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05 11:35:57

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

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篇1

关键词:体育特色小镇;PEST分析;海南

海南省地处我国南端,陆地面积3.54万km2,海域面积却达到约200万km2,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热带气候资源与自然资源,还具有岛屿、山地、河流、热带雨林、温泉等特色鲜明、相互融合的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在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中,海南省政府也提出要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环境、最大的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等资源优势,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采用“体育旅游化”“融体于旅”等“体育+”模式发展路径,促进体育、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打造体育特色小镇。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究竟如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访谈法和PES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宏观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社会环境、宏观技术环境等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体育、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的融合发展,完善体育特色小镇的理论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一、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概述

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从此,特色小镇的建设正式成为城镇化建设浪潮中的焦点,“特色小镇”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体育特色小镇。2017年8月,海口市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和三亚市潜水及水上运动特色小镇等96个体育特色小镇项目被列为第一批体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正式拉开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序幕。2017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指出,2020年在《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中确定建设海口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儋州海花岛海上运动休闲小镇、澄迈智力运动产业小镇、琼中山地民俗运动旅游小镇、万宁冲浪小镇、万泉河水上运动风情小镇、和乐龙舟渔家小镇、琼中足球小镇等[1]。可见,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是一种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新思路。

二、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法就是指从外部宏观环境中的政治(Politics)环境、经济(Economy)环境、社会(Society)环境、技术(Technology)环境等方面,对研究对象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一种方法[2]。在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采用PEST分析方法对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影响,从而对促进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一)宏观政治环境

宏观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相关产业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外部环境因素。自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筹备创建体育特色小镇,海南省等也启动实施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培育工程(见表1)。2020年《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确定建设海口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儋州海花岛海上运动休闲小镇、澄迈智力运动产业小镇、琼中山地民俗运动旅游小镇、万宁冲浪小镇、万泉河水上运动风情小镇、和乐龙舟渔家小镇、琼中足球小镇等。海南一直处于全国关注的焦点,并再一次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2015年海南省政府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为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指明了方向。2017年9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推进休闲运动小镇建设。由此可见,海南省政府对省内体育特色小镇的定位、创建、标准、申报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设要求与建设标准,也从土地、资金、产业、人才、设施等方面提供了保障措施,助力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

(二)宏观经济环境

本文主要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海南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局。从国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海南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79元,广东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14;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海南省生产总值5308.94亿元;从市场需求来看,2019年海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为831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57.80亿元。体育旅游产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71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605亿元,增长率达到15.01%。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多,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渐升级,“体育+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而成的体育特色小镇也越来越得到认同,因而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不管从总量来看还是从人均来看,海南省经济总体规模都有大幅提升空间,这也就是制约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一个因素。2017年6月,海南省人民政府颁布《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基金设立方案》,设立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基金,基金总规模200亿元,为培育特色产业小镇,搭建了统筹规划平台,吸引了多方社会资源参与建设运营,发挥了投贷联动作用。2019年海南省财政厅安排乡村振兴及百镇千村建设相关资金11.3亿元,用于332个美丽乡村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和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海南省政府对体育特色小镇不仅做了宏观的方向指导,还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这对海南省省内运动休闲小镇的发展和资金运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宏观社会环境

本文主要从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年龄结构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外部宏观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从人口规模来看,通过查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海南省常住人口约1008.12万人,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省外落户海南的人口激增,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从游客构成来看,海南省接待国内游客8167.61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43.59万人次。从国际旅游岛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政策的实施,海南省坚持以旅游产业为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增强,旅游产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旅游产业等经济指标多年来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状态,必然为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建设增添动力,提供发展所需要的条件。运动项目是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项目的丰富度和差异度决定了前来旅游的游客逗留的天数,也决定了游客在当地的消费水平。目前体育特色小镇开发、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构建完善。

(四)宏观技术环境

本文主要从相关产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外部宏观技术环境进行分析。从新技术来看,在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为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更新的信息数据,对游客的服务也更加便捷,能够帮助相关决策部门和相关企业及时快速应对,避免目标定位不准确、规划失误,避免现有资源浪费[3]。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物联网的成效逐步提高,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存贮、整理和识别,有利于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产业链的铺设和发展,能够促进体育、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的融合发展。

三、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一)立足自身优势,借鉴成功经验

在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背景下,要把握国家给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机会,充分利用海南省独特的滨海、岛屿、山地、河流、热带雨林、温泉等热带气候资源与自然资源,加强体育、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的融合发展。要借鉴前人、其他地区或者其他产业的发展经验,深入挖掘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民俗文化,融合现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加强对小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丰富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旅游形式。要建立起体育、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为一体的体育特色小镇,明确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4]。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2020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开局之年,要积极颁布与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相适应的扶持政策,积极寻找与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出台可促进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税费优惠、投资、融资等相关政策。要不断完善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政策体系,为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排除一系列制度。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体育特色小镇不仅建设周期长,而且回报周期也长。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短时间内资金回流速度慢,这样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5]。后期扩大建设又会涉及土地规划和利用问题,体育特色小镇的地理位置、交通设施、招商引资的条件、体育元素等也都是影响小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海南省的财政收入较薄弱,政府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难度较大,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借助金融机构资金和保障政府资金支持打通多方融资渠道。因此,在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背景下海南省体育特色小镇需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完善相关产业链,缩短资金回流周期,增强体育特色小镇的自我造血功能,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的通知[EB/OL].(2020-04-02)[2021-09-01].

[2]刘花香,贾志强.中国冰雪体育小镇建设PEST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8):103-108.

[3]陈丹丹,王玉瑾.新时代运动休闲小镇发展要素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57-59.

[4]李柳.京津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9:3.

[5]肖燕.探究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建设[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3.

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篇2

摘 要 近十几年来,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兴起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简称NOEM-DSGE模型)。该方法由于具有明确的微观基础,并引入了动态随机分析,在解释诸多经济问题时显示了其优越性。本文首先介绍了NOEM-DSGE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应用领域,然后利用该模型来分析201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

关键词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

一、NOEM-DSGE模型

国际宏观经济学,也可称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是在开放经济背景下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运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尤其在2003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大大加快。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利用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简称NOEM-DSGE模型)来研究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意义尤其重大。

二、NOEM-DSGE模型的应用

NOEM-DSGE模型在过去十几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且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呈现出日益丰富和不断扩展的态势。在实际运用方面,NOEM-DSGE模型也开始被引入到中央银行的预测和分析当中,如欧洲中央银行的NAWM模型,美联储的SIGMA模型,IMF的GIMF模型等。具体来看,NOEM-DSGE模型的应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汇率分析。作为NOEM-DSGE的开创性文献,Obstfeld and Rogoff的“归来模型”主要关注汇率的决定以及汇率的动态变化,为分析汇率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随后,学者们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加以扩展:Obstfeld and Rogoff和Bacchetta and van Wincoop引入不确定性,考察汇率风险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Chari et al.分析了实际汇率的波动性及持久性。Sutherland探讨了汇率的不完全传递性对于最优汇率政策的影响,并揭示了汇率波动性对福利的影响。Corsetti et al.解释了内生的高汇率波动性及低汇率传递效应。

