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0:32:08

怎样写教学论文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下面就几个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供网友参考。

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 科学性 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 首先要立论正确, 论据严谨, 符合教学规律。

2. 实用性 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 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 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 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 能够为同行所借鉴, 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 独创性 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 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 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 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4. 可读性 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 即要有章法, 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容易让人理解。

二、经验总结型教学论文的基本模式

1. 教学心得式 这是初学写作教学论文的教师常用的一种模式, 它的特点是不失时机地抓住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 对教学得失做出必要的分析概括,与同行们交流。

2. 问题探究式 这类论文的写作, 往往是教师对教学中的某个或某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思考, 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然后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写成文章,供同行们参考。

3. 质疑讨论式 这类论文是作者对教材、教学刊物或参考资料中的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或意见, 以论文的形式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4. 专题总结式 这类论文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或研究的成果, 表现为对某个专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三. 材料的积累

收集材料是写作论文的必要准备, 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持之以恒的过程。材料来源包括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对教学刊物及网上相关资料的阅读和流览,以及自己的课后反思、作业记录、试卷分析等第一手资料。应该指出, 写好课后反思,做好作业记录、试卷分析, 养成天天写教学日记, 期期写教学总结的习惯, 是收集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做,对教学论文的写作更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

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写作

1. 确定合适的选题和角度

教学论文的选题有大有小, 有难有易, 必须从实际出发, 适当确定。太大了, 力不胜任, 难以完成, 会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太小了, 轻而易举, 不费力气, 不利于用己的锻炼提高。

确定了选题以后, 还有一个论述角度的问题。论述角度对题目的大小有调节作用, 论述角度选得恰当, 大题可以小作, 小题也可以大作。一般地说, 确定论文的选题和论述角度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首先, 要量力而行, 实事求是, 不要好高鹜远, 贪大图深, 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缺乏基础和准备的、体会不深或兴趣不浓的题目。当然, 也不要应付差事, 贪图便宜, 去做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目。初学写作, 题目还是以小一点为好, 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同时, 题目小也比较容易驾御, 能够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 要着眼于教学中有普遍意义的、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从自己的实践出发, 选择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角度去阐述、论证, 才能既易于引起重视, 又易于写出新意不落俗套,。

2. 定好论文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标记, 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 具有画龙点睛吸引读者的作用。因此, 标题要内容具体、反映中心、用词精当、长短适中,但是,也不可为了哗众取宠而故弄玄虚。

3. 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在安排文章结构时, 一是要围绕主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 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 做到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二是要正确反映事物的规律, 就是说, 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事物的内在联系, 必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4. 写好提纲

5. 按照提纲撰写初稿

提纲只是文章的一种预想, 一个轮廓, 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那么周密、完善。写作中如果发现观点或材料的某些细节与原来提纲的设想不吻合, 就应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必要时要对相关的论述进行修改;如果发现有些观点或材料不恰当或者不确切, 就应该中止写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

初学写论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摹仿。要多看一些有关的论文, 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如怎样立意, 怎样选村, 怎样布局, 怎样开篇, 怎样结尾。但是要注意, 摹仿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从别人成熟的作品中揣摸、领悟出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而不是抄袭别人文章的内容, 剽窃别人研究的成果。

在写作时, 还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语言和修辞特点。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易懂;用短词不用长词;用规范词不用生造词;用短句不用或少用长句;用单句不用或少用复句。修辞特点是:语义明确具体, 不要含混抽象;叙述直接了当, 不要拐弯抹角;文风朴实, 不求华丽。

五. 修改定稿

初稿完成后要反复修改, 力求完美。如果一时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可以先放几天,让脑子冷一冷再修改。在修改时, 除了要改正内容上的错误以外, 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纠正错别字;

(2)删去那些摸棱两可的、可有可无的、众所周知的、大而不当的、华而不实的话;

(3)修改那些语义晦涩的、重复罗唆的、牵强武断的、字词生僻的地方。

(4)力求使行文通顺流畅、明白自然。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写作规范;论文质量;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作为学术论文,是记录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表达自身学术品位的重要工具,不论研究方向、过程和结果如何,都需要通过相对规范的形式予以行文。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工作顺利结题,共有103篇作品入编《优秀教学论文集》。综观百余篇入编论文,作为教师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撰写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入编论文基本情况

