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2-21 15:35:14

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

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科学化;语文

“语文教学科学化”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从“求知”层面上看,其关键是获得对语文教学特质的一般认识,究其实质是对语文“教学本体”的求真回归;从“求实”层面上讲,探讨的则主要是语文教学最优化的问题,即在对语文教学本体认识的基础上,研究语文课如何教得更多,教得更好。本文拟从教育、教学、课程三个层面切入对语文教学本体的探讨,以期在“求知”层面上为语文教学最优化摸索前进的方向。

(一)语文教育是“交往教育”的主体和核心

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教育应当如何进行的观点有差异,但他们对教学内容中语言因素的重视却较为一致。这是因为人总是社会人,人必须生活在社会“交往行为”的联系之内,而语言是交往的主要载体、基本工具,人要成为社会人,要满足“交往”的需要,就不能不习得语言,不得不进行言语交往教育。语文教育是人为满足“交往”的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交往教育”的主体和核心。

“交往”是人成之为人的前提和基础,“交往教育”是“人”的教育的基础构成、最低域限。它与其他各育一起为促进人的社会化而努力,共同构建“人”的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苏联学者B.C.列德涅夫曾在其所著的《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正面提出过,只可惜长期未引起我国语文教育界的重视。事实上,“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宽和延展。现代教育即便涵盖德、智、体、美、劳“五育”,也并不意味将教育的内涵全部包容。在当今开放的走向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交往能力成为现代社会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而缺乏足够交往能力的人,在现代社会不仅愈来愈难以胜任工作,甚至还面临生活与生存的难题。别立“交往”一词,可谓甚合时宜。

(二)言语技能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言语教学是关于语言运用的教学,促进个体言语习得,发展个体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较之“生活世界”自发状态下无明确目的、无科学序列的言语实践来说,“科学世界”的言语技能训练将学生送上了言语发展的高速公路。“言语技能训练”不是字、词、句的“习题操练”,它是循着精细的心智动作要素和合理的心智动作顺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合乎言语心智活动法则的言语活动方式的操练。是按预定的范式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分项逐一有序进行的技术化练习活动。序列性、实践性和技术化是“技能训练”有别于“习题操练”的科学高效之所在。

语文教学中,一切淡化言语技能训练的主张都是完全错误的。言语技能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是语文教学专业化的“瓶颈”。否定言语技能训练,也就否定了语文教学,否定了语文教师存在的必要!

(三)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

言意转换是一切言语实践的本质所在。在“生活世界”的言语实践中,“意”是主帅,是灵魂,表达时必先立意,理解时必求知意。以言表意、据言知意是“生活世界”言语实践的基本模式。

然而,言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科学世界”的语文教育就旨在消除言意差异,促成言意转换。语文教学中,“言”是主体,是核心,表达时必先积言,理解时必求辨言。由文解道,因道悟文是“科学世界”言语实践的基本模式。

只是“科学世界”言语活动何其多也,各科教学无不以言语作品的学习贯穿始终,无不以言语形式层面的穿透作为教学之首务。但值得注意的是,就穿透的目的而论,语文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都有不同:就语文教学以外的各科教学而言,言语形式层面的穿透是为了把握言语内容;就语文教学而言,则是为了获得实现言语内容的途径。

立足于言语形式,以言语形式为主,是语文教学与社会性言语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语文课与其他各课程的根本区别。“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选文涵盖百科,但其自身又独立成科,而不消溶于百科之间,其根本依据即在于此。一味强调“文道统一”、“内容形式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之类,均未辨清语文教学之本质。

(四)语文课是具有学科课程特点的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百科课程,它与各门科学相对应,是根据教育的需要,从相关学科选取一定的基本知识按照科学的逻辑编排而形成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

以培养个体言语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决定了语文课不是学科课程。语文课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知识在语文课中不具备目的意义,对于语文课来说,知道什么是语言没有本质意义,而能不能使用语言,会不会开展语文活动才是语文课矢志不渝的追求,其终极指向只能是个体的言语能力。因此根本地说,语文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经验性课程、应用性课程,而不是以获取系统知识为目的的学科课程。

以上,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由远及近、条分缕析地论证了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问题,这是“求知”层面的规律探求。由知而后行,才可能在“求实”层面上结出硕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所有课程的学习,关联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它不应只是一门简单的没有质的变化的课程。语文教育应如何具体设置课程,各阶段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应如何实现最优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与实验研究。它不是一些人将不同观点、不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几次会议糅合成一个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所能解决的问题。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也不能还是混沌一团。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要充分认清语文科学化的意义,用自身的行动努力地去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使语文教学朝向更加正确、更加光明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篇2

论文关键词:非言语行为;心理语义;交流沟通;课堂教学;认知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沟通活动,是师生间对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传递与接受的动态过程的统一。通常情况下,交流沟通方式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两种交流沟通方式各具特色,其中,言语行为比较容易理解。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目光接触等无声言语或语速、节奏、音调等辅助言语传递行为,该行为通过潜在的方式体现信息传递者与接收者的信息价值。

众所周知,教学中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学是一个整合的过程,缺少教与学中任何某一个方面的沟通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客体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器具,即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尽管每个客体的角色和功能不同,但都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加强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课堂教学中两种不可缺少的交流沟通方式之一,非言语行为应当在研究与运用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证明,在现实交往过程中,通过非言语方式获得的信息量高达65%。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这样的公式:

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不难看出,研究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研究来看,在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中,普遍重视对教师语言表达艺术与策略的研究,对师生的非言语沟通问题研究甚少。许多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进行非言语沟通,但更多的是习惯性、随意性的,处于无意识、无控制的自然状态;学生的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往往被忽视,而这恰恰是对教学信息做出生动而又形象的反馈,从而导致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资源被浪费,对课堂教学直接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因此,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学生非言语行为,应当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进行探索与研究,增强广大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重视力度,把非言语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一、非言语行为的特点与其在体育教学的作用

相对言语行为,非言行为更生动、更真实,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发挥言语行为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非言语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特殊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是言语行为的深化和补充。

