,虽然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很重要,但弥补学生缺乏思想教育更重要。[4]

4.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被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到,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应该优先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思想教育更是需要民办职业院校注意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专业技能,忽视道德文化。而本文就主要对学生社团在思想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述,希望以后可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静 陈嘉迪;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1期

[2]张美丽;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探讨[J];英才高职论坛;2009年04期

[3]陈美云;关于做好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民办教育 市场经济背景 若干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办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私营经济的发展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我国民办教育的市场化是一种世界性潮流,因此只有对我国民办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才能够使其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现今我国的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使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得到有效发展。

一、民办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要使我国民办教育的投资渠道有所拓宽,才能够弥补我国财政支出的不足,进而提升对我国民办资源的使用效率。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来只依靠政府单独投资的机制,从而使我国整体教育的投资实现多渠道发展。

第二,我国民办教育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教育形式,其教育的自由选择就是教育市场选择的多样化。同时民办教育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教育消费观发生很大转变,实现健康消费。

第三,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整体教育的管理都得到改善。

第四,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自主性,能够为我国民办学校的发展创造一定条件。

二、我国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民办教育在其办学的基本条件上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我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以当前我国政府支出经费的教育格局并没有根本变化。同时我国的民办中学的师资力量也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很多教师都是已经退休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兼职的,这样的师资力量对于培养学生没有任何帮助。

第二,我国有很多民办中学在其办学方向上出现了一定偏差。我国民办中学的办学方向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可是现在有很多民办中学并没有这样做,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贵族学校,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前提。有很多民办中学向学生家长筹集建设学校,并将这笔巨款直接用于非教育的经营活动。

第三,我国很多民办中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大都是在董事会的领导之下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样有很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其所要履行的职责不够明确,这就说明我国的民办中学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三、对于我国民办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一,一定要积极对民办教育进行立法,从而为民办中学创造良好环境。民办教育法律是一部能够振兴我国民办教育的法律,能够使民办教育事业向前发展,这是判断我国民办教育法律价值的重要标准。

我国的民办教育法律是一部能够使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益都能够受到保障的法律。同时应该对民办中学进行规范化管理,因为民办教育法就是一种能够对民办中学进行管理的规范,它能够使我国民办中学的办学方向和行为更加规范。

第二,一定要使民办中学明确办学方向,同时使其自身的建设得以加强。我国民办中学的办学方向一定要和公立学校的办学方向一致。

我国的民办中学一定要把教学质量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办出学校特点。只有使其自身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与生存。要想使我国民办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够有所提升,就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民办中学的教学质量真正提升,使民办中学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我国的民办中学一定要坚持公益办学原则,且不能够向学生家长乱收取费用,因为这是不符合民办中学的办学原则和方向的,不符合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

民办中学一定要对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民办中学一定要建立健全学校董事会,从而使我国民办中学的管理制度得以完善。另外还要将其与校务相关的职权都交给校长,且学校的董事会不能对其进行干涉。

民办中学一定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要加强审计监管工作。只有依照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办事,才能够有效推进审计监管工作。此外国家教育部门还要对民办中学进行定期的财务检查,从而加强对民办中学财务的监管。

四、结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民办教育能够发展是和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多样性,所以我国的民办教育业有了多样性的特点。当前为了能够使我国的民办教育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同时为了使其更好地与我国的市场化潮流相适应,我们一定要加大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曲恒昌.当今世界教育私营化特点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1(01).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办中学;A中学;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124-03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吸纳了社会闲散资金,弥补了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动员了社会力量共同办好教育,形成了全社会办教育的理念,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教育内部的竞争——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的竞争。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的竞争上,尤以优质生源的竞争最为明显。随着兰州市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品的民办中学,这些优秀的民办中学凭借自己的优势,不仅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也吸引了一批优质生源。但是流失优质生源,对于公立中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也使公立中学有必要反思优质生源流失的原因,以及如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下文就以兰州市A中学为例,探讨民办中学对公立中学造成冲击的原因。

兰州市A中学创建于2005年,是一所民办性质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前期投资达1.2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47人,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2230人。学校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为办学方针,以“爱心立人,和谐自成”为教育理念,在近5年来,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兰州市市级示范中学榜首。创办仅6年的学校,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值得其他民办中学借鉴,也值得公立中学深思。

一、政府鼓励,法律保障

从1982年我国《宪法》对民办教育首次做出规定,到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和颁布,再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12)》“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这一系列法律和文件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鼓励;另一方面,也从法律上给民办中学以约束、扶持和保护,进一步将民办中学纳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轨道上。

(一)制度保障

为了规范民办中学的办学,使民办中学迈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兰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对民办中学给予政策的引导,如办学审批制度、年检审查制度、招生广告审查制度、评估表彰制度、总结报告制度、年度分析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对民办中学有力的外在监督,有利于促进A中学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

(二)法律保障

兰州市政府一直支持民办中学,目前,民办教育已经纳入了全市教育事业统筹规划、共同发展之列,使民办中学与公办中学首先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地位。民办中学在招生、评优、教师培训、学籍管理、车船票购买等方面,与公立学校完全一致。同时,从2008年秋季开学起,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学生也可以享受“两免一补”补助经费,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学期92元,中学生每生每学期127元,与公办学校学生补助标准一致。这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而且为A中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土壤。

(三)政策保障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兰州市初中招生工作实行“免试入学,相对就近,整体划拨,兼顾户口”的原则。而民办中学的招生时间较公办中学早,被公立中学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的划拨分配。这就首先在时间上为A中学招到优质生源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因为“相对就近、整校划拨”的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被整体划拨到同一所公立中学里,如果这些学生被划分到教育质量不是很理想的公立中学,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部分家长就会考虑选择教育质量好的民办中学。A中学近年来在兰州市民中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部分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A中学就读。不仅为A中学带来了优质生源,同时由于家长的口耳相传,进一步扩大了A中学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A中学对于报考学生也有优惠政策,如为了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初一年级新生在分班考试中对名列前20%的学生减免1000~6000元学费。同时,学校还设立奖学金,每年按人数的10%发放。这些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优质生源来A校就读。

二、教育质量是关键

(一)以人为本、生本教育的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理念是先导。A中学在办学中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理念,把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除此之外,A中学还以郭思乐教授近年所创设的“生本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A中学还成为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生本研究”在兰州市的首家基地实验学校,使生本教育思想得到了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

A中学在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国家课程以外,还自主研究开设了一些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生物探究、历史评鉴、形体艺术。为了开设信息技术课,还专门设立了信息学实验室。

除了校本课程外,A中学为低年级的学生免费开设了新概念英语和奥数课程,并在每周五下午为学生开设了各种兴趣小组,如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网球、篮球、足球、合唱团、书法绘画等,只要是在校学生都可免费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家培养多样化人才奠定了基础。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改 民办中学 瓶颈

民办中学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中学作为教育机构,同样要和公办中学一样执行国家的教育战略,在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地开展开来的情况下,民办中学也投入到了新课改的大潮中,因为公办学校有国家教育部门更为严格的“监学”和“监管”,可能会更加紧密地跟随国家的步伐,并且公办学校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投入上拥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关注民办中学新课改发展缓慢的现状,探究他们发展缓慢的原因,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民办中学新课改存在复杂的影响因素和交错的利益关系,在经过一层层的落实和一系列的历程后,随着各个环节的损益和改变,民办中学的新课改面临被“替换”和“走样”的困境。国家教育部主管基础教育的官员说:“目前不少学校没有严肃认真地执行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有的学校甚至相当严重,任意增减课时,对所教授内容不恰当地拓宽、加深、拔高,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频繁地举行统考、统练等。”[1]这位教育官员的话里折射出了当今民办中学新课改的瓶颈,它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教育管理部门对民办中学新课改习惯性地忽视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逐步赋予地方和学校适当的教育自,但在课程管理层面仍习惯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学校、老师、学生过于依赖和迷信统一的教科书,这种制度和思想与新课改的需求之间存在极大的反差,将对新课改的发展带来观念和制度的强大阻力。[2]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适当地放权,增加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权,才能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提供空间和机遇。当今,应试教育依然在很多地区盛行,不少教育部门对“分数”和“升学率”十分追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一个学校的主要标准是“升学率”和“分数”,这使很多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尚未深入的情况下,就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长期以来,政府和地方管理部门的管理旨在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有明显的“监教”和“监学”职能,并在教学制度建设中不断强化学校“教育结果”和“教育规章”的控制力,过于崇尚对教育结果的量化,过于以“升学率”和“分数”对学校进行排行论辈,把应试教育的教育政策和评价机制沿用于新课程改革之中,使民办中学产生生存压力,导致民办中学更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对新课改的态度不是很积极。如每学年某县教委都会对所辖民办学校进行抽查和检测,但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巡查,并不能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更无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对民办中学该如何实行、如何改进、怎么进行教职队伍建设、如何进行培训和参与给予指导。

