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1 17:09:55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研究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证券投资学课堂实践的探索与讨论 实践导向的投资学教学模式探析 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公自动化实践教学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证券投资学》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研究 《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思考 《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过程探讨 《证券投资学》技术分析内容的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与合作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深度访谈整理。

由上表可以看出,证券经纪人、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助理都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需要对证券业有不同层面的认识和理解,便于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对于渠道经理、营销总监等营业部中层岗位,则要求在精通证券业务的基础上,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拓展能力。投资顾问则要求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的投资理财能力,能够清晰分析金融产品的趋势,并寻找证券投资机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投资服务。

由于本科毕业生首次就业岗位一般是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投资顾问助理,因此按照以上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他们应具备沟通能力、自主开发客户的能力与市场拓展能力。虽然要求对证券业有不同层面的认识和理解,但似乎对证券投资水平没有太高要求。我们认为,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与成熟,良好的证券投资水平对开发和维护客户有重要作用,只有对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开发和维护客户,而维护客户不仅仅是投资顾问的工作。实际上,他们经过一定证券从业经验的积累,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都有机会晋升为投资顾问、业务经理(见表1),甚至进入私募基金,成为职业操盘手。为此,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要有长期从事证券行业的准备,愿意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营销做起,同时充分利用证券行业的平台不断提升证券投资水平,为自我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设计

(一)实践内容设计

从本科毕业生在证券业首次就业的岗位来看,要求对证券专业知识有不同层面的认识和理解。从他们未来发展的岗位看,还需要进一步熟悉金融投资知识,精通证券业务。特别是为客户提供专业投资理财服务的投资顾问,还必须精通证券投资分析工作,清晰分析金融趋势,寻找证券投资机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投资服务。因此,证券投资学作为培养证券投资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在进入实践环节前,首先应根据他们在证券业首次就业和未来发展这一现实情况设计好实践内容。我们在自己多年实践教学总结与借鉴各院校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把实践内容设计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实验环境、基本分析实验、技术分析实验和综合实验,每个模块下设若干项目(见表3)。这样的实践安排,是基于自上而下选股方式的顺序“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技术分析” 进行设计的。通过以上顺序的实践,让学生对证券分析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首先把握总体宏观经济处于的周期与政策动向,据此选择周期型、成长型或防御型行业;然后在选择的行业中根据行业地位、公司治理结构、竞争力、成长性、财务报告等选择目标上市公司,由此形成核心股票组合;最后根据自己擅长的技术分析择机买卖。当然,也要指出选股的另一种方式是自下而上,只不过普通投资者较难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有专门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大海捞针般的个股筛选活动。

表3 证券投资实践内容

具体而言,第一个模块为实验环境,包括行情交易软件与模拟交易软件的操作。通过此模块实践,使学生熟悉证券交易行情软件的操作与分析功能,同时能利用高度仿真的虚拟交易系统进行模拟交易及竞赛。

第二个模块为基本分析,包括证券品种与证券市场认识、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我们设计证券品种与证券市场认识这项实验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各证券品种及相互联系,特别是股指期货与证券市场现货的联系;二是让学生了解全球证券市场的相互联动,特别是欧美、香港市场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分别作为基本分析的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微观分析,是自上而下分析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分析为投资者把握中长期投资机会提供决策依据;行业的发展是与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密切相关,也与一国政府的产业政策紧密联系,把握好国家产业政策是掌握证券市场主流行情的关键;公司分析是在宏观经济分析和行业分析基础上,为投资者确定具体的投资标的。从公开的精品课程网站上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对基本分析的重视不够,实践内容只有技术分析而无基本分析。

第三个模块为技术分析,包括盘面要素分析及K线分析、指标分析、形态分析和量价分析等。技术分析方法不研究引起证券价格变动的原因,而是假设市场行为已反映了引起证券价格变动的所有信息,由于不需要研基本面因素,只需要研究市场行为,借助图表和市场指标来分析预测股价变动趋势,因而成为广大投资者,特别是非专业的投资者普遍使用的分析方法。但是当某种技术分析方法为大多数人接受时,这种技术分析就会失效,还会被主力庄家反向利用。

第四个模块为综合实验。以上三个模块的实验只是单一理论知识的应用,与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的实战操作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而且实战操作遇到的情况变幻莫测,常规理论和方法还会被市场主力反向运用来制作骗局。为此,我们采取在理论课程全部结束后,开设了贴近实战操作、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判的综合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投资决策水平,提升规避风险的能力。目前开设的综合实验项目主要有短线操作、中长线操作、板块轮动、投资策略等,更多的综合实验项目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从已有的实验实训教材与公开的精品课程网站看,各高校鲜见开设这样的综合实验。

(二)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内容设计后,还必须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使实践内容设计的初衷得以落到实处。

1. 实验环境教学

第一个模块是最简单的部分,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选择一家证券公司网站下载行情交易软件,然后介绍一些常用的功能,接着让学生熟悉这些功能的使用。更多功能的使用可以查看这些行情交易软件中提供的使用说明,如通达信软件界面主菜单的“帮助” 提供了“帮助说明书” ,软件界面主菜单的 “在线服务” 也提供了使用说明。模拟交易软件提供了全程仿真的交易流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与真实交易一样的资金划拨、下单、撤单等,并随时可以查看自己的交易成绩排名。

2. 基本分析实验教学

这部分的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收集财经网站、行情交易软件、证监会网站、证券交易所网站提供的资料进行。在证券品种与证券市场认识的实验项目中,行情交易软件提供了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各类证券品种的交易情况,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介绍其收益与风险等基本特点。对于全球证券交易市场的基本概况,教师可通过期货交易软件如文华财经重点介绍欧美、香港、日本的证券市场,并指出它们对我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分析实验项目中,让学生收集财经网站如东方财富网的宏观经济数据走势图,对照沪深证券市场走势,分析他们的相互联系,检验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并根据宏观经济各指标的数据变化,分析当时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和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这两个实验项目,对金融本科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行业分析,需要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而公司分析需要对公司素质有独到的认识,对财务数据要充分考虑其真实性,能将虚假披露的财务数据还原为客观有效的财务数据,并调整为适合金融分析的数据,进而对上市公司进行金融视角的分析。为此,我们从合作证券公司选取一些优秀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分析报告作为范例讲解,强调分析的框架与要点,然后让学生模仿学习分析并撰写。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们让学生下载东方财富同软件或新版大智慧软件,里面有大量行业与上市公司分析报告原文。通过不同行业和个股研究报告的阅读,让学生逐渐学会利用研究报告结论选择行业与个股,这也是证券公司营业部投资顾问和客户经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3. 技术分析实验教学

