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流程范文

时间:2023-12-20 14:53:19

企业并购流程

企业并购流程篇1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已成为近年经济领域中的热点,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放眼当今世界,几乎每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就是进行购并活动的过程。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购并活动也越来越多,国有企业也开始注重通过外部扩张的方式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快速发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企业并购前、中、后全过程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1企业并购的动机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不容忽视,主要包括:

(1)可以合理避税: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问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减轻税负的效果。比如,换股收购中公司未收到现金和资本收益,因而不产生税负;可转换债券发行方的利息可以从所得税中扣除,同时保证资本收益不受影响;延期偿付将使企业少付或不付资本收益税,而购买方也因资金占有而减少纳税额。

(2)获得管理和经营协同:如果企业有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其管理能力超出管理该企业的需要,但这批人才只能集体实现其效率,企业不能通过解聘释放能量。那么,该企业就可以购并那些由于缺乏管理人才而效率低下的企业,利用这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整体效益水平而获利。同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了所有类型的购并动机问题,认为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目的。由于经济的互补性及规模经济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就可以提高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3)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组。

企业通过经营相关程度较低的不同行业可以分散风险、稳定收入来源、增强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内部积累和外部购并两种途径实现,但在多数情况下,购并途径更为有利。尤其是当企业面临环境变化而调整战略时,购并可以使企业低成本地迅速进入被购并企业所在的增长相对较快的行业,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被购并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现有的各种资源,从而保证企业持续不断的盈利能力。

2企业并购过程的财务管理

2.1企业并购前调研的财务问题

首先财务工作的重点是了解资产构成情况。资产构成情况是企业状况的重要方面,优质的资产情况是企业规范畅通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并购重组时,应将资产构成状况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包括并购目标企业的总资产情况、净资产情况、注册资本构成、负债结构、企业负担情况、经营性资产状况等。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对目标企业在财务角度有一个大体的评价。其次,要准备把握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衡量企业财务运作能力的重要尺度,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完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情况、财务机构职能情况、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措施能力等作出正确判断,并判断目标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根据财务状况对今后企业的营运发展能力作出科学判断。同时,应审查企业隐性负债,对或有负债及潜在的危机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2.2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管理

(1)并购的财务风险: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性的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并购活动的始终,财务风险又是并购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主并企业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高于其实际价值,这就产生了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它主要受主并企业所获取的信息质量的影响,包括目标企业的性质(上市还是非上市公司等)、并购的性质(善意并购还是恶意收购)、准备并购的时间、并购企业审计的时间距离并购的时间长短等。(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如果主并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差,融资能力不强,现金流量安排又不理,则流动比率会大幅度下降,给主并企业带来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3)融资风险。并购的融资风险是指主并企业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4)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之所以把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单独列示出来,是因为其有特殊性。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来偿还负债的方法。

(2)并购的财务整合:财务目标的整合。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只有在统一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指引下,新的财务管理组织才能正常、有效地运行。财务制度的整合。财务制度的整合就是企业所实施的一系列财务政策的选择,包括财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投融资制度、股利分配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整合。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的整合。作为财务组织机构,权责必须明确,并能相互制约。各部门和部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做到权、责、利明确。

(3)并购的成本控制。

根据并购行为的特征以及成本习性,并购成本可以划分为并购实施前的准备成本、并购交易成本和并购后的整合成本。并购前的准备成本主要包括目标公司信息的收集成本、目标公司的选择成本等。并购交易成本是主并企业为获得目标企业而付出的成本,并购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主并企业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影响并购交易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程度、目标企业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并钩过程的涉税成本以及政治因素等。从国内外的并购案例(特别是跨国并购)中,我们发现,政治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并钩成本的重要因素,乃至阻碍并购的进行。

2.3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企业并购流程篇2

论文摘要:探讨了物流企业并购的本质内涵与asc,.义,论述了物流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为财务整合,深入分析了物流企业并购中存在的4大财务整合问题。据此,提出了提升物流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水平的系列策略。

1物流企业并购的本质内涵与战略意义

物流企业并购,就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物流企业为了迅速扩大市场空间,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依法取得其他企业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从而接管该企业的一种投资活动。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上市审批制度的特殊性,物流企业并购包含了兼并、收购、投资控股、股权转让、资产转置、借壳、买壳等诸多资本运作行为。

显然,作为一种能力和资源的聚集手段,物流企业并购增强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并使运输网络结构趋于合理,协同效应得到一定体现;而被并购的物流企业也借重组良机逐步实现核心能力的快速增长和自身实力的发展壮大。因此,物流业并购的实施非常有利于我国物流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实现低成本扩张。并购重组尽管是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的一种方式,但其交易本身并没有刨造价值,真正的价值刨造在于交易后的资源能力整合上。因此,在完成了企业形式上的并购后,如何进~步加强资源能力的整合管理已经成为并购活动最终成败的关键。作为并购整合的出发点和核心,财务整合不力无疑是造成物流企业并购效果不理想的首要因素。

