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教学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29:09

医院教学制度

医院教学制度篇1

关键词: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教学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16-02

近年来,随着康复治疗专业在国内迅速开设,其教学管理制度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的好坏。本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现有教学水平为目的,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对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纪律、就业情况及发展提升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建立适应中医院校康复教育规律及康复专业特点的全程监控、多元评价、动态响应的康复治疗学教学制度[1]。

一、建立创新“一体化、二转变、三选择、四跟踪、五调整”教学管理制度

根据我院高职康复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对现有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建设和完善,如《教师教研和培训制度》、《教师激励制度》、《教师考核考评制度》、《成绩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晚自习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成绩管理办法》、《技能等级考核办法》、《学生实习纪律管理办法》等;对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学分制、弹性学制、选课制等进行完善和创新。通过完善和创新,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和先进化,为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为此我们建立创新“一体化、二转变、三选择、四跟踪、五调整”教学管理制度[2]。

一体化:即建立学校与教学医院对学生实施开放式一体化管理。校企双方同共修订学生守则、管理制度,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分享学生管理数据档案。

二转变:即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转变为对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制度转变为全程性综合评价体系。

三选择:即学院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学生管理工作者组成的“职业规范咨询中心”,以“导师制”形式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职业规划灵活选择课程学习;学生从专业方向出发,合理选择授课教师,每一专业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四跟踪:即了解学生学习及就业、发展情况,建立学生质量跟踪机制――跟踪学习进度、跟踪学习纪律、跟踪就业情况、跟踪发展提升。

五调整:即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根据行业标准调整课程设置,根据专业发展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调整教学进度,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二、建立“自主式”选课制度

在“四模块、五方向”的康复课程体系[3]基础上,我们创建了“自主式”选课制[4],即全部学生在完成三大模块的学习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建设高质量教学保障体系

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和制度保障,强化师生自我监控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一)建立校内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5]

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包括四个层面(学校层面、用人单位层面、学生及家长层面、行业组织层面),内容包括教师修养、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

1.学校督导评价的信息采集方法是三级(学院―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听课检查后填写“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报告表”。

2.用人单位评价的信息采集方法是由“医院信息员”反馈信息。

3.学生及家长评价的信息采集方法是由教学办公室负责组织学生填写“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报告表”以及由家长和班主任动态沟通信息反馈。

4.行业组织评价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是全国康复治疗师(士)执照考试通过率、学院技能抽考成绩和中国康复医学会举办“康复技能”大赛比赛结果。

5.着眼于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评议为院领导提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决策信息,为教师职务聘任、表彰奖励和津贴发放等提供依据,调动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6.逐步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查评议办法,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的标准和方法。

(二)建设校外精细化准岗实习质量监控[6]

进一步完善由学院实习就业处、医技学院实习科、医院科教科与康复部、学生实队、学生家长参与的精细化准岗实习管理制度。每个实习单位指定一名专任教师负责,从送学生到达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科教科和康复科交接学生、安排学生住宿、定期与实习单位沟通联系、下病房指导学生实习及参与对学生的考核等,全程配合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学生实习的管理考评;同时参与顶岗实践,随时了解临床康复发展动态、学习康复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实习单位对康复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校院合作对学生的准岗实习实行全程监控。

(三)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7]

完善毕业生信息跟踪与质量反馈机制,建立稳定的多维信息跟踪渠道,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完善“学院实习就业毕业生信息员―医技学院实习专干―班主任”毕业生信息采集系统[8],随时收集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信息。同时,依托我院的58家实习就业单位,建立医院信息员制度,定期反馈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及发展信息,以及医院对毕业生的数量需求、质量要求等,以此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结语

本文对现有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总结,丰富教学管理制度内容,构建康复治疗学教学管理新理念,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康复治疗学人才质量具有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毅,于景龙.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6):175-176.

[2]蓝巍.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2005,23(15):109-110.

[3]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观察,2010,12(36):171.

[4]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9(22):98-99.

[6]尹宪明,吕俊峰,蔡小红,等.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1036-1037.

[7]吴弦光.康复医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4-15.

