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1 16:46:39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1

2021最新养老院工作总结

一、主要措施

(一)早打算,早安排,在市社保中心未下达任务之前,我们就召开了专题会议,决心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突破,确定了XX年的工作重点,明确了XX年的养老保险奋斗目标。

(二)采取了责任制考核及基本工资与征收清欠挂钩的办法,硬指标量化,软指标细化,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上有压力。

(三)利用各种机会,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1.征订《社会保险杂志》,做到社保机构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并赠阅领导;

2.利用劳动保险信息宣传社保工作中的人和事,共编印劳动保险信息12期;

3.利用职工提前退休和公布个人帐户进行宣传。

二、内部管理

(一)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政府的窗口单位,公司领导极其重视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制作了宣传社会保险政策的版面,公开了办事程序,设置了便民服务台,并配置座椅,免费提供有关政策宣传资料以及表格,纸笔等用品,设置了意见箱,公示了投诉电话,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擦玻璃、彻底清扫办公场所卫生。经常保持窗明几净,地板清洁。

(二)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根据市、区的安排,认真贯彻标本兼志、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提高社会保险服务质量,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维护群众利益。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勤俭办事的原则,能省则省,能压则压,业务招待费较去年同期大大减少。与此同时,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一贯坚持三人审批,共同把关,关口前移,确保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三)行风双评。从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狠抓基础工作不放松,对XX户参保单位、XX名离退休人员及供养人员、XX名在职职工的信息进行了及时完善和更新。并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了搞好XX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我公司微机操作员在原有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套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数据库,将各企业报回的《太原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及资格认证基本信息表》全部录入微机,方便,快捷的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各社区保障员查询资料的效率和准确度。既提高了工作质量,又树立了经办机构的形象。

学习培训。根据XX主任年初工作安排“常规工作要有新内涵,重点工作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进展,展示全省养老保险经办队伍的风采”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实行了阳光作业,基本上做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挤出经费订阅了党报、党刊、业务、杂志、报纸等10余种。同时积极参加党校培训和市社保中心组织的财务确定制度、养老保险稽核等业务培训。

2021最新养老院工作总结

20xx年本院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五保供养方针、政策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上级部门对本院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创建省一级敬老院为动力,以服务五保老人为重点,以服务优质化、管理制度化、生活规律化、设施齐全化、环境花园化为标准,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扎实做好了20xx年的各项工作,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了制度,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从完善制度入手,努力实现以制管院。先后制定了院长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卫生检查制度,“五好院民评比制度”、“文明院民小组”评比制度、卫生房间评比制度、院民内务整理十项规范、院民外出请销假制度、安全值班制度、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登记建档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管理人员例会制度等。通过抓制度落实,有效提高了院民的综合素质,理顺了院务管理秩序。

二、认真开展了“三项评比”活动

在全院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五好院民评比”、“文明院民小组评比”和“卫生房间评比”活动,每半年评比一次。年终将评出的“五好院民”、“文明院民小组”和“卫生房间”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五好院民配戴大红花和五好院民胸牌,每人发放X元奖金,向文明院民小组颁发了大型奖牌和X元奖金,向卫生房间得主发放了“卫生房间锦旗”和X元奖金。通过经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激发了广大院民的争先意识,增强了院民的集体荣誉感。

三、进一步规范了院民请销假制度的落实

院民外出需向院务管理人员请假并准许后,领取院民标识牌后方可放人出行,院民回院向院务管理人员交回标识牌并消假,这样做的效果是直观、明确、严密、有效地杜绝了院民私自外出的混乱现象,也为防止院民外出走失和院民在外出期间出现不测,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及时有效救助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严格执行了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

健全档案制度工作中,坚持做到把好“两关”,一是经医院健康检查确诊有精神病的不准入院;二是经医院健康检查确诊有传染病的不准入院。对具备入院条件的我们做到了愿进全进,并为他们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一档一盒。档内存有院民个人加入五保申请表,入住敬老院审批表、医院健康查体资料,入住敬老院协议书等。为我们全面掌握院民的各种信息提供了方便,也为因人服务管理确定了目标。

五、建立了自我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注重发挥老人的作用,一是推选出由院民参与的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讨论制定敬老院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本年度工作计划。二是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了伙食管理领导小组,广泛征求和听取院民在生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制定每周饭、菜谱,具体掌握伙食标准,定期结算伙食帐目、重大节日调剂好饭菜花样,保证饭菜供应。三是成立了安全卫生后勤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并负责院内线路检修,严格卫生制度,防止食物中毒,严格落实锅炉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由于我们健全了院民自治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小组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全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六、实行了分级护理,为老人提供了人性化,亲情式服务

一是亲情护理从点滴做起。

二是开展了谈心活动。

三是分级护理,对一般院民实行常规护理,对半自理院民实行二级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院民实行了一级护理,让五保老人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温暖,使他们坚定对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七、对上积极争取,努力提高办院条件

针对本院设施老化的实际,全年共向街道办事处和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到位资金XX多万元。先后对院内所有房屋进行了粉刷和维修,并对院内前排平房加盖了二层楼,新增床位X张,扩大了办院规模,购进一吨丰新锅炉一台,新建锅炉房四间,保证了院民的正常饮水和过冬取暖,为广大院民安度晚年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娱乐条件。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2

