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8 15:24:38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篇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挥全镇教职工的首创精神,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完善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考核范围及形式

(一)考核范围:镇属各学校(幼儿园)及全体教职工。

(二)考核形式:每学年进行一次,原则上在教师节兑现考核奖励。

三、奖惩办法

(一)镇属各学校(幼儿园)及全体教职工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配合各村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和创卫工作,在教育工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劝导评比工作中全力推进,镇政府对社会管理和教育管理创新的先进个人特别是班主任奖励10名(500元/人),考核由镇创新办同学校共同考核评比。

(二)关心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积极做好贫困学生帮扶和学困生转化工作,严禁排挤学困生,严格控辍保学,四率(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毕业率)指标必须达标,否则,实行一票否决。学校要建立健全关心弱势群体,落实学雷锋活动和思想道德纲要,关爱留守儿童的制度和措施。镇政府每年对关心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的先进个人10名进行奖励(500元/人),考核由镇城区办同学校共同考核评比。

(三)学校(园)和全体教职工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凡违背教育规律办事,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实行一票否决。

(四)凡是受到黄牌警告或通报批评的学校或班级、学校负责人、科任教师不得参与以上各项奖励表彰。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工作失误校长不得参与评奖。

(五)对教职工的奖励

1、毕业班教师奖

小学毕业“双优”生奖:凡是在镇中心校及下属学校学习满二年的“双优”小学毕业生,只奖励毕业班语文、数学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共300元/名(不含其他教师和领导)。

2、非毕业班教师奖

对教育质量好的非毕业班一线教师进行奖励,评比24名每人每学年奖600元,评比办法由学校结合上下期统考成绩及全区的名次情况进行制定(可设为一、二、三等奖,也可分期评比核算。)

3、教师节表彰:镇政府除前面评比奖励的先进个人或班主任外,还对3名“民办教育先进个人”、1名“先进退休教师”进行200元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上三类表彰原则上同一教师不重复,特别优秀的可例外。

(六)对学领导班子的考核奖励

区政府对镇政府的年终督政目标考核若进入前二名,镇对中心校奖6000元(其中校长按不低于30%计奖)。

四、其它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篇2

色河铺镇九年制学校

关于印发色河铺镇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的通知

各学校:

《色河铺镇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办法》已经九年制学校校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色河铺镇九年制学校

2020年9月16日

色河铺镇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办法

为了切实加强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竞争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全镇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政策文件和《山阳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奖惩办法修订意见》、(山阳县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细则100条)以及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镇情实际,特制定《色河铺镇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办法》(以下简称《奖惩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稳定学生在校巩固率,加快推进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能动性、积极性,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奖惩办法》以激励为主,惩戒为辅,促进全镇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考核方式

(一)考核依据

1、九年级以中考成绩和完成职教招生任务数为依据。

2、七、八年级以县质量检测成绩为依据。

3、小学以每学期参加县上及镇质量检测的成绩为依据。

4、每学年度小学检测年级县镇不重复,确保每个年级在学年度都受到公平公正的检测。

(二)考核科目

一、二语文、数学2科;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语数英之外的学科)4科;初中以县上检测的科目为准。

(三)计算办法

1、小学全镇质量检测的成绩:单科成绩=巩固率(10%)人均分(50%)+优秀率(20%)+前50名人数(20%)。

2、小学、初中参加县上质量检测的按县上计算办法计算成绩。

3、参评学生数以秋季入学班级学生数为准。

三、奖励标准

(一)九年级质量奖:

1、先进集体管理奖与目标任务奖,奖励到人。

先进集体管理奖:九年级综合考评居全县前8名予以奖励。第一名奖励6000元,第二、三名奖励4000元,第四、五名奖励2000元,第六、七、八名奖励学校1000元。

2、目标任务奖:①完成统招县中及商中的任务指标为:定向名额指标的50%。②完成教体局分配的定向名额指标以外,上县中及者商中目标任务,奖励年级组10000元,每超1名且完成县上三项指标任务的加奖500元。③定向名额指标是指教体局分配到九年制学校中考(上县中)的定向指标数。(4)凡是单科成绩排名低于全县参考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后的,不得参与分配奖金,所占奖金由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分配。

奖励人员范围及比例:奖励给学校校长(35%)、分管教学的副校长(10%)、教导主任(10%)、年级组长(5%)、包级领导(10%)、班主任〈(30%)按照秋季入学班级为准,奖金=30%总数/上线学生数*本班上线个数〉。    