2物流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与财务协同的互动关系

2,1物流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财务整合

一般来说,物流企业并购需要占用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因此,物流企业并购中如果不能顺利地融通资金,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就会导致流动比率大幅下降,影响物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企业扩张中的财务风险。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物流企业战略性重组的频繁发生以及物流企业并购的愈演愈烈,有些物流企业期望以享受政府金融、税收优惠政策为目的,通过换牌子而甩掉银行的债务。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工作不仅仅是更新公司名称等形式上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包括财务整合、文化整合、人力资本整合、组织整合、经营战略整合在内的具有实质内容的一系列整合。并且,由于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就是具有充分的信息,而财务本身便具有较强的信息功能,更是并购方获取被并购方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物流企业并购后进行财务整合、统一财务会计口径是并购整合成功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在整合过程中,若物流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运行机制和统一的会计财务制度与核算体系,便会导致成本费用加大、不良资产增多、资产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效率不高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正因为此,为了保证财务上的稳定性及在金融市场和物流市场上的良好形象,物流企业并购双方必须不失时机地做好财务整合工作,在财务制度上互相沟通,实现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协调一致。

2.2财务整合的基础:财务协同

2.2.1协同效应。协同理念一直是物流企业在制定多元化发展战略、策划企业并购与重组、成立跨国联盟或建立合资企业时所遵循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贝0。它是指物流企业在兼并后,两个企业的总体效益(价值)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价值)之和,即并购企业通过有效地控制目标企业的资源并重新配置,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及能力和知识的相互转移,提升两家的综合价值与资产的收益率,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2.2.2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后财务整合给物流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的种种效益,使并购后的物流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目标利润,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物流企业并购后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合理避税。这无疑是最主要的一种财务协同效应。首先,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的亏损递延条款来实现合理避税。其次,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估而增加的折旧来实现合理避税。物流企业在并购中,需要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进行重估和调整,若被兼并方的资产价值增加,年折旧额就会相应地增加,折旧抵税的作用将会增大。另外,若折旧会计方法改变为加速折旧方法,又会带来税收延迟的好处。二是融资成本降低,财务能力提高。一般情况下,合后企业整体的偿债能力比合并前的单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强,而且还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实现资本在并购双方之间的有效再配置。特别是由于物流企业在整合过程中能通过促进资源协同、不断吸纳新的核心能力、重建价值链来培育和提升市场与服务方面的核心能力,巩固企业品牌形象、行业地位及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自身核心能力的迅速增强,故而并购整合无疑会使物流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得以提升,为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创造出更为有利的条件。三是自由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是指物流企业现金在支付所有净现值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流。在我国物流业,处于发展初期的及一些经营不善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往往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缺口,而处于行业成熟期的大型物流集团则常常存在大量的现金流量盈余。在这一情况下,通过并购就可以使两个具有不同自由现金流量水平的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其自由现金流量。

3物流企业并购中的4大财务整合问题透视

3.1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模糊问题

从企业成长角度看物流企业的重组并购能促使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加强、运输网络得到完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运营成本有效降低、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但受财务运行过程的影响,物流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可能存在着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的可能。

在物流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原本应该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达成战略并购的目标,但由于物流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一些先天存在的行业和企业的结构性缺陷造成了调整速度缓慢,两者结合起来对我国物流企业并购整合的深层次发展产生了不小的障碍。此时,并购企业内部若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模糊,发生整合管理失误,则可能导致物流企业偏离并购的预期目标,面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3.2会计人员及组织机构管理过于分散问题

并购后,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对会计人员及组织结构的调整重视不够的问题。由于并购双方在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方面存在差异,再加上财务集权、分权的程度模糊,导致并购后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很难与财务管理职权应承担的责任相适应,对会计人员及组织机构管理过于分散,从而给并购后的协同整合埋下隐患。

3.3资产整合与分享问题

在物流企业并购中,如何进行资产的整合与分享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在资产整合环节尚有诸多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是资产核定标准不一,二是大多时候仅注重有形资产的整合而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整合,三是行政对资产整合干预过多,四是无法实现资产整合的协同效应。这些问题的悬而不决,导致了大多数物流企业在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的清理和处置上颇有欠缺,尤其是尚待整合的无形资产在新企业中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i而对于不协调的资产业务,并购双方往往都坚持采用对自身有利的方案,互不相让,进而影响了并购的最终实现。

3.4债务重整问题

物流业是个高投入、高负债、高风险的行业。随着物流成本持续走高,国内各大物流企业资产负债率相继增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营困境。可以说,高度负债是物流企业经营业绩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重组并购也为物流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债务压力。尤其是并购后的高速扩张,物流企业付出的现金流巨大,掌控多家经营不善的小型物流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要背上一些旧债务。因此,并购之后对物流企业进行债务重整是非常必要的。

4提升物流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水平的系列策略

4.1财务管理目标的战略整合

并购企业整合财务管理目标十分重要,只有进行了目标的整合,才有助于财务运营的一体化。并购后要想使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战略发展的要求相匹配,首先要对并购双方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整合,然后根据财务管理目标导向进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管怎样,物流企业经过财务整合后,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清晰的、明确的、可计量和可控制的,并且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它可以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可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42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的战略整合

实施并购后,并购企业就形成了对被并购企业的产权投资关系。而现阶段,除了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物流企业产权关系较为明晰外,我国还存在许多产权关系比较模糊、分属地方或中央、由不同政府部门管理、所有权和收益分配关系十分复杂的物流企业。因此,要合理处理由此产生的产权投资关系,首先应对被并购企业实施财务控制,注意机构的设置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适应。然后可采取有效措施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组织机构进行整合:一是委派或重新任命财务主管人员,去接管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机构,并通过财务主管实施对目标企业所有财务人员的重新调整;二是财务主管做为并购企业的派出人员,必须对派出方负责,其人事、工资关系均由并购企业来管理,工作业绩也由并购企业来考核;三是对被并购企业的一般财务人员可实行资格管理制度,即由财务主管审查其上岗资格,然后报并购企业备案。