[8]刘忠良,崔立晶,黄强,等.寓情感教育临床康复医学教育之中[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1108-110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LI Yue-bing1,GONG Tao2

(1.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essag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Hunan 410208,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12,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directly decide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vocational ability as the core,improve the existing teaching level for the purpose,through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fin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gress,learning discipline,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to track the investigation,to adapt to the law of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process monitoring,multiple evaluation,dynamic response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eaching system.

医院教学制度篇2

过去学院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的设备单纯用于教学,附属医院的设备也只用作临床诊疗,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2006年开始,系统规划医护类实训基地,对现有基地进行整合、改造和提升,同时学院和附属医院共同出资近千万元购置了CT、MRI、数字化X线检查设备(CR、DR)、全自动综合验光仪、康复治疗仪等设备,附属医院提供场地,合作共建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医学模拟实训中心。附属医院实现了硬件建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实训中心和相关科室合二为一,设备既用于教学,也用于临床诊疗服务,有效推进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基地自我造血提供了市场条件。

以教促医,附属医院的门诊就诊人数、住院人数和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也成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医助教、以教促医院,医疗和教学两翼齐飞的专业实体的格局基本形成。

理顺体制,实行科室与研究室合一

由于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担临床教学在近期没有直接利益,附属医院在一段时间内也存在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因此,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与医院内部管理体系有机融合的教学组织机构是专业实体(附属医院)教学功能建设的重点。

学院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目前业已形成教学院长负责,科教科(护理部)职能控制、研究室(临床科室)具体执行的三级管理体制。在这三级管理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实行临床科室和研究室合二为一。比如,附属医院将放射科和医学影像技术研究室合二为一,放射科主任同时是研究室主任,全面负责临床和教学,科室配备一名副主任分管教学,在主任领导下,安排教学任务,督促检查教学实施情况,协调、处理医教矛盾,组织评教评学,整理、保管教学档案等。

临床与教学工作实行轮岗和分段制,科室工作人员既是诊疗人员又是专业课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有课上课、无课上班,科室人员把教学和医疗都看作自己份内的事,有力地促进了医疗和教学工作,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序融合,以及学校、医院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实现。

专业实体增强了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办学活力

专业实体教学功能、经营功能的完善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学院高职卫生类专业的办学活力。一方面,临床教师经过教学与临床的轮岗锻炼,教学相长,教学和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他们能够及时把医疗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贯穿于教学中,极大丰富和更新了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目前,学院附属医院有58名医务工作者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另一方面,专业实体在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方面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在教学工作的安排上,兼顾临床工作的特点,比如,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每天上午8:00-10:00随带教老师教学查房,周六在手术观摩室由教师现场讲解观摩手术;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利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课后一个半小时和周六、周日全天,分批分组轮流到各科室跟班见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除理论教学外,其余时间全部在放射科(实训中心)进行真实的操作训练;其它专业根据临床工作特点,现场教学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我院医药卫生类高职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通过专业实体化建设,以医助教,促进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条件,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达成,提高了教学质量,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以教促医,学院附属医院呈跳跃式发展。初步形成了医教结合、以教促医、以医助教、医教相长、教学与医疗两翼齐飞的专业实体整体发展模式。近年来,我院卫生类高职教育成果丰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成了护理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两个省级教学团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为第六批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医药卫生类高职专业实体化建设的思考

1.强化专业实体的教学制度建设:医院是举办医药卫生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临床教学的重要基地,医院的数量、水平与学校的

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我院现有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各1所,教学医院5所,核定病床5900张,生均床位达1.5张。保证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达到卫生高职教育临床教学的要求,这是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专业实体建设的关键所在。在专业实体化建设过程中,应全面植入适用于医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医院教育教学职能,使学生从以前由学校单一管理变为学校、医院双重管理。 此外,学校还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规定引入医院,如临床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职称聘任制度等。学校还应通过举行临床教师进修班、示范教学及教学竞赛等方式,努力提高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医院强化内涵建设,增强综合实力。

医院教学制度篇3

[关键词] 医院;实习生;医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b)-0146-02

Explor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for interns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

LI Qingli LIAO Tanghong LU Yong XIONG Ling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Jiangxi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 Hospital is the essential pla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can promote hospital′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Jiangxi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practice remarkable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ng the hospital teaching ways and methods, enhancing interns management, taking practice quality evaluation the whole courseand other ways.

