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1 16:46:39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1

2021最新养老院工作总结

一、主要措施

(一)早打算,早安排,在市社保中心未下达任务之前,我们就召开了专题会议,决心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突破,确定了XX年的工作重点,明确了XX年的养老保险奋斗目标。

(二)采取了责任制考核及基本工资与征收清欠挂钩的办法,硬指标量化,软指标细化,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上有压力。

(三)利用各种机会,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1.征订《社会保险杂志》,做到社保机构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并赠阅领导;

2.利用劳动保险信息宣传社保工作中的人和事,共编印劳动保险信息12期;

3.利用职工提前退休和公布个人帐户进行宣传。

二、内部管理

(一)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政府的窗口单位,公司领导极其重视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制作了宣传社会保险政策的版面,公开了办事程序,设置了便民服务台,并配置座椅,免费提供有关政策宣传资料以及表格,纸笔等用品,设置了意见箱,公示了投诉电话,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擦玻璃、彻底清扫办公场所卫生。经常保持窗明几净,地板清洁。

(二)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根据市、区的安排,认真贯彻标本兼志、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提高社会保险服务质量,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维护群众利益。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勤俭办事的原则,能省则省,能压则压,业务招待费较去年同期大大减少。与此同时,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一贯坚持三人审批,共同把关,关口前移,确保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三)行风双评。从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狠抓基础工作不放松,对XX户参保单位、XX名离退休人员及供养人员、XX名在职职工的信息进行了及时完善和更新。并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了搞好XX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我公司微机操作员在原有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套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数据库,将各企业报回的《太原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及资格认证基本信息表》全部录入微机,方便,快捷的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各社区保障员查询资料的效率和准确度。既提高了工作质量,又树立了经办机构的形象。

学习培训。根据XX主任年初工作安排“常规工作要有新内涵,重点工作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进展,展示全省养老保险经办队伍的风采”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实行了阳光作业,基本上做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挤出经费订阅了党报、党刊、业务、杂志、报纸等10余种。同时积极参加党校培训和市社保中心组织的财务确定制度、养老保险稽核等业务培训。

2021最新养老院工作总结

20xx年本院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五保供养方针、政策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上级部门对本院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创建省一级敬老院为动力,以服务五保老人为重点,以服务优质化、管理制度化、生活规律化、设施齐全化、环境花园化为标准,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扎实做好了20xx年的各项工作,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了制度,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从完善制度入手,努力实现以制管院。先后制定了院长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卫生检查制度,“五好院民评比制度”、“文明院民小组”评比制度、卫生房间评比制度、院民内务整理十项规范、院民外出请销假制度、安全值班制度、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登记建档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管理人员例会制度等。通过抓制度落实,有效提高了院民的综合素质,理顺了院务管理秩序。

二、认真开展了“三项评比”活动

在全院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五好院民评比”、“文明院民小组评比”和“卫生房间评比”活动,每半年评比一次。年终将评出的“五好院民”、“文明院民小组”和“卫生房间”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五好院民配戴大红花和五好院民胸牌,每人发放X元奖金,向文明院民小组颁发了大型奖牌和X元奖金,向卫生房间得主发放了“卫生房间锦旗”和X元奖金。通过经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激发了广大院民的争先意识,增强了院民的集体荣誉感。

三、进一步规范了院民请销假制度的落实

院民外出需向院务管理人员请假并准许后,领取院民标识牌后方可放人出行,院民回院向院务管理人员交回标识牌并消假,这样做的效果是直观、明确、严密、有效地杜绝了院民私自外出的混乱现象,也为防止院民外出走失和院民在外出期间出现不测,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及时有效救助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严格执行了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

健全档案制度工作中,坚持做到把好“两关”,一是经医院健康检查确诊有精神病的不准入院;二是经医院健康检查确诊有传染病的不准入院。对具备入院条件的我们做到了愿进全进,并为他们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一档一盒。档内存有院民个人加入五保申请表,入住敬老院审批表、医院健康查体资料,入住敬老院协议书等。为我们全面掌握院民的各种信息提供了方便,也为因人服务管理确定了目标。

五、建立了自我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注重发挥老人的作用,一是推选出由院民参与的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讨论制定敬老院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本年度工作计划。二是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了伙食管理领导小组,广泛征求和听取院民在生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制定每周饭、菜谱,具体掌握伙食标准,定期结算伙食帐目、重大节日调剂好饭菜花样,保证饭菜供应。三是成立了安全卫生后勤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并负责院内线路检修,严格卫生制度,防止食物中毒,严格落实锅炉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由于我们健全了院民自治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小组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全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六、实行了分级护理,为老人提供了人性化,亲情式服务

一是亲情护理从点滴做起。

二是开展了谈心活动。

三是分级护理,对一般院民实行常规护理,对半自理院民实行二级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院民实行了一级护理,让五保老人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温暖,使他们坚定对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七、对上积极争取,努力提高办院条件

针对本院设施老化的实际,全年共向街道办事处和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到位资金XX多万元。先后对院内所有房屋进行了粉刷和维修,并对院内前排平房加盖了二层楼,新增床位X张,扩大了办院规模,购进一吨丰新锅炉一台,新建锅炉房四间,保证了院民的正常饮水和过冬取暖,为广大院民安度晚年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娱乐条件。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2

