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7 17:51:17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儿童 龋病 口腔卫生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60-02

为了解大连开发区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情况,以进一步指导口腔卫生教育工作,我科于2009年10~12月期间到大连开发区6个幼儿园随机抽查36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及口腔卫生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0~12月期间到大连开发区6个幼儿园随机抽查360名3-5岁学龄前儿童其中,男160名,女200名。

1.2 方法

本调查大连市开发区医院口腔科医师实施,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标准,在自然光下采用口镜、5号探针进行口腔检查,辅以问诊。参加调查的医生在调查之前先进行培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可靠度优。

1.3 检查内容

1.3.1 患龋情况 指标为龋均、患龋率。

1.3.2 口腔卫生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询问受检儿童及其家长并填调查表,包括刷牙习惯及方式、饮食习惯、牙齿治疗就诊记录

2 结果

2.1 患龋情况 360名学龄前儿童,患龋病者226名,总患龋率为 62.77% ,龋均3.14 (见表1)。

表1 龋病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2.2 龋齿患儿及家长的问卷结果

360名患龋病儿童中90名儿童无刷牙习惯,所占比例为25% ;在饮食习惯方面,360名儿童中有120名儿童每天有饮酸性饮料或含糖饮料,所占比例为33.33 %。

3 讨论

龋病是人类广泛流行的一种慢性疾病,不分民族、地区、年龄、性别均可发病,龋病不仅使牙体硬组织崩解,破坏牙体的完整性,如再向纵深发展,尚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颌面部一系列病变,对人体健康危害甚大。对于3~6岁儿童而言,口腔卫生保健无法得到保障,难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饮食习惯方面,酸性饮料及含糖饮料的致龋作用在孙雷华和饶美如的《饮料、牙酸蚀与龋病》中做过研究,其对牙齿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在我们开展的爱牙运动和口腔卫生宣传及龋病防治工作中,要加强对此宣传与指导。

从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龋病也是本地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1]。在儿童不同性别之间的龋病发作无明显差异性。本组调查中平均患龋率为62.77%;龋均为3.14 。与资料的调查结果:患龋率为71.29%,龋均为3.88相比[3],患龋率、龋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了口腔卫生宣教,提高了家长和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有关。

我们在幼儿中用临床检查区分出龋病的高危组和低危组,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个儿童建立口腔保健卡,制定口腔卫生保健的指导计划,采取相应的防龋措施;对需要治疗的儿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确定定期检查的间隔时间和要求,得到了良好反应。

从口腔卫生状况与患龋率的关系来看,口腔卫生良好者患龋率明显低于口腔卫生一般(p

针对学龄前儿童患龋较早、患龋较高的状况,应强调尽早采取防治措施,因为3岁年龄组患龋率和龋均已经较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家长应重视儿童乳牙龋病。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后应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乳牙龋病的危害,从思想上重视儿童的口腔健康。龋病高危人群的控制。(2)应在幼儿园开展龋病筛检,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积极的防治措施,控制这些高危人群,则能较大程度减少龋病的发生,从而较大幅度地降低龋均。(3)氟化物的应用,氟化物与龋病的关系现已明确,可在幼儿园定期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涂氟等局部或全身应用氟化物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儿童乳牙龋应该成为今后口腔预防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儿童以及家长关于乳牙龋知、信、行的教育,加强健康教育项目的监测与评估;提供更多更好的能为广大家长和儿童普遍接受的保健项目,尤其是在卫生服务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做到早期检查、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控制儿童龋病的流行,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3-168.

[2]周春泉,梅银娥,卢秀兰.623名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9):573.

[3]沈阳市5375名3~6岁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2006, 15 (6):596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乳牙;龋病;患龋率

[中图分类号] R473.78;R7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29-04

我国学龄前儿童存在患龋率高、口腔健康行为养成率低的现象[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全国5岁儿童患龋率为66%,龋均为3.09。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龋病的有力保障。而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理念可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2,3]。本调查选择杭州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研究对象分别是主城区儿童和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儿童,分别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和家长口腔健康教育,并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在杭州市两所公立幼儿园:一所位于主城区,抽取124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7 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抽取137名儿童,其中男童64名,女童73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2016年3月对这两所幼儿园再次进行口腔龋病检查,主城区幼儿园共抽取123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6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共抽取122名儿童,其中男童60名,女童62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两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检查项目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记录[4]。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分别记录乳牙龋坏牙数(decayed teeth,dt)、乳牙因龋缺失的牙数(missing teeth,mt)、乳牙因龋充填的牙数(filling teeth,ft)。计算乳牙龋均(人均乳牙龋坏、因龋缺失及因龋充填的牙数,dmft/受检人数)、龋补充填比[因龋充填的牙数与患龋牙数及因龋充填牙数总和的百分比,ft/(dt+ft)×100%]和患龋率(患龋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比)。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前统一诊断标准,4名检查者经过标准一致性实验,Kappa值均>0.8,并且由高年资医师负责质量监控。两所幼儿园检查均由同一批医生完成。

