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00:09:09

课程改革总结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1篇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⒈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⒉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⒊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⒌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三、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2篇

一、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斯雷耳指出:“赞许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所以,教师首先要善于鼓励孩子,发现并肯定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扑灭孩子微小的希望之光。在教学中,应关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两种关系的处理,走出条条框框, 让全班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轻松、和谐地学习,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示自我,课堂上时而静如止水,时而波澜起伏,热闹非凡。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让课堂“活”起来了,让学生“动”起来了,我为之欣喜。

二、应力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学生一起成长,课前我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编写每节课的学案,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预习提示,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改中,我也越来越感觉到课前预习尤为重要,它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它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如果能再加上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明确要求、合理而有序的学习步骤就更好了。通过一系列尝试,在我心中“我要学,我要改”的课改意识更浓了。

三、应重视小组建设

如何在课堂中既要体现全员参与,又要把握好时间问题,小组合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应有明确职责,如小组应选发言人、板演者(可每次调换),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言人应认真听取组员意见,然后归纳总结,反馈给老师和同学,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3篇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走进新课程。

用新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专著,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培训和学习,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向领导学,向同伴学,向书上学。保证理论学习的高质量的走进了新课程。

二、注重课堂教学实践。

“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我力争从以下几方面改正:

1、备课。

认真的学习教材,熟悉教参,恰当处理好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所以创造的使用教材内容,当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就更换主题情景。其中,教材内容“班本化”是重要的方法。更换后的主题情景更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做以后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新理念。

2、上课。

注重情境化的教学。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算法多样化。其实质是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算法多样化不等于算法全面化”。优化是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

3、作业。注重活动式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作业。要求认真的做在作业本上。经常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的记录下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4篇

一、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转变观念,提高教科研能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

开辟“学习与研究”论坛,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引起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等方面,请学校学科带头人,围绕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同时教科室为各课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分发各课题组学习参考,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培养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首先我们努力提高课题组人员理论素养。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广阔阅读理论书籍,吸取营养,并及时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分发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制度,每个课题组有固定的理论学习时间(每两周一次),每位教师要写好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定期交流检查。

其次增强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积极组织校内课题研讨活动,指导教师精心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再次,增强教师的科研业务能力。本学期我们根据省电化教育馆、州教科所的安排,认真组织课题组人员到昆明参加课题开题培训班。外出参加听课学习活动,外出听课后,我们要求课题组教师认真写好一份听课心得,并在课题组范围内组织学习讨论。

二、加强学校教科研科学管理,促进教科研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一)加强课题组自身建设

课题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上要求新成立的课题组人员要精心物色,成员结构合理,以形成合力;制度建设上要求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制度,以使课题组开展活动有章可循,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学习制度(定期交流、检查)”、“教学观摩制度”等、“课题研究考核制度”。

(二)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这也是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学期每个课题组重点抓实验计划的制定(期初交教科室),抓具体研究汇报课,抓实验研讨活动,抓每个实验课题的进度及实验情况评估,抓实验资料整理和论文心得写作。期初教科室将每个课题组的进度开展情况列成表格、宏观控制,确保每个课题组按计划进行活动。每个课题组都要定期召开课题组学习会议,记录好每次会议、研究、活动情况,收集好各类资料,并定期交流,并由副校长室、教科室检查。(三)全力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素质

1、教科室设“图书室导读”将各类教育教学书刊编目分类发给课题组成员,把握教改动态,一有好的文章或材料立即复印分发给教师。

2、学校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科室人员和课题组组长带头做好学习笔记,并组织带头写好学习笔记。

3、坚持每两月一次的“课题研究日”(学术沙龙);交流各自学习心得笔记和课题组开展情况(包括所遇困难),对某一研究个案深入探讨,或集体学习、观看影响资料,组织参观学习,用创新、形式各样的形式使理论、实践相结合。

三、重视新课题的开发,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系统化。

本学期,我校除了继续搞好已立项的各级课题研究外,我们又申报了《加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的研究》、《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实验能力的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三生教育”平台研究》、《让小学生在数学课里说起来的探讨》、《运用多媒体教学游戏软件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研究》七个市级课题以及市科技局三项费课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游戏软件构建新型课堂模式的研究》、《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研究》。

同时我们又被云南省“三生教育”办公室推荐为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子课题研究单位。这样,我校的课题研究项目已经囊括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由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市科技局课题及校级课题层层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为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井然有序、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我校教科室负责控制下的课题组与教导处组织下的教研组紧密结合,将教研组与课题组结合,通过具体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将主攻方向放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进行。

四、加强课题规范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认真组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个课题组,对照学期计划,都开展了丰富、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每个课题组有一半老师上了课题研究课,课前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课中课题组教师集体听课,课后上课教师先谈设计思想,然后课题组教师中肯的评议,肯定优点,更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全体实验教师的发展。本学期,袁静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在武进区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课评优活动获一等奖。