20__年以来,__县民政局转变农村福利院建设思维方式,通过资产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创新等改革,探索出一条农村五保对象供养工作新路子。全县8所乡镇农村福利院重组整合为5所跨乡镇的区域性中心农村福利院,联乡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由县民政局业务直管管理,有效破解了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的诸多难题,提高了农村福利院的整体水平和五保老人的幸福指数,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一、创新办院思维,着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农村福利院。过去,要求乡乡镇镇建院,全县8个乡镇都拥有自己的农村福利院。由于乡镇财力有限,投入严重不足,这些福利院大多地理位置偏僻,规模小,设施陈旧,有的房屋是土砖楼板房,安全隐患大,个别福利院房屋年久失修,已经成危房。要改变农村福利院办院状况,必须大胆改革农村福利院办院思路,打破乡乡镇镇办院的传统模式,对乡镇农村福利院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布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农村福利院,全面提高农村福利院的档次和水平。在此办院思路指导下,__县民政局撤销办院规模很小、发展空间不大、位置相对偏僻、安全隐患大的榛子乡农村福利院,合并到黄粮镇,组建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撤销地处滑坡险段的高桥乡农村福利院、古夫镇农村福利院,合并到高阳镇,组建高阳镇中心农村福利院。由此,全县农村福利院由原来的8所减少到5所。通过资源整合,实行跨区域办院,全县农村福利院整体办院质量提高,供养规模也扩大了2至3倍。

二、创新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县民政局直管福利院模式。为了彻底打破农村福利院乡镇办院、乡镇出钱、乡镇管理的旧有管理体制,彻底改变这种管理体制所导致的资金投入少、管理不到位、服务水平低、老人生活质量差的状况,__县民政局大胆创新,在全省率先推行县民政局直接管理农村福利院模式,从而有效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具体从八个方面直管全县农村福利院: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发展规划及资源配置,从发展规划、优化布局、建筑设计到资产配置等方面进行直管;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的建设资金投入,包括建设资金分配、确定供养基数、划拨供养及工作经费;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财务预算与执行;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公益经费核算使用;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供养资金及其它专项资金;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的业务考核;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工作人员配备及工资待遇;直管乡镇农村福利院工作人员培训。

业务直管后,县民政局投资300多万元,按照统一规划的要求,从院容院貌、内部设施等方面,对撤并后的5所中心农村福利院全面进行改造、扩建和升级。其中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改建了一栋综合楼和一栋院民宿舍楼,新建了厨房餐厅,购置了餐厅、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室等室内设施;南阳镇福利院新建一栋院民住宿楼及厨房、公共厕所等,购置了室内配套设施;水月寺镇福利院改建一栋办公楼,配备院长工作人员办公室、档案室、活动室、接待室等室内设施。同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落实乡镇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县民政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协议,被撤销农村福利院的乡镇人民政府,每年给中心福利院划拨1万元经费。五保对象的供养金由县财政通过信用社直达个人帐户,中心福利院统一掌握使用;五保对象的安葬由原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政府每年在重阳节和春节等传统节日进行慰问。

通过业务直管,全县农村中心福利院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5所农村福利院全部达到省合格福利院标准,黄粮镇中心农村福利院、水月寺镇农村福利院被评为省模范福利院。五保老人的供养水平提高。五保老人每人每月生活费不低于200元,全年供养标准不低于2500元,每月给五保老人发放20元零花钱,使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生活无忧;每年为五保老人发放500元门诊救助金,积极办好小诊所,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小病不出门,大病全额救助,使五保老人老有所医,治病不愁。

三、创新服务机制,深入改革福利院人事分配制度。为提高农村福利院的服务水平,县民政局对福利院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一是改革福利院领导班子选配办法。针对各乡镇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通过两种形式选配农村福利院院长:一种是通过乡镇人民政府推荐,县民政局考核选配院长。水月寺镇、峡口镇、南阳镇通过政府推荐行政干部担任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民营养老院 共给与服务 发展问题

据最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亿人,占总人口的8.87%。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2025年将达到3亿,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4.37亿,约占总人口30%。

《2010年九江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4728763人。全市常住人口中, 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3371人,占总人口的7.47%。[1]

据2013年数据表明,九江市老年人口65.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81%。[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国际标准,江西九江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1.江西九江市养老院情况

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35家、入住老人达到1.4万余人。[2]入住养老院人口占本市老人人口比为2.1%。本市民营养老院规模较小,数量少,一般一家入住几十人,也有的入住百人左右。

近年来,九江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2011年,市政府出台了《九江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仅2012年,我市投入养老项目建设资金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8550万元,公益金569.17万元,社会资金1844万元,全市新改(扩、建)敬老院49所,新增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改扩建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床位2120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床位不足的问题。[2]

在九江市政府统一管理下,九江市各地区养老机构取得一定的发展,但仍表现出现有养老院很难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政府主要对公办养老院投入资金,民办养老院建设在资金来源上问题尤其困难。民营养老院费用高、床位一床难求,正成为影响老年人养老的难题。

2.民营养老院发展中的问题

2.1由于政府未调查与预测,导致市区养老院供给与需求脱节

政府部门没有事先的调查九江市现有养老院提供的养老服务是否满足目前老人的需求。政府也没有预测未来十年老人有多少人入养老院,这些情形是未知也是动态变化的,也没有进行估计与摸底,导致九江市政府部门规划建设养老院时,有一定的盲目性。现在和将来一定时间内养老院实际的需求与现有及将来的供给存在着不对应就不可避免。

2.2城市建设时未考虑留地用于养老院的发展

目前城市建设布局包括道路、商铺与住宅的规划与建设,未考虑到为公办与民办养老院预留建设用地。各地块一旦被开发成基础建设、商铺或民用住宅,今后这片地块就很难安排养老院建设。在老城区建筑物密集,很难有空地用来建设养老院。

2.3当地政府财力及社会力量对民营养老院缺乏各项支持

民营养老院是一个投入期长,投入资金多,回收慢的行业。房屋建设、院内配套设施、员工成本、税费等开支,入住老人数不确定,收费太高无人来住。许多的投资者微利经营。政府在财政补贴或资助、税费减免、服务提供方面也帮助得少。民营养老机构难找到合作参股人。另外,医疗机构平常自己业务繁忙,没有什么时间提供医疗帮扶服务。社会其它单位或群体对民营养老院捐赠也非常有限。这样一个社会需求很大的行业,许多社会资本不敢轻易进入本行业。

