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4-04-19 11:17:47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篇1

一、开发课程生态价值观资源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教学文本都是饱含生态价值观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用这些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体会。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描摹自然景色、描述生活过程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往往又不仅仅停留于对景色的描绘及生活琐事的叙述上,透过景色能够看到作者内心的情感,透过生活现象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生态教学元素。教师如果能够对文本素材有更好的开发,生态价值观教学将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和生态环境贴近的文章,例如《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这些文章中有很凝练与精彩的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其中能体现出作者的某种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从书本中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中积累阅历。例如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对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多加体会,有了这样的体验,再来学习文章,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也能够逐渐形成。此外,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生活的体验,生活往往比他们看到与想到的要复杂,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感知才能更有感触。例如,学生在童年期间如果没有获得过深厚的友谊,那么对《童年的朋友》(高尔基)的感受可能就会弱一些,学生对于端午节如果不曾有过美好的记忆,那么对《端午日》(沈从文)的感受可能也会浅一些。阅读教学不只是要学生读懂文章、看懂文意,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这才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生态价值观的正确途径。

二、 运用生活实例培养生态价值观

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充满太多的未知与挑战;生活又不是真如我们想的那么可怕,这取决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也需要有人陪伴他经受生活的重重考验,在经历生活中的苦辣后最终领略到生活的甘甜。生态价值观的培养正是为学生们设计一次次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走进别人的生活、进入别人创设的情境,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生活有真实的体验与感知,也能帮助他们培养具备正确的生活信念。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散文,对散文的学习更像是一个体验情感的过程,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态价值观的过程中使其完全投入到文章中,尤其是文章的情感中。无论是《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中那种细腻的情愫,还是《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中的那种畅快欢愉,从散文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够充分彰显散文之幽,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的感触,所有这些微小的触动集结到一起,才能够逐渐引发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的形成。

生态价值观的培养需要立足于生活,毕竟生活是一切活动的归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人文情怀,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优秀的文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宽容地对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三、 结合生存状况培养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的培养要与人的生存状况相结合,很多文章正是透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作者的生存状况,从生存状况的变化中能够渗透出作者内心的情怀。无论是悲凉落寞还是忧伤感怀,都能从生存状态中很好地反映作者内心的情感,而对于这种情感的领悟又是培养与树立学生内心生态价值观的良好途径。

以杜甫的两首著名诗作为例,《孤雁》中描述了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它的伙伴。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流落他乡时创作的,“孤雁”其实就是自己的写照,作者无比思念故乡,这首诗充分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感怀。《春望》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及浓浓的爱国情怀。作品创作于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时期。眼看着春天来临了,万物一新,作者看到的却是满眼的荒凉,那种物是人非的情状让作者的内心生长出深深的悲凉。作者怀念自己的国家,思念自己的亲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千古佳句。从这两首作品中都能够找到很多对于自然环境的描摹,从中我们感受更深的是作者当时的生存状态,从这种生存状态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也在一点点形成与加深。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篇2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才先成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积极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促进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负责任的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具有积极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不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作为政治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公正思想、奉献精神、爱国精神,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能够不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的教材。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的形象,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不断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认识真善美的伟大,假恶丑的可恶。对学生,教师要怀着一颗仁爱的心,要尊重学生,使学生学会如何爱人与尊重人;教师要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的可贵;教师对教学事业要充满爱,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多奉献、少索取,使学生感受到奉献精神的可贵等。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多层次,全方位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爱老师、敬老师,能够自觉向老师看齐,这对于培养培养学生有效成人,有效成才,对于使学生逐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爱国精神

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传统课堂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辩论的机会,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新形势下,高中政治课堂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发现,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时,现代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是肤浅的,很多学生认为,谈爱国是唱高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紧密。作为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空洞地谈爱国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新形势下,自己所认识的爱国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谈身边的爱国事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爱国有个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就如何爱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做法。这样,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发展自我团队意识,学生不仅有效认识到爱国精神的现实价值,同时,也能够以爱国精神指导自己的行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三、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思想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现在的高中生,有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差,认为思想政治只是讲一些骗人的理论,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很差,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联系识记的方式,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不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