[Key words] Hospital; Interns; Med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造就社会所需的合格医学人才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2],是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是由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过程[3,4]。同时医学教育是促进医院内涵建设的动力和潜力,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是“科教兴院”的助推器[3]。我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任务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省内外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基地,每年承担了十余所高校几百名医学生的实习、见习任务。在医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实践能力越来越低的严峻形势下,如何确保医院的教学水平和医学生的实习质量,是医院教学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笔者根据现实环境和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现探讨如下。

1 加强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医院临床教学行为

1.1 建立医院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和临床教研室,完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作为医院日常工作主要内容之一,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能促进医院科研及临床技术的提高。医院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医院建立了教学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为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并确定1名业务副院长分管临床教学工作。教学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科教科,人员由科教科及护理部工作人员组成,承担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常务工作,负责制订全院临床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评价教学质量。医院成立了临床教研室,临床科主任及医务科科长为教研室成员,同时各科室成立教学管理小组。

1.2 构建与医院教学管理制度相对应的医院教学体系

根据医院制订的医院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医院临床设置等自身特点,制订了“临床实习组织与管理有关规定”、“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带教老师工作职责”、“实工作职责”、“实习生实习须知”等,制度的完善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医院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医院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制订医院教学制度与教学规划,构建合理的师资人才队伍,督查教学等日常性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发掘优秀教学人才,培养人才等工作;教研室指定有丰富带教经验的临床老师负责教学,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将教学工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形成一定约束与激励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2 创新医院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多种形式临床教学

医院教学制度篇4

方法;结果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21—01

实习,对于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学生而言,既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又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平台。做好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不仅是学校实习、教学管理部门的义务,而且是所在实习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3年7月中旬开始在甘肃省省级医院实习的1009名实习生,采用了焦点团体座谈会的方法。我校围绕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的具体情况,共派出2个调查小组,选派教学、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及班主任、实习生代表参加,分别与 10家省级医院的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带教教师及医技主任进行了团体座谈。

二、结果分析

1. 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实习生表现出组织纪律性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着装举止不规范、缺乏基本的医疗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在学习中,他们表现出理论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晰、主动学习意识与基础操作能力差等问题。

2. 医院、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医院的带教教师年轻,带教中过于重视技能传授,忽视理论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医院对学校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反馈不够及时。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不扎实,教师缺少临床见习,学校安排的实习计划与临床有差距。

三、对策

1. 建立“双导师”教学制度。即学校与实习医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列出实习教学计划,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学校选派医护专业的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并兼实习指导教师,形成医院有总带教、一对一带教,学校有专业带教教师指导的“双导师”教学制度。此外,学校可以聘请医院的带教教师,让他们提前介入带课。通过建立“双导师”教学制度,能够真正实现医院、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合作共赢。

2. 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在学校与医院协商制定有针对性的实习教学计划后,需要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实习前的一个月;岗前培训的教师可以聘请医院的带教教师和实习管理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可以结合临床实践,对实习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安全防护教育,以及职业规划、医院管理制度与实习生管理制度培训等;岗前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团体讲座、多媒体演示、管理制度与基础知识识记等。

3. 建立预警召回制度。(1)实习预警的实施流程。即医院实习管理部门出具证明,学校实习管理部门与医院、实习生进行确认,实习指导班主任反馈给实习生家长,学校登记备案。(2)实习召回的范围有:实习预警两次以上(含两次),旷工,发生医患纠纷,较为严重地违反了实习生管理制度。(3)实习召回的实施流程。即医院实习管理部门出具证明,学校实习管理部门与医院、实习生进行确认,实习生结束在该医院的实习,学校实习管理部门反馈给实习生家长,实习生自行联系实习医院,重新计算实习时间,学校登记备案。

4. 建立达标奖惩制度。在实习班级建立达标奖惩制度,要求实习管理部门给予相关指导,鼓励实习指导班主任真正起到实习监管的作用,打造一支敬业的实习管理队伍。学校可将医院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指导班主任的检查督导工作情况等进行量化,规定一定的分值。对于达到分值要求的实习指导班主任,可以给予物质奖励,对于不达标的,可以适度进行惩罚。