3、学科奖,奖励给学科教师。九年级单科成绩居全县前10名的教师予以奖励。第1-3名的学科教师奖励1000元,第4-6名的学科教师奖励800元,第7-10名的学科教师奖励500元。(体育、理化试验按此标准减半奖励)

4、职教招生任务奖,奖励给班主任及参与招生人员,学校自行制定办法。全年累计完成职教招生任务数,每生奖励100元。

(二)七、八年级质量奖:

1、先进集体管理奖,奖励到人。

①七、八年级综合考评位居全县前8名予以奖励。第一名奖励学校2000元,第二、三、四奖励学校1000元,第五、六、七、八名奖励学校500元。

②凡是单科成绩排名低于全县参考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后的,不得参与分配奖金,所占奖金由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分配。

奖励人员范围及比例:奖励给学校校长(35%)、分管教学的副校长(10%)、教导主任(10%)、年级组长(5%)、包级领导(10%)、班主任〈(30%)按照秋季入学班级为准,奖金=30%总数/本校前50名学生数*本班前50名学生数〉。 

2、学科奖,奖励给学科教师。七八年级单科考评位居全县前10名的学科教师予以奖励。第1-3名的学科教师奖励1000元,第4-6名的学科教师奖励800元,第7-10名的学科教师奖励500元。(体育、安全、书法等学科如有参考,按此标准减半奖励)

(三)小学质量奖:

1、全县统考:

(1)先进集体管理奖,奖励到人。

奖励标准:

在第一组(校本部)综合考评中位居全县前10名的学校予以奖励,第一至三名的奖励1500元,第四至六名奖励800元,第七至十名奖励600元。

在第二组(完小、教学点)综合考评中位居全县前20名的学校予以奖励,第一至五名的奖励2000元,第六至十名奖励1000元,第十一至二十名奖励500元。

奖励人员范围及比例:

①(校本部)奖励给学校校长(35%)、分管教学的副校长(10%)、教导主任(10%)、年级组长(5%)、包级领导(10%)、班主任〈(30%)按照秋季入学班级为准,奖金=30%总数/本校前50名学生数*本班前50名学生数〉。 

②(完全小学)奖励给学校校长(35%)、教导主任(或教导负责人)(20%)、班主任(45%)。

③(教学点)奖励给教学点负责人及班主任各(50%)。

凡是单科成绩排名低于全县参考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后的,不得参与分配奖金,所占奖金由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分配。

(2)单科奖:

①县统考奖:对单科考评名列全县第一组前10名(校本部)、第二组(完小、教学点)前20名的学科教师予以奖励。第一组位居全县第1名学科教师奖励1000元,第2-3名的奖励800元,第4-6名的奖励6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此标准减半奖励)

第二组位居全县第1-3名学科教师奖励1000元,第4-9名的奖励800元,第10-15名的奖励6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此标准减半奖励)

2、全镇统考

(1)先进集体管理奖,奖励到人。奖励人员范围及比例同县统考一样。

奖励标准:镇质量检测总评第一名的奖励学校1000元,第二名奖励学校800元。

镇内如若有平行班级,即增加1个参评单位,任同一科目的按照1个科目计算,2人同任同一科目的分开计算,班主任奖励分开计算。

(2)镇统考奖:

镇内检测考评前两名的学科教师予以奖励。镇内质量检测位居第一名的学科教师奖励800元,位居第二名的学科教师奖励5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分值比例奖励)

(四)设立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奖,全镇每学年评选若干名。优秀班主任每名奖励300元,优秀教师奖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每名奖励300元。

(五)包校人员教学质量管理奖:凡在县、镇质量检测总评受到表彰奖励的学校(或者全镇综合质量评比第一名),奖励包校人员奖励500元。(教学点不参与学校总评)

四、处罚办法

县级质量检测处罚:

1、 学校总评:

第一组年级总评位居全县后6名的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或年级包级领导)、教导主任、包校人员分别处罚300元。

第二组年级总评位居全县后15名的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或年级包级领导)、教导主任、包校人员分别处罚300元。

2、 单科成绩;

第一组罚后6名:倒数第一处罚500元,倒数第二、三名处罚300元,倒数第四、五、六名的处罚200元(体育、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此标准减半)

第二组罚后15名:倒数第一名至倒数第三名处罚500元,倒数第四至倒数第九处罚300元,倒数第十至倒数第十五名处罚2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此标准减半)。