1.2.3 健康教育方法 针对幼儿家长和老师开展持续一年幼儿口腔知识讲座,每月一次,每次20 min,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内容涉及(1)胚胎期乳牙恒牙的发育;(2)乳牙的重要性;(3)龋齿是怎么发生的;(4)为什么要刷牙?何时开始刷牙?(5)正确的刷牙方法;(6)乳牙龋齿的危害;(7)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8)乳磨牙窝沟封闭的意义;(9)甜食与龋齿的关系;(10)如何让宝宝爱上刷牙;(1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12)正确的口腔保健理念等。每月举行一次幼儿刷牙比赛;给家长发放口腔健康知识小册子及折页等宣传资料,教室内张贴爱牙刷牙宣传画,组织儿童观看爱牙刷牙动画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乳牙龋指数用dt、mt和ft表示。群体患龋情况用龋均和患龋率表示,龋补充填比表示乳牙龋得到治疗的情况。

2.1 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患龋率及龋补充填比比较

口腔健康教育后与之前相比,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t=0.023,P=0.037)和患龋率(χ2=8.569,P=0.024)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7,P=0.01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P>0.05),仅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P0.05),龋补充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dt、mt、ft及构成比比较

两所幼儿园儿童在健康教育后,龋齿均数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杭州市伤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失、补人数百分比及构成比比较

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乳牙龋坏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3,P=0.041);因龋乳牙缺失人数百分比持平。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龋齿充填人数百分比明显上升(χ2=6.875,P=0.03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上升不明显(P>0.05)。健康教育前,两所幼儿园d、m和f人数及构成比无差异。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的ft人数和构成比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χ2=6.214,P=0.023)(表3)。

2.4 杭州市两所幼儿园性别对乳牙龋均及患龋率的影响

两所幼儿园男女生龋均及患龋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龋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危害巨大。由于乳牙髓角高,髓腔大,根管粗,一旦龋病累及牙髓腔,牙髓病会快速发展形成根尖周病变[5],引起根尖周组织的肿胀,疼痛,患儿不能咬合,对进食和消化均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儿童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6]。长时间未受到控制的根尖周病变甚至可能引起儿童颌骨和牙弓的发育异常,导致恒牙列萌出后牙列不齐,给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均会带来负担[7]。但家长常常认为乳牙总是要换的,忽视乳牙龋坏的危害[8]。因此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引导和监督[9,10]。有研究表明家长让儿童越早开始刷牙并坚持早晚刷牙,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其防龋效果越好[11]。本研究针对杭州市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儿童家长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口腔保健知识、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的护牙爱牙理念、乳牙的重要作用等,以期提高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进而引导学龄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探讨其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的影响。

本调查结果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健康教育前、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低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但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家长经过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了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能够正确认识乳牙的重要性,关注幼儿的口腔卫生健康,引起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改变,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目前,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的健康教育活动不多,重视力度不够,因此建议政府重视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12,13]。口腔健康从娃娃抓起。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应制定合理的计划,纳入常规,并扩大范围到社区[14]。

本次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均高于主城区幼儿园,而龋补充填率却明显低于主城区幼儿园。且在口腔健康教育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乳牙龋补充填率并无明显改变。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父母多为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口腔保健意识欠缺,收入相对有限,对子女口腔健康的投入欠缺。由此可见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口腔健康教育接受度、对口腔疾病状况的重视度以及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投入度均与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情况相关[15]。

对乳牙龋均构成比和乳牙龋失补百分比深入分析表明,健康教育后,患龋牙齿均数依然占据较高的比例,因龋缺失牙齿均数比例较低,但龋补充填比依然不太理想,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幼儿园。这提示虽然健康教育后学龄前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家长对乳牙龋坏的危害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杭州市的儿童龋病防治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的推进。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失牙人数的下降表现缓慢,但龋齿充填人数的变化可以出现的更早。对儿童家长应进行持续不断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继续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把口腔卫生知识教育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参与。对经济困难家庭政府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改善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情况[16]。

