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时间:2024-02-19 16:59:49

会计专业实习小结

会计专业实习小结篇1

关键词:EXCEL;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针对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结合实践教学成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引入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设计为载体,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如何根据课程职业能力创设好学习情境,决定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主要步骤,确定具体任务明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文以《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这门课程为例,进行设计学习情境。

一、所谓学习情境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建立“学习情境”,一般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学习,教师“教”和学生的“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学生们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为了克服这种被动授受和无法于实际工作结合的弊病,我认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必需的。 到底什么“学习情境”?我认为学习情境就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或者模拟仿真情境中,将知识和技能呈现出来,将“教、学、做、用”真正合成一体,学生以在情境中工作角色去感知去发现问题、并根据老师引导知识,思考解决问题。因而,创设好学习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容易把理论到实践、基础到提高、应用到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应职业能力。

二、学习情境创设要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情境学习的目标在高职教育领域,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工作方法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同时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法律意识。 所以,在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时, 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必须注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养成,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考虑学习情境的可接受性

如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达到知识转变迁移为技能,使学生真正将书本中的理论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营造和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能力。首先要对课程进行实际工作过程分析,提炼出相关职业能力,与教学整合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具体的学习情境。

(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情境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要由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创建在具体工作任务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思考问题,如何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利用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从实际出发自主学习。

三、课程学习情境的创设

《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是会计专业第二学年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财务业务相结合的一门实践性高的课程,是基于企业会计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根据课程专业标准,以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处理实际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的一门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课程, 主要适用于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定位

通过对所在会计专业学生的学生来源及就业方向进行情况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大部分的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通过对企业调查走访和实际情况发现,现阶段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一般不会购买专业财务软件或财务系统,一般都是利用EXCEL进行进行日常管理和财务管理处理。据调查,财务软件和财务系统一般功能齐全,模块众多,适合各种类型及规模的企业使用,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小微企业而言,其功能过多、前期准备、后期维护都有困难。而且,对中小企业来财务软件经济性不高,使用盗版软件又无法保证数据安全。Excel就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简单实用快捷,并内置了各类实用性强的函数,如财务、分析、统计、数学等多种函数,利用企业基础数据还可实现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多种方法和工具,能够为企业提供强有利地信息处理和财经管理决策分析。例如:利用 Excel 处理账表数据、Excel 在资金时间价值分析中的应用、EXCEL在工资管理中应用、EXCEL在会计凭证中应用、EXCEL在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中应用、企业经营指标分析等,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有利支持。所以目前Excel使用的程度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管理中提高效率和降低工、注重成本的必备工具。因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和掌握Excel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中的问题。

2.课程学习领域的情境设计。本课程以一个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进入中小企业进行工作和实习为主线,共设计8个学习情境(见表1)

通过这8个学习情境来组织教学内容,从基础到强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业务到数据分析,讲解Excel基础和真实会计业务中的应用。 这些学习情境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素质情况和具体会计业务工作,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素质测评为例,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给出一个样表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分析表格组成进行制作,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教师进行总结说明并进行演示,讲解知识点目标,学生进行模仿。完成整个学习情境后,教师给出考核文件,学生根据要求利用知识点独立制作完成任务。最终形成一种从“模仿到创造”表格的培养过程。在考核中,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任务,组织学生们进行自评、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查找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从旁协助的教学过程,反复强化练习,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的基本应用技能。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以会计专业专业标准中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标准,对《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课程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由于本门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在实际教学中,以学习就业和实习情境为主线,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步加强,使在学习情境下真正的学习掌握EXCEL在会计岗位中应用的能力,并且教会学生提高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既掌握不断提高的技巧,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解决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婕,姬昂.EXCEL在会计和财务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山凤.利用EXCEL进行财务预测的回归分析[J].办公自动化,2011.

[3]张山风.基于EXCEL的筹资决策分析模型[J].办公自动化,2011.

[4]孟山辉,郭晓刚.浅谈EXCEL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1.