(二)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为了规范课题研究的操作,教科室认真地对学校每项课题进行学期评估,以促进每个课题健康有序地开展,使教科研真正落到实处。本学期,我校出台了课题组教师考核办法,采用积分制的形式,对教师的学期教科研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本学期我校积极做好市级以上课题的中期评估工作,省级课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顺利地通过了西双版纳州教育科研研究所的鉴定验收。**市科技局课题《小学音乐教育与我州原生态民族歌舞的融合研究》,通过了市科技局的中期评估并获得了好评。

五、积极创建教师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推广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科室和各课题组长、教研组长等组织指导好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并帮助修改整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积极向级教育刊物投稿。

六、有关活动的开展

(一)开学初组织参加“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并有14名选手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二)组织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并有多位学生获奖,同时我校还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三)如期完成了各级课题的申报工作。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5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来,对于我们__,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我校领导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引领全校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扮演角色,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们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新的评价方式。经过不断的努力,课改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科学规划,在实践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进而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1、加强领导管理,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校级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完善各项制度,为课改提供保障

在制度方面,我校通过教代会重新修定了《全员聘用方案》、《教学常规考核要求》、《初三出口奖励条例》、《教学质量奖励条例》、《请销假制度》、《教师规范性要求》、《程序性制度》、《评价体系》等30多项重要制度,以制度规范教师行为,以制度确保课改的顺利开展。学校把课改经费的投入纳入全年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费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课改培训费用实施报销制度;鼓励教师购买相关参考资料,同时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对课改工作的奖励,如对课题研究的奖励、对各级获奖论文的奖励及对课改中的先进个人、教研组进行奖励等,以制度保障课改的经费需要,从而增强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3、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新课程改革,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也缺不了社会、家长等外在配合力量。为让社会了解、关心新课程实施改革工作,使学校、社会、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做法、汇报新课程的进展情况等。并采取座谈等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意见,同时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心,切实推动课改深入

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学期初,安排教师参加市、区的各级新课程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自课改以来,我校外派参加部级培训17人,省级培训6人,市级培训27人,区级培训42人,校本培训则达到了全员参与。

其次,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的时间,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交流外出学习经验和自己课改中发现的经验与问题等。自20__年以来,我校每周星期一下午第四节课为专门的学习交流课,全校在职员工全员参与,交流促进,有利于课改成果的总结提炼和交流推广,有利于课改问题的及时解决。

第三,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领导作相关的讲座、报告。自课改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鼓励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家讲座,使其认真学习,而后回校交流;另一方面重视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座,保证教师学有实效。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第四,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的集体成长。首先,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对其明职责、提要求、压担子。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

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专题定向学习;研,即专题定向研讨;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改观摩课;评,即结合学习体会,进行课堂教学评议;改,即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同时,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等书籍资料,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书面评课”与“口头评课”相结合活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认识。对于集体备课,我们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由教导处统筹安排)、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灵活处理),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同时,教导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督促,以避免走形式,切实讲求实效,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平台。大家在教研活动上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研究与思考之中,一种真诚交流、探讨的氛围正在日益浓厚。教师在相互间不断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五,加强课改管理,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领导小组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同行认真倾听教师的反思,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第六,通过研究课、观摩课,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中学一级的教师每学期能至少开设一节校级或以上的研讨课,供大家学习、交流和探讨。在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课改新理念,获得了教研室领导及兄弟学校教师的好评。组织青年教师外出交流,研讨学习,有效地锻炼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胆魄、锤炼了教学技能,教学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第七,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一是进一步降低科研重心,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改变在课题研究方面存在的盲目求大、攀高、贪多的现象,树立校本意识,降低教育科研的重心,从教学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中选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反思、探索、提炼;改变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局面,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科研方式,最大限度地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之中;尊重和倡导教师采用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表达习惯的教科研成果多种表现形式,如教育案例、教学日记、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等。二是鼓励展开小专题研究,加强小专题研究管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过程,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第八,全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方面,根据我校的校情,青年教师的比例较大,我们通过教代会讨论通过《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在每年教师节举行结对子拜师仪式,使老教师个别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有利于青年教师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和量化考核,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要求青年教师按时进行教学经验和困惑的总结和反思。

第九,组织教师积极总结研究经验和心得,撰写相应的研究论文,并组织参加相应的论文评比。近几年,我校在部级论文评比获奖或杂志发表的论文有18篇,或省级获奖论文有9篇,市级31篇,区级115篇。

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争取形成学校特色

每学期,我们都能按照上级课程计划精神,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立足德育育人,开展主题教育,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开展“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益智知识竞赛”多种活动,力争将学生培养成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

四、推动评价机制的改革,让评价方式为实施新课改提供保障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提出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逐步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它不再是静止的,单一的和终结性的,而是多维的、发展的,多元化的评价。它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问卷调查、成长记录。通过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结合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家长、教师的评价,使家庭、学校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发展性评价,使学生更能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热情。

五、课改的主要成效

1、更新了教师课堂教学观念

(1)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观念。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常常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的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因素的培养。通过改革,我们摒弃了“知识核心”观念,树立了“学生的发展为精神核心”的观念,在学生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推判性及其支撑他的独特人格。

