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8 14:09:00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进入试点实验阶段,对于正在实行课程方案的广大非实验区的一线教师,不能坐等新课程体系的到来,应该利用现行教材,研究摸索出适合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教学 的新形式是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也是学校的常规教学顺利走向新课程的关键。走进新课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角。 我们把《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以实验为载体展开教学。人民出版社教材: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有什么结果。参考书针对实验难度大特意加了三点说明。1。密封性要好……:2。管内保持足够的氧气……:3。所有棉花的燃点要低,实验要用硝化棉。硝化棉的制作:取浓硝酸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2……。同一实验,97年出版的京教本写到:在一个厚玻璃筒里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先行高一课本185页也有这个实验“…把浸有乙醚的一小块棉花……。这是一个所有的初高中教师不知教过多少遍的难以成功的实验,一些教师为使这个验证性实验顺利进行,课下苦心准备硝化棉和乙醚,另有一些教师干脆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记结论。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课程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我们把课堂教学分为三步:一、巧妙地把学生引向对教学内容的探究 按照课本“照方抓药”在学生睁大眼睛等待棉花燃烧时,看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白烟”换用力气大的同学重做一遍,筒内棉花还是不能燃烧。教师则岩石急于弥补这一失误又不知所措的样子,以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这就巧妙地把学生引向对教学内容的探究 ,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用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讲授"平抛运动"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的演示实验比较多。如抛出的粉笔头、桌上滚落的玻璃球、水流的喷射、平抛运动演示仪、闪光照相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这一规律。我们利用演示实验都应清楚地显示出演示内容的本质特征。当然实验时要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再比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檫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檫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檫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即f=μN。然后进一步得出动摩擦因素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整个实验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很清楚的认知思路,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的内容。演示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二、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这物体指的是(筒内气体)而不是(棉花)。燃烧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A与空气或氧气直接接触。B温度达到燃点。与空气直接接触可采用的办法是:用活塞将棉花送进筒底的过程即是将旧气排出换新气的过程再重复一次即可。 温度到达燃点的办法是:降低燃点,换用硝化棉或用乙醚浸过的棉花,增加压缩气体的内能,使之达到普通棉花的燃点。筒内气体体积一定,内能的增量有限,不足以点燃一小团棉花,。减少棉花的用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同学们热烈讨论 ,C为最佳方案。正如卡文迪许所说:用最平常的仪器,做出最好的成果,才算是真本事。我们把教材中的一小团棉花改用几十根棉絮,让一个女同学走上讲台,成功地完成实验。在我们的预料之外的是,一个男同学走上讲台顺手从课本上撕下一小纸屑,放入厚玻璃筒内活塞压下去,小纸屑燃着了!这一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让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殆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成功的演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准确的抓住关键,成功的进行演示。例如,静电实验我们一般认为比较难做,其实关键在于静电电压高而电量少。因其电压高,通常所说的绝缘体在高压下变成了导电体;因其电量少,电荷容易漏。从原理上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改进静电演示实验的关键--解决绝缘问题。只要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改进就行了。 其次,要注意环境条件。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等外界条件很有关系。例如,空气的湿度对静电实验很有影响,某些电学实验跟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有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选择好所需的仪器和材料,仔细地进行检查,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了解实验的精确程度,估计实验时间,观察教室里即将演示的环境等。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演示的成功率,但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不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一是要镇定,切忌手忙脚乱,应认真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及时找出原因,迅速排除故障;二是要实事求是,实验失败不可简单地用"仪器不行"来搪塞过去,更不能编造数据,弄虚作假。应当向学生如实说明实验失败的原因,申明下次再做。这种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必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例如,静电植绒实验中,当启动手摇感应起电机时,下极板上的小纸屑不断地飞舞,粘附在涂有胶水的上极板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而对这一美妙神气的现象,学生的问题必将油然而生。 运用演示引 发问题,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展积极思维的突破口,但要推进思维的展开,仍需有教师不断的引导。例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怎样才能产生?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在学生不断的探讨、思索中,逐步掌握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规律,这样的实验就成为了推进思维的向导。 演示实验一般情况可采用这样的几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实验,又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规律;应用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演示实验切忌难易不分,草草了事。有些新教师做实验,常常以能显示实验现象为满足,急急表演,匆匆收场。这样的实验必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忽视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达到实验所需的目的。总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学到的探究方法再用于实践 本节实验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也是一个难以成功的实验,气体对塞子做功时,瓶内应该有雾出现,可是按课本装置却看不见雾,我们不能片面追求所谓正确结果“有雾,是因为你们离的远没看清”而抹煞学生的“求真”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性成分白白流失。经引导学生能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气体对塞子做功较少,需要液化的水蒸汽太多,造成雾的浓度小。雾的浓度由 内能的变化量/气体总量的比值决定。按数学知识,这问题很简单,增大分子减少分母即可。方法是:增大内能变化量,即是增加气体对塞子做的功,改正的办法是。打气筒接在侧壁上,以免塞子负重跳不高。 减少气体总量,用带有支管的试管代替小瓶。将图2-11中课本实验的打气筒接到右图试管的支管上。改进后的实验,雾很浓,持续时间也较长,教师里最后排的同学也看得清清楚楚。 本节课每用精湛引言的导入,而用课本上不成功的实验,激发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把学僧巧妙地引向“主动、探究、合作”之路。由师生的共同探究活动不仅解决来历困惑多年的两个实验难题,而且又升华到学生 压燃纸屑。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要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着。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这样做演示的精密度虽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机械放大、光杠杆、放大电路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另外,仪器摆放的位置,被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通常可采用演示板、磁性黑板、染色、生烟、衬托背景、照明等方法来增强观察效果。 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演示之所以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而不需要过多地拐弯抹角,受其它无关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中,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例如,我们用椭圆墨水瓶演示微小形变现象,效果就比用复杂的光杆系统装置要好。又如,用旋转电枢(或磁铁)的方法演示电动机的原理就比搬一个真的电动机来做实验更能突出物理原理。 第三,要多种感官并用。有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从图象获得知识,只能记住4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65%"。因此,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的协调并用,比单一渠道要好。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各种感官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以强化有效刺激,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规律的理解。例如,讲加速度时,学生视觉感受到加速度影响速度的变化可能不很明显,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演示时,速度的变化可以用音高变化来表示。使学生听觉、视觉共同作用可能比单纯用视觉更直接。因而对变化率的概念比较容易建立。 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物理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整个教学过程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模拟过程,在失败、分析、改进再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做功与内能改变的关系,也体会到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领略科学家获得成功时的喜悦,这种效果是验证性实验无法比拟的:学生当一切所学知识忘掉的时候,最后剩下的是方法和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身份有知识的传授者变成里研究者,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这正是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的转型的要求。当然,过程的开放,也许回影响某些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在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导出正确物理规律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2