[5]邵亮,等.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会计专业实习小结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就业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170-02

近几年,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使人才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计算机专业作为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学科,需要不断加强该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1 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的输出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我国每年的社会新增岗位需求是有限的,大批量的人才投身社会,对我国社会的就业形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得大学就业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热门话题。相对于以往而言,在经济体制高速发展下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人才输出量有限,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学历和专业等方面。然而,如今人才输出量趋于饱和,社会不仅关注人才的学历,而且同样重视人才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就职业院校而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压力严峻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应该随之而进行调整。计算机专业,目前在社会发展中毅然成为主流专业和学科,社会的发展急需这方面人才的推进。因此,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育基地的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势在必行。

2 策略分析

2.1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下,就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活动而言,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模式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落实,对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有着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能提升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主要是通过将班级学生进行相同人数的划分,将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长来牵头,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落实,实行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督促和帮助的学习氛围,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能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社会对人才的协作能力越来越重视。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通过组件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可以培养团队感和荣誉感。能够加强组员之间的感情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从而防止个人主义的不良意识的养成。在教学中,可以从各方面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落实。例如,在进行《网络安全》的教学时,通过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课前相关知识的收集与汇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邀请每个小组对各自的研究报告和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述,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点评。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捆绑式学习,能够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对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对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实际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际操作有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就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不断加强实践课程的落实,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性和技能性。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建议从两个维度推进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第一,增强校内教学中的课程实践环节。计算机专业的校内教学,主要应该以理论课堂讲解与实际操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对PPT演示软件进行教学时,老师在完成课堂理论知识和相关步骤的讲解后,需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课,在强化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甚至可以将理论讲解直接与实践课进结合,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PPT的制作、插图、播放等功能,并在相应的知识点环节预留一定的操作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步骤紧密结合教学环节,从而加强学生对PPT制作过程的掌握程度。校内实践课后,可以结合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个PPT的制作。通过课堂实践和自我创作,不仅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还能增强操作的熟练程度。第二,组织社会实践,提升职业技能。比如,对于高年级或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学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让学生投身到相关的企业中进行岗位实训。通过实际的社会演练,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的进行提升。于此同时,老师和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调整,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做好有利的保障。

2.3 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并进行相应的引导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学的关键环节。通常进入职业院校后,许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还不明确,甚至不明白该专业的就业趋势和方向。因此,在加强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生对自身就业观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就业观作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的关键基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方面,老师需要向学生分析当前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以及相关的技能需求。通过客观的分析当前的大环境,提高W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并进行合理的提升。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比如,向有创业需求的同学提供一定的技能的引导,并向其推荐一些相关知识的书籍进行学习。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可以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针对不同同学的发展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建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在制定就业计划和确定就业目标之前,教师带来学生到软件开发企业去参观,有利于学生了解就业所需的基本技能,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提高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3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热门学科,对社会经济体制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学,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就业现状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林玲.高职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与就业关系探析[J].信息与电脑,2015(20):164-166.

[2] 于桂芹,李昭霞.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12):152.

[3] 何祥华.探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5):230-231.

会计专业实习小结篇3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隶属于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第三批示范校建设单位。会计专业是学校的一个传统老牌专业,开设于1986年,2008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市级重点专业,2012年确定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虽然学校在会计专业建设中,对会计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但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会计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应立足学校实际,本着服务重庆市经济的转型,重庆市中小企业和供销系统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技能人才。

一、重庆市经贸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变革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缺乏职业特性

学校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从学科派生出来的。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人员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所以从课程设置上看,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课程编排上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际操作训练,课程设置很难满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务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

2.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就业趋向之间存在矛盾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初级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包括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就业,主要从事会计、出纳、收银员、统计等相关工作。而现行的中职学校会计课程大多是依据大中型企业的要求,按照《会计准则》,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大纲编写的,无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实际工作要求,因此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下降。

3.会计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

课程设置只侧重于学科的某一个方面,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应有衔接,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之间、章节之间比例失调。如《税收基础》中没有涉及有关税金分录的编制,财务管理也只是进行有关经济模型的计算,没有跟企业内部的管理结合起来。

4.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未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助理会计师证书考试融合

从业资格证书及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得基础,但是目前学校会计课程设置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有一定的脱节,不能把学生考证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

