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4 05:30:51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阅读是信息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大量的信息输入都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因此,阅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近几年许多的专家学者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担忧。何其莘等指出“: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淤而这却是学生将来面对挑战和把握机遇所必须的能力。因此单一的语言知识和信息的输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阅读课的课程目标。因此,思维和能力训练应当成为阅读课程的高层次目标。也有一些学者将三维课程目标描述为: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认为,单就第一点知识与技能也需要分为多个层次,也就是本文所指的三维立体的课程目标。

2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课程设计要围绕教学大纲来进行。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根据以上大纲对培养目标的阐述,课程设计要结合培养目标,并且尽量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融合进去,然后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因此课程设计研究是必要且重要的。

2.1课程设计的发展过程

美国学者KathleenGraves对语言课程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下图即为她的课程设计发展过程框架:教育经验与德育园地KathleenGraves认为,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另外,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不同成分之间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于首先要考虑到环境和理念。大环境就是新的社会形势下的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因此,课程目标的建设关系到课程设计的理念,也决定了培养模式的建立。环境的界定还涉及到对学校本身和学生的界定。很多高校由于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和传统,往往在教学创新这一点上突破不大。另外,民办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和更大的潜能。民办院校的规模普遍小于综合性高校,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其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也能够在学校中得到更多的锻炼。以上述的环境和理念为基础,课程设计体系就要突出自身优势,建立特色教学模式。

2.2英语专业阅读课的课程设计

笔者承担了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的英语阅读课程。根据KathleenGraves的课程设计理论,结合实际,制定出以下的设计过程发展框架:根据这个发展框架,对于阅读课的设计步骤如下:1)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课程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对象和环境因素。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对象是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入学时的教育水平都是高中毕业。2)建立教学目标和目的教学目标和目的除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外,要注意弥补现有阅读课课程设计的缺陷。现有课程设计的缺陷为:(1)强调单一的语言知识和信息的输入;(2)阅读材料利用率低;(3)以技巧训练为主,缺乏能力训练;(4)缺乏有效的语言输出评估。新的教学目标应有效地弥补这些缺陷。阅读课的课程目标描述为:低层次的语言基础目标、中层次的理解目标和高层次的内化和输出目标。每节课就好像爬楼梯一样,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由输入到输出。最低目标就是语言基础,中级目标为理解(这个理解不只是字面意思的理解,还包括对深层含义的理解),高级目标就是学生理解后,将所学化为所用,最后到形成个人观点。3)重组和构建教学内容:(1)教学材料开发:阅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泛”,但是“泛”不代表遍地开花,因此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就要有目的地去选择。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现实意义的材料,语言简单易懂、具有欣赏价值的作品。(2)改编教材:教材并不一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但是好的课程设计一定会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学习方法。改编教材就是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将难懂转化为易懂的过程。(3)及时补充教学内容:时代的变迁必然引起知识的日新月异,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能够避免僵死的课程设计。4)评估方案根据KathleenGraves的理论,评估扮演了三个角色:评估需求、评估学生的学习、评估课程。三者在课程设计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但就学生学习的评估而言,既可以是形成性的也可以是终结性的。前者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后者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盂在每一课的课后作业中,都会对学生的低、中、高三级目标目标进行检验,尤其是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得到的锻炼最多。5)反馈与总结这个环节其实也就是KathleenGraves的发展框架中评估中的一个终结性评估,但笔者还是认为应将反馈与总结这个环节单独列出来,即表示这个环节是对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以及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主要是指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例如学生的学习感受、考试成绩分析、作业总体的完成情况等。总结主要指教师对课程设计目的的完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启发、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3结语

综上所述,多层次的课程目标可以使课程的设计突破以往阅读课以信息输入为主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地开发教学材料可以使课程的设计突破以单一的文字材料为主,打破阅读课枯燥乏味的模式;多维立体的语言输出和技能实践可以使课程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需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三者的结合就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理念、突出自身优势、建立特色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2.1-4;G64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高校计算机类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开设,它是计算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学生能否进入程序设计大门的开篇启蒙课。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实现程序设计的思维训练,更能够熟练运用C语言编写和开发出各类应用程序。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实践环节加入整个教学环节,并进行统筹的设计和实施。为此,我们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新进行了设计,依据整体设计调整了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利用C语言来进行分析问题、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1 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学期,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开篇课程,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建立。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计算机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逻辑能力,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常用问题的方法运用能力,并养成良好严谨的程序设计规范,也为了各专业开设的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按照课程实践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对整个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统筹设计,具体包含有三个层次:分别为实验教学、兴趣小组和课程设计教学。三个层次随着时间依次递进推进,相互包容,形成一个在时间和内容上立体的教学体系。

(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在课程教学中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据学生接受能力及基础程度,将课程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验证型实验、基础应用型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创新设计型实验四类。

基础知识验证型主要着手解决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让其能够有个平滑地过渡,同时让学生打好逻辑思维的设计基础;

基础应用型实验内容让要体现梯度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原则,增加一些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实验,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综合应用型实验是针对多个互联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及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1-2个完整项目分解,迭代逐步实现的方式来实施;

创新设计型实验主要是培养知识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内容采用教师提供项目需求,学生自足选题或自行选题的方式,分阶段提交并演示程序设计成果,最终完成整个实验项目内容。

(2)课外兴趣小组辅助教学。课堂实验缺乏时间和内容的广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也为了提升课程的课下环节的充实性,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摸底,根据不同层次,按照C语言的主要应用,组建了C语言不同应用方向的课外兴趣小组。学生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用方向,自发组建小组,每个小组推选组长,制定出学习计划和学结汇报等可执行方案。任课教师向每组成员提供部分的案例和参考资料,并同步地组织小组总结汇报及指导,让学生依托兴趣将每个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3)课程设计的教学提升。有了课堂、课下的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和推进,在学期的后半段,我们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任务提前一个月下达,由于课程设计是整个课程知识掌握的汇聚与提炼,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全面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来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锻炼的很好地平台。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内容一般为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为目标,自发组队,随机分配题目,采用课下分散实践,课上集中辅导及考核的方式实施。

2 实验教学改革实施

2.1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分析现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我们改进和简化了现有实验教学方式,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采用两个原则作为实验教学方法主线。

(1)实验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基础实验性采用独立的案例教学,比如,三种程序设计结构的实验内容,即采用了九九乘法表的实现,从顺序结构实现一行“*”;再加入选择判断处理换行;再使用循环结构实现九行“*”;最后启发学生如何实现“*”转化为数值、如何调整循环控制参数调整变化为三角形形状。通过这种熟知的案例,将基础实验生动起来,从而解决学生程序设计逻辑思维的锻炼。

