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6 10:58:16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篇1

【关键词】 个性化;健康教育;产科护理

护理健康教育程序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心身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连贯的、有计划、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反馈功能的教育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领域随之不断拓宽和延伸。天水市妇幼保健院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健康教育全程指导”,为总结推广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笔者选取2008年7月至12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比分析等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7月至9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6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正常产282例,剖宫产81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6.26岁;2008年10月至12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4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正常产389例,剖宫产153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5.82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胎次、分娩方式等方面分布均衡,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采用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随机讲解、示范等传统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每人配备1张《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见表1。责任护士根据指导表完成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面、系统、连续而有计划的健康指导,采用口头讲解、示范、练习、图片、反馈、答疑等多样化的方法,同时不断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要求,给予及时的个性化的指导;专业护士检查当日健康内容知晓和掌握情况,并进行补充、强化;护士长随时检查督促实施情况,出院前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征求意见,整改提高。《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最后随病历入档。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全部掌握:能复述相关知识关键点的全部内容,或有一项不能复述但经护士提醒后即能复述者;部分掌握:有两项以上不能复述者。经宣教指导后能及时、正确地实施母乳喂养,至出院时有足够乳汁者视为母乳喂养成功,反之视为不成功。满意度则采用医院统一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时由专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汇总。

1.4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汇总所得的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2。χ2=239.2,P

2.2 两组母乳喂养效果比较 见表3。χ2=52.9,P

2.3 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见表4。χ2=49.8,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之一[2]。健康教育在生理功能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防治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产科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产前、产时、产后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健康教育能否落在实处没有一个客观的记录,为强化责任制定《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使每个责任护士的指导都有客观记录,督促护士主动了解产妇的情况,通过评价可以掌握产妇和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接受情况,也激励护士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帮助产科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督促和检查,使护士长的工作更加有条不紊。

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对于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可以指导责任护士按计划和时间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指导,形成一个系统、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过程,保证了每一位产妇从入院到出院都能得到适时、相应的指导,增强了安全感,减轻了产妇及家属的许多心理负担和压力,改变了一些旧的不科学的传统习惯,增强了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个性化的指导、答疑,既有利于产妇产后的康复,也利于更加有效地掌握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

分析结果显示: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责任护士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增强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好处和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了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积极主动地实施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分析结果显示: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通过责任护士适时、耐心而有效的讲解、示范,增进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好,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深化了整体护理内涵,患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培养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促进了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康教育的过程是护患互动的过程,因其对象特殊,牵涉范围较广,其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其他科室有一定差别[3]。《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沟通艺术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使护士角色由单纯执行操作者转向教育、预防者[4]。这从根本上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使广大护理人员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产科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炎明.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75.

2 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76.

3 刘艳,石淑红,冯雅琴.谈妇产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国医药导报,2006,21(3):150.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篇2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方法及基本原则做出了规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条件保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要求。2002年8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及组织实施等都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如果从1999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算起,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开展了10年。在这期间,许多地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行政推动不够,科研指导力度缺乏,机制不健全,心理专兼职教师无职称系列可走,心理老师师资队伍出现了这边培训那边流失的严重问题等。但行政推动不够到什么程度,科研指导缺乏在哪些方面,师资队伍如何稳定发展与提高等,都是需要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和了解,才能分析和掌握的问题。

为此,需要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使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沿着科学健康的轨道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于2008年12月正式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课题编号:2008A02),并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就该课题进行研究(教基司函[2008]91号)。这次调研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旨在摸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杂志社的研究条件

1. 杂志社已有工作基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是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的刊物,是教育部1999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意见》之后,200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直接服务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刊物。2005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出版奖“第三届中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创办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解读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办刊宗旨,紧密配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政策和精神,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实事。

2. 调研工作基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服务于文化教育事业,始终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杂志社在2003年8月~2005年6月的第一轮调研工作期间,通过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走访观察和深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单位和非实验单位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所调研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福建、陕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在2006年8月~2008年6月第二轮调研期间,以同样的方式调研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山东、陕西、河北、河南、内蒙古自治区。第三轮调研已于2008年9月启动,预计结束时间为2010年6月,除将对第一轮、第二轮省级行政区划进行再次深入走访外,还将重点对安徽和四川进行调研。