这部分是学生易学也较有兴趣的实验。我们主要采用向市场学习的办法,通过分析大量案例找出规律,然后进行模拟操作,以验证其效果。例如,在量价分析实验中,我们设计的一个实践步骤是分析个股上涨启动前后的成交量变化规律,就要求学生至少找出30只以上个股案例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自己总结的量价规律选择个股进行模拟操作。又如K线分析实验中,要求学生观察单根K线市场含义时,也至少要求找出10只个股,把其中每只个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同类单根K线全部找出来进行比较观察,分析有哪些相似的原因导致其后的走势发生。通过大量观察,学生对技术分析的熟悉程度大幅度提高。

4. 综合实验教学

综合实验是在前面三个模块实验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与组合思想进行的贴近实战操作的模拟投资。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们综合采取收集信息、案例分析、分组研究讨论、实验报告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等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例如,在长线投资实验中,我们通过大量长期上升趋势的个股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长线投资的魅力不仅在于盈利是非常可观,而且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看盘上。如杰瑞股份从2010年2月上市到2013年7月,三年半的时间股价涨了约7倍;桑德环境从2005年7月到2013年7月,8年股价涨了约12倍,沪深市场并不缺长线投资品种。通过个股案例分析,学生非常有兴趣寻找其他长线投资品种,研究这些品种之所以能长期上涨的基本面原因和技术特征,然后尝试预测未来可能的长线品种并加以跟踪。形成实验报告后,抽取部分小组进行成果汇报,教师点评给出意见和建议,这种训练方式受到学生欢迎。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以就业需求为契入点,让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指导,通过以上由易到难、由分块到综合四个模块的实验,以及校园网全程开通模拟交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结合国内外信息收集、大量案例分析、实验报告展示、小组研究讨论、教师点评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效果。如2013上半年,学生分组合作研究完成宏观经济分析和行业分析的实验后,他们就根据当时各类宏观经济指标显示的数据,判断国内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但不会采取类似四万亿投资那样地扩张性的政策,重点将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由此他们得出的投资策略是增持创业板、中小板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个股,这使他们在2013上半年的模拟操作中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另外,学生踊跃参加各种模拟大赛,并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如2011年全国大学生世华软件金融投资大赛,盘中一个学生曾排名全国第三,后因其他原因没有参赛到结束;“赢在新起点·2012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实践大赛”,一学生获西部赛区第一名、全国第八名、第十周收益率全国第一的佳绩;另一学生获西部赛区第九名;三名学生并列西部赛区前50名并获优秀奖。

证券市场变化莫测,市场操作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如何跟上市场的步伐搞好校内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证券投资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总结, 我们认识到: 通过实验项目训练及全程模拟操作,在培养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还将进一步加强实验项目的开发研究与教学创新,为实践教学改革和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高峻峰.特色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R].第四届全国经管实践教学大会,2012(10).

[2] 桂荷发.《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R].中国首届投资年会,2013(6).

[3] 陈星.江苏省证券行业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4] 郝会会.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12).

[5] 崔越.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

[6] 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10).

[7] 胡蓉晖.XX证券营业部投资顾问招聘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2(3).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首先,低利率有利于借款人,不利于存款人。因为贷款买房便能够享受低利率的好处,而消费者中有条件贷款买房的首先是高收入者。而且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接近10倍,远远高于国际水平,说明有能力购房的家庭主要是国内一小部分高收入阶层和境外人士,而且其相对富有程度高于国外。正是这一小部分高收入者享受着住房抵押贷款低利率。

与此同时,大部分城市和农村收入较低的家庭非但没有享受贷款低利率的好处,反而受到存款负利率的伤害。因为他们的储蓄大多存在银行,其本金正在被负利率所吞噬。这实际上是穷人对富人的一种利息补贴。

另外,这些收入较低的家庭中有一部分等攒够了首付后将买房,但那时房价已经被当前的低利率推得很高。其结果是富人先以低价买房,穷人后以高价买房。买房自住的高收入阶层将会得益于财富效应,而买房投资的更是能够获得丰厚的现金收益。虽然粮食价格的上涨,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过去几年城乡之间收入增长的差异,但城市房地产价格的飙升,拉大了城乡之间以及城镇中贫富阶层之间的财富差异,形成更广义上的贫富差距。这等于是穷人对小部分富人的财富转移。

无独有偶,对成品油价格的控制,实际上也是一种财政(或准财政)“济富”的行为。中国家庭汽车拥有率仅1%-2%,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例如,美国为200%)。中国有车族显然主要是高收入阶层。目前中国成品油价格不仅远低于国际水平,甚至低于人均收入低于中国的印度和汽车人均拥有率数倍于中国的泰国;且涨幅小于国际原油价格,成本自然由国家(或国企)承担。

政府对成品油价格进行控制,给一小部分有车族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车族。这实际上是财政(或准财政)补贴在不同收入阶层间的逆向分配,也增加了对成品油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际油价的上涨。国际油价的上涨又进一步挤压国内市场价格,提高了控制价格的成本。

今年以来,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此种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要动力的通货膨胀,对于日益恶化的贫富差距亦是雪上加霜。

其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所占比重大于高收入阶层,前者所面临的物价指数的上涨远高于后者。以今年8月为例,城镇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与食品类价格分别同比上涨4.8%与13.1%。考虑到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消费中食品所占的比例不同,经调整后,高收入阶层居民所面临的CPI同比上涨仅2.7%,远低于城镇平均水平;而对于低收入者,CPI则上升5.7%,高于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

  由于食品开支为城镇居民生活所必需,因此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通货膨胀进一步拉大了(城镇)贫富阶层实际收入的差距。对此,国家应寻求积极的应对之策。

我们在近期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中多次强调,中国应该用市场工具和价格手段替代行政手段,以巩固宏观调控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降低“硬着陆”风险。以上分析显示,目前中国实行的低利率和低油价政策,不仅有悖于市场原则,不能有效地调整市场,分配资源,也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分配原则,加剧了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如果宏观调控继续依赖行政措施而不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不能肯定的是经济是否能够最终实现“软着陆”,但可以肯定的是低利率和低油价将继续“劫贫济富”,激化因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所产生的社会矛盾。政府对此应予检讨和反思。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法;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79-02