20__年以来,__县民政局转变农村福利院建设思维方式,通过资产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创新等改革,探索出一条农村五保对象供养工作新路子。全县8所乡镇农村福利院重组整合为5所跨乡镇的区域性中心农村福利院,联乡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由县民政局业务直管管理,有效破解了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的诸多难题,提高了农村福利院的整体水平和五保老人的幸福指数,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一、创新办院思维,着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农村福利院。过去,要求乡乡镇镇建院,全县8个乡镇都拥有自己的农村福利院。由于乡镇财力有限,投入严重不足,这些福利院大多地理位置偏僻,规模小,设施陈旧,有的房屋是土砖楼板房,安全隐患大,个别福利院房屋年久失修,已经成危房。要改变农村福利院办院状况,必须大胆改革农村福利院办院思路,打破乡乡镇镇办院的传统模式,对乡镇农村福利院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布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农村福利院,全面提高农村福利院的档次和水平。在此办院思路指导下,__县民政局撤销办院规模很小、发展空间不大、位置相对偏僻、安全隐患大的榛子乡农村福利院,合并到黄粮镇,组建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撤销地处滑坡险段的高桥乡农村福利院、古夫镇农村福利院,合并到高阳镇,组建高阳镇中心农村福利院。由此,全县农村福利院由原来的8所减少到5所。通过资源整合,实行跨区域办院,全县农村福利院整体办院质量提高,供养规模也扩大了2至3倍。

二、创新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县民政局直管福利院模式。为了彻底打破农村福利院乡镇办院、乡镇出钱、乡镇管理的旧有管理体制,彻底改变这种管理体制所导致的资金投入少、管理不到位、服务水平低、老人生活质量差的状况,__县民政局大胆创新,在全省率先推行县民政局直接管理农村福利院模式,从而有效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具体从八个方面直管全县农村福利院: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发展规划及资源配置,从发展规划、优化布局、建筑设计到资产配置等方面进行直管;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的建设资金投入,包括建设资金分配、确定供养基数、划拨供养及工作经费;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财务预算与执行;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公益经费核算使用;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供养资金及其它专项资金;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的业务考核;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工作人员配备及工资待遇;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工作人员培训。

业务直管后,县民政局投资300多万元,按照统一规划的要求,从院容院貌、内部设施等方面,对撤并后的5所中心农村福利院全面进行改造、扩建和升级。其中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改建了一栋综合楼和一栋院民宿舍楼,新建了厨房餐厅,购置了餐厅、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室等室内设施;南阳镇福利院新建一栋院民住宿楼及厨房、公共厕所等,购置了室内配套设施;水月寺镇福利院改建一栋办公楼,配备院长工作人员办公室、档案室、活动室、接待室等室内设施。同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落实乡镇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县民政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协议,被撤销农村福利院的乡镇人民政府,每年给中心福利院划拨1万元经费。五保对象的供养金由县财政通过信用社直达个人帐户,中心福利院统一掌握使用;五保对象的安葬由原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政府每年在重阳节和春节等传统节日进行慰问。

通过业务直管,全县农村中心福利院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5所农村福利院全部达到省合格福利院标准,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水月寺镇农村福利院被评为省模范福利院。五保老人的供养水平提高。五保老人每人每月生活费不低于200元,全年供养标准不低于2500元,每月给五保老人发放20元零花钱,使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生活无忧;每年为五保老人发放500元门诊救助金,积极办好小诊所,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小病不出门,大病全额救助,使五保老人老有所医,治病不愁。

三、创新服务机制,深入改革福利院人事分配制度。为提高农村福利院的服务水平,县民政局对福利院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一是改革福利院领导班子选配办法。针对各乡镇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通过两种形式选配农村福利院院长:一种是通过乡镇人民政府推荐,县民政局考核选配院长。水月寺镇、峡口镇、南阳镇通过政府推荐行政干部担任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民营养老院 共给与服务 发展问题

据最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亿人,占总人口的8.87%。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2025年将达到3亿,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4.37亿,约占总人口30%。

《2010年九江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4728763人。全市常住人口中, 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3371人,占总人口的7.47%。[1]

据2013年数据表明,九江市老年人口65.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81%。[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国际标准,江西九江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1.江西九江市养老院情况

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35家、入住老人达到1.4万余人。[2]入住养老院人口占本市老人人口比为2.1%。本市民营养老院规模较小,数量少,一般一家入住几十人,也有的入住百人左右。

近年来,九江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2011年,市政府出台了《九江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仅2012年,我市投入养老项目建设资金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8550万元,公益金569.17万元,社会资金1844万元,全市新改(扩、建)敬老院49所,新增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改扩建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床位2120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床位不足的问题。[2]

在九江市政府统一管理下,九江市各地区养老机构取得一定的发展,但仍表现出现有养老院很难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政府主要对公办养老院投入资金,民办养老院建设在资金来源上问题尤其困难。民营养老院费用高、床位一床难求,正成为影响老年人养老的难题。

2.民营养老院发展中的问题

2.1由于政府未调查与预测,导致市区养老院供给与需求脱节

政府部门没有事先的调查九江市现有养老院提供的养老服务是否满足目前老人的需求。政府也没有预测未来十年老人有多少人入养老院,这些情形是未知也是动态变化的,也没有进行估计与摸底,导致九江市政府部门规划建设养老院时,有一定的盲目性。现在和将来一定时间内养老院实际的需求与现有及将来的供给存在着不对应就不可避免。