一、加强教学基本功,正确地处理“讲与练习”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讲全面性与课堂练习少的矛盾”是存在的。我们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生,怕学生不懂”的思想负担,因此,课堂教学都比较严谨、面面俱到,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学生练习少之又少,其结果是学生听得懂课,不会运用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后做练习或考试,解题能力差,考试成绩不理想,由此,也造成一些学生的困惑——老师讲课我听得很明白,可是为什么却不会做练习呢?

有些老师把课堂练习少的原因归咎于教学过程的全面性。作为教学,教师的讲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其实,不管哪一个学科哪一本教材哪一节课,都有教师要讲的东西。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苦功夫,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将需要由教师讲的内容和不需要讲而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展现的内容区分开来,做到该讲的要讲清楚,该强调的要强调明确,不该多讲的或可以不讲的坚决不讲,语言精简扼要,在这方面省时省力,为设计课堂练习腾出空间。因此,教师要加强其备课能力的训练。

有的老师把课堂练习少的原因归咎于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太强。他们认为教学过程过于追求其逻辑性和严谨性,势必会造成教学时问的耗费,影响课堂练习时间。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逻辑性、严谨性是必须的,它有利于教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这对于学习理科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老师把不能进行课堂练习的原因归咎于课堂教学的逻辑性、严谨性是不正确的,之所以不能做更多的练习,是因为我们老师教学的基本功不纯熟,是基本功出了问题。要想节约时间以增加课堂练习量,教师必须做到思路清晰、引导简洁到位;语言表达精确、精炼、不啰嗦、不重复;节奏快慢合理有序;内容过渡简洁、自然;分析问题切中关键,一语道破玄机;讲演实验步骤清楚、动作娴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节节快速、高效、具有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讲练结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个人教学水平。

