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范文

时间:2023-10-18 16:57:03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篇1

作者/ 陈清华

最近,笔者让学生做了一道语言文字运用题。如下: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______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______”。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______”。

参考答案分别是:拜托、海涵、高寿。

这三个答案给得很准确,没有任何问题。该道题难度不大,不少学生的解答与参考答案完全相同,该题训练似乎可以轻松过关了。但在讲评时,我发现同学们给出的答案有一些与参考答案相近,他们很想知道这些答案能否得分。还有一些是错误答案,需要明确指出来。另外几个答案,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当堂搜集答案,分类整理,再次读题干,明确解答该道题的几个具体要求:①系礼貌用语;②措辞文雅;③敬辞谦语;④两个字。

这样,最先排除的是两个字以上的敬辞谦语,还真有几个同学没有注意这一限制,所给答案超过了两个字。于是再一次强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解题要求:①审清题干,按要求答题;②注意限制。接下来就是肯定一些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样,但可以得分的答案。像第1题的“有劳”“麻烦”“烦劳”等,第2题的“见谅”“包涵”等,第3题的“贵庚”“高龄”等。第三要做的就是明确指出一些错误答案。如第1题,有的同学答“叨扰”“打扰”“仰仗”“有请”等。第2题,有的同学答“宽容”“宽恕”“饶恕”等。第3题,有的同学答“享年”“长寿”等。最后就是解决有争议的答案。主要是第1题的“劳驾”,第2题的“包含”,第3题的“寿诞”。

先说“劳驾”。劳驾,请别人让路或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犹言麻烦您。其结构为动宾式,因而其后不可以再加宾语,但是在实际运用时,用错的现象很多。一些词典并没有注意该词的结构特点,举了一些欠周全的例子,一些文学作品也把这个词用错了。我们应该注意到,“劳驾”一词多用于句首,有时会有“劳您驾”“劳您大驾”的用法。但不管怎么样,“劳驾”后都不可以再加上宾语了。(语文教学论文 fwsir.com)第1题用“劳驾”,因其后有宾语“您”,所以是错误的。汉语中,还有的词语不可在其后再加介词,如“涉及”“截至”后不须加“到”。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多加注意。

再说“包含”。包含,一般有两种解释:①里边含有;②同“包涵”。宽容,原谅。《现代汉语词典》只给了一种解释:里边含有。举例为“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查阅相关资料,用“包含”第二种意思的多为古文,现代汉语表示“宽容”“原谅”意思时,一般用“包涵”。故可以视“包含”为第2题错误答案。

最后说“寿诞”。寿诞,寿辰、诞辰的意思,即生日。尽管知道生日可以推算出年龄,“寿诞”也是敬辞谦语,但题目要求的是询问长者的岁数,用“寿诞”显然是不妥当的。

还有一个同学第3题给出了“芳龄”的答案,可见,如果不会使用谦辞敬语,便会闹出笑话来。还记得,几年前一个朋友的女儿出嫁,给我的请柬上赫然写着:兹定于某年某月某日,为令爱敬设喜宴,恭请光临。“令爱”,指对方的女儿,用在此处显然不妥。

语言文字运用篇2

1.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和风细雨/曲高和寡 横眉冷对/飞来横祸

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B. 看护/照看露脸/露相

供应/供认

C. 伺候/伺机处理/处分

呜咽/细嚼慢咽

D. 门槛/槛菊愁烟泊位/漂泊

倔强/倔头倔脑

2.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啻(dì)百舸(gě)诳语(kuáng)

翘首以盼(qiào)

B. 泥淖(nào)迷惘(mǎng)沉湎(miǎn)

不屈不挠(náo)

C. 颤栗(zhàn)灰烬(jìn)潜(qiǎn)意识

瞠目结舌(táng)

D. 犄角(jī)妥帖(tiē)戕害(qiāng)

铩羽而归(shā)

3.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龟裂(jūn) 紫绡(qiào)

逶迤(yí)接踵而至(zhǒng)

B. 菲薄(fěi)日笃(dǔ)

先妣(bǐ)呼天抢地(qiāng)

C. 笑靥(yàn)浩瀚(hàn)

纤维(xiān)殒身不恤 (yǔn)

D. 形骸(hái)险衅(xìn)

船坞(wū)强近之亲(qiǎng)

