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20:58:55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1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不要没有重点、面面俱到。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短短的45分钟,如果教师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就会出现课堂效率低下的结果。因此,教师的讲解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能大讲特讲,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重点?我认为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前要用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教材和资料,对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才能更加自信,才能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

二、转变教学观念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要实现合作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过程。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自己在表演,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距离,没有平等和民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数太少,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走思,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那么,怎样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是考虑自己在课堂上说什么、讲什么,而是考虑学生怎么学,怎么才能使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动脑去思考。此外,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多,否则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因势利导,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转化后进生

现在的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很多学生不会学习,不爱学习,在游戏上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学习上的兴趣,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和制止,他们很可能成为后进生。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否则会导致他们周围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更多的后进生。因此,要想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努力转化后进生。

四、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反思,反思对教师的发展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教学反思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自己的感觉进行思考,总结经验和不足。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总结失败和收获,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否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习状况如何,学生的参与率多少,学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高等等。教师要通过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努力去改进,避免同样的问题再出现,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才能根据自己总结的得失,对症下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这块阵地上,教师要不断摸索和反思,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2篇

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质量、水平等提法报刊杂志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方面说明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心、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确实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应看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学生都认识了0这个知识点,但从教学效率这个角度看,前者好于后者。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不但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2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笔者曾在本刊1994年第1期谈了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同年第12期谈了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编教材更体会到编者对教材编写的认真程度和研究深度。例如,讨论小数乘法中的“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时,起先有同志认为最好要加上“被乘数不为0”,后来认为这还不够,要加上“被乘数大于0”,但经反复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阶段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决定教材结合实例讲,不加这几个字,有关内容放在教参里说为妥。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省教编组的同志参照上述教材,经反复认真讨论研究,认为后者的表述比前者好,但是根据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关系:正方体(形)是特殊的长方体(形),从逻辑角度讲,括号中的一句话可以去掉,否则还可以加上“也可能有六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当然这样就显得不必要了。从钻研教材的角度讲,这里可以看出:有条件的教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这里不说别的,仅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何等的重要。

一位教师讲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30、31页口算除法时,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60根小棒每10根1捆,共6捆,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根据上述操作过程理解60除以3,可以把60看作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教学例2:69÷3时,让学生摆出6捆(每捆10根)、9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3份,边分教师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刚才计算60÷3时先把60根小棒看作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就是20根。现在计算69÷3,有6捆零9根,也先分整捆的,每份有2捆,再分单根的,每份有3根,这样每一份里都有2捆和3根,就是23根。最后说明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就是所求的商。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学生包括中差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效果相当好。另一位教师怕麻烦,没有让学生操作,仅通过讲解说明口算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虽也知道了口算方法,但大多不理解算理,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不高。

优化教学手段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位教师上简单的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义务教材第十册第1、2页)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教学效率高,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4

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或选择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它具有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功能,它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库。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和构建科学规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正如有些专家所言,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江阴市实验小学徐健湖同志在建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中,运用几何概念教学的模式:定向观察概括回归,教学面积的意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定向,就是要增强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先出示长方形镜框,问:求镜框一周的长是求什么?单位用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设问:要给镜框配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你们知道吗?由此揭示课题,使学生目标明确,跃跃欲试,急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足够的表象支持。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等方法认识物体、物体表面、平面图形,感知面积的空间意义,再比较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感性例证,形成丰富的表象,接着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括,就是揭示概念的共同因素,并用语言确定下来。教师问:书本表面的大小就是书本表面的面积,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这样做使具体事物的个别特点逐渐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点,再让学生用比较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出面积的概念,再解释关键词义,增强概念的清晰度。回归,就是深化概念的内涵。先把概念回到具体事物中使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指出所配镜框玻璃的面积,用彩笔涂出三角形的面积,观察实物模型,凭借板书引导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更为清晰的程度。

课后大家认为:尽管建构教学模式尚在探索中,但它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克服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徐老师的一节课探索了形成几何概念的一般模式,注意了概念形成的科学性,体现了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3篇

