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3 22:27:25

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

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篇1

一、研读教材,分清课型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教材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构建较强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同时教材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等环节。为此我组织高一英语备课组教师集体研究教材,结合我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优化整合,根据学校课时安排,将教材分为听说课、精读课、泛读课、语法课与写作课等五种课型,不同的课型布置不同的课堂作业。就阅读课而言,我们在课前都要精心设计课堂阅读作业,打印在一页纸上,新课导入后分发给学生当堂完成。实践证明,泛读课作业与阅读材料配合使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抓住重点,简明扼要

泛读课作业的设计忌泛滥,切勿面面俱到,包罗万象。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课文理解。为此,我们要设计一些寻找各段主题句的作业题,或者设计一些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能迅速寻找到明显信息的作业题,或者是一些概括大意的作业等。如高一上册第二单元的Reading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泛读课作业:

1、People who speak English as their native language are found in?(找信息)

A、New Zealand B、India

C、Chinese D、Pakistan

4、Which sentence is the topic sentence according to the first paragraph?(找主题句)

A、The first sentence; B、The second sentence;

C、The third sentence; D、The last one.

三、注重实践,激发兴趣

如大家所言,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最重要是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视学习为乐趣。英语泛读课作业设计也是这样,无论你的作业设计多么优秀,检测效果多么好,如果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不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只强调方法与训练,那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例如我设计“ENGLISH AROUND THE WORLD”(Unit2,SB,1A)的泛读作业:9、Is English spoken by the largest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world?(激趣题);

Unit3泛读课作业:8.The writer suggest bringing a cellphone when you go hiking, because you can use the cellphone to ( ).

A.talk with friends.

B.receive weather information

C.order food

D.call for help when in trouble (激趣题);

9.Why shouldn’t you go rafting if you cannot swim? (讨论激趣题)。显然,结合教材,结合学生,授之以鱼(知识),授之以渔(方法)的同时,广大英语教师不妨尝试授之以“欲”(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之母,“欲”是“渔(鱼)”之根。因此,泛读课堂作业的设计决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启发思维,突出创新

而今,新课标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研究性学习。但我们长期以来设计作业时采用规定的内容、统一的要求、固定的答案、单一的模式,与新课标的要求极为不符。所以我们认为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适应。在英语泛读作业的设计中,我们充分设计一些诱发学生思维,重心落在创新上的泛读作业题。例如,高一上册Unit3 Reading的作业:1.Do you like traveling? Why do you like traveling? 2. Why shouldn’t you go rafting if you cannot swim? 课堂上,英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材料,精心设计泛读课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的作业,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达到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的目的,泛读课堂教学效果定会十分显著。

五、呈现梯度,培养能力

泛读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课堂作业要有一定的梯度,要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进行修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如果设计泛读作业时求全求细脱离学生实际,没有一定的梯度,或题太难,学生就会丧失信心,达不到作业的目的,更谈不上提高能力了。所以我们设计作业前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阅读材料等进行认真研究,然后设计阅读基础题、中等题和提高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课堂泛读作业。这些习题设计都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一定要由易到难分开层次,使学生喜做好做能够做,有所创新,逐渐提高能力。

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篇2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改革

1什么是学科竞赛,什么是课堂教学,以及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的关联

学科竞赛这个词语大家并不陌生,其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得到应用。那么,什么是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带给课堂教学的又是什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下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指锻炼人智力的、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可以提前接触该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对于该方面的兴趣和素养。想要在这场特殊考试中有个满意的答卷,就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科竞赛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和动力,课堂教学又为学科竞赛奠定了基础。

2

学科竞赛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分成学术意义、成果意义和促进意义

目前,各高校在培养人才上,努力尝试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对创新意识的理解不透彻,内涵不够;主要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没有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建设创新的教学模式;设计专业对创新能力要求很高,一旦重视不足,加之没有很好地结合创新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脱离,整个教学成果将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个时候,学科竞赛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部分的缺失。学科竞赛作为学生课外教育培养模式,是主体课堂的一个实践教学辅助模块,通过在学科竞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实践活动是设计理论的应用过程。但目前学科竞赛教学模式并不是很成熟,没有形成和设计专业要求相适应的体系,导致各类设计竞赛在整体教学中的利用率不高。所以,把“竞赛教学”引入课堂能改变平时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并将竞赛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补充中,形成创新教育的良性循环,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重大。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2.1学术教改意义

学生知识需求、适应市场要求的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在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模式以虚拟课题为基础,将本专业的单个年级学生分成若干个设计小组,开展设计实践。以这个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像是主体课程实践环节课时的延长,课堂的虚拟课题和主体课程中的课程作业也存在很大的雷同性。在课堂中的设计结果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设计评价,学生只能在班级内部进行互相学习,无法促进竞争性学习。引入“设计竞赛”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设计评价。设计成果的比较范围也从过去的班级内部扩大到校际之间甚至是国际之间,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许多高等院校现有的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教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技能训练轻综合创新锻炼。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参加设计竞赛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设计竞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不能只靠课堂的训练,而是要依靠相关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形成培养学生参赛必备的综合创新等相关素质的课程体系。

2.2成果意义

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学生们投入了莫大的精力和心血,所得到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设计比赛中得到的奖励本身。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竞赛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近似于实际设计项目的过程,经历从设计调研、设计定位、创意草图、方案确定、制作模型及效果图等几个阶段,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在主体课堂中学过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专业能力,积累设计实践的经验。

