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5:12:14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历来受到广泛关注,而对于学生而言,毕业展是对自己大学期间艺术学习与艺术创作的总结,毕业展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毕业作品不仅仅是考核学生的毕业资格,同时也成为美院学生对自己青春记忆的总结,因此对于毕业展,大多数学生可能抱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态度与感伤来创作。致青春,致爱人,向艺术致敬,这些感情因素构成了毕业展中重要的风景线。

青春气息,传统与当代的多样化

本次研究生毕业展是中央美术学院将研究生毕业展引进美术馆展览的第二年。2012年之前的美院研究生毕业展与本科生毕业展一样,都在美院的多功能厅、地下展厅等展厅展览,而将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引入美术馆,也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对于研究生教学的重视程度。

今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继续呈现了传统与当代共同发展,艺术呈现方式多样化的面貌,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实验艺术、设计、建筑构建了中央美术学院潘公凯院长提出的“大美术”的构想。具体到国画、油画这样传统的专业,仍旧呈现多样化,国画创作中既有传统写实的作品,也有创新的材料实验作品,传统创作继承了中央美术学院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而这是徐悲鸿以来形成的美院的创作传统。

与此共存的是国画中的材料实验与新水墨的表现方式,其中尤其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胡伟工作室为代表,呈现了国画创作的新思路。油画与壁画等专业的创作现状大多保持了以往美院毕业展的水准,既有传统写实的作品,也有前卫的材料实验与新媒体介入的作品。

总体而言,美院2013年研究生毕业展具有浓郁的学院派气息,有创新,也存在保守,体现了即将走出校园的年轻艺术家在未来艺术创作中的取向。所以,了解美院毕业展,是了解未来年轻艺术家创作趋势的重要风向标。

纯艺术专业之外,设计专业的作品同样受到关注。在本次研究生毕业展中,设计类的亮点就是新媒体,设计学院数码工作室的创作既有传统的影像记录,也有新媒体光电结合的前卫呈现,也有定格动画的作品。总体而言,设计专业的作品展依旧呈现多样化状态。

毕业展作品与798和草场地的展览作品相比,可能大多是稚嫩的,但正是由于这种稚嫩,央美的毕业展少了几分艺术市场商业化气息。展览中的作品大多透露出新鲜的气息,体现了年轻一代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艺术家的纯真的创作态度。毕业展是一面镜子,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央美的艺术教育的高水准,同时也反映了新一代年轻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方向。毕业展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启程标志,预示着这一批即将踏进艺术生命新阶段的年轻艺术家的未来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何去何从,毕业生众相

陈明强,2013级实验艺术系毕业生,师从吕胜中教授。在本次研究生毕业展上,陈明强作品是他精心制作了两年的《爱甲》。作为实验艺术系第一届“先锋班”毕业生,在《爱甲》之前,陈明强已经创作了“国挺”系列、“幻影”系列、“有效延伸”系列、“厕所涂鸦”系列等成熟的作品。经过本科毕业几年的历练与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积累,毕业展对他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本次毕业展期间,和其他忙碌于毕业展的同学一样,陈明强充实而焦虑着。在毕业展的同一天,陈明强还要参加自己在元典美术馆“感应器”展览的开幕式,同时也要为自己留校教师资格审查做准备,他的这个毕业季是忙碌的。在谈到这次的毕业创作《爱甲》时,陈明强说,作品是献给妻子的礼物。在2013年,陈明强和自己相恋多年的女朋友结婚了,在拍摄结婚照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成为了婚纱照的配角。出于对这点的不满,同时也是出于对爱情的思考,陈明强用两年的时间,用日常家当、旧水壶等材料制作了这套《爱甲》。陈明强说,爱情是浪漫的,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的日常琐事中。与此同时,他今年的毕业论文则是关注中国的结婚证的变迁史。可见,陈明强的毕业作品、毕业论文和自身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谈到以后的创作倾向,他说想寻找大众文化和当代艺术作为精英文化之间的平衡点,希望在作品呈现上能够进入大众。

毕业之际谈到自己未来,陈明强回顾了自己“先锋班”毕业的几年生活,觉得创作之路异常艰辛,但最终坚持下来,深感自己的创作方向越来越明确。他从美院毕业到宋庄,从宋庄到黑桥,再到重新回到美院读研,经历也是同时期美院研究生的经历。现在,陈明强依旧等待学院最终的结果,顺利的话,他将成为实验艺术系未来的年轻教师,穿梭在学院与当代艺术实践前沿之间。

刘少宁,2013级国画系毕业生,师从毕建勋先生,创作一直坚定着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来自农村家庭的刘少宁保持了一贯以来的朴实的品质,与他的同学华其敏先生的学生孙峰一样,他们一直在关注底层与农村的故事。本次的毕业展,刘少宁展出了作品《爱洒高原》,这幅作品从准备创作到最终装裱,历经一年多的时间。

刘少宁的创作一直以写实为主,这也是很多美院学生的方向。当代艺术中对于写实的边缘化,使得很多美院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刘少宁认为自己在很长时期内是受到这种否定声音的困扰的。5月19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的“时代与使命: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研讨会”上,贾方舟就做了《写实在当代艺术中的可能性的发言》,谈论了写实与当代艺术的关系。最近一年以来,写实重新被艺术界关注,美院的写实力量可能预示着未来艺术发展的一个潜在的写实艺术家群体,其中刘少宁的创作可以看作是写实创作在美院的面貌。

在谈到自己未来的去向时,刘少宁更倾向于进大学当老师,但在此之前,可能要经过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不过,对他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画画好,所以,未来的发展还是会围绕着国画创作展开。刘少宁也坦言,自己在未来有进一步的学习计划,比如攻读博士,不过当下最重要的是找工作,因为在毕业创作期间没时间找工作。

除了陈明强和刘少宁这样的青年艺术家之外,美院其他年轻的未来艺术从业者都从毕业展中获得了一些展览机会,比如最近在草场地荔空间的展览“浮游:当代艺术展”中就出现了刚在美术馆展览结束之后的吴梦诗的作品。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在美术馆展览为很多学生创造了后续的机会,有很多类似于吴梦诗这样的学生,得到了自己走出学院的展览合作机会。

5月19日,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研究生毕业展悄然落幕,紧接着,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又来开了序幕。一代年轻的艺术家即将告别校园,开始新的启程。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2012到2016年间华东地区设有艺术教育硕士点的几大高校的200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采用归纳分析法,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一)研究样本本文在高校中随机选取了适合研究的200个样本。艺术教育硕士主要分为四大学科门类:音乐、美术、舞蹈、广电传媒(表1)。虽然选择美术方向的研究生几乎是其他方向的2倍,但是总体来说,样本的选取还是比较均匀的。(二)研究过程本文想要解决如下问题:第一,艺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一般选取哪些问题进行研究?第二,他们在毕业论文中选择了哪些研究方法?第三,研究方法选择的趋势。首先,列出四大艺术学科门类;其次,将这些门类进行对比,挖掘内在关系;最后,揭示研究的总趋势。