有关性别与龋病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大多数调查显示乳牙患龋率男性略高于女性[17],但本次调查中男女儿童患龋率与患龋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部分省市调查结果一致[18,19]。

本研究表明,对幼儿园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增进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是督促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可改善儿童患龋状况的有力措施,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及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更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20]。

[参考文献]

[1] 陈玲,张忠良. 2299 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J]. 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 Miller E,Lee JY,DeWalt DA,et al. Impact of caregiver literacy on children's oral health outcomes[J]. Pediatrics,2010,126(1):107-114.

[3] Vann WF Jr,Lee JY,Baker D,et al. Oral health literacy among female caregivers:Impact on oral health outcomes in early childhood[J]. J Dent Res,2010,89(12):1395-1400.

[4]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5] Theocharopoulou A,Lagerweij MD,van Strijp AJ. Use of the ICDAS system and two fluorescence-based intraoral devices for examination of occlusal surfaces[J]. Eur J Paediatr Dent,2015,16(1):51-55.

[6] Llena C,Leyda A,Forner L,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early carious lesions and diet in children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caries[J]. Eur J Paediatr Dent, 2015, 16(1):7-12.

[7] Horowitz AM,Kleinman DV,Child W,et al. Perspectives of maryland adults regarding caries prevention[J]. Am J Public Health,2015,105(5):e58-e64.

[8] 白云洋,张笋. 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43-345.

[9] 翁金龙,凌广慧,徐天婷,等. 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 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的影响[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4):193-195.

[10] Ghazal T,Levy SM,Childers NK,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childhood caries incidence among high caries-risk children[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15, 16(2):317-326.

[11] 张媛媛,石兴莲,程华刚,等. 遵义市城乡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439-4441.

[12] 慧兰.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零食行为现状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14-415.

[13] 李香君,周志江,吴贤清. 不同年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691-692.

[14] 马艳艳,张轶勋,张瑞,等. 朝阳区托幼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健康教育人员现状调查.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498-500.

[15] 蒋琳,庄庆明,王金华,等.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调查[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5):472-475.

[16] 唐琪,王维倩,杨宇,等. 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恒牙龋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278-280.

[17] 李克增,李雪,胡德渝,等. 780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70-72.

[18] 林居红,刘桥,王金华,等. 重庆市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2):220-222.

[19] 李秋忠,曾晓娟. 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511-512.

[20] 吉雅丽,王志刚,孙经,等. 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6岁留守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6):844-846.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 儿童; 龋患; 调查

[中图分类号] R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89-02

龋病是危害人类最广泛的口腔疾病,尤其是儿童龋患率日渐增高[1-3]。为此,我们对云县3~7岁儿童龋患情况进行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调查对象为3~7岁儿童,分别来自5所幼儿园的儿童。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均为口腔科医师,采用自然光检查,检查器材为口镜、摄子、探针,按WHO龋病调查标准,第一作者始终参与。

2 结果

患龋率、龋均、患者龋均与年龄有关系。见表1。本次调查2000人总患龋率87.00%,龋均6.13%,患者龋均7.05%,在各年龄组中患龋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龋患牙中以乳磨牙最高。见表2。

3 讨论

本调查可见龋病是本县3~7岁儿童的口腔常见病、多发病,虽然他们的饮食以大米及杂粮为主,只有少数儿童有食甜食和精细食品的习惯,本地区患龋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儿童口腔卫生极差,有的儿童根本就从不刷牙,更谈不上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有的家长认为乳牙要替换掉,不需要保护及治疗。抽查的2000人中只有105人做过牙充填治疗,可见龋病在本地区不被重视,缺乏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细食物的普及、食糖量的增加,如果不加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龋坏情况必将进一步严重。