二、民办中学领导层和教师对新课改认知模糊和措施失当

1.民办中学领导层对新课改的概念认识模糊

一些民办中学的新课改急功近利,大搞模式化,照搬照抄成功地区、成功学校的现成经验,而忽视本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脱离实际。如果发现出名的先例和典型,则马上不远千里参观和学习,学习昌乐中学、衡水中学等著名学校,回来之后,立即效仿,采用小组建设、导学案、上课讨论等形式,完全照搬别人的现成的经验和做法,却没有充分考虑新课改的实施条件是否具备,没有做好新课改开展之前的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工作和动员,也没有做好适合新课改的教学常规、评价标准、考核机制的配套设施建设,希望在一夜之间便能向这些著名学校看齐,却造成教学工作的混乱和无序,使学生和老师无所适从。

某些民办中学的领导层片面认为,新课改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先破后立,包括:传统教育积累下来的优秀财富,比如讲授法、板书、作业的批改等,只以新课改为界限,认为新课改之前的东西都是迂腐的,都应该摒弃。现在部分民办中学都存在一个误区:既然是新课改,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不少民办学校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倘若碰到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评比等,更是把老师讲的多少作为评判课堂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作为评判老师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之一,于是不少老师千方百计地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刺激。结果放羊式的虚假问答、逗笑取乐的庸俗对话、无关教学内容的插科打诨等,成为某些老师迎合新课改的拙劣表演。这样的课堂充满着哗宠取宠的浮躁与浅薄,老师该挖掘的没有挖掘,该教学的没有教学,缺少深度和厚重。[3]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可能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掌握,绝对不会出现预期的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民办中学用旧的评价机制考评课程和教师

由于社会对教育筛选功能的强化,社会对学校期待的偏差,教师的教学活动被推到了一个“应试”的狭小空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只盯在“升学”这一点上,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4]因此,一些地方仍然沿用旧有的评价体系评价老师和学校,家长评价一个民办学校主要是孩子的分数,而民办中学教务方面评价老师的标准也是学生的分数,只根据这位老师所教班级在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直至高考中的分数,决定是否继续聘用这位老师和对这位老师进行的奖励和惩罚。这决定了老师的工资、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认可度,因此,民办中学的教师对分数和升学率的重视是无以复加的。虽然长期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有所提高,成绩未必不能提高,但在短期内,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和升华还不够充分,分数未必能达到理想的要求,因此,民办中学的老师对新课改的积极性并不高。造成民办中学的新课改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层次上,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能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推进。

三、民办中学教师的教学负担、自身素质对新课改效果的弱化

1.民办中学教师的工作负担沉重和时间有限导致教师的逆反心理

民办中学一般囿于教学成本的限制,学校会把沉重的教学任务分配给有限的教师,教师的课程安排一般被排得满满的,在课堂之余要花比传统课堂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创设课堂情境、编写导学案、提出问题、课堂检测等备课任务。除此之外,学校组织的各种考试、教学常规会议、课改研讨会、课改比赛、学情分析、听课任务等活动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导致很多民办中学教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惫,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课改存在抵触心理。在某民办中学,除语数外科目外,其他科目一个教师至少担任三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师除了教学常规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监考(每半月全校组织一次,模拟高考形式)、批阅试卷、考试分析、错题重组考试的监考和批阅试卷外,还要参加年级段的考前动员会、考后分析会、学校的例会(每两周一次)、全校的考试分析会、课改竞赛、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课改讨论会。这些各种活动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导致教师对此颇有微词,更没有时间探索新课程改革中的深层次的东西。不可否认有些会议对教师深入了解新课程是有益的,但是职能重叠和频率过高反而会让教师对新课改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2.民办中学教师教学技能有限和观念陈旧导致新课改的效果不佳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提出有活力的课堂应当具有六个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长度。”所谓参与度:即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主张在一般的课堂中,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50%;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动脑的程度,学生通过与教师与同伴的共同活动,观察、模仿、体验、互动中学习。[5]但是,基于民办中学领导层对“升学率”和分数的狂热追求,教师在民办中学的“立足之本”就是分数,在这思维促使下,很多教师只能尽可能地把全部的考点和知识点给学生讲清楚,以求获得较好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在这种思维和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往往凭借自己狭隘的经验而采用近乎封闭的方式编写教案,并且大部分课程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探讨会占用教师的讲课时间,使很多学生接受知识的机会被挪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因此部分老师排斥合作,沉溺于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之中,缺乏教师间的合作互动,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民办中学学生的素质对新课改有一定的制约

民办中学学生总体基础较差对新课改会造成不利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办中学对民办中学有很大的不对等优势,老百姓更愿意让孩子进入公办重点中学,认为这更有保障和更光荣,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可能仍然存在这些观念。成绩好的学生大多选择公办重点中学,那些无法进入公办重点高中的才进入民办中学,因此民办中学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公办重点中学的学生基础差,在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上都相对较差。实行新课改,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与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知识架构无法对接,对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抵触心理。以某中学的高一历史为例,一些学生对中国朝代的正确顺序还不能掌握,更别提其他更深层次的拓展的知识和能力。民办中学的学生的基础总体相对较差,对新课改的进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民办中学的蓬勃兴起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国民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民办中学新课改能否成功,对于中国新课程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影响巨大。以上笔者略抒浅陋之见,对民办中学的新课改有所启示,推进民办中学的新课改,把中国的教育事业推向辉煌。

参考文献:

[1]周小山,肖成全,严先元.教师教学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朱世雄.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2).

[3][4]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办中学 教师专业发展 现状 原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5-0029-03

当下,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作为新型的办学机制在满足人民对教育更广泛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做出的贡献,已得到社会的认同;在提供特色的、精品的、优质的和适应特殊群体需要的教育有其优势。现在对民办教育的研究,已不再是能不能办的问题,而是怎么办好的问题了。

本人从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中学(高中)一线的教学工作,与民办中学有一定的接触;2013年9月受市委教育工委选派挂职福州超德中学,深入教研组、处室、课堂,对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福州超德中学创办于2000年,原先为全日制高中学校。2013年9月起经上级部门审批招收初中学生,目前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本文主要以福州超德中学为例,来分析福州市民办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模式提供现实依据;也希望通过对福州超德中学教师情况的调查来寻找福州市民办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可归纳的经验与规律。研究方法上,除采取问卷调查外,还通过与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任课教师访谈等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各所民办中学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教师的人事、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操作方式不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尽管如此,作为福州市的民办中学,处于同样的政策背景和地域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现状还是有共性的地方。

一 民办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1.教师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当今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尤显必要,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决定了教育的品质。

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美国部分学者甚至认为“在教育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比其他变量重要得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举办、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师业务进修培训,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然而在民办学校,尤其是民办中学,由于社会、学校、个人等因素的制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却很少。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民办中学生存发展的现状来看,促进民办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更是迫在眉睫。当民办教育发展的困难不在于人们的观念、也不完全在于国家的政策等外在的、客观的原因的时候,师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民办中学发展的瓶颈,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可以说,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尤

其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民办中学的办学与发展。

2.学校教育与教师个人发展双赢的需要

在福州,民办中学有初中、高中、完中三种类型。总体而言,民办初中生源不愁,名气好的民办初中生源质量远远优于公办初中;而民办高中处境就艰难多了,生源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聘用与稳定性;民办完全中学一般也是初中优于高中。

相比于公办学校,民办中学教师流动性大,民办中学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还不健全,加之生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本身对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不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民办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投身民办教育的老师们功利、易流动的一面,也应该考虑到他们现实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追求,要以人本的思想去观照、认识他们的处境,从而寻求学校教育与教师个人发展的双赢。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1.有专业发展的期望,但热情不高

在关于专业发展期望的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有专业发展的需求,82.4%的被调查者有专业发展的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培训等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与同行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他们对专业发展的期望是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进课堂教学实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多数教师只停留于上课,上课之余用于钻研教材、学习交流的时间较少,集备教研往往有名无实,更谈不上其他的业务进修培训。

2.教科研氛围不浓

总体而言,民办中学缺乏教科研的氛围,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一种自发或应需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凭着教学经验或根据教科书(教参)进行教学设计占主流,碰到问题,大多是自己钻研或求助网络。只教不研,有教无研的情况较为普遍。在调查中发现,有开过市级及以上公开课的只占11.8%,只有8.8%的人曾经在公开的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过论文,有55.9%的人没写过或发表过论文,有29.4%人表示想写但不知怎么写。多数教师对于参加教科研活动兴趣不大。

3.继续教育投入少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上,学校的态度是支持的,但不太重视,缺少推进的举措。教师参加专业进修一是不能影响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二是不需要学校经费支持。这样一来,民办中学教师自己更不会主动要求参加专业进修,只有极少部分特别热爱教育的教师和部分想要晋职或跳槽的教师才会主动要求进行专业进修。

民办中学教师除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岗位培训外,几乎没有参加其他专业进修的机会。在对教师进行调查与访谈的过程中,当问到“您在工作以后是否有过外出学习的机会”时,几乎所有受访者的回答都是“否”。可以说,民办中学在教师培训上投入非常少,而且教师的继续教育大多属于个人的行为。

4.工作量与工作压力

通常来说,作为教师,用于教学业务的时间(工作量)应大于70%,用于管理工作的时间应小于20%。而在民办中学中,用于教学业务的时间与用于管理工作的时间往往有些倒置。这其中有校情、生情的因素,有教师个人的原因,也与民办学校的高效益趋向导致的掠夺性运用师资有关。

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多数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大。在问卷调查中,有70.6%的被调查者感到压力较大,20.6%的人觉得压力很大,而压力主要来自于学生的难教与难管,还来自于升学及学校的各种要求。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有专业发展的目标和需求,但在思想动力、学校氛围、发展途径、物质支持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阻滞。

三 原因探析

1.创办者及管理体制的原因

第一,创办者的“赢利”思想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一所学校以什么样的理念指导师资建设、进行学校发展规划等,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办学的成本因素上看,民办学校用于教师的讲课费、工资通常占支出的10%~20%,最多不超过30%,办学费用更多的是用于学校的硬件建设、校舍租赁、开拓生源等,其中校舍租赁在支出中占很大的比重,而教师的专业进修、培训费用往往是不在办学成本预算中的。校长或创办者对教师往往是“只用不养”,对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发展)的支持多流于口头,缺少经费的支持与时间的保证。久而久之,教师专业进修可有可无,教师参与进修培训的愿望日渐减弱。

第二,民办学校的高效益趋向导致的掠夺性运用师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访谈中了解到,民办中学教师大多课时满、负担重,一人往往身兼多职,例如,有一位处室主任,身兼教研组长、年段负责人,同时还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试想,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下,专业进修又哪有精力和时间保证呢?

