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环境范文

时间:2023-03-01 02:35:30

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范文第1篇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涵义

宏观环境分析着眼于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经济(Economy)、生态(Ecology)和政治/法律(Politics)等五方面,因为这些因素影响着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往往被认为超出了单个企业的直接影响范畴。

分析家通常把环境划分成三个层面:大环境、经营环境和内部环境。图1展示的是每个层面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本分析方法能让你理解在所有层面上发生的事情。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这些环境层面,懂得它们所包含的因素,尽量理解每个因素以及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组织的业绩。大环境范围广泛,对组织及其战略的意义深远。通常认为,这些含义超出组织的直接影响范畴,比如说,政府的作用以及政府对某一行业的立法。

大环境可以划分为几大部分。一种有效的划分就是STEEP分类方案,此类方案还有PEST、PESTLE、SEP-Tember、STEEPLES等。重要的不是选择哪个方案,而是意识到你作全面分析时不能忽视的一些主要方面。

表1显示的是几个关键变量,它们都出现在图2确定的每个STEEP要素下面。STEEP各部分并不相互排斥,各部分之间的界线是可以改变的。问题、事件或利益相关者实际上一次可以经历几个阶段。

环境条件影响整个决策管理过程。组织不是在真空中经营,而有效决策管理的关键是能让做出的决定使所采取的行动与环境协调。在某种程度上,组织的内部条件尤其是它的优劣势、资源和实力将决定行动的成败。同时,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受制于外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可以改变环境,使之有利于自己,或者采取措施使自己受到的损害小于竞争者。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优点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明确提出了管理高层面临的任务,其思维超出了当前的活动和短期的范畴,但依然与目前的短期活动保持联系。STEEP方法能够让决策过程认识到外部发展的重要性和相关性。

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如何准确解读宏观环境、如何作出回应。因此,管理者必须谨慎考虑由谁来收集信息,如何组织和运用信息流―组织内部的专家组成的跨功能小组往往能够有效地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得到管理高层的支持与鼓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建立合适的支持体系也对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织的决策者必须在STEEP的条件下制定结构化方法来识别和分析相关的趋势、事件和股东的期望。这包括对企业的业务及行动规划所涉及的环境变化进行系统性评估,在组织的决策水平上可以做到这一点,也可以通过突出功能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例如营销经理的新产品,政府关系部门经理的游说战略)。

为了实现宏观环境分析的目的,分析必须“符合”组织的战略、文化、规划流程以及决策者的独特风格。此外,成功的宏观环境分析也需要符合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当然,这些信息需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你要根据这些变化对宏观环境分析作出调整。如果行动和评估都做得恰到好处,有效的宏观环境分析对竞争力是有积极影响的。长期来看,适时的行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缺陷

几个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环境分析的STEEP法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很难有效地操作。不同的宏观环境背景也会对分析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宏观环境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分成以下几种:

解读。组织的决策者常常难于界定他们的宏观环境是什么,难于解读宏观环境变量所产生的具体类型的影响,对组织选择作出的有效反应的本质也难于解读。在解读宏观环境要素方面存在的不足包括:不能组织有意义的研究,不能显现经济影响,不能综合长短期的启示,缺乏管理高层参与分析,难于把潜在的机遇转化成行动规划以及挪用精确分析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

缺乏准确性和不确定性。这类问题包括分析结果不精确、对结果的不信任,原因是存在太多的含糊与不确定之处。这可能是因为很难对宏观环境事件及其趋势进行描述,难以用恰当的语言来恰当地描述不确定的内容。此外,对STEEP的影响力、社会与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趋势也很难作出准确预测。

短期性。很多决策者不喜欢现在把“真”钱花在明天的投资上,他们主要关注短期的事情。STEEP的很多变量需要很多年才能发生变化,常常比组织中的分析师和决策者的任职期限长。

不被接受。宏观环境分析的价值不被接受,这可能是由于管理层对该分析的价值缺乏理解,难于鼓励部门管理者运用该分析结果,加之他们抵制改变预测的方法。此外,在管理者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即,他们已经是这个过程执行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没有把STEEP的分析与竞争的含义联系起来。使用这个方法的主要目标应该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认清其对组织的竞争意义。

感知错误。管理层的视野有限,或者对宏观环境的感知有偏差,比如,从国家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全球角度看。

多样化的企业。人类的弱点、已有经验和偏见都能对宏观环境分析产生影响,特别在跨国环境下更是如此。因为母国的偏见和态度往往让组织把自己的经历、观点和理解加在变量上,而变量发挥作用的方式不被STEEP因素所理解或支持。

如何操作

你所界定的宏观环境范围包括分析的宽度、深度和预测广度。宽度指的是所收集的宏观环境资料的主题范围;深度决定了所收集和分析的STEEP数据详细的程度;预测广度通常跨越短、中、长期,并受相关组织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制约。

为了确立宏观环境范围,要从以下各方面来核查组织的战略规划:地理范围(竞争的区域和不竞争的区域),产品或服务范围(细分市场、种类),承诺固定资源回报的时限、技术与创新,资源的来源(人力资源、资本以及其他财务资料与原材料),管理问题及弹性。请注意,这个过程的目的是执行任务,但同时受到现有资源的制约。

一旦确定了宏观环境范围,STEEP的五个部分可以用下面的五步法来进行分析。

步骤一:了解正在分析的细分环境

细分环境中的主要事件及趋势是什么?在不同的STEEP范畴里,事件是很重要的。趋势是事件发生的总走势及过程。比如说,在社会细分环境里,你要注意掌握工作与娱乐、消费与储蓄、教育、旅行、宗教活动以及家务的发展趋势。

支持这些趋势存在的证据是什么?掌握支持趋势存在的数据或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些趋势的发展方向及变化情况进行不断的监控和预测。