(二)货币政策和规则分析。Obstfeld and Rogoff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于福利、期望产出以及贸易条件的影响,并且得出了最优货币规则。Corsetti et al.等人研究了汇率传递与最优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Kollman和Corsetti et al.分析了最优货币规则的设计。Benigno ang benigno研究了两国货币政策的战略合作和协调,Tervala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三)财政政策分析。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早期的研究设定较为简单,且需满足李嘉图等价条件,分析财政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突破:Ganelli and Tervala引入效用增强的政府支出,分析财政政策冲击的国际传导以及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Kumhof and Laxton在一个放弃李嘉图等价的NOEM-DSGE模型中,分析了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以及最优财政政策的选择。

(四)资产价格、国际金融市场结构和资产组合选择。Engel and Matsumoto探讨了经济人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Matsumoto研究了汇率和股票价格在技术和货币的新息冲击下的动态行为。Hnatkovska引入不完全金融市场结构和动态资产组合选择,试图在两国模型下分析国际金融领域的谜题―――股权持有的“本国偏好”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高换手率和波动性。Mercereau和Thoenissen研究了金融市场结构与实际汇率波动性之间的关系。

(五)模型评价和参数估计。伴随着NOEM-DSGE理论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理论模型的表现,以及模型参数的估计,从而将这一领域的研究从理论分析延伸至实证分析。

三、NOEM-DSGE模型下201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套入NOEM-DSGE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总体上企稳向好,外国经济渐渐的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沼,大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并非一帆风顺,对我国的挑战仍然很大。

突出表现在:(1)汇率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2)货币政策方面:我国面临国外严重的通货膨胀输入本国的巨大压力;(3)财政政策方面:我国面临国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冲击。(4)金融市场方面:国内的资产价格由于外资的追捧面临巨大的上涨压力。房地产、黄金和大宗商品都面临上涨的压力。

以上结论一方面充分表明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判断非常高明:强调把重点放在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大政策微调。以财政政策为例,财政政策在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货币政策上防止因信贷过快增长引发通胀,关注通胀预期的同时,借助信贷工具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我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家庭,本国对于国外宏观经济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这也迫使我国必须实现“从外需到内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马君潞,范小云,曹元涛.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经济研究.2007(1).

[2]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56).

[3]陈云.国际宏观经济学的新方法:NOEM-DSGE模型.经济学家.2010(2).

[4]Allen,F.and D.Gale.Financial Contag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0.

[5]Castiglionesi,F.and N.Navarro.Optimal Fragile Financial Networks.Working Paper.Tilburg University.2007.

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篇3

1.新能源企业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因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套模式、整个经济景气态势等,这些宏观因素都会对新能源产品供给与需求起着推进或约束作用,进而影响新能源企业的生产经营。由于宏观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和多变性,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新能源产业是新兴的弱小产业,由于技术障碍导致的成本高,市场小制约着其发展,因此很多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实施了多种扶持政策,这是新能源企业能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政府的政策是随时可能会发生变更的,如国家发改委1204号文件曾强调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随后又为了保持国内外企业公平竞争取消了这一规定,这样的政策变对风电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性。其它如国家利率政策的上下波动风险,传统能源的价格波动风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等都对新能源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新能源企业资金技术密集,投资和运营成本高。新能源行业投资规模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比如一般陆上风电场的建设成本都在每千瓦7,000-9,000人民币之间,一个风电开发项目的投资少则几个亿,多则十几亿的投资规模。新能源企业需要股东投入大量资本金,并且需要向金融机构融资。新能源项目的前几年,尤其是开发、建设期,现金回笼慢、回报率较低,企业建设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同时由于新能源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开发完善新技术,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必然要加入对研发的投资强度,这也增大了新能源企业的后续资金压力。资金的巨大缺口导致企业被迫对外融资高负债经营,一旦遇到经济下行,银根紧缩,势必带来财务风险。

3.新能源项目投资决策科学性和预见性不够。新能源项目的投资需要科学的进行可行性研究,不能凭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在新的项目投资决策中,如果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无视某些产品“产能过剩”的现实,带着某种偏向性去预测未来项目的现金流情况,最终将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使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新能源企业在对外并购重组等投资中,如果对并购主体、并购资产组和合作伙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分析,或并购项目的相关政策、经营环境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将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4.企业财务监控失效,财务关系混乱。不管是筹资、投资还是运营和利益分配等财务活动,都存在着风险。但大部分新能源的企业对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不重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事实上,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现金持有量、存货库存量、产品赊销政策、应收账款管理、资金预算等,新能源企业都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从资金筹集到分配的一系列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完整的、系统的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财务风险的致关重要因素,分析研究宏观环境对新能源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财务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将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和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新能源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扶持政策、金融利率、法律环境、能源供求及价格等进行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适时调整财务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控制筹资风险。每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得到的融资效果和其存在的风险的是不相同的,新能源企业应合理选择融资方式,权衡每一种融资方式的利弊。新能源企业要考虑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融资方式,要保证选择的融资方式不会出现突然撤出资金的现象。适度的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但新能源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不能及时偿还债务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由于企业现金流量不及时导致不能及还清本息,或由于经营亏损导致资金链断裂等,都将使财务风险成为现实。因此要想法设法拓展融资渠道,合理增加资本金所占比重,控制负债经营规模。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进行动态的管理。

3.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做好资本预算。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未来现金流量的各种因素,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新能源企业要坚持保本的投资原则,通过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部报酬率等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进行敏感性测试,从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新能源企业应根据所处的价值链位置、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环境等情况判断投资项目和研发项目的投资价值,对项目的整体成本投入和收益情况做出估计和预测,在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4.构建和完善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核心体系。良好的财务管理系统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和财务风险控制流程。新能源企业应合理制定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对项目投资和生产运营的资源投入和现金流进行分阶段、分责任中心、分成本明细项目的分配、控制和考评。企业应明确和理顺财务风险的控制流程,构建风险控制的组织框架和总体目标,将现金流量指标引入预警系统,评价、监测并预警财务风险,根据预案执行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减少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篇4

(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

[摘要]西方国家与我国的环境会计的分析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方面,对这种差异进行分析,对差异性的内涵进行把握,能够促进我国的环境会计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够在环境保护中获得西方国家的经验,因此,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和我国的环境会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能够对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

[ http://

关键词 ]环境会计;研究视角;国际比较

现在,国家都提倡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的功能,通过对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还没有渗透到企业中,其发展的时间还是太短,所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环境会计理论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在学习西方的会计理论时,能够及时地吸收其先进的思想,但是,在对西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时却存在一定的不足,西方对环境会计的理解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理解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如果不能找出这种差异的原因,就不能笼统的将西方的环境会计理念用于我国。