本次调查的2000人中,有1250人的第一、二乳磨牙及1220人II II II为残根,有105人的第一恒磨牙为残根或残冠,大部分患者口腔健康情况极差,龋齿在各牙位的分布,从多至少依次为 VIV、VIV、II、I、III、III、II、II,II比I排名前的原因主要是I到7岁时大多数儿童已替换,此排列与全国龋患乳牙排列顺序有一定差别[4]。有的家长误认为第一恒磨牙也要替换,直接影响对其的治疗,可见龋病的防治工作应从儿童抓起,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应消除群众中认为“乳牙是要替换,不需要治疗”的错误思想,使人们对乳牙有正确的认识,在儿童龋病治疗中应抓住儿童口腔的生理情况,在胎儿期补足钙、磷及多种维生素,婴幼儿期注意口腔卫生、学龄前期学会正确刷牙,医务人员要宣传到位,要家长和学校老师配合宣传和执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口腔卫生保健宣传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局限于市区较多,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保健牙刷、含氟牙高的推广使用,使大多数儿童能自觉接受,并学会正确刷牙;我们还应在低年级学生中进行第一恒磨牙的窝沟封闭工作,有效地防治点隙沟龋。

这次调查结果启示我们,作为基层医院口腔科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的医疗保健责任和社会责任都是非常艰巨的。

[参考文献]

[1] 陈明,彭胜,闰军,等. 宁波市城区1160名幼儿园4~6岁年龄段乳牙患龋及分布情况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8,112.

[2] 李菁,韩子亮,王先君,等. 内蒙古达拉特旗994名汉族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6,14(4):328-329.

[3] 罗池华,冼珊红. 洪湖市湖区6-14岁儿童龋病调查[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9):569.

[4] 杨茜,刘音. 580名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因素分析报告[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1):702-703.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龋齿;患病率;龋失补指数;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65-02

龋病是儿童少年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WHO将其与肿瘤、高血压并列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三大常见病。笔者分析了2000-2005年山东省中小学生龋患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2000年和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方案》要求,随机抽取7,9,12,14,17岁5个年龄组学生。2000年各年龄组检查人数为:7岁960人,9岁953人,12岁1 012人,14岁1 033人,17岁1 047人;2005年各年龄组检查人数为:7岁687人,9岁716人,12岁706人,14岁677人,17岁738人。

1.2 方法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测试细则要求,由口腔专业人员检查,记录乳牙龋、失、补(d,m,f)和恒牙龋、失、补(D,M,F)个数。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包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龋患情况 2005年城乡7岁儿童乳牙龋患率分别为69.57%和69.30%,9岁儿童乳牙龋患率分别为65.63%和68.13%;12岁恒牙龋患率分别为30.64%和20.56%,14岁为33.33%和26.00%,17岁为35.01%和34.63%。2005年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乡村7岁、9岁及城市9岁儿童乳牙龋患率均有明显下降(P<0.01),乳牙龋均有所下降,见表1。12,14,17岁青少年恒牙龋患率城市均无明显变化(P>0.05),乡村也只有12岁组明显下降(P<0.01),见表2。

2.2 龋齿充填率 虽然城乡7岁和9岁乳牙充填率都有了明显提高(P<0.01),但绝对水平仍然很低,尤其是乡村还不到3%(表3);恒牙充填率城市12岁明显下降,17岁明显提高,乡村各年龄均无明显变化(表4)。总的来说,学生龋齿还处于高患病率、低充填率的状态,口腔保健水平较低。

3 讨论

龋齿是儿童少年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势必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发展还会引起牙髓炎、根周脓肿、齿槽溢脓、脓瘘和颜面蜂窝组织炎等,影响健康和颜面正常发育。季成叶[1]报道12岁儿童个体的发育水平主要与乳龋有关,乳龋牙数越多,个体的发育状况越差。笔者研究也发现,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与乳龋的关系,总体上呈现无龋对照组>乳龋全补组>部分龋补组>乳龋未补组[2]。

龋患率和龋均只是反映群体龋齿流行和严重程度的指标,而龋补率才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事实上人们对龋补率这一指标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一些发达国家龋补率已达85%,而我国大部分省市12岁恒龋补率不足20%,乳龋补率不足10%[3]。说明口腔保健基础薄弱。乳龋补率远远低于恒龋补率,与我国民间轻视乳龋矫治及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有关,如89.83%的家长认为乳牙早晚是要替换的,即使患了龋齿也没有必要充填[4]。山东省学生口腔保健水平较低,表现在高龋患率和低充填率2个方面,以7岁儿童为例,2000年全国平均乳牙龋患率为59.62%,山东省高达76.40%。上海和北京市儿童的乳牙充填率已达到30%以上,山东省仅为7.33%。山东省儿童龋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加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制定科学的综合防治规划,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儿童少年身体健康。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氟离子导入;儿童;龋齿;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66-01