4.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莴苣 贫窭 拮据 截趾适屦

B.詈言 麻栎 闪烁 暴戾恣睢

C.伏侍 似的 吞噬 舐犊情深

D.按捺 木讷 老衲 方凿圆枘

5. 下列词语中,画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沮丧 龃龉 狙击 趑趄 含英咀华

B.伶仃 囹圄 花翎 菱角 高屋建瓴

C. 汲水 垃圾 负笈 趿拉 岌岌可危

D.亢奋 伉俪 炕桌 沆瀣 引吭高歌

二、 字形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奢靡 涣散 膺品 掉以轻心 短小精悍

B. 帐篷籍贯延伸耳濡目染貌合神离

C. 耽搁推诿倾轧改斜归正振聋发聩

D. 气概赡养谄媚披星带月巧夺天工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中国军人的屠戳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B. 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

C.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置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D. 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三、成语

1.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里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B. 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C. 张教授的有关市场经济的长篇大论,乍听起来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实际上都是拾人牙慧。

D. 正因为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和传统美学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具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谈美书简》。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 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石破天惊的一幕展示给我。

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读书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因它收藏之丰富而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

B. 在这次会上,他们摆出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对方那些所谓“意见”都是无稽之谈。

C.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今非昔比的感觉。

D. 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5.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发明,今天更是如此――每天都有很多发明被完成,很多专利被注册,但是大多数都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并未在物质文明的发展史上产生影响。

B. 中原大地,山重水复,花草掩映,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

C. 桐城派散文的文气说,坡式的信马由缰,归有光式的平淡抒情,以及倪云林式远小景的构图,都使得汪曾祺的小说文体更加为所欲为。

D.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革新鼎故,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境地。

四、图文转换题

1.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图,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画面里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该图有何现实讽刺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第3页

3.阅读下图,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说明中国扶贫基金会会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该会标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题目。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的会徽,请根据其内容,分条陈述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照下面秋瑾的画像,结合你对她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秋瑾的形象。

要求:

(1) 使用第三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3)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 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修辞手法

1. 根据所给语境,以“亲情”为对象,仿写句子。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所给语境,以“爱心”为对象,补写出横线上的句子,使文段构成排比句式。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照下面的句式,另选一物写一段话,意思要完整,每句字数不一定要与原句相同。

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它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中挺立的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作者:汤建伟,丹阳市教研室 朱明慧,丹阳市第五中学 卜小东,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

语言文字运用篇3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遵照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具体负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普通话培训和水平测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教育、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出版、体育、旅游、文物、工商、建设、商务、公安、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做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有关工作,并分工做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下列活动应当以普通话作为基本工作用语:

(一)国家机关公务用语。

(二)教育教学用语。

(三)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的播音、主持、采访等用语。

(四)影视片(不含地方戏剧片)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舞台艺术表演(艺术形式和剧情特殊需要除外)用语。

(五)导游用语。

(六)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馆解说用语。

(七)运动会、讲演会等大型活动用语。

(八)公共服务行业对公众服务用语。

第五条下列情况应使用规范汉字:

(一)国家机关公务用字。

(二)教育教学用字。

(三)汉语文出版物和公文用字

(四)信息技术产品用字。

(五)影视屏幕及舞台字幕用字。

(六)本市商品的包装、说明书和商标用字。

(七)运动会、讲演会等其他面向社会公众的示意性文字。

第六条国家机关、教育机构、新闻机构应在本市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中起示范带动作用。

第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参与外事活动等公共场合的正式活动及其他公务活动中,应当使用普通话。

国家机关的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电子屏幕、公文、印章、标语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第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学生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日常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语言文字情况纳入督导内容。

第九条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本市播出的影视节目印刷体的厂名、片名、字幕、演职员表、台标和栏目名称等,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第十条本市出版的报纸、期刊、电子、网络、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印刷体报头(名)刊名、封皮、内文、广告等应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山川、河流等地名标志、行政区划名称、地名、路名、街名、各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名称,建筑物名称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等公共场所的各类设施用字,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并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

公共场所的题词、题字和手书招牌,提倡使用规范汉字。企业名称牌匾不得单独使用外国文字。

第十二条广告用语用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不得使用繁体字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使用成语、词语不得滥用谐音字;不得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如因特殊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采用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外国语言文字为辅的形式。