2.3促进意义

妥善处理竞赛教学与主体课堂教学的关系,如果仅仅强调理论或实践的某个部分,容易造成过犹不及的偏颇,设计教学也同样如此。所以,提倡在课堂中引入设计竞赛,并不意味着用设计竞赛替代课堂教学,如果学生缺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锻炼环节的训练,很难在设计能力上有实质性的提高。将设计竞赛教学引入课堂能调动学生参与设计实践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扮演的引导性角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难度和内容的设计竞赛,并且引导学生明确设计竞赛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是希望学生通过竞赛提高设计能力和素质,同时增强自信心,能更好地应对进入社会以后的设计实践活动。

3如何将课堂教学引入学科竞赛及期望、展望

如何将课堂教学引入学科竞赛。以下就是在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的方法: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为“讲授+设计实践”。在讲授时候重点讲课堂知识点,在实践环节在探讨如何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把学科竞赛引入进来,让同学们一起围绕知识点参与讨论,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如何让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实践环节最后使学生产生不少优秀作品甚至获奖作品。

第二,在课堂讲授时,举例说明更具体,可以拿出历届优秀作品作为教学实例,这样相互点评、比较,从中学习各种知识点,更能理解课堂内容。

我们再来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

让我们选择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题目“999感冒灵颗粒”其中的一个选题做分析:我在讲版式设计中编排形式中心对齐,很多获奖作品都采用这种办法做广告效果突出,为我们独立学院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提供设计本质的素材,分析获奖作品的版式构成,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对获奖作品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设计定位、设计创意、设计草图、设计定案等设计公司的工作过程来完成课堂作品。通过这种模拟实战性竞赛课题,带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的教学方法,使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时间和资源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使教学资源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使用虚拟课题,学生往往很茫然,不知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

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篇3

关键词:mooc;spoc;翻转课堂;服装设计;教学模式

1 “Mooc+spoc”与翻转课堂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近两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的网络课程,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自2012年始,“慕课”迅速席卷全球。在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慕课”的到来对我国的高等教育造成了强烈的冲击。2013年起,国内许多顶尖大学也纷纷加盟并推出自己的优质资源共享MOOCs平台,如北京大学的“华文慕课”、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以及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等。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在这里,Small、Private与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对。“小众”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小众”(Small)有助于提升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完课率。“私密”(Private)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而对旁听者仅限于部分开放),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SPOC与MOOC的主要区别是,MOOC是面向线上所有的选课学生,而SPOC是面向某校某班的学生。SPOC有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同步SPOC是完全跟随一门正在开课的MOOC源课程学期,教师仅可补充内容,不能修改源课程原有内容;异步SPOC是拷贝一门已结课的源课程学期内容,教师可删减原有MOOC的内容,也可增补内容。SPOC课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共享MOOC课程的内容,在下半部分教师可上传与所跟随的MOOC不同的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视频或微课完成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有疑问时提供学习支持材料或者答疑。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协作下完成作业或项目。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工程系的服装设计类课程从2015年起尝试采用基于“Mooc+spoc”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运用网易公开课、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以及学院的精品资源库课程视频,将“Mooc+spoc”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迈出了服装设计类课程数字化教学的第一步。

2 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

服装设计是通过现代艺术观念和软件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在课程的学习进程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的同时,不仅需要研修专业理论课程,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时尚意识及流行设计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原创思维、艺术美感和创作鉴赏才能。通过使用电脑软件进行服装的设计,完成服装设计、创意、制作等方面的学习。因此,将“Mooc+spoc”教学模式融入服装设计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服装设计类专业所设置的教学课程是以行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就业及创新的能力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创作、综合素质。要努力做到就业有技能、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课程教学模式包括构思服装设计的创意:服装款式结构设计、服装面料再造、服装灵感创意、服装的制作,考察的是学生的创意思维转化为服装创作的能力。要想学会服装设计与软件制作的技能,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和熟悉服装灵感创意、服装设计、制作的过程,服装设计制作进度的安排和人员的合理分工,服装市场的运行模式,以此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成为具备服装原创设计和制作能力较强的专业综合型服装产业人才。

设计课程时,一方面在服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是十分必要;另一方面,课程设计要多些实践课程,既要专业化又要与其他学科交叉,将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向多样化。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服装设计课程都倾向理论知识,数据和纸面理论讲得很多,但缺乏足够的实践练习,学生制版、制衣的基本功不扎实。这需要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操作,“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3 “Mooc+spoc”对高校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启示

服装设计类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创意思维、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为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多样性,同时也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上课没听懂的,在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MOOC教学视频来补救。(2)在课前观看MOOC视频预习后带着问题去听自己的任课老师的课堂讲授,或者带着问题在课后去回放MOOC视频,这样使学习更有效率和有针对性。(3)MOOC上定期的、多样化的在线训练与自动测试作业,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练习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4)作业允许多次提交取最高分,学生提交作业后发现做得不对还可再提交,直到评分满意为止,使学生在一次次的作业中强化所学的知识,达到多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目的。

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好处又是什么呢?首先是SPOC教师不必像MOOC教师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去录制授课短视频、设计大量的练习题,即SPOC教师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MOOC课程里的大量教学资源,可以对其进行重复利用,进而实现教学从原来的“讲多练少”的模式过渡到“精讲多练”的模式。从原来的面面俱到过渡到只侧重于重、难点问题。其次,SPOC教师可以获得一个在线答疑的团队,即使SPOC教师没有时间,还会有MOOC教师或其他SPOC教师以及助教来答疑,从而帮助大家,互相成长。此外,SPOC便于教师管理自己所在班级的学生,查看他们的MOOC学习成绩,并且因MOOC上的作业都是定期、定期截止、自动评分、自动统计,因此节省了教师课堂布置作业以及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MOOC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MOOC融入传统课堂,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4 课堂整体教学设计