综合性应用实验采用迭代式的案例教学,将教学项目按照功能和知识点进行依次分解到每次实验内,让学生能够从浅入深、分阶段地逐步完成一个完整案例,并同步掌握了完整应用的实现过程。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扑克牌魔术系列游戏的实际、趣味案例进行实验教学的迭代教学,在每次实验中,不仅功能模块迭代实现,功能的实现知识点也采用迭代实现。

(2)任务驱动方式教学。每次实验,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首先教师发放任务需求,并讲解任务实现所需关键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的开发规范进行实现,规定时间提交任务清单及源码。从而,让学生逐步规范开发流程,并能够整体把握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流程,同时通过实时调试,达到综合编程能力的教学目的。

应用举例,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项目总体任务,在学习控制语句时,下达第一次任务:使用printf、scanf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的输入输出;在学习C语言基本控制结构后,下达新的任务:利用循环、选择语句编写本系统的登录验证程序和实现一个主菜单程序;在学习C语言数组后,实现学生的成绩录入、查询及修改和删除等基本操作;在学习C语言函数后,重新组织以上实现的程序代码,以函数的方式将各个子功能和主程序功能利用函数调用贯穿起来;在学习指针链表后,任务改为利用单链表动态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最后在文件学习后,要求整个系统必须利用文件操作来实现系统的各项操作的存储化。

2.2 实验教学内容

依据实践教学目标,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按照以下5个不同的知识角度进行了设置。

(1)基础实验。基础实验项目共5个,各安排2学时。分别为运算符与表达式的使用、顺序结构设计、选择结构设计、循环结构设计及数组应用实验项目,通过基础实验的实践,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能够熟练运用程序设计控制结构,能够掌握各种数据类型的组织和应用。

(2)复杂数据类型实验。该类实验旨在让学生逐渐理解掌握c语言处理复杂数据的几种形式,学会其数据类型的应用和区别。共设置了4个实验项目,各安排2学时。分别为数组应用2个,结构体应用2个。

(3)程序结构组建-函数。掌握程序结构的构建和组织,函数是一个主力军,学生需要掌握函数的设计和使用。共设置了2个实验项目,各安排4学时。一个是数组基础应用实验,另一个是结合前期的程序编写组织综合型实验项目。

(4)指针应用。指针是c语言的灵活性的杰出代表。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指针这一特殊的数据组织形式和处理方法,从而能够将上述的控制、数组、结构体及函数有机地重组和包容进来。共设置了2个实验项目,各安排4学时,一个是熟练运用指针的综合实验,另一个是实现一个将指针与结构体、函数等知识融合的的综合型实验。

(5)数据存储实验-文件应用。文件的学习,是学生理解数据存储的方法和实现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程序+存储”的闭环设计方法的锻炼。共设置了1个实验项目,安排4学时,实现一个相对完成的案例系统,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基本功能,每项功能均需实现数据的文件读写等操作。

3 兴趣小组教学实施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程序设计的潜能,学科组织了该课程所有的任课教师,按照C语言的主要应用,组建了C语言不同应用方向的课外兴趣小组。小组主要分了四个方向,分别是信息系统开发、网络操作、游戏开发、嵌入式开发,学生自由报名,学生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用方向,自发组建小组,每个小组推选组长,制定出学习计划和学结汇报等可执行方案。任课教师向每组成员提供部分的案例和参考资料,并同步地组织小组总结汇报及指导,让学生依托兴趣将每个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同时在每个月,各兴趣小组进行技术学习的总结汇报,学生的成果经过综合评定后,优先推选各类学院和学校各类竞赛和比赛。

4 课程设计实施

(1)课程设计安排与组织。在学期的后半段,我们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任务提前一个月下达,学生随机组队,每组2-3人。课程设计任务以项目任务书下达,各组随机抽选一份课程设计任务书,任务书在功能上、设计规范、和设计报告均有明确规范和要求,各组成员按照要求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2)课程设计考核。课程设计完成后,每组成员需按照要求,书写整理完整的设计报告,同时进行集中设计分组答辩。答辩小组将成员按照任务分工,逐一地将各自编写的应用程序演示,同时讲解核心的程序代码。教师评委依据改组的程序功能、模块划分、程序结构及数据存储,算法运用等环节,为每位学生逐项打分。最终的课程设计考核成绩=设计过程(20%)+设计报告(40%)+答辩成绩(40%)。

5 结束语

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增强了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程序设计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不仅打下了扎实地基础技能能力,而且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实践经验和技巧。这也为学生在后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学习扫清了道路和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阶段,我们除了继续完善C语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之外,我们要组织学生自主开发适合自己的程序设计实验资源平台,将课程的实践过程监控起来,内容丰富起来,配套资源建立起来,真正地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持续地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延寿,宋萍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5):139-143.

[2]陈洁.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软件专业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74-77.

[3]吴国栋,涂立静.软件工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6):101-104.

作者简介:高志宇(1979-),男,河南社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嵌入式开发;通信作者:孙新娟(1979-),女,河南镇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与集成。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C语言 课程设计 问卷调查

1.引言

C 语言作为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入门课程,很好体现了程序设计的灵魂,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语言或者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课程设计”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设很多年,那么什么是“课程设计”呢?简单地说,“课程设计”是一门这样的课程:学生利用所学的书本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本文从一份简单的关于C语言课程设计的问卷调查说起,系统地总结了C语言课程设计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落到实处,能够对相关的课程起到借鉴作用,以便为中国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发挥一点作用。

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能像C语言这样应用广泛。C语言不是一种“很高级”的语言,也不“庞大”,并且不专用于某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1]。由前面的叙述可知,学习C语言对大学理科生,尤其对计算机学院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笔者在一次C语言课程设计课上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参见图1。尽管这个问卷调查非常简单,可是通过它能发现C语言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该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汇总,首先看学生是怎样评价C语言课程设计优点的,如图2所示。其实学生们提到的这些优点教师早已知道,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学生们提到的不足和建议。

那么C语言课程设计在我校开设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呢?有关的详细信息如图3所示。笔者将学生们提出的缺点与不足分为五个类别,这五个类别分别是:(1)关于时间安排和课时量的问题;(2)关于课堂教学的问题;(3)编译与调试方面的问题;(4)关于教师辅导方面的问题;(5)关于题目方面的问题。笔者将在第3部分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看看学生们给出的建议都是什么?详细信息参见图4,笔者提出的课程设计改革方案也参考了学生们提出的建议。