因此,必须对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适应培养社会所需会计人才的课程体系。

二、新环境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一)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微型企业、供销社行业企业、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会计服务机构,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照小企业会计准则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相关财经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应成立由行业、企业和高校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广泛听取行业、企业财务专家、学生就业对口企业人事主管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的任务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职业所需能力为主线,形成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再将相关知识、技能、素养转化为课程,按照会计岗位职责、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制订课程标准,研发相应岗位教材,形成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以达到教学内容 “实际、实用、实践”的要求,既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三)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三模块三融合”的课程体系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要求,在对会计行业及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提出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三模块三融合”的课程体系的构想。其中“三模块”包括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三融合”是指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

三、未来选择:中职会计专业“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

(一)“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内涵

“三模块”包括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

基本素质模块为公共文化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基础知识,以学生“够用”为度,主要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音乐、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指导、公关礼仪等。该类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适当增加选修课。该模块设置的课程包括:企业登记管理实务指南、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经基本技能、出纳实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资产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权益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损益篇)、成本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纳税实务等。

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学生在学习公共文化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应该多学习一些专业相关的课程,如财务管理基础、经济法基础、审计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市场营销等课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水平,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三融合”是指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建设由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财会人员共同参与开发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就是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建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认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如《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体现了课程教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融合。

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就是制定岗位模块课程标准,开发岗位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模块化教学,开展岗位实训,如《财经基本基本》、《出纳实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资产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权益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损益篇》、《成本会计》《纳税实务》、《审计基础与实务》等课程与会计实务中的出纳岗、财产物资会计、往来会计、销售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报税员、审计员等岗位紧密结合。

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即在每一岗位课程学习中或学习后进行跟岗实践,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环境开展手工岗位实训、会计电算化岗位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沙盘模拟实习、代账公司的真账演练、暑期拜师跟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初中级会计技能人才。

(二)构建“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

“三模块三融合”课程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点:开放性、具体性和激励性。“三模块三融合”课程结构使会计专业课程结构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方向发展,使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

基本素质模块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商务礼仪等课程。

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技能方向课和综合实训课。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资产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权益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损益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法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基本技能等;专业技能课程(企业会计)方向包括出纳实务、成本会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纳税实务、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企业会计)方向包括收银实务、统计学基础、库管员实务、会计从业基础、企业登记管理实务指南、ERP沙盘基础等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包括:企业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课程,

拓展能力模块包括:市场营销、经济法基础、管理学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审计基础等课程。

(三)教学时间安排得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安排

按照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采用理实一体、学训交替方式,增强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专业教学执行计划。教学计划安排的设想是,一年级完成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学习后,二年级进行专业技能模块的课程学习,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学习更多相关的专业课程。三年级主要是学生在企业行业对口专业、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引进的记账公司等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具体教学建议与安排如表2所示。

1.教学时间安排基本要求

(1)本教学时间安排针对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含复习考试和集中实训),假期16周。周学时平均课时为29。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168(3132)。

(2)公共基础课中的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为必修课。学校也可根据需要,开专题讲座(活动)。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30%,累计总学时将近一学年。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能满足第3年参加技能高考需要。

(3)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专业拓展能力课以及综合实训课。

专业技能课学时占总学时的70%,其中顶岗实习(含认识性实习实训、教学实习实训、专业综合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

(4)课程设置中的拓展能力课程教学课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0%,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的连续性。

2.教学建议与安排

基本素质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安排在1、2学期,体育与健康总学时144且前4个学期每周2课时,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办公自动化总学时144且每周4课时,其余公共基础课程每周均为2课时。

专业技能模块及拓展能力模块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教学条件安排在2、3、4、5学期,但基础会计、财经基本技能安排在第1学期。其中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总课时为108,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总课时为180,其余课程课时均为72,第6学期为顶岗实习。

会计专业实习小结篇4

【关键词】 小型企业主办会计;职业能力;工学结合;递进层次;培养模式

近几年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招生数不断增加,笔者及其课题组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小型企业成为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提出小型企业主办会计应当成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黄晓榕,岳方,2008.12)因此,分析小型企业主办会计应具备的能力框架,研究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培养大量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小型企业主办会计是十分重要的。