第十三条社会用字需用汉语拼音标注的应在汉字下标注,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以词为拼写单位。

第十四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应执行下列标准:

(一)汉字的使用,依照国家《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二)标点符号的使用,依照国家《标点符号用法》

(三)出版物上的数字使用,依照国家《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四)汉语拼音的使用,依照《汉语拼音方案》并符合国家《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五)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依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第十五条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的相关人员,应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一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二教师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学校其他人员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三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应当达到一级水平;

四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应当达到三级以上水平,其中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导游等特定岗位人员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五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在新录(聘)用人员时应当考核其普通话水平,并要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

第十六条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由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对测试合格人员颁发由省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核准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规范用语用字纳入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对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本制度行为的分别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国家机关、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出版单位以及公共服务行业不遵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予以通报批评。

(二)商号、店名、企业名称及其他公共场所的用字不符合规范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三)广告用语用字不符合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或者停止。

(四)商标、商品的包装及说明、信息技术产品的用语用字不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或者停止销售。

第十九条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语言文字运用篇4

一、“会道”之一: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及容易读错的音

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实施的“汉语拼音方案”,从字母、声母、韵母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目的之一应是要从规范汉字读音来保证对汉字意义的正确理解。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声调的二、三声的发音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发音调值不够而二三声混淆或根据读音无法分辨二三声,轻声和儿化音,平舌音翘舌音,鼻音边音,齿唇音和舌根音,并且前鼻音后鼻音的发音上也存在不足。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与预测中明确要求要注意默写名句中的“音同意近”的字,学生由于读音不准,在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备考这个问题上,很难准确和牢固地掌握古诗文中“音同意近”的字而导致默写总是失分。由此,在高二的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准备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可运用赵元任设计的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五度标记法”,通过使用数值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音,要求学生在训练中要准确发音并通过数值体现发音的变化过程。同时,利用中央推广普通话进修班编写的《普通话声韵调正音练习》,对学生在课文阅读、说话特别是古诗文背诵中经常读错的音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准确掌握这些字的读音,保证在古诗文默写“音同意近”的字尽量不再出错,在古诗文阅读背诵中尽量做到发音的“字正腔圆”,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汉语读音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兴趣。

二、“会道”之二:容易写错的字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乱造简化字、滥用繁体字等都是不允许的。但学生写错别字却很难避免。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也明确规定“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字序不对之一者,该空不给分。”这就表明高考最终检测的不只是“记得住”,还要“写得对”。学生写错别字很难避免,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写错别字的原因之外,很有可能还因为学生不了解部分汉字正确的字形结构形成错误的书写习惯而造成的。由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语言文字运用》之前,安排学生进行了几次必要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但只要求找出作文中所有错别字并进行汇总,了解自己班级也就是在自己身边的错别字情况。同时,为学生准备并展示近几年来老师收集的学生在联考和高三适应性考试等重要的考试中出现的错别字,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错别字现象有了普遍的了解和高度的重视。对一些学生经常写错而且极难纠正的错别字,除了利用字的不同读音来帮助学生区分以外,还帮助学生靠字的形体结构的不同和靠字的意义的不同来区别这类错别字,如“满”和“落”,学生总是把“满”字写成上下结构,把“落”字写成左右结构。笔者认为可告诉学生,“满”及水多而向四方溢出,即“满”为左右机构,“落”即物体从上往下掉,即“落”为上下结构。如“最”和“敢”,“最”为比较之中突出度的一种极值,所以为上下结构,“敢”为人在心里的一种因素的发散,所以“敢”为左右结构。虽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但让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感受这几个字的形体结构,从结构上强化和规范了记忆而避免再写错。尤其是在古诗文背诵默写中,学生对于“长”和“常”、“度”和“渡”、“烦”和“繁”、“忧”和“幽”等“同音异义”且容易写错的字,在指导学生阅读和背诵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地把这一类字勾画出来,然后进行对比记忆,并尽量从字音、字形、字义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并牢固掌握。

三、“会道”之三:句子的成分和语法结构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大类型,不同的句式能表达不同意思或情感。由于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能力不够,所以在句式的选用以及需要的表达效果上往往很难连贯得体。有时也可能是学生在句子的成分上存在困难,从而导致学生表达能力的欠缺。由此,笔者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语法结构以及句子的成分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补充。同时通过朗读、口头复述、口头提问、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必要的说话训练。并把这些训练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进语言文字运用的神奇世界。