医院教学制度篇5

[关键词] 医院建设;科教管理;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c)-0164-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院有特色、科有专长的区级医院”作为发展目标。“科教兴院”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理念,科技水平是医院医疗水平的推进器,教育水平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平台,二者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综合实力。本文就本院科教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明确了只有加强科教创新,才能促进医院建设,从而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职能科室管理,提升科教管理水平

1.1 明确职责,完善制度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工作要求,明确了我院科教工作包括科研管理、新技术应用管理、临床教学管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学科建设管理等工作职责,根据上述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了科教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开展做到有章可依。

1.2 分工合作,和谐统一

根据工作职责将科室工作人员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个人,同时强调大局意识,既分工又合作,每位工作人员都要知道科教工作的各项流程、要求,营造和谐统一的工作氛围。

2 加强医院科教管理,促进医院全面建设

2.1 科研课题和新技术应用管理

2.1.1 对于区级医院来说,开展科研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为了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还是要积极开展科研立项。对于科研立项最重要的是科研立题,目前各学科带头人都普遍认为立题难度很大,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面对临床的困惑,我院外请专家,举办科研专题讲座,拓宽了立题思路,提高了立题技巧。

2.1.2营造竞争环境是产生激励的有效动因,任何个体、团体,只有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环境中,才能激发活力,克服固有的惰性,激发医务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使科学技术成为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动力[1]。我院在科研课题和新技术应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科室上报的科研课题立项、新技术均进行现场答辩,由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方能开展。

2.1.3为了加强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我院建立了激励和监督双重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科研课题、新技术应用管理的科教管理体系,设立了医院科研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2.2 临床教学管理

2.2.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工作,由业务副院长主管临床教学工作,科教科具体负责,并有专人负责学生实习的日常教学与生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设有相应的教研组,各教研组有教学组长亲自抓教学工作,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学。每年医院召开1次教学会议,科室召开2次教学会议,探讨实习任务进行教学工作。

2.2.2完善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建立教学个人档案,使临床实习按程序进行,各教研室及各临床科室按时进行与临床实践相关的教学讲座、查房,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进行情景教学,开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胸腔穿刺引流术等的临床教学培训,每两周1次,科教科进行抽检、评估、反馈,临床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2.3保持与实习学生的密切联系。学生进科前,科教科要进行岗前教育,包括实习管理制度,寝室纪律、考试纪律、作息与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对每一条规定都进行详细的解释,使学生们明白应该怎样在我院顺利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的教育方法,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分析放纵自己、荒废学业的危害性,使他们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自觉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2.3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2.3.1我院规范化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由科教科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向全院医务人员发放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类与学分标准,建立个人继教档案,使每一位医务人员知道自己的学分情况。

2.3.2加强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量化形式是学分登记制度[2]。严格执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考核和评估制度。

2.3.3认真落实继续医学教育与个人利益挂钩的政策,将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与其年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等密切结合起来。

2.3.4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时注重项目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项目举办过程全程监督,定期抽查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发放学分证书。

2.3.5每年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外出学习要严格把关,先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后才可参加,所学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外出参加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内举办讲座,汇报学习情况,在科内开展工作,做到“一人学习,全科受益”,既活跃了学习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全员参与的意识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3]。

2.4学科建设管理

2.4.1医院建设的实质就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4]。学科建设目标能否实现,重在管理[5]。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科建设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建立院-学科二级管理体系,设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章行事。医院对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设备、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调动其积极性,确保重点学科“三优一富”(即人才优势、设备优势、技术优势、成果丰富)。

2.4.2严谨科学的评估考核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困难与机遇、成果与失误[6]。我院建立了任期目标责任制,与学科带头人签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责任状》,落实学科带头人任期目标责任制,确保重点学科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2.4.3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学科带头人是重点学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7]。学科带头人是医院学科发展和医院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医院科教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院的学科带头人都是中青年骨干,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称,精通一门外语,精通本专业基本理论,善于解决本专业日常医疗、防治业务中疑难复杂的问题,能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和制定本学科发展规划与目标,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学术造诣,能够带领梯队搞科研,参加学术交流,提高本学科的知名度。

2.4.4建立后备人才库。一个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突破发展的重点学科不仅要求具有一流的学科带头人,而且还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学科梯队[8]。每年医院都进行高层次人才选拔,积极创造条件,出国进修、学习外语、攻读学位等,造就出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