从2015年开始,服装设计类课程采用了基于“Mooc+spoc”的时间――空间――学习形式的教学结构。在学习形式上,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讨学习。从时间维度上看,教学进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学习阶段、深入学习阶段以及应用创新阶段。这三个阶段螺旋攀升,通常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它们分别与上述三种学习形式基本对应。从空间维度上看,混合式学是将“网上”与“网下”有机地组合起来。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传统课堂的学习主要分两个阶段;课堂上教师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课下学生再吸收内化课堂所学。这一学习模式对于训练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来说,由于课前学生学习缺乏服装流行资料,如流行面料、流行款式、流行色彩的收集与学习,课堂中服装设计的训练就不完善。而翻转课堂将这一学习模式颠倒过来,教师通过国内慕课最集中的平台之一――网易公开课频道将信息传递的过程留给学生在课下去自主完成。我们欣慰地看到,该频道汇聚了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TED、COURSERA、可汗学院等慕课平台合计超过4500个课程和讲座。

我们在服装设计类课程“服装设计与企划课”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同学在课前观看浙江理工大学的公开课――“时尚与品牌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其中包括第一集探秘时尚、第二集时尚风向标――流行趋势、第三集时尚金字塔――品牌定位,第四集买手与时尚快餐、第五集时尚品牌DNA。主讲教师任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服装设计类课程的服装材料课,可以让同学在课前观看浙江理工大学的“探秘时装的奥秘――服装专业导论”课程中的第四讲“时装与面料创新设计”。服装市场营销课程课前自主学习浙江理工大学的“探秘时装的奥秘――服装专业导论”课程中的第五讲“时装与营销管理”。服装史的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江南大学公开课,浮世衣潮――中国近代服饰面面观。

5 基于“Mooc+spoc”翻转课堂后效果

由于“Mooc+spoc”采用O2O混合学习模式,较好地促进了网上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与网下学习(以实操和社交为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发现)学习以及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有机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流程,带给学习者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翻转课堂将以前在课堂上的知识讲授录制成微视频,学生在学习单元的引导下观看微视频,并做少量有针对性的小测试。这样余留下来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专注于练习、项目或者讨论,或者用于教师集中讲解知识结构,并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在服装设计类课程中,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慕课的翻转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服装设计类课程实施基于“Mooc+spoc”的翻转课堂的效果有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业质量明显提升;二是学习动机显著增强;三是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四是学生学习更加自主;五是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提升;六是学生的沟通能力有所提高

6 结语

“Mooc+spoc”改变的不仅是学习的形态,还让学生对名校和名师有了比较,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大大阻碍了学生发挥主体性。“慕课”通过开放的网络资源,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新媒体时代,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当今教育界以多媒体和网络相融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Mooc+spoc”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在教学之前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二是作为现场教学重要的补充性和拓展性资源。

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大学课堂演变成师生交流与互动的主阵地,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主体,“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它正慢慢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迷人光彩。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 乔纳森・伯格曼(美),亚伦・萨姆(美).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4] 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

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理 设计 时效 精当 层次 高效 减负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38-01

叶立新自2008年提出的“半小时课堂”理念到具体的实施已有一段时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设计合理的半小时课堂能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合理的作业设计来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最合理的教学。我就以我自“半小时课堂”理念改革以来合理的半小时课堂实施做一些浅谈: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

课堂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那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作业的设计就往往不恰当。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为我们提供了在内容上设定教学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那么,究竟怎样设定课时教学目标呢?我认为目标的设计要兼顾教材和学生。

1.教师必须钻透教材,正确理解教材

钻透教材,正确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字、词、句的正确理解,要抓住重点字、词、句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清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2.教师必须把握住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起点能力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终点能力有清楚的认识,知道学生是什么水平,一节课下来能掌握多少,不能贪多求快。当然,目标太多太杂也不好,我认为,目标要详略得当,有些目标可以简单些,有些可以详细些,不必一味详细繁杂。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合理

叶立新说:“半小时课堂”并不是简单地减少教学的时间,更不是降低教学的目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还是一样的。要减少的是课堂教学中重复的讲授,无效的活动和漫无边际的拓展等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和环节。那么,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课堂导入的设计和教师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

1.课堂导入设计要有时效性

“时效教学”的概念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盛群力撰写的《学与教的新方式》一书中有所表述,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欲望和兴趣,它犹如兴奋剂,能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欲望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的设计要精当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设计好课堂提问呢?