2.4民营养老院管理制度未完善

民营养老院食堂饭菜可能不太合口或是菜的质量有等提高。宿舍存在一定的安全与卫生隐患。

养老院对员工的管理制度比较松散。员工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与薪酬没有很大的关联。偶尔员工对老人的态度恶劣,责备老人、虐待老人。比如,不喂饱老人、不及时更换尿布和衣服。员工与老人无法沟通。

2.5民营养老院专业欠缺

民营养老院设施简陋,主要为老人提供吃住服务,其他服务少。大部分民营养老院内无医疗室和医护人员,医药用品短缺。许多员工来自农民,没有文化,无法对老人医务护理,很少能提供心理咨询,也很少提供念书读报之类的服务。养老院老人娱乐方式单一,经常看到老人只有看电视、聊天打发时间。民营养老院为了节省成本,没有安装呼叫系统。老人有突发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支持。

2.6中国传统居家养老观念限制民营养老院发展

中国人民养儿以防老,观念深入大多数老人的心。进养老院养老是一件丢人的事。一边是子女在外地或是在本地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老人,一方面是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那些半失能老人或全失能老人让子女非常不放心,老人自己没有亲人照顾在家也很危险。这些传统观念制约了养老院进一步发展。

3.江西九江民营养老院发展的对策

3.1政府摸清家底以解决市区养老院供给与需求脱节问题

民政局应建立本地区民办养老院信息系统,及时公布养老服务情况。同时,也应建立本地区有入院需求的老人信息系统,掌握当地入院需求情况。根据潜在的需求情况,市政府和民政局规划本地区养老院的建设并进行管理。同时,也让养老院了解到百姓的需求,加强养老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3.2从长远角度规划本地区养老院的布局工作。[4]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居民个人房产出租,由于怕老年人在房内终老带来不吉利,所以一般情况下房东不愿意把房子出租给年迈的老人,更不用说出租整栋私房给私人办养老院了。目前面临一个问题,未来民营养老院的房子到哪落地?这就要求从现在开始,政府在进行新城区布局时,片区规划时要留土地用于未来民营养老院的建设。

3.3加大政府宣传与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支持民营养老院发展

市政府牵头,督促各区、县和乡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投资机制,增加财政投入,带动社会投入,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养老资金,为养老服务提供公共资金支持。政府对待民营养老院与公办养老院要一视同仁,如在基本生活设施配备和申请安装水、电、管道工程等方面,民营养老院应享受与公办养老院同等的待遇。[3]

对于承办民营养老院的经营者,在建设用地审批、购买、在土地租用上,降低土地出让费或是划拨以减少经营者负担。国家发改委近日的《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出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5]通知为民营养老院资本运作提供了行政许可。

市民政局对本区发展民营养老院要统筹规划。提供项目建设与运营、服务指导与规范管理。办得好的给予表扬、奖励,评选先进,以资鼓励。对于不好的要及时监管。

政府部门适当做好公益事业宣传,动员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或个人加入民营养老院服务中来。动员社会提供捐赠或免费义工服务。对做出大力支持财力的单位或个人,政府要给予荣誉称号或物质奖励或是对企业进行税费优惠。

3.4完善养老院管理制度

对养老院食堂、住所、厕所、娱乐场加固安保设施,适时消毒。饭菜要卫生。做到让老人、家属及社会放心。

一是建立员工管理制度。如考勤、员工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与薪酬相关联的考核制度。二是建立养老社会监督系统。比如,从有条件的院先试行视频实时监督、开展养老院开放日或是意见反馈系统。只有做好服务,经得起全民监督,获得大家好评,才能改变社会公民对民营养老院的评价,也会增进民营养老院的良好形象,使它获得源源不断的客源,促进它长久良性发展。

3.5提供专业

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一是生活照料。根据老人的胃口,稀饭与软饭、辣菜与不辣菜搭配、荤素菜搭配合理。特别是对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员工要贴心照顾,与老人聊天,进行精神安慰。二是医疗护理服务。是对现有员工进行基本医疗护理知识培训。在老人有小病时,养老院能提供基本医疗护理。三是提供娱乐服务。民营养老院根据自己经济条件有选择地配备阅览室、电视室、室、麻将室,以留住更多老人长期在院内生活。四是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员工要提供情感关心,多陪老人聊他们开心的话题,转移老人伤感的情绪。

3.6改变养老观念

随着老龄化到来,民办养老院未来将会取得进一步发展,设施条件会更好,管理会更规范。上世纪50年代的人,到2030年他们已70多岁,当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到年老时,四二一家庭结构,靠家庭养老不太现实,老人们也要随时代变化调整自己的看法,许多的老人到养老院养老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http://.2011-6-10.

[2]http://.cn/jiujiang.

[3]侯宇科,盈利低.风险大民办养老院在困境中突围[J].中国社会工作,2013(14).

[4]单沈,郭仲捷.我国民营养老院发展困局的破解研究[J].市场周刊,2013(9).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4

第二条敬老院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实行政府主导、财政补助、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敬老院以乡镇办为主,提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兴办和资助敬老院,提倡个人认助五保老人。

第三条敬老院应当坚持依靠集体,依靠社会,依靠群众,民主管理,文明办院,敬老养老的办院方针。

第四条敬老院所需的修缮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社会劳动保险、五保人员医疗费用由县财政实行定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敬老院正常运转经费(包括水、电、燃料),村组负责收缴五保人员土地转包费用,其余不足部分通过发展院办经济和组织社会捐赠进行筹集。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敬老院工作的领导,把敬老院事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民政局负责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其他县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应各尽其责,支持敬老院建设和发展。