2.2城市建设时未考虑留地用于养老院的发展

目前城市建设布局包括道路、商铺与住宅的规划与建设,未考虑到为公办与民办养老院预留建设用地。各地块一旦被开发成基础建设、商铺或民用住宅,今后这片地块就很难安排养老院建设。在老城区建筑物密集,很难有空地用来建设养老院。

2.3当地政府财力及社会力量对民营养老院缺乏各项支持

民营养老院是一个投入期长,投入资金多,回收慢的行业。房屋建设、院内配套设施、员工成本、税费等开支,入住老人数不确定,收费太高无人来住。许多的投资者微利经营。政府在财政补贴或资助、税费减免、服务提供方面也帮助得少。民营养老机构难找到合作参股人。另外,医疗机构平常自己业务繁忙,没有什么时间提供医疗帮扶服务。社会其它单位或群体对民营养老院捐赠也非常有限。这样一个社会需求很大的行业,许多社会资本不敢轻易进入本行业。

2.4民营养老院管理制度未完善

民营养老院食堂饭菜可能不太合口或是菜的质量有等提高。宿舍存在一定的安全与卫生隐患。

养老院对员工的管理制度比较松散。员工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与薪酬没有很大的关联。偶尔员工对老人的态度恶劣,责备老人、虐待老人。比如,不喂饱老人、不及时更换尿布和衣服。员工与老人无法沟通。

2.5民营养老院专业欠缺

民营养老院设施简陋,主要为老人提供吃住服务,其他服务少。大部分民营养老院内无医疗室和医护人员,医药用品短缺。许多员工来自农民,没有文化,无法对老人医务护理,很少能提供心理咨询,也很少提供念书读报之类的服务。养老院老人娱乐方式单一,经常看到老人只有看电视、聊天打发时间。民营养老院为了节省成本,没有安装呼叫系统。老人有突发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支持。

2.6中国传统居家养老观念限制民营养老院发展

中国人民养儿以防老,观念深入大多数老人的心。进养老院养老是一件丢人的事。一边是子女在外地或是在本地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老人,一方面是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那些半失能老人或全失能老人让子女非常不放心,老人自己没有亲人照顾在家也很危险。这些传统观念制约了养老院进一步发展。

3.江西九江民营养老院发展的对策

3.1政府摸清家底以解决市区养老院供给与需求脱节问题

民政局应建立本地区民办养老院信息系统,及时公布养老服务情况。同时,也应建立本地区有入院需求的老人信息系统,掌握当地入院需求情况。根据潜在的需求情况,市政府和民政局规划本地区养老院的建设并进行管理。同时,也让养老院了解到百姓的需求,加强养老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3.2从长远角度规划本地区养老院的布局工作。[4]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居民个人房产出租,由于怕老年人在房内终老带来不吉利,所以一般情况下房东不愿意把房子出租给年迈的老人,更不用说出租整栋私房给私人办养老院了。目前面临一个问题,未来民营养老院的房子到哪落地?这就要求从现在开始,政府在进行新城区布局时,片区规划时要留土地用于未来民营养老院的建设。

3.3加大政府宣传与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支持民营养老院发展

市政府牵头,督促各区、县和乡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投资机制,增加财政投入,带动社会投入,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养老资金,为养老服务提供公共资金支持。政府对待民营养老院与公办养老院要一视同仁,如在基本生活设施配备和申请安装水、电、管道工程等方面,民营养老院应享受与公办养老院同等的待遇。[3]

对于承办民营养老院的经营者,在建设用地审批、购买、在土地租用上,降低土地出让费或是划拨以减少经营者负担。国家发改委近日的《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出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5]通知为民营养老院资本运作提供了行政许可。

市民政局对本区发展民营养老院要统筹规划。提供项目建设与运营、服务指导与规范管理。办得好的给予表扬、奖励,评选先进,以资鼓励。对于不好的要及时监管。

政府部门适当做好公益事业宣传,动员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或个人加入民营养老院服务中来。动员社会提供捐赠或免费义工服务。对做出大力支持财力的单位或个人,政府要给予荣誉称号或物质奖励或是对企业进行税费优惠。

3.4完善养老院管理制度

对养老院食堂、住所、厕所、娱乐场加固安保设施,适时消毒。饭菜要卫生。做到让老人、家属及社会放心。

一是建立员工管理制度。如考勤、员工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与薪酬相关联的考核制度。二是建立养老社会监督系统。比如,从有条件的院先试行视频实时监督、开展养老院开放日或是意见反馈系统。只有做好服务,经得起全民监督,获得大家好评,才能改变社会公民对民营养老院的评价,也会增进民营养老院的良好形象,使它获得源源不断的客源,促进它长久良性发展。

3.5提供专业

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一是生活照料。根据老人的胃口,稀饭与软饭、辣菜与不辣菜搭配、荤素菜搭配合理。特别是对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员工要贴心照顾,与老人聊天,进行精神安慰。二是医疗护理服务。是对现有员工进行基本医疗护理知识培训。在老人有小病时,养老院能提供基本医疗护理。三是提供娱乐服务。民营养老院根据自己经济条件有选择地配备阅览室、电视室、棋牌室、麻将室,以留住更多老人长期在院内生活。四是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员工要提供情感关心,多陪老人聊他们开心的话题,转移老人伤感的情绪。

3.6改变养老观念

随着老龄化到来,民办养老院未来将会取得进一步发展,设施条件会更好,管理会更规范。上世纪50年代的人,到2030年他们已70多岁,当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到年老时,四二一家庭结构,靠家庭养老不太现实,老人们也要随时代变化调整自己的看法,许多的老人到养老院养老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http://.2011-6-10.

