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1 17:00:58

汽车工业的现状

汽车工业的现状篇1

一、引言

当前,在全球经济稳步攀升的大背景下,服务经济迅速发展。服务产业在世界各国GDP的比重都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其中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普遍达到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达到60%左右。在美国,这一比重已经超过了75%。富科斯在1965年正式提出“服务经济”概念。自二十世纪中期,全球经济由制造部门占主导转向服务经济为命脉[1]。

在服务经济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汽车企业也越来越关注汽车服务。汽车服务是指将与汽车相关的要素同顾客进行交互作用或由顾客对其占有活动的集合[2],主要包括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养护、汽车改装以及汽车租赁等几个方面。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的统计数据显示,汽车服务产业已成长为美国服务行业的骨干,成为其仅次于餐饮业的第二大服务产业,并连续30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3]。

企业竞争力中的三种基本能力分别为决策力、执行力和服务力。所谓服务力,指的是企业的服务部门或专门的服务企业,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从而赢得顾客信赖、维持客户忠诚和以此为基础创造利润的能力。一般而言,服务力表现在三个层次上,即服务部门层次、服务团队层次和服务个人层次[4]。由于服务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顾客是否满意,从而决定其对企业的忠诚度,最终保证服务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服务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企业有着很大的影响。

张力为紧张状态下引起的力。一根绳子绷紧,就呈紧张状态,这时在绳子的内部会产生张力,它用于使绳子收缩以抵抗外部的拉开。张力和拉力的不同在于物体是主动还是被动一个物体。在服务科学中,服务力就好比是给弹簧压缩的那个力,服务力越大,它张开的趋势就越大,即服务张力越大。

汽车服务是汽车行业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手段。汽车企业在提供优质汽车产品的同时,向顾客提供与之相对应的优质汽车服务,已成为在当前汽车企业市场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关键。研究汽车行业服务力和服务张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汽车行业服务力与服务张力两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建立了汽车行业服务力测评指标,并构建了汽车行业服务张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顾客满意度是汽车行业服务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服务张力处于非均衡状态。

二、服务力与服务张力的联系

服务力是服务企业的生产能力。如果说把社会和消费群体比作一个大弹簧,那么服务力就好比施加给弹簧的力,力所施加的不同方向也使弹簧压缩或者拉伸。给弹簧压力,那么弹簧就会压缩,且会有张开的趋势,即所谓的张力。压力越大,弹簧压缩的就越厉害,恢复原状的张力就越大;反之若给弹簧反方向的拉力,弹簧就会拉伸,且有收缩的趋势,拉力越大,弹簧恢复原状的张力就越大。

在服务科学中也是如此。消费群体是大弹簧,服务力是施与弹簧的力,而服务张力则是服务力带给消费群体的体验和效果。服务力越大,服务张力就越大,带给消费者的体验和效果也越好。同时,服务力方向的不同,也决定消费群体这个大弹簧是压缩还是拉伸,服务张力的方向也自然随之改变。

综上所述,服务力和服务张力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服务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着服务张力的大小和方向,顾客的体验效果也会不同;而服务张力的表现也反映出服务力作用的情况,可以据此来改进和提高服务力,进而提高服务质量。研究服务科学中的服务力和服务张力的相互作用对提高服务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汽车行业服务力测评指标体系建立

服务力作为汽车企业通过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是汽车企业赢得客户的吸引力、战胜对手的竞争力以及整合资源为客户创造有效商业价值的转化力,更是汽车企业实现持续盈利的关键能力。建立汽车行业服务力测评指标对于汽车行业有重要意义。

提高汽车企业服务力的意义有三点。一,提升企业盈利;二,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三、增强企业内聚力。因此,汽车行业服务力测评指标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企业利润、企业形象以及企业文化。

依据上述三个方面,设计汽车行业服务力测评的三个一级指标,即汽车企业赢利能力、汽车企业赢得顾客满意和忠诚的能力以及汽车企业服务部门的精神面貌。在此基础上,把这三个指标进一步分解为二级指标,从而建立完整的汽车行业服务力测评指标体系。

(一)汽车企业赢利能力

汽车企业利润等于汽车销售额减去销售汽车所带来的各种成本费用。

汽车企业销售额主要与价格、市场容量、竞争对手、服务质量以及推广力度等息息相关,同时也和销售部门、团队的努力和工作效率有关。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为了提高销售额,除了规定服务速度外,还要求站在前台的收银员在顾客点餐结束前,要及时地进行“建议销售”[5]。

成本费用的控制则主要与绩效管理、成本考核体系、管理团队成本意识等有很大关系。

衡量服务力的赢利能力的二级指标主要有三个:建议销售额―因汽车企业员工建议销售而增加的汽车销售额;服务效率―是指企业服务资源投入与企业服务效果产出的比率以及企业服务资源分配的有效性;成本节约额一一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技术、提高效率、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员工资或提高设备性能或批量生产降低的成本。

(二)汽车企业赢得顾客满意和忠诚的能力

顾客的忠诚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品牌的忠诚;二是对店铺的忠诚;三是对服务产品的忠诚;四是对服务员的忠诚[6]。

这一指标包括三个二级指标:情感忠诚――表现为顾客对企业的理念、行为和视觉形象的高度认同和满意;行为忠诚――顾客再次消费时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重复购买行为;意识忠诚――顾客做出的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未来消费意向。

(三)汽车企业服务部门的精神面貌

在汽车企业中,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够体现和增强服务力。许多汽车企业为了提高服务其战斗力,会举办一些竞赛、文化活动,如连锁店之间的技能比赛、庆祝员工生日活动,不仅丰富了汽车服务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而增强了其团队建设和合作精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汽车企业服务力的提升。

汽车企业服务部门精神面貌二级指标包括四个: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这一指标与顾客给予的肯定、管理人员给予的支持以及晋升前景等息息相关;员工离职率;员工对同伴员工的喜欢程度――这一指标能够反映汽车服务企业中的团队凝聚力;员工活力―即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表1所示,上述三个方面的3大项10小项测评指标共同构成了汽车企业服务力测评指标体系。

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汽车企业赢利能力”指标能够显示出过去汽车企业的服务能力,是长期以往的累加表现。而另外两个指标,即“汽车企业赢得顾客满意和忠诚的能力”和“精神面貌”,即反映服务力的在过去的贡献,也反映出该汽车企业服务能力的在外来的发展潜力,需要个企业服务企业引起重视[7]。

