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8 17:26:25

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篇1

论文摘要: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占所有旅游活动的10%-25%(欧洲参数euro—barometer,1998)。它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rurality)为依托的活动。德诺伊(demoi,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土地密切相关的 经济 活动(基本上是 农业 活动)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他还鲜明地指出:永久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性旅游的必要条件。瑞切尔(reichel)罗文格特(lowengarl)和米尔曼(milman)就指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 农村 区域的旅游。世界济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保持乡村性的关键是:小规模经营本地所有、社区参与、 文化 与 环境 可持续(布罗曼brohman,1996)。

二、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

当前,制约栾川县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即景区的可达性问题)。因此导致了接待能力低,接待水准不高。笔者通过对石龙沟,养子沟,龙峪湾的 调查 和走访,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其一,在栾川县通往乡镇的一些道路设施不完善导致了旅游者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道路的狭窄使旅游列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行走很艰难。现在人们驱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越来越多,道路设施的完善会使栾川的旅游发展的更快。反之,会对其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其二,栾川乡村的客房卫生条件差,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而 电视 信号不清晰则是乡村旅游存在的普遍问题。

虽然旅游者到乡下旅游时对乡下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但是如果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就说明它不具备旅游的条件了。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与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让人感到是在花钱买罪受,那这种旅游又能坚持多久呢?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强烈需求,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将眼前的暂时利益看的过重了,只顾眼前凑合接待,没能很好地考虑将基础设施改善后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更没有考虑如何将乡村旅游持续下去。

(二)栾川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对“返璞归真”的认识误区导致了接待水平不高

笔者专门对栾川景区进行了实证调研,发现有些乡村旅游经营者中有一个误区,仿佛农村旅游越是土得掉渣就越能吸引旅游者,越是环境脏的地方越是返璞归真。笔者曾多次去栾川县考察,所到之处,游客反映玩得都比较开心,农民们也热情有加,但是吃住的条件却往往遭到游客投诉,有许多地方都不尽如意,现举几例:

例一,香醇的乡村饭固然诱人,但碗筷上的斑斑油渍也清晰可见;主人热情的笑脸和豪爽的笑声的确使人感到农民兄弟的淳朴与亲切,但不讲卫生的陋习使你接过他那带有黑黑指甲又没洗过的双手递过来的玉米面饼时,很是尴尬。

例二,游玩了一天,本想抱着香香的被窝好好休息时,看着那脏兮兮的被子睡意全无,主人却还睁大眼睛好奇的问:“这还脏啊?这是上个月才拆洗过的被子,没有几拨人盖过!”

例三,夏天去郊区 旅游 ,蚊蝇到处可见,当游客对苍蝇爬过的食品提出调换时,听见的却是这样的“劝导”——“ 农村 就是这样”。似乎住在农村就应该永远喂蚊子。

我们今天的乡村旅游虽不是什么“贵族”到乡下度假,而是普普通通的旅游者到乡下旅游,但是起码的卫生条件还是应该有的。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是主观意识落后,陋习难改,甚至对旅游者的卫生习惯持一种偏见,并错误的将 环境 脏,农村“土”与“返璞归真”等同起来。如果照这样下去,旅游者的旅游去处就会转向,而郊区的乡村旅游就有可能由于它的脏和差而无法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受损的仍是乡村旅游业和农民本身的 经济 利益。

(三)乡村旅游 管理 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业务知识贫乏

由于总体上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条理也不规范,导致了争抢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同一个项目的游览,村里和村外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收费标准,问其原因得到的答复是“这里没有统的收费标准”,似乎是想怎么收就怎么收,这着实使游客愕然。

另外,到乡村的旅游者中大部分人的 文化 水平比乡村人的文化水平高,求知欲强,所到之处都想问个明白。然而大部分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的旅游专业知识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导致不少旅游者乘兴面来败兴而归。

造成这些问题所在的丰要原因是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特点认识不清,不懂得如何去钻研相关业务,不懂得去揣摩旅游者的 心理 ,错误地认为旅游者来到这里看见了山,看见了水,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就行了。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使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有钻研和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导致了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贫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乡村旅游有一定的季节性,一年下米,经营者的投入与经济利益的比例是多大,这是乡村旅游经营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如果他们的收益不大就会商接导致其对乡村旅游的不重视。

三、栾川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一)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政府部门应在统一 指导 下加大山区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 投资 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但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成该注意:在设施建设上。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二)拓宽 融资 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

积极进行做好宣传工作,用新的思路吸引更多的 社会 资金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迅速改善旅游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乡村旅游业的规模。

(三)提高栾川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整体水平

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栾川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搞好软环境,使旅游者能在干净。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尽享其乐。人们空前渴求返璞归真。亲近泥土。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生活质量,更是一种生活时尚。要想使栾川乡村旅游更上一个台阶,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 教育 。

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就,必须进行教育培训和强化培训。这是增强栾川乡村旅游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为一切旅游活动都是围绕着游客进行的,围绕着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安排的。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素质培训。

在对素质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整体感受。因此,增强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也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从而谋求栾川乡村旅游新突破,使栾川的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四)强化分类特色管理,防止标准化,商业化与城市化对乡村旅游的“侵蚀”

