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18 19:09:14

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篇1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即用英语教英语(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已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最近我们就这一专项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跟踪听课,发现英语课堂大致有三种类型:1)基本用汉语组织教学(少数);2)仅使用课堂英语 (classroom English) (约占总数的一半);3)全部用英语组织教学(约占总数40%)。第一种类型当然必须改变;(1)只用简单英语(simple English);(2)全部用较为复杂的英语;(3)开始阶段用简化英语(simplified English);以后逐步使用复杂英语(normal elaborative English)。第一种情况居多,约占该类总数的60%,第二种情况约占30%,第三种情况约占10%。从上述调查结果可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有必要对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进行深入探讨,并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认识论的角度对教学英语提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界定其固有特点。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指导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教学语言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使用的语言,又称教师语言、教师的职业语言。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即英语教学语言。它既不同教师的生活语言,也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的专业语言,它是一种教学语言变体。教学语言的质量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甚至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因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语)。因为,教学语言的质量被列为衡量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2. 英语教学语言(English teacher talk)的特征

教学语言不同于诸如相声语言、传教语言、学术讲演、话剧台词,英语教学语言也不同于中国语文教师讲授汉语时的语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英语教学语言兼有讲授和语言示范的双重功能。作为教学语言它具有"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智慧,传授知识的主要功能。但作为英语老师的教学语言,除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之外,它本身还起着语言使用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学语言既是传递信息的手段(讲授功能),更是教师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手段(示范功能)。教学内容要通过完美的教学语言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上面提到其他一切专业性语言只求传递专业信息,表达信息的内容。

2.2 英语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英语教学语言的讲授功能及示范功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要求它具有另一重要特点,即可接受性。英语教学的对象是英语学习者,他们的接受能力(听、读)和表达能力(说、写)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学语言超出他们的接受水平就失去其教学意义。那种学生听不懂也听不进的难度过大的满堂英语是一种教学失误。英语教师应避免为说英语而说英语的盲目性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随意性,而要遵循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巩固与复习)而又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学习新内容)的可接受性原则。

2.3 英语教学语文的阶段性

学生学习和习得一种外语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具有阶段性。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原则就易于贯彻了。教学语言的阶段性原则主要表现在语速的快慢、用词量的多寡、表达结构的繁简以及语篇的难易的掌握上。随着教学过程的延伸、学生语言能力的逐渐提高,教学语言也要水涨船高,不能总是停留在固定的阶段或层次上,这就是所谓英语教学语言的递进性,即在上述四个方面递进到另一个新层面上。递进性过程体现着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那种把教学语言凝固成固定的模式,停顿在较抵的层次,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意图。因此,教学语言要随变项的变更而变更,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激发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和热情,这既是教育心理学的原则,也是教学目的所要求的。

2.4 英语教学语言的重复性

教学语言的双重功能、可接受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概源于外语教学目的--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故而它还必须具备第四个特点: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段:复习、讲授新内容和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教学有单元目的、课时目的,有重点、有难点。这些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有的需要反复交待、反复讲解和反复操练,而且教师语言中的重要而有用的表达方式也需要重点提示、反复示范和让学生反复模仿与操练,因此英语教学语言要重视必要的重复。重复突出了教与学的重点、讲与练的重点,能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所述的英语教学语言的四大特点的教学语文的共性特征,英语教学语言都应具备这些特征,但是应具备这些特征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则又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还要提到教学语言的个性特征,即教师个人的特征。教学语言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它在上述各项原则的指导下,教师个人会有各自的创造,各人的教学才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是一门技艺,是一门艺术,会因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对各种教学文件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每一位教师应追求自己完美的教学语言,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语言艺术。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努力去追求。

3. 英语教学语言的构成

这里有必要区别两个概念:英语教学语言(English teacher talk)和英语课堂用语(classroom English)课堂用语是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特定用语,它往往具有固定的题目和句式,用于课堂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项目、不同环境。据Jane Willis 归纳,课堂用语可分21项(限于篇幅,本文未予转述)。课堂用语的运用增添了课堂内的英语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课的能力。英语教学语言是指在课堂英语教学全过程中所用的英语,它大大超出了课堂用语的范畴,大体上包括四个部分:

1)课堂用语(classroom English); 2)讲授用语(instruction English);3)师生交流用语(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4)教师反馈用语反馈用语(teacher feedback English)。讲授用语是教师在讲词汇、讲结构、讲语篇时的语言;师生交流用语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各种交谈、对答和讨论时的语言;教师反馈用语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时对学生的语用行为作出评价的语言。

英语教学语言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这四部分语言项目难易程度的选择和把握上。为了掌握这种阶段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每一阶段、甚至每一单元的教学语言时要参照下列因素:

1) 教学大纲。一般说来,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政府对该门课程的要求和意图制定的,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素质规范。例如文理科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阐明了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安排提出了基础阶段各级(1至6级)的具体要求。该大纲还编制了词汇、语法结构、功能意念以及微技能四个附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范围作了量化规定。它是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总法规。它理所当然地成为英语教师安排教学活动的总依据。因此,教学大纲是老师安排自己教学语言的用词量、结构类型以及各种微技能时的范围框架。我们把教学大纲称为英语教学语言设计的总基础,即根本基础,简称一级基础。