四、“会道”之四:修辞的表达效果和运用

修辞即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笔者认为,使用修辞的目的,可以是怎样把话说得更加准确、生动、得体。多数学生由于不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所以在表达中不能使用修辞,也不能判断修辞运用的正误、优劣。由此,应该进行高考要求的修辞种类及其表达效果的教学和训练。

例如比喻的表达效果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笔者认为其实质就是帮助人们更深入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修辞在语气表达、情感抒发上也有它们独到的效果,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使用使语言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在对学生的修辞使用的具体训练中,还应让学生注意修辞运用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和语法、逻辑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大的修辞观。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从近几年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来看,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的能力,不如说是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写得出,写的对,首先要想得出,想的对。部分学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所以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联想、想象的能力,加强修辞的运用。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话会逐渐说得准确明白、生动而有趣。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充实精神、完善情感、提升人格。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将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汉语世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高二选修《语言文字运用》前作必要的教学准备,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真正将生活中各种语言文字学习的资源整合起来,拓展视野,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让学生“能说会道”,而且更能让学生在广阔的范围内真正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加强与提高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科,对此,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语文回归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这就告诉我们语言能力并不是通过讲课听课就能学会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我们应该根据语言的表达规律和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规律着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上,完全是奔着做题去的。教师注重语句的分析,注重情理的推理,却偏偏忽略了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很多时候,学生似乎理解了课文,也能按照要求解答,然而我觉得这并不是真正的理解,他们也不能够运用。他们只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说出了教师希望的答案而对于文字的真正意义,学生只是把它作为课文的一部分记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忘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对思想内容、主题情感的理解上,这无可厚非,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我们总是忽略了该如何理解并运用语言。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准确地遣词造句的能力;中年级在整合信息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高年级在进行评价中,培养个性化理解能力,培养富于个性活力地运用母语评论的积极的语用能力。”目前,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非常欠缺,在生活中他们可以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可是在课堂上他们的发言却毫无条理,说话没有重点,不能围绕中心,往往是词不达意,漏洞百出。而在作文中更是暴漏出了他们语言的苍白、语法错乱、错别字层出不穷等问题,学生更没有掌握有效的描写方法,也谈不上生动描写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逐渐加强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师要懂得利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教师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才可能延长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具有新奇特点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学生说话,还要懂得怎样诱导学生说话。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学会认真聆听,这不仅是一种尊重,也是对学生表达欲望和兴趣的保护。教师还要学会找到学生的发光点并给予必要而准确的表扬,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事实证明,教师越是夸赞学生的某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往往也就会更加明亮起来。只有在教师不断的鼓励和表扬下,学生的兴趣才会更加浓烈,积极性才会更高。当你看到课堂上一片高高举起的小手和闪闪发亮的眼睛时,你就会知道你的调动获得了成功。

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武断地打击他们。有一次我听二年级的课,那堂课教学的是《称赞》,有个学生表扬小獾做的小椅子“太给力了”。学生的回答引来了同学们会心的微笑,然而却惹来教师的不满。当这个学生正准备洋洋自得地坐下时,教师说:“以后少用网络语言,会学坏的!”这个孩子就蔫焉地坐下了,剩下的时间他再也不兴奋地发言了。结果,其他的孩子也怕说错了惹教师生气,也怯怯地不敢发言了。依我看,学生说的完全没有错,“给力”是个表达形象而准确的词,是完全可以用的。教师不能够与时俱进,不能接触新鲜事物,以至于变得迂腐而保守,所以才会排斥那些富有生命力的新词。可见,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否则就会阻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教师还要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用真诚的语言夸奖学生。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句冰冷的话都可能挫伤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孩子们的世界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他们具有和我们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体会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语文教学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又如此活泼,所以在课堂中总是会有出乎你意料之外的回答,教师一定要懂得保护和珍惜。

当然,课堂必须是有节制的,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调控学生的情绪,千万不可让学生跟着兴奋走,而应该巧妙地把训练融入到兴趣中,以期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用活动增加语言表达练习