龋齿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预防的疾病之一,其是指牙齿硬组织发生脱钙,牙釉质和牙本质发生崩解,好发于儿童,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其发病与患儿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口腔中细菌结构以及牙齿的结构与排列等密切相关[1]。幼儿园是儿童比较集中的场所,学龄前开展儿童龋齿预防对于降低龋齿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2]。为研究“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课题选取2008年1月-2013年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幼儿园1400名儿童,采用“氟离子导入”法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所幼儿园共14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6名,女654名,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未使用过“氟离子导入”预防龋齿。

1.2 治疗方法

使用南京医科大学生产的NF-Ⅱ氟离子透入仪,该仪器的一个端口为能够握在手中的电极棒,另一个端口为连接口模的电夹,使用四节1号电池,配制1%氟化钠溶液,现配现用,一次性口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科保健医生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口腔患龋情况进行检查,10儿童为一组,可同时进行检查,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选取不同型号的口模,饭后0.5h清洁牙齿后,将口模放入儿童的口中,使儿童闭口轻咬其下颌牙列,将上下牙都存入口模槽之内,然后手握电极棒,接通电源,电流为0.3 mA,10名儿童可将电流调至3mA,每组治疗时间为3min,设置计时装置,到时自动关闭电流开关,然后取出口模。每年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必须超过2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2012-2013年份儿童患龋齿发生率降至30.07%,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显示氟是人体促进人体骨和牙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适量补充氟对于预防龋齿以及儿童生长具有重要作用[3]。临床研究显示正常生活饮用水的氟浓度应控制在0.6-0.8mg/L最为适宜,可有效降低牙均和龋齿率。因此对于低氟地区,采用适当的补氟措施是极其必要的[4]。“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机制是在氟离子透入仪直流脉冲电流的作用下,氟化钠电离出氟离子,透入人的牙体组织形成氟磷灰石,可有效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增强对口腔微生物的抵抗力,使牙齿表面不易被侵蚀;同时可有效抑制口腔的乳酸杆菌,抑制致龋菌发生糖酵解,从而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5]。王利芝研究[6]报道显示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从1岁起开始直线上升,6岁儿童的乳牙龋齿率可超过80%, 7-8岁达到高峰,每名儿童的平均龋齿数较高,目前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因此预防儿童龋病应重点放在学龄前儿童,儿童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幼儿园应开展集体的防治龋病工作,保健机构应定期进入幼儿园进行口腔保健以及防治龋齿相关知识的宣传,使患儿了解并适当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儿童患龋齿发生率从2008-2009年份的61.64%降至2012-2013年份的30.07%,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充分肯定了“氟离子导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总而言之,“氟离子导入”方法治疗龋齿无创伤,可避免交叉感染,且安全性较高,工作效率较高,适用于幼儿园儿童群体的防治,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竹芳. 学前儿童氟离子透入法预防儿童龋齿五年回顾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2):1015-1016.

[2] 黄小伟.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的作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12): 730-173.

[3] Kamila, Plutzer, A John, et al. Reassessment at 6-7 years of age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itiated before birth to prevent early childhood caries[J]. 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12,40(2):116-124.

[4] 何苗,殷忠平.应用氟化泡沫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8(6): 168.

[5] 田亚光,廖天按,谢奇.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33):4701-4703.

[6] 王利芝.健康教育与儿童龋齿患病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 10) : 106-107.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 儿童;龋齿;调查

口腔卫生保健对于儿童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文明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但同时儿童龋齿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增高,逐渐成为威胁儿童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儿童龋齿病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为了了解侯马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病的患病情况以及患龋齿病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儿童龋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调查对我市部分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体检及相关情况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6月到10月侯马市五所幼儿园到门诊进行体检的3-6岁儿童(排除其他口腔疾病)580名,其中男性298名,女性282名。最小年龄3周岁,最大年龄6周岁。

1.2 方法 由口腔专业医师和儿保科专业医师共同对入选儿童进行检查。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平面口镜、牙镊、探针等辅助工具对入选儿童口腔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同时记录其性别、年龄患龋数、龋齿位置等。