1环境会计分析角度的整体对比

通过对西方很多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西方的环境会计的定位、研究领域进行确定,西方的理论认为环境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部分,而且其构成部分分为两个层面,在微观层面上,环境会计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在宏观上分析,环境会计指的是对国民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我国的学术界对环境会计这一理念并没有较为确切的定义。

2环境会计研究的宏观角度对比

2.1西方国家环境会计的研究的宏观角度

2.1.1联合国的研究角度

早在1992年,联合国就开始研究环境会计这一内容,从而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行核算,在1993年,联合国就发布了相关的文件,对国民经济中的环境核算进行了分析,联合国在研究环境会计的时候,是站在宏观角度去分析的,在核算过程中,主要分析的国民经济和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1.2美国环保局的研究视角

在美国环保局,制定了环境保护计划,在这项计划中提出了环境会计这一理念,其将环境会计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决策工具。在对国民收入会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环境会计是一种宏观的计量方法,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而且在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是运用货币或者物理量的方法来计量的,从而能够分析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1.3其他主体的研究角度

在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中,不同的国家都制定了环境会计,但是总体上还是以联合国制定的计划为标准。

2.2我国对国民经济核算中环境因素的宏观环境会计研究

我国的学术界和经济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经达成了共识,而且也制定了很多计划,在1998年,我国就与美国进行合作,研究了自然资源使用量的核算,从而能够将自然资源的消耗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联系。在1999年,北京大学分析了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如果进行环境会计核算,从而实现绿色核算的原则。国家环保局也将环境会计定为四个要素,其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从而对这四个要素的权衡,从而能够制定出合理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一些学者对西方的环境会计理论加以借鉴,从而形成了更加深层次的探讨,分析了影响环境会计的因素,然后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角度去分析,而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环境会计的核算分成大环境和小环境,将环境会计作为社会会计的一个部分。

2.3西方国家与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角度出现差异的因素分析

我国在进行环境会计的研究方面,都是在小的方面进行研究的,没有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去分析,而且很多环境会计的理论也将宏观经济分割开来,还有一部分学者也借鉴了西方宏观的环境会计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的环境会计中。而且,在西方的环境会计理念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其不仅仅是指会计,而且还指核算和财务等内容,因此,与我国较为狭隘的环境会计理念相比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3环境会计微观角度的对比

3.1西方国家环境会计研究的微观层面

在西方,环境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部分,在微观层面的环境会计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组织生产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设置一个完成的会计构架,将环境会计分为环境差异会计和生态类会计,环境差异会计主要指的是运用传统的方式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和探讨,生态会计指的是在环境污染产生之前就能够进行预防的,是被研究的重点,生态环境会计被分成内部生态环境会计和外部生态环境会计。

美国环保局的研究角度分析,美国环保局在1995年发表了环境会计的相关文件,这个文件主要是站在微观层面上对环境会计进行阐释的,其强调环境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具有相通性,也能够运用于财务会计中,而且其主要是对环境负债进行核算的,并且能够出具报告,环境会计也能够在管理的范围中使用,在企业中,经营管理的过程只能够要考虑到环境治理的成本,从而能够按照成本的比例进行分配,在生产和设计产品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环境治理的成本。这项文件主要是应用于企业的,能够对企业的管理起到促进的作用。

3.2我国从微观角度对环境会计的分析

我国在微观的角度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是会计界的学者们进行研究的,并且已经制定了基本的框架,有相关的专著将环境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认为环境会计可以采用企业会计的原理的方法,从而能够运用多元化的计量方法,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环境活动进行制约,使企业能够减少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支出。

3.3西方国家与我国在环境会计研究角度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在研究环境会计这一理念时,与西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微观的环境会计可以采用传统的会计方法,到那时外部环境是对环境会计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环境会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生态环境会计,而在国外就制定了生态环境会计,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到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而且生态环境会计采用了物理计量的方法,与我国的环境会计是存在差别的,我国使用的一般都是环境差异会计,而且没有对不同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类。

4结 语

我国的环境会计理念与西方的环境会计理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因此,我国通过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能够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对我国环境会计理念加以补充,从而能够促进我国环境会计理念的发展,使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但是,在借鉴西方环境会计相关经验的时候,不能采用照搬的方式,应该针对我国的国情,有针对性的借鉴。

http://

参考文献:

[1]耿建新,房巧玲.环境会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J].会计研究,2014,01:69-75.

[2]钟卫稼. 基于科学发展视角的环境会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0,15:8-10.

[3]彭珍. 国外环境会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日本的经验借鉴[J]. 财政监督,2013,26:29-31.

[4]张长江,陈良华,黄寿昌. 中国环境审计研究10年回顾:轨迹、问题与前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3:35-40.

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

一、引 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全球有93个国家先后爆发了112次系统性银行危机。尤其90年代以来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如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1994年美国利率风暴及中南美洲比索风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政府违约事件,特别是2007年春季开始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大,史无前例。它们不仅使一国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还危机到一国的经济稳定,对全球经济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1]

收稿日期:2008-07-05

项目资助:本文受到西安交通大学“985工程”二期资助(项目编号:072007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djy156)资助。

作者简介: 李江(1962-),湖南省湘潭市人,金融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刘丽平(1982-),女,河北省承德市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预警。

金融系统的宏观压力测试是一类前瞻性分析的工具,用于模拟“异常但合理” 宏观经济冲击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帮助中央银行识别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各方理解金融部门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同时提高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因此,受到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视,逐渐成为检验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维护金融稳定的首选工具。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我国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融合,是否拥有一个稳定和富有竞争力的银行体系对于

世界各地的学者,运用上述模型框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vlieghe g[15]对英国银行体系累加的企业违约概率进行建模估计,发现gdp、实际利率和真实工资水平具有较显著的解释能力。bunn p,cunningham a和drehmann m[16]曾使用probit模型来测算英国企业部门的贷款违约风险。boss m[17]针对加总的企业违约概率估计出宏观经济信贷模型来分析澳大利亚银行部门的压力情境,结论说明工业产值,通货膨胀率,股票指数,名义短期利率和油价都是违约概率的决定因素。marco m 、sorge、kimmovirolainen[18]利用wilson模型框架对芬兰银行系统的信贷违约概率进行了宏观压力测试分析。结果证明在压力情境下,违约概率(pd, portability of default)的蒙特卡罗模拟分布明显异于常态分布,其var值远高于基期的测算值。jim wong,ka-fai choi和 tom fong[19]建立了香港零售银行面对宏观经济波动的信贷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框架。模型框架中引入的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hibor),房地产价格(re)和大陆的gdp。同时用宏观压力测试评估了香港银行体系的贷款资产和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暴露。压力情境的设定模拟了亚洲金融危机时发生的宏观经济波动,并分别引入了测试模型。结果表明在置信水平90%时,在所有压力情境下有些银行仍然能够盈利。这意味着目前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较稳和。当var取99%的置信水平这一极端情况时,一些银行出现了巨额损失,但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

hoggarth g和whitley j[20]与drehmann m hoggarth, g logan a, zecchino l[21]在他们的研究中引入了英国在fsap框架指引下宏观压力测试的执行结果和方法,在压力情境的设定方面采用在险价值框架下的蒙特卡罗模拟法。jones m t, hilbers p和slack g[22-23]提供了宏观压力测试的更一般的非线性的方法。worrell d[24-25] 讨论了一个将早期预警系统,金融健全性指标和宏观压力测试整合的方法。