[2]http://.cn/jiujiang.

[3]侯宇科,盈利低.风险大民办养老院在困境中突围[J].中国社会工作,2013(14).

[4]单沈,郭仲捷.我国民营养老院发展困局的破解研究[J].市场周刊,2013(9).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4

第二条敬老院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实行政府主导、财政补助、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敬老院以乡镇办为主,提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兴办和资助敬老院,提倡个人认助五保老人。

第三条敬老院应当坚持依靠集体,依靠社会,依靠群众,民主管理,文明办院,敬老养老的办院方针。

第四条敬老院所需的修缮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社会劳动保险、五保人员医疗费用由县财政实行定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敬老院正常运转经费(包括水、电、燃料),村组负责收缴五保人员土地转包费用,其余不足部分通过发展院办经济和组织社会捐赠进行筹集。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敬老院工作的领导,把敬老院事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民政局负责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其他县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应各尽其责,支持敬老院建设和发展。

第二章供养对象

第六条敬老院以供养五保对象为主,兼顾供养社会托老对象。

敬老院应优先接收孤老优抚对象入院供养。有条件的敬老院可以向社会开放,吸收社会休养人员自费代养。

对精神病患者、传染病人等不宜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敬老院、五保老人、被委托人五方共同签订供养协议,实行居家养老,供养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按协议发放,并不定期检查寄养人员的供养情况。

第七条五保对象入敬老院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由本人和敬老院双方签订入院协议,实行集中供养。

第八条敬老院实行入院自愿、出院自由。五保对象本人要求出院,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敬老院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出院的五保对象,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出院手续,领回原居住地并妥善安排其生活。

第九条敬老院收养自费人员,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按照物价部门和民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敬老院供养的各类人员(以下统称供养人员)应遵守院内的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团结互助。

第三章设施建设

第十一条敬老院的选址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环境较好,交通便利。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敬老院规模大小和供养人员多少提供适量的可耕种土地,供敬老院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业生产。

(一)新建敬老院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严格执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改建敬老院的各种设施要基本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确保房屋质量安全。敬老院规划、设计、建设、竣工必须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符合卫生要求。

(二)敬老院的建筑设计和外墙装饰应与老年人心理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门、走道、出入口的设计必须做到方便老年人;装修中不得使用有害、有毒和易碎、易燃的装饰材料,地面用材适合老人活动,配备消防器材,制订消防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三)内部设施除必要床位和生活用品外,还应根据敬老院规模大小提供医疗、学习、娱乐、健身等配套设施。

第四章院务管理

第十二条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组织制定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敬老院发展规划;

(三)组织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自身发展的活力,不断提高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四)督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维护供养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十三条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其职责是:贯彻落实办院方针、原则,审议院内重要事宜,检查、监督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院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敬老院全体人员民主选举产生,成员中供养人员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做到管人管事制度化;建立供养人员参与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组织机制。

第十五条建立入院供养人员档案,包括入院协议书、申请书、健康检查资料、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及后事处理联系人等有关资料并长期保存。

第十六条搞好环境绿化和清洁卫生,保持美观清洁的院容院貌。

第十七条伙食团必须达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C级以上标准,取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应具有健康合格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供养人员的饮食应讲究营养、卫生,注意调剂饭菜花样,尊重供养人员的饮食习惯。

第十八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管理,适时组织供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供养对象在30人以上的敬老院要设立医务室,条件不具备的要与乡镇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实行定点联挂,定期对供养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供养人员生病后,敬老院应及时将其送到定点医院(卫生院)治疗(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医院或卫生院为五保人员的定点医院);五保对象去世后,敬老院负责从简料理后事。

第二十条适当组织供养人员进行学习,因地制宜开展适合供养人员特点的文体和康复活动。

第五章生产经营和财产管理

第二十一条敬老院的土地、房产、设备和其他财产归敬老院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敬老院的房屋、土地、设备和其他财产不得用作任何抵押,不得改变用途。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敬老院经费、物资、伙食、生产经营账目要定期公布,接受供养人员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院长变动时,应进行审计;财会人员离职时,必须清查账目,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三条五保供养协议书中已登记的五保对象的个人财产,本人可以继续使用。五保对象死亡后,其遗产按照五保供养协议处理。

第二十四条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原则上一级敬老院每年院办经济收入不低于3万元,二级敬老院不低于2万元,三级敬老院不低于1万元,规模较小的敬老院不低于0.5万元。生产经营收入依法归敬老院集体所有,用于院内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五条鼓励供养人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并根据生产和经营效益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对敬老院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按有关规定予以优先和优惠。

第六章人员管理

第二十七条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原则上根据敬老院供养对象人数按20∶1的比例进行配备,并经健康体检合格,办理《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八条敬老院院长及工作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聘用,聘期3年,工资和福利待遇按聘用协议落实。县民政局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给各敬老院下达院办经济任务,每年负责对敬老院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辞退。

第二十九条县民政局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制订完善工作人员选聘、培训、考核、任免、奖惩等相关管理制度。敬老院应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十条乡镇人民政府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为供养人员服务的工作人员应给予奖励;对工作不称职的予以辞退;对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扶助政策

第三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对敬老院的有关减免和优惠政策,在水、电、气、广播电视、通讯等方面尽可能为敬老院提供方便。