历史上,这些趋势是如何演变的?如同产业、产品和组织一样,趋势也有明确的生命周期―起步、发展、高潮和衰退。你需要认清趋势位于其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了解趋势的周期对于认清它们以后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趋势出现的变化和骚动的性质及程度是什么?趋势是根据变化率、大小和分级来波动的。趋势的变化率要求你集中精力注意趋势在生命周期中是加速的、减速的,还是保持静止不变的。趋势的大小看的是趋势展开的程度,以及它是否在或大或小地影响着或多或少的群体。趋势的分级看的是趋势与其他趋势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了解焦点趋势是否在影响其他趋势,或者被其他趋势所影响。

趋势对组织的影响属于哪一类?从概念上讲,趋势对组织的影响有三类:

消极影响。这与影响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有关。此外,这些影响也妨碍组织执行当前的战略,加大执行现有战略所产生的风险,提高执行这些战略所需要的资源水平,或者认为这个战略不再适合。

积极影响。这些影响与组织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相关。这类趋势会支持或强化现有的战略,增加组织实施可执行战略的可能性,或者在组织现有的任务框架内,一个或多个战略发生变化的时候,提出可利用的新契机。

中性影响或零影响。这可能是起稳定作用的因素或是不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也可以让决策者对自己的战略更加充满信心。

步骤二:了解趋势间的内在关系

趋势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想要了解内在关系,你要认清STEEP的不同部分和子部分的影响。看看在哪些领域里,趋势暗示着要对预期的演变路线进行重新界定或更改,它们在哪些领域里相互补充。

趋势间的矛盾是什么?趋势往往此消彼长,相互抵制。例如,人们在更加勤奋工作的同时,也在寻求工作之外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步骤三:把趋势与议题联系起来

对一个组织或产业来说,不是所有的趋势都是同等重要的。有些趋势会直接影响组织,而另外一些趋势对组织的影响微乎其微,这要取决于它们与组织的战略和执行情况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机敏的分析家会认清那些对组织的目标影响最大的趋势以及各种趋势的组合。最重要的趋势被界定为组织的“议题”。

步骤四:预测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评估基本要素。要想预测“议题”里的一个趋势或一系列趋势的未来变化动向,需要对议题后面的推动因素进行分析。你必须具备分清表征与原因的能力。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因为推动因素往往相互抵消,而且同时朝多个方向发展变化。一旦准确地识别了原因,就能作出议题演变的多种预测。

对议题作出多种预测。为了避免单一预测带来的局限性,制订多个预测方案或预测情景是很有用的。每个情景都代表着围绕已被认清的趋势所形成的对未来的不同看法。比如说,为议题发展确定一个最佳的、最差的和中性的案例情景。然后,针对情景提出一系列问题,来测试它的准确性,如:推动趋势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继续推动的可能性有多大?

步骤五:推导启示

宏观环境分析应该有助于组织的战略规划,应该为规划的形成提供信息。从分析中得到的启示应该集中在三个方面,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围绕你们产业及产业内的任何一个战略群的结构性力量; 2. 它们如何影响你们组织的战略; 3.省略

宏观环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宏观环境会计; 会计属性; 会计核算

环境会计,或称“绿色会计”,是一种对环境交易和事项进行核算与监督的会计信息系统总称。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盛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要与承担的环境责任相协调。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比较典型的是“绿色GDP”的核算,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日臻成熟。随着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和生态环保观念持续地深入人心,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对环境会计展开了进一步的理论探索与创新,不断拓展着环境会计的认知领域,其中包括对宏观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尝试。

一、宏观环境会计的学科属性

从20世纪末开始,“可持续发展”议题逐渐开始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1994年国务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与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在这之后,与该命题有关的问题随即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且有些研究成果已付诸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目标就是凭借自身的信息系统功能,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以促使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的管理职能逐步拓展,会计的服务对象日渐扩大,会计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于玉林(2012)指出,会计交叉学科研究是开拓创新的好形式,也是会计发展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有效途径。宏观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集合了包括宏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会计学在内的多种学科,所以它属于一种新的交叉学科,不同的子学科在该学科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分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连结的关系构成了该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在这里面,起主导核心作用的会计学,凭借其专有的核算与监督功能,对存在于宏观范围的环境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这就延伸了会计学的触角,开阔了会计学的研究视野;经济学是打开会计学之门的钥匙,环境经济学从客观宏观环境的本质与规律出发,厘清相关主体的利益纠葛和推导相关环节的资金动向,是会计学得以施展功能的基础;宏观经济学重在“宏观”二字,它促使了一般意义上只依附于企业等微观主体而存在的会计完成了空间上的飞跃,也使宏观环境会计成为会计学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实践。

二、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

(一)宏观环境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位居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决定着会计理论结构中其他理论要素的内容。依据会计学一般目标“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内容,宏观环境会计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向信息需求者提供宏观层面上的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方面的存、留量信息,这些信息需求者大致上包括为政府、经济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利益相关者这三大宏观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相关信息的披露有助于为社会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社会经济运行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和谐发展。同时,这些信息也将对各级政府、官员以及其他社会管理者的环境绩效考评发挥作用。

(二)宏观环境会计主体

宏观环境会计主体,即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首先,由于宏观环境资源依附于国家的领土而存在,因此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另外,宏观生态环境还具有区域地理性,各级政府对各自区域内的环境资源具有管辖权,这其中也包括跨区域存在的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等,这些理论上应由所跨区域的首个上级政府实施管辖,依此类推,对一跨度特别大诸如长江、防护林带等环境资源,就应当归属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这样,宏观环境会计的主体理应归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全国数量如此庞大的环境资源进行明确的区域划分将成为宏观环境会计实施的一个难点和关键环节。