第三,师资流动性大的因素。民办中学的用人自主性本来就比较大,而且协议(合同)通常是一年一签的,师资流动性大是可想而知的。有时一年更换的教师达到近一半。频繁的师资流动使得创办者不愿投入经费进行教师培训,导致“只用不养”;而对于刚到一所新学校的教师来说,则要花不少时间去适应新的校情、生情,也不利于专业发展。

第四,缺乏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与氛围。民办中学教师的组成是多样化的,但在年龄结构上呈较明显的两极化,因为退休教师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占了较大的比例。退休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对他们来说,专业发展那是年轻人的事,与他们无关;而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有专业发展的愿望和目标,但专业发展的途径有限,同龄人之间由于存在着潜在的竞争而难以做到真正的同伴互助,不能形成相互激励的氛围。而多数的民办中学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还不健全,未能对专业进修培训进行有效地推进。

2.师资培训实效性差的原因

上级教育部门对师资培训十分重视,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举办、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然而,对于民办中学的教师来说,面对的现实是除了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岗位培训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培训机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体制不同,校情、生情不同,这样的岗位培训对于民办中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存在较大的反差,难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参加培训渐渐成了“应付”或者“应命”。

3.教师自身的原因

第一,职业态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不乏因热爱教育而选择当教师的,但更多的人则是把教师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职业);对教师职业的满意率并不高,当然这种满意率有工资待遇的因素。

当问到“如果让您重新选择职业,您还会当老师吗?”时,明确表示会继续选择当老师的,只占受访者的38.2%。可见,很多民办中学教师是抱着“只是一份工作而已”的心态,缺少一分对教育的敬畏之心,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发展的热情却与日俱减。部分教师能坚持专业提升更多的是为了应对“优胜劣汰”,实现能往高处走的愿望。

第二,超负荷工作带来的倦怠感。目前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升学考试、角色职责、工作负担、工作聘任、职业声望、职称评聘等。民办中学在工作压力方面尤其突出,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接受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大带来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倦怠,也降低了自身专业发展的渴望。

4.生源素质的原因

生源素质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教学相长,诚为至理。福州市的民办中学往往是两个极端,热门的民办初中生源爆满,生源质量高;而民办高中招生压力很大,往往难于招满,且生源质量偏低。民办高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而可以说多数是无心向学的。这对教师备课、上课的积极性是个打击,因为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难以起到多大的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心血的浪费,导致教师的挫败感增强。教学中缺少了来自学生的促动力,教师就很容易放松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久而久之,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也就会有所减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教师(70.6%)只是有时会(偶尔会)感到自身的不足。生源素质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师“只是一份工作而已”的心态。

总而言之,民办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明显地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民办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系统有效的继续教育体系;二是民办学校的高效益趋向导致的掠夺性运用师资和学校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较高的、持续性需求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三是民办中学教师的流动性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立足人本理念,从政策体制、学校管理、教师个人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来促进解决。

参考文献

[1]林人俊.福州市民办中学教师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6篇

目前,我市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499所,占全市学校总数3463的14.41%。民办教育资产总值为18.15亿元,教职工9156人,在校学生12.35万人。其中今年上半年新批民办学校46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2所,幼儿园39所,培训学校4所。我市民办教育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成绩。

1.民办学校办学档次整体提升较快。

我市关于“支持合法办学,打击非法办学,鼓励优质办学”的管理策略初见成效。截止目前为止,全市75所民办学历教育学校中,优质办学占80%,受到欢迎。其中,全市8所民办学校评为省市重点和市级示范学校。其中麻城市博达学校、麻城市华英学校、罗田县育英高级学校、蕲春县益才高级中学、鄂东华宁高级中学、黄梅县晋梅中学、黄冈外国语高级中学等7所民办学校被评为市级示范学校,黄梅兴华中等专业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今年有麻城市华英1所义务教育学校被授予省级五星级民办学校。蕲春县益才高级中学、黄冈市代代红幼儿园受到国家教育部表彰。黄冈市育英学校受到全国民办协会表彰。麻城市博达学校等7所学校,黄冈市代代红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和姜炎清等5位中小学校长,姚秀玲等5位园长和刘建斌、杨凌等40名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奖励。

2.民办学校质量提高,参加高考、中考效果明显。全市优质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弥补了我市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其中23所民办高中高考成绩较为明显。其中罗田县育英高级中学486人参加高考,上本科线312人,其中徐露同学文科571分,获全县第一名。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1300人参加高考,上一本线63人,创该校新纪录。据黄冈中学报道,该校今年高考前20人中,来自全市民办初中生源占8人。团风县楚天学校高考考场实现了全空调配置,填补黄冈市高考考场无空调配置的一项空白。全市民办初中应届毕业生参加中考成绩突出,中考过重点线225人,占应届毕业生25%,其中达到黄冈中学录取线82人。

3.无证办园的现象大幅减少,高档次幼儿园不断增多。我市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通过发展民办幼儿园完善幼儿教育体系,其中民办幼儿园占97.82%。目前9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了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工作。经过清理整顿,全市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大幅提升,比建高档次幼儿园热度不断攀升。目前具有高档幼儿园的县市区有:团风县、黄州区、武穴市、蕲春县、黄梅县、英山。其中武汉大学团风县小太阳幼儿园投入1200万元,建成黄冈第一家有塑胶运动场、墙壁和地板用泡沫装璜等高档设施设备的幼儿园,建筑档次为全市之最。

4.我市关于民办学校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按照国家惠民政策,市财政局和教育局高度重视,组织专人,召开专题会议,在落实了全市13所民办中职学校贫困生补助359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市直与公办学校同步落实了5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公用经费共计160.56万元。落实此项惠农的政策意义大,效果好,受到民办学校和新经济实体、个体工商户及择校生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欢迎,使民办学校在读的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在年初国家七部委惠农政策检查中,我市此项政策落实迅速得到七部委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称赞。

5.民办教育配套政策加紧制定和实施,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储备后劲。

按照市政府关于民办教育要做到“三落实”的精神,我市加快制定民办教育配套政策。市政府关于起草的《黄冈市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已数易其稿,择机颁布施行。全市有7县市区制定和颁发了支持民办教育配套政策性文件并加大实施力度。1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社管办,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21人,其中团风县、武穴市、麻城市成立了专设机构;麻城、武穴、团风等县市,由教育局发文明确乡镇中心学校设民办教育专干,工作积极主动,为持续健康发展民办教育,有利于教育深化改革探索和积累经验。

6.民办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民办教育的办学环境逐步优风,民办教育的教师地位进一步提高,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参政议政能不断加强。全市民办学校已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7人,其中有4人选为市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今年全市通过“两会”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提案和议案有56件,其中市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提案和议案4件,比上年增加50%。继罗田县育英高中校长汪士林去年被选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之后,今年四月,民办红安县外国语学校校长汪建民被红安县委选拔任命为红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团风,英山,黄梅,红安,武穴,罗田等县市区的民办学校教师除享受公办学校教师的相关同等待遇外,在公办教师选聘中,民办学校的教师也纳入同期管理,民办学校教师被选聘为公办教师后,仍在民办学校任教的,其教师资格实行“三实现一恢复”。

7.加强对外合作办学工作研究与管理。据初步统计,全国未经授权擅自打着黄冈牌子办学的共88所,比上年度增加50%,遍布除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其中自称“黄冈学校”的25所,自称“黄冈实验学校”的48所,自称“黄冈中学分校”的15所。在这些所谓的“黄冈学校”中,办学认真的数量很少,大量的是以营利为目的,名不副实。有的甚至在黄冈拉的草台班子,到外地办“黄冈学校”,也自称是黄冈名师,黄冈中学的质量,严重败坏黄冈教育的名声。根据市政府保护和发挥黄冈教育品牌的精神,我局代拟的《黄冈市对外合作办学管理意见》已三易其稿,修改完毕后,将争取早日提交讨论通过。

三、存在的问题

1.民办教育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策落实、管理落实)”落实还远未到位。特别组织落实工作到位做得不够。民办教育管理工作量大、责任大,极易造成负面作用。