镇质量检测处罚:

凡在镇上组织的小学质量检测中倒数后两名的教师予以处罚,倒数第一名的科任教师处罚300元,倒数第二名的科任教师处罚200元(思品、科学、安全、书法按分值比例处罚)。若镇内受罚学科的分值处在全镇平均分值5分之内的免于处罚。

学校总评位居倒数第一名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包校人员分别处罚200元。若学校总评分值处于全镇平均分值10分之内的可以免于处罚。

凡在县镇受到处罚的教师当年不得评优树模,不得评职晋级。凡在县镇受到处罚的管理人员权衡全校整体位次,超过1/3(含1/3)不得评优树模,不得评职晋级。当年凡在县、镇组织的质量检测中受到两次或两科以上处罚的教师,根据总体影响程度,原则上予以调整到相对偏远学校工作。凡总评处于全县处罚位次和全镇总评倒数第一的完全小学校长和分管教学人员调整到边远学校;连续两年总评处于全县处罚位次和全镇总评倒数第一的完全小学校长和分管教学人员免去职务。若学校总评分值处于全镇平均分值10分之内的可以免于处罚。

五、附则

1、全镇小学质量检测的核算办法。

单科成绩=单科成绩=巩固率(10%)人均分(50%)+优秀率(20%)+前50名人数(20%)。

学校总评=镇质量检测各年级各科目得分之和。

2、各学校严格按照《山阳县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校长、副校长、中层要带足节次。

3、在质量检测时,必须让所有学生参加检测。

4、按照县上文件规定,全镇设立专项“教育质量奖励基金”,每年从学校经费提取5%纳入基金管理(所罚资金一并纳入基金管理)用于全镇教育教学质量奖励。

5、原《色河铺镇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办法》(色九校【2017】19号文件同时废止。

本办法自2020年9月16日起执行。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篇3

一、非毕业班教学质量奖

非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参照学期末全县统一检测考试评比文件,评比以合格率(或均分)为主要依据,均分和优秀率为参数,确定各科成绩位次,设立位次奖。位次奖分为三个区间,体现奖励区别,即倒数第4名至倒数第9名每个位次奖励20元;倒数第10名至倒数第14名每个位次奖励30元;倒数第15名至顺数第1名每个位次奖励50元;。全县评比前三名发特别奖励300元、200元、100元。(毕业班每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教学质量奖励发放参照本办法,代两门以上课程的成绩按平均名次计算)

二、毕业班教学质量奖

1、奖项设置:毕业班升学考试质量奖设完成任务指标奖、单科位次奖、学生个人总成绩奖及单科成绩奖四个奖项,单科成绩位居全县倒数一、二名的代课教师不享受奖励。

2、奖励原则:学校每年度结合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根据毕业班实际下达给各班升学任务指标,以完成重点高中的情况为主设立奖励金额,完成普通高中、高职中任务指标奖,依照学校财力酌情予以奖励。具体金额以校委会会议形式讨论确定。完成或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升学任务指标所得奖励,以教学班为单位予以分配,分配以单科成绩的位次体现奖优罚劣的宗旨。

3、奖励办法:

(1)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指标的班级发给奖金500元,该班班主任发给责任奖100元。

(2)超额完成任务指标的班级在500元奖金的基础上设立追加奖金。每超额完成一名重点高中指标追加奖励400元,该班班主任追加奖励50元。

(3)升学考试单科成绩位居全县倒数第4名至倒数第9名每个位次奖励50元,位居全县倒数第10名至倒数第14名每个位次奖励100元,位居全县倒数第15名至顺数第1名每个位次奖励150元,位居全县前三名发特别奖每位次奖励500元。

(4)__中学特长班若给学校下达招生计划,学校仍然给体育教师及相应班级划定预算升学任务指标,奖励不受完成任务与否的限制,初录1名,发给辅导教师奖金20元,正式录取1名,则划归相应班级的目标任务之列。辅导教师获奖200元。

(5)学生单科成绩位居全县前5名(含5名),每出现1名奖相应代课教师100元。学生个人总分位居全县应试学生前100名(含100名),每出现1名奖100元。此项奖金划归该生所在班级奖金总额之中予以分配。

(6)各班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将应收的费用给学校结清的班级奖班主任100元。