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从试点校推进到全面推广,历时三年,参加课题研究学校四百余所。课题于2011年10月在合肥结题,在各县区推荐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合肥市总课题组共收编优秀教学论文103篇,并集结成册,其中符合教学论文范畴的作品98篇,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5篇。合肥市各县区在征集优秀作品时,未提出统一的格式与要求。经过比照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98篇论文中,除少数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外,大部分论文在格式上不同程度存在国家标准要求不符之处。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前置部分主要项目缺失或不规范

根据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前置部分中应包含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文章摘要、关键词等部分。文章摘要是作者向读者传达必要信息的载体,它包含了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使读者在未读全文的情况下就可以掌握论文的主要信息,同时它还是二次文献引用的基础。在论文集符合教学论文范畴的98篇作品中,45篇有文章摘要,另53篇无摘要。

在已有的摘要中多篇无法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如某中学教师入编的《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之我见》一文,其摘要起到了引言的功能。作者提出,希望自己提出的见解和认识帮助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对其文章主题――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只字不提。又如某位小学管理者入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模式的研究》一文,用一句话近50字提出了教学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更像是对其题名的注解,读者无法从中了解其如何建立一个学习、研究、反思、提升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模式和如何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还原实验与生活之中――关于家庭小实验的几点浅见》一文,作者仅告诉读者,家庭小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没有告诉读者任何关于家庭小实验的“浅见”。在入编论文中,还有甚者竟然将文章摘要理解成为正文的小标题,在《发挥教学艺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作者将内容摘要表述为从正文中提炼的各级大小标题。

这些都反映出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于文章摘要的误区,没有将其提炼为概括论文大意、提出主要观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文摘。

同样不规范的情况出现在提炼关键词上,98篇作品中,46篇有关键词,52篇无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项的单词和术语,3至8个为宜,且须尽量使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表1列出了部分需要修改的论文关键词。

表1 部分需要修改的论文关键词

同时有文章摘要和关键词的作品仅32篇。

(二)随意更改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是作者为了表明文中的某些论点、数据、资料与方法的出处,供读者参阅、查找而引用的有关文献,它有助于正式论文的科学性,也表示对被引用著作者的尊重,同时便于检索。

在论文集符合教学论文范畴的98篇作品中,有参考文献标注的有35篇,63篇无任何引用说明。

参考文献的列示大多采用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即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期数)、起止页码;当文献是书籍时,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等。在有参考文献的35篇论文中,仅有3篇完全符合引用格式规范。其余32篇均存在规范性问题,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将参考文献写成“参考书目”“参考资料”。

2.没有使用规定的著录方式,且著录格式中缺项较多。表2列出了较为典型的几种著录方式。

表2 几种典型不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方式

三、反思与建议

作为合肥地区承担的一项教育部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重要部分,其入编优秀论文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反映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学术成果,不应在论文规范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在进行横向比较时,和教育管理者、教师密切相关的论文集、报告集甚至是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中种种不规范的情况依然存在。这说明论文撰写不规范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类编辑和作者们的重视。建议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抓好论文的规范性工作。

1.加大宣传,强标准化意识

大多数教育管理者与中小学教师是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主体,他们虽曾经在获得学历的过程中接受过论文写作的相关培训,但无系统性,且许多作者无从获得与论文写作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要求,大多数通常依据自己的经验确定撰写标准。教育管理者应当加大论文写作规范性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与选题、研究同等重要的工作。

2.坚持标准,实行质量管理

在进行论文征集时,应当向作者提出明确的、详细的、规范的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对于不规范者,在要求其进行修改后仍不规范的,应该退稿或者降低其评价等次,这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确立论文规范性标准的重要节点。

3.培训教育部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骨干

教育管理机构中的教育科研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育科研组织应该成为推广论文规范性的工作骨干。各方面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作用,发挥他们宣传、组织、服务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纽带作用,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论文写作规范性要求的普及。

总之,规范性需要与科学性一样,成为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作者应当认真执行学术规范,提高标准化意识,进而保证论文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文献工作标准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编写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2]王群峰,石波.选题及题名撰写规范:论文写作的关键[J].咸宁学院学报,2009,29(2):35-36.

[3]王俊峰.论文写作的游戏规则[J].中国研究生,2003(1):32-34.