(2)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提出了十几年,但今天的课堂教学,仍然跳不出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怪圈。通过改革,我们摒弃了“教师本位”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3)从“权威教学”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在我国,“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观念长期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也从小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且发展为习惯。学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权威理论提出质疑,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通过改革,我们教师充分注意到了学生所拥有的潜能,建立起了平等、双向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采取了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共同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面对新课改,教师的热情空前高涨,普遍感到要快速提高自身素质,感到相关知识的储备量不足。学校领导善于抓住这一锲机,给教师们创造成长的环境:

首先,同时,中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对学校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乐于探究,敢于创新,为学校的教改探索适合自己的路。

其次,学校实施分层

教学机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改工作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获得小小的成功、比赛活动,老师先后在区级的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3、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方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是我校在课改中的重点。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尊重学生们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改革研究,我校初步形成了“开放性教学模式”、“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实验发现型教学模式”、“合作研究型教学模式”、“变式研究型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新课改贡献了一份力量。

5、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课堂上,学生不必正襟危坐,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同时,教师创设的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培养了良好思维品质。近四年来,胜中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的评比或竞赛中均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也再次证明了在我们课堂研究的推动下,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确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6、改变了学习评价方式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积极进行评价方式的探索,努力构建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评价的方法主要使用非数量方法、分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注重对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后续行为的引导作用。

七、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教师逐步成长起来,在课堂上也较多地出现了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了,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的课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一)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起步较慢,至今,我校仅有集体备课形成的提纲性校本课程研究成果,还没有进行切实有效的校本课程研究。

(二)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还不够,部分教师还是“教教材”而不能做到“用教材去教”。关注学生不够,游离在学生之外,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启发不到位,教学实施不到位;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仍有待提高。

(三)我校学生生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发挥其主动性。这学期的研讨活动我们多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培训和指导,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进行较少,也导致课堂有效性无法最大程度实现。在以后的研讨活动中,我校会将学生作为研讨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增强、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课堂有效性实现的标准。而我校“构建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是其实施的有效路径和根本目标。

(四)组织执行各项研讨活动的工作人员任务分工不够明确,导致一些重复性、无效性工作的出现,降低了工作效率,对研讨活动顺利、有序进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以后进行的每次研讨活动制定出工作人员职责,将活动的具体工作落实在人头,从而避免工作的无效性、重复性和低效性。

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个不尽的旅途。诚然,在实践中会面临种种问题和困惑,但我们会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认真总结、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多理解,多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校会继续努力,力争将新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__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6篇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位准确

学校成立由徐广臣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学校教学处详细制定了《三岗乡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领导班子定措施、抓落实,下课堂听课,询问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作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二、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教导处围绕基础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收看网上直播的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有关理论知识,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又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县新课程理论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的测试,撰写了体会文章。通过多次培训和学习,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本次课改的目的意义,明确此次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规范到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的,实施分层教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派下半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已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乡级会课时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的《课程标准》等,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等形式,真正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行为,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评价观。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月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中心小学在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全乡推广,并给予了适当的奖励。

三、扎实开展“三课三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展示本校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会诊和解剖课堂,解决教学中一些共性问题,学校教导处在每学期组织了 “三课三制活动”,即:所有任课的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体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探索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引路课。明星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进行教学会课2次,每学科进行教学会诊2次,每位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以教学开放的形式加强各个学科的新教材、新教法展示,取得良好的成绩。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在三课活动中务必听完本学科的课,再选听至少2节跨学科的课。通过检查发现全校不少教师不仅听课数量多,而且记录认真详细,分析到位,建议合理。学校把教师参与三课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期末工作考核,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新课改的步伐。另外,建立“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比,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四、狠抓校本课程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更清楚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根据现有资源,充分开发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校本课程资源,本着“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引导教师选用课程计划空间,行使课程开发的自、研究权、开发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继《古诗文诵读》之后,我校全员参与,开发出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征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体系,且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调整充实学校科研组,健全“校长室——教导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科研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力量。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每月将各自的研究心得、学习成果在教科研小组中进行交流。课题组定期开展课堂研讨观摩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几年来,我乡小学已承担部级科研课题子课题一项,县级科研课题一项,所有学科都有校本小课题。去年我乡承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验研究课题,已被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验收结题,并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中,有63名教师获得结题成果论文证书,一名领导在《实践新课程》刊物发表一篇论文。 “脑开发”课题实验被市教科所评为先进单位,同时又有31名教师获得“脑开发”课题实验阶段成果论文证书。我乡真正做到了科研先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做为农村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的教学尝试,逐步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购买。新课程的新教案中,媒体平台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识需要上网查询,flash演示,将起到几课时的效果。可是无论如何,这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行。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虽然组织了很多有利于教师的活动,但是否很“解渴”,对教师的帮助作用是否很明显,还需要学校进一步了解教师的需求,找寻更加适合教师发展的途径。

三、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新课程实施中,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的开展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对我校来说,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课程改革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个学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大见成效的事。我把此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四、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7篇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位准确