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篇2

一、我国乡村旅游政策存在的不足

(一)乡村旅游起步晚,政策尚不够完善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步晚,起点低使得中国当前发展乡村旅游面临不少困难。而且我国从长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关于乡村旅游方面的政策扶持还不够完善,使得我国的乡村旅游尽管拥有丰富的待开发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却发展的相对缓慢。。

(二)对乡村旅游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

和国外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的乡村旅游还处在比较原始粗放的初级阶段,旅游形式单一,旅游定位过低,旅游品味不高,大量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照搬照抄,使得我国乡村旅游陷入同质化竞争误区。不少乡村旅游实际上沦为彻底的农家乐,除此再无看点。

(三)尚未形成长远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机制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村情,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既紧迫又困难的工作,而且在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未知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发展阻碍,这就要求政府和专家能够在实际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做好调研工作,能够给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长远的乡村旅游规划,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扶持,从而真正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二、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建议

(一)强调政策严肃性,规范经营管理

乡村旅游要想取得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规范经营问题,目前一些乡村旅游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甚至存在“宰客”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成长。如果这样的问题不及早解决,后患无穷。我们应该通过推行严肃政策来加大我国乡村旅游自律性建设。同时筹办各类服务型公益组织,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等协会机构,制定和完善规范经营管理条例,修订从业准入标准并严格执行,从经营场所到接待能力再到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特色等方面严格把关,认真监督规范化经营秩序,实现乡村旅游的合规化发展,推进我国乡村旅游业的良心发展。

(二)突出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作用

对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而言,政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政府的态度将直接决定一个乡村旅游项目能不能成功开发。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帮助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我国各级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通过制定科学贴切的政策,从资金扶持到资源协调再到管理宣传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才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确保乡村旅游按照既定的目标迈进。

(三)采用“政府+协会+农户”的政策扶持引导架构

我国乡村旅游应该一改以往的农户经营模式,由政府制定政策,进而由协会研究完善,最终传导到农户,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化运转。在这样的一个架构中,农户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经营者,他们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技艺以及当地的农业特产和民俗风情等作为资源,向旅游者提供各类休闲观光、美食体验。而各类乡村旅游协会则可以更好的以自身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帮助农户更为规范科学的经营旅游资源,给他们提供知识和礼仪培训,从而让农户可以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优质化的服务,让农户在旅游从业中提升管理经营能力,最终实现本地乡村旅游体验质的跨越。

(四)以创新意识来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政策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做商业和服务如果仅仅停留在等、靠、要阶段显然不够接地气,唯有注重形象宣传和品牌营销,才能使得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群说接收。旅游产品同样离不开宣传和营销。从国家政策角度看,笔者建议政府能够真正重视乡村旅游在整个乡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帮助乡村旅游更好的展示在全国乃至全球游客面前。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也应该立足自身工作实际,不断推陈出现,以创新的意识来不断的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和营销宣传,扩大营销业绩和乡村旅游品牌魅力。

目前,乡村旅游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减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说关注。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战略,为了更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解决就业问题,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 休闲 旅游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璧山确立了建设“全域景区城市”发展战略,努力打造“重庆郊区旅游的优秀目的地”,着力建设“绿城、水城、古城”同时,注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及经验,可供参考借鉴。

一、璧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统筹规划缺位

一是参与主体多,但各自为政。璧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基本上是以企业、业主、农户自主开发,未能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不能提供集中集群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旅游品牌。二是缺少整体规划。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投资主体由于能力局限,忽视前期深度调研和整体规划,发展随意性较强,市场定位不明,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存在突出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二)产业支撑乏力

一是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关键认识不清。许多人误以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要么是“请城里人到乡下走一走,看一看”要么是“办个农家乐,让城里人吃吃饭打打牌”,在实际建设中,让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很少甚至没有。这导致休闲旅游内容不丰富,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不能吸引回头客。二是不注重农业产业链条完善,导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受季节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璧山过去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设大多利用农作物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吸引游客,如八塘镇樱桃谷、大兴镇葡萄风情园等。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应致力于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商品―礼品―体验品”的转变、增值。

(三)管理体制滞后

一是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缺乏明确界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兴起时间非常早,有资料记载,意大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现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但对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内涵外延及品质要求、环保要求迟迟未能明确。二是多头管理,造成管理缺位或政策冲突。目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头管理,造成了实际上的管理不到位,政策、制度、行业管理等无法统一,而单个业务部门难以牵头组织实施相关发展规划,导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和无序发展的状态。

(四)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没有专项扶持资金。投资者无力兴建道路等基础设施,政府通过产业补助资金建设的基础设施往往又达不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要求,导致许多相关的道路、配套设施等软硬件设施较差,有的地方旅游车根本进入不了。二是缺少优惠鼓励政策。现有的扶持政策只是从农业产业角度进行扶持,缺少鼓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门政策,激励力度不够政府的引导作用难以体现。三是用地问题未能解决。目前土地问题是制约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突出政策性因素。必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扩大都受到土地要素制约,以致于项目建设中的建筑物多数系违章建筑。