在研究体育课程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程度之前,我们对体育非言语行行为进行概念的界定。体育非言语行为可以定义为狭义的体育非言语行为和广义的体育非言语行为,狭义的体育非言语行为是指在体育运动中,能传递信息的人类身体或肢体动作,如眼神与表情、形貌与服饰、身姿与动作等引起视觉反应相关信息或符号。广义上的体育非言语所涉及的内容太宽,包括环境与色彩、时空与距离、音响与标志等。本文主要是从狭义上的非言语行为语义角度出发,对其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

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主要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教师所产生的对教师或学生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刺激,这些刺激涉及到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距离等。通过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的良好互动,扩大交流范围,更多、更准确地传递信息,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搭建情感沟通,调节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的眼神、语气等非言语行为可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促进学生刻苦学习,成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和其他的课程教学一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言语行与非言语行为进行知识的传授任务,在通过言语行为进行动作原理的讲解之后,采用非言语行为方式,通过示范等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对学生的期望、态度或者观点。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非言语行为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影响程度很大,研究表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希望得到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肯定性评价,我们把这种评价称为内隐性评价,它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搭建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通过熟练地运用非言语手段,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学的艺术水平,达到以情施教、协调师生关系、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的功能,提升课堂讲解的生动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几乎90%以上的技术动作学习要通过动作示范的形式来完成,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身体动作为范例,向学生讲解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与方法,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运用语言手段讲解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通过非言语行为方式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动作顺序、技术要领和完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非言语行为应用增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非言语行为的表达功能具有特殊性。比如在单杠、双杠、跳马等课程教学中,首先是教师的技术动作示范,而后是学生的动作要领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引导。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身体接触,会产生心领神会的微妙效应。这种效应是口头语言示范表达的扩展和延伸,一定程度上增添一些附加信息量,增进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3.操纵师生互动,促进沟通交流

所谓师生互动的操纵,就是通过非言语行为影响并控制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是非言语行所具备的独特操纵功能。这种功能在体育教学中非常普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点头、摇头、手势等方式代替自然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示,也可以通过特殊的手势和身体姿势来传递教学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讲解与纠正动作的时机,控制学生完成动作时间,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以此操纵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达到了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目的。

4.准确反馈体育教学信息,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反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调节机制。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从学生身上获得种种课堂教学的信息,从而及时有效地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节奏以及组织安排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教学评价不同,体育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得是实时的,而不是滞后的。这种反馈信息的获得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获得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规范的动作或者其他肢体语言等方式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来作出适时的判断。

5.增进学生智能水平提高,推动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需要智能的较好发挥,反过来,在发挥智能、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又促进了智能水平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微笑,使学生感到友好、亲切、平易近人。良好的情绪活跃了巧妙的思维,思维上的触发有利于其在新的类似问题情境中的迁移。诸如此类的情景的长期累积,便会提升智能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智能是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学生潜力的发挥,特别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通过丰富细腻的面部表情、亲切友好的目光等非言语沟通,为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安全”环境。快乐情境下的非语言行为教学,促使学生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优化,导致由量变到质变,促进智能水平的逐步提高。

另外,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也意识到,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有潜在的暗示性,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暗示作用,这种暗示作用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与培养。暗示作用通过使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信念或出现相应的行为。比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动作技能较差的学生做出一个较为规范的动作时,可以通过拥抱、拍肩等非言语行为方式来激发其个人动机,促进其积极训练。对没有达到训练要求的学生,体育教师鼓励的微笑、轻微的拍肩等非言语行为就会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推动了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二、基于学生非言语行为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1.根据非言语行为特点,有效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可以归类为符号的集合,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非言语沟通行为主要包括副语言、目光、面部表情、体势语、动作和身体接触等多种符号,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非言语沟通的知识,认真分析非言语行为符号特点和功能,根据目光、面部表情、动作、身体接触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体势语作用,达到以情施教、协调师生关系、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使体育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学生非言语行为的信息流为依据,激发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业的基本前提,而学习动机又分为:兴趣类动机、爱好类动机、信念类动机。其中兴趣类动机由事件的新奇性、趣味性引发,最容易引起,保持时间也最短;信念类动机最难形成,可是一旦形成保持时间也最长。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爱好类学习动机和信念类学习动机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非言语行为心理,了解学生爱好和信念,激发起学生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合理调整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需求。

3.以学生非言语行为的信息流为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把学科中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该学科核心的框架和认识事物的理念,而这些框架或理念的载体不是唯一的,完全可依据师生间的言语行为进行交流沟通,作出适当选择。与此同时,以非言语行为的信息流为补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更新,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4.注重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与学生课堂非言语行的优化组合,非言语行和言语行相辅相成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互动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组合,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效果可以从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得到反馈。在对非言语行为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非言语行为研究和言语行为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作为一种教学交往手段,体育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常常是伴随体育课堂中教师言语行为而出现的。

5.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体育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的应用艺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课堂教学的非言语行为因素很多,每个因素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得当,示范教具的使用是否直观,体育教师的穿着、言谈、举止等是否规范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只有在学习中掌握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技巧,通过实践提高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非言语行为修养,在理论指导下主动学习与非言语行为相关的知识,体会非言语行为的美学含义,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意志力和良好情绪的教学情境,通过清晰的解释,优美的示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体育课堂中锻炼学生活跃思路、丰富想象力,从而增加自信,提高求知欲。

6.营造和谐环境,培养团队精神,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知道,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非言语行为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心理上就容易产生愉悦感,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对体育课程教学过程问卷调查中发现,73.5%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忽略团队精神的培养。其实,体育项目是一项对团队精神培养最有效的课程,我们可以把它和其他课程的团队精神培养联系起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挥非言语交际符号的优势,通过师生示范、模型、挂图、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促进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尽快掌握,借助于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人际距离、身体接触等非言语行为的情绪感染力、鼓动性和影响力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助于教学团体凝聚力的形成。