2.审批民办学校不够规范。应该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办理,按《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规定“六独立”条件审批。有的同志不懂,也不问,善自作主,留有行政审批赎职隐患。

3.在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有的县态度不坚决,至今未彻底完成。

4.整体实力不强。县市区之间民办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幼儿教育发展缓慢,幼儿园规模大实力强的只约占总数的20%。办园条件好的少,较差的多,接送学生和幼儿的校车和学校安全、卫生和食品饮水等方面重大隐患。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7篇

捐资助学、办教育,历来是企业界有识之士的选择,在这方面声名最为显赫的毫无疑问当数我国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荣氏家族。荣氏家族,是以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荣氏家族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为例,从1906年起,荣德生先生先后在无锡创办了公益小学、竞化女校等8所小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中学,1所大学和1座藏书近12万卷的图书馆。荣德生先生一生办学,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大学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男女并进,成绩斐然,至今,在无锡还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一百多年来,荣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员传承祖训,积极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无锡官方媒体《无锡日报》如此评价:这些年来,荣氏家族对教育的热忱始终如一,荣家一代代有识之士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投资、捐资兴学的义举不胜枚举。荣氏家族潜心兴学、薪火相传的义举,值得后人永世敬仰。

1986年,荣毅仁先生到公益中学和江南大学视察,并代表荣氏家族向江南大学捐赠300万元。2007年,荣德生先生创办江南大学60周年之际,嫡孙荣智健先生回到江南大学,参加纪念活动,捐资6 000万元,以推动江南大学的高水平建设。

2008年,为支持与配合无锡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荣氏第三代传人――荣德生先生的嫡孙女荣智丰女士通过竞标出资举办无锡育才中学,成为民办育才中学的董事长。然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此后4年,却深陷体制困局,教育理念无法顺利推行,随着矛盾激化,遭遇教师罢课“逼宫”、管理部门维稳“劝退”――董事会被“赶出”了育才中学,接管学校的管理部门则传话期望她退出办学,以显示荣家高风亮节。

这件事至今仍未得到妥善处置,无锡市其余几所民办学校予以了高度关注,因为荣智丰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事件的走向将影响无锡市办学体制的改革。

校舍难题

荣氏家族如今已经有了第五代,除少数继续留在大陆,大都旅居海外,荣智丰女士即常居香港。2008年,无锡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拟将包括育才中学、外国语中学在内的3家原公有民办学校转制为民办学校。在无锡当地家喻户晓又有着捐资助学传统的荣家自然成了当地政府的首选,当年,无锡市有关部门通过渠道找到了身在香港的荣智丰,希望她能积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荣智丰欣然接受,积极准备竞标。根据无锡官方材料记载,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从2008年6月18日起,采用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学校的举办者,通过对办学理念、办学方案、办学目的等等一系列的审核,以及各个环节的投票竞争,荣智丰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接掌无锡育才中学,成为学校的董事长。

育才中学原是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所属的公有民办学校,创建于1998年,有34个班,1 500多名学生,140多名教职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育才中学改制时一并接纳原无锡江南中学实验分校的教职工和学生。

当地所谓的“强强联手”,实际是将无锡江南中学实验分校这个“包袱”给了荣智丰,尽管育才中学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师资,但荣智丰还是应允了。她表态:“投资办学不求回报,只为发扬荣氏家族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的传统。”

2008年8月28日,育才中学交接仪式在著名的梅园荣德生铜像前举行,无锡官方媒体当时的文章认为,这意味着无锡市招商引资办教育的全新教育投资方式“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的确,育才中学的改制被寄予厚望,也成为无锡教育改革中的一件大事,荣智丰当年入选了无锡教育“十大年度人物”。

对于荣誉,荣智丰并不看重,她雄心勃勃地想搞好教育,当年的教师节,她很激动地亲笔写信向全体教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并设立了“育才教育基金”。荣智丰还公开承诺,育才中学虽然改制为民办,但仍将为非营利单位,所有办学积余都将用于教育发展。

“荣家在教育上历来注重公益性,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荣智丰强调。然而,办学的艰辛显然超出了荣智丰的预期。首先面临的难题是校舍,育才中学改制后不久,就因为市政规划建设,校区被一条市政道路一分为三,造成1 600多名师生上课难,不得已,初一部分班级借用无锡一女中的校舍上课,但学生为此要步行15分钟,十分不便。

“学校附近还有一个巨大的垃圾场,环境恶劣。”育才中学副董事长胡锡昌对此不解,“招标时,校管中心并未告知我们存在这个市政规划。”

尽管被动,但荣智丰认为还是应该顾全大局,克服困难,配合市政建设,她开始在各个部门之间奔走协调,无锡市教育局建议,要么在无锡找到一个整体容纳育才中学的办学场所,要么协调一块教育用地建造新校园。

2010年,在无锡市委统战部的协调下,无锡市校管中心将原无锡第三高级中学的校舍整体租赁给了育才中学。

但校董事会与校管中心签订租赁合同时产生了分歧――校董事会期望能签订长期合同,以免学校总是搬来搬去,造成办学不稳定,但校管中心坚持一年一签;校管中心认为育才中学不需要整个第三中学的校舍,提出要在第三中学内安置公办湖滨中学高三年级的两个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湖滨中学申报四星级重点高中,并要求在省教育厅工作组前来检查时,在学校门口只挂湖滨中学的校牌。

这样的要求,荣智丰自然是不能答应。胡锡昌还认为,育才中学是三年制初中,与湖滨中学高三年级两个班混在一个校区,不利于管理。

这是双方的第一次摩擦,荣智丰不答应,校管中心就不肯签租赁合同,无奈,荣智丰妥协了。

校管中心坚持校舍租赁合同一年一签,后来胡锡昌才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几乎每一年,校管中心都会提升租金。

遭遇坎坷

董事会反映,无锡市校管中心当时还曾提议,由无锡市校管中心推荐人员担任育才中学的法人代表,荣智丰担任名誉董事长即可,如此,校管中心可以进一步给育才中学配置无锡市教育界的优质资源,以此办好无锡一流的民办学校。

荣智丰认为这与无锡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精神相悖,也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发展,因此断然拒绝。在校长人选的问题上,无锡市校管中心也曾想插手,但同样遭到荣智丰的拒绝:“我们想培养符合我们教育理念的校长。”

尽管与校管中心发生了一点不愉快,但校舍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为了办好育才中学,荣智丰调动了自己乃至荣家的社会资源,请来上海育才中学原校长朱吉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书记邓志伟等人担任董事,组成了一支教育专家团队。

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董事会制定了育才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三个方向:一,为提升师资力量,施行全体教师轮训计划;二,鉴于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待遇上的不平等,尤其是退休后民办教师无好的保障,董事会希望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或成立针对民办教师退休后保障问题的基金,每年办学后的结余可以为此拨出一部分;三,积极探索国际化交流合作,打造办学特色化,增强竞争力。

对广大教师职工而言,最为关心的其实还是自身待遇问题,各地的民办学校创办初期,普遍通过高薪吸引公办学校的优质师资力量,但近年来公办教师的待遇在逐年显著提高,与民办教师的待遇差距在缩小,以育才中学为例,教师工资比公办教师高出不过15%左右。公办教师编制背后的福利尤其是退休后的待遇,又进一步加剧了民办教师的不公平感与失落感。

“2010年后,优质师资开始向公办学校回流。”在无锡,有无事业编制的身份对教师而言还意味着社会地位的不同,民办教师似乎感觉上低人一等。因此,民办教师普遍期望与公办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甚至期望“退民返公”或“民有公办”,后者,既可以享有民办的高薪,又可以享有公办的福利。

师资力量流失的情况逐年趋重,据董事会反映,校管中心以“解决编制”定点挖走民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育才中学累计已经流失了约30名骨干教师,剩下的多是工作两三年的年轻教师。

与育才中学同一年转制的无锡市外国语中学也面临同样的压力,校长田胜龙介绍,学校近年来每年都有七八名教师被公办学校定点挖走,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被动。

董事会认为无锡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并不健康,主要问题出在民办教育并没有真正被纳入无锡教育一盘棋中统筹规划,而是当做包袱一样被甩了出去,让民办学校自生自灭。除了师资力量流失,民办学校还遭遇了其他一些不公正待遇,比如招生指标遭遇钳制,生源遭遇不公平竞争,“排挤”严重。无锡市近年来推行高位均衡化发展公办教育,每个区打造一所“明星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将每个区最好的教师调配至“明星学校”,同时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加以扶持。

田胜龙认为,这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搞乱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胡锡昌则认为打造明星学校加剧了生源截留,导致民办学校招生陷入被动,生源质量不高,继而会影响升学率,一步被动,步步被动,形成恶性循环。

对育才中学而言,由于校管中心租赁场地时强行搭配湖滨中学两个班,也导致两个学校之间的矛盾。无锡市原第三中学的校舍很荒唐地出现了一个校区两所学校的现象,两所中学都在校门口挂上了自己的校牌,结果引发“校牌保卫战”,一度还动了手,最终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两所学校校牌并列摆放,这一现象延续至今。