4.3财务制度的战略整合

对于业已展开并购重组的~些物流企业来说,企业并购的完成只是相对于法律概念来说的,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并购的全过程远未完成。我国物流企业并购的不规范性和特殊性,使得并购后物流企业的财务制度很难在整合中建立。而财务制度的整合归根结底是物流企业对所要实行的一系列财务政策的选择。但由于处于不同利益主体地位的各物流企业在并购前的财务管理状况多多少少存在着差别,所以在选择财务政策时不能再仅仅从单个物流企业角度出发,而应当以并购后整个企业的利益和目标为基点来选择或制定财务政策。为此,物流企业应当根据财务战略的总体目标,结合被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对财务制度的全面整合和重新建立。这些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网络信息化管理制度等等。对这些制度的一体化运作,将为并购后的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协同和整合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4资产的战略整合

在资产整合过程中,由于我国物流企业追求规模扩张与多元化经营,故而对并购后整个系统运作的高度协调性和配合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对此,要按照协调性的原则来解决在资产整合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被并购企业的资产现状与自身的资产量、结构相协调并相配合,以产生经营的合力。同时,在资产整合中应遵循两项基本原则:一是成本收益原则。

产的使用与运营必须考虑所付出的成本与获得收益的大小,只有当其产生的收益大于其使用成本时,该项资产的使用才是合理的。二是可用性原则。被并购企业的资产必须符合已调整的企业经营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可用的资产应予以保留和重组,不可用的则应进行剥离,通过先“合”后“剥”的方式实现4个分离——主体业务与辅助业务分离、优质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亟需人员与富余人员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功能分离,目的是把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到产生最佳效益的部门。

在资产的整合过程中,并购双方需要主动进行协调,以获得互补性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各自原有核心要素的“位势”优势,加强对关键资源的绝对控制和统一调配。

4.5债务的战略整合

有些物流企业为快速求大求全,到处并购亏损企业;而被并购企业的高额负债,使并购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并为其带来较大风险。因此,物流企业并购后对债务进行重整不仅必要而且急需。它可以通过改变并购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偿债的期限结构等手段,达到降低债务成本和减轻偿债压力的目的,并由此获得财务协同效应,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与经济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合并财务报表。合并后的财务报表一方面可以综合反映整个物流企业经济实体的运营状况与偿债能力,满足政府有关部门、股东以及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的要求;另一方面为物流企业以后的财务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二是优化资本结构。并购以后,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相适应的目标资本结构,并在一定财务风险的制约下,充分挖掘自身的负债潜力。三是调整偿债期限结构。合理的债务结构可以避免产生由于现金流量不足、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带来的风险。调整物流企业偿债期限结构是通过与债权人谈判,改变债务的偿还期限或借长期债务偿还短期债务来实现。在物流企业处于经营极度困难的时期,将债务转化为企业股权在短期内对并购企业也是非常有利的。

46对资金实行统一的管理

企业并购流程篇3

关键词:采购业务;流程再造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等管理学家们首次提出“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ing Reengineering)这一概念,哈默认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上获得巨大改善。

自此之后,流程再造逐步在企业实务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制造过程中。随着管理者们对流程再造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发现仅在制造过程中应用流程再造是不完全的。研究表明,流程中增值活动时间占全流程周期的比例通常不足5%,约95%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在非增值活动上。换而言之,对制造过程以外的采购、销售等流程的再造急需进行。对多数生产企业而言,采购业务是供应链的源头,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工作,因而采购业务高效、快速运作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传统采购业务的现状

虽然各个企业采购业务的具体流程并不相同,但是基本都可以归纳为“职能部门式”,即各个职能部门分别做好份内的工作然后将剩余工作移交给流程链条中的其他部门处理。

传统采购业务的流程通常大致如下:生产车间根据生产需求填写请购单,经生产车间负责人审批、签字后移交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批准后的请购单在市场中进行询价、招标等,确定最佳供应商并发出订购单;仓储部门比较收到的商品和订购单上的要求是否相符、检查商品有无损坏并开具验收单;财务部门根据订购单、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和验收单编制付款凭证,支付货款并记账。

传统采购业务流程在经济环境较为稳定时运行流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3C”挑战:顾客(Custom)不断提出个性化的需求推动企业研发出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顾客;企业间竞争(Competition)的加剧导致企业需要不断平衡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的关系;PEST环境的变化(Change)要求企业及时调整发展策略。这一切都迫使企业对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

二、传统采购业务存在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传统采购业务流程是“职能部门式”的,一项完整的任务在各个部门间被强制分解,因而可能导致如下问题:

1.活动间的等待:在传统采购业务中,只有当生产车间填写订购单后采购部门才能开始询价等工作;只有在采购部门发出询价后各供应商才有机会了解企业需要、提品价单。这些均会造成活动间等待时间的不必要延长。