一、小型企业主办会计能力要求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

(一)小型企业主办会计职业能力要求

1.主要职业岗位及工作任务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小型企业主办会计,而小型企业财务部编制一般为两人,出纳和会计各一人,一名会计不仅需要负责全部会计核算工作(编制凭证、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及成本核算),而且需要负责纳税退税报表、投融资、内部审计和工商年检等工作,因此,要求会计具备独立性、实践性,一专多能等特点。小型企业会计及主办会计的主要职业岗位有:出纳岗位、会计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内部审计岗位;其各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出纳工作任务、会计核算工作及纳税工作任务、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和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见表1)

2.小型企业主办会计应具有的职业核心能力

根据小型企业会计及主办会计的职业岗位及工作任务,小型企业主办会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由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构成。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能力、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的能力、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能力、处理纳税问题和报税实务的能力、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力,成本核算的能力、投资和融资能力、编制财务预算的能力和内部审计能力。

(二)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设置的主要课程及集中实践教学构架

1.设置的主要课程

参照相关的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小型企业会计及主办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导向”设置主要课程,培养小型企业会计及主办会计的职业核心能力。

2.集中实践教学构架(见图1)

二、工学结合、递进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小型企业主办会计的职业能力要求,高职高专会计专业除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外,还必须推行对策性强的、工学结合、递进层次的小型企业主办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才能通过这些课程和集中实践的教与学,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三年不断线,通过职业认知(会计认识性实习)、校内仿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实战(毕业顶岗实习)等递进层次的实践教学,完成从初学会计的学生到合格的会计职业者的培养过程。

第一层次:小型企业主办会计岗位必备的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岗位必备的核心能力培养――时间安排: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

推行学习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教、学、做”相融合的培养模式,达到学生能“做”的目的。

为培养小型企业主办会计职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会计、纳税、财务管理和审计等知识以及相应的操作技能,设置相应的主要课程。但是这些会计相关课程的教学不能是教师讲授理论、学生听课、记笔记的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例如针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纳税申报与纳税会计处理能力,应以学习税法知识和纳税会计知识作为基础,同时结合学习纳税申报及纳税会计处理技能。而纳税申报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不少会计专业毕业生虽然上过《纳税会计实务》课,但到企业仍然不知如何办理纳税,然而在企业实际岗位跟会计人员动手办理几次纳税实务就学会了。说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将“知识”与“动手操作技能”相结合。因此,课程内实训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模式应采取“教师教、学生学、学中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将主办会计的职业技能要求引入教学,各门对应职业技能的课程由教师对相应会计工作必备的理论知识及具体技能的教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训共同组成,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揉合在一起,教师讲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边学边做,通过“做”来实践;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再通过“教”予以解决。“教、学、做”相结合,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达到学生能“做”。

推行工学交替,进行会计认识性实习――时间安排:第二和第三学期

《基础会计》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即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会计认识性实习。学生走近社会,到企业财务部门认识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认识会计原始凭证,了解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实际了解并参与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的办理。了解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这些都是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能很快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

第二层次:小型企业主办会计职业综合能力的初级培养――上岗预备阶段培养

小型企业主办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技术性,必须加强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以达到小型企业主办会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是走上会计岗位预备阶段的重要职业能力培养,是走上会计岗位重要的过渡阶段,是加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实训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

单独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集中操练综合核算技能)

学生在校内具有职业氛围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进行实训,由了解会计岗位规范和技术要求、能够解决会计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企业界实践经验丰富的主办会计、会计师或者校内双师素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师指导、学生做中学”,使用一个企业一个月主要的经济业务模拟资料,学生用直观的原始凭证,独自完成真实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和会计资料整理归档等整套账务处理的全过程的实务操作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系统、全面掌握一个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流程,并且安排学生对手工会计核算内容进行上机操作,以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学生会计综合核算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会计分岗操作演练

学生在学校内设立的模拟财务部及配套相关的模拟银行、税务等部门实训室进行会计各岗位模拟操作演练。学生处于相对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环境(情景)中,轮流在出纳岗位、会计业务核算岗位、纳税申报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内部审计岗位等进行分岗位实训;对来自企业近似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内部审计;到模拟的税务机关报税、到模拟银行办理结算业务等,使学生学会与有关部门联系、处理事务;通过模拟纳税实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纳税登记、纳税申报、纳税检查等各项税收实务的基本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积累实战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向实际会计岗位工作的过渡。