三、学科竞赛奖

1、校级参赛教师获得三等奖奖励30元,二等奖奖励40元,一等奖奖励50元。

2、辅导学生参加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学科竞赛,获县三等奖,奖励指导教师每人次100元,获县二等奖,奖励指导教师每人次150元,获县一等奖,奖励指导教师每人次200元。

3、辅导学生参加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学科竞赛,获市三等奖,奖励指导教师每人次300元,获市二等奖,奖励指导教师每人次400元,获市一等奖,奖励指导教师每人次500元。

4、教师本人参加县级以上举办的各项竞赛,获得县优秀奖奖励50元,县三等奖奖励100元,二等奖奖励200元,一等奖奖励400元;获市级优秀奖奖励200元,市三等奖奖励400元,二等奖奖励600元,一等奖奖励800元;省级竞赛获得名次按市级翻倍。

5、寄作品参加比赛得奖的(如征文、小论文、美术作品等),获得三等奖奖励50元,二等奖奖励100元,一等奖奖励150元,市级获得名次按县级翻倍,省级类推。

6、县级组织的体育比赛获奖由行政会另行讨论予以奖励。

四、非教学人员责任奖

根据承担工作的完成情况,由学生代表、全体教师和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评定为“优(90分以上)、良(75—89分)、中(60—74分)、差(0—59分)”予以奖励,奖额由学校行政会议决定。综合评定为“差”则不予以奖励,“中”按总奖额1/3予以奖励,“良”按总奖额的2/3予以奖励,“优”按总奖额全部予以奖励。

五、奖励说明:

1、教学质量奖非毕业班一学期兑现一次,毕业班一年度满及时兑现。(即每学期(年)通报材料下达之后兑现)。

2、奖励依据限定为教体局或教研室下发的成绩通报表。

3、具体奖金分配方案依单科成绩位次先后拉开档次,由教务处拟订,学校审核方可发放。

4、一门学科教学工作由几名教师承担,则按所代班级学生的应试成绩重新归类核算合

格率、均分,体现区别,兑现相应奖金。5、竞赛奖每学期学校按文件或证件兑现一次。

6、本奖励办法试行一年。若上级评比精神变动;学校实际及学情实际的变化;招生制度及计划的调整,本制度将做相应的修改。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篇4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目的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从总量里拿出30%来由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进行二次分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搞活分配,探索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操作规范的教职工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积极性。这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应该坚持的原则

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目的是实现激励目标。根据期望理论,结合公平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教师除了关注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外,更关注的是分配的政策是否透明,分配过程是否民主,分配的程序是否规范,分配结果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因此,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过程要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的原则,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同时还要以德为先,注重实绩,要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构成

1.农村教师岗位补贴

农村教师岗位补贴是国家硬性规定,主要向农村倾斜。有的地方采取在基础性绩效工资部分进行倾斜,有的地方采取在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进行倾斜。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应该根据农村学校边远程度以及自然环境、工作条件等艰苦程度,设立不同的补贴标准,向条件最为艰苦的农村学校倾斜才能够体现分配的公平性。

2.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绩效工资由主管部门根据对校长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对校长的监督管理,也有利于合理确定校长的绩效工资水平。校长不再参与学校内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从而为校长在校内分配中保持客观公正创造了条件。但是,对于校长和教师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不同学校校长之间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笔者认为,校长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原则上不超过县(区)教职工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5倍。同时,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要充分结合校长绩效考核结果、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提升等因素,不搞平均主义。对办学规模大、办学成效突出、办学质量好或提升快的学校,经评估和考核后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可以适当增加。

3.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

(1)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核定和拨付。奖励性绩效工资要分配到学校,除了要扣除校长奖励性津贴和农村教师补贴外,还要按一定的方式核拨给学校才可以分配。从政策上来讲,核拨给学校的方式国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意味着可以按学校人均方式拨付,也可以考虑学校办学提升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等级拨付。按人均拨付操作简单,但是对于优质学校来讲,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压力没有得到体现。按等级拨付,要在对学校进行考评基础上才可以拨付,操作上稍微复杂,但是学校之间形成竞争,有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目前应该采取按人均方式拨付,待时机成熟后,逐步过渡到按等级拨付方式。主要原因是绩效工资制度是刚刚实施,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没有适应,按人均拨付有利于保障同一县区教师工资水平大体相当,给教师的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2)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项目的设立和分配。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可以设立基本课时(工作量)津贴、超课时(工作量)津贴、班主任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岗位工作质量奖励等项目。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其他项目。基本课时(工作量)津贴总量按不高于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50%确定,其他项目资金分配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确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避免教师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同时保障学校调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自由度,有利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奖项。