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引入课堂,如当代人一切向钱看的行为,社会不公的问题等。把这些现象引入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剖析现象的本质,不断研究分析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这些现行,并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但只要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不影响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方向。这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学习政治知识,更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培养优秀的人才高尚的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够通过政治学习,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性,认识到爱国主义的伟大意义,使学生能够成为团结、友爱、互助、诚信的现代人,能够成为具有拼搏精神,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这对于学生有效成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洪峰.对“十”提出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J].教育探索,2013,(07).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篇3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作用。

当前高中生正处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阶段,要形成这种价值观急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进行指导。因为学生同时面对多重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理念的影响,所以,学校更要广泛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进一步创新合适的教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中生提升自身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供了目标。

2.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极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走向O端化,在面临生活中诸多压力时,常常造成心理上的极大矛盾和身心上的疲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融入现代教育中,让学生知道要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养成遵守法律,不怕辛苦的高尚品质,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3.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结合历史课本中有关的爱国主义事迹,引导学生熟悉历史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性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中,并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知识点被学生有效地吸收和了解。

2.进行积极化教育。

教材中有着很多鲜明人物的事迹,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回顾历史,让学生深入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背景,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结合实际生活。

让学生多学习我国当代优秀人物的事迹,树立起正确的价值体系。

4.结合历史材料。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设计教材,把一些重要的环节连接在一起,设置问题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评价和分析历史人物和事迹。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历史纪念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基地和遗址,向学生不断灌输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正确判断善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和价值观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的理解。

5.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

三、关于高中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反思

1.创新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需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开放式的教育,在课堂让学生占据更多的主导地位,教师更多地应该是起引导和辅助作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相结合。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及时归纳知识点,综合性地去分析各种存在的问题,培养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地去教育学生,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地为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条件。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自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凝聚中华民族价值共识,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任务。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要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01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逻辑主线,将“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贯彻于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之中,并最终提出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时代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时展特点提出的新要求。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能够适应时代需求、教育需求、学生需求和发展需求,如何增加课程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门课程,也可以说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它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在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过程中,更应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与价值情感的体验。课程的特点要求高校注重开展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情境中认知理论,深刻理解,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优化自身的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和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经过2015年全面修订之后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并成为课程的逻辑主线。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必须将其系统地落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中。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培育和践行,价值观教育仅仅依靠课堂讲授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力行实现内化于心,这样才能外化于行。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专题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和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设计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专题体系,是有效实施和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这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一切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内容才是关键所在。可以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中,各章、节、目的教学主题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契合度,如何更加鲜明地体现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专题体系,是高校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基于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框架体系和知识结构,可以设计以下六个实践教学专题内容。“专题一”:人生蓝图的畅想与描绘。这一专题的内容主要来自绪论部分,在这一专题中,要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发展、重大意义以及科学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大学生在总体上对核心价值观建立整体认识。课时可选择两个学时,主要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和了解的教学目标。“专题二”: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在这一专题中,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正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使大学生认识到二者的内在统一性。“专题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了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爱国”这一价值理念,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个人与国家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学生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是如何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平等、公正问题,这使大学生能够结合时代背景更好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平等、公正”这两个价值理念的深刻内涵。“专题四”:人生价值的追问与创造。在这一专题中,课程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如何创造人生价值提出了思考。这其实也是在解答“人的一生如何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问题,正彰显了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价值理念。在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尚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将“自由”的理念引入人生观中。“专题五”:道德的传承与实践。这个专题,可以说与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最为丰富。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源,学习与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正是帮助学生认识核心价值观从何而来,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修养,与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致的,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倡导体现了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专题六”: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这一专题,包括教材的最后三章法律基础方面的内容。