六年来,我院通过提升科教管理水平,使医院的科教工作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些实效。(1)医院科教管理日益规范。在科教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不断完善科教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形成了完整的科教管理体系,使科教管理工作规范化,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依,为科教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科教人才梯队日趋合理。在科教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不断完善医院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使医院具备一支合理、健全的科教人才梯队,梯队的年龄、知识、学历和层次结构呈“金字塔”形,通过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每位医务人员的工作潜能,把医院的科教水平推上新台阶。(3)学科建设成果喜人。医院坚持以激励和监督相结合的机制,提高了医院科教管理水平,科研课题、新技术应用和学科建设硕果累累,临床教学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突飞猛进,先后两次被评为“大连市继续医学教育先进集体”。

六年来,我院不断完善科教管理制度,不断加大科教资金的投入,积极探索科教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科教管理水平,切实促进了区级医院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 高万良. 医院核心竞争力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M].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167.

[2] 刘力戈,赵春燕,袁素娴. 继续医学教育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82,84.

[3] 张秀芝,李凤. 探索适合基层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J]. 吉林医学,2008,29(17):1497-1498.

[4] 李素芝,宋其良. 发挥科主任作用促进医院全面建设[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77-178.

[5] 席晓莺,王艳,顾琴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22(1):48-49,53.

[6] 甄继革,彭霞,洪跃辉,等. 浅议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5):45-47.

[7] 贾林斌,辛文霞,傅茂笋,等. 试论项目管理方法在解决医院突出问题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11):666-667,688.

[8] 丁胜,周云,冯星.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机制的研究与探讨[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6):366-367,384.

医院教学制度篇6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实施现状;对策;医学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1]。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首次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2]。然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特别是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3]。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人民健康、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根本保障[4-5]。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北京地区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共33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30家,二级医院3家。其中三级医院中,中央部属医疗单位6家,北京大学医学部5家,部队医院4家,北京市属医疗单位15家。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三级医院中,中央部属1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所属单位1家,部队医院所属单位1家,市属医疗单位2家。在二级医院中,随机抽取1家医院。在非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医院中,按照医院级别,随机抽取1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1家一级医院。总共抽取9家医院。被抽取的9家医院各调查主管院长1名,基地负责人1名,主管教育部门管理人员1名,带教老师1名,住院医师1~2名。

入选标准:从事专业为执业医师(西医)或西药师的住院医师;从事专业年限≥零年;学历要求为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学历;学历专业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或药学。

排除标准:从事专业为中医。

依照访谈提纲分别与以上人员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现在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看法、所在医院住院医师培训的具体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等。

结果

1.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要性的认识被访谈人员认为,由一名医学院校毕业生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规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心外科专业为例,被访谈人员认为该专业医学知识应涵盖面广,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织的综合学科。住院医师除了必须具备精湛的胸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及骨科等外科技术外,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儿科、心内科及监护等专业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要与多个科室、多个部门紧密协作的情况。由于心外科专业的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本专业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储备和临床实践。临床专业人才只有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个关键阶段的实践,才能确保整个执业生涯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水平。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不足(1)学员积极性不高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虽然能够得到奖金发放,但对于负荷量很大的临床任务而言,待遇相对较低。这种不平衡使学员对参加培训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同时,由于培训基地无法给住院医师解决住宿,住得远的学员在有需要的时候无法到达临床一线,导致24 h住院医师负责制无法落实,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相对减少。(2)来自科室的阻力较大住院医师在临床科室轮转的目的,是接受基地的培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而在住院医师接受培训的过程中,由于临床科室的工作量大,科室主任首先把学员看成科室劳动力,本科室在人员不足的时候,把培训学员从轮转科室召回本科室工作。这样影响了住院医师去其他科室的轮转机会,导致住院医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受到限制。(3)培训经费不足按照国家卫生部的培训方案要求,培训经费由国家、社会和培训医院共同承担。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主要依靠培训医院自筹资金,国家没有下达专项经费来解决培训费用问题。同时,各培训医院的住院医师保有量普遍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虽然医院方面努力为学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学习环境,但由于医院的资金流向日趋增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支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4)带教老师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目前住院医师培训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的选拔制度不够完善,各临床业务科室自行上报带教老师,而上报的人员集中在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但在实际工作中,住院医师能够接触到的医师最多是主治医师,而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居于二线,不直接管理患者。