首先是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

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堂作业设计要合理

课堂作业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当然,作业的合理设计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一)设计多元化作业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我将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听、说、写、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

画想象图,示意图。

(1)想象图:《浣溪沙》、《山居秋暝》等古诗通过想象画画,能更好的理解古诗。

(2)示意图:《詹天佑》的人字形设计,八达岭的中部凿井法和居庸关的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可让学生画出示意图,感受詹天佑卓越的创造才能。

(二)设计多层次作业

1.注意知识的层次,由易到难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与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注意学生水平差异的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里提出的问题便是如何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如《匆匆》一课,我设计了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选择的作业:

①摘录叠词,照样子写几个,然后选择几个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②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对摘抄下来的句子进行仿写。

③联系《和时间赛跑》中写时间流逝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写法,然后进行仿写。

这一组作业,有难有易,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创新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篇5

针对当前传统教学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需要,文中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展开翻转课堂的论述,指明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文中首先对翻转课堂的由来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考核方式等,从而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后给出了翻转课程在当前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

翻转课堂;信息技术;网页设计;改革方向

0引言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量大,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地诠释授课内容,而且师生交流不多,课堂气氛相对低沉,学生不能在长期的听讲过程中保持注意力一直集中,降低了学习的气氛。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学习内容以PPT、视频、实例、音频、动画等形式在课堂前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学生,课堂上主要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翻转课堂理论

1.1“翻转课堂”的由来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颠倒课堂”,就是通过教师开发视频课件,学生在课前或家里观看视频课件,然后回到课堂进行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完成知识的吸收与内化过程的教学形态。翻转教学的源头来自于美国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两位化学教师的尝试。翻转教学的起因是一些学生由于参加活动耽误了上课,教师使用PPT的抓屏功能录制课程然后公布到网上供学生学习。并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课堂中,使得美国一些学校开始流行翻转课堂模式。紧随其后的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孟加拉裔萨尔曼•可汗利用翻转课堂成立了可汗学院,迎来了“未来教育”的曙光。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推广翻转课堂,现场阐述了学生课后在可汗学院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模式,翻转课堂因此成为全球教育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教与学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协作者、交流的对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

1.2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1.2.1团队教学法

传授知识是学校的教学重点,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到团队中,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和信念,该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合作能力。该教学方法的步骤是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确定相应的教学项目,项目难度要适中;其次对教学项目进行分工,由学生自己明确自我在整个团队中的位置,有明确的工作任务;然后按照工作任务开展整个项目,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即要坚持自我,又要讲究配合;最后对整个项目进行反馈,不仅要表扬完成项目比较快的团队,更要对项目中分工明确和团队配合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形成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双重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1.2.2案例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不注重最后能否得到正确的、标准的答案,而是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度更高。

1.2.3头脑风暴法

该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形成大量的新观点和新思路,也可以在别人的思路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头脑风暴法对学生的问题答案不做正确与否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2.4模拟教学法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与社会的实际要紧密结合,老师可以通过模拟现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企事业中的职业岗位角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使理论和技能有效地结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适应时间。

2基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2.1实践前期准备

2.1.1学生现状分析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对于高中的知识掌握与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差距,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的自律性也比较低。笔者对本校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课前进行过预习的学生不足10%,对于毕业后有明确目标和规划的不足7%,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过专业课程交流的学生比例更低,还不足4%,至少有一种智能终端(PC机、智能手机、平板等)的学生比例达到100%,每天至少使用2小时智能终端以上的学生比例达到100%,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感兴趣的学生比例达到34%以上。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还是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长期的散慢学习,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帮助规划学习目标,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1.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分析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材比较多,但总结起来,其主要内容有网页设计基础、Dreamweaver基本操作、网页色彩和布局控制、网页常见应用功能设计、网站与维护、网站设计案例、动态网页设计及其他常见动态网页设计技术等。当前网页开发工具的种类比较多,其中Dreamweaver是最常用的工具,因此Dreamweaver的基本操作是课程讲授的重点。

2.1.3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1.4环境分析

翻转课堂的开展需要有多媒体网络功能机房,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有Dreamweaver、Flash和视频播放软件等。

2.1.5考核分析

通过翻转课程所授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不再以期末的一次考试作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其成绩采用结构成绩模式,主要有平时作业、小组互评、课前预习、课中表现、项目训练、最终成果等综合形式作为最终的成绩。

2.2教学模式的构建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模式,由“老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的接受知识并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翻转课堂并不意味着老师的责任和任务减轻了,而是变得更为复杂,在教学的过程,老师的责任更加重要,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在翻转课堂前期,老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开发出一系列的学习资源,在正式上课前,将开发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协作、情景设计、互助交流、反馈评价等手段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后进一步巩固知识、评价反思及拓展提高,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改进

3.1翻转课堂的实践

笔者通过对本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实践,对两个综合素质相差不大的班级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另一个班级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采用第三方测试的手段,由翻转课堂教学法讲授的班级在网页设计过程中表现的素质和最终成果展示上明显强于传统教学法讲授的班级,这说明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是切实可行的。

3.2翻转课堂的改进

翻转课堂的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优于传统教学法,但这并不能证明翻转课堂没有缺点,根据笔者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完善理论与实训教材体系,更新教育理念,构建高效的教学团队,全方位的教学互动这四个方面。

3.2.1完善理论与实训教材体系

当前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很多都不是自己学校和相关任课老师编写的,在讲课的过程中,所采购的教材不能够满足任课老师的教学目标,需要本校的任课老师结合社会企业共同参编配套的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

3.2.2更新教育理念

虽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旦学生的课前预习不足,就会不自觉地陷入到传统教学模式中,或者在课堂上由辅导者的身份不由自主地又转变为讲授者身份,而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也很难立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特别是单独一门课程开展翻转课堂,其难度非常大。这需要全体老师都主动地、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3.2.3构建高效的教学团队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老师一门课的时代已经过去,老师要积极与社会接轨,明确老师之间的分工,充实课程的学习资源,完善教学平台,老师不仅需要完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动手能力;不仅需要讲授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的监管。

3.2.4全方位的教学互动

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可以利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翻转课堂的平台上,回复问题不再局限于某个老师,可以是社会的企业人员、学生、相关专业的老师等,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饱满。

4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的改革,本文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描述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翻转课堂所要注意的事项。由于篇幅所限,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比较多,对于具体的案例分析在此没有给出,希望讲授该课程的同仁根据自身学校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案例。

作者:罗金玲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10.