(3)关于教师周工作量。关于教师周工作量,目前国家也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是,从学校分配来讲,如果没有确定教师周工作量标准,学校很难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笔者认为,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学校实际,研究出台一个参考标准,同时给出的标准不是一个固定数,而是一个合理的幅度,学校可以根据自己教师配备情况进行选择确定,既给予了学校教师周工作量的参考也给学校一定的自,有效解决了因教师工作量引起的矛盾。

(4)关于学校中层和领导。学校中层和领导的绩效工资问题是绩效工资主要矛盾纠结点所在。教师对绩效工资的不满原因主要体现在学校设置的中层以上领导人数过多,绩效工资分配中领导拿得多,一般老师拿得少,出现不公平现象。广大教师基本认同校长副校长、中层、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应依次减少的分配体系,但是他们之间的差距要合理,不能过大。笔者认为,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原则,规定学校领导、学校工会、学校中层干部等管理岗位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设置。中层以上管理岗位折算成基本课时(工作量)津贴或教职工校内兼职岗位津贴略高于满工作量的班主任津贴。

4.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程序要求

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程序要求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核心环节,应全面统筹和规定。主要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负责人和落实领导小组。学校要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包括教职工代表在内的奖励绩效工资分配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有关工作。二是学校制定的分配办法的生效规定。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审议并通过,要求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率应不低于与会代表数的80%,并在本校公开。三是分配要公开。各单位根据分配办法确定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后要在本单位公示1周,接受学校教职工的监督。四是要上报备案。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并报同级人事、财政行政部门备案方可实施。

5.共性问题的处理

绩效工资是首次实施,没有经验,且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实施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应该从全市层面进行统筹,有些问题应该由学校通过教代会来确定。笔者认为,人社、财政、教育、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就绩效工资实施过程遇到的教师考核不合格、旷工、长期病休、带薪培训、产假等有关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提出统一的处理意见。笔者认为,考核不合格和长期病休不应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带薪培训和产假按规定可以按人均工作量计算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旷工可以适当减少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情节严重者按国家事业单位有关人事制度规定给予处分。

四、构建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基于期望理论,结合公平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构建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体系,保障分配过程民主,分配程序规范,分配结果公平、公正、公开是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关键。根据上述绩效工资的构成分析,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 杨挺.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审视:人力资本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0(7).

[2] 何凤秋.实现公平分配目标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劳动保障世界,2010(11).

[3] 赵德成.绩效工资如何设计才能有效激励教师.中国教育学刊,2010(6).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篇5

一、实施时间和范围

义务教育学校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人员范围为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正式工作人员。县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参照执行。

二、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

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我县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我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由县人事、财政部门确定。今后,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我县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而调整,一般每年核定一次。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

1、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基础性绩效工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岗位津贴、班主任津贴等项目。具体发放项目和标准由县人事、财政和教育部门确定,一般按月发放。

岗位津贴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分别设置,并按照各类岗位层次分别确定其岗位津贴标准。工作人员岗位(职务)发生变动时,岗位津贴从岗位(职务)发生变动的下月起执行相应的标准。

班主任津贴根据我县津贴补贴水平、工作量、班额大小等因素核定具体的标准。班主任津贴每学年享受10个月,由各学校根据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进行发放,一般每学期核定一次。

2、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分配方式和方法,合理拉开差距。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学校在制定分配办法时可设考勤津贴、超课时(工作量)津贴、超时工作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各项目及标准由学校根据本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确定并报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学校对每次绩效考核的情况以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结果,要定期进行公示,确保教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校长的基础性绩效工资纳入本校基础性绩效工资统一发放;校长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校长的绩效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

四、相关政策

(一)对农村条件艰苦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继续给予适当倾斜。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同时,继续执行《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发放管理办法》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县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实施方案的批复》精神,给予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

(二)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与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项目归并,不再分设,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津贴补贴以及福利待遇,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津贴、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和烤火费、降温费等予以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三)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离休人员按原办法发放。退休人员(含在社保局领取养老金的人员)的生活补贴,由县人事、财政部门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五、相关部门职责