二、研究结果

本文按200篇毕业论文的关键词和主要研究内容,将研究生选择研究的艺术教育问题分成9个通用类别,再将其细化为几个子类别(表2)。9个通用类别包括对待艺术活动的态度、参加艺术活动的动力、学校的艺术教育、成年人艺术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艺术教育、艺术教师、艺术集体活动、专业教育、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们是艺术教育研究中的典型问题。对美术、音乐、舞蹈、广电传媒四大方面教育问题的比较性分析,揭示了通用类别和子类别之间的特定关系。美术教育方面研究生感兴趣的6个类别分别是:学校的美术教育、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美术教育、美术的专业化和集体化教育,以及美术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学校的美术教育分为青少年和更高年级的教学方法两个子类别,非正规美术教育分为写意画和写实画两个子类别。艺术整合和博物馆教育只存在于美术教育中。华东地区经常举办一些画展以提高年轻人的审美水平。美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民间和文化教育背景下得到广泛发展。音乐教育方面研究生感兴趣的类别分别是:创作音乐的动力、学校的音乐教育、成人音乐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音乐教育类别在学校是使用最广泛的,它包含了很多子类别,如从教学方法到教科书、学习形式、音乐偏好和音乐技能评估。研究显示,艺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音乐教育感兴趣。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音乐教育涉及民族音乐、音乐游戏和乐团。音乐作为文化教育手段的问题,是从合唱团和音乐学校的视角来考察的。舞蹈教育的研究中涉及7个类别,分别是:舞蹈的态度和舞蹈的动力、成年人舞蹈教育和特定需求的舞蹈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舞蹈教师群体、舞蹈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学校的舞蹈教育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发展。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的艺术教育分为两类,一类体残疾,一类是精神障碍。身体残疾的群体主要研究排排舞、民间舞蹈;精神障碍的群体主要研究民族舞蹈和创造性舞蹈。研究生对舞蹈教师教育和当代舞蹈,以及芭蕾的专业化教育同样感兴趣。还有一些调查是关于江苏当地的民间舞蹈群体及其艺术性活动的。广电传媒教育方面研究生感兴趣的主要是学前、小学、中学开展艺术教育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值得关注的是,学生青春期阶段在创造力发展和动力增长方面有很大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包括播音主持、脱口秀等表现。广电传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被普遍认同的。这类艺术教育被列为考查学生艺术天分的标准之一。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法相当广泛,包括问卷调查、采访、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学实验、创造性写作、内容分析等(表3)。根据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要求,硕士毕业生在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必须采用至少两种研究方法,因此通常学生会把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如问卷调查和采访。结果显示,从2012到2016年,问卷调查的使用次数从25降到13,采访的使用次数从12升到21。另一组研究方法有实地考察、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学实验,这些方法使用的次数相对平稳。创造性写作的方法在最后两年没有人使用。从2014年开始才有人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定量方法到定性方法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学校不断地把定性教学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揭示了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的特点,尽管所属的具体学科不同(音乐、舞蹈、美术、广电传媒),但是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大体相同,都是有关艺术教育的问题。研究发现,研究生之所以不约而同地研究9大类问题是基于三点原因:第一,艺术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有关,青春期和成年时期的艺术活动有不同倾向。第二,学校艺术教育的制度影响了艺术教育的走向。第三,民间文化和民族发展认同的社会文化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涵。研究方法的趋势是从定量到定性转变,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问卷调查引导研究生通过定量研究看待艺术教育问题,而采访、实地考察、行动研究、内容分析引导研究生通过定性研究分析问题。研究生大多数采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方法,在其他方法运用上还不够灵活。调查显示,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无论是在方法层面,还是对象、内容方面都比较单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为高校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高校自身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活动,发展多学科交叉学习,比如把艺术教育的思维与理工科的思维结合起来。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艺术实践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增强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作者:张太海 王秋凤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史大鹏.对外艺术教育研究浅谈师资的培养要求[J].艺术教育,2016(3).

[2]汪旭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3]李晓菁.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实践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4).

[4]陆万昌.浅析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7).

[5]高丹.艺术类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J].艺术时尚,2013(12).

[6]陶蓓.艺术类教师职业专长形成与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兴趣广泛造就了李跃的多才多艺。直到现在,她的每一项特长都没有被她抛弃。她时常为电视剧演唱主题曲;她每天都会坚持练习古琴;她现在仍旧可以完成平面设计和3D建模。

李跃是一名同时拥有理工科和艺术类教育背景的研究生,文理兼修的她活泼开朗、思维敏捷。李跃的自我评价是:既有理工科学生的严谨,又有艺术类学生的细腻,对学习和工作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

李跃本科在天津大学学习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却跑到音乐学院学习传媒与文化产业。李跃的故事就像一本连环画,精彩不断,故事多多。

李跃的父亲是一位建筑设计师,4岁开始,父亲就送她去少年宫学画画。李跃小学的版画《蚕》已收录在小学美术教材书中。在少年宫学画的李跃看到隔壁班的小朋友学合唱,很是羡慕,于是,父亲也给她报名。边画画边唱歌,几乎成为李跃的一种成长模式。李跃坦言这种艺术熏陶为她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岁,李跃取得全国声乐业余考级成人组最高级――九级证书。2002年,李跃参加了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的艺术特长生测试,最终,李跃带着对建筑的向往,报考了天津大学。刚开学,就代表天津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歌手邀请赛并获得二等奖。但让李跃意想不到的是,她阴差阳错的进入了测控技术领域与仪器专业,开始与物理、数学打交道。“这样的日子实在很难度过,我常常背着画板在学校里画素描,看到建筑系的学生就会无比羡慕。”加入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的李跃坦言那段时间唯有唱歌才会开心,日后更多的美好回忆均来自于合唱团。

李跃是个闲不住的人。从小的艺术培养让她的生活处处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大学期间,李跃代表学校参加的全国、省市各类演出、比赛数不胜数。唱歌是她的专长,但不满足的她还尝试创作。李跃的原创歌曲《我让你飞》进入“上海之声”国际音乐节校园原创歌手邀请赛十强;非典期间创作的歌曲《信念》被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评为“年度最佳公益歌曲奖”;由她作词、团友作曲共同完成了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的团歌,结束了北洋合唱团无团歌的历史。李跃说自己的原创就是凭感觉。今年5月,大型奥运纪录片电影《筑梦2008》主题曲的英文歌词,李跃也参与了创作。谈到这次创作,虽然李跃只是创作者之一,但她直呼幸运。“这部记录片,真实地展现了举国上下为奥运奋斗。我的创作没有过多的技巧,只是一种有感而发,我觉得格外有意义”。