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教程中,如计算机、MBA课程等,并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灵活分析运用典型案例,由此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大都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方法,而大量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1]。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宏观经济学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在经管类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经管类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去认识和解决诸如失业、滞胀等宏观经济问题。但在学习过程中,因其涉及大量数学模型、几何图形和专业术语,学生往往感觉这一课程内容庞杂、晦涩难懂。针对这一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于该课程的教与学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透彻分析,让宏观经济学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与现实联系更加密切,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第二,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引入大量的案例,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主”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进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更加重视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第三,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提供具有契合基础理论的典型案例后,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字,以案例分析报告或者是以小论文的方式展示出来,改变传统课堂上“填鸭式”的做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分析教学法要取得显著成效,必须遵循一套科学程序进行规范操作。下面我们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例,阐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①提前充分准备案例。在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全面详细了解案例及其所要阐释的基本理论,并就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考虑,比如:何时导入基本理论和怎样导入基本理论?引入该案例可能会产生什么教学效果?该案例提出了哪些关键性问题?用什么思路去解决这些问题?经管类专业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最终形成的结果与答案是什么?等等,2,3]提前组织学生准备。教师首先根据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一般以同宿舍6人为一个团队,由宿舍长负责召集和工作分解内部与协调。然后介绍案例的主要内容并发给案例材料,要求学生课前仔细阅读熟悉材料,并对本小组讨论、分析、提问等内容形成文字,写出初步的案例分析报告。②案例初步分析。经过认真阅读和理解,经管类专业学生把自己分析的问题、观点及其理由形成初步案例分析报告,带着思考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针对某一专题进行理论讲解并引入具体案例,进行案例初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③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教师在进行基础理论讲解和案例初步分析后,经管类专业学生结合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主题,就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或者课堂全体讨论;或者推举主发言人,其他同学做补充;或者采用更灵活的形式,如安排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通过“小品式”演示、讨论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案例讨论前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由讨论、民主发言的氛围,不宜过多干预讨论过程,只在必要时作启发性的诱导和提示。也就是说,案例教学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限定的主题范围内,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讨论与探索,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讨论与点评。当讨论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和讲解,梳理思维过程,比较各小组的表现并进行适当点评。指出讨论是否热烈、踊跃,问题是否分析透彻、深入等等,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指明改进方向。④经验总结与推广。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案例教学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案例。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使案例分析法逐渐成为经管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要真正发挥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要密切联系现实经济问题。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理论与现实经济的相结合。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感觉枯燥,而是和现实密切联系的,由此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时,可以结合地下经济、灰色经济等来介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局限;在讲授宏观经济政策时,可以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经济形势下应相机采取何种宏观经济政策。在讨论投资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时,可以引入国内外的边际消费倾向并进行对比分析。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大是因为收入增加比较小,而发达国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小是因为增加的收入比较多,因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根据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并不能够说明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大小。通过引入诸如此类的案例,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课堂中所引入的案例一定要具有时代性,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过时的陈旧案例容易使学生产生老调重弹的感觉,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师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余时间,教师要多关注新闻报道、热点话题、经济学专著等素材,能够根据这些素材选取出契合相应理论的典型案例。这要求教师对现实生活有着较深刻的理解,积累大量案例,在课堂上能信手拈来。如“中国多次降息对居民储蓄及投资的影响”、“人民币应该升值吗”、“我国现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等等,案例不仅要与课堂的授课内容契合,更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其次,教师提前应反复审阅案例,对案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案例本身可能并没有标准答案,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自己先将问题吃透,才能够达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课下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做好案例教学的反馈总结工作。

第三,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与促进。案例分析法作为宏观经济学理论教学的辅助方法,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理论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在对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和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或许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大于纯粹的理论教学,但宏观经济学教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师不能只重视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应当注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与促进。

四、案例分析法的实施应用效果

从学生角度来看,案例分析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将学生被动听的课堂变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解释运用所学知识的场所,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师角度来看,通过搜集筛选分析典型案例,案例教学补充了教材内容,也增长丰富了教师的学识和经验,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更能够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合作与创新能力,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实施应用案例分析法将会较好地弥补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饶先龙.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经济,2007,(10):123-124.

[2]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3):340-343.

[3]杨峰.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81-83.

[4]贺雅桔.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应用性调查及其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7,(1):107-109.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 国际法主体地位 可行性

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趋缓,有效需求增长放缓

受制于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和财政压力等不利因素影响,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增速较上年放缓,显示出复苏乏力的迹象和信号。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完全消除,世界经济难以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依然较为突出。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依旧低迷,银行放贷能力尚未复苏,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尚未有实质性好转。欧洲债务危机时有爆发,对本来疲弱的经济复苏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财政重建和刺激经济的“二难选择”中,欧洲经济很难较快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日本经济在对美国和中国的双重依赖中有所恢复,但其受外部影响较大,未来仍有不确定性。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尽管回升势头较好,但在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疲软的情况下,高增长能否持续存在较大变数。总体而言,2011年世界经济将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较紧。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动力,但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活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拉动社会总需求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

就投资需求而言,2011年既有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总体上投资增长将小幅放缓。有利因素主要包括:各地区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高涨;“新非公36条”等政策促进民间投资。不利因素主要是2009年为应对危机出台的刺激性政策逐步淡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效应逐年衰减;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于严厉;财政支出重在结构调整,政策向保障民生领域转向。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010年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下降,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减弱。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将企稳,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呈现高增长趋势。1-11月全国出口名义增长33.3%,进口增长40.3%,而去年同期则分别是同比下降18.9%和15.7%,2010年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意识世界经济复苏,外部环境好于去年;二是2009年出口增长为负19%,出现低基数效应;三是稳定出口政策继续显效。

2011年,美国、欧洲、日本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增长缓慢,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注意趋势严重,人民币升值预期、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有所恶化,同时受上半年基数太高等因素影响,预计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比2010年将有所放缓,贸易顺差也将减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所削弱。

北非中东局势不稳,日本地震危害影响短期难以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提升,贸易摩擦增加,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这些因素导致出口增速放缓。生产商宁愿更多向本土市场供货,而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明显减少。许多国家采购商都认为今后中国工人工资将会大幅上涨,产能势必将会被压缩。从去年末开始已经有生产厂家出现供货推迟现象。相对于出口大幅下滑,对美欧的进口增速基本稳定,机电产品进口占比最大的日本呈现下降趋势,资源类进口稳步增长。总体来看,2季度外贸增速回落已成定局,贸易顺差仍将继续下滑。

三、物价水平居高不下,通胀压力明显上升

2010年全国消费物价水平不断走高,CPI由1月份的1.5%逐月回升到11月份的5.1%,达到28个月以来最高。预计2011年物价总水平(CPI)增长呈小幅回落的态势,且前高后低。总体看,导致物价下行的因素增多增强,导致物价上行的因素减少减弱,预计全年CPI增长2.5%左右。推动2011年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很大,一方面来自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来自于国际粮价震荡和上涨在国内的传导。二是要素价格上升,成本推动型通胀成为主要形式,特别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已成定势。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国际资本流入增加。与此同时,2011年经济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放缓,产出缺口缩窄,有利于坚强通胀的压力。趋紧的货币政策将逐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货币供应增长逐步回归常态,对通胀压力也有减缓的作用。