二、区分两类不同的教学内容,正确地处理“探究与练习”的关系。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式教学得到广泛的使用,探究形成了教学的习惯。但随之有些老师也陷入了新的困惑和困境。一方面是,有些探究式活动的环节多,过程细,难度大,在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论证、交流和评估等各个环节中,又要求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对于农村的初中生来讲,难度比较大。教师在引导学生方面往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一节课的内容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课堂练习则更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性都很差,考试的成绩也不理想。另一方面是,为了能进行课堂练习,就要删除探究活动的某些环节,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设计和交流等这些较难的环节上节省时问,但这样就损害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这种相互矛盾产生的困惑,对我们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老师跳不出探究教学和课堂练习矛盾的困惑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清,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不透。我们的老师对教材的内容采用一刀切,认为教材中所有的内容都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其实,教材的编排上并非要求每一个内容都要进行探究,有些内容属于常识性、了解性的,这些内容不需要探究,有的即使是探究,但探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处理此种矛盾的方法是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内容,区分两类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重点探究的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在各个环节上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一定非要设计有课堂练习;对于一些属于非探究性的或探究性要求低的内容,则不必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要求全面、完整,要在探究的过程当中省些时间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3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空间,创设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展示学生的特长、兴趣及爱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有效的学习策略

所谓探究性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掌握探究能力,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科学素质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全面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想方设法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热情,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掌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抓好几个转变,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快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的转变,从偏重教法研究向学法研究的转变,从重视单一认知向重视全面发展转变,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从重视成果继承向重视发现、创新转变。教师不仅重视探究和思考的结果,尤其是要重视探究方法、过程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在新课程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三个方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高效率学习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引导学生预习时一直坚持用设计预习提纲来明确预习任务,采用编制“学案”来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营造一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依据问题思考,遇到难点迫使自己查阅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形成。

2.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要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必先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发挥实验魅力,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化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及国防科技等知识,强化了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课后总结反馈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化学教学认知结构,理解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总结过程,本身就是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训练过程,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自觉把握思维方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三、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实施探究性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新理念,自觉实现角色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辅导。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拓宽教材的探究空间,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成果进行激励评价,及时反馈。以便调整教学思路,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指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探究分析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4

一、传统课堂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以老师的“满堂灌”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课程资源及学生头脑中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没有形成。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差,只是围着老师“惟命是从”,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面对现状我们不得不尝试进行课程的改革。

二、优质课堂的探索

1.理解什么是优质课堂。要想实现课堂的优质,须知道怎样的课堂才叫优质。新课程改革中的“优质课堂”,其实就是利用优质的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提高课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到育人目标。

2.优质课堂中的的探索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着以“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按“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0分钟)――探究问题,知识生成(20分钟)――课堂训练,掌握规律(10分钟)”的流程进行授课。一般首先,通过提出案例或话题引发问题,让学生思考,把知识变成问题,使学生通过回顾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梳理知?R构建知识结构;其次,让学生提出问题或有老师设计问题,通过学生探究或师生共同探究,从而规律性的结论,进而生成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通过训练习题让学生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法旨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学习知识,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从学习过程来看能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而变得主动起来;从学习效果来看绝大数学习成绩较之前有了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3.课堂的优质的体现与形成。我感觉一节课的优质关键体现在一是知识的生成,二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一节课的知识生成也是学生探索主过程,是形成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要优质的生成知识,课堂的氛围及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这需要有宽松课堂氛围,问题的设计要“精”和“确”。

三、实施优质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营造宽松的探究环境。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老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出宽松的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在探索的过程,老师要通过巡视、观察、参与等方式给学生与鼓励和支持。

1.课堂的问题设计要精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堂探究的问题量上要适宜。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情、要有探索的价值。切忌问题的设计随意、指向不清。

2.老师要做优秀的“导演”。在课堂上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让他们根据探究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活动的形式来看老师似乎要退居幕后,成为活动的旁观者,实际上,优质课堂得以开展老师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导演”;需洞察探究的整过过程,熟悉整个问题体系。老师应是该活动的“合作伙伴”,以探究者身份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