二、璧山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探索及经验

(一)统筹规划,打造“主题农业公园”

璧山引入“主题农业公园”概念,在璧北10万亩蔬菜基地、璧南10万亩果木基地和璧西5万亩果木基地观光带基础上,统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一是建设“绿色蔬菜主题公园”。分别围绕璧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蔬菜核心种植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春海花乡生态休闲农庄、云雾山樱桃谷等景区(点),拓展蔬菜产业的休闲观光功能,建设“绿色蔬菜主题公园”。二是建设“精品水果主题公园”。围绕璧西沃柑科普教育基地、福禄山庄、卫寺蜜柚种植基地、露德堂、璧山葡萄风情园等景区(点),建设“精品水果主题公园”。三是建设“特色苗木主题公园”。围绕璧南翰林山庄、渝西苗木基地、稻菜轮作示范园、三合茶叶种植基地、欧洲月季观赏园、禹王观戏台、谢唯进故居、登云坪凉伞云遮、汉代画像石棺遗址等景区(点)建设“建设特色苗木主题公园”。

(二)突出重点,狠抓产业链条完善

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是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基础是农业,关键也是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要取得好的发展,必需依托原有的农业发展基础,深入挖掘当地农业的特色、特点,丰富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璧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从农业资源、生产条件、季节特点、经济状况出发,结合“主题农业公园”规划,打造一批集精品农业生产、科普教育、农耕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园区;注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开发独具特色农业产品,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形成了我区集“游、玩、吃、住、购”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特色。

(三)范发展,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要健康发展,核心是提高服务质量。璧山着力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实现规范管理,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明确建设标准。璧山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农家乐、美丽农庄等),在经营环境、硬件设施等方面制定统一建设标准,实行划分等级经营。二是明确服务标准。璧山对接待规范、客房服务、餐饮卫生、安全保障、游乐区管理等方面,制订行业管理标准和服务管理办法,做到对标管理、有章可循。三是注重人员培训。璧山针对农业劳动力素质能力特点,大力开展农艺知识、菜肴烹饪、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森林防火等方面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四)强化组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乡村旅游;“三农”问题;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769-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19.068

the Influences of Rural Tourism Economy on the Three Rural Issues

YE Yan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Ningx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three rural issues”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 the effects of rural tourism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were discussed. Some advices were put forward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three rural problems; impact

1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背景,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融合乡土民情、礼仪风俗等乡村文化,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满足游客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多项需求的旅游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休假制度的改变,现代乡村旅游的动机已经不仅是探亲休假,人们对农村自然环境、人文风俗的好奇和向往,增大了乡村旅游的需求。加之政府、旅行社等外部媒介的宣传和引导,现代乡村旅游已经完全区别于传统的乡村旅游。现代乡村旅游对于无论是农业结果的转型,新农村的建设还是增加农民就业、收入等问题都有显著影响。促进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手段之一。

1.1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在关注城市旅游的同时开始推动乡村旅游。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1999年则是国家旅游局定义的“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为口号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契机。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大力倡导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各种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从2004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开始对全国的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评选,到2006年国家旅游局最新数据为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个数超过5个(包含5个)的省、直辖市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而具体的旅游示范点类型则如图1所示。

1.2 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旅游业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

1)经营缺乏规范化。虽然现在积极倡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但现行的旅游法规中缺乏对乡村旅游景区、经营范围等的规定,而景点的经营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时间较短,也缺乏经营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规章制度使得乡村旅游难于管理,不利于乡村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

2)缺乏特色化。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景区的类型较多,多达8种,但是其实质游玩项目却大同小异,大多娱乐项目为农家乐、农家饭、打牌、唱歌,缺乏特色,可复制性强。现行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盲目性,在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特色的情况下,盲目复制、重复建设、相互竞争,造成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大量乡村旅游项目雷同,难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3)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乡村旅游以乡村性作为吸引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需要改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难以适应落后的生活设施。因此,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在保证其特色化的基础上,一定要体现舒适、便捷。现行的景区公共设施往往不够完善,例如道路、停车场都较简陋;住宿设施,例如旅店、餐厅条件较差;软件设施,通信、卫生等也缺乏保证。这些基础设施的简陋造成乡村旅游成为一次性,难以形成回头客和二次消费[1]。

4)重开发轻保护。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缺乏对乡村资源的保护,农村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容易陷入只顾眼前利益,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的困局。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合理控制开发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2 乡村旅游经济与“三农”的关系

2.1 “三农”问题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它是农业问题向工业问题转型的必然问题,对于农业大国的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三农”问题具体指农业、农村、农民三方面的问题,三者相互关联但又各有侧重[2]。

1)农业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我国的农业发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经济并且科技技术也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西方发达国家集约型的农业,中国农业面临着严重的冲击。我国农业还存在着购销体制不畅通问题,“产-供-销”的购销链条建立还不完善,使得农产品的供给渠道、运输成本存在很大问题。