3.专家学者队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而且还得到了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扶持和指导。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中除两位委员没有发表过指导性文章外,其余均发表过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或指导性文章。有的专家还主持了为期一年的专栏,部分专家还发表过不少于三篇的学术指导性文章,充分发挥了教育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指导作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文章正在连续发表中。

此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进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得到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大力支持,由林崇德教授亲自担任课题顾问。课题专家组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三、课题负责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课题负责人:陈虹(组长)

联系人:舒娟(副组长)

联系电话:010-88817526

联系电邮:.cn

投诉电话:13911131061

投诉电邮: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篇3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足逐渐被认识和受到重视的。此项工作的开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是教育改革深入到一定阶段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早在1983年,林崇德教授就出版了《中学生心理学》一书,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问题。同年,燕国材教授提出了要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问题。1986年,班华教授提出了心育问题。1988年,林崇德教授出版了《品德发展心理学》一书,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培养结合起来研究。1991午,班华教授发表了《心育刍议》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与心育有关的问题,并于1994年出版了心理教育专著――《心育论》。这些书籍的出版,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专家们的呼吁下,全国部分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早在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论断指出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模式。1996年6月27日,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提出:“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普遍加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国家主席也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领导的一系列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是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正式文件中提到心理素质,并且把心理素质与其他各项素质相提并论。这标志着心理素质培养从过去基层学校的教育行为,逐渐转换成为一种政府行为。

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

199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为了规范心理健康教育,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对以下三方面内容做了具体的说明:(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论述;(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方法及基本原则做了规定:(3)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条件保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要求。《意见》指出:“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学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目前还未开展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这一切都说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升温。1998年,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利用一学年的时间在初中一年级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内容,也引起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选择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十家试点单位进行先期实验,他们都在大胆实验和积极探索。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规模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2000年2月1日,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语重心长地指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他强调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总书记的讲话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公开发表。《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该《意见》同时指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在国家主席的讲话精神及教育部下发的各种文件精神指导下,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纷纷行动起来。进行师资培训、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举办各种交流研讨会,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参考用书、指导用书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不断增多且日趋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足以维护心理健康和培养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等。它有两种形式:一是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二是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面向个别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保持其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很多,如学科渗透模式、课堂教育与训练模式、活动模式、咨询模式等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多,如学习心理、人际心理、生活心理、健康心理、个性心理等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也很多,如心理训练法、心理暗示法、心理咨询法等等。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多内容、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多模式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模式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新时期,新千年,如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顽强、合作、创新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何指导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如何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更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教师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也不能把学生、教师的思想品德问题淡化为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篇4

【关键词】 护理教育 整体护理

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增强患者的预防意识和自护能力,可以促使病情康复并取到较好效果。

1 据病情制订计划

据患者渴望知道所患疾病病因、治疗、预防、保健等知识,我们编订了相关疾病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入院宣教,实施心理、饮食、休息睡眠、用药、出院等健康指导,使患者接受教育、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坚持业务学习、务实基础知识

1、 为了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制订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术、理论知识。

2、 坚持护理查房,通过查房,提出问题、观察要点及健康教育内容,使患者及家属认识疾病,解除忧虑感,使之配合治疗护理。

3、 收集有关疾病防治信息资料,指导日常工作,掌握健康教育技巧,正确指导患者,做好宣教工作,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对责任护士的信任感。

3 循序渐进,实施教育

1、 患者入院时宣教内容:护士从患者入院起,开始进行入院宣教工作,护士以热情、亲切、富有同情的语言及态度接待患者,介绍周围环境、病室及病友,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卫生员等,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顾虑,并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即时介绍患者疾病情况及其有关卫生健康知识,且从与患者交流中收集资料,以便系统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

2、 病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内容:患者住院期间,我们按照护理程序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首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谈,向患者讲解各种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患病原因、机理及用药情况,解除对疾病检查及药物治疗的误解,轻松愉快的接受各种检查及治疗,增强患者配合意识。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随时听取患者意见和要求,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经常召开病员座谈会,了解患者满意度,不断改进工作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 患者出院前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患者疾病恢复时期,责任护士要反复指导患者怎样安排饮食、宣教休息及用药有关注意事项。如:哮喘患者避免过敏源接触及时巩固用药,以减少哮喘发作;肺心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受凉、过度劳累而引起病情加重。通过正常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准确掌握了用药方法,特别是掌握了相关药物的副作用,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怎样观察自己的病情,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4 健康教育方法的评估与完善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篇5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98-02