学校成立由徐广臣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学校教学处详细制定了《三岗乡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领导班子定措施、抓落实,下课堂听课,询问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作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二、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教导处围绕基础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收看网上直播的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有关理论知识,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又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县新课程理论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的测试,撰写了体会文章。通过多次培训和学习,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本次课改的目的意义,明确此次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规范到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的,实施分层教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派下半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已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乡级会课时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的《课程标准》等,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等形式,真正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行为,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评价观。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月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中心小学在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全乡推广,并给予了适当的奖励。

三、扎实开展“三课三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展示本校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会诊和解剖课堂,解决教学中一些共性问题,学校教导处在每学期组织了“三课三制活动”,即:所有任课的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体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探索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引路课。明星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进行教学会课2次,每学科进行教学会诊2次,每位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以教学开放的形式加强各个学科的新教材、新教法展示,取得良好的成绩。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在三课活动中务必听完本学科的课,再选听至少2节跨学科的课。通过检查发现全校不少教师不仅听课数量多,而且记录认真详细,分析到位,建议合理。学校把教师参与三课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期末工作考核,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新课改的步伐。另外,建立“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比,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四、狠抓校本课程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更清楚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根据现有资源,充分开发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校本课程资源,本着“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引导教师选用课程计划空间,行使课程开发的自、研究权、开发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继《古诗文诵读》之后,我校全员参与,开发出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征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体系,且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调整充实学校科研组,健全“校长室——教导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科研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力量。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每月将各自的研究心得、学习成果在教科研小组中进行交流。课题组定期开展课堂研讨观摩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几年来,我乡小学已承担部级科研课题子课题一项,县级科研课题一项,所有学科都有校本小课题。去年我乡承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验研究课题,已被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验收结题,并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中,有63名教师获得结题成果论文证书,一名领导在《实践新课程》刊物发表一篇论文。“脑开发”课题实验被市教科所评为先进单位,同时又有31名教师获得“脑开发”课题实验阶段成果论文证书。我乡真正做到了科研先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做为农村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的教学尝试,逐步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具,不能购买。新课程的新教案中,媒体平台中,有使用cai部分,并且有些知识需要上网查询,flash演示,将起到几课时的效果。可是无论如何,这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实行。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虽然组织了很多有利于教师的活动,但是否很“解渴”,对教师的帮助作用是否很明显,还需要学校进一步了解教师的需求,找寻更加适合教师发展的途径。

三、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新课程实施中,考试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的开展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对我校来说,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课程改革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个学校想改就改的事,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大见成效的事。我把此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四、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8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自去年暑假新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以来,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及中心校的统一部署,同镇各校一样,掀起了课改的新高潮,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置于课改的热潮之中。在课改中,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我校一年来课改实施情况向各位汇报于后: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层实施。学年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根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的计划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离方向。例如我们制定的计划有:新课改《教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班主任条例》、《教研方案》等等。

3.选派年轻有为、勤于苦钻、有责任感的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实验科任教师(他们分别是:柏润平、曾慧、雷伟、柏艳芳、彭小娟、刘华丽、于美华、陈满香等教师。)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本学年共派出大约140多人次参加盛市、县的课改培训和观摩课。其中省级5人次,市级37人次,县级100多人次(含寒暑假培训),例如县每次教研及比武活动,我校都选派最低不少于10人以上的相关人员观摩学习,去年下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到东安参加课改教研观摩活动,借他山之石攻其玉,避免少走弯路。

5.为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课改教研有声有色,学校慷慨大方,从不吝啬,一年来课改教研费共一万多元。(其中:①市县培训费12人次×200元=2400元;②市级参观摩费5人次×350元元;③去东安观摩费1300元;④去省城学习费3人次1200多元;⑤王校长去邵阳参省观摩费600多元;⑥每次参加县观摩费100人次×10元=1000多元;⑦参加县各种比武购买教具及制作课件1000元。)

6.为了使广大家长充分了解、支持和参与课改工作,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改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们展示他们的孩子在课改中进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7.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导处制定了有效持续的课改培训计划,从而实行了专题培训和分科培训。特别是教导主任柏润平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专题讲座两次,还对实验教师和骨干教师个别辅导,手把手地传授经验,而且还经常引导他们共同探讨新课改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8.抓点带面,创设学校新课改的新格局。我们学校抓住一年级新课改这个龙头,以点带面来推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点课改气氛。

9.围绕课改计划,认真组织落实。

(1)学校行政领导加强了对教师随堂课、献优课、尝试课的视导工作。学校领导随堂课的听课从不事先通知,事后一起评价探讨,这样以来一可督促老师们上课时时认真,二来可促使教师自觉地事先备好每节课;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学校领导亲自参与,采用先听再议,接着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之后尝试,再研讨,最后出炉的方法。

(2)本学年每学期都组织了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特别是今年上期参加的7节优质评比课,含盖面广,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劳技、科技、活动等学科。上课的老师大胆抛弃了过去的传统教法,用“新课标新观念”武装了自己,课堂上呈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所获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心灵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硬灌给学生的。

(3)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一年来主要领导每人听课都有100多节,每位教师听课都有30多节,大大超出规定要求。而且坚持客观、公正的对所教者所上的课进行“2+2”的点评,形成了探索与争鸣的良好局面

(4)注重课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指导。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比较新老教材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探讨适合教材的各种方法。这里,我们教导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终