[4]全国文献工作标准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T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5]王力,朱光潜.怎样写学术论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激发兴趣;转变角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对高效课堂只有两个判断标准:学生最大程度的课堂教学参与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精神与力量源泉。学生对这们课缺乏兴趣,任你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却感到索然无味,因为他缺少了一种学习的内驱动力。但兴趣是不能强求的,要顺其自然、着力培养。兴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强化和积累。

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要求一个大的演讲话题,让学生在此话题内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演讲,可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讲笑话,进行成语接龙,讲身边的故事,校园新闻,说绕口令,即兴讲故事(随便找几个词语,编一个完整的故事)等。学生演讲充满个性而富有创造性,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了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很好的舞台,实践证明,学生们也恰恰找到了这种感觉,使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为学生的一种期待,一种满足。

配乐朗诵课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都是建立在对文本的阅读的基础之上的。有时,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反复去读、还不若配一曲与文本格调一致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去朗读、领会、理解毕业论文范文。如教授巴金的《小狗胞弟》这篇文章时,可配一曲略带哀伤的背景音乐,浓郁的伤感氛围中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那种无奈、自责与忏悔的情感,进而去把握文章深刻的主题。

二、把握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出现语文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师生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老师该强调的不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不该强调的大讲特讲,没有突出重点的策略,学生没有消化重点的方法,导致师生将时间和精力分散,不能有效的学习。学习的重点常常成为学习的盲点,知识体系不完整。“蜻蜓点水”式的肤浅和面面俱到的强调,是导致低效课堂的主要因素之一。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而且有着丰富的精神摘要言不烦,切中肯綮,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白《蜀道难》可抓住“难”这一字,从“怎样写?”“为什么写?”来讲。杜甫《咏怀古迹》可从“怨恨”二字切入。如何才能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潜心研究教学”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坚强后盾,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知有也。教学是一门学问,有一种魂隐含其中,不深入研究是掌握不了它的真谛的、抓不住它的精随的。教师课前应该大量占有资料,潜心研究教材,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做到了然于胸,上课才能做到自信激情、驾驭有度、收放自如。

三、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边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原则转化为课堂教学结构、具体如何操作?这是每一个老师上课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老师考虑的不是上课时自己讲些什么,而是考虑如何让学生手、脑动起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如读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后,首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前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有时却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再说学生课外阅读时,难道会有人给他们布置整体感知的问题吗?李商隐《锦瑟》一诗,表意隐晦、含蓄,主题具有多向性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探究。

四、转化后进生。

在学习上“近墨者黑”的系数要比“近朱者赤”大。现在的学生自控能力小,大部分不爱学习,玩游戏的动力远比学习的动力大,稍不留心就要落下许多课,造就一个“后进生”。

有人认为转化后进生应该是班主任的事,其实是大错特错。“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有了问题推给班主任其实是自己无能与愚蠢的表现,只能加深学生对你的反感。不能推,能不能放呢?那更不可取了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果教师放弃一个学生,他周边的四、五个人就要受到影响。学生不学习,上课干什么?他是不是要捣乱?他一捣乱,周围的几个学生也会跟着学,一来二去,就会有好几个学生不好好学习了,最后会影响到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又怎样提高所教学科的成绩呢?所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五、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无非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每次讲完课后,我都认真反思这次课的得与失:检查在落实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实践,尤其特别关注是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进展情况;学生的当堂反应和当堂作业等学习状况怎么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思考、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高不高。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教学后记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馈和反思,可以使教者时时克服不足,课课总结经验,从中摸索和完善教学规律,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意思,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1.1积累经验和改进教学。人无完人,作为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把握等方面,都存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如何弥补这种不足,写教学后记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及时总结、随时笔录,从而积累经验、探索出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对教学进行理论探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科学的研究便不可能有教育工作。”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上课,而且应进行教学研究,通过研究,把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就能逐步提高,由于每一节课、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都不尽相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异,教学后记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正是这千变万化、新鲜活泼的东西,为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研究提供理论研究了生动的资料,一篇篇宝贵的教学后记稍加整理就是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2.教学后记涉及的内容

教学后记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体会有别,概括起来,把教学后记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2.1教学设计反思:从总体设计上说,课堂结构几大环节是否合理,目的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贡献,难点是否突破,时间分配是否符合实际,从单项设计上看,对预习自学,复习提问,引言导入、置疑问难、课堂板书和习题设计等需要认真反思。