2.相关工作

曾辉等人[2]指出了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问题。张敏霞[3]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素质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措施。殷秀云[4]指出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加大了学生掌握C语言编程方法的难度。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马杰等人[5]针对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从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兴趣、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及改革考核机制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谢竞博[6]从教学目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它们与教学效果的关系,详细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的成因,并从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革建议。陈婷[7]论述了在应用型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要求,对课程合理定位,采用“阶梯式”、“案例式”课堂教学方法,以“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为核心,同时搭建多种自主学习平台,采用更科学和完善的考核方式,较好地兼顾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刘三满[8]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分析了C语言教学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先过程,后对象”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安排上阐述了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从教学思路、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几方面探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谢中科[9]阐述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通过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热情、教学互动等手段来建立大学生的编程思想,培养大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大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刘晓锋等人[10]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介绍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中,以程序设计和实验为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的探索,阐述了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3.改革措施

前面部分,学生们针对C语言课程设计指出了一些缺点,同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在本部分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1)关于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的改进:将C语言课程设计的开课时间定在学生学完C语言之后的下一个学期初。(2)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改进:任课教师申请一个QQ或者微信群,在学校正式放假前,任课教师通过该群把课程设计的题目发送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下学期开学后的前几周进行课程设计的集体辅导,然后进行答辩验收。任课教师可以将没讲完的课程内容及对课程设计题目的大体梳理都录制成视频,然后将该视频文件上传到群文件里供学生们分享。群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媒介,借助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课教师在放假前将题目发送到每个学生手里的一个最大好处是:学生们可以利用假期里的大量时间,充分地思考和准备这些课程设计题目。(3)关于题目方面的改进:允许学生自由命题,但是需要任课教师最终把关,以决定该命题是否适合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此外,任课教师也可以考虑让企业帮助出题。

前面学生们提出“编译错误不好发现、也不好修改”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解决:第一,首先告诉学生这是C语言的特点之一: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一般的高级语言语法检查比较严,能检查出几乎所有的语法错误,而C语言允许程序编写者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放宽了语法检查。“限制”与“灵活”是一对矛盾,限制严格,就失去灵活性;而强调灵活,就必然放松限制。第二,教会学生进行单步(Step Through)调试、设置断点(Breakpoint)等调试程序的技巧,必要时还可以通过额外添加一些输出语句辅助进行程序调试。第三,任课教师将常见的编译出错信息进行汇总,然后上传到群文件里供学生分享。其实对编译出错信息进行总结,不如直接告诉学生记住C语言的一些专业术语,表1中列出了其中的一些,相信这对学生调试程序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另外,还要告诉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形成良好的编程风格,比如适当地添加注释(Comment),程序要有缩进(Indent),给变量、函数、数据结构等起名字时要做到见名知意等。

4.结语

从一份C语言课程设计的问卷调查入手,笔者根据学生指出的缺点和提出的建议对该课程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分别从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方面、课堂教学方面及课程设计的命题方面进行了改革,笔者相信这些改革措施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笔者还对学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编译错误不好发现、也不好修改”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将按照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编写《C语言课程设计》一书,该书将严格贯彻执行讲练结合的原则,对课程设计过程中可能涉及各个知识点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进行讲解,例子的选择标准是不仅能说明问题而且要求最简单。

参考文献:

[1]Brian W.Kernighan,Dennis M.Ritchie.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2]曾辉,王倩,韩芳,赵德群.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福建电脑,2015,31(09):62-63.

[3]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4(02):90-90.

[4]殷秀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商》,2014(38):213-213.

[5]马杰,杨磊.C语言程序设计改革探索.软件工程师,2013(12):27-28.

[6]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37-140.

[7]陈婷.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82-184.

[8]刘三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6):23-25.

[9]谢中科.《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96-97.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shortcomings of JAVA cours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d systematic the teaching pattern on the JAVA course design,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n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design, these methods were positive for course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 JAVA;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Key words: JAVA;course design;teaching pattern;evaluation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226-02

0引言

当前各类高等院校都会在本、专科开设至少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必修课程,例如:Visual Basic语言、Visual FoxPro语言、C语言、C++语言等[1],并安排了相应的课程设计。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设计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课程教学低效。针对这种状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JAVA课程设计为例,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JAVA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分析

从国内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设计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课程设计认识不到位,目的性不强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课程设计无非是把该课程的几个知识点简单凑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拼盘式”课程,认为课程设计就是大作业,并在授课时基本上按教材章节顺序授课,实施的目的性不强,与专业的整体发展结合较差,达不到课程设计要求。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际,造成与实践的脱节[2]。

1.2 课程设计选题单一,内容陈旧现行的JAVA课程设计存在着选题单一、内容陈旧、理论过多、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不能从多视角去发现和创新,寻找新的命题。很多从事JAVA课程设计指导的教师本身缺乏大型项目开发的实战经验和经历,对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往往无法准确的地位,设计的题目和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同时,部分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题目和内容也不一定感兴趣,因此也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1.3 课程设计评价方法不够科学,标准简单大多数课程设计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参与学生多,指导教师制定课程设计时要求不明确,分工不详细,监管力度不到位,容易导致项目开发团队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某些学生任务过重或者过轻的情况。并且现行课程设计的评价往往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报告来评分,这样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可能只反映出小组整体水平甚至是某个学生的水平,而不能反映出小组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1.4 实验室设备落后,管理不够完善指导教师在安排课程设计时使用的是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而学生到实验室所接触到的往往是一些过时的、陈旧的和落后的实验设备和应用软件,很难真正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的需求;另外,大多数实验室还要承担其他专业和年级的实验教学任务,无法有效保障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

2JAVA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设置

课程设计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能使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并能将本课程的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训练、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3]。为改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设计教学,笔者有如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2.1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学生对JAVA课程设计往往具有畏惧情绪,不知从何着手,指导教师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帮助同学们消除恐惧感,同时加强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杜绝弄虚作假和抄袭现象的发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确保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

2.2 研制课程设计教学平台,规范设计成果组织有关人员,在现有硬件资源和网络环境的基础上研制课程设计教学平台,开通FTP功能和WEB方式管理功能,便于师生间的交流和管理。