(5)认真组织我校教师参

观中心校的课改研究课,学年初我校雷伟的数学课《钟的认识》作为全镇的新课改尝试课,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去年下学期新课改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曾慧荣获语文组第一名,雷伟荣获数学组2名。今年上期新课改说课比武中,我校柏艳芳荣获语文组第一名,曾慧荣获第二名,陈满香荣获数学组第一名。新课改论文评比中我校王行东的《新课改质量思考与对策》荣获一等奖,曾云的《乐中学》、于美华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四性运用》、王行东的《环、做、学》荣获二等奖,柏润萍的《趣教拼音》,邓六一的《爱、细、勤、耐》荣获三等奖。

二、课改见成效,师生共发展。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活动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年来,师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市级5人次,县级15人次,镇级25人次,学校团体获县级2次,镇级4次,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学校的教学活动充满了勃勃生机。

三、一年来,经过一番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露出明芽,初见端祥,用老师的话说,已经有点课改的气氛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

1、由于我校课改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教育观念没在真正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不明确,全新的教育观念尚未形成。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用现在的改法能否适应今后的考试心存疑虑。

2、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教学行为却大大滞后,他们迈不开大步,没能跳出过去传统教学的框架,还是老模式,旧方法。

3、教学模式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约束,不能真正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4、教师的引导作用与指导作用不够:问题过于宽泛,学习目标不集中;对于偏题学习方向的课堂发言不能及时指导;对学生正确意见的肯定过于简单;缺少归纳总结,缺少更深一层的认识。

5、讨论的有效性不高:问题指向不明,不集中或不恰当,发言散、偏、长;缺少评价与辩论,不能深化认识;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际仍然是独立学习,没能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

6、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任务不适,没有分工,时间不足;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形式。

四、就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当前课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方案是一所学校重要课题。大家从听专题的讲座,看光盘中典型课例,都清楚地知道,这些讲座课题,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示范性和客观的指导性,因此都是精心的组织、演练、加工筛癣编辑而成的,听起来很动听,看起来很好看,做起来却是难上难。更何况他们的办学条件,教学用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我们实际距离相差甚远。课改的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教师也曾刻意模仿光盘中典型课例上课,不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恢复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尽量用亲切的语气,平等的姿态,和悦的容颜甚至于廉价的褒奖来唤醒、保持、强化所谓主人意识,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多讲话,用分组讨论等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注意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这一切在实践中做得多么吃力,多么形式化和表面化,而且收获甚微。原因所在是没有根据本校实际,刻意呆板的模仿所置。

就如何看待课堂气氛活跃与否的问题上,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从报纸上媒体宣传上和专家的讲座中,基本上认为课堂上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提问题,老师在讲课中“谁想到什么”,“谁灵感来了”,“不用举手就可以说”,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如需要演示也可以随意到黑板上板书,这样才能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这样课堂气氛才活跃,这样师生关系才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是这样,值得大家共同探讨。俗话说,没在规律不成方圆,饭得一口一口吃,话得一句一旬讲,如果大家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随意中断老师讲课,如果课堂没有中心,没有主题,那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个人认为,在课改中,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要用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根据本校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9篇

经过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下面谈谈我校在课改实验中的几件做法: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

1、强化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02年暑假以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把握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2002年-2005年,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每个教研组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如从《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上选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材料和优秀课例供老师们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实验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所有任教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上了2至4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荣成教育资源网、人教网、园丁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5、合理调整教研机制,强化对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导。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几年来,我们根据本镇实际,强化了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1)学区成立了小学教研领导小组,将各校校长及教导主任纳入领导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与此同时,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搞教研、写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2)在布局得不到及时调整的前提下,学区打破学校限制,成立镇级教研组,由学区统一领导教研教改工作。

(3)强化激励考评机制,将教研教改工作直接与教师年终百分考核挂钩。我们规定,教师每上交一篇论文,交到中心完小,即奖0.2分;推荐参加联谊校评比,奖0.4分;参加市评选,奖0.8分;获奖,再视级别加倍奖分。参加优质课、课件评选,依此类推。镇教研组长也按学校教研组长的双倍计分。

(4)改变教研形式,今后,我们在学校教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区教研,这样可以使全镇的同年级同学科有时间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镇教研组间周活动一次,为双周的周四,每次半天。

二、立足学区实际,以教研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镇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经过统计,小学教师60%的是老教师,剩下的40%的中青年教师也大都是初中教师淘汰下来的。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着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

针对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状,几年来,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达标、教师资质认定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在镇教研组交流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

三年级教师全员参加市级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参与联谊片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区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教案与作业检查由学区统一组织人员按计划进行。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首先,我们要求人人要上教研课,参加教改的教师要上展示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在此基础上,学区与各学校合力抓好校级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联谊校、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比赛,进一步培养我镇的骨干教师。其次,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各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指导,把提高教师上课和评课水平落到实处,带动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最后,要求教师及时积累材料,总结得失,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一得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三、实现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版权所有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摘果实,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老师们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第10篇

坚持德育首位,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有效。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实效。一是德育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建