2.2教学方法运用:本节教材采用何种方法,教材与教法是否统一,教授本节教材使用哪些教具或运用何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教学实施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无知识性的错误,有无传授知识不到位的现象,有无语言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的毛病,有无衔接过度生硬的现象,出现的问题是一时疏忽,还是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自己的应变能力如何?补救的措施和完善的方法是什么?偶发事件处理是否得当?这些都应该思考,并写在教学后记中。

2.4教学效果评价:其一,评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此作出恰当的评价,其二,分析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力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2.5教学经验得失:教有一定的规律,学有一定的规律。教和学二者结合也有一定的规律,所以老师要善于积累经验,从中摸索规律,同时记下自己准备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要在“教学后记”中详细记载。

3.教学后记应灵活多样

教学后记应灵活多样,长短不限,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感受的需要,灵活运用,自由掌握,择其善而记之。

3.1独坐静思,回顾课堂教学的全程。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节课授完之后,自己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也称教后“自省”,回顾自己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回忆讲解和提问入手,看学生对你的讲解和提问反映如何,再通过学生的反映,剖析你讲解和提问的优劣长短。

3.2从批发作业中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知识,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一堂课教完之后,能否达到这一效果,可以从作业中看出。

3.3主动听取学生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虽然看问题不那么全面,但可以针对教师授课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希望和要求什么,这些“观点”都是获取教学后记的来源。

3.4写教学后记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尤其是研究和探讨性的项目,更应记好,坚持不懈,养成习惯,做到课课记,周周记,日日记,年年记。

参考文献

1.《怎样写教学后记》.谭南周

2.《如何写好教学后记》.轶名

3.《教学后记---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网联

【摘要】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关键是否作认真的总结,并进行分析研究。写教学后记就是总结,分析,研究提高的具体方法。本文笔者?对教学后记问题谈些初步的看法。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回顾这一学期的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教育科研意识,进一步构建学习型教师团体

本学期教科室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认真安排教师的学习研讨活动,让教师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1.制定并印发了相关制度及学习资料:《09—10教科室工作思路及安排》《教科室工作制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校本课题研究制度》《校本课题选题指南》《怎样写教学案例》《青年教师汇报课暨优质课赛讲实施方案》《青年教师汇报课评价内容》等。

2.引导教师统筹规划三年工作,每位教师一份《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正确分析自己的现状、明确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准确定位。然后从师德目标、教学能力目标、专业理论学习目标、教育教学发展目标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既有整体规划,又有阶段目标 ,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性和有序性。

3.督促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下发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印发的《如何写教学案例》、《关注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总理的《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等有关专业发展的材料和热点文章。同时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满足了广大教师对教科研的信息需求,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教育理论、最新研究动态。从而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拓展了科研视野。另外,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和撰写学习心得,并于11月份作了检查统计。其中王丽、范璟梅、刘明花、李烨枫、贾宏丽、邓志利、袁晓宁等老师读书笔记做得很好。期末,教科室又专门下发通知,组织校级领导对各教研组教师进行理论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年来学校印发的资料及书籍保存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案例的理解认识情况,并作为本学期对教师教科研的一项考核内容。

4.督促教师按时、顺利完成了《继续教育》的学习和考试工作。

二、重视科研效益,注重行动研究

1.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扎实

各科各教研组组长能够深入角色,以身示范,充分调动了本组青年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做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改变了以往教师被课件控制,充当操作员、放映员的状况。充分展示了各科教学特点,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进程。

2.组织开展了灵丘一中首届青年教师汇报课暨优质课赛讲活动

在校领导的支持、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下,于11月下旬,我们组织开展了首届青年教师汇报课暨优质课赛讲活动,并于12月底圆满结束。活动初期,先由两位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以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辐射作用。然后以学科组为单位,在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积极协作、指导下,青年教师进行汇报课展示。最后由学科组共选拔出十名教师,参加全校优质课赛讲活动,并对十位教师进行了颁奖。之后,我们对整个汇报课暨赛讲课从①整体情况,②不足与遗憾,③对青年教师的进一步的要求三方面作了详细的总结。并对该项活动的全部档案材料进行了收集、整理。这一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全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推动了教研组、备课组研讨文化的建设,加强了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研讨平台。

3.倡导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

本学期教科室注重宣传、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让教师把握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体现自身的价值。已有一位教师的论文送交县教研室,参加省级论文评比。学期末,回收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各70多篇,大部分教师做得很好。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意识和能力,也为下学期参加省市论文评比、校本教研、校本课题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编撰积极推进