教材中的课文为我们的语言表达练习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情境,教师应该借助课文情境设计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设计既要具体可行,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一个教师总是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诸如此类笼统的问题,学生是很难作答的。而且,教师在这样问的时候似乎也没有要学生来具体作答的意思,所以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展开想象,把人物、情节和背景都鲜明地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把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实到实处。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当堂饰演,用表演的方式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我让他们先看一遍课文,然后把课本都收起来,让学生饰演羊、狼、主人这三类角色,让他们根据情境自己设计合理的台词。文中缺少对狼的描写,但这一形象大家并不陌生,而且狼偷羊的故事也经常见诸书本,问题是如何设计它的心理活动的台词。有的学生很兴奋,张牙舞爪,凶恶狠毒,说了好多“哈哈,终于有羊吃了”诸如此类的台词。但我觉得不够,我引导大家注意这篇课文的题目和主题。这个故事要说的是,犯了错及时改正,为时不晚。主人错就错在围墙有破损而他没有发现上,所以狼在表演时必须体现出墙上的破洞这个重点。经过提醒和点拨,学生懂得了,那只“狼”在见到墙壁的时候惊喜地大喊:“呵呵呵,这里有个洞唉,正好我可以钻进去,谢天谢地有个洞,没有这个洞,我还吃不到羊呢。”这样的台词设计突出了重点,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语言运用实例。

三、善用写作锻炼词语的运用能力

写作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写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比较恐怖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太短,学习经历也非常少,所以不容易有感而发,也难以记叙和描写。所以,除了作文之外,教师必须懂得运用其他方式来让学生写,帮助他们增加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我经常用的方式有多选词语写一个段落,或者用相同的情境写一个片段。前者是对造句练习的延伸和拓展,增加了难度,但也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展开想象。而后者不要求有多么积极鲜明的主题,只要能够正确地使用词语即可。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语言文字运用篇6

前不久,笔者应邀为某教科所命制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根据要求,该试卷须参照全国卷设置三道语言文字运用主观考查题,分值15,必须原创。

这三道语言文字运用题及简析如下:

1.某地举办一个大型文化节,打出了这样一幅标语:“笑纳八方客”。请你从语言得体的角度对标语中“笑纳”一词的使用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字。

说明: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要求对指定的词语进行评价,重点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使用语言。

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题例甚多,但本题不是要求简单地做出判断并修改订正,而是要求“从语言得体的角度”对“笑纳”一词的使用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对语言表达“得体”能力的考查就变得灵活起来、丰富起来,命题充分体现出了“陈字见新”的特色。

本题考查的针对性很强,社会上语言使用不得体的情形时常可见,“笑纳”的误用可算是典型。动辄“笑纳”别人的东西,张口“笑纳”他人的意见,谦词敬语错用而浑然不知。报刊、影视作品也不乏错用“笑纳”的例子,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这里的“笑纳”就是明显的敬词自用。

我们在做这道题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答题时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笑纳”是敬词,只可他用。(2)“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3)“笑纳”的对象是别人送的物品(人被当作物品送人的情形不多)。(4)“笑纳”改为“笑迎”即可。

2.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文字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语言准确,语意连贯,富有哲理。每处内容均为8字。

①“________,________”,从善之人行善积德,其思想境界就会自然提高升华,虽然像登山一样步履艰难,但确实是在提升着自己,逐步走向高尚,走向美好;而从恶之人则恰恰相反,其未来的命运就如高山崩坍一样,急速地走向堕落,走向毁灭。

②“________,________”,爱是可以传递的,传递爱就像送人馨香四溢的鲜花。当我们施爱于人时,别人就会感恩,奉献爱心的人也会更多地得到别人的关爱。传递爱的人会收获幸福和快乐,心灵会不断地博大、温煦、丰盈。爱心互动,遍地花开。

说明: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从语段中准确筛选信息并在规定的字数内加以概括,重点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考查的是根据要求准确提取信息、概括语意的能力。

常见的“压缩语段”,多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给某某下个定义”“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 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特点是“变繁为简”。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原创题,旨在通过语言表达应用题间接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是极富新意的“压缩语段”考查题。站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角度,补写属于扩展,但扩展的内容由语段中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语段的归纳和概括,这又属于压缩语段的性质,一道题中,既有扩展又有压缩,设题科学,具有灵活性。补写的第一环节是研究语段中已经给出的文字或题干中的显性或隐性信息,这些文字或信息决定了补写的内容,使试题具有指向性。