2) 教材,一本或一套好的教材应该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出来的,它具体贯彻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和教学的阶段要求。大学英语现行教材分精读、泛读、听力、语法结构和快速阅读等课型按级(1至4级)编写。各课型各级各有各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量化指标,使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具体地阶段化和层次化。教材是教师在设计自己的阶段性教学语言时的唯一依据,我们称它为第二级基础,即阶段性基础。

3) 教学日历。这是执行每一级教学计划的教学进度表,它明确而具体地安排每一单元、每课时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过程最后落实的关键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指导书,也是教师编写教学语言(教案)的单元依据、单元基础,我们称之为第三级基础。教学日历是教师设计教学语言的最具体的参照因素,教师应集中心思,把握住本单元、本课时的语言素材,使之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语言之中。

4. 关于英语教学语言阶段性特点

必要性的争议上文曾提到全部用英语上课的第三类的第三种情况是:开始阶段用简化英语,以后逐步使用复杂英语。在跟踪听课中,我们发现采用这样方式组织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语言颇具特色。他们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水平、不同教学阶段编写教学语言,施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他们在初级阶段(即1,2级)的教学语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1)语速慢于正常语速(90w/m); 2)停顿次数较多,停顿时间较长; 3)重点词语读音加重;4)词汇多数为常用基本词汇; 5)复合句和语篇结构被简化; 6)陈述句和祈使句多于疑问句; 7)重点话语、重点句型、重点词汇多次重复。我们不妨借用一下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把上述教学语言称为简化语码(simplified code)。它适宜在一定的教学阶段使用,因为它所选用的词汇、句法、语篇都适当地被简化,能适应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因而有别于复杂语码(elaborative code)。

对于教学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使用简化语码还是使用复杂语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战点。一种观点认为,简化语码符合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助于学习者接受和理解用英语传递的信息,为学习者逐步掌握复杂语码打好语言基础。<<美国之音>>特别英语节目(special English)就是一种简化英语节目。它的词汇复盖面为1500个常用英语单词,语速为80w/m(正常语速为120w/m), 句子结构简化。初学者通过收听这个节目,可训练自己的听力,为最后收听正常英语节目作准备。另一种观点认为,简化语码教学不可取,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它达不到正常语言训练的目的,其效果远不及让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复杂语码训练。这样做虽然语言冗余信息(redundant information)过大,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但可以通过重复(repetition)、原文释义(paraphrase)、语速放慢(slower speech)等手段帮助学习则要求教学语言适应一个班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既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顾及实际情况,避免使用过难的单词和过于复杂的语法结构。在课堂上同学们听不懂、听不进讲解是教学的一大失误,因此教学语言应在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能接受的前提下,不断增加难度,增加新内容,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以激发同学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教学语言除了具有传授功能,还具有语言使用的示范功能。因此教师的简化语言应尽量靠近标准语,尽可能避免双语的互相干扰。问题是很多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只是为了教学的需要,没有把教学语言和同学们课外交际时对目的语的使用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对外交际脱节。下面一段摘自一本里的两句对话,一位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问他的老师:

学生: 教师说话我们差不多都能听懂,可听北京市民谈话就不一定懂了,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 我想大概是老师了解你们的汉语水平,跟你们谈话时,对词汇、句式有所选择,说得也比较慢,所以你们容易听懂。北京市民可不管这些,说话又快。

这一对话令人深思。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身的文化、语言修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动用教学语言,并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里使用的语言尽可能和实际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对教学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理论的实践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来检验,因此对教学语言进一步的研究是目前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书目

1. ferguson A. Charles, "Toward a Characterization of English Foreign Talk"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3

2.Henzl M.Vera, "Linguistic Register of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3

3.Chin Xiu-bai, A Brief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unan

Educational Press,PRC,1983

4. Jack Richards,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Longman,1985

5.Betty Wal

语言教学篇2

数学语言一般可分为三种: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各种语言承载着不同的信息,体现着不同的交流效果,表达不同的思想。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三种语言各自的功能,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表达、思考,同时也使教学更具方向性,学生思维更具深刻性。

一、符号语言

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十个重要关键词,“符号感”是其中之一。那么,什么是数学符号呢?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徐品方在《数学符号史》中解释:“ 数学符号是数学文献中用以表示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等的记号。”

数学符号一般分为数字符号(如1、2、3、4、5等)、运算符号(如+、-、×、÷等)、变量符号(如x、y、a、b、c等)、缩写符号(如、∥、、∠等)和关系符号(如≈、=、≥、等)。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可以简约思维,提高效率,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2011版的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它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形式。

其实,现实世界中,数学对象本身并不存在。数学是一种由人构造的“思想事物”,一种只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事物。现实有的只是五个手指头、五双袜子等,而“5”这个数字符号只是思想上的存在,这就是数学语言的符号世界。撇去许多具体属性,在数学世界中,符号语言变得更模式化、符号化,其外延更宽。符号语言的应用,大大缩减了数学材料的篇幅,便于学习者记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充分揭示数学的精髓——数学符号语言的现实意义、生活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数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的简洁性、概括性。

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教师用唱儿歌引入: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师: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那怎么办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家一看就清楚、一听就明白?