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虽然内容是基础,决定着形式,但是形式是否适合也直接影响着内容的发展,一个好的形式当然会对内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专题体系,就必须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序持续开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各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调,缺乏吸引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要精心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计划,形成系统性、全方位、整体性的统筹安排。唯有这样,才能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其次,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空间。高校教师应该明确实践教学应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教学空间,既指课堂内开展的案例讨论、视频分析、演讲朗诵展示、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也包括课堂之外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实践教学的创新上,需要解决的是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意识到实践教学空间必须得到拓展,必须超越课堂,走出课堂,最后回归课堂,着力构建内外兼修的实践教学形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集体开展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制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分钟微视频。实践活动安排在专题五“道德的传承与实践”中,活动主题是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理念。活动由教研室统一策划安排,由任课教师在任课班级进行组织实施。具体要求如下:(1)大学生利用手机或摄像机等设备拍摄身边的真人真事,要能寓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理念,不刻意伪装,不弄虚作假。(2)将全班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策划、收集素材、拍摄、剪辑等任务由各小组分工完成。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核心价值理念为拍摄主题,完成时间为一周。(3)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并由小组代表负责阐释作品寓意。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并推荐到学校网站及其他媒体进行宣传,倡导全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爱国”这一主题中,某一组学生拍摄了升国旗的场景。又如,在“友善”这个主题中,某一组学生拍摄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场景。这种情景式的体验,留给大学生触及内心的感悟,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刻而真实。最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育合力。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应该是教学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与有机组合。(1)教学资源的共享。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进,需要集中共享校内或校外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充实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并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完成,这需要各个部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通力合作,建立良好、畅通的沟通机制。(2)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联动。实践教学活动涉及学校、社会和家庭多个领域,除了学校之外,实践活动更需要社会及学生家庭的支持与参与,唯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3)制度、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活动的开展需要各方面的有力保障,校方应切实从制度、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实践教学最大的保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4)教学改革创新的动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发展需要与教学研究互动共进,教学研究成为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的动力和手段,同时,活动的开展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实现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才能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陈玲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王荣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拓展与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6(01).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篇5

摘要:作为当代90 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大环境的骤变,过去在大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时代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因此,以创新性思维、方法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工作融入大学校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顺应世道发展的必要准备和必然要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0 后;大学生;创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表达。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校抓起,把对青少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深入到大学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①在当前思想活跃,文化交融,新旧观念碰撞的时代背景下,积极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从更深层次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讲,首先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在以90后为主体,人才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如如何抵御西方文化侵袭,全面深入的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等新课题,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大学生新潜能,不断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合格接班人。其次,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工程。②最后,新形势下,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教育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

二、长期以来大学校园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工作存在严重不足

1.教育观念落后

高校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工作,长期以来单向的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育。这种长期的单向灌输落后的教育观念势必无法满足广大求知欲旺,自主性强,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大学校园主体工作要求及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落后,使得大学生校园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首先,长期的大学教育工作重教学科研,重学术骨干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轻政工队伍建设。③其次,在大学校园重教学轻政工大环境中,大多数学术过硬的教师有着天然的优势和较高的特殊待遇。长此以往在不断地影响和竞争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忽略了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客观的说,大多数的教师除了兢兢业业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外,在自我管理,自我修养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为人师表,完成了自身言传身教的使命。但还存在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缺乏育人意识,课上课下散布一些有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言论,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障碍和价值观偏差。最后,高校工作者对教育模式认识上存在狭隘性倾向,比如大多数高校只有为数不多的政工部门、干部及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大多数负责教学,管理的部门、人员对此工作漠不关心,这种认识上的狭隘性成为大学校园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工作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大学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一定效果,也在寻找创新性的改革,但依然存在着教育形式的种种单一性,一是教育手段单一,有相当多的教师专注于简单的传教式教学,而忽略教育内容的渗透,不能融会贯通。二是信息传递方向单一。教育者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教你做,我说你听等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交流、讨论、沟通,削弱了先进思想认识的精神指引功能。三是教学环节单一,社会信息化、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社会实践等方式丰富教学环节,使大学校园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工作更具实效性。