2)农村问题。农村存在着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村和城市人为的分开,造成了农村和城市在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巨大差距。户籍问题存在已久,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涉及到改革后合理安置解放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形成移民潮对社会治安管理的影响诸多问题。因此,要合理控制城市化的进程。现阶段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着很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政府的目标,但是如何引导企业到农村进行投资还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3)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改善。物质文明主要指为农民增收,为其增加物质财富。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负担较重,使得农民收入低下。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发展缺乏新鲜活力,使农村发展状况进一步恶化。农民的精神文明主要指文化素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据统计,到2012年底我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仅仅是九年义务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还非常有限。对农民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专业技术的培训以及举办文化活动都能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同时给农民创收。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2.2 乡村旅游经济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乡村旅游以农村为活动范围,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必然会对“三农”产生影响。对于乡村旅游与“三农”的关系,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邵琪伟认为乡村旅游能促进“三农”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陈海鹰等分析和探讨了通过乡村旅游促进“三农”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郭涛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研究乡村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总的来说,乡村旅游与“三农”问题关系密切,乡村旅游对“三农”影响重大,具体概括为:乡村旅游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乡村旅游对于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很大提高。同时,乡村旅游必须合理统筹规划和管理,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3]。

3 乡村旅游经济对“三农”的影响力分析

第二部分讨论了乡村旅游与“三农”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本部分从农业、农村、农民三方面具体讨论了乡村旅游经济对“三农”的影响力,图2描述了乡村旅游对“三农”的影响方面。

3.1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乡村旅游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农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很好地促进农业的转型和升级。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在传统意义上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相互分离,但是乡村旅游把两种产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乡村旅游的背景为农村,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存在诸多消费,带动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使农村传统的只依靠农业变得产业多元化。乡村旅游经济与农村紧密相连,其发展推动了和丰富了农民的就业,引导农民以旅游依托发展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使我国的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转型。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和升级,保证了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例如我国首批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之一的襄樊锦绣园高新农业观光园,该示范园占地面积70 000 km2,于1999年6月开始建设,11月投入生产运营,已建成从法国引进的自控温室7 200 m2,单拱钢架大棚20栋,面积9 600 km2,三连栋钢架大棚10个,面积7 200 km2,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栋,面积3 600 km2,植物组培大楼一栋,面积1 200 km2,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已形成500 t绿色蔬菜,100万株种苗的生产能力,“绿波”品牌无公害绿色保健蔬菜俏销市场。 乡村旅游的发展使该地区的农业由传统形式转向发展自己特色的无公害绿色蔬菜,更具市场前景、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

2)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带动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乡村旅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旅游离不开衣食住行,旅行过程中的吃、喝、玩、乐都拉动了当地的内需。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农产品,增加了消费农产品的机会,为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机遇。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自然人文风光的吸引,给当地做出了很好的宣传,起到了广泛的广告作用,有利于农副产品的对外销售。现在很多乡村旅游地由公司牵头,农民负责生产,公司负责销售。这一形式降低了农民由于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的风险,同时集体销售产生规模经济、减少流通环节使销售成本效率更高,为农民谋求了更大的利益。

3.2 乡村旅游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乡村旅游以农村为背景,其发展必然会对农村产生影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产生影响:

1)乡村旅游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农业观光旅游点就必不可少要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我国农村大多在较偏远的山区,道路交通的不畅更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导致农村基础建设落后、卫生条件较差。旅游作为服务行业,其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农村的卫生安全、服务水平、人文风光等方面一直是游客特别关注的,所以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初期,必然会投资大量资金去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的拉动,促使了投资商去改造农村的道路交通、住宿环境、通讯设施、游玩场所,同时改善了农村的电力、水利和卫生状况,这些不仅是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服务,也让农村居民接触到现代化的发展、享受到现代化生活,加速了农村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以湖南省的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文化村为例,中方县政府投资1.2亿元对“湘西最美顾村”的荆坪顾村进行整体旅游规划,不仅对古遗址、古建筑进行了维修,也扩建了景区道路、停车场等设施,处理了水电供给、通讯设施的问题。现在如果去该村游玩,会发现当地居民家中家电设施一应俱全,电话、网络通讯畅通无阻,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缩短了城乡差距。

2)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农村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乡村旅游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观看、接近农村的自然环境,有助于人们了解自然,树立环保意识。乡村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其中消耗的也主要是非自然环境资源,因此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消耗较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3)乡村旅游经济给农村发展的引资带来更多机会。发展乡村旅游,给外界提供了一个认识农村的平台,做出了很好的广告宣传。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外界看到了农村的巨大市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农村进行投资,给农村的发展引进更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乡村旅游扩宽了投资商的投资渠道,对投资商和农村发展建设都是有利的。

3.3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民的影响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给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同时让农民更多的接触到新的思想和技术,对农民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1)乡村旅游经济给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产生,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好地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旅游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景区的各种服务人员都会从当地招聘,能解决大量农民就业问题。同时农民还可以以乡村旅游景点为核心,向四周进行产业扩散,根据旅游的整体产业链来给游客提供围绕旅游的配套服务,拥有广泛的创业机会。农民以自己剩余的生产、生活资料为资本进行经营,这种经营方式通常不需要投资门槛、资金投入较低,所承担的风险也较小。这种方式农民既作为所有者又作为经营者,把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经营服务,能做到直接受益,而不是传统的一次性收到旅游开发商占用土地的补偿。由农民依据乡村旅游项目自主创业更具灵活性,能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相较于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种方式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农村整体的发展都更加有力。