第二章供养对象

第六条敬老院以供养五保对象为主,兼顾供养社会托老对象。

敬老院应优先接收孤老优抚对象入院供养。有条件的敬老院可以向社会开放,吸收社会休养人员自费代养。

对精神病患者、传染病人等不宜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敬老院、五保老人、被委托人五方共同签订供养协议,实行居家养老,供养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按协议发放,并不定期检查寄养人员的供养情况。

第七条五保对象入敬老院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由本人和敬老院双方签订入院协议,实行集中供养。

第八条敬老院实行入院自愿、出院自由。五保对象本人要求出院,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敬老院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出院的五保对象,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出院手续,领回原居住地并妥善安排其生活。

第九条敬老院收养自费人员,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按照物价部门和民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敬老院供养的各类人员(以下统称供养人员)应遵守院内的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团结互助。

第三章设施建设

第十一条敬老院的选址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环境较好,交通便利。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敬老院规模大小和供养人员多少提供适量的可耕种土地,供敬老院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业生产。

(一)新建敬老院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严格执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改建敬老院的各种设施要基本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确保房屋质量安全。敬老院规划、设计、建设、竣工必须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符合卫生要求。

(二)敬老院的建筑设计和外墙装饰应与老年人心理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门、走道、出入口的设计必须做到方便老年人;装修中不得使用有害、有毒和易碎、易燃的装饰材料,地面用材适合老人活动,配备消防器材,制订消防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三)内部设施除必要床位和生活用品外,还应根据敬老院规模大小提供医疗、学习、娱乐、健身等配套设施。

第四章院务管理

第十二条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组织制定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敬老院发展规划;

(三)组织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自身发展的活力,不断提高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四)督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维护供养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十三条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其职责是:贯彻落实办院方针、原则,审议院内重要事宜,检查、监督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院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敬老院全体人员民主选举产生,成员中供养人员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做到管人管事制度化;建立供养人员参与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组织机制。

第十五条建立入院供养人员档案,包括入院协议书、申请书、健康检查资料、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及后事处理联系人等有关资料并长期保存。

第十六条搞好环境绿化和清洁卫生,保持美观清洁的院容院貌。

第十七条伙食团必须达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C级以上标准,取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应具有健康合格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供养人员的饮食应讲究营养、卫生,注意调剂饭菜花样,尊重供养人员的饮食习惯。

第十八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管理,适时组织供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供养对象在30人以上的敬老院要设立医务室,条件不具备的要与乡镇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实行定点联挂,定期对供养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供养人员生病后,敬老院应及时将其送到定点医院(卫生院)治疗(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医院或卫生院为五保人员的定点医院);五保对象去世后,敬老院负责从简料理后事。

第二十条适当组织供养人员进行学习,因地制宜开展适合供养人员特点的文体和康复活动。

第五章生产经营和财产管理

第二十一条敬老院的土地、房产、设备和其他财产归敬老院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敬老院的房屋、土地、设备和其他财产不得用作任何抵押,不得改变用途。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敬老院经费、物资、伙食、生产经营账目要定期公布,接受供养人员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院长变动时,应进行审计;财会人员离职时,必须清查账目,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三条五保供养协议书中已登记的五保对象的个人财产,本人可以继续使用。五保对象死亡后,其遗产按照五保供养协议处理。

第二十四条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原则上一级敬老院每年院办经济收入不低于3万元,二级敬老院不低于2万元,三级敬老院不低于1万元,规模较小的敬老院不低于0.5万元。生产经营收入依法归敬老院集体所有,用于院内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五条鼓励供养人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并根据生产和经营效益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对敬老院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按有关规定予以优先和优惠。

第六章人员管理

第二十七条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原则上根据敬老院供养对象人数按20∶1的比例进行配备,并经健康体检合格,办理《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八条敬老院院长及工作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聘用,聘期3年,工资和福利待遇按聘用协议落实。县民政局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给各敬老院下达院办经济任务,每年负责对敬老院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辞退。

第二十九条县民政局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制订完善工作人员选聘、培训、考核、任免、奖惩等相关管理制度。敬老院应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十条乡镇人民政府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为供养人员服务的工作人员应给予奖励;对工作不称职的予以辞退;对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扶助政策

第三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对敬老院的有关减免和优惠政策,在水、电、气、广播电视、通讯等方面尽可能为敬老院提供方便。

第三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应将敬老院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特困医疗救助体系,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第三十三条敬老院和五保对象需要法律援助时,可按程序向法院、司法部门申请法律援助和减免诉讼费用。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对策研究

1我国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

本文对我国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做以下几方面的阐述,具体包括缴费来源、缴费方式、参保意识三方面。

1.1缴费来源

现阶段公办院校在不断的发展,其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也有了极大地改变,这对农业民办高校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农业民办高校受到学员等因素的影响,办学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农业民办高校已经出现巨大资金缺口。

1.2缴费方式

教职工的社会保险问题是另一不稳定的因素。目前,部分省市的许多农业民办高校根据企业职工的费基,费率为教师缴纳养老保险,使得其在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相比较公办教师少了许多,产生“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致使农业民办高校很难吸引到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对农业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不利,更不利于农业民办高校科研等方面的进步,阻碍了农业民办高校更好的发展。

1.3参保意识

并且,现在农业民办高校为其教职员工缴纳的项目也不尽相同。一些农业民办高校只为其教职员工交养老、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保险,另一些农业民办高校会选择必须要交的险种进行缴纳,更有甚者根本并不为教师交任何保险,只有少数的高校会为教师多缴纳住房公积金,而这些少数的高校之中还按照企、事业单位两种不同的标准来缴纳社会保障金。

2农业民办高校和公立院校养老保险制度差异比较

我国农业民办高校采用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它是经过长期实践,并趋于成熟的养老保障体系。公立高校和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别是经费来源不同、参保范围和对象不同、待遇的计发方式不同、退休待遇不同。