本题题干为“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文字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语言准确,语意连贯,富有哲理”,且有“每处内容均为8字”的限制,考查指向很明确。画线处的内容必须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补写;“语言准确”暗示了答案的确定性,照应了材料中的两处引号;“语意连贯”是要求补写的内容和所提供的材料要话题统一,中心一致,前后协调;“富有哲理”则要求补写的内容语言凝练,富有内涵。“每处内容均为8字”的限制是在暗示考生正确选择答题的形式。考生只要认真审题干,仔细读材料,注意“8字”之限,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正确解答这道题应该不难。

3.把下面的长句加以改写,用四个连贯的短句来表达,使意思更加容易理解。不可改变原意,可增减必要的词语。

这些文句的深刻内涵即作者因杜甫诗才旷世却不能见用于世而生发的不平之气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沉痛反思。

说明: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要求把一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重点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变换句式主要考查根据特定要求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变换的能力。变换句式要求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依照试题的要求,重新组织语句。句式的变换,只是句子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句子内容的改变,变换的部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保持连贯一致。纵观近年的高考试题,变换句式的试题通常采用互换和重组两种形式,长句和短句的变换多采用重组的形式。

长句和短句是就单句而言的。一般的单句中那些结构复杂、用词较多的句子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长句一般有如下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较为复杂,二是并列成分用得较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方法是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句子主干(与主干关系特别密切的修饰成分也要提取出来),使之单独成句,该主干句或作为首句总领以下句子,或作为末句总括以上内容。然后分析修饰语(定语、状语),将修饰语变为分句或单独成句,再将这些短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本题看似一道中规中矩的句式变换考查题,但是长句结构较为复杂,语意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提取主干时会发现宾语中心词不是一个,而是“责任感”和“反思”两个词语,提取主干使之单独成句时,可以把与主干关系特别密切的修饰成分“社会”和“沉痛”也提取出来,主干句就是第①句。第②句一定要把“生发的”变为“生发出”,使之充当该短句的谓语。由于试题要求写四个短句,第③句和第④句要分别表述“这些不平之气中”“蕴含着”的内容。

附答案:

1.“笑纳”,敬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从“笑纳”一词本义看,它是有专指范围的,只能纳物,不能纳人。“笑纳”当改为“笑迎”。

2.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赠”也可写为“予”,“留”也可写为“有”)

3.①这些文句的深刻内涵是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沉痛反思。②作者因杜甫诗才旷世却不能见用于世而生发出不平之气。③这些不平之气中蕴含着作者的社会责任感。④这些不平之气中蕴含着作者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沉痛反思。

也可以这样回答:

①这些文句的深刻内涵是作者的责任感和反思。②作者因杜甫诗才旷世却不能见用于世而生发出不平之气。③这些不平之气中蕴含着作者的社会责任感。④蕴含着作者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沉痛反思。

语言表达得体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压缩语段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筛选文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信息不丢失,继而归纳相同信息,删繁就简,使语句简洁,然后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合理地根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结构和层次进行压缩,合理地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表达。变换句式的考查,要求考生首先认真审视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再仔细分析原句的句式特点、结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变换句式,同时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最后还要检查变换后的句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意。

语言表达得体、压缩语段和句式变换都是备受关注的知识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无论是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重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篇7

1 在意义理解中把握言语形式

当下的阅读教学,坚持了语言内容的理解,但还需要花大力气、用大功夫关注言语形式,让学生知道课文说了什么、写了什么,领悟到课文是怎样说、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写,从而逐步扭转长期以来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只顾内容不顾形式的片面做法,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到言意互转、言意共融的本来面目上来。

比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可围绕“学习抓住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语文知识点展开教学。先是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课文,严监生的哪些行为表现让你印象深刻?请找出相应语句体会他的内心。学生读中画出课文中三番五次地描写严监生伸手指头和摇头的语句,并透过“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摇,越发指得紧了”、“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和“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等动作“看”到严监生此时此刻的内心想法,为认识人物性格和形象作好铺垫;再明确作用: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课文一而再、再而三地细致刻画严监生手和头的动作?如果只写一两次行吗?”、“为什么几个寥寥的动作描写,就能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从中体会到运用动作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和性格特点的表达效果和重要作用;最后强化认识:提供一个动作细节描写或神态细节描写的阅读材料,在同质或异质的拓展阅读中,再次加深和强化对细节描写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 在语言体验中丰富言语经验