自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大量调查表明,高校中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心理健康水平堪忧。2016年,一项针对某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障碍成多样化的趋势,有强迫症倾向、人际关系敏感倾向、抑郁症倾向、焦虑倾向、敌对倾向、偏执倾向、睡眠以及饮食障碍倾向的占比分别为47.59%、42.86%、42.86%、32.65%、23.47%、23.23%、30.61%,整体占比情况较高。究其根源,一是因为大学生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比较特殊,二是因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年龄一般处于17-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早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和矛盾经常发生,极易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问题,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另外高校扩招政策也持续深入,造成大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成长过程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大学生由于抗压受挫能力较弱,意志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从而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工作原则和途径、组织领导和管理等作出明确要求;2004年,“在高校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明确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晰了《意见》中的要求,阐明了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2011年2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从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工作条件七个方面,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年5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组织实施与教学评估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以保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虽然教育部为保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从体制建设、课程建设、专业队伍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危机防御与干预体系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仍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全面、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欠缺、教育形式单一、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等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

近几年来,在政策的指导与要求下,高校加强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建设,成立了专门的心理教育与咨询机构,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等,但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选课系统中,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同时选修该课程,导致课堂上只能进行普及性的教育,难以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类型学生难以正确看待和理解心理困扰等。另外,校园宣传不到位也是导致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关注程度低的原因之一。长此以往,大学生常见的困扰有可能发展为影响正常生活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欠缺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包括专兼职教师,由于高校教职工的行政、科研和专业n教学压力与日俱增,定位于公共选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是专职教师们的首选开课课程,往往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教职工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职工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无论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方面,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教职工明显不足。

(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

部分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只是将心理健康课作为传授心理知识的课程,缺乏应有的互动性与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些兼职教师未能持心理咨询师证上岗,将心理咨询等同于谈心谈话,对学生进行劝解说教,未能达到助人自助的咨询目的。当今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单纯说教只能导致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厌烦情绪。

(四)忽视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用来了解社会信息、接触世界的重要媒介,尤其是新媒体平台,它们传播信息速度快,普及面广,被广大青年学生所喜爱。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容易导致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出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等困扰;新媒体环境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交往障碍、认知失衡等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课题。

二、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丰富教育形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校本体系

我国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校园宣传到教学讲授,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专职教师到兼职教师,建立健全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体系。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继续发挥教师讲授的优势,增加团体辅导、个案咨询、活动分享、心理测评等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定位自我。

另外,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工作坊,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指导老师,以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定期地开展知识普及活动。早在2002年的《普通高等W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中就提到高校要定期为不同阶段、特殊情况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传授大学生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与保持。

(二)提高教师专业性,打造专、精、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之本,打造一支专业性强、业务能力精、理论研究尖的教师队伍,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高校应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对于非科班出身的部分兼职教师,更应对其加强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达到持教育部认定的相关资格证书上岗的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做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面向不同专业门类、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发展的青年学生群体,更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独特性与科学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大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积极维护和改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师资培训中还必须加强对教育学原理、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育人能力,成为业务精的教育者。另外,理论研究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业务能力方面有着促进的作用。

(三)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学生工作其他部门,积极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文化体系,使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包括校园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挖掘潜力,培养能力,增强抗压耐挫能力,提高意志水平等,从而使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培养责任感,提高适应性。

另外,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支持大学生参与寝室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和社团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构建起先进的文化体系,提高心理健康素质。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下乡支教、社区服务等,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他人进行和睦相处,在无形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心理健康素质升华。

(四)用好新媒体网络平台,积极摸索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校教育者要正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在发现和利用传统媒体平台的优势外,还需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QQ、贴吧等新媒体平台,以其为载体主动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困难,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高校还可以开设媒介知识讲座,聘请专业的媒介传播学者进入高校课堂,传播关于媒介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媒介,在媒介使用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筛选信息,减少不良信息的影响。

在2015年教育部召开的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们讨论主题之一便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云平台建设”。因此,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大规模的线上测评,利用大数据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

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新的方法,值得高校不断探索,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16(19).

[2]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5).