[2]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2):73-78.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篇6

关键词 创新方法实训 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55

"Innovative Methods Training" Blended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YU Huiling[1], YANG Chao[2], ZHOU Tingting[1], ZHANG Chunming[2], SUN Yi[2]

([1]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2] Tianjin Ope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91)

Abstract With the information age is coming characterized by large data, the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ies are emerg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network + face to face" blended teaching,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e innovative methods training are the deep learning course of the nature of practical skill train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of online courses and offline classroom and social practice, help students to grasp and use the innovative methods skillfully, promot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ve methods effectively.

Key words innovative methods training; flipped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①“创新方法实训”是天津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水平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了《创新方法专题》。2014年6月,《简明创新方法教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心学苑”网络平台开设《简明创新方法》。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创新方法实训”进行了“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1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网络+面授”的二元混合式教学形式,把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也纳入其中,称之为三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实训”共36学时,分配为: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1 线下课堂教学环境、在线网络教学环境与社会实践基地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等特别支持。只有社会实践基地、线下课堂教学环境与在线网络教学环境具备,“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图1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

1.2 教学准备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学生) 和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要分别完成对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的教学设计与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分为三个部分:(1)在线课程教学准备。主要是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如: PPT 课件、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2)线下课堂教学准备。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主角。线下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对线下教学活动的各种设计来促进学生熟练操作创新方法,完成实际的创新任务。(3)社会实践教学准备。主要是通过完成真实的创新任务来建构创新方法知识与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和善于创新,亲证创新方法的价值与作用。

1.3 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点,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创新方法实训”课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获得关于创新方法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线下课堂”就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解决实际运用创新方法的问题, 组织实训活动,增强创新方法实战的经验,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强调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创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解决社会、企业等的创新问题,增强实际创新能力。

1.4 综合评价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中,综合评价是落脚点,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由老师、同伴以及学生自己共同完成。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2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线下课堂实施、在线课程实施和社会实践实施,涉及“教”(教师)与“学”(学生)两个方面。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如表1所示。

2.1 线下课堂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下课堂”与“面授”不同,强调的不再是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的理念真正付诸实践。“线下课堂”实施分为“线下课堂教师教学”和“线下课堂学生学习”两部分。“线下课堂教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线测试反馈等设计课堂任务。主要解决学生学习与实践创新方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惑,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方法。“线下课堂学生学习”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学生提出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答疑解惑;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实训活动、实践活动、相互学习交流等。

2.2 在线课程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在线课程”实施包括:“教师在线课程教学”和“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两部分。“教师在线课程教学”主要涉及整理学习资源、确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整合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设计教学活动,监控与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活动、进行个别化指导,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等等。教师需要提前将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内容发到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在平台上教师作业要求、开展在线讨论,并及时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另外,在平台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阅其他在线资源与信息。“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主要是学生接收在线学习目标与任务,进行在线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按照教师在平台上的作业要求,进行在线小组学习与交流,上传提交作业后,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学生接收作业评价结果,并进行修改。

2.3 社会实践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实践为主。不但在“在线课程”、“线下课堂”中设计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内容,而且更有“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

3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

为了支持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较好地控制学生学习过程,“创新方法实训”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设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这种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有三个特点:其一,按照每教学周一个单元教学模块的时间线索,循序渐进的方式混合交叉排列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等三类单元教学模块。学生只要按教学周进行的时间顺序,一步步完成各单元教学模块的学习、实践活动,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各项创新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其二,每个类别单元学习模块的学习、实训活动相对一致。在线单元学习模块分别从: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五个方面进行在线课程的自主学习。线下单元学习模块包括:总结反馈与疑难解答、实训、实践(创新五分钟与摔不破的鸡蛋)、总结评选、作业互评等,教师进行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其三,社会实践单元教学模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创新方法的过程中,融会贯通领悟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共十二个教学模块,如表2所示。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习、实践活动为线索”,强调在网络的支持下,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在线形式的教学模块设计是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重点。它包括: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等五个功能区。学生在规定教学周的一周之内自定上课时间进行在线课程学习,必须依次进行五个功能区的学习,按照要求完成测试和上传作业。学习中遇到问题,利用论坛等与同伴和教师交流。

4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综合评价设计

“创新方法实训”重要围绕学生完成创新任务的创新能力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涉及在线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线下课堂学习表现、(社会)实践学习表现、终结性考核作业表现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在线课程学习、线下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等的表现。“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包括: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与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即:学生总成绩 = 线下课堂学习成绩20%+在线课程学习成绩35%+(社会)实践成绩15%+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30%。

(1)线下课堂学习成绩: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提问、学习与实训活动表现打分。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出勤+提问+学习+实训活动表现。(2)在线学课程习成绩:主要由平台和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表现给出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学习论坛活动成绩+学习测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其他。(3)(社会)实践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创新五分钟成绩+摔不破的鸡蛋成绩+社会实践报告成绩。(4)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终结性考核作业要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结合学生互评结果给出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为了综合评价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精确化,给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专门设计如表3“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矩阵表”。

“创新方法实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终结性考核作业,包括:(1)我的创新箴言(字数不限)。(2)四个创新方案(可以自行设计表格,也可以下载本课程的“创新方案登记表”);也可以用一个创新方法访谈报告或大型案例分析报告,代替一个创新方案。(3)创意画报一张。(4)修课感言(字数不限,主要书写学习、实践创新方法的收获等)。