更让育才中学难以接受的是,湖滨中学似乎就快要“鸠占鹊巢”,使用的第三中学校区从原来的高中两个班变为了湖滨中学初中部。

荣智丰要求校管中心解决校舍问题,但一方面校管中心将年租金从140万元涨至170万元,还给出了一个指导意见――湖滨中学要打造一流高中,希望育才中学整体搬走,至于场地问题,民办学校应该自己积极想办法解决。

事实上,为了保证育才中学的长期发展,荣智丰的先生已经准备了上亿元资金准备进一步支持育才中学的校舍建设,无奈的是,教育用地在寸土寸金的无锡属于紧缺资源,一时很难拿到。

场地问题得不到解决,各种矛盾却交织在一起逐步发酵。

罢课事件

2011年10月,在管理上一直坚持自主性的育才中学董事会,由于前任校长的离职,董事会听取了教育界有关人士的建议,聘请了无锡市教育界退休人士刘兴璋担任育才中学新一任校长,聘期一年。

刘兴璋此前曾是无锡市外国语中学的党支部书记,外国语中学改制后,刘兴璋与校长高晓芳被外国语学校董事会沿用,之后一年左右,被辞退。究其原因,记者在采访外国语学校时了解到,校长、书记与董事会关系紧张,群众基础差,年终民意测评,很多教师给校长、书记打零分。

刘兴璋担任育才中学校长后,荣智丰逐渐发现,他似乎并不认同自己的教育理念,因为荣智丰教育国际化的计划在刘兴璋这里遭遇阳奉阴违,迟迟得不到推行。更为严重的是,无锡市曾发文严格禁止乱补课办班收费,禁止组织或变相组织学生校内、校外集体补课和集体自习,更不得以补课名义收费,然而,董事会却发现刘兴璋组织了育才中学800人次的学生进行校外有偿补课,四门学科,向家长收费每学期6 400元,比育才中学的学费还要高。

非但如此,刘兴璋还将育才中学的现职老师安排到这个校外补课点上课,每节课给老师五六百元的上课费。“以至于不少家长反映育才中学的收费怎么这么高,一年达到两万多元。”董事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介入学校的管理。

校外培训点是一个名叫恒博的教育培训中心,背景复杂,一种说法是有无锡官方背景。据董事会了解,无锡市好多学校的学生都在此补课,教育局长要求董事会必须制止校外补课问题。

校外补课确实成为教师们不菲的外快,胡锡昌调查发现,学校的风气变得让人担忧,“老师跟校领导关系好,可以去补课,关系不好就被排挤,这哪像一座学校?!”几个因素的叠加,让董事会决定介入和加强学校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要推进教育国际化,办国际英语特色班。

董事会与刘兴璋摊牌,制止校外补课。这件事成了“育才事件”的导火索,2012年9月7日,刘兴璋告病回家。

董事会很快意识到触动的是一个团体,而非一个人。一方面,通过校外补课,部分教师已经与学校管理方结成了利益同盟,另一方面,教师们对自身身份问题的普遍关切被利用了。

矛头首先被指向国际英语特色班――初三(13)班,校德育主任进入特色班家长会要求部分家长立即退班,第二天他辞职去了社会培训机构,而初三(13)班的学生遭受其他班级的言语攻击。“为办好特色班,董事会从上海聘请了一名副校长,对上海来的人,教师们有危机感,抵触,最关键的是,有人散布谣言,诋毁董事会搞小班化,以后会裁员,造成了人心不稳。”

事实上,作为无锡市政协委员的胡锡昌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老师的待遇问题,连续两年提案建议成立地方政府牵头、民办学校承担主要费用的民办教师基金,以解决民办教师退休待遇问题,但得不到采纳。在这样的情况下,董事会也曾与保险公司商议开发一个险种,弥补民办教师退休待遇,如果效果好,将作为样本在无锡推广。“可惜,教师们并不知情。”

鉴于刘兴璋不肯主持工作,且聘期到期,董事会不再聘请其担任校长,但学校80多名教师联名要求刘兴璋回校主持工作。此后事态一发不可收拾,一些教师编写并散发《无锡育才中学十问》的材料,向当地政府提出诉求。

10月23日,董事会得知教师将在第二天罢课,立即向派出所、教育局报告,但官方未能采取有效干预。10月24日,校办副主任、教务副主任等印刷了近2 000份《告家长书》,要求班主任下发给学生带回家,“家长不签字,就不要来上学”。

10月25日教师开始罢课,举牌要求“董事会滚开”、“退民还公”,并组织部分学生走向社会散发传单。国际英语特色班的两名新加坡外教坚持上课,却因此遭到围攻。

罢课持续了两天。这一事件影响恶劣,以至于复课当日,近百名家长要求退学。

育才僵局

耐人寻味的是,罢课事件原本至少不会首先在育才中学爆发,就在育才中学事件发生前夕,外国语中学分校的部分教师也在酝酿罢课,草拟的传单材料题目也是针对外国语学校董事会的“十问”,教师诉求同样是赶走董事会与学校“退民返公”。所不同的是,策划罢课行动的外国语学校分校老师到总部游说其他教师加入时,被校长田胜龙及时发现。

外国语学校领导说,当时劝解老师要明白两个道理:一,对董事会有意见可以提,但不能发泄到孩子身上,否则只有一个后果,家长们给孩子择校时用脚投票,要知道归根结底是家长养活我们的;二,不会因为罢课闹事,民办学校就变为公办,改革不可能走回头路;三,目前有渠道让民办学校的老师凭自身能力去公办学校,他们不应该闹事。

对民办学校而言,衔接董事会与教职工之间的校长角色至关重要,田胜龙认为,校长必须与董事会一条心,校长要懂教育、董事会要懂经营规划,两者结合,互相尊重。外国语学校的罢课策划就此被校领导压制住,“我们这里没闹起来,他们(育才)那里倒闹起来了。”

针对部分教师散发的“育才十问”,荣智丰一直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市进驻育才中学的工作组给予一个明确的调查结论,因为这当中污蔑董事会“敛财、抽逃资金、几个月不发教师工资”,甚至还污蔑“将学校资金用于荣氏祭祖”。荣智丰说,五年来她对育才中学苦心经营,从第一年学校亏本100万元,到事发前结余2000多万元,完全兑现当初纯公益的承诺,市工作组进驻学校半年来的账目审计事实上否定了罢课组织者的所有指责,但审计结论却迟迟未宣布。

“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将脏水泼到了荣家。”荣智丰觉得感情很受伤,记者看到她提供的相关证据上,针对她本人以及荣家的言语不堪入目。

然而无锡市工作组进驻育才中学半年来却没有给荣智丰一个明确的调查结论,相反,荣智丰以及董事会全体成员却被“赶出”了学校。学校的三章――公章、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私章被收缴,董事会对学校的合法权利被停止并剥夺了。

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在育才中学成立了排斥董事会及出资举办者的“管委会”,接管育才中学,并在无任何合法合同聘用手续前提下安排刘兴璋为校长,一些带头罢课的教师被涨工资,国际英语特色班被取消,新加坡国际交流项目被否定,导致荣智丰陷入国际纠纷。而另一方面,这个“管委会”却与校管中心签订了原本存有争议的巨额校舍租赁合同。

关于成立无锡育才中学临时管理委员会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明确:育才中学是一所民办中学,管委会要切实履行好学校董事会的各项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民办学校运行机制,并帮助学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稳定教育教学秩序,维护教师正当权益。要支持学校领导班子加强管理……努力把育才中学办成全市一流的民办学校。

记者调查发现:在接管育才中学后,校管中心抽调了江南、一女中等几个名校的负责人前往支持育才中学的重整。表面看,学校秩序已恢复正常,但这种稳定其实很脆弱,因为教师最为关心的身份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一些教师在接受采访时噤若寒蝉,他们表示,董事会与校管中心两边都不敢得罪,“编制问题能否解决心里没底,但又怕董事会回校后秋后算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对本刊表示,期望董事会与政府妥善处理育才中学问题,真正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让教师安心教学。

荣智丰认为,学校出了突发事件,说明管理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校管中心暂时接管也是说得过去的。但问题是,对这份《通知》,负责处置育才中学事件的各个部门却遭遇阳奉阴违,一方面学校内有人散布“董事会不会再回来了”的言论,另一方面,荣智丰对本刊记者表示,地方高层让人传话给她,大意是,让董事会出局是“民意”,荣家是有委屈,但荣家历来大度,荣董你就高风亮节退出吧。

“这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是假改革!”荣智丰不能接受,她透露,其他几所民办学校的董事长私下里期望她要顶住压力,因为大家感觉到一股针对民办学校的“暗流”,一旦育才中学董事会被赶走,他们将“唇亡齿寒”。

记者就荣智丰反映的问题向刘兴璋求证,他回绝了采访,要求记者去找无锡市校管中心副主任许敏。许敏对本刊解释,校管中心只是临时代管育才中学,而非“接管”,董事会也只是暂时被停止了管理权,目的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刘兴璋是校管中心请来的临时校长,严格意义上应由董事会任命。至于育才中学的走向及与董事会如何协商,由市教育局负责。

许敏坦言,教师对自身的身份问题有诉求,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暂时难以得到解决,他认为董事会在行使管理权时与教师可能没有沟通好。

记者就育才中学的问题进一步采访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过丹表示:“事件正在处理过程中,只能讲这么多!”