(三)宏观环境会计计量

传统的会计计量一般是以货币为单位,反映企业的商品流、服务流和纯价值流组成的价值流,表现在财务报表通常是用特定国家的货币单位或者通用货币单位来表示。在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中,环境资源存在着多种类别,且物质形态各不相同,发挥的功能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向信息使用者输出会计信息时,如果统一用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原则,因为环境会计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除了提供货币信息以外,它还提供以物理量为单位的物质、能量信息,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物质、能量交换的很多统计指标是不能单纯用货币就可以度量的。这些信息通过一定渠道再次转化为其他形式的信息供决策者使用。但是,考虑到狭义的会计系统只能接受货币计量的信息,试想如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物理量值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工具转化为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数值,那将是一个最佳的宏观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四)宏观环境会计对象

从上述宏观环境会计的多重计量属性来看,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应仅停留在传统会计公认的资金运动过程,理论上还应当包含其他非货币、物理性的方面,比如区域污染指数、环境承载量等。环境资源的物理因子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同自然状态间的运动与转化过程中,并且按照一定的自然法则形成了规律性的循环过程,与单纯的资金运动过程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宏观环境会计的对象应当是与环境资源自然循环过程相联系的环境资源赋存、消耗和转化的过程和结果。环境资源规律性的循环过程,就是要在确保环境资源能够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良性生态循环。因此,就应当系统性地从物理量度和货币量度来记录和反映各类环境资源存量和流量的变化。

(五)宏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宏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由宏观环境会计报告来提供环境资源方面的综合信息,以使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从其中选择最优的决策信息。它的基本格式有以下三种:一是按类报告。此类的会计信息可以采取货币度量和物理度量相结合的方式,它实际上是在对微观环境会计信息经过综合以后编制而成的;二是按地区、行业报告。此类会计信息可同样采用货币和物理两种度量方式并且分别进行编报,也以对微观环境会计信息的综合化处理为基础;三是融入到国民经济核算当中进行列报。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GDP核算存在较大的片面性,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产生的代价,这就直接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虚假繁荣”。因此,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就需要将宏观环境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部分,适当性的进行信息披露。

三、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目前对宏观环境会计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还有待形成。具体而言,我国的宏观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比较稀缺,制度体系不完善,无论是会计准则、会计法规还是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对宏观环境会计的内容都涉及的较少,更没有宏观环境会计相应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另外,理论界对宏观环境会计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学者很难做到亲身参与到宏观会计实务中来,因此,研究的成果与现实实践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脱节现象。尽管如此,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学分支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其所研究的很多特殊的内容都是传统会计或者其他学科所无法触及的,因而具有无可比拟的学科优势,在学科的起步阶段也拥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当然也并行着诸如宏观环境成本核算等许许多多需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只有秉持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遵循着客观环境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性,循序渐进,才能将该学科做大做强,真正地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玉林.会计持续发展的路径:会计交叉学科研究[J].会计之友,2012(1):9-12.

[2] 杨世忠,曹梅梅.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J].会计研究,2010(8):9-15.

[3] 孙明山,周银燕.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思路新探[J].财会通讯,2012(9上):18-19.

[4] M.R.Mathews.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A Practical Demonstration of Ethical Concern[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5(14):665-671.

宏观环境范文第3篇

从中长期来看,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改变目前信贷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带来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释放红利,对中国经济无疑有着长久的正面效应。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企和民企、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这四大关系。

长远而言,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和经济增长质量必须得到提高,但调结构、去杠杆就可能会抑制投资,导致增长速度下行,从而出现社会危机,这也使改革处在两难选择之中。

对此,中央有着清醒的认识,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保持GDP的合理增长,同时避免增长带来的后遗症,处理好增长与质量、增长与环境保护等各种关系。

聚焦在2014年,我们认为改革将重塑市场信心,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强心剂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不同领域的改革对于短期经济增长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

具体而言,如反腐背景下的国企改革和破除垄断,为民企创造了更多市场机会,这样的改革其正向作用立竿见影。

但诸如推进房产税、政府政绩评价体系调整、地方融资平台清理、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改革、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却可能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此外,考虑到财政压力、社会影响等因素,在提高劳动者报酬比例、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社会保障体制全覆盖等方面,改革的推进还需量力而行、待机而动。

所以,在当前体制框架里面,改革面临短期和长期的抉择问题。中国必须基于全局视角,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改革,才能在大的宏观框架内进行协调,确保改革过程的平稳性以及最终改革目标的实现。

这也意味着为改革创造良性的宏观环境至关重要。只有在宏观经济层面保持大局稳定与正常运行,才能为局部各类改革提供坚实基础和可控空间。这无疑对2014年宏观经济的调控与执行目标产生了新的约束。

2014年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就业的继续相对稳定和民众总福利的进一步改善。

因为只有就业稳定,才能在部分改革措施对于局部利益造成损伤的情况下,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进而将相应的改革阻力限制在小范围内并降到最低。

而继续改善民众的总福利,将进一步夯实改革的民众基础,并在最大范围内获取民众的支持。

宏观环境范文第4篇

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够实施有效的财政计划,增加国内投资和消费,那么2017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增加0.1%,2018年增加0.3%。如果我国继续以财政刺激拉动需求,这也可以促进全球经济在2017 -2018年平均每年增长0.2%。在欧盟等其他发达经济体,比目前预计的更强劲的财政宽松政策将进一步支持各国国内和全球经济活动。经合组织针对财政空间的分析表明,欧盟目前具备更加协调一致的行动空间。

在这种财政计划预期下,贸易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摆脱低增长陷阱,同时支持生产力的复苏。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的日趋严峻和来自贸易制裁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财政举措对国内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使各国的财政状况更加窘迫。尽管美国的资源压力可能开始出现,但随着劳动力和产品市场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大多数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仍将保持适度。如果中期和长期增长的预期得以复苏,那么考虑到美国货币政策将走向一个更为中立的立场,这可能将有助于金融市场现有的扭曲局面得到改善,如条款不完善和信贷风险溢价等。然而,未来两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立场分歧的加剧将成为一个引发金融市场紧张情绪的新的风险。同时,在英国与欧盟其他国家贸易关系变得清晰之前,伴随英国退欧公投而来的前景不确定性将长时间存在。