一些学者研究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整合测量,例如 allen l 和 saunders a[26]尝试将宏观经济因素整合进信用风险的测量模型。而最近的一些文献如pain d、vesala j[27]和gropp等人[28-29]则是引用wilson 的宏观信用模型分析了宏观要素对银行的债务人的信用质量的影响。而wilson 的模型的一个替代选择则是merton 的公司层面的结构模型. gray d、merton 和bodie[30]将这一框架扩展至研究主权违约风险。derviz a 和kadlcakova n [31]将商业周期的影响整合进一个具有结构模型和简化模型特征的复合模型。drehmann m、manning m[32]和pesaran m h等[33]在利用merton模型框架的宏观压力测试中研究了违约概率和宏观经济变量的非线性关系。benito a,whitley j和young g [34]将基于衡量违约概率的merton模型融入针对模拟个别企业违约的probit模型。他们发现merton模型方法比仅仅依靠企业的财务数据的模型效果更优。

还有一些文献使用不良贷款,贷款损失额或者复合指标与宏观经济因素整合成矩阵向量来测算金融体系的稳定性。hanschel e和monnin p[35]针对瑞士银行系统构建了一个复合压力指标,该指标综合了金融不稳定的市场指标和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衍生变形指标。kalirai h 和 scheicher m[36]针对对澳大利亚银行体系累加的贷款损失,通过涉及广泛的宏观经济变量的模型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回归估计。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缺口、消费者价格指数、货币供给增速、利息率、股票市场指数、汇率、出口额和油价。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目前国外开展的关于银行稳定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十分丰富,其中挪威和芬兰中央银行的研究对金融系统的评估最具综合性。稳定性评估的目的在于,对银行体系的健全状况和抵御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客观评价。为此采用了金融稳健指标分析(financial sound indi cators)和压力测试的方法,对宏观经济环境中例外但有可能发生的冲击(shock)情境进行模拟,来量度和评估银行体系在遇到冲击甚至遇到金融危机时,保持稳定(即银行保持基本运营不会发生突变)的能力。

而国内对于银行体系的稳定评估的实证研究都偏重于评价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对在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评估并未涉及。目前我国关于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才刚刚涉及,孙连友[37],高同裕、陈元富[38]等学者对宏观压力测试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但多为国外文献的整理或综述,未能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尤其在模型研究方面,仅仅停留在介绍早期国外学者的模型框架和较为成熟的各国宏观压力测试手册指引中的操作流程。其内容多为宏观压力测试的必要性、目的作用、所用方法、国内外的具体实践等,未能有很系统和深入的介绍,而对多种宏观压力测试模型的介绍和分析尚无涉及。

在实证方面,熊波[39]通过建立宏观经济因素的多元logit回归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假设情境的压力测试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国内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率这样的宏观经济变量的确是影响

图1 压力测试流程图

(二)模型的设定

本文将在wilson、boss和virolainen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银行系统信用风险评估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首先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中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和贷款违约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设定。在此基础上使用logit方程将贷款违约率转化为宏观综合指标,以指标作为因变量与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使得这一指标能够很好地利用各宏观经济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在模型中宏观经济因素的选择方面,参考国内外学者实证研究中模型的自变量,结合我国数据统计和披露特点等制约因素选取适合的宏观经济变量来构建模型。

yt=ln1-pdt[]pdt(t=1, 2…, n)(2)

yt=α0+α1xt+…α1+mx1-m+β1yt-1+…+βny1-n+μt(3)

xt=0+1xt-1+…+px1-p+φ1yt-1+…+φqyt-q+εt(4)

pdt代表t年度的贷款的平均违约率,y是一个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也可以将它理解为是反映银行体系违约概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的“中介指标”,x代表宏观经济变量。在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估计时,通过处理的违约概率值代入(2)就可以得到估计的综合指标的估计值。将其带入(3)就可以估计出宏观方程的系数,并以此估计出的方程作为进行宏观压力测试的基础。而在执行压力测试的时候,通过压力情境的设定,用不同方法得到的各相关宏观经济变量值代入估计出的(3)就可以得到压力情境下的y,再通过(2)就估计出了压力情境下的银行系统的违约概率。

公式(2)就是对贷款违约率进行logit回归分析,pdt表示t年度的贷款的平均违约率,yt表示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的综合指标。

公式(3)是反映各宏观经济变量与综合性指标yt的关系的方程,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模拟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xt=(x1,t,x2,t…xl,t)′是l×1阶列向量,代表l个宏观经济因素构成的列向量;μt是方程的随机扰动项。截距α0是一个l×1阶列向量;系数α1,α2…α1+m分别代表l×1阶向量,系数β1…βn是l×n阶矩阵向量。

公式(4)是关于各宏观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模型。考虑到宏观经济因素采取的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存在变量的滞后性,因此对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p阶自回归分析,剔除模型中的序列相关性。在(4)中,0是l×1阶的列向量, 1,…,p都是l×1阶矩阵向量,φ1,…φq是l×q阶矩阵向量,随机误差εt都是l×1阶列向量。

在这个模型中,假设μt和εt是序列不相关的,并且分别服从方差协方差为矩阵∑μ和∑ε的正态分布。其中μt和εt相关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为∑μ,ε。

在 wilson(1997)和virolainen(2004)提出的框架中,yt仅仅与xt有关,而本文模型的设定更符合实际情况,yt不仅与xt相关,考虑到宏观冲击的时滞效应,yt还与其滞后期的值yt-1,…,yt-n有关。

从(4)可以看出,模型不仅考虑到了宏观经济变量值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型的设定考虑到了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回馈效应。将银行的表现对经济的反馈影响通过在宏观因素变量的自回归方程中引入综合变量来实现。通过各行业综合指标y的前期值对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设定来反映现实世界中的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关系。

(三)变量选取

1.解释变量

根据各国的实证研究经验和我国银行体系业务发展特点,本文模型的变量选取1990~2006年的年度数据,主要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宏观经济统计的特征以及经济冲击发生的持续时间来决定的。鉴于研究的宏观层面,从数据的可得性及计算量考虑,本文的宏观模型是基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因此各宏观经济变量将不采用各经济部门的统计值,而是采用本国的整体水平的统计值。