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机制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机制,加强了对德育工作的指

导、督查和协调。二是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民族精神、公民道德规范、法制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行为准则为主要内容,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八荣八耻”规范行为,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防线。三是道德实践

活动进一步丰富。充分利用红军城遗址、木门会议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重要庆祝日和纪念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及举行入团、入队宣誓仪式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

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手拉手、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助学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教育活动,举办“宏扬红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的书画展示等活动,寓

教于乐,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四是德育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各校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加大网吧的管理和整治,加强禁毒宣

传力度,加强影片、书刊管理,外部育人环境进一步好转。

坚持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坚持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和谐。一是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在园幼儿达到8716人,幼儿入园率达到66.5%,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到100

%,民办幼儿园达到59所。东河一园、东河二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幼儿园复查。二是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认真落实“控辍保学”措施,大力实施“两免一补”,启动“两基”二轮复查,小学、初中辍

学率降至历年最低,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8%,15周岁人口文盲率控制在0.08%以内。*特殊教育中心建成招生,“三残”少儿入学率达到87%。三是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在校高中生突破

600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3%。*中学创部级示范高中工作进展顺利,东城中学创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即将接受验收,可望一举达标。四是成职教育进一步加快。职业中学创重工作取得进

展,启动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筹建工作。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就业安置率达100%。成人教育力度加大,举办农民工转移培训班3期,培训625人次,承担农村医疗合作培训40人次,司法局岗位培训

35人次。五是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大力整顿办学秩序,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民办教育稳健发展。

坚持质量中心,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我们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一是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成立

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出台毕业班工作意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第一要务。二是明确目标,责任到位。局里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校,各校普遍建立了领导包班、包学科,教师包学生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行目标跟踪管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过程,管理到位。加强常规检查,保证教学环节落实,教学过程得到夯实。推行集体备课、随堂听课和专题研讨制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

平。四是深入调研,指导到位。继续坚持机关人员联校制度,加强经常性指导;局领导组成督导调研组,深入学校摸情况、定对策、添措施;强化诊断考试,多途径采集信息,明确备考方向。五是保障

有力,服务到位。在人员安排、经费投入、后勤保障等方面向毕业班倾斜,帮助毕业班师生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六是注重激励,奖励到位。制定了《*县中小学教

育质量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建立起了完整的教育质量激励机制,颁发了20万元的高中教育质量奖、8万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奖。今年高考,在全省考生增加、招生计划减少、其它高中学校生源普遍

增加、我县学生入口成绩低、优质生源大量外流的艰难情况下,仍取得较好成绩,上线率达88.4%,全县本科总上线372人(文考276人,艺体双上线93人,职中上线3人),*中学彭小敏、姚楠分别夺得全市

文理科第2名。中考各项指标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居全市中上水平。在市上初高中教育质量考核中,*中学、东城中学、白水中学、国华中学获初中质量考核先进单位,东城中学、*中学获高中质量

考核先进单位。小学教育质量也稳步提高。

坚持课题导航,教育科研取得丰硕成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是课题研究取得成效。国华中学等5校参研的5项省级课题,白水中学等5

校承研的市级课题结题,科研成果大力推广。*中学等校承研的省级课题,实验学校等校的市级课题,大两小学等13所小学承研的县级课题进展顺利。东城中学承研的*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双

河中学等校承研的*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东河二园承研的县级课题开题。二是常规教研得到加强。采取“送教下乡”、片区教研等形式,将观摩课、专题讲座、经验介绍送到山区和教研薄弱

学校,帮助农村教师树立教研新理念,切实提高全县教学教研水平。以创建*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基地”为动力,狠抓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学习钻

研制度,以教师个人自主学习为基础的集体教学设计制度,以课堂教学为基点的校内外教师相互听课制度,以诊断检测为起点的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制度,13个学科教研组被评为*市第四届优秀学科教

研组。三是教研成果推荐有力。全市第二届、全省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全县获市成果奖149项、省成果奖12项。组织参加*省第十二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县教研室两项成果均

荣获三等奖。编印教育科研课题学校专集《教育科学探索》11册,共收入研究文章近580篇。四是竞赛活动成绩显著。在*市初中语文、数学、英语说课竞赛中,11人获一等奖、14人获二等奖、7人获

三等奖;在全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质课评选中,64人获奖。在省少年百科知识竞赛中,8人获一等奖、74人获二等奖、70人获三等奖。

坚持素质教育,体艺科活动蓬勃开展。把加强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体育、艺术、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是学生体质不断增强。严格执行《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体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和运动会为手段,切实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参加全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分别在青少年组篮球、乒乓球项目上获得了7个团体、6个个

人奖项的好成绩。成功举办了20*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竞技水平得到提高。二是艺术素质不断提高。各校通过举办艺术节、文艺晚会、才艺展示会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以“阳光下成长”

为主题的*县第五届学生艺术节,集中展出学生艺术作品1023件,举办大型文艺节目汇报演出3场,评选交流艺术教育科研论文121篇,向市上推荐艺术作品43件,24件获奖。三是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

各校采用学科教学渗透、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科技知识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电视节目,参加科技创作活动,体验科技的巨大进步和科技