3.实践性教育虚于口号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何况在如今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下,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早日与社会接触,将自己所学用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光热,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⑤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理论教育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部分高校由于种种因素不能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性教学,或者仅仅局限于提出方案,简单宣传,虚于口号,重理论教育轻实践锻炼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在90 后为主体的大学

校园创新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新时代下,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工作已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传统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培养的种种不足与落后已无法应对时代对大学生培养工作的要求。90后大学生自身的不足与前所未有的优势,都促使并指引着高校工作者对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性、针对性的改革。

1.理论教学的创新

首先无论如何改革,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还需要从理论学习入手,依托各种课堂教学开展。但必须对以往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有针对性的对90后大学生有效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要注重从他们价值观的不足之处入手,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教育、对话沟通等方式逐渐矫正不良的价值观。同时要以鼓励认可的形式促进他们保持新时代大学生特有的优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参与活动,发挥其政治敏锐性。适当的抛开教学大纲的束缚,提高和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与整体素质,杜绝重科研轻思想的理念,改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从关系,调动激发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时代大学生不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党的优良传统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的排斥,或者死记硬背上,从而使高校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真正深入大学生脑海与心田,形成他们心中主流的价值观念与人生信仰。此外课堂外的日常理论教学无论是否被高校工作者提上日程,他都直接或间接的被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小到每次课堂中的讨论,大到建立学习讨论指导中心等,潜移默化的建立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发挥其长处,调动其积极性,保证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并长远的传承下去,为祖国未来的兴旺昌盛源源不断的输送合格优秀的接班人。

2.培养工作形式的创新

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校园内得到广泛传播,光靠形式单一的理论教学或者形式化的简单校报广播等形式,根本无法引起个性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90后大学生的关注。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培养工作形势进行创新,一是要突出活动的重点,通过开展专题研究,举行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把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与深化教学改革、中国梦的宣传结合起来,打造主题活动。二是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继承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来的宝贵经验。要想使一种价值观念被广大人民认同,就必须扎根于民族传统,深入研究本民族长期意外价值形成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根基,抛开传统文化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无本之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一不是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④三是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带领,和校报宣传板、网站、广播电台等媒介的宣传,形象生动的战士近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发挥榜样力量,使得大学生自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利用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如微博、微信等平台尽力手机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借这些便利快捷的通信交流方式等将国家政策等传递给学生,对一些谣言进行及时辟谣,引导大学生时刻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3.实践教学的创新

针对过去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教学虚于口号、无法有效开展的现状,以90后大学生个性和追求的独特性,我们在新时代下开展价值观培养工作必须力求将计划和理论付诸于实践,开展更多更精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巩固大学生在校园中建立和培养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实践活动可以分为自身实践和社会实践两部分,对于自己实践来说,广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我校开展的“青马班”,党员值班制、带班制、党员示范岗、党员设岗定责等日常学生活动,不断积累经验,锻炼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将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对于社会实践来说,学校应该做好调查工作,真正了解学生的不足和兴趣等,结合理论,组织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和社会中有条件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企业、机关、部门协调,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使得学生可以经常有效的开展丰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⑤只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感性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向和理想信念。此外,实践活动不仅应该落于实处,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地评估和反馈机制,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及时的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估,找出其中值得保持延续的部分,摒弃不合适的部分,改进不足的部分,进而使得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同时使得整个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优化,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大学校园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的新需求。

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今天,精神世界的富有成为人们新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与推动下,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作为先进性代表的大学校园,责无旁贷的成为青少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落后与不足,针对90后为主题大学生的独特性,如何顺利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创新理论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切实将实践性教学落于实处,而不仅仅虚于口号,建立完整有效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体系,成为新时代高效工作的新挑战和共同的目标。相信通过全体一线的高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打好这话时代的一仗,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文注释

①韩永升.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出国与就业北京日报, 2011(1).