本文选取八个宏观经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ngdp—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年增长率;

rgdp—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增长率;

nr—一年期存款的名义基准利率;

rr—一年期存款的实际基准利率;

nlr—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名义平均利率;

rlr—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实际平均利率;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re—房地产价格指数;

2.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违约概率作为评估信用风险的指标,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贷款资产的违约风险。违约率水平是评估银行贷款质量的最直接的指标,违约风险可以用借款人在规定期限内的违约概率度量。virolainen k对芬兰银行系统的违约概率进行的宏观压力测试分析中,对违约概率指标采取如下方式赋值:在研究时段内,某行业的破产机构数量与总的机构数量的比率为银行体系面对的违约率。jim wong、ka-fai choi和tom fong[19]建立的香港零售银行面对宏观经济波动的信贷风险压力测试框架中,违约概率是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额与总贷款额的比率。本文选取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数据作为样本,以平均的逾期贷款率代表贷款违约率,即以年末样本银行的总逾期贷款额与总贷款余额的比率。其中,1990、1991、1992三年的各样本银行的详细数据欠缺,因此本文根据各类媒体披露的总的逾期贷款的变动率和贷款额的变动率计算出了这三年的逾期贷款率,其他各年份的详细数据均来自

(二)宏观压力情境的设定及其结果

本文选择情境分析作为执行压力测试的方法。针对模型所选取的宏观经济变量,我们设定两个压力情境:一种是gdp增长突然放缓的情境;一种是cpi上升到较高的水平(5%以上)。对于各种压力情境下,反映压力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幅度,可以通过以往的历史相似情境数据或历史经验直接进行人为的设定。而本文在对银行体系遇到极端情境进行构建之前,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解释变量ngdp、cpi进行了2008~2010年的简单arma模型预测,作为我们构建的参考基准情境(baseline scenario)。

从表2可以看出,在设定的两种压力情境下,我国的银行体系的信贷风险明显增加,从模型预测估计出的贷款违约率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大幅降低,贷款违约概率增大,但幅度较缓。而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骤增,违约概率出现大幅度的激增。这充分说明在压力情境下,宏观经济变量对银行系统信贷违约概率的冲击效应非常显著。从而判断,通货膨胀率的同等幅度波动对银行体系信贷违约率值的影响更大。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在对比分析国外成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首先本文借鉴了国外研究成果中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和贷款违约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设定。在此基础上使用logit方程将贷款违约率转化为宏观综合指标y,以指标y作为因变量与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使得这一指标能够很好地利用各宏观经济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在模型中宏观经济因素的选择方面,参考国内外学者实证研究中模型的自变量,结合我国数据统计和披露特点等制约因素选取适合的宏观经济变量来构建模型。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中在选择信贷风险的评估指标方面的做法,以逾期贷款率作为模型中反映银行体系信贷风险的指标。

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和名义流动贷款利率对银行体系贷款违约率影响是显著的。特别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率指标,冲击力较强。在关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和通货膨胀率骤升的压力情境设定下,银行体系的贷款违约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尤其在关于通货膨胀率的压力情境下,贷款违约率的增长幅度高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情境下的增幅。

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宏观政策;经济环境;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023-02

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约占GDP60%,上缴税收约占总额50%,提供了75%以上就业,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然而中小企业因规模小、资源有限等原因,易受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发展面临约束。

目前,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研究较少。孙永正(2007)通过对五市企业调查,得出中小企业对发展环境的满意度总体一般,部分偏低的结论。Nelson、Winter(1982)揭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战略、资源与环境的互动演化与匹配规律。已有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环境范畴没有包含宏观政策、宏观经济、市场等因素;二是没有细分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对环境的评价。本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据此提出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建议。

一、样本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通过随机抽样法,本研究选择江苏省,于2012年7月对345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中型企业占28.6%,其余为小型企业。

样本企业的成立时间、规模、性质、组织形式及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 2000年以后,中小企业数目增长很快。87.8%的中小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

2.中小企业规模减小。9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职工人数减少。在发展过程中,对产品技术、质量等日益重视,高管人数占比下降,小企业致力于打造精干有效的组织制度。

3.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以有限责任制为主。国有企业2家;集体企业5家;私营企业占85.1%;“三资”企业24家,占10.5%;还有4家联营企业。组织形式上,85.1%企业为有限责任制,股份制企业占7.2%,股份合作制占2.2%,合伙制占0.5%。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大多是传统制造业,发展稳定。

4.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样本企业中,产销率达99.49%,盈利能力较强。总资产利润率为6.14%,净资产利润率达20.04%。大多数企业认为其产品在市场中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占有率小,只有少数几家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高端水平。

二、中小企业对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的评价

为了解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问卷中设计了相应问题,其中,政策环境包括法律法规、税收、金融和劳动用工政策等,宏观经济环境包括物价、汇率和竞争程度等。

回答“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政策”的230家企业中,66家认为税收,65家认为金融,46家认为劳动用工,38家认为产业,6家认为法律政策,两家认为所有政策都有影响。

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纺织类企业影响较大。机械、建材等行业普遍认为政策环境较宽松;纺织类企业受国家产业、出口退税、劳动用工、环保等影响较大。不少企业表示税负重,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难以上涨,利润空间缩小,税收占利润比例上升。劳动用工方面,劳动力市场中熟练技术工走向卖方市场,新的劳动用工政策使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两方面引起工资水平上涨、企业为职工办理的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对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评价中,163家企业对此作出了回答。两家认为非常有利,16家认为有利,83家认为一般,56家认为不利,6家认为非常不利。当问到“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时,有230家企业做出了回答,其中有113家企业认为物价水平,16家认为汇率,67家认为竞争程度,28家认为影响利率,6家企业认为没有影响。物价上涨触动了不少企业,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使出口企业感到压力较大。利率方面,大多数企业认为能接受现在的利率水平。

三、中小企业对发展要素的评价

资金、人才、技术、市场、政府支持和产权保护等要素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对样本企业“影响企业发展的要素”的调查结果看,资金被认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和人才,再次是技术、政府支持和产权保护。同时,大多数企业对技术和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调查显示,关于“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占总投入的比例”,55.8%企业在5%以下,以致大多数企业产品处于国内中端市场。另外,民营为主的中小企业认为,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很少,这显示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意图之一。

为进一步考察中小企业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本文将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因素和要素列表(略),将以上影响程度为很大、有影响、影响很小和没有影响,分别记分为5、3、1、0;对其分别计分,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从统计指标看,人才、市场、技术和政府支持对企业成长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市场环境的均值超过5,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严重影响;此外,企业规模、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利息成本的均值在4.0以上,表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而企业的所有制和企业组织形式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很小。

四、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综上,宏观政策方面,税收和劳动用工政策近年来对企业影响较大,其次是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宏观环境方面,物价上涨已对企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人民币升值和利率上调对出口企业和竞争充分行业影响较大;资金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扶持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小企业已成为政策重点。目前,这类政策越来越重视扶持处于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高新技术小企业,努力挖掘这类企业的发展潜力。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等手段来推动新型科技企业的创业和成长,具体主要涉及资金支持、管理支持和经营环境支持三个方面。管理支持则主要集中在培训和咨询服务方面。还通过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提供税收优惠和在全球市场范围保护知识产权等手段,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 欧新黔.就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答记者问[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09-23.