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结合第6届师生科技节和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小发明和节能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积极推荐评选到省、市等参展作品。

四是各类专项教育不断加强。各校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教育活动,加强了心理健康、国防、环保、防艾滋病、防等专项教育。

坚持转变观念,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始终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力地推进了全县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不

断完善课改师资培训机制。先后组织教师走出去参加部级培训36人次、省级培训20人次、参加市级培训321人次、参加县级培训780人次。参加培训后的教师再培训其他教师,基本实现了全员培训。二

是切实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培训。全年开展“以讲代训、以课促研”活动250次,对全县1600多人进行了学科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三是扎实抓好课改重点实验校带一般学校工作。采取由课改重

点实验学校向联系学校走教送课的方式,相互交流课改课130节,帮助解决新课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带动了全县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积极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成立了“*县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制定出《*县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评估细则》,课改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达到100%,基本形成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整套制度,学生新的评价机制逐步建

立。五是课改经验得到大力推广。总结提炼课改经验文章1463篇,推荐课改文章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1023篇。《*课改》出刊3期,刊出课改文章38篇。

二、以教育人事改革为动力,坚持教管并重,教师整体素质不断优化

以提高素质为根本,教师教育不断加强。一是狠抓了教师岗位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着力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年选派6名校长参加西部中小学

校长高级研修培训,选派2名校长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的高级研修培训,选送4名中学校长参加了任职岗位培训,选派10名英语教师到北大参加了为期30天的乡村英语教师培训

,选派125名教师参加省级学科性培训,选派226人参加市级学科性培训、883人参加县级学科性培训。同时还聘请美籍外教来旺对126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英语口语培训。对新参工作的162名教职工进

行了岗位培训。二是加大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今年共评出第一届省级骨干教师34名、第五届市级骨干教师34名、县级骨干教师128名,评选出*县第二届名教师34名、名校长4名、名学校8所。对新评选

的骨干进行了培训。三是狠抓了学历提高工作。今年近2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本、专科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全县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3.8%,初中教师合格率达97.7%,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

99.4%,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科学历分别达到41.4%、59.5%。

以师德师风为重点,教师管理更加严格。一是加大教师管理力度。局里与学校、学校与教师签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教师公开师德师风承诺,实行师德师风表现一票否决制,建立起多

层次、全方位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体系,与县人事局、县监察局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教师队伍中在编不在岗现象进行清理,督促办理调动手续3人,辞职(聘)辞退(解聘)10人,责令回校上班1人。二

是加强师德教育。加大对教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习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组织教职工开展经常性师德学习,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三是开展专项活动。在全系统认真开展

为期40天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引导教职工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作表率,进一步提升教师形象。四是加强查处力度。对21所中小学进行师德师风明查暗访

,针对3所学校查出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课堂上教师脱岗等现象,除对当事人严肃处理外,还责令学校举一反三,加强整改,收到良好的效果。五是加大表彰奖励。全年表彰优秀教师52名、师德标兵

68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学校10所。

以优化队伍为目的,人事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深化干部体制改革。今年,调整了12所学校的领导班子,对5位校长实行交流任职,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干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工

作激情得到激发,工作潜能得到最大限度挖掘,懒软散的学校班子得到有效整顿。二是继续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部下达到学校,实行超编学校不进人制度,有效控制城区学校教

师富裕边远山区教师紧缺现象。三是加强教师聘后管理。实行教师职务评聘分离制度改革,切实加强教职工聘期考核工作,为重聘和续聘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四是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实行本科生在师

范院校引进,专科以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进人制度,今年共引进教师158名,其中考核招聘本科毕业生56人,面向社会招考教师96人,安置复员退伍军人3人,引进教师3人。五是积极推进教师绩效管理

改革。各校积极探讨新机制下的教师管理办法,逐步修订完善教职工管理制度,逐步由经济杠杆调动教师积极性向制度调动、事业激励转变。

三、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坚持平稳推进,教育保障水平不断增强

规范管理,新机制顺利实施。一是改革政策家喻户晓。通过向学生发放“两免一补”宣传画、制作大型标语、县上领导在县广播电视台电视讲话、在党政公网和教育信息网上公布政策和“双八

条”等方式宣传改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二是改革经费全面落实。今年共落实各项改革资金2611万元,其中免学杂费补助1300万元、公用经费300万元、校舍维修改造资金35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资

金162万元、教职工社会保障资金354万元、寄宿制建设资金80万元、改革保障工作经费10万元、特教经费50万元,在去年基础上,县财政增加预算796万元,基本保证了学校正常运转。三是资金使用规范

安全。严格实行学校使用资金申报审批制度,各校按季度拟定详细资金使用计划,报核算中心初审后,由核算中心编制学校用款计划表上报局里,审批后执行,确保了改革资金专款专用,管理规范,运

行安全。

加快排危,基础建设得到加强。20*年,我们积极争取政策性投资、对口援助等项目,实行项目合并、资金打捆使用等办法,加快排除D级危房,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了寄宿制学校