3.要注重学生情感交流与个性发展。在探究中,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意识、竞争意识和表达能力都有所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在枯燥的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的情感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可以达到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老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室变成学堂、讲堂变成学堂;一切都在为学生动脑、动手服务。从而可以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有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 反馈

高中生物新课标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个任务: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核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围绕新课程标准的任务设置就必须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高中生物课程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堂提问反馈

学生的课堂提问反馈是教学中最直观、最及时的一种教学反馈方式,课堂问题是一堂教学课的主线,应紧紧扣住教学目标,并紧密联系生情,设置时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科学性,逻辑性

问题设置应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问题应该由易及难、由表面及内涵、由旧知及新知等,前后问题需要具备科学性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客观性,针对性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与学校是什么样的星级档次无关,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时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问题必须符合多数生情这一客观现实。另外,问题还需符合本堂课的课题,切忌跑题偏题,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3.趣味性,生动性

高中生物新教材更加注重联系生活与生产实践,而学生一般普遍缺少感性经验。为此,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贴近生活生产,通过有趣味性的、生动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要避免问题设置的信口开河、不着边际,从而导致学生注意力的涣散。

二、课堂巩固练习反馈

课堂巩固练习的设置能体现本堂课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情况,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诊断与评价,并且能够有效指导教师安排课后作业、课外辅导等活动的进行,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的自我评价。

课堂提问反馈与课堂巩固练习反馈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方式。课堂评价就是教师发挥价值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有效建构的渐进阶梯,实质上是一种含而不露的启迪,引领学生拨云见日、辨明方向;当学生的自主建构遭遇碰壁时,课堂评价实质上是一种指而不明的点化,引领学生克服困难、走出迷途;当学生的自主建构产生谬误时,课堂评价则实质上是一种开而不达的导拨,引领学生拨乱反正、获取真知。

三、课后作业反馈

课后作业的安排与完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延伸,一般分为硬性书面作业与软性探究性作业,前者需要精练、精批、精评,比较直观与迅速;后者可采取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作业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自然和社会,通过亲自动手、调查、观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并且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外辅导活动反馈

课外辅导活动是传统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既定环节,但与新课程标准下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并不矛盾,如果利用得当则是对课堂普遍性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是对学生差异性客观存在的正视。课外辅导活动通常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进行,是提优补差的最好方式,体现为针对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有效性更直观、内容上更精练、情感上更细致,因而常常能引起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培养向上的学生人格,融洽温情的家校关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这一传统教学领域,抓住学生的心,必将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

五、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反馈

教师通过对课堂、课外学生的实验教学活动反馈评价情况,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关于生物学知识的延伸、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的一般情况。新课程标准提倡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也就是围绕着实验活动的意义、实验活动的价值和实验活动过程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开展的探究式教学,是学生获取高中生物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是高中生物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阵地。实验教学活动,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对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探究性实验评价能促进学生思考实验中的关键性步骤,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第二,探究性实验中学生探究的角色不同于学者专家, 其创造性和探究性也是相对于儿童的标准而言的——即做自己未曾做过的, 思考自己未曾思考过的。

第三,探究性实验评价可改善学生的学习,激发进取心,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通过评价使学生重视探究性实验,从实验中获得积极体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四,探究性实验评价结果是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家长了解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的重要渠道。

六、社会实践活动反馈

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催生高中生物特色课程。高中生物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课堂教学时间、空间有限,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的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对培养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若要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有效性,平时应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与时间,充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春游、秋游、踏青、社区共建、校际交流等等,在活动反馈中不断地修正知识体系、不断地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6

(宜宾翠屏外国语学校 刘道修)

     探究性学习,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那渴望实践探索的心田;探究性学习,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性学习的指导实践,课堂教学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不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学生实践的引路人,是课堂的组织者、探索的参与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往我总是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演,如今已由“演员”变成了“导演”,不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是把他们当做知识的探索者,而我则变成了学生求知的组织者和引路人。例如,在学习《人的身体》一章,介绍人体外形的各部分名称这一课时,由我当“导演”,学生当“主演”,要求各小组合作讨论,用生物科学的语言,用中文和英语在讲台上表演并说出名称。像眼、耳、鼻、手、脸、胳膊、脚等名称学生在英语中学过,但有些如踝、臀、膝、腋等部位没有学过,则要求学生查英语字典,分工合作,并写在书的相应位置上。待到表演时,各班都有尚佳表现。如有的小组就演成木偶剧说名称,有的根据各部位的功能编成三句半说出名称。通过教师的“导之有方”来实现学生的“学之得法”,在探究活动中学习,。这样做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那种重知识和记忆、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代之以一种主动探索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正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所在。