李跃大学四年念的很吃力,但大学生活却精彩纷呈。有惊无险的毕业后,李跃“贼心不死”,依旧准备报考建筑系的研究生。但父亲制止了她。“因为缺失了本科教育的基础”,李跃眼神里流露出一丝遗憾。“那段时间,我再次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下一步该迈向哪里。”有人建议她去当歌手,李跃说她大学期间享受尽了在舞台上的风光,台上台下转瞬间的高潮与寂静让她很不喜欢。就在这时,有人建议李跃利用自己的优势往幕后发展。“当时,我觉得有人给我指条路就是我最大的幸运,我自己已经完全迷失了。”就这样,2006年,李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传媒与文化产业专业研究生。“这是一方新天地,一个理科生在专业音乐学院里学习,多少有些另类。但我如饥似渴,看什么都新鲜,都想学”。

进校后,李跃选修了《古琴欣赏》《琴学概论》两门课,第一次接触古琴的李跃被这古老的乐器深深吸引。“我原来对古琴没有概念,这两门课让我觉得这件乐器太有魅力。”于是,李跃的艺术细胞又被调动起来,她跑去古琴教授李凤云那里拜师学艺,自己买了琴放在宿舍里天天练。“我的学琴进度是李老师专门为我定制的,每周一节课,从不间断。我只感慨时间太短,只是学到了皮毛。”但李凤云教授对这个学生却喜爱有加,即将研究生毕业的李跃在老师看来,出去弹琴已经不至于给老师丢人。目前,李跃正在为研究生毕业论文忙碌着,题目是《古琴艺术的现代传播》。为了这篇毕业大作,李跃走访了众多古琴专家,深度访谈;她还在网上以及街头进行问卷调查。

李跃的梦想是开一场琴歌音乐会,自己边弹古琴,边吟唱琴歌。但目前,李跃说她还需要勇气和时间。“这不同于登台唱歌,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是在作秀,我必须对得起这门古老的艺术”。

完成毕业论文后,李跃就要开始找工作了。李跃笑称:“终于不能再赖在学校里了。”对于就业,李跃的心态很平和,即便自己的经历丰富,多才多艺,李跃依旧不喜欢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当作炫耀的武器。“艺多不压身,我只是想让自己更加全面,更具内涵”。

李跃说她喜欢忙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无法复制的”,她要努力为自己筑梦。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颜文樑绘画艺术研究

颜文樑油画艺术研究

中西诗画关系比较研究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定位与发展

艺术学:享受理性反思的愉快

艺术学理论的使命与地位

嘉兴项元汴生平若干问题再考

完颜景贤与海外中国艺术品鉴

日本画战后转型中的横山操艺术

第一回:艺术经典的建构与阐释

西方艺术终结论的中国化问题

印象派盛期都市景观的观看

论景观社会的城市文化新景观

画家颜文樑艺术观念与音乐活动解读

颜文樑实用美术教学思想探析

苏州美专和中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

论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的多层次呈现

综合舞台艺术学与艺术学学科目录修订

中国艺术学建立门类的价值意义分析

中国艺术传播学研究的历史进路与理论反思

华侨招待所与民国首都的美术记忆

男性凝视:色情作品的权力机制探析

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学科演进中的辩证关系

精明——颜文樑未被世人认识的另一面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论元末顾瑛“三教合一”视域中的玉山雅集

第二回:艺术与身体——多重释义的话题

想象镜照:台语片与台湾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型

第四回:艺术学理论学科年度话题:机遇与发展

多元文化语境中新疆戏剧艺术现代性探索刍议

豫剧电影艺术论——兼论现代传媒方式下豫剧的传播

颜文樑绘画艺术“求真至美”之美学趣味初探

由器入道——论颜文樑的美术实践及其美术思想

颜文樑粉画作品《厨房》及其文化心理解读

试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模式

门类艺术学研究与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重叠与区分

文化部召开艺术学学科建设专家座谈会发言摘登

关于艺术学升级为门类的缘起、争议和一致意见的达成

不止于经典的艺术——艺术人类学的观念与学术特征

身份境遇与艺术理想——对唐寅与仇英作品的一种解读

高山可仰、清芬可挹祝贺谢海燕老师从事艺术教育六十周年

艺术教育界前辈杰出的油画家——我的老师朱士杰先生

艺术学应该做什么?——从费德勒初衷看艺术学的理论建设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的“明道阐教”主旨及图像特征分析

“非曰阙文,实不敢也”——南宋人不谈“南宋画院”原因分析

人格、传统与现实主义:论1960年代初期冯建吴和石鲁的艺术变法

当美术史遇到考古学——由辽东汉魏壁画墓发现与研究引起的文化交流讨论

从“诗歌与绘画”到“修辞与绘画”——艺术史研究中一种范式的转变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王蓉蓉

人物简介:王蓉蓉,张派青衣,现任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声乐研究会会员,第六、七届全国青联委员,毕业于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年演员研究生班(以下简称青研班)却在业界声名显赫,被誉为中国戏曲界的“精英班”。自1996年开办以来,该班已先后培养了4届139名毕业生,其中,56人荣获过中国戏剧梅花奖,30余人担任各地院团长,不少人成为当地院团、剧团的顶梁柱。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便是首届青研班26名学员之一。14年后,回忆起当初在青研班扬长补短、拜师求学的经历,她依然记忆犹新。

请假最少的好学生

青研班从开办之初,就是当之无愧的精英教育――只招收在京剧界(后来扩展到整个戏曲界)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演员,不同于以往一般性的讲习班和进修班,也不同于教育部2005年开始实施的艺术硕士(MFA),而是本着“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办学方针,着眼于为振兴京剧培养一批领头人、培养一代能够担当重任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也正因此,青研班最初的招生标准非常严格:有知名度、一级演员、35岁以下、大学本科学历。结果,四条要求对照下来,全国范围内竟然只有王蓉蓉一个人符合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青研班招生标准只好放宽到:二级演员、中专以上学历。经过严格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王蓉蓉、杨赤、张克、赵秀君、石晓亮、刘桂娟、杜鹏等26人最终被录取。

14年后重返母校“回炉”深造,这让王蓉蓉欣喜之余,感慨万分――

1978年,既非梨园世家也非从小坐科的王蓉蓉,凭着对京剧艺术的执著追求和与生俱来的好嗓子,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首届大学本科班,并有幸成为张派传人。经过大学4年的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时,班上20余名学生,只有13名学生最终获得学士学位,王蓉蓉综合成绩名列第一,获得编号为0001的毕业证书。

大学毕业后,王蓉蓉被分配到北京实验京剧团(后并入北京京剧院)担任青衣演员。入团不久即主演《望江亭》,此剧于1984年1月参加了北京市中青年演员调演,在13位获得优秀表演奖的青年演员中,王蓉蓉名列第一。