为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的顺利实施,对相关部门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如下:县人事部门负责起草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的组织协调,以及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审核。县财政部门负责对绩效工资经费的筹措和拨付;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对学校财务管理进行规范、督促和检查,明确学校绩效工资实行专款专用、分账目核算;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县教育部门负责在县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各学校人员结构情况,具体核定各学校绩效工资总量;配合县人事、财政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各种津贴补贴进行清查、清理以及对津贴补贴项目的保留、归并和取消,科学合理地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具体项目及标准;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指导各学校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按岗位实行分类考核;在县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统筹确定校长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制定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对校长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校长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核准各学校制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和发放办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衔接,确保环环相扣、操作到位。各学校要密切配合,大力理解和支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二)加强督查指导。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过程中,县人事、财政、教育部门要跟踪督查指导。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处理。对不按规定程序和办法发放绩效工资,以及在绩效工资外擅自发放津贴补贴的学校,要严肃查处。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建立科学规范的劳绩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努力推进我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分配差距,重点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工作付出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

(二)坚持“科学合理”原则。统筹兼顾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关系,科学安排,建构符合我校实际的分配激励机制。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

(四)坚持“尊重规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原则。

三、实施对象

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四、发放形式

旗财政划定的奖励绩效工资总额,由学校考评核算报表,经教体局审核签章后,报财政划入个人工资卡。

五、考核内容及办法

工资总额为教师每月绩效工资总额,每月按实际工作日天数计算。

(一)考勤。

1.各种病事假等扣款按扎教体字【2020】17号文件及《工农学校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执行。

2.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扣款

(1)因公出差、学习或自身学历提高的考试、职称考试等。

(2)国家规定的婚假、丧假、产假等。

(二)奖励内容及标准

教师考勤扣款,分块(小学前勤、后勤、幼儿园三块)作为教师因未出勤而引起的代课、代工奖励。其标准:小学前勤以年度考勤扣款多少来确定,在绩效工资中平均发放给代课教师;后勤及幼儿园扣款在绩效工资中发放给代课、代工教师。未发生代课或代工的扣款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发放给超出工作量的领导和教师。

(三)对于以下情形之一者,奖励性绩效工资另行核定。

1.年末考核不合格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2.教师综合考评不合格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3.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禁行性规定》的,违反国家法律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严重损害学生利益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4.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事故或严重社会影响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5.无充分理由拒不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或敷衍拖拉影响学校整体工作造成较坏影响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6.长期病、事假,经教体局批准者,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四)考核程序及要求。

1.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评优同步进行。

2.教师综合考评结果、考核等次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结果在校内公示,公示期为七天。

3.对公示无异议,按绩效工资方案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并报教体局备案。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篇7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奖励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让人信任的榜样,对受奖者是一次鼓励,对未受奖者也是一次鼓舞和鞭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在衡量一个学生能否受奖或受奖等级时,主要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学习态度、对集体贡献这三个方面,由此形成实绩标准和情意标准两类考核标准。实绩标准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要求,检查其对集体贡献大小,学习所取得成绩的高低从物化到量化,来决定他们能否得奖或得何等奖励的重要标准。情意标准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情意标准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三方面,还包括学生在学习、工作、劳动中的成绩和表现以及热情的态度。考核标准要做到有量化分析。力求准确使人信任。实绩考核和情意考核二者即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来说,学习态度好,成绩优秀,遵守学校纪律,工作积极,对集体贡献大,成果就显著,但这不能绝对化,不可忽视有些因本身起点、素质和客观环境差的同学,尽管经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但其效果并不显著,对这样的学生同样应给予鼓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制定科学的奖励标准:第一,奖励标准的制定要有较高的标准价值和适合学生的特点要求,使学生理解达到标准有何重要价值,而且制定的标准要求不能过高。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目标,反而会失去奖励的信誉。

第二,奖励标准的制定,必须是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商定,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办事有方,保证标准的实现。

第三,奖励标准必须明确、具体,能为学生完全接受,标准要确定具体的量化和指标,尽量能用某种形式进行测定。

第四,奖励标准一经制定,要维护它的威信,保持它的相对稳定性,如确需修改,必须在奖励兑现后,再共同商议修改完善。

第五,在奖励中做到受奖励的学生满意信服,真正达到先进促后进,比学赶帮,形成良好班风。奖励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二种,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2奖励时机的把握