建设进程。全年多渠道筹集资金1711.5万元投入学校校舍建设(中央329万元、省143万元、市5万元、捐赠等其它资金40万元、招商引资1050.5万元、学校自筹144万元),今年续建工程10个、35991平方

米,新开工工程13个、19385平方米。目前已竣工工程16个、4355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4485平方米,师生生活用房29071平方米;在建工程7个、1182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2350平方米,师生生活用

房9470平方米,共消除D级危房12558平方米。

更新装备,教育手段不断改进。一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全部实施到位,三套模式基本覆盖了全县中小学。各校积极征订电子音像教材,下载IP资源数据,加强

资源开发,逐步建起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构建起设备使用的“一机三用”和立体化、交叉式的教学模式,在拓展教育资源、革新教育手段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管理暨应用研讨会在我县成功召开,*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二是实验教学不断加强。加大实验教学设备的补充,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强实验教学指导,实验

教学开出率、演示率不断提高。认真抓好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试,参考率达99.3%,成绩比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加强实验教学创建活动,东城中学建成市级实验教学示范校。

四、以加强效能建设为手段,坚持优化服务,教育发展环境更加和谐

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抓目标管理。年初,局里与学校、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进行分解,逐级落实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

到岗位、到人头。二是抓安全培训。通过以会代训、举办安全培训班、参加安全工作研讨等形式,对学校校长、安全员进行培训,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抓宣传教育。各校通过上安全

课、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演讲等方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四是抓常规管理。推行安全工作“三化”(精细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向过硬的管理要质量。建立学校安全管理台帐,做到安全工作心中有数。加强周查月报,实行安全工作动态管理。狠抓制度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深入推进“警校共育”工作,校园周边环境

进一步优化。五是抓专项整治。联合卫生、消防等部门先后组织了4次以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交通安全为重点的学校安全大检查,开展专项整治,安全隐患得到消除。全年无

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了“两降”、“两无”目标的实现。

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教育收费工作群众满意。局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作为行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制度,坚持和健全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局

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教育、纠风牵头,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下的教育收费政策,坚决做到不乱收费、不违规

收费。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收费项目和标准公示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会同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联合对中小学的收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严查违纪违规行为。全年全县中小学没有发生一例乱收费现

象,实现了教育收费零、零举报,得到省市的高度评价,人民群众满意。

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学校内部管理不断加强。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各校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修订和完善了学校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学校管

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深入推行校务公开,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加快。各校切实加强学校工会工作和教代会工作,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议研究学校工作,实行重大事项的决策由

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实行定期向教职工公布财务账目,实行评优晋职公示制,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增大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三是加强环境管理,育人环

境得到优化。各校注重校园环境管理,切实加大脏、乱、差治理,保证了校园干净整洁,树立了学校良好形象;积极绿化、硬化、美化、文化校园,师生工作、学习环境进一步优化。

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规范实施“两免一补”加大减免力度。今春起,我县义务教育阶段59122名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3912名贫困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6750名贫

困寄宿生获20元/生*月的住宿生活补助。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公正公平原则、把握程序、加强指导、联合检查,确保补助资金全部落实到贫困学生头上。二是积极争取援助帮扶贫困学生。通过多方面努力

,今年共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26.4万元,资助学生384人。三是广泛开展献“爱心”活动救助困难师生。组织全系统广大师生先后为患病师生、贫困母亲、贫困党员和灾区捐款近15万元,帮助困难家庭和

师生度过难关。四是着力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难问题。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安排专门股室、专门人员负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读书安排,今年共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1026人

在城区学校读书(小学689人、初中337人),安排率达100%。五是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管理。各校积极采取为“留守儿童”建“爱心家园”、指定“家长”、设置“亲情电话”等方式关爱“留守

儿童”,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成长环境,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后顾之忧。

扎实抓好招生考试工作,招考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各类考试圆满完成。进一步明确职责,严格办事政策,增加保密硬件设施,配置监控设备,加强试卷保密、保卫、保管工作。依法治考,严肃考

风考纪,为考生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成功组织自考、高考、中考和成考。二是招生秩序不断规范。下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范围的通知,对各校招生范围进行了重新

界定,有效避免了校际之间的恶性竞争。严格执行中职招生“六公开”和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打不法招生贩子,有力规范了我县招生秩序。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治教工作不断强化。一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修订完善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责任。出台了反商业贿赂意见,全面部

署了教育系统反商业贿赂工作。加强了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对中小学校长离任责任审计。加大案件查处,全年共查处32件,办结率达到100%。二是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强化。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

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等行政执法工作制度,重新办理了行政执法证,规范了行政行为。实行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

律顾问,保证了教育工作和决策的正确性、合法性。三是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强化。启动了“两基”二轮复查,开展了小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和教育收费、“双八条”执行情况、“留守儿童”教育等专项

督导,有力地推动了工作。

着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建立和完善了“机关效能建设七项制度”,提出了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作出“三服务”承诺,机关效能建设扎实推进。加强政务督办,坚持说

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减会、减文,不搞形式主义、自由主义,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执行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实行“首问责任制”、严刹“三难”风,切实转

上一篇:课程建设总结范文 下一篇:地方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