第三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应将敬老院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特困医疗救助体系,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第三十三条敬老院和五保对象需要法律援助时,可按程序向法院、司法部门申请法律援助和减免诉讼费用。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对策研究

1我国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

本文对我国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做以下几方面的阐述,具体包括缴费来源、缴费方式、参保意识三方面。

1.1缴费来源

现阶段公办院校在不断的发展,其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也有了极大地改变,这对农业民办高校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农业民办高校受到学员等因素的影响,办学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农业民办高校已经出现巨大资金缺口。

1.2缴费方式

教职工的社会保险问题是另一不稳定的因素。目前,部分省市的许多农业民办高校根据企业职工的费基,费率为教师缴纳养老保险,使得其在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相比较公办教师少了许多,产生“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致使农业民办高校很难吸引到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对农业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不利,更不利于农业民办高校科研等方面的进步,阻碍了农业民办高校更好的发展。

1.3参保意识

并且,现在农业民办高校为其教职员工缴纳的项目也不尽相同。一些农业民办高校只为其教职员工交养老、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保险,另一些农业民办高校会选择必须要交的险种进行缴纳,更有甚者根本并不为教师交任何保险,只有少数的高校会为教师多缴纳住房公积金,而这些少数的高校之中还按照企、事业单位两种不同的标准来缴纳社会保障金。

2农业民办高校和公立院校养老保险制度差异比较

我国农业民办高校采用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它是经过长期实践,并趋于成熟的养老保障体系。公立高校和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别是经费来源不同、参保范围和对象不同、待遇的计发方式不同、退休待遇不同。

2.1缴费来源的差异

公办高校的养老保险属于国家保障的模式,其资金来自于国家税收,实际支付的退休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虽然说这样的养老保险体系稳定、安全、教职员工无需操心,但是这种方式加重了政府财政的负担,随着养老保险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的财政压力将会越来越重。公立院校与农业民办高校的差异在于,公立院校有国家的扶持,而农业民办高校的资金不到位,许多农业民办高校根本无力缴纳养老保险。

2.2缴费方式的差异

我国公立院校的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建国初期制定的统包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国家保障,对其进行包揽,个人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国家和公办高校统一为正式录用的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而且公立院校的教师组成相对简单,因此公立院校的缴费方式也相对简单。公办高校和农业民办高校的差异在于:公办高校实行国家统包形的养老保障体系,缴纳的社会保障金与教职员工的类别无关,而且教职员工的组成也相对简单,因此公办高校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相对统一;农业民办高校采用的是国家、组织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义务,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体系,而且农业民办高校教职员工的组成包括许多类,对每一类教职员工缴纳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因此和公办高校相比,会出现缴费方式方面的差异。

2.3养老保险计算的差异

公办高校是根据工作人员进行计算,只要按时,按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就可以获得养老保险的各种权利,享受缴纳养老保险的益处,与其实际缴费金额,缴费时长并无关联。具体计发办法是:基本工资和工龄工资按照正常计算,所处职位的待遇和所处级别的津贴根据相关比例发放。其中,工龄满20年的,相关比例为75%,并且每增加1年,比例相应增加1%,工龄满35年的,相关比例为95%。公办高校和农业民办高校的差异在于:公办高校的养老保险金与其教职员工的工作年限等因素有关,而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保险金更多的与缴费比率有关。过高的缴费率只会成为农业民办高校的负担,只会一点点消磨农业民办高校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这更加重了农业民办高校的财政负担,而且农业民办高校缴纳的养老保险的比例特别大,很多农业民办高校根本无能为力。目前国家的养老保险需缴纳的费率较高,使大部分农业民办高校都望尘莫及,无力缴纳。

2.4高校的参保意识差异

公办高校退休金与工作年限相关,与缴费多少并无关联,退休金构成包括基本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和级别工资的一定比例共同组成。公办院校教职员工的工龄不断的增长,再加上计发比例远高于农业民办高校的计发比例,因此公办高校教职员工的退休待遇远高于农业民办高校的。而且公办高校的教职员工会享受国家其他的一系列的津补贴,甚至还有单位自行发放的奖励,因此退休金额特别丰厚。公办高校和农业民办高校的差异在于:公立院校全员参保,而许多农业民办高校的领导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认为为高校教职员工缴纳养老保险是在浪费钱财,没有想过现在缴纳养老保险,以后教职员工退休后会得到很好的保障,自身的财政压力会减缓不少。他们只看重短时间内的得失,没有想到对未来发展的作用。致使公立院校、农业民办高校在参保意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3对我国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升策略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出提升的策略,分别是改革农业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将公平与绩效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险缴费机制、广泛深入宣传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各农业民办高校、教师参保的意识。

3.1改革农业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

3.1.1注重预算的控制,严格把关收支情况。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预算的控制,有效的预算机制可以减少农业民办高校一大笔不应该花费的基金,对农业民办高校财务的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民办高校应当参照公办高校的预算机制的例子,完善自身的预算方案。3.1.2采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公立院校依靠国家对其进行资助来维持,还通过收取学生学费来筹备资金,农业民办高校可以从国家获取一定项目经费,或者少数补贴。因此农业民办高校更应该广泛的、从多种途径来来筹集所需要的资金,来解决自身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3.1.3增加科研收入,研发新产品。科研的收入包括科研所得经费与科研成果转让收入的总称,它是支撑农业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增强农业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内容。农业民办高校应当多与科研院、多与企业联系,研发出当下需要的新产品,并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转化,这样不仅解决了社会需求,还提高了农业民办高校的知名度,最主要的是为农业民办高校自身争取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减缓农业民办高校的财政压力。