有效教学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意向,也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明确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以及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第三,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以及理解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一天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教材跟不上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够照本宣科,要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不断拓宽教材内容。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思路的清晰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会逐渐地完整、清晰,这样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2.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够设计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每节课开始导入至关重要,因为精彩的开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对电脑操作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配以教师导入的激发,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会更加高涨。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样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节课,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法是其核心,因为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实现任务驱动,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开展

1.充分利用富于表现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是对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效率不高。但是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其将图文、印象以及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从而使表达更加直接和具体,学生通过这种演示便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效率大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这种方式,将那些枯燥的文字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比如把一些文字性的描述用图像的形式进行演示,这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最为直观,学生理解也容易。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大大提高了。2.充分利用交互反馈功能,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研讨效果。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信息技术课上,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交流时,还是通过让学生口述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互动反馈信息量明显较小,效率较低。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却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具有交互性强、反馈信息量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将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思考,从而形成某种观点,在思想意识上达成一致。

3.充分利用信息集成控制的特点,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信息集成控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大量获取相应的信息,对于信息复杂度能够进行分解,从而使得信息从形象—抽象—形象的加工过程减少,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多媒体与电视相比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这也是信息集成控制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其既好看又好用。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对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作为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将课堂与课外形式进行相互的补充,精选课堂内容,补充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让学生时刻补充“新鲜血液”。多媒体的集成控制特点,使得教材的增删完善可以由教师来自行进行,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而过去那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材料,比如录像、幻灯等因为需要专业人士的制作,往往不能够与时代同步。使用多媒体就能够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克服过去教学中一些陈旧落后的东西。

4.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强的特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最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实验难度相对较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发现式教学法是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的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对问题进行设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各种假设,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装入预订的程序中,从而引导学生独立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路。这种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不注重最后的结果。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而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的展望

1.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几乎天天都有新变化,所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掌握信息技术最前沿的资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2.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有许多优秀的教育网站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课件、课例以及教学软件,这些我们都可以进行下载使用。另外,在一些相关的论坛上我们也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有问题就可以提出,会得到热心的帮助。当然,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切忌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那些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资源来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计算机不可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因而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优化组合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达到教学目的,要考虑其是否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不断补充教材内容,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切切实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4篇

l控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以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来衡量的.如果目标不正确,教学过程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控制好教学目标很重要.要上好每堂课,就必须围绕大纲的总要求,即总目标,分解出每堂课的具体目标.可是,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注重了教法的改革,却忽视了对大纲的学习、领会,因此,往往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要求过高,学生不能接受,或要求过低,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吃不饱、不够吃”的能力浪费现象.因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纲,科学地制定出每堂课的具体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2控制教材内容

在一堂体育课中,依据教学目标,能够传授多少知识、技术、技巧,培养哪些能力,这要由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学生的身体基础及学习积极性来决定,不能不顾学生接受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而“多多益善”,否则欲速不达.比如,在上“纵箱分腿腾越”第一次课时,就要求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的重点、难点,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完成过箱动作,同时还为学生讲授第一腾空和第二腾空的作用及教学步骤等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与能力培养都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会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心理上产生惧怕情绪,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相反,如果教师对知识传授总量和技能训练总量及教材内容、难度等的控制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学生就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3教师教学状态的自我控制

教师对自己教学状态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课堂信息反馈来进行的.课堂教学是个可控反馈活动.教学的反馈就是将信息输出去,又把信息的作用结果收回来,并进行分析调节,再把信息输出去.通过调控,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离和失误,使师生双方始终保持信息畅通,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具体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控制.