此外,由于对带教老师缺乏对应的激励制度,导致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

讨论

在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状的研究、探讨过程中,发现北京地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在此提出讨论。

从正在接受培训的专科医师反映的情况发现,以下几点是制约北京地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推广的关键问题:1.专科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待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科医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2.专科医师在培训期间的住宿问题难以解决。解决不了住宿问题,24 h住院医师负责制无法实现,客观上减少了专科医师培训期间的实践机会。

3.仍存在一部分责任心有待提高和在带教过程中“不放手”的带教老师,影响了专科医师的培训质量。4.以上3点制约了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实施。

进一步完善专科医师培训的对策:(1)建立健全经费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经费,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先支持,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基本收入和带教老师的带教收入。作为培训基地的医院,应确保对医师培训的必要经费投入,用于基地建设,大型临床培训中心的建设,教学设备的更新,住院医师住房或住房补贴[6]。

应鼓励培训基地向各种社会力量、企业单位等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为住院医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7]。(2)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过渡目前在培训基地里接受培训的人员是来自单位的“单位人”,而住院医师培训的理想状态是“社会人”来参加培训。在这方面,我国可以效仿美国的做法,医学生毕业后先不参加分配,而是先去参加基地考试,培训基地择优录取,培训合格后再参加分配[8]。这有助于医师培训质量的提高,帮助住院医师把精力放在提高临床能力上,而不像“单位人”那样因为本科室的工作而影响培训。(3)提高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带教老师在住院医师进入基地参加培训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基地的医院应完善带教老师遴选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并及时实施,确保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标准化[9]。对于带教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人事部门可将住院医师考核成绩纳入带教老师的绩效考核中,在职称晋升和奖金分配时考虑相应的权重,以促进带教老师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10]。(4)重视医师职业道德和沟通技能的培养在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医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正在逐渐减少,而患者对于医生的质疑也随之增加,医患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应加强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11]。提高住院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减压的能力,使住院医师能够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换位思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医院教学制度篇7

医学院的核心工作是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是第一位的,而每个医院的工作无疑是以医疗为重点,医疗质量是第一位的,医院从教学医院成为非直属附属医院,不仅要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得到更新和转变,还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不断加强,医疗工作与教学需求,两项工作都是复杂繁忙且需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当管理层与临床一线人员的教学意识存在分歧的时候,这个在医学院扩招形势下出现的产物――非直属附属医院就成了一个带有风险的博弈行为,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博弈现象,成功建设发展好非直属附属医院,使之成为医学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延伸,本文以大连市中心医院建设和发展非直属附属医院为例,浅析并展望非直属附属医院形成并得到良性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与前景。

1医学院校与非直属附属医院是互惠互利的协作指导关系

基于医院与学校长期以来稳固和良好的教学关系和合作基础,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互相支持和互相信任的合作氛围,接受非直属附属医院将是教学医院最大可能性的选择,这符合“非合作博弈均衡”理论,医院和学校虽必然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但双方都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因此“合作均衡”就成为双方良性协作的基础。非直属附属医院不存在与医学院校的隶属关系,只是依托医学院校强大的品牌效应及帮扶,以期在科、教、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医学院校则利用医院优质的临床教学资源,有效地缓解附属医院生均床位数不足、临床教学压力过大的矛盾。非直属医院由于长期只承担医疗工作和临床实习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管理、教学条件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离临床课程的全程教学、大学生全方位管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非直属附属医院必须在医学院校的指导下来完善和提高,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2非零和共赢是非直属附属医院理性、良性发展的基础

零和竞争意味着有赢必有输,只有非零和共赢的博弈才能长期有利于博弈参与者双方,大连市中心医院正是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在学科建设、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均尽力与大连医科大学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双赢的目的。但双赢并不是能完全无条件、简单地给予或被获得的,它需要一个相互磨合和过程。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准医生”的主要途径与重要环节,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连市中心医院由于长期只负责临床实习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和科研工作等方面离临床课程的全程教学和大学生全方位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不断改进和提高。