    如果说我的课堂教学转变源于探究性学习,那么我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因为探究性学习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的教学内容已打破了课本这个狭小的范围,我正带领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走向人生。例如《生殖和发育》一章,增加了人口问题讲座和青春期心理,通过学生探索我国人口变化规律并作出图象,结合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使学生懂得了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长大之后,自觉遵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结合生理卫生教材,怎样去优生优育。探究性学习已为我们打开了社会这扇窗,为我们跳出课本,联系现实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求知过程和实践的体验。细细一想,我们的单科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过去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为突出。现在,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导致结果的过程,树立充分探索知识发生过程的新观念。如猪心脏的结构与血液流动的方向的探索,通过观察鱼尾鳍的血液循环,学生提出用灌水的方法寻找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这种用分割和补体的思想方法加以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将作为思维结果的教材内容通过充实、重组等办法处理成思维过程的材料,让学生在对结果的探索过程中充分感悟获取知识的科学历程。

    随着探索性学习的步步深入,全面展开,我终于揭开了她的红盖头!她的世界好精彩。首先,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世界,他们的潜能充分地发挥了出来。使我体会到,没有差生,只有迟到的学生。其次,探究性学习为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启发我用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指导自己的备课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自然渗透到了我的教学中。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气息浓厚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增加,教师的爱付出,但期望效应更大了。真是对学生撒下爱的阳光,能加速地球的转动。第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没有模式的开放性的教学,他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信息来源广泛,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多走向社会,和学生一起成长。第五,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发现,横向比较,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起到积极作用,纵向比较,学生课堂学习积极主动,同时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对教师也有促进作用。第六探究性学习,师生共同享受着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合作的精神,让我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但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依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是素质教育的攻坚战。当今课堂教学和探究性学习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现出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课堂教学应该注入探究性学习这一时代活水,把探究性学习的“特质魅力”始终贯穿于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努力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人为本,让课堂充满探究的乐趣,这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我相信,探究性学习定能为传统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天地。我觉得教师职业是一种既能使人在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人充满活力的职业,能为自己“生逢其时”而庆幸,为探究性学习而欢呼!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 数学课堂;有效探究;思考;实践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得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过分强调掌握和记忆已有的知识,很少引导学生发掘和运用知识,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应注入“探究性学习”这一时代活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略陈浅见。

一、有效探究的实施策略

1.给学生轻松的环境。探究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挥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营造了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轻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精心预设课堂探究的内容。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条件,精心设计课堂探究的内容,形式,时间,为学生提出适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数学课堂教学探究的内容,可以设计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有探究性、发散性和矛盾性,从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课堂探究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问题设置的难易分为A、B、C三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取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探究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新课标指出: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探究教学中,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都会形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探究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和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学生又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在探究中进行合作学习。

二、开展有效探究的建议

1.合作讨论应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确保探究的有效性。“合作讨论”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而课堂教学的一切形式都应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有些教师不管什么内容都要以合作讨论为方式进行,不注重合作的实效性,这是不可取的。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可以解决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一个很好途径,如果这时仍然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将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享受快乐的权利。因此,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内容就应该让学生先自己探究,避免学生不加思考,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学生的“合作讨论”应该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确保探究的有效性。

2.有效探究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不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探究问题的难度和教师指导的“度”是不同的。学生的有效探究是指学生本身真实的内在活动、亲身感受和体验,而不是用所探究的问题的难度来衡量,这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衡量标准截然不同。有效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给出问题比较简单,对探究的主要步骤和思路给予比较明显的提示;中等层次——给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新颖性,探究步骤和思路给予简要的启示,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较高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给出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解题的思路给予“暗示”,给学生创造的时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不硬性加以干涉,师生互相讨论和诘难、相互启发和鼓舞,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又从学生身上吸取思想的活力和大胆的想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8