这起纠纷目前还在僵持阶段,有一种声音本该最值得重视,却被一直淹没在嘈杂中――育才中学多名学生家长接受采访时难掩失望,甚至愤怒,他们认为学生的教育权首先应该得到纠纷各方的尊重。

“孩子不能成为你们斗争的工具,更不能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有家长表示很担忧。

(来源:《新民周刊》 杨江/文)

当事者说

如果政府真正科学地、积极负责地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去思考民办教育的发展,民办教育就一定有希望

专访无锡育才中学董事长荣智丰

近日,荣氏家族第三代传人、育才中学董事长荣智丰女士接受了记者专访。她温文尔雅,交谈过程中始终没有谈及自己的得失。她说,办学本来就不是冲着利益而去,民办学校是公益事业,让她焦虑的是民办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把矛盾摆出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充分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造福于民。

育才中学的矛盾是改革的阵痛

记者:董事会被迫离开学校已长达半年,校管中心接管了育才中学,这会不会影响您办学的信心?

荣智丰:我办学的信心坚定不移。荣家历代注重人才的培养,捐资办学,因为教育事业承载着中国未来的希望。从我爷爷开始,在当时的无锡地区一共开设了中小学、大学共10多所,我也正是秉承祖训才回家乡投标举办育才中学的。荣家在海外有很多资源,我本人受过国外高等教育,也了解国外教育的优势,有信心有能力办好教育。

育才中学的事不能简单看做是董事会与教师,或者董事会与校管中心之间的矛盾,要看到,这是我们三方共同面临的体制改革的难题,以我们之间的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也可以说育才中学的矛盾是改革的阵痛。

这件事不会影响到我对民办教育的信心,反倒让我觉得自己作为连续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更应该与政府、教师一起探讨民办教育的出路,改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会很激烈,这都正常,关键是,我们要团结起来,群策群力,共同攻克它。我相信这场危机也是一个机遇,一旦解决了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将极大地促进无锡市的民办教育事业。

记者:育才中学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最终表面化,您如何看待这些矛盾?

荣智丰:处置育才中学的问题,不能将矛盾混淆,要区分开来。广大教师职工的诉求只是自身的身份与待遇问题,这在民办学校具有普遍性,我本人非常理解教师们的这种关切,并认为无论是董事会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予以重视。民办学校不能等同于企业,毕竟首先还是教育事业,教师也不能等同于企业职工,政府部门不能以改革的理由,将民办学校的教师“甩包袱”,即便民办性质,基础教育是法案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教师身份及退休后待遇问题首先还是政府的义务。

育才中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人违规补课甚至违法收受商业贿赂,这些行为也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董事会当然要管。董事会自2008年以来一贯依法治校,在理顺学校财务管理问题,董事会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上也作出了不少努力。

问题是,个别人的诉求与教师有着本质区别,当董事会要对学校内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管理时,教师对自身权益的关注被他们利用了。继而学生被裹挟其中,推到的前端。这是让我最痛心的,不管对董事会有多大的意见,不管对改革有多大的不满,身为教师不该逼迫或教唆未成年学生离开课堂。

我很高兴地看到现在对民办学校有《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保护,但法律关键还在执行,我希望政府在处理和支持民办教育方面的问题上能依法行政。

如何办好民办教育

记者:举办育才中学已有5年,您对办好民办学校有何心得?

荣智丰:政府必须加深对发展民办教育的认识,认识的深度决定着政府决策的高度和工作重视的程度。政府要自省是否真正认识了民办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这些话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改革也不能搞形式化。要实实在在落实在政府的工作规划、工作目标中并赋予相应的政策措施。

记者:请具体展开谈谈?

荣智丰:首先,要结合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行政区域的调整、城市建设的拓展外延、农村城镇化规划建设等等,在教育配套中考虑合理布点,提供相对优越的条件,积极宣传引导并吸引民间资本兴办学校,认真落实,积极扶持。其次,政策措施的鼓励、扶持、促进,要区别对待,因校制宜,讲求实效。

对现有已办的民办学校,尤其是非营利性不求办学回报的学校,在创造校舍等基本办学条件上,在办学经费资助补贴上,在充实师资力量及师资队伍建设上,在生源均衡、推动特色办学及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政府要给予民办教育全力支持,体现民办学校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办学自,不可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更不能刁难阻挠,行政侵权。

而对于公办学校的现状,也要以改革、创新、发展的标准加以分析,除名牌中小学外,应该拿出部分学校改制转为民办学校。对那些师资队伍差、教育质量差、生源急剧萎缩、办学处于维持状态的学校,通过撤并转为民办学校,这样既可以节省公共财力,也可以推进民办教育发展。

记者:您认为政府应该给民办学校怎样的保障?

荣智丰:必须依法维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利,民办学校的各项合法权利如果得不到政府及司法机关的依法保护,民办学校就不可能生存,更不能健康发展。学校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政府首要的就是尊重法律,依法查处,特别是对公然对抗国家法律法规,煽动游行示威、罢课、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不得纵容、庇护、偏袒违法犯罪者。

当然,我不是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偏袒民办学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民办学校举办方有违规违法问题,政府应该同样依法处理。

不怕出现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

记者:改革不可能走回头路,很多教师其实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他们担心董事会回校后会不会对他们秋后算账?

荣智丰:荣家会拿自己的百年声誉做赌注吗?我愿意再次重申,董事会对广大教师的诉求是同情、理解并支持的,董事会将一如既往重视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出于对自身权益的关切,有一些冲动的行为,董事会也是能够理解的,绝对不会对教师打击报复,相反,这件事反倒促动我们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快对教师权益的保障。

记者:您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落实民办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地位?

荣智丰:一,占国家GDP 4%的教育发展经费,地方政府有多少用于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收取的2%教育附加费,有多少用于了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二,公办学校允许收取择校费,学校额外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待遇,却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对民办学校而言,优质生源被抢走,得不到政府扶持,只能靠提高学费标准,但显然这条路又行不通,民办学校发展进退维谷,严重影响发展;三,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教师都在从事一样的教育事业,一定要扭转目前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待遇上的不公平。实际上,民办学校现在毕竟是少数,以国家的财力,完全有能力给予民办教师同等的法律地位与各方面的保障。

改革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变成甩包袱。如果政府真正科学地、积极负责地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去思考民办教育的发展,政府、社会、公众都来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正能量,那么民办教育就一定大有希望。

记者: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荣智丰:民办教育刚起步,我相信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会不断完善,重要的不是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是如何去解决。

最后,我要向受到困扰的家长和学生真诚地表示深深的关切,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妥善处理此事。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全球化;民办教育;课程设置;尊师重教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82

有学者认为,教育全球化是全球所有区域间,为了实现教育行为的一体化,克服了地界限制与差别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教育活动的发展过程和现象系统。也有学者把教育全球化现象概括为教育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国际性教育组织的出现、全球教育共享技术的发展、全球教育相互依赖性的加强、教育本土化和教育相似性并存的趋势等等。无论学者们在理论上如何认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这就是教育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过去20年中国的中学教育深受全球化的影响,正如常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促使着中学教育与全球化接轨的同时,全球化背景下中学教育的“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笔者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中学教育民办教学的无序、课程设置的“跟风”以及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淡化等方面来谈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中学教育的“忧”。

一、民办教育的“无序”

全球化下中国中学教育办学模式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大量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依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近15万所,专任教师300万人,在校学生大约有4078万人,其中中学民办学校占着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预计中学民办学校的迅猛发展之势在今后将会继续持续下去。

教育私有化,将教育作为产业,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教育是社会事业,中学教育是没有民办学校的。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倡导的教育私有化、选择多样性、教育个性化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政策和实践。就在今年年初,中国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盈利性的民办学校,这无疑预示着民办学校将有望享受到更多的财政扶持和税收等优惠政策,无疑会推动民办学校的发展。

中学教育这种办学模式的改变,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市场的规律调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竞争中促使中学教育的办学主体公办学校内部的改革,推动中国教育整体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民办教育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天价收费、虚假宣传、教学质量差……这是众多家长对民办学校的印象,除此之外,很多非法民办教育充斥市场,乱象丛生,严重损害了家长和学生的利益。

因此,对于全球化下西方教育产业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我国首先应该合理规范和扶持好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当然也要坚持做好政府对教育的主导,尤其是在中学教育中一定要坚持将公办学校作为办学的主流。

二、课程设置的“跟风”

在全球化的“魔咒”下,学校各个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呈现出了明显偏向“市场化”需要的倾向。在全球化中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因此培养与这些国家的交流能力成为了各国学校语言类课程设置的重点,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英语课程在中国中学的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最终取得了与中国传统优势科目母语语文同等甚至有超出的地位,这在世界上是很难见到的。其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培养了大量的英语人才,有利于我国与说英语语种国家的交流,另一方面使得大多数一辈子没有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耗费了美好的青春而无大收获,同时也使中国中学生几乎丧失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机会,导致了除英语类翻译人才的短缺。当代的全球化是通过新技术的革命,特别是通讯技术的革命而不断推进的,在全球化的市场利益驱使下,各国教育决策者们认为不掌握新技能的人就会成为“新时代的文盲”,从而连基本的生计都会难以保障。这种情况使得各国课程设置明显的倾向于高度的工具性和技术性,而大大挤压了人文类课程,这在中国21世纪初,尤其是近十年的中学课程改革中表现的也非常明显,中国高中学校不仅增加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门技术类课程,而且将之纳入到了高考,并且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中已经逐渐接近于传统的人文课程历史学科。其导致的结果是掌握了技术,弱化了人文,对于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的教育全球化趋势中,我国的教育决策者应整理和扬弃我们教育的“遗产”,科学而不是盲目地引入“西式教育”,跟进形势而又要立足长远。