此后,她又先后荣获首届京剧“振兴杯”及首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表演奖,全国青年团新创剧目汇演优秀表演奖及第一、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梅兰芳金奖大赛”决赛提名奖,第1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北京市政府颁发的“金特殊贡献奖”等,还多次进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

在观众眼里,风华正茂的王蓉蓉正处于一个演员的“走俏期”,她却自我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再充电”,因此,格外珍惜青研班三年的学习机会,“即使失去大量的演出机会也要好好补补文化理论课”。

青研班三年,王蓉蓉是请假次数最少的好学生。“在这里,我不是演员,而是学员。”每堂课,她都争取去听,而且是非常认真地听,外面找她走穴她也不去。“在一般人眼中,表演行业是一个坐不住的行业,我就要强迫自己坐在课堂上,这也是对自身素质的一种锻炼与提高。”

青研班的头半年,是王蓉蓉最感紧张的一个学期。“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课”,对于专业演员出身的学员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英语、计算机等政治理论基础课,无疑是枯燥难学的;而中国文化史、中国戏曲史、中国京剧史、戏曲角色创造、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选讲、戏曲美学、戏曲音乐、戏曲导演、戏曲舞台美术等文化理论课,往往是晦涩艰深的。

按照最初设定,青研班采取两年全脱产的学习方式,但不少学员都是剧团的“台柱子”,他们离开岗位脱产学习,给所在剧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年12月底,正值演出旺季,不少学员被所在剧团召回。

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3月,根据学员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所在院团的现实需要,文艺局组织召开了青研班教学座谈会,会议集中研讨了青研班的教学调整方案,最终决定改为学制三年,采取阶段性全脱产学习和阶段性在原单位在职学习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王蓉蓉回忆,调整后的课程有政治理论基础课;文化理论课,分必修、导读、选修三类;还有剧目研习课,每个学员平均每年学习4个剧目;此外,还有专题讲座和舞台实践等学习方式。

虽然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王蓉蓉还是坚持下来,努力克服表演专业重技轻文的倾向,努力学习历史、哲学、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她总结说:“学戏一定要多读书,开思路,不然,身段再好,嗓子再亮,也不会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一个交毕业论文的学员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四功中又以唱为主。王蓉蓉有幸在18岁时就得到京剧表演大师张君秋先生的真传,成为张派翘楚。她嗓音圆润洪亮,响遏行云;行腔自然流畅,华美细腻,在菊坛以唱功见长。

多年的学艺经历让王蓉蓉相当认可京剧艺术界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无论学哪个流派的戏,一定要先继承,但继承不是表面地继承,而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去继承,就如同学书法,在临摹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去发展和创新。在青年阶段,特别需要老师一对一的点拨、掰扯。但是经历过‘刻模子’的学习后,就必须转益多师,自己揣摩、提高,进入‘化’境。”

作为张派青衣的传人,王蓉蓉一直潜心钻研张派艺术的精髓。随着年龄的增长,舞台实践的不断积累,舞台经验的日益丰富,她不满足于做继承型、技术型的演员,立志向创造型、学者型艺术家迈进,开始根据自身的条件、特定的剧情与人物的性格来进行深度挖掘与刻画。

由于高中毕业后才开始系统学戏,王蓉蓉在身段方面的基本功是弱项。进入剧团后,她越来越体会到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想攀登京剧艺术的高峰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唱、念、做、打、舞,于是,在继承张派艺术精髓的同时转益多师,努力学习其他流派的戏。

在青研班三年的学习中,她主动跟艾美君老师学了《游龙戏凤》、《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许多注重舞蹈和身段的梅派戏,重点练眼神和表情,来丰富自己的演出。为了表现京剧《宰相刘罗锅》中格格娇宠任性、聪明顽皮的性格,她借鉴《游龙戏凤》中花旦的指法、眼神,一改过去张派青衣“捂着肚子唱”的形象,整个人在舞台上动了起来,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她还将转益多师的学习体会上升到理论高度,融化到自己的毕业论文中。1999年,青研班三年学习期满,王蓉蓉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撰写出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就叫:《扬长补短》。

“朱文相老师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写作之前,我与他沟通过三次,之后的写作非常顺利。当时,我住在干爸干妈家,干爸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写完后,他帮我润色;那年,我加入了民盟北京市委,民盟的同志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手写稿很快就变成了打印稿。”

“全班26名学生,我是第一个交毕业论文的,而且是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自己撰写的。朱老师收到我的毕业论文后,只改动了极少的地方,90%以上都没改动,他特别满意、特别高兴,我也很自豪。”

青研班上的“比翼双飞”

青研班的深造,使得王蓉蓉在人物刻画上有了明显提高。1999年,她被授予首届张君秋奖学金一等奖,而这也算是对她三年学习的一种鼓励。

王蓉蓉自己总结说:“青研班三年的学习,为我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研班三年所学到的文化理论课非常多,涉及中国哲学、戏曲美学、戏曲导演、戏曲角色创造、中国文化史等诸多领域,打开了学员的视野,提升了学员的全面修养,让学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分析剧本、刻画人物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以前,我比较重视唱腔、技巧和程式,现在,我更注重对人物性格和内心的把握。”

从青研班毕业后,王蓉蓉的京剧表演技艺又有所精进,在学习张派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刻画有了新的理解:“京剧原本是靠口传心授的艺术,以前我们只是按照师父教的学,很多戏都是一句句掰扯出来的,虽然那时也要分析人物,但由于自己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人物挖掘得不够。上了青研班后,在分析剧本、理解人物、塑造人物方面,与以前相比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王蓉蓉回忆,调整后的课程有政治理论基础课;文化理论课,分必修、导读、选修三类;还有剧目研习课,每个学员平均每年学习4个剧目;此外,还有专题讲座和舞台实践等学习方式。

虽然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王蓉蓉还是坚持下来,努力克服表演专业重技轻文的倾向,努力学习历史、哲学、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她总结说:“学戏一定要多读书,开思路,不然,身段再好,嗓子再亮,也不会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一个交毕业论文的学员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四功中又以唱为主。王蓉蓉有幸在18岁时就得到京剧表演大师张君秋先生的真传,成为张派翘楚。她嗓音圆润洪亮,响遏行云;行腔自然流畅,华美细腻,在菊坛以唱功见长。

多年的学艺经历让王蓉蓉相当认可京剧艺术界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无论学哪个流派的戏,一定要先继承,但继承不是表面地继承,而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去继承,就如同学书法,在临摹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去发展和创新。在青年阶段,特别需要老师一对一的点拨、掰扯。但是经历过‘刻模子’的学习后,就必须转益多师,自己揣摩、提高,进入‘化’境。”