1.3 诊断标准 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1]龋齿诊断标准为:无填充体也无龋坏征象的完整牙为健康牙。在龋洞形成前阶段及其他类似早起龋齿的情况,在诊断不可靠的情况下不作为龋坏。在有下列缺陷而缺乏其他阳性症状时为健康牙。1、白色或白垩色斑点;2、用CPI探针无软化的着色或粗糙的斑点;3、釉质的点隙或窝沟着色,但无明显的釉质下前行破坏,或用CPI探针探诊沟底或洞壁无软化征象;4、中到重度氟斑牙釉质色暗、有光泽、质硬、有小凹陷;5、根据分布或病史,以及触诊、视诊观察为由磨损而造成的病损龋齿:点隙窝沟或光滑面有明显龋洞、釉质下破坏、可探及底部发软或洞壁有龋者,要用CPI探针证实面、颊舌面龋坏,可疑龋不算龋。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所得到的记录资料均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患龋率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580名儿童中,男性298名,女性282名。总患龋人数为83名,占总调查人数的14.31%,其中男性儿童占8.45%,女性占5.86%。男性患龋人数为49名,占男性总数的16.44%;女性儿童患龋人数为34名,占女性调查总数的12.05%。同性别比男性中患龋率大于女性。详见表1.

2.2 不同年龄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580名学龄前儿童按照年龄分为3岁、4岁、5岁、6岁,患龋人数分别为14名、23名、22名、24名,相同年龄儿童患龋率分别为9.33%、14.02%、16.67%、17.91%,以6岁的儿童患龋率最高,(19.23%),3岁儿童患龋率最低(9.33%)。不同年龄患龋儿童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3岁、4岁、5岁、6岁分别为2.41%、3.97%、3.79%、4.14%。男性中患龋率同年龄比较6岁为最高,患龋人数为12名,患龋率为20.59%,3岁为最低,患龋人数为8名,患龋率为10.26%。女性儿童痛年龄比较6岁为最高,患龋人数为10名,患龋率为15.15%,3岁为最低,患龋人数为6名,患龋率为8.33%。详见表2。

3 讨论

儿童龋齿的致病因素包括致龋细菌、食物因素、牙齿的易感性等多种原因。口腔的温度、PH值、营养等环境给口腔中种类数量繁多的细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致使龋齿病的发生。由于儿童普遍喜好较甜的食品,所以儿童的食物糖类含量较多。口腔中残留的糖类不但能给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其分解后产生的酸性产物会侵蚀牙齿使牙齿中的无机矿物质溶解使得牙齿脱矿,这些因素均易引起龋齿的发生。另外,牙齿自身的钙化以及排列与自身体质,营养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自身体质不好,营养摄入特别是矿物质不足等均导致牙齿的结构疏松,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形成龋齿。[2]据报道,口腔中的唾液成分与龋齿发病率也有一定关系,尤其与口腔中唾液流量、流速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流速快有助于冲洗牙菌斑和实物残渣,降低牙面上的酸性产物,减少龋齿的发生。[3]

本次调查显示580名儿童中患龋齿病的儿童86名,占调查人数的14.31%,其中男性患龋齿病人数为49名,患龋率为16.44%,占总调查人数的8.45%;女性为34名,患龋率为12.05%,占总数的5.86%,男性患龋率高于女性,这与马引凤对阳泉市城区儿童龋齿病调查情况相似。[4]但是低于袁慧明报道的总患龋率55.7%,以及男性中患龋儿童患龋率的56.1%,女性中的55.3%。[5]本次调查患龋率在性别之间以及年龄之间比较P>0.05差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与省内报道情况一致。[6] [7]本次调查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儿童占一定比例,而且大多不是独生子女,而本地儿童独生子女较多。而且调查中发现女童在卫生方面普遍比男童要好。这可能是造成男女患龋率差别的主要原因。而对于患龋率各地之间患龋率的差异可能与调查人群的选取,样本量的大小以及各地生活习惯的不同、教育水平差异、牙齿保健意识等因素相关。本次调查选取尧都区五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入托前以及入托后到学龄前进行体检的儿童进行调查,在样本人群以及样本含量上有所差别。其次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带来饮食等的差异,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卫生习惯就会有所影响,对牙齿的保健意识等之间的差异,各地之间患龋率以及性别之间的差异就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家长及儿童的保健意识。