“创新方法实训”第十二周是线下课堂,也是最后一次课,一项主要教学设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互评。参与作业互评人员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可有家长、专家、其他学校师生等。表4就是“创新方法实训”课程使用的“终结性考核作业学生互评表”。

“创新方法实训”作业互评为匿名评价,参评者自选至少6份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线下课堂的作业互评过程可以是:首先,参评者仔细阅览每份作业,填写“互评表”。其次,将填写完成的“互评表”附在所评作业后,传递给另一位参评者。如此每位参评者要评价6位同学的作业。最后,全部作业互评结束后,进行互评结果反馈,每位学生可以看到6份左右的“互评表”,认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教师参考“互评表”给出每位学生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

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③“创新方法实训”是专门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实践、实用性很强的创新教育通识课程。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设法增多学生创新方法实训,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强化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刚好将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延伸。“线下课堂”、“在线课程”和“社会实践基地”都成了学生学习、践行创新方法的场所。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并进行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①“创新方法实训”是天津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水平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了《创新方法专题》。2014年6月,《简明创新方法教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心学苑”网络平台开设《简明创新方法》。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创新方法实训”进行了“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1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网络+面授”的二元混合式教学形式,把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也纳入其中,称之为三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实训”共36学时,分配为: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1 线下课堂教学环境、在线网络教学环境与社会实践基地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等特别支持。只有社会实践基地、线下课堂教学环境与在线网络教学环境具备,“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图1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

1.2 教学准备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学生) 和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要分别完成对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的教学设计与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分为三个部分:(1)在线课程教学准备。主要是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如: PPT 课件、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2)线下课堂教学准备。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主角。线下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对线下教学活动的各种设计来促进学生熟练操作创新方法,完成实际的创新任务。(3)社会实践教学准备。主要是通过完成真实的创新任务来建构创新方法知识与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和善于创新,亲证创新方法的价值与作用。

1.3 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点,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创新方法实训”课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获得关于创新方法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线下课堂”就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解决实际运用创新方法的问题, 组织实训活动,增强创新方法实战的经验,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强调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创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解决社会、企业等的创新问题,增强实际创新能力。

1.4 综合评价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中,综合评价是落脚点,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由老师、同伴以及学生自己共同完成。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2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线下课堂实施、在线课程实施和社会实践实施,涉及“教”(教师)与“学”(学生)两个方面。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如表1所示。

2.1 线下课堂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下课堂”与“面授”不同,强调的不再是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的理念真正付诸实践。“线下课堂”实施分为“线下课堂教师教学”和“线下课堂学生学习”两部分。“线下课堂教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线测试反馈等设计课堂任务。主要解决学生学习与实践创新方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惑,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方法。“线下课堂学生学习”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学生提出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答疑解惑;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实训活动、实践活动、相互学习交流等。

2.2 在线课程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在线课程”实施包括:“教师在线课程教学”和“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两部分。“教师在线课程教学”主要涉及整理学习资源、确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整合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设计教学活动,监控与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活动、进行个别化指导,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等等。教师需要提前将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内容发到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在平台上教师作业要求、开展在线讨论,并及时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另外,在平台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阅其他在线资源与信息。“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主要是学生接收在线学习目标与任务,进行在线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按照教师在平台上的作业要求,进行在线小组学习与交流,上传提交作业后,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学生接收作业评价结果,并进行修改。

2.3 社会实践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实践为主。不但在“在线课程”、“线下课堂”中设计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内容,而且更有“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

3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

为了支持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较好地控制学生学习过程,“创新方法实训”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设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这种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有三个特点:其一,按照每教学周一个单元教学模块的时间线索,循序渐进的方式混合交叉排列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等三类单元教学模块。学生只要按教学周进行的时间顺序,一步步完成各单元教学模块的学习、实践活动,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各项创新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其二,每个类别单元学习模块的学习、实训活动相对一致。在线单元学习模块分别从: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五个方面进行在线课程的自主学习。线下单元学习模块包括:总结反馈与疑难解答、实训、实践(创新五分钟与摔不破的鸡蛋)、总结评选、作业互评等,教师进行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其三,社会实践单元教学模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创新方法的过程中,融会贯通领悟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共十二个教学模块,如表2所示。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习、实践活动为线索”,强调在网络的支持下,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在线形式的教学模块设计是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重点。它包括: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等五个功能区。学生在规定教学周的一周之内自定上课时间进行在线课程学习,必须依次进行五个功能区的学习,按照要求完成测试和上传作业。学习中遇到问题,利用论坛等与同伴和教师交流。

4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综合评价设计

“创新方法实训”重要围绕学生完成创新任务的创新能力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涉及在线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线下课堂学习表现、(社会)实践学习表现、终结性考核作业表现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在线课程学习、线下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等的表现。“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包括: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与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即:学生总成绩 = 线下课堂学习成绩20%+在线课程学习成绩35%+(社会)实践成绩15%+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30%。

(1)线下课堂学习成绩: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提问、学习与实训活动表现打分。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出勤+提问+学习+实训活动表现。(2)在线学课程习成绩:主要由平台和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表现给出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学习论坛活动成绩+学习测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其他。(3)(社会)实践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创新五分钟成绩+摔不破的鸡蛋成绩+社会实践报告成绩。(4)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终结性考核作业要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结合学生互评结果给出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为了综合评价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精确化,给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专门设计如表3“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矩阵表”。