三、总结

为了验证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程度,我们对广西高职院校的380名学生,47名专职体育教师,8位主管教学的管理人员进行问卷和访谈的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对非言语行为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表现;教师课堂的非言语行为与师生关系、对课题气氛的影响程度。对问卷调查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气氛呈正相关,学生对教师的非言语评价与对课堂气氛的评价有较强的一致性,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确实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课堂感受,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体育课堂 语言 表扬 幽默 实效性

一、前言

大多数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的,讲解、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师生间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对一名体育老师而言,最能反映教学艺术的就是对教学语言细节的充分关注,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也在于对教学语言细节的灵活处理。教师在语言运用上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的训练项目,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针对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四点入手,尝试优化体育课堂语言,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语言化教学:

二、多用表扬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信心

1.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提出的问题是一种简单的“问”和“答”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填鸭式”的过程。何不转换思维,换种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师在语言的使用上要不吝啬,教师每个细小微妙的动作暗示,都是富于积极性的情感鼓励语言,都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师生心心相印。如“你真棒!你真是好样的! 老师为你自豪!”“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你真聪明,示范动作时准确有力度!”等等。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参与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了孩子们的灵气,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远。

2.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小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体育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表扬要准确到位,鼓励的言语要直击学生的心窝。比如,学生在做出正确优美的动作时,我会立即给予鼓励赞扬的言语。“哇!某某同学做得真好,大家怎么还不鼓掌!”“大家鼓励鼓励他(她),给他(她)些掌声!”如果遇到示范动作做得不准确、不对的同学,我就说:“真是好样的,你的动作越来越接近标准了!”“刚才就是腿没有抬好,努力一下,腿抬高一点,动作就完成了!”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爱参与了,参与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这样做既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参与信心,又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学生达到乐于参与的目的。

3.小学生心地都非常单纯,都想得到老师的夸奖。体育教师的表扬性语言要真诚,要发自内心去赞赏他们。这种真诚的评价对于他们有无穷的吸引力,在他们学习动作技能时就像一针强心剂给学生注入了自信和练习的热情,此时的课堂氛围是融洽和谐的,师生的感情是更加浓厚的。

三、会用幽默的语言,营造融洽氛围

言语的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的结晶。要学会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特别是在一些中动作教授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说:“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对兴趣培养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如针对小学五年级《蹲踞式跳远》一课教授情况来说,学生总感觉难度大,一遍一遍跳,太复杂,课堂气氛沉闷,女生也没有练习动力。所以,我会对她们说:“看!我们班的男生个个比袋鼠跳得远,女生们注意了,不要像企鹅那样哦!”接着我会学动物的叫声如青蛙、袋鼠、小鹿让他们来模仿跳,慢慢地再把正确的动作口令融入其中,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情绪。

四、兼用肢体的语言,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教师上课时丰富的肢体语言的运用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直观看到后就会领会教师的意思,从而规范自己学习的态度情绪。教师的肢体语言要有直观夸张的部分,通过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每个眼神、面部表情、手势递传递的信息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指引他们敢想、敢说、敢尝试。如某位同学做动作时做错了,很多同学笑他,我们就应该投去肯定的目光并安慰说: “再来一次你行的!”学生会在我们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中无形地连接各个教学内容。又如在训练前滚翻时,我说:我们身体要像球,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翻滚更像球,同学们看看老师这个大皮球圆不圆?学生高兴了也就无形中掌握了动作要领。又如:在上《小垒球的投掷》时,我心里一直想强调学生要做挺髋转体的动作,可是他们还是小学生,髋关节是什么?转体又怎么转?说再多他们也不能够体会。我灵机一动,把学生都召集在一起围成一个半圆,然后我在做挺髋转体的时候故意停下来,启发学生说:“老师的动作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大写的“C”,有的学生说像弓。我顺势引导他们,“同学们,你们围成了什么形状?自己都来试一下,看看谁的‘C’漂亮哦!”

五、组织情景式语言,导入教材重要点

教师通过语言深入地挖掘、分析所教内容的本质属性,然后再及时导问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领会动作技能的正确性。

例如:在水平――跳跃各种练习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这样设计教学情境:我们的立定跳跃像夏天池塘里的什么小动物?大部分学生则回答:小青蛙。于是教师就带着学生模仿池塘里青蛙的跳跃。这样的提问并没有抓住“双脚起跳双脚落下”这个教学的关键点,练习就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如果教师这样提问:“夏天玩耍的两只小青蛙在练习跳水,听,一只青蛙一声落,另一只青蛙‘咚、咚’两声落,他们落地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学生则回答:“不一样。”教师继续导入问题:“看来两声落的青蛙落水了,掉下去了是不是?那我们能不能两声落?”学生回答:“不能,两声落就会掉下去了。”“所以我们要双脚跳双脚同时落下去!”导问的过程,语言组织不能脱离教材的根本点,用情境式的语言导入问题,要引导学生明确所学技能的本质。

又如,在水平二《轻物投掷》练习中,学生的投掷角度小,导致投不远,因此,我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你们的沙包投出去,飞行的路线像什么?”生回答:“像彩虹、小桥等。”学生在教师情景式语言的引导下,逐渐明白了投远的技巧:眼看天空向前投,必须投得高才能投得远。

在现代体育课堂中要巧妙地使用鼓励性表扬、态度真诚幽默的语言,不能只关注对课堂的调控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而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用真情关爱学生,更多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实际的考虑。语言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核,只有实施得当,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丰富、精彩。教育的成功之所在就是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价值,以上观点仅是个人一点肤浅的体会。一线的体育教师还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钻研、改进、掌握,争取有明天的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篇4

一、教师语言要有准确性

体育教师为人师表,在学生看来,体育教师在体育知识方面是有说服力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的眼里都是可以效仿的。因此,体育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对学生的影响起着正面的效果,说话要声音宏亮、短促有力。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讲解的目的要明确和有意义,还要根据课的各部分内容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讲解,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较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教学中通常要以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比喻动作要领,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排球的垫球教学中,可将手臂的动作概括为三个字“插、夹、抬”。思路清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讲解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简明、准确。又如,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讲解,由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动作要领。