作为张派青衣的传人,王蓉蓉一直潜心钻研张派艺术的精髓。随着年龄的增长,舞台实践的不断积累,舞台经验的日益丰富,她不满足于做继承型、技术型的演员,立志向创造型、学者型艺术家迈进,开始根据自身的条件、特定的剧情与人物的性格来进行深度挖掘与刻画。

由于高中毕业后才开始系统学戏,王蓉蓉在身段方面的基本功是弱项。进入剧团后,她越来越体会到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想攀登京剧艺术的高峰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唱、念、做、打、舞,于是,在继承张派艺术精髓的同时转益多师,努力学习其他流派的戏。

在青研班三年的学习中,她主动跟艾美君老师学了《游龙戏凤》、《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许多注重舞蹈和身段的梅派戏,重点练眼神和表情,来丰富自己的演出。为了表现京剧《宰相刘罗锅》中格格娇宠任性、聪明顽皮的性格,她借鉴《游龙戏凤》中花旦的指法、眼神,一改过去张派青衣“捂着肚子唱”的形象,整个人在舞台上动了起来,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她还将转益多师的学习体会上升到理论高度,融化到自己的毕业论文中。1999年,青研班三年学习期满,王蓉蓉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撰写出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就叫:《扬长补短》。

“朱文相老师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写作之前,我与他沟通过三次,之后的写作非常顺利。当时,我住在干爸干妈家,干爸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写完后,他帮我润色;那年,我加入了民盟北京市委,民盟的同志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手写稿很快就变成了打印稿。”

“全班26名学生,我是第一个交毕业论文的,而且是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自己撰写的。朱老师收到我的毕业论文后,只改动了极少的地方,90%以上都没改动,他特别满意、特别高兴,我也很自豪。”

青研班上的“比翼双飞”

青研班的深造,使得王蓉蓉在人物刻画上有了明显提高。1999年,她被授予首届张君秋奖学金一等奖,而这也算是对她三年学习的一种鼓励。

王蓉蓉自己总结说:“青研班三年的学习,为我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研班三年所学到的文化理论课非常多,涉及中国哲学、戏曲美学、戏曲导演、戏曲角色创造、中国文化史等诸多领域,打开了学员的视野,提升了学员的全面修养,让学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分析剧本、刻画人物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以前,我比较重视唱腔、技巧和程式,现在,我更注重对人物性格和内心的把握。”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身材瘦小的陈明强作品却往往是“重工业”型—多年前的《国挺一号》以及本科毕业作品《有效延伸》,都是大体量的手工制作。这次的研究生毕业创作《爱甲》,则是以生活垃圾中的金属制品为原料剪切拼装,起初打算亲手制成一套与未婚妻穿着的“婚纱”,后来却越来越像武士的盔甲。

当这套抵御武力冲突般的战衣披挂在他们的身上,沿着都市的街道去往各著名景点拍照的时候,却因异样而成为被观赏的对象。到处好奇的目光中,那些叮当作响的锅碗瓢盆生活器物似乎退却了情侣间本应有的轻盈温柔的神情,突然会勾起当代青年遭遇婚姻与家庭问题的沉重压力与无尽烦恼,但这正是一份证明—知道了,就必然担当。

爱甲

法式语言:装置 影像 摄影

盔甲两套(男女各一) 影像时长7:33 摄影36张多种尺寸

2012-2013

艺术家自述

传统语言如何转换、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如何嫁接,艺术如何发挥社会功能,一直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学习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

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不同的观者会从各自的角度得出自己的认识,并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我的创作动机正是源于自身不同阶段不同经历所带来的不同体验,并通过艺术作品这一物化形式,来呈现自己对事、对物的感受和领悟,以及对自身价值和真相的寻问。在我看来,创作过程是思考的重新开始,一种创作行为首先要对自己有效,之后才能对他人有效。

Chen Ming Qiang 陈明强

1983 出生于福建建阳

2008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 学士学位

2013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 硕士学位

展览

2012 先锋班—实验艺术第一届本科生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向后看—青年实验艺术小组第三回展 盛世天空美术馆 北京

2011 暖房计划 ZAN8艺术空间 三里屯 北京

艺术青年100 地坛 北京

虚实同源—2011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 宋庄美术馆 北京

“我们!”青年实验艺术小组第二回展 798创艺空间 北京

和而不同—第二届实验艺术文献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2010 物&能 铸造美术馆 何各庄一号地艺术区 北京

一号线上 地铁一号线 北京

第一届多媒体艺术节—人造“风景” 798创意广场金属库 北京

“我们!”第一回展 环铁艺术区 北京

不确定的可能性 宋庄美术馆 北京

2009 弄物造人 先声画廊 北京

第一届实验空间与学院视野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州

2008 理想的边界 先声画廊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本科毕业生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第六届学院之光—童话今天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 西安

2007 物欲 无欲 锦都画廊 北京

2006 第一届实验艺术文献展—源于生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第六届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超设计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上海

沉静与绽放

欧阳雪峰继续着探讨有关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危险关系。新作《25.6平米》是一个叙事:夜,一个现代居所,青年从昏睡中醒来,启灯穿衣,忽见窗外烟花乍起,推门出外观火;接着,屋内焰火彩花,此起彼伏;直至轰然一声,一朵蘑菇云过后,房屋消失,依然山川…… 第一次编排和统筹较大规模与难度的焰火燃放,虽有很多纰漏,但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探索中已孕育新的希望。

中国发明火药的源头是以为养生的炼丹术,而其中黄白术(制金银,早期化学家变化药物性能)的实验促使了火药的发明。但在传统中国,火药的功用主要在于社火礼仪与节日庆典,而并非用以制造人类相伤互害与杀戮的造物,这一技术传入西方后却将后者发挥得淋漓尽致。欧阳雪峰长期进行焰火艺术的学术研究是一份独有的资本,也是一系列创作实践的强大支持,于是义无反顾,走向寻找与回归中国火药传统本色的当代路径—通往一个绚烂绽放的所在。

艺术家自述

我渐渐怀念起1990年代于家乡接触的啄木鸟、黑猫花皮等。2008年我经吕胜中先生引导,一方面在萍浏醴的多个厂商观摩,一方面多方收集资料,于2009年以论文《中国花炮包装装潢的考察报告》和作品《永恒的灿烂瞬间》毕业。《永恒的灿烂瞬间》作为个人烟火作品的初步尝试,三个物件代表人生的三个阶段;2011年做《竹报平安步步高》利用现场环境的升腾感与烟火危险感制造紧张的视觉心理,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因现有烟火历史文献的零散,我在研究生阶段决定研究中国传统烟火。我对烟火样式、配方、燃放编排越发产生兴趣。这次的作品是第一次的实验,并不完善,却吸引着我继续下去,更坚信这门艺术能够产生新的精彩。

Ouyang Xue Feng 欧阳雪峰

1985-2009 出生于湖南浏阳

2005-2009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本科

2010-2013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研究生

展览

2013 中央美术学院2013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北京2009 中央美术学院