教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字母n在这里代表的是青蛙的只数,表示是一个数,可以是1、2、3、4、5等任意一个自然数。n也可以换成m、a、c、x等其他字母。“2n只眼睛4n条腿”,这里的2n、4n表示的是一种关系,是青蛙只数与青蛙眼睛、青蛙腿之间2倍、4倍的关系。通过这样引导,学生明白了当遇到说不清、数不完、道不明、比较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要想办法用简洁一点的符号语言来表示,这样比自然语言叙述简洁、清楚、明了。这样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符号语言产生的需要,理解了数学符号语言表示的优势: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生活事实用简便的形式表示出来,直观、简明、概括性强。学生减轻头脑中很多繁琐工作,自然就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理解了符号表示的现实意义。

二、文字语言

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而数学文字语言是严谨的,容不得含糊的。数学文字语言不是自然语言文字的简单移植或组合,不能多样化理解,也不能随意想象,它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与富有弹性的文学语言相比,数学文字语言有一副“铁板的面孔”,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如“直线”和“射线”、“钝角”和“锐角”等,一字之差,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出两种不同的意思,如“数位”和“位数”、 “a、b两数的倒数和”与“a、b两数和的倒数”、“全不为零”与“不全为零”、“方程解”与“解方程”、 “轴对称”与“对称轴”等。数学文字语言还有一副钢制的骨架——其内蕴是严谨的逻辑,特殊不能代替一般、部分不能代替整体、不能循环论证等。这些特点使数学概念表述准确、判断严谨、推理严密、思维缜密。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用语应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一丝不苟地使用数学文字词汇、数学术语,叙述要合乎逻辑,准确无误,思辨清晰,步步有据,完整周详。要做到无懈可击,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惜字如金,没有任何多余成分。要对法则中的关键词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工夫,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中的关键词“同乘或除以”、“零除外”、“相同”等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以增进理解。对有些数学概念还可以适当辅以反例,以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如教学倒数的时候,可以出示“a+b=1、a÷b=1” 等让学生判断a和b是否互为倒数。总之,要使学生明白,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数学语言都不能正确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与逻辑关系。这样的数学语言教学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三、图表语言

图表语言是指包含一定数学信息的各种图或表,可细分为图形语言(几何图形、韦恩图等)、图像语言(函数图像和统计图等)和格表语言(统计数据表、分析表、框图等)。它们是形象思维的载体和中介,也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材料和结果,还是进行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这些图形、图像或格表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具有同文字信息形式相同的功能,但比文字信息更直观、形象,是对其他两种语言的补充。它与数学术语、符号等一起构成数学语言系统。 图表语言的概括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图表语言的抽象过程,让学生理解图表语言的生活意义和数学意义。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统计》的时候,先出示喜羊羊运动会的场景,引导学生把运动会的各种花进行分类,然后数一数各有多少朵,再引出简单的统计表,最后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这个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生活事实(喜羊羊运动会)——数学问题(各种花分类,再数出多少朵)——数学模型(统计表)——应用模型(你能够发现什么)。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建立模型、分析数据的过程。

语言教学篇3

关键词:数学符号 数学语言 科学 简洁 相通

我们天天接触数学,但是很少有人对数学语言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譬如数学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有哪些不同,具有哪些特殊性;数学语言在促进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学好数学语言等等。从而使数学语言象汉语语言学那样成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数学语言学。本文只研究数学语言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更多地是与一般语言(汉语语言)进行比较而言的。下面只从数学符号的科学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数学语言的相通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数学符号的科学性

数学符号是数学文字的主要形式,它是构成数学语言的基本成份。

1,2,3,4,5,6,7,8,9,0,这十个符号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它们表示了全部的数,书写、运算都十分方便。这10个符号常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却是印度人创造的,只是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这是印度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这一贡献的意义也可能是今天的人们不易觉察的。但是,18世纪一位法国著名数学家曾说过:“用不多的记号表示全部的数的思想,赋予它的除了形式上的意义外,还有位置上的意义,它之如此绝妙非常,正是由于这种简易得难以估量。”

关于“位置上的意义”,指的是数字的进位表达。比如说724,它实际上是7×100+2×10+4,可是它只需简写成724就明白了。此外还有空位的问题,假若有个数字是7×1000+2×100+4,那该怎么写呢?现在我们是很容易回答了,不就写为7204吗?可是,在最初的数字符号系统中是没有0这个符号的。有的用一个点来表示:72•4有的用一个方格来表示;有的干脆就拉开一点写,表示空一位;……但这些写法的不准确、不方便是显而易见的。直到使用了0这个符号,问题才得以解决。而0这个符号比其他符号的出现晚了好几百年。如果年看72004这个数字,我们能更清楚地体会到0这个符号的特殊意义。

数学的简洁不只表现在数字符号上,还表现在其他符号上,表现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表现在它的逻辑体系上,总之,表现在思维上。