在上述汽车企业服务力测评指标体系中,汽车服务消费用户的满意度显著影响汽车企业总体服务质量的评价。在汽车服务企业能够基本满足使消费者需求时,不确定性对评价服务质量有负面影响,反之亦然。另外,汽车服务消费群体满意度非对称影响服务质量,即负面的结果要比同等程度的正面结果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影响要大。

服务力是服务利润链的起点,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设计汽车企业服务力测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跟踪测评服务力并将之进行提升,对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企业总体利润有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四、汽车行业服务张力模型构建

汽车行业服务张力是指从整体行业的角度考虑的汽车服务企业服务能力与汽车消费群体心态间的张力。服务张力目的在于在动态中维持平衡,使汽车服务企业和汽车消费群体两者能够和谐、统一[8]。

从以上两个维度来构建汽车行业张力模型,如图1所示:

第一象限是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汽车企业的服务能力很强,广大汽车消费公众在效率和公信力等方面都对该企业广泛认同。群体心态潜在、理性,汽车服务行业整体呈现有序状态。

第二象限是一种非均衡状态,在这一状态下汽车企业服务能力很强,消费者对该行业的信任度很高。然而,在这一非均衡状态中,社会群体心态非理性、显在,过分信赖和依靠汽车企业,汽车服务企业将用户的所有需求一力承担。一旦消费者的非理性达到峰值,同时汽车服务企业难以保证满足群体的一切需求,整个汽车服务行业将变得无序。

第三象限是一种张力非均衡状态,该状态下汽车企业的服务能力低,群体心态理性、潜在。汽车服务行业处于有序状态,但各企业表现出一定的问题。与此同时,汽车服务消费群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汽车服务整体行业,但难以改变各企业的具体实施,选择不参与这一过程。

第四象限是一种张力负均衡状态,主要表现在汽车企业服务能力低,群体心态非理性、显在。在这一情况中,汽车消费群体心态存在功利性、无序性以及非正义性,汽车服务消费群体由理性迈向非理性,结果导致汽车服务行业张力的负均衡。

从目前汽车行业建设现状来看,一般处于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的张力非均衡状态。第一象限的正均衡均衡状态很难达到,也是汽车服务企业努力的方向,而第四象限的张力负均衡状态也较罕见,一般而言在整体市场经济极端不稳定的状态下才会出现。

五、结论与展望

在现代汽车市场中,随着汽车消费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其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变化。如今对于汽车消费者而言,汽车本身价值的高低并不是其做出选择的唯一标准,与之相关的汽车附加价值的大小,亦即汽车服务也是他们选择企业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主要设定了汽车行业服务力测评的一级和二级指标,并构建了汽车行业服务张力模型。研究显示,汽车服务用户的满意度显著影响相关管理者对于汽车企业总体服务质量的评价,同时,满意度还对服务质量存在着非对称的影响。此外,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总体处于张力非均衡状态,需要汽车服务企业和汽车服务消费群体的共同努力,将整个行业建设成良好的张力正均衡,从而促使汽车服务行业稳健发展。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因为服务的相关特性,服务力和服务张力的相关测评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进行定性分析,找出未来努力改善的方向,而无法定量分析得出精确的度量结果。

参考文献

[1]徐远.服务质量及其绩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61-62.

[2]方吉辰.供应链环境下的汽车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

[3]张国方,胡雨禾,包凡彪.我国汽车服务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7(4):187-190.

[4]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J].正义论,1988,1(9):8.

[5]冯俊,冉斌.服务企业服务力的评价与提升策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156-168.

[6]刘尚亮,沈惠璋,李峰,张聪.服务科学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6(12):152-155.

[7]付奉义,胡代霞.提高“服务力”[J].中国社会保障.2008(09):304-310.

[8]醒民.两极张力论・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福建新奇特车业服务有限公司)

资助项目

汽车工业的现状篇2

关键词:汽车文化;市场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前言

汽车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而汽车文化则是人类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代表,在汽车文化中,包含着与汽车有关的各种活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其汽车文化市场现状如何,应该怎样壮大我国汽车产业也就成为重点研究课题。

一、我国汽车文化市场现状

(一)设计文化现状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晚,在汽车产品设计上还处于模仿阶段,对汽车设计的认识程度也不高,时至今日也没有完全独立自主的设计,很多汽车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制造工艺上差别都很小,汽车制造商为抢占市场只能将汽车外形设计作为竞争重点。如在自主品牌设计上,北京吉普曾推出过自主开发的越野车,命名为“勇士”,这部车在设计上融入了中国文化和中国越野车特点,给人带来耳目一新之感,但其基础却是参照了殴、美、日的越野车。我国汽车在设计上还将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应用其中,合理的全景天窗设计不仅更有时尚感,还将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又与国外车型过于相似。

(二)品牌文化现状

品牌对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产品的定位,更是产品价值取向的代表,很多消费者通过汽车品牌就可以了解生产企业,所以,我国汽车文化也十分重视品牌文化的塑造。塑造汽车品牌往往就是在汽车标志上下功夫,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在汽车车标设计上的经验也很少,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在车标设计上就要坚持立意深远原则,保证自己的所设计的车标不存在侵权现象[1]。如我国吉利汽车所设计的美日车车标曾因与丰田车标过于相似而被告侵权,尽管后来吉利汽车胜诉,但也给吉利汽车自身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汽车企业要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应不断进行文化改造,抢占市场先机,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消费文化现状

消费文化主要来自于汽车消费者,在我国,很多人会将地位与汽车联系在一起,尽管当下汽车价格较低,人们依然将是否拥有汽车,拥有哪种类型或品牌的汽车看做身份象征。目前,我国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很多人也购买了自家车,由于我国汽车自主设计能力远不如世界汽车列强,人们为在人前展示自己的财力,经常购买过于豪华的汽车,如山西的煤矿主曾购买了20辆价格不菲的悍马[2]。也有不少人虽然购买的并不是豪车,但车内的配置却十分奢华,如配置真皮座椅等,在很多中国人观念中过于重视面子,认为只有豪华车和高档的配置才能展示自己的地位,而没有将安全放在首位。由此可见,我国人们在汽车消费上存在一定问题。

二、发展我国汽车市场文化的方式

(一)设计文化

要使我国汽车市场文化更加合理,抢占市场先机,首先在设计上就要融入中国文化特征,曾有人说,中国的汽车在硬件制造上是世界任何汽车企业都无法比拟的,之所以中国汽车难以与世界汽车名企相比,主要是由于汽车设计存在问题。所以,我国汽车企业在设计上应减少对西方的模仿,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知识产权纷争,还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出与我国人民消费水平一致的汽车产品。