2)乡村旅游的发展极高了农民的素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村与城市的交流,使农民接触到新的思想理念、新的科技,对他们思想的转变起到重大影响。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培养和提升了农民的技能。现在很多的乡村旅游项目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增加吸引力,对村民进行了各种培训,使农民了解和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旅游景区配套设施的建立,使得运动、休闲场所在农村大量建设,这些场所给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使得整个农村的生活人文风气积极向上,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4]。

4 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正确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1)政府统筹规划,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关乎农业、农村、农民的民生大计,政府责无旁贷,而且涉及诸多方面,必须由政府牵头。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三农”问题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旅游的壮大培养良好的环境。

2)结合地方特色,创造自己的独特性。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为主,如果没有鲜明的特色很容易被其他项目模仿,造成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规划应该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当地的各种资源后,把这些自然风光、风俗习惯、文化底蕴等各种特色资源整合起来,并在配套的游玩项目和旅行过程中涉及的衣食住行上融合地方特色,使整个旅游过程变得独一无二,打造成地方品牌。

3)进行人才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人才是发展乡村旅游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想长久持续的发展乡村旅游,初期必须对农民进行基本的上岗前培训,评估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这样可保证旅游的服务质量;后期还应对农民提供持续的培训,思想素质的培训、技能的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旅游开发商对农民进行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民技能、素质,还提升了服务质量,是一个利于农民创收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的举措。

4)增强环保意识,节约农村资源。乡村旅游的根本是观光农村的自然人文景色,所以保护好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给开发商和农民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节约农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维持资源的可持续性,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发展。节约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倡的,在建设新农村中涉及的房屋、基础设施建设都倡导着节约的思想。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要以环保为宗旨,兼顾全局、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小结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经济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都有重大积极影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政府、开发商、农民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只要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意义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我国乡村旅游必将健康持续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我国农业的升级转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为农民创收和提升农民素质,从各方面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郭 文.发展乡村旅游:解决“三农”问题的助推剂[J].商场现代化,2007,6(3):375-376.

[2] 林邵贵.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及对策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6(3):51-53.

[3] 孙丰念.乡村旅游――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6,6(1):288-289.

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益公平理念,精益化

1 绪论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而伴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旅游者心理的逐渐成熟,更多的群体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当这种需求逐步增长时,乡村旅游备受瞩目,国家也予以关注此方面,例如,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为“中国乡村游”。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国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乡村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而发展较晚的乡村旅游还不是十分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乡村旅游开发普遍存在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形式单一,主体方式是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的开发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乡村接待设施城市化倾向,利益分配不均等。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就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国外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主要集中于对乡村旅游经济、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及对乡村旅游中社区利益主体的研究,如Gossling等(2002)对瑞典的研究则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虽然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比较晚,但已经将目光倾注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地区的应用、基本问题和跨学科问题等领域中,如黄蔚艳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中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概述可以看出,国外研究比较成熟和完善,而国内的研究相对落后,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些基本问题和具体区域的研究,缺乏对乡村旅游深层次的研究,尤其对于一些利益主体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精益理论等相关理论对欠缺方面进行了研究。

2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追求经济的高消耗、高成本、高增长问题,文化的商品化、同质化等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利益分配的不公,存在着对弱势群体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的理念,探索符合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已经十分必要了。

2.1 乡村旅游发展的精益化

精益化思想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融合表现在产品和推广方面。精益化的乡村旅游产品要求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内涵化的产品。在设计产品时应该将乡土化因素很好地融入其中,使旅游产品饱含乡土文化的内涵,成为动态、有特色的产品。

精益化思想还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在项目建设、资源利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实现精准化、细分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和环境成本,提高利用效率,确保利益分配主体能够得到应有的利益,促进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

在乡村旅游的营销推广中实现精益化体现在营销恰好使其产品的价值呈现出来,首先要对该地进行精准定位,针对自身的业务和独有的特点,确定鲜明的形象。例如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以“红”为媒介发展乡村旅游,使得一个革命圣地的形象烙刻在旅游者的脑海中,从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2.2 社区增权与政府指导

只有进行社区增权才能真正凸显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增权是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区的参与应该是全员性、全过程中的。如在规划当地乡村旅游时,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利益分配时考虑其占有的份额,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模式,在实际中操作时会受到很大阻碍,这就需要一些前提做铺垫,如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增强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意识。

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政府的指导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不可或缺。政府应对区域做统一规划,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把其服务功能体现在支持和主导乡村旅游开发上,如利用目前农村建设资金投入,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

2.3 重视弱势群体利益

《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指出“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在此特别强调弱势群体中的旅游者,而这类群体的旅游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