(1)根据学生的情绪实行控制.教师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巡视辅导等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如果大多数学生全神贯注,情绪高涨,说明教师的教学(包括讲解和示范等)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内容巳为学生所接受,所理解,教学方法已为学生认可,教学进度适当.这样,教师即可按原方案继续进行教学.如果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说明对教师的讲解、示范不感兴趣,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及时调整讲解、示范的方法和速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方法.假如学生表现出困惑或畏缩情绪时,说明学习和练习中有了疑难,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或降低动作难度,或降低器械高度,或采取诱导练习,或改变练习方法,以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面部的排汗量,及时调整练习密度和运动量等

(2)通过练习的反馈实行控制.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后,要了解学生所掌握的情况,就必须恰当地安排练习.通过练习,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间题,并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在学习“纵箱分腿腾越”完整过箱动作时,有些学生会有手臂不敢远撑而骑坐在箱上,完不成过箱动作.这时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抓住该项技术主要环节—上板与起跳后“体上腾、臂远撑”的动作进行反复讲解与示范,其次采用高垫“鱼跃前扑”远伸臂以诱导练习;最后,可在箱的远端画一条清晰的标志线作为臂撑线.这样的间题设计与控制,对学生尽快完成过箱动作会起到积极作用.

4控制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应及时控制好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师生的信息输出与输入同步,思维与内容同步,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

(1)通过指令、诱导实行控制.为了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在各个部分教学环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采取指令、宣传等方式,对学生讲清道理,提高其认识,或通过感化、激励等感情作用,以支配学生自觉地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例如,在上“前滚翻”课时,一开始就提出“团身要紧”的动作要点,然后做“圆球”与“方木”滚动的演示,并提间:“圆球为什么易滚动,方木为什么不易滚动?"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理解了动作原理.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被调动起来.通过这样的指令、诱导控制,对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动作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通过间题实行控制.用间题控制是教师常用的方法.间题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经验的教师设计间题突出教材的重点,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集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从而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控制范围,达到其预定目标.例如在进行急行跳远踏跳动作技术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踏跳的原理,教师可以提间:“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讲解踏跳的原理和作用,学生会很快理解,并掌握动作要领.

有些教师喜欢提出不经学生仔细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由于没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虽然表面上很热闹,实质上却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和窒息.这不能不说是控制的失误.

(3)通过评价实行控制.体育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一种体育技术或理论指出正误的所在和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及时、客观、合理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优秀教师对那些回答间题和完成动作较好的学生总是及时加以肯定,并指出不足;而对回答间题和动作较差的学生也不是简单否定,而是尽力挖掘其合理、正确的因素,并诚恳指出错误之处,然而,能迅速正确地评判学生的回答和动作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需知课堂有几十部“机器”在转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细微的变化和不同回答、不同动作做出迅速的反应一位体育教师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当机立断的能力是不行的.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也不重视“评价”这种控制手段.对学生的回答和动作,他们的评价只是简单的“对”或“不对”,造成师生间信息交流受阻,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创设情境、提高质量

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其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的构建者,并且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英语教学的面貌,给我们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课堂教学因此变得直观形象,知识信息的传输效率也大大提高。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有如下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活动,只有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有机地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的储存、自动编排归档和随时检索的功能,把多媒体和网络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快速地为教材编入新的英语语言信息,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通过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图片,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符合自然规律的语言学习情景。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Lesson65中的新知识sunny,windy,cloudy,rainy时,可设计一个教学课件:⑴首先,将一幅阳光明媚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展示出sunny;⑵忽然,狂风突起,树叶飘落,展示出windy;⑶接着,乌云密布,展示出cloudy;⑷最后,电闪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哗哗而下,展示出rainy。这样运用计算机创设出语言的真实情景,学生边看边接受新知识,不仅记得牢固,而且学得兴趣盎然,情趣大增。与传统教学的课本、录音机相比,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更为真实、更接近自然规律的语言输入。这是任何其它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一种交互方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将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筑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现行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二册Lesson71,Ann’sBirthdayParty时,首先,用PowerPoint制作出教学课件,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Ann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朋友们高兴地接受邀请——Ann和妈妈为此次聚会做准备——朋友们先后到来——送生日礼物——唱生日歌——吃蛋糕等,帮助学生阅读和了解课文。然后设计有关问题,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具体而真实的情景中,达到语言的时间效果。其次是通过课件展示课文的重要语言点,并进行为达到熟练运用目的的训练。最后,提出问题:WhatdoyouthinkaboutAnn’sparty?。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问答。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分角色表演。这样,整个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