数学符号有许多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数字符号外,还有代数的符号,通常用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在笛卡儿时代,以英文字母的开头几个表示已知数,如a、b、c、…,以英文字母的最后几个代表未知数,如x、y、z,或以a、b、c、…代表常数,以x、y、z代表变数。现在,这已不是固定的了,在某种约定之下,a、b、c、…也可代表未知数,也可以表变数,x、y、z也可以代表已知数,也可以代表常数。还有一些特殊的常数,如π,e。还有另一些表现数量的符号,往往是其他类型符号的组合。

数字研究的对象已不只限于数,还研究形,表示三角形,表示四边形,表示圆。

数学研究的最一般对象是集合,而表示集合的符号常常用英文字母的斜体,如A、B、C、D、X、Y、Z等。某些特殊的集合又用特殊的符号表示,例如,用N表示数集,而实数集则用R表示,N与nature(自然)一词有关,R与real(实的)有关。特定的集合组成空间,空间有时用S表示,S与space(空间)一词有关,但也用其他字母表示空间。这些符号的运用使得数学语言变得简练。

还有一类符号是表示关系的,通过种种关系起联结作用。常用的如等号=,近似等号≈,全等号≌或。还有不等号≠,<,>,<<。∥表示平行关系,表示垂直关系, 与 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表示蕴涵关系等等。

还有一大类是关于运算的符号。+,-,×,÷是四则运算符号。 是开方运算符号,sin, cos, tan是三角运算符号,lim是极限运算符号,d, 是微积分运算符号。 表示若干项乃至无穷项求和, 表示连乘(若干因子或无穷个因子),!表示阶乘, , 是集合论中的运算符号。映射是比运算更普遍的概念,f,g,h等常被运用作映射符号。

微积分是英国人牛顿和德国人莱布尼茨彼此独立发现的,牛顿和莱布尼茨使用的微分符号却是不同的。牛顿创立了微分符号,比如说 的微分用 表示,可是牛顿的这一符号对于高阶微分并不方便,并且不宜于表现微分与积分的关系,因而实质上并不十分科学。相比之下,莱布尼茨的符号在这两方面都比牛顿的符号更加科学合理,它反映了事物最内在的本质,减轻了想象的任务。诸如 这样的优美的式子,是在莱布尼茨符号下才能出现的。而英国人却以牛顿为自豪,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他们长时间固守牛顿的符号,使英国数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所以,数学符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数学语言的质量,影响着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数学语言非常简洁精确,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科学语言的基础。

从宏观来说,人们常以“成千上万”来研究多,再多就是“百万”、“千万”了,更多则是“亿万”。可是,数学能作出更简洁也更明确、更有力的表示,比如说,1025、286243这样巨大的数字,一般语言就说不太清楚了。

从微观来说,日常语言之中,“失之毫厘,廖以千里”,用一毫一厘来形容微小,还有形容体积之小的,时间之短的,距离之近的。但是,没有比10-15,10-45这样一些表达更能说明问题,它也更简洁、更明了。

[a, b]仅由a、b、[ ]这三个数学符号表出,但如果比用一般语言描述就成为“大于或等于a,小于或等于b的一切实数的集合。”除去标点还得需要20个符号,其中18个汉字。

若对任何 使得对任何n,m>N,有 ,则数列 有极限。这是著名的柯西判别准则。如果要用一般语言是无论如何也表示不清的,

作为有理数、无理数、代数数、超越数、实数、虚数之间关系之一的式子 ,是各种数的大统一。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是这样的简洁、明晰。

数学语言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普通语言无法替代的,而且它构成了科学语言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科学门类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这不仅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简洁,而且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精确及其思想的普遍性与深刻性。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式子,就能明白物是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的。

F=0

F=

F=

第一、二两个式子分别表达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三个式子说的是万有引力定律。

惯性定律说的是,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或静止)状态,然而简洁的数学式F=0 (C是常数)表达了定律的实质。

第二定律说的是,力与质量和加速成正比,数学式子F= 表达了这一点。当质量是常数的时候,式子可写为F= ,又可用a表示加速度,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又可以表示为人所共知的形式F=ma。

万有引力定律说的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其大小与两物体质量之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式子F= 又是多么有力地刻画了这一思想。

3、数学语言的通用性

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相比,它具有无民族性、无区域性,它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语言。

数学语言是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与一般语言是相通的,而且可以说是以一般语言为基础的。一般语言掌握得如何,直接会影响数学语言的学习。但是,一般语言学得很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掌握好数学语言,它们毕竟有差别。

一般语言具有民族性、地区性,一般语言与民族、地区文化有极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区语言的差别可以很大,这种差别主要指符号及法则体系的不同。例如,与俄语,不仅符号表示的差别很大,而且语言规则的差别也很大;至于汉语,它与英语、俄语的差别更大,从书写来看,汉语是方块字,从读音来看,英语、俄语是拼读法,语法的差别也特别大。

就是同一民族,书面语言完全相同而发音很不相同的情形更多,例如同讲汉语,北方与南方就有很大不同,北京话与广大话很不相同。而且,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就多达2500—3000种,其中仅美洲语言即有1000多种,非洲语言也近1000种。100万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则只有140种。这140种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20%;其次是英语,约占6%;再次是俄语、西班牙语、法语,使用这五种语言的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