3.2将公平与绩效结合起来

农业民办高校应该制定合适的制度,使退休人员的收入公平合理,不会因为是高职称,高资历的老员工,退休的福利待遇就多出好多。而效率则是指通过对制度进行合理的设计,调动包括聘任制教职员工在内的不同等级的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出不同群体间福利待遇的巨大差距。既要注重公平也要注重效率,不能由于特别重视公平却降低农业民办高校教师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也不可以使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太悬殊。农业民办高校应当将公平与效率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3.3建立恰当的养老保险缴费体系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将缴费机制设计得不合理,例如较高的缴费率已经达到了农业民办高校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这加重了农业民办高校和各位教师的负担,使逃缴、欠缴现象日益严重。如果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金保险制度实行个人账户管理的政策,根据教师的工资水平、高校的收益情况,对不同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的社会缴费率设置不同的缴费档位,由教师自己选择缴费档次。这样既可以提高教职员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热情,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健全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其能够持续正常的发展。

3.4广泛持续宣扬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参保者的参保意识

各农业民办高校的教职工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想要让他们认同并参与其中,就一定要扩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其参保意识,让他们尽快加入到养老保险缴纳的大军中来。要多通过宣传单、横幅标语、印发普及养老保险知识的资料等方式,让广大农业民办高校的教职工了解养老保险,接纳养老保险。政府还要进一步提高宣传的力度,让全民参与进来,消除他们之前的担忧,让大家积极参加养老保险缴纳的大军中来。

结束语

养老保险是和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的,而创建一个新的、行之有效的农业民办高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不但可以减缓国家的财政负担,更可以保证高校竞争的公平公正。随着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地不断深入,农业民办高校不同阶层的教职员工、教育管理者等开始意识到,养老保险十分有好处,也十分重要,不断有农业民办高校开始为其教职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广大教职员工也参与进来,形成了一个全民积极缴纳养老保险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宾斌.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汪孝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势所趋却举步维艰[J].人力资源开发,2010,(1):11-16.

[3]吴传玉.山东省临沂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6

一、关于敬老院供养对象的研究

对于人民公社化这一历史时期农村敬老院供养对象的研究,尚未见到较为系统的成果。目前,学术界主要集中研究了敬老院的入院标准,并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入院老人的供养政策和五保制度的实施现状等方面。有何昌勤的论文对五保老人入院标准进行了详尽介绍。哪些人能够进,哪些人不能进,哪些人没进,等等,都有所涉。“无儿无女的可以进”;“有儿有女大门也敞开,得自费”;“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进”;“有传染病、有精神病的不能进”;“无儿无女但有劳动能力的不能进,即将离世的不能进,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右派分子五类人,是坚决不准吸收入院的”;“本社可以进,外社不让进”。此外,“队里不给批、不给出钱的”,“有儿有女不愿自费的”,“不愿受管制、喜欢自由的”这三类人不能进敬老院。通过对敬老院的入院标准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其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个部分:对集体事业贡献程度的判别;对阶级成分的明确划分;对社员身份的清楚界定[1]。

二、关于“五保供养制度”概念的研究

目前有关“五保供养制度”的文献大多是政策性、纲领性的内容。其中最早提出关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1956年1月和6月发布的《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文件规定:“社内缺乏劳动能力或完全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弱、孤、寡、残疾社员,除了在生产上给以力能胜任的安排”外,还特别规定要“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供应,保证年幼的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这两份文件是我国最早提出的关于农村五保供养的法规性文件,是为五保的起源。相关的代表性文件还有《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

近年来学界对“五保供养制度”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社会救助的视角围绕供养者与被供养者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的。宋士云在《1956―1983年集体经济时代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初探》中指出:“集体经济组织是五保供养的主体,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五保供养标准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五保供养是短缺经济条件下通过直接的分配环节来解决鳏寡孤独残疾人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2]

李春根、赖志杰持有基本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针对三无的鳏寡孤独者建立的,目的是保障农村最贫困最无助群体的基本生活,是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助鳏寡孤独优良美德的传承”[3]。对于“五保供养制度”概念的研究,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在表述中多将农村鳏寡孤独者作为五保对象,将五保供养制度概括为用来解决农村五保老人日常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制度。

三、关于农村敬老院历史起源的研究

关于农村敬老院历史起源的政策性文件,最早来自于1958年12月10日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中提出公社适应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创办了大量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等集体福利事业”,并特别提出:“要办好敬老院,为那些无子女依靠的老年人(‘五保户’)提供一个较好的生活场所”[4]。学术界很少有对农村敬老院历史起源作深入详细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只是简略地描述了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敬老院的建立与发展。例如,温忠文等按照萌芽、形成、曲折发展、改革和完善阶段,对我国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温忠文等人虽仅围绕那一时期相关的政策文件,对农村敬老院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进行研究,但对于我国敬老院自身发展和农村养老事业的良性发展仍大有裨益[5]。