受经济运行惯性影响,2011年上半年CPI涨幅仍处于高位,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新高。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下半年CPI涨幅将出现回落,全年通胀走势前高后低,呈现见此回落的态势。

四、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整体维持上涨局面

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延续着2009年以来的上升势头,但速度明显放缓,波动性加大,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回到了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2011年恶劣的气候表现将导致北美、欧洲、南美等主要农业产区普遍歉收,使农产品供给减少。主要金属及矿产则受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的影响,需求将进一步走高。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不断地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送资金动力。随着经济复苏和通胀蔓延,2011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维持上扬趋势,但全球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尚不足以支撑持续大幅上涨,其间可能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国家也加大对市场投机的打击力度,在多重复合因素作用下,大宗商品短期价格走势判断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五、 经济政策以紧为主,由宽松型向稳健型转变

货币政策取向在上半年以紧为主,2季度往后,政策调控的频度将有所下降,以寻求抑制通胀和维护增长之间的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抑泡沫、控投资、调结构、强民生。央行去年10月以来实施了包括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紧缩性措施,以回收过分充裕的银行体系流动性,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中长期来看,由于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日本地震后重建需求的支撑,中国仍然持续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小广《201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时事报告中心组学子专刊2011年04月

[2] 《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及政策:通胀形势主导预期变化》平安证券,2011年2月

[3] 马保明《2011年2季度债券市场分析报告》,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 国际金融 项目化教学

一、对项目化教学的认识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是由教师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内容,设计出一项具体的工作,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完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学生可以了解并把握整个工作过程的每一环节。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边做边学,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养成职业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要设计和实施项目化教学,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项目。根据戴士弘教授的观点,项目不是一个案例,案例是一个既成事实,可以用来分析,但不能用于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简单的课题活动,如问答、游戏、讨论、作业等不是项目,这些是围绕知识消化和理解进行的活动,不是完整的工作;将原课本的知识(章节或模块)按照职业活动过程或岗位工作过程重新排列,将章节命名为项目、任务等,这不是项目①工作要素不是项目,它们只是从具体工作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要素,不是一件具体的工作;同样,单个工作环节的训练也不是项目,它只是训练了学生的单项能力,而不是一个综合项目。由此可见,项目应该是“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项目来源于真实的岗位工作,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养成素质,最终能够完成真实岗位的工作。

与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质,其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模式非常适合理工科类的课程教学。但是,文科和商科类的课程是否完全适用于一种普适性的项目教学范式,专家对此提出了一些争议。其实,文科高职教育和理工科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素质养成、能力培养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一是岗位类型不同。文科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服务与基层管理岗位,如银行柜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出纳、收银员等。二是职业技能和素质不同。理工科高职毕业生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和器械,而文科高职毕业生则需要较高的情商、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三是理工科高职对应的工作岗位业务流程比较明显,工作的结果大多是有形的产品,比较容易衡量和考核;而文科类高职对应的工作岗位大多业务流程性不强,工作的结果多为无形的服务,服务所带来的体验感有时很难量化和考核。“用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模式,让文科高职学生去反复操练某一个公文格式或管理模型,是培养不出一流的生产管理服务者的。”因此,文科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简单的器械操作者。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程地位及现状

国际金融实务是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投资理财等专业的主干课、专业基础课,是培养以上专业学生职业基础素质的必修课,一般大学二年级开设。其先修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学基础,后续课程包括: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外汇交易分析、证券投资分析、个人理财等。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金融实务教学都采用了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所选用的教材也多是按项目化教学体例编制的,但是其实际的讲授内容依然是按照原有的国际金融学科体系设置的,只是把原有的章节变成了项目、任务,并将题目改成了动宾结构,使之看起来是一项工作、任务。在讲授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也大量增加了实训内容、能力训练,但是依然有种伪项目化的感觉,课程教材、教学大纲似乎是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却是学科化的。因此,在国际金融实务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课程项目设置与实际岗位衔接薄弱,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大多以期末闭卷考试分数为主体,能力训练、职业素养的考核较少)等问题,使得实际授课效果差强人意,学生不知道学了国际金融知识可以做哪些具体工作。

(二)设计思路

在设计国际金融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框架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相关金融行业和企业有哪些工作岗位对应了国际金融实务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项目的蓝本;然后,深入分析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需要从业者具备哪些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然后从国际金融实务学科中选取相应的知识点、模块和必要的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养成进行重新搭配组合。这一过程将打破国际金融学科原有的知识体系,完全按照工作任务(项目)进行重新组合。如果典型工作任务中所需的知识、能力是现有国际金融实务教材和学科所有没有或遗漏的,要补充进来;反之,现有国际金融实务教材和学科中的部分知识是典型工作任务不涉及、不需要或纯理论类型的,可以考虑在整合项目内容时适当删除;最后,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重构国际金融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总体框架,并根据项目合理设置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

在进行国际金融实务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文科课程和理工科课程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和内容、形成素质和能力的途径以及考核评价的标准等方面的差异。除了基本的流程化操作训练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整合信息资料、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国际金融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

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的目标是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体现“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国际金融实务课程来说,要以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课程设计为载体,突出技能、知识、素质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方法,使课程真正与职业工作岗位对接,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金融高技能型人才。

初步设想将国际金融实务课程按项目教学要求划分为以下几个项目模块(如图1所示):商业银行结售汇业务、银行外汇交易业务、外汇风险管理、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能对应若干个实际工作岗位。学习了国际金融实务课程以后,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相关的职业素质。

图1 国际金融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框架

项目一是商业银行结售汇业务。结售汇业务是现代中国商业银行的一项常规业务。这项工作需要从业者(外汇会计柜员岗位)具备外汇、汇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础知识及简单的外汇英语词汇和对话,能够看懂银行外汇牌价,并利用外汇牌价熟练处理相关的结汇、售汇、外币兑换业务,能够正确缮制外汇水单,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拓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商业银行结售汇管理办法》的内容,使得学生了解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下不同类型经济交易所需提供的单据、凭证和证明材料。这样,就会把原先按照学科体系设置的章节打乱,把外汇和汇率及国际收支两个章节的部分知识重新整合到一个项目中来。