语言体验是一个过程性的动词,是对语言以及语言所表现的形象、情感的真切体会和逐步接纳过程,也就是“感知于外,受之于心”;同时,语言体验也是一个结果性的名词,是阅读过程中所受到的情感影响,是对语言及其内容的感同身受,甚至是对语言秘妙的发现和创造,也就是“目击事物,便以心击之”。说到底,语言体验就是从“体验”语言的生命感开始。

比如《落花生》一课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句中的“买种,翻地,播种,浇水”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许多特殊的语言秘码。首先,“播种”一词,学生很容易受习惯的影响错读成“播种(zhòng)”,如果联系“买种”、“翻地”、“浇水”,学生就会一下子发现这是个动词+名词的构词特点和规律,自然就明白“播种”的“种”是“种子”之义,不仅水到渠成了读了它的正确读音,也了解了有趣的构词现象,同时也掌握了有时多音字的读音也可以根据意思来判别的阅读方法。其次,按以往的常规经验,并列词语之间应该用顿号,“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四个词语是平列关系,可课文用的并不是顿号而是逗号,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味地讲解什么情况下用逗号,什么情况下用顿号,这里为什么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充其量只是知识的灌输而已,难以帮助学生窥见和体会其非常规运用的目的和妙处,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并结合具体语境用心细细琢磨、品味。再次,既然“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不管哪件事做起来都很费事,每件事都有话可写,可作者为什么只用8个字加以概括呢?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主旨,让他们明白“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必须具体叙述,而“种花生”是次要内容,可一笔带过,从中学习到了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文章写法及其妙处。

3 在语言功能教学中获得语用方法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重在“能用”,而不是“知道”。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交际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具有动态生成的特性。因此,语言功能教学,其实就是语用教学,就是“使用语言学习语言使用”的教学,就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学,通俗点说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领悟、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特点和规律,从中获取必要的语用方法和技能。

语言文字运用篇8

关键词:语言文字;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71-02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思想的形成、表达与交流是借助语言材料来实现的,反之思维发展也能促进入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言语交流水平。笔者做过一个小调查:学生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其他学科如美术、自然、劳动成绩不一定优秀,但有近94%的学生语文成绩却是优秀,而且没有一个学生语文较差。从这个结果反思得到: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理解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学成绩。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突出语言文字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提供感性形象,理解文字概念

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有一定过程的,正如列宁所说,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学生认识和掌握概念通常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过程。感知是掌握概念的开始,书本上往往是以文字形式描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形象,架起"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桥梁,促使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练文字反思,内化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写解题思路、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口头表达语言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文字的逻辑表达训练,最终达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用语准确规范、书写符合规格的数学语言"听、说、读、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糅合在整个数学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说、去写,给学生提供锻炼听说读写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动口、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认知过程,真正把数学语言知识融会贯通。

注重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好数学和问题解决起着重要作用。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3.生成正确的语感,发掘题意的内涵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学非常强调阅读中的语感,数学学科的一些文字题、应用题的文字叙述也同样需要学生生成正确的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达到对语言文字和题意的领悟与把握。

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发电厂现在每天烧煤13.2吨,比原来节约1.2吨,现在烧3 0 0天的煤原来只能烧多少天?"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式:300÷(1 3.2+1.2)。显然这些学生"读"的功夫不到家,没有正确的语感,从而曲解题意。题目中的"3 0 0"是现在烧煤的天数, 应把"烧3 0 0天的煤"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组,列式是13.2×300÷(1 3.2+1.2)。

数学语言的语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经验的结晶。语感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平时教师就要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受力。

4.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中的"读"集中在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等方面,这与阅读语文的文章不一样。语文强调反复阅读, 读出感情和意境来,数学的读要读出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来。随着年级的升高,可由教师范读、领读逐步过渡到集体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①在阅读中会抓关键字;②在阅读中会抓重点词;③在阅读中会抓中心句;④在阅读中会展开联想,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心理学家桑代克指出"学习即联结''。书本上的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的知识点组成了知识链和知识网。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联系、想象的能力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5.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密

上一篇:技能人才的培养范文 下一篇:传统手工艺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