指导教师可利用该平台安排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进度和答疑,以及查阅和审核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等相关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兴趣和未来就业意向通过该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和指导教师,并通过FTP提交课程设计成果和总结报告等相关资料。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性地进行分组,一般3至5人为一组,选定组长,确定开发项目,设计和论证项目的总体方案,规划出项目计划(包括编写目的,项目背景,参考资料,标准、条约和约定,以及项目概述和团队组织等),配置计划和开发计划等,报告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开始实施。课程设计完成后,按照统一制订的文本规范,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必须提交一份关于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结报告正文主要包括项目需求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论证等内容)、项目总体设计(系统的总计结构设计等内容)、项目详细设计(各模块的设计、算法原理阐述、完成的程序框图等)、项目复审(对分析、总计设计和详细设计进行详细的复审)、编码(设计结果进行编码的程序清单)、项目测试(使用程序调试的方法和技巧排除故障;选用合理的测试用例进行程序系统测试和数据误差分析等)和总结(本设计核心内容程序清单及使用价值、程序设计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改进办法和意见等),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2.3 结合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增强课程设计的针对性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将新的知识单元及时引进到教学中来,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有超前和发展的眼光[4],但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无法及时保持教学计划的动态性和前瞻性,而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对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安排课程设计,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在校内或者到企业开展项目研究和开发,通过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程序设计开发的一般方法,掌握项目开发的过程及方式,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标准化、规范化文档的学习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项目设计开发能力,满足和适应社会和IT行业的需求。

2.4 培育课程设计意识,完善过程管理没有过程管理必然流于形式。在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中主要狠抓五个环节:一是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是指导教师填写并经审议后按组提供给学生的,每组一份,主要包括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计划进度和规定学生必须阅读的重要文献,以及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等,要求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二是师资队伍,选拔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老师或者引进企业技术人员组成课程设计指导团队,并备课,以学进度和重点安排,保障学生在课程设计实施中学有所得;三是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规范文本,以增强课程设计过程管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保证课程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四是对课程设计的成果进行汇总管理,教研室并组织抽查与评估,保证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五是把课程设计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探索性工作予以重点扶持,提供经费和设备保障。

2.5 建立合理,科学公正的师生互动评价体系为保证课程设计的实现效果和考核的准确性,建立合理、科学、公正的师生互动评价体系,将评价的过程分解到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设计成果,演示与答辩和互动评价三部分,详细评价标准见表1。表中给出了各评价项目达到A级的具体要求和评价主体,各项目的评分分为A、B、C、D、E五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范围。最后学生的总评定成绩为40%×课程设计成果+30%×互动评价+30%×学生演示与答辩评分。评价的表达既有等级性的定量评价,又有描述性的定性评价,这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学习的兴趣,而并非简单的成绩评定。

3结束语

课程设计作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工作,团队协作,问题表达等能力的任务。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操技能和项目经验,有效地缩短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缓解“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海坤.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探索[J].科协论坛,2010,(5)(下).

[2]韦宇炜,聂笃宪.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0,(11).

[3]王立丰.J2EE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电子信息工程是国内高校中开设数量较多的一个专业,社会对该专业的学生需求量大。如何使电子信息工程的人才培养真正形成特色、让学生能力更强是值得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社会信息反馈,我们认为树立并强化培养方向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每门课程有什么用、经历的每个教学环节对其有什么提高、以至于明白毕业后能够干什么。具体到专业方向课程设计而言,其组织实施要以整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为指导,并最终服务于既定的人才培养方向,这也是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在教学中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

1.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初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从事电子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工作,富有创新精神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知识面宽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往往形成“什么都学又都学不精”的印象。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感,明白学习的众多课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学完之后能够具备什么能力,通过树立培养方向去除学生的这些疑问。从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名称及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主要由“电子”和“信息”两方面构成;当然二者是不能简单分开的,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可有所侧重,即形成偏重于应用电子类和信息处理类的两大方向。应用电子方向强调学生在硬件方面的能力,通过电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DSP、嵌入式系统、EDA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以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为发展方向。信息处理方向则强调算法开发与软件编程能力,以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开发为主攻方向,重点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语言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方法、高级语言编程、数据库等。上述大部分课程都是电子信息工程两个方向的公共课,两个方向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1.2课程设计的方向把握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不同方向的学生,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的组织实施是分开进行的,即分成应用电子技术方向课程设计和信息处理方向课程设计,这两类设计课程都安排在学生修完各方向的主干课程之后。课程设计题目的拟定要体现方向性,如应用电子类的题目可设定为小型电子系统的开发设计,如“室温控制系统”、“智能小车”等的设计开发,信息处理类的题目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车牌检测”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知识结构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设计题目。完成各方向的设计题目需要的实验条件是不同的,相应的成果形式、成绩评定方式也不尽相同。

2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施实例

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处理方向注重算法开发与编程实践,主要研究利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信息分析处理手段及编程工具进行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中常采用图像处理类的设计题目。数字图像处理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多、跨度大、覆盖面广,主要学习应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典型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编程实践技能[5-6]。充实设计内容并改进组织形式,通过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2.1图像处理类课程设计的拟定思想

图像处理类课程设计要突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像处理基础理论的巩固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二是至少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选择适当开发平台实现具体的图像处理算法[7]。为此在题目选择、设计方案制定等方面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题目的选择。课程设计不同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验,与之相比要更加突出设计性和综合性;而从工作量和难度上讲低于毕业设计。题目不能太大太难,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利用所学知识能给出解决方案或提出思路。设计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可以是实际问题的简化。解决问题需要综合应用图像处理多方面的知识点,但要避免图像处理算法的简单叠加,讲究合理应用。

(2)开发平台的选择。针对具体的应用实例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平台,如利用普通计算机下的Windows或UNIX平台、利用DSP、FPGA或其他嵌入式开发平台。

(3)编程语言的选择。图像处理中主要的编程语言是VC和Matlab,二者优缺点都非常突出。VC功能强大但要做到熟练使用难度较高,Matlab中有图像处理工具箱、包含了大量可直接调用的图像处理函数,应用简单但程序运行速度偏慢。不同的设计题目可能适于在不同的开发平台下选择不同的编程语言来解决[8]。题目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题目自身的难度,还要兼顾各开发平台及应用不同编程语言的难度差异,比如在Windows下应用Matlab可以选择难度稍大的题目,而使用DSP或VC的设计题目相应要简单一些。

2.2课程设计范例—基于DSP的车牌检测

按照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考虑到具体设计中的多方面因素,实际教学中设计了多个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现举一个具体实例,借以说明图像处理课程设计的组织管理过程。车牌定位是进行车牌自动识别的前序步骤,定位结果对车牌的识别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图像处理及相关课程的知识,建立基于DSP图像处理综合实验平台的车牌检测定位系统。