但数学语言没有地区性、民族性。全世界因为地区之不同、民族之不同而有二、三千种语言(远远超过全世界国家的数目),可是,全世界的数学语言只有一种。

这种语言符号,全世界的中学生大学生们都认识,同一种书写、同一个含义,只是读音一般有所不同而已。

从以上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构成数学语言的数学符号、简洁,而导致数学语言具有不同一般语言的特殊性,也就是具有科学性、简洁性、相通性。对数学语言的研究,不仅能促进数学及数学的,而且也能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正因为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那它在数学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映象,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4、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5、掌握数学语言,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语言美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种内在的美,表面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接下来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书目:

1.张楚廷 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邓东皋.数学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3.王庆人.数学家谈数学本质[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语言教学篇4

关键词:语言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关键

语文学科是普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中学语文课程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学科的教学,所以语文学科始终处于教育改革的前沿。随着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推进,相应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抓语言教学还是人文教育?诸多类似的争论不胜枚举。其实我们要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即语言教学。其原因如下:

一、语言教学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的本质作用来看,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学科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总和的语言学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就是语言。而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列宁曾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斯大林也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因此,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这个人类交际和交流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体现语言教学。

二、语言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选型、综合型的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文章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无论是记叙性的文学作品还是有理有据的议论文,还是文情并茂的说明文,字里行间处处都洋溢着强烈的思想感情,这都体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致力点不仅仅是让学生把握所读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容,而且更要让学生体会和领悟这样的思想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表达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让学生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层次理解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真正精华之所在。譬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段话:“而此后的几个所谓学者的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感到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试想想:(1)文中的“出离”改用成“很”,好不好?(2)“浓黑的悲凉”中的“浓黑”可不可以去掉?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可以先告诉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联系全文的主题。其实文章中的“出离愤怒”,表示愤怒到了极点,甚至超出了极限,无法忍受了,而改用成“很”显然无法准确表达作者的愤怒之情。而“浓黑”则是形象化、可视化的词,用“浓黑”修饰“悲凉”,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仿佛“悲凉”可感可触可视,而且是极度的悲惨和悲凉。因此,这样学生才会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才会体会到准确形象用词的妙处。

三、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中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传统的“听话、说话”叫做“口语交际”把“听说能力”叫做“口语交际能力”。并在课程目标中对口语交际规定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而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地进行表达。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语言教学必须贯彻口语教学始终,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语言教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语调有扬调、抑调、平调、曲调四种,主要是通过读音的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上语言知识来引导学生朗诵文学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譬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可以引导学生用抑调表达出鲁迅先生对反对军阀屠杀无辜大学生、文人污蔑请愿大学生的极度悲哀之情。总之,只有恰如其分地把语言知识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四、语言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

中国历来重视写作教学,由于现代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的需要,写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受到高度重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张大文指出:“写作教学需要在广开写作源泉上,要启发学生贴近生活,深入文学作品,善于观察、积累、模仿、借鉴;在提高思维品质上,要养成思考习惯,树立辩证观点,加强思维逻辑性,在加强语言基础上,要学习范文,模仿语言,变化语言特色,总结写作经验。”总之,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无论是要借鉴文学作品、加强思维逻辑性,还是要变化语言特色也好,都要从进行语言教学,丰富对语言的变化,这样学生的作品才会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来看,还是从语文教学内容中阅读教学、口语教学、写作教学来看,语言教学都是语文教学关键和着力点。因此,我们要把语言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样,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才会走上正轨,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发挥其本质的作用,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安荣.对中学语文语言教学的几点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2(3):65.

[2]庄文中.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J].中学语文教学,1998(1):45.

[3]康红宾.回归原点:语言教学的价值追求[J].江苏教育研究,2014(3):69.

[4]张传宗.加强语言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J].课程.教材•教法,1995(5):36.

[5]张大文.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J].上海教育,2001(10):5.

语言教学篇5

一、生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则不然?学生情绪消沉,气氛凝滞?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语言是否具有魅力。

人们在观看相声小品时,常会捧腹大笑,因为它们的语言有魅力,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活灵活现。所谓生动性,就是要给语言注入一种活力,赋予一分灵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巧妙运用生动风趣的语言,给学生欢乐,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习动机。

1.生动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小学生而言,生动的语言很容易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譬如,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把不同的人物角色表现出来,爸爸的声音是沉着稳重的,孩子的声音是稚气可爱的,有时高兴,有时忧伤,有时调皮,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被带进了课堂,学生的思维,被这种生动的语言牵引,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在这样的语境中学习,学生怎能不其乐融融?