1.课题研究规范管理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我校课题管理更加规范化。

2.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各级课题正常进展

①组织安排了省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到计划完备、任务落实,推进有序。

②回收本学期校本课题研究60多份。

学期初,教科室提供课题参考,由各学科组长指导研究方法。这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学习、上网时,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和动态,为期末的课题结题做好了充分的资料收集工作。部分教师做的相当不错。这为下学期申报新的省市级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3.校本课程的编撰

本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要求高一、高二各年级编撰具有符合地域特色、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十多门。

四、整理、归档工作

1.对本学期教科室的工作,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2.对教师的教科研结果进行统计、考核、备案。

对教师的教科研结果,统计、备案。做得比较好的课题、案例以及反思,下学期将印发给各教研组进行学习。做得不太规范的,将统一安排进行学习辅导。通过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提升教师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科研意识淡薄

大多数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对“理论”存在偏见和理想化要求,抱着天然的抵制和排斥的心理。

(2)没有统筹好教学与教科研的关系

很多老师感觉教学压力较大、工作量大,因此没时间去进行科研,没时间去读教育理论著作。

(3)资源利用问题

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没有将理论学习、网络资源和自己的经验有效整合,写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案例或论文。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将是我们下学期需要探究的一大课题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勤读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深入剖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这背后离不开较强的教育理念做支撑。有些教师写不了或写不好教学反思,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就教师而言,提升自身教育理念的途径很多,其中坚持勤于读书是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教师本身就应是一个阅读者,但不少教师读书偏少,可以说,现代教育专业理论缺乏是不少教师的通病。因此,对一些教育名著、教育专家的观点就知之甚少。一个教师日常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语言表达也会更顺畅。要是再加上每天写几百字的教学随笔,不用多久,相信其专业发展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教师读书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首先,要多读教育名家名著。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这些教育名家名著对提高教师素养大有裨益。其次,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书籍。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等,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地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吸取最新科研成果,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第三,要阅读一些教育科研类的图书。现在,中小学教师越来越注意开展教育科研,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如精读《教育科研技能训练指导》《怎样写教学论文》、《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等教育科研方面的图书。其中,对于一些重要的观点,可利用书的空白处记录自己的随思,这些记录,可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同时这些重要的观点也是写教学反思的重要理论依据。最后,要多读一些能真正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书籍,这样的书籍能使教师终身受益。

二、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不迷信于“教参”及文本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讲自己就怎么说,所写的反思容易被人接纳,但如果习惯于这种思维方式,缺少了批判性思维,就不利于教师写出比较深刻的反思。诚然,批判性思维不是与专家对着干。细想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任何教育方式、任何教育理念都有其局限性,对流行的教育方式进行批判性思维可使我们看到其中的不足,以促进其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此,在教育反思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建立起批判性的思维,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反思我们看似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写出能引起人们心灵触动的深层的反思。

教学《为学》一文时,文末的一句写道:“人之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按照“教参”的解释,这句话应译为:“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随即有一学生质疑,理由有三:第一,这个译句有贬低穷和尚之嫌,而纵观全文,作者可是一直都对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去南海理想的穷和尚持肯定的态度,如此解释,岂不自相矛盾。第二,作者在前句中写道:“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到焉。”作者这里把穷和尚和富和尚相提并论,由此推及“人之立志”的道理时,怎么只剩下穷和尚?富和尚哪里去了?第三,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文言文中的“不如”应作“不像”解,现代的“不如”在文言文中应说“不及”或“不若”。因此,全句应译为:“人们立志求学,不正像四川边境的那两个和尚吗?”作者正是借两个和尚的经历告诫“子侄”们以此为鉴,立志向学。听了这一番表述,我不禁暗暗称奇:按照他的解释去理解,不仅上下文要变得流畅连贯了,而且与文章开头“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遥相呼应。此时此刻,我们还能按照“教参”去反驳什么吗?