首先,中心医院需在医科大学指导下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开展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等手段,促进医院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医院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合理、有效地利用医学大学兼职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这一有利资源,让医院专家型的技术人员通过规范教学与科研导师工作成为研究型教授,同时通过各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共同机制下的合理、公平竞争,促进医院在教学、科研工作上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

3共有信念使教学成为激励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施者怎样才能被激励去实施他理应实施的博弈规则呢?非直属附属医院如何才能找到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管理规则,使这些符合院情的规则为制度服务呢?这需要结合医院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教学规律、总结经验、不断加强教学管理的改革。一是医院对教学的保障措施,在最大适宜程度上保证教学人力物力的正常运作和不断改善。二是良好的竞争导向,医院和学校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和平台是推动非直属附属医院医教研综合发展的必要条件。三是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运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及时进行的教学质量监督与反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四是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教学工作为医院发展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与管理,带动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五是师资培训的规范化,医学的特殊性决定着医疗教育必须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理念和前沿技术,去适应不断变化着、更新着的医学进步,因此临床教师的规范化培训是重中之重。

4政府的有效干预机制是确保学校和医院实现双赢的基础

培养医学精英人士,是人类健康的需要,也是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建立非直属附属医院,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综合化、经济发展集约化和高等医学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趋势。但非直属附属医院由于是非隶属关系,给制约机制的建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带来了艰巨性。为确保这种办学模式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国家卫生、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应深入研究和出台系列的管理规范,使该项工作成为政府行为,对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管理会更有力度和更加有效。个人认为:只要政府、高等院校和非直属附属医院高度重视,理顺医学院校和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博弈关系,构建和谐稳定、有序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那么动员非直属附属医院这一社会力量办学的初衷就会实现。这不仅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拓宽了空间,非直属附属医院科教事业的发展壮大也为临床医疗增添了强大的后续动力,达到共建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尧传等,建设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实践与思考。华夏医学,2007,5(20):1089

医院教学制度篇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希望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卓越临床医师,是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对于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健康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之一是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上海市于2010年启动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改革试验”(即“5+3”项目),成为最早开展的“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之一。迄今,复旦大学等5所上海市医学院校已经招录五届共计2193名“5+3”项目学生。

一、以问题为导向,构建“5+3”临床医师培养模式

“5+3”模式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质性结合,促进了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健全。

1.探索我国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1998年起,我国开始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1999年5月我国正式施行《执业医师法》,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医学生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必须临床工作一年才能够参加国家统一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执业医师资格后才有临床处方权。一方面,所有医学本科生或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没有处方权,不可独立处置病人和进行手术,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训练难以进行;另一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教育系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行业)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接受的有限临床技能培训也得不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部门的认可,研究生毕业后仍然需要按照卫生行业要求重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导致全国医学院校不同程度沿用科学学位方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即“重科研轻临床、重论文轻技能”,毕业研究生临床技能难以胜任岗位实际需求。

在临床技能方面,“5+3”临床硕士能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化实践环境下,逐步达到独立行医所必备的医德医风、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等基本要求,胜任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症的诊疗工作,成为“会看病”的医生。在学位论文方面,明确规定“学位论文类型为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等,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扭转了“重科研轻临床、重论文轻技能”的倾向,保证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需临床轮转时间。在执业资格方面,由培训医院组织“5+3”临床硕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培训不再面临违法行医的困境,并且由于“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研究生毕业后也就不再需要重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促进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健全

临床医师培养包含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美英等世界主要国家均已建立政府主导的、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尚不健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年招生规模13.4万人,而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数量只有4.48万人。临床医学教育只是培养了合格的医学毕业生,没有培养出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合格医生。

根据我国人事制度,研究生学历学位者在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上优势显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5+3”模式,大大增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对于建立健全国家层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在上海召开“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会议明确,2015年我国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数量将从2014年的4.48万人增加到11.2万人,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二、以能力为重点,创新临床医师培养体系

上海市医学院校在“5+3”项目实施过程中,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突破,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着力于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明显加强,创新临床医师培养体系。在“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医学生完成5年的医学院校教育后,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攻读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但绝大部分将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考核通过后,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其中一部分医师直接进入社区或者二级医院工作。此外,还有一部分医师希望在大医院做“分工更细”的专科医生,比如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等,就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继续学习,这被称为“5+3+X”(X为专科医师培训)。