2.生动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想方法勾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例,在教学节日Spring Festival时,用夸张的语气问学生: “What food do people usually have at Spring Festival?”并做咽口水状,学生的食欲被调动,思维开始活跃,想尽学过的食物词语,个个跃跃欲试。

逗趣的教师,其语言像一块磁铁,总是吸引着学生,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启发性

语言的传授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本身,还有语言的内涵――思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传授,用已知启发未知。一些稍微有些难度的新问题,教师采取迂回启发的形式让学生思考,这样往往比表面上的肤浅的解释更自然、贴切。在教师得当的启发下,学生顺藤摸瓜,抢着回答问题。用语言启发的方法很多,用学过的知识启发未学过的,用熟悉的事物启发陌生的,用简单的问题启发复杂的等等。比如,用学生熟悉的father这个词,启发学生联想grandfather的意思,告诉学生是father’s father的意思。又如,在谈论天气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之后话题一转,It’s a fine day. Where do you want to go?How do we go there?让学生思维开阔,展开话题。

启发性的语言,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思考,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性,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三、激励性

语言是门艺术。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众所周知,儿童有“好表扬”的天性,教师的一句表扬胜过香喷喷的面包。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No mistake, no progresses.”对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勇敢参与和细微的进步,经常竖竖大拇指:“Good!” “Wonderful!” “Great!” “Well done!”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A big hand” 来表扬和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要用语言来约束,但这种语言更需要鼓励性,“I think you will do better.”“ No more talking, please.” “Attention, please.”“Put up your hand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等等, 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服务于教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好教学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语言教学篇6

关键词:小学 英语课堂 教学语言

那么,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使用好课堂用语?使每一堂英语课都成为有效课堂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尽量多用英语组织教学

老师应该重视课堂内外坚持说英语的示范性和榜样作用,创设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氛围。在课外,老师主动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用上:“Hi!”“Good morning”等,课堂上用英语进行师生问好、提问、鼓励、表扬等,即教学中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常用上“what”“why”“where”“How”等词,如常与学生进行交流:“what are you doing now?”“ How old are you?”“Where did you go yester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s the date today?”或用上“Who can tell me?”等。组织教学,一段日子下来,你会发现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与老师打招和回答问题。从而养成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这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尽量用浅显、明白、学生能听懂的英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只能运用简单的语言形式来展开活动,但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形式往往会比能够说出来的多得多。教师尽可能地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尽可能多的向学生输入大量的,贴近生活化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说英语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与老师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教师在教学Time这个话题时,先进行一个猜谜活动,为学生输入大量的英语:It is round.you can put it on the wall.You can also put it on the table.It can tell you the time.Please have a guess.What’s this? 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会猜出来是“o’clock”,但老师不能急于公布答案,应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再放慢速度,一边说一边加以辅助动作再说一遍。这样班上大部分学生都会猜出来,教学过程中,猜出谜底是一个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谜面,听懂老师的描述。长期进行这样的听力和交际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注意课堂用语的规范性

无论是说汉语还是说英语,吐语都要规范。说汉语时普通话过关,克服方言的影响。禁滥用口头语说半句话的习惯,克服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修辞表达。在学生学习初级阶段讲英语时,要注意每个字母、每个音节、每个意群、每个句子都应该在强烈的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上读清楚。在学生初学英语阶段,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具有很强有模仿性。为此,教师更应准确地说每一个字母、词、句、注意间的高低,语音、语调、语流一系列的问题。

四、配合以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形象生动表述和讲解

教师通过教态向学生传达信息和传授知识,如:三年级英语第课堂,教师走进教室应面带微笑走上讲台,环视全班学生。如班长说“起立”。如学生起立,教师可伸出双手向下压的动作,示意全班坐下,并说“NO”下讲台,走近班长,同时伸手、掌心向上抬起,示意起立和跟读:“stand up”,待完全理解后,再由班长发出指令全班再起立。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很好或哪方面表现优秀时,老师竖起大拇指表扬:“very good”等。以此来感染学生情绪,增强知识讲解的效果,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还应善于用不同的眼光表情达意,如:当学生做得好时,老师应赞赏的眼神,当学生做错什么事时,老师应用责备的眼光,根据教学的需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情感。身姿、手势、一举一动都要表达出对知识讲解和老师所要表达情感的协调。

五、对于讲解生词、难点、重点、应配合以板书

为了防止或弥补学生听不清楚或听不懂,把生词、重点、难点应板书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教师所表达的内容。并体现知识结构和讲与练的程序。使学生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理解更准确、迅速、记忆更牢固。还可以启发、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思维。

但板书也应当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必须具有针对性、概括性、灵活性、条理性、计划性和示范性。在讲解时需板书的内容,教师必须边演示边讲解、边板书、注意体态动作的协调。

六、与其他教学手段密切结合

教学中,可用直观教具相结合。直观教具是直接法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语言表达和所指形象直接联系,从而越过翻译。如在教学“What’s this?”句型时,可出示学生最熟悉的钢笔。教师自问自答:“what’s this?”“It’s a pen。”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句子也可以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可简笔画进行辅助教学。简笔画应用于教学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可以使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用简笔画做为课文介绍、串讲等,口语教学中借助简笔画可以让学生开展看图回答、看图说话、看图讨论、看图编故事等活动。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有简笔画的辅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达到印象深刻、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

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将课堂中教师需要演示的文字、声音、图片、影片等有机地结合到英语教学中取代大部分的的板书和难懂的英语词、句,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教学生动有趣,重点突出,艺术性强,信息量大,时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多感官学习,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七、注意语言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应答主动性。