(二)丰富品牌内涵

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现阶段,我国十分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就要将丰富品牌内涵,加大创新作为企业发展重点,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创新,提出新观点与新想法,始终将打造品牌、创新发展放在首位,这是促进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中国汽车文化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创新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所以,汽车企业应做好长期准备,明确方向,并将树立品牌,实现自主创新融入道企业文化中,通过自主创新赢得世界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认可,久而久之,全世界就会看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中国汽车产业也能赢得世界人的尊重。

(三)鼓励健康消费

针对我国汽车文化市场现状中,汽车消费不合理的情况,我国用建立与国情相一致的消费方式,减少不健康消费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但过度消费与我国国情并不相符。豪华汽车和奢侈的汽车配置并不是我国人民的消费的主流,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也成为世界潮流[3]。因此,在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阶段,应做好良好的汽车消费文化建设工作,引导消费者购买经济实用型、且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以此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树立信心。汽车企业也要在制造与生产汽车时关注安全,尤其要做好安全气囊设计。

三、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我国汽车文化市场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做好汽车设计工作,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减少与国际汽车在知识产权上的纠纷,打造中国汽车品牌,重视创新思维的应用,引导国人健康消费,杜绝奢华,鼓励大众购买既经济实用又安全的国产汽车。

参考文献:

[1]景龙亮,贾裕,达朝洪. 普及汽车文化对交通安全的现实意义[J]. 科技风,2012,09:223-224.

[2]贾广宏,顾洪建. 中国汽车文化发展趋势及汽车企业应对策略[J]. 汽车与配件,2012,53:29-31.

汽车工业的现状篇3

关键词: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大众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技术新工艺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使汽车结构复杂化,也增加了汽车故障诊断的难度。传统的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的需要,因此必须提高汽车诊断技术,本文就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探讨。

1 常用的汽车故障诊断方法

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分为人工经验诊断法与仪器设备诊断法,下面就这两种诊断方法展开讨论。

人工经验诊断法主要是汽车维修诊断人员凭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汽车不解体或者汽车局部解体的状况下,使用简单的操作工具,通过各种肢体动作,一边检查一边分析的方式,对汽车故障做出判断,得出诊断结果。人工经验诊断法主要有直接检测法、顺序检查法、分段排除法等等。

仪器设备诊断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在汽车不解体的状况下,运用检测仪器对汽车进行综合检查,从而得出诊断数据的一种方法。现代检测仪器能够对检测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这种故障诊断方法主要用于汽车检测站、大型的维修企业以及特约维修服务站等等。

仪器设备诊断法主要使用四种故障诊断设备。第一是发动机故障诊断设备。主要使用万用表、解码器、示波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气缸压力表、气缸压力检测仪、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缸压正时检测仪、汽油机点火示波器、油质量检测仪、光谱分析仪、闪光正时检测仪等仪器。第二是底盘故障诊断设备。主要使用前轮定位仪、四轮定位仪、车轮平衡机、悬架装置检测台、转向系间隙检测仪等仪器。第三是整车故障诊断设备。主要使用滑板式车轮侧滑试验台、车用油耗计、车速表试验台、制动减速度仪、制动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等仪器。第四是专业综合诊断技术。汽车维修站主要是运用现代汽车故障检测设备,在汽车不解体的状态下,对汽车精细有效的诊断与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汽车维修站都是由安全环保检测线与综合检查站组成。汽车抵达汽车维修站后,维修站按照检测工艺流程进行检测,按顺序完成检测。

2 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

首先,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将不断运用新理论与新技术,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汽车故障信息具有多特征性与模糊性等特征,现代非线性数学工具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对信号进行提纯去噪、识别并进行信息融合。新技术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为以下几点:人工神经网络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小波分析技术及基于模糊理论的汽车故障诊断系统。另外,随着诊断技术大大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利用车载计算机对汽车的发动机、转向系统等部件进行故障诊断,车载计算机可以将诊断信息储存并显示出来,车载计算机诊断技术的发展将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服务,能够提高汽车的可靠性,这也是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

其次,新信息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中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汽车故障的振声诊断研究中,大多是通过分析柴油机缸盖、汽车变速箱等进行研究,这都属于单项静态检测,而利用机械系统振动噪声检测分析的方法较少。这是因为汽车的构造比较复杂,汽车内部的振动源较多,振动频率分布比较广泛,振动噪声相互干扰;在汽车内部发生振动的零件较多,汽车正常工作的状况下难以观察到。目前,在汽车故障诊断中利用振动噪声进行振动还存在一定难度,这是因为具体分析汽车构建振动的分析方法还不健全,对汽车构件产生振动信号机振动噪声传播途径缺乏研究。虽然针对汽车振动参数与汽车内部零构件发生故障之间的关系,做过大量的研究实验,但是目前难以得出准确性的结论。因此,有必要对汽车的振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需要通过理论与实验研究来得出汽车零构件发生振动、产生噪声并传播噪声的原理,要能够确定汽车振动信号与汽车的型号、运行速度等因素之间的联系。此外,若是能够将工程数学理论中的机械振声检测与车载检测设备充分结合起来,就能够对运行状态下的汽车进行有效地检测与诊断,这样就能够通过振声对汽车故障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对汽车故障进行分类,这样能够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第三,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在发展过程中,汽车的检测周期将延长。随着汽车制造质量、性能、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提高,再加上我国公路状况不断提高,汽车出现故障的概率将大大降低,汽车的检测周期将出现延长趋势。此外,我国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将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预测并监控汽车的性能状况是我国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检测设备走向智能化、多功能化。而汽车故障原理分析技术、故障诊断信息的传达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化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将逐步实现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目前,我国许多汽车检测站大都配备了计算机检测管理系统,但是各地区的检测站所使用的检测技术是不同的。因此,随着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实现网络化,能够做到全国汽车检测站的信息资源共享、硬件与软件资源共享。在这个基础上,计算机检测管理系统能够将全国的汽车检测站联合起来,能够使各地区的交通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各地区的汽车状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有人工经验诊断与仪器设备诊断两种方法,现代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将诊断理论与诊断技术融合在一起,诊断设备具有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等特征。在其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应用新技术与新信息,以此来优化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也正是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够推动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汝胜,焦宗夏,王少萍.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6.

[2]侯军兴,刘存祥,卢士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

[3]陈朝阳,张代胜,任佩红.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3.