“创新方法实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终结性考核作业,包括:(1)我的创新箴言(字数不限)。(2)四个创新方案(可以自行设计表格,也可以下载本课程的“创新方案登记表”);也可以用一个创新方法访谈报告或大型案例分析报告,代替一个创新方案。(3)创意画报一张。(4)修课感言(字数不限,主要书写学习、实践创新方法的收获等)。

“创新方法实训”第十二周是线下课堂,也是最后一次课,一项主要教学设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互评。参与作业互评人员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可有家长、专家、其他学校师生等。表4就是“创新方法实训”课程使用的“终结性考核作业学生互评表”。

“创新方法实训”作业互评为匿名评价,参评者自选至少6份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线下课堂的作业互评过程可以是:首先,参评者仔细阅览每份作业,填写“互评表”。其次,将填写完成的“互评表”附在所评作业后,传递给另一位参评者。如此每位参评者要评价6位同学的作业。最后,全部作业互评结束后,进行互评结果反馈,每位学生可以看到6份左右的“互评表”,认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教师参考“互评表”给出每位学生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

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③“创新方法实训”是专门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实践、实用性很强的创新教育通识课程。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设法增多学生创新方法实训,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强化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刚好将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延伸。“线下课堂”、“在线课程”和“社会实践基地”都成了学生学习、践行创新方法的场所。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并进行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释

① 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8】197号).

② 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篇7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微生物学;课程设计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的快速普及,微课与翻转课堂等基于流媒体的新型教学资源与模式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掀起了热潮,为了探索提高《微生物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围绕该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翻转课堂与微课特点

(一)翻转课堂特点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汇报讨论、解答疑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1)角色换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为“主动探究者”;教师则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2)交流及时: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由“知识讲授”转变为“问题探索”;教学形式也由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课前学习,课堂师生、生生间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协作探究、互动交流与答疑解惑,共同研究解决所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3)效果升级:翻转课堂以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探究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聚焦于难点,促进学生思考、交流和对知识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多维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微课特点“微课”又称为微课程,是以短小视频为教学载体,按照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记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2]。微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2.短小精悍,学习方便:微课视频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微课”的资源容量较小,视频格式为可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满足个性化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的需求。3.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主要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此外还可以扩充课堂知识点在生产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对专业的热爱,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水平。4.问题反馈,及时方便:学生可以随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向老师反馈,得到及时指导与帮助。

二《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现状

(一)课程内容《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同学们在学习了核心基础课《微生物学》后,开展的关于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综合性运用的实践环节,主要是让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结合生产实际,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论证和确定,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整个设计方案。这门实践课程的高质量有效实施,对于提高同学们综合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二)教学现状《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将拟定的课程设计题目与任务书下发给学生,学生以组为单位拟定设计方案,方案经老师审核后进行实施,全部实验完成后每位同学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最后根据学生上交的设计报告、出勤率来评定成绩。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调动不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比较少,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探讨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模式势在必行。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本文在分析微课特点和翻转课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微生物学课程设计》课程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教师课前资料和任务书、学生查阅资料并拟定方案、师生共同讨论与确定方案、学生实施方案与总结。(一)教师课前资料和任务书教师课前填写《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清单,微生物学操作技能的微视频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视频材料进一步熟悉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并就不同操作注意事项自行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另外,大家要讨论一下任务书中的研究题目应该如何完成。(二)学生查阅资料并拟定方案要求同学们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电子期刊、并结合微课等,综合所学知识完成各自详细具体的设计方案;将设计方案制作成PPT,届时大家一一进行展示介绍并讨论是否可行。(三)师生共同讨论与确定方案同学们展示说明各自的设计方案PPT,对方案的每一步要做出具体说明,如为什么要这么做、原理是什么、正确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注意的、需要用到什么仪器设备、设备的正确方使用法与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与观看微课,让同学们彻底搞清楚方案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四)学生实施方案与总结反思将设计方案比较一致的同学分成三人一组,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耗材等,领取后到实验室实施课程设计;实验过程中通过老师指导与参照微课,正确操作完成各自的实验设计;各组除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可与其他组同学交流,了解其实验情况,加深对其他实验方案的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思维等。课后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学生课前准备、课内讨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方法;此外,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相关反馈信息,对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调整与改进。学生通过反思课前学习遇到的问题以及课上的讨论过程,找到自身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微课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将这种新资源引入《微生物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可在各个环节进行教辅助教学,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互动,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汪岩.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0):39-41

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课堂 生态系统

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我国目前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高等教育已从同质精英培育开始走向了更贴近社会经济建设的多元需求人才培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更是明确提出,“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如此背景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则更需着眼于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着力于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以及智力支撑,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这一切都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当下高校普遍压缩学分、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的形势下,如何在紧凑有限的学时内一如既往的保证教学质量并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急需探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这一情况下,第二课堂的教学改革就被提上了日程。

一、艺术设计专业第二课堂再审视

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艺术设计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虽然丰富,但更多体现在文化娱乐、体育竞赛、社会实践等项目上,缺乏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效果甚微,对学生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作用更是有限。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却是课堂内、外的教学开展有层次递进、有互补,需要学生对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等各项能力进行有效锻炼,需要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来确保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尤其需要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研究型学习自主钻研、主动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深化并活化课堂上所学知识。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并定位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不该只是课外零散的各类活动,它应该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补充辅助,它是日常教学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第一课堂一样,应该有完整明确的体系规划与系统构建;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第二课堂就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等各个生态主体、生态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与推进着第二课堂系统生态的平衡和发展。