三、细心留意,发现需要反思的教育事件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有对这些事情进行反思的敏锐眼光,要具有基于“教师个人素质”的独特思考角度,而这恰恰会成为教师写作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反思还需要反复琢磨,找准切入点。在与教师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尽管很多教师不断写作教学反思,但有的理论深度不够,有的因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往往写的不痛不痒,造成了不少教师感觉写教学反思没有多大收获的错觉。因此,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就应找好切入点,以此引出我们所要表达的观点。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一篇题为《路边的感动》的初中生作文,这样写道:

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退休老大爷在扫马路,我走上前去问道:“老大爷,您退休了,不在家里享清福,为什么还要出来扫马路呢?”老大爷放下手中的大扫把,笑着回答说:“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硬朗,要为我们这座城市的美化再作一点贡献,为把我们的城市打扮成一座花园出一分力发一分光。”

这位老大爷的语言与其身份根本不符,不是从真实生活中来的。听了老大爷这番话,你会觉得它像电台播音员播出的政论文,更像在作激情演讲,缺少生活的真实,太概念化了!

一篇题为《体贴》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在学校,老师们都会因为粉笔灰而染上职业病。一次,我们发现一位实习老师上课时不停地咳嗽,问后才知道都是粉笔灰惹的祸。于是,我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洒水。我们用班费买了一个小喷壶,每次擦完黑板就喷一点水,效果还算不错。老师知道后十分感动,在离开的那天对我们说:“谢谢你们,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教过这么一届优秀的学生!”

这样就是体贴吗?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吗?无论学生的做法还是老师的感谢,都很虚假。用“洒水”的方法解决老师咳嗽的问题是想当然,不如准备一杯温茶,或在水里放胖大海,或准备金嗓子喉宝等。

当前,学生作文情感虚假甚至虚伪的现象较为普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作文要表达的是“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的感动、“我”的同情、“我”的怜悯……写出“我”的丰富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成长、烦恼,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笔者认为,“真情实感”至少应包含以下三方面:

1.内容要真实。写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见闻、经历。

2.感受要真实。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而非套作和仿作。

3.感情要真挚。情感必须伴随着对事物的认识而表露,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情。

那么,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

(1)记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如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作者写下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往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字里行间就充溢着真情实感。

(2)多点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是否具有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如作文《童年・竹林》中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了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中,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确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在作文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年龄、相貌、职业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如作文《为自己喝彩》的第一段:“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表述出来了,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4)善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应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就写成怎样,不要走样,不要变味。《童年・竹林》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簌簌”形容雪花洒落的声音,“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写进作文中,让人读后就觉得熟悉、自然、亲切。使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5)流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是人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轻易袒露出来。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应大胆一些,充分挖掘、展现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不要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如《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虽然我有张‘苦大仇深’的脸,但我也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些话,一般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写了出来,反倒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新课程理念提倡:“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有人误以为这样可以无限超越文本。其实,“立足文本”与“超越文本”应有个度。有位老师教《兰亭集序》时,用大量的幻灯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书法美,进而探讨书法风格的形成与人的内在品质的关系,直至研究其“之”字的几种不同写法,这就是明显的偏向。关于类似问题,人人有看法,个个不相同。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也有看法。

一、从老师的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自2001年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教学虽有变化,但“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状况至今未得到根本改变。

(一)指导思想上,要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有不同的见解,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教无定法,强调了根据个人实际和教学实际选择适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教学实践验证。吕叔湘在《语文教学问题》中说:“教学法允许不同,可以是教法不同而效果都好。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效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优劣得失的唯一标准。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师要把握教材,选择教法,传授知识技能,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如果教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好、习惯兴趣等各方面都不甚了了,那么怎么能选择出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呢?教师必须在执教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择。

我认为实行分层次教学效果较好。分层次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变统一的教学内容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十几年来,各地同仁围绕语文教学效果这一主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情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么势必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二)就有效性方法途径上,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是用好有效提问。教师要设置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效应。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较高起点和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可以是能引出重点、难点的“导火线”式的问题。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从宏观上审视教学内容,从而深层理解知识。

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明湖居听书》中王小玉(白妞)的形象时,须设置一个较高起点的问题,抓住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神来之笔。这个问题是:“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这个博喻句是怎样写出王小玉的神韵气质的?理解这个问题有四个要点:秋水比喻什么?寒星比喻什么?宝珠比喻什么?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又比喻什么?学生通过寻找比喻的相似点不难理解,这分别从纯度、亮度、色度和神采角度写王小玉眼神的不同凡俗,四个比喻句各有侧重,这正是王小玉神韵气质的生动描述。

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伙伴。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而且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且非常自然地调控课堂活动。老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能是伙伴,问题要由学生自主解决。