2011 社会的烙印—实验艺术系“开门展”第二回 北京

“和而不同”第二届实验艺术文献展 北京

2009 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北京

时空的挪用

王成总是分不清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在常人看来,他平常所感兴趣的事情与艺术毫无关系,但王成却极愿意在艺术的论坛中津津有味的谈及这类的话题—比如他一度热衷一种俗称“跨子”的老式三轮摩托车(长江750),他认为当前民间对这种物件的收藏与迷恋,透射着一种社会普遍文化心态的回光返照。他已将此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甚至还有演绎出艺术创作的可能。

就如《长城计划》,原本也只是他社会考察课程的作业,考察中看到长城周边村民用城砖盖房垒灶、猪圈鸡窝……一次次的痛惜与感叹在无尽的事实面前愈发显得矫情,他便决定将这些触目惊心的景观挪用—这些曾作为长城砖的现成品一度被村民制作成生活设施,作者又将其二度移位,搬进美术馆。我初步觉得,王成的“现成品”使用与前人有所不同,介入的名义与方式都值得琢磨。这个“现成品”不是一个物件,而是事件,而这个事件穿越了历史的时空。

艺术家自述

《长城计划》完成过程非常艰难,幸得吕胜中老师和宋冬老师的鼓励还有实施过程中很多人的帮助才得以完成。

对于这件作品别人有很多种解读,但我想说的并不是简单的现成品概念或者文物保护,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饱含时间概念的事件性的作品,从数千年前长城修建到这件作品运到美术馆展出,我觉得这个时间的积淀和其中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才是最震撼和最值得思考的。

Wang Cheng 王成

1983 出生于河北保定

2013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硕士

相互的助手

杨威这次的毕业创作最初的方案是一个有关视觉真实的大型装置,准备实施期间,退休的妈妈前来帮忙。但这个方案因制作的空间问题一度搁置,人也闲了下来。妈妈万铁娟非常擅长并且热衷于毛线编织,于是杨威构思了为画具编织“衣服”的活儿让妈妈来做,大卫复杂的造型能够使她的技术发挥到极致,实施中不断遇到的难度挑战让妈妈兴致盎然。当作品逐渐完成,妈妈亲身参与并体验了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她很高兴,想不到已经退休,却一不留神成为艺术家的助手。

标题为《万铁娟的大卫》的作品让妈妈找到了新的生命价值,这似乎是儿子的孝心与馈赠,她有了自己的事,杨威也有自己原本的计划要继续实施。他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照相术与老照片的研究,以此作为资源引申而生发的艺术创作构想很多,已有2009年的《我的前世今生》,2011年的《留影的背后》。而今母与子的牵手一定酝酿更厚重的精神力度—相互的助手,多一手,露一手,妙手回春,手底生花。

艺术家自述

在过去,几乎每一个能干的中国女性都会为自己和家人手工编织毛衣。我的妈妈叫万铁娟,与无数和她同龄的母亲一样,有着一手编织毛线的好手艺。妈妈平时在家里闲不住,总是喜欢用毛线钩织一些茶杯垫、水杯套之类的小玩意儿。说实话,之前我对她做的这些手工没有太大兴趣。后来,妈妈把它们拿到北京,她想把这些放在我租住的工作室里使用。这时我想如果让妈妈用她擅长的编织技术和我共同完成一件艺术作品应该会很有意思,于是便有了我们共同合作的这件作品,我将它命名为《万铁娟的大卫》。

Yang Wei 杨威

1985 出生于辽宁

2009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学士学位

2011 至今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艺术硕士研究生

展览

2013 SURGE Art艺起 三里屯橙色大厅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2012 艺+ 苏珈美术馆 无锡

大艺之境:首届中国学院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元典美术馆 北京

2011 和而不同:第二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2010 不确定的可能性 宋庄美术馆 北京

2009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毕业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向五花八门,有当独立艺术家的,有做理论研究的,有做老师的,有出国艺术深造的,但不管怎样,在离开校园之前都要认真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毕业创作。甄魏老师和喻老师都表示,虽然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比,北师大在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之间更注重毕业论文的理论水平,但对毕业创作的要求和为之

付出的努力一点也不少。规模不大的毕业展上,一个个作品也都倾注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大量心血。

画的背后是人

“毕业创作核心是艺术质量,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观念,有完整性,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代表了绘画水平和个人发展方向,要和别人不一样,有独创性。”甄老师一开口就说出对学生毕业作品的种种要求。

北师大在市区,空间狭小,本科生的数量几乎是固定的,也很难扩招,一个专业十几个人,这给老师提供了一对一指导的条件。

甄老师对学生的毕业创作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来实现创作想法,甚至“可能国画工作室会出来水彩作品,油画工作室还有做动画的,还拿了很多奖”。

甄魏老师是油画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他认为,国画画的山水,跟古代的山水肯定是不同的,但是猛地看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当然也有一些现代水墨的探索,但总的来说还是讲究传承的。而油画不同,有很多近乎抽象的观念。国画强调功夫的磨练,而油画重要的在于表达,跟周边的事情和生活产生反应,反映现实,也更加敏感一些。

针对油画的特点,甄魏老师从学生的性格出发指导毕设。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肖凌,家乡在广西桂林壮族自治区,很喜欢民族性的图案,她画女性形象的作品常常跟民族图案结合起来。肖凌是非常感性的一个学生,一有想法就希望像写诗一样一下子表达出来。她的才华就在于感性的表达,画画色彩更强更敏锐,但是往往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会想很多,担心自己画错了,形式不深入,画得不准等等。在这个时候甄老师选择鼓励,“鼓励他们能够像艺术家一样表达,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自由地去画。”

甄老师说:“发自本能的绘画更有价值和意义,她自己选择的题目,我帮助她把东西做扎实。不是说强调传承不好,当然这样学生可能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我个人是希望激发学生自己的东西,因为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研究生毕业创作的阶段需要个人真实的表达。”

甄老师的另外一个学生赵..跟肖凌不同,她比较理性,摇滚范儿,但内心很温柔很细腻,喜欢观念创作,一张画可以画很长时间,可能半年或一年,她毕业作品是画她的好朋友,一个德国女孩儿,那个女孩儿很漂亮也很有个性,身上有个刺青,是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刺的骷髅头。“在她的作品中,女孩儿嘴上叼着羽毛,背景是印了很多自己刻的骷髅头印章,有文化的联系,有符号的象征意义,更加深刻更加结实,选择的颜色也是经过了反复考虑的,所以我鼓励她一直深入下去。”甄魏说。

“两个人完全不一样,个性倾向和性格特点正是不同创作的根源”,甄魏老师认为,“老师是学生的同行者、知音、朋友、给他们帮助的人,不是把自己的东西简单输出。基础课的时候,教怎么画就应该怎么画,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创作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创作能力,不同的表达方式很可贵。即便不成熟,那也是一种经历。 ”