2.1缴费来源的差异

公办高校的养老保险属于国家保障的模式,其资金来自于国家税收,实际支付的退休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虽然说这样的养老保险体系稳定、安全、教职员工无需操心,但是这种方式加重了政府财政的负担,随着养老保险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的财政压力将会越来越重。公立院校与农业民办高校的差异在于,公立院校有国家的扶持,而农业民办高校的资金不到位,许多农业民办高校根本无力缴纳养老保险。

2.2缴费方式的差异

我国公立院校的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建国初期制定的统包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国家保障,对其进行包揽,个人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国家和公办高校统一为正式录用的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而且公立院校的教师组成相对简单,因此公立院校的缴费方式也相对简单。公办高校和农业民办高校的差异在于:公办高校实行国家统包形的养老保障体系,缴纳的社会保障金与教职员工的类别无关,而且教职员工的组成也相对简单,因此公办高校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相对统一;农业民办高校采用的是国家、组织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义务,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体系,而且农业民办高校教职员工的组成包括许多类,对每一类教职员工缴纳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因此和公办高校相比,会出现缴费方式方面的差异。

2.3养老保险计算的差异

公办高校是根据工作人员进行计算,只要按时,按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就可以获得养老保险的各种权利,享受缴纳养老保险的益处,与其实际缴费金额,缴费时长并无关联。具体计发办法是:基本工资和工龄工资按照正常计算,所处职位的待遇和所处级别的津贴根据相关比例发放。其中,工龄满20年的,相关比例为75%,并且每增加1年,比例相应增加1%,工龄满35年的,相关比例为95%。公办高校和农业民办高校的差异在于:公办高校的养老保险金与其教职员工的工作年限等因素有关,而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保险金更多的与缴费比率有关。过高的缴费率只会成为农业民办高校的负担,只会一点点消磨农业民办高校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这更加重了农业民办高校的财政负担,而且农业民办高校缴纳的养老保险的比例特别大,很多农业民办高校根本无能为力。目前国家的养老保险需缴纳的费率较高,使大部分农业民办高校都望尘莫及,无力缴纳。

2.4高校的参保意识差异

公办高校退休金与工作年限相关,与缴费多少并无关联,退休金构成包括基本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和级别工资的一定比例共同组成。公办院校教职员工的工龄不断的增长,再加上计发比例远高于农业民办高校的计发比例,因此公办高校教职员工的退休待遇远高于农业民办高校的。而且公办高校的教职员工会享受国家其他的一系列的津补贴,甚至还有单位自行发放的奖励,因此退休金额特别丰厚。公办高校和农业民办高校的差异在于:公立院校全员参保,而许多农业民办高校的领导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认为为高校教职员工缴纳养老保险是在浪费钱财,没有想过现在缴纳养老保险,以后教职员工退休后会得到很好的保障,自身的财政压力会减缓不少。他们只看重短时间内的得失,没有想到对未来发展的作用。致使公立院校、农业民办高校在参保意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3对我国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升策略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出提升的策略,分别是改革农业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将公平与绩效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险缴费机制、广泛深入宣传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各农业民办高校、教师参保的意识。

3.1改革农业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

3.1.1注重预算的控制,严格把关收支情况。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预算的控制,有效的预算机制可以减少农业民办高校一大笔不应该花费的基金,对农业民办高校财务的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民办高校应当参照公办高校的预算机制的例子,完善自身的预算方案。3.1.2采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公立院校依靠国家对其进行资助来维持,还通过收取学生学费来筹备资金,农业民办高校可以从国家获取一定项目经费,或者少数补贴。因此农业民办高校更应该广泛的、从多种途径来来筹集所需要的资金,来解决自身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3.1.3增加科研收入,研发新产品。科研的收入包括科研所得经费与科研成果转让收入的总称,它是支撑农业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增强农业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内容。农业民办高校应当多与科研院、多与企业联系,研发出当下需要的新产品,并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转化,这样不仅解决了社会需求,还提高了农业民办高校的知名度,最主要的是为农业民办高校自身争取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减缓农业民办高校的财政压力。

3.2将公平与绩效结合起来

农业民办高校应该制定合适的制度,使退休人员的收入公平合理,不会因为是高职称,高资历的老员工,退休的福利待遇就多出好多。而效率则是指通过对制度进行合理的设计,调动包括聘任制教职员工在内的不同等级的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出不同群体间福利待遇的巨大差距。既要注重公平也要注重效率,不能由于特别重视公平却降低农业民办高校教师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也不可以使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太悬殊。农业民办高校应当将公平与效率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3.3建立恰当的养老保险缴费体系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将缴费机制设计得不合理,例如较高的缴费率已经达到了农业民办高校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这加重了农业民办高校和各位教师的负担,使逃缴、欠缴现象日益严重。如果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金保险制度实行个人账户管理的政策,根据教师的工资水平、高校的收益情况,对不同农业民办高校养老保险的社会缴费率设置不同的缴费档位,由教师自己选择缴费档次。这样既可以提高教职员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热情,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健全农业民办高校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其能够持续正常的发展。

3.4广泛持续宣扬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参保者的参保意识

各农业民办高校的教职工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想要让他们认同并参与其中,就一定要扩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其参保意识,让他们尽快加入到养老保险缴纳的大军中来。要多通过宣传单、横幅标语、印发普及养老保险知识的资料等方式,让广大农业民办高校的教职工了解养老保险,接纳养老保险。政府还要进一步提高宣传的力度,让全民参与进来,消除他们之前的担忧,让大家积极参加养老保险缴纳的大军中来。

结束语

养老保险是和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的,而创建一个新的、行之有效的农业民办高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不但可以减缓国家的财政负担,更可以保证高校竞争的公平公正。随着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地不断深入,农业民办高校不同阶层的教职员工、教育管理者等开始意识到,养老保险十分有好处,也十分重要,不断有农业民办高校开始为其教职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广大教职员工也参与进来,形成了一个全民积极缴纳养老保险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宾斌.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汪孝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势所趋却举步维艰[J].人力资源开发,2010,(1):11-16.