在不同年龄之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患龋率3-6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率逐渐为9.33%、14.02%、16.67%,呈逐渐增长趋势。所调查的儿童各年龄段患龋儿童数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也为6岁最多(4.14%),其次为4岁、5岁、3岁,分别为43.97%、3.79%、2.41%。在本次调查中发现6岁开始坚持刷牙的儿童占6岁儿童总数的42%,而5岁以下儿童虽然不同数量的在坚持刷牙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刷牙,但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均在8.05%左右。这可能与家长受教育程度,以及各自生活习惯的不同等有关。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儿童卫生保健重视,患龋率大体上在逐年下降。

龋齿病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治疗还可以引起牙龈炎、根尖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龋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卫生是预防龋齿病发生的基础。有报道称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对预防乳牙龋齿发生有重要意义。[8]科学的饮食可以有效预防儿童的营养不良,抵抗力低等,从而降低龋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细菌的滋生,很好的去除牙菌斑,有效预防龋齿病的发生。由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家长及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的教育,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减少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WHO: 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 2th Edition Geneva,1977.

[2]缪佳,曲滨鹏.某幼儿园3-6岁幼儿龋齿情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

[3]黄继芳.儿童龋齿病综合分析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3).

[4]马引凤.阳泉市城区2-6岁儿童龋齿情况调查.临床医学工程[J].2010,17(10).

[5]袁慧明.幼儿园儿童乳牙龋齿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4).

[6]马引凤.阳泉市城区2-6岁儿童龋齿情况调查.临床医学工程[J].2010,17(10)

[7]郑方圆,尚冯清,杨越等.山西省5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与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1).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 儿童龋齿 病因 预防对策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为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龋齿如不及时治疗,除引起患牙疼痛,咀嚼不便外,进一步发展可致患牙丧失,影响儿童的消化能力,有时还可能引发牙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等疾病;龋齿的继发感染还可能形成病灶,导致或加重风湿热、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66.0%;12岁年龄组儿童,恒牙患龋率28.9%;可以看出,我国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虽较以前有所下降,但仍然较为严重;调查结果也显示,两个年龄组龋齿充填比率都很低,5岁3.3%,12岁11.2%,提示家长对龋病的治疗重视不够。因此,防龋工作应从小抓起,重在预防,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治助防,以防促治”的指导思想。本文仅就儿童龋齿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儿童龋齿的预防对策。

病因分析

主要因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是目前大多学者普遍认同的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也称“四联”因素:①细菌:细菌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龋齿的细菌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②食物: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糖类食品是致龋的重要因素。食物中如含糖量过多,为细菌生长提供了充足能量。如果口腔中糖类食物残渣积蓄过多过久(如不刷牙、睡前吃糖),则可加速上述过程。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此外,饮食提供牙齿发育的必要营养,也为龋齿发病创造了重要条件。③宿主:(例如牙齿、唾液等)牙齿的结构、形态和位置对龋齿形成也有明显作用。临床中经常可以发现,牙列不齐、牙齿咬面的窝沟过深、牙缝过大等,很容易使细菌和食物残屑滞留在牙齿上,不易清除,容易诱发龋齿。国内外口腔学专家认为,含氟量过低的牙齿抗龋性也低。年轻恒牙和乳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患龋齿的比例较高。此外,唾液在龋齿的形成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唾液是牙齿的外部环境,对牙齿有着缓冲、洗涤、抗菌或抑菌等重要作用。量少而稠的唾液很容易造成食物滞留,进而诱发龋齿。与此相反,量多而稀的唾液则能够较好地洗涤牙齿表面,从而减少细菌和食物堆积,也就不易致龋。④时间:龋齿的形成,上述3种因素必须要有足够时间进行相互作用才能达成。若口腔内细菌和食物残屑积蓄过多过久,可加速龋齿的形成过程。

社会因素:①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常为龋齿的发生提供条件。儿童未养成口腔清洁习惯,口腔环境差,则细菌易于滋生,容易诱发龋齿;爱吃甜食、睡前吃糖、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患龋率增高。②防龋意识淡薄或偏差:家长或儿童防龋意识淡薄,认为坏几个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未能自觉采取各种防龋措施,致龋齿发生;亦有些家长防龋意识有偏差,尤其是对待乳牙患龋,认为终究要换牙,即使患龋也没有关系,对防龋工作及龋齿的治疗未予足够重视,致龋齿发生或龋病加重。③防龋知识缺乏,未能有效防龋:由于防龋知识来源不足,有些家长或儿童虽然知道龋齿的危害,但防龋做法不当,如以不正确的“横刷法”刷牙,选用不合理的牙膏、牙刷等,虽然表面上似有洁牙行为,但因刷不净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未能达到有效防龋的效果。针对以上病因,龋齿的预防应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预防对策