当学生迷茫、凌乱时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迷茫的也不少。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又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艺术系的学生,甄老师从上课第一天开始,就鼓励学生做“视觉日记”,就是每天带着本子,随时用图形的形式把感觉记录下来。“生活处处都是创作的来源,这样坚持下来,一年 300多张,就是你自己真实感觉的点滴记录,高兴、孤独、矛盾等等,连接起来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一个人。用视觉的东西把每天经历的记录下来,坚持下去,做到了会有很多的收获。我也一直都在想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艺术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了什么,怎么去做,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是一辈子需要思考的事情。”甄老师说。

其实老师对学生们基本的倾向比较了解,能力怎么样,各个方面的功底如何,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大概都了解。但这些往往学生自己并不明了。大学并不是直接就毕业创作,大二、大三有创作课。当学生迷茫时,甄老师建议学生把以前的画拿出来看看,通常会发现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多做几种尝试,跟老师多几次交流,这个过程自己就会有自己的判断了。

喻老师说,有时候学生会兴冲冲地拿来一个根本没法实现或者完全不成立的想法去找老师讨论,这时候绝对不给学生泼冷水,而是从侧面引导学生多做思考,慢慢学生自然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老师直接一盆水泼下去,可能以后的灵感火苗就会越来越难迸发,或者迸发出来也不敢说出来了。而那才是最可怕的。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 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 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着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着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着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着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着?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着;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着;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着;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着?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着;?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着;?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着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着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绘画;主题性;主体;人文;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02 文献标识码:A

“主题”一词是源于德国的一个音乐术语,指乐曲中最具感染力的一段旋律,即主旋律,是整个乐曲的核心。后来“主题”这个音乐术语被广泛地应用于其它诸如诗歌、美术、影视等文艺创作之中。“主题”一词和我国传统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立意”“主旨”等意思相同,强调的都是文艺作品中核心内容的表现,是文艺作品所追求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要求的一个重要反映,是文学家或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经过分析、整理而升华为某一种文学或艺术形式,并通过这种形式所反射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去感染他人、教化他人,以促进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文艺作品的“主题”既包含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客观意义,也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评价。

一、主题性绘画创作综述

主题性绘画创作,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阐述,约定俗成的看法就是指那些能够围绕重大事件,包括历史的和当前的,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美术作品。近80年来,国内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印证了中国每一个历史进程中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徐悲鸿的国画《愚公移山》、蒋兆和的国画《流民图》、詹建俊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等大批耳熟能详的优秀美术作品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经历了期间主题性绘画创作一统天下的错误后,当前中国出现了这样一个现实,大多数的专业人士认为主题性绘画再现历史、再现社会现实是非艺术的,只有强化形式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根本,重形式轻内容是当今中国美术界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否认形式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绘画作品应当体现出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事实上,艺术的发展亦是感性和理性在和谐共生中完成的。

以真实描绘客观对象的“摹仿论”这一美学理论和人文主义思想长期影响着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西方绘画按照着自然规律进行着写实技巧的探索。到了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杜米埃、库尔贝等人开始了以关注普通大众生活为特征的现实主义油画实践,掀起了现实主义的绘画潮流。在中国,现实主义的绘画创作是在“五四”以后才得到大力提倡,徐悲鸿1928年从法国学成回国后,开始推行法国学院派写实主义,他的艺术思想基本上是以写实为基础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艺术方向,在他的影响下,国内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画家,如蒋兆和、许幸之、王悦之、司徒乔等人,在那个多灾多难,国家危亡的时代,这些画家的作品大都以关注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国家的命运,并以体恤人民的疾苦为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封建、反压迫、反侵略斗争的愿望,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也体现了画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绘画艺术创作主体的责任意识

建国初期,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面对新生活,画家们时时处在激情高涨的精神状态之中,在绘画创作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憧憬发自内心,画家们用画笔热心讴歌社会主义,缅怀历史,歌颂当代,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使人耳熟能详的经典美术作品,鼓舞了大众,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那个历史时代的要求,也彰显了那个时代画家的文化自觉。绘画作品的主题或是主旋律是什么呢?作品应该是感人的,是能让人观后启发人的某种情感,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的作品。抗战时期的美术创作环境简陋,但作品简洁明了,倾注了画家的满腔热情。正是这些看似技巧不很成熟,没有多少高深技巧的美术作品鼓舞了成千上万热血青年的爱国热情,走向沙场,保家卫国,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没有画家的文化自觉、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是创作不出这样的作品的。

主题性创作在当代社会受到冷落,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画家把主题性创作看作为应付一时只需,是很难创作出能够净化心灵的划时代之作。当前,大多数的画家更多关注的只是绘画本身,倾心玩弄于笔墨游戏,对社会责任感表现出的更多是麻木,这是个不好的现象。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创造出具有真善美的感人艺术形象是基本的要求,这需要画家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和概括提炼能力,并需要对创作的选题进行缜密的推敲。当我们徜徉在古今中外的艺术长河中,不难发现,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主题所包含的社会意义能够直接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从而发挥绘画作品的社会功能。如果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失去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那么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就会显得肤浅和平庸,所以,画家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勤于深入生活并深刻体验自身周围的现实世界,创作出高于生活的绘画作品,用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大众美好和谐的精神指向,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作品才可能会具有永恒的艺术魄力。

什么样的绘画作品是优秀的,它应该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动感人的典型形象,离不开美的形式,绘画作品的美要折射出画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关注,不难发现,中外绘画大师们的成名作品基本都反映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当前,很多画家对深入生活、反映时代多有为难的情绪,片面追求绘画的个性感觉,把自己躲进了艺术的象牙塔,渐渐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这显然是不利于绘画艺术的健康发展。2005年开始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中国进入新世纪后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又一次高潮,显然,绘画作品“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至今不会过时,也更不应该停滞。

参考文献:

[1]陈履生.以艺术的名义[M].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02.

[2]郎绍君.论中国现代美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1988.