例如,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学生对这篇散文的主题产生分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讨论激烈,我充分肯定学生敢于辩论不同的见解,又指出两派的观点都不太准确。学生回答:“郁达夫幼年丧父,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忧郁的性格。”“当时社会黑暗腐朽,所以郁达夫更加苦闷、消沉。”我因势利导:“所以,郁达夫即便是写‘笑’,也是一种苦恼人的‘笑’。”学生很自然地达成了共识:“本文是一曲悲凉的颂歌。”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对作品的分析,要联系到作者的身世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二、 从学生的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对象是学生,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可以简明地概括为三句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要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择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所长在对课改实验区调查后坦言:中小学生使用的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局限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这已影响到学生思维的丰富性、缜密性。学生要有时间紧迫感,合理利用有效时间。

总之,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提高了语文课的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生命质量。人生何其短,若一人活到100岁,也就是36500天。生命是有限的,有效利用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语文教学问题.中国语文丛书,1979年一版一印.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后记 教师成长 教师素质 自我诊断 后记内容 写作方式 评点批注 实例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实践证明,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于教师来说都是财富,教师要想让成功或失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撰写教学后记。写好教学后记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积累教学经验,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可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省、自主提高,促进自身的成长。

一、什么是教学后记

所谓教学后记,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对该节课教学情况的记录,以及对教学效果所作的评价性小结。它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教师在教完一节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科学研究的依据,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将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为什么要写好教学后记

第一、写好教学后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准备和设计、课堂讲授以及课后总结和反思三个主要环节。上完课后,教师要从教和学等多方面来审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必然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将之记录下来,为下一次教学准备条件,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做的功课。

第二、写好教学后记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作用。首先,写好教学后记能起到自我诊断、自我调节的作用。教师通过写教学后记对备课、上课进行自我反思,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这对今后的教学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其次,写好教学后记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上完课后及时总结经验,并定期进行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来指导实践,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加教学的自觉性,加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写好教学后记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不仅仅做一名教书匠,而且要成为“学者型”的教育家。教学后记作为教学的精髓,既为教师确定科研的课题提供帮助,又为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提供丰富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三、教学后记该写什么?

写教学后记,可不拘一格,但我认为教学后记应包含下列几项内容:

1.记载教学任务完成情况。重点考察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设想有无差距,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准备。

2.记载教材处理意见。包括教材体系是否合理,教材内容是否适度,教材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等。

3.记载教学方法的安排。包括对本节教材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材与教法是否统一,应采用那些教具或运用何种电教手段,应补充那些典型的、生动的、富有说服力的资料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4.记载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如何,对教师教法的评价,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学生的希望与要求等。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问题,可拓宽师生的思路,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5.记载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上述内容,并非固定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有感而发,择其善者而记之。

四、怎样写好教学后记?

(一)教学后记的写作方式

1.评点批注式

一堂课结束后,要对教案执行情况进行回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和教态等诸多环节进行对照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在教案相对应的地方,简明扼要地加以评点批注。

2.实例分析式

所谓实例分析,即抓住典型教学片断实例分析得失,一般写在教案的最后部分。它要求抓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总结,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对一堂课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问题,从教育学、心理学的高度去分析自己的做法,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3.心得体会式

写心得体会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感”的生发,即通过教学,鲜明、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感”的阐述或论证,不仅要求说理清楚,还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心得体会可以是一堂课的一得之见,也可在一章一节内容结束后,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误进行总结。

(二)写好教学后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突出重点。写教学后记切忌漫无边际,泛泛而谈。我们应结合近期教研、教改中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写后记。

2.要注意及时记录。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将需要记录的内容及时记下。特别是有些想法、思路刚露端倪,灵感的火花可能一闪即逝,必须及时记下,留待以后深入研究,这样才不留遗憾。

3.要注意简洁明了。写教学后记主要是为教师以后改进教学积累素材和为教研提供信息,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用精练的语言将所思所想记录在案即可。

4.要持之以恒。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实践活动。与此相应,写教学后记也是教师长期要做的功课。要做到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不断积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要坚持两分法的观点。既要重视教学的成功方面,哪怕是点滴、零星的经验和体会;又要不忽视教学中的失误。

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52-02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进行素质训练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通过写作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深化阅读,规范口语表达,并能在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要求及基本理念,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一、写作能力及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内涵