保持口腔卫生,减少或消除牙菌斑口腔不洁,细菌滋生是龋齿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效洁牙,防止牙菌斑形成是预防龋齿的关键。应教育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漱口和刷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清除口腔内的大部分细菌。一般来说,幼儿从2.5~3岁起就应该开始学习刷牙,早晚各刷1次,每次3分钟。不能自行洁牙的幼儿,家长可用柔软的毛巾或绒布帮其擦洗牙齿。刷牙时要使用正确的方法,简要总结如下:“下牙由下往上刷,上牙由上往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到,咬合面上来回刷”。另外,应该特别注意牙刷的选择,不同年龄的儿童应选用与年龄相符合的儿童保健牙刷,不宜选用成人牙刷。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或控制糖类的摄入:家长及学校应合理安排儿童膳食,保证儿童营养摄入均衡,尤其对牙齿发育有益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应充分供给;对牙齿健康不利的糖果、糕点等甜食应减少或控制供给;对有利于清洁牙齿、且不易发酵的粗糙或纤维性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应鼓励儿童摄入。此外,应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少吃零食、不偏食、睡前不吃糖等。

增强牙齿的抗龋性:除饮食中提供钙、磷、维生素等促进牙齿钙化外,尚可通过各种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含量,增强其抗龋性。比较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氟化法有:饮用水氟化法、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不过应注意不管何种氟化法防龋,均应在低氟区使用,且应注意氟剂量的控制,以免发生氟斑牙。近年来有报道显示,在一些地区开展多种氟化法防龋已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据测,茶叶中含氟较高,常喝茶水,或用茶水漱口,不仅能除污解腥、抑菌消炎,还能起到护齿功效。

保证或促进唾液分泌:为保证牙齿良好的唾液环境,应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以利于唾液的产生,对于任何可引起唾液分泌减少、唾液成分、性质改变的疾病均应予以积极治疗。

积极开展防龋卫生宣教:在家长及儿童中大力开展防龋健康教育,对保证防龋工作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组织防龋知识讲座,发放资料、画册等科普读物,广播、电视、网络教学,开展健康咨询、牙科义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普及防龋知识,提高人们的防龋意识,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方式,纠正防龋意识偏差,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切切实实地抓好儿童防龋的各个环节,做到行之有效地降低龋齿的发病率,保证和促进儿童牙齿及身体健康。

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定期口腔检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到幼托机构和中小学进行健康体检,或建议儿童每半年或一年到正规医院口腔科看一次牙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降低龋齿的发病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降低龋齿的发病率,以确保儿童牙齿及身体的健康。 总之,龋齿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复杂的因素,只靠某种单一的预防方法是不能完全预防新龋发生的。因此,应该针对龋齿的发病因素做好综合预防。同时,还应注意防治结合,既要防止新龋发生,又要对已发生的龋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确保儿童牙齿及身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卜丽娟,许靖.乳牙患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9):93-94.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总结篇8

口腔科在医院及科室总体规划指导下,提升创新理念,突出特色,认真开展医德医风及行风建设、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提高质量。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德医风及行风建设方面

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强化的教育和管理,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落实医院卫生系统关于药品、器械购销回扣、开单提成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加强口腔科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医院及口腔系工作的相关规定制度。

二、社会公益服务

继续在我区开展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活动,全科人员共同参与,利用节假日,夜间休息时间为全市适龄儿童免费口腔检查和实施窝沟封闭。关注我市留守儿童口腔健康,深入到学校,为这些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

三、医疗工作

1、病房工作:治愈好转率、药品费用比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DDD、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率、成份输血率、病历出科甲级率均达标。

2、门诊工作:①、牙种植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②、开展富血小板生长因子在口腔中的应用③、热牙胶根管充填技术得到广泛开展。③、牙周病规范治疗,特别是牙周外科手术逐步开展。④全面推进舒适无痛牙科的理念,特别是儿童牙科,获得良好效果。

四、教学工作:完成2400个课时的教学工作,无教学事故。

五、科研工作:较薄弱,申报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未获通过。、特别是高级别论文少。

上一篇:幼儿园革命传统教育教案范文 下一篇:公路路线设计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