汽车工业的现状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汽车维修;应用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应用,传统汽车维修技术已经不适用于现展,汽车维修业已进入了电子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部件的检测和维修。下面介绍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一、汽车维修业的现状

1.传统意义上的我国汽车维修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原始、落后的现状,是公认的脏、苦、累、差行业,这种落后表现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设备装备等诸多方面,而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落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2.维修人员的发展现状。随着汽车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在文化水平、理论基础、语言水平等综合运用方面明显滞后,以往“师傅带”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这就促使从业人员除了具有较强的汽车新技术专业理论,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外语、解码分析以及互联网运用技能等,特别是信息化维修观念、知识、技能技术的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当前现代汽车维修需求。与此同时,国际教育界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开设了远程教育教学和技术指导平台,建立起了网络教学互动式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维修从业人员的发展现状,构成了现代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完善和提升的新特征。

3.由于汽车的性能、车型、设备的更新换代,汽车维修人员对于新工艺、新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维修技术人员对车内音响、空调等新设备维修技术和经验不足,传统维修技术不再适应现代化汽车维修。

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素质较低,学习能力比较差,同时对新鲜事物产生恐惧感和畏惧感。

二、在汽车维修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1.减少汽车故障检修的时长。在汽车维修中,最应该做的是找到汽车故障的具置,再根据汽车故障的具体情况展开“一对一”的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最少得时间段内有效完成汽车的维修工作。针对以往的汽车维修研究观察,在对汽车故障检测中,工作人员会对汽车中的每一项硬件设施展开详细的检测,由此会增加汽车故障排除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也会对汽车修复的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汽车维修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修复汽车故障所需的时间。信息技术可以在最少的时间内对汽车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找到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对故障进行准确定位。由此可见,在汽车维修中应用信息技术,对减少汽车故障排除时间,和提高汽车维修效率有着重要的的价值,因此,信息技术被大范围应用在汽车维修当中。

2.有助于提高汽车维修效率。汽车维修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在这其中,设备零部件数量繁多。在对汽车故障进行维修中,要找准汽车设备中出现的故障位置,才可以进行对应的维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假设运用传统的人工检测维修方式对汽车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工作,很难真正了解每个零部件的实际状况,同时对汽车维修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信息技术可以借助全新的网络技术,对汽车中的每个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此提高了对汽车中的每个零部件的检查效率,更好地提高汽车维修效率。

3.企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为了及时了解当前承接的修理业务数量以及这些业务的工作进度,从而可以对修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4.使用计算机对修理业务进行记录,使用信息网络和传感器技术对修理进度进行跟踪,使得汽车修理企业的工作模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5.因为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使得企业管理层可以从繁琐的统筹安排、生产调度和统计报表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根据企业当前承担的业务能力去争取更多的客户,这可以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

6.信息化管理可以为每一个客户建立车辆档案,这种方法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了基础,比如定期提醒客户进行车辆保养、维修以及更换零件,有效地改善服务质量。

三、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汽车故障中的具体应用。

在对汽车进行维修工作之前,第一要做的是,确认汽车故障的具置,之后参照汽车的具体情况实行“一对一”的维修工作。与此同时,对汽车维修效率造成影响的是,对汽车故障排除的时间以及对故障设备认识的准确性。在传统的汽车故障排除中,使用的方式太过陈旧,对故障的排除效率相对较低,而且需要维修工作者参照汽车故障发生的具体情况,对汽车中的所有设备以及零件进行维修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在检查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对汽车维修效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在汽车维修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检测汽车设备的时间、借助信息技术对汽车的具体故障展开系统全面的探究工作,还可以对汽车中的众多数据的具体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对汽车故障进行准确定位,减少故障排除时间,也降低了汽车维修的所需要的时长,大大提升了汽车故障维修的工作效率。

2.信息技术在汽车运行中的具体应用。

汽车部件进行信息的采集对汽车维修有着不可小觑的价值。借助对每项信息的深入探究,才可以掌握汽车的实际运行的情况,并且参照汽车的运行情况,对其展开检测工作。以前的汽车维修工作简单粗糙,特别是在进行汽车部件的采集整理上,只是参照汽车所出现的故障展开维修工作,维修的效率不好,也会出现忽略对汽车某个零件维修的状况发生,以此导致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汽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借助计算机对汽车中每个部件展开搜索工作,并且更进一步探究汽车中的每项部件的运行情况,还能够对汽车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确保汽车中的故障得到有效的维修,促使汽车更具安全性,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3.网络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汽车维修中,主要是依靠维修手册等纸质资料查询汽车故障和处理方案,如此不仅效率低,而且在实际操作上存在一定缺陷。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汽车维修网络,将汽车的全部故障信息以及处理方案录入其中,甚至可以将故障排查和处理的完整流程通过视频的模式进行展示,以此为汽车维修的实际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不仅如此,还可以将汽车故障和处理的技术网络和消费者实现对接,让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对汽车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检查判定,进而作出正确的处理。甚至还可以创设一对一专家指导服务,通过网络实现汽修专家和消费者的一对一交流,使得消费者不用到维修场所就能够实现故障处理。在网络技术平台中,应该包括了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的汽车维修信息资料,像随车手册、配件信息等;二是诊断记录,即汽车接受了诊断的结果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案信息;三是汽车系统的培训资料,让汽车维修人员能够通过技术平台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四、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汽车维修中信息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政府对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不够重视,缺少引导,使得汽车维修行业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融入维修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我国汽车维修行业过于分散,没有形成系统化和产业链,导致各自为政的情况严重,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达不成共识,阻K信息技术的渗透。三是汽车维修自身发展速度慢,对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存在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不如人意。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加强政府引导,使汽车维修产业形成集群,做大做强,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汽车维修品牌。其次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渗透,将汽车维修的前期服务、维修环节以及后期服务等联系起来,构建一个整体化的维修网络,促进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发展。

五、结束语

汽车工业的现状篇5

【关键词】汽车维修;现状;对策

0 前言

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较为迅速,中国汽车行业也表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从汽车市场的规模上,还是在汽车产量的总销量上,我国已经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维修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应当认真分析我国现如今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以及汽车维修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阻碍。相较于汽车维修行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我国在汽车维修技术上、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上以及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上,都有待于提高。本研究针对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发展举措,希望能改善现阶段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