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上岗准备

为了学生毕业后即能上岗,还需安排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与技能培训和证书考试;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省财政部门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基础会计》考试,将认证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校毕业时同时取得会计证,即获得会计从业资格。

第三层次:会计岗位实地培养――上岗实战操练

会计综合职业能力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职业问题的能力,是从事会计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为此,在通过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掌握会计核算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毕业前一学期需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即会计岗位工作实战操练(演练)。学生通过参与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了解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日常财务管理的一般方法;参与实习企业审计工作,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应用于实际会计工作,进一步掌握小型企业会计的各项操作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是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磨合期,通过接触社会实际,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学会寻找就业机会,学会推荐自己;学会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团结协作,在工作中培养诚信品质和良好职业道德,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顶岗适岗。

【参考文献】

[1] 黄晓榕,岳方(兼职教授),陈秀霞,冯兰.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调查综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会计专业实习小结篇5

近几年,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使人才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计算机专业作为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学科,需要不断加强该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1 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的输出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我国每年的社会新增岗位需求是有限的,大批量的人才投身社会,对我国社会的就业形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得大学就业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热门话题。相对于以往而言,在经济体制高速发展下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人才输出量有限,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学历和专业等方面。然而,如今人才输出量趋于饱和,社会不仅关注人才的学历,而且同样重视人才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就职业院校而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压力严峻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应该随之而进行调整。计算机专业,目前在社会发展中毅然成为主流专业和学科,社会的发展急需这方面人才的推进。因此,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育基地的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势在必行。

2 策略分析

2.1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下,就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活动而言,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模式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落实,对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有着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能提升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主要是通过将班级学生进行相同人数的划分,将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长来牵头,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落实,实行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督促和帮助的学习氛围,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能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社会对人才的协作能力越来越重视。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通过组件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可以培养团队感和荣誉感。能够加强组员之间的感情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从而防止个人主义的不良意识的养成。在教学中,可以从各方面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落实。例如,在进行《网络安全》的教学时,通过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课前相关知识的收集与汇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邀请每个小组对各自的研究报告和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述,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点评。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捆绑式学习,能够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对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对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实际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际操作有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就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不断加强实践课程的落实,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性和技能性。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建议从两个维度推进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第一,增强校内教学中的课程实践环节。计算机专业的校内教学,主要应该以理论课堂讲解与实际操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对PPT演示软件进行教学时,老师在完成课堂理论知识和相关步骤的讲解后,需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课,在强化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甚至可以将理论讲解直接与实践课进结合,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PPT的制作、插图、播放等功能,并在相应的知识点环节预留一定的操作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步骤紧密结合教学环节,从而加强学生对PPT制作过程的掌握程度。校内实践课后,可以结合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个PPT的制作。通过课堂实践和自我创作,不仅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还能增强操作的熟练程度。第二,组织社会实践,提升职业技能。比如,对于高年级或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学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让学生投身到相关的企业中进行岗位实训。通过实际的社会演练,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的进行提升。于此同时,老师和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调整,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做好有利的保障。

2.3 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并进行相应的引导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学的关键环节。通常进入职业院校后,许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还不明确,甚至不明白该专业的就业趋势和方向。因此,在加强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生对自身就业观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就业观作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的关键基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方面,老师需要向学生分析当前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以及相关的技能需求。通过客观的分析当前的大环境,提高?W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并进行合理的提升。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比如,向有创业需求的同学提供一定的技能的引导,并向其推荐一些相关知识的书籍进行学习。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可以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针对不同同学的发展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建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在制定就业计划和确定就业目标之前,教师带来学生到软件开发企业去参观,有利于学生了解就业所需的基本技能,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提高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3 结语

会计专业实习小结篇6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4门,共计874个课时,在整个必修课1845课时中占47.37%。从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整个体系“大而全”,贯穿了会计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说,还缺乏深度,实验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3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我们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的、市场需求的财务会计人员,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实习小结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专业 核心能力 课程体系