项目二是银行外汇交易业务。这个项目面对的工作岗位是银行外汇交易员和外贸企业的外销员。国际外汇市场上,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尤其特殊和既定的规则,因此作为银行外汇交易员和外贸企业外销员必须了解基本的交易规则,及各种常见外汇交易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根据汇率走势选择合适的外汇交易种类,能够利用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套利套汇等交易达到保值和投机的目的,并且掌握银行外汇交易中常用的规范化专业术语(英文),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项目四是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在开放经济环境中,汇率变动、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状况都会对一国的宏观经济造成影响。未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必将推出更多的与外汇挂钩的理财产品,我国外汇交易的种类也必将日益丰富。理财顾问或证券公司的分析员等岗位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汇率变动、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状况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基础知识,能够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变动进行分析和预判,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动有高度的敏感性,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项目整体框架确定以后,在每个项目模块下将分设子项目,将子项目分解成教学任务和单元,再进行细致的单元教学设计。在每个项目模块中对应设置能力训练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素质的培养。每个项目教学结束后,都要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将根据项目内容有所不同,可以采取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完成规定任务和工作、为企业设计一揽子外汇风险解决方案、撰写货币汇率走势分析报告等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素质的培养情况。

我们对国际金融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的最大创新和特色在于,完全打破了原有国际金融教材的知识体系,将所有知识点打散,然后按照对应的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重新进行组合,形成四个大项目,是一个边破边立的过程。同时,考虑到文科类高职课程和理工科类高职课程的不同,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将原本国际金融实务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放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这一项目中,培养学生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及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既保证了国际金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能够更好地与相关职业岗位对接。这种设计思路和整体框架在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将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其结果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

注释

①引自《职教院校整体教改》,戴士弘著。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邵书怀,对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3(12).

[3]张建,高职课程整合视阈: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一)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随堂实训,突出技能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改变以往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分离的做法,将实训内容引入课堂,将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引入课堂,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实时证券交易系统进行模拟交易,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投资能力的提高。

(三)过程考核,因材施教

改变以往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主的考试形态,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这样有利学生掌握技能学习中每个环节的理论与技能要领.也可以让教师动态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状况.适时调整或改进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过程考核分散和缓解了集中考试的压力,使学生能真正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真正做到“我要学习”的状态。

(四)团队对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投资技巧后,组织学生参加证券模拟交易大赛,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各大财经网站上的模拟交易大赛,鼓励学生与民间投资高手交流,提高投资决策能力。同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校内模拟交易软件,组织校内的模拟大赛,通过分组讨论、分别选股、模拟交易、收益比较等活动,鼓励全班学生参与模拟交易,并在大赛期间举办宏观经济、公司估值、技术选股等专题交流活动。通过大赛的举办,促进了学生学习投资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优化

高职《证券投资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投资决策能力为目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应适当减少证券等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时间,增加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以及投资组合管理等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课程教学和实训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经历和接受能力,确定合适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三是课程教学内容应及时将证券行业的新法规、新产品纳入课堂,便于学生了行业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基于上述分析,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主要内容为三部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部分主要应用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内容,对证券投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通过该分析过程选择具体的投资对象。基本分析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以往课程知识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状态、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选择投资对象。技术分析的教学中,应讲解各种技术指标的原理及应用,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技术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走势及买卖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加深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及其局限性,能力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分析方法来判断买人和卖出时机,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着重重点培养学生对资产进行最优组合构建,选择最佳风险一收益机会。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马科维茨选择资产组合方法、风险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等。该部分侧重理论讲解,学生充分领会投资组合管理的内涵,在证券投资中,不断修改模拟投资组合,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

三、“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按照“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在高职《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一)合理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

《证券投资分析》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客观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理论讲解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科学设计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训内容,通过实训,突出培养学生的基本业务能力。实训项目应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等角度,从听、看、识,到说、画、用,实现从认知到体会再到掌握应用的一体化训练,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开展模拟证券交易技能大赛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中,举办了模拟证券交易技能大赛。这种比赛的时间跨度一般为整个学期,大赛的结果可以作为期末测评的一部分。利用模拟交易系统向每位学生提供金额相同的虚拟交易资金,建立一个虚拟的证券账户,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交易。比赛结束时,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收益,进行排名,对收益较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模拟交易大赛的同时,结合教学进度举办各种交流活动,例如在宏观经济报告会、行业发展预测、技术荐股等活动,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以过程考核替代期末考试

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大胆进行考核方式改革,过程考核替代原有的期末考试模式。这种考核办法的主要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独立的实训项目为考核内容,随学随考,考训结合。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识记、模拟交易收益、撰写的投资分析报告、实训总结报告纳入考核范畴。当课程教学工作完成之时,各阶段考核成绩汇总形成学生总成绩。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动态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证券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四、结束语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体现着其他专业课程在证券投资活动中的应用,是对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总结与深化,因此,更应注重学生投资分析能力的培养。“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推动高职创新性教育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协调;会计统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077--02

国民经济核算是把国民经济作为整体,利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核算,它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要建立市场经济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键是要解决好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问题。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实现两者一体化的呼声渐强。但一直以来,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核算体系之间不协调和各自为政的状况使得资源不能共享,无论会计核算还是统计核算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不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笔者将从两者的现状出发,探析统计会计―体化的途径,提出合理建议。

一、统计核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各自的特点

(一)统计核算工作的特点。统计核算是通过对经营活动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对客观现象的大量调查和统计,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算事物发展的总体概貌,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其特点是:1 在统计对象上。统计核算的对象是宏观经济活动既包括实物核算也包括资金核算,从总体、宏观的角度来观察现象的资金运动以及实物运动、技术经济、人、财、物资源、社会政治环境等,并运用统计指标对各种总体、宏观的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或其规模、速度、效率等进行反映、评价,为各种总体、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服务。2 在核算原则上。统计核算则是按生产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劳动消耗量,除了按货币为计量单位外,还要以劳动消耗量、实物消耗量为计量单位,从实物和价值两种形态上评价经营活动过程及成果。

(二)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事项,将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取得或编制会计凭证,并将其数据采用记帐方式记入有关帐簿,定期根据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其特点是:1 在核算口径上、价格上,以实际价格为表示。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取得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证为依据,并以实际价格为标示。对未出售的商品,会计核算按成本计算。2 在核算对象上,以微观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会计核算以微观的经济业务为对象,着重于经营活动过程中资金运动的财务状况,并通过会计报表为公众提供其资金运作情况。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完整地记载经营活动的结果,分析检查、监督财务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资金运转情况。3 在核算原则上。会计核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经营活动的结果,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价值形式反映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以及按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JI生支出原则。