而乡村旅游因为乡村经济水平较低的现状,不能很好地提供高质量的配套设施,所以在开发乡村旅游时,要考虑到这类特殊群体的需要,在进行规划时要根据这类群体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适合儿童的娱乐项目,满足残疾人需求的卫生间等。弱势群体出行时,心里最大的恐惧来自不安全感,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规范当地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市场秩序也是重要的一环。

3 结论

面对如今国家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国民休闲汇的开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旅游消费的日益成熟,旅游者追求高品质、优质服务的旅游产品的要求日渐强烈,而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方式,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发展路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道路。

本文认为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发展路径成为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发展路径的导入和落实将是一次长途跋涉的旅程,需要长期不断地探索前进。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 丁培卫.近30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1,32(7)

[2] 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

[3] Gossling S.& Mattsson S.Ferm tourism in Sweden:structure,growth and characteristic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2002,2(1)

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篇6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配套和基础设施不健全

长久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的旅游发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道路、工具室、洗手间、停车场等公共设备不足或设施简陋;餐厅、客房、茶楼等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使游客的饮食住宿、人身财产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到当地乡村的旅游发展。

(二)缺乏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

重复建设、盲目开发是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乡村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旅游的发展,村民也积极参加,但是资金的不足,使得旅游资源没有经过系统的策划、规划、论证就开始营业,设备、设施在原有基础上简单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缺乏长远性的开发。

(三)经营管理体系不健全

乡村旅游大多是都是由农民自发经营的,在技能和观念上的劣势,使服务和产品上存在应用的促销和开发,很多经营者都是家族式管理,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导致当地居民集体缺乏旅游业的管理竞争力,使得大量外来经营者进入,如北京平谷区海子村、杭州的梅家坞等。外来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更为商业化,使得当地的品牌价值和民俗特色逐渐流失。

(四)城市化建设明显,乡村形象遭破坏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大趋势,但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风味保留上的关系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乡村旅游发展遭到破坏。乡村旅游的特色就在于与城市不同的自然、古朴、原始的风景和环境,但是现在不少的乡村旅游大兴建宾馆、娱乐设施,使农村风貌和乡村特色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五)自然生态环境负担过重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来到乡村,同时带来的汽车尾气、垃圾和污水对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威胁。这会直接导致当地乡村旅游资源过度使用,环境恶化,面临着毁灭的危险。

二、我国乡村旅游社会经济效益良性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要向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转变,保证建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大部分大区,农村的外部市场发育不完善,在这样的前提下,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推动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地政府应该把乡村旅游当做乡村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资金宣传、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培训上给予相应的扶持。有一定的规模后,引导乡村旅游向市场驱动转变。采用市场调节、鼓励农村成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方法,从而有效的保证当地居民和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政府应要对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进行监管。

(二)建立当地居民主导机制

让当地居民介入到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旅游为村民服务、让村民收益。其中当地居民收益的基本条件是保障和参与,包括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参与旅游发展的决策、参与旅游收益的分配、接受相关的培训等。政府要引导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在旅游的政策规定、发展计划制定、评估和监测上多听取当地居民的建议和意见,使他们有充分的发言权;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享受旅游带来的利益,帮助村民解决资源和贷款等问题;让村民接受相关的培训,增强他们的现代观念意识和整体素质。形成当地居民对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

(三)控制好旅游的收益漏损

近几年来,外来的投资者看好乡村旅游的发展,纷纷投资、管理、经营乡村旅游。而外来的投资者利用自身的营销优势、销售网络和管理经验等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水平,对当地旅游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同时,外来投资这的进入使当地经济出现旅游收入漏损,如外来员工收入、外来资本利润和外来物品的费用等。投资的规模越大,漏损也就越严重。从长远上来讲,为了控制乡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要控制外来资金大规模进入,从而有效的减少漏损,保证当地居民的利益。从乡村旅游的发展上来看,当地居民在经营管理、知识结构和资金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优惠政策、加强管理培训,以保证当地居民的利益。

(四)挖掘乡村特色,依托当地资源

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挖掘乡村特色、依托当地的资源,形成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乡村风貌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卖点,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乡土气息、淳朴的民俗民风都是吸引游客的核心所在。城里的游客来到乡村就是为了寻找差异、享受差异、体验差异,而游客在旅游中参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增加知识性和参与性是乡村旅游提高重游率的有效手段,如让游客亲手制作传统工艺品、亲自参与栽等。

(五)解决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承载力的矛盾

旅游产业是推进社会变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乡村旅游要依据当地环境承受力进行控制,管理得到,就会成为资源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对于资源依赖型的乡村旅游,要保证自然文化质量、因地制宜的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通过建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当地居民主导机制、控制好旅游的收益漏损、依托当地资源挖掘乡村特色、解决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承载力的矛盾等措施,有效的解决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使我国乡村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动力机制;生态旅游;农村经济

    1 引 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的人们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寻求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开拓了乡村旅游市场。乡村生活牵引着城市居民走出城市,走进乡村,去体验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乡村旅游的这个过程,拉近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缓解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压力,使人们回归自然,享受乡村绿色。同时,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开发将会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与城乡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乡村旅游也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乡村社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共建乡村人居和谐环境。

    2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

    通过大量对先行研究的文献考察,国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从不同的视角,对乡村旅游做了不同的界定。较有代表性的是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营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