论文关键词:高中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教学行为

2010年8月12日~18日,我赴内蒙观摩全国(华北区)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同行的还有我市一名参赛教师。开幕式上,感触最深的是河北师范大学潘教授的发言,“我是来学习一线的教师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新课程改革是怎样推进的。”我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学习的,其间共观摩了26位老师的说课、11位老师的讲课。我市参赛选手取得说课一等奖的好成绩。最后,潘教授对说课和讲课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概括地说就是“课堂中渗透着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探讨,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普遍提高;学生动手、交流明显增多,课堂探究气氛浓烈;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对本次优质课评比的整体印象

说课的整体水平较高,说课教师均能够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等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问题教学法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讲课的水平差距较大,各地教师们对新课程认识层面的问题已很好解决,但在操作层面的水平参差不齐。从参赛选手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理念新,驾驭课堂的水平高,对课改理解深入;少数省区教师的教学较为传统,对课改的理解流于形式,认识有待提高。

二、对如何确立教学目标的思考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具体的目标。在本次优质课评比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基本都做到了具体、详实,突出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没有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具体的词汇进行描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重视学生继续发展的能力保证,体现教师“授人以渔”,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和成长(过程与方法)的主人,也重视学生继续发展的动力保证,包括学习热情、学习态度,追求科学、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价值观)。

三、对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思考

情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而精心设计的,是与重难点知识相关的,与学生生活最接近的真实事件、故事、实验等。创设课堂情景的原则是:(1)真实性,即课堂情景越真实、越可信,情景创设得就越好。(2)针对性,即创设的情景必须与本堂课所学的主干知识密切相联。(3)简洁性,创设的情景内容不必太多,少而精。(4)主体性,即情景中要重点突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5)驱动性,课堂教学情景的驱动性越强,就越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越好。(6)全程性,即教学情景不是上课一开始引入新课就行了,而是贯穿整个课堂的。北京四中刘银老师从世界杯、f1汽车大赛、奥运会三大世界体育赛事引入了氯乙烷,并围绕氯乙烷制备展开了烷烃和烯烃的教学,创设的情景真实、学生喜欢,而且情景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四、对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化学课上的探究是教师预设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类似科学家的探究,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收集证据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学生的探究是老师预设好的,而科学家的探究则没有预设。我们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是,并不是一提探究性学习就是实验探究,没有实验也能够探究,比如对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疑问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等都属于探究性学习。河北沧州王宁老师设置的探究活动“减缓电石和水反应速率”,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亲自操作达到了很好的探究效果。但有的教师滥用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时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或一节课设置三、四个问题进行探究,使每个问题的探究流于形式。我认为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探究,有的问题传授要比探究好,探究性学习只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传授和探究都是很重要的教学方式,我们不能一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就是探究、自主、合作学习,而忽略传授这种最直接、最主要的、最快捷的教学方式。

五、对课堂教学内容主线设计的思考

一堂好课要有一条明朗的主线来贯穿,即课堂教学的主线明朗,逻辑关系清晰。其二,教学内容主线要连续顺畅,贯穿全课。不能将本课所学的知识内容隔离成互不相关的片段。第三,课堂主线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偏离主干知识内容。如果偏离了课堂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那就谈不上是好课。河北邯郸一中的刘亚婷老师的说课——人教版第四章第四节氨,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知识主线、情景主线、情感主线,连续、清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六、对学生活动设计的思考

1.原则。(1)学生活动要围绕主干知识展开;(2)学生活动要体现课堂主线逻辑关系的需要;(3)要学生真活动。

2.注意的问题。(1)让学生做演示实验一定会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教师一定要正确引领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观察实验现象上面来,不能只强调规范而忽视实验目的,否则就会得不偿失。(2)学生板书很有必要,因为学生的板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产生新的素材,正确的规范的板书可以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不规范的或者错误的板书则可引以为戒。

七、对“课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思考

1.正确认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即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又是教学机智的体现,成功的教案预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没有预设就谈不上生成,教师只有在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捕捉学生的想法、疑问、创见、实验现象等精彩瞬间,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体育课课堂笔记范文 下一篇:新员工培养方案及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