1 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的分析

1.1 汽车诊断技术和维修技术问题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技术含量也在逐步提高,而我国对于汽车维修技术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汽车诊断技术较为落后,使得现阶段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检测汽车故障只能凭借汽车维修经验,这样没办法及时诊断汽车存在的故障,就难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另外一方面,由于对汽车维修技术资金投入的不足,我国汽车维修企业要想购买汽车维修设备以及故障诊断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我国汽车维修企业规模不大、注入资金不足,要想购买汽车维修设备,难度较大,这样就更加难以保证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汽车维修技术的先进性。再有,汽车技术发展较为迅速,而我国维修技术跟不上汽车技术含量提高的步伐,从而导致汽车维修技术上的缺陷。

1.2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汽车维修行业监管部门没能发挥其监管力度,从而进一步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秩序混乱。在1986年,汽车维修行业被列入交通部管理,交通部为了完善汽车维修行业的规范性,交通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也规范了一些维修行业的技术标准,促使汽车维修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尤其是在汽车配件的管理上。目前由于相关部门对汽车配件销售的管理规范的忽视,致使我国汽车配件市场混乱无章,汽车配件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假冒伪劣的汽车配件在配件市场中随处可见,汽车配件的价格也没能达到统一,价格较为混乱,这样的局势更加难以保证汽车维修的质量和汽车行驶中的安全性。

1.3 汽车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汽车维修技术的提高,其主要还是依据汽车维修人员素质。据有关数据调查,从事汽车维修的技术工人63.4%是从事机修、电工、钣金等行业的人员,26.2%是从事技术及管理,而在从事维修技术工人总体中,38.5%的工人文化程度仅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下,高中文化程度占主体工人的40%,而从事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人员仅仅占技术工人的10%,从这样的数据来看,很明显的发现,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文化程度偏低,造成现在汽车维修技术工人技术水平较低,从而更加无法满足汽车维修行业的需求。另外一方面,社会缺乏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福利保证也不够,这也导致技术人员的从业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欠缺,技术素质有待提高,这样的问题也成为现如今汽车维修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亟待解决。

2 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对策

2.1 提高汽车诊断技术和维修技术

我国现阶段汽车诊断技术相较落后,维修技术跟不上汽车技术发展的脚步,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必须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研发发展汽车诊断技术和维修技术。维修技术发展的重要一步就是故障检测诊断,首先要想提高故障诊断技术,就要加大机械设备的研发投资,提高科研人员素质,鼓励科学创新。如今,许多科研机构对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电子自动监控系统性能数据测定有了很大进步,成为机械自动诊断汽车故障的基石。另一方面,随着汽车行业的兴盛发展,汽车维修必然会随之快速发展,所以要提高对汽车技术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大科研力量,注重提高汽车维修技术,例如在研制汽车维修新材料,研发汽车维修新工艺上多做工作,争取把我国汽车诊断技术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维修和诊断技术,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另外,还要注重汽车日常的保养,不注重汽车的保养,只在汽车出现故障时进行维修也很难达到完全修复的目的,所以要注重保养工作。

2.2 完善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制度

面对着我国现阶段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不能统一,管理机制不能完善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统一化,只有完善统一的制度才能真正保证汽车行业管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可将汽车维修和保养的相关部门,例如交通部门、工商部门,在汽车维修和保养工作中相互协作,加大政府部门督促力度,共同管理好汽车维修行业的市场。另外,面对我国汽车配件市场价格混乱,假冒伪劣配件产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局面,我们也要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首先严格控制假冒汽车配件进口出口,从根本上阻断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汽车配件市场,然后要统一汽车配件市场价格,使得配件市场价格混乱的现象不再存在,最后加强汽车配件市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配件市场的规范,使得配件市场价格规范,质量合格,保证汽车配件安全性。

2.3 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

由于对汽车维修技术的忽视,也就对从事汽车维修人员素质有所忽视,这样,汽车维修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也就成为汽车维修技术实施时的瓶颈,要想改善这个问题,提高汽车维修人员素质,就必须从态度上改善对技术人员素质的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从根源进行改革,将汽车维修专业学校与汽车维修企业相互合作,将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有地方就业,也可以针对汽车维修企业缺乏的人才进行专业培养,为企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其次,加强国家对汽车维修专业人员的培养,将其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中,分级对企业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培养,从而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另外,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态度,改善我国现阶段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欠缺,服务水平欠缺的状况,可建立培训中心对上业前素质培训,从而增强维修人员服务观念。

3 结语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必定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其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阻碍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汽车诊断技术和维修技术,完善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制度,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素质,使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与世界接轨,引进先进技术和完善的行业管理制度的同时,也为我国汽车维修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张朝许.国外汽车维修行业的特点与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7).

[2]王志江.政府对汽车维修行业规范化管理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汽车工业的现状篇6

【关键词】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启示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废旧汽车带来的安全、环保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一方面,达到报废条件的车辆,如果继续使用或改装上路,将会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还会导致燃油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对报废汽车的零件和油液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使得大量汽车进入了新旧更替期。如何合理处理报废车辆,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国情,探讨我国汽车报废处理的新途径。

一、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汽车报废量超过400万辆,预计2020年报废量将超过1400万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这些报废车辆进行合理处理,将会带来极大的环境污染,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如何有效地实现车辆的合理报废已经迫在眉睫。当前我国汽车的报废和解体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政策机制尚不完善。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办法,虽然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又联合颁布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都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监管机制,可操作性不强。行业内存在很多私营拆解企业,且都不具备拆解资格,这些企业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回收拆解程序,对正规回收拆解企业造成极大冲击,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2.报废汽车回收率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过半数报废汽车未通过正规渠道报废回收。一方面,报废汽车补贴少,车主不愿把报废汽车交给回收企业;另一方面,非法回收企业违法收购报废汽车,使车管部门难以把握其去向,给正规回收企业造成极大冲击。这些未报废车辆被非法拆解或重新组装上路,给社会环境和道路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

3.报废汽车处理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我国的正规报废汽车处理企业较少,拆解手段比较原始,场地简陋,拆解设备落后。拆解工作仍以传统的人工拆解为主,基本上就是气焊切割加上手工拆卸,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拆解过程。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率太低,多数还是限于废旧金属的回收。橡胶、塑料、玻璃和油料等材料的处理缺乏更细致的分类,回收利用率低,多数被作为垃圾填埋,给环境污染带来极大压力。