要摆脱低增长困境,在短期需要为总需求提供多方、有效的政策支持;从长期来看,则需要提高潜在的增长力。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而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制定财政政策和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政策,同时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继续蔓延。

持续低利率环境将放大金融市场环境的扭曲和风险

债券收益率在2015年夏天达到历史低点,之后开始反弹,特别是在美国大选后急剧飙升。然而,他们仍处于历史性的低水平,尤其是在欧元区和日本。近年来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反映出金融危机后持续增长疲软及与其相关的企业、家庭过度储蓄。金融危机后,私营部门安全资产供应减少,某些私人资产失去投资级地位,此时,对安全资产需求的上升压低了债券收益率。在美国大选之前,令人失望的GDP增速使得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对于持续、强劲的货币政策干预的期望值进一步升高。事实上,对于未来五年隔夜拆借利率下降的预期主要源于欧洲、日本和美国5年期债券收益率的下降。虽然11月中旬美国大选后债券收益率出现迅速好转,拉大了与欧洲和日本的债券估值之间的差距。

较低的政府债券收益率提高了企业债券、股票和房地产等高风险资产的价格。

在几个较发达的经济体,企业债券收益率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政府债券收益率,欧元区和美国次级投资企业的风险息差降幅明显,有利于推动企业债券发行创下新的纪录。虽然企业债券利差位于2013-2014年的低点上方,但较低等级的债券以及轻契约的大规模发行推高了市场风险。

在美国,大选后的股票价格达到历史高峰;与此同时,欧元区和日本资本市场与年初相比几乎没有多大改善,仍然低于2015年的高位,目前的价格似乎反映出某些异常状况。长时间的低利率使投资组合进一步调整,从而提高了未来收益的现值。通过刺激企业借贷,这也引发了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较高的每股派息和并购活动的活跃。尽管生产力增长依然疲弱,但所有这些都已经推高了股票价格,再加上近年来还受到强劲的利润增长、适度的工资增长以及其他成本削减措施的推动。但是,即便疲软的名义产出增长能够持续,利润收益的增长也是有其限度的。

近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新西兰、瑞典、英国和美国等国的实际房价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其中很多已经接近危机前观测的速度。房地产价格上涨使三分之一的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房价与租金比率屡创新高,包括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在美国,在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下,商业地产价格也出现上涨,接近危机前的峰值。到目前为止, 家庭债务并未伴随房价升值而迅速增加,这反映出与危机前的一小段时间相比,中等家庭抵押贷款债务的增长。不过,在许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和英国,债务与家庭收入比仍居高不下。

资产价格正常化是可取的,但它可能会引发金融动荡。尽管从金融市场指标来看,不确定性相对较低,但对未来的货币政策立场进行重新评估以及采取有效的实际行动都可能促进债券收益率的快速恢复。这在美国大选后和2013年削减量化宽松规模期间都出现过。最初的价格调整可能会受资产贱卖而放大。当投资者由于货币政策的支持而押注价格持续上涨或流动性枯竭时可能出现这种局面。债券市场承压下流动性的降低反映的是交易商参与做市的能力和意愿的下降,以及算法交易的兴起和央行国债持有量的增加。由于更高的折现率和风险规避,以及汇率变动,债券收益率的快速恢复将导致其他资产价格的下跌。

低利率和低增长环境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挑战

银行、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的财务健康对于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最终的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时期的低增长、低利率已经对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提出了挑战。持续的低盈利能力束缚了银行的资本积累,反过来还可能减少金融中介数量或提高银行信贷成本。资本缓冲不足还可能使银行不愿承认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减弱可能会对金融业的其他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破坏整体信心。这些机构与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债券投资者。

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尽管近期主要经合组织地区的银行绩效都有所改善,但对盈利能力的担忧依然存在。银行资本流动性水平有所增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此外,欧元区、日本和美国最近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面对重大负面冲击时的弹性有所增强,初始资本比率较高,资本量低于所需的最小值的银行数量与之前的测试结果相比有所减少。美国银行股票价格自今年年初以来,特别是在大选之后出现上涨。相比之下,尽管欧元区和日本的银行股票价格有所上涨,但仍保持在30%到65%之间,低于2015年中期的水平,表现逊于非金融企业。因此,银行股票价格的比率仍接近账面价值的水平,这种局面曾在2009年和2012年的金融市场动荡期间出现过。这意味着金融市场对于资产质量的评价远低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记录。

今年欧元区和日本银行的股市估值较低,这与低息率和低增长环境下对银行盈利能力的担忧有关。近年来,经合组织主要地区的资产回报率一直低于危机前的水平,欧元区和日本的资产回报率远低于美国。在欧元区,尽管主要银行的预计平均股本回报率今年以来有所好转,但仍显著低于资本的估计成本。日本许多银行的股本回报率也低于股票的估计成本。有几个因素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挑战,这些因素对某些特定国家而言比较重要。一些欧元区国家,特别是意大利的不良贷款率仍然很高。不良贷款需要更多的备付金,进而减少银行的净收益。随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还可能提高银行的借贷成本,进一步降低其盈利能力。此外,高不良贷款可能会减缓资源的重新分配,进而拖慢生产率的增长,给经济和银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长期低利率和负利率也对养老基金和提供危机前承诺或固定名义收益率人寿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构成了挑战。贴现率的下降提高了固定收益养老金基金和人寿保险公司负债的现值,破坏了他们的偿付能力。这一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固定收益产品越多,重新谈判合同的难度越大,固定收益投资在总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越高。低利率的副作用对于更大的基金比债务危机之前有无资金准备负债的基金来说,影响更大。