作者简介:

裴哲峰(1972.10-),男,汉族,河南延津人,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造型基础与理论研究。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体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105―03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概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人才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国家的方针政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方面都有赖于人才的供给。综观我国的人才培养规模,一直呈现出增大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很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近几年,我国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大规模地增加,特别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逐步迈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行列。在90年代初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较少,录取的人数也较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21世纪初期,研究生的报名人数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趋势,2000年为46.4万,到2004年就已经达到了95.0万,2007年达到最高峰128.2万,虽然2008年有小幅下降,但是2009年继续呈现增加趋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正在逐步扩大,数量上呈现出大幅增加的趋势,但是相应的培养体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规模很大,但是研究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却不高,原因在于研究生培养体制存在众多问题。为了缩小我国的研究生整体素质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并加以改进。

二、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如果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进而使我国的经济与政治地位受到影响。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其培养机制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这阻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其存在的问题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来分析。

1. 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所存在问题的整体视角探视。从整体角度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较低,研究生的数量较少,研究生的培养形式也较为单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研究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就使得研究生招生的形式和教育形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过去只是单一的全日制研究生,逐渐发展成MBA、工程硕士、EMBA、专业硕士等各种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管理体制,但是现行的研究生体制并没有将这些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加以区分,授课教师、课程的选择等方式几乎都差不多,这没有体现出各自培养方式的优势所在,必然导致研究生毕业后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很多时候,研究生培养单位只是将众多的研究生招生方式作为营利的工具,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招收的学生的要求大大降低,因此,对后续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 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所存在问题的局部视角探视。从局部的角度看,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1)在学科设置上,很多高校都在努力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很多过去工科见长或者理科特色鲜明的学校为了实现综合性高校的目标,纷纷建立新学科,但是,这些学科在师资、专业水平等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过去的一些综合性大学虽然学科齐全,但在专业划分上过于精细,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越来越高,现行研究生培养体制下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暴露出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弊端,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在教学方式上,主要还是“填鸭式”教育,所有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都是书本上、教条式的知识结构,而书本上的很多知识都已经过时;同时,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不到培养。这势必造成学生知识的落伍,并泯灭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3)在培养体制上,中国的研究生体制表现为“严进宽出”,本科生毕业后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果达到要求并通过差额面试就可以进人大学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这种状况容易导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招生仅仅依靠文化课知识就决定学生能否入学,限制了很多有着优秀专业知识学生的培养。几年前,国内某名牌大学的美术系导师,在招收学生时发现某学生绘画功底很强,发展潜力巨大,可因为英语成绩不能达到要求,就是不能入学。其实,为使某些特殊人才脱颖而出,对于一些学科门类,不能仅仅依靠文化课的成绩来决定能否取得入学资格。其二,研究生进入大学后,都是按照所学专业课程的分数来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而试卷则主要侧重理论知识的评定,使得学生仅仅注重理论而忽略了实践。同时,“严进宽出”使得不合格、不努力学习的研究生无法被淘汰,因此,研究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随之下降,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也随之变大。

(4)在学制上,现在有些高校的研究生学制从3年改为2年,即大家通常所说的“大硕”和“小硕”。3年制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设计等各个方面的时间设置相对充足,大多数高校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半学期以上课为主,二年级下学期作开题报告,撰写论文,三年级上学期11月份左右进行预答辩,下学期正式答辩;如果将学制改为2年,学习的时间和撰写论文的时间都大大缩短,更多的学生为了在更短的年限内完成学业,往往选择那些比较浅显的研究题目,不对题目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5)在生源上,随着近几年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每年有几百万之多,使得很多学生的就业极为艰难,被迫走上“独木桥”――考取研究生,这也使得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动力和研究目标发生了偏离。

(6)在导师制度上,现在研究生数量很多,而导师却很少。一些导师带着十几个、几十个研究生,根本无暇指导。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本身没有什么经验却也带着硕士生,在学习上并不能给予太多的指导。

三、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都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因此,必须着力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尽力解决

这些问题,推动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1. 在培养规划上,对于学术型硕士、MBA、EM-BA、工程硕士、研究生进修班等不同的研究生形式,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课程设置,根据类型的不同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

2. 在学科设置上,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研究生,不应该过分强调研究生专业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学科应该区别对待。对于一些医学、理工科等要求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可以进行细分,但是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科,如经济学和法学、法学和政治学等,不应把专业划分过细,在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避免单一学科在研究相关问题时的片面性,培养出复合型研究生。应该逐渐从以研究型为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辅的模式转变为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并列的发展模式。

3. 在教学方式上,应对每种研究生类型内部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同时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可以采取学生课前预习阅读,然后在课上进行讲解,教师点评等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以教育者自居,要放下架子,贴近学员的生活,作学员的知心朋友,进行春风化雨式的、平等对话式的交流。教师要以“诚”为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应向学员敞开心扉,谈自己的真正见解、真切感受,同时鼓励学员敞开思想,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焦虑、困惑都说出来,从而改变封闭式的硬性灌输的教育方法,将谈话式、讨论式、即问即答式等改为开放式的双向交流的、鼓励引导的教育方法,以期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境交融、自觉求真向善的效果。要改革当前“一刀切,一锅煮”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紧密贴近学员学习实际,面对现实,找出焦点,抓出热点、疑点问题,针对学员个性及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时机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教育。

4. 在培养体制上,研究生招生应该逐步改变以分数定终身的局面,多看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特长。对于考核机制,要打破以分数考核的制度,采取社会实践、学术成果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5. 在学制上,前文指出我国现在有“大硕”和“小硕”之分,但是他们在招生时都是按照学术型进行招生,只是不同学校采取了不同的学制。目前,国家出台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种,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进行招生,学术型硕士学制为3年,这些学生主要侧重于本领域的学术研究;专业型硕士学制为2年,这些学生主要侧重于实践和工作。这样更有利于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及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是一种解决学制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实行学制的弹性制,采取学分制度,只要达到了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在课程安排、毕业答辩、实习等方面,也要增加灵活性,使得一些优秀的学生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6. 在淘汰制度上,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几乎是零淘汰,只要入学,基本都可顺利毕业,虽然众多高校都设置了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制度,采取了笔试和面试两种方式,但是由于都是本院系教师参与整个过程,学院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即使学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没有达到合格的要求,但还是可以顺利通过,所以应该改变考核学院的指标,规定最低淘汰率,让中期筛选可以真正起到筛选的作用。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外审制度方面,目前一般都是几个高校之间互相送审毕业论文,如果A校给B校一个学生不合格,那么,反过来B校也会给A校一个不合格,而现在的很多匿名评审的教师并不单单从论文质量出发,一般都会给予通过,这就使得不少研究生对待论文颇不认真,所以必须要改变这种匿名评审的困境,建立起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改变这种困境。

7. 在导师制度上,鉴于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在遴选导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看指导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导师的职业道德。同时由于单个导师的水平毕竟有限,可以考虑导师团队负责制,一个导师团队可以由3―4人组成,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导师和研究方向,而不同的研究方向可以使得学科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有利于学生学习进步,也有利于教师研究问题的全面性。

8.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侧重点。鉴于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社会实践,故应更多地注重社会的实践。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在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当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在平台中的实习而将更多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还可以为企业解决科研人员欠缺的难题,节省技术研发成本。

参考文献:

[1]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高教,2004,(6):124―125,128.

[2]杨英法,王子形,高校投身“文化强市”的路径研究[J],开发研究,2009,(S1):182-184.

[3]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1):52―53,87.

[4]杨英法,显示问题式教材编纂法构想[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72-75.

[5]项贤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摭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4,(4):34―40.

上一篇: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