二、国外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

1.美国。(1)完善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美国没有部级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法规,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产品连带责任法规使美国报废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降到了最小。在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下,报废汽车不能被随便遗弃,必须送到专门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企业进行处理。产品连带责任是指产品制造链中的部分或全部制造商和销售商要对生产销售危险产品或缺陷产品所造成损失负有连带的法律责任。这种连带责任包括三类: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无提醒过失。同时,美国多个汽车公司主动出资开展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并于2006年启动了国家含汞开关利用项目,以减少汞对环境的影响。(2)成熟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技术。目前全美共有12000多家报废汽车拆解企业,20000家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和200家拆后报废汽车粉碎企业。变速器、差速器、门窗等总成经检验合格,拆解翻新后重新出售;金属车体经切割后按材料分类后重新回炉;汽车废液交由专业回收企业处理;报废汽车残余物最后进行填埋处理。

2.日本。(1)报废汽车回收管理体制。日本自2005年开始实施《汽车回收再利用法》,该法律将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同时纳入管理机制,实现了汽车回收再利用促进中心和再资源化协力机构两个机构的互补式联合管理。这部法律明确了报废汽车处理流程,即:车主—收购公司—拆解公司—破碎公司—最终处理公司,并明确了各环节负责机构的责任和应承担的费用。此外,在实际的回收过程中还引进了先进的电子目录系统,通过对每一辆车进行标号,确保汽车回收处理的整个流程万无一失。(2)报废汽车的处理。目前日本的报废汽车拆解公司有5000多家,破碎公司有140多家,报废汽车的资源回收再利用率达到80%左右。其中作为二手零部件的再使用率为20%~30%,作为原料的资源再利用率占50%~55%,破碎残渣填埋率约占20%~25%。另外,据产业结构审议会及中央环境审议会的推算结果,包括主动实施的破碎残渣再生利用在内的报废汽车再生利用率可达84%~86%。同时,日本每年大约有20%的报废汽车以二手车的名义出口海外,大大缓解了报废汽车处理带来的环境和处理压力,也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3.德国。(1)明确的废旧车辆管理法规。德国有关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法律有1992年通过的《旧车限制条例》、1996年生效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法》和现行的《废旧车辆处理法规》等。这些法规明确规定汽车制造商和进口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车主有义务委托正规废车处理点对车辆进行报废处理,旧车拆解后利用率达到85%,禁止使用重金属等。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乡镇)三级联邦制管理,并明确各部门的主要任务。2009年出台以旧换新购车奖励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德国汽车消费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转变。(2)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德国的报废汽车要交由经专业机构认证的汽车拆解企业进行处理,为确保企业资质,拆解企业每18个月都要接受一次由产业界专家进行的资质核查。报废车辆处理主要是拆解,拆出的可以使用的零部件供出售或修车使用,不能再用的零部件交由废物处理厂或破损厂处理。为提高回收利用率,德国的汽车生产企业与废弃物处理企业积极合作,致力于研究粉碎残余物的分离技术,提高粉碎残余物的再生利用率,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对零部件实行再制造技术,通过对旧件表面的修复和再加工,实现零件的重复利用。

三、国外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对我国的启示

(1)加大政策监管,出台保障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是报废车回收行业秩序混乱的根源。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有效的报废汽车回收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控制汽车拆解企业总量,对非法收购报废车辆的企业或个人予以取缔或处罚,对非法上路报废车辆予以收缴并强制报废,并对相关人员给予一定经济处罚,以加强政策约束力。车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汽车流向的信息管理,并落实车辆年检制度,对汽车的使用及报废进行及时的跟踪和监督。简化机动车辆报废手续,鼓励车主对车辆进行及时报废。(2)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扎实开展报废汽车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规范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市场秩序。在各市县区分别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质进行全面审查,对无资质的非法回收、拆解企业和个人,非法倒卖报废整车和总成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严惩。(3)建立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准入制度。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统一法规,对全国范围内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实行资格认定,从资源回收率和环保的角度设置严格准入制度,对非法拆解企业及时予以取缔。从事报废汽车拆解的企业必须具备废油、液、氟利昂等的回收处理技术,并有一定规模和设施保障。(4)规范旧车交易。我国的旧车管理办法与市场交易现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行业间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部分经营公司在销售车辆时故意隐瞒车辆的真实状况,更有甚者对报废车辆进行私自改装售卖,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到应有的质量保证,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建立科学、完善的旧车评估体系,开设旧车质量认证机构,对所有销售车辆进行质量认证。规范旧车售后服务,并建立旧车售后保修制度,销售单位对售出的旧车提供一定期限的保修,并建立完整规范的售后服务技术档案,保存到车辆报废。(5)加快回收企业技术升级。国家应利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相关院校的汽车专业对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同时,加快推进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引入新式设备,建立报废汽车分解线,并确立规范的拆解和处理流程,从拆解、破碎、回收到处理实行专人专管,并实行连带责任,实现报废车辆拆解处理的有序化。尤其是对于废油、废液和部分有毒物质的存放和处理要加强监管。(6)推进报废汽车的再制造。我国是全球汽车生产大国,也是汽车报废大国,如果能将报废汽车的部分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后投入使用,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报废汽车经过环保处理,并对发动机、变速箱、内外饰和零部件的分类和检测,很多废件经过各种再制造成形技术都可以变成再使用的零件,同时能达到环保、节能、高效的目的。这就需要企业对关键部件的再制造和回收进行合理价值分析,充分衡量再制造成本和报废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引进新的技术或设施加快推进报废汽车的再制造。(7)建立全国性的报废汽车回收网络。我国的报废汽车回收监管体系由商务、工商和公安等部门分工管理。商务部负责报废汽车回收网络建设规划、企业准入、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管理,并负责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的统一制定和发放。工商部门主要负责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注册登记,以及对企业经营的监督管理。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在用机动车的年检和注销,监督运营报废车辆的解体。可以考虑建立全国统一的报废汽车回收网络,实现三个部门的网络共享,将已经在用的车辆纳入车辆网络管理体系,并记录每年对车辆年检的情况,对已经报废车辆的车主发放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对未及时进行报废或私自转卖和处理车辆的车主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并强制车辆报废,并及时实现网络更新,进而对实现全国报废汽车的及时跟踪和处理。(8)继续推进以旧换新政策。由于报废汽车的补贴较少,很多车主不愿将车辆交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而是交由一些非法收购企业,以获得更高的补偿,尽管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以旧换新的政策,虽然补贴金额相对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以旧换新的车型范围限制过严、补贴金额少、手续复杂等原因,这一政策并未带来持久的助推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将政策放宽,简化办理程序,加大补贴金额,并就近设立报废网点,以鼓励车主将报废汽车主动交由正规报废汽车处理企业。