二、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核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自成体系,造成数据不一,多重复劳动,各自的效能得不到更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核算和管理。两者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会计与统计各自为政,缺少信息沟通。因会计核算工作与统计核算工作的职责的差异、体系的不同。双方都使用自己的一套计量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收集、整理、汇总数据。会计工作的性质要求数据信息具有可信性、准确性。因而会计人员轻易不会采纳其他渠道的统计信息,使财务运行状况成为纯数据表,以致缺乏可比性。现行的统计工作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管理,会计工作隶属于财政部门,各部门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进行相应核算,造成核算指标口径不一致。部门之间的利益也会限制相互之间的协调统一,并最终影响到核算信息的沟通与传递。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工作方法的差异对协调性有影响。在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工作原则上,会计核算按责权发生制原则即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原则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认定生产和经营的最终结果。统计核算是按生产原则和责权发生原则来计算和评价生产经营成果并核算劳动费用。如在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时,会计核算是按实际销售价格进行计算的,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未出售产品,按出厂价计算,会计核算则按成本价计算。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而会计核算则不将其作为销售收入。在会计、统计在核算的方法上,会计核算是通过设置科目,填制审核会计凭证,采取复式记账的方式,对每一项业务加以登记、分类并进行成本核算。统计核算则是对经营活动通过大量观察,运用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法等来推断事物总体特征及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而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复式记账法和账户体系都是微观会计的方法。3 缺少会计、统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部分基层会计人员缺乏统计知识、统计的综合能力,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停留在简单的算术计算上,缺乏深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无法将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分析报告之中以提供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收益风险等指标分析和作出财务预测、决策。同时基层统计人员对会计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职能上,不了解账户内涵,无法将会计资料汇总成为可用的统计指标,造成基层大量的信息资源流失,也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给会计、统计的协调统一带来了难度。

三、协调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途径和建议

1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会计统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人才是实行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关键。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企业经济的管理和发展要求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算术计算上,会计和统计核算不仅要提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基本指标分析,还要更有效、更系统地把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分析报告之中,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分析报告,提供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收益风险等指标分析来指导经济工作的方向。这都要求会计统计人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自觉地进行相互交流和借鉴,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加强统计与会计的结合,培养会统一体化人才;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也要创造条件在部门之间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换培养机制,对现有的统计、会计工作

人员要进行定期互补性培训、学习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会计,又掌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和电算化技术的信贷管理人才。

2 研究建立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协调统一的会统核算体制。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中的应用使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在软件方面有了一体化的可能。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在会计核算软件中加入统计分析核算的功能,计算机强大的表处理功能使利用系统中的会计数据生成所需的统计表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应在技术方面为会统一体化提供支持,加快开发具有会计与统计核算复合功能的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以计算机为载体,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方法,以统计分析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核算体制,构建会计、统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减少了数据在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使数据处理速度得以加快,使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为资料的共享和互相利用、互相借鉴提供便利。进而提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企业信息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宏观和微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尽快实现指标口径标准化。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工作中由于指标、口径没有标准化,造成各个财务管理的应用系统的设计语言,接口文件不一致,给信息的转换和传递带来困难,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状态。解决这一问提应从管理部门入手,规范全局,制定标准化政策。在核算中,对会计、统计相同的指标,在指标名称、涵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上应力求一致,使会计、统计核算找到共同语言,此外,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通过电脑网络传输数据信息,使得下级报表可以直接从网上传到上级,避免了中间繁琐手段,也避免了口径、方式、编号等的差异,对于会计统计口径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避免核算混乱;对相同的指标则要求内涵一致,保证数出一门,资料共享;对核算有差异的指标,应以核算目的为主。通过以上途径解决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指标口径不协调的问题。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摘要: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并存,虽然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补充,既不影响它们独自的特性,而且还会促进两个领域的自我完善。

1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

1.1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目标的差异

会计核算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而统计核算则是运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或某部门进行集中、全面、综合地反映,主要是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的。

1.2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确认的差异

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统计核算则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如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计入销售收入。

1.3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配比的差异

会计核算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这首先表现在因果配比,即收入是由于一定费用耗费而产生;其次是时间配比,即属于某期间的费用必须与相同受益期的收入相配比。统计核算在计算增加值时,强调要保持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相结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与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成果。配比在统计核算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而不是销售基础上。

1.4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计价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以所购入资产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金额。采用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价,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但这样核算的资产是不同时期购买价的混合量,经营费用也是资产混合量的当期派生流量,而收入则是以当期价格计算。统计核算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价格而不是历史各期的价格,是以市场价格而不是生产成本作为估价基础。

2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补充

2.1统计方法在会计方面的应用

在财务会计方面,会计核算是从会计的三个静态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三个动态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基础上展开的,静态三要素反映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存量分布也就是期末余额,这实际上是统计所讲的时点指标;而动态三要素反映资金的流量规模也就是本期发生额,这实际上是统计上所说的时期指标。统计时期和时点指标关于数的特性和计算特点,对会计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的区别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在财务会计中的存货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平均数阐述的。

在管理会计方面,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混合成本分解所采用的相关和回归分析、销售预测和成本预测所采用的趋势预测模型、短期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概率决策、长期投资决策中有关风险价值的标准差系数计算、不确定性决策中的区间估计、全面预算中的概率预算、以及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对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使得对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分析有了支持工具,可见统计方法是管理会计中必不可少的系统方法。

在财务管理方面,风险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统计分析方法,筹资的资金需要量预测采用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法和长期趋势预测法。再如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财务分析中运用的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相对数所提供的。2.2会计资料在统计方面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从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发展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长期决策,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使会计信息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能及时的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并使会计信息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会计的复式记帐法,以及账账、账证、账实相互一致,为会计信息严肃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统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统计指标的核算和指标的分析,会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会计账户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分析。统计在货币价值计量核算方面多借鉴会计核算数据,宏观统计核算在核算形式上已经吸收了大量会计核算方法,这使得宏观统计核算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3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会计与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9篇

关于透明度的探讨肇始于Cukierman和Meltzer,但至今仍难形成一致的意见。这是因为透明度难以量化,不易描述建模,同时其涉猎面广泛,其范畴不易统一。但经过数年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将问题指向了是否对公众明确宣布政策目标,是否披露决策过程及相关信息的数量和准确程度。