小学阶段:由于地域原因,有的学生、家长都不太重视英语,而有的学生是担心自己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而羞于开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倡导体验、实践、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及任务型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英语语言的积极情感和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能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培养学生成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主动、独立的学习者。

在教学中,对信心不足的学生需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接纳度,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其实,学生从心底里期待老师对他们学习行为的认可和接受,他们期待来自老师的鼓励、表扬和欣赏。教师的赞赏会让学生感到一种安全,让他们无忧无虑地投入学习的全部过程,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享受。即对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宜批评,应多用常识教育。即一位教育家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心理需要,把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尽量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八、注意语言教学的韵律和节奏感、快、慢、高、低符合教学内容需要

课堂教学语言的语速一般要比生活用语慢。特别是在教师讲解新内容,出现新语言材料时,教师应比平时的语言速度慢得多。等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时,才可以用正常的速度讲解或叙述。讲解或叙述的过程中应有适度的重复和停顿。

九、注意发音用噪技巧

音量以后排学生听清楚为度。音质优美、圆润、悦耳、具有穿透性。如果音量过高,对学生太刺激,影响学生思维,产生疲劳感觉、音量过低,学生听不清楚,容易分散注意力,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为主,书面语与形体语等配合和综合运用的特殊语言系统。而英语教学的量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满足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英语的基本需求。为此,英语教师应把英语课堂生活化,应该让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贴近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历,在课堂教学里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在师生之间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过程,教师也适时地、巧妙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将从教师的思想当中汲取学习生活的养分,切实让每一堂英语课都成为真实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语言教学篇7

    论文摘要: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哲学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语言学也提出了新的哲学观点,本文综合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旨在进一步强调哲学对认知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性及对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 

0 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其成熟的标志是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在德国杜伊斯堡的召开和1990 年《认知语言学》杂志(cognitive linguistics)的出版。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哲学基础和工作假设上都与主流语言学有很大差别。传统的客观主义哲学观与人类对范畴的认识不相符合,也无法建立起一个有效地解释人类认知和语言的意义的理论,因此认知语言学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要提出自己的新的哲学观点——经验现实主义。 

1 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 

客观主义认为,人的语言和思维中所运用的符号对应于外部世界的实体和范畴,符号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事物之间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获取意义。这样形成的符号体系是外部世界的再现(representation),是客观现实的映射。客观主义这还将人的心理活动中包含想象色彩的成分全部剔除在外,比如隐喻、借代、主观意象(mental imagery)等都不应该进入人的概念领域(realm of concepts)。总之,客观主义者认为人的理性虽然来自对物质世界的感知,但理性不受人自身的生物功能和外部世界特性的制约,人的思维和推理是大脑中概念和理念(ideas)之间的关系运算,是绝对抽象的,无形体的(disembodied)。他们错误地将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截然分开,认为理性、思维、观念、理解是自主的,不受人的生理和物理环境的制约,人类心智是脱离主体的,超验的,不依赖认识主体的身体经验及其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研究的深入,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对“概念范畴”(conceptual categories)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关于范畴、意义、思维和推理与以前不同非客观主义(non-objectivism)的观点。他们称之为经验现实主义或简称经验主义(experiential realism, experientialism)。这里的经验是指由人的身体构造以及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意义的范畴结构和意向图式。经验主义认知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是不能脱离形体的(embodied),即用来连接概念系统的结构来自于身体经验,并依据身体经验而有意义;(2)思维是想象的(imaginative),因为那些不是直接来源于经验的概念是运用隐喻、转喻和心理意向的结果,这种想象力也不是脱离形体的,因为隐喻、转喻和意向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3)语言符号不是对应于客观的外部世界,而是与认知参与下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意义与推理也是基于以上概念结构与认知模式;(4)思维具有完型特征(gestalt properties),学习和记忆的认知过程依靠完型结构,而不是抽象符号的机械运算。 

在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里,意义被视为是最关键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词语(linguistic expression)和词语所传达的概念是怎样获取意义的。经验现实主义认为,意义和意义的结构都产生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包括身体经验、社会经验和文化经验等。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我们作为生物体的特殊身体构造决定了有些经验是先于概念的产生就有自己的内在结构的。概念之先结构主要包括两类:一为基本层次结构,一为意向图式结构。认知模式与这两种概念之先结构相映衬,并由此获得自己的意义。

这种映衬构成人类知识的基础。经验现实主义还认为,我们通过理想认知模式icms(idealised cognitive models)来构建知识,icms是一个有内在结构的复合体,其内在结构可以是命题性的,意向图式性的,也可以通过隐喻投射和借射建立起来。在那些没有清晰可辨的概念之先结构的域,尤其是抽象域,我们通过隐喻借来此种结构。这样一来,隐喻就为我们理解那些抽象域提供了途径。经验主义因此特别重视隐喻对人类认知体系和语言形成的作用,因为隐喻将理性(reason)和想象结合起来。 

2 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与语言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认知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哲学基础的影响。语言教学是一种调动学习者主观思维的活动,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经验、想象、脑海中已构成的图式模式。如上所诉,语言教学者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词语和词语所传达的概念是怎样获取意义的。而意义和意义的结构都产生于我们的各种生活经验中。语言教学因此更要重视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运用,以获得语言内容的最大吸收和语言意义的最深理解。哲学是语言学的基石。认知语言学把经验现实主义作为哲学观。经验主义承认客观存在的现实性,但认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来自于外界实体的对应,而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经验。语言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 其结构与功能是人类经验的产物,与客观世界之间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语言的中介是人类经验所促动的人类概念。人的身体构造、身体经验及社会经验会对人的人之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f. ungerer &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janssen t. & g. redeker (eds)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undations, scope and methodology [c]. new york /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9. 