    笔者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将乡村旅游作如下定义:在乡村地域内,利用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林水牧业生产作业、农耕或游牧文化、民俗传统、历史古迹、农家民居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为到访者提供观光考察、休闲娱乐、健身疗养、交流结友等体验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新式旅游开发活动。乡村旅游包括农业观光旅游、乡土文化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乡村生态旅游等多方面,是一项区别于城市旅游,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形式。

    3 乡村旅游开发动力系统分析

    乡村旅游开发不是单纯的旅游资源及接待设施的开发,而是所在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乡村旅游开发既不能游离于国家经济实力和政治制度等宏观环境之外,同时在微观上又要受到开发者的思维和意识的影响。

    3.1 乡村旅游开发的一般动力因素

    1)经济发展。乡村经济基础的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收益下滑,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具有高度的产业聚合效应,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寻求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

    2)政府推动。为了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政府相继制订了“休假法”、“度假区法”等法律法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政府不断推出的振兴农村经济的“三农”政策和兴起的“建设新农村”活动等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发展。

    3)乡村活性化与平衡年龄结构。通过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创造舒适环境与大量就业机会等旅游开发项目,既满足老年人修养生息需求,又吸引大批年轻居民留守,改善当地人口年龄结构,永保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4)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供需求不平衡的矛盾,旅游业需要寻求进一步拓展市场,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5)环境保护。乡村地区特有的垄断性资源面临环境保护的压力,而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当地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如图1所示。

    3.2 乡村旅游开发动力系统模式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乡村旅游开发涉及到众多宏观、微观因素,其发展的动力系统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主体共同驱使。众多学者对如何协调各关系主体而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其中,学者邹统钎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乡村旅游地的社区主导开发CBD( Community-Based Development)模型。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产业链本地化、经营者共生化和决策****化。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有当地居民、外来投资企业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如图2所示。该模式作为一个理论框架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社区居民在涉及到国土资源整备和地区经济结构布局的旅游开发事业时候,涉及社区居民的主导权以及软实力(管理能力)和硬实力(经济实力)等问题需要协调解决。一般而言,当旅游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合理,景点和旅行社合作关系密切,景点和旅游产品信息宣介成本较低,投入的回收期较短。如何协调好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各方的权益,在现有的机制上建立一个操作性强的动力因素协调系统成为该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大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动力机制构建

    4.1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大致可概括为:村落民居旅游模式(包括以古民居、古宅为凭借进行开发,以新农村新风貌为凭借进行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田园生态旅游模式和综合旅游模式四种模式。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大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是田园生态旅游。这种开发模式即以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凭借和吸引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为特色,把生态与风情结合起来,旅游与休闲结合起来,大力开发诸如竹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樵乡游、果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寻找梦想的心理需求。该开发模式在大连乡村又主要表现为娱乐体验型农园和农业公园两种形式。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利用软件绘制了大连市乡村旅游地分布图,如图3所示,大连大部分县市区都有各据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区,、

    总体来看,大连市的娱乐体验型田园生态旅游仍处于自发阶段,没有明确的旅游主题,也没有系统的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计划,开发主体和经营主体多为个人或自发结成的小团体。休闲农业公园型田园生态旅游,虽然有一定的主题和活动安排,也有较具规模的事业主体,但也仍然处于一种缺乏总体规划自发形成、自主小规模运营的状态。

    通过进一步考察笔者发现,现阶段大连的乡村旅游存在以下问题: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机车”动力不足;乡村旅游开发理念空泛方法陈旧;没有健全乡村旅游供需销售网络;完全承包制的经营模式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分布散、规模小、档次低、旅游服务质量亟待规范;旅游产品单一、缺少创新、季节性强;乡村资源利用不完全与乡村环境的破坏等。

    4.2大连市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动力机制构建

    针对基于上述的理论考察和大连市乡村旅游的实地调查而形成的大连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健全大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

    第一,健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推动机制。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不误农时,明显的本土性,非常适合农民经营,可以看作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之一。农村的资源优势就是以葱郁的绿色和优美的环境为依托的产业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最为重要的旅游业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而新兴的旅游产业以其高度的产业关联度和聚合作用,会不断加强对乡村其他经济成分的带动,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这种对以发展乡村旅游而振兴农村经济的期待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推动因素。

    第二,乡土情粘合的开发管理团队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牵引机制。乡村旅游开发是一个对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协调各关系主体,实现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进机构。这个机制包括:促进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旅游经营者、有能力协调代内各关系体权利的旅****a>行政管理机构和有代际公平利用意识的乡村居民。以法国和日本的开发经验而沦,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都是有一些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并成为发起者、赞助者、投资者,热心地推进旅游发展的人,而且这些人结成组织,通过彼此相互合作,促成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第三,健全乡村旅游开发的吸引力机制。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而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吸引力要素。乡村的环境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旅游价值越来越大,成为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应将新导入的旅游产业与既存产业(农林渔牧业)之间建立起互为依存的关系,协同发展。对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突出乡土性,不断提升现有资源开发,其形成步骤和运行机制包括:①居民开发构想;②专门机构的设计案;③社会组织的建议案和政府机构的宏观控制;④旅游资源开发方案;⑤旅游资源开发施工。如图4所示。