人寿保险公司一直在承受市场的压力,他们的股票价格相对于整体指数是下降的,信用违约互换利差是上升的。在欧洲,养老基金行业的资产回报率在2015年大幅下降;在日本,由于长期利率下降,一家重要的保险公司其内在价值减少20%左右。英国和美国的养老基金资金缺口自危机以来已经上升,现在在总资产的比例约为30%,寿命延长加重了挑战。

养老金安排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挑战。最根本的矛盾是如何在不增加储蓄或无风险资产需求的前提下增强养老金的可持续性,从而避免低利率和低增长根本问题的恶化。这可能会在养老金计划个人利益和金融体系稳定之间引发矛盾。强化短期和长期GDP增长前景和提高利率将有助于缓解这种紧张关系。

对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而言,恢复稳健融资需要的政策包括降低承诺、提高缴费率或法定退休年龄。在许多国家, 根据寿命延长预期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应该是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部分。

对于养老金固定收益计划而言,有必要调整新合同承诺,增加缴费和分红。退休承诺的调整也需要反映预期寿命等其他保险精算的参数变化,可能还需要修改现有退休人员的合同和条件。包括荷兰在内的几个国家已经在养老金承诺指数化水平的基础上给予养老基金一些自由裁量权。在某些情况下,这使他们能够对应计收益进行调整。在特殊情况下, 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可能需要对现有合同和承诺进行重新谈判或调整。此外,养老金固定收益计划中,养老金计划发起人及相关的计划成员可以增加对养老基金的缴费来弥补缺口。

养老金固定收益计划的监管层应该加强监管。政策制定者正面临两难的选择,是对机构施加更多的压力以调整财政赤字,还是放松监管?对保持资金比率的规定和将资产价值按市计价都可能会迫使养老基金在错误的时间降低风险,以便能够“顺周期”。一些国家已经赋予了养老基金满足资金需求的灵活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细评估这些风险,因为这些政策未来有可能会对退休收入、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甚至是公共财政造成巨大影响。英国和美国的政府对养老基金有保护政策,但其他国家的养老面临的挑战还需要政府的更多作为。此外,保持公众对养老金制度的信心对于鼓励储蓄年老和保持机构的稳定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和新西兰等国,固定收益计划还是退休融资的主要来源。

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务迅速累积威胁经济稳定性

企业债务的高企会给金融稳定带来风险。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私人信贷的快速增长给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风险。发达经济体的低利率环境助推了信贷的增长。总体而言,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两年的资本流入都有所减少,尤其是证券投资资本,但规模仍然可观。据估计,在2016年第三季度大幅上升。私人信贷的快速增长是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大、大量外国资本债务流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宏观环境范文第5篇

较男性而言,女性在决策行为中更加厌恶风险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共识(Crosonetal,2009)。Faccio等(2012)发现女性CEO经营的企业财务杠杆低、盈余波动性小、生存机会更大;Huang等(2013)比较分析了男女高管在财务行为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男性经理人员的并购行为和债务融资更加频繁,而女性高管的盈余估计范围更宽、更可能及时行使股票期权;Palvia等(2013)以金融危机中的美国银行业为例,研究发现当银行CEO为女性时将会持有更多的权益资本,且小规模银行的女性CEO降低了金融危机中的破产可能性;祝继高等(2012)发现女性董事有助于抑制过度投资,且长期借款更少。上述经验证据基本上表明女性高管的风险厌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公司财务行为。女性高管为了降低决策风险,增加现金持有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Tong(2010)的研究发现高管人员的风险激励程度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当风险激励减少时,企业现金持有量会相应增加。因此,可以预期当女性高管增多时,风险厌恶程度会有所增加,合理且有效地规避风险的途径之一便是增加现金持有。由此,笔者提出假设H1。H1:限定其他条件,女性高管显著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持有。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外部条件,具体到宏观经济环境和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宏观经济环境与现金持有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一,当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时,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风险较低,从而降低了基于预防性动机的现金持有需求。其二,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会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外部融资渠道,如货币政策宽松、股权融资开启等,因此当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需要资金时,可以迅速便利地进行外部融资。较多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观点(Baumetal,2006;祝继高等,2009)。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决策方法并非一成不变,在管理实践中应当依据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随机应变(Hofer,1975)。Jokipii(2010)发现企业管理层会随环境不确定性和意欲达到的控制有效性改变内部控制结构,王欣等(2012)指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会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资本结构的最优化调整。同样地,可以合理预期,女性高管会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调整企业现金持有策略。由此,笔者提出假设H2。H2:限定其他条件,当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时,女性高管增加现金持有的程度显著降低。

二、样本选择与研究模型

(一)样本选择笔者以2001年~2012年深沪两市的A股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参照研究惯例删除金融保险行业、特殊交易状态(ST、PT等)、资产负债率大于1、同时发行B/H/N股及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14787个观测值。女性高管数据系手工整理CSMAR数据库中的高管动态数据而得,宏观经济环境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最终控制人信息数据取自CCER数据库,其余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为消除极端值可能带来的影响,笔者对所有连续变量在上下1%分位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二)研究模型为了检验假设1,笔者参考Opler等(1999)、祝继高等(2009)、Subramaniam等(2011)的研究设计,构建模型(1):Cash=α0+α1Gender+α2Ecoe+Control+∑Year+∑Indus+ε(1)其中,Cash代表现金持有,等于货币资金与金融资产之和除以营业收入;Gender代表女性高管,本文包括女性高管比例高低虚拟变量Genderd(若女性高管比例大于中位数赋值为1,否则0)和女性高管比例变量Genderr(女性高管占全部高管总人数的比重)两种测度方法;Ecoe代表宏观经济环境,笔者采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年度增长率Ecoe1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度增长率Ecoe2进行度量。此外,模型(1)中控制变量Control包括:企业成长性Tobinq(=(年末收盘价×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股数+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价值)、经营现金流Cfo(=经营现金流/(总资产-货币资金-金融资产))、是否发放现金股利Div(若发放赋值1,否则0)、财务杠杆Lev(=年末总负债除以总资产)、企业规模Size(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性质State(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性质为国有则赋值1,否则0)、年度Year和行业Indus,其中,行业分类参考中国证监会的标准,制造行业采用二级代码。