[3]吴传玉.山东省临沂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6

摘 要:“4-2-1”家庭年龄结构模式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我国消费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为老年人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这种利好的环境下,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却陷入困境。对此,国内学者多从民办养老机构的艰难的生存环境着手分析,很少有学者分析“福利民营化”这种制度本身的弊病。认为当前在养老福利领域,政府应加强其主导作用,政府职能的弱化将会导致市场失灵,加剧社会福利的不公平。

关键词:养老机构;社会福利制度;民营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8-01

1 引言

1.1 养老服务机构民营化的背景

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增长进入低生育发展阶段,人口预期寿命大大增长。在当前“4-2-1”家庭结构模式下,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居家养老方式使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子女不堪重负,而目前国家、集体兴办的各类养老机构,如社区敬老院、养老福利院等,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除了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外,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市场化特点使政府放宽国家各个方面的行政管制,在各个领域积极引入社会私人资本,因此“社会福利民营化”便与转变政府职能和市场化联系在一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民政部门便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城市社会福利改革思路。进入21世纪,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支持社会力量进入社会福利领域。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政府对于民间养老服务投资的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很多民间资本涌入老龄产业的养老服务投资。

1.2 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界定

学界普遍认为,民办养老机构是指由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公共福利设施,如托老中心、养老院、康复中心、敬老院等,当前以养老院居多。这些养老机构不要国家和政府的投资,自行管理、自负盈亏。相对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承担的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本身就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挑战。民办养老机构由于来源于民营资本,它不可能摆脱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民办养老机构经营的双重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2 民办养老院的发展瓶颈

2.1 投入资金有限

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相比,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资金的短缺,主要表现在养老院前期成立时资金的筹集和运营中资金的周转和规模的扩大两方面。私人在进行养老服务行业的投资时,考虑到养老服务是微利行业,投资的回报周期长,理性地选择投入较少的资金。另外国家政策规定,作为民营养老机构,不能以房产做抵押贷款,私人从银行获得贷款也相当困难。

2.2 服务质量下降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民办养老院都倾向于压缩自身的运营成本。为了确保自身的微薄的经营利润,民办养老院经营者会采取降低老人的膳食成本、节省硬件设施维护费用、减少服务人员数量等各种措施。作为第三产业的养老服务行业,这无疑降低了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减少了入住老人的福利水平。而且这种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压低成本的短视行为,极大得降低了养老院的顾客认可度,阻碍了养老院的长期发展。

2.3 规模效应难以形成

由于资金的短缺和成本的压缩,民办养老机构很难扩大规模、改善设施,入住老人数量得不到提升,使得养老院无法摊低老人看护的平均成本。很多民办养老院亏损的原因可以从规模效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养老院开始运营时,入住老人家属缴纳的费用为养老院带来了第一笔收益,其后由于规模效应难以形成,没有新的入住老人,新的资金流无法再流入养老院,另外由于物价的上涨等各种因素开支增加,使得养老院“扭赢为亏”。

2.4 缺少人力资本

根据有机资本的构成理论,民办养老机构由于投入资金少于公办养老院,其运营所需的人力资本应该越多。但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该行业缺少经过培训具备专业护理知识的看护人员。极少的劳动力供给使得雇佣专业老年人看护的价格较高,民办养老机构在无法支付专业护理人员的情况下,基本都是采取雇佣社会闲散劳动力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了老人的福利水平。

2.5 政策制度不配套

选择在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群体中,病残老人占绝大多数。这些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再加上所患病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客观上导致了养老机构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多、赔偿风险大的现状。但对民办养老机构中出现的老人死亡等纠纷,目前我国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另外,由于政府补贴制度对民办养老机构要求门槛较高,很多经营者在资金周转紧张时无法得到政府的支持。

3 市场需求充足的条件下民办养老院发展困难的原因

3.1 养老机构民营化是对政府职能认识的偏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增进社会活力,提高福利水平。就养老福利而言,与西方高福利国家相比,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是福利水平过低、投入不足、覆盖面过小、福利不均衡、机制不顺等问题,相对而言其任务不应是将包袱转移给尚不完善的市场福利机制,而是增加投入和扩大覆盖面。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和调动资源的能力,政府应该承担更多更重的政府道德义务和管理责任。因而就政府职能而言,有利于社会福利进步的方面就应该进一步加强,而不是弱化。

3.2 价格歧视使弱势群体边缘化

尽管“养老机构民营化”的目的是解决单位外老人的养老需求,但由于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不同的财政支持,单位外老人需要支付比公办养老院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养老服务,较高的价格将经济条件不佳的单位外老人拒之门外,其偏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更是忽略了广大农村成员,而且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也得不到保障。这种“养老机构民营化”使我国的养老福利具有了“层次性”,不仅没有根本解决单位外老人的养老问题,而且加剧了我国社会福利的不公平,远离了提高全民福利水平的宗旨。

3.3 相关利益集团阻碍养老机构民营化的发展

在养老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民办养老机构的逐利性和养老服务的正外部性的矛盾可以通过政府的补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国家规定,老人消耗水、电、气等资源时,有关部门要给予费用全免或减免,但是一个部门全免或减免意味着另一个部门的资源量的增加。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向政府部门申请费用减免时,往往会被有关部门以文件太笼统无法操作的理由拒绝。这种部门利益观,严重阻碍了社会资源向民办养老机构的倾斜。

4 结语

“4-2-1”家庭年龄结构模式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我国消费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为老年人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这种利好的环境下,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却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在目前我国福利制度不完善、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和社会不公平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政府的过早地退出养老福利领域,将带来新的不公平和市场失灵。在我国福利制度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把追求公平和共同富裕、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国家财富、提升全民福利水平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峰,邹鹰,黄峰梅,杨文俊.试论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作用[J].社会工作,2004,(12).