2.重复活动:在传统采购业务中,涉及票据账单众多,比如请购单、订购单、发票、验收单、凭证等,而各个票据账单中大量信息被重复填写,造成企业效率低下。

3.反复检查:生产车间填写请购单后生产车间负责人审批;采购部门接到请购单后核对请购单并填写订购单;仓储部门收到货物时核对实物、订购单、请购单,核对无误后开具验收单;财务部门根据订购单、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和验收单编制付款凭证。在这个过程中请购单、订购单、发票、验收单等被反复检查,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4.跨部门的协调:传统采购业务里链条包含多个部门,如生产车间、采购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等,部门间存在职能交叉和重叠且其利益出发点不同,在职权责方面的沟通增加企业成本。

三、传统采购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传统采购业务流程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1.生产车间与采购部门:如果信息充分对称,则采购部门可以在收到订购单前着手了解市场、询价、搜集资料等基本工作,减少活动间的等待,但现状是只有当生产车间填写订购单后采购部门才能了解到生产车间的需求并着手开始工作。

2.生产车间与仓储部门:如果信息充分对称,则仓储部门可以在生产车间填写订购单之前告知采购部门生产车间的大致需求,方便采购部门提前准备,但是仓储部门并未起到“剂”的作用。

3.采购部门与决策者:在传统采购业务中,采购业务信息在基层采购业务人员处集中处理,但采购业务人员并不具有供应商选择及采购的决策权。随着采购业务信息向上级主管的传递,信息量在逐渐减少,但上级主管的采购决策权却在逐渐增大,容易导致钱权交易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4.企业与供应商:如果信息充分对称,供应商可以在企业采购部门进行市场询价前毛遂自荐并提供其产品信息与报价,增加合作可能性;企业可以通过提前对比多家供应商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充分了解市场行情,使自己处于博弈的有利地位。

四、传统采购业务流程再造

所有企业的最终目的都应是为了提升顾客在价值链上的价值分配。在传统采购业务中,非增值活动比例较高,因而我们采用ESIA流程再造法,清除无附加价值的步骤、简化过于繁杂的环节、整合不同职能和流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并提出全新的采购业务流程。流程再造后的采购业务如下图:

具体来说,再造后的采购业务是“网络式”的,包括:①采购部门将订单信息输入数据库②供应商将其产品信息输入数据库③主管领导通过数据库作出采购决策④供应商交付商品后,仓储部门验收商品并将相关情况输入数据库⑤财务部门通过数据库信息进行处理。不仅如此,在某些企业中仓储部门与采购部门甚至可以合二为一。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共享数据库,采购业务涉及的各个部门都可以同时取得想要的信息,减少活动间的等待,并可提前做好工作准备;由于所有相关信息仅需一次性输入共享数据库,因而减少重复活动和反复检查;各部门通过共享数据库获得所需信息也避免了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大大提高采购业务的效率。(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Michael Hammer. 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4): page63

[2]陈晓骞,王江. ERP实施中的采购业务BPR实践.[J].价值工程.2008(1):96~98页

[3]毛付根.流程再造的紧迫.[J].财会通讯综合.2004(7):11页

[4]宿晓,张虹.企业采购管理组织创新与流程再造.[J]. 财会通讯综合.2008(8):55~56页

企业并购流程篇4

摘 要 伴随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进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但这也为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国家适时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措施,并鼓励国内企业借这个契机积极实行行业内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本文以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整合为出发点,研究企业并购完成后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 企业并购

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对于外部依存度越来越高的我国经济来说也没有幸免,国家审时度势,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四万亿投资计划到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在行业内积极推行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完成生产能力的更新换代。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内的整合成为主旋律,而兼并重组、并购成为企业完成整合的主要方式。

一、企业并购及整合

企业并购,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是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的主要途径,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将占市场份额,降低竞争成本,低成本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的目的。

而如上所言,企业并购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在整个过程中并购后的整合是整个并购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当然,在企业并购整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因企业而异,而首先需要企业明确的是整合的目的何在,也就是整合完成的基本要求:

企业在并购后不能忽视整合过程,但同时也不能盲目地进行整合。并购企业在整合时必须遵循实现协同效应、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三项基本要求。

第一,实现所谓的协同效应,即所谓的1+1>2的效应,企业的并购不能只是两个企业的简单加总,而是实现企业对现有资源、技能和责任的关联与共享,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

第二,完成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并购完成后,整个生产过程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业务的流程进行相应的再次设计,形成完整的系统,从而达到更好、更省、更快的目的。

第三,努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并购是为了获得新的发展源动力,企业应当结合新的发展要求与发展目标,将现有要素进行相应的整合,在并购后形成企业新的具有持久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企业完成并购并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进行高质量的后期整合是必要的,只有通过高效完成整合的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并购的顺利完成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二、我国企业并购整合工作现状

现有研究表明,我国企业进行并购的实例中,真正成功的并不多,良好的实现预期效果的就更是凤毛麟角,究其中原因,没有有效的整合或是整合工作不到位是其中主要的症结所在。

1.企业主营业务没有充分的整合。

现阶段,我国企业间的并购发生还并不是很频繁,即使有也大多是政府指导下的划转方式并购、承担债务并购、受让国家股并购等,这种官本位制导致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被考虑,很多时候企业完成并购后才发现经营业务整合的困难,造成很多并购的结果是造就出很多更加困难的“大型”企业。