[2] 宝贡敏.转型时期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进化与企业成长战略演变[J].中国软科学,2004,(12).

[3] 孙永正.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满意度实证分析――以上海、苏州、温州、无锡、常州五市为例[J].学术交流,2007,(12).

[4] Nelson RR,Winter S.1982.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 周月书,褚保金.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吴江和常熟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2).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Made o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MEs in the County Level in Jiangsu

ZHOU Yue-shua,b,XU Cheng-wena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College of Finance;

b.Jiangsu Rural Financ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MEs.The policy,economy,capital,talent,technology,market,government support and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Es and these factors is obvious.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ses the evaluation that the SMEs in county level in Jiangsu Province made o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MEs.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this paper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篇7

关键词:应急疏散 智能技术 综述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215-01

随着交通的立体化、人口的高密度化、道路的拥挤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城市将受到严重威胁。有效的应急疏散方法可以提高城市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到目前为止对应急疏散方法研究已有60多年[1~4]。

1 国外应急疏散方法研究现状

国外对应急疏散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早且主要涉及行为分析及仿真模型两类。

(1)行为分析。

50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突发事件下个体行为对整个疏散的影响并于1957年提出逃生者的“集聚行为”理论。

9·11事件后针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研究从集中于高层建筑内部的疏散问题引深到综合考虑城市中建筑物及其邻近交通网络的疏散问题。如Pamelar等(2002)分析逃离世贸中心的人群心理、行为发现,大多逃难者走出大楼后不是迅速跑至安全区而是在附近危险区注视事态进展,此举不但耗费救援人员的精力也扰乱本就脆弱的交通。Marie(2003)分析逃生者行为对应急疏散造成的影响问题,研究显示在应急条件下若要准确估计疏散中的交通量就必须把以家庭为单位的逃生者行为考虑在内。K.P.Mei(2005)年提出了一种基于VB的微观三维GIS环境模型用于分析应急条件下如何确定最优路径,研究显示由灾害所导致的建筑结构损毁会引发交通拥堵更会影响对到达受灾地点的救援路径的选择。

(2)仿真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仿真技术的应用,国外学者开始从仿真角度对应急疏散进行分析,由此形成了宏观、微观、中观以及基于智能技术的应急疏散仿真模型。

①宏观模型。

宏观模型把车流及行人流看成一个整体,仅从宏观层面对处于疏散境况中的交通系统进行考量。利用数学“经验公式”对路网的描述以节点及其连接所组成的粗略网络模型为主。研究方法以探讨最优疏散、救援及物资运输路径为主,特点是计算速度快,但因无法描述疏散过程中行人及车辆的细节行为,因此计算结果有一定偏差。宏观模型是在基于GIS技术及专业宏观交通软件基础上通过设定特殊条件进行分析所形成的,典型的有NETVACI、MASSVAC等。

②微观仿真模型

基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所建立的微观应模型不仅可以从宏观层面对交通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从车辆的运行行为、交通设施配置及车道设置等细节来分析交通系统特征,较适于对交通系统进行多角度研究。如对交通临界状态分析、交通波动分析等,是一种集成交通系统仿真平台。在微观模型中参数的输入及校正都较困难且计算量大,仍有待完善。典型的微观模型有NETVACI、MASSVAC等。

③中观模型。

为了减少微观模型计算量又不减少相对细节,出现了中观模型,该模型由一个追踪一组车辆行车轨迹的离散方程组成。典型的中观模型有DYNEV、I-DYNEV等。

④基于智能技术的模型。

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以此为基础的疏散仿真模型应运而生。此类模型不需预先设定人群的行为规律仅利用人群总体行为来模拟现实人群行为。已有研究中侧重于微观方向的较多,比较突出的有Helbing“社会力模型”,Toshiyuki“行人流疏散系统”以及Kepjpel微观仿真模型。上述模型均涉及到交通个体活动的规则、交通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对交通个体的影响。

2 国内应急疏散方法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基于国外研究基础展开。

行为分析方面,郭恩栋(2003)利用ARCGIS建立了一套交通系统地震应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陈艳艳(2004)提出震后交通需求预测的修正四阶段法,对在灾后应急阶段的交通行为进行总结。贺国光(2007)在考虑信号控制、路段通行能力、交叉口延误等条件下对应急疏散组织、路径等方面的优化进行研究。陈岳明(2009)采用动态交通分配进行应急疏散建模,以疏散时间最小为目标利用最小值定理获得模型最优解。

仿真模型方面研究集中在建筑物内部环境上,所形成的模型主要有香港城市大学和武汉大学共同构建的SGEM模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构建的地下商业街人员疏散模型、公安部天津消防所构建的地下商场人员疏散模型以及东北大学构建的对人员疏散行为规律模拟模型。

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朱茵(2002)从应急疏散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基于智能技术的交通事故救援系统以实现对于突发事件处理及事后协调。北京交通大学(2004)针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对基于智能技术的交通事故救援系统的处理能力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其组成结构模型。中科大(2005)在总结四种人的心理因素对疏散影响后采用元胞自动机对建筑物内部的疏散现象进行仿真。

3 应急疏散研究总结及展望

综上,国外对应急疏散的研究较长,且针对建筑物内部应急疏散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分析到模型构建以及仿真软件的开发过程。对建筑物外部相关因素的研究大多从管理角度出发,相关仿真也集中于研究最佳疏散路径等宏观疏散仿真模型,虽然也存在部分行人和车辆疏散的数学模型,由于模型无法精准地模拟逃生者个体的行为,导致模型存在偏差。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中观疏散仿真模型研究渐少。在微观疏散仿真模型方面,研究缺乏对疏散个体行为和相互作用的详细探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是以国外方法为基础,而对建筑物周边交通网络影响的研究较少。

以真实城市交通环境为基础,对环境中人、车辆疏散进行仿真,由此得到数据以用于优化应急疏散管理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与其他微观仿真技术相比智能技术在模拟个体本身、个体之间相互影响以及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能更真实的模拟出微观交通环境,优势明显,将成为未来应急疏散研究的核心技术。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应急疏散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应急疏散的研究方向。以真实城市交通环境为基础,利用智能仿真技术对环境中人、车辆疏散进行仿真,以此得到数据以用于优化应急疏散管理方案,将成为未来应急疏散的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扬.美国交通应急预案对我们的启示[J].交通世界,2003.

[2] L.Z.Yang,D.L.Zhao,J.Li.Simulation of the Kin Behavior in Building Occupant Evacuation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on.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5.

[3] 范鹏飞,赵勇.基于Multi-Agent的城市交通事故救援系统[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4(6).