二、教师语言要有针对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学语言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要使体育教学语言有针对性,就要充分的理解教学指导纲要,深入地钻研自己所授课的教材,明确自己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度和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如鱼得水,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自身本来就存在差异,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针对他们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授课,而不能生搬硬套。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鼓励性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哲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美育的熏陶。教师充满智慧和爱心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使课堂情趣横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鼓励性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抑制的语言却可以降低或者说冷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授课时,当学生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时,教师对每个学生做的每个动作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当发现问题的时候或反复纠正一个错误动作时,这时,教师鼓动性的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一句句诚恳的话语,会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爱,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轻松自在、毫无顾虑的环境中学习。而对于后进生,他们上体育课本身就是很胆小的,而且非常的敏感,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的不得体,刺激到他们自卑的心理,那么他们会更加惧怕上体育课。因此,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在语言、语调上采取积极的“教师期望”,比如我们应该多用:“老师相信你”、“你真棒”、“好样的”、“你真是老师的好帮手”等等的语言来告诉学生,老师是多么的关心他们,这样会帮学生无形中树立了自信心,以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唤起他们的锻炼热情。又如,当学生看着跳远踏板不敢跳时,教师轻松自如做一次动作示范,亲切的说一句“不要怕”;在他们失败时,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声“失败是成功之母!”就这样平淡的一句话也会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而对于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来说,适当的鼓励与批评同时存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激情的上好体育课。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在用语中应特别注意,用真情与真心去打动学生营造活力。

四、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否则,无论教学内容多丰富,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例如我在教“前滚翻”的练习当中,有一大部分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没有低头、团身,导致有的同学翻不过去,有得同学整个身体翻到地上,当时我看到别的班级在玩滚球游戏的时候,我让我班学生放眼去观察,有的学生说“老师,篮球是圆的,所以它在地上滚得快”;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要像球一样团在一起才能滚的过去”。所以我再做了一遍示范,嘴巴上念着“三靠一低头,滚动像个球。”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遇到不解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使问题豁然开朗;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我通过眼神、手势示意暗示学生,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只要教师启发性语言运用的得体,在课堂中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五、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

体育课的教学与其它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教学环境,体育课一般都在运动场上进行,周围的刺激物比较多,对学生感观的刺激也比较多,本人所任教的是水平二的学生,他们年龄还比较小,注意力易集中又容易分散,常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趣,能抓住学生欢腾的心。这样体育教学才是有意思的。

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课堂;语言艺术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are an integrated art,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aspects. It involves music,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mechanics, science, ethics, science, social science, logic, physiology, medicine, nutrition and other linguistic knowledge. Physical education at the primary school in this particularly extensive. And that the use of linguistic knowledge in the classroom, it is not only played the role of the foundation, also play a role as a bridge. We have sports in the classroom, in order to better fulfill its mission of teaching, in line with the law, the creative use of language, known as the sports language arts clas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sports schools; language arts

前言

在现在的小学体育课,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队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自由活动(俗称放羊),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教师把自己当作遥控器,是一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对这种毫无艺术而言的反复教学,早已厌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多教几遍才能使学生勉强接受。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得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得导,这个导就是指——体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教你在课堂中导什么,怎样导,怎样去鉴赏美和创造美。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将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原理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方法、技巧。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体育各方面的知识和运动技巧。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明了、生动、得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就是体育课堂的艺术所在。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美感和幽默感,教师语言应避免出现“八话”:“拖泥带水的废话、华而不实的虚话,模凌两可的混话,枯燥无味的胡话,趣味低级的粗话,陈词滥调的套话。”而要做到“九富”:“富有针对性、富有教育性、富有情感性、富有启发性、富有逻辑性、富有节奏性、富有精练性、富有时代性、富有幽默性。”(引自《教师语言艺术》),要把它运用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工具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倒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儿童品质和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信息的“误递”和“曲递”。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体育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思想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作媒介。情不通,理不达,不行。所以我认为成功的思想教育也是体育课堂语言情感表达的艺术。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把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之为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学”所引发的。在小学的众多课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需要能浅层地体现出“我要学”的动机。在课堂中,教师一定得把学生这种本能、浅层的学习动机加以煽动、引导、组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如教师不在语言上进行艺术化的思想教育和煽动,任其自我放矢,这种本能的学习动机很快会消失,并且产生负面影响。

在课堂中,学习效率随着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而提高的。学生学习的本能和核心在于学生学习动机,要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在于教师在语言上的煽动、诱导和组织。我们只有把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提高、加强,使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转化为更高层的主导学习和“自我”学习,那么学生在任何的时候的学习都是高效率。因此,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在课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由之可见。

一、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是在遵循一定规则下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语言表达方式的产物。它的表达效果的提高必须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这种课堂语言的艺术创造,必须重视创造性地综合、灵活运用和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的需要,表达策略的需要,语境的需要和课堂环境的需要。做到因人、因事、因境、因时而异。它的表达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朴实明快法:

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其具体表现在:话语质朴、丰富自然、通俗坦率、真实可信、简洁明确,语不惊人,但立意深远。

2、超常变序法:

即指在用语和确定词序及语句结构上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和变化措施,使语义超常出新或发生质变,语言所强调的重心发生转变,造成一种出任 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新角度,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效地点化和启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准备状态来安排和设计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鞭辟入里地叙事说明,使学生欣悦 。

3、反复冗余法:

根据口语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有意采取词语、句式结构上的反复、重叠,增加语言的“冗余度”,以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一种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途中的技巧时,教师反复几次提醒:同学们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再比较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大腿的动作是否标准,小腿的动作是否标准,脚的动作是否标准,摆臂的动作是否标准,身体的倾斜度是否标准。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模糊性而说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和学习只要能行这样半桶水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反复多次地使用“是否正确”一词语,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民主重视。

4、 宽泛模糊法:

美国查德教授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语大部分是模糊集

的名称,如“多少、少数、大多数、比较好、相当好等树词和程度词”。这并不与“语言表达要明确精当”的要求相矛盾,科学地运用模糊语言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交谈策略,有利于教师在眼前认识尚不清楚或一时间无法找到答案时机智地巧将问题度过难关。 二、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班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 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2、 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

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3、 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4、 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饿语言要做到自然和谐,入情入理,传神入化,优美高雅,动听而富有启发性,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饿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的隐含的思想感情,是极其丰富饿微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色变化都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对人的心理产生某种感示,比声音先一步在听者心理形成心理视觉形象,从而对有声语言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教学态势,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所将的示范教学。是体育课区别其它课目的标志之一。在别的课目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黑板、电化媒体等把内容形象化传授,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儿童的基本上是处在一种表象思维上,我们教育者只有把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难学的内容形象化才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体育课中的教学态势在教学任务上占很重要的地位。你的一招一式,一招手一投足,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态势必须要求很严格。如在途中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口若悬河的语言外,同时教师本身要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通俗易懂,根据学生在走和跑中一些常见的不标准动作,示范出标准动作,模仿出不标准动作,加以比较,让学生记忆深刻。

因此,教师要赋予态势以艺术魅力,有个总要求:

1) 感情态势表现必须与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必须直白而含蓄,自然恰切,精当和谐。

2) 教学态势表现前与教材和教学任务紧密相连,必须与语言想吻合,同步进行。

5、 辞格技巧

语言辞格是一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特点选择最贴切、最完美的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的所愿意听、乐意听,除了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外,还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辞格技巧。如在篮球教学中,某老师正在要求学生进行运球练习时,一学生对天上的一群鸟作射击动作,教师见状,心里有点气冲,假若停下来批评学生,则影响教学秩序,于是,教师改变方法,说:“这节课我们学习篮球,有个别同学却想打天上的鸟。”教师顺便指者天上的鸟,接着目视这个同学,这个同学面一红,教师接着问:“天上的鸟是动的,我们容易打得者吗?”学生回答:“不能”,“假如你们能把这静止的球运的像天上的鸟一样灵活,有谁还能抢到你的球呢”?教师灵活运用,就地取材,通过巧妙地“引用”这一修辞手法,系统地批评了学生的同时寓意中要求学生只有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学的真功夫,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6、 幽默技巧,

幽默(hunour)是外来词,意指言语行为有趣、滑稽可笑,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看,它是经愉悦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快攻感的一种行为特性,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要善于运用幽默,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幽默,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师运用幽默技巧,利用课境(课堂环境)恰如其分的,能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出神入化的点明主题,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造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十分推崇幽默,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通过自己的课堂经验,确实合理,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可以把教学内容、任务和教育的意图直接导向学生,实现心理沟通,沟通师生感情。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某同学不认真,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说:“其实,也没什么学得了,不过,既然你已经会了,那么,你来当老师,教我和同学学习。”教师本想讲一翻严肃的话,但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当作耳边风,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造成一种“可以随意”的假象,但学生听后可以理解老师的真意。

语言对于现代社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从猿古人到现代人,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语言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规范化、系统化。

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篇6

在现在的小学体育课,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队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自由活动(俗称放羊),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教师把自己当作遥控器,是一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对这种毫无艺术而言的反复教学,早已厌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多教几遍才能使学生勉强接受。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得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得导,这个导就是指——体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教你在课堂中导什么,怎样导,怎样去鉴赏美和创造美。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将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原理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方法、技巧。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体育各方面的知识和运动技巧。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明了、生动、得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就是体育课堂的艺术所在。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美感和幽默感,教师语言应避免出现“八话”:“拖泥带水的废话、华而不实的虚话,模凌两可的混话,枯燥无味的胡话,趣味低级的粗话,陈词滥调的套话。”而要做到“九富”:“富有针对性、富有教育性、富有情感性、富有启发性、富有逻辑性、富有节奏性、富有精练性、富有时代性、富有幽默性。”(引自《教师语言艺术》),要把它运用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工具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倒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儿童品质和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信息的“误递”和“曲递”。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体育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思想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作媒介。情不通,理不达,不行。所以我认为成功的思想教育也是体育课堂语言情感表达的艺术。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把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之为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学”所引发的。在小学的众多课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需要能浅层地体现出“我要学”的动机。在课堂中,教师一定得把学生这种本能、浅层的学习动机加以煽动、引导、组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如教师不在语言上进行艺术化的思想教育和煽动,任其自我放矢,这种本能的学习动机很快会消失,并且产生负面影响。

在课堂中,学习效率随着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而提高的。学生学习的本能和核心在于学生学习动机,要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在于教师在语言上的煽动、诱导和组织。我们只有把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提高、加强,使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转化为更高层的主导学习和“自我”学习,那么学生在任何的时候的学习都是高效率。因此,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在课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由之可见。

一、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是在遵循一定规则下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语言表达方式的产物。它的表达效果的提高必须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这种课堂语言的艺术创造,必须重视创造性地综合、灵活运用和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的需要,表达策略的需要,语境的需要和课堂环境的需要。做到因人、因事、因境、因时而异。它的表达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朴实明快法:

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其具体表现在:话语质朴、丰富自然、通俗坦率、真实可信、简洁明确,语不惊人,但立意深远。

2、超常变序法:

即指在用语和确定词序及语句结构上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和变化措施,使语义超常出新或发生质变,语言所强调的重心发生转变,造成一种出任 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新角度,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效地点化和启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准备状态来安排和设计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鞭辟入里地叙事说明,使学生欣悦 。

3、反复冗余法:

根据口语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有意采取词语、句式结构上的反复、重叠,增加语言的“冗余度”,以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一种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途中的技巧时,教师反复几次提醒:同学们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再比较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大腿的动作是否标准,小腿的动作是否标准,脚的动作是否标准,摆臂的动作是否标准,身体的倾斜度是否标准。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模糊性而说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和学习只要能行这样半桶水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反复多次地使用“是否正确”一词语,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民主重视。