(1)设计要求与指导

布置题目,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同时提供课程设计指导书,让学生明确设计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完成哪些内容,以及大致的解决思路。该设计题目要求在DSP平台下完成,完成该题目的关键在于两点,即车牌检测方案的制定和DSP平台下的编程[9]。制定车牌检测方案首先要对含有车牌的图像进行分析,找出车牌区域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及所学图像处理知识设计检测方法。为了便于进行车牌检测,通常还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要在DSP平台下完成该设计,必须熟悉DSP的开发环境,同时具备较强的编程实践和算法开发能力。与学生进行初步的沟通,使其明确要完成该设计题目,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分析车牌区域的特点及与图像中其他区域的主要差别。②设计车牌定位的实现方案,主要包括图像的预处理(如平滑、锐化、消除光照不均匀等)、车牌边缘提取、干扰区域抑制、牌照搜索与截取等。③利用DSP实验系统编程实现设计方案,处理结果要求实现车牌区域的自动截取。

(2)组织协调与方案制定

承担设计的课题小组选出组长负责课题分工及组员间工作的协调。课题组长选择平时成绩较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员分工以能圆满完成课题任务为原则,兼顾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如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强的同学可主要负责DSP平台下图像编程工作,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可主要负责算法分析与流程设计。当然,分工时也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短”,通过课程设计促进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针对车牌检测这一问题,课题小组制定了处理流程。即首先对采集到的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噪声干扰;然后根据车牌区域的灰度特点选择适当阈值将图像二值化;提取图像边缘,并可利用数学形态学的开闭运算或自定义模板中值滤波进一步去除干扰;牌照区域搜索利用投影法,即通过检测图像向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投影数据确定车牌区域;最后根据投影检测的结果截取车牌子图像[10]。

(3)算法设计与编程实践

根据处理流程,分工实现各步处理算法开发与代码编程。经过程序调试及对多幅车牌图像的测试改进算法,以逐步提高车牌检测的可靠性和算法执行效率。采集到包含车牌的图像,经过预处理、二值化、边缘检测、投影法定位,最终得到车牌子图像,为后续针对车牌的识别分析等工作做好准备。

(4)设计总结

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工作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重点反映个人所做的工作,交待清楚课题背景和设计内容、方案选择与理论分析、方案实现方式、结果分析以及设计总结等内容。

3结束语

鉴于电子信息工程宽口径的专业特点,划分为应用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两个培养方向分开组织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从近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同学们普遍反映逐渐走出了低年级单纯课程学习阶段的迷茫状态,明确了对所学专业和自身特点的认识,更利于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技能及定位个人的发展方向。此外,通过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将重要的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程串起来,使学生明白了所学课程的用处,巩固增强了专业知识。因此,充分认识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做好组织实施的做法值得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化推进该项工作,及时地总结与改进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考核手段 能力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类课程设计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对于计算机系的学生,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开设各类课程设计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C语言课程设计为例,介绍了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手段,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的方法。

二、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C语言技术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早已渗透到各个行业,C语言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完成了理论教学之后,后续的C语言课程设计的安排是很关键的。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要求选修C语言课程设计的同学必须先修C语言原理,具有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C语言设计概述、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C语言的物理设计、C语言的实施和C语言系统的管理维护。本课程以实践为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独立设计C语言应用系统,掌握C语言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充分重视上机实践的环节,课程在机房上,有利于学生学习。

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教学周数为18周,每周6学时。每周具体内容安排如表1。

三、各阶段教学方法

由于各阶段的任务不同,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C语言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题目选取阶段是C语言课程设计的初始阶段,也是决定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阶段。如果题目选取得太大、太难,或者是学生不熟悉、很难接触到的领域,做起来太困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后期的学习效果。而题目太简单,又达不到教学标准。因此在本阶段,采取教师提供参考题目,学生自主选择的方法。教师根据开题报告整理出小组题目以及成员,并简要分析选题的难易程度。在第二周的开题讨论上让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大家分析讨论题目的可行性,对于选题不合理的,重新修改。这阶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大家的思维,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很多学生的选题都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题目确定完之后,就要进行需求分析。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部分的重要性,选定题目后就想开始代码的编写工作,往往做了一半就进行不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实例充分讲解需求的分析重要性,讲解具体的需求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同时掌握基本的需求分析技能。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尽可能收集课题的完备需求,可以利用不同小组互相模拟实际用户的形式,增加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开发兴趣。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完成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高质量的完成需求分析工作可以巩固学生在理论课上学到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基础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确定用户需求后,进入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要完成应用系统的设计和C语言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要完成课题应用软件的架构设计和具体功能模块的划分。C语言设计要结合应用系统的设计,逐步完成C语言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C语言设计的关键,该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逻辑结构设计阶段要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物理设计阶段要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C语言设计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ER图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

系统实现阶段,教师对采用的教学案例代码进行演示,针对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对C语言的连接部分进行讲解,并给出相应的示例代码。此阶段主要是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完成系统功能。要指导学生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包括变量的命名方法、代码的书写规则、代码的注释规则等。这阶段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学会查找资料,自己思考解决。

系统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要指导学生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对于C语言系统,还要进行C语言的性能测试和容量测试。通过系统测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

四、考核方式

教师在每个阶段都会进行检查,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开题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开题报告,并确定选题是否合理。在需求分析阶段,要求每组上交需求分析。在接下来的系统设计、实现及测试阶段,要求学生详细记录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实现过程及测试结果,整理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书。最后由教师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给出总评成绩,包括文档的完成情况、开发环境的选取、系统功能实现情况、用户界面的设计以及现场演示答辩的效果。通过以上方式,较综合、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文字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系统设计、程序开发的能力。

五、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的C语言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化开发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可以建立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7篇

该系列教材的作者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的教学核心力量。这支队伍目前已经获得了四门国家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以及六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出版了几十部教材。该系列教材涵盖了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绝大部分专业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业课程设计系列教材,也是国内首部由研究型大学计算机学科独立组织编写的专业课程设计系列教材。

系列教材由《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值分析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实验教程与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等十三门课程的综合实验教材所组成。