②梅荣正.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③张娜.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化路径[J].思想理论研究, 2013(7).

④张建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6) .

⑤仲兆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SZ1416”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篇6

关键词 五个突出 职业院校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31

"Five Prominent" - Countermeasures Initiativ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Foster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HU Danyang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deology quite a long tim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s to build and achieve the "China Dream" solid found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how to seize the educational work of the "backbone"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concept of the letter, to penetrate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ining work, the author of Zhejiang Construction Educ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working practices, in "Five promin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itiatives to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overall work.

Key words five prominent; vocational college; socialist; core values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关键的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主要包含两大方面,即精神层面、理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被高职学生所认识掌握,行动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在高职学生中得以落脚。对此不同的教育主体,如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受教群体自己层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文仅从职业院校宏观育人工作的角度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1 工作摆位――要突出先行性

我院是浙江省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作为行业与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主体,其价值观状况如何,道德水准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安定文明。当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是学院发展与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那么怎样“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笔者认为首先要在学院人才培养整体工作的摆位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要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开展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工作。德智体美,德为先,教书育人,育为本,切实把以价值观引领为先导内容的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把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学校在机构设置、制度建构、资源配置、文化氛围、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着力体现“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学校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发挥育人作用,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中的方向性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内涵建设,质量提高中的价值凝聚性、价值动力性及价值规范性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格要求,依据社会发展与建设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将“校园人”、“社会人”、“职业人”、“建设人”的培养,将好学生、好公民、好员工的培养融合统一于学院人才培养的方案与目标。

2 教育内容――要突出职业性

教育内容突出职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职业教育、适应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增强高职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根本要求。作为行业背景特别鲜明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我省乃至全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即将从事的职业不仅要求他们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较强的国家意识与人民意识;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为此,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悉心研究行业特点,探寻主流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行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作为多种身份兼容的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契合点。在教育内容的整体设计上要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其重点首先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伟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引导高职生理想信念确立的根基;引导高职学生把国家的奋斗目标,社会共同的价值目标追求内化为自身奋斗目标追逐的动力;将建设从业人员的职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职业价值观、职业精神、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内容作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点内容加以强化,引导高职学生将个体追求的职业目标与社会核心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忠实地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其次要突出日常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对社会成员普适的道德行为要求――“爱国、敬业、诚实、友善”,具体化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并在高职学生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中得以重点体现。把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岗位工作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职业选择,职业情商,职业习惯等教育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重点,融会贯通到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育人工作的各环节。

3 工作方法――要突出渗透性

渗透是职业院校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工作方法。渗透是多维的,融入贯穿的,其着力点首先是顶层设计渗透,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渗透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贯穿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党团建设等工作之中,并转化为高职院校治校执教的基本理念和政策制度,在宏观上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其次是教育环节渗透,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渗透到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融入贯穿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工作之中,并转化为全体教育工作者自觉追求的行动。在育人氛围上形成有利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行为导向和榜样力量。再次是日常生活渗透,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过程总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交往生活、情感生活、党团组织生活、学生社团活动等都是构成学生价值观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践行的主要载体,学校育人工作要有意识地在学生日常的校园生活中赋予其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使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渗透到校园文明公约、学生行为准则、融入到校园精神文明内容建设、寝室文明建设等活动之中,并转化为学生们日常生活理念和生活准则的基本遵循。