2.企业重组完成忽略人事整合。

人员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智力资本的整合成为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但是当下有很多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中,就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忽略了企业人事的高效整合,导致员工产生消极的心理预期,对企业丧失信心,导致人员特别是优秀的核心骨干员工大量流失。

3.企业并购不考虑企业文化融合问题。

企业并购由于其所有制、经营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差异,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决策管理等方面形成强烈的文化冲突,忽略文化融合形成的观念冲突,不仅给企业重组后的管理带来矛盾,也给员工造成心理压力和困惑。

三、企业并购重组高效整合的措施及建议

第一、重视企业间业务的整合。

在我国,被并购的企业处于亏损中的较多,其产品一般都亏损比较严重,因此应当从产品入手进行调整,果断去掉不盈利的生产线或产品类型,增加盈利产品生产线或品种的投入,调整其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并购后整合和重组业务流程可以使企业并购后的业务流程适应企业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提高并购后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竞争力,缓解并购过程中的冲突以及实现企业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在业务流程整合的过程中要贯彻价值创造原则、以顾客为中心、兼顾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获得高层领导的关注与支持、保持沟通的及时性、全面性与针对性、坚持分步实施与关键性原则、重视流程整合的系统化、持续改进以及注意整合模式与方法的适用性。

第二、人力资本的高效整合。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发生并购后,相关企业的员工会经历这么几个心理变化:角色模糊感增加、信任水平下降、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这些心理变化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本,因此需要加强并购后人力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的内容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择、人才的安排、一般员工的安排。在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择上,一般采用由并购方企业选派或目标企业留用两种方式;而在一般员工的安排上,应本着为社会负责的态度,尽可能减少淘汰率。

第三、着力塑造统一的企业文化。

企业并购会对相关人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冲击,给企业员工带来很大的不适应,这是企业文化的碰撞的必然结果。在企业的文化整合中,应先对两个企业的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全面考察原有企业文化的状况、差异以及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根据考察结果做出初步整合方案。并购双方要努力缓解文化冲突,不应无视或忽视双方文化的差异。企业应根据自身企业文化的强度和双方企业文化的差异确定文化整合模式以及进行有效的交流,以实现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帮助目标企业实现转型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沙亮.浅议企业并购整合策略.商业经济.2008(9).

[2]周平根.企业并购财务整合思考.金融经济.2008.

[3]刘宇.对企业并购后整合策略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08(5).

企业并购流程篇5

论文关键词:并购整合,核心员工流失,博弈分析

 

一、引言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统称,通常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1]],其过程可分为并购规划、并购交易、并购整合[[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资本环境的日益完善,中国企业并购活动逐步增多,2005-2009年间,共发生565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涉及并购金额达1,171.80亿元,平均每起并购案的并购金额为2.22亿元人民币[[3]]。尽管有如此多的并购案,但是成功率却不高,研究发现并购的失败率高达60%以上[[4]]。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在于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尤其是人员的整合[[5]]。并购整合阶段中,由于被并购企业的人心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员工流失,尤其是核心员工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原因在于核心员工的流失可能带来重要客户的流失、商业技术的泄密、企业竞争力的下降[4]。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首先应该注意核心员工的流失问题。

并购整合阶段的员工流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论文怎么写,国内学者在总结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企业员工的特点建立了离职分析模型[[6]],认为影响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有员工对组织的期望、组织约束、组织外部机会收益。在并购整合中,员工的流失还与组织的整合有关。组织文化冲突作为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不仅影响到员工流失,更影响并购企业整合程度,尤其是针对基于获得被并购企业核心员工的并购来说,通过引入文化冲突和整合成本分析并购整合与员工流失关系更具有意义。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均衡问题的一种方法[[7]]。从博弈行为来看,企业并购过程是一个并购方和被并购企业参与的博弈行为,并购过程中的并购整合也是一个子博弈过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企业并购整合弈双方的行为有助于促进企业合理有效整合。

二、博弈模型

(一)、模型假设

并购整合弈的双方参与人都是理性的,不会犯非理性错误,决策的目标都是利益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员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被并购方核心员工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弱相对群体。由于被并购方核心员工核心价值所在,因此该群体对于并购方企业的博弈策略是离职和不离职,同时只要员工离职就会给并购企业带来损失。企业的策略是根据核心员工可能出现的离职问题进行整合和不整合。同时假定,只要企业进行整合就存在整合成本。

(二)、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假定条件,设

①在企业还未对被并购方核心员工进行整合时,如果员工不离职,且企业愿意留任的话,企业获得收益(即员工给企业的贡献)为R,此时员工的收益(即企业给员工的报酬福利)为W。②企业并购交易完成后对企业核心员工进行整合的成本(包括沟通、培训、采取激励等)为C1。③若核心员工员工不离职,经过企业整合培训会使得企业的获利增加R­1,此时员工的收益增加W1。④并购交易完成后,若不对并购方的核心员工进行整合,并且员工愿意留任的话,则由于员工的传统观念和双方的文化冲突,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收益,给企业带来损失R2。⑤由于核心员工往往掌握着较为核心的技术,因此当员工离职的时候论文怎么写,会获得不离职时的机会收益W2,并且存在W2>W,否则,员工不会选择离职。 ⑥企业对员工进行整合后,由于整合成本的存在,员工离职必须承担一定的违约金W3。

这样企业与员工的双方博弈行为策略和支付函数如下模型所示,

 