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篇8

关键字:新产品;需求不确定性;风险规避;产品投资;定价

1引言

Hitsch[1]通过对美国一种新的速食早餐麦片进入市场的数据分析和仿真模拟指出,基于传统投资理论进行新产品投资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献重点指出了新产品投资的特殊性,传统的投资理论并不适用于新产品。对于传统投资理论适用的传统产品,一般假定投资者对产品本身的客户接受度比较了解,因此,产品的需求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宏观市场环境(比如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利率的波动、金融危机等)。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是外生的,是所有进入市场的产品都要面对的,并且它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一直存在、无法消除,因此,现有文献往往假定其服从某一随机过程。而新产品的需求不仅受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新产品本身的客户接受度企业也并不了解。与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不同的是,新产品客户接受度的不确定性是内生的,它只与新产品自身的特性有关,本文定义为新产品不确定性。对于给定的新产品,它的客户接受度是确定的,新产品不确定性来源于企业对相关信息的不够了解,因此,新产品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收集信息进行解决。

以华尔街分析师对2010年iPad 1全年销售量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异来说明新产品需求面临的两种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随时间推移逐步降低的特点。iPad 1于2010年4月3日开始在美国发售。通过在http://、http://、http://、http://等网站上搜集29位华尔街分析师的66条预测数据,整理出iPad 1投放市场前(2010年1月28日)、销售初期(2010年4月初)和销售两个月后(2010年6月初)三个时间的预测,得到图1和表1。从图表中可以看到,iPad 1的需求同时面临两种不确定性,并且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随着预测时间的延后在逐渐缩小。

不确定性对企业进行产品投资决策有很大影响。黄久美等[2]研究发现需求不确定性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显著影响,并且投资的不可逆程度与现阶段的投资倾向和规模是负相关关系。考虑到企业的风险态度,Chronopoulos等[3]阐述了运作柔性、风险规避和不确定性等对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新产品投资相对于传统产品投资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的风险态度对于新产品投资决策的影响也更大。

投资时机与规模是企业进行产品投资需要制定的两项重要决策。投资规模决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产品的市场规模及需求的价格弹性等诸多因素。过大的投资规模会导致产品过剩或者由于企业的超额供给而产生的低价销售,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而过小的投资规模则由于不能满足全部的需求而带来利润的损失和对企业未来发展不利的影响。新产品的投资规模决策依赖于企业对新产品市场规模的估计。由于新产品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收集信息减少,因此,投资时机越晚,企业对于新产品市场规模的估计越准确,制定的投资规模决策也就越准确,但投资时机晚意味着企业将失去一部分早期利润,并且也使投资相对较早的竞争者占有一定的先动优势。企业在制定投资时机与规模决策时需要对受投资时机影响的早期利润与投资规模制定的精确性进行权衡。

目前基于不确定性进行产品投资时机与规模决策的研究很多。Van Mieghem[4]对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情形下投资类型、投资时机、投资规模以及调整投资等管理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Boyabatli和Toktay[5]分析了在不完美资本市场中,一家寡头企业如何基于不确定的需求信息进行产能投资和技术选择。张立和扈文秀[6]研究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研发投资时机确定问题。有研究同时考虑了投资时机与规模的决策。Swinney等[7]研究了在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情形下,新创立企业与已存在企业在投资策略上的差异。阳军等[8]通过求解不变产出和可变产出条件下企业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解析表达式,比较研究了两种不同条件下同时选择最优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决策问题。

以上研究针对的均是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情形下传统产品的投资,并没有将新产品市场接受度的不确定性考虑在内,而这一不确定性恰好对新产品需求有决定性的影响。有少量研究已经意识到了新产品投资的特殊性,如Hitsch[1]。此外,邢小强和仝允桓[9]基于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调研,得出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有延迟作用,而技术不确定性对投资有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技术不确定性作为一种来自产品自身的不确定性与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对于投资的影响有很大不同。上述研究应用仿真和调研的方法对新产品区别于传统产品、产品不确定性区别于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进行了一定的说明,但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经验结论层面。目前基于新产品不确定性进行新产品投资的建模研究很少。Ranga等[10]在建模中提到了新产品所面临的产品不确定性,但没有对其进行定义和刻画,并且该文也只探讨了一种特定的投资形式,即企业从柔性生产向专业化生产转换的投资决策。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不确定情形下产品投资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产品考虑了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有少量研究从定性分析和经验结论层面说明了新产品与传统产品、新产品不确定性与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区别,但缺乏基于新产品考虑新产品不确定性的建模研究。本文对新产品不确定性进行了描述与定义,并运用均值-方差方法,构建了风险规避企业的新产品投资决策模型,在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新产品不确定性和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结论给出了新产品投资时机、投资规模及产品定价策略,并分析了市场规模期望、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新产品不确定性对上述决策的影响,比较了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新产品不确定性对投资决策的不同影响。

2模型描述与构建

本文用 表示新产品的市场规模,它满足均值为 ,方差为 的分布。假设新产品的需求 与价格 满足 ,其中, 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因此,新产品单位时间的随机利润函数为 。由于具有风险规避意识的企业会综合考虑预期期望收益与预期期望收益方差的大小,因此,采用均值-方差方法建立新产品单位时间的效用函数 [11]。其中, 为企业的风险规避系数, , 越大,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越大。

新产品投资面临的需求不确定性来源于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新产品不确定性。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对于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的波动,因此用市场规模的方差 表示。新产品不确定性对于投资的影响主要源于新产品的客户接受度能否达到企业目标,达到企业目标,则值得投资,未达到企业目标,则不值得投资。本文借鉴Ranga等[10]的方法,以新产品的客户接受度是否达到企业目标进行分类,将新产品的市场规模归纳为“成功”与“失败”两类。对于主要受政府政策影响的新产品,政策“支持”则意味着“成功”,政策“反对”则意味着“失败”。新产品不确定性定义为新产品“成功”与“失败”时市场规模均值的差值。

本文用 表示新产品“成功”时的市场规模, 表示“失败”时的市场规模。定义 和 的均值分别为 和 , ,方差均为 。新产品“成功”和“失败”时单位时间的随机利润函数分别为 , 。新产品“成功”和“失败”时单位时间的效用函数为 , 。

基于新产品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收集信息进行解决,本文假设企业有两个可供投资的时刻点,分别为 点和 点。 点为新产品可以进入市场最早的时刻点, 点为新产品不确定性解决的时刻点。因此,企业会选择在 点或 点进行产品投资。假设一旦投资,即发生固定成本 。企业在 点投资时,对于新产品“成功”或“失败”是未知的,定义此时投资为“早”投资。企业在 点投资时,对于新产品“成功”或“失败”已知(见图2),定义此时投资为“晚”投资。假设企业在 点投资时,虽然不知道新产品进入市场能否取得“成功”,但对“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及相应的市场规模期望有个预期,并且 点投资的企业在 点知道新产品“失败”后可以选择退出市场,退出时由于变卖固定资产等会产生一个一次性收益 。企业在 点预期新产品“成功”的概率用 表示,预期新产品“失败”的概率用 表示。因此有 , 。由于新产品不确定性定义为新产品“成功”与“失败”时市场规模均值的差值,即 。因此有 , 。本文假设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为 ,可存在于市场中最长的时间为 。 为新产品强制退出市场的时刻。