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最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是何昌勤的硕士论文。何昌勤以实地调查访问的方式,对我国东北地区北佬壕村敬老院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经历过人民公社时期敬老院成立及运行的当事人(包括当时敬老院的建设者与管理者)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对敬老院建立的历史背景作了较细的研究,梳理为:响应上面号召,争做先进公社,适应公社化形式需要,享有财力分配,拥有人力支持。由此,文章分析出了北佬壕村敬老院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公社的成立而出现的,是“五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广大群众的要求[1]。这篇论文通过对个案村庄相关人物的访谈来还原历史,由于文章是在口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一方面有利于作者对这个问题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弥补了这一时期敬老院方面文献资料的不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人民公社时期敬老院的真相。

目前,学术界对于人民公社时期敬老院的起源及运行发展的研究比较薄弱,加强这一研究很有必要。

四、关于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的研究

关于人民公社化时期敬老院建设与管理,从现有资料看,最早的文献来自《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要加强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小学校、卫生院、俱乐部、商店等方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积极指导社会舆论……作好服务性工作,看成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崇高的工作。”[4]章伯森在《进一步办好集体生活福利事业为实现1960年农业生产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一文中提到:“建立公共食堂的,幼儿园的,敬老院的管理委员会,服务人员也要经过民主选举,经常开会研究食堂工作,充分听取社员意见……每个集体生活福利单位,都要建立粮食、现金、实物的收支账簿。”[6]

针对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怎样办好人民公社的食堂、敬老院、托儿所》一书提出“党支部领导重视,书记挂帅,思想动员工作;发动老人辩论,订出发展生产、提高生活的规划;实行民主管理,勤俭办院的方针;乡、社党的组织经常加强对敬老院的具体领导”等建议,并建议“院内老人不要坐享其成,还要参加劳动,自力更生”[7]p1。《办好人民公社的福利事业》还介绍了敬老院的干部和服务人员的标准:“政治可靠、热心为老人服务的才可以担任”[8]p81。

现有关于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多是叙述院内老人的日常生活情况。其最初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敬老院形成的过程、形成的原因、运作管理的具体细节和流程,以及院内老人们具体生活真实原貌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涉猎。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很少关注这一时期敬老院在运行管理方面的缺陷之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地分析人民公社时期敬老院由兴转衰的缘由。

五、关于敬老院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敬老院的存在与人民公社的盛衰息息相关。人民公社化时期在农村兴办敬老院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功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学者们大致提出了这样一些看法。例如,杨清哲在博士论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中阐述道:“到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大队、公社先后成立了敬老院、残疾人福利院等,目的就是使‘五保’供养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在集体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的农村老年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虽然保障水平并不是很高,但却切实可靠”[9]。可见这一时期农村敬老院确实有效地保障了五保制度的实施,保障了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章伯森在《进一步办好集体生活福利事业为实现1960年农业生产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中具体阐释了人民公社化时期敬老院一类的集体福利事业的优越性:“集体生活福利事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生产大跃进,有极大的作用;对提高社员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增进人民内部团结和家庭和睦,以及普及文化等等都有极大作用;人民保健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多快好省地安排老人生活的好方法”;等等[6]。《辉煌的十年》这样描述:“1958年广大农村实行了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人民公社兴办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等集体福利事业,增加了农民的社会保险。过去广大农民的那种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10]边平在《让人民公社的集体福利事业办得又多又好》一文中这样写道:“有了托儿所、妇产院、敬老院,儿童受到社会的教育和照管,妇女安心生产,产妇得到照顾,孤身的老人饱暖安乐地渡过晚年。”[11]由此可见,在集体经济时代,集体福利事业的兴办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

六、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人民公社时期敬老院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党史学者对五保问题的研究关注较少,社会学和社会保障学界关注较多,但普遍侧重于对五保对象供养政策和五保制度的实施现状的研究。其二,对人民公社化时期敬老院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文献多是《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这类政策性文件。从研究资料来看,研究成果所依据的二手资料较多,对各省、市、县的原始档案资料的重视还不够。其三,对人民公社化时期敬老院大批解散的原因研究较少。敬老院在1958年轰然而起,但没有维持几年,便又一哄而散。敬老院为何在这一时期发生如此大的变动?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大多分析了人民公社失败的原因,对敬老院解散的原因只是一笔而过,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其四,学者们对于农村敬老院的相关研究虽然比较多,但对于某一地区敬老院的具体研究比较少。其五,学者们的研究路径大体有两种:第一种路径是实证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农村敬老院,访谈当事人了解和还原历史真相;第二种路径是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敬老院的发展演变历程,从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透视出与其相对应的国情、世情的变化。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大力发展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努力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走健康良性运转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维护好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与合理规划并重,因地制宜和特色发展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以院养院生财补院科学办院”的路子,大力发展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增强农村敬老院自身“造血”功能,改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三工作要求

1整体布局。农村敬老院应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多种形式的院办经济创收项目。做到“五有”,即有一块菜地一片果园一口鱼塘一笼鸡鸭一栏牲猪。

2生产指标。农村敬老院生产基地面积(含山林水面)应在5亩以上;年出栏牲猪10头以上;年出栏鸡鸭150羽以上;蔬菜瓜果实现基本自给,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寄养收入在1万元以上;院办经济年纯收入达到院民人均500元以上。

3科学管理。农村敬老院应建立院办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制定目标,分期稳步实施,实行定期考评,年终总结。院办生产劳动应以在院职工为主体,同时各院可根据院民身体状况和特长,合理安排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等生产小组,组织开展力所能及的经营劳动,并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调动院民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五保供养对象的意愿,不得强迫老人生产劳动。