下面举例介绍其中几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在分析C语言高级编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通讯录”、“计算器”、“俄罗斯方块”等3个完整案例的解析,指导读者按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开发过程,从问题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循序渐进地完成大型程序的开发。教材还提供了9个大型程序训练的题目及简要分析,供读者练习。本教材还针对教学需要,提供了可参考的实施过程说明、开发文档模版、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针对堆栈、树、图、排序、哈希查找、算法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8个课程设计案例,分别从基本知识回顾、设计题目、设计分析、设计实现、测试方法、评分要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教材还提供了8个课程设计习题,并对实现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要求实验者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设计单元电路、功能部件和指令条数有限而功能较齐全的单时与多时钟CPU。在计算机功能单元仿真模拟正确后, 实验者能把自己设计的结果写入到Spartan-3 Starter Kit Board开发板的FPGA可编程芯片上, 并能直接实验自己的设计(芯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实验设计由浅入深, 内容丰富。

《数据库课程设计》:以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从需求分析开始,到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和应用开发等过程。其中应用开发的环境和工具包括MySQL数据库和ODBC接口技术,以及SQL Server和JDBC等。本书侧重于介绍“怎么做”和做的过程,而非原理性和全面性的阐述。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详细分析一套典型的实际案例――银行系统的开发,指导学生应用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的理论以及使用相应工具完成实际项目的开发。同时提供了一系列练习项目,供者进一步练习。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质量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基础,以数据为中心讲述问题如何在计算机程序中得以实现。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要培养学生能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操作,并能完成相应的高效算法。课程设计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实践少的缺陷,其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数据抽象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领域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算法理论和编程实践完美结合,能够在工程实际中灵活应用。因此不断改进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的迫切要求。

1存在的普遍问题

1.1编程语言基础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通常是在大二进行,算法是基于C/C++语言。虽然学生之前已先修过这些课程,但C++本身规则复杂,面向对象的思想不容易掌握,而学生又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普遍存在编程语言基础薄弱、对调试程序的方法不够熟练、程序结构设置不合理、代码编写可读性差等问题。不少同学反映算法能听懂,看教师演示一些实例也觉得简单,但轮到自己编程就无从下手。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了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质量[1]。

1.2缺乏系统的软件开发思想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软件工程通常安排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之后,这样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尚不具备软件开发的思想。遇到问题时,只考虑怎么实现,没有进行整体软件开发的过程规划,忽视了软件的性能、质量、甚至于需求都不甚明确就急于动手编写程序。这样的做法使得课程设计的完成效率很低,经常需要返工。

1.3教师的指导“过多”或“过少”

课程设计中,教师的指导相当重要,但是目前存在两个极端,有的教师对每个课程设计都讲解得面面俱到,如何实现,用什么样的存储结构,所得结果等都作了交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另一个极端,有的教师认为课程设计是由学生上机完成的,教师督促学生,最后给出考评,对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关注太少,很多学生因此敷衍了事。教师如何把握指导的度,如何指导是学生能力能否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2]。

1.4考评制度不合理

长期以来,课程设计报告被看成是评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对学生软件开发的过程关注不多,学生只要上交了报告就能获得成绩[3]。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过度追求报告的整洁度、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等。甚至部分同学抄袭、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报告交差。一个学期下来,除了交了几份报告,学生的收获甚少,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甚微。因此,必须改革考评制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措施

2.1规范软件开发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在学生开始课程设计前,教师首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程测试等各个方面出发,让学生了解完整的开发软件过程。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所有算法均用可运行程序讲解,避免出现懂算法不懂编程的现象。有意识地让学生强化编程的技巧、调试方法、面向对象思想等内容。

我院数据结构课程组教师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数据结构中基本算法全部用C++模板类实现,学生通过多看、多读这些规范的程序,取得了不小进步。

2.2梯度命题,循序渐进开展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以往是教师根据实验指导书布置课题后由学生完成,部分学生感到难度很大,无从下手。现阶段我们将课程设计改为验证型、验证设计型、设计应用型多种层次,针对各种基本数据结构,教师首先用模板类实现,学生在课程设计时先用实例验证程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预留的一些函数接口,实现该类的部分功能。最后再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由学生开发出完整的程序。这是一个由易入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验证型实验更加牢固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再由验证设计型和设计应用型实验学会如何应用数据结构,如何在计算机中实现存储,实现各种需求的功能。

下面以二叉树部分内容为例,首先实现二叉树的模板类如下:

/*二叉树类*/

template

class BinaryTree

{

public:

BinaryTree():m_root(NULL){} /*构造函数*/

~BinaryTree()//析构函数

/*按以先序次序输入结点值的方式建立二叉树的接口函数*/

void Create1(ElemType ch[],const ElemType &endChar);

/*以二叉树的先序和中序次序建立二叉树的接口函数*/

void Create2(ElemType ch1[],ElemType ch2[],int );

/*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的接口函数*/

void PreorderTraverse (void (*visit)(const ElemType &));

/*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的接口函数*/

void InorderTraverse (void (*visit)(const ElemType &));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的接口函数*/

void PostorderTraverse (void (*visit)(const ElemType &));

……

private:

BTNode *m_root;

/*按先序次序输入结点值的方式建立二叉树*/

void _Create1(BTNode* &,ElemType ch[],const ElemType &,int &);

/*已知二叉树的先序遍历次序及中序遍历次序,建立二叉树*/

void _Create2(BTNode * &,ElemType ch1[], ElemType ch2[],int ,int ,int &);

/*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

void _PreorderTraverse(BTNode* ,void (*visit) (const ElemType &e));

……

};

对于这样的模板类,设定的验证型实验为:给定一棵二叉树,验证其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结果。在掌握了二叉树遍历的基础上,设计出模板类中预留的两个接口函数create1和create2。最后,安排设计型实验为创建表达式树;分别用三种遍历方式遍历该树,比较它与实际的波兰式、中缀式和逆波兰式之间的区别;完成给定表达式树的表达式求值运算。这样有梯度地安排课程设计,一方面强化了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完成更复杂的设计。对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验证型实验难度不大,基本都能完成,大大增强了自信;对优秀学生来说,挑战设计型实验更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2.3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启发

学生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从问题本身出发,层层分析,应采用哪种数据结构,用到什么样的操作,在这样的操作需求下应用何种存储方法比较合适,最后细化到具体的函数实现。

