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关键

时间:2022-07-21 09:51:52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关键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综合体现。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能够体察学生的内心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工作 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想上好每一节课,但是有时虽然充分备课,认真授课,却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上好一堂课,备课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综合体现。我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历谈一点体会。

首先,体察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解,会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受到鼓舞、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我们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熟悉教师、了解教师、亲近教师。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趣味一定要有幽默感。幽默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用轻松欢乐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容。教师的幽默可以打破沉闷的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操。

要形成好的课堂气氛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精彩的开头就像无形的“磁铁”,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可以说它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突破口。相反,按部就班地导入,天天老皇历,课课无新意,一上课,学生的热情就冷了半截,要再希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恐怕就非常困难了。

我们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利用他们好奇心强的特点,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

如:语文课《月光曲》。一上课教师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月光奏鸣曲》,乐曲告一段落,教师提问:“《月光曲》是谁创作的?他是怎样创作出这首世界名曲的?”这样的导入,十分自然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独立思考的习惯较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注意学生的学习欲望、情趣需要,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引起他们的学习乐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情感。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参与。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例如,教学“小数性质”时,先设计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上“1、10”,问:这两个数那一个大?学生们都知道10大。接着再问:这两个数能不能相等?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相等?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10总比1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沉思。通过议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1元=10角,1角=10分。”这样一来学生们都得到了启发,有的学生说:“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这样提出问题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又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总之,在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并使他们有一种共同参与的喜悦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上一篇: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由艾里克森理论探讨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