奖励时机的掌握很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奖励的效应,根据时间上的快慢差异,奖励可分为及时奖励和延时奖励。及时奖励,在人们的良好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奖励,奖励与行为之间的时差不大,优点是能够及时肯定成绩,起到勉励作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动力定型,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延时奖励,在学生良好行为出现后,相隔一段时间再给予奖励,延时奖励对于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竞争,特别是鼓励暂时落后者超前是有好处的。奖励如同催化剂,何时用,何时不用,何时及时奖励何时用延时奖励,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及时奖励也不是遇事都及时奖,延时奖励也不能理解为无限时延缓下去。要及时抓住有利的奖励时机,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这种行为的评价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数量标准,是要在经过一学期观察综合评比的基础上,挑选出优胜者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在时间上相隔较长,所以不能采取及时奖励的办法,属于延时奖励。如:学校开展田径运动会,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为班集体争光的良好行为,班干部决定用班费买一些饮品纪念品奖励每位参赛的同学,以资鼓励,并代表全班师生感谢他为集体出力。这属于物质奖励,方式为及时的,使参赛的学生把奖励和师生们的期望化作动力,更努力地去拼搏。如奖励方式采用延时奖励的话,那效果是不理想的。奖励要特别重视一次性奖励的效果,一次性奖励是没有具体时间的规定,优点是能及时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起到表扬奖励一人,促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3奖励分明,奖惩结合

奖罚分明,靠纪律约束人,靠制度管理人,靠机制激励人。奖励与惩处是矛盾的,两者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奖励和惩处又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奖励而没有处罚就不能对不良行为予以教育,只有处罚而没有奖励也不能鼓舞学生的正气,所以两者必须兼顾,相辅相成。奖励和处罚必须要分明,该奖励的一定要奖励,该处罚就一定要处罚,处罚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处罚一个,教育警醒一片,即有奖励条例和办法,也必须有系统的处罚条例和办法。我们的班级管理一日百分考核,对住校生有具体的奖罚规定,宿舍考核分高就给予流动红旗,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给予教育和帮助,如果教育无效给予纪律处分,并通报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处罚学生应做到公平、公正、充满爱心,过分了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及怨恨的心理,自暴自弃,不求进步,尽量避免造成学生与教师的敌对状态。处罚要严格,但要重在教育,多看到学生长处、优点,多鼓励,找他们的闪光点,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奖励与处罚一般来说,奖励积极因素应比较多些。因此我们做老师的教育着眼点应放在奖励上,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多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奖励和处罚统一起来,成为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原则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61-03

江苏省在2009和2010年对全省范围内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了绩效工资。高职院校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江苏省规定从2010年起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后教职员工收入主要由基础性绩效工资收入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组成。基础性绩效工资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特点、物价水平、工作年限、岗位职责等因素统一核定,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则由各高校依据教师的工作量、实际贡献程度等因素自主分配。因此,奖励性绩效工资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工资中灵活的部分,能否从实现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角度设计和建立一套符合政策要求,适应高职教育办学特点,体现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实绩和贡献的奖励性绩效津贴分配方案,是摆在各高职院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的原则与现状

笔者收集了淮安市A、B、C、D和徐州市E等5所高职院校的《奖励性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这5所学校既有国家首批示范校、国家骨干校,也有省级示范校,比较具有代表性。

在公开、公平、公正方面,5所高职院校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能够发扬民主,在方案制定、制度出台等环节广泛征求各级教职工意见,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有效地实现绩效工资方案透明化。

在优绩优酬方面,有两所学校在方案中清晰指出,其他3所高职院校一提而过,且无明确的考核办法。在相同系列相同级别教师中,工资收入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其要求与传统的多劳多得原则并不等同,应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例如,教师的教学工作奖励性绩效不仅有超课时因素,而且更要考虑授课质量。

在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方面,有4所高职院校明确指出要向1线教科研业务骨干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倾斜,另外一所未明确提出。但5所高职院校均未明确界定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的职能定位。

在统筹兼顾方面,5所高职院校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均有体现,一致认为应该分类、分级设定岗位基本职责与津贴标准,依据岗位设置的类别、聘用管理的职级以及岗位性质、任务与责任的大小,综合各高职院校现有津贴分配制度,在考虑适度向一线教学人员倾斜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平稳过渡。

在多要素评价相结合原则方面,5所高职院校认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体系的设计要结合职务、能力、责任和业绩等多个薪酬因素,尽可能全面科学地评价教职员工。

在利益共享方面,各高职院校认为要依据上级绩效工资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综合学校事业发展与实际财力,优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顶层设计,保障教职员工收入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增长,同时奖励性绩效可以实行二级管理分配体系,降低管理重心,激发院系部办学活力,真正实现利益共享。