三、实证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Cash的均值为0.4860,标准差约为平均值的1.22倍,揭示出现金持有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值为48.60%、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现金持有存在较大差异。Genderr的25%分位数大于0,均值为0.1472,说明在我国超过75%的上市公司中已拥有至少1名女性高管、且女性高管平均所占比例已达14.72%,反映出女性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中已占据一席之地。Ecoe1的均值为0.1715,Ecoe2的均值为0.0916,符合近些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的事实。控制变量方面,Cfo的1/4分位数值等于0.0070,说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为正;Div的均值为0.5318,说明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比重仅为53.18%,明显少于经营现金流为正公司的比例,反映出即使公司具有现金支付能力也未必分红的事实;State的均值为0.5910,说明国有企业仍旧是上市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多元回归分析表2报告了女性高管与现金持有之间的多元回归结果,各模型均在1%水平上显著,调整R2值均略大于0.2670,总体效果良好①。表2第(1)列表明,女性高管比例高低虚拟变量Genderd与现金持有Cash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系数=0.0436,T值=3.3326),说明当女性高管比例高时,现金持有相应较多。第(2)列表明,女性高管比例变量Genderr与现金持有Cash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系数=0.2583,T值=3.4049),说明女性高管比例越高,现金持有越多。第(3)、(4)列中对应的宏观经济环境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度增长率Ecoe2,Genderd、Genderr同样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上述发现联合支持了假设1。此外,控制变量在各模型之间保持高度一致。宏观经济环境(包括Ecoe1和Ecoe2)、财务杠杆Lev及企业性质State与现金持有Cash均呈现显著负相关,经营现金流量Cfo与Cash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3进一步列示模型(2)的回归结果。第(1)至(4)列中Gender×Ecoe均在5%水平上显著小于0,联合支持了假设2,说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调节了女性高管与现金持有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当宏观经济环境趋好时,企业融资渠道增加,融资难度进一步降低,从而由于融资难导致的系统性外部风险会相应降低,女性高管会由此调低源于风险厌恶而产生的现金持有量。Genderd、Genderr均在1%水平上显著大于0,假设1进一步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余各控制变量的结果与表3基本上保持一致,不再赘述。

四、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笔者立足于女性更加风险厌恶的基本特征和高管决策的权变理论,研究女性高管是否影响企业现金持有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女性高管显著增加了现金持有量;而当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时,女性高管增持现金以满足风险厌恶偏好的程度显著下降,即宏观经济环境调节了女性高管与现金持有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1)女性高管在企业经营方面表现出风险厌恶特征,未来在考虑高管团队构成等重要人事决定时,应当结合这一特征进行决策。如当企业面临较大经营风险时,可以考虑适度增加女性高管比例加以应对。(2)高管团队进行决策时必须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本研究揭示宏观经济环境会影响到女性高管的现金持有,实际上,企业管理层不仅需要关注外部经济环境,还可以进一步将法律风险、投资者保护、行业周期性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纳入情境决策当中,以增强决策的有效性。由于受到研究主题和数据制约,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1)女性高管持有更多现金的真实意图是否是为了降低风险,即企业风险是否确实由此而降低,本研究没有进行直接检验。(2)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外,其他外部环境因素对女性高管与现金持有之间关系的作用如何。(3)当女性高管中包括女性董事长或女性总经理时,女性高管对现金持有的影响程度将会如何变化。以上将是笔者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宏观环境范文第6篇

对于宏观环境督察信息获取机制研究,只有做好信息来源分析,即明确相关信息的存在形式,确定数据和信息的搜寻范围,从而达到减少重复、冗余的信息搜寻、定位工作,快速确定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目标。信息来源分析需要对宏观环境督察信息进行信息来源归类,对不同信息的信息来源归类,可以快速确定不同类信息的相似信息来源,明确同种信息来源的常见信息储存方式,通过储存方式的分类进行快速信息定位。以宏观环境督察政策信息为例,将宏观环境督察政策信息的信息来源归类为办公室文档、网络文件,就可以对应检索政府网站或咨询政府部门取用相关的办公文件,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报纸、书籍、多媒体等途径进行漫无边际的寻找。通过对宏观环境督察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1。通过以上信息来源分析,宏观环境督察的所有信息来源都被合理的归类,这样既可以实现宏观环境督察信息获取地点的明确化,又可以实现宏观环境督察信息信息获取方式明确化,为快速的信息资源获取建立基础。

宏观环境督察信息采集

信息快速定位后,通过信息获取的方法将最合理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文档等采用录入、上传等方式将可用的宏观环境督察信息获取进入数据库中。宏观环境督察信息获取机制中的信息获取方式既包括通过各种信息获取手段获取也包括获取一般信息后对于信息资源的评价和加工过程。以宏观环境督察在水污染防治法督察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手段举例:(1)在宏观环境督察水污染防治法过程中,需要调阅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的法律内容、地区相关政策内容等,这部分信息获取是通过检索法和阅读法获得;在现场督察阶段中,需要跟地方政府交流,实际考察相关的政策落实情况,这部分信息获取是通过座谈法和现场观察法;另外,在获取民意和调查事实情况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2)通过以上各个方法可以将信息汇总到宏观环境督察工作组人员手中,但是以上信息的信息来源有很大不同,必须通过信息的分类汇总和二次获取才能将以上信息顺利转化为信息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其中二次信息获取主要的信息获取手段就是信息化的文档上传、基本信息的填报和录入等功能。对宏观环境督察数据获取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通过多种不同类的信息获取功能,将宏观环境督察外部的数据获取到宏观环境督察工作中来,在宏观环境督察内部将信息进行二次获取,将存在形式多样、存储形式多样的数据输入为同一种信息来源格式,方便后续的信息过程。