[2]刘红,张妍蕊.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3]洪芬.浙江最大民营养老院困局[J].小康,2005,(6).

[4]张晓峰.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的风检及对策[J].社会福利,2008,(10).

[5]赵定东.“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逻辑误差析论[J].理论导刊,2009,(6).

[6]刘红.中国机构养老需求与供给分析 [J].人口与经济,2009,(4).

[7]谢建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8]吴旭日.福利行政的民营化及其政府管制一一以养老机构的民营化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07.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大力发展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努力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走健康良性运转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维护好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与合理规划并重,因地制宜和特色发展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以院养院生财补院科学办院”的路子,大力发展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增强农村敬老院自身“造血”功能,改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三工作要求

1整体布局。农村敬老院应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多种形式的院办经济创收项目。做到“五有”,即有一块菜地一片果园一口鱼塘一笼鸡鸭一栏牲猪。

2生产指标。农村敬老院生产基地面积(含山林水面)应在5亩以上;年出栏牲猪10头以上;年出栏鸡鸭150羽以上;蔬菜瓜果实现基本自给,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寄养收入在1万元以上;院办经济年纯收入达到院民人均500元以上。

3科学管理。农村敬老院应建立院办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制定目标,分期稳步实施,实行定期考评,年终总结。院办生产劳动应以在院职工为主体,同时各院可根据院民身体状况和特长,合理安排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等生产小组,组织开展力所能及的经营劳动,并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调动院民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五保供养对象的意愿,不得强迫老人生产劳动。

4财务管理。农村敬老院应按要求建立生产经营会计专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成本核算。生产自己消费的产品按略低于市场价格折算收入并记入账目,每月向县市区民政救助部门上交会计报表。

5收入支配。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收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补充院民生活费用;②再生产的投入;③补助工作人员工资;④补充敬老院工作经费;⑤对先进个人进行奖励。

6监督检查。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收入支出情况必须定期向院民进行公布,并上墙公示,自觉接受院民监督,各县市区民政救助部门应对其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监督。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救助局要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列为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来抓,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强化措施,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助推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良性发展,切实维护好农村五保对象的合法权益。

2整体联动。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农村敬老院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予大力扶持,敬老院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高度重视敬老院院办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农业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要为农村敬老院发展农副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配套服务。积极倡导鼓励和扶持个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兴办资助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增强院办经济发展后劲。

3规范管理。各农村敬老院要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岗位,优化人员结构,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做到院务管理井然有序,供养标准严格落实,确保供养对象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民办养老院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老龄化;民办养老机构;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03802

自1998年起,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已呈“老年型”,比全国提前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97.4万。其中,农村老年人431.71万人,占全省老年人总数的54.14%。截至2012年底,湖北省60岁以上人口已达88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5.38%。据专家预测,湖北省老年人将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农村老年人达到700万人以上。

有关资料显示,湖北省养老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仅有5%的老人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选择养老机构。面对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目前的养老方式和国办养老福利机构显然已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的养老需求。社会化养老需求激增。湖北省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养老服务社会化,采取民办公助的经营方式,补贴民办养老机构。投资养老福利事业的民营资金逐年增多,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得到快速发展。

1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1.1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及规模

从2005年至2010年3月31日止,武汉市共新增民办养老院56个,达到128家、床位数1.36万张,比2005年的72家、4913张,提高了77.7%和177%;半数以上为近5年新增,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出现良好上升势头。其中2009年,武汉市民办养老机构115家,床位11211张,入住率为56.65%,民办养老院机构数量是公办的8.2倍,床位数为2.6倍。但民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只有公办的1.2倍。从市场贡献来看,民办养老机构所占市场份额高出公办23个百分点,对低收入人群的贡献尤为重要。到2011年底时,武汉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总计334家,其中民办的有131家。

截止至2012年,湖北省共有养老机构738家,县级以上养老机构340家,各类养老机构床位为21.5万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4张。在需要机构护理的119万老人中,每百名仅拥有床位16.3张。其中民办297家,床位3.4万张。

1.2硬件设施及人员配备

湖北省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具备基本硬件设施。中心城区的民办养老院营业面积一般从仅有10余床位的几十平方米到近百张床位的数千平方米不等,房型绝大多数都是双人间或三到四人间,也有五到六人间,少有单间出现。房间面积在15平方米左右,每层楼设共用卫生间。少数民办养老机构条件优越,硬件设施齐备。武汉民营养老机构“侨亚国际”,老人住房的楼道里铺设了防滑地胶,有专门的浴室、楼道安装了双扶手。该养老机构按三星级宾馆标准装修,房内设有冷暖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床头呼叫器、24小时热水供应,提供集休闲、旅游、康复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由于民办养老机构的经济效益与入住老人的多少是直接挂钩的,他们为吸引和留住老人,对入住的老人往往会全力以赴提供服务。

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通常由管理人员和护工组成。目前,医疗条件较好的民办养老机构聘请的人员一般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他们专门负责老年人的健康看护。一些以康复护理为特色的养老机构会配备相对完善的医护人员队伍,但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的护工人员来源于一些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人员,真正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

1.3服务类型与收费标准

目前,湖北省民办养老院提供的服务通常有三种类型: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护理康复服务和临终照护服务。大部分的养老机构均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

养老院的收费一般由床位费、伙食费、护理费三部分组成。不同于公办养老院统一的收费标准,民办养老院收费标准显得更灵活自由。如目前由侨亚置业集团投资的蔡甸侨亚老人村对健康老人每月收费从1200~3000元/人不等。另一些只拥有30 余张床位的小型民办养老院为吸引老人入住,对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月全包的最高收费标准还不足千元。