4财务管理。农村敬老院应按要求建立生产经营会计专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成本核算。生产自己消费的产品按略低于市场价格折算收入并记入账目,每月向县市区民政救助部门上交会计报表。

5收入支配。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收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补充院民生活费用;②再生产的投入;③补助工作人员工资;④补充敬老院工作经费;⑤对先进个人进行奖励。

6监督检查。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收入支出情况必须定期向院民进行公布,并上墙公示,自觉接受院民监督,各县市区民政救助部门应对其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监督。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救助局要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列为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来抓,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强化措施,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助推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良性发展,切实维护好农村五保对象的合法权益。

2整体联动。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农村敬老院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予大力扶持,敬老院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高度重视敬老院院办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农业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要为农村敬老院发展农副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配套服务。积极倡导鼓励和扶持个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兴办资助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增强院办经济发展后劲。

3规范管理。各农村敬老院要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岗位,优化人员结构,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做到院务管理井然有序,供养标准严格落实,确保供养对象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8

第一条为了管好用好灾后重建项目,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民政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目标考核实施意见。

第二条考核分市、镇两级,市级考核由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共同实施,考核内容为敬老院制度建设、财务资产管理、卫生安全和生产发展情况;镇级考核由各镇(街道办)自行组织,考核内容为敬老院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情况。

第三条考核方式为查看资料,现场询问。

第四条考核时间分为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

第二章敬老院考核内容

一制度建设

第五条敬老院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年度管理发展目标和计划、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人员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卫生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制度。

第六条敬老院各类规章制度上墙公示。

第七条敬老院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建立能详实反映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记录。

二财务资产管理

第八条敬老院按规定设立财务人员,建立会计科目。

第九条敬老院建立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明细账目,定时盘点,房屋和设施设备无人为损坏和丢失,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固定资产利用率。

第十条敬老院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物资采购无违规现象,专款专用,无克扣、截留和挪用现象,收支平衡。

第十一条敬老院按月如实公布财务收支情况。

三卫生安全

第十二条设施设备操作规范上墙明示,工作人员按操作规程使用。

第十三条敬老院无私自搭架电路、违规使用电器、燃具现象,无安全事故。

第十四条敬老院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

第十五条敬老院供给食物清洁卫生。

第十六条敬老院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持有体检健康证明。

第十七条院内环境整洁、院容美观,区域管理责任到人。

第十八条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卫生,无异味。

第十九条集中供养对象面容和衣着整洁。

四生产发展

第二十条敬老院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院办生产,空闲土地利用率高,种养品种多样化,经济价值高、适用性强,年生产收益不低于8万元。

第二十一条敬老院倡导和适时开展争取社会各界献爱心活动,多渠道壮大敬老院经费来源渠道,年募集捐赠资金不低于3万元。

第三章工作人员考核内容

(一)副院长考核内容

第二十二条负责拟定敬老院发展规划,制定内部管理制度。配合做好集中供养对象入院协议签订工作。

第二十三条负责安排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定岗定责,督促落实。

第二十四条负责安排院民疾病预防和治疗,落实生活不能自理院民护理工作,妥善处理丧葬事宜。

第二十五条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

第二十六条带头执行财经制度,努力增收节支。保护公共财产安全和完整。

第二十七条因地制宜发展院办经济,加强成本核算,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第二十八条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两次以上院务管理委员会会议,广泛听取工作人员和院民意见和建议,研究、落实整改措施。

(二)财务人员考核内容

第二十九条贯彻执行各项财经政策,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原则,以身作则,秉公守法。

第三十条负责各项具体会计事务处理工作,做到单据规范,数据真实,报账及时。

第三十一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公示制度。

第三十二条负责登记敬老院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物资工作。

第三十三条负责敬老院印章、空白凭证的管理工作,按年度整理、保管财经方面资料和档案。

(三)护理人员考核内容

第三十四条严格按照服务规范,尊老爱幼,坚守岗位,负责做好每天常规服务工作。

第三十五条负责做好责任区和院民宿舍区卫生工作,始终保持公共活动区和院民宿舍整洁。

第三十六条负责定期清洗院民衣被。对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等病院民的衣物实行单独消毒清洗。协助院民做到被子叠放整齐,生活用品放置有序。

第三十七条负责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院民食宿工作。对入院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院民实行隔离护理。对痴、呆、傻、残院民给予特殊护理。

第三十八条每日负责院民就寝、出勤情况,发现情况及时报告,确保不出现人身安全事故。

第三十九条负责管好用好公共物品,爱护院里一草一木。防火防盗,严禁发生火灾等责任事故。

第四十条经常与院民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掌握院民思想动态,收集院民意见或建议,及时向副院长反映院民的思想和身体状况。

第四十一条根据安排,积极组织有一定活动能力的院民参加适度农副生产和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院民生活。

(四)炊事员考核内容

第四十二条具体负责院民膳食和饮水工作,保证饭菜质量和数量。

第四十三条按时供餐,合理配餐。根据老人的需要或医嘱安排食软食。

第四十四条负责食品卫生工作。做好餐具、厨具消毒工作,保持操作间、工作区域卫生,及时处理变质变味饭菜,严防食物中毒。

第四十五条配合做好食堂的物资管理工作。

第四章奖惩办法

第四十六条敬老院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和基本合格三个档次,经考核为优秀和合格的敬老院,市民政局和财政局每年给予经济补助,年终发放资金奖励;经考核为基本合格的敬老院,予以惩处。

上一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下一篇:医疗机构考核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