Winkler认为,央行披露较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公众能较好理解其意图;他认为透明度应包括公开、清晰、诚实和共同理解,而不仅是宣布政策目标以及操作细节。IMF在《货币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指出透明度是一种环境,即在易懂、容易获取和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政策目标及法律、制度和经济框架,政策制定及其原理,与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机构的职责,Kuttner和Posen认为宣布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值,通胀报告以解释货币政策变化造成的预期影响,预测通胀并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对过去的政策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估等内容为体现透明度的要求。此后学者便从整个货币政策决策、实施、生效过程来考虑透明性,Geraats将其划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政治透明、经济透明、过程透明、政策透明和操作透明。同时Hahn也提出与以上内容类似的透明度含义,包括:目标透明、操作透明和认知透明三个部分。而另外一个方向则是将透明度模型化,Faust和Svensson用公众观察到央行控制误差信息的程度以及外界对央行意图的推断来描述透明度,并将其用参数化。

二、提高透明性的影响

中央银行透明度的提高主要对以下两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对央行的声誉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二是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产生影响。

(一)对央行的声誉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过去,中央银行基于减轻自己的责任,提高自己的威望,或借保持神秘行事的习惯以此进行寻租;同时,透明度的增加会降低央行灵活操纵政策,即相机决策的能力,这些都导致其不愿增加透明度。

随着公众对民主原则和有关信息只有要求的提高,央行逐步发现,增加透明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声誉;同时,政府也发现,透明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抑制央行在政策操作上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时间不一致性假说指出一旦私人部门的决策包含的通货膨胀预期被锁定,政策制定者便具有制造高于预期水平的通货膨胀激励,也就是企图利用“意外通货膨胀”来暂时增加产出,但是,市场一旦预期到这种行为,就相应调整工资、物价等名义合约,结果不仅产出或就业状况得不到改善,通货膨胀反而被拔高。透明度的提高使央行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任何背离承诺的行为都会受到质疑,政府也不能为实现其他经济目标来随意向中央银行施压,迫使央行改变原定的政策目标。因此,透明度的提高能使央行有效地摆脱来自政府方面的压力,同时也要求央行必须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执行更有利于公众的货币政策。

(二)对宏观经济发展和特点的影响

透明度提高将会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公众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公众能够减少个人行为决策的噪音,提高准确度,最终增加个人福利。

(1)增加透明度可以减少抑制通胀的成本。抑制通胀能够不影响产出条件是事先向公众宣布且政策可信,若反之则抑制通胀就要付出代价。其主要从成本推进造成的通胀来分析,当信息透明且央行有良好声誉,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就会下降,并以央行宣布的通胀目标值为调整工资水平的基准。这样工资就会随着通胀预期的下降而下降,实际工资基本保持不变,就业和产出也不会受到影响,反之反是。

(2)增加透明度可以有效引导预期,降低通胀水平,并有助于经济稳定。在信息透明条件下,不确定性降低,公众将会以锚定的通胀目标值作为自己的预期,而使得通胀预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低水平,进一步使未来通胀的压力减小,从而稳定经济的发展。Mishkin和Posen对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等国家采用了通胀目标制后的通胀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增加透明度可以使平均通胀率下降、通胀率变动幅度缩小。Levin的研究同样表明,通胀目标制国家通过宣布通胀目标并加强与公众的交流,能提高本国央行的信誉,缩小产出的波动幅度。

(3)增加透明度可以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并可以帮助市场更好地反映货币政策信息。弗里德曼认为信息革命的到来极大降低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使公众的预期能更迅速、更准确地对包括由货币政策导致的波动在内的经济波动做出反应,那么公众和金融市场对通胀变化比以往更敏感,也善于应变。Rafferty和Tomljanovich对美联储增加透明度与反映金融市场效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证明了增加透明度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论断。Blinder认为政策透明可以使投资者更准确预测金融资产的未来价值,减少由信息冲击造成的波动,并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机行为。

三、我国央行透明性发展

我国央行运作的透明性在逐步的提高,我们可以回顾其发展的历程:1994年开始公布货币供应量。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正式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证。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各层次货币供应量、通胀水平、GDP水平。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2001年起,央行开始通过网站和纸质媒介,按季度向公众《货币政策分析报告》,内容包括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以及预测与展望。2004年公布《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时间表》。徐亚平在Eijffinger和Geraats的标准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其指标进行了修订,检验了我国透明性提高对于宏观调控成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小安(2002),《货币政策规则》,商务印书馆。

[2]徐亚平,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的兴起,经济研究2006(8),24-34.

[3]程均丽,刘枭,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可信性与透明度,财经科学2005(6),26-32.

[4]陈利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与模糊,世界经济2005(2),3-12.

[5]徐亚平,货币政策透明性的价值及其面临的主要争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10-14.

[论文关键词]透明性声誉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10篇

券商总裁篇

胡继之

作为国信证券总裁,他前瞻性地认识到卖方研究在券商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于2004年开始坚定不移地开展对外研究服务,将卖方研究在券商业务中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中国为证券分析师市场化定价的第一人。

1957年生于湖北武汉,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经济学博士。1980年10月起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历任办公室副科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2年1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办公室负责人;1993年8月加入深圳证券交易所,历任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策划总监,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总经理、理事会秘书长;2002年12月至今任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总裁。

十年心得 :

回顾券商研究十年发展的历程,印象最深刻的是2004年国信开始推出包含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和研究业务在内的一系列战略改革举措。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对人才的定价基本比较模糊,特别是在研究领域,对券商来说,研究部门创造的价值是间接的,无法准确定价。国信是行内第一个为专业人士进行市场定价的,我们按照20个行业来设置首席分析师,实行首席分析师制度,以年薪30-50万元招聘人才,除了基础工资、年薪之外,每个首席分析师有单独的办公室,并配有助手。首席分析师制度当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优秀人才的响应,基本算是白手起家的国信证券研究业务,转年就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评价(2005年“新财富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一名、“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四名)。

研究领袖篇

李迅雷

曾任中国最早倡导“上市公司调研”的券商研究所――君安证券研究所负责人。2000年,撰文《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前瞻地指出券商研究要转型对外服务的方向。任职期间,带领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在2003-2005年连获“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冠军,并荣获首届“新财富杰出研究领袖”殊荣。2008年完成华丽转身,出任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并在扩大证券研究队伍对决策层的影响力方面继续探索。

1963年生于江苏,1991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就职于上海财经大学研究所;1996年7月加盟君安证券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至今,先后担任原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销售交易总部总经理、国泰君安证券总裁助理,现任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

十年心得 :

市场化的券商研究历经十年发展,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券商研究所的转型,从原先的对内服务变成对外服务。目前的券商研究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分析师队伍越来越壮大,研究所的规模越来越大、家数越来越多,研究所创造的佣金数额和金额也越来越大,研究报告数量越来越多。唯一的弱项就是国际化程度还太低,相信当我们的人均GDP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的资本市场完全开放之后,券商研究才能跟国际成熟市场接轨。