宽泛模糊法:

美国查德教授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语大部分是模糊集

的名称,如“多少、少数、大多数、比较好、相当好等树词和程度词”。这并不与“语言表达要明确精当”的要求相矛盾,科学地运用模糊语言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交谈策略,有利于教师在眼前认识尚不清楚或一时间无法找到答案时机智地巧将问题度过难关。

二、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班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

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饿语言要做到自然和谐,入情入理,传神入化,优美高雅,动听而富有启发性,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饿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的隐含的思想感情,是极其丰富饿微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色变化都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对人的心理产生某种感示,比声音先一步在听者心理形成心理视觉形象,从而对有声语言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教学态势,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所将的示范教学。是体育课区别其它课目的标志之一。在别的课目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黑板、电化媒体等把内容形象化传授,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儿童的基本上是处在一种表象思维上,我们教育者只有把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难学的内容形象化才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体育课中的教学态势在教学任务上占很重要的地位。你的一招一式,一招手一投足,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态势必须要求很严格。如在途中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口若悬河的语言外,同时教师本身要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通俗易懂,根据学生在走和跑中一些常见的不标准动作,示范出标准动作,模仿出不标准动作,加以比较,让学生记忆深刻。

因此,教师要赋予态势以艺术魅力,有个总要求:

感情态势表现必须与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必须直白而含蓄,自然恰切,精当和谐。

教学态势表现前与教材和教学任务紧密相连,必须与语言想吻合,同步进行。

辞格技巧

语言辞格是一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特点选择最贴切、最完美的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的所愿意听、乐意听,除了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外,还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辞格技巧。如在篮球教学中,某老师正在要求学生进行运球练习时,一学生对天上的一群鸟作射击动作,教师见状,心里有点气冲,假若停下来批评学生,则影响教学秩序,于是,教师改变方法,说:“这节课我们学习篮球,有个别同学却想打天上的鸟。”教师顺便指者天上的鸟,接着目视这个同学,这个同学面一红,教师接着问:“天上的鸟是动的,我们容易打得者吗?”学生回答:“不能”,“假如你们能把这静止的球运的像天上的鸟一样灵活,有谁还能抢到你的球呢”?教师灵活运用,就地取材,通过巧妙地“引用”这一修辞手法,系统地批评了学生的同时寓意中要求学生只有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学的真功夫,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幽默技巧,

幽默(hunour)是外来词,意指言语行为有趣、滑稽可笑,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看,它是经愉悦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快攻感的一种行为特性,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要善于运用幽默,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幽默,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师运用幽默技巧,利用课境(课堂环境)恰如其分的,能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出神入化的点明主题,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造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十分推崇幽默,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通过自己的课堂经验,确实合理,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可以把教学内容、任务和教育的意图直接导向学生,实现心理沟通,沟通师生感情。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某同学不认真,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说:“其实,也没什么学得了,不过,既然你已经会了,那么,你来当老师,教我和同学学习。”教师本想讲一翻严肃的话,但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当作耳边风,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造成一种“可以随意”的假象,但学生听后可以理解老师的真意。

语言对于现代社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从猿古人到现代人,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语言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规范化、系统化。

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篇7

一、体态语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体态语言是人精神品质的外在表现,人们通过对体态语言的欣赏和感知,不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情绪上的体验,而且可以体会到体态语言的美感,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作为为人师表的体育教师,其正确的体态语言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让学生感受美,陶冶情操

体态语言作为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属于非语言信息,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感强。它虽然不是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却在学生的观察范围内,如教师稳重的举止、健美的身体、和善友爱的态度、包容鼓励的眼神等,这些体态语言的具体表达,真可谓是“无声胜有声”,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掌握、运用体态语言,树立美好的体态语言形象,把美的体态语言传授给学生,用具体、直接、生动、鲜明的体态形象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教师的身体语言来“寓教于乐”,将人的身体美、心灵美和艺术美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感受美,得到美的享受。这样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激励学生不断地追求美、探索美,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态语言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学生,受其周围环境和接触的人的影响非常大。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因其整日与学生相处,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高雅的举止、谈吐和优美的体态动作,都是学生极力效仿的榜样。作为体育教师来说责任更是重大,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努力将体态语言的艺术美与精湛的体育技能相结合,表现出人健康、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体态语言是美,什么样的体态语言是丑,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例如,在讲述马拉松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栩栩如生的体态语言,讲解马拉松运动员在人身体体能极限状态下,如何去克服身体的不适,并坚持不懈,最终战胜自我,取得胜利。如果教师只是用平淡的语言一带而过,肯定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一般;如果教师能够巧妙、适时地运用丰富的体态语言艺术地表述运动员努力拼搏的场景,就能给学生带去美的享受,增加艺术感染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都有良好的效果。