宏观环境督察信息加工

宏观环境督察内部数据库信息获取是一种信息加工、管理的过程,通过内部数据的整理将数据由内而外的传输,可以更好的在移动端等位置形成对宏观环境督察的业务支持。宏观环境督察工作机制中需要多种信息获取手段相互结合,信息的获取方式必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完成宏观环境督察信息准确获取的任务。宏观环境督察信息加工分为2个主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加工出宏观督察所需的各类督察内容,形成督察调研表;第二个环节是对督察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督察意见,督察报告。督察内容根据具体的政策、法律、规划、标准的不同,具体督察内容有所差异,督察内容加工是在宏观督察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对具体法律(或规划、政策、标准)条款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细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督察指标,形成督察表格,详见表3。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系统,可以快速生成督察调研问卷,实现网上数据填报,材料收集等工作。督察结果分析包括将督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通过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利用信息库中存放的不同来源、不同方面的环境数据,对督察结果进行质量校验,通过数据比对,逻辑判断方法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数据,协助督察人员发现问题,为进一步督察提供支持。

传统的督察方式以现场座谈和现场检查为主,这种方式对获取的信息无法及时进行质量校验,影响了督察效果。通过对信息获取机制的研究,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可以对督察对象进行预督察,完成所需督察信息的收集,利用督察中心的信息库对督察信息进行质量分析,发现问题,在进行现场督察时,做到有的放矢。

宏观环境范文第7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的作用

1.1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可以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外部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生存。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存在环境后,才能变不适应为适应,变被动的适应为主动的适应,积极地利用环境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环境,发挥出自身的能动作用。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它是否能够准确地认识、预测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使自己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

1.2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可以发现经营机会。由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产生和应用,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纪.市场瞬息万变。企业要健康有力地发展,就要对环境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各种信息,把握市场需求新动向,适时采取措施,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求同社会发展和需要协调一致。

1.3通过宏观环境分析,还可以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精神及内容,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从中发现并利用可能利用的机会,制订出明智的战略。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自然等方面,任何一个企业及其微观环境,都在宏观环境力量的影响和控制之下。所以,企业要实现其目标,就必须分析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2、宏观环境分析的内容

2.1人口环境

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口环境应是市场营销人员研究的首要因素。人口的数量、地理分布、密度、流动趋势、年龄、出生率、结婚率、死亡率等都应是企业在做营销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2经济环境

市场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购买力,而总的购买力是与收入水平、价格、储蓄和信贷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1)实际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指数逐年递增,但通货膨胀有时却会带来实际收入水平的下降,从而造成购买力的相对不足给企业的营销带来影响。

(2)储蓄状况。消费者的收入储蓄是一种潜在的购买力。储蓄的形式包括银行存款、购买公债、股票和不动产等,这些都可以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在正常的情况下.银行储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但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消费者会将储蓄变成现金,争购保值品o

(3)消费者的支出模式。消费者的支出模式取决于收入水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支出模式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一理论对企业研究消费的需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趋势是非常有用的。

2.3自然环境

企业的自然环境,主要是由所在国家的全部自然资源组成的。有些企业或行业还涉及国际资源,包括全部第一产业的资源及空气、水等等。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成本及价格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所需资源的储藏量、开采量和供应量的影响。特别是如果没有这种资源的代用品时,更是如此;只要企业的经营依赖于稀缺的物质资源,它的活动就要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自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会给企业的营销活动带来影响。

2.4技术环境

技术对人类生活是颇具影响力的,既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大技术的发明,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产品、市场和投资机会。对于技术环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变革的速度加快。许多今天司空见惯的产品在30多年前还未存在,如录像机、家用电脑、石英手表等。从未来的发展看,新技术的发明、开发和传播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2)创新机会无穷无尽。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创新机会。企业营销人员应懂得运用营销技巧,将新技术产品导人市场,诱导顾客消费。

(3)技术革新的法规增多。随着产品的日益复杂,为了保证安全性,政府部门会对新产品的检查和管理日益加强,因此,企业在发展和推出新产品时,必须充分注意各种法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5政治法律环境

(1)政治环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的制定与调整.对企业营销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鼓励和促进,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限制和禁止。它既可为企业的营销活动限定范围,又可为企业的营销创造良好的机会。

(2)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关的法规、条例、标推、惯例和法令。

有的法律、法规会起到制约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如《商标法》,国家为获得商标专用权的企业提供了法律保护,企业不得随意使用别人的商标或专利技术。有的法律、法规也会给许多企业带来营销机会。如《环境保护法》,国家对污染物的排泄、处理作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企业就必须购买防治污染的设备,从而为生产经营这些设备的企业提供了市场营销机会。

2.6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由社会中每个人的观点、态度、习惯和行为模式组成的。这种环境难以用数字来表示,而且其变化也很难受指令的控制。所以,理解和洞察其内部各因素的变化,是一种不易掌握的技巧,而恰抢是这种技巧,对成功的经营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探讨影响购买行为的社会因素,必须了解文化。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仅影响着人们当前的行为,而且也影响着整个历史的发展(其中当然包括经济历史的发展)。

某种文化实际上是特定条件下的人口及其政府制度、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的反映。

从市场学的角度讲,销售反映了人们的需求,而人们的需求又是社会和文化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社会中展开的,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对经营战略和策略的制订与实施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密切关注、分析和把握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差异性、同一社会文化内各因素之向的差异性以及它们的变动趋势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市场营销环境既给企业带来机会,又给企业带来威胁。企业的营销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价。为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并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和营销计划,应在企业中建立环境分析与监测机构,以评价环境机会和威胁作为基本职能,及时并准确地向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关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应付环境的策赂。