一、调研组织情况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主要是中小型企业,故市场调查主要是深入了解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看法,尤其是获悉该层次专业的会计人员所需的核心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目的是设置与核心能力对接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真正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技能和就业优势,从而为中小企事业等组织培养理论够用、实务过硬、上手很快的应用型会计技能人才。

1.调查对象的选取。市场调查的对象一部分是学院往届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以了解其就业地区、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等方面情况。另外,选取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会计从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他们都是在职会计,从业年限较长,其中会计工作超过5年以上的人员约占80%,大专及以上的人员占76.8%,担任会计主管和财务经理的较多。所调查的会计人员对高职会计专业的理论与实际应怎样结合,高职院校应怎样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等一系列问题极具发言权。

2.调查方式。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形式采取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毕业生的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4份,收回问卷的有效率为98%。第二部分是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需求情况展开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表形式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7份,收回问卷的有效率为96%。

二、调研结果

1.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会计专业毕业生调研结果显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达90%左右;就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省内,其中省内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占省内就业人数的75.4%;从岗位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出纳(33%)、会计(20%)、成本核算(15%)、电算化会计(13%)、统计(12%)等岗位,其他散布于仓库管理、审计(7%)等岗位。根据以上调研结果,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电算化会计、统计、审计等职业岗位群。

2.会计相关岗位工作过程及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分析。针对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行业企业市场调研结果显示,会计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电算化会计、统计等,相关岗位的分布同会计专业毕业生调查结果是一致的。根据收回的企业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后,相关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见下页表。

三、调查结果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

基于以上分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会计工作流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平台,根据会计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工作领域―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分析转换,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了以能力本位、以技能核心的领域化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三个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专业基础领域和专业核心领域两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的总体设置上,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重点体现职业素质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突出培养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具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如下图所示:

(作者均为研究生、讲师)

参考文献

[1] 罗平实.会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武汉:财会通讯,2011(2).

[2] 王钰慧.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J].石家庄: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3] 王红珠.高职会计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哈尔滨: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会计专业实习小结篇8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实施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做中学、学中做,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意义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实施工作过程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一年来,笔者学校在2012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过程

2011年11月,学校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会,随后开展了企业调研及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归纳出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8个学习领域,编制了相应的课程标准,2012年8月,完成了其中4个学习领域学习工作页的编写,为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做法如下。

1.建设一体化教室

为了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学校投入20多万元建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建筑面积80多平方米,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重点建设的专业实训室之一,一体化教室可同时容纳40人(分组)开展实训教学,划分为小组教学区、小组讨论区、工作区、信息检索区等区域。

2.多途径培养造就双师型教师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2012年8月至9月,利用暑假期间,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际工作任务,跟企业实践专家共同完成工作项目,参与项目管理。同时,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讲座,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技能水平与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模拟公司化管理,以技术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

把班级课堂管理模拟公司运行,任课教师任公司技术部经理,下设若干技术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带领5至6名同学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为了有利于合作及共同进步,在技术小组内安排有1至2名技术骨干,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指导2至3名后进的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4.以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实现学生学习即工作的目标

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学习工作页,作为企业兼职教师走进课堂,从而实现工作任务紧贴企业工作实际、管理和要求按企业标准实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

动力。

5.善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对自己在任务中所起的作用,作出的贡献给出自我评价,实现自我肯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对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及合作沟通能力等,小组内给予小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不但要关注自身技能的提高,还要关注团队间协作能力的提高。教师作为课堂的宏观管理调控者,根据工作任务综合评价小组完成工作的情况,并要善于观察小组内成员活动的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意见。

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随着技工学校招生面的扩大,学生入学后水平参差不齐,使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差异较大,出现个别学生吃不饱,多数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厌学现象严重。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实施,能使每一课题都能按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任务中掌握技能,在小组团队合作中学会交流沟通,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的技能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作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教师,要求既要能完成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 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为此,教师要深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真正参与完成工作任务,向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请教,经过在企业的实际工作锻炼,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学习掌握新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调控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不断地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上一篇:卫生院对口帮扶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广告设计与制作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