陈晓升

2004年起接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凭借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保持了申万研究品牌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并在此基础之上,创建了稳健、全面发展的券商研究“申万模式”。在他带领下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在2005-2007,2009、2010年五度获得“新财富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一名殊荣。陈晓升也是第二届“新财富杰出研究领袖”获得者。

1970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自1994年以来,历任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基金管理总部直接投资部经理助理、计划统筹总部综合计划部经理、副总经理兼风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等职。2004年以来,负责主持申万研究所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现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十年心得:

回顾券商研究过去十年的发展,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的研究机构在资本市场中角色定位的大改变,从原来证券公司中非常边缘化的角色成为现在资本市场中非常重要的第三方力量。目前券商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中国证券行业,尤其是证券公司内部真正理解证券研究价值的人少之又少,中国的证券行业应该转变发展方式,证券公司要从原来比较粗放的、关系型、垄断型的业务发展模式,转变为专业化、依靠整个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的发展模式,充分认识到证券研究的价值,把证券研究与证券公司的各大块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证券行业的发展。中国券商研究未来十年发展目标是:研究中国、兼济天下。申万研究所的长期愿景是,成为全球机构投资中国的首选合作伙伴和快速成长企业的首选合作财务顾问。

徐刚

其带领下的中信证券研究部从首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榜上无名,逐步发展壮大夺取“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并在汇聚大批业内一流分析师的同时保持了团队的稳定发展,至今他已带领中信研究团队蝉联五届“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冠军。徐刚是第三届“新财富杰出研究领袖”奖项获得者。

1969年生于江苏南京,南开大学博士。1991-1995年,任职于中国地质机械仪器工业总公司;1998年加盟中信证券,1999年领衔组建金融产品开发小组,任组长,2003年起任研究部行政负责人,2005年起兼任股票销售交易部行政负责人。现任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董事总经理、研究部和股票销交易部行政负责人。

十年心得:

券商研究历经十年发展,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始于2008年初的金融危机,当年的大熊市应该是大部分人没有预测到的。因为在2008年之前,所谓券商的眼光是放在中国的,金融危机却是全球的、是海外的。所以在2008年,整个中国境内的研究机构的影响力都不如外资银行,很多投资者都在听外资银行讲美国和全球。所以,中信证券在未来还是立志于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在这样大的战略方向指引下,我们的研究也会进一步地向全球发展,未来十年券商研究发展中,国际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林义相

1997年成立的独立证券研究所――华夏证券研究所创始人,第一任董事长兼所长。中国券商研究行业诞生的最早见证者之一。早在1998年,他即引入海外投行的行业及上市公司分析经验,推动了中国券商研究行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实践的发展;后创立独立投资咨询服务公司――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1964年出生,博士,高级经济师。1989年9月至1993年6月于法国储蓄与信托银行(CDC)从事股票自营业务;1993年8月至1996年6月,任中国证监会高级专家、研究信息部副主任、证券交易监控系统负责人;1996年6月至2001年2月,任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副总裁;2001年3月至今,任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十年心得 :

随着市场进一步放松管制,更多的市场化运作出现,研究的价值会越来越高。比如在发行市场,如果哪一天跌破发行价的事情经常发生,那么,投资者就不会竞相去申购股票,而首先想到的是要看公司分析报告,求助于专业的分析机构。二级市场上也一样,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更多了解上市公司,信息变得有价值,也就会有更多的分析师去跟踪分析。最后,就是投资分析本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投资者愿意付钱购买研究服务,目前,正是公募基金交易的手续费机制支撑着现在的投资分析行业。

经济学家篇

许小年

担任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期间,他带领中金公司当选首届“新财富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其本人亦位列“宏观经济研究”第一名。其当年的“千点论”一语成谶,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本土券商分析师的超凡影响力。目前,许小年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职教授和嘉实基金兼职顾问,虽然已经离开了卖方研究,却从未中断对宏观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观察和思考。

1953年出生,199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世界银行咨询师、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北京高华证券研究部主管等职,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及嘉实基金总裁顾问。

十年心得 :

券商研究历经十年发展,对市场的影响力明显加强。好的研究需要坚持逻辑的严密性、数据的充分性和研究的独立性。目前,国内研究水平和国际机构相比仍存在差距,要促进国内证券研究行业的发展,缩小与外资的差距,只有加快对外开放。

谢国忠

海外投行分析师中的佼佼者,任职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经济学家期间,多年被全球机构投资者评选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分析师。其的观点和言论,频繁见诸报端,每每引起激烈的争论,彰显出强大市场影响力,让中国券商研究深刻体会到了海外大行分析师的话语权和号召力,对推动中国券商研究发展起到了积极表率作用。

1960年生于上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分析员、麦格理银行(新加坡)企业财务部联席董事、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经济学家,2006年9月辞职,现为独立经济学家、深发展独立董事、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

十年心得:

经济学家只是做经济研究,不为谁说话,研究本身就是目的,其他一切目的都是不科学的!我自己一直从事这个工作,自然有一些自己的判断。别人来问,我就告诉他;别人约我写文章,我就写写。所以说,我的预测并非是方便别人投机,而是提醒大家更加小心。很多人认为股市的好坏和经济学家唱涨唱衰有关,全部错了。经济本身有规律,有涨有落,有好有坏,预测是没有意义的。判断经济走向,关键在于发现其中的非理性因素。

高善文

2003年进入证券研究行业后,他把自己清晰定位于商业研究的宏观经济分析员。基于数据和经验事实,以及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系统理解与灵活运用,他构建了资产重估理论、产能周期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框架。2004-2007、2010年,他五度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一名,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卖方宏观经济学家。

1971年生于山西临汾,1995-2000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2003年8月起任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2007年4月至今任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十年心得 :

2006年10月,经过长时间思考后,完成资产重估理论以微观数学基础的全部表达,至今难忘。未来十年券商研究的发展中,最希望解决的是研究方法的普及和标准化,只有大家在研究方法上遵循共同的标准,券商研究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够有积累和提高。

分析师篇

赵金厚

他不仅以勤勉尽责的研究获得买方机构认可,七届蝉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农林牧渔行业第一名,创造了这一评选中的一段传奇;更作为申银万国证券农林牧渔和食品饮料研究小组的带头人,与年轻分析师分享丰富的行业经验,桃李满天下的他,2010年获封首届“新财富白金分析师”,堪称实至名归。

1964年出生,上海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证券研究从业14年。1999年加盟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现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消费品研究部总监、农业行业首席分析师。

十年心得 :

上一篇: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