参考文献:

[1]陈启杰,市场调研与预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宏观环境范文第8篇

1.1环保准入不够完善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完整的适应省情的地方准入条件。准入条件中的建设规模、技术水平的规定多以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政策为基础,缺少针对山西省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敏感区等的布局要求,生态功能区划尚没有在其中发挥应有作用;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指标缺少合适渠道纳入环保准入要求,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末端治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缺少适应省情的规定,环境监管规定也缺乏地方特色,环保准入的闸门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1.2环保基础能力支撑不足落实环境保护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管理、科研、咨询等基础支撑能力尚显不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如环保部门,尤其是市、县两级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较弱,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围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准入等开展的基础研究太少,环评咨询服务市场缺乏规范管理,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咨询市场中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问题时有发生等。

2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2.1推进战略和规划环评要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转变,必须在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立足省情,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加强规划环评,开展战略环评,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优化”“助推”等作用,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各规划中,为政府宏观决策、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2.1.1扩大规划环评范围建议应将区域发展战略、政府重大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政府规划等纳入规划环评范围,其中战略和重大政策环评应积极尝试,选取投资、消费和外贸等领域的重大发展战略开展环评,探索战略环评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方法,增强参与宏观调控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重点协调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的统一性,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另外在向上层扩展规划环评范围时,对规划环评条例中未做具体要求的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规划也纳入规划环评范围,按照上一层次相应规划环评的要求进行环评,体现出规划环评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2.1.2完善规划环评技术及方法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各主要部门、行业规划环评、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等的技术指南、规范,针对部门与行业、工业园区特点,推荐合理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为规划环评的具体实践提供技术支持,环保管理部门应配套出台相应的规划环评审查要点,规范规划环评的有序开展;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环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环评审查机关、规划编制单位要明确职责,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确保规划环评工作及早介入,与规划编制协同推进。

2.1.3完善规划环评作用机制提高规划环评的执行力,确保规划环评提出的规划调整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把规划环评放在落实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位置,研究出台推动规划环评的刚性约束制度,并将其纳入政绩考核机制,逐步将问责制体现和运用在规划环评执行上。同时,环保与发改、经信、住建(规划)、国土、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尽快推动建立成型的协作机制,促使部门联动,规划与规划环评互动;另外应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和跟踪评价机制,强化规划环评中的总量控制、产业准入、循环经济等要求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效力,全方位提高规划环评的震慑力。

2.2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环境准入制度是环保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使用各种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符合省情的环境准入制度,切实发挥好环境保护的闸门作用,促使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较强的针对性。

2.2.1制定符合省情的环境准入制度依据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环境强制约因素,选择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制定适应省情、严于国家的标准。生产规模与装备水平方面应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助力重点优势产业的全面升级,推动重点产业兼并重组,有利于重点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资源能源消耗和回收利用方面,针对山西省实际,应制定最为严格的节水和废水回用标准,促进焦炉煤气、高炉荒煤气等各类废气资源能源利用,提高各类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末端治理及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要建立满足国家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又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地方排污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针对山西水环境问题,应进行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创新,制定排放浓度标准和废水排放量控制标准。另外制定基于环境容量和管理总量要求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同时在实施行政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聚集区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强化经济手段对污染物增量的约束作用。

2.2.2制定合理的空间环境准入制度在产业布局方面,应从控制环境风险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空间环境准入制度。首先应符合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生态对特定行业规模、结构和布局的约束和不同行业的环境污染特征,细化不同功能区下重点行业的分类指导规定;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等需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内建设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项目;同时针对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较重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现象的焦化、化工等行业,要根据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核定建设项目的环境防护距离;要通过突发事故环境风险评估,划定风险控制半径,以降低产业布局的环境风险,减轻工业生产的环境风险,有效控制环境风险的影响范围,确保环境安全。

2.3强化环保基础能力建设面对新形势要求,环保服务须顺应新形势,再拓新思路,从体制和制度层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路径,强化环保基础能力建设。

2.3.1优化环保行政效能各级环保部门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识和公共服务思想,按照统筹协调、宏观调控、执法监督、公共服务四大职能定位,强化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与宏观调控。狠抓保障行政执行力的制度,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设长效机制相结合,对内部各类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清理、评估和完善;优化审批流程,实行“节点管理”,即明确每个事项办理步骤、环节以及每一步骤、每一环节具体的办结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尽量缩短审批时间;争创环保行政审批服务示范窗口,进一步加强办事窗口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行网上审批与监察,提高环保审批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效率。将环保管理的办事程序时限、准入审查条件和审批办理结果予以公布,保持环保工作的公开、透明,保障公众知情,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增强环保行政效能,提升环保服务水平。

2.3.2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优化省级管理机构的同时,重点完善市、县管理机构。选派业务精、素质高的专业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之中,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高环评科学管理水平,着重加强其对宏观经济、法规标准和环评技术导则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增强队伍的宏观管理能力。鼓励和引导环保科研及咨询机构加强环评、环境准入相关基础研究,重点开展规划环评技术方法以及重点行业、重点流域环境准入条件的研究,完善环评技术标准体系,制定适合省情的环境准入制度,为环境保护参与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3结束语

以推进战略和规划环评为抓手,提高环保参与决策的能力,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为手段,发挥环保倒逼机制的传导效应,以环保基础能力建设为举措,为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提供能力保障,强化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要完成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强化规划环评作用和提高环保服务水平等重点任务,提高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必须通过完善法规和制定规范性文件加以落实。建议组织制定地方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考核管理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与审批细则等。

上一篇:环境法范文 下一篇:环境保护税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