外语学习首先要把外语作为一种技能来掌握,而不是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多进行交流,并进行反复的大量实践。因此,教师一定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进行精心设计。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因为教学课件可以不厌其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它可以使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得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所拥有的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它实现了枯燥问题的趣味化、静态问题的动态化,引导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脑,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英语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是培养素质型和创造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它能使英语学科的教学真正实现“激趣入境——多向互动——乐学提高”。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6篇

1.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与初中生的水平是不同的,所以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自己把握课程的要义,梳理好教学目标,合理确定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区分,对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也要合理地进行取舍,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小学生完全理解课本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比如,在数学计算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许多动物,然后问学生:“有多少只猴子”“有多少只小狗”“一共出现多少种动物”,这样在愉快而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有所增长,最终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掌握课堂问题的设计技巧,在授课之前应该设计好生动、有趣的各类问题,并将之引入课堂,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可以把游戏、故事带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分数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小麦和小米两个人一起吃一个西瓜,每个人吃了多少?用数学知识应该怎么表达?”这样的话学生会觉得数学知识很有趣,出于好奇心就会很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教师于此时引入教学内容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总之,把握设计问题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同时抓好课堂以及课后学习效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固然是好,但是课后训练也是不可少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掌握课堂知识,所以课后巩固就变得极其重要,课后的反复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充分吸收知识。同时,课后复习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同时抓好课堂以及课后学习效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两步法设计教学问题,例如,“有30根木板,其中12根做桌子,剩下的做凳子,每条凳子用3根木板,可以做多少条凳子?”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它既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又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由于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便会喜欢上他的课,自然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果能够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则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推动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过程中,深入解读课本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高质量的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配合教学的工作,共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7篇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十)实践记忆法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8篇

一、课前准备具目标意识: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组合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制七巧板等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面积和”、“面积差”展开教学。

二、新授知识具突破意识:

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基础性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可先复习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分应率,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等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二个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上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巩固知识具强化意识: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一般的有:

1、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数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装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在学生会解基本形式工程问题后,可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全程为“1”的相遇问题,可变换工作方法,出现“合做……完成一半……”、“独做……余下合做……”、“合做……余下独做……”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教比例解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可用整数方法解,分数方法解等等,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课堂小结具反馈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9篇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实摘要: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摘要: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摘要: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摘要: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摘要: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练习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假如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摘要:对指引师生的教和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练习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重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熟悉》,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摘要:①基础知识方面摘要: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熟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把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摘要: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摘要: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喜好、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重体现如下四个原则摘要: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征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办法。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续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摘要: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摘要: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生原有的熟悉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和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练习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练习),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练习应注重如下新问题摘要: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练习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布置,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征和儿童特征的基本练习序列;②练习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练习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新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摘要: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定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练习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实,教学过程中假如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摘要: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轻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摘要:“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轻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轻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轻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摘要: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把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轻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摘要: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和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十)实践记忆法

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第10篇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是看在课堂上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看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多少问题。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单单靠在课堂上的45分钟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也需要教师引导学在课外学习。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需要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我们发现,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会学习以外,在课外也不断积累,不断学习。吕叔湘先生曾说:“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用十年时间,用百分之三十的课时学习本国语文,结果是多数不过关,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跟语文这门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有关。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运用,如果单靠语文课堂上教师讲的有限内容,无法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所以,学生要想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也需要在课下多学习语文。这并不是说语文课堂教学就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了,恰恰相反,语文教师更应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下功夫,要在语文课堂上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正确的引导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要学会引导,学会启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步随着教师的问题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愚公为什么要去移山?移山有哪些困难?还有其他的方法去改变这种状况吗?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课文,相互交流,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效率的高低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影响语文课堂效率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离开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是残缺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的机械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广大语文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授课方式,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也能够明了自己的定位。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去组织教学。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接受心理,而盲目地教学,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需求。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将一些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例如,在讲授《在烈日和暴雨下》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祥子的辛苦生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网络搜集一些简短的视频来供学生观看,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定会更加深刻。

上一篇:如何写好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