如教学计划编制问题[4],要求根据课程和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得到合适的教学计划安排。首先分析这个问题是对有向图进行拓扑排序,课程和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可用有向图描述出来。数据结构为有向图,存储方式为邻接表,应用的操作是拓扑排序。拓扑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先输出有向图中入度为零的顶点,再从图中删除该顶点和所有以它为尾的弧,重复执行,直至图中所有顶点均输出为止。要完成拓扑排序,首先要求出图中所有顶点的入度。拓扑排序算法中还用到了一个辅助的数据结构栈,因此还需要初始化栈、出栈,入栈,判定栈空等操作实现。这样层层分析下来,程序中需要的函数一一明了:创建有向图、邻接表的建立、求顶点入度、初始化栈、出栈、入栈、判定栈空、拓扑排序等。函数层次关系图示如图1所示。

图1函数层次关系图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带着问题去思考,逐步学会将大的程序化解成若干小函数,最终经过整合完成整个设计开发。

2.4加强团队合作,调动每位同学积极性

在课程设计中,针对每一种数据结构安排了一个工程性综合实验,这个综合实验由几名同学组成小组合作完成。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一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控制组内的工作进程,强调任务落实到组内每一个同学。

教师布置任务后,每个团队将软件开发流程应用到课程设计中,实质性进行问题规划、模块划分、项目整合等工作。只有团队中每个成员都积极面对,整个团队才能获得优秀成绩,无形之中鞭笞每位同学认真对待。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集思广益,可以跟伙伴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最后在验收答辩时,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汇报自己所做工作,教师和其他团队可以提问,交流开发过程中的心得。

2.5改革考评制度,从多角度综合考虑成绩

合理的考评制度可以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考评体系可以反馈各阶段的进展情况,便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课程设计考评有别于普通的课程评分,我分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成绩由几个方面综合决定: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的实现以及实验报告。各项考评指标均有一定的权重,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确定学生成绩。其中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考虑学生所选课题的难易度、工作量多少。实现过程主要考虑完成情况、软件代码规范化、文档规范化、答辩质量等,最后由学生提交设计报告进行总结和讨论。设计报告除了包括常规的系统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和实验结果外,还鼓励他们提出优化方案,对于每个课程设计再“多想一点”,即其他可能存在的求解方法,如已经使用了链式存储结构实现,那使用顺序存储结构如何实现?各种设计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提高时间空间性能?通过总结,学生对问题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锻炼了扩散思维方式,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对评价优秀的学生或团队给与奖励,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软件开发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不仅可以巩固基本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软件开发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措施,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从效果上来看,这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学习积极性都比前几届学生有了明显提高,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并获得较好成绩,这为他们后续的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庞晓琼. 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53-64.

[2] 陈越,何钦铭,冯雁.“数据结构”综合性课程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8):54-55.

[3] 李群,赵玉霞,庄波.《数据结构》实验课程设计与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3):27-28.

[4] 严蔚敏,吴伟民. 数据结构(C语言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0-182.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Data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XU Chong, WANG Libo, JIANG Ju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Data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lesson for computer major in university or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ow teaching quality for course desig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 our colleg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tep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n have been analyzed and discuissed.

Key words:Data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quality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9篇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本科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开放式教学;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大学的课程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思想如何具体地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实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尝试。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中都渗透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想。本文总结了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提出实施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重视培养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又重视培养程序设计与开发的技能技巧,最终体现为培养学生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总结为能否清晰的提炼问题,进行形式化的表达,再用规范的计算机程序写出解决方案。在北京工业大学,我们将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于程序设计类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尝试。本文总结了我们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涉及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或称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Windows编程基础等。

2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要研究以前的教学经验与教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虽然年轻,但也有约50年的历史,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法的研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教学经验,有了成熟的课程和教学体系,这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我们在学习继承这些经验的同时也体会到诸多传统教学系统中的问题与不足,我们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⑴ 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材侧重语言规范,轻视程序设计规律。目前绝大多数教材根据语言规范的内在逻辑层次分为若干章节,每章节对语言规范力求面面俱到,求全责备。这种方式确有其优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内容详尽,对于已经有程序语言基础的读者看来确实合理清晰,但对于完全没有程序设计概念的初学者却有很多弊端。例如有些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中,讲解数据类型语法知识,仅整数类型就列出了六种之多;讲解各种运算符和表达式,占用相当的篇幅,而这些章节的学习者对编程几乎还没有什么体验。反之,对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对程序设计整体的把握和对编程思维习惯的培养却明显不足。过分纠缠语言细节的布局,使得学习难度增加,需要盲目记忆的内容过多。由于没有编程的成功体验,死记硬背的东西越多,学生越易产生厌学情绪。这种面面俱到的方法貌似基础扎实,实则浪费时间,并且越是强调细节,越是难以把握程序设计技巧,僵化学习头脑,不利于学生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⑵ 例题和习题注重解释和练习语法问题,忽视程序设计方法。由于死记硬背语法带来的学习难度,使得教师需要相当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语法,大量的实践时间纠缠在语法上,不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从全局角度把握程序;不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自己查阅资料,扩展知识面。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

⑶ 考试试题侧重语言细节。考试导向是不可忽视的学习指挥棒,特别是对于刚刚经过高考的低年级学生。目前我们看到很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试题太多的关注了语法细节,而非程序设计。我们认为在学习用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一些语法细节问题,能够使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更全面的把握知识,学生可以在编程过程中自行学习讲课中忽略的语法细节。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自学能力,使学生勤于思考、勤于锻炼创新能力。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开放”式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并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实践,初步取得较好的成果。本文在下面几个方面介绍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3开放式教学的思路与实践

⑴ 安排开放式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等学校,每门课程的课时是有限的,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许多教师抱怨课时少,难度大。我们在尊重但不拘泥于教材的基础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程序设计的需要来学习,以作业和课程设计为驱动,减少单纯枯燥的语法学习。“开放式”教学内容安排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① 教材之内的内容开放。

不墨守成规,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恰当选择,以前必讲的语法细节少讲,甚至不讲,有利于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的内容多讲、细讲。课上不讲的细节留待学生在完成作业和程序设计题目时自行学习和补充。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数据类型讲解,重用途轻语法细节;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的讲解,以案例推动,注重程序设计中的应用,以循环为例,for、while、do-while三种基本语句用一个案例,一起讲解,节省课时,并且对程序循环也有更深的理解,学生能够当堂编写循环程序片段。再如,尽早讲解函数,因为结构化程序设计即以函数为基础,这样可以更好的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函数参数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十分重要,需要占用更多的课时,要按教材安排细致讲解,并且还要在课程的后期再进行总结提高,归纳值参数、地址参数等用法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应用的情况,比如地址做参数常用于返回函数的结果等。