    第四,网络营销的开展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引入了新的销售机制。旅游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可瞄准市场,利用多途径、多媒体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电子时代的旅游业能够实现旅游商品信息的自由流动。过去由于旅游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平等交易现象,现在得到了较大地改善。相对于其它大众媒体,网上宣传有着节省成本,传播范围广,信息更新方便,可以时时查阅和方便调取等优点,但由于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员来维护,这使得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望而却步。如果当地能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委托某一网页开发业者就有望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第五,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机制。以往生产活动的过度开发容易造成资源的退化和枯竭,生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是消除生态危机的途径,是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发展旅游,使农村的旅游产业资源和自然环境得以保全和改善,从而替代了高能耗企业的引入。此外,为了维系或提高乡村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必须将旅游业的一部分收入,返还于环境的保护。

    5结语

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篇8

一、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新疆乡村旅游与国内相比发展相对滞后,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由于大部分景区尚未规划开发,交通不便、食宿条件等限制因素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景点还呈现原始状态,游客较少,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内旅游形势欣欣向荣,尤其是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背景下,新疆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各种福利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较快,物质生活得以较大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以及景点统一规划开发,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建设,食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居民的出行愿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通过旅游等方式来提高精神需求的愿望日益增加,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市场呈现活跃态势。

新疆乡村旅游主要以借助自然风光、传统民族建筑、节庆民俗等为主要内容的观光旅游,以自身投入感受的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餐饮旅游四种类型为主。

但从总体来看,新疆乡村旅游仍然处于发展的“幼儿期”,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与旅游实践错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当前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分析,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新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其不仅在中国旅游业的组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疆也成为热门。随着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未能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规模差异旅游产品单一、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归纳总结起来,新疆旅游乡村旅游主要面临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低俗化

作为旅游经营者,其提供的旅游产品、服务与游客心理预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注重眼前利益,经营理念低俗化现象严重,未能凸显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和区域性特征,未能对新疆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剖析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精神需求。

(二)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新疆乡村旅游系列产品基本上大同小异,种类少、无特色,品位低。通过对新疆乡村旅游产品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乡村旅游产品仍然以观自然风光、感受农家乐趣为主,以打牌、吃农家饭等活动为主,游客在整个乡村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不强[1]。

(三)缺乏整体规划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新疆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产生了较大影响,各地政府从中尝到甜头,争先恐后发展起乡村旅游,导致新疆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整体规划,出现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等现状。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细致规划就进入开发实施阶段,量大质低,许多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存在无序性。此外,由于乡村旅游的概念模糊,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长久利益,在开发过程中过度加入人工因素,导致农村城镇化显著,使农村的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极大地影响到了乡村旅游资源本色。

(四)旅游人才短缺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滞后性较明显,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旅游相关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没有形成旅游人才培养梯队;同时,已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并未进行系统和全面培训。人才不足及较低的素质与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不相匹配,业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2]。

三、新疆乡村旅游开发对策

(一)提高经营理念,挖掘文化本性

作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应以传统特色文化为依托,摒弃低俗经营理念,将目光放长远,摒弃将眼前利益扩大化倾向,坚持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文化含量大的旅游资源,新疆的乡村除了充满诱惑的自然旅游资源外,更多的和最能吸引旅游者的则是淳朴的、神秘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文化、文化遗迹等。乡村旅游是保护原始生态和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正是由于人们意识到环境恶化将使人类失去栖息地,文化一体化才成为城里人青睐、追求的新方向。新疆的乡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现在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挖掘拓展新疆民族文化中丰富的内涵,乡村旅游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二)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国内各地都在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业,竞争非常激烈,新疆乡村旅游必须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旅游产品的设计,按照一定的规则,配置旅游资源,把旅游服务加入其中,并以一定的主题、内容、形式和价格表示出来,才能真正吸引游客的眼球。另外,创新是发展旅游产品的必由之路,其目的是引领新的旅游消费需求。新疆的乡村旅游发展了这么多年,能让人提起来的旅游产品还只是以吃农家菜、住农家炕、观田园风光等“杜氏度假村”,已经无法适应多变的旅游需求,必须寻找能代表新疆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旅游主题、旅游内容、旅游形式上进行充分设计,多创新。

新疆有大量的原始自然风景区,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者,要把握新疆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户外旅游探险需求不断扩大的机遇,将乡村旅游与探险旅游相结合,将其打造成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探险旅游景区;设置可以带动户外用品销售及餐饮等新兴项目,提升景区的软硬件设施,为集体游客和“驴友”提供优秀的旅游服务。

(三)促进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

新疆乡村游将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乡村生态、山区生态、林业生态、湖区生态产品。同时,挖掘各地州地方特色的戏剧、绘画、民间歌舞、杂技、曲艺等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术,通过提升开发出乡村游的文化精品。

(四)积极培养及培训乡村旅游人才

上一篇:理性消费趋势范文 下一篇:中医药文化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