核心员工

并购企业

员工离职

员工不离职

整合

—R—C1+W3 W2—W3

R+R1—C1 W+W1

不整合

—R W2

企业并购流程篇6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企业并购和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并购即兼并和收购,是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并购实质上是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通常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实施,表现为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其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而另一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

企业并购需要巨额资金予以支撑,如何筹集并购所需资金并加以合理有效使用,是企业并购面临的一大难题。资金筹集或使用不当,不仅不能顺利完成并购计划,还会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由此便来财务风险。

二、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并购方式的财务风险

并购方式不同,导致并购各方主体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也不同。因此,选择适当的并购方式是并购成功的关键。通常,依据并购的标准不同,并购方式可分为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方式。

2.1.1 股权并购

股权并购的主要风险在于并购完成后作为目标企业的股东要承接并购前目标企业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负债、法律纠纷等等。实践中,由于并购方在并购前缺乏对目标企业的充分了解,草率进行并购,导致并购后目标企业各种潜在风险的爆发,并不能达到并购的美好初衷。

2.1.2 资产并购

采用资产并购方式的优势在于收购资产是对目标公司的实物资产或专利、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转让,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不发生任何变化,也就是说,这两个公司是各自独立的,并购方对目标公司自身的债权债务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资产并购方式操作极为简单,仅是并购方与目标企业的资产买卖。与股权并购方式相比,资产并购可以有效规避目标企业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债权债务、劳资关系以及法律纠纷等等。

2.2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必然采用举债的方式,通常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都有大幅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

在并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降低财务风险。如何规避和减少财务风险,可以采取下列具体措施:

3.1 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

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市盈率法、同业市值比较法、市场价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3.2 从资金支付方式、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是一种沉重的及时负担,资金筹措压力最大。

    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是诱使目标企业股东尽快承诺出售,从而使并购方在第一层出价时,就达到获取目标企业控制权的目的。

3.3 增强杠杆收购,降低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目标企业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杠杆效应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能否真正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取决于此。高额债务的存在需要稳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来偿付,而增强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必须:

    (1)选择好理想的目标公司,才能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流量。

    (2)审慎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3)在整合目标企业过程中创造最优资本结构,增加企业价值。只有未来存在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杠杆收购的成功,避免出现不能按时偿债而带来的技术性破产。

参考文献 :

[1]吴勇.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识别及防范[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2]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周宁,满水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4]田进等.兼并与收购。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企业并购流程篇7

关键词:企业并购 可行性的财务分析 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具体而言就是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另一个企业的相关股权或资产,从而达到控制另一个企业扩大本企业的规模,增强自身的在市场中竞争力的目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购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属于企业的一种投资的行为,它的最终目的是要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伴随企业之间的并购,财务问题随之突显,财务风险不断增大,因此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分析显得十分的必要,财务分析是否到位在一定的程度上将直接决定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企业的财务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成本分析以及效益分析。

一、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深入了解企业中的风险显得十分的必要,而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不准确是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必须要承担的风险之一。造成价值评估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因素就是价值评估方法的不当。当前在我国企业中最常用的价值评估法就是重置成本法,偶尔也会应用到收益现值法进行验证,但是这种方法只是被一些上市公司所采用。其根本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的运算过程较为麻烦。重置成本价值评估法对企业资产价值评估的结果主要是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进行评估,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并不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进行评估,其结果并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被并购企业的价值水平,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成本风险。

(二)企业在并购中的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使得并购计划得以顺利完成。企业并购资金的募集决策是企业并购计划能否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公司的股票与债券等。但是在融资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相当的多。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并购企业在进行并购时所需要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在数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样一来也可能使并购方的企业的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企业的并购行为只是为了暂时持有被并购企业的股权,那么所投入的短期资金的数量相对长期资金而言要大的多,这样一来企业的融资方式也会相应的变化,企业可能会主要选择短期的贷款方式,但是短期内如果企业无法回笼资金,那么就有可能无力还本付息而陷入财政危机。

(三)企业现金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支付困难的可能性。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最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现金的支付方式势必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减少企业平时运营过程中可调动的资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会降低企业对外部变化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如果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本身所持有的资金与并购所需的资金的差距较大,那么,企业势必只能采用借债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的并购计划,而一般被并购的企业的负债相对而言都会比较高,这样一来并购企业在进行企业重组时的负债率就会大幅度上升。一旦并购企业的融资出现问题,现金的流量跟不上经营的要求,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大打折扣,企业也可能陷入经营的危机。

(四)企业的债务风险

债务问题是企业在进行并购的过程当中一定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在进行并购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资金的有限,必定要从外界借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相关的并购活动,这样一来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必然加倍,即不仅要承担自身企业的债务,同时还要承担被并购的企业的债务,企业一旦经营不善,就很容易出现难以解决的债务危机,制约企业的进一步经营与发展,特别是被兼并的企业的负债过高。如果被兼并的企业的负债过高,兼并的企业在经过重组后可能面临的负债率也会大幅度的上升,同时如果出现企业的资金流量不足或者是在流动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企业的资本的安全性将会受到威胁,企业的负债风险将进一步增大,一旦企业的资本运营结构出现恶化,企业资不抵债,那么并购企业将有可能被迫宣布破产。