② 教材之外的内容开放。

在课程设计和大型作业的驱动下,大力鼓励学生提高学习深度和广度,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编程需求,再自己查阅资料,补充知识,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成功完成编程实践。例如,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游戏的设计,学生为了将游戏设计的更逼真漂亮,自行学习C语言的图形显示方式的相关知识。再如,学生开始编程时没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经验,使得程序越写越庞大混乱,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可使学生对结构化程序设计有亲身的体验和认识。学生在这样有意安排的教学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极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激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⑵ 选择经典案例,熏陶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对于初学者,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突破课程的局限,选择了有一定实用价值,有一定难度的经典案例供学生研读模仿。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看到程序的威力与精妙,养成良好的编程思维和编程习惯,也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更准确的理解。例如Windows程序设计课程,这门课程的大部分内容要学习MFC类库。大家知道,MFC的经典而庞大的应用程序架构在短短的课程教学时间内是很难让学生理解清楚的,因此这门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就尤为重要。教材的案例多趋于简单,尽管有些教师认为已经比较难了,但我们认为这种局限于局部细节的难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我们的想法是越是陷于局部越是难以看清框架,学习越枯燥,不利于激发创造力,不利于程序设计能力提高。我们的做法是课上介绍框架和学习的方法,课后精选了MSDN中的经典案例,布置类似作业供学生模仿。这一过程使学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兴趣大增,自信心大增,对于在课上不易弄懂的程序架构问题也开始有了深的思考。

⑶ 设计开放式的课程设计题目,激活学生的创作激情

课程设计是开放式教学体系中激活学生参与激情的关键环节。我们选择的课程设计题目通常有实际的应用背景,有一定趣味性,运用知识点的难度略高于课上内容。课程设计题目是开放的,给出的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只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明确告知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只能获得70分的成绩,基本内容之外的功能可由学生任意的想像发挥。这样的安排激活了学生的潜能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大量阅读参考资料,学习课内、特别是课外的知识。当他们最终完成课程设计时,就获得了很好的“顶峰体验”。而这种“顶峰体验”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

⑷ 利用好网络媒体,建立活跃的网络论坛

网络的发展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空间,很多学校也已开始大量借助网络辅助教学。除了通常方法使用网路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在开放式教学中充分利用答疑和论坛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特别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答疑,从政策上配合以“积分”等形式,对提问多回答问题多的同学给予奖励。

⑸ 控制考试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考试在学习中的导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针对开放式教学的实施过程,结合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我们在考试命题时侧重考查程序设计能力,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知识环节。考试题型多为程序阅读题,程序填空题和综合的设计题,避免更适于考查单个语法点的选择题和简单填空题等。

⑹ 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保证。建立开放式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心平等地对待和热爱自己的学生。既要爱护基础好、学习上进的学生,指导他们带领其他同学使课程学习更上一层楼;还要不歧视基础差、学习等各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态度,充分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心态开放了,他们才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

4结语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重大的、紧迫的、长期的、困难的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从今天做起,从我们教师每个日常工作做起。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就是要开放师生的教学思想,开放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在开放的思维和环境下,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冬等. 任务驱动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8):29-31.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英语教师 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良好的课程是良好教育的核心。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与课程设计人员之间存在的不协调。课程设计人员控制材料收集和整理的权利,教师负责材料的实施,很难使课程设计尽善尽美。通过对课程设计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教学大纲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教学大纲需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和具体的分析。教学大纲的设计必须从学科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面入手。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课程设计目标,教学大纲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而改变。课程大纲的修改可能会被许多课程设计者忽视。事实上,课程设计的大纲更灵活,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课程设计者的英语教师应根据反馈,为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将有助于发挥英语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二、英语教师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发挥作用

1.英语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在新课程中,英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开放和关怀的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习者,而不是灌输式的直接告诉学习者。教师知道如何观察学习者,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且在需要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教师通过对学习者的观察与切身的教学体验,教师就能更体会到课程的作用,也更明白学生对课程的切实需要。所以,教师的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发挥英语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实践等,就可以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中肯的意见。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能在丰富和完善课程设计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角色的作用。

2.英语教师在n程设计中应该具备的特点。

(1)目的性。教师应该充分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知识。不仅包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教师应该积累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知识与发展处理问题的能力。

(2)开放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他们的知识是封闭的,不愿意接受新的想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模拟的词汇甚至描述语法出现了。教师必须要积极的学习所有这些新知识,否则,他们将脱离现代教学。

(3)先进性。教育必须面对未来。教师不能落后,必须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在教学内容中,应该有新的可学习的东西。在规划课程时,教师必须通过互联网来搜索到更多的附加信息来适应课程。介绍新的有趣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更加有利于发挥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4)动态性。知识的增加将产生新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重建他们的旧知识结构,以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他们必须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每当有新的知识,教师必须知道它,并尝试掌握它,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3.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实施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教学大纲的设计必须通过这些因素来进行,这些因素是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有些人可能只是认为这是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或者是教学的主要指导。事实上,在对大纲的理解中应该有更多的含义和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而改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大纲的修改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的角色。但是,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有一个困境,那就是语言是无限的,教学大纲必须是有限的。作为执行者,教师也有其困境,这个有限或选择的内容需要某种组织,达到特定的语言目标。如何选择课程?选择一个教学大纲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决定。英语教师应根据一定的准则设计教学大纲。但是很清楚,没有单一类型的内容适合于所有的教学设置,并且每个设置的需要和条件是如此复杂,以至于不能进行特定的组合。教师在实施语言教学大纲时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步骤:

(1)做出决定:教师应该确定将什么内容添加到课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

(2)考虑学生的特点:为了设计一个教学大纲,教师应该考虑他们学生的特点。例如,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应考虑环境。这些都应该在大纲中体现。

(3)选择合适的教学大纲:在英语课堂中有很多种大纲可以实行。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大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有利于发挥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的角色。

(4)指定一个或两个类型作为主要教学大纲:英语教师选择教学大纲很重要。事实上,在教室里使用单一的一种教学大纲是很少见的。通常,选择两个或更多个教学大纲。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教师必须决定哪种教学大纲是主要的,哪一种是补充。教师选择什么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总结

课程设计在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中有重要的作用,而英语教师既扮演着英语课程实施者的角色,又充当着课程设计者。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点以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学大纲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很有必要了解教师该如何实施教学大纲,进而有效的进行课程设计。虽然英语教师可能不参与更广泛的课程设计,但教师绝对需要很好地掌握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政策,课程要求,课程的标准和评估方法。每个英语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个善于教学的教师,而且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课程贡献者。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课程设计年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调度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