4 工作途径――要突出实践性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重要区别,在于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际,行业需求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也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来实现,它应该是由许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承载着的。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德育实践在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德育的实践性及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在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养;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都要以“实践者”的姿态去解决学生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认识问题,悉心研究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途径,构建符合时展趋势,行业发展要求,反映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特点及德育工作规律的德育实践体系,促使高职大学生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主要的建构思路是“五个”结合:一结合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开展实践活动,如以寝室生活为题材,形成“阳光寝室”系列活动,以学习生活为题材,形成“自信自强”系列活动等;二是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改革开展实践活动,如校史展示与观摩,学院精神宣传周、传唱院歌、“我喜爱的教师”评选、德育案例征集、我与学院共发展、创新创业挑战等活动;三结合高职教育管理开展实践活动,如第一课堂德育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德育实践活动;专业实习实训中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及其他育人机构的和场馆的德育实践活动等。四结合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开展实践活动,如:职业认知活动、专业认同兴趣培养活动、职业规划活动、行业发展形势宣讲活动、建设企业人才素质调研活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自豪的高职生形象展示活动、优秀建设人宣传活动等;五结合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开展公益性德育实践活动,如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节能减排活动、绿色建筑科普宣传活动、专业服务建筑民工活动、扶贫帮困支教活动、慈善募捐爱心活动、和谐社区服务活动等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5 工作模式――要突出对接性

高职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都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与岗位针对性,为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成了高职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模式也应突出对接性,建立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校企文化对接为抓手的联合德育模式,把行业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纳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整体规划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生动化,使高职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从国家倡导要求的抽象的理论层面、精神层面,转为生动的社会实践层面;使学生在主流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行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大学生价值观中找到其相通处与契合点;使行业优秀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使学院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现实社会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校企文化对接,也可促进更多的行业企业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质支持、智力支持、活动支持及组织制度保障。结合我院人才培养与育人工作的实践,加强校企文化对接,其重点主要是加强“四个”对接,即加强校企精神文化对接,加强校企制度文化对接,加强校企课程文化对接,加强实训环节的校企文化对接。

参考文献

[1] 刘峥,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1.9.

[2] 刘峥,汤小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篇7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目标,改变了过去政治思想认知的培养,代之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历史教师思索的问题。

下面略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途径。

1. 通过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启迪学生心智 历史人物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将人类历史点缀得绚丽多彩;历史人物的活动,使人类历史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杰出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或体现了爱国主义高尚情操、或表现出追求真理的伟大志向、或彰显严谨求学的认真品德。这既是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源泉,也是丰富学生健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丰富养料。

林则徐的“鸦片一日不除,本大臣一日不回”“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自忠的“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孟子的“威武不能曲,富贵不能淫”。我在教学中适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进行记忆和理解的同时,体会到一种悲壮和崇高的美感,进而联想到:假如我处在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象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从而陶冶学生的品格与情操,启迪他们的历史智慧,达到“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现实世界,引领价值观 教师要提供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平台,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我在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丝绸之路一目时,让学生列举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品和文化现象,有哪些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会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我对丝绸之路的“繁荣”“开放”“和平”“友谊”选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图片主题,启发学生思考:“今天在这条丝绸之路上都在发生些什么?”把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主要物品与今天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平与今天这些地区的贫穷、冲突、战争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入到日常生活与现时世界之中,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现时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和亲切感油然而生,逐渐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现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历史还原于生活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结合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来思考:“今天开发古丝绸之路有何价值?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在师生共同探究得出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繁荣、开放、和平、友谊的大道的结论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繁华的丝绸之路为什么会走向衰落?”如此,就能最大限度的放大历史教育的功能,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关注学情,营造气氛,确立情感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的特点的具体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深度关注学情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在讲授“李鸿章”时,有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刽子手、卖国贼、大奸臣;有学生认为他是一个改革家、出色的外交家,有满腹的冤屈无处申诉。我发现这正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好的切入点,于是,我从学情出发,及时组织了一场小型辩论赛,让不同意见的学生互相争辩。共同观点:李鸿章是地主阶级大官僚,一生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正方观点:所办企业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所创办的近代海军增强了国防实力。两次对外战争求和,均与慈禧太后的态度有关。李鸿章的战争指导思想是消极的但他只是执行者。思想上有开朗的一面,看到了时代的潮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他不能过分苛求。反方观点:所办企业均采取封建式管理,李鸿章又中饱私囊,这些企业不是近代意义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企业,他只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掌握的近代化军队在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没能发挥国防作用。是否增强国防实力,主要不是看装备,而是看掌握军队的认。李鸿章迎合慈禧太后,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是千古罪人,他既是清庭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决策者。思想上与顽固派没有本质区别。在争辩中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最后,学生们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要看他是否推进历史发展,是否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篇8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党的十提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要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原则作了科学的论述。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2014年5月,在纪念95周年讲话中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代中国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重任,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如何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高职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精神和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实践意义,切实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当中,做到思想到位、任务明确、行动落实、过程贯穿、环节衔接、方法创新、效果明显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价值意义,切实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灵魂贯穿于高职院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当中;其次,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践行路径,切实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社会实践的各环节;第三,要认真研究、全面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实质和深刻内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列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常规教育工作当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需求,又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同时面向国际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基础,也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持久动力。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既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使然。