写作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表达活动,写作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系统,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意识的倾向性、与智力的诸种因素联系紧密、与言语能力联系紧密。并且,从写作的基本过程和写作活动的心理因素可以看出,有两种能力是贯穿全过程的,这就是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认识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等。表达能力一般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选择表达方式和文章修改等能力。

二、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既然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由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两方面构成,那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两方面都抓好,不能偏废一方。但本文将侧重从表达能力方面出发,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写作过程是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学生身边生活写起。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二)启发学生善于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写作中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理解生活的能力。这是审题立意、驾驭题材等的基础。因此,应启发学生善于联想与想象。在写作活动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比思维更重要。”通过想象,可以提高选材构思能力,使表达内容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联想是想象的基本形式,是由一个事物而想到另一个或几个事物的心智活动,是由事物表象到本质的认识活动。在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力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

(三)培养学生审题立意能力,提高作文价值

先说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正确分析理解题目的含义,根据题目明确作文的要求、主题、选材范围、明确文体、字数、写法以及人称等。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审题要准确理解文题含义。一要准确理解文题中词语的本义,有的还要根据文题的语境,深入理解它的本义。二要透过文题中词语的字面意义去准确理解其引申义。三要准确理解文题中词语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审题是要领悟文题的深刻寓意,通过本体,做出切合题意的文章。另一方面,审题要弄清题目要求。一般的作文题目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部分是文题;另一部分是对作文者的写作要求。审题时,不但要准确理解文题的意思,而且要搞清楚写作要求。再说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重要依据。它将确定一篇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择,乃至语言的运用。立意的具体要求是正确、集中深刻、新颖。

立意正确是能准确全面地结合客观事物所蕴涵的意义,切合题目的要求。立意集中就是一篇文章只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无论文章内容多繁杂都要做到“从头到尾一线穿,中心思想贯全篇”。立意深刻就是能揭示某些现象的本质或生活的真谛,言近而意远,发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立意还要新颖,展现个性。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精髓。立意新颖,要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的风貌。写文章,要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力图讲出别人没有讲过的道理,提出一点与众不同的见解,抒发一点自己独有的感受。一句话,提出一个鲜明新颖的主题,这是写好文章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找到新颖的写作角度,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

(四)培养选材能力,突出作文主题

文章主题确定以后,要指导学生紧扣主题,精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写不出好文章。所以对中学生应从选材的真实准确、典型、新颖进行培养。

选材要真实准确。所以,在作文选材时,不仅要看材料是否表现了主题,还要看它是否真实,只有真实文章才能感动人。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必须着眼于材料选择的典型,所谓典型材料是指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材料。它能深刻的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很强的说服力。写作时应根据主题的要求,从具有不同程度典型性的材料中,挑选出最具典型性的材料写入文章。

(五)培养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完善作文结构,增添作文色彩

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作者有境,入境始为亲。”指导学生布局谋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安排层次,安排段落,注意过渡和照应,写好开头和结尾,详写和略写。培养学生编写结构提纲的能力。编写提纲是作者对所写文章的结构布局、层次段落、开头结尾的总设计。它不仅可以使写作顺利完成,而且可以保证文章写作条理化、系统化。还要做到剪裁合理,详略得当以及文章的跌宕起伏,波澜变化。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即运用语言的能力,指按照语体和表达的需要,准确熟练地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

在培养以上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和文章的修改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要根据主旨和体裁的需要,选用一种或多种方式表达思想内容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即“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学生写好文章后,对自己的文章哪里好、哪里有毛病一般很难把握。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知不足,然后改,方能提高。

三、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写作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学生作文,就是用语言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智力活动。因此,要把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转化为写作能力,让他们用语言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的课外练笔。课外练笔有利于养成观察、阅读、思考、写作的良好习惯。课外练笔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操练,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全面自我教育的过程。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按照正确的写作方法指导和持之以恒的艰苦训练,方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能力。学生自身也应加强阅读与积累,并经常进行课外练笔。我们知道,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这样,通过写作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深化阅读,规范口语表达,并能在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5.

[2]秦和鸣.心理学浅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09.

[3]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学论文选[A].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71.

[4]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学论文选(A).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70.

[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中文版(第一卷)[M].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284.

[6]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神思[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85:248.

[7]赵谦翔.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J].中学语文教学,

1999,3:24.

[8]黄展鹏.鲁迅怎样写文章[M].上海: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26.

上一篇: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学论文如何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