四、结论

报废汽车不及时报废会给人民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极大危害。一方面,报废汽车的技术状况已严重恶化,操纵性和稳定性能变差,极易发生刹车失灵、跑偏和侧滑,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另一方面,报废车辆油耗普遍过高,排放超标,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报废汽车回收的现状分析,提出我国汽车报废处理的八点意见,希望能给我国废旧汽车报废回收政策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潘增友.汽车报废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J].城市车辆.2008.11:26~28

[2]徐松.日本报废汽车再利用体系启示我国产业借鉴.新华社,2012(7)

汽车工业的现状篇7

关键词:汽车产业 中印比较 整体情况 波特五力模型

汽车产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其附加值大、产业链绵长,并对钢铁、石油等上百个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是实现整个经济体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中国拥有“世界工厂”称号,而印度被冠以“世界办公室”之称,两国均为“金砖国家”成员之一,各自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近年来两国国内汽车产销量都呈高速增长,两国政府都重视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对比两国汽车产业,明确各自的优劣势,有助于两国汽车汽车工业的相互借鉴与展开进一步合作。

一、文献综述

由于中国和印度在资源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模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印两国的产业经济比较历来是世界比较经济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不少对中印汽车产业的比较以及印度汽车工业发展对中国的借鉴之处的研究:张响珍(2006)对比中印度汽车产业引进外资中的策略的差异,认为印度汽车产业在建设民族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汽车厂商国际化方面的策略的优势。秦永红(2006)分析印度汽车产业“技术换市场”政策是如何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张英(2009)分析了中印两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再从汽车业发展总量、国际竞争力指数比较以及汽车产品出口结构对两国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以分析两汽车工业的优劣势。陈利君、陆文洁(2012)对比了中印汽车工业的整体状况、各自优势以及不足,以分析两国汽车产业合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多数中印产业比较的研究多基于整体情况、竞争力指数或某一方面优劣势比较,却少有文章利用某一模型对两国产业进行全面、多角度的比较研究。而在产业竞争力研究及产业对比研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便是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五力模型,即从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决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力角度入手对比研究产业竞争力,该模型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研究产业竞争力的工具。因此,本文也将在中印汽车产业整体情况对比之上,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两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二、中印汽车产业整体情况比较

1953年,中国中国从前苏联引进成套汽车生产装备与技术,于1955年生产出了第一辆汽车,但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缓慢,1978年中国汽车年产量仅为14.9万辆。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汽车消费需求急速增长;大量的政策优惠吸引国际汽车工业巨头在华投资,以及各地自主汽车厂商纷纷设立与投产,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2014年,中国汽车年产量达2372.5万辆,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万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首次超过百辆,达到105.83辆/千人。

印度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与中国相近,印度建国后汽车工业长期处于对外封闭状态,导致其汽车产业发展缓慢,到1980年轿车年产量仅为3.1辆。1983年,印度汽车产业对外封闭的状态开始改变,印度政府与日本铃木公司设立合资公司,但严格的乘用车的生产许可证制度限制了印度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993年,印度政府调整相关的产业政策,取消大量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条件,大幅度降低印度汽车进入壁垒,吸引韩国现代、美国福特、通用、日本本田、丰田等跨国公司先后在印度投资,印度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2014年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六大汽车生产国。

印度汽车产业较之于中国,较迟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外资也较少。同时,印度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与较差的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导致其国内汽车需求量较低,成为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前印度汽车产业规模整体小于中国,2014年,印度汽车年产量为383.8万辆,不足中国的六分之一,印度每千人中只有18辆的汽车保有量,这仅相当与中国2006年的水平。

三、中印汽车产业“五力模型”比较

1.进入壁垒

汽车产业天然具有较大的进入壁垒,厂商进入汽车行业需要大额的初始固定资产投资建立相应的生产线、生产技术、生产资质。大额的资产投资意味者汽车产品生产需要在较大的产量上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小厂商在与大厂商的竞争中生产成本处于劣势。对于中印两国汽车产业而言,两国采取的市场开放策略降低了外国汽车的进入壁垒,在与大量国外成熟的汽车产品的竞争中,国内自主汽车产品则处于较大的劣势。因此,在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初期,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招商引资,建立合资汽车厂商进行生产,降低汽车生产的进入壁垒,如中国的上海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汽车厂商,如印度的马鲁提铃木、现代(印度)等。

生产技术壁垒是汽车产业中新厂商进入市场的最主要技术壁垒,其次是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以及汽车品牌的建设。是否具备完善汽车维修售后服务对居民汽车消费决策产生巨大影响,当前品牌4S店营销成为汽车最主要的销售模式,新厂商需要在某一地区与其他厂商合用或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以及售后服务网点,才能真正进入该地区进行大规模营销,这使得汽车的销售途径难寻、销售成本巨大,推高了汽车产业的进入壁垒。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无到有的建立新品牌的市场认同度也是困难重重。就这一方面而言,越是成熟的汽车市场,新企业的进入壁垒越高。

2.替代品威胁

汽车作为行驶的私人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工具是其最主要的替代产品。在中国,日益完善公交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拥挤的交通状况、以及低碳环保理念的广为传播,更多人选择公交地铁作为日常出行工具、火车飞机作为长途交通工具,汽车的替代品威胁较高。而印度的公共交通网络不如中国,私人汽车替代品威胁相比中国而言较小,但另一方面,不完善的公路网络也限制了汽车出行范围,因此在印度,两轮摩托车的使用率较四轮汽车使用率更高,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两轮车生产国。

3.买方议价能力

汽车作为直接面向客户的高价值的耐用消费品,汽车购买者大多为单个消费者,少有结成消费者联盟与厂商议价行为,定价多为厂商行为。但市场中,汽车依据品牌、配置差异,价格从几万到上千万不等,越是成熟的汽车市场,消费者越具有选择权;消费者对汽车的了解越多,越能影响厂商定价,成熟市场厂商依据市场竞争定价价格越低。因此,中国较为成熟的汽车市场意味着汽车厂商的定价选择权更低。

4.卖方议价能力

一辆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装配而成,汽车厂商的零部件采购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厂商的盈利能力。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使汽车零部件价格竞争成为主要销售策略,因此,市场汽车零部件越多,其卖方议价能力越低。截至2005年6月,中国拥有11882个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几乎涵盖汽车所有零部件生产,数量上远多于印度,使得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卖方议价能力整体较低。但其中,大量国外汽车厂商所宣称的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大而不强”却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中国内地唯一上榜企业中信戴卡企业仅排名83。因此汽车高端零部件市场中,厂商仍有较大的卖方议价能力。