二、当前高职院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中的存在问题

从当前各高职院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的现状来看,各高职院校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都能充分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强化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科学、有效的绩效观尚未全面确立

目前,相关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对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普遍存在三种认识:第一种认为可以增加收入,实施绩效工资以后有利于跨越不同岗位教师间的收入鸿沟;第二种为多劳多得,认为自己所获取的绩效和自己的教学量、科研工作量等正相关;第三种认为与自己的岗位职责有关,在什么样的岗位就获取什么样的绩效。这三种观点都不全面,各有利弊,这主要是因为教职员工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观,对奖励性绩效还是很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体系。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必要在教职员工中广泛宣传,凝聚共识,树立正确的绩效观。

(二)绩效考核的顶层设计及实施体系不够完善

绩效考核体系的制定是实行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环节,没有考核就没有绩效。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还处于探索之中,一边实行一边修订。不少高职院校的考核办法过于简单,不够科学,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考核体系,顶层架构缺乏有效考核的着力点。例如考核主体不明确,分类考核不清晰,考核指标过于追求多而全等。另外,教职员工劳动成果在短时期内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也不能简单将课时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等指标量化,这容易导致走向极端,不注重教学。

(三)绩效工资总量及其中可调配部分受瓶颈限制

相关主管部门确定“托底、稳中、控高”的指导方针,分类别设置托底线和控高线,对收入较高的单位实施有效调节,并力求各单位年人均绩效工资水平不低于托底线。根据江苏省制定的基准线测算,当前职务职称较高的教师工资上涨幅度较低,部分院校可能还会出现倒扣现象。在生活成本不断走高的背景下,降低教师的收入不利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江苏省不少高职院校原岗位津贴总量高于现行的绩效工资总量,在某种程度上此现象影响各高职院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

分配制度不仅要激发工作效率,而且要体现社会公平。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规范各种津补贴的发放,缩小教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方面是收入分配应体现“同工同酬”“同质同酬”,力求打破身份、资历等限制。但不少高职院校在实际分配中往往没有体现这一点,如出现“双肩挑”教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明显高于年轻教职工数倍的现象。另外还会出现不同部门,尤其是行政部门和各院系之间收入差距不合理的现象,同样是中层正职,在院系的年收入有可能高于行政部门数倍。

三、对改进高职院校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建议

构建科学合理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不仅能够搞活内部分配,激发活力,有效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于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内涵发展以及提高办学实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从现实出发,这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对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建构服务中心任务的奖励性绩效分配机制

高职院校发展有其核心目标和中心任务,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要为中心任务的实现服务,就要创造条件,讲求策略,切实地去实现中心目标。构建高职院校奖励性绩效分配机制需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二)确立符合事业发展要求、职责明晰的岗位体系

高职院校的总体绩效是通过教职工完成岗位设定的目标情况来体现,其核定的基础是岗位设置、工作评价和工作分析等。岗位设置要以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为要旨,以精简高效为原则科学设置。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岗位说明书、岗位规范,拟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在工作评价的基础上,界定不同的岗位职级,以量化和定性要求相结合的方式为实施绩效工资分配奠定基础;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要清晰界定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岗位设置完成后,学校要以择优聘任、公开竞争的方法,为各岗位选配最适宜人选,努力做到“事得其人,人得其事,人事相宜”,以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能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三)完善多元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模式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知识密集型单位,受考核周期长、部分指标不易量化、参与评价人员较多等方面影响,难以确定精确、量化的考核指标和方法。[1]高职院校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不仅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战略,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态度,合理确定考核目标,而且需要在充分了解教职工构成特点的基础上,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做到量、质兼顾,突出实绩,并有效涵盖教职工工作内容。建立健全考核结果反馈、监督机制,防止走过场或考核权力被滥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准许高职院校结合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定位等情况,适度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盘活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活的部分,充分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四)建立面向全体教职员工的薪酬分配统筹协调机制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及编外人员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坚强基石,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所以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过程中,要处理好不同序列人员之间的关系。专业技术人员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核心力量,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因而在制定分配办法时有必要向他们倾斜。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也是学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他们的付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科研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所以,在追求效率、体现工作业绩时,要兼顾公平,不同岗位之间差距不宜过大。此外,还需统筹考虑编外人员的利益诉求,实现编内外教职员工在收入分配、考核过程中的平等性,是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2]

参考文献:

[1]林道汛.海南省高职院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对比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上一篇: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优秀学生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