[3]张鹭.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篇6

1 明确健康教育内容

1.1 为疗养员恰当、准确地提供有关一般公共卫生知识。对初次来院的疗养院员应详细介绍环境、制度,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取得疗养员的信任。

1.2 帮助疗养员了解其疾病病因、疾病预防、营养饮食、检查配合、用药要求,辅助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

1.3 指导疗养员学会减少或避免影响健康的种种因素。

1.4 指导疗养员在院期间及出院后对康复知识及预防疾病的有关知识的学习。

2 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2.1 在疗养院,为疗养员解决医疗问题是健康教育的核心。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在了解疗养员心理、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有的放矢开展健康教育,并向疗养员介绍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内容,要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组织护理骨干书写本科常见老年病的具体健康教育内容,这些资料为本科护士对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2.2 认真填写健康教育评估表。对每一位来我科疗养的首长,针对其疾病特点、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发病原因来制定教育计划,通过日常活动具体示范指导疗养员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定期检查。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并将工作效果体现在健康教育评估表上。教育项目包括:教育时间、内容、责任护士、效果等栏目。本评估表装入病历,体现了对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的实质效果。

3 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3.1 护士首先要态度热情,诚挚温和的与疗养员接触,使其产生信任感,使疗养员乐意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

3.2 向疗养员具体详细的讲解有关疾病知识。这在疗养科通常以医护查房和疾病讲座以及板报宣传的形式来达到目的;也可将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和健康指导印成各种保健小册子,内容准确、具体,由护士根据不同病情发给疗养员,以达到健康教育效果。

3.3 在护理教学中,针对各科疗养员年龄大小、身体状况,充分利用护理查房,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通过护理查房,使躯体护理和健康教育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效果。

3.4 出院前向疗养员及随员交代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等常识。

4 体会

4.1 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实践证明,通过对疗养员进行有效的、多层面的、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疗养员接受护理的顺应性增加了,各种事故的发生率普遍下降了,疗养员的自我护理意识明显提高了。

4.2 密切了护患关系。护士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始终是组织者和决策者。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变被动宣教为主动宣教,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疗养员相信护士,共同建立一种合作型保健指导。

4.3 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要为疗养员做好健康教育,护士自己首先要掌握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随着健康教育的开展,也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其理论知识。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篇7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健康教育;脑梗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0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止,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年龄均在40到60岁之间,已经进入康复期,无严重的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均采取了药物治疗以及加强侧支循环治疗。两组患者病情P

1.2 方法

1.2.1 分组情况 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以加强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常规护理,不加强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内容 护士应向自己负责的患者及其家属,针对其疾病的特性制订健康指导的处方,并且对于该疾病的相关护理治疗知识进行详细的解说,让患者尽量理解清楚其中的内容。此后每周关注1至2次该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及时详细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护理指导的次数,及时了解前一次护理指导的效果。

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指导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饮食指导、患肢运动、语言功能训练及心理调适。

1.3 效果评价 责任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指导时,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各项情况,并作出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半年以后的自理能力、生活规律、复况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的评分。对于观察组患者对病情或护理细节有所疑问的,应及时给予解答,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各种指导,包括饮食、运动、语言功能等方面,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调适等。其后,应详细记录指导内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应清晰准确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规律、复诊情况及复发率比较进行检验,采用t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功能康复情况比较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规律和复诊情况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1。

由表1统计数据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 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以恢复到基础水平作为比较标准。由下面表2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3。

根据表3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需求进一步提高,关于健康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大部分疾病在恢复期的健康教育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程度与生活质量。其中,特别是神经内科患者尤为需要依赖健康教育作为康复护理指导,而本文研究的疾病对象——急性脑梗死又是神经内科疾病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因为此类患者往往很容易在康复后仍致不同程度的残障或是后遗症,对其今后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许多国内外的研究均可发现[1],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的目标,并且有益于患者提高自己在康复期的生活质量。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的护理,应以健康教育为主,严格要求患者按照责任护士的指导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并且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定期前往医院复诊,如此才可以提高恢复的速度与质量,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健康教育有两点需要注意:①建立患者档案。档案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以及加强护理健康教育前的病情;②责任护士的水平。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仅与患者与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自我保健意识有关,而且与健康教育的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自身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选定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时,应选择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都较为丰富、而且本人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师来担任指导。

文献报道[2]脑梗死后肢体康复三个月内是功能恢复最佳时期,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就出院,出院时不能完全恢复自理能力。因此除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外,对出院患者进行持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基于中国健康教育现状,尤其是在偏远农村,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要。电话回访是一种经济、方便、快捷、实用且深受患者和家属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里的有效手段,可以贯穿于患者出院后的跟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3],也可帮助其确认有碍于健康的因素,使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提高各种有利于康复的信心。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并适当进行跟踪治疗。它对于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保健意识都有所提高,对于患者的康复有较明显的促进效果,能够延缓甚至是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潘晓峰,陈国华,张继龙,等.健康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6):342-343.