二、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问题。只有技能没有品德,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只有技术没有素养不是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规定: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如何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实、做细、做小,既注重系统性,又注重实效性,既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又避免孤立、片面地理解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我们精心谋划、系统设计。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价值理念、基本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培养目标有要求、人才规格有标准、课程设置有侧重、实施办法有导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实施大纲,是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就等于在源头上、总体上抓住了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心环节和主体脉络,教师实施起来也会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是从课程教学入手。牢牢扭住、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课程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渠道,更是立德树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和道德规范,需要学习灌输、需要体验实践,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就难于达到行为上的自觉、自为。序列化、常规化的课程教学是学生认知、理解、体验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不仅需要理解掌握,更需要身体力行。所以,作为高职院校无论是搞课程改革,还是搞方法创新,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惟其如此,才能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通于公共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的始终,才能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从课程设置入手。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和人文素养课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地位和作用。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课程绝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必须在课程设置和课时量上给予保障。要坚决纠正当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偏重专业课,忽略人文素养、思想品德课等公共课的现象。同时,对所有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上要提出明确要求,切实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堂堂节节的课堂教学中。

四是从构建培育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入手。在环境设施、氛围营造、舆论导向、制度建设上,倡导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理念渗透到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当中。加强宣传教育,深化道德实践,突出以文化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校园文化的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中受到熏染、得到升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是从日常的管理服务入手。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量化为管理服务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天天规范、日日检评,不仅规范学生,也要检评教师。核心价值观不但是一种价值导向,更是一种习惯养成。作为养成教育,不仅需要灌输学习、体验践行,也需要监管评价,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

六是从教师队伍入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评价标准,与师德建设相融合。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者,其所具有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创造条件,充分激发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七是从完善规章制度和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完备灵活的体制机制,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制度保障和体制保障。惟其如此,才能做到德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职责明确、责任到人,部门配合、相互衔接,才能形成系统序列、科学规范的适应新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任务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在实施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几个原则。一是“三推进”原则,即全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教育的系统化、序列化和常态化;二是“三贴近”原则,即坚持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从高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不搞假大空。使学生认识到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种理念精神,更是一种行为习惯、道德境界,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做得好;三是“三位一体”原则,即把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既互相衔接、各司其职,又一以贯之、互不脱节;四是“三结合”原则,即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和职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三、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评价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不断成熟,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具有创新精神等是用人单位恒定的用人标准,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勤俭朴素、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团队精神等品质则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追捧,而这些品质完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基本理念相吻合。所以,作为高职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要在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上下功夫,更要在学生思想修养、道德品质的教育养成上下气力。仅仅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是不全面、不完善的,必须把对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的评价纳入进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所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评价标准,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需要,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任务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立足长远、着眼未来的长期的教育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跃而成,它需要我们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方法,探索新路径、总结新经验,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工作创新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常态。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 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54xs510。

上一篇:跟踪审计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