[3]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4]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5]lakoff g. and m.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m].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6]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1.[m].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7]langacker, r assessing cognitive linguistic enterprises[j].in janssen, t & g. redeker (eds),1999. 

[8]tomasello, m. the ne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c].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8. 

[9]张辉、祝良 认知语言学概述[j].外语研究,1999(2). 

[10]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教学篇8

关键词: 语言教学 翻译教学 互鉴

引言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传统语法翻译法是用本族语翻译译语书面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年以来,它一直统治着语言教学领域。受拉丁语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法翻译法的目标是让学生读懂文献。因此,阅读和写作成了教学重点。对比分析认为两种语言越相似,就越容易习得。更准确地说,它能够依据母语的特点辨别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难点,并且预防语言错误的发生。由于翻译练习经常用来学习不同语言之间结构上的区别,并且检验学生对这些区别的了解程度,因此,翻译也经常与对比分析联系起来。当前的语言教学中交际性的语言教学方法正在逐步替代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但是,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的长期影响,语法句型操练式的语言教学方法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一、交际性为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的结合点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交际能力并不是通过学习语言的形式而自动习得的;交际能力是通过语言输入进行有意义互动习得的。在这个过程中,表达、理解和协商意义的交际活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翻译强调翻译成品,强调译语语言形式对原语语言形式的替代。而现在的翻译教学强调交际性的翻译能力。显然,以交际为导向是目前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之一。这种交际性的翻译能力可以被定义为:在翻译任务中,以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身份充分地在原语、译语及各种交际因素之间进行互动的能力(Kiraly,1995)。虽然我们对翻译能力习得的理解不如对语言习得的理解深刻,但是翻译能力不是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的替换获得,而是在与翻译情景中的各种因素的互动中获得的(Toury,1995)。这一点说明了为什么许多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知识了解得很多,但却不能胜任实际的翻译工作。因此,翻译教学有必要通过交际性的翻译任务促进翻译能力的习得。总之,二语习得的翻译研究正向同一个方向迈进,那就是强调交际性的语言运用,而不是强调语言形式结构的替换。显而易见,这是二者的共同点。

二、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语言习得者有一种不利于翻译教学的语言行为:他们经常凭借记忆表达某种含义,且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在当前的场景中是不适合的。由此很容易看出,这种行为完全是受了传统语言教学方式的影响。此外,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课堂上所学到的策略也会对翻译实践产生干扰。例如,一些语言学习者把精力集中在语法结构的正确性上而没有充分考虑内容,因为他们在语言课堂上只注意语言结构的正确性。语言教学方法给翻译教学产生影响的另一个方面是:如何对待错误。一些语言教师受他们教学方法的影响,把错误视为是孤立的词或短语,而不是把这些学习者的错误放在整个篇章和文化中来看待它们的交际功能。这是因为语法翻译教学法使用翻译练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字、词、句的使用显现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即便一个语法错误对目标语文本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也应被视为严重的错误。而交际性的翻译方法则认为,只要翻译的交际性目的得以实现,就不必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不论语言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必定对翻译教学产生影响。

三、相互借鉴

阅读研究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并非一定要理解每一个词汇和短语后才能理解篇章。同样的,在很多情形下,理解篇章中的每一个语言信息不一定就等于理解篇章。在旧的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应对阅读理解的一种策略是找相关信息和关键词,而忽略对整个篇章的理解。另一种策略就是完全译成母语,然后通过母语理解原文。这两种策略均有缺陷。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会注意到学生经常忽略篇章整体,当遇到生词时,他们立即去查词典,从词典里提供的诸多选项中选出一个含义帮助理解原文。其实,研究表明学生应该明白如果不拘泥于为个别生词或短语而忙于查词典,而是按照正常的思维去理解篇章,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最终理解其含义,并做出起到同样交际功能的译文。学生之所以不能做到这一点,显然是因为受到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影响。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不会有速成的效果,但至少可以期望依照理解过程规律所设计的语言阅读材料会对语言学习者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对学习翻译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语

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之间应积极地借鉴和交流。二语习得领域的最新进展完全有助于在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有益于双方的互动关系。尽管翻译教学对语言教学的影响比不上语言教学对翻译教学的影响,但不能说没有丝毫的影响。翻译和作为语言操练的翻译练习之间的混淆就是这种影响的结果之一。除上述二者之间的相互借鉴,交际性语言教学和阅读性语言教学均有很多成果,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利用。只有相互借鉴才能完善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Kiraly,Donald.Pathways to Translation.Kent: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5.

上一篇:生态环境设计范文 下一篇:自主学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