[2] 黄容萍.健康教育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11):50-51.

健康教育指导意见篇8

[关键词] 宫颈癌;健康教育路径;人类瘤病毒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30-02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人类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引起[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手段不断完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升,为临床上及时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能。临床上早期宫颈癌经手术治疗后可以达到治愈的标准。健康教育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患者了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痊愈的信心。为了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我科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及宫颈癌患者的常见问题,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9~68岁,平均(50.1±12.4)岁。所有入选的患者均明确诊断,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治疗。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1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常规组各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活检明确诊断。完善术前检查,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治疗。

1.3 健康教育的方法

1.3.1 常规组 日常查房、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

1.3.2 路径组 采用健康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径内容按照入院后的不同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我科的具体情况及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常见问题制定。本科室的所有护士均经健康教育路径的专门培训,均熟练掌握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以及方法。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①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入院须知、科室的基本情况及环境、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主管大夫和责任护士等,由当天的责任护士完成。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家人对患者的支持情况。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知识。②在每次进行辅助检查前,向患者讲解检查的意义、采集标本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配合检查。③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名称、方法、目的、必要性、可能达到的预期等,消除患者的疑虑。术前指导患者做好饮食等各项准备,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有效咳嗽、咳痰。④患者手术后接回病房后,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可以进食后,指导饮食,每天指导协助家属进行翻身、活动肢体。讲解盆底肌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⑤出院时进行常规的出院宣教,并协助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并嘱咐按时随访。

1.4 评价标准

1.4.1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患者出院当天发放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的制作参考文献[2],共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完全掌握为10分,部分掌握为5分,未掌握为0分。10个项目包括:入院指导、检查项目的讲解、处置、术前教育、术后教育、用药指导、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术后促进肠蠕动的方法、出院指导。总分≥85分为达标,<85分为不达标。

1.4.2 满意度评价 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出院当天同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人员进行以上10项健康教育工作是否满意,每项0~10分,累积10项的总分为最后得分。其中0~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为满意。

1.4.3 术后情况 比较两组术后腹胀和排气时间,记录患者情绪波动例数,随访比较远期并发症,包括神经官能症、性冷淡、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患者功能锻炼情况。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路径组的平均得分及达标的例数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路径组满意度平均得分和满意的例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而不满意的比例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2.3 术后情况

术后路径组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后良好地完成功能锻炼的例数高于常规组,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的一部分,是通过系统的方法,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树立健康意识、更好地配合治疗等。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表现以及预后。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的常见肿瘤,目前已经证实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手段越来越有效,加上人们健康意识的改变,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比例越来越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越来越高,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能性,并且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得知患宫颈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心理改变,烦躁、抑郁、悲观,部分患者还会厌世,不配合治疗,这些都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树立痊愈的信心,并了解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赵强英[3]比较宫颈癌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状况的改变,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患者SCL-90评分显著下降,心理健康情况好转。谈晓英等[4]认为,健康教育路径是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张贵清等[5]研究显示专职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石喜姝等[6]研究显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尿潴留。

我科室根据宫颈癌患者的特征制定了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特点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治疗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一方面具有系统化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使患者更牢固地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在入院的时候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情况,使患者了解宫颈癌手术后治愈的几率很大,使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注意事项、手术的自我准备等。在各项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更好地了解检查的目的、必要性,打消疑虑,更好地配合检查。在手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包括饮食、心理准备,可以使患者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从而减少手术对生理和心理的创伤。术后指导患者功能恢复锻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的恢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健康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路径组,其住院时间缩短,与术后恢复快有关,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常规组,与健康教育后患者在饮食准备、术后功能锻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关。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于常规组,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优于常规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雷张涛,叶红. 宫颈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18(8):1156-1158.

[2] 宋蕊.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263-264.

[3] 赵强英. 健康教育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346.

[4] 谈晓英,潘三红. 健康教育路径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9(1):154-155.

[5] 张贵清,李容华,程晓芹,等. 专职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术后自主排尿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1-42.

[6] 石喜姝,尹茳平,李江筠,等. 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6):175-176.

上一篇:对于安全工作的认识范文 下一篇: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