二、体育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运用体态语言,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有效进行体态语言教学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教学因其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而具有天然的优势。体育课多在操场上进行,学生在心理上本来就很放松,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要构建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中学生如果喜欢一个老师,爱屋及乌,也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授的课。因此,体育老师的在思想上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手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运用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用优雅、善意的体态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感染学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同时教师应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征服学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向心力,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学任务,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助于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还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多些鼓励,少点批评。体育课多在户外进行,受天气影响较大,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对学生也是个考验。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没吃过苦,因此对这些有所抱怨,同时有些体育项目比较脏、累、技术难度大,学生不容易掌握,怨言比较多。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教学,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对于学生不容易掌握的技术项目,教师不要给予严厉的批评,而是要面带笑容,给予学生善意、委婉的说服教育,指出其不足之处,用鼓励的眼神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这样的体态语言表达能够激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二)言传身教,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体态语言修养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优美的体态语言,比如和蔼可亲的面容,富有温暖感的举止和优美的教态等,都可以给学生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并且效仿教师的行为,反之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从而破坏教师的美好形象。因此,体育老师一定要重视个人的体态语言修养,合理、巧妙、艺术地运用体态语言,体现出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给学生积极健康的身心影响,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欣赏和塑造的欲望,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例如,在严寒的冬天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老师要表现出不畏严寒、精神抖擞的精神面貌,认真完成各种动作示范与动作演示,以自信、乐观、泰然自若的面貌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鼓舞学生不断练习、不断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极不耐烦,蜷缩着身体,示范动作敷衍、马虎、草率了事,就会给学生带去消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正确认识体态语言教学手段的重要价值和教育意义,重视自身的体态语言修养,合理运用正确的体态语言进行教学,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展示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重要舞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材;品格;品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29-05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期是个体品格形成最易最快的时期,也是个体由自然人转向社会人的关键时期,更是个体健康人格养成的奠基时期。罗素认为,品格教育在孩子6岁之前就能基本完成,6岁以后,学校只要加以巩固就行了。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否具有良好的品格关键在于在幼儿期是否接受过良好的品格教育。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家人的宠爱于一身。过度的宠爱往往导致他们出现任性、偏激、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品格教育非常有必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我国的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品格教育实质上是国家、民族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只有实施品格教育,培养出能体现国家、民族以及社会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的人,才能保证国家安定,民族昌盛,社会和谐。〔1〕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他们的品格和文化素质应体现中华民族和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然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经验缺乏,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他们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必须及早对他们进行品格教育。

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民族和社会普遍认可的主流价值观。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的学习内容分成了健康、科学、社会、语言以及艺术五大领域。其中,社会领域的内容作为一种显性的德育课程形态是专门为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设置的。然而,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不仅接受显性德育的课程影响,也深受隐性课程的影响。〔2〕对于幼儿的品格教育而言,除了社会领域之外,其他四个领域体现的品格教育内容都是通过隐含的方式来体现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际工具,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差异和民族性,同时也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的直观呈现。因此,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上述缘由,我们从分析幼儿语言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内容入手,试图探讨目前幼儿语言教材集中体现了哪些品格教育内容,是否反映出中华民族与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存在某些缺失。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幼儿园教师关注幼儿的品格教育。

二、品格、品格教育的界定

品格(character)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Karacter,《牛津英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品德和心理品质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则将其定义为“品性、品行”。随着品格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对品格进行全面的分析。美国品格教育代表人物托马斯・里克纳认为,品格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3〕一般而言,西方学者更趋向于从伦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角度对品格进行分析。学术界对于“品格”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品格教育,因此将其与教育联系起来,即对品格教育中的“品格”进行定义。我们认为,品格教育中的“品格”,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并反映一定价值取向的道德品性。

关于“品格教育”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马丁・布贝尔认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从本质上看就是品格教育。〔4〕丁锦宏认为,品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获得(形成)核心价值,形成社会需要的德行品质的过程。〔5〕品格教育运动领导者之一托马斯・里克纳则认为,品格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教育运动,倒不如说是一种态度,是道德教育活动价值(目的)取向。由此可见,品格教育不仅是一种具有教育性的活动,而且是一种重视向受教育者传递核心价值观并促使受教育者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从而形成道德品性的过程。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我们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选取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语言教材作为分析样本。之所以以该教材作为分析样本,是因为我们认为该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核心理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分析幼儿语言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内容时,我们根据丁锦宏在《品格教育论》一书中对品格所作的六维度划分法来确定品格维度,同时在每个品格维度中分列具体的品格内容(见下表)。

根据上表所作的分类,我们对选定的幼儿语言教材所体现的品格教育内容一一加以量化分析,并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品格教育内容作进一步的讨论。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语言教材中品格维度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幼儿语言教材中涉及“人与他人”品格维度的内容最多,占53.97%;其次是“人与自己”品格维度,占22.22%;“人与生态”品格维度位居第三,占17.46%;“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品格维度各占3.17%,并列第四;“人与世界”品格维度没有体现。

“人与他人”品格维度涉及的品格内容有团结友爱、合作分享、乐于助人、尊重关怀、谦虚宽容等,这些内容在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主动的交往态度、良好的社会往行为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人与他人”品格维度所占的比例最大,说明该语言教材非常重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人与自己”品格维度涉及的品格内容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理以及勤俭节约、坚毅勇敢、惜时守信、聪明智慧等,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幼儿自身的成长与完善,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该品格维度所占的比例位居第二,说明该语言教材还是比较重视幼儿独立精神的培养的。

当今时代,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不容我们忽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而这些意识的启蒙必须从小就开始。该语言教材也非常强调这一点。

社会是幼儿长大以后必须面对的生活环境,而国家却是一个人的归属所在,所以教材应有这方面内容的体现。但在该语言教材中“人与社会”“人与国家”这两个品格维度的内容较少出现。是语言教材难以体现这两方面内容,还是认为幼儿年龄尚小接受不了,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这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该语言教材中“人与世界”内容的缺失,可说是一个遗憾。今天的孩子只接受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熏陶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有必要把世界展现给幼儿,把世界文化带进幼儿的生活当中。让幼儿从小接受世界各国文化的熏染,目的是为了能让幼儿初步形成多元文化意识,进而形成全球意识。

(二)幼儿语言教材中各品格维度具体品格内容的统计分析

1.“人与自己”品格内容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该语言教材“人与自己”具体品格内容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理”这一意在培养幼儿独立精神的内容,共出现了6次,占42.86%;其次是勤俭节约,共出现了3次,占21.43%;惜时守信与聪明智慧各出现了2次,各占14.29%;坚毅勇敢只出现了1次,占7.14%。从中可以看出,该语言教材偏重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作为独生子女的幼儿克服娇气、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然而,坚毅勇敢是一个人敢于面对困难或邪恶所必备的品格,但该语言教材对这一品格内容的体现比较少。

2.“人与他人”品格内容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该语言教材“人与他人”品格内容中出现频次最多是团结友爱,一共出现了12次,占35.29%;其次是尊重关怀、乐于助人和孝敬父母爱父母,各出现了5次,各占14.71%;再次是合作分享,出现了3次,占8.82%;有爱心懂礼貌出现了2次,占5.88%;出现最少的是谦虚宽容与诚实善良,各出现了1次,各占2.94%。从中可以看出,该语言教材非常重视幼儿团结友爱这一品格的培养。同时,注重孩子之间的交往,也注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往。然而,诚实善良这一中国传统美德只出现了1次,似乎不足以培养幼儿这方面的品格。