而印度致力于将培养“汽车零部件的全球研发中心”。其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则专注于高附加值的高端零部件生产,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能力高于中国,同样在《201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只有一个上榜企业,印度的萨玛企业则排名40,远高于中国,因此印度的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更具竞争力。

5.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中,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无疑更加激烈,印度当前的汽车整车制造商仅有20余个,而2015年以来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厂商超过380个,但其中仅6个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销量最高的上海大众的市场占有率仅为8%,而印度最大汽车厂商马鲁提铃木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8%。印度汽车产业中前4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6%,而在中国这一数值仅为33%。此外,中国汽车产业普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具HIS(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关键信息、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估计中国2015年汽车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7.9%,《日本经济新闻》的估值更低,为50%,新一轮兼并重组正在悄悄到来。

两国在汽车市场建设初期,都力图通过“市场换技术”方式建设国内汽车产业链,利用本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整车装配业,并通过外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带动本国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印度政府在“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更注重技术的“消化”与“自主创新”,印度汽车厂商对汽车产品研发的投资比例较高,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其代表是印度民族汽车厂商,塔塔汽车公司,其市场占有率居全印度第二位,该公司生产的汽车90%是自主研发、设计的,具有汽车核心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出口远销美欧等发达市场,在低价汽车中具有较大竞争优势。掌握核心技术的汽车厂商无需支付高额的专利技术使用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使该汽车厂商在市场竞争中能占据优势,获得市场竞争力,这是中国自主汽车厂商所不可比拟的。

四、结论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比印度汽车产业更为成熟,表现在更高的汽车产量、更完善的汽车销售网络。但中国成熟的汽车市场使新企业进入壁垒较高;日益拥挤的交通状况、低碳环保理念使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能更多替代汽车的使用;高中低多档次的汽车产品的选择与消费者汽车知识的增多降低的汽车厂商的溢价能力;高端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缺乏使得汽车产生在采购中缺乏定价权;上百个汽车品牌的竞争使得市场分散、严重的产能过剩、缺乏汽车核心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在并不比印度汽车产业更具竞争力。在发展策略上,印度汽车产业摒弃中国注重规模扩张、数量增长的发展策略,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和高端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使印度汽车获得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度汽车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以此为鉴,当期中国汽车产业突破发展瓶颈,获得国际竞争力,则必须摒弃高产量带来的沾沾自喜,加大汽车产品研发,“静心”做高质量的汽车。

参考文献

[1]张响珍.从汽车制造业看中印引进外资的策略差异及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8-70

[2]陆文洁,陈利君.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优劣势[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6-29

[3]秦永红.印度汽车工业的“市场换技术”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亚太,2006(7):48-54

[4]陈利君,陆文洁.中印汽车产业比较分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2(2):37-45+93

汽车工业的现状篇8

关键词:汽车维修;现状;应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24-01

一、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业现状

目前,中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扩大了服务范围,改变了服务方式,增加了服务设施,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代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与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1、行业属性定位不准,服务水平较低

车辆的社会化和私家车的大量发展,使汽车维修业走向社会化,并促使汽车维修业从产品型的行业向服务型行业的转变。但是汽车维修行业广大的从业人员按传统的为运输生产服务向广大的客户服务的观念仍未有转变到位,为普通百姓服务的意识尚需提高,个性化定制式服务、关联化的一站式服务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的信息反馈机制、投诉调查处理机制还不十分完善,为客户服务的水平还较低。

2、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行业管理部门的市场准入把关不严,执法监督不到位,致使无证修车,不规范的路边店、占道修车等现象屡禁不止。有些路边店服务不规范,作业环境脏、乱、差,干扰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整个行业在社会上的形象。

3、维修质量、行业的诚信度、信誉度较差

由于汽车维修技术与飞速发展的汽车自身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均偏低,造成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困难,影响了传统的经验维修方式向新的诊断、换件为主的维修方式的顺利转变,使汽车维修质量得不到很好保证;由于有些企业使用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等问题依然存在,使社会上存在用户修车不放心、怕骗、怕宰的现象,行业在社会上的诚信度还不够高、信誉度较差。

4、乱收费问题存在

一些汽车维修企业还存在汽车配件乱加价、乱收费和不经车主许可而擅自增加作业项目多收费等问题,收费不透明和收费的事先沟通机制不完善。

5、从业人员素质低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逐步提高,但是,由于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造成了其素质和技术水平都较低,特别是经过专业学习的比例很低,从而使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低,使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低。

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汽车维修基本上解决了维修难的状况。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到基本满足,甚至会出现过剩的现象。通过发达国家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汽车维修企业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1、汽车维修规模化连锁经营

汽车维修实现规模经济不是靠建立大规模修理厂或维修中心,根据国外发展情况,应是朝连锁、分支机构方向发展。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成为现阶段行业发展的一项政策。

发展连锁经营具有很多优势。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发展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有利于优化流通业结构,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市场资源,向用户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利于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经营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净化市场环境;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汽车维修专业化、工业化

随着汽车维修业逐步完善,激烈竞争必然使汽车维修市场向专业化、工业化发展。

3、汽车维修高科技化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到了汽车上,因此也向汽车维修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维修行业必然随着汽车工业发展成为高技术含量企业。

三、应对措施

汽车维修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汽车维修业是一个国际化产业,只有把汽车工业作为外向型战略产业,才能促进其发展。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我国汽车维修可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一体化网络经营战略

网络经营是企业连锁经营的新模式,其特点是成本低,速度快,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如丰田汽车公司在四个东南亚国家中有零件和配件的维修服务网络,福特和通用汽车在欧洲建立了跨国的维修服务公司,本田和丰田已在北美建立了维修配件网络。

2、打造职业化素质人才

高科技汽车维修需要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是人才来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当务之急。我国现有的汽车维修企业中,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还不到人员总数的4%。与国外占总数的40%相比显然是太少了。近年来,我国汽车维修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多是受益于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结果,以及行业自身就业的吸引力的提高。这些外部条件,将有利于促进从业人员的技能结构和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也为在行业中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文化素质基础。培养具有专业化的工作技能,专业化的工作效率、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工作能力以及具有专业化的工作道德的汽车维修人才,已经成为行业最响亮的呼声和最迫切的要求。

3、倡导绿色维修成为必然趋势

所谓绿色维修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是实现减量消费的有效途径,同产品的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环一样都是循环经济中的重要环节,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京伟.中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EB/OL].(2014-05-26) qxw.cc/download.

上一篇:水路运输的现状范文 下一篇:关于学校环境卫生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