三、尊师重教风气的淡化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尊师重教风气是浓厚了还是淡化了,笔者认为是淡化了。在2013年国际教育机构巴乐基GEMS财团对全球教师的地位(受尊敬程度)进行了排名,在有美国、希腊、土耳其、以色列等21个国家参加的排名中中国教师地位排名第一位却受到了国内教师的一片质疑声。中国向来有尊师的传统,而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只有少数人认为学生应该尊敬教师,所以第一位不能说明什么,而国内教师的一片质疑声恰恰说明了教师们自身感觉尊师重教风气的淡化。另外,从中国近期不少省份教师的罢工和频繁出现的师生关系紧张和家校关系的不和谐也能说明全球化下教师感觉到尊师重教风气的淡化。究其原因,全球化的因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一: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师生关系的观念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教师地位。在多数国家被认为教师地位类似社工,在美国则被认为地位类似图书管理员,在英国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认为教师是应该尊敬的。

其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深受国外教育影响的中国教育改革者在大力学习西方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同时,忽视了对中国传统尊师美德的传承。

其三:在全球化下,电脑化信息系统正在不知不觉进行一场教育方式的颠覆――网络及远程教育改换着教育的场景,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的传统地位也受到了挑战。

第四:全球化下大量民办学校的出现和培训学校以及校外辅导学校的涌现,使这些学校的师生关系带上了很浓的商业味道,也降低了教师在社会上受尊敬的程度。

第五:市场化冲击下,从行业横向比较来看,教师经济地位下降,在中国西部等落后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全球化下中国教师地位的变化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比如师生人格上平等关系的构建是社会的进步,但是我们仍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地位,在社会上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这无疑是有利于中国教育发展的。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9篇

本刊本期发表长篇通讯《百姓满意的优质初中——来自衡阳市湘南实验中学的报告》,报道了该校与时俱进,适时转型,举办优质初中教育的经验和取得的令百姓满意的业绩,充分显示了民办学校优质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民办教育工作者认真一读。

湘南实验中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各类教育事业总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还是高中阶段的学校甚至大学,上学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上好学校的问题已成为主要矛盾。湘南实验中学的领导者审时度势,锐意进取,从当地实际出发,将原来以办普通高中为主转变为以办初中教育为主;将原来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起补充性作用的初中教育转变为办具有选择性作用的优质初中教育。经过短短7年多的努力,湘南实验中学已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的优质初中,成为所辖区域内响当当的品牌初中。现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前教育,毫无疑问,近两三年当然是以解决入园难为主,但两三年后入好园难又会变成主要矛盾。九年义务教育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最初也是入学难,民办小学和初中发挥过重要的补充作用,为解决义务教育入学难做出了贡献,但很快矛盾就转化为入好学难。毋庸置疑,我们的学前教育也会循着这个规律去发展的。

湘南实验中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这些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择校热”一升再升,择校问题十分突出。该校所在地常宁市,示范性中学的初中剥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普通高中后,优质初中教育资源十分短缺,有能力择校的家庭,纷纷将子女送往衡阳市区甚至长沙市择校就读。湘南实验中学的优质初中教育正是适应老百姓这种择校需求应运而生的。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有不同的教育需求,有对子女的多种期盼,且又具备择校的能力,这也是公民的一个基本权利,无可厚非。“要择校,找民校”。国家公共财政提供的基本公共教育,只能实行均等化原则,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包括优质教育服务的需求,相当一部分要由民办教育来提供。研究义务教育的专家们提出,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矛盾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推动区域内公办学校的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为群众提供公共教育的均等服务;一是引导区域内民办学校的优质发展,产生一批品牌民办学校,为有愿望又有支付能力的群众提供选择性的教育服务。为此,专家们建议在一个区域内,政府对公办学校要采取“扶贫”的办法,加强公办薄弱学校的基础建设,使“弱校”逐步变成“强校”;对民办学校则采取“扶优”的办法,通过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建成一批优质民办学校。通过“扶贫”,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相对均衡了;通过“扶优”,有一部分民办学校可以提供选择了。只有这样做,从长远看,择校矛盾才能真正得到缓解。专家们的上述研究成果和措施建议,不无道理。

今年5月,省教育厅启动骨干民办学校工程建设。并通过骨干民办学校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品牌民办学校,构建起骨干民办学校体系,从而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优质发展。我们坚信,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启动骨干民办学校工程建设的要求,将促进我省民办教育更加规范发展、优质发展。

民办中学教育范文第10篇

手机的铃声不停响起,他不敢随便接听。“债权人的电话一天几十个……”他忧心忡忡地说,“都是讨债的。”

韦世祥是广西宾阳县金龙中学校长。这所民办初中创办6年来风波不断,今年终于走到了“生,或者死”的关键时刻。

在他提供的资料上记载着金龙简单但绝不平凡的履历:宾阳县金龙中学创办于1995年8月,从最初只有3个教学班,180多名师生员工,发展到现在13个初中班7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62人。每年初中毕业生300多人,曾于1999年获南宁地区中考成绩综合评估二等奖。2001年6月与另一所民办学校宾阳县杰星中学联合办学,新的办学实体拟称“宾阳县金龙・杰星中学”。

“说起这几年来的办学经历,感觉就像走钢丝,常常半夜醒来就想学校的命运……”这个身心疲惫的30岁男人,早早就谢了顶,与照片上6年前大学毕业时英姿勃发的样子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这回,真怕绕不过这道坎儿……”他的眼神越来越黯淡。

“现在是学校生死

存亡最严峻的时刻!”

250万元的债务黑洞终于使金龙・杰星中学陷入生死攸关的当口。

占地过万平方米的金龙中学位于宾阳县城的中间地带,周围是绿色的田野,环境倒也幽静。但一进校门,最触目的是脚手架包围着尚未完工的两幢教学楼。这两幢分别为5层和7层的教学楼建了差不多有好几个月了,因为缺钱。

能够供学生活动的唯一场所就是篮球场,被男孩子们占领。上体育课的女孩子只能在操场的边缘地带打打羽毛球什么的。两排小平房是师生们的宿舍,里面铁架床摆得很密集,没有风扇。厕所、冲凉房、食堂等设施一应因陋就简。几个女孩子就着一个露天水龙头在洗头、洗衣服。

在简朴的小平房里,我问几个初三的女学生,这里苦吗?她们满怀期待地说,等新楼盖好就不苦了,不过那时她们也要毕业了。表情有些怅然。几个活泼的女孩仰脸问我:“我们学校好哩,阿姨,你是来投资的吗?”她们天真的期待让我有些不忍。

这是一个有着6年办学积累的民办中学吗?我很疑惑。

一句话触动了副校长秦松林的心思。这是金龙中学经历的第二次大搬迁。每一次搬迁他们就要耗掉一部分不动产。而今年6月的这次搬迁使金龙中学大伤元气,先前投入的60万元教学楼改造费用由于合同期满只能以20万元出让。忍痛割爱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缺乏200万元资金购置那片颇具规模的1.7万平方米地皮。在困境中他们选择了和杰星中学合作的道路―后者拥有办学场地和一部分校舍,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而金龙积累的教学品牌和办学规模对其颇具吸引力。

但这个看似“解困”的选择却再一次将金龙“套牢”。两校合作后,截至目前为止双方已投入不少于550万元,然而负债总额却超过250万!

“所有融资的渠道都想到了,但屡屡碰壁……”韦世祥愁肠百结,“现在是学校生死存亡最严峻的时刻!”

按现行政策,办学资产属公益性质,银行依据《担保法》不敢接受抵押,学校无法回收资金以供周转,此路显然不通;他们尝试以招商的方式,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但又不能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宣传,怕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再一次疑为“集资之嫌”(1999年金龙中学曾有过“前车之鉴”)。政策的壁垒使他们对打开教育市场的资本通道深感难言之痛。

无奈中他们一度将目光又一次投向民间高息借贷,但其中蕴含的极大纠纷风险已使他们深受其苦,如何能再次延续这种恶性循环?他们却步了。

资产无法盘活成为金龙・杰星的致命伤。其实,并非无解脱之路。以拍卖的形式摆脱眼下的困境并非不可能,曾有人提出以85万元买断股权,此举虽能解金龙于倒悬,但面对几年来已然形成的校园文化和渗透其中的教育理念,两个当年毅然从公立学校辞职办学的年轻人何忍放弃?是“责任”两个字让他们咬牙坚守到今天。

“现在只要有100万元注入,学校就能撑过这个难关。其实资金短缺并不可怕,这也是制约县里这些民办学校的主要因素,关键是能够形成有序的偿还机制。”韦世祥急切地表示,“如果民办学校不能打开畅通的融资渠道,那么光空喊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壮大,那是奢谈!”