3.“人与社会”品格内容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该语言教材“人与社会”品格内容中有集体主义精神和遵守规则两个内容出现的频数为1次,各占50.00%,而有责任感这一品格内容没有体现。从中可以看出,该语言教材在引导幼儿克服自我为中心,帮助他们形成集体主义精神这方面的教育价值追求有所体现,但频次较少,而有责任感这一品格内容尚未涉及。

4.“人与国家”品格内容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该语言教材“人与国家”品格内容中热爱祖国出现了2次,占100%,而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一内容没有出现。从中可以看出,该语言教材重视对幼儿爱国主义教育。

5.“人与世界”品格内容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人与世界”这一品格维度在该语言教材中没有体现。

6.“人与生态”品格内容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该语言教材“人与生态”品格内容中,与自然亲近热爱自然出现的次数最多,有9次,占81.82%;保护环境这一内容出现了2次,占18.18%。该语言教材这方面内容的体现是值得肯定的。

(三)幼儿语言教材中品格内容的量化分析

我们在对该语言教材所有品格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时发现,团结友爱这一品格内容在所有品格内容中所占比例最高,为19.05%;与自然亲近热爱自然这一品格内容则以14.29%位居第二;第三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理这一品格内容,占9.52%。另外,该语言教材也比较重视尊重关怀、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爱父母、勤俭节约以及合作分享等品格内容。相对而言,拥护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感、爱好和平、欣赏认同世界文化、坚毅勇敢、谦虚宽容、诚实善良、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遵守规则等良好品格内容则体现较少。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五条结论。

第一,幼儿语言教材中隐含较为丰富的品格教育资源。语言教材所隐含的品格教育资源颇为丰富,我们要善于发掘,充分利用,以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幼儿如何使用语言,而且应该注重幼儿品格的培养。幼儿语言教材不同于社会领域教材,其中的品格教育内容更具隐含性,能否被有效利用,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挖掘。

第二,幼儿语言教材中各品格维度品格内容比例有失衡现象。就该语言教材看,非常重视幼儿有关“人与社会”品格的培养,而对于有关“人与世界”品格的培养基本忽略了。另外,有关“人与国家”“人与社会”这两方面的品格内容在该语言教材中也很少体现。这种不够平衡的品格教育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幼儿语言教材中各品格维度所含品格内容有缺失现象。各品格维度的品格内容中,团结友爱占的比例最高,而拥护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感、爱好和平、欣赏认同世界文化等这些品格内容在该语言教材中没有得到体现。另外,坚毅勇敢、谦虚宽容、诚实善良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格内容虽有所体现,但似乎不足以帮助幼儿养成这些优良品格。

第四,幼儿语言教材体现了主流的价值取向,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要“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该语言教材对这些内容均有所体现。我国传统的文化非常强调爱国、人际和谐等理念,该语言教材较好地传承了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

第五,幼儿语言教材中品格教育内容的现代性不明显。虽然该语言教材隐含了较为丰富的品格教育资源,但某些品格教育内容不够全面。例如“爱好和平”这一品格内容在该语言教材中没有体现。我们认为,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现代社会,一些符合时展需要的新的品格教育内容可以渗入幼儿语言教材之中。

六、教育建议

马丁・路德・金恩曾经说过:“人,如果只有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不能只靠讲授,更多地应引导幼儿开展体验性学习。为了充分利用幼儿语言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内容,以促进幼儿良好的品格发展,我们谨提以下五项建议。

第一,规范幼儿语言教材的开发和评审工作,建立教材质量评价体系。众所周知,我国的幼儿园教材没有全国学大纲和审定委员会。市面上面向幼儿的教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常常令选择能力并不强的幼儿园教师犯难。因此,我们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委托相关机构制定幼儿园教材质量评价体系,以利于提高幼儿园教材的编写质量,从而保障幼儿教育的质量,也借此起到规范幼儿园教材市场的作用,鼓励优秀教材脱颖而出。

第二,要注意更新幼儿语言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内容。幼儿语言教材需要对现代社会主流的价值理念,如和平、平等、公平、法制观念等有所体现,要注意拓宽幼儿的多元文化视野,以培养幼儿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第三,充分发掘幼儿语言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内容,注重品格教育的渗透性。幼儿语言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些内容通常是隐含的,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能把这些隐含的品格教育内容发掘出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教学活动进行渗透教育,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熏陶、明白事理。

第四,重视幼儿语言教材中品格教育内容的平衡。建议以六大品格维度为基准建构涵盖全面、内容平衡的幼儿语言教材。

第五,“家―园―社区”合力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幼儿的品格形成最主要的是受所处生活场景的影响。幼儿语言教材中品格教育的内容只是给幼儿良好品格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一种可能,要真正将品格教育落到实处,则需要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三方面共同努力。因此,教材编写中要有这方面的考虑。

参考文献:

〔1〕王阳安.论品格与品格教育〔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8,(4):30.

〔2〕班华.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89,(12).

〔3〕〔5〕丁锦宏.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8,54-55.

〔4〕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315.

An Analytical Study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Children’s

Textbook of Language

Lan Jiaru, Yuan Ail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anan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Abstract】Infancy is the easiest and fastest period for children’s character formation. Therefore, it’s very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to undertake character education on young children with purposes and plans. Character education aims at passing on the core values to the educatee. Textbook, as the carrier of education contents, reflects the core values recognized by a country, nation and society. Hence, the researchers, in the method of text analysis, take children’s language textbook as a sample to analyse the contents on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textbook, and the values reflected in these contents as well as the absence of certain characters. Five conclusions are elicited and fiv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accordingly.

上一篇:农技推广培训范文 下一篇:农村消费市场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