湖北省在积极发展公办养老机构,使其在养老方面发挥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的同时,还注重积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加快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从规划、土地、城建、税收等方面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扶持。武汉、襄阳、宜昌、黄石等地还出台民办公助制度,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床位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积极鼓励和推动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目前武汉市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增一张床位一次性补贴3000元建设费,每年补贴运营费1200元。

2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存在的困境

近十年来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较快,但目前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用地难、贷款难、用工难、运营难等,阻碍了民办机构养老机构进一步发展。

2.1用地难

用地难是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用地形式一般分为土地的租赁和购置。通过购买方式取得自主产权的民办养老院在湖北省还为数不多。如果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民办养老机构土地出让金收取一般也是按市场统一标准,没有相应的降低和优惠。如果民办养老机构通过征收,购买土地建设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向相关部门申报用地审批时,在相应的管理费和购买费用上,也难以取得一定的减免或补贴。民办养老院如果要扩大养老院规模而购买土地,也只能按市场价,并没有优惠,这样常常造成资金不足,最后入不敷出。湖北省绝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用地都是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的,通常很难保证土地租入的稳定性,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因此不愿再投资修房,或者安装新的设备。这样养老院的规模一直上不去,利润就始终受到限制,成本就难以降下来。武汉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12年,因拆迁而关闭的民办养老院就达19家。

2.2用工难

专业护工提供服务是老人在养老院幸福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但护工资源稀缺也是民办养老院面临的难题。据统计,2011年,在武汉市334家养老机构中,只有277名专业护工。到目前为止,这一数据没有太大变化。很多养老机构因招不到护工而倒闭,其中50张床位以下的福利院抗风险能力最差,大型福利院亦不乐观。有专家预测,如果护工资源稀缺长期得不到解决,江城的民办养老机构在未来5到7年内,会被逼至生死边缘。

护工资源稀缺往往是由民办养老院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带来的。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较高学历人员一般不会考虑到民办养老院工作,因此民办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多为来自农村、而且年龄偏大的低学历人员。根据笔者2013年8月16日对宜昌市福利院、西陵区福利院、西陵区晚霞老年公寓的调查发现,公办与民办养老院护工年龄呈现一个明显的差别:市福利院护工一般为20—35岁,区福利院护工一般为40—55岁,民办养老机构晚霞老年公寓护工一般为55—65岁。在调查中,我们曾要求晚霞老年公寓院长找一个年轻一点的护工作访谈,结果找来的护工年龄为58岁,这就是该院最年轻的护工了。这些人员工作前一般也会接受一些必要的岗前培训,但是要提供专业到位的服务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2.3贷款难

湖北省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但想发展得有资金。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之初都是通过自筹资金,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碰到资金短缺。创办民办非营利性养老院,筹集建设资金时,不少人首先会想到贷款。银行的信贷部门也都认可养老院是朝阳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这个项目是有发展的,但是都拒绝贷款,理由是需要担保,需要抵押。民营养老院一般规模都不大,床位30-50张床,工作人员不超过15名,这些养老院房屋简陋,设施很少专业培训不到位。没有机构会为这种非营利性民营养老院来担保,也就没有银行愿意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贷款。资金首先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问题,发展民办养老院的愿望就无法实现。资金筹集难,是导致咨询、观望的人多,真正创办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人少的原因之一。

2.4运营风险较高

民办养老机构运营风险除了存在资金短缺风险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营过程中的一些纠纷。民办养老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即使是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也因年事已高,患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而一旦因为老人摔跤等原因,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后,子女们就会认为是民办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护理不周造成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民办养老机构为了声誉,大多数会选择与家属协商,或者对其提供高额经济赔付息事宁人。

子女们往往认为,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就是送进了保险箱。一旦老人受了伤害,家属将养老院告上法庭,养老院赢的可能性非常小。一年出上一次事,就可能把几年挣的那点钱全赔进去。更有甚者,有些子女平时对老人不闻不问,一旦老人去世,就到养老院闹事,要求赔偿。今年8月中旬宜昌市西陵区晚霞老年公寓的刘院长在接受笔者一行调查时,谈到此事还后怕不已,在建院初期他们就遭遇这种情况,险些关门。

3促进湖北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1)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落实到位。如果民办养老院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当适当降低,若是通过购买土地建设养老院的,在申报用地审批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减免征地管理费。比如,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可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划拨,或有偿方式供地,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适当降低,保证民办养老机构用地不被挤占。尽管湖北省政府在一些方面有相关优惠政策或措施,但很多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落实成本过大。今后在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上要加大力度。

(2)大力发展非盈利性社团和慈善组织。发展非盈利性社团和慈善组织,尤其可以加强学校与民办养老机构合作,让大学生甚至幼儿参与进来,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非盈利组织可以义工的形式定期到养老院看望、慰问和帮助老人,减轻养老院护工不足的压力,同时也为老人们带去精神上的安慰。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相关的服务人员,鼓励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加入。此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民办养老院进行筹资,宣传。

(3)鼓励、推动民间捐赠。在美国,个人或者企业如果进行慈善捐款是可以抵税的,因此很多个人和团体能够将资金以慈善的形式投入进来,为民办的养老机构注入资金,从而大大缓解了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湖北省可借鉴美国的做法,比如可以研究出台个人和企业捐助善款抵税政策。

(4)落实政策,加强监管,化解经营风险。借鉴武汉市、黄石、宜昌城区等地做法,研究制定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与营运床位补贴制度,力争到2013年底,全省县以上单位全部要建立起民办养老机构资金资助制度。省级公益金将有条件的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养老机构予以适当资助。各地民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民办养老机构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要进一步规范代养协议,尽可能避免意外事故发生。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杨莉.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2011,(03).

[2]黄健元,谭珊珊.江苏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困境及出路[J].西北人口,2011,(06).

[3]王世军,薛宏.民办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S1).

上一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下一篇:医疗机构考核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