二、降低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财务分析

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规避风险的主要方法就是要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根据财务分析的结果,来决定使用的并购策略,从而降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分析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注企业的税务问题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财务问题较多,尤其是税务问题。我国税务总局(国税发[2003]60号)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重组业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一经变更或者是设立外国投资者的企业,其的股权比高于25%的,应该根据外商投资的企业适用的有关财务以及税收等法律法规进行各项税收的交纳。与此同时,我国对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者是特区地区的经营企业,实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并购的企业能够享受目标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而作为并购的对象。并购之后,可进行企业注册地的改变,使并购之后纳税主体切实享受到税收的优惠。

(二)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财务审查

并购企业在并购之前首先应该要详细、全面的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核实目标企业相关的财务报告是否属实。审查的信息一般而言主要包括目标企业的相关资产,企业的整体负债率、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一些其它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相关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例如企业的销售利润主要可以反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则可以看出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及企业的负债结构则可以看出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企业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和企业的融资能力,而分析企业的资产的流动量以及流动的速度则可以判断出其上市的可能性。总之,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财务审查可以使并购方最大限度的了解被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为相关的并购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参考。

(三)进行有效的财务策划

很多情况下,并购企业方都会认为通过筹资的方式来完成并购计划,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并构成本。同时还能整合现有的资源,进行更好的重组。如果并购方或目标方企业不可以承受更多的负债的话,那么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可以不需要再进行重新的整合,它们完全可以独立的进行贷款经营。所以在进行并购计划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财务策划,做好相关的财务分析。有效的财务策划是企业在进行并购后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三、结语

企业并购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性要求,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从客观上来讲也有利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和组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企业的并购是一项存在着巨大风险的经济投资行为,并购成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无限发展的可能,但是一旦失败,其带来的后果也是无法预算的,所以在并购过程中进行周密的财务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张迪.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J].财经论坛.2010.5:50-51

[2]刘丽岩.建筑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辽宁经济.2009.6:69

企业并购流程篇8

[摘要]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企业针对这些财务风险如何采取的必要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活动,这些固有的风险往往会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失败的因素很多而在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注重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并购方不能按时以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取得预期所需要的并购资金及溢价价款的可能性。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目标企业估值风险、融资方式选择风险和支付方式选择风险。

1、目标企业价值风险

目标企业价值风险是并购方在确定被并购方的购买价格时超过被并购方的市场实际价值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造成目标企业价值风险主要是由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引起的风险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引起的风险。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是由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通过研究分析被并购方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决定的。因为在一些企业并购中,企业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不够真实、充分,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确切地评估被并购方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就会被误导而盲目地在定价中做出高于被并购方的收购价格的决定。被并购方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会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也影响到并购价值评估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并购方如果不控制目标企业价值风险,必然会产生过高的收购溢价,既会损害并购方股东的利益,也并购后生产经营活动造困难,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融资方式选择风险

融资是指筹集特定用途的资金,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融资是指筹集并购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中融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不同的融资的方式所影响着财务风险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在并购中,如果企业采取正确、恰当的融资方式,运用好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使企业在最小的财务风险和成本下筹集到足够的企业并购资金,使并购顺利进行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否则,企业没有控制好融资的风险,在本来就不太成熟的市场下,就会可能造成企业形成了不合理的负债结构,冒着极大的风险,最终导致并购的失败。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融资方式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产,从而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

(2)相对其他方式而言,企业如果采用举债并购的方式,则会冒更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若为并购付出的成本过高,或以承债方式并购,虽然直接付出的流动资产不多,但由于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就会使并购后的企业总资产负债率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大大减少企业流动资产,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3、支付方式选择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可选择以现金方式、换股或混合的方式、实物的方式。现金支付方式对于并购一方来说,并不是那样好,因为采用全部以现金的方式去支付并购价格,会使并购企业因为要在短时间内支付大笔的现金,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运作,也可能会因为不能在以后一定时间内支付完大量的资金而使企业的并购失败。现金支付给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带来很大的现金压力,它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映能力和适应能力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现金支付也会制约到并购的规模大小。甚至,因为使被并购一方不能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收益,而致其不能充分地享受到税收优惠。

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那么企业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

1、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充分认识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要有充分的了解,减少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一些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没有谨慎地调查分析目标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过分地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充分地、及时地获知目标企业比较广泛的信息,也可能因为目标企业内部人员与并购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企业并购成功率较低。并购一方的财务信息主要是由被并购一方的会计报表来反映,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又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经营状况。

企业进行交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发展的本钱——资产,而有时候有关资产的划分是不太清晰的,如果并购一方没有认真关注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就会使交易有资产信息不对称。因此,要仔细观察会计报表中存在的漏洞,查实资产的数量和核实其真实存在性与有效性。例如,要核实清楚有关应收帐款的可回收性、回款项所需要的期限、未偿还和已偿还所占的比例、备抵的坏帐等情况;还有要查实存货的跌价、成本差异的分析、其现在的市场价格;再就是长期股权投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及商誉等的估价是否合理、其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企业的负债也可能会隐含着一些风险,特别在股权并购过程中,原本应该由被并购一方负担的长期、短期债务都会变成并购一方的债务。对一些或有债务等没有确认或没有揭示其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着差错的风险,应该要谨慎对待。还要查明被并购方在原本的经营管理制度下,给员工所承诺的福利和退休金、所销售出去的产品等的售后服务及保证等是否已经足额披露还有其他有关借款利息、罚金、所欠税费是否已经在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等真实、确切地反映出来。