“你会常常感到痛,

但不能说出来。”

韦世祥25岁就做了校长,一度成为宾阳县城颇有争议的人物。一个在公立学校呆了不到一年时间的大学毕业生,教研组长都没有做过,怎么就做起校长来了?何况他是从人人羡慕的重点中学辞职的,他有啥板眼?

韦世祥投身民办教育的原因很简单:改造社会从改造人开始,而改造人得从教育做起。而现行教育中的积弊丛生,更点燃了他心中办学的热望,他希冀通过这样一条道路逐步实践他的教育理想。

他深知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民办学校要想在与公立学校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在教学水平和素质教育上有所突破。学校成立伊始就向社会郑重承诺,一学期内,凡有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满意而要求转学,学校负责全额退还学杂费。他打出特色教学牌,特聘外籍专家从事英语教学;广泛吸纳大中专毕业的师范生、公立学校的优秀代课老师,组成一支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很快成效凸现,在1999年中考中,金龙中学的成绩位列南宁地区乡(镇)中学第6位,远远超过许多公立学校,成为当地民办中学中的翘楚。招生一时爆满。

“其实教学上我们也没什么特招,一句话,就是管理上敢动真格的。”韦世祥目光烁烁,“我们有的,公立学校样样都有,人家硬件还比我们好,但机制有我们灵活吗?规章制度样样能到位吗?”

学校在蓬勃发展。但,危机也悄悄逼近。

首先是学校的“流浪”。1998年金龙租赁当地党校校舍的期限已满,面临着校舍提价的窘境,只得撤退。等到再次安营扎寨,又得耗费办学积累资金添置教学设施。

1999年5月20日,一份由南宁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颁发的《通知》令即将面临招生工作的金龙中学几遭灭顶之灾。这份通知称,“经我局调查核实”,金龙中学在招生管理、收费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没有很好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即日起停止其招生资格。

金龙中学大惑不解:全地区社会力量办学评估机构还有几天才到宾阳,怎么处分通知就提前下达了?这就好比先给学生判了分数,再来考试,天底下有这样的考法吗?

按《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55条:“教育机构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由审批机关限期整顿,并可以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或者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审批机关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或者予以接管。”而此前金龙中学从未接到限期整改的通知,更未受过“警告”的处分,即被突然停止招生资格。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教育主管部门如此“冲动”呢?

当地教育官员对此也是难消块垒。据称,宾阳县刚刚取缔了一所非法民办小学,这所“芦圩镇新城区小学”未经允许就无证招生,以其低廉的费用一下子“抢”走了800多名公立学校小学生,一些公办学校有的班级竟只剩下两个学生。“无证办学,情况恶劣;已经批准的,又不听管理!”教育官员对此颇为头疼。

教育局停止金龙中学招生资格的理由是,金龙没有按时交纳“教育费附加”。按照《教育法》,公办、民办学校都应交纳此项费用。但据县城民办学校反映,教育局规定民办学校必须交纳“教育管理费”(后改为“社会力量办学业务活动费”),对这项《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从未提及的收费项目,很多民办学校采取了能拖就拖甚至不予理睬的态度。

招生日期临近。奔走呼号无门中,从5月26日到6月3日,金龙中学先后组织20多名师生到县、地区、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了3次集体上访,一时震动南宁地区教育界。这场几乎演变成“复杂的政治事件”的风波,最后还是以一个月后南宁地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对宾阳县金龙中学整改后从轻处罚的通知》得以平息。当然,金龙中学也少不了写下万言“检讨书”,得以让学校躲过被封杀的命运,但“从轻处罚”的直接后果是金龙中学只能“限量招生”。

“社会力量办学在现阶段还很脆弱,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其命运要万分小心,这条路走得万分艰难!你会常常觉得痛,但说不出来。”韦世祥的表情沉痛而疲惫。

“这么多年办教育的感受,只有两个字:心冷。”副校长秦松林也是金龙的创办人,有着多年丰富的公办教学经历。在金龙中学采访时,明显感觉到秦校长在学生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他投向每一个孩子的关爱眼神让我十分难忘。

“你无法想像那些被公立学校像垃圾一样抛弃的‘差生’,来到我们学校后一样得经历严酷的应试教育的挤压。尽管我们尽力将素质教育推行到教学实践中,但我们首先得在这个应试系统中生存下来。我们是否也要以‘牺牲’他们为代价?”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困惑和无奈。

当韦世祥谈起金龙中学屡屡遭遇的外部“围困”时,秦松林谈得最多的是他的学生、他的“育人”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他爱学生,因而难言割舍;痴迷教育,更无法轻谈放弃。我突然想,当那些公立学校急不可耐地甩掉差生以完成上面的升学指标时,他们的校长会思考些什么?

“政府不控制就是扶持!”

1999年7月,金龙中学招生再一次爆满,远远超出了教育局规定的“限量100名”,招收了300名新生。这种现象在县城另外一些民办中学也出现了。但,风波也由此而起。

2000年1月,金龙中学收到学生家长来信,反映收到县教育局的书面通知,责成现就读于金龙中学的200多名初一学生限期转回原录取的乡镇初中就读。否则,不给予办理其学籍,不办毕业证书。家长疑窦丛生:“国家允许社会办学,为什么不允许学生选择学校就读?社会办学只要方向正确,对国家对人民有利,我们家长支持。”

教育局依据的是《义务教育法》第14条和地区有关学籍规定,意即适龄儿童、少年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须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否则,一律不予承认其学籍。但金龙中学认为,按照国家教委1997年有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和变相‘择校生’,社会上有择校需求的,各地应向民办学校引导。”因而认为区政府规定的“分区划片,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针对民办学校一刀切是不合理的。

对金龙中学来说,一旦学生如数遣返,则意味着学校会出现3个教室、14间宿舍以及200多套桌椅床架的空置局面,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资源的浪费和债务的加重。

政策越来越成为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突出障碍。“不以营利为目的”已然成为政府“规范”民办学校最有力的撒手锏。金龙则据理力争:“一个自筹经费的民办学校有可能做到一面连续几年蓬勃发展,一面同时赚取利润吗?”

拉锯战在持续。县教育官员终于来到另一所民办中学,这所在宾阳县深孚众望的老牌民办学校犯了和金龙一样的“错误”:超额招生。教育局将学生集合起来“耐心”地做说服工作。现场问及学生:“有想离开××中学的同学,请举手。”竟无一人响应。待到第二次发问:“有愿意回原中学念书的,请举手。”依然无人作答。尴尬中煞费苦心的教育官员悻悻而去。

但时过不久,《宾阳报》上刊出了县教育局的公告,以相当含蓄却又相当明朗的方式宣告了该县经过5年办学积累已颇具规模的民办学校―金龙中学为“非法学校”。

“多年来,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挥洒血汗办教育,好话得不到政府的半句却屡遭制裁,我们受够了!……20多年前,在农村土地承包的改革进程中,有的人为此罢了官、坐了牢、丢了命。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仍为开创民办教育而落得类似下场的话,相信我们将彪炳在民办教育的史册上!”就在这封金龙中学致家长的慰问信中,字里行间弥漫着强烈的悲壮气息。

但最终又以学校的“妥协”了却风波。金龙关于近两年来不规范办学行为的公开检讨在当地媒体刊出。但金龙人心中的不平并未因此抹去。

近年来,地方财政困难造成教育行政经费的削减甚至缺乏保障,使得教育管理部门把“创收”当作不可忽视的任务来抓。在此情形下,教育管理部门向所属学校明里暗里推销试卷、练习册,成为“创收”的主渠道之一。此类现象在许多地方早已见怪不怪。问题是,这些试卷命题有的严重脱离教材现实,但大多数民办学校为了搞好和主管部门的关系,也只能“心领神会”地接受了。

宾阳蓬勃发展的社会力量办学已汇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弹丸小县城里就聚集了4所民办初中,在校生总数近3000人,每年招收新生总数已接近县城公立学校招生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一些民办学校以其优质的教育质量,已逐渐摆脱了昔日只能招收“双差生”的局面,形成了生源的良性循环,在招生和考评中开始和当地公立学校叫起板来了!

但在县教育局,两位局长再三表达了对宾阳民办教育的忧虑和头疼:“民办教育只能是公办教育的补充,但不能以此为主,一定要把握好发展的‘度’。否则,只会添乱!”尽管他们也不情愿地坦承民办学校的发展对整个教育改革有促进作用,但特别强调千万得好好“把关”,不能任其畸形发展。

也许他们没有想到,就在其所属的教育领地上,民办教育的力量已经像野草一样,突破僵硬的土质和石头,不可抗拒地成长壮大。并且,这种鲜活而顽强的生命力注定了它将会像野火一样蔓延、生长……

“如果政府少些干预,我们肯定比那些公立学校要办得好,要强!”在县城的另一所民办中学,年轻的校长望着操场上充满生机的身影自信地说。今年中考,这个办学不到两年的初中就以凌厉的态势压倒了不少公立学校。他的“狂”是有底气的。

“办学过程中就没有得到过政府的扶持吗?”我问。

上一篇:企业财税管理范文 下一篇:专项档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