本文模型虽然建立在新产品市场规模只有“成功”与“失败”两种情形的基础上,但其对于新产品市场规模有多种不同情形的情况也适用,可以将多种情形用上述“成功”与“失败”两种情形进行归纳。假设新产品可能实现的市场规模有 种,分别用 和 表示可能实现的市场规模及其对应的概率,其中 。定义 , 表示新产品“成功”的概率,则 , 。将多种情形归纳为两种情形的方法在研究中较为常见。Rajeev[12]就应用Rothschild和Stiglitz[13]的均值保留展型(mean-preserving spread)对产品进入市场的情形进行了归纳。上述归纳方法相较于均值保留展型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

3新产品投资规模与定价决策

从 点到 点,新产品“成功”或“失败”未知,因此,企业制定投资规模与定价决策基于 。而从 点到 点,新产品“成功”或“失败”已知,企业只有在新产品“成功”时才会继续存在于市场中,因此,其制定投资规模与定价决策基于 。

证毕。

推论1: 点到 点新产品的最优定价 、企业单位时间最优投资规模 及单位时间最大效用 均小于 点到 点新产品的最优定价 、企业单位时间最优投资规模 及单位时间最大效用 。

证毕。

推论1中 、 及 与 、 及 一一对比的差异在于 和 ,由于 ,因此 越大, 和 的差异越大。越大的市场规模期望代表着越高的客户接受度,因此, 点到 点相比 点到 点,企业对于新产品的客户接受度预期更高,制定的投资规模和定价决策以及企业单位时间效用都更大。

结论2:新产品的最优定价 和 、企业单位时间最大效用 和 均随市场规模期望 增大而增大,随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 和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 增大而减小;企业单位时间最优投资规模 和 随 、 和 增大而增大; 、 和 不受新产品不确定性 的影响,而 、 和 随 增大而增大。(见表2)

考虑 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时,假定 恒定。从 点到 点,企业制定投资决策依据 ,与 无关。而从 点到 点,企业制定投资决策依据 , ,当 恒定,则 越大, 越大,因此, 点到 点, 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方向与 一致。

4新产品投资时机决策

企业选择“早”投资还是“晚”投资取决于所得的效用。企业的效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研究新产品投资时机之前,对企业效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论3:企业在 点“早”投资的最大效用 和在 点“晚”投资的最大效用 随市场规模期望 和新产品不确定性 增大而增大;随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 和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 增大而减小。

证毕。

对 和 的影响与 相反。 越大, 和 越大。这一结论与我们常识中不确定性对投资有负作用相反。对于某一时机的新产品投资, 越大,企业的投资动机越大,越不会轻易选择放弃投资。 对于投资效用的影响主要作用于 点到 点。这是因为,我们在考虑 对于投资效用的影响时,假定 恒定。从 点到 点,企业制定决策依据 ,与 无关。而从 点到 点,企业制定决策依据 , ,它随 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4:企业在 点预期到新产品“成功”的概率 时,它会选择在 点“早”投资;否则会选择在 点“晚”投资。

证明:

结论5:新产品市场规模期望 越大,企业越倾向于在 点“早”投资;市场环境不确定 或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 越大,企业越倾向于在 点“晚”投资;新产品不确定性 对企业投资时机的选择没有影响。

上述结论中, 对投资时机的选择没有影响。这是因为,企业选择“早”投资和“晚”投资的效用差异主要在 点到 点这一时间段,此时,企业制定决策依据 ,与 无关。

5 数值算例

结论2对应为下表:

6 结论

本文用新产品市场规模的方差表示,用新产品“成功”与“失败”时市场规模均值的差值表示新产品不确定性,给定企业“早”(新产品不确定性未解决)和“晚”(新产品不确定性已解决)两个投资时机,运用均值-方差方法构建了风险规避企业新产品投资决策模型。

通过求解给出新产品投资时机、投资规模、产品定价策略及单位时间最大效用,并分析了市场规模期望、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以及新产品不确定性对上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产品价格、投资规模及单位时间效用均随市场规模期望增大而增大;新产品价格与单位时间效用随和企业风险规避程度增大而减小,投资规模随和企业风险规避程度增大而增大;前期的新产品价格、投资规模及单位时间效用与新产品不确定性无关,而后期的随新产品不确定性增大而增大。企业预测到新产品“成功”的概率较大时会选择“早”投资,并且市场规模期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早”投资;或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越大,企业越倾向于“晚”投资;新产品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投资时机的选择没有影响。企业“早”投资和“晚”投资时的效用随市场规模期望和新产品不确定性增大而增大,随宏观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增大而减小。

本文将新产品的市场规模归纳为“成功”与“失败”两种情形进行研究,但该模型对于新产品市场规模有多种情形时也适用,文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多种情形归纳为了两种情形。本文考虑的是垄断企业的新产品投资,后续可引入市场竞争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Hitsch G J. An Empirical Model of Optimal Dynamic Product Launch and Exit under Demand Uncertainty [J]. Marketing Science, 2006, 25(1): 25-50.

[2]黄久美,车士义,黄福广.不确定性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研究[J].软科学,2010,24(1):85-92.

[3]Chronopoulos M, De Reyck B, Siddiqui A. Optimal Investment under Operational Flexibility, Risk Aversion, and Uncertainty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213: 221-237.

[4]Van Mieghem J. Capacity Management, Investment, and Hedging: Review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 5(3): 269-302.

[5]Boyabatli O, Toktay L B. Stochastic Capacity Investment and Flexible vs. Dedicated Technology Choice in Imperfect Capital Market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57(12): 2163-2179.

[6]张立,扈文秀.不完全信息条件下R&D 项目多阶段投资时机研究[J].软科学,2014,28(8):7-11.

[7]Swinney R, Cachon G P, Netessine S. Capacity Investment Timing by Start-ups and Established Firms in New Market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57 (4): 763-777.

[8]阳军,孟卫东,熊维勤.不确定条件下最优投资时机和最优投资规模决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 32(4):752-759.

[9]邢小强,仝允桓.基于实物期权的新技术投资决策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4):30-38.

[10]Ranga R, Devanath T, Constantin A V. Modeling Process-switching Decisions under Product Life Cycle Uncertainty [J].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0, 126: 236-246.

[11]叶飞,林强.风险规避型供应链的收益共享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26(1):113-118.

[12]Rajee K T.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s and Failures under Uncertaint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006, 23: 199-213.

上一篇:班主任学习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物联网安全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