2、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在交易过程中,要有信誉好,评估能力强的人员还有尽责的调查人员去评估和查实企业的真实价值。特别是遇上了金融危机时期,一些并购企业在本来就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好更加雪上加霜。因此,被并购一方就会想方设法去隐瞒或者不主动披露其不良信息。为此,我们就需要人员在并购过程中尽忠职守,搜集有关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状况、经营成果还有在并购中双方应该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等,调查和证实被并购方的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防范由此引起的财务风险。

(2)并购过程中,企业应该熟知并购估价相关的知识,利用先进的,适合实际并购情况的技术去正确和合理地评估被并购方的真实价值,要理性地对待并购,不能被人的主观性主宰,要根据一定的并购理论,市场规律去对待。

(3)加强评估行业协会的建设,发挥其行业自律的监管职责。多设立一些组织机构,不但可以对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工作加以监督管理,也可以帮助企业在交易中得到更多中立、确切的意见和理解到一些较真实的有关被并购一方的财务信息,以使并购顺利进行。

3、选择融资渠道,利用财务杠杆

选择科学、合理的融资方式探索开辟更丰富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并购中尽量利用好财务杠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该尽量地开阔其融资渠道,既要有利于企业能够按时筹集到巨额的现金流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要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使企业在能够尽量保证不会发生融资失败或负债过度的情况下,保持企业合理的财务杠杆模式。企业要想安全、相对短时间内使并购顺利进行,首先就要在尽可能低的资本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并购融资需要的大量的资金,可以考虑用企业的留存收益,这样就会减少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运作的可能性,降低了企业在融资中的财务风险。再有的就是,企业可以在确保财务风险相当低的情况下,采用负债融资和混合融资的方式去使企业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效用。这样就可以让企业获得节税收益、减少企业的资本成本,还可能让企业在这过程中享受到意外的收益。因为被并购一方的并购价格一般都低于其真实价值,通过负债融资和混合融资的方式,并购一方就可以得到被并购一方的增加了的资产价值。耳熟能详的湘火炬并购失败,正是因为企业不合理的融资方式。湘火炬在并购过程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主要就是依靠着债务融资。企业利用短期的债务融资方式去经营长期性的事项,高额的负债压力让企业难以承受以致蒙受及大的财务风险,财务杠杆严重失去其有利性。因此,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正确的融资方式,能够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以增加利润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在面对金融风暴的袭击下,企业更应对并购资金需要量进行分析,对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进行比较。对融资结构的规划使资本成本最小,使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想办法建立合理、稳健的融资模式,有强硬的资金结构防止不良的市场态势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考虑支付方式的多样化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选择支付方式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资本结构最优化原则、支付成本最小化原则、股权稀释最小化原则。现金支付是由并购一方向被并购一方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来获得被并购一方的所有权,被并购一方的股东收到了足额的对其所有股权的现金支付,也就失去了其在企业的大小事务中的选举权或所有权。现金支付方式可以使企业很快就可以得到比较确定的收益,受市场、被并购一方的经营业绩、并购价格等的因素的影响不大,能够使企业并购快速顺利进行,相对应的手续程序也会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企业并购的风险。而且,现金支付对并购一方的影响只是一次性的,它既不会产生股权未来收益的稀释,也不会导致其控制权的转移与分散。因此,现金支付方式在企业法并购中是最先被采用的方式,也因为它的简便和快速有效性所以它被使用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并购一方没有充足的资金去支付交易过程中的并购价款,还有就是如果为了并购快速进行而用了企业绝大部分的现金去支付收购价款而导致了企业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不能正常地运行所以就不能运用现金支付方式,可以运用股票支付方式来缓解融资压力,也能分散未来资产重组与经营风险。股票支付方式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付现压力,也可以合理避税。可以尽量减少像现金支付方式所带来的比较集中的财务风险,而且采用股票支付方式不会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就不像现金支付方式那样要交纳资本所得税。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不能只用现金支付或者只用股票支付,并购双方可能就都要退一步,采取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方式的相结合。在交易过程中,并购一方就不用担负巨额现金流的压力或者不用为了确定换股比例而发生一些激烈的讨价还价和主并企业的股权被过量稀释、股票价格过分走低的趋势。采用现金、股票组合的支付方式可以使单一的组合方式的缺点和优点达到平行点。一方面可以帮助被并购一方部分套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被并购一方在新组合的企业中保留一定的利益。但是,这种组合方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相对理想的。除了以上所说的三中支付方式外,企业还可以采取用并购一方的实物换购被并购一方的企业股权或资产的置换型支付方式,再有就是,企业可以采用按照所购的被并购企业未来财务表现支付企业购并价款的支付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在现实交易活动中就比较少用到,只有在符合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才被运用。因此,并购企业应该从资金支付方式、时间和数量上做合理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好财务风险。还有,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产、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尽可能使支付方式被较准确地运用并且使其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王化成等.高级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3.

[2]包明华.购并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64—474.

[3]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2-70.

[4]黄嵩等.兼并与收购[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39.

[5]李传军.企业并购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科技情报与经济,2006(10).

[6]谭庆美等.企业并购风险识别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03).

[7]杨超苏.企业并购风险探析[J].新理财,2007(12).

[8]江少华.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05).

上一篇:常规教育活动重点范文 下一篇:园林工程造价管理范文