1.教育制度创新

“5+3”模式不仅有机结合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且有效衔接了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通过明确临床硕士“双重身份”,打破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住院医师)”和“在读(研究生)”之间“非此即彼”的束缚;实现了“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学位授予标准与医师准入制度”的“三个结合”,以“四证合一”解决了医学教育与执业医师制度之间的矛盾。临床医学在读硕士经住院医师规培1年以后,可以本科学历报名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经学位论文答辩可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四证合一”包括《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通过“四证合一”的制度创新,实现了在医师培养过程中的医学教育和卫生行业培训两者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需求。通过“四证合一”的制度创新,培训医院组织本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期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效地解决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训练和培养所面临的违法行医风险;由于“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完全达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后也就不再需要重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协同机制创新

“5+3”模式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为突破口,立足教育和卫生两大民生工程,既是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实践,又服务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5+3”模式在上海的探索和实践充分体现了医教结合,协同创新。上海市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改革试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行业、高校、医院形成合力”,确保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形成了教育卫生部门的良好合作机制,出现了“教改推医改、医改促教改”的生动局面。机构人员组成也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教委、卫生局、各相关高校、培训医院共同参与的临床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协同创新”。由上海市教委和卫生局分管领导、各大学分管校长组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全面实施;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小组,负责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由上海市学位办、卫生局科教处、大学研究生院、医管处和培训医院相关负责人组成工作小组,具体实施此项工作。在项目试点过程中,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具体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研究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各高校执行上海市的统一规定。

3.实践教学创新

“5+3”模式突出了能力培养,以培养合格医师为目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临床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住院医师“不能脱离临床规范化培训”的特征。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政治、英语、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等课程组成,所有课程均以上海市统一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为主。其中,基础理论课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完全一致;专业理论课由上海市统一组织各培训医院根据住院医师培训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010-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以上“网络化课程”的学习,共同的体会是本项目网络课件和教学方式既满足了“住院医师”特殊群体在规范化培训期间个体学习时间的自主特点,也体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高水平和现代化。

在临床技能训练方面,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没有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对于临床能力没有强制性要求,研究生要花大量时间完成课程学习(脱离临床培训6个月以上),有些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甚至完全相同,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而“5+3”模式下,专业学位硕士必须严格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完成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小儿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临床病理科、口腔科、全科医学科等18个学科的临床培训轮转。为保证临床培训质量,上海市制定了统一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开展了带教师资培训,建立了培训质控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培训结业考核,以培训过程考核为重点,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和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在专业学位论文方面,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没有涉及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许多医学院校的导师常常安排自己带教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去完成自己的基础医学研究课题,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科学学位研究生一样发表SCI论文。而目前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明确“学位论文类型为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等,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等同于科学学位硕士,改变了“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

三、以需求为目标,深化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医学教育改革聚焦社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立足教育和卫生两大民生工程,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当不断深化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以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

继续推进“5+3”模式。2013年5月,教育部、国家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要求北京大学等64所试点高校,根据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目标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制订“5+3”项目试点方案,做好实施工作。在“5+3”试点实施方案中,应明确落实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明确落实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结合的具体措施。在推进“5+3”模式过程中,要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即“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临床医师,可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要求,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逐步理顺医学学制。长期以来,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主体不清晰,多种医学学制学位并存,有三年制(无学位)、五年制(学士学位)、七年制(硕士学位)和八年制(博士学位)等多种医学学制,不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医学本科教育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医学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试办七年制授予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2001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等高校试办八年制授予医学博士学位。“5+3”成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主体,将有助于逐步理顺我国临床医学学制和学位体系。现阶段,立足国情,我国应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保留3年制,并将“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作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补充。在上海的实践中,复旦大学作为组长单位,负责上海市“5+3”改革项目的整体推进,同济大学已经将七年制转变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八年制模式培养多学科背景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此外,复旦大学接受上海市委托正在开展“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有机衔接的方案研究”,探索“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此项改革已被列入2014年国家卫计委和上海市合作项目主要内容之一。

上一篇: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范文 下一篇:车辆事故预防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