二、艺术设计专业第二课堂构建与实践

1.第二课堂生态系统构成

第二课堂生态包括两大基本构成要素,即生态主体、以及生态主体生长赖以发生的生态环境。

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多个学生个体组成的学生种群、多个教师个体组成的教师种群以及由教师种群和学生种群共同组成的师生群落等,共同构成了第二课堂生态主体。教师种群和学生种群同样也互为参照物、互为“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一种共生的生态关系。

第二课堂生态环境则是第二课堂日常活动组织中生态主体所依存的各类生态关系的功能性整合,其构成要素是生态因子,表现为对师生群落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类教学要素。例如,教学活动、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措施、学生学习状态等。众多生态因子中占比重最大,对第二课堂生态环境影响也最大的当属人为生态因子,它由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几大部分组成。在以往的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重点往往是放在社团活动这一块,较少关注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活动中的其他部分,同时也很少考虑生命生态因子。例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气氛等影响因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无法尽如人意。

故此,规划构建第二课堂生态系统,需要重新梳理生态主体与生态因子,打造良好的第二课堂生态环境,形成可以让两者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最终使第二课堂生态系统结构的架构更具层次感和多维感,并以此来实现整个系统生态可持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流通,实现第二课堂对课内教学的促进、拓展与完善。

2.以网络为平台的第二课堂生态构建实践初探

在具体系统构建实践中,我们将重点放在了生命生态因子、人为生态因子与生态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重新疏导整合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影响因子系统化、结构化、整合化,使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而能形成环环相扣的生态链,形成一个多元的、立体化的教学网状结构。这需要我们借助某一个平台,来构造系统的多维镶嵌性。故而,我们创建了一个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网站,网站共五个主体板块,分别是“设计教学”、“设计资讯”、“设计资源”、“设计博客”与“设计论坛”,依托这些板块整合协调系统的各个影响因子,串联组织起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将教学互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第二课堂的开展真正融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构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可交互作用影响的第二课堂生态。

(1)通过“设计博客”激发生态个体的学习热情,形成个体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整个系统结构中,学生和教师作为个体而存在,每个个体都具有明显的个体生态特征,他们的发展可以推动或者影响第二课堂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而他们周围有利的小生态环境同样可以促成个体的超常发挥。同时,个体形成的小生态的发展也能带动其外在的群落生态的更好发展,由此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网站平台上专门开设了“设计博客”板块,并分设为“学生博客”“教师博客”以及“课程博客”三大类,以博客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课外的专业自主学习兴趣。“学生博客”和“教师博客”日志内容以设计评论和设计教学为主,任何学生或者老师都可以阅读到他人博客并参与评论,由此而形成一个以博主为中心的“个体生态”,博主与游客互为影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课程博客”则是课程讨论专区,每门课程作为一个生态个体存在,专门开设一个博客,吸纳相关教师和学生以其为中心做一些课堂外的辅助教学活动,比如设计话题讨论、作业展示等,形成一个特殊的个体生态,也能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隐性的督促和促进作用。

(2)通过“精英种群”带动生态群落的学习气氛,推进系统生态的平衡发展。

在用“设计博客”努力打造个体生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第二课堂并且获益同时,我们也需着力打造精英,挑选尖子形成精英种群,以点带面,以这些种群形成的积极优秀的群落生态气候来带动其身边的人群,带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气氛。故而我们设计并建设了这么四种群落生态形式:设计竞赛群落、电子杂志群落、网络辅助教学群落、虚拟社区群落。

设计竞赛群落。挑选各年级的优秀学生组成竞赛团队,教师专门司职辅导,通过不断参加课外设计竞赛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同时,网站内容建设随之跟进,用“设计竞赛”、“优秀学生作品展区”等网站模块来展现和推广这一小部分优秀学生的设计风采,以期形成更多的涟漪效应,激发竞赛团队外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其参与的可能性。

电子杂志群落。以网站模块“电子杂志”为支点,成立杂志编辑团队。电子杂志是一份完全由学生自主选题、自行制作的原创杂志,每月一期,以不同的主题进行网站汇总、设计作品评论、设计主题分析等。参与电子杂志制作,可促使学生养成有意识的思考设计的良好习惯,而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则能使其完成理论的沉淀,可锻炼其设计鉴赏能力、设计评价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网络辅助教学群落。网站运行是一项繁琐庞杂的工作,它需要有一个管理维护团队进行日常运作及海量资料收集以保证其足够的信息量。团队成员不间断的搜寻资料、阅读资料、过滤资料、挑选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一系列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鉴别欣赏能力以及设计管理能力等。

虚拟社区群落。网站设立“设计论坛”,并细分为多个讨论区,实现学生对各类设计信息的反馈、交流与普及。讨论区自然形成若干虚拟群落,学生们可加入任何一个群落参与讨论,从中吸纳各类设计观点、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至此,以网络为平台的第二课堂的生态系统构建基本完成,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借助网络平台打破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局限性,达成了第二课堂教学的普及化、群众化,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教学泛时空交互,激发了第二课堂教育功能的潜在性,促进并提升了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从多方面入手锻炼了学生,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贯彻落实。同时,多个环节设置运作与多种学习生态链的配置,从某种程度上也对教师教学工作实现了监督和促进,对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第二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双赢。

参考文献:

[1]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刘文伶.高校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1,(1):9-12.

上一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下一篇: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